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评审报告样本

2024-07-11

管理评审报告样本(精选5篇)

1.管理评审报告样本 篇一

根据盲审专家的意见,逐一说明修改如下。1.增加固化剂选用的依据

原文:胺类固化剂与环氧树脂的固化机理如图1-3所示。由图可知,环氧基先与伯胺基进行开环反应,生成仲胺基和羟基;得到的仲胺基继续与环氧基进行开环反应,生成羟基和叔胺;叔胺对开环反应有催化作用,在叔胺的催化下,得到的羟基可与环氧基团反应生成醚键。上述反应持续不断进行,最终生成三维网状立体结构的大分子聚合物。

改后:胺类固化剂与环氧树脂的固化机理如图1-3所示。由图可知,环氧基先与伯胺基进行开环反应,生成仲胺基和羟基;得到的仲胺基继续与环氧基进行开环反应,生成羟基和叔胺;叔胺对开环反应有催化作用,在叔胺的催化下,得到的羟基可与环氧基团反应生成醚键。上述反应持续不断进行,最终生成三维网状立体结构的大分子聚合物。胺类固化剂包含多种不相同结构多元胺,包括脂肪族多元胺、芳香族多元胺、聚酰胺多元胺、脂环族多元胺和各种改性多元胺等。虽然同为官能团相同的胺类固化剂,但是由于化学结构不同,其固化速度、性状和固化温度迥然不同,其固化产物的性能也有很大的差别。直链结构型的聚醚胺D-230分子结构中含有长链醚键,即柔性链段多、链段构象也多,与环氧树脂反应后的固化物具有一定的柔韧性和冲击强度,但固化物拉伸强度和耐热性会降低;它反应活性较低,室温下反应比较缓慢,可操作时间较长。IPDA含有饱和六元环结构,所以它属于脂环族胺类固化剂,赋予固化物以更好的耐热性和力学性能,空间构象多、柔顺性好;比D230与环氧树脂的反应活性高。1618是环氧树脂E51与IPDA发生加成反应的产物,与IPDA相比,1618的分子质量增大,粘度、沸点增高,刺激性降低。

2.凝炼了结论

原文:本课题主要通过制备高性能的粘合剂来制备高性能的磨具,即探讨了三个体系粘合剂E51/ D230/IPDA体系、E51/1618体系、E51/D230体系的配方以及无纺布抛光磨具的制作。研究过程中得出了以下结论:

(1)通过对环氧树脂E51/D230/IPDA体系、环氧树脂E51/1618体系和环氧树脂E51/ D230体系进行机械性能、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热失重分析研究。可以得出E51/ D230体系中D230最佳用量为0.33,此时固化物的弯曲强度和冲击强度分别为123.84 MPa和49.82 kJ/m2,拐点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75.3 ℃,失重5%所需温度为313.24 ℃,这表明该体系粘合剂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和强度,但是耐热性偏低。1618为最佳用量0.65时,E51/1618体系固化物的弯曲强度和冲击强度分别为94.08 MPa和25.61 kJ/m2,拐点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28 ℃,失重5%所需温度为351.59 ℃,这表明该体系粘合剂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强度和耐热性。D230:IPDA为1:2作为E51/D230/IPDA体系固化剂的最优配比。最优配比时,固化物的弯曲强度和冲击强度分别为112.04 MPa和6.87 kJ/m2,拐点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09.6 ℃,测试结果表明E51/D230/IPDA体系粘合剂比E51/D230体系具有更好的耐热性,但韧性降低幅度很大,需要对该体系进行增韧改性。

(2)通过对E51/D230/IPDA体系进行固化动力学分析,确定此体系的最佳固化工艺是30 ℃/2h+95 ℃/2h+120 ℃/2h,同时又计算出了此体系的反应级数为1.1,平均活化能 Ea=45.17 kJ/mol。采用最佳固化工艺制得固化物的冲击强度为6.53 kJ/m2,弯曲强度为116.91 Mpa,拐点处的玻璃化温度为122.2 ℃。当失重率为5%时,所需要的温度为336.59 ℃,其固化物的耐热性能较好,但冲击强度较低,还需要进行改性。与从40 ℃开始每隔1小时升温10 ℃直到110 ℃的固化方式相比,耐热性和弯曲强度都有所提高,但幅度不大。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固化方式对固化物的性能影响较小,固化物韧性较差不是固化温度引起的。

(3)通过对E51/PPU/D230/IPDA体系的机械性能和热性能的研究发现:在E51: PPU为90:10时,E51/PPU/ D230/IPDA体系的综合性能最好,弯曲强度达到100.36 MPa,冲击强度达到14.34 kJ/m2,拐点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78.8 ℃,失重率为5%所需的温度为320.74 ℃。研究表明加入PPU后体系的弯曲强度有所降低,但与同类粘合剂相比强度依然比较高;失重率为5%时,所需要达到的温度有所降低,但幅度不大;失重率为10%、20%和50%时,所需达到的温度却相差无几甚至升高;冲击强度增加了两倍多。这说明PPU的加入虽然降低了弯曲强度,但显著提高了体系的韧性,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体系的耐热性。

(4)三个体系最优配方均为树脂:溶剂(1/3)、钙粉:溶液(0.1)、刚玉:溶液(0.45)。按照最优配方制备的磨具的弹性、耐热性和耐磨性良好。E51/PPU/D230/IPDA体系按照最优配方制备的磨具的横向伸长率为56.58%,纵向伸长率为29.35%;横向断裂强力为257.69 N,纵向断裂强力为209.93 N。高速抛光时没有出现发黑的现象,折皱回复率为68.3%,磨具重量损失率为0.123%,工件磨削量为0.0109 g。E51/1618体系按照最优配方制备的磨具的横向伸长率为63.92%,纵向伸长率为28.73%;横向断裂强力为263.15 N,纵向断裂强力为182.03 N。高速抛光时没有出现发黑的现象,折皱回复率为69.4%,磨具重量损失率为0.118%,工件磨削量为0.0115 g。E51/D230体系按照最优配方制备的磨具的横向伸长率为54.85%,纵向伸长率为34.85%;横向断裂强力为288.71 N,纵向断裂强力为193.9 N。高速抛光时没有出现发黑的现象,折皱回复率为71.4%,磨具重量损失率为0.119%,工件磨削量为0.0112 g。

(5)自制磨具的耐磨性高于国产,已达到国外的水平。但自制磨具的工件磨削量大于国产而小于3M公司。

改后:本课题主要通过制备高性能的粘合剂来制备高性能的磨具,即探讨了三个体系粘合剂E51/ D230/IPDA体系、E51/1618体系、E51/D230体系的配方以及无纺布抛光磨具的制作。研究过程中得出了以下结论:

(1)E51/ D230体系中D230最佳用量为0.33,此时固化物的弯曲强度和冲击强度分别为123.84 MPa和49.82 kJ/m2,拐点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75.3 ℃,失重5%所需温度为313.24 ℃,这表明该体系粘合剂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和强度,但是耐热性偏低。1618为最佳用量0.65时,E51/1618体系固化物的弯曲强度和冲击强度分别为94.08 MPa和25.61 kJ/m2,拐点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28 ℃,失重5%所需温度为351.59 ℃,这表明该体系粘合剂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强度和耐热性。D230:IPDA为1:2作为E51/D230/IPDA体系固化剂的最优配比。最优配比时,固化物的弯曲强度和冲击强度分别为112.04 MPa和6.87 kJ/m2,拐点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09.6 ℃,测试结果表明E51/D230/IPDA体系粘合剂比E51/D230体系具有更好的耐热性,但韧性降低幅度很大,需要对该体系进行增韧改性。

(2)将E51/D230/IPDA体系进行固化反应动力学的研究,考察最佳固化工艺温度和从40 ℃开始每隔1小时升温10 ℃直到110 ℃的固化方式对体系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体系的最佳固化工艺是30 ℃/2h+95 ℃/2h+120 ℃/2h,反应级数为1.1,平均活化能 Ea=45.17 kJ/mol。采用最佳固化工艺制得固化物的冲击强度为6.53 kJ/m2,弯曲强度为116.91 Mpa,拐点处的玻璃化温度为122.2 ℃。当失重率为5%时,所需要的温度为336.59 ℃,其固化物的耐热性能较好,但冲击强度较低,还需要进行改性。与从40 ℃开始每隔1小时升温10 ℃直到110 ℃的固化方式相比,耐热性和弯曲强度都有所提高,但幅度不大。也就是说两种固化方式对固化物的性能影响较小,固化物韧性较差不是固化温度引起的。

(3)在上述E51/D230/IPDA体系中加入PPU进行增韧改性,E51: PPU为90:10时,E51/PPU/ D230/IPDA体系的综合性能最好,弯曲强度达到100.36 MPa,冲击强度达到14.34 kJ/m2,拐点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78.8 ℃,失重率为5%所需的温度为320.74 ℃。研究表明加入PPU后体系的弯曲强度有所降低,但与同类粘合剂相比强度依然比较高;失重率为5%时,所需要达到的温度有所降低,但幅度不大;失重率为10%、20%和50%时,所需达到的温度却相差无几甚至升高;冲击强度增加了两倍多。这说明PPU的加入虽然降低了弯曲强度,但显著提高了体系的韧性,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体系的耐热性。

(4)上述三个体系最优配方均为树脂:溶剂(1/3)、钙粉:溶液(0.1)、刚玉:溶液(0.45)。按照最优配方制备的磨具的弹性、耐热性和耐磨性良好。E51/PPU/D230/IPDA体系、E51/1618体系、E51/D230体系按照最优配方制备的磨具的横向伸长率分别为56.58%、63.92%、54.85%,纵向伸长率分别为29.35%、28.73%、34.85%;横向断裂强力分别为257.69 N、263.15 N、288.71 N,纵向断裂强力为209.93 N、182.03 N、193.9 N;折皱回复率为68.3%、69.4%、71.4%,磨具重量损失率为0.123%、0.118%、0.119%,工件磨削量为0.0109 g、0.0115 g、0.0112 g。高速抛光时均没有出现发黑的现象。

(5)自制磨具的耐磨性高于国产,已达到国外的水平。但自制磨具的工件磨削量大于国产而小于3M公司。

3.DSC图题表述

原文:……含量与DSC的关系

改后:不同……含量在10 ℃/min升温速率下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2.管理评审输入报告 篇二

篇一:管理评审报告及相关输入、记录

管理评审计划

编号:YFR5.6---02

一、评审目的:

通过本次管理评审活动,通报和总结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和产品质量管理、内部质量审核情况,系统评估公司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和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确定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下一步工作,识别改进的机会。以满足国家标准和顾客需求与期望,提高公司的竞争力与适应力。

二、评审依据:

《质量手册》、“管理评审程序”以及各部门汇报材料

三、评审时间:

2012年7月8日(一天)

四、评审地点:

公司二楼会议室

五、参加部门与人员:

总经理、管代、部门负责人、内审组成员

六、管理评审会议议程:

1、公司总经理主持会议说明管理评审的有关事项。

2、各部门汇报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并由总经理主持公司管理层在部门汇报完毕之后对该部门作有效性、充分性、适宜性及建议进行评价和提出改进决策。

3、对质量管理体系实施和保持效果的综合评价。

4、总经理主持公司管理层总结评审结果及改进方向。

5、管理者代表出具管理评审报告。

6、管理评审措施进行验证。

八、各部门准备材料要求:

①销售公司提供市场调研,走访用户,用户满意调查的总结。②化验室提供近阶段体系运行以来产品实物质量情况的统计分析。③生产技术部提供目前设备现状及运行、生产计划完成情况的报告。

④采供部提供原、燃材料采购情况和市场调查分析报告。⑤综合办公室提供目前人力资源分布,配制及培训汇报。

⑥全质办提供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贯彻实施情况、内部质量体系审核报告、纠正和预防措施报告。

编制人:日期:

审批人:日期:

管理评审报告

编号:YFR5.6---01

一、评审目的:

确保公司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和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识别改进的机会,确定变更的需要。以满足国家标准和顾客需求与期望,提高公司的竞争力与适应力。

二、评审时间:

2012年7月8日(一天)

三、评审地点:

公司二楼会议室

四、参加部门与人员:

总经理、各位副总经理、质量体系覆盖的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及全体内部质量体系审核员

五、管理评审综述及结论:

根据ISO9001:2008标准要求和公司制定的《管理评审控制程序》的规定,2012年7月8日在总经理的主持下,召开了2012管理评审会议。根据议程安排,各部门分别就本部门、本系统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状况及改进措施作了汇报,并分组讨论,针对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改进如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经济效益,满足顾客要求,达到顾客满意做出决议,经过讨论达成一致意见:

1、质量管理体系总体运行评价

⑴、公司领导层的变更并未对我公司质量体系运行产生不利影

响。随着公司去年下半年总工程师及总经理的外调,我公司在年初重新任命了管理者代表,保证了质量管理体系的连续性和有效运行。

⑵、质量方针在全厂上下得以贯彻,员工质量意识、改进意识进一步提高,“以顾客为关注点”的质量管理理念进一步加强,质量目标圆满实现。

2012年第一季、第二季度对我厂定期检验中合格率100%;水泥产品在委托省质检站的各类检验中合格率100%,水泥产品监督检验合格率100%;本厂成品检验合格率达100%,产品重大工序质量事故为零。2012年上半年,客户严重质量问题为0次,客户投诉为0,在,在3月份,销售公司对公司的主要客户进行了一次满意度调查,顾客满意度达到95.04%,圆满完成了各项质量目标。评审组认为公司质量目标是适宜的,通过全员的努力和不断的持续改进是可以完成的。公司产品质量是稳定的,完全满足大型工程对水泥质量的要求。

⑶、监视和测量设备得到合理配臵,装臵进行了全面检定,制定了设备运转率、主机台时、产品单位电耗等考核指标和考核办法,产品质量得到了有效的监视。加大设备更新改造力度,提高了公司的技术装备水平和设备运行效率。截止6月底,设备校准或检定率为100%;

⑷、员工岗位任职能力和技能水平进一步提高。

今年以来,我厂紧密结合企业实际,不断完善措施,优化管理,真抓实干,注重效果,有力地抓好了全年教育培训工作。制订出全

厂2012的《培训计划》,内容涉及综合和专业管理、专业技术、生产操作等几大类。半年来,我厂创新培训机制,大力开展职工教育和岗位技能培训,共计划培训24课时,已实施完成36课时,目前培训项目实施率达150%。

⑸、在现场管理方面,通过推行实施标准化管理制度,加大了现场整治力度,规范了员工作业标准。各车间设备、生产半成品、现场物品实行定臵管理,车间物流有序,场所整洁,生产工作环境明显改观,现场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⑹、质量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检查、改进和完善机制已建立,纠正预防性措施均已落实且效果明显。今年上半年通过了1次企业内部审核,累计发现问题2项,对审核中发现的问题,各部门均按要求对进行了原因分析,制定并实施相应的纠正措施,经验证达到了预期目标。

2、需要改进的方向:

⑴、加强学习和培训。组织新进工作人员全面系统的培训学习质量管理体系知识,进一步提高对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识。

⑵、按照持续改进、不断完善的工作要求,持续优化服务流程,改进服务方式,充分挖掘内部潜力,强化质量管理,制定更高的工作标准,实现公司服务质量的全面提升。

⑶、进一步做好服务质量的过程控制及监视和测量工作,加强对质量记录、服务流程、法律法规依据等规范性的质量控制,确保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在持续改进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加强与客户和内

篇二:技术部管理评审输入报告

技术部管理评审输入报告

根据质量手册要求,本部门主要职责有:技术文件控制、工装管理、产品实现的策划、设计和开发、采购信息、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确认。

一、一季度质量目标完成情况及目标结果分析:

1、质量目标完成情况:

1)按公司要求制定了《项目章程》,部分项目已按计划实施,但个别项目因具备条件不足等原因,实施日期进行了顺延;

2)图纸、工艺、定额、工装共完成1531份,一般失误26次(其中: 差错率小于3%;

3)及时准确处理现场技术问题,并对生产过程中特殊工序进行技术 指导;

4)暂未实施降低产品成本技术革新。

2、目标结果分析:

该季度部门目标的考核结果说明GJB9001B-2009体系运行正常,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文件中图纸、工艺、工装设计质量有所提升,但定额上错误增多,主要因不够细心造成,后期需提升设计人员的责任心,同时加大审核力度;

2)部分项目拖期,需加快实施步伐,尽可能与计划保持一致。

二、体系文件执行情况:

1.技术文件控制:

严格按《文件管理制度》有关要求实施文件管理与控制:

1)编制了《技术文件编号办法》,并对文件的编号实施严格控制;

2)文件按制度要求进行相应级别的签字;

3)文件修改:严格按程序要求审批、修改;

4)文件实施定置管理,方便检索;

5)加强了现行文件和参考、作废文件的识别与管理。

2.工装管理:

1)指定专人对公司现有工装进行了梳理,分类建立了工装管理台 帐,并按相关规范及时组织相关部进行了100%工装验证工作;

2)制定了《工装维修计划》,按计划要求组织维修人员及时进行工 装的维修、保养,并做好相应记录,并对发现的不合格项次采取相应措施加以纠正,保证了设备的可靠运行,满足生产需求。

3.设计和开发控制:

按制度要求有效开展了各阶段的设计活动与质量控制,后期按需完善三级控制文件。

4.采购信息:

按制度要求编制了采购规范、检查与试验要求以及验收准则,后期按需完善三级控制文件。

5.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

按制度要求以图纸、工艺与操作规程的形式向生产车间及相关部门提供了产品特性的信息和作业指导文件。另外,根据质量体系内审情况,为提高工艺的适用及可操作性,目前正在对各类作业指导书进行整改,预计年底完成。

6.生产和服务提供的确认:

按制度要求技术部对焊接与表面涂装两个特殊过程制定了相应管理规程和工艺评定准则并已组织完成。

三.质量体系改进实施计划:

1.加强预防与纠正工作:对于生产中发现的问题,技术部应立即组 织相关人员召开临时会议,分析原因,制定出纠正预防措施立即整改,同时,应加强错误统计工作,定期由技术主管针对各类错误组织员工进行培训,深入了解错误产生的根源;

2.加强与生产车间的联系、沟通与技术指导。只有这样,才能及时掌握实际制造情况,逐步将图纸与工艺完善,并将影响质量的疵点控制在萌芽中;

3.加强培训,消除隐患。由于技术部新员工较多,对相关标准与程序文件尚不熟悉,只有通过加强新员工相关知识的培训,才能消除设计隐患;

4.加强优化设计,降本增效。通过对产品设计过程中各关键点的研究,以优化设计、简化流程等一系列措施来降低设计成本,提高设计质量。

技术部

2013.5.14

篇三:办公室管理评审输入报告

办公室管理评审输入报告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在我公司实行一年多了,基本上运行良好。通过内部审核可以说明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是有效的,适宜的和充分的,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得到进一步的改进。具体有以下三方面情况:

一、不合格数量、分布、性质统计分析情况

本次内审,三个体系共发现一个不符合项,为轻微不符合。其中,质量管理体系,发现0个不符合项;环境管理体系,一般不符合0个;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发现0个不符合项。

二、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状况

通过本次审核,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在审核范围内符合审核准则,并得到有效实施与保持,具有满足顾客要求与法律法规的能力,同时在环境保护和职工健康、安全保障方面执行了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并做了大量的工作,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满足体系改进,以保证体系持续有效地运行。通过对内审中发现的不符合项的分布和原因分析,认为三体系在运行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1、从三体系方面综合考虑,在Q5.4.1(ES4.3.3)质量目标、目标指标方面,各部门均对公司管理目标进行了分解,确定了部门目标,但对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和改进。

2、Q7.4采购过程,责任部门对合格供方进行了业绩评定与管理控制,但还有待加强。

3、在E4.3.3、S4.3.4环境、安全管理方案方面,公司在识别环境因素、危险源后,对管理方案的落实情况进行了相关的监督检查。

4、在S4.4.6、S4.4.7运行控制、应急响应两要素方面,各部门对相关生产、管理活动进行了控制,但还有不足。

5、在Q4.2.3(ES4.4.5)文件控制方面,执行了审批制度。

6、在ES4.5.1监测和测量方面,各部门对所属职能,缺少主动监测和自查。综上所述,通过对不符合项中要素的分布、分析,能够明确产生不符合项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各部门对标准、《管理手册》、《程序文件》的学习不够,造成在管理活动中出现不符合情况。因此,各部门要加强对体系标准、《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文件》和法律法规的学习,只有不断地学习,领会,贯彻执行,才能有效地实施体系。同时各部门要从上述方面和部门职能积极贯彻落实各项工作,严格按标准、体系文件、相关法律法规执行,使体系置于自我监督、自我发现、自我完善之下,并得到有效地持续改进。

三、体系运行成效

1、公司按照GB/T19001、GB/T24001、GB/T28001/ GB/T50430标准建立并使体系有效运行。

2、根据公司的总目标,各部门都进行了分解,通过检查,对照指标,质量目标达到设计研发项目交验合格率100%,顾客满意度达到90%;各类环境污染事故为零;废弃物处理符合国家标准。员工的健康和安全工作良好,工伤事故为零;火灾事故为零。

3、现场情况:工作现场干净整洁,资料清晰、完整。

4、本危险源、环境因素做了基础性的辨识,评价出了相应的重要环境因素和不可接受风险,均得到有效控制。

四、体系在下一步需改进的方面:

1、加强危险固废的分类管理、处置。

2、加强高技术人才引进

3、加强人员技能培训

3.2014管理评审报告 篇三

编制人:吴宏萍

批准人:魏

检测中心 管理评审报告

日期:2014年11月 14日

日期:2014年 11月14日

2014安徽金种子集团有限公司检测中心

管理评审报告

JZZJC-121

一、评审目的

为评价中心管理体系的有效性、适宜性和充分性,不断改进管理体系,确保管理体系、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实现并满足客户需求。

二、评审范围

1.质量方针和目标是否适宜;

2.组织结构、管理职能是否合适和协调;

3.质量体系文件是否合理、有效,是否需增减和修改;

4.资源(包括人力、设施、技术等)是否配置得当和充足,能否满足客户要求。

三、参加人员

参加本次评审的有:中心主任、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各检测室负责人、内审员、监督员、计量员、实验室安全员等。

四、评审时间:2014.11.08

五、评审方式:集中会议式评审

六、评审内容

(一)评审输入

各相关人员根据各自职责和管理评审计划要求,向最高管理者做出了总结汇报。摘要如下:

1.内审发现及不符合项整改情况。

2014年8月8日至8月19日,本检测中心进行了一次内部审核,由检测中心主任作为内审组长组织对中心管理体系是否持续有效运行进行审核。内审在环境设施使用效果的核查、仪器设备校准状态的核查、内务管理、文档管理方面发现了6个不符合项,内审组与责任人同共分析出现不符合工作的原因,并制订纠正措施,约定整改日期,现已整改完成,并经内审员验证。

2.外部审核

2014年10月7号至10月8号,CNAS评审组对检测中心进行了现场的审核,由李宏老师作为组长专家组成的评审组依据CNAS-CL01:2006《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和CNAS-CL10:2012《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在化学检测领域的应用说明》,对我检测中心进行为期两天的首次实验室认可现场评审。

评审组首先听取了本中心自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以来的运行情况的汇报,参观检查了实验室,审阅了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及其他相关的质量体系文件;审查了质量体系运行记录;核查了申报的检测项目及相应的检测标准;核查了检测仪器设备的配置、档案、检定/校准和使用管理情况;核查检测中心参加能力验证、测量审核及实验室间的比对结果;安排了28项现场试验,其现场试验结果均为满意。同时对检测中心申报的2名授权签字人的资格与能力现场给予了考察。通过评审现场提出了11个不符合项,末次会议上确认向国家认可委推荐四大类38个检测项目以及2名授权签字人。

现场评审结束后,针对评审组提出的不符合项以及在交流中提出建议,检测中心于2014年10月9日召开了专题会议,对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原因分析,对整改工作进行了部署和研究,制定了整改方案。质量负责人和相关人员按照整改方案的要求,对11条不符合项认真进行了原因分析,针对原因分别提出了相应的纠正和纠正措施要求。各部门根据纠正和纠正措施要求进行了认真整改。11月 10日检测中心负责人和内审人员对不符合项的整改情况进行验证,认为各部门整改是认真的,也是到位的。

3.人员培训效果评价。

一是2014年,中心根据工作计划所提出的“突出素质培训,全力增强检测综合实力。”要求,制订全员培训计划,组织全员培训专业技术人员参训率达100%,共培训15次、200学时,培训内容为实验室操作安全与管理、白酒各项检测操作、仪器分析、质量控制等,专业人员考核合格率为100%,有效的提

升了岗位专业技术能力。

尤其在10月19至22日,检测中心委派四人到省出人境检验检疫局和省农业标准化中心进行了为期3天的交流和学习。其四人带着检测中心体系运行一年多以来出现的问题和10月7日到8日CNAS现场审核专家组提出的问题,同两个单位的专业人员进行了交流和学习。通过这次学习检测中心人员拓展了视野,加深了对体系文件的认识和解读,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检测中心现有工作中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是通过不断地学习,检测中心有信心在领导的带领和支持下搞好实验室建设,提高化验室整体水平。

二是全年参加专业知识培训,获得了仪器分析专业证书4人、食品检验等资格证2人和实验室内审员相关的资格证书3人,“三标一体”内审员相关的资格证书2人。通过专业的培训,检测中心相关的专业人员对自己所涉的工作有了进行一步的提高,同时为检测中心的专业的人员的储备提供了很好的调高

三是中心制订了激励机制,鼓励专业技术人员撰写论文,全年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篇,有效提升中心整体的科研能力。

四是经面试层层筛选,选拔引进了一名硕士研究生和一名本科生充实到检测队伍中来,进一步优化了检测人员队伍。

4.客户投诉、意见反馈及满意度调查情况分析。

一是主动调查客户满意度。根据检测工作特点和服务对象所关注的事项,主动征求客户意见、建议,调查满意度。制订了意见调查工作计划,于4月和10月由办公室组织对酿酒分公司的内部客户进行了走访调查。针对检测中心服务的项目、数据的准确性、数据的及时性、以及服务的满意度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检测中心服务的各个部门意见发聩信息均为满意。

二是切实履行好职责,改善工作作风建设,致力服务金种子酒业酿酒分公司相关的部门,取得应有的成绩。

1、检测中心整体评为2013“巾帼文明岗”荣誉称号

2、吴宏萍同志被集团公司评为“技术标兵”。

3、魏云同志被评为“先进中层管理者”称号。

4、王晓丽同志被评为“先进工作者”称号。

5.检测工作质量控制。

一是根据实际工作开展情况,通过有计划的对白酒和食用酒精中所检测的项目与检测结果有影响的各因素实施控制管理,确保检测结果质量。采取以下几种方法进行内部质量控制:1,有证标样,2,人员比对等方式,使实验室的检测始终处于受控状态,使结果的准确度、精密度都落在预先控制的范围内,从而达到质量工作的目标。由于检验人员的业务素质直接影响样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尽量做到消除和减少偶然误差发生,从而保证出具的检测数据准确、可靠、可信。

二是根据年初下发的室间比对和测量审核计划,我中心积极报名参加,共参加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4项,涉及白酒和食用酒精等领域,实验室间比对主要是安徽出人境检验检验局、安徽农标中心、安徽高炉酒业;测量审核主要是山西出入境检验检验局组织的白酒中铅、高级醇、四大酯的测定,除高级醇数据可疑外,反馈的考核结果均满意。由此说明,中心的检测质量是准确可靠的,针对高级醇数据的可疑情况,本检测中心进行了细则原因分析,并对检测中心从人、机、料、法、环、检进行了相应的纠正和整改,最终保证了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6.管理体系运行、与质量监督情况。

一是办公室严格质量管理,从文件控制、人员培训、服务客户、设备校准、仪器和人员档案建立检测报告管理等方面都严格按体系文件要求执行。

二是相关检测科室都按体系文件要求对检测工作从采样到报告发放等各个环节进行控制,确保检测质量。

三是内审组按内审计划和规定程序开展内审工作,验证各分析组是否按管理体系文件要求运行。

四是质量监督员定期制订并实施监督计划,但监督内容、范围和频次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在2015年内审中将予以关注。

7.工作类型与工作量。

以主动服务为突破口,以服务金种子酿酒分公司为目标,加强与酿酒分公司相关部门的协作,稳步推进检测服务工作。截止到11月8日共计检测成品白酒

5632个批次、半成品2544个批次,酒醅共计26325个批次,环保水样为5001个批次,曲酒生产样品5024个批次,实用酒精168个批次,红粮132个批次,小麦120个批次,酿酒大曲为282个批次,曲酒为1013个批次。

8.质量方针和目标实施情况

本中心根据坚持诚信公正、科学准确、竭诚服务、与时俱进的质量方针,2014年全年实现了检测结果无投诉事件,达到了2014年的质量目标。

总之,本检测中心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基本上符合《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其他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标准要求,体系文件符合检测工作过程的控制需要,具有可操作性。检测工作质量稳定,客户投诉均能认真对待,直到客户满意为止。质量管理体系保持了平稳运行、持续改进的势头,基本上满足了检测中心内外环境变化的需求。

本次管理评审会议在听取各部门工作汇报的基础上,还对本公司现有资源,存在的问题,各部门提出的工作建议等,进行了讨论和分析,为本公司领导的下一步决策进行了先期的准备。

(二)评审输出

根据各相关人员对一年来各项工作的总结汇报,最高管理者(中心主任)对中心各方面的综合评价如下:

1.资源配置: 一是人力资源

中心近几年来一直注重工作能力的提升与专业技术力量的储备,积极的向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提出人员申请,2015年计划申请专业技术人员2-4名,同时通过全员培训与人才引进来提高岗位人员素质、优化人员结构;通过鼓励撰写论文,提高检测中心检测人员的专业水平。

二是设备资源

中心于2014年添置了进口气相色谱仪、旋转蒸发仪等检测设备,满足检测工作需要

三是检测环境

对化验室布局进行了局部的调整,已能满足检测环境和安全操作的需要,为检测人员提供安全的检测环境。

2.检测质量: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结果都取得满意结果,覆盖了2个检测领域,证明检测结果是准确可靠的;有计划地采取内部质量控制措施,对检测工作各环节进行控制、评价,有效保障了检测结果准确。

3.客户满意度:从客户满意调查结果和中心全年所获相关荣誉看,中心在文明创建和行风建设方面有了明显的进展,客户满意度达到中心提出的目标,下一步将争取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4.组织结构、管理职能合适性和协调性:中心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共设置了4个检测室与1个办公室,并授与了各自的职能,相互配合,适合目前的工作现状,运转协调性较好。

5.管理体系文件的充分性和有效性:中心按ISO/IEC17025:2005和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要求建立并不断修订完善了管理体系文件,经过1次内部的审核,已覆盖了相关准则的全要素,体系文件自建立以为都得以有效运行,用于控制检测工作。所提出“坚持诚信公正、科学准确、竭诚服务、与时俱进的质量方针”的质量方针是适宜的。

2014年,经过全中心上下共同努力,使检测中心的质量控制到管理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检测中心根据现在的白酒行业的现状,提出加大质量控制增强白酒竞争力,因此具体提出以下改进意见与措施:

1.根据外审的老师的意见,把样品室纳入到检测中心,每年的内部审核需加入样品室的管理部分,同时对样品室的监督日常化。

具体由检测中心主任负责负责实施,整改完成时间为2015年1月20号完成。

2.加强对培训的项目的调研和培训的效果的评价,提高培训的效果。由检测中办公室负责人吴丽华负责,改进完成时间为2014年12月25日前。3.充分发挥自身实验室建设资源,努力拓展工作范围,如原粮的检测、影响白酒食品安全因素检测等。

由检测中心技术负责人吴宏萍负责,改进完成时间为2015年11月份。4.检测人员加强学习,学会仪器的校准在实际工作的应用。由检测中心负责人吴宏萍负责,改进完成时间为2015年3月份。

5.对检测中心人员进行轮岗制度和相应的培训,使检测中心人员“一多能”。

由检测中心主任魏云负责,改进完成时间为2015年10月份。

6.加强监督特别是新近的人员,在监督过程中考虑监督的方式和方法、频率、对象,保证监督在实验室管理中应起的作用。

由检测中心质量负责人薛锡佳负责,改进完成时间为2015年4月份完成。

七、备注

本报告由办公室整理、编制,经中心主任审批后受控发放至各相岗位和人员。

4.管理评审报告 篇四

表号:A1-23 管理评审目的:评价公司质量、环境一体化管理体系适宜性,充分性与有效性。

包括对质量环境方针的评价,确保其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与有效性。评定依据;ISO14001:2004标准;ISO9001:2008标准;公司一体化管理体系文件;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顾客有关要求;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以及相关管理活动。

评定时间:2016年3月29日为期一天 评定地点:公司会议室 记

录: 评审主持人: 评审参加人员: 管理评审输入文件:

1、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内外部审核结果及ROHS管控实施情况(技术质量部)

2、过程业绩和产品实物质量分析(技术质量部)

3、环境目标、指标的实现情况以及管理方案实施情况(制造部)

4、顾客满意度分析报告,顾客的投诉处理分析情况(经营部)

5、对相关方施加影响的信息反馈情况(经营部、人事总务部)

6、环境管理体系运行情况、业绩分析;法律法规、其他要求符合性评价(技术质量部)

7、预防和纠正措施的实施状况分析报告(技术质量部)

8、新产品的设计和开发、技术文件及图样控制(技术质量部)

9、设备管理、工艺监控及工艺文件编制、设计工艺降成本(制造部)

10、上次管理评审的改进措施跟踪方案落实情况(技术质量部)其他:

1、可能影响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的变更(各部门、生产线)

2、有关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的改进建议(各部门、生产线)管理评审综述:

相关部门按照管理评审计划准备了相应的书面材料,由技术质量部统一整理后进行了分析和评价。1、2015年3月的内部审核、工厂的监督审查、质量环境体系监督审查、产品认证、体系方面的其他工作开展及2015年ROHS管控方面的工作,证实公司在确保体系的有效性符合要求。2、2015年质量指标达成率不理想,多项指标未达成。尤其是广压方面的定转子的交检批合格率、日立及松下退货率指标项(见具体实物质量分析)。技术质量部将根据2015年质量指标的达标情况,相对应于2016年加强过程控制,并通过建立QC小组对主要问题点控制解决,以提高产品的实物质量,更好地完成实物质量指标。

3、环境目标、指标实现以及管理方案实施:用电方面15年比14年单台耗电量下降了3.9%,用水则下降了16.66%,用油量单台下降了20.72%,漆包线的损耗量也降低了31.04%,生活污水与废气排放达标环境目标,本年度较好地完成了环境目标指标。4、2015年共发放4份《顾客满意度调查》表格,已全部收回,根据反馈的信息,顾客主要关注产品质量、交货时间以及价格和产能等问题。满意度平均分为78分,较14年明显提升。客户投诉处理方面针对马松方面的电机焊锡点铅超标,制造部与技术质量部给出了相应的原因分析与对策措施进行改善,经验证,此类问题未再发(见客户投诉处理分析)。

5、对相关方施加影响信息反馈方面:经营部、人事总务部对相关方施加影响,为了确保公司的相关方都能够及时正确的认识我司的环境方针,以及在环境管理方面的规定,从实施结果看是符合公司的环境管理工作要求的。

6、环境管理体系运行情况、业绩分析、法律法规、其它符合性评价:15年对水、废气、噪音进行监测,取得了监测合格报告;法律法规及其它符合性主要主要针对环境保护、防污染,并对遵循情况进行了检查,公司的环境因素、相关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无发生变化,环境体系运行检查合格,法律法规符合性符合。

7、预防和纠正措施的实施状况:15年的主要问题点定子铁芯氧化膜不良及转子外圆跳动不良,制造部及技术质量部针对性的对于问题点要因分别进行了分析及改善。截止目前虽转子外圆跳动改善不理想,仍持续改善中,但定子氧化膜不良得到了有效控制。8、2015年度新产品送样型号只占客户新产品型号的57.52%,比14年有所下降。目前通过市场调研和工艺学习,汽车直线电机已进入样机试制阶段。随着离心浇铸批量生产及铝线机型的逐步增加及客户技术条件的更新,不定期更新了《机种切换表》及《端子高度设置表》。

9、制造部设备管理及工艺监控严格按照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管控,无违反项。15年度完成全部特殊工序再确认及修编压缩机定、转子工艺流程图,并对12项工艺变更完成验证及修编作业指导书。15年度总计完成设计工艺降成本98万余元。

10、上次管理评审的改进措施方案落实情况:

1)通过将年度质量目标分解到各生产车间、持续实施《成品质量管理规定》,技术质量部配合落实质检员跟班及实施《首检检验、巡检管理制度》及质量异常后即时组织责任单位培训等方式来提高全员质量意识,达成提升质量控制目的。

2)对14年度质量损失进行统计及分析,并针对性制定改善措施,设立由技术质量部作闸口管理来控制降低质量损失。各部门围绕成本控制实施改善,通过物料日清推进、完善采购流程实施投标竞价、低值物耗管控、自动化设备改造降低人力等措施促使15年度单台成本下降。评审结论:

公司所建立的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符合ISO14001:2004标准与ISO9001:2008标准要求,又符合公司质量环境管理实际情况,可以操作。公司所建立的质量、环境一体化管理体系是有效地、符合要求的。

总经理在评审会议上的期望及工作要求:

1、持续降低外部质量损失及内部废品率;

2、加大力度推进生产线自动化改造;

3、改善产品架构,拓展销售渠道;

4、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争取更好的实施减员增效。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5.2012管理评审报告 篇五

管理评审报告

(一)、会议概况 时间:2013年4月1日 地点:公司会议室 主持人:王亚军 参加会议人员:见签到表

(二)、评审的目的 通过管理评审活动,对公司QHSE管理体系及管理活动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确保公司QHSE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运行,实现公司的管理方针和管理目标。

(三)、评审的内容

1、对QHSE管理体系满足QHSE管理方针、QHSE管理目标、指标的适宜性及有效性进行评审。

2、对QHSE管理体系满足ISO9001:2008、ISO14000、GB/T28001标准的符合性、充分性和适宜性进行评审。

3、对产品满足需求及技术改进情况进行评审。

4、对内部审核结果确认和重要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评审。

(四)、会议的主要议程

1、刘新华副总经理通报管理评审会议的准备情况。

2、有关部门、单位汇报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并进行讨论。

3、王亚军总经理在会议讨论的基础上做了(1)对QHSE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2)对管理方针和管理目标是否得到实现进行评价。(3)对改进建议提出要求。

(五)、会议评审结果如下: 运行概况

一、自2010年12月8日公司QHSE管理体系文件发布以来,公司组织各部门人员认真学习了管理体系程序文件,使公司全体员工能理解并熟悉公司的质量方针、目标及相关程序文件,使公司全体员工能按程序文件要求行使本岗位的职责。经过一年多的运行,各部室、分公司均认为公司的管理方针和管理目标是适宜的,充分的。没有发生与方针、目标相悖的情况。QHSE体系运行基本正常。

二、方针贯彻及目标的实现情况 我公司质量、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方针是“创新管理,规范运作,满足顾客需求;以人为本,保障健康安全;遵规守法,预防污染,持续改进,打造区域一流高效、安全、绿色物流服务商”。根据我公司所在行业的行业特点及公司的过去运行情况,该方针基本能体现“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等管理思想和管理原则,并符合我公司行业特点和行业现状。公司认为通 2

过执行QHSE方针能达到稳定提供满足顾客要求和适用法律法规要求产品的目的,符合我公司的行业特点和实际情况。另外,因目前公司内外部环境无特别变化,因此,在持续的适宜性方面是可行的。从QHSE目标实现的情况来看,公司所建立的QHSE体系在实现QHSE方针方面是有效的。公司认为,目前公司的QHSE方针不必修订,可继续执行。公司根据QHSE方针及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了QHSE总目标值,为确保总目标的实现,公司对总目标进行了分解,各部门均有自己的分目标值。此外,为检查目标的实现情况,公司对各部门目标实现情况按月进行了考核,公司2012年度总目标的实现情况如下:

1、客户满意度为 99.3% 超过90%的目标值;

2、重大设备设施事故为零;

3、重大货运质量事故为零;

4、货物破损率为0.16 ‰,低于5‰的目标值。

5、设备完好率为98%

6、特殊工种持证上岗率100%

7、客户投诉处理及时、规范,投诉反馈率100% 可以看出,公司确定的QHSE目标基本得到实现,由此也可以说明我公司建立的QHSE管理体系的运行是有效的。各部门所确定的分目标基本可行,能满足实际要求,目前暂时不须修订。

三、QHSE体系内部审核工作的开展情况 为了评价公司QHSE管理体系的符合性、有效性,公司于今年4月份组织了内部管理体系审核。本次内审采用了全面审核的办法进行,审核范围包括QHSE管理手册覆盖的所有单位(包括最高管理层)。这次内审,公司领导与接受审核的部室、分公司领导均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支持。各单位、部室选派了内审员组成了审核组。审核员们本着严谨、细致、求实的工作作风,按审核计划编制检查表,坚持“公平、公正、客观”的原则寻找客观证据,使审核工作得以顺利开展,按计划完成了全部审核任务。从审核情况来看,公司制定的QHSE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基本上符合GB/T19001-2008

标准、GB/T28001:2001、GB/T24001:2004标准和有关法律法规 3

的要求;各级领导认识明确、态度端正,检查中积极配合,不掩盖问题,力求通过检查进一步改进工作。本次内审共开出轻微不符合项报告9个,按标准条款统计分析,GB/T19001:2000标准 8.2.3条款1个,5.3条款1个,8.2.1条款1个;GB/T28001:2001标准4.4.6条款2个,4.5.1条款1个,4.5.3条款1个;GB/T24001:2004标准 4.5.1条款1个,4.5.4条款1个。各单位对发现的不符合项均认真进行了原因分析、制定了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并组织了实施。人事行政部组织有关人员对各单位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了验证,从验证情况看,实施效果良好。从审核的结果可以看出,公司建立的QHSE管理体系基本符合GB/T 19001-2008标准、GB/T28001:2001标准、GB/T24001:2004标准的要求,管理方针和目标已基本实现,持续改进的机制已建立并运行正常,QHSE管理体系能有效地对物流服务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以满足客户不断增强的需求。

四、服务质量及客户满意度状况

1、服务质量状况 2012年度,亚兴QHSE管理目标已基本实现.1..客户满意度为 100%,超过95%的目标值; 2.客户投诉反馈率为100%。3.全年未发生重大事故

4..全年未发生人身伤害事故和职业病,.5..按规定处理固、液态废弃物,环保事故发生率为0.6.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率:100%,达到要求100%.7.设备完好率为97%,超过95%.的目标值 8.特殊工种持证上岗率为100%,达到100%.的目标值 9.不发生重大公共财产失窃案件:0,达到0发生的目标值..10.不发生负主要责任的工伤类交通事故,为0,达到目标为0的目标值.各项管理指标。

1、货物污染率、产品数量短缺率均为0‰。

2、客户投诉反馈率100%。4

3、设备完好率每月均≥98%。

4、对固、液态废弃物进行了及时处理,杜绝了危化品运输泄漏、污染事故,未发生环保事故。

5、安全生产方面,实现了重大事故、人身伤害事故为零,火灾、爆炸事故,一般事故,路外人身伤害事故等六个为零的目标。

2、客户满意度测量状况 体系运行以来,公司按照程序文件的要求。于2012年11月25至12月10日开展了《顾客满意度调查》工作。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表43份。收回40份。调查表收回率达到了93.02%。按照文件要求对顾客满意度调查表进行分析,计算得出顾客满意率99.66%,达到了公司制定的质量目标。计算过程如下: 顾客满意度分值表 等级 分值满意 9 基本满意 7 一般满意 1 不满意

五、过程控制、业绩和服务的符合性情况 按照QHSE管理体系的要求,公司完善了裁剪、缝制、包装和出货四大作业板块的作业流程和服务规范,明确了各作业单位和各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使公司与各生产板块的作业指令更加明晰、快捷,从而有效地保证了公司的安全生产,提升了公司的服务质量。安全运行控制方面,公司成立了安全检查“执法队“,以加强安全管理和安全检查力度。公司进行了全员一岗一职培训。制定各种应急预案。为加强供方管理和控制,对供应商的资信、供货质量保证、产品价格等进行全方位评价。公司根据QHSE体系要求,编制了《承包商(供应商)管理考核办法》,按考核办法进行年度考评。没有发生因供方原因引起的重大安全事故。

六、承包商管理 为了规范公司承包商管理,使其符合QHSE管理体系的要求,我公司主要做 5 了以下工作(1)、修订完善分包商相关管理制度,完善运输资质,加强基础管理。

(2)、加强分包商安全培训和检查,提高安全意识,落实应急响应机制。(3)、加强计量、质量管理,提高运输质量(4)、建好GPS管理平台,实行运输全过程监控(5)、强化监督考核,严格奖惩机制,提升服务水平。

七、危害识别、风险评价和环境评估 今年公司综合部要求各单位利用三个月的时间进行全员危害识别,对公司涉及的作业活动、设备设施采用了安全检查分析表、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工作危害分析、环境因素识别表四种识别方法进行分析,共做出分析表格191个,确定重大危害11项,重大环境因素5项。对风险度中等风险的危害由各分公司制定切实可行的风险控制措施,由综合部汇总成表。对重大危害和重大环境因素由公司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或应急预案进行控制。我们将不间断地、深入全面地开展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为公司QHSE体系的有效运行提供了保障。

八、应急预案评审 建立公司应急预案体系,结合公司经营框架,根据应急预案的编制要求,我部编制应急总预案一个,专项应急预案5个,覆盖到公司各个重大危害范围,各分公司分别编制了应急程序,使应急救援体系得以进一步完善。一切QHSE活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是QHSE体系的基本要求。体系发布后公司多渠道收集公司适用的法律法规,共收集各类法律法规三百多条,并根据法律法规适用的范围进行分门别类,并准备通过内部OA网对全体职工公开,使职工能及时获取法律知识,做到有法可依。公司组织人员针对公司的作业活动,对照法律法规进行了有效性评审。评审表明公司的作业活动是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

十、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执行情况 随着体系的不断推进,为消除实际或潜在不符合项发生的原因,防止不符合项的发生,确保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和持续改进。依据《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的要求,公司在日常QHSE管理中采取了很多纠正和预防措施,并通过ERP管理流程,进行登记、下发整改、验证,确保每项不符合都纠正和预防措施,有措施 6

的落实。不符合主要表现在现场的脏、乱、差,低标准、老毛病、坏习惯。直接作业现场管理不到位,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三违”现象时有发生,监督力度不够。针对检查出的各类不符合公司从加强安全管理上下功夫,重点提高各项措施的执行力度,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完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加强职工安全培训,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制定绩效考核细则,提高监督执行力度;加强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提高设备利用率,确保纠正预防措施的有效实施。

十一、资源的配备和适应情况 在体系运行过程中,设备设施管理按《设备设施管理控制程序》要求执行。在固定资产投资与零星资产购置中,公司新增设备18台套,按程序完成设备的选型、技术规格书确定、安装调试和交付使用,在ERP系统中建立固定资产台帐;在设备检修过程中,通过对ERP流程的完善,形成设备设施维修、保养的闭环管理;监视测量设备的管理,制定了年度检定计划,制定月度检定计划,完善计量器具台帐;物资采购管理从计划审核、合同签订、采购实施、领料管理、库存管理到使用质量评价严格执行《采购控制程序》,保障了生产、检维修活动的物资供应。通过对设备设施管理的有效控制,确保了公司大小设备设施的完好,设备完好率≥98﹪,为公司生产任务的完成提供的物质基础。公司人力资源配置基本能满足公司生产经营需要,随着公司人员年龄结构老化趋势,一方面,加大复合人才的培养力度,做到一岗多能,引进各种专业人员;另一方面,继续做好项目外包工作。确保公司人力资源结构持续、改进,满足公司持续发展的需要。

十二、员工培训情况及有效性 体系运行以来,公司制订培训计划,并按计划组织实施。其中,2012年度对员工进行QHSE知识培训150人次,新员工入厂培训120人次,工伤保险培训5人次,职称计算机培训1人次,内审员培训15人次。

十三、改进建议

1、记录清单和填制还要继续规范。从目前的记录使用情况来看,记录的填 7

写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规范。

2、管理人员及各部门、分公司领导层应进一步加强QHSE管理体系程序文件的学习。

3、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还需继续增强。

4、公司内审员需进一步加强培训,亟待建立一支既懂管理、又熟悉技术业务、素质高的内审员队伍。

十四、结论:

1、公司的QHSE管理体系是适宜的、充分的和有效的。满足了公司制定的QHSE管理方针,达到了我们的QHSE管理目标

上一篇:孩子,我该怎样尊重你下一篇:如何引导初中学生阅读课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