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新技术

2024-07-29

农业机械化新技术(共11篇)

1.农业机械化新技术 篇一

1.1农机推广示范基地相对薄弱

农机技术推广实验示范基地相对薄弱,县级农业推广基地很多都在县内的农业园里,很多没有单独的农机技术示范园区,农机化新技术示范不统一、不明显。

1.2农机推广经费无法保障

推广经费不足的问题体现在, 其一,专项经费欠缺。从引进、示范、推广、验收等等各个环节,都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专项经费欠缺的话,将直接影响农机具自生产厂家供货,影响到新农机具的推广。其二,培训经费不足。身处一线的农机推广人员,如果知识上不能得到及时更新,专业技术上不能得到及时提升,必将导致自身难以始终处于科技前沿,而无法引导农机行业迈向更高的层次。其三,设备购置经费匮乏。没有更多的资金用于推广设备的购置,尤其在技术推广培训期间,投影仪、测试新机具的设备等等,不能及时得到更新,很多重要的检测工作不能得到准确测评,光靠经验的传递难以起到理想的技术推广效果。这样经费的不足,影响到最终设施设备的购置,势必给农机新技术的推广造成较坏的影响。

1.3农机推广机构不健全

做好农机推广工作,仅靠省、市、区三级的推广站,是远远不够的。而走向基层,健全乡镇农机推广机构更为关键和重要。但是,就目前乡镇农机推广工作的开展来看,任务重、工作环境恶劣、配套机具不完善,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基层农机推广工作的正常运转。

2.农业机械化新技术 篇二

“精确农业”信息技术的研究应用, 并不是一种新的技术应用理论问题的探索, 而是将信息高新技术领域逐步形成并将应用的成果向农业领域应用的技术转移。它需要以现代农业科学技术为基础, 通过多学科领域科技成果的组合与集成, 以实现农业大面积高产、高效、低成本生产和优化资源环境综合效益的目标。

2 精确农业的应用

支持精确农业示范应用的基本技术手段已经进入农业领域, 并逐步趋于成熟, 在示范应用中已经有了良好的发展前景, 成为我国农学, 农业工程高新技术应用研究富有吸引力的领域之一。愈来愈多的电子信息高新技术集成技术开发和试验研究成果运用到精确农业应用领域、资源环境、农业利润及农产品市场竞争问题的激烈, 精确农业技术的研究与实践, 将是目前农业高新技术应用前瞻技术, 并将引发本世纪电子信息高新技术集成应用于农业系统, 实践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科技命。

2.1 GPS田间绘制杂草分布图的手携式数据采集系统

目前的农田化学除草实践是估计一下整块田区的平均杂草密度而决策是否需要喷施除草剂, 选用何种药剂和确定药剂喷量。发达国家的农民正在面临着不断增长的农药成本, 环境负效应开支和法律制约的压力而力求减少农药的投入。精确施药的目标是根据杂草密度、种类或病虫害的不均衡空间分布来调控除草剂或植保农药的投入方式和剂量。带GPS的手携式数据采集器, 可与办公室pc田间信息自动绘图系统组合起来, 将成为未来农民巡田观察获取田地闻作物、土壤、虫害等空间信息的有力辅助工具。含背负式6通道GPS接收器锁定在8个GPS卫星上, 软件可能性控制选择其中5个卫星提供的定位信息, 计算出定位数据。差分定位误差校正信号由基站发出, 通过R8232无线调制解调器运行于458MHz, 500mw的带天线接收机上, 背负装置总重量为5kg, 基站信号服务范围3km。GPS信号通过电缆与便携式PC连接, 便携PC带1MB RAM, 1个PCMCIA RAM CA夏日。软件由菜单驱动, 单功能键操作, 可将田间观测者的地理位置和田间观测数据, 通过便携PC和天线发往办公室PC。用软件绘出田间杂草分布图, 作为施药的依据。田间观察者还可通过便携PC调阅田间区的历史数据作为参考。

2.2 深松作业远程监管系统

随着深松整地作业的不断开展, 验收工作一直是较大的难题, 传统验收以抽检为主, 工作人员手持GPS测亩仪绕作业地块行走一圈, 来测出深松作业面积, 再借助铁棍、卷尺等工具进行深度抽查工作。这种验收方法存在工作量大, 检测效率低, 检查覆盖面少, 容易发生记录错误等问题;还存在农户用非深松机具进行作业、工作人员也无法辨别等情况, 作业质量管理非常难于执行。

2.2.1 深松作业远程监管系统设计与应用项目主要是与各类深松整地机配合使用, 远程监管深松作业质量。

该系统包括主控制器、监管机具、GPS传感器、深度传感器、九轴姿态传感器、速度传感器、配套监管机具、视频监控器及网络服务平台等设备模块。各个传感器统一安装在监管机具上, 监管机具安装在深松机具上, 主控制器通过一根专用数据线与各个传感器相连, 安装过程简单, 其他人员无法对其进行更改, 出现安装、使用异常情况主控制器会报警提示。人机界面采用触屏设置方式, 安装在驾驶室内, 机手可以通过主控制器查看作业深度、速度及实时作业影像等相关信息, 当未按规范进行作业时会提供报警提醒, 机手及时做出调整来保证机手一次性作业达标。

2.2.2 在无网络的状态下, 当地管理者可通过主控制器设置挂载机具的相关参数及调取完成作业达标情况。

主控制器会自动将实时监测数据上传到网络服务平台, 在网络服务平台上可以调取作业的位置、深度、速度、面积、图片等相关信息, 进行统计、分析并输出报表。还可以根据远程管理者的需要实时在线抓拍作业图像, 并与本地管理者或机手进行语音交流。该系统具有深松深度监测精度高 (误差8mm以内) 、可准确计算作业面积、安装和操作简便、监管机具不易更改、支持机手语音提醒、视频监控、支持本地与远程信息互通等特点, 实际有效的达到深松作业监测与管理的目的。该套系统曾在辽宁的朝阳、阜新等地做了多次实验推广, 深受农机合作社和农机操作人员的一致好评。

3 启示与建议

近十年来, 科学和技术发展的一个鲜明特征是日益求助于多学科融合的知识来解决问题。科学和技术愈益接近, 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实现需要集成现代农业生物学科、农业工程学科和现代经济管理科学的综合支持, 加快用现代工程技术装备农业, 一是靠政策、二是靠投入。

1) 精确农业与农业机械化智能技术体系的研究, 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和农业科技决策部门的重视和支持。

为缩小与国外先进农业机械化智能技术差距, 达到跨越发展, 建议有关领导都门组织认真研究, 支持国内学者参与有关国际学术交流, 推动国际合作, 尽怏提出一个适于我国的发展研究的建议和思路。

2) 加大对地理信息系统 (GIS) 在我国农业资源管理与生产管理系统的应用技术开发研究;研究和对接国内外GPS精确农业技术发展与在我国农业机械化智能技术体系发展应用研究的可行性及技术政策建议。

3) 促进农业机械化智能技术体系专家与信息科技专家的协作, 使有关农业生产模块、模型, 农业专家系统, 多媒体农业知识系统的现有研究成果组装集成;尽快为我国农业科技普及推广提供一种有效的信息科技支持手段。

4) 支持和加大“精确农业”技术体系的农业生物环境信息采集装置与处理系统开发研究。

参考文献

3.农业机械化新技术 篇三

农业机械化是我国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作为农业科技人员,应认识到农业机械发展的必然趋势,为农业机械化发展做出贡献。文章分析了新时期农业机械化装备对农业生产的重要作用,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前景展望。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生产

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标志。对于巩固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新时期农业机械化装备对农业生产的重要作用

1.1农业机械化提高了生产效率,解放大量劳动力,提高农业收益率

传统农业需要人工进行种植的全过程,而农业机械化当前不断发展、更新,日益发达。很多原来必须由农民亲自完成的工作,可以交由机械来完成。生产效率十倍,百倍的提高了。而这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未来,中国即将进入到老龄化社会,人口红利带来的大量剩余劳动力的时代已经悄然而去。未来,每一个劳动力都需要更高效的实现价值。而所有,可以由机械来完成的工作都将不再需要人的参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正是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当前,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大量农业人口将转移至城镇,由农业生产转业工业生产与工业服务。那么就需要不断的提高劳动生产力,以解放大量农村劳动力。

同时,对于农民种田来说,大规模机械的应用可以使农业的收益不断的提高。这也是当前,农业机械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尤其是北方地区普遍使用的原因之一。东北作为农业的主产区,农业耕种面积大,很适合大规模农业机械作业。随着国家宣传力度的加大,对于农业机械购买补贴的广泛实施,很多农民都用上了农业机械,在生产中尝到了甜头。部分农民也因为实施农业机械化生产有能力耕种更大范围的土地,从而进行土地承包,进行更大范围的机械耕种。

1.2农业机械化发展提高了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增强了农业抗灾能力

农业机械化是指运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装备农业,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在农业各部门中最大限度地使用各种机械代替手工工具进行生产,是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容之一。如在种植业中,使用拖拉机、播种机、收割机、动力排灌机、机动车辆等进行土地翻耕、播种、收割、灌溉、田间管理、运输等各项作业,使全部生产过程主要依靠机械动力和电力,而不是依靠人力、畜力来完成。实现农业机械化,可以节省劳动力,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强克服自然灾害的能力。

2 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虽然已经很多年的历史,但是在过去10年当中,我国农业机械化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飞还发展阶段。据官方数据统计,2002年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为32.3%,至2011年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达到54.8%,10年间这一数据增长了22.5%。学者们称这是“10年跑赢30年”!

农机总动力作为农业机械化的重要参数,在2011年我国的农机总动力达9.8亿千瓦,大马力、多功能、高性能及薄弱环节农业机械增长迅速,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机械装备稳步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极大增强。

当前农业机械化已经不仅仅是为农民、机械操作人员带来更高的经济收益,同时还为我国的农业生产起到了很好的保驾护航的作用。例如,过去县域内的小麦收割时间通常为20天左右,而在2011年底的数据显示县域内的小麦收割时间为10天左右。缩减一半的收割时间,对于我国的农业生产来说,是可以避免病虫害,尤其是自然灾害的重要方法,而这只能由农业机械化收割来实现。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不仅包含技术水平的进步、应用的不断推广,同时也包括农业合作社的发展。截至2011年底,全国拥有各类农机作业服务组织17.1万个,组织化水平持续提升,农机专业合作社从无到有,达到2.8万个,入社人数达58.2万人。以财政补贴为引导,农民个人投资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逐渐形成。订单合同作业、承包租赁服务等社会化服务模式不断创新,农机作业环节从产中向产前、产后扩展。

3 农业机械化发展前景展望

党的十六大以后,我国农业机械化进入到了飞速发展阶段。在未来,我国农业必将进入更高水平的机械化阶段。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农机农艺、农机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水平将深刻影响作物品种选育方向、耕作制度变革方向、栽培模式改进方向。农业科技创新的方向日益从以生物技术为主转向生物技术与机械化技术并重。

(2)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化、全面化推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将由解决关键环节机械化为主向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模式快速推进转变,从产中机械化向产前、产后机械化全程延伸。

(3)农机服务组织成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要力量。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服务功能将显著增强,服务质量、能力和效益进一步提升,将成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及其他公益性职能延伸的重要组成部分。

(4)区域发展更加协调。各区域将进一步明确适合当地特点的农业机械化技术路线和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技术模式,地区间农机化发展水平差距逐渐缩小。

4 小结

农业机械化是我国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作为农业科技人员,应认识到农业机械发展的必然趋势,为农业机械化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趋势[C],乔金亮.通讯员.邹 红, 经济日报, 2012-09-17.

[2]论农业机械化发展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J],王丽[D],吉林农业[D],2013-10.

[3]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D],陈金虎,长江大学, 2012-04.

[4]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系统分析与对策研究[D],鞠金艳,东北农业大学 2011-04.

[5]辽阳市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与发展模式研究[D],钱学龙,沈阳农业大学, 2011-06.

[6]农机购置补贴对小麦生产的影响研究[D],张朝雷,西南大学,2012-04.

4.农业机械化新技术 篇四

作者:信息中心

2000年5月16日至29日,由农业部组织的中美农业科技交流机械化旱作节水农业技术考察团一行5人赴美国马里兰、蒙大拿、科罗拉多、明尼苏达4个州进行了考察。先后参观了美国农业部马里兰州---贝尔茨维尔农业研究中心、蒙大拿州立大学、美国农业部科罗拉多州---科林斯堡农业研究服务中心、明尼苏达大学,实地考察了旱作农业试验项目基地、家庭农场、节水灌溉设施、旱作农业机具等,参观了一个室外研究中心和一个县推广服务中心,并与蒙大拿州农业局局长及有关专家进行了座谈、交流。这次交流考察,重点了解了美国旱作农业技术的运用情况、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美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美国旱作农业技术运用情况及发展趋势

美国对旱作农业技术的研究开始于二十世纪30年代。当时因过度开垦和耕作造成植被破坏,发生了震惊全国的黑色风暴,农业生产和环境协调发展问题开始引起社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经过几十年的研究、试验,形成了目前适合美国国情的旱作农业技术。

旱作农业技术的核心是保护性耕作,即通过秸秆覆盖、免耕、少耕、休闲、轮作等技术,以增加土壤蓄水保水能力,减少土壤侵蚀,改善耕地质量,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它适应环境保护和发展生产的双重需求。现在美国的科学家和农民都认识到蓄积自然降水的重要性,如果当年土壤蓄积的天然降水量大,第二年就可能有好的收成。在美国,这种保护性耕作目前不仅在旱作农业区大力推广,而且正在通过研究试验向灌区农业发展。我们所到的蒙大拿州、科罗拉多州和明尼苏达州是小麦、玉米和大豆的主产区,3个州旱地面积约占本州耕地的75%以上,其中蒙大拿州大部分是旱作区,年降雨量只有250~300毫米,科罗拉多州年降雨量275~475毫米,明尼苏达州从北到南年降雨量分布为500~1000毫米。3个州都是从80年代开始大面积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目前蒙大拿州70%~90%的耕地不同程度地采取了保护性耕作措施和技术,科罗拉多州和明尼苏达州分别有25%和50%的耕地实行了保护性耕作。

(一)保护性耕作的主要措施和运用情况

保护性耕作的核心是对土壤和水的管理。其目的一是要控制土壤水分的损失,二是要不断给土壤以水分和养分的补充。保护性耕作作为一个完整的技术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秸秆覆盖。秸秆覆盖在保护性耕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一些专家把30%以上的秸秆还田覆盖定义为保护性耕作。我们所考察的3个州除部分灌区有回收秸秆(做饲料等用途)外,基本上都实行秸秆还田。我们看到的联合收割机都带有秸秆粉碎装置,农民也都接受了这项技术。在科罗拉多州我们了解到,小麦秸秆2年能腐烂,玉米秸秆要3年才能腐烂。所以开始时农民抱怨秸秆残茬太多,后来通过提高拖拉机动力和研制免耕播种机予以解决。目前在美国秸秆还田、残茬处理和免耕播种从农机化技术上已不存在问题。

二是免耕和少耕。免耕一般是指不对土壤进行表面耕作,而少耕主要是对土壤进行表土耕作,以消除杂草,目的都是为了减少土壤水份蒸发。免耕和少耕的采用要针对不同的土壤、除草要求和降水情况来定。美国专家介绍,免耕的定义因没有统一标准,所以理解也不一样,有些地区把少耕也当作是免耕的一种方式。如用翼型铲浅层耕作,把秸秆留在表面,也有叫

免耕作业。所以免耕和少耕难以严格区别。在我们所考察的3个州,免耕、少耕技术运用非常普遍。在蒙大拿州10%~20%的耕地实行免耕,60%~70%的耕地实行少耕;科罗拉多州25%的耕地实行免耕,50%的耕地实行少耕;明尼苏达州85%的耕地实行了免耕或少耕。免耕的年限视土壤、气候和风蚀情况而定,一般4~5年耕作一次,长的10年甚至20年不耕,短的1~2年不耕。我们在蒙大拿州考察的一个家庭农场,其经营的土地除部分特殊品种作物实行每年耕作外,大部分耕地已经免耕9年,因长期使用除草剂开始失灵,今年才浅耕除草一遍。美国科学家介绍,免耕对土壤保水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在旱作区,免耕的效果好于少耕,少耕好于耕作。在科罗拉多州的国家项目试验基地,专家介绍,他们进行免耕和秸秆覆盖还田试验15年,每年可减少水份蒸发损失120毫米左右。

三是耕地休闲和轮作。休耕主要是政府为了实施保护性耕作而采取的措施。每年政府下达休耕计划,实行相应的政府补贴,在科罗拉多州休耕每英亩补贴30美元,接近种植粮食收入的一半。政府计划是指导性的,但因政府掌握着贷款、减产保险等调控手段,尽管有些农民因休耕减收不愿意,但一般都能按政府计划去做。科罗拉多州旱地休闲面积占50%,比例非常大。美国的休闲轮作制度仅仅是针对干旱地区的,接待我们的专家幽默地说:“如果全美国都实行休耕政策,美国人也就不用吃饭了”。休闲轮作主要是通过交替种植,使土壤休养生息,合理利用地力,使土壤养分、蓄水满足作物的生长。由于休闲使大量的土地空闲浪费,并不都受欢迎,为了达到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的双重目的,科研人员正在研究推广新的轮作方式,改变长期的小麦---休闲、玉米---休闲模式,发展小麦---玉米---大豆---休闲、小麦---玉米---休闲、玉米---三叶草休闲等新的休闲和轮作模式,使二年一休闲改为三年或四年一休闲。

四是配套机械技术及合理施肥、作物品种改良等措施。免耕覆盖作业机具设备的开发,一直是过去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一个研究重点。经过多年的研究改造,目前美国已经有一整套成熟的保护性耕作农业机械。我们这次在科罗拉多州和明尼苏达州参观了农业研究服务中心进行保护性耕作试验用的机具,这些机具都经过多年的生产运用,能较好地满足作业要求。

(二)当前美国旱作农业的研究和发展趋势

美国已经成功地在旱作农业区域推广了保护性耕作技术,但是随着农产品的需求变化,以及对水资源的利用和对环境保护的持续发展要求,旱作农业研究的内容也在不断地适应新的变化和要求。他们仍在致力于既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又能做到保持水土,保护环境的旱作耕作体系的研究。

美国农业部国家项目负责人介绍说,对保护性耕作技术,未来10年预计重点仍在杂草控制、休闲、轮作、免耕、少耕、秸秆覆盖等方面,还要研究能够充分利用土壤水份的作物品种、不同作物和轮作制度下的保护性耕作及相关机具、不同作物秸秆覆盖技术及相关机具、不同土壤的水资源管理与种植制度等。

蒙大拿州立大学的研究工作相当出色,在世界上都具有竞争力。目前研究的重点是病虫害与土壤水分的关系,全球定位系统(GPS)应用以及提高土肥水的利用率的控制。研究中很重要的是轮作,减少休闲。轮作使农民降低生产成本,有效利用土壤和水土资源,种植适应市场要求的作物。

免耕体系中耕地有休闲的和不休闲的,不休闲的用作物轮作来改善土壤。科罗拉多州的研究人员近年来研究保护性耕作的轮作制度,在小麦---休闲轮作制度中加入其他的作物。例如,小麦---玉米---休闲、小麦---玉米---谷子---休闲、小麦---玉米---牧草---谷子。发展牧草意味着在这个地区要发展畜牧业,因为畜牧业前景看好。还深入研究相同气候、不同土壤条件下的不同作物轮作制度,以有效地管理和利用土壤水。

明尼苏达州立大学教授深入研究了不同作物对秸秆覆盖量的反应,从而研究秸秆覆盖还田情况下,不同轮作制度作物品种的搭配对产量的关系等。如秸秆覆盖影响地温的提高,由于玉米对温度要求较高,在一些地区秸秆覆盖后对玉米生长影响较大,而地温对大豆生长影响较小,而且大豆的秸秆残留也较少,因此他们在这些地区开展玉米---大豆轮作试验,效果较好。

5.农业机械的技术研究论文 篇五

1)采用时域信号分析的故障诊断技术。在机械设备的特定部位安装振动传感器,采集、记录并显示设备在运行过程中随时间变化的振动信息,如振幅、相位、频率等,得到机械设备特定部位的时间历程,也就是时域信号。时域信号中包含的信息量大,直观且易于理解,是机械故障诊断的原始依据,但时域信号数据十分庞杂,很难一眼看出故障特征,需要采用特定方法处理。时域信号处理技术主要包括,时域统计分析及相关分析等。

2)采用频域信号分析的故障诊断技术。频域分析实质上是将时域信号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转化为频域信号,采用频域信号处理技术分析信号,并得出故障特征的分析方法。许多故障的发生和发展,振动信号的频率成分会发生非常明显的变化。例如,齿轮发生断齿、表面疲劳剥落等都会引起周期性的冲击信号,相应在频域就会出现不同的频率成分。监测这些信号频率变化,可有效预测故障发生与发展。频域信号处理技术主要包括频谱分析、倒频谱分析及包络分析等。

3)采用时频域信号分析的故障诊断技术。机械产生故障后,运行过程中的振动信号会产生显著的频域或时域故障特征,然而这些特征并不是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变化的,即动态信号的非平稳性。特别是剥落、松动、裂纹等故障,非平稳尤其明显。实际故障检测过程中,非平稳性往往是普遍的,平稳性只是一种简化或近似。非平稳信号的相关函数、功率谱等统计量是时变函数,必须要得到这些信号的频谱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才能更好的判断故障情况。因此,一般采用时间和频率的联合函数来表达这些信号,该方法称为信号的时频表示。实际应用中,时频域信号分析技术主要包括傅里叶变换、Wigner-Ville分布、小波变换等。

二、农业机械故障诊断技术发展趋势

1)通用机械领域相对成熟的故障诊断技术逐步移植到农业机械故障诊断中来。可用于农业机械故障诊断的一是基于振动信号特征提取的故障诊断技术,二是关键部件工作状态监测故障诊断技术。基于振动信号特征提取的故障诊断技术大部分用于化工、电力等大型机械设备故障诊断,理论发展非常早,许多现代控制理论,计算机技术,信号处理技术均被应用基于振动信号特征提取的故障诊断技术中。关于关键部件工作状态监测方面,最成功的例子是汽车故障自诊断系统(OBD),以传感器监测关键部件状态,采集到的数据送汽车电子控制单元(ECU)处理,主要用于汽车发动机及汽车其他关键部件工作状态监测,技术发展已比较成熟。农业机械越来越复杂,对故障诊断的实效性、准确性要求越来越高,上述两种故障诊断与监测技术正逐渐移植到农业机械上来。

2)现代智能化技术不断运用到农业机械故障诊断中来。随着农业机械复杂程度加大以及对智能化水平提高的需求,农业机械状态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将日趋完善。针对农业机械故障特征的专家系统、神经网络、模糊逻辑、遗传算法等智能诊断方法将不断的运用到农业机械故障诊断中来,在当前技术基础上,将新的理论和技术引入到农业机械故障诊断领域,不断出现不同智能故障诊断技术,形成综合性能更好的融合智能故障诊断技术。

6.机械化设施农业技术应用 篇六

1 设施农业采用的技术原理、路线及主要特征

1.1 技术原理

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先进的机械设备实施生产要素的全方位调控,为蔬菜、果品等提供优良的可控环境条件,使作物生长得以最适合的温度、湿度、光照、水肥和营养供应,从而以最少的资源投入,获取优质、高产、高效的农业产品,尤其是作物的反季节生产,大大地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比传统的效益要提高几倍甚至几十倍。

1.2 技术路线

项目实施中结合农艺要求,设施栽培技术、机械使用技术、微灌滴灌技术、增肥气化等相关技术,其科技含量和水平大幅度提高,其产品产量和品质取得世人瞩目的成效。通过试验示范,总结出一条适宜本地区发展的技术路线:日光温室标准化建设→机械化整平地面或成垄和覆膜→营养物质供应系统→培育丰产、抗病优良苗种→通风透光调温系统→无公害综合防治病虫害技术→克服土壤耕作障碍技术等。

1.3 技术特征

设施农业通过改变室内气候环境,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延长了生产周期。由于采用了机械设施,使作物的温度、光照、营养供应等全面控制,从而获得最佳效益。

2 主要技术内容

2.1 日光温室的标准化建设

项目区全部采用砖体拱型钢架式结构,其长、宽、高为80 m×9 m×2.8 m,温室跨度和高度较传统日光温室有所增加,温室骨架一般为热浸镀锌轻钢结构,覆盖材料主要是单层塑薄膜,保温材料主要是双层草帘。

2.2 引进先进的机械设备

卷帘机械采用2种形式,机头是长治粮机厂生产的JL-80型和山东常林集团生产的JL-100B型卷帘机头,卷轴自行加工。机卷帘是通过电机、减速器和卷帘轴完成卷帘。卷、放1次需16 min。

整地机械采用山东常林集团生产的SH111型田园管理机和配套的微耕设备。耕深15 cm, 1台机可供10栋大棚使用。

二氧化碳发生器选用太原市农机研究所科杰实用新产品开发公司生产的HT-1型气肥机。增施气肥后可使瓜果提高产量17%,西红柿提高产量10%,座果率提高20%。

喷粉喷雾机选用山东临沂生产的WFB-18AC型喷雾机。

灌溉设备从以色列艾森贝克公司,引进了2条生产线,节水30%以上。

3 技术措施与方法

3.1 采用多层覆盖保温

为了保证冬季温室内的保温效果,要根据天气变化增加草帘厚度,或者在草帘下面增加一层保温被等,室温可适当提高2℃~3℃。

3.2 二氧化碳增施肥

温室内因二氧化碳气体不足时,利用碳酸与强硫酸反应合成二氧化碳供作物吸收。具体做法:2 kg氢铵加1.2 kg硫酸反应后生产1 kg二氧化碳,可使0.067 hm2棚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增加0.04%。

3.3 地面滴灌技术

在作物根部地面上放置滴水带,流量在2~12 L/h。

3.4 选用高效低毒的农药

严格按照农药使用说明书的方法进行,选用低毒高效农药,尽量减少药物残留。

4 技术的新颖性、先进性和适用性

日光温室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独特技术,是以资金密集、技术密集、劳动力密集的高投入、高产出和高效益为主要特征,把生物技术、工程技术有机结合的一项技术含量高、管理精细的系统工程。

金田农业科技开发园区通过项目的实施和不断完善,有效地克服了其局限性,得到好的效益,在当地有着较大的影响力,许多群众纷纷效仿,各地同行陆续参观,是高平市较为先进的机械化设施农业的楷模,也是经济效益较高的典范,也是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为高平市设施农业机械化走出了一条必由之路。

5 经济效益

设施农业机械化的实施,大大改善了果蔬生产的气候条件和生物生长的条件,座果率增加20%,产量增加17%,品质大有改善。每栋大棚年产草莓2 500 kg,价格10元/kg,计25 000元;生产小西红柿2 000 kg,价格1元/kg,计2 000元,每栋大棚年毛收入2.7万元。由于机械化作业,每栋大棚年节卷帘用工75个、耕地用工5个;微灌节电100元;增收草莓500 kg、西红柿200 kg,价值5 200元。每栋大棚共增收节支达5 300元和节工80个。24栋大棚总增收节支12.72万元和节工1 920个。大大地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6 存在问题与建议

高平市有2 000栋温室大棚,大部分都比较简陋,缺少配套设备,存在许多问题:一是人工卷帘劳动强度大,没有相应的设施;二是环境控制能力差,得不到改善;三是经营管理粗放,不讲究效益;四是机械配套没有经济能力;五是关键技术和基础性研究不够,技术开发能力差。

今后,高平市的机械设施农业发展应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努力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一是要统筹协调、因地制宜、重点突破来发展;二是要以购机补贴为契机,吸引农民购买农业机械;三是加大技术培训力度,为农民讲解设施农业的有关新技术等栽培方式;四是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对农民改革创新重点资金扶持,使机械化走向快速发展之路。

摘要:高平市农机中心为了适应全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加速机械化的发展, 引进示范推广了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应用。通过近年来的实践, 走出了一条适宜本市温室大棚发展的机械化之路, 取得良好效益。

7.基层农业机械化技术培训探讨 篇七

关键词 基层;农业机械化;技术培训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12-155-02

在着力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农业机械化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示范,咨询、培训、指导和宣传教育,把先进的农业机械化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过程。是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联系农业机械化科技研究成果、农业生产、农村农民三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1]。基层农业机械化技术培训承担着面向“三农”开展农机化应用、普及的任务,值得每一位农机技术工作者思考。

1 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意义

农业机械化技术普及是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组成,加快了基层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农机化技术推广有利于加快构建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业技术体系;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以及劳动生产率;有利于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2]。就我国大部分地区农业发展的现状来看,无论在农业的机械化程度或农技推广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当前,基层大部分农业区还使用老式的工具进行手工作业,生产能力水平非常低,在土地上浪费了大量的人力资源。而采用农机进行耕种、收割等作业,不仅减少了大量人力资源的投入,还节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因此,只有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基层生产力水平低下、劳动力大量耗费、土地利用率低等现象,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业技术的提高。

2 农机化技术培训基本现状

农机管理部门须按照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规定,加强对农业机械驾驶、操作、维修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管理。技术推广工作人员经过岗位专业培训合格后,才能从事农业机械工作[3]。当前,农机化培训机构可以分为农机化技术学校、拖拉机驾驶培训机构等。农机化培训机构主要承担农业机械操作、驾驶、维修及其他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主要的模式有以下几种。一是面向社会招生的农业机械学校。这种类型农机校除了承接各类农机化技术培训外,还向社会招收生源,举办学历教育班、驾驶员培训班等。近年来,由于教育改革,农技培训资源进行了整合,此类农机学校大部分被合并。二是以培训农机操作及拖拉机驾驶员为主的农机校,这类学校依附性较大,经济不独立,处于维持状态。三是部分农机校与农机推广站、农机监理部门等联合在一起,形成多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特点,分工又协作工作,人员统一使用、调配,使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发挥。

3 促进农机化技术培训的建议

3.1 提高农机化技术培训的认识

农机技术培训及职业技能鉴定是农机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以“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发展理论为指导,抓紧农机人才培养工作,农机校应尽快明确社会职责及工作目标,加强培训工作落实、定期监督,还应积极争取政府政策扶持,争取项目与资金,推动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开展。农机学校、培训机构需不断增强信心,切实落实培训工作宣传,争取各方理解与支持,营造一个有利于农机培训工作的外部环境。使农机行业形成注重培训,尊重技术等良好社会氛围。主要措施有:农技学校、培训机构领导重视,协调各部门力量,强化对农机培训工作的支持配合;积极争取地方相关部门的支持,强化农机培训宣传,让农机技术培训及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被社会接受认可;积极利用互联网、媒体报纸等资源,发布培训信息、发送培训资料、发放宣传画册等形式向基层机手进行广泛宣传,引导基层机手自主参加农技培训;加强基层干部认识,将农机化培训工作深入到基层,充分利用农机大村等有形优势,带动全村镇的机手、技术人员参与培训。

3.2 更新理念,提高培训质量

在国家重视和加强“三农”工作新形势下,农机培训学校要抓住机遇,在发展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根据基层农业发展对农机科技人才、技能型劳动者的需求,及时调整办学思路,转换办学职能,重点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劳动者等应用型人才。更新培训理念,强化了对农机从业人员培训工作的认识,是一项重要任务。参加培训后能够学到想学的知识,农机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从起始点到落脚点都应紧紧围绕农机从业人员展开,从而达到指导农业人员生产的目的[4]。

3.3 加强培训机构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培训质量应以良好的教育环境及教学条件作为前提。学校、培训机构应积极争取资金扶持,把相对有限的财力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培训要求,购置必须的电教设备、培训教材等,保证培训的正常开展。

3.4 优化培训结构体系

农机化技术培训应重点做好农机高技能人才培养、实用人才培养、农机操作维修人员的培训体系建设。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优势,着重培养农机化技术管理人才以及农机高技能人才;以农机化技术学校为重点,培养农机实用人才和技能人才[5]。培训工作根据培训对象的实际条件、基础,在短期培训后能产生显著效果。联合培训体系要求建立高等教育学校参与社会服务智能,完善培训体系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构建农机技术培训相关的教学师资建设、教学设备以及配套内容的建设;建立一支农机专业理论知识及扎实的实操技能,具有高度责任心的教师队伍,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搞好农机技术培训教育。

3.5 以农机化重点项目展开培训

农机化技术培训以基层农机人员更新知识培训、拖拉机驾驶及农机实操培训等重点项目开展工作。为使培训资金使用效率、培训效果得到提高,应由基层农机人员自主选择培训学校、培训内容等,因材施教,避免盲目培训。政府与学校对接受培训的农机人员应给予一定的补贴或优惠;明确农机技术培训经费的来源,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3.6 拓宽思路,开展合作

积极与农机企业合作,开展“对口支援培训”,提高农机从业人员认识及技术水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观,坚持育人为本的教育方针,以提升基层农机从业人员发展和改善民生的能力,着力推进开展农机行业人才培训需求预测,研究制订培养标准、探索建立职业技能认证体制、组织合作办学,建立和完善院校与行业企业的合作交流机制[6]。

4 结语

农机化技术教育培训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农机化教育培训学校必须不断创新培训模式,注重培训效果评估调研,实现办学思想、模式、机制的根本转变,以适应基层农业与市场经济发展对高科技人才、高素质劳动者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赵宏钧.对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理论的探讨[J].江苏农机化,2001(6).

[2]刘效海.基层农机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机械,2008(4).

[3]宋守江.基层农机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农业机械化与电气化,2007(2).

[4]孙建祥.技术推广工作方法探讨[J].农机科技推广,2006(8).

[5]冯中华.关于我省农机教育培训体系建设的现状及思考[J].山东农机化,2010(6).

[6]祁万寿.浅谈农业技术培训的有效方式[J].青海农技推广,2006(2).

8.农业机械的导航技术发展论文 篇八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农业发展中,“三农”问题依旧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目前,我国农业生产摆脱了过去较为落后的生产方式,逐渐向集约化精准化自动化方向转变,因此农业机械导航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使用。农业机械导航技术的使用能够极大地提升我国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在我国农业未来发展前景上有着战略性的意义。

关键词:农业机械;导航技术定位检测;田间土壤

农业机械导航技术发展于20世纪80年代,在农业精准技术的推动下,结合应用卫星技术、计算机辅助技术、农业工程技术等高科技,农业机械导航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农业机械导航技术在农业生产的各方面发挥作用。文章通过对农业机械导航技术的主要应用及其未来发展方向的分析,探讨农业机械导航技术在优化农业生产路径/减少重复工作时间/提升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率,及保护生态环境上发挥的作用。

9.农业机械CAD技术的研究论文 篇九

关键词:发表农机安全监理论文,农业机械管理论文投稿,农业机械论文发表

随着我国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业机械CAD技术的研究也越来越重要。基于此,着重介绍机械CAD技术在农业机械设计中的重要性和应用现状,并对农业机械CAD技术的管理与创新作出简要阐述,以提高农业机械CAD技术的整体水平。机械CAD技术在农业机械设计中的应用现状

1.1 机械CAD技术在农业机械设计中的重要性 目前,许多农业设备的样机开发与装配都需要几轮样机设计制造才能定型,在这种设计装配的过程中存在许多缺点,如装配尺寸的设计误差、运动件间的干涉和零件数目的缺失等。而随着机械设计软件的不断开发与优化,将计算机绘图与运动仿真运用在机械设计中,大大降低了产品研发周期,减少了生产制造成本。

机械CAD技术已经彻底改变以往机械设计中的手工绘图、档案室管理图纸的人工管理模式,形成以机械软件设计建模仿真和PDM文档管理系统为核心的现代化管理方式,其是一个集成的设计产品模型下进行产品的三维模型设计、绘制工程图、受力分析、绘制工艺指导书、数控制造和质量管控等先进的管理模式,机械CAD技术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机械设计水平的重要标志。

1.2 机械CAD技术在农业机械设计中的应用现状 目前,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拥有许多农机设备,农业机械的应用范围非常广,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机械CAD技术已经广泛用于机械设计中,由于某种因素,在农业机械中,CAD技术的应用不是非常广泛,一定条件下制约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具体原因如下:1)目前,CAD技术在农业机械设计中仍然是一个绘图工具,并未充分发挥CAD技术的多样性,如运动仿真、应力分析和振动分析等技术;2)机械CAD技术是一个广义概论,包括AutoCAD等二维软件、Pro/E和Solidworks等三维软件、Ansys和Adams等分析软件,目前我国许多农机设备厂仍然使用着AutoCAD等二维软件,并未使用其他三维软件;3)目前,大多数机械CAD软件都是国外的,这些CAD软件的标准件库都是根据国际标准来制定的,不适用于我国相关标准,因此需要设计人员根据国标开发出相应的标准件库;4)缺乏国产的机械设计软件,阻碍着我国机械CAD技术水平的提高。

1.3 机械CAD技术的优点 机械CAD技术与传统的机械设计相比有着明显的优势,可以提高设计的效率,减少设计制造周期。在设计零件时,可以运用三维CAD软件在装配模式下进行零件设计,这种面向装配体设计模式,可以减少由于零件设计错误导致的装配误差。

三维CAD技术一般都符合设计人员的设计习惯,设计思路可以很好地反映在设计三维模型上,对后续的产品设计评审带来便利。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可以对零部件进行简单的受力分析和运动仿真,减少设计错误;可以分析运动轨迹是否达到设计要求,避免后续产生的设计误差。农业机械CAD技术的管理与创新

2.1 开发出适合农机CAD设计软件的平台 目前,在农机设备设计中仍然采用的是机械CAD设计的通用平台,但其农业机械设备的特殊性,导致一些机械CAD软件在农机设备设计出现很多的局限性,如不能提供给农业机械零件进行设计分析的工况,无法进行农机设计的快速化装配等。因此,农业机械CAD技术应以CAD软件为平台,进行二次开发,建立适用于农机的标准件库、通用件库等。

2.2 农机产品需进行模块化和参数化设计 目前,机械设计朝着模块化和参数化设计方向发展,这种现代化的设计模式不仅可以快速地进行产品部件的装配和更新,而且能够快速解决产品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模块化设计一般以产品功能部件来划分,通过各个功能部件模块的组合制造出一个产品,并且可以根据模块化功能的变化设计出不同的变形产品和下一代产品。这种模块化设计大大减少了产品的设计周期,且能够快速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参数化设计是将一些关键零部件的关键尺寸参数作为环境变量,通过修改这些环境变量来得到适合当前需要的要素。

2.3 农机产品设计制造的集成化 农机产品设计制造的集成化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如CAD、CAE、PDM、ERP和CAM等软件进行集成,将产品的设计、分析、制造和装配集成一起进行联合设计生产的模式,这种模式可以将相关部门的功能进行整合,达到数据共享、信息共享。通过这种集成化模式可以提高部门效率,减少生产制造误差,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10.农业机械化新技术 篇十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农机技术;地方农机发展

中图分类号: S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4.24.0038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全国各地大部分乡村,农业机械化的作业方式已经逐步取代传统作业的方式。农业机械化的高效性、便利性,节约了人力的同时又能简化工作,因此农业机械化的操作方式得到了许多务农人员的青睐。但是还有一部分地区存在由于思想观念没有转换,或没有实行完善的政策以至对传统作业方式依旧依赖,再有就是经济能力的问题等一些情况,也使得全程农业机械化工作未能进行全面普及。

1 如何开展农业生产全程农业机械化,保证农民利益

首先,要加强政府对农业机械化工作的领导。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直接影响我国农业生产力,其重要性也是有目共睹的,因此上级政府部门要高度重视对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将相关重要事宜提上议程,把农业机械化发展归入到当地经济发展规划当中去,并且结合地方农业发展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农机化发展规划和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强化落实,对重要事宜以文件的形式尽早下发至农业机管理直属部门。通过相关部门将重点文件与基层领导团队进行对接,并进行有关事宜的补充与说明。如此一来,基层领导团队将体会到相关工作的必要性,给予农业机械化发展大力支持,最终的结果必然是对农民以及我国农业发展有利的。

其次是农机研发人员对农机技术要进行革新。研发部门要接纳有想法、有主见的贤才志士,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对优秀农机技术加以改善,争取在农机作业技术上取得新突破,并应用在传统播种机、插秧机、收割机等相关设备上。对农机的改良也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实际环境,选择适宜的农机,让农机作业全面发挥作用。农机研发的过程要科学制订规划,同时政府相关部门加大政策扶持,加强监管力度,确保新农机、新技术的顺利研发,继而带动粮食作物生产的全程机械化。

2 对农机技术进行地域推广

首先可以对地区的农户进行思想弘扬,将先进的思想带到农民当中去,让一些思想未能及时转变的农户也能切实体会到现代化农机作业能给他们生活与作业上带来的便利;其次,要定期开展示范工作,这一环节必不可少。思想上的转变只是农民愿意接受新鲜事物,但并不代表可以认同。政府部门可以派遣农机技术人员带着示范农机到地方乡村进行农机演示工作。农机的示范工作是对技术突破的肯定,同时又能够让务农人员深切体会到农机进行作业是极其方便的。必要的时候,也可以让农民自行体验,亲身体会的感觉会更加具体、更加真实,这样也就更加容易得到农民的普遍认可,对地方全程农业机械化工作的开展也就并非难事。

3 农机的后期维护工作非常重要

农机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许多状况,包括机器零部件的破损、农机无法启动、农机没有得到适当保养出现迟钝现象等,这些问题会影响农民的正常农业生产。这就需要有关部门组建合理的后期维护团队,可以让他们有规律地对农户家的农机进行维护保养工作,或者将相关维护农机的常识与农民进行说明,防患于未然,尽量降低农机出现问题的概率。同时,如果农机出现问题,维护团队需要能够对问题进行解决亦或提出合理的相关解决方案,让农民不必为了查找原因而手足无措,这样才会让购置农机的农民心里有底,同时也会对农机作业更加的信赖,让后续新型农机可以顺利推广,带动当地农业发展。

最后,还有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要认真贯彻相关法律法规,认真贯彻 《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道路交通安全法》以及当地农业机械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深入开展农机管理工作规范化建设活动。切实加强对插秧机、播种机、联合收割机等农业机械及其驾驶、操作人员的管理服务,严格落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依法加强对农业机械的安全监管。目的是要对农机工作人员安全给予保障。因此,有关部门要适时开展农机安全专项治理活动,严厉打击无牌、无证,带病作业、“黑车非驾”、私自改装等违法行为,确保农机安全工作。对农机管理队伍正规化建设进行大力扶持,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进一步规范地方农业机械市场秩序,切实维护农机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

总之,促进地方全程农业机械化,是有路可循的。有效举措以及规划过程主要是领导力、执行力要及时跟上;其次对确保农机技术要有所突破,有所革新;对新技术农机要进行大力宣传并且开展示范工作;最后对农机的善后工作要有保障,让农民切实体会到农机技术的方便。

11.浅谈我国农业机械化技术发展 篇十一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发展途径,规律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入, 农业要实现现代化, 技术和知识是生产率提高的主导因素, 必须走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的道路, 以优化资源配置为目的, 增强创新能力, 强化技术储备, 推进中国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从而达到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业效益的目的, 实现农业机械化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一、我国农业机械化技术发展规律

在《高级汉语大词典》中, 对技术的定义是, 技术指的是在劳动生产方面的经验、知识和技巧, 也泛指其他操作方面的技巧。农业机械化包括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 贯穿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全过程。是指运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装备农业, 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 不断提高农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过程。即农业机械化是一个过程, 它用各种动力和农业机械装备农业, 从事农业生产, 以达到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 资源利用效率, 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以减轻农民劳动强度、增加农民收入, 促进农村经济繁荣、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

我国农业机械化技术按照中国农业机械作业特点可分为动力密集型作业和控制密集型作业;按照中国农业机械主要作业环节可分为耕种机械化技术、植保机械化技术、收获机械化技术、排灌扒械化技术、种子加工和粮食处理机械化技术、农产品加工机械化技术和其他机械化技术。

按照技术发展的规律, 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产物, 农业机械化技术发展一般规律本质上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

农业机械化技术发展具有客观性。农业发展对农业机械化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 技术发展的直接动力是技术自身内在的矛盾, 它大力改善了农业工作环境, 为人类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为农村经济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带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农业机械化技术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支撑性。随着农业机械化的进一步发展, 农业机械大幅度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 生产方式的改变使得从事农业人口数量不断减少, 促进了社会生产大分工, 从而增强了对国民经济的支撑能力、对社会的贡献;

农业机械化技术在应用上表现为渐进性, 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 而随着计算机等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农业机械化技术正向着精细化、自动化方向努力;

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发展具有阶段性。它在发展中历经了有选择性、逐步发展的过程, 并与工业发展有着紧密的关系, 各个行业想互相适应, 使国民经济能够得以持续、健康的发展;

农业机械化技术发展具有公益性。我国相关法规明确了农业机械化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并成为我国推进农业机械化技术发展的有力保障。

总之, 农业机械化技术发展有其特殊规律, 每个国家在发展农业机械化技术模式上由于国情不同而存在差异性。如以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为代表的农业机械化技术模式是效率型机械化, 以西欧国家为代表的农业机械化技术模式是技术效率型机械化, 以日本为代表的农业机械化技术模式是技术型机械化, 我国农业机械化技术发展因其在不同阶段的不同目标而表现出特珠性, 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 复杂的农艺制度对农业机械化技术发展存在特殊要求, 农业小规模经营对农业机械化技术发展有着选择性。

二、我国农业机械化技术现状分析

我国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发展水平差异很大, 影响我国农业机械化技术发展的因素很多, 它包括中国农业自然生产条件, 我国的农村土地制度, 政府对农业机械财政补贴政策等对农业机械化企业生产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 相应的农业机械化技术发展项目也应进行调整, 农业机械化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空间;

影响中国农业机械化技术发展水平的因素主要是科研力量、农业机械生产能力、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农民受教育程度以及农民购买能力。为保证这些因素对我国农业机械化技术发展水平的影响, 必须候遵循易操作和实效性原则, 然后进行量化指标的选取和数据的采集、数据处理。

而现阶段制约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缓慢, 家庭经营规模太小, 农民收入水平低, 增长慢, 农业电气化滞后, 农民文化水平低。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总体上还处于初级阶段,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道路还比较长。

因此, 从社会层面分析, 需要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技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 保证中国粮食数量安全;提高农产品品质, 减少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农产品品质下降, 满足人类高品质生活需求就必须需要农业机械化技术;建设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保障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需要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技术。从经济层面分析, 发展农业机械化技术, 需要节约型农业, 特别是降耗、增效、环保对支持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我国农业机械化技术发展途径

要进一步促进我国农业机械化向前迈进, 必须正确选择我国农业机械化技术发展途径。以保证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要营造健康、有序环境, 推广服务体系, 有选择性、针对性地发展农业机械化技术。坚持科学发展观, 统筹城乡发展, 完善落实各项配套政策, 完善落实各项配套政策, 加强示范基地建设, 提供技术储备, 加强农业机械化科技推广与培训体系建设。有针对性调整农业机械化技术内部结构, 加强人才培养, 推动人才流动, 防止人才流失。

加强中国农业机械化技术创新能力建设, 选择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业机械化技术创新模式, 走有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加强农业机械化行业前瞻性, 保证我国粮食安全, 支持我国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敏丽、涂志强:《新时期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目标及促进措施》, 《中国农机化》, 2004, 4。

上一篇:综合办公室主任工作总结下一篇:高一物理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