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专业大学生的自我评价

2024-07-10

物流管理专业大学生的自我评价(精选12篇)

1.物流管理专业大学生的自我评价 篇一

在思想上,我从一个普通学生到一个以为人民服务为己任的共产党员,思想觉悟有了很大的提高。我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共产党和社会主义。我认识到一个人的价值是由他对社会对别人所做的贡献来衡量的,我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原因也是要努力实现自我价值。我认真学习党的各种理论,并努力把他们付之于实践,对党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在学习上,我认真学习各种专业知识,发挥自己的特长;挖掘自身的潜力,从而逐步提高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一定的协调组织和管理能力。

在生活和工作中,当然我也有自己的缺点,就是性情太直率了,需要处事冷静稳重才好。我对班级和学生会工作热情,任劳任怨,责任心强,对人友善,注重配合其他学生干部出色的完成各项工作,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肯定。

在技能上,以培养自己从专才向全才转化为目的,系统的学习计算机操作,比较熟练的掌握了Windows,Office2003,WpS等软件;能运用Dreamweaver、frontpage制作网页,并利用课余时间熟悉电脑硬件。同时,利用课余时间训练自己的写作能力,论文写作《“四度”统一的公共管理新视野》获“黔南民族师范学院2005年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二等奖”。我的小说《激情岁月》在第七届“小天鹅”杯全国青少年写作大赛中获“二等奖”。

总之,大学让我的知识得到丰富,能力得到提高,价值观得到矫正!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2007年应届行政管理专业的大学生,我所拥有的是年轻和知识,使我不畏困难,善于思考,但年轻也意味着阅历浅、欠缺经验,更需要虚心向学。将来的工作是对我知识的检验,也是对我人生的挑战。

我会在工作中不断地完善自己,提高自己,适应工作的需要。所以我希望找一份与自身知识结构相关的工作,如行政助理、办公室文秘、人力资源、市场营销等,可以有更大的空间来证明自己,发展自己!

2.物流管理专业大学生的自我评价 篇二

关键词:体育专业大学生,学习倦怠,核心自我评价,应对方式

学习倦怠是一种消极的学习心理, 指由于学习压力或缺乏学习兴趣而对学习感到厌倦的消极态度和行为[1]。核心自我评价对工作倦怠和工作投入有较好的预测作用[2,3,4,5,6], 而核心自我评价与学业行为的关系是近几年来才出现的研究方向[7]。目前, 关于核心自我评价与学业行为关系的研究视角还不广泛, 核心自我评价对学习倦怠的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考察。应对方式与核心自我评价和学习倦怠密切相关[8,9,10,11]。现有研究表明, 核心自我评价能够影响个体的应对方式, 应对方式也能够对学习倦怠产生影响, 然而尚未有研究将三者综合在一起来考察相互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 应对方式既是应激与心理健康的中介机制, 具有缓冲效应, 对身心健康的保护起着重要作用[12]。因此, 本研究假设, 应对方式是核心自我评价与学习倦怠之间的中介变量, 具体来说, 核心自我评价既能够直接对学习倦怠产生影响, 又有可能通过影响个体的应对方式, 进而影响学习倦怠。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488名体育专业本科生为调查对象。其中男生269人, 女生219人;大一、大二、大三和大四分别为181人、146人、108人和53人。

1.2 研究工具

1.2.1 核心自我评价量表

由Judge等编制, 经任志洪和叶一舵[13]修订, 8个项目组成一个维度。采用5点计分法, 从“完全不符合”至“完全符合”分别计1~5分。本研究中量表的Cronbach’s a系数为0.79。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为:X2/df=2.97, GFI=0.97, IFI=0.95, CFI=0.95, TLI=0.93, RMSEA=0.06。

1.2.2 简易应对方式问卷

由解亚宁[14]编制, 该问卷由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2个维度, 共20个项目, 采用4点计分法, 从“不采取”至“经常采取”分别计0~3分。探索性因素分析剔除5个载荷小于0.5的项目, 保留原问卷的15个项目, 其中积极应对9个项目, 消极应对6个。修订后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2个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71和0.76。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为:X2/df=1.89, GFI=0.96, IFI=0.93, CFI=0.93, TLI=0.91, RMSEA=0.04。

1.2.3 大学生学习倦怠问卷

由连榕[1]编制, 该问卷包括情绪低落、行为不当和成就感低3个维度, 共20个题目, 采用5点计分法, 从“完全不符合”至“完全符合”分别计1~5分。探索性因素分析剔除5个载荷小于0.5的项目, 保留原问卷的15个项目, 其中情绪低落5个, 行为不当5个, 成就感低5个。修订后问卷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1, 其中情绪低落、行为不当和成就感低3个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75、0.77和0.78。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为:X2/df=2.61, GFI=0.94, IFI=0.91, CFI=0.91, TLI=0.90, RMSEA=0.06。

1.3 施测与数据处理

采用SPSS19.0和AMOS18.0软件分析数据。

2 结果与分析

2.1 体育专业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特点

各变量的平均数和标准差见表1。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学习倦怠总分的平均值 (2.91) 临近中间值;在各因子中, 行为不当的平均值 (3.12) 最高, 超过了中间值;情绪低落的平均值 (2.85) 和成就感低的平均值 (2.77) 均接近中间值。数据显示, 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学习倦怠程度处于中等水平。

以性别和年级为自变量, 学习倦怠各因子及学习倦怠总分为因变量, 采用2 (性别) ×4 (年级) 的多元方差分析, 发现: (1) 在情绪低落上, 性别主效应不显著, F (1, 480) =3.18, p>0.05;年级主效应显著, F (3, 480) =4.53, p<0.01, 事后比较发现, 大一显著高于大三, 其它年级两两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交互作用不显著, F (3, 480) =1.72, p>0.05; (2) 在行为不当上, 性别主效应不显著, F (1, 480) =2.22, p>0.05;年级主效应显著, F (3, 480) =4.76, p<0.01, 事后比较发现, 大一显著高于大三, 其它年级两两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交互作用不显著, F (3, 480) =0.82, p>0.05; (3) 在成就感低上, 性别主效应不显著, F (1, 480) =0.08, p>0.05;年级主效应显著, F (3, 480) =4.33, p<0.01, 事后比较发现, 大一显著高于大三, 其它年级两两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交互作用不显著, F (3, 480) =1.83, p>0.05; (4) 在学习倦怠总分上, 性别主效应不显著, F (1, 480) =1.88, p>0.05;年级主效应显著, F (3, 480) =7.33, p<0.001, 事后比较发现, 大一显著高于大三, 其它年级两两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交互作用不显著, F (3, 480) =1.90, p>0.05。

结果表明:在学习倦怠各因子和学习倦怠总分上, 均没有性别差异, 然而均存在年级差异, 具体表现为大一学生显著高于大三学生。

注:括号前的数字和括号内的数字分别为平均数和标准差。

2.2 核心自我评价、应对方式和学习倦怠之间的相关分析

核心自我评价、应对方式与学习倦怠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 (见表2) : (1) 核心自我评价与积极应对呈正相关;核心自我评价与消极应对和学习倦怠各因子呈负相关; (2) 积极应对与情绪低落、行为不当和成就感低呈负相关; (3) 消极应对与情绪低落、行为不当和成就感低呈正相关。

注:*p<0.05, **p<0.01, ***p<0.001。

2.3 核心自我评价对学习倦怠的直接影响

为了考察核心自我评价对学习倦怠各因子的直接影响, 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上, 建立核心自我评价直接作用于学习倦怠各因子的结构方程模型 (直接模型) 。潜变量路径分析的结果显示, 模型的拟合指数较为理想 (见表3) 。核心自我评价与情绪低落、行为不当和成就感低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0.52、-0.44和-0.60, 且均达到显著水平 (p<0.001) , 表明核心自我评价对学习倦怠各因子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2.4应对方式在核心自我评价与学习倦怠间的中介效应检验

以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为中介变量, 核心自我评价为潜在外因变量, 学习倦怠各因子为潜在内因变量, 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第一步, 构建全模型。在全模型中, 核心自我评价对学习倦怠的三个因子均具有直接的影响;同时核心自我评价还分别通过消极应对和积极应对的中介间接地作用于学习倦怠的三个因子。结果表明, 全模型的拟合指数较为理想 (见表3) 。第二步, 修正全模型。进一步考察全模型的各标准化路径系数发现, “积极应对→行为不当”、“消极应对→行为不当”“消极应对→成就感低”和“积极应对→情绪低落”四条路径的回归系数均不显著。逐步删除不显著的路径, 得到一个修正模型 (见图1) 。结果表明, 修正模型的拟合指标也较为理想 (见表3) 。第三步, 比较全模型与修正模型。在模型的比较中, 根据相△X2和∆df决定模型的取舍, 如果△X2不显著, 则取路径简洁的模型;反之, 则取路径复杂的模型。经修正后, △X2小于临界值X2 (n=4, a=0.05) =9.49 (∆df=4, △X2=4.79, p>0.05) , 表明全模型与修正模型之间的△X2不显著, 根据节俭原则, 选择路径较简洁的修正模型。第四步, 修正模型的交叉验证。按照50%的比例将数据随机分成两半, 对修正模型进行交叉验证。将未限制参数的模型设定为基线模型, 依次增列测量模型的因素负荷量、结构模型的路径系数、外因潜在变量的协方差、内因潜在变量的方差、测量模型残差的方差相等, 发现所有△X2值均没有达到显著水平 (p<0.05) , 且适配度统计量差异的绝对值均小于0.05。说明修正模型有较好的稳定性。

检验结果表明: (1) 积极应对在核心自我评价与成就感低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2) 消极应对在核心自我评价与情绪低落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3) 应对方式在核心自我评价和行为不当之间没有中介效应。各路径效应大小见表4。

注:应用Bollen-Stine bootstrap方法矫正模型的配适度。

注:*p<0.05, **p<0.01, ***p<0.001;在2000个Bootstrap样本的基础上分析偏差校正的置信区间, 95%CI的数值为非标准化效应值偏差校正的的置信区间。

3 讨论

3.1 体育专业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特点

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学习倦怠程度接近中等水平;在学习倦怠各因子中, 以行为不当最为严重, 其平均分超过了中间值;情绪低落和成就感低的平均分也接近中间值。进一步调查发现, 体育专业学生在理论课程方面的学习倦怠现象较为严重。很多体育专业大学生存在重“技术”而轻“理论”的不良思想, 对术科课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积极性, 而在理论课方面缺乏学习兴趣, 诸如迟到、缺课, 上课睡觉等厌学现象较为多见。

在学习倦怠各因子及学习倦怠总分上, 性别差异均不显著, 而年级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 具体表现为大一学生高于大三学生。研究假设1得到部分支持。有研究表明, 在情绪低落和行为不当上, 大学男生要高于女生;在成就感低上, 大学男生好于女生[15]。而本研究却发现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学习倦怠各因子均不存在性别差异。究其原因, 我们认为, 长期以来人们对体育的偏见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对性别角色的社会期待,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体育专业女生对体育专业的情感与态度。在访谈中发现, 很多女生为了实现自己的大学梦而不得不选择报考体育专业。她们并不喜爱自己所报考的专业或者认为自己并不适合学习体育专业, 导致学习兴趣低下以及低学业成就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身心疲惫, 伴随沮丧、厌倦等负性情绪, 在情绪低落和低成就感两个因子上, 男生和女生并没有出现差异;在学业行为上, 虽然女生比男生更少出现显性逃课, 但女生更多地表现为隐性逃课。这可能是体育专业男女大学生在行为不当上没有差异的原因。

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学习倦怠状况表现出不同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年级特点。连榕[15]发现, 大三的学习倦怠水平要高于大一, 而本研究显示出与之相反的结果。出现此结果的原因与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学习自我管理能力有关。相比非体育专业学生, 体育专业学生在学习上表现得较为散漫, 自律性较差, 自我管理能力相对较弱。高考前, 他们长期习惯于在家长和老师的监督下学习和生活, 在进入大学后, 转变为更多地依靠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在这种方式下, 很多体育专业大学生没有合理的学习规划, 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 甚至形成错误的大学学习观, 导致他们在进入大学后的初期较容易出现学习倦怠。随着年级的增长, 心智更加成熟, 学会了如何科学合理地自我管理、自我监控, 能够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学习专业知识, 因此, 学习倦怠程度随着年级的增长而降低。

3.2 核心自我评价对学习倦怠的直接影响

已有研究表明, 与低核心自我评价者相比, 高核心自我评价者较少出现厌学情绪和厌学行为[7]。本研究考察了核心自我评价对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学习倦怠各因子的直接影响, 发现核心自我评价对情绪耗竭、行为不当和成就感低均有显著的负向作用。核心自我评价对学习倦怠具有良好的预测作用, 可能与个体的成就动机有关。那些高核心自我评价的体育专业大学生有良好的自我价值感和自我悦纳感, 对自己的能力更有信心, 相信自己能够掌控外部环境, 并能够在学习任务中设置与自己能力水平相适应的学习目标, 因而具有较强的学习动机。在竞争激烈的运动场上和运动技能的学习环境中, 高核心自我评价的体育专业大学生有更多获得成功和彰显个性的机会。熟练地掌握一项动作技术, 完美地展示一套组合动作以及经过奋力拼搏战胜对手, 能够充分展现体育专业大学生的自我能力和魅力, 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追求成功的动机。他们在不断实现阶段性目标中看到自身的进步, 而且高核心自我评价的体育专业大学生倾向于对行为结果进行内部归因, 因而体验到更多的成就感和积极情绪;反之, 低核心自我评价的体育专业大学生由于消极的自我评价, 自我效能感低下, 倾向于逃避型的目标定向和避免失败的动机, 害怕挑战, 在困难面前容易退缩, 习惯于将自身的成功进行外部归因, 因此产生较低的成就感和更多的消极情绪。

3.3 应对方式在核心自我评价与学习倦怠之间的中介效应

从已有的研究来看, 核心自我评价与学习倦怠存在显著相关, 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大部分研究将学习倦怠作为一个高阶构念来考虑, 可能掩盖了其深层次的信息, 而预测变量对学习倦怠各因子的具体影响却少有研究。本研究考察了核心自我评价、应对方式和学习倦怠各因子的关系, 结果表明, 应对方式在核心自我评价与学习倦怠各因子之间的作用并非一致。

首先, 积极应对在核心自我评价与成就感低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核心自我评价对成就感的影响, 一方面, 通过直接途径提高成就感;另一方面, 又通过影响积极应对这一间接途径来实现。高核心自我评价的体育专业大学生具有积极的自我概念, 对生活有着较强的控制感, 倾向于选择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 具有较高的内部动机, 直接起到提高学业成就感的作用。另外, 他们在长期的运动训练中塑造出坚毅、乐观、自信和乐群的优良品质, 形成了在困难面前不轻易退缩和积极进取的处事风格;而且经常从事体育运动有利于丰富个体的应对资源, 使之倾向于采取问题解决、寻找帮助等积极的应对方式, 有效地应对各种挫折。他们抱有乐观的生活态度, 能够更多地看到事物积极的一面, 善于将细微的正性事件转化成更大的优势, 有利于实现既定的学习目标, 因而体验到较强的自我胜任感和学业成就感。

其次, 消极应对在核心自我评价与情绪低落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核心自我评价不仅直接对情绪低落产生影响, 而且又通过影响消极应对进而影响情绪低落。低核心自我评价的体育专业大学生自尊较低, 缺乏自信, 认为自己难以掌控事物发展, 情绪易波动, 在学习上缺乏合适的目标取向, 难以有效实现个人目标, 因而经常体验到焦虑、沮丧等负性情绪。应对是人格特征在应激反应中的映射, 在面临应激时, 不同人格类型的人会习惯于采取特定的应对方式[8]。低核心自我评价水平的体育专业大学生由于具有消极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 更容易受到否定性信息的威胁, 在应激情境中倾向于采取回避、否认等消极的应对方式, 而消极的应对方式不仅损害了心理健康, 而且导致他们对学习产生更多负性的情绪体验。

最后, 值得注意的是, 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在核心自我评价对行为不当的影响过程中并没有起到中介作用。行为不当反映的是大学生由于厌倦学习而表现出逃课、不听课、迟到、早退等行为特征[1]。行为不当实质上也是学习过程中消极应对的一种行为表现, 正如表2中的数据所示, 它与消极应对之间具有高度显著性相关 (p<0.001) , 因此, 在行为不当与应对方式之间, 并不一定存在因果关系, 而仅仅是对应于一种相关关系。

4 结论

4.1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学习倦怠处于中等水平, 其中以行为不当最为突出;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学习倦怠没有性别差异, 但存在年级差异, 大一学生高于大三学生。

4.2核心自我评价对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情感低落、行为不当和成就感低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3.物流管理专业大学生的自我评价 篇三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自我管理;职业核心能力

一、概述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后简称计算机专业)是一个注重实践的专业,作为一个软硬件相结合的系统化专业,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本应拥有广阔的就业前景。近年来,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并不理想,普遍存在就业率低、收入低且就业满意度低等问题。要解决这一困境,一方面在专业技术能力培养方面要贴近企业需求,另一方面则需要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本文以计算机专业本科教育为例,重点研究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帮助学生成长为企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

二、本科教学与自我管理能力培养

1.自我管理能力的内涵

自我管理是指个体对自己本身,对自己的目标、思想、心理和行为等表现进行的管理,即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约束自己,自己激励自己,自己管理自己的事务,最终实现自我奋斗目标的一个过程。

广义上说,自我管理是人面对现实环境条件,为获得自我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对自己生命活动进行的一种自我调节和对自己的思维活动和行为过程进行的一种自我控制,以便达到自我目的和价值。狭义来说,自我管理是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开发、自我评价、自我控制等一系列活动的集合。在自我管理的培养过程中,必须有机地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2.在本科教学中推行自我管理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近几年高考人数的持续下降,三本院校面临着许多挑战。毕业生的理论知识比不上优秀院校的学生,而实践经验则比不上高职高专学生。为摆脱这种尴尬境地,一种可行的解决办法就是在这类普通本科院校中推行自我管理教育。

3.计算机专业的特点

计算机行业具有以下特点:(1)高技术、高附加值,但准入门槛低,各层次人才竞争激烈,业界对职业素养有很高要求。(2)面向就业岗位多,适应能力要求高,从业人员岗位迁移频繁,要求有很强的职场适应能力。(3)技术更新快,新思想、新产品层出不穷,对自我学习的能力要求高。可见,自我管理能力在计算机专业的能力组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在教学中培养计算机专业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有两种方案,一是开设独立的自我管理课程,二是在专业课程中融入自我管理能力的内容。前者需要修改现有教学计划,实施难度较大。要在有限的学时中完成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后者显然更为适合。自我管理有着广泛的内涵,对于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学习管理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

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可面向的就业岗位众多,但为了适应技术更新快、工作流动快等行业特点,学生必须要掌握良好的自我学习能力。目前,在大部分计算机软件类专业的培养计划中,均是以夯实学生专业基础、提高学生编程实践能力为目标,拥有合理的课程结构。然而,由于行业技术更新快,学生在校期间,不可能在课堂上系统地学习众多的新技术。比如:对于计算机专业学生最重要的编程能力来说,课堂教学主要强调语法和算法等基础思想,而在实际工作中,更多是利用现有技术来解决问题,减少纯编程的工作量。这就要求学生能够对自己感兴趣的新技术进行了解和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完成课堂教学内容之外,可以更多地为学生讲解技术的走向以及可能的职业选择,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做出规划,选择适合自己的技术进行自我学习。

自我管理能力的另一个主要方面是时间管理。时间管理就是如何以最少的时间投入来获取最佳的结果。广义上的时间管理是对生活的各个领域进行计划、管理,本文强调的时间管理主要是在专业实践上的管理。换言之,在专业方面,最主要的时间管理是对编程过程的计划与控制。目前相关课程的上机环节往往重成效而不重时效。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引入PSP(Personal Software Process,个人软件过程)的思想,在每一门编程课程的实验教学中,让学生使用PSP相关的开发表格、指南和规程结构化框架来记录自己编程的过程和效率,从而提升自身在时间上对编程过程的掌控,提高编程效率和质量。

四、结束语

提高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不仅要增强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同时也需要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可以说,这是计算机专业学生培养的趋势。本文从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方法入手,对计算机专业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究,在不影响现有计算机专业培养计划的前提下,融入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方式,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素养,使毕业生能更加符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许湘岳,吴强.自我管理教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2.

[2]柯采茶.新形势下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探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报),2011(1):196-199.

4.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自我评价 篇四

入校以后进入学校学生管理委员会、义教爱心社、精英实践社锻炼之后留任义教爱心社外联部,任外联部部长,从08年至今为我们班生活委员在频繁的与老师同学的沟通交流中培养了自己稳重的性格,较强人际沟通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几年的寒暑假我在勉县政府信访局实习,在达博教育做市场专员,在乐百氏做兼职促销员,并且利用学校地理位置优势做小生意,主营女生饰品,大学期间在纵横拓展培训参加过3次潜能开发培训。

5.大学生专业学习的自我评价 篇五

通过四年大学生活里的磨练和学习,里面有心酸也有收获,但为我实现人生的价值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直都认为人应该是活到老学到老的我对知识、对本专业一丝不苟,因而在成绩上一直都得到肯定 本人具有热爱等祖国等的优良传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广泛的兴趣爱好,对工作责任心强、勤恳踏实,有较强的组织、宣传能力,有一定的艺术细胞和创意,注重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观念。

6.物流管理专业大学生的自我评价 篇六

课程评价是评判课程研发、课程实施、课程效果全过程及其质量的重要手段,对促进课程结构整体优化、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课程评价一般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它根据组合或分类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具有相对应的操作流程, 对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科学性、合理性、规范性以及对具体课程的研发、课程实施与课程效果进行单独或整体价值判断,并寻求改进课程建设质量的途径。

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的精神,课程评价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判断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合理性、规范性,即课程是否符合学校和专业的教育目标,能否促进学生在知识、技能、素质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是否适应教学实际情况的需要、是否体现了区域和行业特色。二是为改进、 完善课程提供决策依据,即通过课程评价发现存在的不足及其原因,从而对课程内容做出相应的改进。

本文研究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研究的课程建设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既包含课程研发评价指标的设计,也包括课程实施及其效果的评价指标的设计。二是课程评价是自我评价而不是外部评价,即课程建设的自我评价专指会计专业、院系和学校层面的自身评价,学校以外的第三方评价(如社会、实验实习基地企业对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等)不在本文所探讨的自我评价范畴之内。三是本文研究的课程建设质量评价主要是针对新开课程设置和已开课程建设质量的评价,但不等同于精品课程选拔或者各级各类优秀课程评选,它们之间的标准与评价指标、指标内涵不尽相同。

教育部教高[2012]4号《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简称《高教30条》)指出:“建立以高校自我评估为基础,以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常态监测、院校评估、专业认证及评估、国际评估为主要内容,政府、学校、专门机构和社会多元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评估制度。”《国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 ~ 2020年)》指出:“职业院校要建立内部质量评价制度,强化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评估思路的转变,要求我们改进工作,其中加强自我评估是重要的一环。这种自我评估是多方位的,可以由专业、系部、 学院的分级自我评估,可以是专业、课程、课堂、试卷等的分项评估,也可以是人才培养质量或者师资队伍、教材建设等的综合自我评估和单项自我评估的结合体。在学校层面确立自我评估的种类、程序、时间等总体方针以后, 分级、分类制定自我评估的标准,并付诸实施,这将极大地促进学校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自我评估标准的制定与实施,应遵循以下原则:1适应度。办学定位、专业定位、课程定位等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程度。2保障度。师资力量、经费安排、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对人才培养的保障程度。3贡献度。 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科学研究、文化传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程度。4满意度。学生、家长、社会、政府、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满意程度。上述原则,要求课程建设的自我评价做到:课程研发考虑适应度、课程实施考虑保障度、课程效果考虑贡献度和满意度。

适应《高教30条》的要求,做好课程建设质量的自我评价,要以产教融合为核心、以师资团队建设为突破口, 做好核心职业课程体系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构建课程研发质量指标体系、课程实施质量指标体系和课程效果质量指标体系。下面,本文以高职会计课程建设为例,就该课程建设自我评价体系构建的意义、内容要点和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进行探讨。

二、高职会计专业课程建设质量自我评价体系构建意义、研究价值及研究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高职教育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人们所关注的高职教育的焦点问题也发生了重大转变,即从初期集中在高职教育的定位与发展、类型与层次等宏观问题的探讨,逐步转向到对课程与教学、人才培养模式等微观问题的深度研究。无论是专业建设还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都必须借助“课程”这一平台才能实现。而要优化课程建设,高职院校不能不关注到开展高职课程建设质量自我评价所具有的独特价值与意义:

第一,开展分专业高职课程评价,构建相关专业课程评价体系,有利于明确高职专业课程体系具体课程的地位和作用,有利于优化高职教育各专业的课程体系,有利于明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的方向和要求。

第二,构建分专业的高职课程评价体系,对专业乃至专业群整体水平的提高均能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利于确定基础条件较好、能体现区域和行业特色、发展潜力大的重点课程和主干核心课程,使之在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整体优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第二,要培养高等技术技能型人才,实践环节教学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办学的师资力量特别是“ 双师”型教师的缺乏,导致实践环节教学改革和建设还远远达不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而开展课程评价则有利于加强实践环节教学的改革和建设,发挥评价的监督作用、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

第四,建立只有通过课程研发评价并且成绩合格的课程才能进入教学实施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度和机制。因为新开课程只有通过课程研发合格评价以后,才能进入课程实施评价和课程效果评价。而课程建设质量综合评价是课程评优和参加各类择优选拔的基础,只有确保了课程建设的质量,才能为课程改革打下良好的基础。 还有一点,今后的评估是自我评估和外部第三方评估等评估方式的综合,加强自我评估将是改进工作的重要一环,更是为外部评估打下扎实的基础。而课程建设质量自我评价正是自我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五,从高职会计专业这个开设比较普遍况且专业的整个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相对比较完善的专业着手,研究其核心课程建设质量自我评价体系,进而从自我评价的角度对课程质量评价方法、运作流程、指标体系等多个方面做好方案设计,对于专业建设将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对其他高职专业也有借鉴指导作用。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文研究项目“高职课程建设质量自我评价体系构建——以会计专业为例”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六个方面: 1高职会计专业核心职业能力的内涵。2结合现有经验与会计从业资格、会计职称资格考试等标准,筛选会计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内容与之对接。3高职会计专业核心职业课程体系的确立和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 (该方案应体现行业和区域产业特色)。4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和教学条件建设。5培育高职会计专业核心竞争力的师资团队建设。6高职会计专业课程建设质量自我评价方法、运作流程与课程建设(开发、实施、效果)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性导向。

上述六个方面各个环节都包含了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都与课程评价密切相关。具体来说,4、5两个方面都与课程实施和课程效果评价相关,而1、2、3三个方面则与课程体系评价(其合理性、科学性、规范性)和课程研发评价等相关。这里的关键环节和难点是高职会计专业课程建设质量自我评价的指标体系设计。

三、高职会计专业课程建设质量自我评价体系构建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重视专业课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毫无疑问,专业课是课程体系的核心部分,因此必须十分重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而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合理性、科学性、规范性是课程评价的重要内涵。正确的思路是根据学生素养培养、专业质量标准、职业发展、终身学习的需要来设置课程,开设跨学科课程和专业群共享课程,强化实践教学课程与实践教学内容,定期修订课程教学标准,按照人才培养基础性和必要性的要求精设必修课及其教学内容。在课程体系的优化过程中,若出现某一门具体课程的内容整合不到位,或者对开设该课程必要性的认识不到位,则必将弱化这门课程的设置,从而会对专业课程建设质量自我评价产生负面影响。

(二)把握课程的产教融合度

产教融合度是衡量一门高职专业课程办得是否成功的一块试金石。作为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建设必须从产教融合的视角来开发教学资源,促进职业教育专业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对接。为此,应建立产业技术进步驱动课程改革机制,按照科技发展的新成果和职业资格标准设计课程结构和内容,增加课程的技术含量,提高职业教育对技术进步的反应速度。

同时,基于大学教育是选择性教学的特点,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同一门课要注意专业与非专业的区别,即使都是专业课,也还要注意生源对象的不同来设计内容,增加学生对课程与课程内容的选择性,因为学生学习兴趣和个性与选择有关,所以必须把握好学生的选择自由度来增加选修内容或减少必修内容(创新课程研发)。尤其要照顾到具有特长学生的选择,为他们提供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空间。要以产教融合来改变教学方式,如采取 “学中做、做中学”,情景教学等方式来提高课程效果;以产教融合来推进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对接。

(三)突出课堂教学

课程建设与课程改革的成果要让学生受益,必须通过课堂来得以实现,所以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密不可分。 当前课堂教学问题很多,尤其是一些地区实施注册入学后,一些课堂教学问题越发突出。我们要改革课堂教学方式,推进教学方法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以知识传授为主向培养能力为主转变,以课堂教学为主向课内外结合转变。指导学生养成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促进教师开展启发、讨论、参与的教学方式。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改造课程,探索实施“翻转课堂”,建设一批优质共享课程,构建线上线下有机交互的学习方式。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大小班结合上课(知识讲授采用大班、课下讨论采用小班和实行分层教学)、走班制等方法。各高校应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结合教研组织建设,建立和完善课堂教学准入制度,对于专业新开课和教师新开课都应有相应的评议、审核制度。平行开设课程由教师申报试讲,学校根据评价情况确定任课教师,同时允许学生先用1 ~ 2周时间试听课程,然后再进行选课学习。对学生选课少的课程可不再开设,杜绝因人设课,建立课程淘汰机制。新开课程要加强集体备课和磨课。

(四)改进教学效果评价

教师是提高课程建设质量的关键,只有保证教师具有参与课程建设的饱满热情和积极性,课程建设的质量提升才有可能。而教师教学效果评价的合理性对教师的课程建设参与积极性无疑具有导向作用。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建设质量评价的意义在于完善课程设置,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因此在构建课程建设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时要把重点放在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上。要改进教师课堂教学效果考核评价方法,通过听课,查阅教学大纲、教学日志、 教学讲义、试卷等教学资料和教学资源,激发课堂活跃度,推行师生互动、学生与学生讨论、学生与教师探讨的实时评价方法。提高教学改革、教学创新在课堂教学评价中的比重,引导教师乐于教学、勇于创新。

(五)课程建设重在融合职业精神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实业人才,它承担着培养职业人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使命,而课程建设正是通向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国发[2014]19号《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科学合理设置课程,将职业道德、人文素养教育贯穿培养全过程。”《国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 (2014 ~ 2020年)》提出:“加强职业院校德育工作。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产业文化进教育、企业文化进校园、职业文化进课堂。”认真贯彻执行上述文件精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职业精神贯穿于职业教育课程实施的全过程,这对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和职业精神的培育,具有重要意义。

四、高职会计专业课程建设质量自我评价指标体系

(一)自我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要求

首先,专业的课程建设质量评价要突出合理性、科学性、规范性,具体到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财务会计》、 《财务管理》、《审计》等课程是高职会计专业课程的核心课程,毫无疑问应得到强化。但具体就某个学校的会计专业来说,可能会设置体现该校所处区域或者行业背景的特色核心课程。如金融或银行类高职院校,其课程体系中可能要设置凸显其行业特色的《银行会计》等核心课程。 再如,地处浙江温州地区的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可能要设置《私募债券》、《村镇银行会计》等特色课程,以体现其与国家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相符的特色。

其次,重视高职会计专业课程建设质量自我评价结果的分析利用。构建高职课程建设质量自我评价体系的目的,除了前述的对新开课程开展合格评价决定其能否列入教学计划,以及为各类外部评估做好前期准备之外, 评价结果即评价反馈意见能否得到有效利用,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要让课程评价反馈真正发挥作用,不能让课程评价的反馈仅仅作为一种评判式的结论呈现, 而是要为今后不断改进课程研发和课程实施、提高课程教学效果提供依据。在制订评价指标时应体现这一原则要求。要制订相关政策,将是否吸纳了课程评价的反馈意见作为新一轮课程评价的依据,如果对反馈意见不予采纳,则必须提出充分的理由使评委会信服。

最后,掌握高职会计专业课程建设质量自我评价指标体系设计要点:1课程目标明确。课程要能促进学生在知识、技能、素质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其中:知识应尽量丰富,使之够用 ;技能应按基础技能和综合技能设置标准; 职业素质应体现交流表达、团队合作、分析判断、创新发展、应变能力等内涵。2体现特色。课程设计要适应学校、 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体现区域和行业特色,产教融合度较好。3形成体系。设计的课程应具有教育的整合价值,在课程体系中的定位准确,课时安排和体系具有完整性、合理性。4课程评价方法,主要有问卷调查、观察、听课、查看资料、访谈等方法,辅以德尔菲法和头脑风暴法,以任课教师和同行相近课程教师、教育管理者、学生、校内课程专家等为调查对象。为了弥补量化评价的不足,可借助定性课程评价方法。

(二)自我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导向

本文构建的课程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三个方面:课程研发评价指标、课程实施评价指标和课程效果评价指标。 下面,本文对三个方面的指标设计提出原则性意见。

1. 课程研发评价指标设计。课程研发指标要设计诸如课程目标的准确性、课程标准的针对性、课程结构的契合性、课程内容的职业性、课时安排的合理性、教学资源的完备性、组织形式的可行性、教学设施设备要求的适应性,以及课程实施范围的选择、课程实施团队人员的选择、课程实施程序的选择等评价指标。

2. 课程实施评价指标设计。应考虑教学方法的丰富性和适合性、团队教师素养、实训条件与项目开设、课程网站(包括教案、课件、习题、实训项目、试题库等)、利用率、技能竞赛指导方案与细则、教学特色创新、教学组织与教研活动(如集体备课、听课、磨课)、教学环境的创设、 产学研合作的开展、课程各类教学资料与教学档案完整性、教改课题与项目的实践与落实情况等指标。

3. 课程效果评价指标设计。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学生学业成绩、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自我评价(动手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提高等)、任课教师与专业主任的反思性评价、后续课程教师反映、课堂学生的参与度与实训项目训练面、重视基础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与专业实践课的综合效果、考虑到能力分层的因素、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 (如对应初级会计资格和中级资格的分层)、师生关系的融洽度、全程贯穿对学生技能培养、创新意识及职业精神培养的意识与意义、落实学校人才培养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特色(学校理念以课程为落脚点)。

课程评价的方法是广泛和多样的,对于课程研发、课程实施、课程效果的影响因素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并且本身也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要求将影响课程的全部因素都纳入评价指标的设计之中,在实践上还有很大的难度,所以评价的精度和准确度会受到一些影响。 但是,专业建设水平的提升和内涵发展要求对课程建设质量进行定期不定期的评价并不断改进,在考虑上述指标内容和根据重要程度分配权重的基础上,笔者拟利用层次分析法(AHP法)进行后续研究。

参考文献

陆依,吴伟霞,朱友干.基于本科教学目标的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财会月刊,2013(24).

高恩广.职业院校课程质量评价的研究与探索[J].江苏教育,2010(4).

易进.教师与新课程评价改革——谈教师作为发展性评价主体的作用[J].教育科学研究,2004(9).

田卫东.课程评价的作用及功能实现之我见[J].卫生职业教育,2001(2).

7.物流管理专业大学生的自我评价 篇七

关键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习质量评价基于工作过程

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工作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其含义是根据职业教育的培养日标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检查、诊断。这种评价不仅是促进学生学习的一种动力,也是对学生学习质量的一种科学测定,更是对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考核。长期以来,我国高职院校大都照搬了普通高校的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模式,即以学科本位的评价标准进行评价,只测试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忽视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考核。本文通过对笔者所在的包头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现行的学习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探索符合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体系。

一、目前高职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学生评价实际上是解决评价什么、谁来评价和怎么评价的问题。

首先,从评价什么来讲,学科本位的评价体系主要着重于以书面形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评价内容以教材知识的掌握为主,学生只需在考试前突击复习即可,甚至有很多老师在考前已经划定了考试内容,学生只需复习老师给的范围就行了,这种考核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其次,评价的主体较单一,成绩的评价仅是任课教师的主观标准,这就导致评价的随意性大,主观性强,人为因素过多。

第三,从怎么评价来讲,传统的评价方式强调的是结果性评价而非过程性评价,只是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对学生成绩的评价又大都采用笔试的测验方式。以笔者所在的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为例,该专业实行“2+1”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在三年的学习当中,两年在校学习,最后一年到酒店实习。两年的在校学期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在17门专业必修课程中(不包含实训课程)有11门为考试课,达65%。

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能力本位评价体系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设计方法是基于行动体系的课程开发方法,是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按工作过程的不同工作任务的相关性来实现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整合的“串行”体系。其中职业能力是指能过目标明确地根据已有的知识与经验,通过自己的思考,独立地解决问题,对获得的解决方案予以评价,并继续开发自己的行动能力,具体可分为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就是要以职业能力为目标确定教学内容,注重职业情境中实践智慧的养成,以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为考核的依据。

例如在评价内容的设定上,要依据职业岗位群关于该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的相关描述,来确定评价项目和评价标准,坚持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使评价内容体现出高职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以酒店总机岗为例,该岗位描述为:1.接听电话;2.把进店电话接转到客房和相关部门;3.向宾客提供对客服务信息; 4.回答酒店内举办各种活动的有关问讯等。该岗位应具备的专业能力有:1.熟悉工作流程,能准确按流程完成业务;2.熟悉本酒店内部组织机构,熟悉本酒店内主要负责人和各部门经理的分机号码、姓名和声音;3.熟悉市内常用电话号码。该岗位应具备的方法能力有:1.熟悉电话礼仪,能顺利和客人沟通;2.掌握安全文明的操作规程。该岗位应具备的社会能力有:1.坚守岗位、忠于职守,耐心细致,讲求效率。2.对客人的询问要热情、礼貌、迅速地应答;3.自觉遵守通讯保密制度。依据该岗位应具备的各项职业能力,在设定评价内容时应把三种能力都列为考核的对象,实行“三位一体”的评价体系。而评价的主体也应多元化,摒弃以教师为主体的单一评价,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企业共同参与”,课程开始前的诊断性评价、教学过程中的阶段性评价、课程结束后的总结性评价的“过程性考核”的评价模式。

三、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职业能力本位评价体系构建

1.指导思想

教学评价应采用量化评价、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通过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为酒店管理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学生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完成起着积极的推进作用,最终达到课程培养目标。教学评价一是要针对每一岗位工作过程,采用现场实景操作的方式进行考核评价;二是要针对不同岗位的综合技能要求,采用综合模拟操作的方式进行考核评价。此外提倡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即酒店管理各岗位综合业务测试和能力测试等。课程评价的内容要体现学生为本理念,不仅要评价教师的教,还要评价学生的学;不仅评价课程活动的结果,也评价课程活动的过程;不仅评价学生在知识、技能、智力和能力等认知方面的发展,还要评价情感、意志、个性、人格等非认知因素的发展。同时,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评价机制,把教育教学的选择权和参与权交还给学生,推动学生独立、自主和探索性地学习实施等级制过程考核,从制度上用等级制代替百分制。从过程到结果,对学生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态度进行全面的测量和评估,督促学生的学习活动,促进教学和实训过程的改革,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具有高等教育层次和职业教育特点的技能型人才。

2.考核依据

(1)职业岗位技能要求

职业岗位(群)技能和职业能力要求,是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的基本标准,是制定专业培养标准、课程考核标准、训教项目考核标准以及竞赛成绩裁定、课程设置的依据。

(2)专业教学标准

根据某一职业从业人员必须的能力和知识、技能结构而制定的专业培养的标准化和定量化目标体系,是课程设置和制定课程标准的依据。

(3)学习领域标准(大纲)

根据专业培养标准和课程内容特点制定的,对各门课程的学习结果制订量化考核标准和评价的质量要求体系,是进行实训和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考核学生的依据和尺度。

(4)职业证书考试大纲

是国家制定的取得从事某一职业活动的准入证书的考试大纲和标准。

3.考核形式

(1)考勤和学习态度评价

主要是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纪律性和积极性方面的考核,一般以学生出勤记录和教师对学生日常学习情况的考察为依据。

(2)书面考试

对于基础知识类课程,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采用卷面考核的方法,以测试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对于实训类课程中的常识性内容,也可以采用此种方法。

(3)操作技能测试

通过对课堂教学中的项目教学法效果的测试,评价学生对技能掌握的程度。

(4)过程作业

根据学生在学习中回答提问的情况和完成过程作业的情况,确定该课程的成绩。

(5)项目成果和报告

对于项目训教,要根据项目成果和项目报告确定考核结果,项目考核相关事项参照学院项目训教相关规定执行。

(6)技能证书

对于国家有相应职业资格考试的内容和技能,套用技能证书考核过程,以证代考并取得相应等级。

(7)竞赛获奖证书

对于在各类技能竞赛中获得名次的学生,根据技能掌握的要求和相应训练科目的相关规定,确定相应等级。

高职院校是以培养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的,因此高职学生质量的评价标准必须进行改革,取消单一“理论知识”评价标准,实施“知识、技能、素质”“三位一体”的综合评价体系。

8.设计专业学生的自我评价 篇八

本人是设计专业毕业生,熟练手绘,熟练cad,3dmax,vray,photoshop等设计软件,熟练办公软件。懂画施工图,懂一定的对装饰材料和施工方法。

本人乐观开朗,积极好学,健谈,有自信,具有设计的创新思想;对待工作认真负责,细心,能够吃苦耐劳,敢于挑战,并且能够很快融于集体。

9.建筑专业学生的自我评价 篇九

建筑设计与其理论专业毕业生自我鉴定

光阴似箭,转眼间四年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从二0XX年进入XX大学建筑设计与其理论专业就读以来,经过老师的精心指导和自己的刻苦努力,本人各方面都有较大提高,顺利完成了学业。回首四年,对我来说是不平凡的四年,是收获的四年,是不断汲取养分的四年,是成长的四年,是值得怀念的四年。在毕业之际,总结了这四年来的点点滴滴,我成长了不少,同时也深刻的认识到:学无止境,需要加紧步伐去完善自己,提高技能,实现人生价值。

建筑设计与其理论专业是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在老师的教诲下我系统全面地学习了建筑设计与其理论专业的理论基础知识,牢固的掌握了建筑设计与其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把所学的建筑设计与其理论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中,把所学知识转化为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力求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在学习和掌握本专业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的同时,还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培养自己其他方面的能力,广泛的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从而提高了自身的思想文化素质。英语、计算机、普通话等方面的等级考试已达标,除了在建筑设计与其理论专业知识方面精益求精外,还利用课余时间专修计算机专业知识,使我能够熟练的操作各种办公软件,从而提高了自身

10.提高学生自我评价实效的策略 篇十

学生从过去被动接受评价逐步转向主动参与评价,并且通过自我评价促进自我发展,这已成为新课改以来教学活动中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但在实际操作中,笔者发现:限于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生活经验、自我调控能力等因素,学生自我评价的效果还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因此,不少教育工作者都有一个共同的困惑:如何才能使学生的自我评价真正达到促进发展的目的呢?

帮助学生“明确两点,找准差距”

从本质上来说,教育评价就是找出实际活动与教育目标的差距,从而通过信息反馈,促进教育活动贴近教育目标。从这个角度来看,教育评价离不开两个最基本的点:预期计划中通过教育教学活动应达到的高度,即目标;实际操作中通过教育教学活动已达到的高度,即现有的发展水平。在教育评价中,只有找准这两个基本点,教育评价才能顺利、有效地开展下去。学生的自我评价也不例外。

所以,在学生自我评价之前,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弄清楚:通过本次(或这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我应该达到什么目标?

这看起来十分容易:在每次教育教学活动前,教师都明确出示教育教学目标不就成了嘛!但事实远非这么简单。因为有很多教育教学目标是不可量化的,它们具有模糊的、不易确定的界定性。如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等。有时候,连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教师本人对这些教育教学目标也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他也不能准确地说出量化的标准,更何况是学生呢?因而,课堂上才会出现诸如:学生自认为会读课文了,站起来却读得结结巴巴——他们以认识所有生字这一可量化的目标为准,忽略了诸如通顺、流利、有感情等不可量化的目标;学生自认为读懂了课文,站起来却不能说出个子丑寅卯来——他们以能辨析词义这一可量化的目标为准,忽略了情感、美感、意境等不可量化的目标……这些事实充分说明:要想让学生准确地把握自己所要达到的教育教学目标,不是那么容易的。

面对这种情况,与其用语言描述教育目标,还不如用榜样来标示教育目标。如读课文,要读到什么程度才算达到了目标呢?教师可以给学生找出一个榜样——可以是教师的范读,也可以是学生的范读,以此为目标。这样一来,学生就能清楚地知道他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帮助学生弄清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就是为学生开展自我评价找准—个参照点。

当然,学生要想顺利地开展自我评价,只清楚要达到的教育目标还不行,他们还得知道自己通过相关教育教学活动已经达到的水平。在通常情况下,学生对自我认知、情感、态度等方面已经达到的水平不是知之甚详。如上面所举的例子中。学生之所以认为“会读了”“读懂了”。除了他们对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不清楚之外,还与他们对自身已达到的水平认识不清有关。

教师有义务帮助学生清楚地认识自己。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测试、谈话、开展相关活动等来实现。

学生只有既明确应达到的学习目标,又了解自己已达到的学习目标,才能通过自我评价找出与目标的偏差,促进自我发展。

鼓助学生运用全程式自我反思性评价

关注过程性评价,及时发现学生在发展中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激发其内在发展的动力,从而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是本次新课改中学生评价的重点之一。让我们逐一审视,谁才能够全程地关注学生、给予学生及时的评价呢?学生自己——只有学生自己才能最及时、最清楚地了解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成功或失败的信息,才能在自己最需要的时候给予必要的评价。这也正是学生自我评价的优势所在。

当然,鼓励学生运用全程式自我评价是一回事,学生能否全程自我评价又是另一回事,它是对学生执行能力及毅力的一种严峻考验。更是对教师引导、调控能力的严峻考验。所以,问题的根本就在于:教师究竟该做些什么,才能保证学生在学习中开展全程的自我评价。

这就涉及到帮助学生选择哪些合适的评价方式、评价方法及评价工具的问题。因为很多评价方式、评价方法及评价工具并不适合用于学生的自我评价。大家比较熟知的“成长记录袋”评价法虽然是比较适宜的一种,但它也有明显的不足:档案袋里的作品呈现形式较单一,偏重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忽视了学生的过程体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发展情况,只是为了收集而收集,展示、描述的成分过大,不能真正地起到促进学生发展和提高的作用。基于这些思考。笔者结合学生经常写日记的特点,给学生设计了一种全新的、高效的自评方式——写成长日记。

所谓成长日记,就是鼓励学生把学习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经过深刻地反思,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这种反思性自我评价与日记相结合,学生易操作,并能长期坚持下去,效果显著。关于这一点,可以从笔者执教班的学生段光银的两则成长日记片断中可见一斑:

片断一:

今天真倒霉!作业又要重写。本来,经过前几天的努力,我作业本上的字已经端正了许多,老师也没再让我重写,可今天一马虎,就被老师抓住了,我的名字又出现在要重写的名单中了。……我一定要把字练好,我要让老师每一次都表扬我,而不是总让我重写!(摘自段光银2006年9月14日的成长日记)

片断二:

我以前立志要将自己的字写得端正一些,将自己的作文写得好一点,结果,在我的努力下。都一一做到7。为此,老师在班里没少表扬我——这使我感到很开心。可我的成绩总是不稳定。尽管我已经十分努力了,可成绩还是原地踏步。这件事令我烦恼极了!(摘自段光银2007年2月6日的成长日记)

从上面这两则成长日记的片断可以看出。成长日记这种反思性自我评价方式能应用于学生学习活动的整个过程。它同时也说明,只有坚持全程式的自我反思性评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要倡导学生采用“二次评价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你在任何时候也不要急于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事实上,这一原则也完全适用于学生的自我评价,因为自我评价的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及时反馈,以便更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

这也就是说,在组织、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时,我们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要告诉学生:自我评价只是对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情况进行诊断,而后根据自己的诊断进行合理地调整,所以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通过调整来提高自己。因此,在学生自我评价中,我们要尽量地多给予学生机会,让学生就同一问题进行两次、三次,甚至是十次、二十次的自我评价,看一看自己通过上一次的自我评价和调整有没有改进和提高。如果学生通过再次自我评价,发现自己的学习有了改进和提高,这就是一种“成功”。它就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就能促进学生更强的学习愿望,进而促使学生沿着“自我评价一调整一再自我评价一再调整”这一良性方向循环下去——上面提到的段光银同学的两则成长日记片断就属于此类,它真正起到了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这远比“一棒子打死”式的自我评价要好得多——学生通过一次性自我评价发现自己一无是处,他还有学习的动力吗?

引导学生以“最佳表现”为着眼点

从现代学生评价的主要目的来看,开展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就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如何才能把这种效果最大化?引导学生以自己“最佳表现”为着眼点进行自我评价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所谓最佳表现,是指学生在动机得到充分调动的情况下所能达到的最好表现。实践证明,以“最佳表现”为着眼点进行评价,可以判定学生的潜在能力或学习成果。因此,一旦我们把学生的“最佳表现”作为评价对象引入学生的自我评价,那就会帮助学生在自我评价中发现自我潜能,进而全面挖掘和利用自己的潜能。这样一来,借助针对自我“最佳表现”的评价就会让学生看到希望,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促使他们时刻鞭策自己,进而更快更好地提高自己。

以“最佳表现”为着眼点进行评价,其作用类似于心理暗示法,如果教师能将心理暗示法运用到自我评价上来,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11.物流管理专业大学生的自我评价 篇十一

一、 地方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学生胜任能力定位的基本立足点

(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

纵观当今世界,全球化、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题, 对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与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球化的经济需要全球化的人才,学生不仅要熟悉国内的经济环境和财务管理规范, 还要了解国际经济环境和规范, 能将国内外的相关问题联系起来, 明确其差异所在。 知识经济要求学生扩展知识面, 能将财会知识与经济学、金融、法律等知识结合起来,从不同角度去了解经济现象,寻找解决办法,提高其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的发展需要学生掌握网络技术, 提高信息分析技术与能力。 总之,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胜任能力定位,必须紧随经济发展的潮流,与时俱进,及时调整。

(二)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

学生的胜任能力与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紧密相关, 根据目前的就业趋势, 财务管理职业市场准入门槛较高,毕业生就业与会计学专业具有同质性,这就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会计理论基础, 能够在就职初期胜任会计岗位的相关工作。根据地方本科院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将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确定为:本专业培养满足社会多元化需求,适应新时期市场经济建设需要的,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诚信品质,掌握必要的财务管理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并具备现代经济、金融、管理、法律、会计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各类企业(包括金融机构)等营利性组织和行政事业单位等非营利性机构从事财务管理、会计工作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具体的人才培养规格要求: 学生主要学习财务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财务、会计、金融管理方法和技能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财务、会计问题的基本能力。

(三)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生源特点

由于地方本科院校自身的原因,如学校知名度不高、教师队伍水平不强、就业前景不乐观等,在吸引生源方面处于劣势地位。 优质生源会凭借自身素质优势进入教育质量相对较高的985、211 院校, 而相对较差的生源会选择教育质量一般的地方本科院校。 近几年大部分地方本科院校的生源质量下降明显, 由于很多大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导致大学四年内的学习质量很难有较大的提升。课堂教学中,面对参差不齐的生源质量,教师很难进行准确定位和因材施教。 加上一些学生考上大学后,态度不端正,学习不努力,浮躁、厌学现象在校园内司空见惯,这些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非常不利, 也对学生专业胜任能力的培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四)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特点

地方本科院校,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宗旨,毕业生大多在本地区就业。 以2012—2014 年为例, 我校每年吸引了占35%—42%的外省生源的毕业生来浙江工作, 吸引了超过本地生源3—4 倍的毕业生来嘉兴工作。 从就业的去向情况,企业仍然占据主体地位,考上公务员和研究生的人数基本稳定在毕业生的10%左右。 另外, 进入会计或税务等事务所、银行、证券和保险行业的毕业生占2012—2014 届财务管理专业全部就业人数的10%强。

浙江是民营经济大省,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对财会人才的需求还是比较大的,但一些单位对学生的专业性要求不太强,它们希望录用的学生既能从事财会工作,还要一专多能,帮助企业从事一些管理工作,如人事管理等。 在专业素质方面,要求学生岗位适应快,动手能力强,并有较强的判断能力。 因此地方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胜任能力总体要求应该是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具备扎实的财会理论知识,熟悉中小企业财会实务,能熟练运用财会信息参与企业管理决策。

二、地方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学生胜任能力框架构建

根据调研结果,结合地方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的现实情况, 我们认为一个合理的财务管理专业学生胜任能力框架,应该包括以下四个基本部分:基本素质与基本能力、一般工具应用能力、财务管理基础能力、财务管理应用能力。在上述基础上再对每一个具体的能力要求细化其培养目标,如财务应用能力下的财务分析能力要求学生能对企业的财务情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和发展前景作出分析评价,为企业制定正确的决策提供依据。 具体如下页表1 所示。

三、地方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学生胜任能力评价测试

(一)评价的方法:常规笔试+综合能力测试

评价方法采用分项考核的方法, 即对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测试方法。 除笔试外,主要通过面试(口试)、实验操作、案例分析、分析报告等方法进行考核。

日常的课程测试主要分为形成性和终结性两种测试。形成性测试主要包括随堂测试、单元检测;终结性考试即为每学期的期末考试,其主要功能是反馈和矫正。终结性考试在内容分项考核的前提下,实行百分制或等级评价。

面试一般安排在大四进行,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将一个班的学生分成若干讨论小组,每组5—6 人,针对教师事先准备的财务管理综合案例展开讨论, 讨论他们自己形成的答案,并就“正确”的答案达成共识。几位评委老师在旁边充当观察者的角色,根据每个参与者的表现进行打分。具体可采用如下流程:

1.自我介绍阶段:由每个学生进行1 分钟的个性化自我介绍, 以测试学生的仪表仪态、 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分值为20 分。

2.案例讨论阶段:小组现场抽题后,进行讨论并形成答案,最后由小组代表作总结发言,其他成员可以补充。 主要考查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能力, 测试学生在组织、合作、语言表达交流、心理素质、及专业知识等方面的表现,分值为60 分。

在案例讨论阶段,“同伴教学法”可以作为面试过程评价的一种有效补充,它是用于检验学习者及其同伴对于案例内容的掌握与分析的一种教学策略,简单却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参与。在小组充分的讨论、辩论过程中,形成小组同学间的相互评价,评价结果可分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4 个等级,每个等级事先规定一个比例,避免搭便车的情形出现。

3.案例答辩阶段:由测试教师针对案例并结合当前经济发展中的一些热点现象向学生随机提问, 以考察学生对经济领域敏感信息的猎取与解读,考查学生回答问题的主动性以及针对特殊情境的应变能力,分值为20 分。

( 二) 评价的标准: 主要针对综合能力测试拟定

1.日常课程测试。 日常课程的考核将采用平时考核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 平时考核主要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到课率、案例分析报告、习题完成质量、 期中考试等内容, 一般占成绩的30%。 期末考试成绩占70%,通常采用闭卷考试,也可采用开卷考试、论文等形式。

2.分析报告。 实验(实训)报告成绩分为优秀(A)、良好(B)、中等(C)、及格(D)、不及格(E)五个等级,由各指导教师依据学生的实验(实训)态度和实验(实训)结果等确定。

3.综合能力测试。 由负责测试的老师现场观察每个学生的表现后, 从个性化自我介绍、案例讨论考核、案例答辩考核三个方面10 个指标分别打分。测评教师的所有分数相加后除以教师人数得出的平均分, 即为该学生的实际测试成绩。 另外,学生互评成绩可以作为教师测评的补充。

表2 为具体的面试评分教师用表。

随着素质教育在我国高校的深入开展, 传统的学生胜任能力评价制度越来越暴露出它的弊端。 当前需要面对、解决的问题很多,只要我们敢于承认、敢于挑战、敢于思考,地方本科院校的财务管理专业教育一定能阔步向前,迈向新的台阶。

摘要:财务管理人才是目前市场上新型的、需求量大、素质要求高的专业人才,专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学生将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胜任能力框架的构建和评价,可以为专业教育提供指引,使专业教育关注市场需要。本文结合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点,构建财务管理专业学生胜任能力框架,并提出综合测试法等评价方法的应用。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财务管理,胜任能力,评价

参考文献

[1]陈育俭.基于能力导向的财务管理专业培养方案设计[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9,(11).

[2]宋春玲.浅析我国企业类会计领军人才能力框架的构建[J].财务与会计,2013,(12).

[3]于立君.试论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与能力要求[J].中国总会计师,2011,(03).

12.物流专业个人简历的自我评价 篇十二

这半年的实习工作,虽然在我的人生当中只是一个很小的插曲,但是对于我来说,它却有着很特殊的含义。这半年的实习工作让我收获很大,无论是做人还是学习。在增长我的见识开阔视野的同时,增长我的实践操作能力,解决了我的一些思想认识问题。

在xx市西街物流服务有限公司实习期间,同事们对我的教育与鼓舞让我增强了自信心和勇气。让我认识到自己并没有荒废自己的学业时光。对自己的社会定位和自身价值进行了一次客观评价,发现自己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解决了眼高手低的问题。

在实习的过程中,也发现了自己很多的不足,比如对物流的概念,仅仅是比较肤浅的书本知识的理解,对于物流的现实管理有很多不足,对于物流的认识从运输、储存、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逐渐逐渐理解到了管理,服务等更加深层的观念。

上一篇:“学雷锋 做先锋”教育月活动方案下一篇:应收账款管理与催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