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航行杨志宇教学设计

2024-09-22

宇宙航行杨志宇教学设计(共1篇)

1.宇宙航行杨志宇教学设计 篇一

一、合理挖掘材料, 制定恰当的德育目标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曾经说过:“教学如果没有进行德育, 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 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 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教师应从教科书中挖掘德育功能, 寻找德育与物理教学的结合点, 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实施德育。

《宇宙航行》一课中, 教科书首先对宇宙航行进行理论上的分析, 讲述了人造卫星的发射原理, 推导出第一宇宙速度, 并介绍了第二、第三宇宙速度;其次简述了人类航天事业的发展史, 既介绍了航天成就, 又谈到人类为此付出的代价。故本节课的德育目标确定为:

1. 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以及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环保意识, 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产生对航天科学的热爱, 激发社会责任感。

3. 认识到人类对自然界的认知是逐步积累、永无止境的, 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二、善于激发兴趣, 不断注入学习动力

1. 兴趣是持久的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中应精心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进行《宇宙航行》新课引入时, 教师可展示“浩渺的太空、翟志刚漫步太空、神舟九号发射”等图片, 放“杨利伟对神舟九号发射过程进行点评”的简短视频。让学生针对神舟九号围绕地球运转的过程提出问题。通过提问, 把学生引导到积极思考、勇于提出问题的状态中, 引导到课堂教学的内容上来, 进而激发学生浓厚的求知欲望, 带给学生一种想象的空间。

2. 成功体验是加油站。

“教育是让学生不断发现自己变得了不起的工作”。成功的体验, 必然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帮助学生不断注入学习动力。《宇宙航行》教学中, 有这样一段对话:

师:物体做平抛运动时, 初速度越大, 落地点越远 (提供可靠事实) 。当抛出速度足够大时, 物体会怎样运动呢? (学生讨论)

生:地球是一个球体, 当抛出速度足够大时, 物体就永远不会落到地面上, 而绕着地球运转。 (运用了理想实验法:可靠事实加科学推理的方法)

师:牛顿在思考万有引力定律时, 就有相同的设想 (PPT动画展示) ……

师:牛顿的思想启发了后人, 在太空探索中立了头功。

教师一个简单的铺垫, 不着痕迹地引导学生运用理想实验法, 帮助学生体验到自己推理的成就感。

三、灵活运用教法, 逐步培养学习能力

作为物理教师, 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领者和合作者, 支持、帮助学生通过自主活动, 在探究、合作中获取知识技能、学会学习, 在平等、尊重、和谐的氛围中形成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

1.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宇宙航行》一课中, 教师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引入新课;围绕中心问题“神舟九号为什么能够围绕地球运转呢?它发射的原理是什么呢?”通过师生对话, 引导学生探究, 了解卫星运行、发射及变轨的原理;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汇报, 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2. 渗透物理研究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理想实验法, 不着痕迹地将物理学方法浸润于学习过程中。

3. 培养解决问题能力。

教师提出:“以多大的速度发射这个物体, 物体就刚好不落回地面, 成为一颗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卫星呢?”

学生根据力和运动的关系建立起卫星轨道的模型, 应用牛顿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进行演绎推理, 推导出第一宇宙速度, 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注重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训练。

卫星变轨原理是一个难点。教师借助动画模拟, 建立卫星椭圆轨道模型。如果发射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 而小于第二宇宙速度, 它绕地球运行的轨迹就不是圆, 而是椭圆。提出问题:“要使卫星由低轨道变轨到高轨道上做圆周运动, 如何实现?”学生在合作小组内做了比较充分的讨论, 经过思考和内化, 离心问题已变成学生认知体系中的一部分, 从而得出“至少需要两次加速, 卫星才能实现由低轨道变轨到高轨道上做圆周运动”的结论。

四、润物无声, 点滴渗透德育

课前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分组进行了资料收集与自主学习, 并制成PPT演示文稿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如, “太空垃圾”组的学生向大家介绍了太空垃圾的危害、处理的难度及我国首次成功变轨规避太空碎片的事实, 并发出“树立起保护地球环境, 及地球周围太空环境的意识”的倡议, 等等。

学生经历了课下搜集、整理、制作文稿的过程, 使得这部分内容的学习由被动变主动, 极大地激发了学习的欲望, 介绍都很精彩。小组之间材料的交互学习, 扩大了课堂教学的知识面, 也激发了学生对中国航天事业的自豪感、使命感。这样德育目标的落实润物细无声, 淡化了德育说教的痕迹。

最后, 教师的总结水到渠成:“人类跨入太空, 需要强大的实力、非凡的勇气和精诚的合作, 下面听听我国可亲可敬的航天员们的心声。” (放神舟九号航天员结束隔离首次露面的讲话片断)

“航天员的心声, 告诉了我们, 他们为航天事业付出了很多, 同时也感受着航天事业给他们带来的幸福。祖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需要一支非常庞大的队伍。少了任何一个环节的工作都是不行的, 更多的人做的是默默无闻的幕后英雄、无名英雄。人类需要奔向更遥远、更广阔的太空。相信我们从现在起会更加努力学习, 为将来投身或支持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宇宙航行》这节课较好地挖掘了教科书的德育功能, 找到了德育与物理教学的结合点。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 贵在有意, 重在挖掘。

我推荐的书

《学会教学》, 【美】理查德·I·阿兰兹著, 丛立新等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跟孔子学当老师》, 周勇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成功无捷径———第56号教室的奇迹》, 【美】雷夫·艾思奎斯著, 邱宏译,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上一篇:保险公司团体保险团险业务活动量管理暂行规定下一篇:知识分子工作规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