公安局信息化

2024-08-30

公安局信息化(8篇)

1.公安局信息化 篇一

公安局信息化建设工作总结

20××年,我局信息化建设在XX 市局的领导和XX 市局金盾办的指导下,按 照“信息工作基础化、基础工作信息化”的要求,紧密结合“三基”工程建设和 “大学法”活动,狠抓了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资源整合,狠抓信息化工作 机制建立和警务工作规范,狠抓应用技能培训和信息化普及应用,基本实现了信 息主导警务的工作目标,圆满完成了全的工作任务。

一、信息化建设完成情况

百名民警上网计算机拥有量达到62.43 台。今年4 月,我局百名民警上网计 算机拥有量仅为30.78 台,通过努力,截至11 月25 日,已达到62.43 台,提前 完成考核目标。

提升了接入网带宽。为全面提升接入网带宽,我局积极与XX 电信分公司商 谈,建设公安接入网,10 月份与电信分公司签订合同,年内完成建设所有接入 点的接入,接入带宽为4M,明年6 月份,免费升级至10M。

电视电话会议系统建成并启用。今年10 月,与XX 电信分公司签订商务合同,由电信垫资120 万元,为我局建设电视电话会议系统,该系统共22 个终端(21 个派出所和交警大队),1 个会议中心。现正安装调试设备启用。

开发应用办公自动化和情报信息报送系统,实施了无纸化办公。在完善信息 化硬件建设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地广路运的现状,与软件公司共同开发了一套易操作、功能强的公安办公自动化和情报信息报送系统,现已投入使用,基本实现 了无纸化办公。

开展基层基础信息录入成效明显。在基层基础信息采集百日会战中,截至 11 月15 日,共录入有效信息33.9 万条,在XX 排名第14 位。

完善公安网站建设,网上应用能力得到增强。面对原有XX 公安网页栏目设 置不当、更新慢、浏览量小的弊病,我局分别在6 月和11 月两次对XX 公安网页 进行了改版,完善和优化了网页结构和服务内容,基本满足了公安信息化发展的 需要。

无线网络建设初具规模。针对新形势新情况下影响社会稳定的群体性事件不 断增多的特点,在原无线网络建设的基础上,又购置了1 台350M 无线常规转信 机和20 部手持对讲机,实现了无线网络指挥化。

二、主要作法

(一)领导重视,加强组织领导。近年来,我局党委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特 别是在XX 的信息化工作会后,我局成立了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与基层科所队 签订了信息化工作责任书。局领导特别是一把手对信息化工作十分重视,针对信 息化建设情况,多次召开信息化工作会议,安排部署信息化工作,通过教育、沉 入基层开展检查督导,促进了全局民警科技意识的提高,牢固树立信息化工作为 公安主业服务的理念。

(二)积极筹措经费。XX 的信息化工作会后,为争取党委、政府的理解和支 持,及时将会议精神向XX 市委、市政府作了专题汇报,XX 市委、市府高度重视 我局的信息化建设,从财政先期划拨专项资金50 万元用于开展公安信息化建设。电视电话会议系统已全面启动。为认真贯彻落实《XX 市社会公共安全视频图像 信息系统建设推进会》会议精神,全面提高城市科学管理水平,构建社会治安综 合防控体系,预防和减少刑事犯罪,有效应对公共突发事件,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根据《公安部关于第二批科技强警示范城市建设有关工作的通知》、《XX 市社 会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办法》、《XX 市公安局关于加快推进社会公 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建设的实施意见》和XX 市副书记、市长XX 关于加快社 会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建设批示精神,XX 市社会公共安全视频图像系统 建设已纳入规划,分三年三期建成投入使用。目前,第一期工程正在筹划建设之 中。

(三)全警参与,落实责任。为切实提高全局民警信息化建设意识和应用能力,真正实现信息主导警务,我局开展了多种形式以提高民警信息化应用能力。今年,以“大学法”为契机,对全局50 周岁以下民警开展信息化应用培训考核,考核 合格率为100%;7 月份,我局举办了为期10 天的信息化工作骨干培训班,各派出 所所长、机关及实战单位的科长、主任、大队长、所长,各派出所行政内勤参加 了培训;8 月底,我局又举办了计算机汉字录入“大比武”竞赛活动,全局36 个 部门各选派一名领导及两名民警参赛。通过一系列的培训及比赛,有力地调动了 各部门推进信息化工作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所队科领导及民警计算机操作技能 和信息化应用水平。

为切实加强公安信息安全体系建设,确保信息和网络的安全运行。根据安全 技术与规范管理相结合的要求,坚持积极防御、综合防范的方针,要求每台上网 计算机安装一机两用监控注册软件,目前我局上网计算机一机两用监控系统注册 率达到100%,无网上违规行为。同时,建立和完善了网络及系统的安全管理制 度,在全局开展计算机安全保密大检查,实行“谁管理、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安全责任制,全面提高公安信息网络和系统的安全保护能力,保障公 安信息网的正常运行。

(四)围绕实战需要,加快公安应用系统开发与推广应用。在市局建设公安信 息系统的基础上,我们加快完成了刑侦信息系统、人口信息应用系统、基层基础 警务信息平台、禁毒信息管理系统等的推广应用。逐步构建起一体化的派出所信 息采集应用平台,建立和完善数据采集应用制度,规范了派出所基础信息的管理 工作,派出所民警也能按照规范和业务流程采集信息、应用信息,提高信息化的 应用水平。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20××年,我局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不同程序的存在一 些问题,如数字证书使用率低,主要信息资源访问量小和旅店业系统安装率低的 问题,说明了我局在抓信息化建设工作中还存在薄弱环节,这与信息主导警务的 要求严重的不相适应,信息服务现实斗争的能力还没有得到增强。在下一步的工 作中,我局将进一步强化措施,全面加强信息化建设,在建设平安XX、构建和 谐社会中充分发挥信息作用,更好的服务服从于现实斗争作出努力。

2.公安局信息化 篇二

1 大数据的概念

大数据, 或称巨量资料, 是一种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 是数据信息、科学技术的有效综合, 在可持续大量数据的基础上形成的, 集成运用多种先进的高科技技术, 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其有着体量数据规模较大、技术支撑要求较高及应用处理非常迅速的显著特征。

早在1980年, 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便在《第三次浪潮》一书中, 将大数据热情地赞颂为“第三次浪潮的华彩乐章”。不过, 大约从2009年开始, “大数据”才成为互联网信息技术行业的流行词汇。美国互联网数据中心指出, 互联网上的数据每年将增长50%, 每两年便将翻一番, 而全世界90%以上的数据是最近几年才产生的。此外, 数据并非单纯指人们在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 全世界的工业设备、汽车、电表上有着无数的数码传感器, 随时测量和传递着有关位置、运动、震动、温度、湿度乃至空气中化学物质的变化, 也产生了海量的数据信息。

2 大数据时代下的消防信息化

信息化是以现代通信、网络、数据库技术为基础, 对所研究对象各要素汇总至数据库, 供特定人群生活、工作、学习、辅助决策等和人类息息相关的各种行为相结合的一种技术, 使用该技术后, 可以极大提高各种行为的效率, 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提供极大的技术支持。而消防的信息化具体是指利用大数据对消防有关的信息进行采集、存储、处理分析, 以此来实现消防信息资源与消防基础设施高效率共享、共用的过程, 它可以极大提高消防部队的工作效率, 推动消防事业以及经济社会的发展。

3 我国消防信息化的发展阶段

3.1 自发应用阶段

自发应用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 是我国消防信息化发展的第一阶段, 由于消防工作的需求, 有些消防部队自发使用一些计算机工具对火灾情况进行统计。

3.2 网络建设阶段

2003年9月2日至3日, 公安部组织召开了全国“金盾”工程工作会议, 标志着“金盾”工程建设正式启动。“金盾”工程实质上就是公安通信网络与计算机信息系统建设工程。它是利用现代化信息通信技术, 增强公安机关快速反应、协同作战的能力, 提高公安机关的工作效率和侦察破案水平, 适应新形式下社会治安的动态管理需要。2006年5月19日, 全国“金盾工程”一期建设项目如期完成, 这为消防部队信息化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依托“金盾”工程, 消防部队构建起了三级网络, 一些大中型城市则建成了消防通信指挥系统, 相关业务软件的开发也进入了高峰期, 并实现了网络化应用, 进入了消防信息化发展的第二阶段。

3.3 统一规划建设阶段

这是我国消防信息化发展的第三阶段, 2008年, 公安部提出了三项建设的战略部署, 重点是大力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 同年10月, 《武警消防部队信息化建设项目总体实施方案》获得了国家有关部门的批复, 消防部队全面实施信息化建设的序幕由此拉开[1]。

随着互联网以及大数据的发展,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消防信息化发展当中大数据的重要作用, 不断创新大数据在消防信息领域的运用。2016年, 江苏省下发了《关于开展消防大数据平台建设应用工作的通知》, 印发了《消防大数据平台建设实施方案》, 对消防大数据建设作出了具体部署。省消防总队创新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信息技术手段, 全面启动消防大数据建设工作, 重点开展“横跨三个不同网络架构、构建一个消防大数据中心、打造一个消防大数据平台、构建两个实战应用体系、健全五个应用工作机制”。

4 大数据下消防信息化建设与“云技术”

大数据时代下的消防信息化离不开云计算和云储存的发展, 如果没有云计算和云储存, 海量的大数据就无法实现快速保存、共享、计算、分析, 就会使得在面对大数据时措手不及。

云计算是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 通常涉及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云计算具备每秒10万亿次的运算能力, 拥有这么强大的计算能力可以模拟核爆炸、预测气候变化和市场发展趋势等。用户通过电脑、笔记本、手机等接入数据中心, 按自己的需求进行运算。近几年来, 云计算被不断运用到科学研究以及企业生产领域, 得到了学术界以及工业界的广泛关注与研究。大数据与云计算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 云计算为大数据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和途径, 解决了现有数据处理技术不能解决的问题, 云计算在互联网相关服务日益丰富的基础上, 通过互联网能够更好地调用、扩展和管理计算及存储方面的能力。而大数据为云计算提供了丰富的数据, 云计算的数据处理能力是基于大数据中海量数据储存技术、海量数据管理技术等大数据技术的。大数据与云计算的结合, 能够提高数据的使用效率[2]。

云存储是在云计算概念上延伸和发展出来的一个新的概念, 是指通过集群应用、网格技术或分布式文件系统等功能, 将网络中大量各种不同类型的存储设备通过应用软件集合起来协同工作, 共同对外提供数据存储和业务访问功能的一个系统。

5 构建消防大数据中心

消防大数据中心的构建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构建数据共享标准、消防信息的基础数据库、数据库平台的软件。构建数据共享标准可以规范消防信息的共享内容、结构、格式以及消防数据信息的处理平台, 对于消防部队的灭火救援指挥、消防监督管理、部队管理以及综合统计分析的规范化有重要作用。建设数据库平台软件, 对基础数据进行管理和访问控制, 为消防业务应用提供基础数据访问和交换的接口。

6 大数据条件下的防火业务应用体系和灭火业务应用体系

火灾防控业务应用体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城市方方面面的公共数据的应用。可以将城市当中重点管理的消防单位与城市地理信息系统联合管理, 借助于大数据以及云计算等方式, 对城市火灾情况进行统计, 计算出城市当中出现火灾的概率、造成火灾的事故类型, 火灾出现的时间等情况。借助于SPSS数据模拟软件, 对城市火灾样本进行分析, 为城市火灾的防控提供科学的预测信息。二是各单位联合预警。可以借助于气象、建筑、水利等部门的数据信息, 对城市不同区域的火灾防控进行等级划分, 对于防控等级高的区域, 要实现定时检查、监督, 确保火灾防控能够达到有效的目的。三是充分利用社会力量进行防控。在“人人都是记者”的自媒体时代, 消防信息化应充分利用自媒体的强大舆情力量, 发挥民众在第一现场的优势, 第一时间收集信息, 消防部门对民众所发布的信息进行分析与判断, 实现消防部门对于火灾的防控作用。

灭火业务应用体系主要运用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对消防车辆进行全面调度。建立大数据信息平台可以实现对消防车辆的全面管理与调度。第二, 对道路车辆进行全面监控。随着城市交通管理、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建设的不断发展, 以及2014年出台道路运输监控管理法后, 大数据的应用使得道路运输监控网络得到不断的完善, 在消防领域也得到了极大的使用。当发生突发情况时, 消防单位可以全面掌握路上交通情况, 有效避开拥挤道路, 及时到达事故现场, 对事故进行处理, 最大程度减少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第三, 对事故进行全面分析, 有效防范事故。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及城市化建设水平的提升, 城市里各个功能区不断明确与完善, 针对不同区域火灾事故的不同成因, 大数据可以制定出不同的火灾防范措施, 实时掌握各个时间段、各个功能区的火灾防范重点。大数据在消防领域的应用提升了消防救援的速度与效率, 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人们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保证了社会的安全与稳定。

7 大数据在消防领域应用中面临的问题

大数据在消防领域有着重大的作用, 是未来消防事业发展的方向, 但是大数据在消防领域的应用还面临着一些问题。

第一, 在大数据技术运用方面, 我国信息化的开发与运用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 还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社会消防的需求。因此, 国家及社会要不断加大对消防数据的投入力度, 提高消防信息化发展水平, 满足全社会的需求。

第二, 缺乏相应的专业人才。大数据、信息化的发展要依靠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但在消防领域专业化的信息人才少之又少, 不能满足消防信息化快速发展的要求。因此, 在消防领域应加大对于专业人才的培养, 依靠人才带动信息的发展, 以信息的发展带动消防事业的发展, 真正提高我国消防事业的整体水平。

8 结语

消防部门是十分重要的一个部门, 关系着社会健康发展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科技突飞猛进的现代, 必须与时俱进, 有效利用大数据、信息化的手段, 推进消防事业发展、提高消防水平。

摘要:在移动互联、云计算及大数据不断更新发展的时代, 各行各业都在借助大数据以及云计算实现自身的发展, 消防部门作为国家的一个重要部门, 对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系到各家各户的平安稳定, 而消防面临快速发展的城市化, 不得不探寻更加有效、快速、科学的管理方式, 来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 大数据条件下的公安消防信息化是消防部门在今后发展当中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大数据,公安消防,信息化,云计算,数据中心

参考文献

[1]项智鸿.基于大数据环境下的消防信息化发展及建议措施[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5 (9) :236.

3.公安信息化建设关键在应用 篇三

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至少有三个方面的重要意义。一是应对日趋严重的治安形势的需要。在当前经济大发展、社会大变革、人员大流动的环境下,社会不稳定因素多样化、复杂化,治安情况日趋严重。其中,各类刑事犯罪不仅案件总量大,恶性案件多,而且利用高科技手段作案的犯罪分子占有一定比例,智能化、职业化、组织化特征明显,公安机关工作的压力和任务加重,必须通过工作手段的改进来增强刑事斗争能力。二是适应日益提高的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需要。日益富裕并已初步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广大群众也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的提高,需要公安机关不断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不断增强社会公共安全服务的技术含量。三是缓解当前警力不足的需要。尽管公安机关经过“三基”工程建设,公安民警的基本素质、警务技能和专业素养都比过去有了明显改善。但是,与当前越来越复杂严重的工作任务相比较,警力不足的矛盾不仅仍然存在而且日益凸出,基层实战单位警力明显不足,一线民警经常处于超负荷运转的状态。

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不仅与网络系统设备、公安信息资源建设有关,而且与公安信息资源利用有着密切的联系。不断提升民警运用信息系统的实战能力,是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的关键。从目前来看,一是信息化应用能力低。有的民警只能简单地浏览和查询信息,不会打字。有的民警打字不熟练,录入信息慢,工作效率低。二是信息利用率低。民警使用电脑打字、在网上浏览信息的多,进行网上办案、网上研判的人少,信息化在警务实战中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三是信息应用层次低。信息化应用处于传递文件、查看信息、简单比对的低层次阶段,缺乏对信息的综合、分析、研判,信息的预测预警和服务决策功能得不到有效发挥和利用。四是信息保密及安全意识不强。

公安信息化建设的应用是引领公安工作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提高公安机关整体战斗力的重要途径,是提升基层基础工作水平的重要载体,是牵动警务机制改革的重要纽带,是一场以公安信息化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新型警务革命,是具有公安工作战略性的重要举措位置。

第一,强化公安信息化的应用。要牢固树立信息主导警务理念,真正确立“信息就是基础,信息就是警力,信息就是战斗力”的思想,高度重视加强信息化应用知识的普及。必须立足于狠抓信息化应用这个关键,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为核心,把信息化应用理念深深扎根于每名民警心里,每名民警应掌握信息化应用技能。不断拓展信息应用途径,不断提高在打击犯罪、重点控制、治安防范、行政管理和队伍建设等方面的信息应用率,掀起信息化应用高潮。

第二,切实加强公安信息化应用的组织领导和保障。把公安信息化应用列为各级党组重要议事日程,作为

“一把手”工程,成立由“一把手”牵头的领导组,加强对信息化应用的组织、指导、督促和考评。

第三,開展公安信息化技战培训。公安信息化建设的成败取决于信息化应用水平的高低。一方面针对信息通

信技术发展迅速,信息更新快的特点,建立长效的信息通信技术培训机制。另一方面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讲座和培训,使广大民警掌握信息比对、网上作战、信息研判等信息化应用的本领和技能,解决当前民警在运用网络和信息时的盲目性和单一性,把对信息的需求主动转化为做好工作的驱动力。积极开展信息化应用大比武活动,推进公安信息化应用进位次、上台阶、出特色。

第四,建立公安信息化应用长效机制。要健全组织领导、教育培训、检查考核、奖惩激励、工作保障等整套工作机制,以系统、科学的工作机制,来推进公安信息化应用工作的科学发展。要把典型示范作为推进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措施,大力开展科技带头人、信息采集能手、情报信息研判能手、网上追逃等信息化应用标兵和先进典型单位评选活动,大力宣传一批信息化应用不同层面的典型。通过各个信息化应用领域的能手、标兵的“传、帮、带”以及典型示范作用,激励民警在信息化应用中建功立业,形成公安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规模效应,推动公安信息化工作理念的大转变、机制的大变革、能力的大提升。

第五,严格考核奖惩。要在全警营造“不懂信息化应用的领导将丧失指挥权,不会信息化应用的民警将丧失岗位权”的浓厚氛围。考核范围要涵盖从信息的采集、整理、研判、应用、反馈等全部流程;考核对象要覆盖全警,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网上办公、网上办案、网上查询、网上作战;考核措施要采取“三个挂钩、一个否决”,即:信息化应用与警种单位年度工作挂钩、与民警的工作绩效挂钩、与民警的提拔任用挂钩,不达标的实行一票否决,最大限度地激发队伍信息化应用的激情和活力。

4.市公安局信息化工作实施方案 篇四

一、指导思

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为指导,以构建信息化与公安业务紧密融合的现代警务机制为核心,以2007年底基本实现公安工作信息化为目标,狠抓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资源整合,狠抓信息化工作机制建立和警务工作规范,狠抓应用技能培训和信息化普及应用,带动和促进公安工作现代化、正规化,为创建和谐、平安江津作出贡献。

在本思想指导下,要紧密结合“三基”工程建设和“大学法”活动,牢固树立信息主导警务、信息支撑警务的理念,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主动适应现代警务机制的变革,增强实现公安信息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叫响“不懂信息化应用的领导将丧失指挥权、不会信息化应用的民警将失去工作岗位”的口号,按照“信息工作基础化、基础工作信息化”的要求,积极促进信息技术在各项警务和基层公安工作中的广泛应用,使之尽快转化为现实战斗力。

二、工作目标和工作原则

(一)工作目标:通过两年扎实有效的工作,全市公安信息化工作要力争实现“七个突破”:一是通过基础警务工作平台的建设与应用,在实现公安基层信息化上取得突破;二是通过强化民警计算机技能培训,在民警信息化应用能力上取得突破;三是通过信息化规范警务流程,在创新警务机制上取得突破;四是通过开展“网上作战”,在侦察破案能力上取得突破;五是通过信息化科学管理手段,在促进队伍正规化建设上取得突破;六是通过信息化改进工作方式,在行政管理和为民服务的效率上取得突破;七是通过视频图像监控系统建设,在提高打、防、控能力上取得突破。举全局之力,确保200X年底基本实现公安工作信息化,建立起较为完备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较为齐全的应用系统和信息化平台,较为健全的信息化工作机制,形成全警采集、全警应用的工作格局,形成运行顺畅、集约高效的信息化工作体系。

(二)工作原则:

1、坚持“五统一”工作原则。在市局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坚持统一规划、统筹资源;坚持统一标准,规范业务与技术;坚持统一审批,避免盲目建设;坚持统一管理,确保信息安全和网络畅通。

2、突出实战实用、边建边用、以建促用、以用促建的原则。

3、处理好条与块、业务与技术、当前与长远、共享与保密等关系。

三、主要工作任务

(一)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

1完善网络基础设施。要把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根本,进一步优化接入网和机关局域网,满足各类公安数据、语音、图像信息的可靠传输和系统应用。进一步提升基层所队接入网带宽,200X年底前达到4M以上,200X年底前达到10M以上,适时开通接入网的语音、视频会议、图像传输功能,提高接入网利用效率。机关大院局域网在200X年全面完成机关局域网改造,主干带宽不低于1000M,至桌面不低于100M。

2、完善信息中心技术建设。200X年,按照公安部《公安信息中心技术建设总体框架》要求,进一步完善信息中心技术建设,购置磁带机备份小型机操作系统,建成网络管理系统。

3、着力提高百名民警上网计算机拥有量。200X年底前,我市百名民警计算机拥有量达到50台以上;200X年底前,百名民警计算机拥有量达到60台以上。

4、组建公安350兆无线电同播网。使警用手持对讲机能在XX、XX主城区,XX,XX,XX等地使用。提高跨区域、跨警种协同指挥调度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

(二)围绕实战需要,构建二级公安信息化应用平台

1、市局建立“警务应用工作平台”。以应用系统、业务数据库和门户网站为依托,使“警务信息应用工作平台”涵盖主要公安业务和基层基础工作,保障公安业务信息化的正常开展,进行各类信息的采集、维护和数据录入,建立相应的业务数据库,同时,通过规定的数据抽取整合机制向重庆市局信息中心提供数据并同步维护。

2、派出所建设“基层警务工作平台”。以派出所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人口信息系统、刑事案件系统为依托,建立“基层警务工作平台”[本文来源于好范文 wenmi114.com--有文章需求,请到好范文 wenmi114.com站留言板,12小时内解决您的问题],涵盖人口管理、治安管理、执法办案、行政管理、内务管理、信息采集、情报收集等基层基础工作,实现信息工作基础化、基础工作信息化。

(三)推广XX市局下达的应用系统建设任务。

全面、及时完成XX市局下达的53项应用系统建设任务。在推广应用系统中,重点抓好以下应用系统:

1、全面推广应用派出所综合信息管理系统。XX市局将在200X年X月底完成该系统的开发试点工作。200X年底,争取在我局完成该系统的推广应用。

2、全面推广应用新版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网上户口审批。

3、强化旅店业信息系统的推广应用。治安大队、各派出所要将旅店业信息系统的推广应用作为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的重要内容,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着力提高旅店业系统安装率和住宿人员的数据采集量及比对率。200X年底,旅店业系统安装率要达到40%以上,未安装系统的要通过多种方式报送数据,确保各类旅店住宿人员信息上网比对率达到90%以上。200X年底,旅店业系统安装率要达到60%以上,确保各类旅店住宿人员信息上网比对率达到95以上。

4、加快推进消防安全重点单位信息系统建设。200X年底完成全市90以上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数据采集,200X年完成全部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数据采集。

5、加快警用地理信息系统建设。200X年底,XX市局完成警用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任务,200X年完成我市基础地理信息及部分警用公共地理信息的采集并扩展应用功能。

(四)需自建的应用系统。

1、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200X年X月全面完成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推广应用,充分利用公安信息网络资源,把办公自动化系统建成一个集公文流转、个人办公、工作提醒督办等多功能的信息系统,实现无纸化办公。

2、情报信息报送研判系统。建成集情报信息收集汇总、整合处理、查询统计、分析研判为一体的公安情报信息研判平台,为相关部门提供查询检索、情报反馈、综合分析服务,实现情报信息的高度整合共享和规范化分析研判,为侦察破案、形势分析、科学管理、领导决策等提供全方位、深层次、预警性的情报支持,提高情报信息对公安工作支持的主动性、及时性、科学性和规范性。

3、案件审批系统。将刑事案件、行政案件的审批通过公安网络来完成。

通过一系列应用系统的建设,把计算机及网络设备充分利用起来,充分发挥其效能。

(五)启动图像监控系统建设。

积极启动图像监控系统建设,200X年底建成监控中心和覆盖要害单位、重点路段的16个点35路图像,结合公安业务,整合社会图象监控资源,提高社会治安防控能力。要推动派出所辖区图像监控系统建设,有条件的派出所建立监控室,开通辖区图像监控系统。

(六)认真组织开展基础信息的采集录入。200X年,要结合业务工作,采取“会战”等形式,集中组织开展一次大规模的信息采集活动,做到“应采信息必须采集”,并归类录入相应数据库。在此基础上,要加强日常的信息采集和数据变动维护,保证有充足、鲜活的信息资源支持信息化应用。

(七)强化全警信息化应用技能培训

必须按照市局大学法活动的要求,认真组织好全警信息化应用技能培训工作。通过组织培训、网上教学、民警自学等多种培训方式,在200X年底,全体民警必须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达到会汉字录入、会上网、会查询、会比对的基本要求。强力推进公安信息化应用。

四、建立科学、规范的信息化工作机制

各级公安机关要在认真调查研究、总结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公安信息化应用工作规范和工作机制。

(一)建立信息采集、录入制度。信息实行全警采集、全警录入,做到“谁主办、谁采集,谁录入、谁负责”,谁采集的信息发挥效益就奖励谁。各单位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规定民警采集录入信息的质量指标,明确民警数据采集、录入、反馈、删除、撤销的时限和要求,遵循有关标准规范,严把数据质量关,及时维护业务数据库,确保数据完整、准确、鲜活。此外,还要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建立多渠道采集电信、金融、通信、保险、公路、铁路、航运等相关社会信息的制度。

(二)建立数据共享制度。要坚决打破部门界限,建立健全信息共享工作制度,实现跨地区、跨警种、跨部门的信息共享。除公安部规定不准上网的信息外,所有信息一律上网,通过PKI/PMI数字证书授权,分级向全警提供共享服务。

(三)建立健全通信网络和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制度。建立网络运行维护制度,确保通信网络畅通;建立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制度,确保信息系统充分发挥作用。

(四)建立信息化应用工作制度。各级公安机关要结合业务特点,建立业务系统信息化应用制度,做到强力推进、强制入轨,强制应用。

(五)建立信息化工作考评机制。一是严格实行目标考核制度。市局将把信息化工作主要指标纳入目标考核,考核结果同民警的晋职晋级晋衔、单位的评先评优挂钩。各单位要结合市局的考核办法,根据公安信息化的规律和特点,制定能够充分反映信息化应用成效的考核评比制度。二是实行信息化应用通报制度。市局将从各单位对主要信息系统的访问量、网上信息发布量、“一机两用”监控系统注册率、PKI/PMI数字证书的使用、数据采集、数据维护日增量、民警计算机应用技能培训考核合格率等多方面进行通报。三是严格信息化工作奖惩制度。市局将根据信息化进程适时开展阶段性表彰,对信息化工作优秀的单位和信息化成效显著的个人,将及时给予表彰奖励。对措施不落实,信息化工作不合格的单位,市局将予以通报批评,并对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诫勉谈话。对于因工作责任心不强或工作失职,漏采、漏录、漏报,造成数据差错而带来严重后果的,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对设置信息壁垒,不提供信息共享的,要追究所在单位领导责任。发生网络安全违规事件造成严重后果的,取消单位及个人的评先评优资格。

五、工作职责

(一)市局的职责

1、抓好本级信息中心及局域网、接入网运行维护管理和信息网络安全。

2、依托本局信息中心和各类业务应用系统及门户网站,建立本单位统一的“警务应用工作平台”。

3、推广应用各类公安信息系统,抓自建公安信息系统建设。

4、建立信息化工作制度。

5、负责组织实施民警信息化技能培训,目标考核。

(二)局机关各部门的职责

1、做好与上级业务部门的协调衔接,负责本业务应用系统建设和推广应用。

2、组织本专业信息系统的应用培训

3、负责组织、指导业务信息的采集、维护和数据质量管理,协调整合相关社会信息资源,保证数据完整、准确、鲜活。

4、开展网上情报信息的分析、研判和“网上技战法”研究及应用。

5、开展信息化应用,规范和创新本警种警务工作流程。

6、建立信息化相关工作制度。

(三)派出所的职责

1、以派出所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为基础,建立“基层警务工作平台”,并普及应用。

2、负责采集、维护、上传各类信息数据,确保数据完整、准确、鲜活。

3、全员开展计算机应用。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成立公安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形成由“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的信息化工作机制。统筹资源,切实做到人、财、物向信息化工作倾斜。制定工作方案,分解工作任务,落实责任,全力实施,确保信息化工作任务的完成。

(二)强制入轨,整体推进。各级公安机关要坚定信心,克服困难,创造一切有利条件,领导带头、全警参与,迅速掀起公安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新高潮。一要强化培训,做到人人参训、人人合格;二要强力推广,各单位要按照统一部署和时限要求,抓好各类应用系统的推广工作;三要强制应用,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切实用好已建系统和应用平台。要充分调动民警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信息化紧密融入日常公安工作。抓好典型,以点带面,使全局信息化工作整体推进。

(三)引进人才,充实力量。通过各种方式,引进专业技术人员,充实信息中心力量,壮大公安科技队伍,履行好规划指导、网络与系统维护及安全管理职能。各基层所队要培养一名信息化技术骨干,负责基层所队信息化应用的技术保障。要培养造就一批既懂公安业务、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要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发展战略,建立合理的专业人才奖励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科技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5.对公安局信息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篇五

为推动××公安信息化建设突飞猛进,进一步提高驾驭社会治安和维护稳定的能力,2008年2月中旬和3月上旬,**同志率领市公安局直属业务处(总队)长、区县(市)公安局长,分两批先后考察了安徽、江苏和浙江、上海公安信息化建设。通过考察学习,收获很大,启发很深,看到了差距,感到了压力,理清

了加快××公安信息化建设的思路。

主要做法

(一)安徽省加强公安信息化建设的做法

一是统一思想,科学规划,明确工作思路。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原则,走跨越式发展、规范化建设、科学化建设、实用节约型发展的道路。二是科学整合资源,条块结合,信息共享。既节约了大笔资金,又使原有系统的作用得到了充分整合。三是立足基层,贴近实战,以用促建。坚持边建设、边开发、边应用的原则,狠抓综合应用平台和应用系统的建设,突出实战应用,提出“一切为了实战”的口号,始终把立足基层,贴近实战,强化应用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金盾工程”建到每个民警的办公桌上。四是抓典型,促全面,整体推进。省公安厅将芜湖公安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作为试点,取得经验后再向全省推广。五是强化培训,提高民警素质。始终坚持把提高各级公安机关领导和民警的科技素质作为重要环节来抓,切实把好“三道关”:领导关、基层所队长关、全员培训关。六是因地制宜,多方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安徽省公安厅提出公安信息化建设“不以系统硬件档次论英雄,而以实战应用效果定成败”,要求各地在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重视支持的同时,开动脑筋,多快好省地开展建设。七是领导重视,部门支持。省政府将“金盾工程”、智能交通系统、互联网监控中心建设列入“861”计划重点建设项目,省级人口信息系统建设列入了省政府“数字安徽”重点建设项目,保证了全省公安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

(二)江苏省加强公安信息化建设的做法

一是始终抓住网上信息应用这个核心,在普及推广上下功夫。省公安厅将2008年作为全省“网上信息应用普及推广年”,加强分类指导。二是始终抓住网上信息应用重点环节,在创新发展上下功夫。2008年以来,江苏省公安厅围绕“建成一个平台、形成一套机制、培训一支队伍”三个环节开展建设,为应用提供环境、制度、素质的保障。2008年以来,在全省公安机关组织开展了科技大练兵活动,将网上信息采集比对等应用技能,列入省厅派出所长、刑警队长、交巡警队长学校以及警衔晋升、专业培训的范围。三是始终抓住网上信息应用的整体推进,在“两强两促”上下功夫。以网上作战为核心,围绕信息强侦、信息强基、信息促防、信息促管开展应用实践。首先,将信息强侦作为开展网上应用的突破口,初步形成了网上侦察破案工作模式和网上信息查证比对模式、网上线索排查布控模式、网上案件串并侦查模式等一系列新战法。其次,大力实施信息强基工作,在省市县三级公安机关都建立了规范化的网上信息研判应用工作机构和机制。第三,信息促防的作用初步显现。全省公安机关以实有人口管控为重点,通过对旅馆住宿人员、网吧信息、暂住人口信息的跟踪掌握,并及时与在逃人员、高危人群等系统数据进行比对,有针对性地落实管控措施,及时发现违法犯罪线索,提高治安防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抓住创建“平安江苏”的机遇,积极争取党委政府重视和支持,投入专项资金10亿元左右,加大了各类社会面治安监控图像系统建设,初步形成了覆盖社会重点部位、集卫星、微波、光纤网络、专用电路等多种传输手段为一体的图像监控网,建成了一批具有智能化查控报警功能的治安卡口,用信息化手段织牢街面路口的防控网络。

(三)浙江省、上海市加强公安信息化建设的做法

一是以需求为导向,科学实施“金盾工程”。浙江省公安厅确立了“立足现有、总揽全局、着眼发展、科学规划、开拓创新、规范管理、整体推进”的发展思路,力争以最少的资金投入、最短的建设周期产出最大的效益。上海市公安局明确目标,加大投入,强化运用,完善机制,近四年来平均每年投入近2亿元。二是以应用为核心,全面整合信息资源。浙江省公安厅从2008年5月开始,开发建设并逐步推广了全省统一应用的“浙江公安打防控信息主干应用系统”,初步实现了一个平台录入、查询和全警采集、全警录入、全警共享、全警应用。三是以实战为目的,充分发挥信息化作战威力。浙江省厅通过实战应用促进信息流与业务流的有机结合,并依托强大的网络支撑,将信息作战平台延伸到基层一线,抓住信息导侦、信息预警、信息促控等主要环节,不断拓展情报信息应用领域,开展“网上作战”,取得了较明显的应用效益。上海市公安局2008年开发建设了信息比对系统,目前已纳入比对范围的有22个数据库,基本覆盖了主要公安业务信息。四是以规范化为抓手,为信息化提供强力保障。浙江省公安厅

把公安信息化建设作为转变警务理念、改进警务方式、提高警务效能的有效载体。首先着力提高民警信息化素质。全面加强对一线民警的技术和业务培训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考核责任制和大练兵活动,并将其作为警衔与职务晋升的必训必考内容。其次,努力做大公安信息化的活水源头。按照“信息基础化、基础信息化”的要求和“谁主办、谁采集、谁录入、谁修改”的原则,全面、认真地采集人口、出租房屋、旅馆业以及车辆、驾驶员、二手机、二手车等各类基础信息,并及时录入信息系统。第三,强化机制保障。坚持属地采集、全程上网、完全关联、高度共享的原则,将信息化应用与民警的日常侦查办案和

治安管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将信息采集、录入、储存、加工、应用职责细化分解到各项警务工作中,细化分解到办案、办事、办证的每一个流程和环节,分解落实到每一位民警、每一个工作岗位。上海市公安局坚持质量管理,制定了《公安业务信息系统相关数据项目质量标准》,开发了数据质量检查软件,建立了数据质量举报网站和奖罚金机制,鼓励单位、民警反映所发现的数据差错,并以常住人口、案(事)件违法犯罪人员、在逃人员等15个系统为重点,开展数据质量检查,数据的总体正确率提高到99.5%。

主要成效

一是公安信息化基础建设突飞猛进。在信息网络建设方面,安徽省一级网带宽达到155兆,二、三级主干网络全部开通,全省公安基层所队接入网覆盖率达到98.45%,百名民警拥有的计算机数为41.4台。江苏省一级网带宽为622兆,全省所有基层所队全部以专线宽带方式接入公安信息网。全省公安机关接入公安信息网的计算机为5万余台,百名民警计算机拥有率达到69台。浙江省公安二、三级主干网和接入网覆盖率为100%,地级市全部开通了至县级公安机关的图像传输系统。省、市两级公安信息中心均已运作。上海市已自建光缆3000余公里,实现了100%联网,达到千兆主干网,百兆联接至派出所,10兆联接至单机,实现了数据、语音、视频的“三网融合”。

二是建立形成了高效、共享、充分满足公安实战需要的警务信息综合应用系统。安徽省芜湖市公安局将所有公安业务应用系统整合为一个整体,建成了“芜湖公安警务数字化协同系统”,实现了各警种相互支持、相互策应、协同作战的目标。江苏省在全省省辖市和省公安厅统一开展警务信息综合应用系统建设,加强各类网上信息资源的集中整合,满足了对信息的采集、录入、共享、应用需求。浙江省公安厅杭州市局建立以技术破案、信息破案为手段的网上作战体系,突破传统刑侦工作模式。通过信息分析整合、碰撞比对和倒查扩案、网上调控、关联扩线、犯罪轨迹刻画等方法,主动发现破案线索,掌握犯罪嫌疑人活动轨迹,拓展了“从案到人、从人到案”的侦查破案途径。上海市开展了指纹自动识别系统二期建设,将中心库容量扩至300万人十指纹、100万枚现场指纹,比对速度扩至每秒50万指以上。开展了法庭科学dna数据库建设,目前前科库已入库6万人份,现场库入库保持在300人份左右。2008年以来,通过指纹识别比对直接认定和提供线索,查中3907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795人,通过dna技术认定犯罪嫌疑人400名,其中破获凶杀案件500余起。

三是公安基层基础工作得到全面夯实。安徽省公安机关通过开展警务信息综合应用系统、人口系统、旅馆业治安管理系统、高危人群管理控制系统、网吧实名登记系统和社会面图像监控系统等一系列建设,使源头信息的采集录入和对流动人口、治安复杂场所和重点部位的控制得到全面强化,提高了社会面控制管理能力。江苏省充分利用网上信息资源,开展了案底制度建设,对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的信息采集、工作对象网上列管和前科劣迹信息查询比对等工作提出了规范化要求,不仅提高了对违法犯罪人员积累性打击力度,而且促进了执法基础工作的开展。上海市开发了50多个业务信息系统。主要有指挥调度系统(实现了110、119、122的“三台合一”,并依托上海市公务网,实现了公安指挥中心与各社会联动单位的联网)、情报信息系统、案件时空分析系统、预指挥调度系统、案(事)件管理信息系统。

四是有力地促进了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开展。安徽省建成闯红灯自动抓拍系统400多处,道路卡口监控系统116处,配备车载移动电子警察320套,33个省际公路卡口系统全部建成,两条主干206国道和205国道部分重点路段实现联网卡口监控,仅2008年,依托科技手段共发现涉嫌盗抢车626辆,抓获盗抢汽车犯罪分子44人。江苏省自2008年起,有重点、分步骤地开展了社会面治安监控系统建设,其中公安机关自建监控系统1.3万余个,安装摄像镜头约12万个,50多个市、县公安局建成了图像监控中心,实现了对城市治安的不间断监控。通过发挥各类监控系统在锁定目标、固定证据、发现抓获罪犯等实战中的作用,2008年以来,江苏全省共破案4500多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800多名。

五是形成了网上侦查破案新模式,打击犯罪、维护治安的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安徽省自2008年以来利用网上信息破案占全省破案总数的23%。江苏省公安机关2008年利用网上信息破案占全省破案总数的28%,超过全国平均水平8个百分点,抓获在逃人员2.2万余名。

六是警务工作机制发生了深刻变革,促进了公安工作的现代化、正规化。2008年,江苏省各级公安网站发布各类预警研判信息7.1万件。随着公安信息化建设的逐步推进,网络和信息技术在公安工作中广泛应用,使原来需要几天、几十天甚至几年才能完成的工作,现在几分钟就可以完成;原来需要四处奔波,动用大量警力才能办成的事,现在坐在办公室,用公安信息网络平台即可办到。科技成果转化为战斗力的现实和信息技术在公安工作中的“神奇”作用,对传统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产生了强烈冲击,广大民警切身体会到,现在的公安工作一刻也离不开计算机,要实现公安工作的现代化、正规化,首先必须实现信息化。

七是公安行政管理水平和质量明显提高,为社会和群众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服务。安徽省公安机关通过开展人口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实现户籍管理“一站式”服务,群众办理户籍市内迁移只需在迁入地一次办结,不需要象以前在迁入地和迁出地往返多次。江苏省公安机关通过网上“一站式”服务,2008年共办理各类户籍管理业务1744万件,办理机动车/驾驶人证件493万件,办理出国出境证件66万件。省公安厅和13个市公安局在互联网上建立了公安网站,推行执法告知制度、提供办事指南和政策咨询,受理犯罪举报和群众投诉,大大提高了“窗口”单位为民服务的水平和效率。

6.公安局信息化 篇六

础建设

刘立兵:民警进门入户,强化信息采集

‚民警必须切切实实地进门入户,做好信息采集这一源头性工作,推动基层工作深入开展‛。

公安基层基础工作如何适应当前社会变革,是摆在第一们公安局长面前的急迫问题。我认为,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始终坚持工作目标是做好基层基础工作的关键。

作为公安局长,我们处在维护社会治安的第一线。作出正确的决策,关键在于获取准确、及时的信息。现在各地的硬件设施都得到很大提升,但是再好的设备也需要人员操作。为保证及时获取有效信息,我们要求基层民警在信息采集的时候不图“快”,就图“实”。不断加强民警的技能培训,提高准确性,深入到群众中去,保证及时性。

做好基层基础工作,关键是信息采集。源头信息的采集,变动信息的维护、动态信息的生成主要来自城乡社区,这些信息资源判定着信息化应用的成效。这就要求民警必须切切实实地进门入户,做好信息采集这一源头性工作,推动基层基础工作深入开展。

张春义:力推信息化应用,夯实工作根基

‚当前社会管理难度日益增大,运用好信息化是新形势下做好基层基础工作的重要手段‛。

做好公安基层所队基础设施的抽入,扎实深入推进社区警务的投入,扎实深入推进社区警务、人中管理、场所管理等基础工作,夯实公安工作根基,这是临沂公安面对挑战所作出的变革措施。最大限度地运用信息化手段来助推公安基层基础工作,是临沂公安的重要理念。

充分发挥利用好信息化优势,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临沂公安在构建信息化建设平台、实现信息资源综合利用的同时,更新民警观念,力推信息化应用,形成全警参与的整体合力。

针对部分地区出现的走访“形式化”弊端,临沂公安在注重走访实效、落实走访成果的同时,借助“清网行动”中积累的信息化经验,应用信息化手段,加强督导措施,确保走访落到实处。

胡满松:没有信息化就没有公安工作现代化

‚加强和改进公安基层基础工作,信息化必须有所为,没有信息化就没有公安工作的现代化‛

基层基础工作一直是公安工作的重点,为维护社会治安、创建平安环境发挥了不可磨灭择优选用和。加强和改进公安基层基础工作,信息化必须有所为,没有信息化就没有公安工作的现代化。

多年来的公安工作经验给我最大启迪是,基层基础工作必须坚持以民意领跑警务,必须在与群众的接触中了觖民意所需,夯实民意基础。要明确派出所和社区警务的职能作用,密切警民关系,近距离防范犯罪,真正使基层基础工作接地气、聚人气、凝民心。

在动态化、信息化条件下加强和改进基层基础工作,必须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熟练掌握现代科技手段。传统加科技加创新,这是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的必修课程。同时,还要加强统筹协调,让信息化服务于公安工作,进而成为构建基层基础工作的重要推手,推进公安工作现代化。

文建中:民警是开展基层基础工作的关键

‚加强动态化信息化条件下的基层基础工作,关键是要有大批安心扎根基层的民警‛

当今社会,动态化特征是趋显著。针对这一特点,我们不断创新社会管理,坚持走群众路线,探索总结出了“坚持三依靠、落实四到位、开展五联防、当好五大员”的农村社会治安防控建设“天峨经验”。

我们十分重视公安信息建设,在不断完善视频接访、手机预警等系统的周时,将立体网络逐步延伸至农村,形面多方位全区域的治安防控体系。

无论是治安防控,还是信息研判,加强动态化、信息化条件下的基层基础工作,关键是要有大批安心扎根基层的民警。他们一方面具有职业的崇高感、神圣感和自豪感,另一方面还要有融入群众、服务群众、解决群众诉求、驾驭复杂社会治安的意识和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加强职业培训,千方百计改善基层民警的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

田运胜:丰富工作内涵,不断创新新警务模式

‚坚持基层基础工作具体化、丰富化,真正所‘想长远、办大事、打基础’的总要求落到实处‛

为加强公安基层基础工作,我们挥年来进行了诸多积极的探索。社区民警驻区制、民调进所、院警制、村庄社区化管理......实践表明,这些措施已经成为公安工作创新民展的有力保障。

基层基础工作,既包括公安部门的专业基础工作,又包括派出所基础工作。因此,要注意把派出所警务基础和公安基础紧密结合,避免走“两个极端”。同时,要逐步夯实组织基础,本着“先下后上、由上再下、整合职能、顶层设计”的总体思路统筹谋划,从机构调整、人员编制、制度保障等根本性问题突破,从强力推进城乡社区警务战略入手,为基层基础工作部门找寻良好的工作平台。在动态化信息条件下,我们将继续坚持民意主导警务,不断创新警务模式;坚持基层基础工作具体化、丰富化,真正把“想长远、办大事、打基础”的总要求落到实处。

李国周:落实“四项坚持”,做大做强基层

‚坚决落实‘人往基层走、劲往基层使、钱往基层花、干部基层来’不断加强公安基层基础工作‛

近年来,我们坚决落实‚四项坚持‛,即‚人往基层走、劲往基层使、钱凭证基层花、干部基层来‛不断加强基层基础工作。

人往基层走,就是坚持做大做优派出所、做专做实警务室。实行扁平化指挥,有效缓解了基层警力不足的难题。

劲往基层使,就是坚持以动制动、以快制快,不断探索新形势下的公安工作。实施网格化布警、点对点指挥,进一步提升实战能力。

钱往基层花,就是坚持基础工作信息化、信息工作基础化、基础信息动态化,加强信息化硬件设施建设,推动公安工作迈上新台阶。

干部基层来,就是坚持基层民警至上,为民警营造良好的晋升渠道。我们提出以奖氏补、政治上激励、经济上帮助等措施,真正体现‚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并通过‛阳光人才计划‚确保基层优秀民警得到提拔重用。

马淮海:强化应用意识,技术先进科技化队伍

‚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强化应用意识,加强技术培训,技术先进一支善于学习、善于运用的科技化公安队伍。

信息化建设既是实现工作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推进基层基础建设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我们大力实施信息化建设,建设立体化指挥中心、信息研判中心、指挥情报中心,实行资源共享,打破了警种、部门和层级壁垒,全面提高了公安工作的作息化、科技化含量。

近几年,涉及网络虚拟社会的各种案件频民。我们不断加强“网上破案”系统建设和人员培训,依托各类信息系统,通过信息研判破案。以信息化建设成果为依托,破案率明显上升。

在社会变迁的大背景下,要加强动态化信息化条件下的基层基础建设,关键在于打造一支善于学习、善于运用的科技化公安队伍。这就要求我们在不断加强硬件设施建设的基础上,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强化应用意识,加强技术培训,沿着信息化建设的道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叶立耘:强要固本,工作源头“活水长流”

‚将信息化面果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现实战斗力,有力提高基层基础工作的水平‛

社会动态化、信息化民展,更要强根固本,着力提高公安基层基础工作水平。

7.关于公安信息化建设的思路和对策 篇七

一、增强公安部门信息化的意识, 加强人才队伍的培养

对于一项决定、一个方案的执行之前, 重要的是对于行动的意识是否符合发展的规律, 公安部门要全面建设公安信息化, 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全体工作人员对于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现阶段很多地方还存在着很多对于信息化建设认识不清、理解不深刻或者只想不行动的问题, 反映了一部分公安干警等人员没有真正重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信息化建设是时代发展的需求, 更是实实在在的要求和工作。但是实际工作中, 部分民警在落实开展基层基础工作的时候没有真正意识到公安信息化的基础建设的重要性, 意识上存在很多的误区, 把开展基层基础工作只是当作空话, 走过场而已。并且有些部门的领导对于此项工作的开展也没有足够的重视, 存在抓突击等行为, 这些都折射出一些现象, 就是部分民警、干警没有对于信息化建设的足够重视, 没有把这件事情当做一项任务去尽力完成。

在这场浩大的信息化建设工程当中, 全体公安队伍都应该意识到公安系统信息化建设对于全局建设的重要性, 在科技创新, 管理创新, 思维创新的今天, 公安对于也应该与时俱进, 提升队伍技术的同时, 要加强对于信息化的学习, 全体队伍应从上级到下级都应营造出积极学习的氛围, 使相关的政策和规定都认真的完成, 认真的落实, 并能够把对于信息化技术学习的水平当做一项考核的指标。

现阶段公安系统信息化的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个问题, 就是公安的队伍大量缺乏相关的技术性人才, 由于传统的公安人员培训已经不能够适应当前的信息化发展, 还有对于这方面的投入较低等等原因, 一些地区的公安部门的信息化水平还处在基础的阶段, 这就不利于增强全体公安机关对于信息化的建设。所以接下来要做的首要工作就是加强科技人才的培养, 以人为本, u加大投入力度, 把对信息化的学习和培训纳入民警的日常考察内容, 进行赏罚机制, 对于具备过硬的信息化技术的干警要予以奖励和提拔, 使每个民警都具备相关的能力。

二、积极推荐公安工作信息化工程建设

我国公安系统为了推进新的信息系统, 创建了一项庞大的工程, 即金盾工程, 这是一项面向全国公安信息化的工程, 也是政府对于创建新的电子政务的一个最主要的工程。这项工程之所以庞大复杂, 是因为其包含很多内容, 对于很多方面的建设都加强了具体的内容, 如对于公安基础通信系统的网络平台建设, 对于计算机应用的建设, 还有对于整个公安体系的建设, 加强了统一的规范, 设置了网络安全, 对于网络的监控也进行建设。创新金盾工程, 有利于公安部门提高办公效率, 提高侦查破案的手段和能力, 是公安部门突破性建立信息化工程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 各个行业都在不断学习和引进发展计算机技术, 使之应用自身的行业中去, 公安信息化建设离不开网络, 要运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实现全国联网, 这是对公安系统最基本的要求, 并且这项措施能够极大提高公安部门办案的反应能力, 有利于应对一些突发情况, 未来对于公安工作的信息化, 在全国信息化工程的建立下, 公安的各项工作都会以信息化工程带来的便捷为基础开展的越来越规范、迅速、有效, 两者的融合也会越来越密切。

三、优化公安信息化制度, 整合各方面资源

一个完善的系统不仅需要硬件的支持, 如信息化的设备, 知识培养等, 还需要特定的制度来运作, 使信息化工程合理、稳定的向前发展, 所以公安信息化的建设离不开警务信息化建设相关制度, 这是对于整个工作开展的基础, 要打好这个基础, 再基础上加大执行的力度, 对于不符合现阶段发展的规章制度要以创新的精神来完善, 为信息化的真正发展增强有力的保障。要坚持信息化建设与信息化制度共同发展的原则, 整合多方位的资源, 努力使每一个公安人员都具备信息掌握和熟练操作的能力, 完善公安信息数据库, 并运用到实际中, 使之真正为一线警务人员所利用, 为侦查破案提高技术手段。

四、结语

公安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政策, 相关部门在加强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意识的同时要不断发展相关的技术手段, 在科技不断创新发展的情况下, 利用科技带来的便利, 使之应用到信息化的建设上来, 为我国的公安信息化的建设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8.公安局信息化 篇八

[关键词]公安信息化应用课程研究课程设计

[作者简介]袁琼,女,湖南宁乡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信息网络安全;杨青,女,山东济南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信息网络安全;刘怀辉,男,陕西礼泉人,副教授。研究方向:网络经济犯罪。

为了深入推进科技强警战略,从2003年“金盾工程”一期建设开始,到2009年公安部将公安信息化确定为“三大建设任务之一”,公安信息化应用已广泛深入公安工作的各个环节,并且在公安工作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公安院校作为公安人才培养的源头,教育培养目标是为公安一线培养复合型高级应用人才。为了使公安计算机教学更好地为公安信息化应用服务,弥补公安院校各专业计算机课程体系的不足,突出公安计算机教学的实战应用能力培养,对“公安信息化应用”课程开设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课程设计过程中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要求、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课程建设等进行研究和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一、公安院校各专业计算机课程教学的现状

公安院校各专业计算机课程体系大致包括计算机及信息技术、计算机语言及程序设计和网络信息安全三部分课程。其中,第一部分作为公共基础课主要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素养,即培养学生从计算机获益的能力,熟练、有效地利用计算机及其软件完成实际工作任务的能力。第三部分作为专业基础课,是关于网络信息安全的有关知识。第二部分作为公共基础课主要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通过一种计算机语言的学习,掌握计算机语言的基本结构,并运用它尝试解决实际问题。针对第二部分,各院校对计算机语言的选择不同,有VB、C、Java、数据库应用等,但通常这种选择是以通用为前提,侧重点都在程序设计思想上,与学生将来从事的工作实际不能直接挂钩。在公安信息化应用的形势下,应该把公安信息化的具体应用作为计算机教学重点融入这部分的教学实践中来,形成“公安信息化应用”课程,以补充和完善计算机课程体系的不足。

二、“公安信息化应用”课程设置的必要性

公安高等教育属于学历教育,但有着极强的职业特色,教育的行业特点突出,强调学生实战应用能力培养。山东警察学院《学生实战应用能力培养实施纲要》的指导思想核心是:充分体现“强能力,重实战”的培养原则,为公安一线输送复合型高级应用人才。

随着公安情报信息综合应用平台的建立和不断升级完善,公安业务工作信息在采集、使用、维护上基本实现了信息化流程,数据质量基本达到完整、准确、鲜活的要求,公安内、外部信息资源进一步得到有效整合并实现高度共享;全警采集、全警应用、全警共享的信息化应用格局进一步完善,信息化破案追逃比率持续上升,信息促控、信息促管的实效更加明显,办公自动化更加完善,为民服务更加快捷,队伍建设信息化管理更加规范,使公安信息化达到了深度应用。为了使信息化应用管理机制更加科学,公安机关需要我们培养既掌握公安专业知识,又能为健全信息化建设、管理以及情报信息采集、维护、传递、评估、研判、应用、反馈等工作机制的实战应用人才,确保信息化应用工作持续、高效发展。

基于以上现实需要,为了更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知识,熟悉本专业公安工作的业务流程,达到“学与用”的一致性,做到学以致用,帮助其就业后迅速适应公安工作、适应公安信息化应用要求,开设以程序设计和数据库为基础,将各种公安信息系统直接应用于教学中的“公安信息化应用”课程势在必行。

三、“公安信息化应用”课程设置的可行性

实战应用型课程开设通常应符合课程体系要求,拥有课程教学师资力量,具备课程实践的实验条件。

首先,公安各专业计算机课程体系的三部分基本遵循了实用性原则,先进、灵活性原则和目标性原则。强调了以实践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的特点。其课程体系的地位和作用在培养公安复合型应用人才中举足轻重。为了使计算机教学更好地与公安实际应用有机结合,突出公安计算机教学的实战应用能力培养,从进一步完善公安各专业计算机课程体系的角度看,用“公安信息化应用”课程加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加贴近公安工作实际。将“公安信息化应用”课程纳入其课程体系中,取代单一的程序设计语言或数据库应用,形成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公安信息化应用、网络信息安全构成的新体系不仅是可行的,而且使计算机教学更具针对性。

其次,随着“信息主导警务”、“基础工作信息化、信息工作基础化”等工作深入开展,计算机教师为了适应时代和行业对计算机人才培养的要求,也经常到基层派出所进行调研,了解和掌握公安工作的实际及信息化应用的现状。目前,计算机师资队伍具有良好的教学业务水平,在科研、精品课程建设、教材编写、试题库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教师的创新意识、开拓意识、教学改革、团队协作氛围日益增强,具备开设“公安信息化应用”课程教学的能力。

再次,培养公安复合型应用人离不开实验室建设,而实验室建设已初具规模。在公安院校各专业计算机课程的常规教学活动中,计算机实验室已具备了较好的计算机实践应用教学条件,圆满完成了常规的计算机实验教学和公安机关组织的公安信息化活动,具备了开设“公安信息化应用”课程的实践教学的条件。

因此,无论是计算机课程体系结构要求,还是师资力量、实验条件,开设“公安信息化应用”课程都是可行的。

四、“公安信息化应用”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是对课程的各方面作出规划和安排”,即课程设计过程中涉及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要求、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课程建设等。针对公安专业计算机课程的特点及公安信息化应用的实际需求,全体专任教师积极参与,通过到公安厅、局、基层派出所等部门广泛调研和收集资料,并与学院各专业系部进行探讨和沟通,先期开展了“公安信息系统教学资料库的研究和建设”工作,为“公安信息化应用”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奠定了基础。“公安信息系统应用”课程的设计内涵如下:

1课程性质。“公安信息化应用”课程是公安高等教育各专业本、专科学生的必修课,它是以计算机及信息技术为基础,为各专业信息化应用的前导课程,该课程应定位为公安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强调程序设计和数据库教学,更注重培养学生如何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培养,突出实战应用,其内容紧跟公安信息化应用的最新发展。

2课程目标。“公安信息化应用”课程具体讲述程序设计和数据库,以及公安信息系统应用。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用数据库组织和管理公安业务工作信息的能力,学会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开发、使用、维护等多方面技能,熟悉各种公安信息系统的应用,为就业后能熟练开展网上办公、网上办案打好基础。

3课程内容和要求。课程内容作为整个课程设计的核心部分,我们在考虑与课程目标的相关性的基础上,注重其科学性和有效性,按照贴近目标、贴近基础、贴近应用、培养实战应用能力的理念进行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其课程内容由程序设计和数据库以及公安信息系统应用两大模块组成。

模块一是通过程序的基本结构和程序设计教学,让学生了解程序设计的模型建立、算法设计、算法表达、编写程序、调试程序、程序文档制作与程序维护等六个步骤,教会学生如何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等基本概念的教学,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数据库,为什么要进行数据库管理;通过数据库的基本操作,让学生了解数据库如何建立和操作,具备哪些功能,能做什么工作;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开发过程教学,让学生了解各种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的问题定义、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单元测试、综合测试和软件维护等八个阶段,使学生对整个信息管理系统具有充分的认识。

模块二作为本课程的重点是在模块一的基础上,根据学生所学公安专业不同,选择不同的公安信息应用系统进行学习,如:人口管理信息系统、全国重大刑事案件信息系统、出入境信息管理系统、交通管理信息系统、全国经济犯罪信息系统、派出所民警基础工作平台运用、治安行政案件网上办理以及各种公安信息化应用平台等的应用。该模块需要不断更新,与公安基层实际应用同步,以求学生就业后能迅速胜任公安信息化应用工作。

4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本课程教学采用多媒体课堂教学、计算机局域网上机实践相结合。在教学中,模块一是由教师提出具体问题、分析问题、构思解题步骤,再引导学生分步完成、计算机调试、教师讲评,以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模块二是采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讲解和学生浏览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和熟悉各种公安信息系统的应用。考核可分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笔试、具体信息系统应用上机考试两部分。

5课程建设。公安信息系统具有公安职业特色,其保密性对公安信息系统的教学和资料获取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所以,“公安信息化应用”课程包含的两大模块在课件、教材、实验室建设等方面需要分别进行,我们对模块一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组织教学。模块二的建设如下:

(1)课件建设。目前,由于经费和保密等原因,教学中暂时不可能安装全国公安机关共享的实际数据库系统。我们采取的方案是到公安一线去收集资料,将公安常用系统的应用过程采用屏幕截屏方式形成幻灯片课件、采用屏幕录像系统形成动画课件,同时编制文字说明,逐渐积累形成公安信息系统的教学和实验资料库。通过建立信息系统应用资料库,可以为公安信息化应用教学提供标准的教案和资料,保证教学质量的稳定性;同时,建立信息系统应用资料收集的动态机制,确保资料的及时更新。其中,采用动画课件演示涉密信息的教学是本课程教学的特色,能使新知识尽快应用到教学中,这种全新的教学手段是对原有教学形式的有利补充,也能为专业系部的公安信息系统的专业教学所借鉴,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实效。

(2)教材建设。本课程是在程序设计和数据库的基础上重点突出公安实战应用,其课程教学时数有限,所以在教材内容的选取上可选择较完善的小型数据库系统的学习,兼顾流行数据库的了解,加强公安信息系统的具体应用。针对公安业务特色。可以编写由程序设计和数据库以及公安信息系统应用组成的“公安信息化应用”教材。

(3)实验室建设。为了填补不能安装实战数据库系统的空白,可以将收集的教学资料放在未接入互联网的专业多媒体实验室供学生反复浏览学习。随着应用条件的成熟,可以在小局域网的服务器上安装实际系统,模拟实战应用,既可以为学历教育服务,也可以为干部培训班服务,使“公安信息化应用”课程更好地为公安实际出力。

(4)课程完善。为了使“公安信息化应用”课程能更加贴近实战应用,保证课程设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我们将建立专任教师听评课、组织学生座谈、到公安一线收集反馈信息等的课程评价体系。通过听评课,身临其境地感受公安信息化具体应用在教学中的实际效果,可以发现教学课件的不足,并对资料不够细致的地方进行必要补充,对部分课件进行改进和完善,以保证最终建成系统、完整的公安信息系统应用教学课件体系。通过学员座谈了解公安信息化具体应用的教学效果,有利于提高授课的趣味性和针对性,正确引导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通过热烈讨论和激烈争论,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员良好的思维习惯。通过到公安一线了解已就业学生对公安信息化应用的反馈信息,可以不断调整和完善该课程的教学。在条件成熟时,可以申报建设“公安信息化应用”精品课程,并不断完善该课程。

上一篇:5月工作例会会议议程下一篇:如何教学好高中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