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工作计划

2024-07-14

公共图书馆工作计划(共8篇)

1.公共图书馆工作计划 篇一

公共图书馆应加强地方文献工作

地方文献是公共图书馆藏书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四化建设的迅速发展,地方文献的流通量不断增长,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的作用也越来越显著。从我馆近几年的工作来看,地方文献为读者服务工作有三个变化:一是利用地方文献的读者由少数党政干部转为大都是学术研究工作者;二是利用地方文献的内容和范围由少数地方志、地方报纸扩大到各种类型的地方文献专著、地方期刊等等;三是利用地方文献进行专题学术研究的增多了。除本市外,有不少是外地来馆利用地方文献进行学术研究的专家、学者。并接待了国外的专家、学者。

为了更好地发挥地方文献的作用,我们对近两年经常来馆查阅地方文献的读者进行了调查。在七十二个读者(单位)的来信或口头访问中,有地方史志编纂工作者(单位)25人(个),讲师(中学教师)26人,教授、副教授以上8人,专业作者4人,自学成才的青年文史爱好者7人,干部2人。他们利用我馆所藏无锡地方文献进行史志编纂和学术研究工作,已获得了大量成果。如无锡市地方志办公室、无锡市党史办公室、无锡市教育局编志办公室、无锡市郊区编志办公室、无锡市纺织工业局编志办公室、戚墅堰电厂编志办公室、江阴县党史办公室等单位近年来都分别整理、编辑或出版了几十万字到几百万字的资料。无锡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是我馆挂钩服务单位之一,该会下属工商经济组、综合组、地方史组的成员,大都是我馆的基本读者。他们还派专人常驻我馆查阅地方文献。近两年来为他们提供的许多专题资料,有的已编辑出版。

1983年,我们配合市公安局为上海轻工业设计院高级工程师尤巽照寻找南宋词人尤袤的墓址,在《尤氏宗谱》第十六卷找到了“尤亵庐墓处图”。根据这一线索进一步在无锡西孔山梅园茶果场找到了尤褒墓址。后经市博物馆调查考证,已将该墓初步修复。原市第二十中学教师章振华利用我馆地方文献资料,编著了《太平军在无锡》己由无锡人民出版社出版。此外,《1929-1932世界经济危机冲击下的无锡缫丝工业》、《1911-1949无锡的土地关系》等论文,均在1983年江苏省现代史学论文选集发表。南京大学讲师严学熙, 1985年就读于该校历史系时就曾利用我馆地方文献资料撰写毕业论文《北伐战争前后无锡工农运动调查报告》。近年来先后发表了有关无锡近代经济史、工农运动史等二十多篇论文。在他的指导下,博士进修生美国夏明法女士完成了《近代无锡蚕丝业》博士论文。华东师大副教授陈旭麓曾带领研究生来我馆查阅有关薛福成的资料,由学生费成康撰写《薛福成》一书,已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此外,经常来馆查阅地方文献资料的还有青年作者、青年文史爱好者、农科所技术员等,他们结合各自的研究专题,利用文献资料,撰写了历史题材小说和多种学术论文,取得了显著成果。

综上所述,地方文献在图书馆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如何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是当前需要加以研究的新课题。根据我馆近年来的实践,我们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地方文献宜集中保管和利用。

地方文献不同于一般图书,它有时间上的延续性、类型的多样性等特征,如果按出版时间和出版物类型分别由各部门收藏,不便于读者利用,也不利于熟悉馆藏。从目前一般中等公共图书馆的情况来看,地方文献宜集中划归古籍组(或称历史资料组、古籍资料组)保管较妥。根据具体情况,地方文献收藏较多又较集中的图书馆,可设专库保管,同时设立地方文献参考咨询室,以便为读者集中提供专题研究所需要的资料。在保管方面,应与古籍一样,做好“防潮、防霉、防蛀、防火”工作。尤其对建国前的地方报刊,应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如少数珍本,孤本和流通量较大的资料,要进行复制或缩微,利用复印本提供流通使用,使原本妥为保存。有的要编印书目索引或提要等检索工具,供读者利用以节省查阅时间。

二、地方文献的征集,采购要有一个长期的、切实可行的计划。

利用地方文献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仅满足于现有馆藏,是不能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因此要通过各种渠道,利用多种形式进行采集。在各省、市制定的公共图书馆工作条例中,地方文献是采集的`重点,但实际工作中往往忙于新书采购,忽略了地方文献的搜集。这项工作需要图书馆地方文献管理部门的配合,因为他们了解读者需要并熟悉馆藏。但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长期计划,否则将会造成馆藏地方文献不完整、不系统、残缺不全的现象,就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更谈不上办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公共图书馆的问题。对地方文献的征集、采购工作,可采取以下做法:(1)报告当地政府批转征集地方文献的计划,以引起基层和有关单位的重视。报告中特别要规定所在地区编印的各种地方文献资料出版物,有向市图书馆送交“呈缴本”的任务。(2)图书馆地方文献管理部门要确定专人,负责配合征集采购工作,其主要任务为提供地方文献出版动态、社会上私人保存地方文献出版物的情况,读者需要而缺藏的资料以及有关研究本地区地方史学术活动动态等等。(3)要有一定的经费保证,如私人捐赠地方文献资料的奖金、借用兄弟馆(或私人)地方文献资料的复印或抄写费用等。(4)通过本地区各级地方志编辑单位进行征集。

三、利用多种形式宣传、揭示馆藏地方文献。

利用书目索引、举办地方史讲座、地方文献展览等形式都是宣传、揭示馆藏的有效方法。举办地方史讲座是对青年进行热爱社会、热爱祖国、热爱家乡教育的极好形式。

四、建立基本读者队伍,收集服务效益。

组织地方文献基本读者队伍,可以了解他们的研究课题,主动提供资料,同时还可以通过他们了解全国范围和本省和本市有关本地地方史学术研究动态,以便及时配合为来馆进行研究的读者做好服务工作。服务效益的收集,应与建立咨询档案相结合。对于基本读者应给予各种方便,如通过馆际互借,通信代查资料,代为复印、照相、抄写等等。

五、注意培养熟悉地方文献工作的干部。

为了做好地方文献服务工作,除了要熟悉馆藏和在实际工作通过向读者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外,还应该学习历史、古代汉语、古籍版本和有关工具书等方面的知识,如能在图书馆学基础课中增设地方文献基础知识则更好。

〔出处〕 《图书馆杂志》,1985年第3期

2.公共图书馆工作计划 篇二

一、公共图书馆开展信息服务的优势

1. 图书馆是人类智慧和知识的宝库。

作为知识信息的服务部门, 不仅拥有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 还可以通过收集、整理、流通等工作流程, 将各科文献分门别类的提供给读者。它的优势是给用户提供经过选择的、有序的信息, 并通过知识活化而产生新的增值信息产品。

2. 图书馆可以通过不断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使图

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得到最大限度地利用, 最终使整个社会的信息获得能力得以提高。在网络时代, 用数据库开展定题服务、课题查新或追溯服务等都是图书馆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的重要方式。读者可以遵循公共网络通讯协议, 并借助社会公共网络设施, 在任何一个地方通过终端以联网的方式进入图书馆网络系统而享受到快捷和完善的图书馆服务。

二、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特点

1. 服务载体的网络化。

数字时代图书馆信息服务是一种高效的网络化、数字化服务, 实现了跨越时空的资源共建共享, 是现代信息服务的高级形式。在图书馆内不但包括大量网上的虚拟数字信息资源, 还包括各类载体的本地数字信息资源。通过网络连接, 读者可以轻而易举地检索到所需的各种信息, 方便快捷地下载和浏览全文文献和多媒体信息, 真正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2. 服务方式的多元化。

目前, 图书馆已经应用计算机进行编目、借阅等工作, 并利用互联网开展信息服务, 通过引导用户浏览或检索相关信息、利用互联网上的各类网站和搜索引擎按学科或专题收集、下载、筛选、分析、重组、整合等内容, 以获取自己所需要的文献资料, 极大地提高了计算机在图书馆服务中应用的空间, 实现图书馆服务方式的多元化。

3. 服务内容的知识化。

即以信息用户的需要为目标, 将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工作重点从文献利用转移到知识运用, 为信息用户提供的不再仅仅是信息线索及相关文献, 而是强调信息资源知识的开发利用, 馆员协助读者从复杂的信息资源中获取到解决现实问题的信息知识, 将这些知识信息融化和重组为相应的问题解决方案, 并将这些知识转化在新的产品、服务或管理机制中, 从而实现图书馆服务内容的知识化。

三、公共图书馆深化信息服务的措施

1. 开展特色化服务。

面对网络及信息技术的挑战, 图书馆应根据本馆的特色资源和优势, 开展多种类型的特色服务。传统图书馆所提出的特色化服务主要依托于特色化实体馆藏, 但在信息化环境下, 人们对一个图书馆的评价标准, 已从原来的注重馆舍面积的大小及藏书量的多少转移到服务质量的优劣与效率的高低。开展特色化服务就是图书馆对自身服务方式的一种适应性调整。如图书馆可以根据馆藏特点, 依据已有的馆藏资源开发出富有特色的内容体系, 这一内容体系应为“你无我有, 你有我优”的内容;同时, 开发出记录用户需求信息的读者库, 提供多媒体信息、全文检索服务的数据库等特色服务, 彰显出图书馆自己的特色价值。

2. 开展个性化服务。

网络环境下的个性化信息服务既是对传统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继承, 又是对传统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拓展, 更是在传统图书馆信息服务基础上的发展与创新, 必将使图书馆事业进入到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图书馆要针对每个读者开展个性化信息服务, 就是要根据读者的知识结构信息需求、行为方式和心理倾向, 有的放矢地为每一位读者创造符合其个性需求的单体信息服务环境, 为其提供定向化的预定信息。在图书馆新型信息服务模式构建中引入个性化服务, 大大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在网络时代, 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这是由于其职业背景、知识背景、环境背景等的不同所形成的。因此, 图书馆更应顺应时代发展需要, 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来提供个性化服务。如根据用户的特性提供具有针对性的信息内容或系统功能、主动地向用户提供其可能需要的信息服务、为读者提供专业或相关专业信息的主动推送服务等, 以此拓宽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范围, 提高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水平。

3. 开展专业化服务。

一是不断开发网络应用新技术。图书馆提供信息服务的技术支撑除了计算机技术之外, 还应包括数据库技术、通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二是深层开发网络信息资源。由于信息资源逐渐呈现出无序、极度分散等不稳定性特点, 图书馆要开展信息资源创新, 应选派具有计算机知识、信息检索知识和藏书建设经验的人员, 专门从事网上资源建设, 使之系统化、有序化, 从而形成有利于读者检索的信息。

总之, 公共图书馆是整个社会服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坚持以读者为服务对象, 是公共图书馆赖以生存的社会基础。因此, 图书馆必须改变服务理念, 强化服务能力, 拓宽服务范畴, 创造出具有公共图书馆特点的服务品牌, 使图书馆真正成为公众获取信息服务的重要通道, 从而引发图书馆信息服务方面的深刻变革。

参考文献

[1].刘丽.孟原.论数字时代图书馆服务策略[J].人力资源管理, 2010.1

3.公共图书馆业务统计工作探讨 篇三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业务统计统计实践

中图分类号: G251.4;G258.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0)01-0099-04

Statistics in Library

Zhu Shuhua(Shenzhen Nanshan Library, Shengzhen, Guangdong, 518052)

Abstract: Statistics is a prerequisite in library management, planning, decision-making andoperation improvement. It is the base for a library to prove its social value, to gain support and adjust macro-control. This article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statistics in library management and introduce Nanshan Library's practice in this aspect, showing its significant value.At the same time, existing problems are pointed out such as lacking systematic statistical methods and focuses on the ways to established a systematic, standardized statistics management in libraries.

Key Words: public library; library statistics; statistical practice

CLC number: G251.4;G258.2Document code: AArticle ID: 1003-6938(2010)01-0099-04

主持人的话:我们有时一直碰到一种困惑:实践中没有确凿的数据说明自己的工作成绩,研究中缺乏可以信赖、对比的各项数据支撑。我们在阅读一些文章时,也会碰到一些内涵难以把握的指标,如借阅册次与外借册次等。有的所谓统计对比更是建立在不可比之上,如把累计办证数与其他馆的有效持证读者数相比较,从而误导领导决策。形成这些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统计工作欠缺。

本期选择了《公共图书馆统计工作探讨》一文来讨论这个问题,作者是深圳南山区图书馆的朱淑华,她参与南山区图书馆与深圳图书馆之城的统计工作实践,切身感受了统计工作在图书馆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英美的图书馆可以用数据说明他们图书馆对当地经济发展的贡献程度,中图学会学术委员会去年新成立了图书馆绩效评估委员会。绩效评估的基础,其实是统计。

统计的重要作用在下一篇文章中也恰好得到了体现。《吴江市乡镇分馆建设的实践与体会》一文中,充分使用了统计数据来说明乡镇图书馆的历史和现状。吴江市文化底蕴深厚,乡人读书之风盛行。1993年率先在全国实现每个乡镇都有一个万册图书馆,即使后来万册图书馆失去了读者,但大多数乡镇馆舍、藏书仍在。这就为吴江市乡镇图书馆的复兴留下了火种。2002年、2007年,吴江图书馆两次启动乡镇分馆建设,特别是2007年,通过政府主导,实现了乡镇分馆的全覆盖并开始向社区和乡村延伸,至2009年底,吴江图书馆已经拥有9个乡镇分馆、7个社区(非中心镇)分馆。但仅仅是两年,即使是政府主导下的乡镇分馆也开始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这可能是大家所始料未及的。因此,巩固乡镇分馆,就成为全覆盖的关键之战。这篇文章从一个县级市的事例和角度探讨了这个问题,也提出了他们的设想和办法。希望也相信会引起大家的一些思考。

“县市图书馆”专栏恢复至今已经五期,刊登了十篇文章。在新的一年里,各位同行如有好的想法、意见、建议,恳请赐教;如有新的经验、成果、教训,恳请赐稿;一字半句,均是嘉惠图林,不胜感激!

邱冠华

1统计工作的重要意义

“过日子要记账”,对图书馆来讲,统计数据就是图书馆各项业务工作的真实反映和最好记录。

单位统计能让我们了解图书馆运行的状况,对人、财、物、读者、服务等各项工作的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做到心中有数,是图书馆决策、规划、制度制定的科学依据,也是资源组织、改善服务、提高效益的前提。

区域性、全国性的统计数据描述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状况,是图书馆事业宏观决策的基础,并为主管机构、社会公众了解图书馆事业发展,行使其监控权利提供信息服务,是图书馆服务的价值证明,可以宣扬图书馆的作用,树立图书馆事业的社会形象,并为图书馆向国家或地方政府争取政策支持、资金拨款提供依据。

一句话:数据是最有力的语言!

2图书馆业务统计工作实践

深圳南山图书馆自1997年开馆之日起,就非常重视统计工作,形成统计数据月报制度。统计报表由各部门根据业务工作设计,每月月初报办公室,办公室负责整理和汇总,并在年终编辑整理成《年报》。2003年开始把各部门业务报表和工作总结集中在一起做成《馆情通报》,每月一期,报文化局并要求全馆员工阅签。除了常规业务报表,各部门还会针对具体工作开展专项统计,比如讲座工作每年都发放调查问卷,对听众结构、需求、意见等进行统计。

统计数据忠实记录了南山图书馆的成长发展历程,成为珍贵的史料,并在图书馆争取专项经费、向领导和同行汇报工作、编辑《十年》纪念文集、迎接评估定级检查、优化资源结构等各项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也为南山图书馆不断改善各项业务工作、提高服务效益提供了保障。

公益讲座是南山图书馆的品牌服务项目,十余年来不断持续发展,对听众的各类统计分析一直是公益讲座不断提升和发展的源泉。以重点读者的确立为例,根据2007年统计,讲座听众中按户籍分,深圳户籍占19%,外地户籍占80%;按学历分,高中占12.9%,中专占17.6%,大专占42.8%,本科占23.7%,本科以上占3%;按年龄分,20岁以下占2.3%,21~30岁占55.3%,31~40岁占30.7%,41~50岁占3.8%,51以上占6.9%;按职业分,事业单位员工占12.3%,企业单位员工占73.8%,公务员占2.3%,无业占8.5%,退休占3.1%。综合以上数据,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南山图书馆公益讲座听众主体是来深圳闯荡的21~40岁之间的在企业单位工作的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年轻人。这是尚未拥有安定的生活,需要去奋斗才能拥有未来,也是有机会通过努力改变命运的一部分人。很显然,我们需要有意识地针对这部分读者的需要去选题和提供讲座。同时,将历年听众学历数据(表1)与深圳外来人口学历结构(表2)相比,我们发现讲座工作还有很大的扩展空间,因为外地来深建设者中73.81%是初中以下,大专以上学历只占4.23%,高中以上占26.19%,这说明还有很大的一个低学历群体需要我们去开拓,只要我们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讲座就能不断发展,覆盖到更多的市民。

深圳市文化局对统计工作也很重视,深圳图书馆设计制作了《深圳市公共图书馆情况季报表、年报表》、《深圳市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情况季报表、年报表》、《民生净福利指标统计年报表》等统计报表下发,由各区馆按要求填报,汇总后报市文化局。图书馆之城推进办还于2009年11月组织了全市图书馆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和思想认识。

统计数据为深圳图书馆事业的宏观决策奠定了基础。2002年底,深圳市确立建设“图书馆之城”的战略目标,出台《深圳市建设“图书馆之城”(2003~2005)三年实施方案》,提出到2005年底,基本实现每15万常住人口拥有一座公共图书馆,每1.5万常住人口拥有1个社区(村)图书馆(室)。实现全市常住人口人均拥有藏书2册(件)、户籍人口人均拥有藏书6册(件)的指标。这个建设目标的提出,就是以深圳图书馆事业统计数据为依据的。根据统计,深圳至2002年末,全市有市、区公共图书馆8座,基层图书馆315座,总藏书量超过620万册,户籍人口人均藏量为4.4册,常住人口人均藏量为1.23册。

统计数据也为图书馆之城持续发展策略提供支撑。深圳市文化局2008年8月进行《深圳建设图书馆之城(2003~2008)情况调查》,分市、区、基层三级调查市、区、街道、社区等各类型图书馆在这6年间的各项业务发展情况。调查即包括点的对比,即图书馆之城建设之前(2002年)与图书馆之城建设6年之后(2008年)深圳公共图书馆事业情况对比,也包括线性描绘,即通过分年度数据勾勒深圳公共图书馆事业各项业务工作随图书馆之城建设逐年发展的曲线。正是在大量统计数据的支撑下,课题摸清了“图书馆之城”建设五年来的实际情况,找出了图书馆之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了经验,为图书馆之城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统计数据也展示了深圳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从2003年到2008年,深圳市为建设“图书馆之城”投入资金约10亿元,[1 ]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为“向领导汇报、与同行交流、向市民宣传”,深圳公共图书馆界在2009年读书月十周年庆典之际,精心打造推出“深圳图书馆之城建设成就展”,以大量统计数据集中展示了图书馆之城建设七年来的成就和发展历程。该展览分别在图书馆国际高峰论坛、深圳公共图书馆研究院成立大会、市民中心、各区巡回展览,市区主要领导、国际国内的图书馆学专家和广大市民都观看了展览,有效宣传了图书馆之城建设,树立了深圳图书馆界行业形象,扩大了社会影响,这是统计数据发挥重要作用的典型例证。

3公共图书馆业务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3.1统计工作自成一体,各自为政

公共图书馆业务统计工作宏观上缺乏统一的组织领导和规范,各图书馆的统计工作呈现出自成一体、各行其是的分散状态,统计指标、统计方法、统计报表等多是各馆根据本馆情况自行而定,这导致经常出现以下几种情况:(1)各图书馆使用了相同的指标,但内涵不同,比如馆藏,有的图书馆只计算馆藏图书的数量,有的图书馆则把过刊合订本、过报合订本计算在内;(2)各图书馆使用了相同的指标和内涵,但计算方法不同。比如涉及到多卷书、丛书、新购复本的种册计算等;(3)各图书馆使用了相同的指标和内涵,但计量单位不同。比如对数据库的描述,有的用记录数,有的用容量;(4)某些业务指标缺乏,常见一些事物性的工作,比如学术交流活动的日期、主题、参与人数等;(5)采用的指标为复合数据单元,与某些报表数据要求不符,却无法分解合成统计报表所需数据;(6)新兴业务工作缺乏相应指标及规范,如电子文献如何计算馆藏量的问题。

3.2基层图书馆业务统计工作缺乏

公共图书馆界的办馆思想已从追求在一个区域内建设具有文化地标含义的一个独体现代图书馆到在一个区域内建设由众多布局合理的小型图书馆共同构建全覆盖的图书馆体系转变,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图书馆网络建设在全国各地风起云涌,各类型基层图书馆蓬勃兴起。以深圳为例,截至2008年底,深圳全市共有公共图书馆604座,其中基层图书馆595座,街道级图书馆覆盖率达到63.6%,社区级图书馆覆盖率达到85.1%。[2 ]

基层图书馆隶属于街道文化站或市社区服务中心,与市区图书馆无行政关系。后续投入不稳定,生存与持续发展仍是最重要的问题,无力关注统计业务;设备简陋,自动化程度不高,无法利用自动化系统的统计模块进行统计,只能依靠手工,但工作原始记录缺乏,交接保存不善;工作人员兼职居多,流动性大,专业化程度不高,业务工作不够规范,统计工作欠缺。

3.3统计体系不健全

一个完整的统计体系应该由三个方面组成:统计指标及统计数据、统计组织架构、统计规章制度。目前,大多数图书馆未成立相应的组织架构,统计工作一般由办公室人员兼任,未从知识结构等各方面进行认真挑选。统计人员变化较大,统计工作交接随意,统计培训缺乏,统计人员本身对统计知识、统计指标和统计制度缺乏理解和把握,也不可能把时间集中在统计工作上,对统计数据缺乏认真的核对和深层次的分析研究,导致数据不够准确、及时和完整;大多数图书馆没有制定统计规章制度,对统计工作没有硬性的要求和规定,或是虽然建立了规章制度,但并没有按制度检查、落实,规章制度成为一种形式。

3.4统计分析欠缺

完整的统计工作包括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三个环节,在数据全面和准确的前提下,对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发现问题,发现规律,使统计数据为科学管理所用,是统计工作的最终目的。但目前,大多数图书馆的统计工作停留在数字的搜集和整理上,统计结果一般是数字的堆积和比例的罗列,数据呈现方式一般是表格,统计分析欠缺,没有通过数据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之成为管理决策的基础。统计工作没有起到更高层次的作用,使统计工作价值减弱。

3.5统计意识淡薄

2009年9月1日,第二代图书馆统计国家标准GB/T 13191-2009《信息与文献图书馆统计》开始生效,却未引起任何反响和关注,整个公共图书馆界没有任何宣传介绍文章和学习安排,这应该说是公共图书馆界统计意识淡薄的一个表现。

4加强公共图书馆统计工作的思考

4.1把统计工作列入图书馆的工作目标考核

统计工作作用如此巨大,重视统计工作理应成为公共图书馆界的共识。建议各级业务主管部门把能否及时准确提供统计数据和统计数据的质量做为考核各图书馆工作的指标之一,以提高图书馆对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在这个制度下,各级图书馆的领导应把统计工作列入重点工作,挑选具有较高素质、责任心和相关业务技能的统计工作人员,并建立统计组织架构,经常督促检查,具体指导,并引起全馆同仁的重视。

4.2自觉执行统计工作的标准和规范

各馆虽然是统计工作独立执行单位,但却是图书馆事业统计系统乃至全国综合统计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区域性、全国统计数据的来源和基础。各图书馆在统计指标的制定和应用上应自觉遵照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我国目前实施的图书馆统计国家标准为GB/T13191-2009/ISO2789:2006 《信息与文献图书馆统计》,公共图书馆界行业规范则是由文化部制定的《全国文化文物统计报表制度》,统计人员应该对这两个文件详细研读并善加落实和执行。

在统计报表填报上,要注意一些规范,如数字应填写整齐,对准数位;答案相同的数字应该一一填写,不能用“同上”字样或是“...”代替;不要求填写的或无数字的空格,用短线“—”表示;缺乏数字的空格用“…”表示,说明不是漏报;如果出现负数,应冠以负号;如果是估算的数字,应加注说明等。

另外,统计人员要对我国图书馆统计指标尚未统一的现状有充分的了解,每填报一种报表,都要首先完全吃透报表,严格按照该报表规定的口径进行填报,防止自以为是和自作主张。

4.3统计工作的长效管理

统计对管理、决策的重要作用在于定量分析,在经常使用的趋势分析法中,往往需要连续、可比的统计资料。因此,统计工作必须成为图书馆的经常性工作,必须保持统计工作的连续性,绝不能搞“突击”和“会战”。

(1)建立和完善本馆统计指标体系,力求指标体系覆盖到图书馆业务工作的全部,对每一个统计指标都要从内涵、计算方法、计量单位三方面进行详细规定。统计数据应尽可能采用最小数据单元,以方便日后为完成各种研究目标或完成各类报表,抽取相关的数据进行组合和分析研究。

(2)将统计指标体系分解到每一个岗位。逐个岗位、逐个部门确定原始业务记录和统计报表,形成日记录、月报表、季度汇总表、年度汇总表等。对不能采用自动化系统自动记录和统计的业务要予以重点关注、及时记录,如基层辅导次数、基层辅导内容、学术研究成果数量、级别等。

(3)将各上级单位报表指标分解到日常统计工作中,如文化部《公共图书馆基本情况年报》、四年一度的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验证数据等。

(4)统计分析工作常规化。多方位、多层次、多途径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如资金使用状况分析、馆藏文献结构分析、图书馆基本业务工作状况分析、读者分析等。

(5)信息反馈常规化和统计指标更新常规化。定期进行信息反馈,倾听一线统计人员意见,将统计指标的内涵和计算方法覆盖到各种复杂情况,逐步真正实现统计口径规范化。统计指标宜根据业务发展定期更新与修订。

(6)统计资料保管常规化,对于有价值的统计原始数据、统计记录、统计报表及统计分析研究结果应按照图书馆业务档案管理办法,进行立卷归档,妥善保存。

4.4加强基层图书馆的统计工作

基层图书馆的建设是目前公共图书馆界最活跃的部分和未来发展方向,并常常被作为文化工程以政府行为推进。比如嘉兴市以“政府主导、多级投入、集中管理、资源共享”为主要特点的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3 ]哈尔滨市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等。[4 ]除此以外,图书馆界还以其他创新形式开展基层服务,比如苏州的“未成年人流动图书大篷车”、“广东农村儿童流动图书室”、深圳24小时街区自助图书馆等等。

基层图书馆统计工作既是公共图书馆业务统计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对图书馆新兴业务工作的总结。既便于图书馆界发现规律推广经验寻求发展之路,也便于展示宣传图书馆工作成绩。建议为每一个基层图书馆(室)建立业务档案,登记该馆(室)的基本信息,如地址、联系电话、面积、工作人员数量、开放时间等等,并定期(每半年或每季度)回访,更新相关变动信息。按月做好基层图书馆(室)业务数据统计,基于基层图书馆工作的现状,中心馆最好将业务统计表格做好发放基层,并做好相应辅导,教会其工作人员填报。

参考文献:

[1][2]丁为民.“各地要学习借鉴深圳经验”——文化部“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系统”现场会昨在深圳召开[N].晶报,2009-12-07(A2).

[3]裘立华,庞瑞.嘉兴图书馆网络覆盖到村百万农民家门口借书[EB/OL].[2009-10-10].http://news.sohu.com/20090621/n264654026.shtml.

[4]高增双.哈尔滨图书馆服务网络建设探索公共文化新思路[EB/OL].[2009-08-22].http://news.sohu.com/200812

28/n261458328.shtml.

4.公共图书馆工作计划 篇四

浅谈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的收集工作

文章对地方文献的`概论、意义、收集范围和原则、收集方式进行了阐述,对目前地方文献收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如何收藏好地方文献的具体措施.

作 者:傅晓岚 作者单位:重庆图书馆,重庆,400037刊 名:内蒙古科技与经济英文刊名:INNER MONGOLIA SCIENCE TECHNOLOGY AND ECONOMY年,卷(期):2009“”(12)分类号:G250关键词:公共图书馆 地方文献 收藏

5.公共图书馆工作计划 篇五

一般教科书上将图书馆地方文献指称为:地方人士著作、地方出版物、有关一地的著作,或扩大为曾经对当地发生影响的重要人物的有关著作,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强调“珍贵”、“珍稀”等。对比莫里循文库,这一定义恐怕有点陈义过高---像房契、菜单之类跟“出版”无关的东西,肯定不会列在任何一家图书馆的收藏清单上。但这些非一般出版物往往更能从一个非常小的角度折射出当时社会的多个侧面,而往往是,当时收藏家不重视、学术界忽略的成为极其重要的研究资料,戏曲、方志、实录、民国报刊、甚至文革大字报都是如此,等图书馆发现其价值的时候往往已经来不及了。

3 2 促成和兴趣的.结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用在地方文献工作上一样有道理。图书馆的文献工作尤其是地方文献工作在相当程度上是铺路石的工作,及身就见到工作的成效,是很不切实际的。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发自内心的对工作的热爱,恐怕就不可能将地方文献工作做踏实。莫里循的工作固然需要积累文献,但苦心孤诣地搜集相关文献不能不说是强烈的兴趣使然---兴趣还能促成在收集文献时独到眼光的形成。比如词典之类工具书一般图书馆总是新陈代谢的,但只要到手的中外词典包括方言次方言与外语的对译词典,莫里循也兼收并蓄,加上中国人学习外语的教材和7000多种各种各样的小册子,因而形成一个几近完整的系列---这些都是汉语方言研究的最为重要的资料了。

3 3 重视“民间的”、“非正式出版品”的收集

现在一般图书馆将收集地方文献的重点放在地方志、地方性百科全书、地方性年鉴手册词典图录、地方报刊、地方史料、地方人物资料上,所有这些当然无可厚非,但明显地可以看出太过偏重正规出版物。现在很多地方,相当数量的正规出版物或申请地方印刷登记的出版品,往往有庆功或纪念性质,因而资料价值不高,学术价值更低。而“民间”的资料往往是对正规出版品的补充,当然,收集民间资料的时候增加了甄别、选择、加工和判断的难度---而如果只重收集不重整理,利用就无从谈起。莫氏的那些小册子也都经过东洋文库的职员细心地编成目录,再分门别类地装订起来供读者研究。

3 4 对现行图书馆财务制度提出挑战

莫里循文库的形成当然得益于他工作性质和相对优厚的薪水,当然也和他收集之初,西文资料的市场价格低落有密切的关系。但显而易见的是,他收集的时候不会有一套完整的财务制度来约束他。而在我们现行的财务制度下,尤其在民间资料根本不可能提供符合财务制度的任何票据情况下,如何使用好经费而能做到图书馆与财务审计部门、与业务主管和领导部门的信任,做到地方文献收集人员和图书馆领导之间的信任,并且能得到足够的经费支持,还有很多值得探讨的空间。

总之,莫里循文库的形成和发展对今天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工作还能起到多方面的启示作用。现在加强地方文献工作已经成为公共图书馆的工作重点之一,是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尤其是特色文献资源建设的重要方面,这些在今年的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标准中有明确的体现。所有这些为公共图书馆开拓地方文献工作新局面提供了外部环境,但完善地方文献工作从流程到范围的各种细节的过程还很长,莫里循文库的启示远未过时,甚至可以说,莫里循文库今天在图书馆界无声无息是一个不大不小的遗憾。

〔参考文献〕

〔1〕周振鹤.从莫里循文库到东洋文库〔A〕.随无涯之旅〔M〕.上海:三联出版社,.〔2〕王冀青.从莫里循文库到东洋文库〔EB/OL〕.

〔3〕林文卓.浅谈广西地方文献工作的发展方向〔J〕.广西地方志,,(3).

〔4〕李云峰.加强地方文献的收集和开发〔J〕.中国地方志,,(3).

〔5〕何荣先.浅谈地方文献的征集收藏与开发利用〔J〕.中州古今,,(6).

〔6〕王文龙.浅谈市(地)以下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收藏工作〔J〕.图书馆学刊,1994,(4).〔7〕刘乃文.收藏地方文献推进学术研究〔J〕.学会1995,(5).

〔8〕陈志仁.谈谈地方文献及其搜集和整理〔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5).

〔9〕莫凤欣.对地方文献工作的认识与实践〔J〕.广西地方志,1994,(3).

〔作者简介〕杨河源,男,副研究馆员,佛山市图书馆辅导部主任。

〔收稿日期〕-08-01

6.公共图书馆工作计划 篇六

1. 1文献基础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各地都有丰富的地方文献传世,如地方志、舆图、地理、民俗等文献资料及近现代出现和发展起来的报刊、档案类文献资料等等。在没有图书馆之前,地方文献多分散于当地私人藏书家手中。自各地有了公共图书馆以后,它取代私人藏书成为集中入藏地方文献的机构。1988年开始的全国文献资源调查结果表明, 51个参加调查的公共图书馆中“地区研究文献居各地图书馆之首。”而且,经过多年的收集与积累,地区研究文献“至今已构成我国地区研究文献保障系统,”据《全国文献资源调查与布局研究成果汇编》一书的统计:在公共馆申报的148个研究级学科文献中,有26个是有关本地区研究和地方史志方面的。这说明申报馆对这方面文献的入藏具有系统性、广泛性。据同书表41“自报研究级学科分布单位一览表”整理统计:自报研究级学科中与地区研究有关的学科为42项;其分布单位有30个公共图书馆、8个院校图书馆、9个社科院图书馆、2个资料室。由此可见,公共图书馆开展地方文献工作的文献基础十分雄厚。

1.2实践经验的积累

自图书馆出现于中国近代,它很快就承担起收集、入藏地方文献的任务。19教育部通饬各省县图书馆注意搜寻乡土艺文;1941年广东图书馆即建起“广东文献特藏”。馆长杜定友的建馆宗旨为“广东省立图书馆此次复馆之初,即以保存广东文献为第一”。并制定广东文献分类表,编出与广东文献有关的《广东方志目录》、《广东族谱目录》、《东西南沙群岛目录》等地方文献目录。

解放后,许多图书馆前辈非常重视地方文献工作,如杜定友、刘国均等。在他们的大力倡导下,一些图书馆利用人力、物力优势,征集大量地方文献加工整理后入藏。并整理出许多馆藏地方文献目录,以便供读者更好地利用这部分资料。1957年1月,上海人民图书馆成立图书选购委员会后,将地方文献征集列入图书选购委员会主要工作内容之一;广东省中山图书馆馆长杜定友先生亲自做“地方文献的搜集整理和使用”的专题讲座来推行这项工作;60年代首都图书馆即已设立北京地方文献特藏书库,还曾于1963年6月24日举办“北京地方文献展览”进行宣传。这期间,广东馆编制了《广东杂志目录》、《广东舆图目录》等20种地方文献目录;首都图书馆编制了《北京地方文献分类表》;云南省图书馆编制了《云南省地方志目录》、《馆藏云南地方文献目录》、广西第二图书馆编制了《广西农业资料索引》、《广西文史资料索引》、《广西地方资料索引》、《馆藏太平天国革命报刊资料索引》;浙江省图书馆编制了《论浙江农业耕作制度》文稿、索引10余种;甘肃省图书馆与兰州大学等校联合编制了《兰州各图书馆馆藏西北文献联合目录》等等。可以说在“文革”前,广东中山图书馆、首都图书馆等已为公共图书馆如何开展地方文献工作探索出一些可行经验,但由于“文革”,这项工作一度停滞不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图书馆工作焕发生机,地方文献工作再度引起图书馆界的重视。为配合当地编史修志工作的开展,一些图书馆设置地方文献部门集中开展服务工作。以东北为例:辽宁省图书馆设立地方文献组、哈尔滨市图书馆设立地方文献专室、大庆市图书馆设地方文献部、佳木斯市图书馆设地方文献专题阅览室、齐齐哈尔市图书馆设地方文献专库等等。许多图书馆还编辑印制一批以地方文献为主题的二三次文献,如:《广西气候史料》、《广西民间气候农谚》、《东北地方文献联合目录》、《哈尔滨史志资料索引》、《黑龙江公共图书馆馆藏地方文献联合目录》等等。这些二三次文献将各馆入藏的地方文献较好地揭示给读者,为地方文献工作的开展打下了一定基础。一些地方文献工作走在前面的图书馆,更将已完成的二三次文献加工输入到计算机中,建成地方文献数据库。如首都图书馆除将以往完成的报刊索引回溯录入外,还定量录入新信息。这一切表明,许多公共图书馆已具备开展地方文献工作的成型经验。

7.浅析公共图书馆儿童阅读推广工作 篇七

一、儿童阅读推广的含义

儿童阅读推广是帮助儿童接触阅读、培养儿童阅读习惯、提高阅读和表达能力、引导儿童获取健康有益知识的活动。推广的重点在于主动,主动掌握儿童心理发育特点,主动了解儿童阅读方面的需求,主动提供服务,主动引导儿童从小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儿童阅读推广的对象

(一)儿童

一个人的阅读习惯都是在儿童时期养成的,儿童时期能够轻松阅读的孩子,一生都会从阅读中找到乐趣,喜爱阅读。因此,儿童是阅读推广服务工作的主要群体。

(二)家长

儿童在不能自主阅读时,需要父母为他们讲故事、教认图识字等,帮助他们阅读。儿童能够独立阅读时,需要家长引导他们阅读,帮助他们选择性地阅读,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因此,家长成为儿童阅读推广的对象之一。

(三)教育工作者

儿童进入幼儿园、小学、中学阶段,白天度过的大部分时间从家庭中变为学校里,教师成为继家长之后最能够引导和影响学生的群体。幼师和中小学教师等教育工作者对于儿童阅读具有重要的启蒙和指导作用。

三、公共图书馆儿童阅读推广工作现状

(一)少儿图书馆发展失衡

截止2013年底,我国已有公共图书馆3112个,藏书总量74896万册。其中,绝大多数公共图书馆仅设有少儿阅览室,但拥有独立建制的少儿图书馆只有105个,占全国公共图书馆的3.37%,总藏书量为3165万册,占全国公共图书馆藏书总量的4.23%,如此低比例的少儿图书馆和藏书量与庞大的儿童数量极不匹配,无法满足儿童对阅读的需求。

(二)推广服务对象不全面

1. 缺乏针对婴幼儿的推广服务

我国大多数公共图书馆没有设置婴幼儿阅读室,婴幼儿的活动空间缺乏;图书资源不充足,缺乏适合婴幼儿阅读的读物;阅读推广活动主要针对学龄儿童,缺乏适合婴幼儿的推广服务。

2. 缺乏对教育工作者的培训指导

近年来,我国各地图书馆举办的阅读推广活动,对象几乎都是儿童和家长,面对教育工作者的阅读推广活动却很少,既没有针对性的讲座和培训,也没有特殊的服务形式,从而忽视了教师这一庞大的儿童阅读推广工作队伍。

(三)推广服务主体势单力薄

儿童阅读推广工作基本上是以公共图书馆为服务主体开展的,而图书馆人员有限,缺乏必需的人力资源,导致服务的群体数量也受到限制,难以为儿童提供优质的阅读服务。从环境方面来讲,将活动范围局限在狭小的图书馆,不但活动空间有限,时间上也非常有限。因此,公共图书馆仅仅依靠一己之力难以为儿童创造全方位的阅读环境。

四、公共图书馆儿童阅读推广工作策略

(一)发展少儿图书馆,充实儿童读物馆藏

要做好儿童阅读推广工作,就要发展少儿图书馆,或者加强公共图书馆少儿阅览室建设,充实儿童读物藏书量,为阅读推广活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物质保障。要在专业人员上予以倾斜,为图书馆培养自己的阅读学专家和阅读推广活动策划人,为儿童阅读推广工作积累经验、提高效率、增长学识。

(二)拓展推广服务对象,延伸服务空间

首先,要做好对婴幼儿及其家长的阅读推广。公共图书馆应建设独立的婴幼儿阅读游戏室,其空间布局、室内设计都要根据婴幼儿的身体特征和心理发育进行特殊布局,配备开发婴幼儿智力的玩具、适合婴幼儿阅读的画册等,开展以婴幼儿阅读为主题的亲子阅读和游戏活动,吸引婴幼儿和家长到图书馆来,培养阅读的兴趣和习惯。其次,要将教育工作者纳入阅读推广的范畴,增加教育工作者学习方面的馆藏书籍,制作推荐书单,为教育工作者的阅读提供指导和服务。最后,要举办阅读讲座,帮助教育工作者了解儿童各年龄段的阅读兴趣,掌握指导儿童的阅读方法;举办由教育工作者、儿童和家长共同参加的亲子阅读会,让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增强沟通和交流,全面了解儿童的阅读心理,满足儿童的阅读需求。

(三)建立图书馆、儿童、家庭、学校、社会多维一体的阅读推广体系

公共图书馆在做好儿童阅读推广工作研究和组织实施的基础上,将推广工作拓展到家庭、学校以及全社会,让家长担负起家庭教育的职责,让学校履行好教育工作者的职责,让政府及社会各界发挥好大环境建设的职能,为儿童阅读共同创造良好的硬件设施、社会环境和浓厚氛围,共同推进儿童阅读推广工作。

综上所述,只有推广好和落实好儿童阅读活动,才能掀起全民阅读的浪潮,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摘要:介绍了儿童阅读推广的概念和对象,浅析了公共图书馆儿童阅读推广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儿童阅读推广工作的策略。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儿童阅读,推广工作

参考文献

[1]朱淑华.儿童阅读推广系统概述[J].图书馆,2009(6):45-48.

[2]罗小红.公共图书馆在儿童阅读推广中的功能与策略[J].图书与情报,2013(3):41-44.

[3]祝士媛.我国早期阅读的现状与对策[J].教育科学论坛,2007(6):65-67.

8.网络时代公共图书馆工作发展态势 篇八

近现代公共图书馆工作发展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传统的手工操作阶段。主要是依赖于传统的卡片目录,对图书馆馆藏进行组织,核心技术是手工标引、编目等传统的手段,这是一种先组式的资源组织模式。

第二阶段,是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计算机和MARC的出现,图书馆进入自动化发展阶段。这个阶段,从本质上并没有改变卡片时代的图书馆,它还是一种先组式,而且MARC本身模式面向图书馆内部管理的手段,要远远多于支持用户检索。

第三阶段,是从20世纪90年代以后开始的,图书馆发展进入了网络化、数字化新阶段。这个阶段,图书馆功能和特点发生演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计算机技术的出现使馆藏管理向信息管理演变,从书目数据库到文摘、全文数据库,所追求的是用IT技术对信息进行管理;随着数字图书馆相关技术的实现,正在向知识管理方向发展。通过基于语义网络、基于数据挖掘、基于知识发现的人工智能技术等手段进行知识管理。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数字图书馆追求的目标是知识管理系统。另一是图书情报工作的组织转向以用户为中心。传统图书馆,通常是读者必须按照图书馆已经组配好的资源体系、服务模式进行。图书馆的业务流程和服务模式是以管理馆藏为核心的,在这个基础上向用户提供服务。当前,数字图书馆研发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用户接口和知识组织。这体现了数字图书馆不管是通过网络,还是通过其他模式,向用户提供服务,用户流程,服务模式必须以用户为中心,这是一个质的变化。当代公共图书馆还处于这种变化的过程之中。

二 网络时代公共图书馆工作发展态势

在网络时代公共图书馆工作如何在原来基础上再提升,其发展态势体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第一,是建立信息资源整合体系。对于任何一个图书情报机构来讲,不同载体、不同类型和不同来源的信息资源必须进行整合。从资源层面上来讲,这里边涉及到很多问题,一是进行信息采集时如何进行整合,二是在整合建设的背景下,如何及时地集成产生的分布式的数据化信息资源,包括开放链接、跨库检索、一站式检索,还包括如何有效地整合图书馆管理和图书馆服务。

第二,是提供新型的数字参考咨询服务。也就是图书馆从单纯借还为主体逐渐地转向E-参考咨询(Elibrary),即从被动式的信息获取服务,向合作式的信息推荐方式发展。

第三,是提供个性化服务。个性化服务的本质问题,是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是允许用户定制的。传统图书馆是不能被用户定制的,从理论上讲,现代图书馆首先应该具有一套完整的机制,支持用户自助式地完成资源的获取。再就是进行信息推荐,不仅仅是基于图书馆员的智力智能推荐,而是要基于计量方法、文献分析方法、语义方法、科学计量等方法客观地进行。

第四,是开展以图书馆联合体为基础的馆际合作。当前,任何一个图书馆都不可能通过单馆保障完成信息服务,必须是建立一个馆际合作、共建共享体系的基础上进行的,该体系应该有更强的关联性和可操作性。

第五,是建设作为知识门户的图书馆网站。图书馆网站应是一个服务型的系统,是用户获取资源、发现知识的重要窗口,应该把图书馆从资源组织到信息服务整个的业务流程移植到网络平台上,共同维护,构建一个基于服务的、以用户为主的图书馆平台。

第六,是开展用户信息素质教育。以用户为中心,用户信息素质教育就变成一个更加重要的问题。在复杂的分布式信息资源网络环境下,用户保持对信息的敏感性,保持信息技能的实时提高,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检索技能问题。

第七,是构筑数字化学术交流平台。随着数字化的日渐深入,我们不仅仅要考虑显性知识,还要开发用户头脑中的隐性知识。通过数字化学术交流平台,促进非正式交流,使研究人员头脑中的隐性知识在交流过程中完成显性化。

第八,是创建用户主导的服务质量评价机制。这个问题属于服务创新的范畴,服务创新包括服务理念创新和服务方式创新。服务理念创新就是要追求“零距离、零缺陷、零投诉”的最佳服务;服务方式创新就是要追求“服务规范化、服务个性化、服务多样化”。图书馆必须构建一种快速反应机制,能够很快听取用户意见。我们应该以“换位思考”的思维方式审视资源与服务的关系。以前是经费决定资源,资源决定服务;现代图书馆应该创建用户主导的服务质量评价机制,即“需求决定服务,服务决定资源”,这就是当前发达国家图书馆所倡导的“需求决定论”。

三 公共图书馆研究应以现实问题为中心

开展公共图书馆研究的指导思想是从实际出发,以针对性、实践性很强的现实问题为中心,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来探讨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当前应研究的现实问题包括:⑴公共图书馆开放服务的理念与实践;⑵公共图书馆实现平等服务的途径与模式;⑶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构成与设计;⑷区域性图书馆联盟资源共享机制;⑸公共图书馆服务标准;⑹城市公共图书馆服务弱势群体研究;⑺Lib2.0与图书馆个性化服务;⑻公共图书馆服务绩效评估;⑼构建未成年人成长的文化空间;⑽乡镇图书馆建设与布局;⑾悦读服务推广研究等等。开展对这些现实问题的深入研究,有助于形成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持续、协调发展的格局,有助于建设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在上述诸多的现实问题中,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更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具有针对性的宏观现实课题。现就这个问题谈两点肤浅的看法。

目前我国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障碍,主要不是来自技术层面,而是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缺陷与弊端。我国的信息资源共享活动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共享体系得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所以政府的干预是必不可少的保障。但是单纯依靠政府的做法并不可取,应该采取通过组建图书馆联盟的形式来创新信息资源共享的管理体制。这种管理体制能够有效克服长期以来束缚我国信息资源共享的体制性障碍。图书馆联盟是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互惠的组织形式,是21世纪图书馆发展的大趋势。有了联盟,图书馆界才真正迈向信息资源共享,联盟不仅是图书馆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更是图书馆的一种新的内在力量的源泉。图书馆通过联盟能够增强购买力,分摊费用,共同拥有电子数据库的使用权;通过联盟给资源供应商施加影响以降低电子资源的价格,便于开展系统操作和维护方面的协作以及联合编目。因此,图书馆联盟被认为是网络时代图书馆合作最有活力和最具可行性的组织形式。

信息资源共享的运行机制主要是正确处理信息资源共享的利益平衡问题,应强调图书馆在信息资源共享活动中承担的责任和享受的权利均衡。长期以来,我国信息资源共享缺乏一种利益平衡机制,在这种利益平衡机制缺失的情况下,必然会使参加共享的成员馆投入和回报失衡,因而对资源共建共享持消极态度。所以必须建立一种利益平衡机制,使参加资源共享网络的各成员之间,能够依据他们对资源的投入和贡献,获得相应的利益,这样信息资源共享才能有长久的动力。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机制创新,图书馆联盟必须明确规定成员馆的义务和权利,确定共建共享标准和监督措施,关注共建共享活动的组织和调控,切实解决成员馆之间的纠纷并进行合理的仲裁,科学地安排共建共享经费的预算、协调委员会的权限、任期和选择等利益平衡问题。

(本文系吴慰慈教授在2010年北京大学图书馆学博士生学术论坛上的报告)

上一篇:中国寓言故事下一篇:海底捞国外市场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