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专题复习课:“仿写句子”教学设计教案-教学教案

2024-07-21

高三专题复习课:“仿写句子”教学设计教案-教学教案(共7篇)

1.高三专题复习课:“仿写句子”教学设计教案-教学教案 篇一

高三专题复习课:“仿写句子”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广州市三十三中学 胡艳丽

一.学习目标:

1.了解近年“仿写句子”题的命题思路、题型特点。

2.掌握仿句的基本方法,使学生写出“形似意通”的句子来。

3.训练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和流畅性,提高学生语言运用和表达能力,并自觉灵活地迁移到作文实践中。

二.对象分析:

1.学习内容分析

“仿写句子”是近年高考的必考内容之一。能力层级属D,即应用层级,题型常在第二卷中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难度较大。能否迅速准确地组织语言,写出“形似意通”的句子来,是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强弱的一种反映,也是体现学生思维严密性和流畅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教师要指导好学生系统掌握这方面的知识,认真研究题型与解题思路,掌握仿句的基本方法。

2.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虽然对“仿写句子”略知一二,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由于还未进行过系统的复习和归纳,未掌握仿句的方法,对该题的应试能力往往不尽人意,常写出“形不似,意不通”或“形似意不通”的句子来,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借助学生仿写中常出现的毛病,引导学生掌握仿写的基本步骤,从而写出“形似意通”的句子来。

三.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仿句的基本要求和基本步骤,尤其是底一步审题。

难点:使学生能具体操作,初步内化成一种能力。

四.学习时间:

1~2课时,本公开课为第一课时。

五.学习媒体:

自制PPT课件,实物投影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二)呈现学习目标。

(三)精选典型高考题分析。

借助Powerpoint出示94年,的高考题,让学生明白仿句命题有什么特点,考查的是哪些知识点,仿写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94全国)请在下面的横线上紧接上文再写一个句子。

要求:1)另举一个事例。

2)句式与画横线的一句相同。

古往今来,彪炳史册的杰出人物,都曾做过非同寻常的努力,因而在事业

上创造了辉煌的业绩。如果没有李时珍跋山涉水、尝遍百草,没有他数十年如一日的搜集整理、笔耕不息,哪会有药学著作《本草纲目》的问世!

1.请学生判断并分析下列句子是否正确:

(1)如果没有妈妈的十月怀胎,没有爸爸的`精心养育,哪会有我的今天!

(2)如果没有司马迁的忍辱负重,发愤写作,就不可能有《史记》的问世!

2.教师明确:

(3)虽举了一个例子,但与原句“彪炳史册的杰出人物”这一大前提不符,另外,句式也不符合要求。形未似,意未通

(4)虽以“彪炳史册的杰出人物”司马迁为例子,但句式上与画线句子不同,没达到仿写要求。形未似。

3.学生讨论,教师点拨本题仿写要点:

句式上:A、假设关系,如果……

B、否定的形式且含有并列关系,没有……没有……

C、含有反问语气,哪里……

内容上:A、写彪炳史册的杰出人物。

B.写他们的光辉业绩。

2.学生根据以上要点,相互讨论,试做仿写,教师巡堂。

3.推荐本班或当年考生的优秀句子,如:

A.如果没有爱迪生夜以继日、潜心研究,没有他含辛茹苦、反复试验,哪会有白炽灯的及早发明!

B.如果没有陈景润呕心沥血、备受艰辛,没有他十几年如一日的运算推理、钻研不止,哪会有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的突破!

(99全国高考题)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句子,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

人民共和国迎来了她五十年诞辰,五十年像一条长河,有急流也有缓流;五十年像一幅画卷,有冷色也有暖色; , ;五十年像一部史诗,有痛苦也有欢乐。长河永远

[4]

2.高三专题复习课:“仿写句子”教学设计教案-教学教案 篇二

一、问题的提出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学生应该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

2.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盲目机械演练,学生未能积极主动思维,获得独特的体验和感受,忽视学生能力形成过程教学,忽视训练中对学生进行思维点拨。

3.往往因成本资料、“考点、题型”而束缚教学思路,要么只是在A、B、C、D的选择判断上兜圈子,要么一个一个考点,一道一道题逐个清扫,往往忽视让学生感知大量典型的语言材料,违背语文学科规律,因而复习效率低下。

4.备考复习中,我们在语基如语音、成语复习中,尝试运用了以语感为本位的复习模式,取得了较理想的教学效果。其实,古代诗文的复习,也重在整体感知,读通读懂,熟读成诵,培养语感,自主形成能力。

二、教学程序

“三环六步”互动式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模式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六个步骤,以随堂学案为依托,通过师生互动,实现教与学的最佳融合。

1.第一阶段:感知文本(材料)。一是悟。围绕相关考点,提供正面的、典范的语言材料,供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或课前5分钟诵读,然后要求学生相互交流自身的体验和感悟,以形成相关 知识考点的积累积淀。二是引。直接以当年高考题或变换角度作为文本(材料)引入考点,重在把握近年相关知识考点的命题角度。

2.第二阶段:模拟演练。一是练。要求教师精选、精编习题,或创造性改编习题,供学生实战练习,让学生练中碰壁。强调要求学生养成严谨、认真的做题习惯,规范答题表述。二是评。师生互动,启发、引导学生针对做题中的失误和不足,进行点评,尽量修正、完善学生已有的、现成的答案,最后教师出示规范答案。

3.第三阶段:拓展迁移。一是结。引导学生小结相关知识考点的解题规律,让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二是用。设置相关知识考点的迁移练习,让学生运用、巩固知识。

4.图示:

三、实例阐释

“羁旅行役类诗歌鉴赏”教学课例

教学目标:

1.把握羁旅行役类诗歌的常见命题角度,如炼字、意象、意境和思想感情;2.明确羁旅行役类诗歌常用哪些意象表达愁思之情;3.结合具体作品把握羁旅愁思之情的几种具体表现形式。

(一)激情导入:在广袤无垠、熠熠生辉的中国古典诗词的天空中,羁旅行役类诗歌是一个耀眼夺目的星座。“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的悲苦之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的思归之愁;“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漂泊之愁;“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的思亲之愁。这些羁旅愁情的绝唱,纵使穿越千百年的雨雪风霜,仍然响彻在我们的耳畔。从近几年高考试题看,羁旅行役类诗歌备受高考命题者青睐。

(二)感知文本(材料)

1.悟

课前印发羁旅行役类诗歌《商山早行》(温庭筠)鉴赏资料。

商山早行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1)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或课前5分钟诵读。或涵咏感悟,或放声朗读,激发诵读的兴趣;然后要求学生任选一个角度用自己的话说出对它的鉴赏。(2)思考:假设这样命题,同学们是否找到答案:颔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诗人通过精于组织、工于锤炼的意象塑造了怎样的意境?

2.引

以近年高考题中的相关题材类型的鉴赏题为引入点。

(1)引入1:近三年高考羁旅行役类诗歌考查一览表(略)

提问:①什么是羁旅行役诗?②近三年羁旅行役类诗歌常见的设题角度有哪几种?

(2)引入2:04年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第16题

菩萨蛮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A.提问:这是一道炼字题。“空”,白白地。但不能孤立解释,应放到原诗中去品味。设问:谁“空伫立”?为什么“空伫立”?

B.师生明确:思妇。从下文“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看,“空伫立”是因鸟归人未归,是要等待或盼望夫君或游子或征人的归来,但一直没有结果。

C.提问:“空”字的深层意蕴是什么?

D.师生明确:等待的愁苦、孤寂、惆怅,紧扣全词之“愁”。

E.归纳:“炼”字型鉴赏题采分要领:诠释客观意义→明确手法、技巧→探究主观情意

F.师生明确:“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2)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A.提问:从题干看,实际上是一个“写了什么”的问题,也是一个“抒情主人公是谁”的问题。是写游子思归,还是写思妇思游子归呢?

B.师生明确:羁旅行役类诗歌,所写内容无非是抒情主人公旅途中的所见所闻/ 所思所想/ 所感所叹。(同学讨论、争议,看同意哪一种。用假设法去解读。可以见仁见智,只要言之成理。)a.从游子的角度:1—2所见/3—6所想 /7—8所感。b.从思妇的角度:1—4所见、所思(见晚景生情思)/ 5—6所见(见归鸟)/7—8所想。

C.师生明确:

第一种:游子思归乡。一、二句是游子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自已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

第二种:思妇盼归人。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

第三种:二者兼有。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

(三)模拟演练

1.练: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注:诗人年届四十,满怀希望到长安求仕,却失意而归。

(1)诗歌中最能表达作者感情的词语是哪一个?试结合意象,对一、二句加以简要赏析。

A.师生明确:分析意境型鉴赏题采分要领:

抓住意象→描绘图景(紧扣原诗)→表达感情

B.师生明确:“愁”字。从“烟” “日暮”两个意象来赏析。

诗人漂泊劳顿而移舟泊岸,行船停靠在烟霭朦胧的小沙洲边,羁旅愁思正像薄暮的烟霭那样沁入人的心头;日落黄昏,行船本该停下,诗人本应静静地休息一夜,消除旅途的疲劳,谁知这众鸟归林的黄昏时刻,又增添漂泊无依的孤寂和惆怅。

(2)请找出三、四句中你认为富有表现力的两个词语并加以简要赏析。

A.师生回忆:炼字型鉴赏题采分要领:

B.师生明确:a.“清”和“近”相互依存,相互映衬。“清”,一写江水清澈;二言环境冷清;三表现了诗人心情的孤寂、凄凉。

“旷”和“低”相互依存,相互映衬。“旷”,表明平野苍苍茫茫,空旷无垠,似乎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衬托自己仕途的渺茫,融合了客愁之心。

b.“低”与“近”字既形象写景,又传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因为平野空旷,放眼望去,似乎远处的天空比树低,“低”字,融合了客愁之心、仕途失意之情。之所以“月近人”,一是天上的明月,映在凄清江水中和舟中人靠近,二是用拟人手法,有“亲近”意味,月解人意,借“月”这一思乡意象,抚慰自己孤寂的心灵。

2.评(略)

(四)拓展迁移

1.结

(1)提问:以上两首诗运用哪些意象来表达羁旅愁思之情?古代诗人还喜欢借用哪些意象来表达这种感情?

小结:

①以上两首诗运用意象:寒山、烟、暝色、高楼、宿鸟;烟、日暮。特别是暝色、日暮时分,妻独守空房,当会思念远方的游子;漂泊的旅人停泊休憩,羁旅愁思也会蓦然而生。与日暮、暝色相近的意象还有暮霭、落日、夕阳也可表现游子思乡。

②归纳表达羁旅愁思的常见意象:略。

(2)孟浩然诗抒发的羁旅愁思之情仅仅只是思乡之愁吗?古典诗词中的“客愁”一般包括哪些方面?

师生明确:A.这里的羁旅愁思还包含了漂泊的惆怅,仕途的坎坷,人生的失意。所以这里的“客愁”不是简单的乡愁。B.古典诗词中的“客愁”可有是:a.思念之愁(思乡,故土之思;思亲,家人之思);b.失意之愁(仕途坎坷,壮志难酬);c.家国之愁(民不聊生,国家丧乱);d.漂泊之愁(沦落天涯,孤寂惆怅)。

2.用

(1)课内:读下面的四首诗,说说各抒发了什么样的羁旅愁思之情?

①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答:羁旅漂泊的惆怅)。②张籍《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答:思念亲人)。③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答:游子思念家乡)。④杜甫的《旅夜书怀》《登高》。(答:感慨身世,客居异乡,漂泊无助的孤独悲苦之情)。

(2)课外:阅读以下唐诗,按要求答题。

余干旅舍 (唐)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提问:诗人是怎样借用景物来表达羁旅思乡之情的?

答案略。

3.中考复习——仿写专题教案 篇三

设计:常州市朝阳中学 吴国旺

教学目标:

1、结合自己提验谈仿写题的经验及常犯的一些错误。

2、通过经典题目的练习,找出仿写题的基本规律。

3、结合具体问题看有哪些误区该避免。教学重点:

通过经典题目的练习,找出仿写题的基本规律。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仿写是中考语言运用这部分的一种题型,由于其考查同学们的能力点比较集中,所以这种题型很受命题者的青睐。同学们,我们做过的仿写题也不少了,请你根据你的做题体验简要谈谈你的一些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

生纷纷谈,老师对学生的谈话作出评价。就此导入本课的学习。

二、练习

(一)先请大家完成下面几道仿写题,这几道题都是中考题,希望大家认真完成,老师要找同学上黑板展示。

练习1:仔细揣摩下面两个语句的内容和写法,再仿写一句。(不能引用本试卷中的有关内容作为答题材料。)(2分)(04年中考卷)

当一个人怀疑自己的时候,他忘记了建立自信是一种习惯;

当一个人浑噩度日的时候,他忘记了阅读好书是一种习惯;

练习2:仔细揣摩下面两个语段的内容和写法,再仿写一个150字左右的语段。(不得引用本试卷中的有关内容作为答题材料。)(4分)(03年中考卷)

有一个人去应征工作,随手将走廊上的纸屑放进了垃圾桶,被考试官看到了,他因此得到了这份工作。

--原来获得赏识很简单,养成好习惯就可以了。

有个小弟在脚踏车店当学徒。有人送来一部坏了的脚踏车,小弟除了将车修好,还把车子擦拭得漂亮如新。车主将脚踏车领回去的第二天,小弟被挖到他的公司当了领班。

--原来出人头地很简单,吃点亏就可以了。

学生做题,同时找2--3位同学在黑板上做。同学做完后同桌互相看对方的答案,看看能否取得共识。看完后再看看黑板上同学做的题,说说他们能否得满分,如果不能,问题在哪?

(二)师生齐看黑板上同学做的题,作出评分。据此,说出你发现的解题规律。再做题:师,其实对联题也应该算归为仿写一类。做下一题。练习3:阅读下面文字,并根据文中提供的材料,完成对联。(3分)(05年中考卷)

龙城常州,人文荟萃,传统的文化底蕴和火热的创业实践,造就了诸多英模人物。

“蓝领精英”邓建军,坚持学习新技术,攻坚克难,完成了数百项技改项目,解决了多项世界性技术难题,创造了可观的经济价值,被誉为知识型、专家型产业工人的楷模。

殷雪梅老师,热爱教育事业,视学生为子女。在危急关头,她毅然将生的希望留给学生,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她的瞬间壮举感动了常州,感动了神州,被誉为“英雄教师”。(摘自《常州日报》2005年4月8日 有删改)

上 联: 蓝领精英邓建军,数百技改成楷模

下 联:

学生做题,做完后找2--3位同学上黑板写答案。老师进行总结归纳,对联题的一般步骤是:划分节奏,划分的方法主要根据语法划分,即根据句子的成分划分:以本题为例,可以划为蓝领精英/邓建军/数百技改/成/楷模。然后根据第3段内容进行对联。“蓝领精英”对“英雄教师”,“邓建军”对“殷雪梅”,“数百技改”对“瞬间壮举”(举动)“成”对“铸”,“楷模”对“师魂”。参考答案:英雄教师殷雪梅,瞬间壮举铸师魂(感神州)

三、误区分析:

部分同学容易字数不同,其次是词性不对,应该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对完有的同学会认为题目做完了,其实此时,我们应该再把所对内容连起来再读一遍看是否符合逻辑,是否符合汉语的语言习惯,如发现问题,马上修改。

四、方法提炼

根据上面的几道题,再结合自己的做题经验,你能否归纳出做好这一类题的基本步骤,以及做这一类题的常见错误。

学生归纳、总结。老师在学生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再归纳小结:

解决这类题型可以按照如下步骤进行:一看--二写--三查--四改。看即研究观察原句的句式特点,研究所给材料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特点;写,按照句式及内容上的要求进行仿写;写完后再对照原句检查看是否妥当;如果发现在内容及形式上不统一,或者有逻辑方面的错误,可以进行修改,如对联题中词性不“对”的情况等。练习1、2、3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练习1:不设统一答案。要求:叙事简明,结论准确反映事件的意义。(4分。叙事完整,结论贴

切,语言精炼,得4分;“叙事”、“结论”、“语言”有一方面欠缺得3分,有两方面欠缺

得2分,三方面俱欠缺得1分。如直接引用本试卷的材料,最多给2分。)

练习2:没有统一答案。参考:当一个人志得意满的时候,他忘记了谦卑为怀是一种习惯。(2分。内容要求:前句为面临的反面的不良的处境或表现,后句应从正面提出应对策略;句式要求:应与例句一致。内容、句式各1分。)

练习3:不设统一答案。例:英雄教师殷雪梅,瞬间壮举感神州(铸师魂)。(3分。基本符合对联格式,得1分;内容2分,其中称号及姓名1分,事迹1分。)

五、练习巩固

请大家运用刚才学到的这些基本方法,做下面的练习。练习4:仿照下面句子的内容和形式,补写其它句子。

小溪超越大山的阻隔,迎来江河的拥抱;种子超越泥土的禁锢,迎来春风的轻抚。蝴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练习5:仔细阅读下面的两段话,补写第三段话,并说出这样做的好处。

做突然变穷的准备,不必做一朝暴富的准备。一次事故,一场大病,都可能让人变得一贫如洗,不可不防;而一朝暴富的事,如果万一碰上,不必客气就是了,只需提醒一句:富贵不能淫。

做名落孙山的准备,不必做金榜高中的准备。一旦落第,父母失望,他人白眼,复读没钱,打工不甘,想想都叫人头疼;侥幸高中,春风得意,也不过“一日看尽长安花”罢了。

做失窃破财的准备,不必做捡一大钱包的准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6:下面三段都是关于怎样“读人”的材料,请仿照前面两段材料的内容和形式,补充第三段材料,并就此归纳出怎样“读人”才能读出幸福。

有的人,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愿意把伞借给你,而下雨的时候,他却打伞悄悄地先走了。

--你读他时,千万别埋怨他。因为他自己不愿意被雨淋着(况且是人家的伞),也不愿意分担别人的困难,你能说什么呢?还是自己常备一把伞吧。

有的人,在你有权有势的时候,围着你团团转,而你离职了,或无权无势了,他却躲得远远的。

--你读他时,千万要理解他。因为他过去为了某种需要而赞美你,现在没有那种动力了,也就没有必要再为你吟唱什么赞美诗了。在此,你需要静下心来,先反思一下自己过去是否太轻信别人呢?

有的人,在你辛勤播种的时候,他袖手旁观,不肯洒一滴汗水,而当你收获的时候,他却毫无愧色地以各种理由来分享你的果实。

--你读他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的归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练习4 不设统一答案,注意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参考:超越茧蛹的封闭,迎来鲜花的爱情;思想超越桎梏的束缚,迎来飞翔的自由。练习5 小偷猖獗,明目张胆,稍不留神就被他得手;而捡一大钱包则是“小概率”事件,即便看到地上有一钱包,也多半是人下的圈套,正等你上钩。好处:要活得从容不迫,须对那些不如意事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做到有备无患。好事不必做准备,来了就来了,最多是个喜出望外,享用谁还不会;可对坏事若无思想准备,一旦突如其来,就会打个措手不及、天塌地陷。练习6 千万别反感他。因为有人肯于分享你丰收的甜蜜,不管他怀着什么样的心理,都应该持欢迎的态度。你做出一点牺牲,却成全了一个人的业绩欲,慢慢地,会让他学会一些自尊和自爱。归纳:读人时,要学会宽容,要学会大度,由此才能读到一些有益于自己的东西,才能读出高尚,才能读出欢乐,才能读出幸福。

4.高三专题复习课:“仿写句子”教学设计教案-教学教案 篇四

准确翻译文中的句子,即用现代汉语的词汇和语法来翻译所提供的文言语句,做到文通字顺,简明规范,畅达流利。无论在(考试说明)还是(教学大纲)中都明确规定,高中生要掌握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高考,沉寂多年的文言文翻译主观题重新出现,分值是5分,这对一向不重视文言文翻译的考生又提出了新的要求。有一点应该明确,我们应把“取法于课内,巩固积累于课外”视为复习备考的最基本原则。

我们知道翻译的基本要求是“信”、“达”、“雅”。首先要求准确表达原文意思,不走样,不漏译,不错译,继之要求译文明白通畅,无语病;进而要求译文用词造句考究,有一定的文采。他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以直译为主,以意译为辅,关键要确切地表达原文原意。但实际操作起来情况比较复杂:如果词义古今一一对应的,语序古今一致的,只需直译就行了。关键是另外一种情况,如词语古有今无,成分缺这少那,照直诘洁屈聱牙时,就需运用现代汉语多方面知识,并且体现现代汉语“规范、清晰、连贯”的基本要求,这就需要意译。意译不等于臆测大意以遮掩无知。

将文言语句准确翻译成现代汉语要求考生必须具备两个方面的条件。一是从微观上,能把握句子中实词、虚词用法和意义,即以理解实词和虚词为基础,对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现象,对常用的26个文言虚词,直至对文言固定句式、文言固定短语、文言修辞格,文言文一些特殊表达现象,都有个准确把握。二是从宏观上讲,善于联系前后文推敲判定,整体理解,切忌断章取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应当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来翻译文言句。

在完成文言文语句译时要注意按照“留、换、补、删、调、贯”六字法进行。留,指凡朝代、年号、人名、地名、官职等专有名词,皆保留不动;换,将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双音词,将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将通假字换成本字……凡该换的,一律换之;补,即补出古代简练说法所省略或隐含的内容,特别是对省略句;删,指删去那些无意义或没有必要译出的虚词,调,指把文言句中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要求调整过来。贯,指文吉句中带修辞瑰坟的说法,用典用事的地方,根据上下文灵活、贯通地译出。语句翻译完成后,再回头检查一遍,看看有没有漏译,语句是否通顺。

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是传统的考查方法之一,它虽然侧重于语言形式的考查,但由于同时也涉及内容,因而是高考文言文阅读中一种带有综合性的考查手段。

[复习重点]

一、直译与意译相结合

从高考的特点与考查目的出发,文言文的翻译总是采用直译为主的方式,意译只能是一种次要的方法。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之中,译出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同原文保持一致。所谓意译,则是根据原文表达的基本意思来进行翻译,不拘泥于字字句句的落实,甚至可采用同原文差别较大的表达方式。高考的特点固然要考查学生对文言文阅读材料在宏观上的掌握,但更要求考生能够从微观上了解并熟悉文言文字词句式等语言知识。因此,历年来试题的设置主要采用直译的方式,只有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表达不了原文意蕴的时候,才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所以,翻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表面考查的是句子翻译,但测试的重点可能还是在于某一实词、虚词或者文言句式,其中又以考查把握多义实词的能力为主,涉及面广,因此说,对文言译句的复习,当是以字、词、句基础知识的复习为基础。

二、句子的理解

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是翻译文言文语句的第一步,理解文言语句必须遵循古文的一般规律并把握其特殊性。对句意的理解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在全文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全文或文段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如:对“襄阳土俗,邻居种桑树于界上为志(《南齐书韩孙伯传》)”的翻译,就要注意这是在介绍韩孙伯所处的社会环境,所以翻译成“按襄阳当地的风俗,邻里之间要在各自的分界处种上桑树作为分界的标志”。

2.要注意省略句、倒装句、词类活用、通假字、互文见义和偏义复词的理解,对这些现象的理解把握,往往是翻译文言语句的关键。如:“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语出《愚溪诗序》)此句中“居”后省略了宾语“于此”或“于是溪”,“姓”是名词作动词,“给……取姓”的意思。那么此句就可翻译成:姓冉的人家曾经在这条小溪居住,所以就给小溪取此姓,叫做冉溪了。

3.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通过前后推导,或选项推敲分析等方法,进行认真理解。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语出《论语季氏将伐颛臾》)这是孔子教育子路、冉有的话,文中难懂之处是“疾”“舍”“为之辞”几处,既是教训之语,那么“疾”就不可能是“生病”之意,当是“厌恶”之意;“而”有表示并列和表示转折关系两种理解,依据意味推敲,自然当作转折关系理解更好,那么“舍曰欲之”与“为之辞”就在语意上相反了,以此推断“舍”是“停止”之意,“辞”是“托词”“借口”之意。整句意思就可翻译成:品格高尚的人厌恶那些不说自己想做什么事却去找借口推脱责任的人。

4.利用文言排比句、对偶句、并列结构,把握句意。也就是说,在理解文言句子时,要充分利用对应词语的用法和意义去把握文句意思。如:“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语出《谏太宗十思疏》)这是一个对偶句,前后两句对应词语的词性担当的句子成分完全相同,甚至有些对应词语的意思根本一样,如“望”“求”,都应该是想、希望之意。所以整句可以翻译成:源流不深却希望水流到很远的地方,根生得不牢固却想要树木长得高而茂盛。

5.对复杂的不好理解的句子,最好做成分分析,先抓主干,再看枝叶;或抓住关键词语,分析句间关系。如:“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分析主干,“古人……鸟兽”是主语,“之”取消句子独立性,主语中“古人”与“观于……鸟兽”是一种主谓关系。“往往”是副词,“有”是动词,作谓语。“得”就应该是宾语,看来是动词名用,引申理解为“收获”“心得”较为恰当。所以整句就可翻译成:古人对天地、山河、草木、虫鱼、鸟兽的观察,常常有所收获。

6.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去把握文言词语在句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如:“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语出《战国策魏策》)“挠”一词陈述“色”,应为形容词,不能作动词,联想到“不屈不挠”,应理解为“屈服”之意。“长跪”一词古汉语是“直着身子跪拜”,这里也不例外。“谢”有多种意义:感谢、拜谢、谢绝、辞谢、告诫、谢罪等。根据前面对“挠”字的理解,应取“谢罪”“道歉”之意。所以整句应翻译为:秦王露出屈服的神色,直着身子跪拜,向他表示道歉。

三、文言翻译的原则:

1.译文忠于原文,要做到“信”。所谓“信”,也就是不能脱离原文语义,与原文语义要保持完全一样。

2.译文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就是要做到“达”。所谓“达”,也就是行文通顺,意思表达清楚明白。

3.译文要体现原文的语言风格和艺术风格,语言要“雅”。所谓“雅”,就是要注意语言的美化,尽量用最美的语言翻译原文。

三.翻译的技法。

1.“留”字法。

对原文中的人名、官名、地名等专有名词,可以采取保留的办法进行处理,不必翻译。如:“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其中“大中丞”就是表示官职的专有名词,翻译时采取保留的办法处理。整句可以翻译成:在这时,凭大中丞的`身份担任吴县巡抚的官员是魏忠贤的亲信。

2.“对”字法。

对已由单音节词发展成双音节词语的,我们可以采用对译的办法处理。如:“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其中,“求”现在变成了“要求”,“木”现在变成“树木”,“固”是使动用法,变成使……牢固。整句就可以翻译成:我听说想要树木长的高大,就一定要让它的根生得牢实。

3.“换”字法。

对有些文言词语,我们现代汉语已经不用了,而是用别的词语来替换了。如:上例中的“闻”,现在都不单用以表示听说的意思,现在就换用“听说”一词来翻译。

4.“增”字法。

对文言句子中的省略部分,翻译的时候应该为了使语句通顺,必须增补出来。如:“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未足”之前省略了主语“我们”,“与”后面省略了宾语“之”,翻译时应补出:对那些追求儒道却把穿得不好、吃得不好当作耻辱的读书人,我们不值得和他们议论。又如:“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显然省略了“威”之类的词语,要补出来,这样就可译为:“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谁厉害?”

5.“删”字法。

对于顾问中表示停顿或凑足音节的助词和部分表示陈述语气的助词,翻译的时候可以直接删除,不必译出。如:“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夫”是发语词,不翻译。

6.“调”字法。

对于文言倒装句,翻译的时候,必须按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顺句。如:“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恶。”这是一个定语后置句,首先顺句为:凡不能教子女者人,亦非欲陷其罪恶。再翻译之。又如:“甚矣,汝之不惠!”这是主谓倒装的句子,翻译时需颠倒过来,译为:“你的不聪明,太过分了!”

有些特殊的句子,译时需要扩充或凝缩。如:“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这类句子言简而意丰,如果不多用些笔墨,很难把句子表达清楚。我们可以翻译为:“使敌人降顺,让远方的人归附,招抚谁,谁会不来呢?”再如:“(秦)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这样的句子,是为了增强气势,故意用了繁笔,翻译时可凝缩为:“秦有并吞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四、文言翻译的方法

由于高考中采用直译的方式,因此,翻译句子应该着重以直译为主进行训练

1.对照翻译:文言单音词对译为现代汉语双音词或多音节词

如:“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信物亲近

2.换成今语:主要是一些古今同形异义词、通假字

5.高三专题复习课:“仿写句子”教学设计教案-教学教案 篇五

1.明确比喻概念。2.能分析比喻的作用

3.运用比喻进行仿写,扩写。教学重点:能分析比喻的作用

难点难点:运用比喻进行仿写,扩写。

一、导入

昨天结束了选句仿句变换句式,今天我们开始讲常用的修辞手法,有哪些呢?我们前面复习的时候,已经对修辞手法进行了一些讲解,今天,我们就更具体地来学习常见的修辞手法。Ppt展示

比喻 对比 排比(三比)反复 反问 反语(三反)对偶 设问 引用(偶设引)拟人 借代 夸张 双关 顶针

常用修辞手法巧记顺口溜:三反三比偶设引 拟人借代双夸顶 二.比喻的概念和作用

(一)概念 几种修辞手法里,考得多的有书上介绍的九种,现在我们介绍第一种,便是比喻了。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如。脸红红的像苹果。

Pp展示 比喻=本体 +比喻词 +喻体

(像,如,似。是,成了)

最平常的比喻,有好像,似等比喻词,是明喻。把比喻词改成成了、是,隐蔽一下,就是暗喻,没有本体和比喻词,只有喻体的,借喻体来代替本体的,就是借喻。如弯弯的月亮像镰刀,弯弯的月是一把镰刀,妈妈的头上长出了银丝。Pp展示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例如:西沉的落日像 一只金色的圆盘。青春是盛开的鲜花。

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

(二).辨析是否是比喻句子,加练习

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必须是两种不同事物,两事物间有相似点。她的性格很像她母亲。这天好像要下雨了。戴上红领中,我就仿佛

置身于少年时代。这样的事情很多,像…

练习:对点攻关1 考察点——必须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东西

170页典题考察点——两种不同性质的东西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三)、比喻的作用

比喻,一是修辞里的神话,是神人神思神悟的神来之笔,从古自今大家都爱用它,李煜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朱自清说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我们高兴了用它,得了一百分,高兴得像只小鸟;我们不高兴了也用它,考了0分,像只霜打的茄子;我们紧张时用它,我们放松时用它,我们热情被消磨了也用它;同学写作文爱用它,出卷老师也钟爱,它到底有什么能耐,有什么神奇的作用让文学青年,让出卷老师,让我们所有人对它恋恋不舍?我们一道儿来分析他的作用吧!如何分析比喻句表达效果?(用此句式答题)

PPT:小姑娘脸红红的,像个红苹果。请赏析这句话的修辞手法。

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______比喻成__________,___?____,生动形象的刻画(突出)出了 _______的_______特点。1.化平淡为生动;

PPT:他长长的鼻子,尖尖的,磨削过一般的红鼻子,简直像被挺有耐性的男孩吮得细细的麦芽糖块。请赏析此句。

法国作家弗朗索瓦·莫里亚克的《给麻风病人的吻》。有时候,需要说明的事物很平淡,如果直接说明,说明这种平淡事物的人缺乏兴趣,听者更是乏味,如同嚼蜡。而通过打比方,借用另一种生动活泼的事物来作喻体,原本平淡的本体,就顿时生色不少。化平淡为生动,长而尖的鼻子,本来就很平淡,再加上红鼻头,简直倒人胃口,但高明的作家借用“挺有耐性的男孩吮得细细的麦芽糖块”这一生动形象的事物作喻体,原本平淡的鼻子显得很生动了。

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______比喻成__________,__化平淡为生动,生动形象的刻画(突出)出了 _______的_______特点。

Ppt:一头海藻似的头发。

2.化抽象为具体;

PPT: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赏析此句。

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______比喻成__________,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的刻画(突出)出了 _______的_______特点。

梦像一片雪花 在空中飘舞 想抓住他,他已经融化了。

3.化深奥为浅显;

比如班上有个同学,觉得自己成绩不错,就开始不爱学习,上课就做别的,如果你想劝他继续努力,会怎么说? 学如行舟,不进则退!

有时候,需要讲道理的时候,说明的事物很深奥,直接去说难度大,听者更是“丈二和尚--叫人摸不着头脑。”于是乎用浅近的事物作喻体,通过打比方来间接说明原本深奥的本体,从而产生化深奥为浅显的神奇效果,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______比喻成__________,化深奥为浅显,生动形象的刻画(突出)出了 _______的_______特点。

PPT: 李克强谈经济形势:和骑自行车一样,老在原地打转转是稳不住的 李克强在上海召开的部分省市经济形势座谈会上指出,稳中求进稳是基础,但这就和骑自行车一样,老在原地打转转是稳不住的,还要往前进,进快进慢都要进,进才能稳得住。4 化冗长为简洁。

PPT:讲孩子很淘气,一天到晚爬上爬下,东摸摸,西弄弄,一会儿都不闲着.“活像个猴子”五个字,就这样把孩子顽皮、淘气的情形说出来了,话很简单,意思却很丰富。既省了言词,又帮助了人家理解和想象。在此,比喻确有化冗长为简洁之神效。

综上所述,比喻能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浅显为深刻,化冗长为简洁,这是比喻这一修辞神话的多种变戏法,修辞神话的变戏法产生了神奇的修辞效果,神奇的修辞效果又使得这个修辞神话的变戏法更加神奇。

三、练习

(1)诗歌鉴赏中的修辞手法 送沈子福归江东

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思考:诗的三四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析它的作用

答: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对友人惜别的心情比做遮拦不断的江南江北的春色。将抽象的感情具体化、形象化、化虚为实,突出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2)仿写

对点公关第四题

四.知识积累(资料)

仿句一般是排比加比喻,其中常用的本体喻体有哪些呢? 仿写、比喻常用意 象归类

海河类:大海、江河(长江、黄河)、湖水、流水、清泉、溪流、浪花(风浪)、瀑布 天气类:风暴、细雨、雨珠、雪花、雾、阴霾、阳光、彩虹、蓝天、白云、春风、海风、清风;天空(晴空、星空)春、夏、秋、冬

植物类:森林、树木(绿树)种子、果实、鲜花(昙花/玫瑰/牡丹/兰花/菊花/枫叶/腊梅)、萌 芽/绿荫、小草(绿茵)、青竹、仙人掌、荆棘、春色 航海类:船、帆、浆、彼岸、港湾

光明类:明灯、灯塔,蜡烛、火种/星星(启明星、北斗星)、月亮(月光)、太阳、宇宙 动物类:雄鹰(鲲鹏)、骏马、小鸟(燕雀)、翅膀、鱼儿、贝壳、珍珠、燕子 艺术:歌、音符、旋律(韵律)、交响乐、图画、诗 人类:艄公,战士,钢琴家,画家 尺子、秤、酒,一盆火,高考仿句:理想是一把尺,量出一个人眼光的长短;追求是一杆秤,称出一个人灵魂的轻重。

答案:生活是一杯酒,品出人生滋味的酸甜苦辣;事业是一面镜,照出生命价值的大小高低。关怀是一缕春风,温暖了失意者的心,鼓励是一盆火,燃起失败者的希望.友谊是一条瀑布,飞溅着真诚的水花; 信任是一缕阳光,驱散了怀疑的迷雾。

爱心是漫漫征途中的路标,使迷路者找到了方向。爱心是寒冷冬夜里的炉火,使流浪者感到了温暖; 爱心是残叶枯枝中的新绿,使奋斗者看到了希望 五,作业

利用资料中的意象造句,分组进行。预习拟人和排比手法。

高考专题复习之比喻修辞手法 教学目标:

4.明确比喻概念。5.能分析比喻的作用 6.运用比喻进行仿写,扩写。教学重点:能分析比喻的作用

难点难点:运用比喻进行仿写,扩写。

二、导入

Ppt展示

比喻 对比 排比(三比)反复 反问 反语(三反)对偶 设问 引用(偶设引)拟人 借代 夸张 双关 顶针

常用修辞手法巧记顺口溜:三反三比偶设引 拟人借代双夸顶 二.比喻的概念和作用

(一)概念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如。脸红红的像苹果。

Pp展示 比喻=本体 +比喻词 +喻体 Pp展示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二).辨析是否是比喻句子,加练习

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必须是两种不同事物,两事物间有相似点。练习:对点攻关1 考察点——必须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东西 170页典题考察点——两种不同性质的东西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三)、比喻的作用

如何分析比喻句表达效果?(用此句式答题)

PPT:小姑娘脸红红的,像个红苹果。请赏析这句话的修辞手法。

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______比喻成__________,___?____,生动形象的刻画(突出)出了 _______的_______特点。1.化平淡为生动;

PPT:他长长的鼻子,尖尖的,磨削过一般的红鼻子,简直像被挺有耐性的男孩吮得细细的麦芽糖块。请赏析此句。

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______比喻成__________,__化平淡为生动,生动形象的刻画(突出)出了 _______的_______特点。Ppt:一头海藻似的头发。2.化抽象为具体;

PPT: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赏析此句。

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______比喻成__________,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的刻画(突出)出了 _______的_______特点。3.化深奥为浅显; 学如行舟,不进则退!

有时候,需要讲道理的时候,说明的事物很深奥,于是乎用浅近的事物作喻体,通过打比方来间接说明原本深奥的本体,从而产生化深奥为浅显的神奇效果,PPT: 李克强谈经济形势:和骑自行车一样,老在原地打转转是稳不住的

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______比喻成__________,化深奥为浅显,生动形象的刻画(突出)出了 _______的_______特点。化冗长为简洁。“活像个猴子”五个字,就这样把孩子顽皮、淘气的情形说出来了,话很简单,意思却很丰富。

小结:综上所述,比喻能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浅显为深刻,化冗长为简洁。

三、练习

(1)诗歌鉴赏中的修辞手法 送沈子福归江东

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思考:诗的三四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析它的作用

答: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对友人惜别的心情比做遮拦不断的江南江北的春色。将抽象的感情具体化、形象化、化虚为实,突出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2)仿写

对点公关第四题

四.知识积累(资料)

仿句一般是排比加比喻,其中常用的本体喻体有哪些呢? 仿写、比喻常用意 象归类

海河类:大海、江河、湖水、流水、清泉、溪流、浪花。

天气类:露珠,细雨、雨珠、雪花、雾、阴霾、阳光、彩虹、蓝天、白云、风暴,春风,阳光。

植物类:森林、绿树、种子、果实、鲜花、萌芽、小草、青竹、荆棘、春色 航海类:船、帆、浆、彼岸、港湾

光明类:明灯、灯塔,蜡烛、火种/星星、月亮、太阳、宇宙

动物类:雄鹰(鲲鹏)、骏马、小鸟、翅膀、鱼儿、贝壳、珍珠、燕子 艺术:歌、音符、旋律(韵律)、交响乐、图画、诗 人类:艄公,战士,钢琴家,画家 生活类的:尺子、秤、酒,一盆火。五,作业

6.高三历史专题复习教案(范文) 篇六

件 写在复习前面的话

一、历史高考的备考

首先,我们必须明白历史高考主要考什么?简单可以概括为三个基本:即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情感。

.基础知识

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2.基本能力

目标要求

获取和

解读信息

获取试题提供的信息,理解试题要求以及考查意图。

提炼信息的有效内容和价值,并对其进行分析与整合。

组织和应用相关学科的信息,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解读。

调动和

运用知识

将所学知识与试题的形式和内容建立正确的联系。

准确地运用相关知识和相关信息,认识和说明问题。

体现学科渗透,运用相关学科的知识原理分析问题。

描述和

阐释事物

正确表述事物的现象,准确描述和解释事物的特征。

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的阐释。

辩证地、历史地考察事物,对事物进行学科的和跨学科的描述与阐释,意义完整。

论证和

探讨问题

运用判断、归纳、演绎、比较、概括等方法论证问题。

在论证中观点明确、表述清晰、逻辑严谨。

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的原理和方法论证和探讨问题,体现创新性思维。

3.基本情感

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进一步树立崇尚科学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其次,储备好知识(记忆知识)才是备考的基本方法。历史高考像建房,知识记忆是准备沙、石、砖和钢材。历史高考像煮饭,知识是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全面掌握

教材=主干知识+隐性知识

教材=目录+正文+黑体字+小字+图表+注释+习题+大事年表

2、重点掌握

主干知识=历史事实+历史结论+历史线索+阶段特征

重点知识=考纲要求+时事热点

重点知识=重要历史人物+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现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3、多层次掌握

历史事实=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

历史结论=背景、目的、原因、特点、性质、实质、影响、意义

只有主动读教材,喜欢读教材,善于读教材,能自主整理教材,练习后回归教材,才能全面掌握教材。

理清章节的知识结构,构建立体的知识体系;透彻理解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阶段特征;归纳历史线索;进行纵横比较。

理解基础上强化记忆,务求过关;按史实、结论的要素进行索引式记忆、尝试记忆;简化记忆,牢记关键词;自主整理知识,按自己的方法牢记;切忌从头看至尾,什么也没记。

第三,历史高考以能力为主导。历史选择题的解题还是:熟记课本主干知识,运用相应历史学科能力正确选择。历史非选择题的解题还是:以课本历史知识为资源,独立运用阅读和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去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评价历史事实。

.学会主动学习、积极学习历史;

2.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3.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4.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5.学会认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第四,历史高考复习不可能一撮而就,成功在平时,所以每天进行适量的、规范的训练,这才是成功之道。

.以练习为主线,以能力训练为主体;2.依据高考模式进行三限:限时、限量、限分值;3.严格要求按规范答题,主观题进行上本训练;4.强调更正,每人必须准备错题本和草稿本;5.练习更正后必须回归训练目标,务求举一反二。

结论:无论是XX年,还是XX年的高考,在高考题型基本稳定的前提下,最佳的应考方法仍然是“以不变应万变”。

第一单元先秦

(教案部分)

※导入新课

奴隶社会的兴衰过程

夏朝——奴隶社会形成————————————————前2070年—前1600年

商朝——奴隶社会发展————————————————前1600年—前1046年

西周——奴隶社会强盛————————————————前1046年—前771年

春秋——奴隶社会瓦解————————————————前770年—前476年

东周

春秋(前770—前476)——奴隶社会瓦解

(前770—前256)

战国(前475—前256)——封建制度确立

大变革时期

一、古代史整体知识结构

(1)政治:中央统治、地方制度、民族关系、对外关系;

(2)经济:农业、手工业、商业、货币、城市;

(3)文化:文学、艺术(音乐、绘画、书法、雕刻等)、哲学、科学。

二、本单元在教材、高考中的地位

本单元共有7小节,约占中国古代史课程的6.1%。其中原始社会、奴隶社会时空跨度大,内容较简单。原始社会是通过对典型的古人类遗址和家喻户晓的传说的介绍来描述人类早期劳动生活、社会演进历程的,纵观近几年高考考纲,原始社会这一部分一直没有列入其中。奴隶社会的夏、商、西周三代主要介绍了王朝更替、重要制度以及经济文化成就。作为社会转型期的春秋战国历史则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诸方面作了全面介绍,应当被视为本单元学习的重中之重。

本单元在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中,年年有题,分值不高,以选择题形式为主,且与课本依托关系较密切。主要考查了封建城市的位置和作用问题。春秋战国时期的儒法思想及其实践效果问题。今后高考中很有可能考查:①是最新考古成就对已有成果、结论的补充和修正;②是突出的经济成就;③是以新情景、新材料来考查对春秋战国思想的认识;④是反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的内容。

三、备考指南

考纲展示

复习向导、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

(1)夏朝的建立;(2)商朝的兴衰;(3)武王伐纣和西周的强盛;(4)国人暴动和西周灭亡;(5)井田制和分封制。

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了解其重要制度。

2、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

①农业和畜牧业;②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③商业交通和城市。

了解夏商西周时期的社会救济发展状况,运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的原理,分析井田制和分封制的关系

3、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 ①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②民族融合

分析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战争的原因、性质和作用;理解民族融合的含义及影响,认识中华民族历史的源远流长。

4、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

①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城市;②土地所有制的变迁③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和变法

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及原因;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和变法运动,理解奴隶制瓦解、封建制确立的原因

5、先秦时期的文化

①老子和孔子②百家争鸣③文学和艺术④天文和物理⑤扁鹊

掌握春秋战国时期文学、艺术及科技成就;分析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及诸子百家的思想。

四、知识归纳

考点1——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

【导读】此考点近年命题不多,大多知识点略作了解即可,建议重点掌握夏朝建立的意义、盘庚迁都的影响、武王伐纣的性质以及分封制。

知识点

1、夏朝的建立(重点)

(1)建立:①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②建立者:禹。

(2)性质: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表现:①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②国家机构初具规模

(3)统治中心在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建都阳城。

(4)灭亡:①原因:实施暴政,激化矛盾。②方式:商汤讨桀,夏朝灭亡。

知识点

2、商朝的兴衰(重点)

(1)建立:商汤灭夏,以亳为都城建立商朝

(2)稳定:盘庚在商朝中期迁都到殷,商朝又名殷朝;商朝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发展阶段。

(3)衰落:商朝晚期,商王纣实行暴政,生活腐朽,导致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知识点

3、武王伐纣和周朝的强盛(重点)

(1)武王伐纣:①背景:一是商纣实施暴政,激化社会矛盾。二是周的强盛。周文王任用姜尚,周公旦等改革政治和军事,发展经济,到武王时成为西部强国。②过程:公元前1046年,双方激战于商都郊外牧野。纣王军队阵前倒戈,引导周军攻进商都,纣王自焚而死,商朝灭亡,西周建立。③性质:奴隶主贵族反抗暴君的正义战争。

(2)周朝的强盛:①地域空前广袤。②民族关系:国内各民族的联系和交往加强。③世界地位:在世界的东方具有重要地位。

知识点

4、西周的井田制和分封制(重难点)

(1)实行的目的:为了巩固奴隶制统治。

(2)井田制:①含义: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A.是田地的形式,因田地阡陌纵横,如同井字,称为井田;B.是经营方式,也就是剥削方式。它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

②内容:周王把土地分封给诸侯臣下,诸侯臣下向国王交纳一定的贡赋。③瓦解: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出现新的封建剥削方式,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

(3)分封制:①含义:是西周分封诸侯的制度。②内容:周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诸侯要服从周王的命令,按期向周王贡献财物,并服从作战。(其中的义务有政治、经济、军事三个方面)③作用:分封制使周朝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

五、近三年高考真题展示

.(XX上海历史)学者考证,历史上的商族屡屡迁徙,最后一次迁徙后,定都二百多年,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这次迁徙的组织者是

A.商汤

B.武丁

c.盘庚

D.商纣

2.(XX上海历史)28.随着历史的变迁,许多概念的内涵发生了变化。例如“革命”,最早界定为改朝换代,近代以来则多指政治体制变革。下列选项对应上述概念内涵的是

A.汤武革命/“光荣革命”

B.“光荣革命”/工业革命

c.汤武革命/“文化大革命”

D.工业革命/“文化大革命”

3.(XX北京)12.下列对夏、商、周三朝都城位置的表述,正确的是

A.都在今天陕西省的境内

B.都在关中地区

c.都在今天河南省的境内

D.都在今天的黄河流域 4、1.右图是明清古建筑中的一幅牌匾,与它有关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

5、(XX全国文综一)古人在分析姓氏起源时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字,则盂孙叔孙;氏于居,则东门北郭。”由此推论,司马、司徒等姓氏应源自

A.官名

B.爵位

c.溢号

D.行业

6、(XX全国文综二)关于中国姓氏起源,唐人柳芳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谥,则文武成宣;氏于事,则巫乙匠陶。”由此类推,王、侯、公孙等姓氏应源自

A.族名

B.邑名

c.爵号

D.官名

7、(XX北京文综高考)右图是北京广安门桥北的蓟城柱。《礼记》载:“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与蓟城建立相关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井田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8、(XX高考广东单科)“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国的。

右图所示柳宗元的的主题可能是

A.分封制度

B.王位继承制度

c.郡县制度

D.三公九卿制度

9、“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

之。”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

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

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

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

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

0、(XX高考山东文综)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人的……”。这反映出贾母

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

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

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

D.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

1、西周实行的宗法制在秦汉以后仍有重大影响,其主要表现是

A嫡长子继承制

B.反复出现的分封制

c.三纲五常的伦理观

D.传统的宗族观念

2、(XX高考天津文综)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

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

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

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

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

3、(08年上海历史卷1)“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句话指的是

A、分封制

B、井田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教后记】

7.高三专题复习课:“仿写句子”教学设计教案-教学教案 篇七

一、考点解说

语言表达的得体指能够根据交际的语境恰当地使用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语言表达的得体就是要根据交际的外部语境(各种情境条件)、内部语境(上下文)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有人通俗地说,所谓得体就是根据需要说相应的话。这是很有道理的。

命题往往着眼于:①依据语境,用语准确句式恰当;②看准对象,用语讲究分寸;③适应场合,巧妙用语;④把握语体。

得体,是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也是最高要求。它牵涉的问题很多,这里仅从中学生的实际出发,作简要说明。

二、典型试题(兼顾几种类型)

1.在日常交际中,注重礼貌用语,讲究措辞文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请写出下列不同场合中使用的两个字的敬辞谦语。(2005年高考全国卷三)

例:探望朋友,可以说“特意来看您”,更文雅一点,也可以说“特意登门拜访

(1)邀请朋友到家里做客,可以说“下午我在家里等您来”,也可以说“下午我在家_______,您_______”。

(2)把自己的著作送给人,可以在书上写“请您多提意见”,也可以写“某某先生_____”。

分析:根据上文推知谦敬语。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平时要注意礼貌用语,积累谦敬德词语。如:拜访、光临、斧正、恭候、舍、家、令等等。

答案:(1)恭候,光临。(2)指正。

2.王孝椿准备6月16日在阳光饭店为爸爸过70岁生日,想请爸爸的老战友刘妙山夫妇那天中午12点来一起吃饭。请以王孝椿的名义给刘妙山夫妇写一份请柬。要求称呼得体,表述简明,措辞文雅。(不超过40个字)(2005年高考全国卷一)

答:

分析:解答此题要注意符合请柬这种应用文体的特点,以及提干中所提供的相关信息

答案:提示:称呼得体(如称“刘伯父伯母”等),表述简明(如写明邀请的具体时间、地点、邀请缘由等),措辞文雅(如用上“家父、寿辰、恭请、光临”等词)。

3.“五四”青年节,希望中学邀请校友高明同学会母校演讲。根据以下材料,请你以学生支持人的身份把他介绍给同学们。(不超过80字)(2005年高考福建卷)

材料:高明,男,1985年5月1日出生于干部家庭。父亲,46岁,中共党员,大学毕业,机关工作人员。母亲,45岁,大专毕业,小学教师。高明2004年毕业于希望中学,现为福建大学外语学院一年级学生。身高175厘米,圆脸,小眼。从小喜欢文学,爱好书法、体育等,小学时获得校“优秀班干部”称号和“故事大王”比赛一等奖,初中时获得县硬笔书法比赛二等奖,高二时获得市演讲比赛一等奖,大学时获得省大学生演讲比赛一等奖。为了这次回校演讲,他阅读了《演讲与口才》、《大众幽默》等刊物,写了一大本读书笔记,精心准备了演讲稿《放飞青春》。

答:

分析:本题是根据所提供的内容为学生主持人组织串台词,大体内容是介绍高明的基本情况,没必要泛泛而谈,如高明的性别、年龄、家庭、父母情况、容貌特点,这些完全可以不谈,而其他的内容也要简约。

答案:高明同学是我校2004届校友,现在是福建大学学生,他爱好广泛,曾荣获省大学生演讲比赛一等奖。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做《放飞青春》的演讲。

4.根据语言环境,用口语方式转述下面书面材料的内容。(2004年高考江苏卷)

材料:①徐凡,男,江苏南京人,东方大学文学院教授。②系我国红学界的后起之秀,③尤以考证作者身世见长。④专著《曹雪芹家世考》、《大观园人物论》、《<红楼梦>导读》(获优秀教育图书奖)在海内外享有盛誉。

要求:①内容适当。②表达得体。③符合口语特点。④将转述的话写在相应的横线上。学校邀请徐凡与学生座谈时,你以文学社成员的身份向同学们介绍说:

分析:本题考查将书面语转换成口语的能力并要求符合座谈的场合特点,对某些词语和句式作更换和调整。例:①句转换时,就没有必要介绍性别,因为座谈会上彼此面对面,一目了然。②中“系”“后起之秀”则是书面语,需换通俗化口语。③中“尤以„„见长”是书面语结构,也需更换,“作者身世”应明确化。④括号里的文字也需转换到句中表达。

答案:转换的要点:①“徐凡”后应加称呼,不能介绍性别。②“系”、“后起之秀”必须转换,可以转换为“是”、“研究专家”等。③“作者身世”应转换为“曹雪芹的身世”或“《红楼梦》作者身世”,“尤以„„见长”用“尤其在„„方面有专长”一类句子来转换。④括号中的内容必须转换到句中表述。5.下面是周华同学给博物馆金馆长写的一张便条,其中有些词用得不得体,请你帮他修改。(1995年全国卷)

金馆长:

您约我今天下午去贵处谈我班同学光临贵馆参观一事,因我有急事,现决定改期。具体改在何时,别行蹉商。

周华

5月18日

要求:

找出并改正用得不得体的词,写入下表,有几个写几个。

不得体的词

改 正

本题考查根据交际对象,交际语体做到语言得体的能力。便条应是用通俗的口语写的应用文字;本便条是一名同学写给博物馆长的,根据这两点作判断,“光临”不得体。这是一个敬词,它不应该用在“我班同学”身上,应改用“到、去”。“决定”用得主观、生硬、没礼貌、不得体;再从上下文看,“改期”是被迫的,所以应改为“不得不”、“只好”、“只能”之类。“蹉商”属政论语体的词语,用于庄重的场合,这里应改为口语的“商量”或“商议”、“商定”等。6.根据下面说明,完成后面两题。(1994年全国卷21题)

“育人财会职业高中”为及早安排本校毕业生的工作,在报上登了一则启事,标题是“育人财会职业高中预聘毕业生。”该标题意思表达得不准确。请分别按以下两项要求对该标题进行修改。(修改后要符合刊登启事的本意,学校全称不得改动)

(1)保留“预聘”一词,不超过15字

□□□□□□□□□□□□□□□

(2)不用“预聘”一词,不超过13字。

□□□□□□□□□□□□□

这道题考查的是根据“目的”选用恰当的词语的能力。该校长报上登启事的目的是“为了及早安排本校毕业生工作”,而标题中的“预聘”显然表达目的相违,因为“预聘”是用人单位的行为,所以必须修改。

答案:(1)育人财会职业高中毕业生欢迎预聘;(2)育人财会职业高中毕业生求聘(职)。

7.下面是某校准备张贴在大门口的一份通知稿,有三处必须修改,写出这三处的序号。(1994年上海卷)

各位来宾、各位校友:

a今天是我校建校50周年的大喜日子,b感谢大家能在百忙中莅临参加。C为了校庆活动的顺利进行,d各位务必先到接待处签名,e然后领取纪念册。f10点钟到礼堂参加庆祝大会。g会后欢迎您在母校参观。

××中学校庆会务组

×月×日

答:、、。

本题主要考查遣词用语得体的能力。b句“莅临”,来临,有表尊敬之意,但“参加”与之重复,应删去“参加”。d句“务必”不得体,有命令,强调意味,应删去。g句的“母校”只能就“校友”而言,不包括“来宾 ”,应改为“学校”,以适“来宾”、“”校友,这些不同身份的人。

答案:b、d、g。

8.由于目的不同,对同一事物的说明也应有所不同。根据下面的要求,分别写两段话来说明文具盒(铅笔盒)。(1993年六省市22题)

目的(一):为找回自己的文具盒。

目的(二):向别人介绍、推荐自己用的这种文具盒。

这是较早的一道高考试题。说话要根据“目的”说相应的话。“为找回自己的文具盒”而写的一段文字,从本质上说,就是为别人为你服务提供方便,因此要着重介绍文具盒的特点,如大小、颜色、质地以及里面具有标志性的物品,以便拾到的人及时交给你。向别人“介绍、推荐”这种文具盒,就带有一定的广告性质,主要是介绍它的质量、功用及其他优点,以引起人们的兴趣。否则就不得体。

三.方法指导

(一)注意各种情景条件

这情景条件,主要是指下列三点: 1.交际场合

交际的场合包括时间、地点、人物、氛围等。这里主要说氛围。交际的场合各种各样,有喜庆、哀伤之分,有庄重、轻松之别,等等。在这种情况下,语言表达要与环境气氛相协调。在喜庆的场合谈令人伤感的话,在庄重的氛围中“搞笑”,都是不得体的。2.交际对象

交际对象有性别、年龄、身份、经历、文化背景等具体因素。在运用语言作文交际时,应该切合实际。俗话说,到什么山唱什么歌,看什么说什么话。摒弃处世圆滑这一点,从语言表达上说,肯定是必要的。譬如,曾经有少先队员到冰心家中向老人献花,问:“冰心奶奶,你今年多大了?”孩子天真、幼稚,这样问情有可原,如果年龄大一点的,按照一般习惯,应该这样问:“奶奶,您高寿?”或用其他说法,否则不得体。注意交际对象,首先应尊重对方。3.交际目的

交际目的不同,即使说同样的内容,说话的角度、重点等应有所不同。譬如老师劝学生读读书,如果对方不想读书,老师要帮助分析原因,说明读书的重要;如果对方很用功,但效果不好,老师应在学习方法上作指导;如果对方文理关系处理不当,老师应该着重谈全面打好基础,为将来的发展作好准备。如果老师不根据对方的实际确实谈话的重点,只泛泛地说一通,你愿意听吗?

此外,还要注意自己的身份等。

例:把下面句子的内容放在A、B两种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转述。

要求:①不变更原意;②人物、人称表述准确;③时间、地点交代清楚合理。

小李对小王说:“我明天上午不去语文组找郭老师了,请告诉老师一声。再帮我问问,后天晚上去她家里找她行不行?”

A.当天下午,小王在交门口对郭老师的女儿姗姗说到这件事。

小王说:

B.第二天一大早,小王跑到语文组把这件事告诉郭老师本人。

小王说:

这是一道高考试题,从中可以看出“得体”的一些基本要求。小李请小王转达自己的意向目的明确,明间、地点、人物、事件说得清清楚楚,话也说得“客气”,包含着尊重小王的意思,也就是说是得体的。小王怎么转述呢?需要根据条件,时间不同,一是“当天下午”,一是“第二天一大早”;地点也不同,一是“校门口”,一是“语文组”;对象也不同,一是郭老师的女儿,一是郭老师本人。只有说话的目的相同。因此小王在及情境下应该这样说:“(珊珊),小李他(或她)明天上午不到语文组找你妈妈了,请转告一声;他还问后天晚上去你家找她行不行?”在及条件下,小王应该这样说:“郭老师,小李说他(或她)今天上午不来找您了,问明天晚上去您家找您行不行?”因为同郭老师说话就在语文组,所以不要点出地点“语文组”。小王这两次“转述”都是“得体”的。

(二)遣词用语应注意的问题 1.正确使用谦词和敬词 汉语中不少词是有明显的倾向性,有的用于自谦,称为谦词;有的用于对他人表示敬意,称为敬词,这一类词语要正确使用,否则会闹出笑话。

传说的常用敬词有“贵”(如贵校、贵公司)、“大”(如大作,用于称对方的作品),“高”(如高见)、“尊”(如尊姓大名)、“拜”(如拜托)、“赐”(如赐教,请别人指教)、“雅正”(如雅正,请对方指正)、“惠”(如惠顾)等。

在交谈中,用“家父”、“家母”、“舍弟”等,这是用“家”、“舍”来谦称自己的父母、弟妹,而不能用它来称他人的父母兄弟。称别人的父母兄弟“令”表敬重,如称别人的父母为“令尊”、“令堂”,称别人的儿女可用“令郎”、“令爱”。与上文所举数词相对的,如称自己的作品为“拙作”,称自己的看法为“鄙见”、“愚见”、“浅见”等。

有些词语谦、敬的倾向似不太明显,但它是客观存在,也应留意。如“鼎力支持”中的“鼎力”用于对他人的帮助表示感谢,而不能用于说自己对别人的帮助。又如“略尽绵薄”,用于年长者的自谦,也是不能随意使用的。2.遣词用语要尊重对方

人与人之间在人格上是平等的,遣词用语也应该体现这一点。譬如2003年第25题要求

改写提示语,使之“亲切友善”,就包含着这样的要求。原来的提示语“禁止喧哗,不许打闹”意思自然是对的,但他反映出说话人居高临下,盛气凌人的特点,因为会使人不易接受,甚至产生反感。

例:阅读下面一份请柬,指出用语不得体的毛病并修改。

请 柬

×××老师:

您好!

我校定于10月20日下午3时在校图书馆报告厅举行语文教学改革研讨会,请您做好准备,务必准时出席。

此致

敬礼

××中学校长办公室 2003年9月25日

这份请柬有三处不得体的毛病:①“您好”,在请柬中是多余的,应该删去;②“请您做好准备”,看起来很客气,实际上包含着不尊重的意味,从请柬的写作看,它也是多余的,应该删去;③“务必”是居高临下,命令式的用语,也应该改。这②③两处,可以改为“敬请光临指导”。3.遣词用语要注意分寸

无论谦、敬、褒、贬,都应注意分寸,恰如其分。有个成语叫“过犹不及”,说过头话或者不到位都会让人感到不诚恳,不得体。

例:某县教育局丁局长在欢迎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的大会上致辞说:“×老师是现代伟大的语文改革家,是我们崇敬的导师和偶像,我代表全县人民十分虔诚地欢迎他的到来„„”×老师听了很不自在,在答谢辞中说:“我们语文教师,最讲究分寸,刚才丁局长的讲话就缺乏点分寸„„”在场的语文老师都议论纷纷。

丁局长的欢迎词确实让人“不自在”,让人“议论纷纷”,因为他的讲话太缺少分寸。其一,评价过头,“现代伟大的语文改革家”中应删去“现代伟大”;其二,态度不当,“偶像”应删去;其三,心情不当,“虔诚”应改为“热忱”或“热烈”,再看×老师的讲话。他指责东道主“说话缺乏点分寸”,也不得体,可改为“我才疏学浅,只是在语文教学改革方面作了一点探索。今天能有机会来贵县与各位领导和同行作交流,感到很荣幸。”

四.反馈练习

1.李勇和王强是多年的同学,王强的父亲在图书馆工作。李勇写信向王强的父亲借一本杂志。下面是信的正文部分,其中有四处不得体或不明确。请把它们找出来,并作修改。

我虽然没有见过你,但我和你的儿子是多年的同学,今有一事相求。高考在即,我急需《××月刊》第二期,不知你单位是否有这本杂志。如果有,请设法帮我借到;如果没有,请抽空告诉我,以免误事。

(1)应改为

(2)应改为

(3)应改为

(4)应改为

答案:(1)我和你儿子 我和王强

(2)《××月刊》第二期 《××月刊》×年第二期

(3)请抽空告诉我 请让王强告诉我

(4)以免误事 删去(前两处不明确,后两处不得体)2.某公司经理张毅遗失一张支票,被某厂工人小王拾到并送回。张毅去致谢,但小王不在,便写下留言条。这张留言条有几处词语必须删改。请找出来并作删改。

小王同志:

你好。丢失支票,事关重大(1),使我寝食不安(2),公司上下(3),焦急万分。多亏你高风亮节(4),及时送回(5)。今天,我于百忙之中(6),专程(7)来致谢意,不巧未能见面,实在遗憾(8)。我由衷地感谢你,并希望你能再接再厉(9)。略备薄礼(10),聊表谢意(11),万勿推辞。

×公司经理(12)张毅 4月5月

答:必须删改的有(只写序号):

修改办法:

答案:(1)(4)(6)(9)(12)(1)是多余的话,应删去;(4)过头话,不得体,可删去;(6)不得体,有抬高自己之嫌,应删去“于百忙之中”;(9)不得体,有居高临下之嫌,应删去“并希望„„”这一句。(12)这样表明身份,不得体,应删去“经理”二字。

3.下面是某同学在一次讨论会上的发言摘要,有几处用语不得体,把它们找出来并加以改正(有几处写几处)

刚才刘老师的一番话真是抛砖引玉,使我深受教育。我们是跨世纪的青年人,祖国建设的重任将落在我们肩上。像刘老师这样快要退休的老师仍在为培养我们而略尽绵薄,难道我们倒可以对学习不负责任?我殷切期望平时抄作业、考试作弊的同学赶快改正错误,不要再自欺欺人了。

(1)应改为(2)应改为

(3)应改为

答案:(1)“抛砖引玉”→金玉良言(2)“略尽绵薄”→不遗余力(竭尽全力)(3)殷切期望→衷心希望(“抛砖引玉”是自谦之词,用在这里明褒实贬;“略尽绵薄”是自谦之词,用以评价老师,不得体;“殷切期望”多用于上对下、长对幼)

4.王老师刚退休,就收到张伟的来信。信写得有真情实意,但在表达上有一些不得体的毛病。下面是信中的一段,请把三处毛病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老师,此时此刻,多少往事历历在目。课堂上你循循善诱,悉心指导,开启我们心灵的窗户;生活中,您精心呵护,无所不至,提供我们成长的沃土。如今,您离我而去,在我心中您的音容宛在。我一定牢记您的教导,发奋学习,争取早日成才。

(1)应改为

(2)应改为

(3)应改为

答案:(1)无所不至→无微不至(2)离我而去→退休在家(3)音容宛在→形象平凡而高大(“无所不至”明褒实贬;“离我而去”会令人想到去世;“音容宛在”用于逝者)

5.一名读者到新华书店去买书,下边是他和营业员的对话:

读 者:请问有没有《现代汉语词典》卖?

营业员:卖完了。(1)

读 者:本市哪家书店可能有?

营业员:不知道。(2)

读 者:贵店什么时候能到货?

营业员:不知道。(3)

营业员的三次回答既简明又如实,但读者不仅感到扫兴,而且心中不是滋味。试为营业员的回答换一种说法,使读者有亲切感和心理满足感,但不能改变原意

(1)改为:

(2)改为:

(3)改为:

答案:①刚卖完,你早一点来就好了。②对不起,这我可说不准(或:我来帮你联系一下。)③眼前还没有消息,书一到我就通知你,好吗?(营业员三个“不知道”,冷冰冰的。所给答案只是举例)

6.说话要注意自己的身份和对象,用语得体,才会有好效果。根据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出恰当的话。(每句话不少于30字)

青年工人小王经常请假不参加车间的技术培训,理由是要在家当“陪读”——陪儿子小刚复习功课,做家庭作业,否则会考试不及格。

(1)如果你是小王的车间主任,就这件事你将对小王怎样说?

答:

(2)如果你是小刚的班主任,知道这个情况后,你将对小王说一点什么?

答:

答案:(1)做父母的固然要关心孩子学习,但不能以放弃自己的事业为代价。(2)要培养孩子独立学习的习惯,依赖是孩子成长的绊脚石,陪读弊多利少。(车间主任是领导,应对小王启发教育;班主任是教育工作者,谈问题自然应从教育孩子的角度出发)

常用敬词与谦词集锦

卫冕:指竞赛中保住上次获得的冠军称号。

惠赠:敬辞,指对方赠予(财物)

惠允:敬辞,指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

家父: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

家母: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母亲

驾临:敬辞,称对方到来

见教:客套话,指教(我),如“有何见教”

见谅:客套话,表示请人谅解

借光:客套话,用于请别人给自己方便或向人询问

借重:指借用其他人的力量,多用做敬辞

金婚:欧洲风俗称结婚五十周年

金兰:可用做结拜为兄弟姐妹的代称,如“义结金兰”

进见:前去会见,(多指见首长)

进言:向人提意见(尊敬或客气的口气),如“向您进一言”、“大胆进言”

晋见:即进见

觐见:(书)朝见(君主)

垂问:敬辞,表示别人(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询问。

垂爱:(书)敬辞,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爱护(多用于书信)

久违:客套话,好久没见

久仰:客套话,仰慕已久(初次见面时说)

问鼎:指谋图夺取政权(中性词)

伉丽:(书)夫妻,如伉丽之情

劳步:敬辞,用于谢别人来访

劳驾:客套话,用于请别人做事或让路

令爱(媛):敬辞,称对方的女儿

令郎:敬辞,称对方的儿儿子

令亲:敬辞,称对方的亲戚

令堂:敬辞,称对方的母亲

令尊:敬辞,称对方的父亲

留步:客套话,用于主人送客时,客人请主人不要送出去

蒙尘:(书)蒙受灰尘,(指君主因战乱逃亡大外)

名讳:旧时指尊长或所尊敬的人的名字。

内眷:指女眷

内人:对别人称自己的妻子

赏脸:客套话,用于请对方接受自己的要求或赠品

舍间:谦称自己的家,也称“舍下”

舍亲:自己的亲戚。

台端:敬辞,旧时称对方,(多用于机关、团体等给个人的函件)台甫:敬辞,旧时用于问人的表字 台驾:敬辞,旧称对方

台鉴:旧时书信套语,用在开头的称呼之后,表示请对方看信。泰山、泰水:岳父、岳母

托福:客套话,依赖别人的富气使自己幸运。外舅:(书)岳父。

代字:女子尚示定亲,如“代字闺中” 当轴:旧时指政府领导者

挡驾:婉辞,谢绝来客访问。丁忧:遭到父母的丧事

鼎力:敬辞,大力(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斗胆:形容大胆(多用作谦词)

独夫:残暴无道为人民所憎恨的统治者

方家:“大方之家”的简称,多指精通某种学问、艺术的人。父执:父亲的朋友 付梓:把稿件交付刊印 高堂:(书)指父母

割爱:放弃心爱的东西(婉辞)

割席:指与朋友绝交(典出管宁、华歆)阁下:敬辞,称对方,多用于外交场合 更衣:婉辞,上厕所

股肱:比喻左右辅助得力的人(书)光顾:敬辞,商家多用以欢迎顾客 光临:敬辞,称宾客来到

归天、归西:婉辞,人死之称 归省:(书)回家省亲 桂冠:光荣的称号 贵庚:敬辞,问人年龄 贵恙:敬辞,称对方的病 过誉:谦辞,过分称赞

海涵:敬辞,大度包容(多用于请人特别原谅时)寒舍:谦辞,称自己的家 合卺(jǐn):成婚

红案:厨工的分工上指做菜的工作 白案:厨工的分工上指蒸饭之类的工作 候光:敬辞,等候光临 候教:敬辞,等候指教

后学:后进的学者或读书人,多用作谦辞 后裔:已经死去的人的子孙

麾下:将帅的部下,也作敬辞,称将帅

惠存:敬辞,请保存,多用于送人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时所题写的上款 惠顾:惠临,多用于商店对顾客

惠临:敬辞,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

敬词谦词防误用

仔细分析近几年高考的“语言得体”类试题,我们发现其中一种较为普遍的毛病,往往是由敬、谦词的误用而至。现结合有关试题,对此类“毛病”作一具体的“诊断”:

一.混淆对象

例1: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传统礼貌称谓使用正确的一句是:()[1994年高考第9题] A.这是您家母托我买的,您直接交给她老人家就行了。

B.令媛这次在儿童画展上获奖,多亏您悉心指导,我们全家都很感谢您。C.我们家家教很严,令尊常常告诫我们,到社会上要清清白白做人。D.令郎不愧是丹青世家子弟,他画的马维妙维肖、栩栩如生。

分析:A项中的“家母”是谦称自己的母亲,而句中转交的对象是对方的母亲,应该用敬词“令堂”或“令慈”;B、C两项均把称自己女儿和父亲的谦词“小女”、“家父”误用为“令嫒”、“令尊”(分别敬称对方的女儿和父亲),故正确答案为D。又如,例2:选出语言得体的一项()

A.多年不见的老乡捎来了家乡的土产,我推辞不了,最后只好笑纳了。B.尽管只是绵薄之力,但他费了很大的劲,我们应该感谢。C.我因临时有急事要办,不能光临贵校座谈会,深表歉意。D.这种陈词滥调的报告恐怕是没有人愿意恭听的。

分析:A中的“笑纳”是敬称,B中的“绵薄之力”是谦称,C中的“光临”是敬称,都混淆了各句话题所涉及到的对象,故不得体,正确答案是D。

二.颠倒位置

例3:某学校请一位全国著名的科学家来作报告,经办的同志给这位科学家去了一封信,信中说:“请您来讲一次,想来您也会觉得荣幸的。”„„[92年“三南”高考题] 分析:此段文字中“荣幸”一词不得体。写信人颠倒了与对方的位置,因为学校邀请的对象是“一位全国著名的科学家”,而且校方又是有求于人。显然,“觉得荣幸的”应该是校方经办的同志以及听了科学家报告的人,而不该是“这位科学家”。又如,例4:下面是周华同学给博物馆金馆长写的一张便条,其中有些词用得不得体,请你帮他修改。[1995年高考第30题]

金馆长:

您约我今天下午去贵处谈我班同学光临贵馆参观一事,因我有急事,现决定改期。具体改在何时,另行磋商。

周华

5月18日

要求:找出并改正用得不得体的词,有几个写几个。

分析:该题中不得体的词有“光临”、“决定”、“磋商”三个(可分别改用“到或去”“不得不或只好、只能”“商量或商议、商定”等),其中“光临”一词就属对象错位之误。因为“光临”是称宾客的到来,属敬词,而文中所指的“贵馆参观一事”是自己的行为。

例5:这次活动承蒙贵公司慷慨解囊,热情襄助,取得了圆满成功,他日有托,本人定当投桃报李,相助(全力、鼎力)。[2002年南京市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第3题] 分析:“鼎力”意为“大力”,虽意思与“全力”相近,但“鼎力”为敬词,多表示请托或感谢对方。答题时许多同学没有注意到后半句中的“本人”,以为是针对别人说的而错位地选了“鼎力”。其实,此处无须用敬词,应填“全力”。

三.画蛇添足

例6:正在广州某高校就读“大二”的小张,已答应在今年暑假里给您的令郎辅导功课。

分析:句中的“令郎”就是敬称对方的儿子,前面的定语“您的”是多余的成分,应该删去。

例7: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嫌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2001年高考试卷第4题D项] 分析:该项为错误项。句中的“蓬荜生辉”是谦词,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送的字画等,而使自己非常荣耀,一般只能出自自己之口。此处用“蓬荜生辉”有贬低别人居室的嫌疑;另外“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还犯有语义重复的毛病。因为“蓬荜“是”“蓬门荜户”的省略,常用作谦称自己的居室,就此处而论,需删去“使居室”三字。

能否准确地使用敬、谦词,常常是一个人文化素养和文明程度高低的标志。在现代社会人与人的交际中,因不了解敬、谦词的词义和用法而出现误用的情况并不少见。轻者贻笑大方,重则把人际关系弄僵、事情闹糟,请君学会得体地运用敬、谦词。(全文字数约1600)

谈敬辞和谦辞的运用

千百年来,中国人在人际交往中使用了许多敬辞和谦辞,这充分体现了我们中华礼仪之邦的特点。敬辞,即表示对别人敬重的词语,如称呼对方叫“足下”、“阁下”,称对方的家叫“府上”,称对方家里的人要加上一个“令”字(“令”是“美好”的意思),如“令尊”(父亲)、“令堂”(母亲)、“令兄”(哥哥)、“令朗”(儿子);问对方的年龄称“高寿”、“贵庚”、“芳龄”;等等。谦辞,则是用于自我表示谦恭的词语,如称自己为“鄙人”(浅陋无知的人),称自己的家为“寒舍”,称自己家里的人叫“家父”、“家母”、“家兄”、“犬子”(儿子),说自己的年龄时加上“虚度”两字等。

这类敬辞和谦辞,在旧时的书籍中是很常见的,我们要读懂过去的文章,就必须懂得这类词语的意思。随着社会的进步,到今天,有些词语显然已不再适用,如称自己的妻子为“贱内”、“拙荆”,妇女自称为“妾”等,带有明显的轻视妇女的封建意味。又如“鄙人”、“犬子”之类,则过分自贬,亦有虚伪做作之嫌。而另有不少敬辞谦辞,则仍有其生命力,在书面语和口语中广为应用。在大力提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今天,尤其值得学习运用。然而,在实际运用中,却难免因用错而闹出一些笑话,如有人送朋友一本书,在扉页上题“×××留念,×××惠赠”。这“惠赠”两字显然用错了。要防止此类笑话的出现,首先应了解一下敬辞谦辞的特点。

敬辞和谦辞的特点之一是它的单向性。所谓“敬”,当然是对别人而言的,而“谦”,则是用于自己的,两者不能混用,这一点本应十分明白。但事实上有些词还存在着用反的现象。如“我明天一定光临”、“我贵姓王”、“请你拜读一下我的大作”、“这是我的高见”„„例句中原应该用于对方的“光临”、“贵姓”、“大作”、“高见”等敬辞都用到自己头上去了,不免太妄自尊大。同理,谦辞就不能用到对方身上。

特点之二是有些词在年龄长幼、地位高低等不同情况下用法有所区别。如问人的年龄,问老人,宜用“高寿”,问年轻姑娘,宜用“芳龄”,一般的,可用“贵庚”。如果向老人问“芳龄”,当然是万万使不得的。又如同是谦辞,兄长可向弟妹自称“愚兄”,而弟弟却不应对兄长自称“愚弟”。因为照理说弟不如兄,兄自称“愚”可谓客气,弟自称“愚”又算什么呢?弟本来就是愚的嘛。同理,学生向老师自称“愚生”,也是不适当的。

要防止出现错误,除了了解敬辞谦辞的特点之外,最根本的是要了解这个词的本来意义。如“拙作”和“大作”,如果知道了“拙”是“笨”的意思,“大”则是表示赞颂,那么当然知道前者用于自己而后者用于对方了。又如“惠赠”的“惠”是指别人给自己以好处,所以送东西一般用“×××(对方)惠存”,意即请对方保存是给了我好处的。这个“惠”字就有客气意味。如果写“×××(自己)惠赠”,则表示我送你东西是我对你施以恩惠了,岂不过于自矜!再如“笑纳”,“纳”是“接受”、“收下”之意,“笑”则是“嘲笑”、“哂笑(所以也有作“哂纳的”)”之意。“笑纳”的意思是我送你的东西不好,不成敬意,让你笑话了。所以应是“我送礼物请你笑纳”。而有人把“笑”理解为“高兴”,是因为高兴而笑,所以会说“你送的礼物我笑纳了”。这样,在别人看来,便是说“你送的东西我带着嘲笑的态度收下了”。这对别人是多么的不尊重!

除了不了解词的意义和特点,用错敬辞谦辞的另一个原因是赶时髦。有人一看见别人用,便连忙跟着上,似乎用上几个敬辞谦辞就显得文雅了。这种思想是不正确的。事实上,即使运用对象没错,也未必可以处处运用。因为上述敬辞谦辞往往带有一点文言的味道,一般是不提倡的。在一般场合,还是运用大众化的礼貌用语为宜,它更有一种亲切感。

谦词十族

所谓谦词,就是表示谦虚的言辞。中国人喜欢谦逊,所以谦词在人们日常交际和书信往来中是不可或缺的。由于数量大种类多,在使用过程中就难免出现错误。如果分门别类进行归纳,辨析它们意义的不同和用法的区别,那么错误就可以避免。

一、“拙”字一族:称自己的(文章、见解等)。

①拙笔:称自己的文字和书画。如:拙笔一幅,敬请惠存。②拙见:称自己的见解。③拙著:称自己的作品。④拙作:同拙著。⑤拙荆:古人对人称自己的妻子。

二、“小”字一族: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

①小弟:男性在朋友或熟人之间谦称自己。如:小弟有一不情之请。②小儿:谦称自己的儿子。③小女:谦称自己的女儿。④小可:谦称自己(多用于早期白话)。如:小可不才。⑤小人:古人指地位低的人,后来地位低的人也用于自称。如:小人不敢。⑥小生:青年读书人自称(多见于早期白话)。⑦小店:称自己的店。⑧小照:指自己的尺寸较小的照片。如:附小照一张。

三、“薄”字一族:称自己的事物。

①薄技:微小的技能,谦称自己的技艺。如:薄技在身/愿献薄技。②薄酒:味淡的酒,常用作待客时的谦词。如:薄酒一杯,不成敬意。③薄礼:不丰厚的礼物,多用来谦称自己送的礼物。如:些许薄礼,敬请笑纳。④薄面:为人求情时谦称自己的情面。如:看在我的薄面上,原谅他这一次。

四、“贱”字一族:称与自己有关的事物。

①贱姓:与“贵姓”相对,谦称自己的姓。如:(您)贵姓?贱姓王。②贱内:对别人称自己的妻子(多见于早期白话)。③贱事:古人称自己的私事。

五、“敝”字一族: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

①敝姓:称自己的姓。如:敝姓王。(您)贵姓?②敝人:对人谦称自己。③敝处:谦称自己的家或停住的地方。④敝校:谦称自己的学校。

六、“鄙”字一族: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

①鄙人:谦称自己。②鄙意:称自己的意见。③鄙见:称自己的见解。

七、“愚”字一族:用于自己的谦称。

①愚兄:对比自己年龄小的人谦称自己。②愚见:谦称自己的意见。见识浅陋,抛砖引玉。③愚以为:谦称自己认为。如:愚以为不可。

八、“忝”字一族:表示辱没他人,自己有愧。

①忝列:有愧被列入或处在其中。如:忝列门墙(意愧在师门)。②忝在:有愧处在其中。如:忝在相知之列。③忝任:有愧地担任。如:忝任宰相之职。

九、“敢”字一族:表示冒昧地请求别人。

①敢问:冒昧地询问,请问。如:敢问先生贵姓?②敢请:请求。如请先生替我写封信。③敢烦:冒昧地麻烦你。如:敢烦小姐办件事。

十、“劳;字一族:烦劳,请别人做事所说的客气话。

①劳驾:麻烦你。②劳步:用于别人来访。如:您公事忙,千万不要劳步。③劳烦:麻烦别人。如:劳烦尊驾。④劳神:客套话,用于请人办事。如:劳神代为照顾一下。

另外,还有些零散谦词,如“过奖„‘不敢当„‘不才„‘寒舍„‘蓬荜生辉”“抛砖引玉”等,数量小,容易掌握。

常用敬词与谦词集锦

卫冕:指竞赛中保住上次获得的冠军称号。

惠赠:敬辞,指对方赠予(财物)

惠允:敬辞,指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

家父: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

家母: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母亲

驾临:敬辞,称对方到来

见教:客套话,指教(我),如“有何见教”

见谅:客套话,表示请人谅解

借光:客套话,用于请别人给自己方便或向人询问

借重:指借用其他人的力量,多用做敬辞

金婚:欧洲风俗称结婚五十周年

金兰:可用做结拜为兄弟姐妹的代称,如“义结金兰” 进见:前去会见,(多指见首长)

进言:向人提意见(尊敬或客气的口气),如“向您进一言”、“大胆进言”

晋见:即进见

觐见:(书)朝见(君主)

垂问:敬辞,表示别人(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询问。

垂爱:(书)敬辞,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爱护(多用于书信)

久违:客套话,好久没见

久仰:客套话,仰慕已久(初次见面时说)

问鼎:指谋图夺取政权(中性词)

伉丽:(书)夫妻,如伉丽之情

劳步:敬辞,用于谢别人来访

劳驾:客套话,用于请别人做事或让路

令爱(媛):敬辞,称对方的女儿

令郎:敬辞,称对方的儿儿子

令亲:敬辞,称对方的亲戚

令堂:敬辞,称对方的母亲

令尊:敬辞,称对方的父亲

留步:客套话,用于主人送客时,客人请主人不要送出去

蒙尘:(书)蒙受灰尘,(指君主因战乱逃亡大外)

名讳:旧时指尊长或所尊敬的人的名字。

内眷:指女眷

内人:对别人称自己的妻子

赏脸:客套话,用于请对方接受自己的要求或赠品

舍间:谦称自己的家,也称“舍下”

舍亲:自己的亲戚。

台端:敬辞,旧时称对方,(多用于机关、团体等给个人的函件)

台甫:敬辞,旧时用于问人的表字

台驾:敬辞,旧称对方

台鉴:旧时书信套语,用在开头的称呼之后,表示请对方看信。

泰山、泰水:岳父、岳母

托福:客套话,依赖别人的富气使自己幸运。

外舅:(书)岳父。

代字:女子尚示定亲,如“代字闺中”

当轴:旧时指政府领导者

挡驾:婉辞,谢绝来客访问。

丁忧:遭到父母的丧事

鼎力:敬辞,大力(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

斗胆:形容大胆(多用作谦词)

独夫:残暴无道为人民所憎恨的统治者

方家:“大方之家”的简称,多指精通某种学问、艺术的人。

父执:父亲的朋友

付梓:把稿件交付刊印

高堂:(书)指父母

割爱:放弃心爱的东西(婉辞)割席:指与朋友绝交(典出管宁、华歆)

阁下:敬辞,称对方,多用于外交场合更衣:婉辞,上厕所

股肱:比喻左右辅助得力的人(书)

光顾:敬辞,商家多用以欢迎顾客

光临:敬辞,称宾客来到

归天、归西:婉辞,人死之称

归省:(书)回家省亲

桂冠:光荣的称号

贵庚:敬辞,问人年龄

贵恙:敬辞,称对方的病

过誉:谦辞,过分称赞

海涵:敬辞,大度包容(多用于请人特别原谅时)

寒舍:谦辞,称自己的家

合卺(jǐn):成婚

红案:厨工的分工上指做菜的工作

白案:厨工的分工上指蒸饭之类的工作

候光:敬辞,等候光临

候教:敬辞,等候指教

后学:后进的学者或读书人,多用作谦辞

后裔:已经死去的人的子孙

麾下:将帅的部下,也作敬辞,称将帅

惠存:敬辞,请保存,多用于送人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时所题写的上款

惠顾:惠临,多用于商店对顾客

惠临:敬辞,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

说话的艺术

我曾给朋友讲过一个自己编的故事:说有一个叫张贵的人去看病。医生问:“你草字叫什么?”他答:“我贵姓张讳贵。”医生又问:“你今年犬马齿?”他答:“我贵庚三十。”医生又问:“你的贱疾是什么?”他答:“我贵恙感冒。”医生起身给他抓了药递给他:“这是药,希望你能愧领。”他答:“我赏收了。”医生说:“我还要循循善诱你药的吃法。”他答:“你快点班门弄斧讲一下。”医生告之后送他出门,说:“以后别再来骚扰了。”他答:“一定还要来下榻。”朋友听后都笑岔了气。故事本身当然是夸张,但生活和文学作品中这种常识性错误实不为少。常常在文学作品中看到诸如“某某某的令尊、某某某的令堂”的说法,就此我专门查阅了《现代汉语词典》,“令爱、令郎、令堂、令尊”皆是敬辞,分别指“对方的女儿、儿子、母亲、父亲”。这样说来,“某某某的令尊”便是指“某某某的对方的父亲”,可见其大谬不然。敬辞谦辞不分,这不是说话,是相声。

还有一类可作相声题材且相声时常提及的便是开会。时下有些会就是以前跳忠字舞的延伸。我认为讲真话是不需要准备的,只有假话和废话才要准备,所以开会、演讲总要有发言稿。领导上台念完稿子便开始狂侃,一个会能开上半天。庄子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意即:讲大道理的人火旺气盛,细辨道理的人总是罗里罗嗦。古之人不余欺也。

老庄一家似乎对说话艺术都颇有研究,老子也曾提出一个建设性的意见: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即:真实的言辞不漂亮,漂亮的言辞不真实。为了真实,不漂亮就不漂亮吧。正好女友穿着一件新买的衣服,问我:漂亮吗?我立马儿想起了老子,于是真实的告诉她:不漂亮。结果话音未落,已遭痛扁。我带着文学是否要高于生活的疑惑接着读《老子》,到最后一章老子自圆其说:正言若反。没想到一向自诩聪明的我,被千年前的老子涮了一道。估计老子也有切肤之痛,才会发出这一时代强音。这件事告诫我们,说话要讲究迂回战术,万不可逞匹夫之勇,比如女友问新衣服是否漂亮,你完全可以说:亲爱的,你穿另一件会更漂亮。后来读裴多菲的诗便彻底释然:真实诚可贵,漂亮价更高。若为女友故,二者皆可抛。

上一篇:怎么写工作自我鉴定下一篇:《社会保障制度》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