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发展中的问题

2024-11-04

电子政务发展中的问题(共8篇)

1.电子政务发展中的问题 篇一

与发达国家的电子支付产业所产生的巨大利润相比较,国内众多的电子支付产业还在盈利外徘徊。

而且我国的南北经济差距较大,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主要在南方。

更加剧我国的经济发展差距。

而且城乡网络的基础设施问题。

2。消费者和商家的信任问题

诚信是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中的重要的内容,对于消费者和商家之间会缺乏信任感,产生信任疑虑,经常出现资金被盗,冒名交易,交易诈骗行为。

在商家方面还会出现,商品的不真实性,假冒伪劣产品,对于消费者和商家都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我国目前的状况是缺乏信任,社会的信用体系不够完整,这就给整个电子商务的发展带来不可预料的风险

3。网络银行的风险问题

网络银行对于客户的身份认证的不完全性,不能预知客户的随机付款、转账、对外汇款等网上支付指令,网上付款金额等都不易掌控。

给网络银行造成了不可预知的风险和影响。

4。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法律问题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全新的商务活动,就会出现法律的缺陷问题在我国的.法律规定中只有金融机构才可以吸纳代理用户的资金,第三方支付平台是非金融机构,在电子商务商务交易中,第三方支付平台吸纳了大量的中转资金,不符合法律的规定,一旦发生占有和挪用,造成的后果很是严重。

三、应对策略

1。加强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

今后我国家应该加大网络的基础设施的建设,进一步增强电子商务发展的网络基础。

缩小南北的差距,东西部差距,提高网络运行速度,提高网络运行的质量,降低电信资费等问题。

改善国内网络用户环境。

2。加强网络消费知识

加强消费者的网络安全知识,提高网络安全意识。

通过网络视频,电视媒体等形式对于消费者进行网络消费知识的教育,还要国家相关机构应该对一些企业经营产品,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对于不合法的厂商严厉责罚。

3。增强网络银行建设

加强安全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增强身份认证的权威性、数据加密强度、商用密码产品、通讯安全控制措施,创造高可用性的计算机环境。

4。建立完整的电子商务法律

针对网络交易纠纷的仲裁,网络交易契约等问题。

应该建立相应的法律保障,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为市场制定新的、适合的交易规则。

有力的打击网络犯罪,构建我国安全和谐的电子商务交易体系。

参考文献:

[1]宁娇。企业电子商务系统关键成功因素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22—127。

[2]晏玲。企业电子商务管理与战略[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22—23。

[3]王国伟。电子商务―企业角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9—32。

2.电子政务发展中的问题 篇二

关键词:电子政务,问题,发展趋势

引言

目前, 政府信息化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提高其竞争力的关键。电子政务作为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与政府职能相结合的产物, 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在“信息高速公路”的五个应用领域中, “电子政府”已被列为第一位。我国政府在“十一五”规划中强调, 要“推进电子政务, 整合网络资源, 建设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 构建政务信息网络平台、数据交换中心、数字认证中心, 推动部门间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但是, 建立和完善电子政务系统还面临着各种困难和挑战。

一电子政务建设的意义

电子政务的建设, 有利于树立“执政为民”的理念, 建立政府与群众之间沟通的新渠道, 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有利于政府转变职能, 改进工作作风, 提高工作效率和决策的科学性、准确性;有利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竞争力的提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说过, “电子政务建设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信息化工作的重点, 不但有利于提高政府的监管能力、办公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 而且可以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1]。

二电子政务建设存在的问题

1、存在“三重三轻”倾向

在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 很多人忽视了政府管理方式的变革, 重“电子”建设、轻“政务”改革, 使电子政务的优势难以发挥;普遍存在重视基础设施投入, 忽视协同的问题, 使得系统间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处理困难重重, 导致产生了“信息孤岛”, 大量的资源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电子政务的效率低下;我国电子政务起步较晚, 常常通过模仿或引进来推进自身建设, 重引进、轻创新, 得不到核心技术, 致使电子政务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2、三大工作滞后

首先, 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与政府体制改革缺乏有机结合, 电子政务建设常常只停留在技术应用层面上, 而政府体制改革却严重滞后, 这大大限制了电子政务的发展, 成为推动电子政务发展的障碍[2];其次, 我国没有明确电子政务的法律地位, 即使行政机关对互联网管理出台了一些限制性的行政法规, 但许多立法尚属空白。我国省一级的电子政务立法发展不平衡, 有的已超前于国家层面的立法, 有的还没有立法的动向。再有, 我国基层公务员信息化工具应用能力培养滞后, 政府机构中的信息专业人才培养滞后, 使得不少部门对开展电子政务常常是“有心无力”。

三电子政务的发展趋势

1、“以民为本”的理念将深入人心

普恩斯 (J.E.J Prins) 认为, 电子政务就是要使公众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方便地获得政府信息与服务[3]。“以民为本”的服务理念既代表着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方向, 也是电子政务建设应遵循的基本指导思想, 必将越来越深入人心。今后的发展趋势, 一是关注门户网站的建设, 不仅能在网上为公众提供各种信息服务, 还要能提供网上办事;二是关注外网建设, 因为一个功能强大的外网平台对为公众提供网上服务来说至关重要;三是发展多终端接入, 为老百姓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2、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将受到高度重视

在我国, 政府各部门掌握着全社会80%的信息资源。政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共享, 必将成为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从管理角度看, 想要真正达到信息资源共享, 就必须解决信息资源的部门垄断问题, 进行专门的规划, 把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到真正的高度。从技术角度看, 应建设统一的政府信息网络平台, 整合资源, 消除“信息孤岛”。

3、电子政务的安全问题将得到改善

我国各级政府网站网页经常被篡改, 2005年网页篡改在大陆发生13000多次, 其中六分之一攻击对象为政府网站[4]。电子政务的安全问题涉及国家主权、国家安全, 已经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我国将以法律为保障、以技术为援助、以标准为指导, 改善电子政务的运行安全。

4、协同政务将成为电子政务发展方向

协同政务, 就是以政府工作人员的协作为核心, 强化政府信息资源的共享、政府工作流程的优化及政府信息化系统应用的集成。协同政务代表着一个地区、部门电子政务发展的水平;同样, 它也是电子政务建设中难度最大、要求最高的一种服务实现形式。从追求个体效率 (部门信息化) 到追求整体效率 (协同政务) , 是电子政务发展的必由之路。

5、电子政务将与政府改革相互促进

(1) 电子政务发展将推动政府管理创新

随着政府职能从以政治统治为主转变到以社会管理为主, 服务型管理将成为主要的政府管理形式。电子政务的发展必将有力地推动政府职能的转变, 强化对政府的监督, 增加政府的透明度。电子政务的发展使得信息迅速、有效、开放, 使“黑箱”操作难度增大, 促使公务员队伍趋向公正廉洁, 达到依法行政。

(2) 政府改革有利于电子政务的发展

在发展电子政务的过程中, 各地遇到的最大困难不是资金和技术, 而是传统的行政弊端。每一个电子政务应用项目的推进, 都需要有法律、法规、行政等多方面的综合支持。因此,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建立和完善与市场经济体制相匹配的现代政府行政体制, 将使电子政务建设拥有一个坚实的制度基础, 有利于其进一步发展。

6、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估体系趋于完善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 就是运用科学的方法, 对电子政务建设的投入和产效 (产出和效益) 所做出的客观、公正和准确的评判。能否尽快建立完善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 直接关系到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成效。我国将逐步完善电子政务的评估体系, 以提高政府网站的建设效益。

7、城乡协调发展将成为建设重点

我国城市网民大约有9168.6万人, 占城市人口的16.9%。我国乡村网民数量只是城市网民数量的1/5, 而乡村网民普及率仅是城市网民普及率的1/6。新出台的《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提出, 要“逐步在行政村和城镇社区设立免费或低价接入互联网的公共服务场所, 提供电子政务、教育培训、医疗保健、养老救治等方面的信息服务”。由此可见, 相对城市而言, 乡村的电子政务有着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使每一个人都具有获得政府电子服务的权利, 城乡协调发展将成为电子政务建设的重点。

8、建立政府CIO制度势在必行

我国电子政务正在进行大规模的数据整合、流程梳理以及区域合作, 政府部门迫切需要一个既能制定信息化发展规划又能指导项目实施的专才——政府C I O。国外经验表明, 电子政务必须实行法人负责制, 没有法律责任人的电子政务建设项目无法减少或防止投资风险。电子政务的法律责任人就需要政府C I O来担任[5]。相信未来一定会将C I O制度在政府部门加以普遍推广, 以便有效地促进我国的信息化建设, 全面推动电子政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和生.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 (新时代论坛) .2005, (2) :51-53.

[2]徐志彪, 韦岗.电子政务管理解决方案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4, 44 (3) :87-92.

[3]J.E.J Prins.Designing E-Government:on theC rossroadso fT echnological Innovationa ndI nstitutionalC hange[M].K luwer LawI nternational.2001, P92.

[4]杨晓东.电子政务:安全的弦松不得[EB/OL].http://e.chinabyte.com/148/2368148.shtml.2006-04-13.

3.电子商务发展中的安全问题 篇三

[关键词] 电子商务 安全 互联网 防护

电子商务(e-business,e-comerce,e-trade)从英文的字面意思上看就是利用现在先进的电子技术从事各种商业活动的方式。是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

电子商务是Internet迅猛发展的直接产物,是网络技术应用的全新发展方向。Internet本身所具有的开放性、全球性、低成本、高效率的特点,也成为电子商务的内在特征。

在电子商务的交易中,电子商务的安全性主要是网络平台的安全和交易信息的安全。而网络平台的安全是指网络操作系统对抗网络攻击、病毒,使网络系统连续稳定的运行。常用的保护措施有防火墙技术、网络入侵检测技术、网络防毒技术。

现在,我們来主要谈谈防火墙技术和数据加密技术:

一、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就是在网络边界上建立相应的网络通信监控系统,用来保障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它是一种控制技术,既可以是一种软件产品,又可以制作或嵌入到某种硬件产品中。防火墙是网络安全策略的有机组成部分,它通过控制和监测网络之间的信息交换和访问行为来实现对网络安全的有效管理。从总体上看,防火墙应该具有以下五大基本功能:过滤进、出网络的数据;管理进、出网络的访问行为;封堵某些禁止行为;记录通过防火墙的信息内容和活动;对网络攻击进行检测和告警。

新一代的防火墙产品一般运用了以下技术:

1.透明的访问方式

以前的防火墙在访问方式上要么要求用户做系统登录,要么需要通过SOCKS等库路径修改客户机的应用。而现在的防火墙利用了透明的代理系统技术,从而降低了系统登录固有的安全风险和出错概率。

2.灵活的代理系统

代理系统是一种将信息从防火墙的一侧传送到另一侧的软件模块。采用两种代理机制:一种用于代理从内部网络到外部网络的连接;另一种用于代理从外部网络到内部网络的连接。前者采用网络地址转接(NIT)技术来解决,后者采用非保密的用户定制代理或保密的代理系统技术来解决。

3.多级过滤技术

为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和防护水平,防火墙采用了三级过滤措施,并辅以鉴别手段。在分组过滤一级,能过滤掉所有的源路由分组和假冒IP地址;在应用级网关一级,能利用FTP、SMTP等各种网关,控制和监测Internet提供的所有通用服务;在电路网关一级,实现内部主机与外部站点的透胆连接,并对服务的通行实行严格控制。

4.网络地址转换技术

防火墙利用NAT技术能透明地对所有内部地址做转换,使得外部网络无法了解内部网络的内部结构,同时允许内部网络使用自己编的IP源地址和专用网络,防火墙能详尽记录每一个主机的通信,确保每个分组送往正确的地址。

5.Internet网关技术

由于是直接串联在网络之中,防火墙必须支持用户在Internet互联的所有服务,同时还要防止与Internet服务有关的安全漏洞,故它要能够以多种安全的应用服务器(包括FTP、Finger、mail、Ident、News、WWW等)来实现网关功能。

6.安全服务器网络(SSN)

为了适应越来越多的用户向Internet上提供服务时对服务器的需要,新一代防火墙采用分别保护的策略对用户上网的对外服务器实施保护,它利用一张网卡将对外服务器作为一个独立网络处理,对外服务器既是内部网络的一部分,又与内部网关完全隔离,这就是安全服务器网络(SSN)技术。

7.用户鉴别与加密

为了降低防火墙产品在Ielnet、FTP等服务和远程管理上的安全风险,鉴别功能必不可少。新一代防火墙采用一次性使用的口令系统来作为用户的鉴别手段,并实现了对邮件的加密。

8.用户定制服务

为了满足特定用户的特定需求,新一代防火墙在提供众多服务的同时,还为用户定制提供支持,这类选项有:通用TCP、出站UDP、FTP、SMTP等,如果某一用户需要建立一个数据库的代理,便可以利用这些支持,方便设置。

9.审计和告警

新一代防火墙产品采用的审计和告警功能十分健全,告警功能会守住每一个TCP或UDP探寻,并能以发出邮件、声响等多种方式报警。此外,防火墙还在网络诊断、数据备份保全等方面具有特色。

网络安全单靠防火墙是不够的,还需考虑其他技术和非技术的因素,如信息加密技术、制订法规、提高网络管理使用人员的安全意识等。

二、数据加密技术

在电子商务中,信息加密技术是其他安全技术的基础,加密技术是指通过使用代码或密码将某些重要信息和数据从一个可以理解的明文形式变换成一种复杂错乱的、不可理解的密文形式(即加密),在线路上传送或在数据库中存储,其他用户再将密文还原成明文(即解密),从而保障信息数据的安全性:

数据加密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两大类。一种是对称加密;一种是非对称密钥加密。

此外,安装防病毒的软件并定期执行检测,使用数字签名技术和数字证书等等,都是加强电子商务安全的重要技术措施。当然,任何一个安全产品或技术都不会提供永远和绝对的安全,因为网络在变化,应用在变化,入侵和破坏的手段也在变化,只有技术的不断进步才是真正的出路。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安全体系将越来越完善,足不出户而通过Internet电子商务系统实现购物、交易和做生意将成为人们生活的新时尚。

参考文献:

[1]王原原张君:经济商务信息,经济出版社

[2]陈新瑞杜文亭:电子信息,北京大学出版社

4.电子商务发展的问题论文 篇四

一、电子商务的概念及发展历程

电子商务简称EC,是指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手段,以商品交换为中心的商务活动,是传统商业活动各环节的电子化、网络化。随着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Internet的普及,电子商务出现并迅速发展成为一种全新的 商务运作模式。它改变了传统的买卖双方面对面交流的交易方式,通过网络使企业面对整个世界,为用户提供全天候的服务。电子商务是信息化、网络化的直接产物,代表着网络技术应用的全新发展方向。

1990年,电子商务逐渐在我国开始起步,进入电子数据交换时代;在随后的三年间,又得到了进一步发展。1993-1997年,政府领导组织开展的“三金工程”的实施,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1996年金桥网与因特网的正式开通,标志着互联网的进入与普及。电子商务的发展期集中在1998-2000年。这段时期内网络交易进入实际应用阶段,国家经贸委与信息产业部也联合宣布启动以电子贸易为主的”金贸工程〃。2000-2009年,国内电子商务网站的数量、规模高度膨胀,同时电商领域的国际大鳄接连涌入本土市场,推动电子商务逐渐发展成熟,标志着其已经进入可持续性发展的稳定期。

二、电子商务发展的问题研究

1.网络支付安全欠缺。网上支付是在科学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下产生的一种全新的支付结算方式。网上支付的诞生给我们生活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便利,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却也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和缺陷。这些问题和缺陷的存在导致一部分人对网上支付的安全性产生了一定怀疑,从而阻碍了电子商务的发展。根据个人使用经验及相关资料的介绍,网上支付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点:

1.1网上支付市场混乱、监管力度不足。从目前的电子商务网上支付市场来看,商家数量就超过了上百家,目前国内比较领先的有支付宝、易宝财付通、工行网银等,这些商家在规模、管理以及技术服务方面都比较先进,但是其他绝大多数商家都与他们存在很大的差距。另一方面,我国目前网上支付市场的门槛较低,对于服务商的资质审查不够严格,许多商家对网上支付认识不够,而且缺乏法律的约束,导致了目前我国网上支付市场较为混乱,监管力度明显不足。

1.2网上支付风险高。目前,我国电子商务网上支付的风险依然很高,存在了诸多的安全问题,导致用户的支付账号经常被盗,给用户造成了经济损失。另外,还有一些非法分子利用电子商务网上支付从事非法活动,比如,第三方支付工具资金沉淀等。这些问题都在很大程度上表明了网上支付风险非常高。

2.物流配送服务体系不完善。物流管理是确保企业生产经营平稳运作的必要条件。目前,我国对于能满足电子商务需求的全国性货物配送体系仍不完善,对电子商务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主要表现为我国多数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大多依靠其内部建立的物流平台,通常效率较低,规模较小,且较为零散。同时,国内的物流体系运作所需的成本过高,速度过慢,物流成本普遍占商品零售成本的7%-15%,给买卖双方都造成了负担。由此看来,国内的物流状况与电子商务贸易所需的配送服务要求还存在不小的差距。

3.专业人才匮乏。一个成功的互联网企业,除了融资和市场营销推广的因素之外,拥有一批复合型的人才也是其持续发展所不可或缺的要素。而在我国,经验丰富的丨T人才资源稀缺的问题格外突出。目前,我国行业、部门等在电子化、信息化方面的能力严重不足,导致电子商务的发展仅仅停留于表面。因而,只有切实解决人才制约的问题,才可能真正实现电子商务同传统产业的融合与升级。

4.相关法律法规滞后。目前,我国针对电子商务的相关法律法规仍不健全,没有制定一套真正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尤其是专门用于保障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相应法律法规不够明确,使得交易双方的法律关系和法律责任难以得到有效保障,无法对利用电子商务从事非法活动的`犯罪分子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我国政府以及有关部门应加快立法进程,保障参与者各方的合法权益,确保企业电子商务活动健康有序地进行,尽快颁布网上支付的法律法规,约束和制约非法人员的不法行为。

三、电子商务网络支付安全问题的原因分析

由于电子商务网上支付是在一个开放的网络下进行的,一些非法人员就可能利用开放的网络盗取客户个人资料,带来信息风险。目前,电子商务下网上支付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账户及支付方面。在我国,电子商务用户的基数庞大,大量的账户和时刻都在进行着的支付行为造成了数据库服务器的不稳定,使用户在进行电子商务网上支付的过程中,支付账号以及密码在数据传输的过程中易被不法分子盗取。而盗取者就可以快速利用获取的信息复制一张信用卡,盗取资金,给用户造成经济损失。另外,网上支付的系统故障,也使得支付金额被肆意篡改的现象时有发生。这种部分用户的支付金额与实际金额不符的情况,或多或少给交易双方增添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2.网上支付人为方面。在用户进行网上支付的过程中,一些不法商家会利用网络支付的漏洞和空挡,进行违法行为。由于网上支付的双方不需要出示真实的身份证明就可以进行网上支付,支付双方都不清楚对方的真实情况,一些商家或个人便会利用这一特点通过网络贸易进行欺诈活动。另外,支付双方可能存在抵赖、肆意修改或否认的现象。因为网上支付是通过网络进行,没有票据等实物证据,这就可能出现支付方在没有支付的情况下说已经支付,而收款方也可能在收到款项之后仍说没收到的情况,双方相互抵赖,这些现象都可能对网络支付体系造成巨大的危害。

3.网上支付系统方面。在进行电子商务网上支付的过程中,由于系统本身不可避免的不稳定性,可能出现网络中断或瘫痪造成支付延迟的现象,这种现象可能是非人为因素,也可能是人为造成的。网上支付的交易平台存在于银行的后台服务器,因此,当银行网络系统遭受非人为或人为破坏时,就会使得银行后台服务器出现故障,影响客户正常的网上支付,或中断正在进行的网上支付,影响支付行为。

四、解决电子商务发展问题的应对策略

1.完善网络支付保护并科学评定应用风险。要想确保网上支付安全进行,就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网上支付保护资源。一个安全的网上支付系统应包括支付双方、第三方(金融机构)以及政府机构。支付双方作为参与者,第三方金融机构作为公正方,起公正作用,而政府机构则起到对网上支付系统监管与保护的作用。

在新的网上支付方式推出时,都会存在一定的应用风险,对存在的应用风险进行科学的评估对于风险的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另外,对应用风险采取的安全策略也要进行风险分析,通过对选取的风险与安全策略进行比较,从而选择更加稳妥的网上支付安全策略。

2.构建物流配送体系。目前,物流配送体系的不健全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国内大部分电子商务企业采用的是第三方物流,这在一定程度上虽然降低了企业的营运成本,但却带来了信用、配送速度和服务态度等方面的各种问题。因此,我们应在国家有关部门全面规划我国运输大通道的基础上,完善单个运输行业,建立物流配送的标准化体系,实现物流配送系统的社会化和产业化。可行的方法有整合社会资源建立综合物流中心,发展第四方物流,构建高效及时的信息传递网络。同时也可以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物流研究的经验,实现科学化管理。

3.加强宣传教育并重视人才培养。电子商务作为新兴行业,其管理、技术人员都需要精通各种专业知识,既熟悉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又擅长经济领域的经营管理。而目前我国具备这些知识和能力的人才还远远不能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需求。所以,充分利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培养引进并合理任用专业人才,是建设电子商务的根本保证。

4.建立完整的网络支付安全防护机制。由于网络的公开性特点,造成网上支付存在了巨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在维护网上支付安全时,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网上支付安全防护机制。

首先是提高技术层面。网上支付涉及的技术非常广泛,包括加、解密技术、数宇水印技术、图像技术、音像识别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等。只有在技术层面上达到一定水平,才能为网上支付提供安全保障。其次,需要建立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从国内外相关经验可以看出,银行系统的不安全与管理制度有很大的关系。建立一套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将会对网上支付安全起到很大的保障作用。

5.加快立法工作。进一步完善我国电子商务法律法规,保障电子商务网上支付安全,做到有法可依。新的贸易环境决定了新的贸易规则。在电子商务迅速发展的当前,只有建立适应信息化环境的新法规、政策、条例,才能使电子商务在法制轨道上健康稳定发展。所以,应密切关注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状况,及时发现问题,为政策出台作好准备。对于在网上支付过程中利用技术或者职务之便进行非法活动的行为,要依据相关法律严厉制裁。另外,要在全民中树立电子商务法律意识,为电子商务网上支付安全提供有力的保障。

五、结语

5.电子政务发展中的问题 篇五

发布时间:2011-8-8信息来源: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发展农业电子商务是促进我国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的有效手段。本文分析了我国的农业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农业是典型的传统行业,具有地域性强、季节性强、产品的标准化程度低、生产者分散且素质较低等特点,具有较大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电子商务是通过电子数据传输技术开展的商务活动,能够消除传统商务活动中信息传递与交流的时空障碍。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将有效推动农业产业化的步伐,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一、电子商务对我国农业产业化的促进作用

农业产业化是指以市场为导向,经济效益为中心,农户为基础,龙头企业或农民自主决策的合作社等中间组织为纽带,通过市场机制将农业等生产过程的产前、产中、产后三者环节联结为一个有机的产业系统,以实现种养加产供销、农工商一体化经营。农户家庭分散经营是农业产业化的基础,农业产业化的实质是市场化,农业产业化的形式是企业化。

电子商务能够缩短生产和消费的距离,既发挥迂回经济的专业化分工的效率,又缩短迂回经济条件下的生产和消费的距离,被称为“直接经济”、“零距离经济”。电子商务的优点主要表现在降低交易成本、减少库存、缩短生产周期、增加商业机会、减轻对实物基础设施依赖的24小时无间隔的商业运作等,因此能够有效地克服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不利因素,对我国农业产业化进程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具体表现为:

1.减少生产的盲目性。农业的市场风险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农业信息传递速度缓慢、信息准确性差等多种因素引起的生产和经营的盲目性所造成的。农业电子商务能够减少乃至消除农业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为农户和企业及时地提供全方位的市场信息,有利于企业和农户准确地把握市场需求,使农业的生产行为变得智能、快捷。

2.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在农业产业化中导入电子商务,企业通过网络发布信息、处理订单、安排生产、分配资源,供应链中的所有组织几乎可以在“第一时间”内从互联网上获得所需信息,减少了中间商环节,缩短了小农户与大市场之间的距离,与传统的营销手段相比,成本降低、环节减少,交易速度加快,从而节省费用,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同时,电子商务疏通了信息的传输,既提高了信息传输的速度,又拓宽了信息的传输范围,便于买卖双方联系,降低了买卖双方的搜寻费用。

3.打破区域和时间的限制。农业电子商务打破了传统交易中信息传递与交流的时空限制,依赖互联网的交易网络,使农业企业冲破条块分割的市场格局,摆脱区域性市场的限制,进入跨地

区乃至跨国的网络销售,有利于形成统一有序的大市场,使交易双方的选择性扩展到最大。

4.实现农产品流通的规模化。在农业电子商务中采用网络交易平台,能够将少量的、单独的农产品交易规模化、组织化。农民可能并不是以单个农户或合作社出现,而是将农产品委托给配送中心而由其统一组织销售,交易的一方是农民群体,另一方是企业,双方的地位平等,各自的利益都能够得到充分保证。配送中心对农产品进行统一的质检、分级,采取明码标价,保证了流通规模化过程中农产品的质量。

5.方便对农民的教育与培训。农业电子商务将使对农民的教育和培训变得更为快捷、方便,更具有针对性,能够让农户了解最新农业生产技术和社会发展动态,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有利于促进农业新技术在农村的迅速传播,有利于农业产业化不断推向深入。

二、我国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我国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现状。自1994年中国农业信息网和中国农业科技信息网相继开通以来,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进入发展阶段。目前,信息技术在农业的应用研究与推广取得了显著成效。如建立了部分农业综合数据库,并研制开发了各类应用系统,其中以粮棉油为主的信息技术成果约占三分之一。农业部还利用网络协议、信息通讯、数据库及查询等技术,建成了专业面涵盖较宽、信息存储及处理和发布能力较强、信息资源丰富及更新量较大的中国农业信息网,现联网用户已超过3000家。我国大陆涉农网站已有6千多家,超过了法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如果加上台湾和香港的农业网站,中国农业网站数量可排在世界前十名以内。

但从总体上看,我国农业信息化还处于人才缺乏、体系不健全的状况。虽然一般县级以上的各级政府都有网站,但网站提供信息的时效性差,针对性不强,发布的内容以生产信息、实用科技信息居多,市场信息、供求信息和农村经济信息偏少,缺乏对主要农产品的生产、销售、贮存、加工的动态分析、监测和预警预报等。

2.发展我国农业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

(1)农村经济不发达,信息化基础设施薄弱,网络成本较高导致农民很少上网,是限制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原因。中国互联网在城镇的普及率高于农村,城镇网民的上网时间长于农村网民。2006年,在全国13700万网民中,从事与农业相关职业的网民所占比例仅0.4%,绝大部分是农业管理与技术人员。而且高度集中于经济发达的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等地区,真正能上网的农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2)受自然条件影响,农产品的生产和农用品的需求具有很大的不可预知性,农产品生产区域和生产者相对分散;而且农产品附加值较低,不耐久存,品类繁多而品质评价的主观因素较强,标准化程度较低,这些因素极大地阻碍着农产品生产产业化和流通现代化。

(3)我国农产品流通环节长,交易成本高,供需链之间严重割裂,交易链及其通路较为复杂且透明度不高,交易信息的对称性较差;单个农户、小规模农业组织搜集、捕捉、分析市场信息的能力差;这些缺陷也不利于农业电子商务的开展。

(4)农业人口的文化素质较低,传统的生产方式和交易方式的惯性极大,对新知识、新技术存在着“不知用途,不知用法、不知谁用”的现象,“不懂电脑/网络,不具备上网所需的技能”是导致农民不上网的最主要因素。农民对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的相关知识了解甚少,严重阻碍着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

(5)农业发展中的实际操作技术人员缺乏,科研人员大多都集中在学府。在美国,把农业的推广下到每个大学的农业学院,大学教授三分之一时间从事教学,三分之一时间从事科研、三分之一时间从事推广工作。而在中国大多数教授只是局限于教学和科研。

(6)农业网站存在着以农业商务内容为主的纯农业网站较少、利用率较低的现象,较多农业网站缺乏专业性和实用性,多数网站的设计和内容雷同、缺少特色。农业网站的地区分布也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和东部发达地区,中部和西部地区的网站并不多。这些都导致网站不能因地制宜地为更多地区的农民提供全面的、周到的、符合实际需要的服务。

(7)由于农业生产的复杂性和我国地区的差异性,还需要积累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等大量的相关数据。但是,国内数据积累的基础工作比较薄弱,使得建立大型实用数据库进行储存、分析和利用变得十分困难。尽管有些单位建立数据库,但多数的网站都设有内、外两个部分网络,使数据库中有价值的信息大多不能共享。

(8)缺乏宏观指导性的农业信息,未能形成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使电子商务给农业的产、供、销带来的益处不多。各类农业网站直观反映的农业信息较多,有分析、协助决策层和农民生产决策的信息较少。

三、发展我国农业电子商务的对策

无论是农业技术的支持、农用物资的购买或农产品的定货、销售、运输、加工、广告促销及付款等等,无不伴随着信息的流动,信息实际上是整个农业大市场体系的纽带。为加速电子商务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实现现代农业大市场有效运作,应采取以下对策:

1.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应给予广泛而有力的引导和支持,加大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利用互联网、移动通信、广播电视、电话等多种通讯手段,建立起覆盖郊区县、乡镇、村的农业信息网络。建立各级信息咨询服务机构,引导和培训农民使用各类信息设施,掌握电子商务的各项技能。

2.建设高质量的农业电子商务的平台。建设农业电子商务平台,为农业产业化提供大量的多元化信息服务,为农业生产者、经营者、管理者提供及时、准确、完整的农业产业化的资源、市场、生产、政策法规、实用科技、人才、减灾防灾等信息;同时,为企业和农户提供网上交易的平台,支持B2B、B2C、C2C等多种交易模式,降低企业和农户从事电子商务的资金门槛,培育、扶持农业电子商务企业。

3.加强农业产业化数据库建设。应统筹规划,协调指导,加强农业产业化数据库建设,提高数据库资源的拥有量和开发利用水平。同时,应在各地区、各部门结合本地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实际情况建设各具特色的数据库的基础上,实现数据交换的及时通畅,共享信息资源。

4.尽快解决农产品的标准化问题。农产品难以标准化一直是制约着农产品流通的瓶颈,也是实现农业电子商务的瓶颈问题。应加快对各类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标准化工作,制订标准和规范,实现各类产品标准化,并提供相应标准描述,使农业电子商务得到顺利的开展。

5.建立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应逐步建立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供应,农产品加工、销售,农业科研、教学、技术推广,农作物种子、家禽畜种的培育、繁殖、加工、销售及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督等一系列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为农业电子商务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完整的产业链。

6.建立相应的供应链系统及物流配送系统。农业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季节性的特点,要将不同区域,不同季节的农业品要联系起来,需要在农业与电子商务平台之间建立行之有效的供应链系统以及为农业供应链服务的农业物流系统;还要利用现有的配送企业,充分发挥分工的优势,实现客户所需要的资料、信息、品种、农业物资的及时配送。

7.选择适合的电子商务切入模式。应根据各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特点,采用适应本地区发展的农业电子商务切入模式。经济发达地区可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实现接洽、合同和货款支付的电子化交易,除物流之外,商流、信息流、资金流都在网上进行,以真正体现电子商务的优势。不发达地区可以采用通过农业信息网的信息发布平台在网上发布供销信息,网下完成交易的初级电子商务模式。

6.电子政务跨越式发展中的障碍分析 篇六

一、跨越式发展给我国带来的机遇

,特别是信息化下的电子政务所谓“跨越式发展”,是指一定历史条件下落后者对先行者走过的某个发展阶段的超常规的赶超行为。跨越式发展不仅是一种超常规的发展,而且也是一种非均衡的发展,即它不是全面、平行地推进,而是可以在不同的领域有先有后、有所侧重。从当今国际发展的趋势看,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大量涌现,为我们利用信息手段,在新技术煊蚵氏韧黄铺峁┝诵碌钠趸?使得我们直接掌握和运用当代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跨越发达国家工业化发展过程中曾经经历的某个阶段、曾经走过的某些弯路,直接进入到信息经济时代成为可能。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较短的时间和较少的代价实现与先进国家原来走过的发展历程相同的目标,比如多数发达国家实现工业化差不多用了2的时间,还付出了环境污染的高昂代价,而一些发展中国家实现工业化只需要少得多的时间(我国大概有不到100年的时间就行了) ,且可尽量避免“先污染、后治理”所带来的不必要代价;二是在发展过程中跳过先进国家曾经出现过而发展中国家不必再重复的一些阶段,比如在信息化建设中跳过主机阶段直接进到个人电脑阶段,跳过铜缆通过阶段直接进到光纤通信阶段,跳过封闭式专用网阶段直接进到开放式互联网阶段等等。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作为信息化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很好地抓住了这次机遇。特别是同电子商务相比,电子政务似乎更有优势,更“来势汹汹”,原因是一方面由于政府机构的主导作用,电子政务用为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的强大引擎,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另一方面,电子商务仅仅是技术的产物,虽然它已经具备了变革传统经济的要素,然而它却没有足够的能量与动力,而电子政务则超越于技术之上,与政府行政管理改革等上层建筑相结合,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具备了全面调动经济与社会诸多资源的能力。从1月政府上网工程启动到底三年建设期结束时,已有接近50 %的政府机构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国务院29个部委中的26个已经建立网站,其中9个部委有英文版的网页,12个部委提供了在线服务,90 %以上的部委网站设有信息公告或资料数据库查询等内容。根据CNNIC第九届中国互连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止到月31日,以gov. cn注册的政府域名总数达到5864个,占. cn下注册域名数的比率为4.6 %。[ 2 ]电子政务的跨越式发展是有目共睹的。

二、电子政务跨越式发展中的障碍

由于我国的电子政务在发展的一开始就是由外力推动,缺乏内在动力,于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是:电子政务好像很难再往纵深发展了,登陆不少政府网站,你会发现或者内容长时间没有更新,类似于“死站”;或者网站上只有区域概览、领导人名单、部门通讯地址、电话号码等几个可怜的信息,好一些的也只是介绍政府的职能、法规、政策、办事程序,相当于“空站”。大部分所谓的电子政务仍然只是一个信息发布平台,“中国目前在现代信息技术上很有成绩,在网络设施建设上位居世界第一,然而政府对这些硬件设施的利用率却非常低”。这还只是浅层面症结,更大的病症还在于设计中的政府与政府、政府与老百姓的交互和沟通尚没有实现。原因是我们遇到了体制和观念上的巨大障碍,这些障碍是我们在跨越式发展中无法回避的。

1.体制上的障碍。

首先,电子政务是基于一个服务型政府的基础上的,而我们还停留在管制型政府的层面上。电子政务的本质,就是公共政府。走向公共政府,就要求中国政府将自己变成一个服务型政府。这一道门槛,西方发达国家80年代就迈过了。英国撒切尔政府和美国里根政府放松政府管制的改革都是致力于把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所做的努力。9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首先倡导的电子政务是为了在以往改革的基础上,把政府从传统官僚体制中解脱出来,改变运作方式,更好地提高服务型政府的效率。而习惯了通过调控和管制来进行国家治理的中国政府,在还没有做好准备变成一个公共服务者之前,又如何能够实现电子政务呢?事实上,“我们面临的问题完全就是政务,与电子已经基本没有了关系。”其次,除了职能上的差距,条块分割的政府组织结构也不利于发展电子政务。我国政府组织结构是条块分割的二维模式,是纵向层级制和横向职能制的矩阵结构。纵向层级制的行政组织系统由纵向的若干层次构成,整个系统构成一个金字塔状;横向职能制的组织结构由横向的若干部门构成,每一个部门均直接对管理对象实施管理,在全国范围内均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在系统内部实施垂直领导。这种组织结构在传统的管理体制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它是和电子政务要求的平台协调一致的工作流程格格不入的。而且不改变我国政府部门林立、等级森严的结构关系,简化行政流程,传统政府体制中的各种弊端如政府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获利途径审批化、审批方式复杂化就都会和电子政务倡导的资源共享、简便快捷、沟通无界限等理念相违背。学者周汉化认为政府形态分为农业文明的传统政府形态、工业文明的法制政府形态和信息文明的电子政府形态,三个政府形态之间呈递进关系。“西方政府已经是工业文明的法制政府,因此过渡到信息文明的电子政府形态是自然而然的。而中国目前尚处于农业文明的传统政府形态,需要实现从传统政府到法制政府再到电子政府的两次跳跃。”不管怎样,我们现在的政府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电子政务所需要的政府还差得很远。全面进行体制改革是我国发展电子政务的必经之路。

2.观念上的障碍

所有的创新体制的推进最终还得依赖人的活动,如果政府官员不在观念上彻底转变,我们的电子政务推行是无法实现的。如果说技术上和制度上的障碍是相对容易跨越的,那么由人们在长期工作实践中形在的观念上障碍就是最难跨越的,电子政务使传统的行政理念体系面临巨大冲击,特别是政府官员和行政人员在传统行政体制中形成的“官僚理念”“控制行政理念”都是电子政务推行中的绊脚石。一方面,在传统政府的科层制中形成的“官僚理念”和“控制行政理念”使其实现政治控制的方式之一就是通过垄断封锁那些不利于政治稳定或统治的信息,控制媒体,有选择地发布筛选过的信息营造舆论,强化维持合理性统治。长期以来,政府作为大量信息的掌握者,一直对信息都是进行单向的选择、传送和灌输。公民作为“受众”无法进行选择。而且,在政府的官僚体制内部,下层官僚基于自己的利益,选择信息向上传递,经过层层选择,信息的绝大部分滞留于各级官僚之手,导致政府对社会管理的严重迟钝,并使得对官僚的监督困难重重。如果不转变这种观念,政府还抓有大量信息不放,而在政府体制内部信息又流通不畅,那电子政务就只能是个空架子。另一方面,因为电子政务的发展,必然对传统行政权力的.行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透明度要高,更加规范等。电子政务的广泛运用给人们带来的最直接的益处,就是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使公众更接近信息、更了解政府的所作所为,使政府“黑箱式操作”进一步转变成“白箱式操作”,网络成为公众参与政府决策、参与政府管理和监督政府行为的重要渠道,这势必对公共权力

的行使和运用起到一定的限制和监督作用。正是这一点,也容易引起少数公务员的抵触情绪。政府的很多工作过去几个人甚至十几个人来干,电子政府的推行,使这些工作完全可以由一个来干,可以说电子化的办公手段会抢了很多人的饭碗,使越来越多的人在政府里面无事可干,面临下岗,从这个意义上说,更新观念,主动接受电子政府这一新的管理手段,将是对公务员的权力观、利益观的一个严峻考验。

在这种情况下,电子政务作为由中央发起并倡导推行的一项任务,很难在地方各级政府中充分发挥其作用。只有打破其原有的建立在传统官僚体制上的利益体系和工作作风,从根本上扭转其观念,政府才会认识到自己的职责,主动建立和完善自己的网络系统。

三、如何实现电子政务的跨越式发展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得益于跨越式发展,但不能置客观条件于不顾,在整个发展中有些基础性的关键环节是跨越不了的,即使人为地跨越了,到头来还会因拖累整个发展而不得不重新补课。不同领域的跨越,其难易程度也不一样,制度上和观念上的跨越发展,就比技术上的跨越发展难得多。因为对技术是买也好、是学也好,拿过来就可用。但制度和观念则不然,想跨越就会遇到由于利益刚性、传统惯性等因素而产生的阻力。创造必要条件,为跨越式发展扫清道路,乃是客观需要。就电子政务这一块来说,我们在建立之初对其在发挥政府职能和政府管理方面的积极作用以及对它能改变组织的低效的管理方式都做了大量探讨。一时间,电子政务成了我们解决政府体制弊端的良方。但需要明确的是电子政务只是我们改革政府体制的一个手段,为我们改革提供了一个方向,想简单地通过实施政府上网工程来达到转变政府职能和管理方式的愿望是不太现实的。正是因为电子政务的全面推进会带来深刻的变革,我们更需要好的配套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新观念来支持它的发展。因此,不先进行体制和观念上的改革,扫除这两个障碍,我们的电子政务就无法继续推进,发挥其作用,更大规模的投入只能是浪费,只能是许多地方政府所搞的一项政绩工程或形象工程。

1.明确服务职能,精简机构首先,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全面推进政府机构改革的步伐,以“吃喝拉撒全管”的管理角色向服务角色转变。按照市场经济和发展电子政务的要求,以及我国加入WTO面临的客观环境,重新定位政府角色,减少政府不必要的干预,把政府的服务职能放在关键地位,在行政体系内部,合理界定和划分政府各部门的职责权限,加强管理与服务的有效性。需要强调的是弱化权力意识,强化服务意识是政府职能转变的思想前提。强化服务观念,逐步培养为社会、为企业服务的精神,增强服务功能,为此要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举办公益事业,为人民和社会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为企业发展、应对加入世贸组织后面临的挑战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政府要更多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为市场主体服务,改善投资软环境,创造促进公平竞争和降低交易成本的制度环境。

其次,在转变职能的同时,还要进行一系列配套的改革,要对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形成的传统行政流程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造,使政府管理和服务更加符合电子政务“简便、透明和高效”客观要求。在这方面关键要解决好以下四个问题:一、建立统一的政府部门工作规范;二、对现行的行政审批制度进行深化改革;三、制定有关政务公开的具体实施办法,提高政府管理的透明度;四、认真清理收益项目,改革收费管理制度。在这个基础上,再改革政府的人事管理体制,通过组织整合,精简机构,裁减冗员,实现政府组织形态由传统金字塔模式的垂直结构向水平的网状结构的转变,政府由多层次、多部门,以“管”为目的,向一个“智能的”、以“客户”为中心的方向的转变。

2.大力选拔优秀公务员,更新公务员队伍。

电子政务需要有大量的既懂信息技术又懂公共管理的复合型高级人才,加大培养和吸引电子政务所需要人才的力度无疑会促进电子政务发展。目前,我国公务人员的信息知识和运用信息工具的水平较低,难以适应电子政务的发展要求。近年来我国在加强公务员的知识培训,提高公务员的管理能力和水平方面都有了显著提高,但从整体上看,仍然不能适应政府信息化发展的要求,据国家行政学院对司局长培训班的一项调查,大约有20 %的公务员对计算机操作几乎处于空白的状态。这说明在推进政府信息化的过程中,提高公务员的整体素质特别是计算机应用方面的能力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政府这一方面对熟悉行政管理的公务员进行计算机及网络的继续教育,使熟悉信息技术的技术员补上管理学和经济学的课程;另一方面要以优惠条件吸引和鼓励海内外高科技人才服务于电子政务事业。吸引广大人才,更新公务员队伍,对改变传统的行政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将起到很好的作用。与此同时,由于电子政务是一项比较特殊的工作,信息技术人才和相应的管理人才付出的劳动需要智力上的深度参与,所以,应该有适应这种工作的特殊的激励措施。它包括:物质上的鼓励、精神上的鼓励、舒适的工作环境、健康上的特殊保护、专业上的再教育和培训、职务的升迁机会。这些在某种程度上也可弥补公务员在传统体制中既得利益的损失。

7.电子政务发展中的问题 篇七

从广泛的意义上来说, 计算机技术, 光纤技术等被统称为电子信息技术, 这一系列技术的实现, 前提都是依赖于电子信息技术的, 以此为基础, 同时运用有关的载体作为协助, 进行相应的程序处理, 从而实现信息化效用。在中国电子信息技术逐步壮大的今天, 其发展层面也不断的扩大化, 实现了多领域的应用, 下一步将推动电子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结合应用, 这也是加快我国经济发展的首要动力源。电子信息技术的成熟, 将会带动国内经济发展形式的转变。因此, 无论是关乎当今的生产生活, 还是放眼展望未来, 电子信息技术各方面的发展以及推进, 都会受到整个国家以及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1 电子信息技术推进的必然性

由于中国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投资不断增加, 和高端科技的引入应用, 使得中国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起到突飞猛进的效果, 受到了众多人士的广泛关注, 在成果方面也是非常可观的。电子信息技术可分为以下几大专业类别:计算机语言编程设计, 计算机游戏设计, 光纤传播科技等多个类别。这些技术的应用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 利用相应的载体进行采集、设计、加工以及为设备载体进行技术支持和信息化服务。对于电子信息技术的推进来看, 电子信息技术的使用特点是层面多、区域广、立体方位性。现阶段, 我国电子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结合应用, 在我国经济发展领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变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形式, 也是我国经济水平发展的首要依据标准。电子信息技术作为推进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已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小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电子信息技术成为关注各国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准, 一个国家的发展状况可以从其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发展中得出结果, 在全世界的竞争中, 我们为荣誉而竞争, 因为我们想超过每个国家, 占领世界之首, 争回我们自己的荣誉。因此, 在现如今的社会阶段, 国际经济的推进为电子信息技术的壮大提供了优良的平台, 必然会使电子信息技术不断的推陈出新, 更加进步。

电子数据转换是一种电子技术, 不需要人工进行操作, 这种技术就可以直接实现另外一台计算机有关信息的采集, 并通过一台计算机实现网络系统的数据转换。在不久的将来, 我国将实现在各个领域中应用电子数据转换技术, 由此可见, 发展电子信息技术在我国是非常可行的, 它也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加大科学技术和社会需要的强度, 对电子信息技术在经济市场上的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作为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方向, 对于国家的发展起到了优质的服务效果, 提升了硬件保护的力度。如此看来, 不管是着手于现阶段的社会状况, 还是展望未来社会的发展, 我国电子信息技术行业都将引发全社会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及重视, 特别应该引起高端科技人才的关注以及加入。

2 电子信息技术的使用特征

电子信息技术已成为计算机应用发展的主要方向, 在计算机网络的应用中有如下三方面特点:

集约、智能化。计算机智能是在科学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的, 智能化是计算机发展史上一个首要的方向。如今的网络信息技术可以对人的思想活动和感受进行相应的模拟, 随后对其开展集约化的逻辑分析和整体信息的处理。

数字、网络化。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在现代社会中逐步的深入, 已成为计算机技术同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计算机应用中加入网络应用的同时使用数字化技术, 使信息资源的互通及同享成为现实。

快捷、高效化。对于现在的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及开发来讲, 主要是依靠信息资源的整理及储存, 通过利用计算机中电子信息处理的技术, 使信息在分类进行管理的同时实现快捷、高效化。与以往相比, 这样的发展具有高效且快捷的优势。

3 中国电子信息技术中发现的问题

3.1 严重的技术人员短缺

近年来发现, 电子信息技术在中国未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其首要的原因是缺少相关专业领域的技术人才, 导致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大大落后于国际平均水平。尽管目前我国各大高校都设立了与电子信息技术相关的专业课程, 但是学生在校学习到的知识达不到相应的专业水平, 学生能够完成的工作也只限于书本内所学到的内容, 根本达不到电子信息技术市场中的创新要求。有的高校甚至只负责单方面的辅导教学, 对于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教之甚少。

我国国内各高校也培养出了不少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 但由于专业性教学的特点, 复合型的人才并不多, 由于这方面的原因导致中国电子信息技术行业未能得到优质的发展。同时, 我国缺乏高端的科技人才, 也是制约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

3.2 环境资源匮乏

目前, 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受到环境资源的限制。在电子信息技术的相关行业里, 不仅有盗版产品出现在市场中, 还有某些公司对电子信息技术有关知识的窃用, 以及其他的恶性角逐事件。这对中国电子信息技术行业的竞争力有着严重的影响, 不管是国内市场, 还是国际市场, 都具有极其恶劣的影响性。由此可见, 对所有电子信息技术行业中的不公平情况进行系统理性的分析, 不仅可以扩大中国电子信息技术行业的发展空间, 同时会提升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 可以有力的扩大中国电子信息技术行业的领域。

3.3 不健全的市场布局

相对于很多国家来讲, 中国电子信息技术发展时间较短, 因此在该行业中还存在许多的不合理现象, 其中包含了市场布局的合理性。在目前的各电子信息技术领域中, 各产业布局设计存在很大的不合理性, 也是制约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 国内电子信息技术行业只有变的更加合理化, 才能在该行业领域中得到长久的立足之地并且得以发展。通过观察不难发现, 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领域已经具备了优质完备的规模设备, 但是发展能力等因素较低于发达国家。

4 国内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

电子信息技术具有方便传播的特性, 使其成为全世界同享的技术, 正因如此, 国际经济危机对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危害性。刚刚发展的中国电子信息技术在全世界经济危机时期受到了沉痛的打击。作为一种高新科技, 电子信息技术备受各国喜爱的原因是其具有有技术含量高、经济收益高、负面影响轻等特点, 在经济环境资源相对匮乏的现阶段必定有着一个长远的发展前途。与其他技术相比, 电子信息技术相对于其他领域具有很大的优势, 在其中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资源将会给我国的国民经济带来一个宏大的机遇。如此, 国内电子信息技术行业会迅猛发展, 并出现下列特性:

4.1 多媒体和智能化

计算机以及各类多媒体都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智能化也是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首要方向。计算机科技、多媒体科技、智能化科技等方面的发展, 都是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 向着多媒体技术发展的同时也向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此外, 利用电子信息技术中多媒体技术给使用者带来便利, 使电子信息技术渐渐走向智能化, 打破了模糊科技、人工智能科技和神经元科技等方面内容。通过对视听传感及智能机器人的使用, 来判定实际性及适用性。

4.2 屏显科技和平板化

随着触控全屏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大屏幕显示电子商品的不断涌现, 我国移动通信技术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 与此同时也体现了我国电子信息技术行业的飞速发展, 这些电子商品的出现不仅使广大人民群众体验到了丰富多彩的生活, 也标志着我国电子信息技术朝着大显示屏幕和扁平的方向前进。因此, 在信息技术行业起着主导地位的是大显示屏幕的电子商品和平板商品。

4.3 规模和特性化

中国电子信息技术商品有其规模性, 换种说法, 倘若中国的电子信息技术行业的推广不具备如此的领域规模的话, 将没有发展下去的可能性, 更何谈与别国竞争呢?

现阶段, 中国电子信息技术的生产领域日益扩大, 具有了相对不错的规模, 某些跨国公司生产的电子信息技术商品, 不管是商品质量还是商品产量, 都呈现出渐渐上涨的趋势, 经济方面也达到了良好的收益。

随着科技的进步, 人们对于电子商品的需求也随之提升, 特性化消费占领了时代的潮流, 也就意味着, 在未来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中, 其前进走向表现出特性化及规模化。

4.4 层次化、世界化进展方向

现阶段, 中国的电子信息技术领域发生着层次化、世界化的发展, 根据电子信息技术蓬勃的发展来看, 许多领域都加入了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 使其在选购、生产、出售等各环节都具备了世界化的特点, 如此, 电子信息技术的世界化发展将在以后的日子里更加突显。同时, 层次化是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特点, 出现这种特点的原因是发达国家中大部分公司将工作具体放在研发高科技产品中, 导致一些低级的, 被淘汰的技术流入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的国家, 而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领域正处在发展初期, 受此影响, 将会发生层次化现象。

4.5 集成化和移动化

随着移动多媒体技术和半导体向片上系统方向的发展, 电子信息技术商品开始向集成化及移动化发展。所有的电子信息技术产品硬件的核心制造技术就是集成电路的制造。电子信息技术对集成电路的应用比较广泛, 从CPU至IC卡, 都进行了集成电路的应用。移动化具体表现在各种手机、电子产品, 特别是便携式电子产品。

总而言之, 对于目前的社会发展来讲, 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十分必要的, 虽然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行业在现阶段的建设中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和不足, 但是发展空间还是非常可观的, 我们可以利用各方面优势对其进行革新。在现阶段电子信息技术相关工作的开展中做到准确的分析, 对问题进行总结, 研讨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这样将会促进电子信息技术行业的快步前进。因此, 利用优良的操作技术, 让电子信息技术行业步入正轨, 可以加速我国技术领域的快速发展, 同时对我国的经济起到重要作用。

摘要:时代在进步, 科技在发展, 在信息技术行业中各种各样的电子产品层出不穷, 电子产品的产生, 给信息时代的我们带来了各种便利, 同时推进了社会的进步。电子产品的迅猛发展离不开经济, 不断革新的信息技术, 不断完备的电子产品, 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的得到提升。该篇着重分析如今电子信息技术的存在形态, 以及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并进一步剖析中国电子信息技术的未来走势。

关键词:信息技术,问题,计算机,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莉.浅谈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7 (3) .

[2]张成名.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现存问题及发展趋势探讨[J].大庆师范学院, 2011 (5) .

[3]张棣.从发达国家对未来高科技发展预测看世界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J].黑龙江省电子信息中心, 2011 (2) .

8.电子政务发展中的问题 篇八

关键词:农产品;电子商务;对策

一、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概况

目前我国农产品交易市场出现了流通不畅、价格下降的情况,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从表面上看是我国农产品结构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很多地区缺乏自己的优势农产品。由于我国主要是农户个体进行农产品生产活动,种植技术的不科学导致农产品质量差,以上种种原因导致我国农产品生产与市场需求不协调,无法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求。而且农产品在交易流通的过程中出现流通环节过长导致交易成本过高,许多利益被中间环节损耗,导致农民收入无法实现有效的提升,不利于农业的发展。

但是究其实质原因,是由我国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制度引起的,我国个体农户经营生产与我国社会化的大市场环境之间的不协调和矛盾越来越突出,我国农业采取一家一户的生产方式,个体农户生产能力差、规模小。个体生产者对信息的捕捉和理解能力差,对市场信息无法及时获取和反应,农户生产经营盲目模仿现象严重,许多农户对农产品的出路和需求没数,仅凭经验和从众意识进行决策,生产大起大落,社会资源浪费严重。

如何将国内农产品大市场甚至全球市场的有效需求信息传递到农户,对农户的经营活动进行及时的指导,从而提高农产品的商品化率,改善我国农产品交易现状,提高社会的整体效益,是我国农业进一步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农产品在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农产品物流的保障难题。农产品不同于其他耐储存、耐运输的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对物流的要求很高,不仅要快速而且要保证产品不受损伤,在我国目前物流体系的条件下,农产品物流一直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而且农产品的产量和需求量直接影响农产品的价格,而农产品的产量和自然条件密切相关,而市场需求量受到很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非常不稳定,无法提前预知,因此农产品容易出现区域供求关系不协调的情况,因此农产品物流在协调各个地区的农产品需求关系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我国农产品的生产者属于个体农户经营体制,生产者非常分散,农产品的附加价值和其他产品相比较低,而且种类繁多、存储时间短、不易保鲜。因此农产品很难实现统一保存、加工和销售,给统一物流运输带来很大困难,使物流运输成本居高不下,同时分散农产品收集和运输消耗时间长,无法保障农产品的物流运输速度和产品保鲜。这下原因都给农产品现代物流体系的构建带来很大困难,阻碍了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发展,同时不利于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

2.农产品信息渠道不畅通。目前我国农村网络基础设施仍然不完善,许多地区普遍存在着“网络信息传递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农村信息建设因为资金和环境的问题,购买电脑的农民少之又少,而且由于绝大多数农民文化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对电脑如何使用完全不了解。“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使信息无法切实传递到农民,导致农产品信息渠道不通畅,农民信息闭塞,对农业生产活动带来很多不利影响。

我国目前的农业信息服务范围非常有限,许多乡镇在这方面仅仅是宣传农业新品种和新技术,而对农民生产真正具有指导意义的农产品市场供求信息的传播很少。许多信息都具有表面性和直接性,而具有前瞻性和预测作用的信息不多,繁杂和无用的信息过多,而真正具有实际作用的信息非常匮乏,尤其是缺乏中长期的本地市场分析。由于农业信息服务的质量和数量严重偏低,导致农民在生产上具有严重的盲目性和从众心理。目前我国农业信息机构的体制还未转制,而传统的体制不能满足现代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传统体制的目标与农户的生产没有联系起来,导致目前农业信息的实际利用率低下。总的来说,目前我国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导致农村信息渠道不畅通,农民对信息技术缺乏认识,对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非常不利。农村信息的传达还依靠传统的方式,比如开会、发资料、广播,传统方式根本跟不上现在信息瞬息万变的时代背景。而且农民被动的接受信息传播,在信息的获取方面缺乏主动性,对信息的风险意识很差,农业信息传播存在落后、被动和单向性。农业信息传播发展的滞后,容易造成农产品的生产和市场供应不协调,导致农业生产大起大落,价格波动很大,影响农业结构的调整。农村信息传播因为缺乏链接信息网络和农户的载体,导致信息渠道不畅通,非常不利于农业信息作用的发挥。

三、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对策建议

1.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对国家农业经济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农村电子商务基础设施的建设具有公共性质,因此政府必须重视农村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农村因特网的宽带服务的建设,可以制定一些农村宽带优惠政策,鼓励农民了解网络和信息基础知识,为农村电子商务的实施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同时要鼓励农村网站的发展,进一步推动农村信息服务中心的建设,对文化教育水平较低的农民展开电子商务知识的普及,提高农民对电子商务应用的认知水平和应用能力。目前我国农村信息网络的建设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然而却缺乏信息网络的深入建设,主要是县级信息网络平台较为健全,但是在农村最基层的乡、村的建设还比较落后,在信息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上明显不足。因此相关政府应该鼓励社会力量加入到农村信息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去,将网络连接到与农产品生产密切相关的生产者和企业。对于经济较为发达、农民文化水平较高的地区,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农民上网,在经济发展落后、农民教育水平低的地区,对于农业信息的传播可以依赖电视网和广播网等方式,对广播电视和通讯工程进行大力发展。

2.加强农业网站建设。目前我国在农业网站的建设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涉农网站发展迅速,数量不断增加,但是真正高质量的服务较为完善的涉农网站并不多,涉农网站的质量和服务层次参差不齐,许多网站的信息服务单一。因此要想加快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必须要建立完善的农业综合信息门户网站,切实的为农民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避免因为信息不准确不及时而误导农民生产。要严格遵照建设新农村的要求,明确服务三农的宗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加强农产品的信息和资源整合,使社会各界力量形成合力,从而打造完善的农业综合信息门户网站,建立网站和政府部门之间协同合作、上下联动的农业门户网站体系。从而最大程度上实现资源共享,避免同质化类型网站大量重复建设,提高农业网站信息服务的质量,使发布的信息更加及时,更具针对性和权威性。

参考文献:

[1]向韵嘉.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12).

[2]李莉.生鲜农产品配送绩效的二级模糊综合评价[J].中国商贸. 2010(20).

[3]侯丹.我国鲜活农产品物流发展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J].物流技术. 2013(05).

上一篇:食堂采购人员工作总结下一篇:九里小学工作亮点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