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抒情散文(共10篇)
1.漫步抒情散文 篇一
夜,无语
阴霾的天,遮笼着万物,天,好似夜一般。这阒寂的夜……拧开台灯,氤氲的光刺涩着我的眼,一刹那,屋子间充斥着这青涩的光。凝视着灯管,眼,好亮。或许这片光亮可以抚平我饱受疮痍的心吧!静,真的好静!这书,这台灯,这间屋子。也许“沙沙”的书写声打破了这寂寥的和谐。呵!喧嚣的街道车水马龙,日子也悄然离去了。不知有多少人关注过它。这,是轮回,是凤凰涅,是……
不管你怎么对待它,它还是悄然的走了,是非成败转头空!昨天已逃过去了,也许它那长长的尾在扰乱你的思绪,可是,你是否发觉地上的影子在悄悄地变长呢?呵!看到了吧!我不想它长,我很气愤地追它,打它……而它,还是不争气,终于它消失了,噢!这难道就是一天吗?夜,我努力寻找影子,“喂!你快出来!……”“喂……”我拉长了音,而它,就那样去了,悄悄地……梦魇,可怕的东西。它浪费了我找影子的时间……终于,都离去了,全都离去了。当曙光一缕缕地揭开夜的面纱时,无意瞥见,影子伴在身边,它并没有离开我。但,它还是不争气的、慢慢的长,悄悄地……
忽地,我懂了。影子虽然会变,但是,我究竟是它的主人,它很忠诚,可是,它只是不争气的长,悄悄地……噢!似乎那一团因阳光照射而产生的黑在不知觉间影射了你的动作呢!既然这样,影子也好歹算是一面争气的明镜。这样,它很争气,不过,白玉微瑕。昨天,影子印证了他,虽然也已离去,但,他还是会告诉我明天什么样的影子好看,该做什么动作。眼,好痛。可恶的灯光。低下头,发现了我的影子。“我不会亏待你的!”我微笑,跟着,我动了动手、脚,还有头、思想……“你不要偷懒哟!”我还是微笑。
关了灯,影子呢?……“别离开我……”哦,天晴了,影子到了地上。呵呵,可爱的影子,不要离开我……冷战,战战兢兢。光,朦朦胧胧。眼,好花。手,好冻。是那盏台灯一直聆听我刚才的心语吗?阴天D晴天望着影子,它不依不饶的长着,我爱它……
可爱的影子,可爱的一切。
[抒情散文 灯下漫步]
2.漫步抒情散文 篇二
一“、传神”:领悟语言表达的情意
“传神”,就是教师利用适切的系列方法激发学生积极主动领悟语言所传达的情意。课堂中,在丰满的“形”中一层层深入,“神”渐渐浮现,由模糊走向清晰,从而真正抓住散文教学的精髓。
1.感受“神”之影
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把文章原原本本地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读、去体验、去感悟,力求对文本形成一个“属于自己的”“整体的”感知,对文章思想感情有一个基本的把握。如《田园诗情》一课,揭题后学生交流眼前浮想的画面。然后读文,想想荷兰给自己的印象,这样对文章的情感基调有了粗浅感知。然后进一步理清写作顺序,弄清文章写了什么内容,每部分浓缩成标题式,有:奶牛天地、奔驰骏马、家禽乐园、宁静夜晚,当然列标题要说出自己的理由。再将文题与内容观照,弄清这篇文章是以“总—分—总”的结构形式介绍荷兰的田园风光,首尾的总写与呼应对荷兰的田园风光有了进一步整体的感受。再如,教师将第二课时导入的复习与本课的“神”相链接,在开篇中就唤醒朦胧的感受。《田园诗情》一课,通过想象画面朗读这两组词组“仪态端庄的老牛、骠悍强壮的骏马、悠然自得的绵羊“”如丝绒般的草原、辽阔无垠的原野、天堂般的绿色草原、鲜艳的郁金香、野草遮掩着的运河”,集中播放荷兰如诗如画的风光,内在的神韵也在心中若隐若现。
2.体悟“神”之真
以形传神、创设意境是写景类散文最重要的写作方法,通过具体形象的描绘传达出抒情主体的精神意蕴,并传递出文中主人公的主观情感。阅读这类文章“,循其形,入其里”,在“活画”中,体会了诗画意境,然后进一步推进,聚焦那些一字传神的词句,品味其中传达的情意,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进行由此及彼的想象、联想和补充。把自己的感情和作者的思想融合在一起,以体察作者的情感,探明散文的内在精髓。如精读《田园诗情》,先指名读第2自然段,其他同学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课文描绘的景象,然后浏览第2自然段,这样的奶牛图什么地方最吸引你?想想喜欢的理由。学生交流牛犊、老牛的句子时结合“活泼顽皮“”仪态端庄”想象自己就是小牛犊会怎样顽皮,父母就是老牛仪态端庄的样子。再读这部分,体会这样的意境带来的感受。在这样的聚焦词语,再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补充中,那种家的幸福温馨之感自然流淌出来,相机再通过朗读表达情感,这样的“神”丰满厚实了。
3.析出“神”之形
散文中有些重点句子或词语最能揭示主旨、升华主题、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表达作者的情感,也就是散文的“神”。这就是文眼,也是“神”眼。这些点睛之笔往往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教者引导学生抓住文眼,挑破“点睛”之笔,准确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了解散文之“神”。如《田园诗情》最后一个自然段“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就是散文的“神”眼,在已经通过一系列意象感悟荷兰的幸福、自由、悠闲、宁静后,对“真正的荷兰是什么”学生一定能透过景看到情,透过田园看到诗情。再补充作者的写作背景,“这篇文章的作者叫卡尔·恰佩克。他在荷兰游历时,写下这篇文章。当时,作者的家乡正在遭受战争的侵扰,人们不得安宁。他写下这样的文字,仅仅是介绍荷兰吗?”学生一定能透视出景物背后作者表达的情感———对自由、平静、幸福生活的赞美和向往。
二“、长言”:迁移言语表达的智慧
“长言”,在这里指向的是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运用。笔者认为,在阅读课堂中,语言文字的实践应是对文本语言文字学习效果的检验,是文本语言表达方法运用、内化的过程,是学了本节课获得的语言的生长。但在教学中,语言文字的运用没有源头,只是为了升华文本的思想感情的一种表达,只是一种写的练习,这种语言能力是学生本身就具有的,没有看到学习此文本后独特的生长点,提高点。这种语言文字的实践是一种伪实践,从生长角度看是一种低效的徘徊。作为抒情类写景散文,可以尝试从哪些方面实现语言的生长呢?
1. 传神词语中寻找
品味写景类文章的语言,要重点品味那些能一字传神的动词、形容词、数量词等,品味这些词对描摹景物、传情达意的表达效果。并将这种对文字的敏感能力内化成为自身的语文涵养,这也是语言的一种生长。
《槐乡五月》是三年级上册的景物类散文,文中多处传神之词值得品味。第1自然段感受槐花的香时,教师让学生读读体现槐花香的语句,然后想想句中哪个词语很特别,表达了怎样特殊的感受?学生体会到“浸”的特别之处:“浸”是物体没在水里,而水可以看见,可以摸着。这里说槐乡浸在香海中,就让人感到这种表达的多种独特的韵味,如:香味可以看得见,摸得着了;香味令人陶醉,一直香到心里了;整个槐乡的每一个角落都飘着香味。然后再想象整个槐乡浸在香海中的情景,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巧妙地达到由香悟浸、由浸悟香的效果。有了这样的词语感受经验,再寻找文中类似特别的词语,表达了什么样的特殊感受?学生自然关注到文中“她们飘到哪里,哪里就会有一阵清香”中的“飘”体会到槐乡孩子的快乐。在此基础上发现写作的秘密,写景时,可以运用能传达神韵的动词,往往会更加生动。最后,学生进行练习。读描写广玉兰的句子,填写一个动词,说说怎样传神。“五、六月份是广玉兰花盛开的季节。在绿油油的叶丛中,花朵是那样的洁净、高雅。我无法用文字准确形容那花瓣的色彩,说它纯白吧,又似乎有一种淡淡的青绿色出来。”这样学生的品词用词能力达到历练和生长。
2. 形神结合处寻找
散文文辞优美,语言韵味十足。散文形散神聚,形式上自由活泼,不受约束。根据这样的文体特点,寻找散文类各年段语言学习和练笔的点。
片段一:
交流第4自然段
1. 除了骏马,还有许多家畜,它们哪里吸引你?
2. 老师把这一段换了一种形式排列(诗的形式),我们一起合作读。
3.经过这样一排列,感觉读起来怎样?能给我们带来这种美感的不仅仅是排列,还有句子的表达形式,你有什么发现?
4.像这样有对称感的句子还有很多,浏览第2自然段,找一找。
交流中出示第2自然段中的句子,说说在哪里找到了对称?
有的牛背上盖着防潮的毛毡,正在低头吃草;有的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什么。
牛犊跑前跑后,活像顽皮的孩子;老牛仪态端庄,好似牛群的家长。
(点拨推进:结构相似,尽管字数不同,读起来仍朗朗上口。)
5.发现这样的特点,咱们也来试试,使句子工整对称。看一看。
绵羊那么悠然自得,小鸡、长毛山羊显得多么安闲,它们又有哪些具体的活动状态,请你选择其中一种展开想象也写上几句,注意表达形式的对称。
本课语言工整对称,富有节奏美。因此,将感受语言的美到发现如何表达这样的美,以及运用展示这样的美作为本课语言的生长点。
3.析神总结中寻找
3.抒情散文中直接和间接抒情的使用 篇三
关键词:抒情散文;写作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7-167-01
抒情散文是通过对景物或事物的描写来抒发感情的文章。抒情,是作者把自己对客观事物的喜、怒、哀、乐等主观感受,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加以表现抒发的一种作文技法。抒情的目的是倾吐情感,引人共鸣。文章重点在于抒发作者的内心之情。写人、写景、叙事、观物都是为抒情服务的。那如何用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来抒发情感便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使用“直接抒情”
作者在文中直接表达自己被现实生活所激发起来的感情,叫直接抒情,一般称之为“直抒胸臆”。感情是比较抽象的东西,它存在于人们的内心,别人不容易捉摸,自己也不是那容易表现的。一般而言,直接抒情要同具体的描述结合起来,还可以同想象和联想结合起来。直接抒情的语言,往往蕴含着生活哲理,或是借助一定的修辞方法,或是语言的色彩、间节、节奏、句型上富有特色。
例如朱自清《背影》中,朱自清先生的四次“流泪”,均情动于衷,做到了寓情于理;使人毫无矫揉造作之感。层层铺垫,泪洒全篇,从正面有力地衬托了父亲的感人之深,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先看文章的开头。开篇点题后,直述家庭的变故:祖母去世,父亲的差事也交卸了,这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回到徐州,看到“满院狼藉的东西”;回到家中,又看到“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今不胜昔之感油然而生,因而不禁簌簌地流下了眼泪。这是伤感的泪,伤丧亲之凄楚,感人世之多艰。面对此景,“我”热泪潸然是人之常情。如果不这样写.而是表现出一副铁石心肠,那反倒有悖情理。
再看文章的主体部分。写父亲到车站为“我”送行,作者两次写到流泪。第一次是写父亲越过铁道为“我”买桔子而流泪。作为父亲,对已成年的儿子外出就学,尽管事忙,但仍挤出时间亲自送到车站,再三叮嘱,细心关照。为了给儿子买桔子,拖着肥胖的身躯,蹒跚地走到铁道边,在爬月台时,看到“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父亲把全部感情都倾注在儿子身上了。此时此刻,怎能不使儿子感动呢?所以,“我的泪很快流下来了。”这是激动的泪,是“我”对父亲一片爱子之情无限感激的自然流露。
车站送行第二次写到流泪,是与父子分别时。父亲把送儿子的各个环节都安排好以后,又嘱咐儿子一番,才混入来来往往的人群里,再也找不着了。此次分别后,父子何时才能再相见?父亲的差使已经交卸,以后他赋闲的日子怎样度过?“我”思前想后,是“我”为父亲晚年生活境遇的不测而担心流出的泪。流泪自然,亲切感人。
最后一次写“我”流泪,是在文章结尾部分的补叙中。回想父亲奔波一生,晚年仍不得舒心,从来信中得知,他已年老多病,恐不久将别于人世。于是,“我”的眼中又闪出“晶莹的泪光”。这是思念的泪,思父亲之近况,念父亲之不幸,以泪代言,由情而发,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了父子之间的真挚感情。且与前几次流泪相互照应,起到了首尾圆合,浑然一体的作用。
总之,文章写“我”的四次流泪,均属情之所至。
二、使用“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就是作者在文中借助于一定的媒介来抒发感情。它包括通过叙事抒情。这种抒情性叙述,侧重于以情叙事、融情于事。它可以写完整的事件,如朱自清的《背影》,也可以写事情的片断,如孙犁的《亡人逸事》。但是,作者的主观情感充溢于叙事的文字之中。通过写景抒情,作者的情感间接地附丽于山川名胜、自然景象之中,或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如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或借助自然景象的烘托来体现内心的感受,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中对地坛景物的描绘,以达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达效果。通过状物抒情,作者往往把外物当作感情的激发物和寄托物。感情是内因,外物是诱因,如余光中先生的《听听那冷雨》。综上所述,间接抒情包括以事件为媒介的缘事抒情,以景象为媒介的借景抒情和以物体为媒介的托物抒情。下面举详细例子说明。
例如胡适的《追悼志摩》一开头不是抒写作者的巨大悲痛,而是精妙不凡地引用了徐志摩最富盛名的诗《再别康桥》的最后一节: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大家知道,志摩是死在“那淋漓的大雨里”,死在“那迷的大雾里”,死在飞机失事的“烈焰里”。
然而,当人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打开这篇悼文,展现在眼前的却是一个风度潇洒、满怀柔情的青年,正用他那神奇的彩笔勾画出一个情意缠绵、凄婉低回的境界,以柔和轻盈的旋律吟唱着对康橋对生活如痴如梦般的依恋,为了不破坏这和谐统一,他“悄悄地”“轻轻地”离开,竟连一片云彩也舍不得带走!这是徐志摩生前为我们创造的意境,一个飘逸幽邃的境界。作者还没有抒写一个字,但作者内心的那种惨痛欲绝之情已跃然诗间,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共鸣。
4.散文之漫步人生 篇四
山顶,令我们企盼,令我们迷思,令我们百爪挠心。然而山顶的风景,就静止在那里,不躲不藏。我们何必为了登顶的那一瞬间,放弃沿途的大好风景?要知道,每一次落英纷飞,每一场潇潇暮雨,甚至每一天的日出日落,都是绝无仅有且拒绝重复的,世间仅此一份的杰作,错过便是错过。就像那消失在指尖的水滴,落入沙地,蒸腾挥发,当你想反过来寻找时,它们早已随着逝去的光阴化为虚无,没了踪迹。
不如就像阿尔卑斯山下的指路牌上说的——“慢慢行走,一路风景”。将心中激荡的斗志和豪情,化成淡淡的期待。踏着铿锵有力的步伐,不急不躁,漫步在向山巅朝拜的路上。那朝晖夕阴、四时之景、春雨杏花、老竹新篁,便都是你的。
然而年少轻狂,谁又压抑得住那颗渴求成功的心,谁又耐得住这人生孤旅上那悠悠的沉寂。少年诗圣登高赋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呼出多少青年才俊的豪言壮志。成为人中翘楚,独领风骚,傲视群雄,指点江山,凌驾于众生之上,是多少人的追求。这种追求是鞭子,让人一心向着山巅进发,恨不得能像骐骥一样,一跃十步。颠沛间,失了纯真无邪,豆蔻年华,失了多少沿途的绝版风景。这种追求又何尝不是束缚,用渴求成功的欲望蒙住双眼,狠狠捆绑属于自由的灵魂,忽略了生命旅途中最本真的美好,于是你的生命,只剩叹息。成功何须趁早?
“最快活的人,不仅是最能活动的人,更是懂得领略的人。”朱光潜的一句话,勾起了我无数的思绪。孔夫子坐牛车周游列国,缓慢前行,领略沿途的风景,思考秋霜冬雪,夏雨春雷。当他登上“顶峰”,桃李满天下时,已经两鬓花白。不为山顶而攀登,不为终点而行走,将脚步放慢。于是,人生中的风景与智慧便自然而然地被你收入囊中,提炼成你生命的真谛与哲学。
险峰上的确有无限风光等待着你,然而那无限风光并非雄奇壮丽、气吞万里的景致,而是一种历经磨难,翻越千险之后超越淡然的心境;是来自灵魂深处那种豁然开朗、茅塞顿开的清明。
5.星空下漫步散文 篇五
夜很深,天空幕布上,镶满朵朵银花,粗大的洞穴显现新鲜的光泽,仿佛是宝石嵌入了天空,放射出银色光芒。我踩着枯死的黄叶,去拜访星空。一张张美丽的面孔,照亮深秋。果树繁花,幽暗的树枝,用熟悉的星火烧烤熟透的果实,火焰噼啪声传来。健康的果肉,虚幻世界,一下抓住我贪婪星空美色的心,充当我明智的大脑,我浑身的痛苦倒下,爱上星空的夜晚。
夜幕悄悄拂过疯狂,我的灵魂在涂满墨迹的夜空下飞旋,山巉扣着静寂,星空缰绳扣壁,曲线跳跃,闯入僵硬的阴影。我盯着梦想,挡住我内心欲望,不再疯狂。黑暗呼吸,星光透过**,绘制漫溢天际的丁香。我闻着天空四壁的清香,感受暖流瞬间下沉,我腐烂的情感又站立起来,遥望无邪的生灵,荒凉的空间,看见玫瑰的乳汁在流淌。点点星花在黑暗中,灼伤双目,抛开语言的冲刷,无穷放大星光形象。横渡黑暗的海风莾撞扑来,夺走时间的孩子,奔向我风暴般的笔尖,驶过的轨迹哀叫疼痛,远离遮掩天空。
高傲天空缄默,暗示我去大海边逛逛。大海十分的高傲,而我脚下十分低矮。我看见大海一浪翻腾,一浪挺身横行,浪峰横跨河山,毁灭谣诼。海浪在海面上跳越,伸出华丽的琴弓,音乐飞离,水花开放,摇曳飞舞,节奏释放开来,与天空摩擦,磨干夜空的潮湿。狂野的巨浪,撕碎时间的`限制,挤破太空飞扬宁静,越过星光的翅膀,不断扩展它的领域,评估地球的重量。凸凹伏起的海面,硬将月光掀翻,抱吻往返的星光,收割天空温暖。沉默的浪花,发出弓弦的响声,在活泼的海面上盘据,讴歌星空光滑的夜色,与乌黑的天空埋葬在一起。
我站在大海舒展水纹的地方,暗恋的风旋,不停的掀倒海浪,变换星的巢穴。大海轻松的音乐,大笑玫瑰贫穷的力量。大海用海涛精彩的言语,捕捉我脚步的落迹,撒下清香。我看油光的大海上,星光一片,柔和的光色,像漂浮在海面上的肤色,接受沙鱼的爱抚。时间在记录大海谱成的曲子,亲吻大海梦幻的湿唇,玩弄愚蠢的景色。海面幼嫩的油画,吞咽天空上所有星光。大海波涛歌声,撞击我的希望,我体内热情翻卷,赞美灿烂的星夜。迟来的月亮,露出残留的月色,孤独的边际埋设了记忆。星空撒下的颜色落肩睡去,海浪狂野的歌,打扰我难熬的孤寂。我想问老去的时间,苍天和星光喜爱什么?老去时间好像已经锈迹斑斑,问它名字的人很稀少,只有咆啸的巨浪,还能想起时间的名字。
6.漫步絮语散文 篇六
很久没有如此轻松的心情。黄昏,和老公漫步在近郊的公路上,放眼望去,道路两旁的香樟树浓密的枝叶,在秋日的晚风中婆娑起舞,发出“沙沙”的响声;人行道旁的绿化带,碧草茵茵,那片绿意迟迟不愿退去;一丛丛景观灌木葱葱茏茏,苍翠中点缀片片嫣红;落日的余晖晕染着远处的天际,给茫茫大地蒙上一件亦真亦幻的五彩霓裳。
踏着暮色,沐浴晚风,心儿便也随着那微风飘荡,牵引着几许惬意,几份怡然。不经意间,用手臂轻轻地挽着老公的臂弯,将头微微靠在老公宽厚的肩膀上,漫步在溢满花香和绿草青涩气息的微风中,抬头遥看,瓦蓝色的天空如碧如洗,深邃清澈,散落的星辰眨巴着眼睛悄悄地窥视人间的万般风情。
喜欢在黄昏的郊野漫步,喜欢在宁静的夜晚独享两人世界的甜蜜和温馨,但由于工作原因,不能经常如此浪漫地享受两人世界的欢愉,但只要稍有闲暇,必要走出户外,享受一下这大自然的恩赐垂爱和无私的馈赠。而我们为了闹中取静,每次散步时,必是避开闹市的喧嚣和拥堵,选择相对宁静安逸的近郊漫步絮语。每当驻足于这宁静的夜晚,呼吸着空灵而又蕴含泥土芳香的空气,疲惫的身心瞬间得以闲散,紧绷的神经同时也放松愉悦。
但有时偶尔也有例外。一次,我们漫步在霓虹闪烁的闹市区,驻足在穿梭繁忙的街心公路上,观望如织的车流人流,欣赏着广场上翩然的舞姿,放飞的思绪又把我拽回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盛行学跳交谊舞时的点点滴滴。
也许是改革开放后的人们的物质生活丰裕了,电气化的家用设备减去了人们许多繁琐的家务劳动,于是,人们便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正好那时交谊舞刚刚盛行,舞姿稍微娴熟一些的便一头扎进舞厅,每每使各大舞厅的舞池场场爆满,处处人满为患。而初学舞者,介于心理上的`原因,不敢涉足那些比较正规的舞厅,大都集中在体育馆集中学习。当时的景况也相当壮观,每次学舞几乎都是举家出动。那时我的那帮小姐妹们正在学习的兴头上,即使在偌大的车间,只要工作有闲暇,便在空旷处翩翩起舞,虽说舞姿并非标准,但看她们那份倾情投入的模样不觉让人陶醉其中。之后,她们三番五次地热情相邀,在她们的盛情之下,我终经不住小姐妹们的忽悠,怀揣一颗蠢蠢跃动而又好奇之心迅速加入她们的行列,带着老公和儿子欣然前往。
当我们沐着晚风一路漫步驻足体育馆的时候,眼前的一幕让我们为之一振,偌大的体育馆聚集着数百名初学者,场面蔚为壮观。好不容易在攒动的人头和拥挤的人流中找到了我的那帮小姐妹们,当姐妹们看到我们夫妇时,午不用欣赏的目光赞许道:你们夫妇身材如此标准,况且身高比例堪称绝配,不学跳舞太可惜了。无奈我的老公既没有音乐细胞,更没有舞蹈天赋,任姐妹们如何劝说,就是不肯学习跳舞,自始自终都在欣赏。总算还好,我并没有因为老公不肯学跳舞而坐冷板凳,期间,小姐妹们的夫君们轮流带我旋几曲,也总算尽兴,过了一把跳舞的瘾。
人们常说,熟能生巧,的确,也许是听得多了耳熟能详,那时只要播放音乐,便能很快地判断出这支曲子是何舞曲。舒缓温柔的是慢四,古典优雅的是探戈,明快愉悦的是小拉,节奏跳跃的是吉特巴,灵动曼妙的是恰恰,疯狂如摇滚的必是迪斯科......
让我记忆犹新的是一次最为尴尬的舞场境遇。那次老公因临时有事不能陪同,我便带着儿子和姐妹们如约而至。中途,一个阳光帅气的大男孩频频相邀,均都被我婉言拒绝。也不知他中了什么邪,执着的让人无奈,后来竟是缠住不放,似有邀请不成绝不罢休的势态,站在我身旁迟迟不肯离去,弄得我进退维谷。六岁的儿子颇善解人意,看到别人频频相邀,满脸稚气地对我说:妈妈,你就陪叔叔跳一曲吧。也许是童言无忌,也许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他们期待的目光中,我缓缓地站起来和他步入舞池。当时心里特觉得别扭,被一个完全陌生的男子相拥而舞,吸入对方异样的气息,总有一种怪怪的感觉,浑身都不自在,于惴惴不安中心便要想逃之夭夭,自始自终没有只言片语,只有肢体的无声配合,好不容易等到一曲舞罢我才感觉到如释重负。找到姐妹们,和姐妹们简短道别后,便带着儿子匆匆离开这块是非之地,生怕再遇如此尴尬。自此以后,我便很少再涉足舞厅。时光荏苒,岁月流逝,不知不觉中,一晃已是二十年,当时所学的那点皮毛早已殆尽,现在几乎沦为舞盲。
我完全沉静在回忆之中,老公和我说话见无人搭理,转眼一看见我愣神,随即用胳膊肘轻轻碰我一下,才将我从记忆中拉回到现实。也许是经不住音乐的诱惑,我竟是怦然心动,为此,我便欣然融入人群中,学着他们的动作轻轻舞动起来。由于长期没有跳舞了,几曲下来感觉有稍许疲惫,于是,便和老公悄然离去。带着余兴我问老公我舞的怎样?老公不置可否曰:很好!也许是真的很好,也许是老公为了不让我扫兴,以此来迎合女人的虚荣心吧。
一次老公相约晚饭后散步,我慨然应允。可巧那天兴趣所致我要赶稿发文,老公就在一旁默默地等候。待我将文章写好、检查,发出,一切就绪之后,此时时针已指向夜间十点,说实话,上了一天班,晚上再继续写作,我当时真的非常疲劳,就想睡觉,本想负约,但念着老公平日将全部家务一人承担,就连这点小小的心愿都不能满足,实在是于心不忍。于是换装出发,待一圈遛完回来已是夜间十一点多钟,虽说有些犯困,但毕竟是践行了诺言,想想心里只有一丝欣慰和满足。
7.试谈冰心早期散文的抒情特色 篇七
冰心早期散文的抒情特色是使她“最最属于自己”的一个重要方面, 突出地体现了这位著名女作家独特的创作个性和艺术风格。
(一)
“我想随处可写, 随时可写, 时间和空间里, 开满了空灵清艳的花, 以供慧心人的采撷” (冰心《往事 (十八) 》) , 冰心自己就是采撷那“清艳”的花的“慧心人”。诚然, 她在“五四”时期还只是一个怯生生地探讨人生的年青的女作家, 她所接受的教育、自身的经历以及生活环境的影响, 使她在散文作品中袒露的感情世界还只是一个比较狭窄的天地, 她向读者诉说的无非是她所吸吮的母爱的甘露, 她能忆及的也仅是她孩提的梦境, 而她自己“对于事物的感情和态度, 丝毫不可挪移, 不容假借”, “其中只有一个‘真’字”。这种“真的文学”, 使她“心里有什么, 笔下写什么”, “只听凭着此时此地的思潮, 自由奔放, 从脑中流到指上, 从指上落到笔尖……洒洒落落, 自自然然的画在纸上”, “行云流水似的, 不造作, 不矜持, 说我心中所要说的话”。茅盾曾说, 在冰心早期散文中, “她把自己反映得再清楚也没有了”。因此, 冰心早期散文的抒情特色, 首先在于她那特有的温柔而率真。
冰心早期的散文, 可以说都是擎着“爱”的旗帜而作的。她的《寄小读者》《山中杂记》《往事》以及《南归》, 充溢着“对父母之爱, 对小弟兄小朋友之爱, 以及对异国弱小儿女, 同病者之爱”, 甚至对小动物的爱。爱“使她的笔底有了温泉水似的柔情”, 这股柔情不事雕琢, 掏心倾诉, 坦率真白。例如, 她曾为自己使一个温柔的小活物——小鼠遭不幸而觉到“心上飕的着了一箭”, 感到自己的“堕落”而深深地“忏悔” (《寄小读者·通讯二》) 。
这种温柔而率真的感情表达是有其独到的方法的。首先是, 她以自己的亲身体验为基础, 常常以叙事为主, 在叙事中揉入些许描写与议论, 融情入事, 使得她强烈的主观抒情不仅塑造了她独特的“自我”形象, 而且还具有了一往情深又清澈如水的突出特点。其次, 她又常常以独白、书信、笔记的方式来直抒胸臆, 显其爱浓情深。《寄小读者·通讯十》在冰心的《寄小读者》整个通讯作品中, 有突出的思想艺术地位。就其抒情特点来讲, 也是相当突出的。文章开头用“我常常喜欢挨坐在母亲的旁边, 挽住她的衣袖, 央求她述说我幼年的事”一句启始, 整篇共复述了十一个孩提时代的小故事。例如:
“‘有一次你病得重极了, 地上铺着席子, 我抱着你在上面膝行。正是暑月, 你父亲又不在家;你断断续续说的几句话, 都不是三岁的孩子所能说的, 因为你奇异的智慧, 增加了我无名的恐怖。我打电报给你父亲, 说我身体和灵魂都已不能再支持。’”
这里, 缓柔的叙事渗透着满盈的感情, 母亲对女儿患病的焦急不安和关心爱护之情, 女儿复述此事时对母亲的感激、挚爱的思念之情, 都流淌于笔端, 朴实动人。在复述完幼年的故事后, 作者又荡开笔锋来了一段抒情, 竭力歌颂母爱:
“她的爱, 不是因我是‘冰心’, 或是其他人世间的一切虚伪的称呼和名字;她的爱是不附带任何条件的, 唯一的理由, 就是我是她的女儿。总之, 她的爱, 是摒除一切, 拂拭一切, 层层的麾开我前后左右所蒙罩的, 使我成为‘今我’的原素, 而直接的来爱我的自身……她的爱不但包围我, 而且普遍的包围着一切爱我的人, 而且因爱着我, 她也爱天下的儿女, 她更爱了天下的母亲, ……‘世界便是这样的建造起来的!’”
“——请小朋友和我同声赞美!”
冰心所竭力赞美的“母爱”, 其性质及影响作用, 评论家已多有评价 (如林非《中国现代散文史略》) , 不复赘述。而她那自由直白地倾诉自己的心灵、抒发诚挚感情的文字, 一直打动着我们的心。
自然, 冰心早期散文的抒情特色不能仅仅归结为艺术手段, 诚如作者自己所说:“文章写到风格, 必须是作者自己对于他所描述的人、物、情、景, 有着浓厚、真挚的情感” (冰心《关于散文》) , 应该强调, 正是对自己所述写的人、事、景、物有着深切的感情, 才使她笔下的抒情具备了女性独特的温柔动人的魅力。
(二)
甜润而忧愁, 是冰心早期散文中的另一抒情特色。
“我的生命中只有‘花’, 和‘光’, 和‘爱’;我生命中只有祝福, 没有咒诅。” (《寄小读者·通讯十三》) 对一切母爱、童贞、大自然美的讴歌, 对如同初融的春水满溢奔流的回忆, 都使她的抒情洋溢着甜润的柔情。然而, 从只知道“人世间只有同情和爱恋, 互助与匡扶”到认识到“人世间是同情带着虚伪, 爱恋带着装诬”, 从对于宇宙生命的探求的无结果到又“撷到了生命花丛中的尖刺”, 造成了冰心种种不可解决的烦闷, 因而, 她的文章中, 时时流露出了悲观伤感的情调, 加之于她后来客居国外, 远离乡土亲人, 病魔缠身的境遇, 她那原本就十分脆弱的心, 更充满了难言的怅惘和忧郁。所以在她这时期散文中, 往往渗透着丝丝的喜悦与淡淡的哀愁。她在回忆中充满了含泪的微笑, 在她别离前所得到的亲人爱的“光荣”中更有“凄恻”之味, 病中得到的抚慰的温暖倒让她勾起了离别的情愁。在《寄小读者·通讯十一》中, 她述说了身居国外而又因病住院时, 一个圣诞节之晨的喜愁之情:
“……正在凝神, 看护妇出来将我的床从廊上慢慢推到屋里, 微笑着道了‘圣诞大喜’, 便捧进几十个红丝丝绳绕, 白纸包裹的礼物来, 堆在我的床上, 一包一包的打开, 五光十色的玩具和书, 足足的开了半点钟。我喜极了, 一刹那顷童心来复, 忽然想要抱到母亲床前去, 摇醒她, 请她过目, 猛觉一身在万里外!……只无聊的随便拿起一本书来, 颠倒的, 心不在焉的看。”
受到“爱”的关怀的刹那的“喜极”之情, 又被“猛觉一身在万里外”的恋亲之思、孤寂之感扰乱冲散。在喜悦的温情中总要撩起几丝悲绪, 其脆弱敏感的心中总是“复杂的蕴结着欢慰与悲凉”, 这就形成了冰心早期散文抒情中统一的特色。她说过:“我的‘诗的女神’只是一个, ‘满蕴着温柔, 微带着忧愁’的, 就让她这样的抒写也好。”
冰心的散文作品中常常利用悲喜相交的场面来抒发这种甜润而忧愁的情感。特别突出地是表现在《南归》中。《南归》是冰心献给亡母的一支哀曲, 是她那宣扬“爱的哲学”思想的篇章中“最鲜明、最灵活、最酸楚”的几页。就在这充满真切、庄严、悲哀之情的散文里。她别出心裁地写下了二个“喜剧”场面, 一是在母亲弥留时刻, 全家提前“欢”度新年假扮喜乐的情景;二是庆祝父母结婚四十周年, 儿女要父母重温新郎新娘旧梦的一幕, 喜中有悲, 悲中有喜, 如同一杯醇酒, 甜柔中而又少不了一丝丝苦味。
(三)
作为一个具有典型的女性作家阴柔风格的冰心, 她在坦爽地尽情地抒发她那温柔伴忧愁的情怀时, 又显示出她抒情的另一个突出的特色——婉约而轻逸。
冰心早期创作往往将传意描物写得跌宕有致, 摇曳生姿, 委婉隐约。如她和弟弟们驰骋着想象, 描写出海的女神的动人形象, 幻想着做一个“海化”的青年, 抒发出自己的美学思想 (《往事 (十四) 》) ;她写她在太平洋船上迎接惊涛骇浪的来临, 以此来证明自己确是“父亲的女儿”。在《南归》中, 每至母亲逝世的点钟, 弟弟便催促众人提前散去睡觉, 因为物在人亡, 触目有伤。
借景抒情的运用, 使冰心的叙述语言别具一格。
《往事 (二) 之三》写她在一个万籁寂静的冬季月夜临境的感受:
“今夜井中月下的青山, 无可比拟!仿佛万一, 只能说是似娟娟的静女、虽是照人的明艳, 却不飞扬妖冶;是低眉垂袖, 璎珞矜严。”在作者的笔下, 井中月下的青山是人间的“仙境”, “充满了凝静、超逸、庄严, 流溢着满空幽哀的神意”。面对这清幽的夜景, 作者展开了丰富的想象, 以为这夜“不宜于将军夜猎”, “不宜于燃枝野餐”, “不宜于爱友话别, 叮咛细语”, “不宜于高土徘徊, 美人掩映”, 月夜的青山只宜于“病中依枕看月的女孩子!”于是, 悠逸之情顿生, 作者思绪万端, 有如水的客愁, 有如丝的乡梦, 有幽感, 有澈悟, 有祈祷, 有忏悔, 有千种话……
作家由人间进入“仙境”, 又进入“幻境”, “泛入七宝莲池”, “参谒白玉帝座”;“有天上的重逢”, “有人间的留恋”……柔情掩过淡愁, 飘逸随之而出。
(四)
冰心自己在《回忆“五四”》一文中说:五四时期, “另一部分青年, 包括我自己, 就像一泻千里的洪流中的靠近两岸的一小股, 它冲不过河岸的阻力, 只挨着岸边和竹头木屑一起慢慢地挪动着”。“五四”的狂飙, 震动了年轻的冰心, 她满怀热情地投身于这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浪潮中, 以文学创作来探讨人生的真谛。但毕竟由于生活天地的狭小, 家庭生活的优裕, 又加上接受了教会学校教育及泰戈尔唯心的哲学思想的影响, 所以她的反抗缺乏强烈与坚定。热望以“爱的哲学”使青年从空虚、苦闷、悲哀中醒来, 走上热爱人生、改造环境的道路, 同时也以此来安慰自己寂寞和苦闷的心灵。她要使自己的创作, “爱在右, 同情在左, 走在生命的两旁, 随时撒种, 随时开花, 将这一经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 使穿枝拂叶的行人, 踏着荆棘, 不觉得痛苦, 有泪可落, 也不悲凉” (《寄小读者·通讯十五》) 。要做到这一点, 她只有到现实外的过去了的生活中去追忆了。因而, 如前所述, 在她的散文中, “爱”充溢着一切, 在抒情上带上了一种脉脉的温柔, 又渗透着丝丝的忧愁。
不仅如此, 这种抒情的特色, 也是她早期创作审美思想所追求的, 她叹赞泰戈尔作品的“澄澈”中的“凄美”, 使自己得到了“凄美的快感”, 以为“美在深幽”。这种审美趣味, 使其散文抹上了她所独有的抒情特色。
冰心是以自己独立的创作个性取得成就的, 她的散文中的抒情特色自然是由她自己的创作个性所决定的。评论家常常把同时代的冰心与朱自清的散文风格相并提, 赞誉他们散文所同有的漂亮、缜密、清新的风格。的确, 他们都有寂寞的心情, 抒发的都是具有“自我”形象的复杂的情怀。然而, 思想上、个人经历上, 生活境遇上的不同, 又使他们抒发的情怀各有不同的特色。朱自清对世态炎凉的体识, 使他抒发的悒郁、苦闷的情怀更浑厚, 而冰心对“爱的享受和憧憬, 使她的抒情显得轻柔飘逸”。这种抒情特色的区别表现在抒情手法上, 冰心往往边叙边抒, 一般在叙事后有独白的抒情, 是为触景生情。朱自清则较少冰心那样独白情怀, 而常寓情于事。如冰心的《寄小读者·通讯十》中对小时所受母爱的回忆, 朱自清《背影》中对少时所受父爱的追忆, 都各有特色。因而, “冰心只是冰心, 不是任何其他人”, 她的“特有的作风, 使她成为现代中国女作家的第一人” (李希同编 (《<冰心论>序》) ) 。
正是冰心以她所特有的女性的细腻的情感, 玲珑的文笔所显示的上述抒情特色, 吸引了“五四”时代的广大的尤其是青年的读者。阿英在《谢冰心》中说:“青年的读者, 有不受鲁迅影响的, 可是, 不受冰心文字影响的, 那是很少的, 虽然从创作的伟大性及其成功方面看, 鲁迅远超过冰心。”他认为冰心在那个时期的彷徨苦闷的情绪, “乙乙欲抽”的情怀, 清新隽丽的文字, “建立了冰心当时在创作界的权威”。 (阿英语)
8.文学作品阅读—抒情散文 篇八
若 荷
喜欢一条悠长悠长的石板街,就如久住都市的人们喜欢宽阔整洁的柏油马路,而每一条光滑的青石板的小路,几乎都与一条悠长悠长的小巷有关。我童年里最寂寞的那些日子,就是在那样一条小巷里度过,那是一条有着青青石板路的小巷,我们叫它西街。
西街是简陋的,两侧的石墙用不规则的普通青石砌就,两旁的房屋沿着小巷鳞次栉比,排列得十分整齐。只是由于年深日久,一部分房屋已经显示了它的破旧。但在青青的石板小巷里,我有一种不再孤独的感觉。母亲不在的时候,我喜欢一个人在那里玩耍,独自在那条小巷两旁的门楼下站定,目光笃笃地看窄窄的街道的上方挤出的一线湛蓝的天空,在空中倏忽而过的小鸟,还有轻柔浮动着的一片一片的洁白的云朵。
那些白云纯洁得总给人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我的想象里,它们如同祖母当年用来纺线的棉花。那些屋顶上破旧的砖瓦和苫草给人的感觉是那么古老,或许,它们有着几十年上百年或更久的历史了吧?我喜欢这样的格距分明的窗格子,以及新年时候贴在洁白纸张上面的大红窗花。那时候,才刚刚六岁的我穿了一件大红印花小袄,无数次仰起小脸迎着天空零乱的雪花,目光所及处是小巷两边的房屋和高墙,我站在响亮的北风呼啸声里仰视着它们,猜测着它们的神秘与年代。两边的老墙太高太厚重了,我站在它们的中间,显得是那么渺小与单薄。
从前的小巷是繁华的,小巷两边高挑的门楼下,竖起的门板开成一个个的店铺。记得有过一幢地主家住过的大宅子,听说早年那家人家的公子小姐就请了私塾先生在里面读书。母亲曾记得见过一个穿了漂亮学生服的女孩从里面走出再没回来,后来听说那女孩与家里决裂参加了革命。听母亲说,有几处窗子上的花棂还是我的木匠外祖父亲自雕刻而成的。可是它们阔大的院落也已经很破旧了,屋顶上的瓦已经灰暗无光、残断碎开,在阳光雨水的作用下,从碎砖残瓦的缝隙里渐渐生长出了一种细高的茅草,它们由近及远地站在目光掠到之处的屋顶最高处,在寒风里轻轻摇曳,面露寒冷与寂寞,一如幼小的我。
再一次回归故里,已经是十几年以后的事了,踏进那条石板小巷的时候正好赶上梅雨季节,霏霏细雨里,我头顶天空正惬意地走着,尽管脚下一滑一滑。然而这时却接到母亲的电话,她知道我在雨天里行走,那声音分明焦急了:“不是有卖油纸伞的吗?”于是扫兴地停止了继续向前的念头,专门找那些有点古旧的小店,敲开“吱吱嘎嘎”的店门果然买到一把,竹木的伞骨,大红大绿的伞面,撑在手上,雨落在上面是那种清而脆的滴滴嗒嗒。撑了红油纸伞的心里忽然就柔柔暖暖起来,那一刻真的怀疑自己不再是自己了,俨然就是诗人笔下那个撑了雨伞,独自彷徨在悠长而又寂寥的雨巷,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了。
而今的我已经很少出入那个小巷了,长大,工作,嫁人。嫁人的那天按照老规矩不得不在那条巷道上自始至终地走过。母亲很开心,因为她心爱的女儿是这样从她祖辈走过的那条路上嫁出的——又一个女儿在相同的地方以不同的方式从它身边永远走出。从前它窄得只能通过一乘四人抬的轿子,而今它已拓宽到能并排开出四辆卡车……她身后的路很短很短,而前面的路则很长很长,在短短长长长长短短的时光交错里,在花花绿绿的现代文明与层层叠叠的新式建筑中,那条古老的石板小巷从此在她的记忆里定格,并带了某种红袖暖香般的古典情怀,成了她梦里今生永远萦绕的亲爱故乡。
1.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篇散文最重要的内容是这“散文的心”,这篇散文的“心”跳动在那“悠长悠长的小巷”里,表现出作者对小巷绵长的眷恋和追忆。
B. 文章中的地主家的小姐、母亲和“我”三代女人随着岁月一路走远,而小巷依旧悠长,象征着小巷人精神的传承不竭。
C. 文中写道:“两边的老墙太高太厚重了,我站在它们的中间,显得是那么渺小与单薄。”这里的老墙比喻一种厚重的历史和文化。
D. 这篇散文质朴、亲切,是为了对应诗人笔下小巷的浪漫和韵致,作者运用对比手法,将小巷的悠长渲染得淋漓尽致。
2. 作者记忆中的“西街小巷”有哪些特点?请作简要的概括。
答:
3. 文章一直是用第一称“我”来行文,但最后却改用第三人称“她”,这是为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答:
4. 请分析文中划线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答:
(二)孤石上的榕树
陈 雪
罗浮山冲虚观右侧有块兀立的巨石,秃秃的,圆圆的,石上没一撮土,顶部却长出几株茂盛的榕树,发达的根系顺着石的缝隙四处延伸,主根竟把巨石对半挤裂又深深扎进坚硬的水泥地板下面,这实在让人震撼,令人嘘唏。在惊叹生命的无比顽强和壮观的同时,又令纷至沓来的文人骚客感慨绵绵,情思幽幽。
诗人说:这是爱情的力量,种子的力量,生命的力量。哲学家说:水滴石穿,树大石裂,石穿石裂的过程是漫长的过程,它需要的是恒心和时间,像树这般百折不挠、锲而不舍地为着生命的绿色持之以恒地努力,世上还有什么事难得倒我们呢?政治家说:做人就要学这石头上的榕,他就像我们赞美的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你看这树,少土缺水,但从未向艰难困苦的自然环境低头屈服,总想着战胜贫瘠,扎根大地,为路人撑起浓荫。这是一种何等伟大的精神境界、崇高无私的可贵品格!小说家编故事更玄了:葛洪炼丹时,九九八十一天的焰火直冲云霄,天空弥漫着一缕芳香馥郁的药味,神仙惊诧了,急派铁拐李下凡察看,当铁拐李知道人间有人为求长生不老药垒灶炼丹时,愤怒地骂了一句:“人也真是太贪心了,作了皇帝还想当神仙!”气得一跺脚把罗浮山的巅峰震松,巨石从海拔一千多米的高处纷纷滚落下来,罗浮山的千沟万壑到处是飞来石,石上石旁都长出浓荫蔽日的榕树或樟树,这株榕树便是石块滚落山崖时折断榕枝而倔强生长出来的,谓之仙人树……
我端详着巨石,打量着榕树,叶片在夏风吹拂下沙沙作响,似乎在否定人们对他的种种猜测和褒扬。我注目那网状的根须罩在光光的石头上,并顺着石缝艰难延伸挣扎着的根系,开始为榕树恶劣处境深表同情,同时又为它与命运抗争的钢铁般的意志和毅力所折服。我在想,榕树也有命运吧,你瞧,长在山涧窝底的水土沃润,枝繁叶茂,乔灌藤蔓,相倚相靠,簇簇团团好不风光,而孤石上的榕,形单影只,曲虬盘卧,佝偻横生,苍老多皱,刻下无数艰辛岁月的痕迹。榕树羡慕过旁边的同类,想过迁徙挪位么?它肯定思想过,动摇过,彷徨过,只因为无数次的努力都难如愿,它只好作罢,一股劲地顺着石缝拼命地往土壤的深处钻,榕树也许从没想过自己能活多久,能否长大成林,影响气候,更不敢奢望成为生活的强者,只是抱着不死就要活下去的勇气,日复一日地挣扎着,努力着。后来根须与大地接吻了,养分源源不断供给树根,树根开始肥大,树身开始发育,树干开始横生枝节,枝节开始抽出无数嫩叶,叶片开始接受阳光雨露,根深叶茂。于是树才能用自身的力量与狂风暴雨和巨石的重压抗衡,并逐渐把顽石拱裂拱碎。许多年以后还会把整块巨石撑破撑碎,再用根须把它网起来,变成榕的土壤,那时就不叫做石上的榕,而是称为榕中的石了。这便是生命的奇观,崛起的辉煌,便会引来更多游人的观赏、诗人的想象、哲人的深思、小说家的故事和政治家的说教。
其实榕树什么也没想,它的目的一如既往地简单、朴素、执着、专注,那就是——努力地活下去!
1. 下列对本文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描写罗浮山冲虚观右侧巨石顶部长出几株茂盛的榕树,是为了说明榕树的孤单造就生命的奇观。
B. 文中列举文人骚客、哲人、小说家和政治家对榕树的种种猜测和评价,其目的是为了说明人们对榕树的不理解。
C. 文中说“其实榕树什么也没想”,这句话的意思是榕树原本就没有思想,人们对它的赞美只是一种附会。
D. 本文告诉我们,人类也应该像榕树一样,以顽强的毅力与命运抗争,不断创造人间奇迹。
2. 文章在描写榕树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举例说明并简析其作用。
答:
3. 文章列举文人骚客、哲人、小说家和政治家对榕树的种种猜测和褒扬有何作用?
答:
4. 榕树“只有抱着不死就要活下去的勇气,日复一日地挣扎着,努力着”,后来终于铸就了“生命的奇观”。对此,你有何感悟?
9.漫步春天散文 篇九
岁月如梭,光阴似箭,四季轮回,春天悄无声息的来了。
迈着轻盈的步伐,卸下厚重的冬装,踏着绿油油的草地,轻拂岸边的杨柳,笑看满面桃花,怀着欣欣盎然的心情漫步在春天的季节里。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春天是一年四季的开始,冰雪消融,万物复苏,给人以生机和希望,草长莺飞,雀鸟和鸣,春风吹来,那清新的花草气息,沁人心脾,深深吸一口,甘甜无比,神清气爽。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春天也是浪漫多情的`,柔软灵动的水面欲静止而动,绵绵柔情,碧波荡漾,生命的春天,因爱而温暖,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有些人,不经意间默默走入你的心里,展开了一副美丽的画卷,彼岸有景,绘蓝图,文字墨香,语中情。美丽牵挂,心生暖。相知相惜,携手行。
春天的风景是迷人的,但春天的天气就像小孩的脸,昨天还是阳光明媚,今天就是阴沉暗淡,人也随着天气情绪化了,心情不好的时候,说话总是很偏激固执,语乔和芳菲是一对爱恋的情侣,大学同学,语乔一直很呵护宠爱着芳菲,但就在这个阴沉天气的午后,两个人因为一些琐碎小事吵了起来,人与人之间,偶尔的小矛盾是可以理解的,生活毕竟不是童话,但这次语乔态度很强硬,完全不顾芳菲的心情,其实芳菲也知道自己平时太强势了,但从不无理取闹的,她感到很委屈,轻轻擦拭了一下风沙迷住的眼睛。沉默不语。次日,风和日丽,花红柳绿,蜂蝶嬉戏,语乔主动道歉了,轻轻抚着芳菲的秀发,柔情蜜意,芳菲也触摸语乔的肩膀轻轻的说,人不可能总好心情,就像天气永远不可能是艳阳天,无所谓对错,关键是你的态度,对了,也没必要得理不饶人,错了,也可以及时改正。相遇不是用来生气的。语乔感动芳菲开明的态度,紧紧地把她搂在怀里。
10.春天漫步散文 篇十
(一)
也许是“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种闲愁”吧。应该说“花未飘零”花刚刚含苞欲放,我这人向来是不赞成高中生谈恋爱的,只不过不小心窥见到窗外的美丽,便慢慢地想着那些少年男女在灌木林里嬉戏玩闹的欢快情景,至于这种相思,我只有将它送给另一个虚无缥缈的她。我不知道自己何时在何处才能遇见她,甚至不知道她有着如何的容颜,但我知道,她一定是那个“洗妆真态,不作铅华御”的冰清玉洁的女子,我猜想着她带着从田野间一路走来的微笑,有着灵动的生命,伴着娇羞的容貌,迈着轻快的步伐向我走来。或许她从来就不是人,但在我心中,她却是一个人,天使的化身。
(二)
或许是因为自己考试成绩不好,心愿未遂,才生起了“愁情”吧,我本是个有于风月的人,现在又被两个班主任调到窗户边坐着,要知道对于我们这些高三的学子来说,再过两个月,就要在人生的岔路口上选择另一条路了,分数是个至关重要的东西,回首自己由一个快乐的少年走进这所漂亮的高中校园,眼下就要匆匆和它说“再见”!甚至连留恋的时间也没有,就不免要叹息。
现在外面又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春风也和着,外面的世界忽而变得冷冷清清的,不知道是谁还在学校的未来大道上撑着小伞急急而行。大概是那位戴着眼睛夹着书本的夏教师吧,我见过他在这条道上行走已经好多次了。的冬天我在祈求苍天为我们降几场雪,可是没有。中原最南端我们这个地区,正是淮河的边上,是南国和北国的分界线。那些雪花,简直经不起阳光的呵护,上午刚刚上完两节课,透过窗户向外望去那些薄薄的雪花大都化成水了,我很想去捧一捧水贴在脸上,那种清凉正是我所向往的,它可以让我忘却尘世间的一切一切,我那时应该只是感到脸上的清凉,至于其他的,关于高考之类的事情,我暂且不用去想它。
毕竟冬天都是要过去的,时间要流逝,它没有要为我们停留的意思,现在春天来了,我本该快乐一些,朱自清说春天像一位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像一位健壮的青年,春天让人精神抖擞,可我眼中那如流水般滚动的数字却没有停息下来让我有片刻的赏春时间,倒计时用圣旨写成的,我违抗不得况且外面的春天是凄凉,冷静的,我也便失去了去野外走一走的意思,只好迫不得已的时候才偷偷往窗外望两眼,再过些时日,我就要离开这里了,这个承载着我高中三年生活的地主要,有着我往日欢笑,有我曾经的忧伤,有着我昔日在这里发生的一切一切。现在猛然间想到离开,我实在不知道该怎样表达那一颗就要告别的心,“多情自己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或许明天的春天才会有春天的样子,但今天的春天却让我生起了愁情。
远处的小道上升起了薄薄轻烟,那些隐隐青山也在春雨的沐浴下变更清新了吧!我仍旧只是看着那些烟雾,朦朦胧胧的,像是一团冰冷无情的烟气,我是不属于它的,我们毫不相干,像是一对陌生人,可我又不敢否认的是那些烟雾竟向我的心中塞过来,塞得严严实实的,让我喘不过气来。
窗外的春天是什么样的,我已不能在乎,待到上大学的时候在慢慢欣赏吧!高考对我来说已是一个迫在眉捷的问题了,我也不能想那么多了,移过目光,看看讲台上的教师,她正微笑着给我们讲课,那声音仿佛是从遥远的唐古拉山上传来的天籁之音。不过,我仍能听得很清楚,只是觉得我们相隔得太遥远了。教师的嘴角莞尔一笑,头也缓缓地向这边移过来了,我也只得朝着她无奈地相似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