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基础教学中愉快教学方式的探讨

2024-09-14

中医学基础教学中愉快教学方式的探讨(通用11篇)

1.中医学基础教学中愉快教学方式的探讨 篇一

在我国教育制度改革的大潮下,我国各大医学院校对于基础医学课程教育模式的改革也在进行着,其中一些创新模式是值得其他教育单位学习和借鉴的。

1教学模式的创新

1.1开放教学模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前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目前的人才培养要求了,因此,必须建立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发展。

开放式教学模式的提出就弥补了这一缺陷,开放式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更新理念,重视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张扬个性。开放式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才是目前社会最需要的。

对于基础医学课程来说,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其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当今社会学需要的是既有专业知识又具备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教学中就注意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例如在讲到一些临床知识时,仅仅依靠教材的图片和知识点,学生对这种临床症状很难有一个较为直观的理解,因此,在遇到这种情况时,教师在讲解完理论知识后,可以组织学生去医院实地学习,让学生观察在医生给病人看病时时怎么样询问病人,怎么样给病人确诊以及对于这种情况又是如何处理的,病人在看病过程中会出现哪些问题。通过这种实地的学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就会加深,也让学生在以后运用相关知识时会有一个较为直观的印象。

1.2分层教学模式

大学阶段,由于学生从各个地区进入到大学,其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知识面的宽度都是不同,这种个体的差异性是教师和学生都必须承认的。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个体差异性进行不同方法的教学,使学生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地分层,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有学习的积极性,都能掌握一定的知识。例如,教师对于医学基础知识掌握较好的,对医学具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其在完成基本任务之后,可以自学一些临床知识,对其以后的`工作和生活都是有益无害的,而对于基础知识一般,没有太大兴趣的学生,教师可以要求其掌握教材的基本知识点,也让学生对医学的基本知识有一定的了解,逐渐培养其对医学知识的兴趣。

2教学手段的创新

2.1多媒体教学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一些新型的教学手段已经深入到了我国的教育领域。多媒体教学的运用就是教学手段改革中的一大创举。多媒体教学是指利用网络和视频技术,将事先做好的课件通过大屏幕展示给学生的一种教学手段。教师在进行授课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例如,在基础医学教学中有解剖的知识,教师在教学当中只是按照教材的知识要点进行讲解,学生很难对这么知识有一个深刻的理解,记忆也不会深刻,而教师又不能每节课都进行活体解剖的展示。因此,多媒体教学的引入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大创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给学生播放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般的感觉到每一个步骤,对知识有一个深刻的理解,从而加深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记忆。

2.2情景教学

基础医学知识有的部分不可否认是比较枯燥无味的,对于学生来讲只能死记硬背,造成学生学习兴趣减弱,没有积极性。

教师针对这部分的知识就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方式。通过情景的模拟和演练,就能使学生很好地记住和理解知识要点,当学生再遇到这个问题时就能够回想起当时课堂上的情境,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例如,在讲解临床对病人进行询问时的要点问题时,教师就可以让两个学生进行表演,然后教师在观察“医生”问诊过程中的不足与优点,分别加以评价,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可以感到课堂气氛的轻松,也能够很好地将知识理解,从而学会运用。

2.3实验教学

基础医学教学离不开实验。实验是使学生将教材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的平台,学生通过实验可以对知识有一个直观的观察,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因此,学校和教师都应该重视实验教学,调整课程结构,使学生在学习了扎实基础知识的同时,也使实际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

2.中医学基础教学中愉快教学方式的探讨 篇二

1 PBL教学法的优缺点

PBL教学法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 将其应用在基础医学教学中, 是以问题为基础, 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导向, 属于启发式的教育方法, 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PBL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使其在基础医学的学习中更加积极主动, 在课前做好预习准备, 上网搜集资料, 并对问题归纳总结, 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可以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通过合作与交流, 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PBL教学法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效的结合到了一起, 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这对医学院校的学生有着较大的帮助, 学生在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 面对的是病人, 在诊断与治疗时, 会受到较多因素的干扰, 只有做好与患者的沟通, 才能避免判断失误问题的出现;提高交际能力, 可以减少纠纷,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PBL教学法在基础医学教学中的应用也存在一定不足, 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 教师多采用的是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 对PBL教学法要点掌握不足, 学生也存在对新的教学法不适应的问题。很多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比较差, 教师在教学时不重视实践教学, 这对PBL教学的效果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2 应用PBL教学法的准备工作

2.1 实践案例的收集与准备

PBL教学法比较重视实践教学, 教师需要做好准备工作, 收集病案例。在教学时, 应多对学生进行指导, 促进学生自学, 可以划分多个讨论小组, 以组为单元对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与解决。基础医学是现代医学的组成之一, 教学时多引用实际病例, 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以及注意力, 而且可以实现多个学科的相互渗透。比如在胚胎学课程中, 教师可以首先对结缔组织进行讲解, 然后对蜂窝织炎发病情况进行讨论, 这种层层推进的教学方法, 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在血液章节的讲解时, 教师可以加入白血病、贫血等相关病例进行讨论, 这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药理学课程的讲解中, 教师可以让学生讲讲日常配眼镜的经历, 多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 这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使其对教学的内容更加感兴趣。PBL教学是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 在设置问题时, 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掌握难易程度, 还要多进行启发, 加强实践教学以及病例讨论。

2.2 加强对学生的宣传与动员

刚入学的学生对PBL教学法可能不适应, 其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方法, 学习态度比较被动,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宣传与动员, 使其积极参与到PBL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使学生了解PBL教学法的特性以及优点, 从而在课堂上更好的配合教师, 在课堂上要参加讨论, 发现问题后, 通过讨论找到解决的方法。

3 PBL教学法在基础医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效果分析

3.1 实践

采用PBL教学法, 教师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分组, 这有利于学生课堂上的讨论与课下的交流, 可以以宿舍为单位, 一组控制在8-10人左右, 对讨论的结果要进行记录, 这有利于对教学成果的分析与评价。教师需要提前一周给学生布置任务, 学生在准备时, 可以上网搜集资料, 也可以去图书馆查阅资料, 这有利于学生拓宽知识面,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堂上小组成员可以推选代表发言, 对讨论结果进行展示或者论述, 然后由其他学生对结果的准确性进行判断, 也可以进行补偿发言, 教师在这一过程需要发挥引导的作用, 帮助学生找到解题的思路。在课后, 教师要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情况进行打分, 还要对应用PBL教学法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 找到容易混淆的点, 并对学生存在的问题以及误区进行纠正。

3.2 效果评价

将PBL教学法应用在基础医学教学中,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学生对这种新的教学方法也比较认同, 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 PBL教学法更加灵活, 其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还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更好的结合在一起, 避免出现基础医学与临床知识脱离的问题, 从而更加全面地认识到基础医学的重要性。

作为教师, 通过不断反复地实践PBL教学, 此种教学方法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PBL教学之所以能适用于基础医学课程与学科的性质是分不开的。由于基础医学知识抽象、复杂、难记, 学生学习的都是在日常生活中没有接触过的, 所以很多学生对于基础医学的学习只是单纯地记忆背诵, 应付考试, 大多数没有理解, 从心理上没有足够的重视, 不会把精力放在对组织胚胎学的学习上。而对于以上问题, 用PBL教学法都很好地解决了:通过病例把临床知识和基础医学内容有机结合, 让学生明白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越来越浓厚。比如笔者举例的病理学关于大叶性肺炎的PBL教学, 就非常成功, 学生参与率达到90%以上, 每个问题都回答得有理有据, 课堂气氛活跃, 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当然成功来源于病例的前期设计, 我们设计的这一病例, 涵盖了大叶性肺炎的重点难点内容, 问题设计深入浅出, 不出偏题怪题, 让学生有兴趣去学, 自然而然也就掌握了该掌握的知识。

4 结论

本文对PBL教学法在基础医学教学中的实践情况进行了分析, 通过实践证明, PBL教学在基础医学教学的应用中有着可行性, 其可以丰富基础医学的知识, 可以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 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对其今后的发展以及临床实践有着较大的帮助, 学生可以更好的学以致用。PBL教学法在基础医学教学的应用中也存在一定问题, 教师需要做好课堂引导及课后反思工作, 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赵品, 吴长初, 张晓东等.浅谈PBL在组织胚胎学教学与评价中的影响因素[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13 (4) .

[2]周淼.浅谈PBL与传统教学法的区别[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 6:62.

3.中医学基础教学中愉快教学方式的探讨 篇三

【关键词】教师 医学教育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032-02

医学教育是为了培养从事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检验学、护理学和公共卫生等医学相关专业的人才,基础医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础医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关系到我国医学人才的培养质量和医疗水平。近年来,随着国家引进人才政策的推行,大量非医学专业的教师,通常是生物学、药学或化学专业的教师不断涌入各个医学院校的基础医学院中。据一些资料显示,有些高校的基础医学院中,非医学专业教师占到了近 50%。在部分医学院校中甚至与临床联系密切的基础课程如病理学、医学微生物学、药理学也由非医学专业教师担任[1]。因此,如何做好基础医学教学工作是教师个人、学校都应该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笔者结合几年来在教学管理工作中的经验谈一些心得体会,与大家探讨。

1、非医学背景教师增多的原因

一方面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大学生的择业观发生一些变化,医学毕业生不单纯追求轻松稳定的大学教学工作,更投身工作节奏快同时又高薪的医生行业。 另一方面,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完善,高校学生扩招量的逐年上升,原有师资学历水平和教师数量已无法满足学生的要求。 当前医学背景博士数量依然很少,与之相关的专业,如生物学专业博士数量逐年增多。 当今各大高校在人才招聘中都提出教学岗至少要博士学历,生物学与医学专业的相通性使得生物学背景博士纷纷去医学院校就业,从而填补医学院校教师急缺的空缺[2]。这一现状有其自身的优势,优势在于生物专业出身博士科研水平较高,能将最新的科学研究前沿穿插在教学过程中,为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提供帮助。 其存在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 生物学专业博士由于缺乏临床经历,熟悉的病例少之又少,造成课堂上无法将临床病例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容易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针对当前基础医学专业非医学背景教师比例偏高的问题为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不断优化教师结构,建议从强化师资队伍建设观念、 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和对非医学出身的青年教师进行医学专业再塑造等方面入手,推进基础医学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再上新台阶。

2、牢固树立教书育人的宗旨

2.1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在岗前培训中加入师德师风建设相关的法律和制度宣传,牢固树立教书育人的宗旨。

2.2 利用岗前培训加强教师教学能力建设,优化教师的教学理念、提升教学能力,增进临床知识。培训方式从单一的课堂面授,拓展为多样化、人性化的系列活动。如聘请临床专业的专家开设教学讲座,设计一定的教学主题,通过网站或研讨会等形式,邀请临床专家主持论坛交流;邀请教学名师、精品课程主持人、学生最喜爱的教师以及热心教改的教师,结合课堂教学进行教学展示,同时请相关专业的专家予以点评。教师根据自身专业背景和各自情况,选择性地参与系列活动、提交相应的学习心得与教学成果,可以获得学分。根据教师获得的学分情况,进行相应的评价,合格者发放相应的证书。

2.3 建立非医学背景教师跟修临床医学主干课程制度

对于非医学专业的教师来说,应全面系统地听本专业课程和相关医学专业课程的课。通过听课,悉心向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学习他们好的教学态度、教学风格、教学设计和教学技巧。很多学校要求年轻教师在正式上课之前要从头到尾完整听一遍老教师的授课,这样无论对提高教学水平还是弥补自身在医学专业知识上的缺陷都有较大帮助。我校规定新入职三年内的非医学专业教育背景的教师。必须补休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六门医学专业基础课程。全部课程须在两年内修完。并且每门课程必须至少修满临床医学本科生全部课时的60%。每次听课后请授课教师在听课单上签字,作为统计核实听课时间的依据。此项内容将作为教师晋升职称或评优的参考指标。

2.4 加强督导听课 非医学背景教师的授课课程必须每学期上报,并对全校督导专家开放。利用校、院两级督导组专家对非医背景教师进行督导,对其理论课和实验课进行评价打分,学期平均分数低于70分,需要主管教学的院长进行约谈,并且进行整改试讲,由督导专家进行评审,评审合格后方可进行授课。

2.5 其他常规教学技巧的加强 作为任课教师,除了要认真备课外,还应当学会和掌握一些教学技巧。譬如着装应该大方得体,给学生以亲切自然的感觉;努力提高 PPT 课件制作质量,做到文字、图表、动画、声音和视频等有机结合,以便于深入浅出的把知识点讲解清楚,既让学生在多样化教学手段中提高听课注意力和学习兴趣,又让授课者的思路更清晰,课堂更生动[3]。

2.6 利用科研优势,拓展和丰富教学内容,促进教学 非医学背景教师进入基础医学院工作,通常都是因为其从事的科研工作涉及人类疾病研究,因此,在教学工作中,可以有重点地将科研内容融入教学培养中。通过挑战杯或大学生科研训练等项目,积极培养本科生的科研思维,通过科研训练加深他们对理论课的理解,培养他们对科研的兴趣。

以上是本人对非医学背景教师发展的一点见解,通过制度和培训弥补其自身的知识短板,能够像医学专业背景的教师一样,更好地完成基础医学教学任务,培养出合格优秀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肖业臣,刘 畅.非医学背景教师做好基础医学教学工作的思考[J],Basic Medical Education,2016,18(5):420-422.

[2]李文清,李菲菲等.新时期基础医学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思路探究[J],考試周刊,2016,6:420-422.

4.中医学基础教学中愉快教学方式的探讨 篇四

中医学基础是一门基础性学科,系统介绍了对人体生理、病理的认知以及各种疾病的诊断方法和防治,是众多中医院校广泛采用的一门课程。作为基础性学科,它涉及到大量理论知识与专业中医术语,学生学习起来就感觉比较困难、枯燥。为此,讨论教学法被引入到中医学基础教学中。所谓讨论教学法,指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师通过精心准备、组织与设计,使得学生能够就问题发表见解,培养其思考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证明,在中医学基础教学中运用讨论教学法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在中医学基础教学中应用讨论教学法的意义

1.激发学生学习中医学基础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在进行中医学基础课程时,传统方式是教师采取“口授+黑板+教材+课件”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不可避免会出现照本宣科的现象。采用讨论教学法,能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过程中,积极展开谈论,发表见解,这样一来其主动性与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

2.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经验相融合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中医学基础也不例外。如果采取传统的方式,学生只会记住枯燥的理论知识,没有与之配套的临床实践机会,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采取讨论教学法,教师通过精心准备,就可以以讨论专题的方式让学生讨论一些临床病例。学生在加深对中医学基础知识理解的同时还打下了临床运用的基础,为今后的临床实践做好准备。

3.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质疑的.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质疑的能力是教学的根本目的之一,尤其是在实践性很强的医学专业中更应如此。通过讨论教学法,学生可以充分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从而锻炼独立思考与质疑的能力。

4.贯彻素质教育的理念,推动教学观念的转变

讨论教学法将师生之间的互动最大化,教师用生动、热情的语言将课堂教学变得生动丰富,师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将教育变得更有活力、更丰富。而这正是素质教育的理念要求,是贯彻素质教育,推动教学观念转变的有效途径。

二、讨论教学法的组织程序与要求

1.讨论教学法的组织程序

(1)小组划分。在原有班级的基础上,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作为讨论学习法的基本单位。

(2)在进行授课前,教师要与学生一起确定本课要进行讨论的主题。在此过程中,教师事先要充分备课,熟悉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挑选出适合的问题。学生需要课前进行预习,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进行讨论。

(3)在前两步基础上,教师用简短的时间讲授本课内容,并提出问题。随后,小组展开讨论。

(4)小组交流。这一过程要求小组内学生相互进行提问和解答,随后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教师要及时根据教学目标进行补充,以便学生掌握知识。

(5)总结。学生对本课知识进行总结,教师从旁指导补充,构建完整知识脉络。

2.讨论教学法实施的注意事项

(1)专题的选择要合理,涵盖面广。教师在确定讨论专题时,应该依照教学目标的要求,确保讨论主题能够涵盖整个中医学基础。一般来说,专题的选择应该关注中医传统思维方法的横向与纵向的关联性,并且注意将中医基础知识的点和面加以统筹。

(2)选择开放性的问题,确保学生能够多方面思考。如在问题的设置上,教师可以选择“肝胆湿热证患者身目发黄过程、湿热蕴结肝胆和肝胆疏泄功能失调症状有何相同与不同之处”这样的问题。学生可以从不同知识点、不同角度进行思考、讨论,并发表意见。

(3)讨论环节的设置科学化。在讨论教学法中,讨论环节的设置应与学生的认知和理解相联系。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时把握好课堂的节奏,熟悉教材内容的环节。一般而言,讨论环节需要设置在教学的重点处、知识的关键点以及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

综上所述,在中医学基础教学过程中,最根本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中医学思维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学生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运用中医理论治病救人,将中医发扬光大。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打破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不断革新教学理念,充分应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实践证明,讨论教学法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与意识,使其充分掌握中医学基础这门课程,为学生打下坚实的中医学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雷俊杰.讨论法在儿科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成才之路,(9).[2]潘忠勉,李力,姚德生.病案讨论式的教学法在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的运用探讨[J].高教论坛,(1).

[3]吕风华,何益群,上官海娟,王正晓,马四海.专题讨论法在《诊断学》教学中的作用及实施方法[J].中国成人教育,2010(3).

5.中医学基础教学中愉快教学方式的探讨 篇五

应用体会

韶关学院医学院中医系中医教研室 邹万成

摘要 目的:提高教学质量。方法:教学实践探索。结果:半师承半病案教学法有得于建立教师威信、激发学生兴趣;能化高深抽象为浅显具体、变枯燥乏味为形象生动;助学生构建理论知识框架、树立诊疗整体观念;培养学生中医临证思维方法、洞悉疾病发展变化规律。结论:教师临证有利于教学。

关键词 半师承半病案教学法;临证

有些老前辈在评价中医教育的现状时认为:“可以说几十年来,没培养出真正的中医来,„„没有培养出能用中医的思维方法看病的中医„„”此言虽有点危言耸听,但也道出了目前中医教育中英语、政治、计算机大量挤兑中医课时;“中医为体、西医为用” 的现代中医教育办学模式中,传统中医课程的不断缩减和中医教程的西医模式化,冲淡了对学生的中医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导致中医临床思维特点和规律的认识淡化,学生临床能力普遍较低的无可争辩的事实。

为改变这一事实,前贤们提出了诸多切实可行的方法,如“师承教学”、“病案教学”、“床边教学”等。结合我院中医大专班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短的实际情况,在课时不变的前提下,找出一条有效的捷径,在中医专业的入门课程《中医基础理论》就将学生引进中医殿堂、构建中医知识框架、殖入中医特有的思维方法,从而提高临床能力,是摆在教师面前迫在眉睫的重要课题,也是解决上述问题关键。

中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生命科学,既有系统理论,又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二者关系应当是经验阐释、例证理论,理论指导临证。据此,我们提出在中基的教学中采用“半师承半病案教学法”,即插入具体生动的临床案例来讲授抽象枯燥的理论。所谓“半师承”,是指用老师自己的临床案例在课堂中阐释、例证理论知识、构建理论框架、殖入中医特有的思维方法,与“师承教学”相似而又有别;所谓“半病案”,就是只取名家或自己医案中的的利于教学内容的一部分,与“病案教学”之理法方药俱备有别。这要求教师既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功底,又有丰富的临证经验,教师必须身兼医师。近二年来,实践“半师承半病案教学法”,颇感得心应手,兹将体会陈述于下,望同道指正。

一、建立教师威信 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威信是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是教师具有的一种使学生感到尊严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建立教师威信的最有效方法是让学生觉得老师知识渊博、充满智慧、能解决实践问题,即老师有自己的东西可教。“半师承半病案教学法”是老师用基于对理论的深刻理解、具体地活化为自己的智慧、灵活解决实际的临床问题的实例来阐释、例证理论,在讲授的过程中,学生对老师的敬畏之心油然而生。这与纯理论讲授相比,高下自明。老师的威信一旦建立,其感召力、对学生学习的推动力不言而喻。

兴趣,是指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是以需要为前提和基础的。在中医基础理论课中,学生最大的需要是有能具体运用能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有用理论 可学,“半师承半病案教学法”能最好地满足这一需求。当我们讲授病案时,学生高度集中的神情和学生眼中闪烁的光芒已说明了一切。兴趣一旦产生,学生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二、化高深抽象为浅显具体 变枯燥乏味为形象生动

中医理论被部分人称为“玄学”,也有一些中医基础理论的老师认为它本身就枯燥无味。诚然,纯理论讲授,因其大而空,无实指,不易掌握,故“玄”;因循环推理、无情节,故枯燥无味。笔者认为,再高深抽象的理论变成现实,就会因具体而浅显;再枯燥乏味的理论加以情节,就会生动而多趣。

比如精气学说被认为是最模糊、最抽象的理论。认为“气是万物的本原,人做为万物之一也是由气聚集而成;气是构成人体最基本的物质,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其来源禀受父母的先天之精气、水谷精微、自然界的清气”。如果引经据典纯理论讲授,将越讲越深,令人莫明其妙,不知所云,成了优秀的摧眠曲。用三个案例,授课效果就截然不同:一妇女,少时过于节食,成人后多次人流,终致肾精不足。每孕至8-12周,则胎萎不长而死胎,治以补肾精益肾气之寿胎丸(孕妇肾精亏损,胎儿禀赋不足而不能发育—肾气是构成人体最基本的物质,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一患儿,厌食日久,终致身体消瘦、眼框深陷、四肢弱小、精神萎靡、注意力不集中(水谷精微是构成人体最基本的物质,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治以健脾为主之方而愈;美国一油漆工人,被其同伴用油漆涂满全身,窒息而亡(皮肤有呼吸作用--构成人体最基本的物质,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又如讲授脏象学说之“肺主行水”时,可用倒置教学法,先拿出病例:某女,咳嗽咽痛发热4天,热退后出现一身悉肿,治以宣肺利水之剂而愈。学生头脑中变会闪出一个问题:水肿与肺有何关系?继之解释肺主行水是指肺气的宣发和肃降运动推动和调节全身水液的输布和排泄。肺主行水的内涵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通过肺气的宣发运动,将脾气转输至肺的水液向上向外布散,输送到皮毛肌腠的水液在卫气的推动作用下化为汗液排出体外。二是通过肺气的肃降运动,将脾气转输至肺的水液向下向内输送到其他脏腑以濡润之,并将脏腑代谢所产生的浊液(废水)下输至肾或膀胱,成为尿液生成之源。肺主行水的功能异常会导致水液在体内停滞而为水肿病。

再如,“症状的粘滞”是湿的致病特点“湿性粘滞”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指病理性分泌物和排泄物多滞涩不畅。举出病案“一患者,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胆囊炎、脑梗等病史,现主诉大便溏滞不爽,每日如侧时间在半小时以上,必用两手挤压腹部,甚则用拐杖支于墙角顶压腹部,大便才细小而下;便后肛门不易擦干净,必用水洗;厕所不易冲干净,必用刷擦”,学生就会深刻理解、永世不忘,并会自然而然地对照自己的情况。

三、构建理论知识框架 树立诊疗整体观念

中医基础理论框架,一言要之,就是在整体观念的指导下,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方法论,认识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病理系统。此系统如分开来一点一滴来讲,是一个难以掌握或学生心中难以构建的庞大系统。如果在讲脏象之前以一个病案勾勒出这一系统的轮廓,或在讲完脏象之后以一病案方式对前期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对帮助学生构建的中医基础理论框架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学生会深感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各个知识点,不是分散的、孤立的、毫无联系的,而是具有内在逻辑推理关系的整体,是首尾一贯、一环扣一环的思想逻辑体系、每个 知识点对临床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各个知识点的综合运用才能解决临床实际问题。

56岁男患者,10月初夜间出租摩托车而感冒,病已月余。现症见鼻塞、咽痒而咳、无汗、头项痛、恶寒畏冷、手足凉、肩酸痛、腰痛、双下肢无力、精神不振、夜尿多而清长、舌淡胖、脉沉细。这是一个常见的太少两感病例,对其作深入细致分析,中医基础理论的方方面面均蕴含其中。

从阴阳学说来看,患者“恶寒畏冷、手足凉、双下肢无力、精神萎靡嗜卧、舌淡胖、脉沉细”显系阳气不足,“肩酸痛、腰痛、夜尿多而清长”为阳不化阴,病理代谢产物增多的表现。为达到“以平为期”的目的,必须用温性药物治疗,这就为治疗提供了大致的方向。

“鼻寒、恶寒、诸痛”,为卫表之病,属肺金之实证。按五行学说,肺金实可乘肝木、侮心火、及肾水、累脾土,但实则不传、虚则传,本病案有“精神萎靡嗜卧、脉细”,故有侮心火,有“双下肢无力、腰痛、夜尿多而清长”,故有及肾水。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确本病的病位—肺心肾,为调治本病以恢复五脏间的平衡协调提供着眼点。

随着中医学的发展,阴阳五行学说已难以完全阐释五脏的生理病理。用气血津液学说、脏象学说、病因病机学说来进一步分析,可补古代哲学之不逮,且能反过来让学生在与前述内容进行比对中深刻理解阴阳五行学说的内在实质。当外邪侵袭人体时,人体之卫气趋表以抗邪,正邪交争,形成表证,表现为寒热脉浮诸症。肺宣发卫气,为抗邪之急先锋;然肺之卫不足以抗邪时,则必然求助于脾胃、肾,因脾胃为生气之源、肾中真阳可化生卫气,这就是“卫出上焦、卫出中焦、卫出下焦”之实质;然肺宣发之卫气、脾生成之卫气、肾化生之卫气必以津液和血为载体通过三焦方能达表,此过程需肝之疏泄、心之行血的协助。正是因为津血载卫气外出抗邪、寒邪将其郁滞在表,才产生了脉浮身痛诸症;若与卫气相关的脏腑不能产生、输送足够的卫气达表抗邪,则邪不仅不退,反侵及该脏,产生相应的临床表现。本例患者,就是寒邪袭表而肺失宣发、内损心肾之阳而呈现肺气失宣、心肾阳虚之症。通过以上分析,已明确该病的病因病机、能为治则治法、选方配药提供了清淅的、足够的依据。到此,中医理论的基本框架已赫然耸立于学生眼前。

讲授整体观念、脏象学说时,反复强调每一脏腑有其独特的生理功能,但每一功能必须是其它脏腑的协助下才能完成,这就是中医学的指导思想——整体观念的一个最重要的内容——五脏一体观。肺能宣发卫气,但它是在脾肾生化卫气、心肝三焦输运卫气的基础上才得以实现的。通过以上病例分析,整体观念不再是抽象的模糊的概念,而是具体的清淅的实例,对学生运用整体观念去认识问题、思考、解决问题,起到抛砖引玉、举一反三的作用。

四、培养中医临证思维方法 洞悉疾病发展变化规律

临床思维是指医生运用医学理论和医疗经验认识和处理疾病的认识活动,运用知识的一种能力。正确的临床思维无疑是将死的知识变成活的工具。如将其比作杠杆,其支点或基础就是医学知识。基于中医知识的中医临床思维的主要特点是整体恒动观、天人一体观、辩证观,辨证论治、治病求本是其最终体现。在处理具体病证时,“主病位二横一纵”式思维展示其具体内涵。

所谓主病位,是指主要病证所涉及到的主要脏腑。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病理系统,人体所有的组织器官(六腑,五体、五官九窍等)都可以包括在这五个系统之中。无论何处发生病变,都可找到相应的病变中心,如前例病案 的病变部位主要发生在肌表,故可确定主病位在肺。

所谓两横,是指疾病处于某点时所必须考察的两个大的方面,即内环境和外环境。其中的一横,即内环境,在前案中已有充分体现:从五行来看,肺病已侮心及肾;气血津液学说、脏象学说来看,由于心肾阳气不足,不仅不能助肺祛邪,反遭邪侵。这充分说明当一脏受病时,可传及他脏,也可是他脏的功能不及而导致该脏受病,因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

另一横是指外环境,包括季节、昼夜、地理环境等自然环境和社会的进步,社会的治或乱,以及人的社会地位及其变动等社会环境。它们对疾病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因为人与环境具有统一性。上述病例,特地说明发病时间(10月初夜间)、患者职业(出租摩托车司机)就是基于这一考虑。

所谓一纵,就是从发展变化的过程来考察疾病。某女,30岁,7月15日初诊。诉6年前患重感而憎寒壮热咽痛,其后经常低热潮热咽痛。二年前常咽喉部轻微疼痛,咽部痰粘着感,时轻时重,时有时无,但不发热反畏冷手足凉,近3-4天咽痛加重。检查:咽部暗红充血,咽后壁滤泡增生、侧索增生。舌质淡,脉沉。病初为外邪袭表、正气抗邪而形成表证、实证、阳证,继之为余热未尽、阴液已伤,再变为阳虚而痰瘀互结于咽喉,而阳虚又易复感外邪。此病案展示疾病发展的一般规律是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由轻而重、因实致虚、由功能障碍到形质损害、因虚致实。

6.中医学基础教学中愉快教学方式的探讨 篇六

在高等数学课堂创设数学问题情境的方法教学中,要使学生能提出问题,就要求教师必须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数学问题情境来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在良好的心理环境和认知环境中产生对数学学习的需要,激发起学习探究的热情,调动起参与学习的兴趣。好的数学问题情境应遵循以下原则。

1 创设数学问题情境的原则

1.1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原则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水平有两种,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作为一名高等数学教师,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对教材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创设与学生原有的知识背景相联系,贴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数学问题情境,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去自主探讨数学知识,发挥其潜能。

在高等数学教学中,数学问题情境还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来设置,教师在以原有的知识为基础之上,以新知识为目标,充分利用数学问题情境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而促进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必须符合学生的心智水平,以问题适度为原则,问题太深或太浅都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水平的发挥。

1.2遵循启发诱导的原则

在高等数学教学中,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要符合启发诱导原则,启发诱导原则是人们根据认识过程的规律和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提出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与教材相结合的基础上利用通俗形象、生动具体的事例,提出对学生思维起到启发性作用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自主探索新知识的强烈愿望,激活学生的内在原动力,使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的参加到数学情境问题的探索过程中。

在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设具有启发诱导性的数学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数学问题情境中自主的学习,积极主动的探索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而把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真正做到寓学于乐。

1.3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大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最终目的是应用于实际,数学知识来源也生活,数学知识也应该应用于生活。在高等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真实有效的数学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数学问题生活化,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联系。于此同时,学生在具体的数学问题情境中去学习数学知识,带着需要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可以使他们更好的接受所要学习的新知识,让理论知识的学习更加深刻。

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要遵循以上的原则,那我们在遵循以上原则的基础上,应用什么方式来创设情境呢?下面仅就自己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初步运用过的几种情景创设的方式作简要的探讨。

2 创设数学问题情境的方式

2.1创设问题悬念情景

悬念作为一种学习心理机制,是由学生对所接触的对象感到疑惑不解,而又想急于解决它从而产生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它对大脑皮质有强烈而持续的刺激作用,使你一时对问题既猜不透、想不通,又甩不开、放不下。因此,悬念的设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使思维活跃,丰富想象,追溯记忆,有利于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毅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善于捕捉时机,恰当利用问题,创设悬念,可以触动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心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学习变上限函数的定积分■f(t)dt时,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让同学思考:① ■f(t)dt中自变量是什么?②对■f(t)dt其导数如何求? 对于前一个问题比较好回答,后一个问题在讲授中,我们可以先回忆一元复合数

y=(φ(x))的求导,在提醒同学y=(φ(x))可以看成y=■f(t)dt,u=Φ(x)的复合函数。关键处点明,同学们自然得出了结论。从而,我们可以看出在课堂教学中设置学生已经了解的原理作为提问的情境,可以启发大多数学生进行积极思维,调动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

2.2创设类比情境

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研究对象具有某些相同或相似的属性,推出当一个对象尚有另外一种属性时,另一个对象也可能具有这一属性或类似的思想方法,即从对某事物的认识推到对相类似事物的认识。

高等数学中有许多概念具有相似的属性,对于这些概念的教学,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研究已学过的概念的属性,然后创设类比发现的情境,引导学生去发现,尝试给新概念下定义。例如,在讲授多元函数的导数以二元函数z=f(x,y)的导数为例,我们可以和一元函数的导数联系起来,在讲授中可以先复习一下一元函数的求导,在求二元函数的导数的时候,把其中的一个自变量看作是常数,对另一个自变量求导的过程就和一元函数类似了。这样,新的概念容易在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得以同化与构建,使学生的思维很自然地步入知识发生和形成的轨道中,同时为概念的理解和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2.3创设直观情境

根据抽象与具体相结合,可把抽象的理论直观化,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且能使学生在观察、分析的过程中茅塞顿开,情绪高涨,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目的。如在讲解闭区间上连续函数性质中的零点定理时,单纯的讲解定理学生往往体会不深,定理的含义也理解不透彻,这时教师可以举身边常见的例子加以讲解,比如我们知道冬天气温常常零摄氏度以下,到了春天气温渐渐升到零摄氏度以上,那么气温由零摄氏度下升到零摄氏度上,中间肯定要经过一点零摄氏度,这个零摄氏度就是我们所说的零点。

2.4创设变式情境

所谓变式情境就是利用变换命题,变换图形等方式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以触动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心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在讲授中值定理时,在学习完罗尔定理后,教师可以进一步指出罗尔定理的三个条件是比较苛刻的,它使罗尔定理的应用受到了限制,如果取消“区间端点函数值相等”这个条件,那么在曲线上是否依然存在一点,使得经过这点曲线的切线仍然平行与两个端点的连线。变化一下图形,可以很容易得到结论,那么这个结论就是拉格朗日中值定理。进一步地如果有两个函数都满足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就可以得到两个等式,那么这两个等式的比值就是柯西中值定理。这样经过问题的变换一步步地引出要讲授的内容,学生就可以很容易地接受新知识。

上述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交融的。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和条件,紧紧围绕住教学中心创设适合于学生思想实际内容健康有益的问题,而又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情境。同时,要使学生在心灵与情境交融之中愉快地探索,深刻地理解,牢固地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

7.中医学基础教学中愉快教学方式的探讨 篇七

[摘要]:针对当前《计算机基础》课程存在的内容单一、教学方法不够灵活、教学效果不理想等问题,以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与理念为目的,从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职能拓展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希望对中医院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医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探讨

【中图分类号】TP3-4

一 引言

在二十一世纪的信息化浪潮中,信息技术已广泛的应用于个体生活以及各类组织和社会经济活动之中,并发挥着强大的作用。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高校中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课程内容设置和教学形式都应进行相应的调整,既要介绍计算机的相关基础知识,又要重视培养学生在专业领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但在目前的教学中,由于《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开设都是在大学一年级阶段,对专业领域还不十分熟悉,所以存在着理论内容难以理解,对专业领域信息技术的应用较为盲目,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等一系列问题。本文綜合以上问题,以本校实际情况为例,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二 目前教学存在问题

1. 教学内容单一

我校现行《计算机基础》是通识必修课,在大学一年级开设。在过去近十年的时间中,教学内容以Access为主,高职学生Office和Access内容各占一半。虽然在Access教学内容中结合了中医药的案例,但是因为学生还没有专业基础,所以并不能很好的理解案例内容,给学生带来了“学无致用”的质疑。

2. 教学方法不够灵活

目前的课程大多采用课堂教学模式,虽然很多教师尽可能的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项目驱动教学等,但是在课堂上仍然注重传授书本知识,给予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机会较少。即使使用项目驱动,但是仍然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很大一部分的学生只关心是否能拿到课程的学分。

3. 在线教育平台未能充分利用

我校的BB网络教学平台从建设之初发展至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但是仍然存在更新速度慢、重复率高、利用率低等问题。平台中的资源偏重理论讲授,实际操作较少。这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都没能很好的提供教学支撑服务。

3. 学生不能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

经调研,学生在学习了计算机基础课程后,使用Access进行数据管理的案例很少,学生在以后的专业领域中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较为盲目,一些简单实用的信息技术并没有很好的掌握和利用。致使学生以及其他教师都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内容设置提出了质疑与批评。

三 教学改革建议

1. 教学内容调整

《计算机基础》课程应放弃原来讲授的单一的Access数据库技术,可以以教学模块的形式引入实用的信息技术组合内容,例如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网页制作、大数据等。可以将Access内容作为其中一个模块介绍。并可以考虑在后续的课程中开设各个模块的选修课。这样就可以在计算机基础课中发现学生的兴趣点,对某一个模块感兴趣的学生可以在选修课中进一步学习这个模块的内容。

2. 动态组织教学模块

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学情的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块。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随着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随着中医药对信息技术需求的变化,不同年级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教学模块也应随之增减和更新。

3. 教学过程深度使用BB网络教学平台

从我校在推行BB网络教学平台至今,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教学资源。《计算机基础》课程可以全程在BB网络平台进行。例如,所有教学素材、教学要求、拓展材料及学生成绩均放在BB平台上面,学生在BB上进行学习、讨论、互评、测试、拓展学习等。

4. 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采用多种教学形式

(1)MOOC:课程可以借鉴MOOC教学形式,将教学内容全部录制成微视频,放到BB平台上,并在每个微视频之后配有自测题、讨论题及扩展学习资料。

(2)翻转课堂:学生可以先在网上进行学习。根据BB上的任务清单,先在BB上观看教学视频,并在BB讨论区上进行讨论学习,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在之后的课堂教学中仅对疑难点进行讲解,画龙点睛,并指导学生上机练习。

(3)项目驱动教学:对操作性强的模块,学生在开始学习前,就可以在BB平台上看到每个模块学习后要完成的样文、案例、项目的示例及要求。使学生学习在此项目的驱动下有目的去学习,完成项目并书写项目完成报告。

(4)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课堂的教学内容应该是个性的、动态的,不同班级学生的疑难点可能不同,教师课堂教学的内容也会不同,这样的教学才能更好的建立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基础上,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5. 拓展《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职能

《计算机基础》课程不应只关注到现有的信息技术,同时还应该关注学生素质的培养。《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职能也应该扩展到我校BB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及网络环境的使用说明课,也应该成为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等学习方式的导读课、训练课。

四 结语

《计算机基础》课程安排在一年级第一学期进行,学生还处于应试教育学习模式中,通过《计算机基础》课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与理念,对学生今后的大学学习有积极的意义。另外,《计算机基础》课程在医学院校中,除了要讲授计算机的基本理论和实用技术,还需要结合医学院校的特点,增加医疗信息化的相关知识和医疗信息系统应用的介绍,贴近学生的专业需求。在实际教学中教学人员需要不断的探讨和尝试,找到不足,针对这些不足进一步完善。这些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不断努力和探求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宋豫军,《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软件导刊,2015(3)

[2] 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46-51.

8.中医学基础教学中愉快教学方式的探讨 篇八

【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愉快教学法;应用

一、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我们逐渐进入信息技术时代。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来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在愉悦的氛围中,让学生真实的感受到学习数学对于现实生活的重要作用,在明确新任务与旧经验的基础上,保证学生不唯书、不唯师,从而真正的做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如: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播放小白兔分胡萝卜的故事情境,总共有5个胡萝卜,怎样把它们平均分给两只兔子。紧接着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上展示了问题解决的具体流程,帮助学生从中弄明白什么是带分数。这种通过借助多媒体来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且还能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学到相应的数学知识,理解数学对于现实生活的重要作用,从而能够促进学生更好地、更认真的学习数学。

二、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保持微笑

根据现代心理学的相关研究表明,微笑在一定程度上转化为健康积极的情感,对人的智力活动起着一定的强化作用,能够始终保持学生充沛的精力、敏捷的思维以及活跃的想象等。然而,小学生由于年龄、性格等方面的特征,对于古板、严肃的面孔会产生一定的恐惧。因此,教师站上讲台的那一刻便要开始保持微笑,凭借自己微笑的面容、亲近和蔼的目光以及悦耳动听的语言可以带给学生十分愉悦的享受,从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在数学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参与到数学的各项活动中。

三、充分运用幽默教學法,活跃课堂氛围

大多数的小学生普遍认为数学课枯燥乏味,难以理解,每每提到数学,便会自然而然的与琐粹的计算、复杂的应用题联系起来。同时,基本小学生本身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在过于程序化的数学课堂中,注意力难以保持高度的集中,上课比较容易走神。但是幽默教学法作为一种相对来说灵活机智、含蓄俏皮的方法来说,总会使教师生涩难懂的数学讲解变得生动有趣,具有一定的感染力,使原本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顿时变得生动有趣,充满活力。因此,幽默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能够最大限度的调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大脑始终保持兴奋的思考状态,使学生在欢乐的学习氛围中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如:在小学四年级学习四则运算时,为保证学生能够准确的记住运算的具体顺序,教师便可以利用幽默教学法,运用诙谐幽默又富有童趣的语言对学生进行细致的讲解:在数学运算符号的国度,括号代表着国王,乘除便是国王的将军,加减便是最小的兵,听完之后学生们会心一笑,表示他们对于这种形象的解释很是理解。

四、教学内容尽量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

对于小学生而言,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更容易产生学习兴趣,如果能够运用自己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进行问题的解决,学生会更加容易产生成就感,从而极大的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助于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决心。如:教师可以设置一次“学当小管家”的课外活动,让学生了解家里一周之内在柴米油盐酱醋茶等方面的具体开支情况,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之后,由教师提问问题:“你家一周之内总共开支是多少?按照这样的情况,请计算出你家一个月的生活开支和一年的生活开支?”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最大限度的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挖掘出来,充分保证数学的学习质量,从而为今后数学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结束语

作为一名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充分的运用愉快教学法,不仅可以最大限度的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并且还能够转变教师的教学方法,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缺陷,并且为其他学科的教学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综上所述,本文从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保持微笑、充分运用幽默教学法,活跃课堂氛围以及教学内容尽量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等方面对如何将愉快教学法很好的应用到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提出了几点看法,非常有助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张远奇.愉快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才智,2011,08:145.

[2]甲特泽里,付秀礼.愉快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小学),2014,04:129.

[3]李波.小学数学教学中愉快教学法的应用分析[J].新课程(下),2012,01:56-57.

9.中医学基础教学中愉快教学方式的探讨 篇九

【关键字】互动教学 临床医学 教学

一、大学临床医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大学临床医学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医学生是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接班人,所以对于医学生的教学具有很强的独特性。医学课程教育的关键就是通过一种高效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精湛的专业知识,为今后的医院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然而,眼下我们当下的医学教学有时还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的这种死气沉沉教学模式,常常存在着教师在唱独角戏,学生各自“闭门造车”,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严重的脱节。尽管多媒体的发展和教学理论的提高使得教学形态得到了巨大的变化,但是仍旧存在教学模式单一,集中“填鸭式”教育的模式,在大学临床医学教育中,教师往往只注重传授知识点而忽视了与学员的互动。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要才采用互动式教学法。

二、互动教学方式在大学临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所谓互动式教学法,重点在于“互动”二字,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教学过程当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去发现问题,在学生发现的过程中,促使教师去启发,形成一种师生密切配合,在和谐、愉快的情景中实现教与学的教学共振。这种互教共学,形成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多边互动的课堂教学结构。这使所有学生得以充分参与教学活动,有机会充分表现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它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相互交往的教育、发展功能。

“问题”是互动式教学法得以开展的条件和基础。为了确保互动式教学的实施,教师在课前必须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立足临床医学教学,精心设计问题,问题的设计必须以“互动”为主旨。一是“动”在教学热点上。选择大部分学员熟悉的,最好是热点、关注度比较高的问题进行互动,有利于学生大胆的提出自己的观点。例如,对于临床医学教学上常见的问诊问题,可以让同学们分别扮演患者和医生这种互动进行的角色认知,从不同的角度去提高对于疾病的人士。二是“动”在教学重点上。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关乎到学生素质能力的生成。首先教师必须吃透大纲和教材,把握重点和难点,使得选择的互动问题上具有重点价值,同时能够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去刺激、激发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兴趣,使得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生成知识,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临床医学上具有非常重要的诊断理论要点要由教师重点指出,让学生有侧重的进行分类讨论和学习。

互动式教学法的形式具有很多种,常用的有:启发式、讨论式、辩论式、提问式等,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所需要灵活掌握,有选择、有目的的灵活多样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临床病例分析,教师可先选定一个病例或病人,然后根据学生所学的知识结构,以教学大纲的要求为核心,将教学内容划分为若干部分,配合病例或病人提出的问题同时,让学生在课外收集相关资料包括疾病的诱因、病因、发病机理、疾病的发展过程、诊断、治疗和预防等,并在课外进行自学讨论,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和见解。上实验课时,学生以问题为基础展开讨论甚至辩论,阐述其对临床病例或病人的观点。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 “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趣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 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 而互动教学正是这样一种能提高学习兴趣与教学效果的好方法。

三、互动教学法的多种创新模式

第一:案例教学

让学生自拟案例,教师借此考察学生辩证方法 和对内容的掌握情况,同时教师也可列出一个病案,让学生分别进行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之后再由教师进行点评,以便能更好的考察学生的辨证和思维能力。比如,列举案例如下:某女,40岁,近10天内肠胃时感不适,喜暖畏寒,遇冷则加重,进食后疼痛稍缓,目前症状为大便稀溏,口淡乏味,嗳气,纳差乏力,畏冷肢凉,舌质淡嫩,边有齿痕,苔薄白,脉迟无力。在案例讨论时,老师引导学生围绕着案例重点、要点进行阐述,在学生分别进行讨论和辯论后,教师进行总结性点评,在点评时不仅要说出结论性的要点,还要对学生提出的观点分别进行有针对性的,有重点性的评析,并注重教授学生对案例分析的思路与方法以及案例教学法具体形象,这样以来,往往令人印象深刻,终身难忘。

第二:情景模拟

情景模拟,正如刚才以上所提起的,教师首先建立临床诊疗情景,让学生分别进行医生或患者的角色扮演,在扮演过程中让学生加深理论知识的学习,锻炼学生的思维及实践能力。例如在四诊技能训练中:首先讲授阶段,教师在讲授完问诊内容之后,让两位同学分别模拟临床问诊过程,让他们分别扮演病人和医生的角色,围绕主诉展开询问。在学生模拟完毕后,老师针对其不足进行点评和分析,用以培养学生的问诊语言技巧及归纳总结主诉的书写能力。其次,在考核阶段,教师让学生进入模拟诊室,再由其经过培训的教师或研究生扮演标准病人,学生扮演医生,让学生进行一对一望、闻、问、 切的四诊训练和辩证诊断,之后由扮演病人一方严格按照制定的评分标准进行打分并指出被考核者的错误与需改进之处 这种方法课堂知识容量大,共同参与性高,系统性强,趣味性浓,更重要的是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印象更加深刻,实践性更强。

四、结语

大学临床医学教学不仅要求教会学生掌握已有的诊断知识,在大学临床医学教学中应用互动式教学方法可以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参与意识。这对于学生以后走向临床工作岗位是非常重要的。总之,互动式教学反映了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交互、反馈和融合,使得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协调的整体。

参考文献:

[1]邓舒妮 .互动式教学法在诊断教学中的应用 [J]. 理论前沿 ,2011.

10.中医学基础教学中愉快教学方式的探讨 篇十

摘 要:将PBL(问题导向式学习法)教学与传统教学比例适当,取优契合,结合课程整合模式应用于《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中,可精简各门课程之间教学内容的重复,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培养,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最终适应时代的要求,培养未来医学领域的高端人才。

关键词:医学细胞生物学 PBL 整合课程 医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1(b)-0134-02

医学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医学教育中《医学细胞生物学》是一门重要的桥梁学科引导大学低年级学生进入医学专业学习。

问题导向式学习法(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教学模式于1969年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首次创立的自主学习模式[1],PBL教学模式被引入医学教育领域后,多所院校都进行了广泛的借鉴摸索,这一教学模式在西方的医学教育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经国外医学生教育实践证明是一种符合现代医学人才培养要求的先进教学模式。

如何针对学生自身特点,探索到跨越PBL模式在基础课程和临床阶段之间障碍的途径与方法?实行PBL教学模式与基于传统教学法(Lecture-based learning,LBL)取优契合模式,采取课程整合模式为PBL教学模式在《医学细胞生物学》教育中提供新思路。合理把握PBL教学法的应用比例

PBL教学法注重创新意识、思维能力培养,强调从根本上挖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并针对每个学生特定的需要提供支持和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意在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使学生从具体问题的学习中获得知识,但是如果在《医学细胞生物学》这样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过分的强调PBL教学法,有些老师甚至要求教学全过程使用PBL教学法贯穿课堂,试图创立国外教学的课堂氛围,这是否是对学生最佳的一种教学模式呢?

大多数的中国学生初始接触的便是基于授课的注入式教学方法,思维模式较固定,心理上习惯引导,理解,记忆的课堂思维,对教师依赖性强、缺乏主动性。《医学细胞生物学》是一门比较形象的学科,在学生中学学习的过程中已经储备了一部分基础知识,这对开展PBL教学法,甚为有助,但是目前中国PBL教学法尚处于摸索阶段,部分院校对教改的必要性认识不足、没有完善的实施经验可直接引用、师资配置不足、缺乏现成教材等,这样的大环境下,将整个一门课完全运用PBL教学法太过冒险,因此,各个学校应该根据自己的教学资源优势,在传统授课的教学方法基础上添加一定比例PBL教学法,积累经验,培训专业PBL教师,各院校交流编写相关教材,完成这个过渡时期,PBL教学法应用成熟后,再加大比例投入课堂,从自身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将此教学理念应用于实践。整合课程模式

20世纪80年代以来,课程设计领域出现了一种新的趋势―― 整合课程(Integrated curriculum),它不是单纯表现为学习的方法,还寻求如何通过统合化课程的编制来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2]。

教育的客观规律决定教育以学生为主体,课程要适应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当知识存在于情景中、知识与实际应用相联系、多层次呈现知识、知识与个体的问题产生相关性时,最好的学习效果才会出现。

现今医学教育多呈现医学基础课、桥梁课程和临床课程“三段式”的课程模式,在这样的趋势下,需要医学生掌握的新学科层出不穷,知识的无限性与接受在校医学教育时间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重重,整合课程无疑是一条捷径,精简各门课程之间教学内容的重复,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培养,最终适应时代的要求。

事实上,在医学教育领域的PBL教学,近年来国内外都陆续有了一些基础医学的整合课程,并且取得较好的改革效果[3]。因为医学决策通常是以不确定因素为前提,PBL作为一种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整个教学是围绕问题和情境展开的,也就是说学生必需面对的是一个复杂问题,它将由多个不同领域的亚问题组成,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要从医生的角度出发,全局思考问题,这要求学生对医学科学的高度分化与高度综合有深入认识而这正是整合课程的目标,这一思维模式的形成对学生正确的职业医学决策奠定坚实基础。教学启发和创新支持

《医学细胞生物学》作为医学教学中的一门基础桥梁课程针对大学一年级的医学生开设,经过中学生物学学习后积累了一定的医学细胞生物学知识,为学生启用发散性思维和进一步思维创新奠定了基础,使医学生在未来遇到复杂现实问题时,能联系多学科知识,寻求对问题全新、独特性的解决方法。

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创意点,释放自我能力须引导学生打破传统的单一设计思维模式,转变学生对书籍的依赖,进入一个动态、时空的思维训练并用抽象的理性认识去面对问题,联系各个基础学科及临床学科构建知识框架,产生新感悟。

其次,从“单一”转为“多元”的训练来引导学生形成多元思维模式,使学生学习《医学细胞生物学》源于该学科却高于本学科,既有该学科的凝练也有多学科的整合,设计医学情境为背景,从涉及多学科的案例及发病机制出发进行探索。

最后,PBL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专业领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是PBL教师需要在他们的创新点中不乏有一些观点不全面或者参考信息错误引导的思维走向偏离时提供相关资料,观点引导学生弃错存真,发展正确的思维走向。结语

《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中采用传统教学、PBL教学法辅以团队学习法,将使《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课堂氛围活跃,学生知识积累丰富,对学科认识加深,让学习者通过合作解决真实性问题,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

通过合理把握PBL教学法的应用比例以及课程整合不但可以节约学生掌握知识需用的时间,这种倡导把学习设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让学习者通过合作解决真实性问题,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创新意识培养、培养自主学习、终身学习能力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1.中医学基础教学中愉快教学方式的探讨 篇十一

【摘 要】通过分析中职护理专业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及健康行为调查问卷的结果,结合中职卫校专业课程教学特点,运用制作手抄、小组讨论、头脑风暴、案例分析、自我监控、同伴教育等方法,在中医学基础课程教学中渗透健康行为养成教育,提出课程教学应成为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健康行为养成教育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中医学基础课程  健康行为  养成教育  课程渗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2B-0033-02

健康体格的形成、生活质量的提高与居民健康行为的养成密切相关,良好的行为与生活方式是人们健康的有效保障。笔者从2013年2014年连续两年对桂林市卫生学校一年级护生的国家护生体质健康测试及健康行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270名护生中体质健康测试成绩总分不合格的达37.4%,64.5%的护生低于正常体重;牛奶、豆浆等优质蛋白摄入不足者达86.3%,偏食挑食者达76.3%,有暴饮暴食行为者达55.2%,睡眠时间不足9小时者达52.7%,运动不足者达68.9%。可见,中职护生的体质状况及健康行为不容乐观。因此,对护生进行健康行为养成教育,改变其不良行为生活方式,维护和促进其身心健康,对国家未来护理一线人才的补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职卫校护理专业所学专业课程中均不同程度涉及健康行为与疾病形成的关系,但教师多以直白的讲授为主,护生作为倾听者、局外人接受健康知识,却并不与自身的健康行为产生关联,这也是导致护理专业学生(以下简称护生)健康知识的知晓程度与健康行为的执行程度不成正比的主要原因之一。笔者两年来以课堂为主阵地,以桂林市卫生学校2013级和2014级各一个班级共125名护生为实施对象,在中医学基础课程教學中渗透健康行为养成教育,不断改进、丰富养成教育的方法,取得了一定效果,在此与同行商讨。

一、课程渗透养成教育方法

在为期一个学期的中医学基础课程中,笔者先后运用了制作手抄、小组讨论、头脑风暴、案例分析、自我监控、同伴教育等不同的渗透健康行为养成教育方法,改变了传统的专业课程课堂教学方式,提高了教育教学效率。

(一)制作手抄。健康知识手抄报的制作,需有相关的健康知识为基础,又蕴含想要呈现给观看者的健康观点,资料的收集、筛选和制作的过程,是护生主动摄取健康知识、强化健康理念的过程。例如,在“藏象”一章的教学中,笔者主要强调不同季节需保养不同脏器,考虑到在健康行为调查中显示的护生不注意用餐卫生、晚上入睡过晚等情况,以课后作业的形式,要求护生独立或合作完成“春季养肝”的手抄报。护生结合教材,上网查阅资料,制作成健康养生宣传小报,在此过程也强化了春季注意用餐卫生、保证充足睡眠才能保障肝脏不受外邪入侵、获得足够血液保养修复肝脏功能的意识。

(二)小组讨论。小组讨论是一种有效的打破学习者思维局限性、学会倾听他人观点的手段,是一种自我教育的过程。例如,针对中职生普遍存在的抗挫能力低的心理问题,在“阴阳学说”的教学中,以阴阳的相对性展开讨论,拟定“人生顺境与逆境的相对性”的讨论话题,增强护生面对挫折时的心理调适能力。又如,针对护生偏食挑食、饮食结构不合理、运动习惯缺乏的问题,在“藏象”一章的教学中,拟定“从人体之气的生成来源入手,你将如何增强自己的气?”这一讨论话题,引导护生得出结论:丰富全面的饮食有助于获取充足的水谷精气,清新的生活环境加上规律足量的运动可增强肺功能从而吸入更多的自然界清气,由此身体之气得以增强,功能活动才能健旺。

(三)头脑风暴。头脑风暴能激发护生的发散性思维,有利于护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最大程度的反思。例如,在“藏象”一章的教学中,强调了后天之本脾胃养护的重要性,要求护生通过头脑风暴列出自身存在的易损脾胃的不良饮食习惯,如暴饮暴食、过食酸辣甜食、进食时间不规律、营养摄入不全面,等等。在全班护生的激发参与下,中职生普遍存在的各种不良饮食习惯被他们自己挖掘出来,大家共同探讨不良饮食习惯引发疾病的经历和案例,其自我教育的作用远远超出了教师的说教。

(四)案例分析。案例教学要事先经过周密的策划和准备,使用特定的案例指导护生提前阅读或组织护生开展讨论,启发护生思维,有助于提高护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例如,在“病因病机”一章的教学中,笔者编制使用了一个案例:“学生小王和小李一起去路边摊吃了炒粉,不多久小王就腹痛腹泻了,小李却没事。是什么原因呢?”要求护生课前讨论、课堂交流,教师点拨。通过案例分析,护生认识到正气与邪气在发病中的重要作用,得出“提高正气,避开邪气是防止疾病的主要手段”的结论,更意识到“病从口入”、注重饮食卫生是预防胃肠道疾病的关键。

(五)自我监控。自我监控又称“自我管理、自我调整”,它实质上就是学习者对自己的认知活动进行不断的内化指导过程。护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虽然意识到了维持健康行为的重要性,但能否对自身的不良健康行为进行改变并维持下去?笔者在“经络”一章的教学中,为了加深护生对十二经脉流注次序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加强对自身健康行为的监控,设计使用了“十二时辰养生自我监控单”,护生先对照十二时辰养生要求进行自评,找出需要调整改变的不利于健康养生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制订改变计划,以一个月为期限进行自我监控,每天做好自评记录。一个月后进行反馈评价。结果显示,42.6%的护生身体状况明显改善。健康行为自我监控达到了短期效果。

(六)同伴教育。人们通常愿意听取年龄相仿、知识背景和兴趣爱好相近的同伴、朋友的意见和建议。处于青春期的中职生尤其如此。同伴教育就是利用青少年的趋众心理,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方式。在本门课程的教学中,笔者设计制作了《护生健康行为自我监控手册》,以一个学期为限,要求护生自愿结对,确定一个同伴教育者,制定挑战口号,按照手册中要求养成的健康行为习惯去指导自身的行为。每周进行一次健康行为评价,评价方式除自评外,还有同伴教育者和宿舍其他成员的评价,每周一次“宿舍健康之星”评比,每月一次“班级健康之星”评比;“世界睡眠日”、“中国学生营养日”等特定节日同伴教育者一起制作健康手抄报。利用同伴的教育作用,强化了护生的健康意识,巩固了护生的健康行为。

二、效果

多种教育方法的课程渗透,在极大提高护生对中医学基础课程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增长了护生的健康知识,促进了护生不良健康行为的改变和良好健康行为的养成。对125名护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及健康行为调查问卷结果的统计学分析显示,护生运动时间延长、运动量增加,膳食习惯和饮食结构改善,身体素质得到明显提升。其中3名护生成为学校女子足球队主力,参加市级足球比赛,荣获高中组第二名。

表1  护生体质健康测试与部分健康行为调查问卷结果前后比较

半年前 半年后 X2 P

n % n %

体质健康测试成绩不合格                 49 39.2% 26 20.8% 10.076 0.002

优质蛋白摄入不足                       106 84.8% 64 51.2% 32.426 0.000

偏食挑食                                 94 75.2% 52 41.6% 29.044 0.000

睡眠不足9小时                             65 52.0% 43 34.4% 7.89 0.005

运动不足                                 84 67.2% 53 42.4% 15.519 0.000

三、讨论

课堂是中职护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专业课教师有着丰富的健康知识,与护生接触时间多,应当成为对护生进行健康行为养成教育的重要力量。改变传统的说教形式,采取丰富有趣的方法,激发护生的参与,指导护生的行为,能显著提高护生健康行为养成教育效果。为确保健康行为养成教育课程渗透效果,笔者提出三点建议:

(一)围绕专业课程知识开展渗透教育。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进行健康行为养成的渗透教育,必须紧紧围绕课程知识點展开,否则会使护生认为教师是在牵强地说教,易产生抵触情绪。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渗透,且注意渗透教育方式方法的选择,或小组讨论,或头脑风暴,或案例分析,或评比竞赛,可以使护生既感到新鲜,又感到实用,不知不觉融入到渗透教育活动中,潜移默化达成渗透教育效果。

(二)发挥同伴教育的积极正向作用。在护生自愿结成同伴教育队子之时,教师应给予适当指导,注意健康意识和矫正能力的强弱搭配,否则可能会导致相反的教育效果,即两个同样存在较为严重的不良健康行为且改变动机不强的护生,结伴后敷衍了事、随意打分、协同“作弊”,同伴教育的积极作用未表现出来,反而消极影响增加。

(三)自我监控期间要加强氛围营造。教师在通过课程渗透催生护生的行为转变欲望、组织护生自查自省不利于健康的行为之后,在其自我监控期间,还应该通过让护生写标语、定口号、小竞赛等形式和持续课堂渗透宣传等手段营造深厚的外部氛围,促进护生健康行为的初步改变和有效维持,最终巩固形成良好的健康行为习惯。

总之,课程教学渗透是卓有实效的健康行为养成教育途径。教师付出热情和努力,持之以恒,方法多样,加强引导和监控,必能达到效果,促进护生健康行为养成,提升护生体质健康水平,为国家未来护理一线人才补充做出积极贡献。

【作者简介】邓芝伶(1971- ),女,湖南衡阳人,硕士,桂林市卫生学校高级讲师,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中医。

上一篇:精益生产品质管理下一篇:普通高中学校行政干部岗位职责(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