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水事故大反思

2024-07-30

透水事故大反思(共7篇)

1.透水事故大反思 篇一

对于“正升煤业“9.28”透水事故和朝阳煤业10.19重大未遂水害事故”的

反 思 及 总 结

矿 长:x x 2013年11月22日

正升煤业“9.28”透水事故和朝阳煤业10.19重大未遂水害事故的反思及总结

为什么时时学习矿难教训,时时紧抓煤矿安全,矿难事故还是频频发生?“愚者以鲜血吸取教训,智者以教训防止流血”,为什么我们就不能提高安全意识,吸取别人的事故教训来做一个智者呢?为什么总要等事故发生后才后悔莫及?

作为一名矿井领导人,我们在工作中一定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通过平时的工作和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安全技能和综合素质,提高安全意识,增强安全责任心,时时刻刻绷紧“安全”这根弦,客服侥幸心理,消除麻痹大意的松懈思想,在工作做到“严、勤、细、实”,以踏踏实实的工作作风,将“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深入人心,将“责任重于泰山”的安全生产意识根植于我们的头脑,以严格的要求,严谨的态度,高度的责任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来体现人身的价值,保证人身的安全,实现公司的发展。我们在学习的同时,组织人员认真分析,总结教训,认真学习事故防范措施,举一反三,结合自己区域的特点,针对事故发生的原因找自己工作的不足之处,还从在哪些方面的隐患,及自身还有没有同事故者同样的违章习惯,通过学习,分析,总结大家从事故中得到的教训,安全意识有了一定的提高,安全检查的主动性有了上升,冒险蛮干,侥幸心理,思想麻痹的作业的严重后果认识更深了一层,更进一步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造成事故的原因不外乎就是平时工作责任心不强,自我保护意识差,对安全不重视,工作程序不完善,没有认真开好班前班后会,没有认真坚持“一个活动,两个交底”,平时对设备巡视不到位,未能及时发现设备隐患,造成了事故的扩大,不该发生的事情发生了,应该避免的没有避免,这不仅给当事人造成一生的遗憾,还对企业造成一定的损失。更可怕的是每次事故后,我们都会说重视安全,关爱生命,抓重点,搞培训落实安全责任,防止事故的发生,但事故不久,血的事故教训就会淡忘,工作中依旧我行我素,置安全与脑后,如果这样安全从何而谈,只有加强对“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把安全这根弦始终贯穿于安全安全管理及生产的全过程,只有通过安全思想教育工作,使每一位职工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思想,加强安全管理,落实安全责任将违章行为当事故,把事故分析实施“四不放过”强化安全风险意识,真正意义上实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不让别人受到伤害”。完成公司下达的安全生产任务而努力。

2.透水事故大反思 篇二

2010年3月28日14时30分,位于中国山西省乡宁矿区的华晋焦煤有限责任公司王家岭煤矿发生透水事故。当班下井261人,升井108人,153人被困井下。经过八昼夜的抢险救援,于4月5日成功救出115人;直至4月26日,最后一名被困工人遗体找到,事故抢险救援工作才正式结束;事故共造成38名工人遇难。国务院事故调查组已正式成立,并开始对事故展开调查。虽然有关事故发生及抢险救援过程的技术调查报告尚未公布,但仔细分析新闻媒体发布的信息,不难看出,这起事故的发生及抢险救援过程具有非常典型的当代中国特色。分析这起事故的发生及抢险救援过程,有助于了解当前中国事故灾难应急准备的现状,反思存在的问题,可为进一步完善中国事故灾难应急准备体系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2 王家岭煤矿及事故发生区域基本情况

王家岭煤矿位于山西省乡宁县和河津市境内,井田面积约180 km2,设计生产能力600万t/a。该煤矿尚处于建设期间,于2006年12月开工建设,计划于2010年10月建成投产[1]。矿井采用长平硐开拓方案,主、副平硐均为12240m的长平硐,联合工业场地选在山西省河津市固镇村王家岭。

发生事故的区域为矿井北翼盘区,由中煤集团一建公司63处碟子沟项目部负责施工。该盘区工程包括进风井、回风井、盘区开拓巷道、工作面回采巷道等。事故发生日当班安排有14个施工队在井下同时作业,井下工人共261人[1]。发生事故的地点为北翼盘区20101工作面回风顺槽掘进工作面,位于走向进尺800m左右的位置,标高为+560m,该工作面由27施工队负责施工,事故发生时工作面共有19名工人。[3]

3 事故发生前兆及透水过程

2010年3月份以来,事发工作面回风巷已多次发现巷道积水[1]。在3月24日(事故发生前4天)的项目部调度会记录显示,项目部负责人专门提出27队要分配两个班抽水,4月份也不结束。在3月26日至28日27施工队的各班前会上,队领导多次提出要注意出水,提高警觉,清理积水等问题。

3月25日,在20101工作面回风巷作业的27队的部分工人就已经发现工作面“煤层压力增大,煤壁挂汗、并出现异味”,并向调度室进行了汇报。事发前一、二天工人们发现巷道内雾大,看不清人,掘进时两边往下掉煤渣。

3月28日上午10时,井下当班的技术人员向调度室汇报井下开始漏水的情况,项目部值班经理、调度室主任、值班调度员到井下查看,认为问题不大,未引起重视。10点30分左右,巷道侧壁出现了一个鸡蛋大小的漏水“泉眼”,到了11时,已经有4股泉眼开始出水,施工队员们用脸盆舀水。11点10分左右的时候,当班安检员在现场向调度室打电话汇报情况。现场有工人已经意识到情况不妙,但没有接到撤离通知[4]。13时40分左右,巷道侧壁被水冲破,积聚在数十年前废弃的旧煤窑内的13多万m3(注:事故发生时的估算值,实际抽水量超过30万m3)“老空水”汹涌而出,有上千米巷道的北翼9个工作面,在不到30min内就被水淹没。[6]

事故发生后,在井下工作的261人中,有108人及时逃出、安全升井,153人被困井下。[1]

4 事故抢险救援情况

4.1 井下被困工人自救[2][8]

事故发生后,被困井下的工人所处的环境多种多样。从获救工人事后的叙述来看,大多想方设法开展了自救,为最后成功获救奠定了基础。

(1)有9位工人被困于水淹的巷道中,在大水漫过胸口时,爬上了巷壁一侧用锚杆固定的铁丝网,直到整个人离开水面几米。为了保存体力,他们用安全带将自己牢牢地绑在铁丝网上,一直挂到第4天,巷道内的水位开始下降,漂过来几辆空矿车,他们跳到了矿车里,才可以躺下休息。一直到第8天,被救援人员发现,成为了第一批获救工人。

(2)有30位工人被困在一段长约30m向上弯的巷道中,水越涨越高,大家踩着风带拽着锚链向上爬,不到1个小时,大水涨到距巷顶还有70cm时停了下来。眼看退水无望,大家开始想办法节省体力,展开自救。30人大部分下半身全部泡在水里,有的坐在衣服绑成的“秋千”里,头紧碰着巷顶,弯着腿,但是膝盖以下还是浸在水中。人多、空间小、氧气不够用,有的人全身都憋紫了。在他们所处的位置,尚有一处没有完全打通的通风道,工人们利用随身带的炸药炸通了风道,新鲜空气才涌进被水隔绝的巷道内。直到3天后,水位降低了,30人才爬到了较高的巷道处,与其他被困人员会合在了一起。

(3)另有20多位工人被困于一处位置相对较高的连接巷中未被水淹。在黑暗的巷道中,他们自发将矿灯收集起来,每隔一段时间开一次灯。4月2日下午2点左右,工人们听到离他们60m远处的地面垂直2号钻孔传来声响。2位被困工人,趟过50多米齐腰深的积水,并用木块敲击钻杆,向地面营救他们的人们发出回应。后来,用硬纸板写了两封求救信,放在一个自救器盒中,将其用一根铁丝拧弯绑在了钻杆上。虽然当钻杆被拉回地面时,盒子已经掉了,只剩下了弯曲的铁丝;但正是这根铁丝给地面救援人员带来了明确的生命信号。由于中间巷道积水回升,虽然救援人员不时往井下输送营养液等物品,但他们没有再回到敲击钻杆的地方,也没有得到这些物品。他们在井下坚守了8天8夜,在排水打通救援通道后,全部获救。

4.2 事发企业的初期抢险[6]

中煤集团一建公司在3月28日14时20分接到63处碟子沟项目部的透水事故报告,公司立即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在核实事故情况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事故信息的同时,立即就近调动同在王家岭煤矿施工的31处西家沟项目部和机电安装处项目部立即抽调200名职工救援,30分钟后31处救援队伍就赶到了碟子沟项目部。14时40分,公司成立抢险救援指挥部,成立各专业工作组,编制抢险救援方案。与此同时,63处碟子沟项目部迅速开展被困人员的营救工作;开启了井下所有通风和压风系统,安排专人看护,保证系统运转正常。在从公司内部各单位紧急调运抢险所需的各种水泵、管线、扣件、阀门等的同时,紧急联系事故现场附近水泵厂家调运大排量水泵。19时30分,排量为46m3/h的水泵运抵现场,水泵管路、接头、扣件、电缆等陆续到位,安装后由出水巷道向南翼巷道进行排水。

在积极开展事故抢险的同时,通过各种方式核实井下被困人员的人数、所在区队、工种、籍贯、身份证号等信息;公司职工医院立即成立医疗救护小组,由院长带队,组织医疗骨干人员前往现场参加救援;并从公司机关及所属9个单位抽调近600名职工安抚被困职工家属情绪,确保救援工作顺利进行。

4.3 政府部门的抢险救援[7]

事故发生地的山西省委省政府于3月28日晚连夜召开紧急会议,部署抢险工作。晚上10时,山西省委书记张宝顺、省长王君到达透水事故现场。在急速奔驰的路上,他们一边传达落实中央领导的指示精神,一边打电话调度各方力量迅速集结。从山西省内紧急调动7支矿山救护队,近200人投入抢险救护工作;2支医疗队20多名医务工作者、20多台救护车在矿区集结待命,随时准备对遇险人员施救;从省内外紧急集调排水设备及材料。

在接到事故报告后,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局长骆琳,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副局长、国家煤矿安监局局长赵铁锤立即组织研究,立即与山西省政府副省长陈川平、中煤集团董事长王安和山西煤监局主要负责人通话,对抢险救援提出要求,并向山西省政府办公厅发出抢险处理工作意见。要求山西煤矿安全监察局配合当地政府全力组织抢救,科学制定救援方案,严防发生次生事故,并进一步查清人数,查明事故原因,吸取教训,依法依规严肃追究责任。随后,骆琳、赵铁锤率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工作组于当日赶赴事故现场,指导事故抢救和调查处理工作。[1]

28日22时,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就山西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作出重要指示,要求采取有力措施,调动一切力量和设备,千方百计抢救井下人员,严防发生次生事故。

28日23时50分许,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带领有关部委负责人抵达王家岭矿,查看事故现场,了解事故救援情况。并召开紧急会议,传达中央领导的重要指示精神,对抢险救援做出安排和部署。张德江安排了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抽水救人,尽最大努力从各方调集抽水设备,以最快的速度安装,以最大能力排水;二是通风救人,要向井下强压通风,为井下被困人员提供生存支持;三是科学救人,成立专家组,科学评估,以最快的速度、最有效的办法进行抢救,防止瓦斯、塌方等次生事故;四是成立抢险指挥部,指挥协调抢险、应急、救援、救护、保障、善后一系列的工作;五是国家安监总局牵头成立事故调查组,着手调查事故原因。

随即,“3·28”透水事故抢险指挥部在事发现场成立,统一协调指挥抢险救援工作。指挥部由山西省副省长陈川平任总指挥,指挥部下设抢险救援组、救护队协调组、医疗组、保卫组、新闻组、善后组、后勤保障组等7个组;29日下午抢险指挥部又专门成立了3个专项工作小组,包括钻孔打眼组、水情分析组和安全措施专家组;3月30日新增设了井下指挥部,负责协调井上和井下排水工作、监测井下瓦斯,防止发生次生事故;3月31日上午,国家安监总局和山西省政府召开会商会,对救援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沟通。抢险指挥部根据事态发展,加强了现场指挥力量,由国家煤监局副局长王树鹤任副总指挥,直接参与抢险救援指挥,对指挥部原设立的7个小组进行合并调整,共设抢险救援、打眼、救护协调、后勤保障、新闻、专家、医疗和善后等9个小组。在抢险指挥部的统一调度指挥下,各项抢险救援工作全面展开。

4.4 主要抢险阶段及措施

4.4.1 以井下排水为主的阶段[2]

这一阶段是从3月28日事发至4月2日17时左右。这期间主要以由水淹巷道向井下其他可蓄水巷道排水为主;向地面排水主要是利用原有排水系统,排水量有限。

此阶段采取的抢险排水措施主要有:

(1)开启7台大型鼓风机向井下送风,一方面保证被困人员的氧气,另一方面稀释井内的瓦斯含量。

(2)在井下安装水泵,由出水巷道向南翼巷道排水。

(3)在进、回风井同时安装两台抽水量为450m3/h的大功率水泵,以向地面排水。由于井口距井下水面的距离超过800m,而风井的坡度达25度,水管铺设和抢险物资运输难度极大。直到4月2日17点10分,才有1台流量450 m3/h的水泵投入运行。

(4)由井下平硐向尚未贯通的盘区巷道打水平排水钻孔,利用落差将透水巷道内的水引流到平硐巷道中。共设计了5个长150 m左右的平硐导水钻孔。29日20时左右,开始在副平硐中打1号导水钻孔。

(5)由地面向井下打垂直钻孔,起到排水和与井下沟通的作用。根据探测,井下透水巷道下方有一空心区,3月29日晚抢险指挥部决定从地面打1号垂直钻孔,在打通巷道底层后让井下积水向下流进空心区,该钻孔长度约为400m;1号垂直钻孔于30日17时开始打钻。2号垂直钻孔选择在井下巷道中地势较高可能有被困人员的地点,长度约200m;30日开始选址和钻孔定位,31日开始打孔。

相关抢险工作进展情况:

3月29日17时,井下已有6台水泵正在排水,抽水量为300m3/h左右。

3月30日18时,井下共有6台水泵运行,排水能力为645m3/h,累计排水量1.5万m3,井下水位下降150mm;井下另有4台水泵往水仓倒水。

3月31日10时,井下共安装水泵11台,总排水能力达到1125 m3/h;井下1号水平钻机已钻进100m,2号水平钻机钻进70m;地面1号垂直钻孔进尺66m,地面垂直2号钻孔开始打钻。至3月31日18时,总排水量达2.6万m3,井下水位下降180mm。

4月1日上午9时30分左右,地面垂直2号钻孔一次成功打通;这个钻孔直径为215mm,长约200m,定位精准,打在了灾区巷道上方,这是抢险以来地面与灾区的第一个真正通道。到4月1日下午16时,井下有13台水泵在运行排水,总排水量达4.42万m3,水位下降950mm,排水速度为1485 m3/h。井下2号水平钻孔已成功钻通排水。

4月2日12时,所有排水设备排水5.79万m3,水位下降2.6m。4月2日14时10分左右,地面2号垂直钻孔出现有敲击钻杆的声音,发现有生命迹象;15时10分左右,在出井的钻杆头上发现系着一根铁丝,确认井下仍有人生存。到4月2日下午16点,总排水量达到了6.6万m3,水位下降了3.3m。

4.4.2 井上下同时全力排水阶段[2]

这一阶段是4月2日17时至4月4日16时之间。以向地面排水的大功率水泵出水为起点至救援人员下井搜救为止。

4月2日17点10分,安装在主运输大巷的1台排水量达450 m3/h的大功率水泵投入运行向井上排水,运行的排水泵达到14台,排水能力达到1935m3/h,排水进展加快。地面1号垂直钻孔于3日凌晨贯通,深约400m,并开始安装排水设备,于3日11时30分开始排水。

4月3日12时,所有排水设备共排水8.66万m3,水位下降5.5m。井上、下一共有15台水泵在排水,排水能力超过2000m3/h的预定目标。另外新增加6台100m3/h的倒水泵,通过平峒2、3、5号水平钻孔向南大巷道排水。至晚上22时,井下安装水泵20台,总排水能力达到2535m3/h,水位下降7.44m。下午指挥部技术组专家发现老窑采空区仍然与被淹没的巷道连通,并不断向巷道补充水源,井下透水总量高于原估计的13~14万m3。

4月3日下午1时许,由4名潜水员与矿山救护大队先锋小队7名队员组成的搜救先遣队,试图潜水摸清井下被淹区域情况和搜寻被困人员。在4个小时后,先遣队升井,报告井内积水非常浑浊,能见度很低,只能在水下摸着巷道边缘前进,无法深入。

4月4日12时,累计排水量达到13.2万m3,水位下降10.2m。

4.4.3 搜救和救出被困人员阶段[2][8]

这一阶段从4月4日16时至4月5日15时。以救援人员下井搜救至115名获救被困人员全部升井。

4月4日下午,抢险指挥部决定派出救援人员乘坐5艘橡皮筏下井做前期勘察,救援人员沿3条路线进行搜寻,并做好机电设备防爆、井下通风设施和升井车辆的检查工作。山西省卫生部门抽调153辆救护车,指定5家定点医院空出153张床位,由医疗专家组成12个专家组、156位救护人员到位待命。

4日16时左右,10个救援分队共计100余人陆续下井展开搜救。22时27分,救援人员发现了水面深处的第一缕灯光;4月5号凌晨0点38分,第一名被困工人成功升井,随后另3名被困工人被抬出;5日1时12分,另外5名获救被困人员安全升井;至此第一批9名被困工人获救。

4月 5日10时30分左右,救援人员发现更多被困工人;到15时,总计115名被困工人安全升井,成功获救,被迅速送往早已准备好的医院接受精心治疗。

至4月5日中午12时,抽水机累计排水量达到17万m3,终于打通了救人的入口,使得救援人员得以在橡皮艇协助下进入井下巷道搜寻并将获救人员救出。

4.4.4 后期攻坚阶段[2]

这一阶段从4月5日15时至找到全部遇险人员为止。

在成功救出115名被困工人后,井下还有38名工人仍然被困在透水巷道及其附近的地势最低的工作面。抢险指挥部继续组织全力抢险和搜救。这一阶段影响救援进程的主要因素有排水、通风和巷道支护三大难题。排水方面,进入顺槽巷道和支线巷道后,此前布置好的排水设备、管线都要移动,这些巷道地势更低、宽度更小,排水设施布置困难。通风方面是巷道中瓦斯涌出较多,有的地点瓦斯浓度达到2.6%,远远超过1.5%的警戒线。支护方面是巷道被水淹之后,极易发生冒顶事故,亟须加强支护。

4月6日,找到6名遇难工人的遗体;千余名救援人员仍全力搜救32名被困工人。

4月7日下午18时,被困工人遇难人数上升至9人。虽然井下的排水量已达21万m3,但井下还有2个搜救区域(其中一个长约800m,一个长约400m)的水没有排干,其中长约800m的区域就是发生事故的透水点,还有大量的水从老空区流入。

4月8日,遇难人数上升到20人。井下总排水量已达到23万m3,远超出当初预计的13~14万m3的井下积水量。有些巷道已经“泥化”,抢险指挥部调集泥浆泵,继续排水排泥。

4月9日,事故已经造成25人遇难,其中有2名遇难者遗体在1号搜救区发现。

4月10日,事故遇难人数上升至28人。2号搜救区积水已经排完,没有发现被困人员。排水总量已达28万m3,其中1号搜救区排水总量达到近6万m3,是当初预计的近4倍,1号搜救区800m左右的巷道水位斜长仅下降280m。

4月11日,事故遇难人数上升至33人。

4月12日,事故遇难人数上升至35人;井下1号搜救区积水基本排完,巷道中有大量煤泥需要清理。

4月13日,事故遇难人数上升至36人,仍有2名工人下落不明;国务院事故调查组正式成立。

4月14日,事故遇难人数上升至37人,仍有1名工人下落不明。

4月26日,最后一名被困工人遗体找到,事故抢险救援工作结束。

4.5 抢险救援的其他保障措施

4.5.1 获救人员的治疗

山西省卫生部门制定了对被困人员进行医疗救援的详细方案,从井下救援、井口救援、途中救援、医院救援各环节都作了精心准备。为每一位被困人员都提前准备了独立的救护车、病床及医疗小组等。获救的115名工人都在医院得到了精心治疗和护理,全部康复。

4.5.2 被困人员家属的安抚

针对每位井下被困人员家属,都成立一个安抚小组,共153个。安抚小组负责家属的全程接待和安抚,与家属生活在一起,每天通报抢险救援最新进展,解决家属困难,直至善后结束家属返乡为止,中途不换人。安抚小组工作人员超过2000人,包括从中煤集团下属10多个单位抽调1000多人,以及地方政府、市县、乡、村工作人员等。

4.5.3 电力保障

透水事故的抢险救援必须确保井下通风、井下照明、排水管道焊接、水泵安装运行等的供电安全和供电能力。负责企业供电的山西国际电力集团公司和山西省电力公司,在接到事故信息后立即启动重要用户保供电应急预案,并派出抢险队伍到现场制定并落实事故抢险保电方案,加强对重点变电站、重要线路的昼夜特巡。供电企业累计出动1100余人,110多辆抢修车及3辆发电车参加抢险保电工作。

4.5.4 通信保障

通信保障对事故抢险指挥调度至关重要。事发现场地处偏僻山沟,3000多抢险人员云集,通信保障难度很大。事发之后,山西联通省、市、县三级机构紧急响应,迅速启动应急通信保障预案,累计出动抢修人员206人次,调度车辆100余趟。事发当日晚间,即为现场指挥部开通了8部固定电话(后增至近40部),配备了应急通信车辆,提供了一条4M光纤电路,实现指挥部办公区域2G18载频覆盖,可满足现场近100人同时通话需要;同时为总指挥部、新闻发布会和后勤供应地开通视频、宽带等业务;在矿区和医院开通亲情热线,为获救人员提供3G手机给家人报平安等。

5 此次事故抢险救援的主要特点

这起事故抢险救援的时间跨度和抢险救援的难度都是极为罕见的,成功救出被困人员的数量也是同类事故救援中少有的。从这次事故的抢险救援过程,可以发现以下一些非常典型的当代中国特色。

5.1 中央高层领导高度重视

事故发生后,中国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迅速作出对应急抢险工作的指示和要求,并委派国务院副总理于当日赶赴事故现场,指导抢险救援工作。国家安监总局局长、副局长,国家煤矿安监局局长、副局长及其率领的工作组也于当日赶赴事故现场;山西省委书记、省长等山西省主要领导也在第一时间赶赴事故现场。在抢险救援的前10多天里,这些省、部级领导一直坚守在一线指挥协调,发挥了极大的组织协调和激励作用。这是从2003年SARS疫情暴发以来,中国领导人坚持以人为本执政理念,强化应急管理工作和行政领导问责制的结果。

5.2 极强的社会动员和控制能力

此次事故抢险救援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动员了上万名专家、行政干部、救援队员、技术工人、医务人员、媒体记者、安保人员,以及电力保障、通信保障和后勤保障人员等参与救援和善后工作;调集了大量的水泵、管道、电缆、器材、装备等抢险物资;对被困工人家属及获救工人实施一对一安抚和治疗;真正做到了不惜一切代价。这一切被媒体总结为“发挥了社会主义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5.3 新闻媒体深度介入

事故发生后,大量电视、广播、报纸、网站等新闻媒体的记者齐聚现场,对抢险救援的方方面面进行了详细报道,各类网络媒体也及时滚动播报有关信息,网络论坛涌现大量的评论热帖。抢险指挥部专门设置新闻发言人,每天通过新闻发布会公布最新信息;在被困人员获救升井时中央电视台进行了全程直播;国家安监总局新闻发言人还通过人民网论坛与网友在线交流。这是继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后,中国新闻媒体对灾难应急救援的又一次全面深度参与。虽然在信息公布的内容、方式、时间等方面仍有值得改进之处,但仍然反映了中国政府在信息公开方面的巨大进步。

5.4 指挥协调规范有力

此次事故发生后由事故发生地省级人民政府在第一时间成立事故抢险救援指挥部,由省政府副省长任总指挥,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副局长任副总指挥,同时吸纳其他有关部门、事发企业的人员参与指挥部组织协调工作,并根据实际情况适时作出调整。整个抢险救援过程表现出很高的指挥协调能力,同时也改变了以往由到达现场的最高行政领导任总指挥的惯例。反映出这些年来,通过实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编制与实施各级各类应急预案后,在事故灾难应急救援的指挥协调机制上已取得重大进步。

5.5 依靠专家、科学应对

事故抢险救援指挥部在成立之初就设立专家组,事故抢险救援方案由专家组在对现场情况进行科学评估后制订,并根据现场情况适时调整,其抢险措施总体来看是科学理性的,避免了次生灾害的发生,在使115名被困工人获救的同时避免了抢险人员的伤亡损失。

6 对中国事故灾难应急准备体系的反思

近几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在事故灾难应急体系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此次事故的抢险救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最近连续发生多起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其原因除了通常所总结的安全生产基础薄弱、监管监察不到位、责任不落实、违法生产等问题外,还反映出事故灾难应急准备存在不足。

应急准备是指为有效应对突发事件而采取的各种措施的总称,包括意识、组织、机制、预案、队伍、资源、培训演练等各种准备活动。应急准备是支撑突发事件“预防、预警、响应和恢复”全过程的基础性行动;应急准备活动包括“规划-实施-演练-评估-改进”这样一个持续改进过程。[9]

应急准备体系是一个多维层次结构体系,在基础层面包括应急相关法律标准、社会道德及应急准备文化等;在支撑层面包括应急科技、资金、人力等资源;在功能要素方面,有应急队伍、装备、物资等单元,以及这些要素组合形成的各种应急能力;在具体行动层面,通过“建设规划”合理配置科技、资金、人力等资源,形成各种必要且适度的应急能力;通过“应急预案”将特定范围内的应急能力与相应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结合起来,形成应对某类突发事件的制度性安排。[9]

结合本次事故的发生和抢险过程,可以发现我国事故灾难应急准备体系方面需要进一步加以改进的一些薄弱环节。

(1)从应急准备“预防、预警、响应和恢复”全过程来看,事发企业在预防和预警方面都存在疏忽。该矿施工过程中未严格执行《煤矿防治水规定》等法规,掘进工作面探放水措施不落实;为了赶工期、赶进度,当班安排14个掘进队同时作业,作业人员过度集中;施工安全措施不落实,工作面出现透水征兆后,没有发布预警并及时撤人和采取有效应对措施等[1]。这类现象在中国许多企业普遍存在,因而重特大事故频发且后果严重。为此,应该将事故灾难纳入应急准备的“预防、预警、响应和恢复”全过程进行管理。

(2)从应急能力的角度来看,此次事故几乎动用了国内最先进的抢险排水资源,但在大功率排水泵的安装和管道铺设、被困人员探测等方面仍有很大的差距,延缓了抢险救援的进程。有必要在抢险救援装备技术、安装工艺、专业队伍技能、培训演练等方面进一步完善。

(3)从应急准备体系建设规划的角度,我国还没有建立各类应急能力的建设标准及评估方法,也没有明确的应急准备体系建设规划编制要求及指导规划编制的方法。因而,很容易造成应急能力建设的不平衡,布局不合理,出现能力缺失或者重复建设现象。应该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应急准备体系的建设规划和实施。

(4)从应急准备活动的持续改进过程来看,从国家到企业都还没有建立起应急准备自发持续改进的机制,大多数应急准备活动还是即兴式、政府号召式或事故(事件)推动式。如应急预案,虽然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预案的数量不少,但其质量普遍不高,大多没有建立持续改进的机制。

(5)从应急准备的基础层面来看,应急相关的法律还不完善,社会公众的公共安全意识和应急准备自觉性不高,没有形成积极主动的应急准备文化。特别是在当前高风险行业农民工比重大,工人劳动和安全权益缺乏有效保障机制的情况下,更应该强化全社会的安全意识和培育积极主动的应急准备文化。

例如:在基层生产单位(掘进队或车间等)应建立工人安全与应急志愿组织,以经验丰富的老工人为骨干,通过定期培训、演练和检查,提高事故预防和自救互救能力;同时应进一步强调现场作业人员拒绝违章指挥与冒险作业的法定权利。

7 结束语

“3·28”王家岭煤矿发生透水事故的抢险救援,其时间跨度和抢险救援的难度都是国内外事故救援史上极为罕见的,成功救出被困人员的数量也是同类事故救援中少有的。此次事故的抢险救援反映了中国高层领导高度重视、极强的社会动员和控制能力、新闻媒体深度介入、指挥协调规范有力和尊重专家科学应对等典型当代中国特色,对中国今后的事故救援可能产生深远的影响。从完善事故灾难应急准备体系的角度,作者认为中国还应该在强化事故灾难“预防、预警、响应和恢复”全过程应急准备、进一步完善关键应急能力、加强应急准备体系建设规划、建立应急准备活动持续改进机制和培育积极主动的应急准备文化等方面做出进一步的努力。

说明

本文关于“3·28”王家岭煤矿发生透水事故的抢险救援过程的资料,均来源于新闻媒体的公开报道。新闻报道的内容与实际情况可能不完全相符,作者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了尽可能仔细的甄别,但并未能进行核实。论文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作者向参与此次事故抢险救援的人们及创造生命奇迹的获救工人们致敬,对事故中不幸遇难的工人表示沉痛哀悼。

摘要:“3.28”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的抢险救援,反映了中国高层领导对事故抢险高度重视、极强的社会动员和控制能力、新闻媒体深度介入、指挥协调规范有力和依靠专家科学应对等典型当代中国特色。本文通过仔细分析本次煤矿透水事故的发生及抢险救援过程,提出中国还应该在强化事故灾难“预防、预警、响应和恢复”全过程应急准备、进一步完善关键应急能力、加强应急准备体系建设规划、建立应急准备活动持续改进机制和培育积极主动的应急准备文化等方面做出进一步的努力。

关键词:煤矿透水事故,抢险救援,事故灾难,应急准备体系

参考文献

[1]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华晋焦煤有限责任公司王家岭矿“3.28”透水事故的通报,安监总明电[2010]13号,2010-03-30.http://www.chinasafety.gov.cn/newpage/Con-tents/Channel-6288/2010/0331/89000/content-89000.htm

[2]新浪网.山西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滚动全部新闻.http://roll.news.sina.com.cn/s-sxwjlmktssg-all/index.shtml.

[3]冯翔.十四封贺信与一次矿难.南方周末.2010.4.1,12期.http://www.infzm.com/content/43324

[4]刘树铎.直击王家岭矿难.中国经济时报.2010.4.2,http://www.jjxww.com/html/show.aspx-id=164970&cid=113

[5]新华网.以生命的名义:华晋焦煤王家岭矿“3.28”透水事故追踪.新华网.2010-03-31.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0-03/31/c-1211195.htm

[6]李仑.灾害来临之后.中国煤炭网.2010-04-06.http://www.ccoalnews.com/101783/101876/128897.html

[7]新华社.王家岭煤矿“3.28”透水事故救援纪实.新华网.2010-04-06.http://news.xinhuanet.com/society/2010-04/06/c-1218250.htm

[8]赵承,陈忠华等.王家岭矿“3.28”透水事故救援全纪录.新华网.2010-04-11.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0-04/11/c-1227330.htm

[9]李湖生,刘铁民.突发事件应急准备体系的研究进展及关键科学问题[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9,5(6):5~10LI Hu-sheng,LIUTie-min.The research progresses and key sci-entific problems on emergency preparedness system[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9,5(6):5~10

[10]刘铁民.危机型突发事件应对与挑战[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0,6(1):8~12LIU Tie-min.Crisis-type Emergency Response and Challenges[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0,6(1):8~12

[11]李湖生,姜传胜,刘铁民.重大危机事件应急关键科学问题及其研究进展[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8,4(5):13~19LI Hu-sheng,JIANG Chuan-sheng,LIUTie-min.The key scien-tific problems and research progress of major crisis emergencies response[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8,4(5):13~19

3.透水事故大反思 篇三

关键词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柔性基层;施工工艺

中图分类号TU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1)042-0151-01

1沥青混合料拌和

因为LSPM矿料中细颗粒成分较少,在干燥筒中容易过热,拌合时会促使沥青老化,故应对拌合温度进行严格控制。LSPM与传统沥青混合料存在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可以体现在施工的每一个环节。首先对沥青材料采用导热油加热,加热温度控制在170~180℃之间,矿料加热温度控制在180℃左右,沥青与矿料的加热温度调节到能使拌和的沥青混合料出厂温度在170℃左右,混合料温度超过195℃者予以废弃,并保证运到施工现场的温度不低于165℃。

2沥青混合料的运输

沥青混合料应采用较大吨位的自卸汽车运输,车厢应清扫干净。为了防止混合料中的细料粘结在料车底部或周壁并积聚,最后倒入摊铺机而在路面形成油斑,料车在每天装料前应适当涂抹油隔离剂,但不得有余液积聚在车厢底部。同时在摊铺过程中也应当注意细料的积聚并清除。

3沥青混合料的摊铺

摊铺原则:缓慢、匀速、连续不间断的进行摊铺。连续稳定的摊铺是保证摊铺质量、提高路面平整度最主要的措施。摊铺机的摊铺速度应根据拌和机的产量、施工机械配套情况及摊铺厚度、摊铺宽度,按不大于2m/min予以调整选择,做到均匀、不间断地摊铺。不应任意加快,切忌停铺用餐。争取做到每天收工停机一次。

摊铺机应调整到最佳工作状态,调整好螺旋布料器两端的自动料位器,并使料门开度、链板送料器的速度和螺旋布料器的转速相匹配。布料器中料的位置应以略高于螺旋布料器2/3为度,使熨平板的档板前混合料的高度在全宽范围内保持一致,同时螺旋布料器的转速不宜太快,避免摊铺层出现离析现象。要注意摊铺机料斗的操作方法,减小粗细集料的离析,摊铺机料斗应在刮板尚未露出约有10cm的热料时收拢,基本上是在运输车刚退出时进行,而且应该做到在料斗两翼刚复位时下一辆料车开始卸料,做到连续供料避免粗集料集中。

4沥青混合料的压实成型

LSPM的压实是保证基层质量的重要环节,应选择合理的压路机组合方式和碾压步骤。由于LSPM是一种完整的粗骨料骨架结构,施工时既要保证粗骨料的骨架结构又要防止由于过碾而导致骨架棱角的破坏。因此应选择合理的压路机组合方式及碾压步骤。为达到良好的压实效果,必须使用大吨位的双钢轮振动压路机和较大吨位的胶轮压路机。

碾压原则为紧跟、慢压、高频、低振。压实分初压、复压、和终压三个阶段。混合料摊铺后应立即进行压实作业。由边向中、由低向高碾压的顺序进行碾压,并应重叠20cm轮宽,后轮必须超过两段的接缝处。压路机应以缓慢而均匀的速度碾压,压路机的适宜碾压速度随初压、复压、终压及压路机的类型不同。

初压:为保证压实度和平整度,初压应在混合料不产生推移、开裂等情况下尽量在摊铺后较高温度下进行。根据试验,初压时温度应控制在165~175℃之间,压路机应紧跟摊铺机,并在压实过程中不得急转弯。当边缘有挡板、路缘石、路肩等支档时,应紧靠支挡碾压。当边缘无支挡时,可用耙子将边缘的混合料稍稍耙高,然后将压路机的外侧轮伸出边缘10cm以上碾压。也可在边缘先空出宽 30~40cm,待压完第一遍后,将压路机大部分重量位于已压实过的混合料面上再压边缘,以减少向外推移。碾压时应将驱动轮面向摊铺机。碾压路线及碾压方向不应突然改变而导致混合料产生推移。压路机起动、停止必须减速缓慢进行。初压后检查平整度、路拱,必要时予以适失修整。

复压:紧接在初压后进行,宜采用重型的轮胎压路机,也可采用振动压路机或钢筒压路机。碾压遍数应经试压确定,不宜少于4~6遍,达到要求的压实度,并无显著轮迹。当采用轮胎压路机时,总质量不宜小于22t。相邻碾压带应重叠1/3~1/2的碾压轮宽度。当采用振动压路机时,振动频率宜为35~50Hz,振幅宜为0.3~0.8mm,并根据混合料种类、温度和层厚选用。层厚较厚时用较大的频率和振幅,相邻碾压带宽度为10~20cm。相邻碾压带应重叠1/3~1/2的碾压轮宽度。振动压路机倒车时应先停止振动,并在向另一方向运动后再开始振动,以免混合料形成鼓包。

终压:紧接复压后进行,终压可选用双轮钢筒式压路机或关闭振动的振动式压路机碾压,不宜少于2遍,并无轮迹。终了温度>120℃。

建议的压实工艺有两种,可以作为试验段的比选方案:

1)两台双轮振动压路机,初压第一遍前静后振;第二遍均为振动。压实速度宜为1.5~2km/h,为防止多份振动振碎粗骨料,压路机宜采用高频低幅进行压实,相邻碾压带轮迹重合为20cm左右。洒水装置进行间断洒水。振动过后,胶轮压路机再碾压1-2遍,随后即可以进行赶光。赶光可采用7-11吨钢轮压路机,速度可控制在3-4km/h。

2)胶轮压路机紧跟摊铺机进行跟踪碾压,为了避免粘轮严重最先可以洒少量水,等到轮胎温度升高后则不用洒水。在胶轮压路机压实一遍后,再用振动压路机采用工艺a的方法压实两遍后,再用胶轮静压一遍,最后赶光。

5施工接缝处理

横向施工缝全部采用平接缝。用三米直尺沿纵向位置,在摊铺段端部的直尺呈悬臂状,以摊铺层与直尺脱离接触处定出接缝位置,用锯缝机割齐后铲除;继续摊铺时,应将摊铺层锯切时留下的灰浆擦洗干净,涂上少量粘层沥青,摊铺机熨平板接缝处起步摊铺;碾压时用钢筒式压路机进行横向压实;横向施工缝建议采用45°角切缝,用锯缝机割齐后铲除。

铺筑前,应将摊铺层锯切时留下的灰浆擦洗干净,涂上少量乳化沥青,在已压实的接缝处垫木板至虚铺厚度,然后摊铺机熨平板应在接缝处加热至一定的温度再起步摊铺,已压实部分的混合料预热软化,能够加强新旧混合料的粘结。 碾压时压路机位于已压实的混合料层上,伸入新铺层15cm。然后每碾压一遍向新铺混合料 移动15~20cm,直至全部在新铺层上为止,再改为纵向碾压。

摊铺结束时,摊铺机在接近端部前约1米处将熨平板稍稍抬起驶离现场,用人工将端部混合料铲齐后再进行碾压。

6结束语

随着我国公路事业的不断发展,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柔性基层凭借自身的优越性逐步显露出来,在更多的地区内得到推广应用。关于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的研究还在继续进行,柔性基层的施工也处于不断的探索和完善阶段,柔性基层的施工方法和经验也正在逐步的完善和积累当中。本文根据柔性基层的具体施工过程,结合自己的施工经验,提出了一些施工方法及注意的问题,很多问题未提及或细化,存在很多不足,仅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

4.透水事故大反思 篇四

职业技术培训部温徽徽

9.28透水事故让我们心情都很沉重,它给了我们沉痛的教训,给我集团公司带来了极大的损失,我们应该通过深刻分析此事从中吸取事故教训,做到我校安全警钟长鸣。我是一名煤矿安全培训工作人员,每名矿工的安全就是我的职责,现从我的工作方面谈一下我的认识。

首先要将“安全就是生命”的根本理念真正让大家共知、共享,要唤起我们每名员工“违章就是事故、事故意味死亡”的意识,做到干一辈子煤矿、谨慎一辈子。还要真正将我们的安全文化理念渗透到每一名员工的思想、意识、操控、行为;真正做到本质安全,不能麻痹大意凭侥幸;总之,我们不让矿工兄弟的血白流,我们煤矿不能出事故,也出不起事故,我们要改变传统思维,做到安全工作精细求细,如果稍有大意、必然出事,而且事故残酷,一旦发生不可原谅、不可挽回,我们就是要在提高安全保证程度的基础上做到“预测、预知、预警、预报、预防”。

二是要提高我们每名煤矿从业人员的安全认知能力。要真正认识到安全管理的严肃性、严厉性,认识到安全工作一票否决、否决一切的极端重要性。只有境界提高了才会真正重视起来,才会将安全真正放到生命至上的高度去研究、去管理、去落实,去全面履职履责。要想不被安全否定,我们的管理就要有高度,要严格落实“安全发展”的要求,抓好“人、机、物、环”四种隐患的排查,打击不安全的行为。

三是一定要做好各种隐患的排查,防患于未然。要把无事当有事,无中找有,小题大做。排查隐患很重要的是要细致,一定要有细之又

细、慎之又慎的心,不采取细致全面的方法、手段就可能对问题视而不见,就可能对发现的问题解决不了。我们安全生产是动态的,是24小时不停运转的,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可能又会出现,一定要建立全面细致排查隐患的长效机制,解决“不得病”的问题。

四是一定要抓好本质安全和本质质量要求的落实。本质安全讲究内在的本质安全,首要的是人的本质安全,这就要求对员工要一手抓教育,实行正面引导,树立正确的防范意识,一手抓制度约束,严格执行各项制度规定,目的是解决保护自我的问题;本质质量就是要干标准活,高标准干活,规范操作,不糊弄自己、不糊弄别人。要抓好各项工作的规范,设计标准、操作过程、人的行为都要依照标准去规范。要对照检查一下自己的工作,哪些还没有标准,先把标准明确了,再按照标注去做,就是规范。我们要追求的就是凡事有标准,凡事按标准去做,这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习惯纠正的过程。

五是要重点工程重点抓。矿、专业、区队、班组、现场都有不同的重点,自己分管范围的重点自己最有数,这就要求对各自的管理重点首先自己要重视起来,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办,保证重点工程管控到位。

六是要关键人物关键抓。哪些是关键人物,首先是我们的班组长。为此我们一定要认识到班组、班组长这个层面工作的重要性,班组长与现场工作结合最紧密,班组长履职能力很大程度就是一个单位履职程度的体现,抓好了班组长这一层面就抓住了现场、抓住了管理、抓住了规范。对班组长要加强培养,要有工作标准、要有培养标准,要使班组长层面与我们的管理顺势并道,形成认同,并通过班组长将我们的管理有效的辐射放大。再就是我们的新工人、老工人和骨干员工。员工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技能低,存在冒险主义;老工人凭着老经验、***惯违章作业根深蒂固;而有些骨干既起到了积极作用,同进也经常性的违章,破坏安全环境。

七是要职能部门职能抓。技术业务保安很重要,职能部门是做标准、出规程、定规矩的,每个部门都有各自的职能重点,各个部门的职能首先要放在业务保安上,安监处就是要查隐患、抓规范、不断揭示问题;调度室要调度指挥生产更重要的是要做好事故的应急防范、应急处置;工会就是要围绕民主管理、班组建设来进一步发挥安全保障作用,其他部门同样要结合各自的职能特点把业务保安放在第一位置,动态地保证生产过程中的安全。

5.煤矿事故大反思 篇五

关心中国煤炭建设的人,我国煤炭生产的安全形势是多么严峻。我们应当经常地,很好的反思自我,牢记前车之鉴,莫待“亡羊”后才想到“补牢”。近年来,集团公司把维护职工的切身利益放在首位,出台了强制性的“现场工人六项权力”及一系列规章制度,矿党政和各级组织也以坚决贯彻党的安全第一生产方针为己任,采取了切实的办法落实“安全第一方针”及“现场工人六项权力”,并使之成为条文化的管理体制。不可否认,“六项权力”在必须程度上对维护安全生产良好局面产生了进取作用,但好精念歪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并造成严重的后果,翻开公司矿井事故的档案,当不难发现其中的根由。来自集团公司的统计证明,今年三季度,公司发生5起伤亡事故,死亡5人。5起事故,都是忽视安全生产造成的,北宿矿“7.27”盲巷窒息事故和“8.8”带电检修触电事故,均因专业人员在自我的专业内发生;兴隆庄矿的“9.1”单体柱伤人事故和我矿的“9.14”运输事故如出一辙。我并不想用这些压抑的数字再伤自我的感情,也无意使在座的同行们情感沮丧,我只想用这些带血的事实告戒今日的煤炭人和我自我,生命仅有一次,不能自欺欺人的地在铺满火药的鲜花草坪上过那侥幸的生活。如要避免“亡羊”之痛,应当怎样办

我想大家必须会告诉我,“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切不可大意麻痹,掉以轻心”。是的,意识很重要,这是一切安全工作的基础,要不断加大对安全生产方针的宣传教育力度,强化安全第一的思想意识。仅仅局限这种意识还不够,还要有科学规范的运作体系。所以,要在健全完善各项安全职责制度的基础上,注重发挥安监机构和群监网员、民兵哨兵、青年监督岗等群众组织的进取作用,强化安全管理和监督,构成纵横交织的群众安全网络,消灭安全死角。

煤矿事故反思总结2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痛定思痛,在今后的工作中,结合我的工作特点,查找自我工作的不足之处,加强自身及员工素质教育,提高我们每名职工的安全认知本事。煤矿安全一系列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能够说都是用高昂的代价换来的,其实更是我们对规律、人力缺憾的总结、浓缩。

经过对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及业务技术知识的学习,彻底解决人的思想、行为、习惯等问题。明白到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这样做了会产生怎样的后果,从认识上下功夫,充分调动人进取性。仅有境界提高了安全工作才会被真正重视起来,才会将安全真正放到生命至上的高度去研究、去管理、去落实,去全面履职履责。

煤矿事故反思总结3

对煤矿事故我们要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职责制。煤矿井下作业环境特殊,地质条件复杂多变,决定了安全工作的艰巨性。所以,安全管理必须坚持以刚性制度管理为主。制度是规范人的行为,维护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职责制是解决安全管理存在问题的重要手段。要加强安全监督检查和隐患排查,把安全事故和隐患情景与安监部门和业务保安部门安全职责挂钩,促使其认真履行安全职责。要严格执行安全职责追究制,凡发生的各类事故,都要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公开追查、分析、处理。职责追究要对号入座,一视同仁,确保职责追究制落到实处。

再有就是加大安全设备投入,不断夯实安全生产基矗先进的技术装备不但能提高生产效率,同时能够创造良好安全的作业环境,防止和避免一些人为事故的发生。目前,国有煤矿平均开采深度到达500米以上,有的甚至已超过1000米,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瓦斯、矿压、地热、水害等问题越来越严重,原有的“一通三防”、机电运输、巷道支护等安全设施、设备和工程,需要进一步改造和完善。异常是部分矿井由低瓦斯矿井变为高突矿井,安全管理标准进一步提高,原有机电设备急需很多更换。近几年,煤炭市场形势持续好转,经济效益稳步提高,煤炭企业要抓住有利机遇,切实加大投入,进取补还安全欠账,打牢安全生产基矗要把安全生产所必需的投入放在资金计划的首位予以保证,经过投入,不断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和设备。

有条件的矿井,应尽可能地提高机械化程度,引进安全性能可靠的技术装备和生产工艺,解决安全生产问题。

煤矿事故反思总结4

有鲜活的生命,才能在阔远的宇宙空间施展才华、实现抱负;仅有健康的生命才能承担起所有的职责、为社会造福。然而,天有不测风云,生命之舟时常会遇到暴风骤雨和滔天巨浪的摧残和颠覆,使无以计数的生命之魂不得不应对一次次生离死别的严峻考验。安全――这沉重的话题,带给我们的思考确实太沉重了!据有关资料证明,在我国的各种安全事故中,煤炭生产伤亡人数占的比重远远大于其它行业。我生在煤矿,长在矿山,那高耸的井架,猎猎的红旗,如同煤矿工人刚直的性格和坚韧的信念,给了我无限的憧憬和向往,赋予了我热爱矿山的精神;那暴怒的黑泉、断裂的岩壁狞笑着用肮脏的黑手扼杀父老兄弟魂魄,制造的呻吟和痛苦,也使我尝尽了人生太多艰涩的悲伤。矿山,这生命的故园—让我热恋,使我悲寒。难道我们为之奋斗的这方圣土的兴衰,必然伴有兄弟肢体的残破、亲人无辜的丧失吗我不愿意。我想,在座的每一位也不会愿意。让我们认真地思考吧!

愿望与现实是一对孪生亲姊妹,同样完美但相差万里。愿望能够不付出就得到,那是海市蜃楼般的虚无的美。现实的美却需要某种努力才能收获,这就需要有拼搏和奉献精神,正所谓“天上不会掉馅饼”。翻开中国煤矿前进的辙印,却总有人在做“天上不会掉馅饼”的梦,并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一页页翻去,满篇都是带血的文字,隐隐透出妻儿寡母嘤嘤的抽泣。那排列的竖起的鲜红的文字,向一座座人生浮雕,展现的悲壮不亚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惨烈,不逊于“三大战役”的苍痍,我们看到,那隐于黄泉路中的魂魄,用怎样的哀怨诉说满心的不甘,给我们警示。那是谁用“三违”作颜料,构涂的人间杯具,我们也许无从考证,但那让人久久不能忘怀的凄惨景象却总也抛之不去,教人心寒。

不管是领导干部还是职工群众,在安全问题上,都应当负有相同的职责,共同承担应有的义务。让我们在不一样的岗位上,扮演好各自的主角,努力实践科学化的安全之路,减少事故,减少伤亡。善待生命,对你、对我,都是对党和国家及亲人的负责。愿矿山的生命之花常艳不逊。

煤矿事故反思总结5

煤炭安全形势仍然十分严重,且任重道远。接连不断的煤炭安全事故,危害着每一位矿工的生命,给广大矿工的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也加重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那么如何减少甚至避免事故发生呢?

安全工作该放于首位。“安全重于泰山”。煤炭企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把安全工作作为一项重要资料列入企业发展规划,把安全工作始终放在日常生产经营管理中最突出的位置来抓。安全生产任务要与生产经营计划一同下达、一同考核和奖惩。要明确各级安全生产职责的主体,尤其是单位党政主要领导的安全职责,出了事故就要承担主要职责。要带着感情抓安全,把职工群众当做亲人看待,对每一名职工、每一个家庭负责,凡涉及安全的事都无小事,要认真对待。要从根本上杜绝“安全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老问题,杜绝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作风。各级领导要经常反思,找出差距,不断增强搞好安全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再次搞好质量标准化工作,夯实企业安全基矗质量标准化包含工程质量、工作质量、规范操作及礼貌生产等资料。保证矿井的采煤、掘进、机电、运输、通风、地测防治水等主要生产环节和相关岗位的安全质量工作,必须贴合法律、法规、规章、规程等规定,到达和坚持必须的标准,使煤矿始终处于安全生产的良好状态,以适应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身体健康和矿井的健康发展。抓好质量标准化工作对煤炭企业改变事故多发、管理粗放、工作标准低下、井上下环境脏乱差的状况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6.透水事故总结 篇六

井下掘进工作面透水事故救灾演练报告

为做好煤矿应急预案救援工作,提高煤矿的应急能力,9月27日上午,我矿组织开展煤矿透水事故应急预案演练。

一、演练目的

模拟一次井下透水事故,以检验透水事故发生后,调度室指挥程序运作的合理性、各方面救援行动的协调性,救灾指挥采取措施的果断性和正确性,技术图纸资料准备的齐全和准确性,井下各相关人员行动的迅速性、及时性、准确性,提高救灾指挥机构的应急应变能力。

二、演练方案

1、假定透水地点:假定在4301工作面回风顺槽掘进迎头发生了透水事故,由现场安监人员向调度室汇报透水事故,并将红色旗子悬挂在假定透水地点,作为透水区域的标识。

2、实施时间:9月27日早班矿井检修时间。

3、参加人员:综掘二队当班人员、调度室、安监科、机电科、生产技术科、通风科、物资供应科等单位和部门相关人员及矿领导。

三、演练过程

1、上午10时,4301工作面回风顺槽掘进迎头发生透水事故,现场负责人立刻向值班调度汇报透水事故情况,并将红色旗子悬挂在透水地点。值班调度员接到紧急报警电话后,立即拉响地面报警信号,在第一时间通知安监科、报告矿领导和救护队。与此同时,迅速查明井下各工作地点人员分布情况,并立即下达撤出人员命令。2、10分钟内,公司安监部门和矿级领导组相继赶到,迅速成立了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指挥、协调工作。根据事故现场汇报的事故情况,应急演练总指挥果断下令立即启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一是注意引导井下作业人员全部按事故避灾路线撤离到安全地点或升井;二是密切注意井下供电、瓦斯和水量水位变化情况;三是命令各职能科室做好人力、物资、后勤以及医疗救护等方面的救援准备工作。供销科、机电科带着水泵、水管、电缆等工具赶到现场待命,各项工作紧锣密鼓迅速展开。3、10时30分,井下4301工作面回风顺槽掘进迎头作业的当班人员5人全部顺利升井,随后,井下两个作业点21人全部安全升井。根据透水情况,指挥部分析该透水量小于水仓容积,不会损坏排水系统正常运行,利用一天时间可排出全部涌水。最后经核查,出井人数与下井人数一致,井下无受困人员,茂华白芦煤矿矿长杨智宣布演练结束。

四、演练效果检验

(一)井下人员在透水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行动效果检验

1、现场安监员行动效果检验:发现巷道透水时,向调度室汇报情况后,是否及时组织撤离后巷工作人员。

2、现场工班长行动效果检验:发生透水事故后,是否及时清点当班工作人员人数并积极组织人员向安全区域撤离(模拟操作)。组织人员撤离危险区域后,工班长是否立即查看工作面通信系统是否畅通、通风系统是否破坏,供水、供电、压风系统的破坏情况,是否利用便携式瓦斯报警仪检测冒顶区域附近瓦斯浓度,如通信系统畅通是否及时向调度室汇报人员伤亡情况及通风等相关系统的破坏情况,是否积极组织人员进行自救(假定现场通风系统、供电系统、通信系统已遭到破坏)。

3、现场工作人员行动效果检验:现场人员是否服从工班长的指挥积极向安全区域撤离;是否服从安监员的指挥向外撤离。

(二)地面指挥系统效果检验

1、矿调度室接到汇报后指挥行动效果检验:接到汇报后是否进行记录;是否了解现场发生了透水事故(现场安监员汇报);是否了解事故的大小、人员被控情况;是否了解通风、供电、供水、压风等系统的破坏情况。确认为透水事故后是否在第一时间内合理安排组织现场人员进行救灾;是否通知受威胁区域的人员撤离现场(明确撤退路线);是否通知相关单位组织处理透水事故;是否及时向矿总值班、总工程师、生产副矿长、矿长进行汇报;是否及时做好记录。

2、施工区队行动效果检验:是否及时了解掌握现场的实际情况,确认为透水事故后立即组织人员撤离,做好处理透水事故、撤离受水灾威胁区域人员的准备工作。

3、矿领导行动效果检验:接到透水事故汇报后,第一时间内是否安排组织受水灾威胁区域人员撤离;是否安排通风队抢修通风设施,为恢复通风做好准备;是否通知机电队切断灾区电源、切断供水闸门;是否安排相关单位正常开动压风;是否通知驻矿医务所做好应急抢救人员的准备工作;是否及时掌握井下现场救灾的实际情况。

4、通风队行动效果检验:接到调度汇报后,是否及时组织相关人员携带救灾器材赶赴事故现场进行临时通风系统的构建;是否掌握瓦斯的变化情况。对现场实际情况进行检查后,是否及时组织人员抢修通风系统。

5、机电队行动效果检测:接到调度汇报后,是否立即安排人员切断灾区电源;是否立即安排人员关闭灾区供水阀门;是否立即组织人员恢复灾区压风系统并积极组织排水。

6、各科室行动效果检测:接到调度汇报后,地测是否了解透水事故的大小、发生透水区域的煤层及水文地质条件;是否准备好相关图纸及资料;是否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协助总工程师提出行之有效的人员救援方案及排水的方案。安监科接到调度汇报后,是否及时安排安监员确认作业地点施工人数以及受水灾威胁区域人数;检验各科室及区队间的相互配合及救援行动的协调性。

通风科 2012年9月

白芦煤业有限公司

井下掘进工作面透水事故 救灾演练总结报告

编 制:

编制日期:2012年9月

7.透水事故大反思 篇七

透水属《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中的事故类别之一,一般指矿山开采及其他坑道作业时因涌水造成的伤害[1]。矿山透水是指在矿井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地表水或地下水通过裂隙、断层等各种通道涌入矿内,当矿井涌水量超过正常排水量时,所造成的淹没井巷的事故[2,3],是矿山企业事故预防与控制的重点对象之一。由于井下作业环境恶劣,巷道狭窄,一旦发生透水事故,往往造成群死群伤,危害较严重,而且不利于救援。即使成功救援,也是耗资巨大。近年来,由于国家和企业对矿山安全生产的重视,矿山防治水工作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透水事故的发生仍然较为频繁,危害较为严重。据不完全统计,2001-2009年共发生透水事故511起,死亡3245人。平均每年发生57起,死亡361人;每月发生5起,死亡30人[4]。由此可见,矿山透水事故发生频率较高,危害较大。因此,预防与控制透水事故就显得尤其重要。为了有效地预防透水事故,首先要找出影响透水事故发生的因素,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本文从历年透水事故中选择典型透水事故案例进行分析,将其原因进行统计,并从系统的角度,结合事故致因理论及透水事故发生机理来构建鱼刺图模型,利用原因统计结果,找出主要致因因素,从而提出相应的安全管理对策。

2 矿山透水事故致因统计分析

本文搜集了1990-2009年共80起典型透水事故案例[5,6,7]。针对这80起事故,简要分析了透水事故的特点并对其原因进行了统计。在所统计的80起典型透水事故案例中,按事故等级统计,一般事故8起、较大事故29起、重大事故35起、特别重大事故8起。其中,一般事故和特别重大事故各占总事故起数的10%,较大和重大事故两项共占80%。按透水事故发生地点统计,发生在掘进工作面、采煤工作面和采空区的透水事故47起,占58.75%。按主要透水水源统计,老空水46起(含古水、老窑积水、老塘水),占57.5%;此外还有大气降水、地表水、岩溶水、废弃矿井水等。

2.1 矿山透水事故的特点

(1)危害性大,损失严重

80起透水事故案例中,1990-1999年间29起,2000-2009年间51起,合计死亡人数1179人,直接经济损失约为5.88亿元。平均每起事故死亡15人,直接经济损失735.22万元。其中,非煤矿山6起,死亡142人,直接经济损失8698万元。平均每起事故死亡24人,直接经济损失1446.33万元。

(2)透水水源多样

80起透水事故中,透水水源多样,有大气降水、老空水(古井、本矿采空区积水、老窑积水、邻矿采空区积水、废巷、老窿积水)[5]、地表水和地下水(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一般造成矿山透水事故的水源多是以一种水源为主,其他水源为补给水源。

(3)透水事故多发生在乡镇企业

80起透水事故中,有60起发生在乡镇企业(含私营、集体、个体、私开、村办),占总事故起数的75%;12起发生在国有企业,占总事故起数的15%;其余8起,即10%发生在有限责任公司。

2.2 透水事故致因统计

由于导致透水事故发生的因素往往不只一个,为找出主要影响因素,本文将导致透水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进行了归纳总结,以突显出不同因素的重要性。图1为导致透水事故的直接原因中的各因素频数和所占比例。

统计时,对各因素赋予了特定含义。

违章:(1)在透水预兆明显的情况下,未采取有效措施,而是违章指挥,强令工人冒险作业;(2)违章作业;(3)违章施工。

水文地质资料不清:(1)水文地质条件复杂;(2)水文地质资料不准确;(3)未展开水文调查。

防水设施不符合规范要求主要包括:(1)防水墙未按规范进行设计和施工或施工质量差;(2)水闸墙基础质量差;(3)未按规定砌筑防水密闭;(4)保安矿柱的留设不符合规范要求。

非法开采,乱采乱挖:(1)非法盗采国家资源;(2)无证开采;(3)擅自进入已停采的作业点。

越界开采:(1)超层越界开采;(2)超深越界开采。

破坏防水设施:(1)违法开采防水隔离矿柱;(2)违法开采保安矿柱。

违反采矿设计采矿: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情况下,不按照采矿设计的采矿顺序和采矿方法进行采矿。

由图1,导致矿山透水事故的直接原因主要有违章、非法开采、水文地质资料不清、越界开采、防水设施不符合规范要求、破坏防水设施,所占比重达98.75%,其中前三项所占比重为70%。

由于导致透水事故的间接原因往往不只一个,为了避免统计的重复并能显示各影响因素的重要性,对间接原因进行了归纳总结,如图2。

安全监督检查不到位主要包括:(1)对水害隐患未及时发现;(2)对非法生产、越界开采、违章等行为未及时制止;(3)安全监管力度不够。

思想麻痹:重生产,轻安全,对水害隐患认识不足,防范意识不强。

违反探放水原则:违反“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探放水原则,明知有水患,却不执行“有疑必探”,消除隐患。

安全教育培训不够主要体现在:(1)职工素质差,不能识别透水征兆,缺乏透水常识和自救能力;(2)部分领导安全意识淡薄,虽然能识别透水征兆,却不能对透水征兆做出有效处理。

未进行隐患排查:矿山企业在整顿期间,无视政府监管违法恢复生产,且在恢复生产前不进行隐患排查。

法律意识淡薄体现在部分矿山企业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或在停产整顿期间明停暗采。9起,占11%。

防治水责任落实不到位: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或极复杂的矿山(1)无探放水机构;(2)无探放水人员;(3)无探放水设备;(4)探放水措施落实不到位。

综上所述,思想麻痹、安全监督检查不到位、违反探放水原则、法律意识淡薄、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是导致透水事故间接原因的主要因素,其占总事故起数的86.25%。此外,统计中发现1990-1999年的29起事故案例中因法律意识淡薄而进行非法开采导致发生的事故较多,而2000年以后相对较少,说明由于国家对安全生产的重视以及安全法律法规的完善,企业法律意识在逐渐提高。因此,该因素可以忽略。

3 矿山透水事故系统分析

从透水事故的发生机理看,矿山透水事故的发生需要三个要素即水源、通道、强度。三者缺一不可。此外,以管理失误为主因的事故模型强调管理失误是发生事故的本质原因。该模型认为,事故之所以发生,是因为客观上存在着生产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及众多的社会因素和不利的环境条件[8]。其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但是,造成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背后往往是由于“管理上的失误”。依据此理论,客观上一旦出现隐患,主观上又有不安全行为,就会立即显现为伤亡事故。“隐患”指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或管理失误共同耦合形成的。根据该理论,要预防透水事故的发生,需要加强对人和物的安全管理,及时控制,变不安全状态为安全状态,破坏隐患形成的条件。对透水事故而言,透水水源是隐患,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导致隐患转变成事故的直接原因,管理失误则是其本质原因。

鱼刺图法,即因果分析图法,是一种重要的事故分析方法,可用于对多次事故的综合分析,也可用于一次事故的深入分析,是分析指导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方法[9,10]。目前,应用此法分析矿山透水事故原因的文章并不多。其中文献[11]主要针对老空水水害的研究,通过对老空水水害事故的原因分析,构建了鱼刺图模型,并针对该模型提出了老空水水害的防治措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本文主要综合矿山透水事故的一般特征,系统地研究和改进了基于鱼刺图的透水事故致因分析模型。该模型可从矿山的人、物(设备)、环境条件和安全管理等方面对透水事故进行系统分析,有利于从各个方面查找导致矿山透水事故的影响因素。

图3是通过对矿山透水事故的人、物、环境和管理进行分析,并结合80起透水事故案例的致因统计结果和透水事故发生机理,构建出矿山透水事故致因分析的鱼刺图模型。图中黑体字表示矿山透水事故的主要致因因素。

由图3可知,影响矿山透水事故的因素主要有环境、人、物和管理四个因素。当人、物、环境三个因素具备时,就形成了透水事故的重大隐患,如果此时管理上存在漏洞或失误,对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没有及时发现或有效处理,就会导致透水事故的发生;反之,如果管理得当,就可以避免或减少透水事故的发生。其中,环境因素主要指透水水源。透水水源一般指地表水、地下水、大气降水和老空水。人的因素主要指沟通透水水源和导水通道的人的不安全行为,如非法生产;越界开采;违章;职工素质偏低,不能识别透水事故征兆等。物的因素主要指安全设备设施而言,包括防水墙、防水闸门、防水密闭等以及保安矿柱的留设、防排水系统的合理设置。管理因素主要指对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管理能力,如未进行隐患排查、未采取或未落实探放水措施、安全监督检查不到位等。综上所述,管理因素是导致透水事故的主要因素。

4 矿山透水事故安全管理对策

由图3可知,分析我国矿山透水事故的特征和影响因素,预防矿山透水事故的发生,应从人、物、环境和管理这四个方面着手。从宏观上看,对矿山透水事故的预防,应从管理因素着手,因为每一起事故的发生,都反映了管理上存在着缺陷或漏洞。结合鱼刺图模型,可有针对性地提出矿山透水事故的安全管理对策。

首先,环境因素中透水危险源是无法消除的,但危险因素是可以预测预报的[12,13],从而采取措施手段尽量避免和预防。如对地表水,矿山井巷及采掘工作面应远离地表水布置;对大气降水,在雨季,矿山应建立巡视检查制度和停产撤人制度,还应注意防洪;对地下水,矿山应查明水文地质情况,包括本矿的和邻矿的老窑及废弃矿井资料,从而正确认识水患及预防水患。

其次,人的因素是导致透水水源与导水通道相沟通的主要因素,图3显示,矿山透水事故发生,人的因素占统计因素的比例较大,因此,控制人的因素是预防透水事故的主要途径。由图1可知,人的因素中,无论是非法生产,还是超层越界开采、破坏防水设施等,都是由于安全意识淡薄,对水害认识不足,违章指挥,违规作业引起的。因此,应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增强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14],提高其识别透水征兆和自救的能力。通过加强教育,提高其思想认识,控制其不安全行为,从而切断导水通道。

第三,物的因素主要是从透水强度来考虑,也可以说,抵抗透水强度的能力。如防排水设备的选型之前,应详细了解矿井的水文地质资料及当地的最大降雨量,合理选择型号,以满足矿山排水能力;在设备的使用期间,应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并进行定期检查维修,同时形成合理的防排水系统;防水设施(防水墙、防水闸门、防水密闭、保安矿柱等)的设计和施工应符合矿山的实际情况及相关规范的要求;应使用专用的探放水设备。

第四,管理因素在矿山透水事故的预防中起着重要作用,因为无论是人的不安全行为还是物的不安全状态,只要管理得当,都可以得到有效控制。首先加大安全监督检查力度,及时发现矿山生产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及时制止;其次严格执行“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探放水原则,落实探放水制度;雨季要建立防排洪措施,落实隐患排查责任,做到不安全,不生产;最后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增强矿山企业领导的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使其思想上认识到矿山水患的危害性,进而在行动上积极预防。此外,对从业人员,进行教育培训,主要是提高其透水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规范其不安全行为。

5 结论

(1)搜集了80起透水事故案例,按导致透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分别进行了统计。统计结果表明,导致透水事故的直接原因主要有6个,分别是违章、非法开采、水文地质资料不清、越界开采、防水设施不符合规范要求、破坏防水设施,所占比重达98.75%,其中前三项所占比重为70%。导致透水事故的间接原因主要有思想麻痹、安全监督检查不到位、违反探放水原则、法律意识淡薄、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等五项,占总事故起数的86.25%。

(2)为找出透水事故的主要影响因素,结合透水事故的发生机理,从系统的角度对透水事故进行了分析,并构建了鱼刺图模型,该模型是系统分析和统计分析的结果,可直观地显示导致矿山透水事故的各影响因素。由图3可知,人的因素主要有违章、非法生产、越界开采、破坏防水设施等;物的因素有防排水设备能力不足、无专用探放水设备、防水设施不符合规范要求、防排水系统不合理等;管理因素有安全管理机构不健全、安全监督检查不到位、安全教育不到位、未进行隐患排查等。从宏观上看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都是由于管理不到位造成的。因此,最终确定导致矿山透水事故的主要因素为管理因素。

(3)根据所构建的鱼刺图模型,分别从人、物和环境等方面提出了管理对策,重点是从宏观上对管理因素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对策。主要是加大安全监督检查力度,消除事故隐患;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探放水原则,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增强矿山企业领导和职工的安全意识,使其从思想上正确认识透水事故的危害,从而积极预防。

上一篇:心灵鸡汤小学生语录下一篇:古玉鉴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