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详细总结(精选4篇)
1.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详细总结 篇一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原子论(道尔顿)和分子学说(阿伏加德罗)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3、1869年,俄国的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4、我国的某些化学工艺像造纸、制火药、烧瓷器,发明很早,对世界文明作出过巨大贡献。
5、用高分子薄膜做的鸟笼:隔水、透气 第一章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物质的变化
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
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 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
2、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
3、相互关系:常常伴随发生,有化学变化则一定有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则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二、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的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
它们的区别是: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
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 在变化语句中加“能”或“可以”或“易”“会”“难于”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性质。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伴随现象
物质的形状、状态等发生变化
常伴随有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本质区别
变化时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 实例
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 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
相互关系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如石蜡燃烧时会发生石蜡熔化的现象(物理变化)。在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伴随化学变化。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概念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实质
物质的微粒组成结构不变所呈现出的性质。物质的微粒组成结构改变时所呈现出的性质。实例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助燃性、还原性等 确定
由感官直接感知或由仪器测定 通过化学变化方可知
区别
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反应表现出来
课题2 化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以实验为基础。学习化学的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实验探究步骤
观察物质的性质、变化、现象 结论、解释
⒈观察蜡烛的制作材料 烛芯棉线、外壳石蜡 由石蜡制成 ⒉点燃前
⑴观察蜡烛的颜色、形态、形状
乳白色固态圆柱状 颜色:乳白色 状态:固态
⑵用小刀切下一块石蜡,投入水中 浮在水上,难溶于水,硬度小 密度比水小,硬度小,难溶于水 ⒊ 点 燃
蜡 烛
⑴用火柴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火焰 火焰分为焰心、内焰、外焰三层,第二层最明亮,内层暗
石蜡具有可燃性,其火焰分为焰心、内焰、外焰三层,第二层最亮,内层暗
⑵取一根火柴,迅速平放在火焰中,1s后取出 火柴杆接触外焰部分先变黑 外焰温度最高
⑶用一干燥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片刻,取下火焰上方的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石灰水,振荡
烧杯内壁有水雾,石灰水变浑浊 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⒋
熄灭蜡烛
⑴将蜡烛熄灭观察
有白烟
白烟是石蜡的蒸汽。蜡烛燃烧时先由固态转变成液态,再汽化,而后蒸汽燃烧
⑵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 白烟燃烧
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
1、原理:
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特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②、氧气--支持燃烧(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燃着的木条烧得更旺),供给呼吸。
2、现象和结论:
①.把空气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不会出现浑浊;而把呼出的气体通入石灰水中会出现的浑浊,证明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CO2的含量高。
②.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能够燃烧,而呼出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熄灭,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高。
③.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不出现水雾,而对着玻璃片呼气则玻璃片上会出现水雾,证明呼出气体中水的含量比空气中水的含量高。总的结论:“两多一少”--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比空气多,氧气的含量比空气少。
3、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方法:
方法①: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内,使之燃得更旺的是氧气,使之立即熄灭的是二氧化碳; 方法②:分别倒入澄清的石灰水,使之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使之无明显变化的是氧气。
三、实验探究的方法:
A、提出科学问题;B、假想和猜测; C、制定计划; D、进行实验; E、收集证据; F、解释与结论; G、反思与评价; H、表达与交流。
四、化学学习的特点:
1、关注物质的性质
2、关注物质的变化
3、关注物质变化的过程及其现象并进行比较和分析,以得出可靠的结论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一、常用的仪器(仪器名称不能写错别字)
(一)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
反应容器 可直接受热的: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能间接受热的:烧杯、烧瓶、锥形瓶(加热时,需加石棉网)常 存放药品的仪器:广口瓶(装固体)、细口瓶(装液体)、滴瓶(装少量液体)、集气瓶(装气体)
用 加热仪器:酒精灯
计量仪器:托盘天平(称固体质量)、量筒(量液体体积)
仪 分离仪器:漏斗
取用仪器:药匙(用来取粉末或小颗状固体)、镊子(用来取块状或较大颗粒固体)、胶头滴管(用来取少量液体)
器 夹持仪器:试管夹、铁架台(带铁夹、铁圈)
其他仪器:长颈漏斗、石棉网、玻璃棒、试管刷、水槽
不能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温度计、滴瓶、集气瓶、广口瓶、细口瓶
1、试管(1)、用途:①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②溶解少量固体。
③收集少量气体的容器 ④用于装配成气体的发生器。(2)、注意事项:
a、加热时外壁必须干燥,不能骤热骤冷,要先预热,然后才能集中受热,以防止试管受热不均而破裂。
b、加热时,试管要先用铁夹夹持固定在铁架台上(短时间加热也可用试管夹夹持)。试管夹应夹在的中上部(铁夹应夹在离试管口的1/3处)。
c、加热固体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且未冷前试管不能直立,避免管口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d、加热液体时,盛液量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防止液体受热溢出),使试管与桌面 约成45°的角度,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防止液体喷出伤人)。
2、烧杯
(1)、用途:① 溶解固体物质、配制溶液,以及溶液的稀释、浓缩
② 也可用做较大量的物质间的反应(2)、注意事项:受热时外壁要干燥,并放在石棉网上使其受热均匀(防止受热不均使烧杯炸裂),加液量一般不超过容积的1/3(防止加热沸腾使液体外溢)。
3、烧瓶:有圆底烧瓶,平底烧瓶。用途:① 常用做较大量的液体间的反应
② 也可用做装置气体发生器
4、锥形瓶 用途:①加热液体,②也可用于装置气体发生器
注意:使用烧瓶或锥形瓶时容积不得超过其容积的1/2,加热时溶液的量不应超过容积的2/3
5、胶头滴管 用途: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注意: ① 先排空再吸液
② 悬空垂直放在试管口上方,以免污染滴管,滴管管口不能伸入受滴容器(防止滴管沾上其他试剂)
③ 吸取液体后,应保持胶头在上,不能向下或平放,防止液体倒流,沾污试剂或腐蚀胶头; ④ 除吸同一试剂外,用过后应立即洗净,再去吸取其他药品,未经洗涤的滴管严禁吸取别的试剂(防止试剂相互污染。)
⑤ 滴瓶上的滴管与瓶配套使用,滴液后应立即插入原瓶内,不得弄脏,也不能用水冲冼。
6、量筒 用于量取一定量体积液体的仪器,精确到0.1毫升。注意:① 不能在量筒内稀释或配制溶液,不能对量筒加热。
② 也不能在量筒里进行化学反应 操作注意: 在量液体时,要根据所量的体积来选择大小恰当的量筒(否则会造成较大的误差);读数时应将量筒垂直平稳放在桌面上,并使量筒的刻度与量筒内的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在同一水平面。
7、托盘天平:称量仪器,精确到0.1克。
8、集气瓶:(瓶口上边缘磨砂,无塞)
用途:①用于收集气体或短时间贮存少量气体。②用于进行某些物质和气体燃烧的反应器。注意事项:① 不能加热 ② 收集或贮存气体时,要配以毛玻璃片遮盖。③ 在瓶内作物质燃烧反应时,若有固体生成,瓶底应先加少量水或铺少量细沙。
9、广口瓶 用途:用于盛放固体试剂
10、细口瓶 用途:用于盛放液体试剂
11、漏斗 用途: 用于向细口容器内注入液体或用于过滤装置。
12、长颈漏斗 用途:用于向反应容器内注入液体。若用来制取气体,则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
13、试管夹 用途:用于夹持试管,给试管加热。
注意事项:① 使用时从试管的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或夹在距管口1/3)
② 手握长柄,不要把手指按在短柄上。
14、铁架台 用途:用于固定和支持各种仪器,一般常用于过滤、加热等实验操作。
15、酒精灯 用途:化学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 注意事项:
① 使用时先将灯放稳,灯帽取下直立放在试验台上,以防止滚动和便于取用。② 使用前检查并调整灯芯(保证更好燃烧,火焰保持较高的的温度)。③ 灯体内的酒精不可超过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酒精过多,在加热或移动时易溢出;太少,加热酒精蒸气易引起爆炸)。④ 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
⑤ 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酒精灯,应用火柴点燃酒精灯(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
⑥ 酒精灯的外焰最高,应用外焰部分加热。要先预热再集中加热。要防止灯芯与热的玻璃器皿接触(以防玻璃器皿炸裂)
⑦ 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熄。(防止将火焰沿着灯颈吹入灯内)⑧ 实验结束时,应用灯帽盖灭。(以免灯内酒精挥发而使灯心留有过多的水分,不仅浪费酒精而且再用时不易点燃)
⑨ 不要碰倒酒精灯,若有酒精洒到桌面并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布扑盖或撒沙土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以免火势蔓延。
16、玻璃棒 用途:搅拌(加速溶解)、引流(过滤或转移液体)。注意事项:① 搅拌时不要碰撞容器壁 ② 用后及时洗干净
17、药匙 用途:取用粉末或小颗粒状的固体药品,每次用后要将药匙用干净的滤纸揩净。
二、药品的取用规则
1、“三不准”原则:不尝、不触、不闻。
即: ①不准尝药品的味道 ②不准用手接触药品 ③不准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气味
2、用量原则:严格按规定用量取用;无说明的--液体取1-2ml,固体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3、剩余药品:不放回原瓶、不随意丢弃、不带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容器。
三、固体药品的取用 工具:块状或较大颗粒的用镊子;粉末状的用药匙或纸槽。
1、取用块状固体用镊子。(一横二放三慢竖)步骤:先把容器横放,用镊子夹取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在容器口,再把容器慢慢地竖立起来,使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缓缓地沿容器壁滑到容器底部,以免打破容器。
2、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时要用药匙或纸槽。(一横二送三直立)步骤:先把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小心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全部落入底部,以免药品沾在管口或试管上。注意:使用后的药匙或镊子应立即用干净的纸擦干净。
四、液体药品的取用:“多用倒,少用滴”。工具:量筒和滴管。
1、取用大量液体时可直接用试剂瓶倾倒。步骤:
①瓶盖倒放在实验台(防止桌面上的杂物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 ②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残留的液体流下腐蚀标签),③瓶口紧挨试管口,缓缓地将液体注入试管内(快速倒会造成液体洒落); ④倒完液体后,应立即盖上瓶塞(防止液体的挥发或污染),标签向外放回原处。
2、取用少量液体时可用胶头滴管。要领:悬、垂。
3、取用一定量液体时可用量筒和胶头滴管。
注意事项:使用量筒时,要做到:① 当倾倒至接近所需刻度时改用胶头滴管滴 ② 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③ 若仰视则读数偏低,液体的实际体积>读数
俯视则读数偏高,液体的实际体积<读数
五、固体试剂的称量
仪器:托盘天平、药匙(托盘天平只能用于粗略的称量,能精确到0.1克)步骤:调零、放纸片、左物右码、读数、复位
使用托盘天平时,要做到:① 左物右码:添加砝码要用镊子不能用手直接拿砝码,并先大后小;称量完毕,砝码要放回砝码盒,游码要回零。
左盘质量=右盘质量+游码质量 即:药品的质量=砝码读数+游码读数 若左右放颠倒了;药品的质量=砝码读数 - 游码读数 ② 任何药品都不能直接放在盘中称量:干燥固体可放在纸上称量,易潮解药品要放在烧杯中称量。
注意:称量一定质量的药品应先放砝码,再移动游码,最后放药品;称量未知质量的药品则应先放药品,再放砝码,最后移动游码。
六、加热:先预热,后对准液体和固体部位集中加热;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用外焰加热。给液体加热可使用试管、烧瓶、烧杯;给固体加热可使用干燥的试管。⒈ 液体: ①、用干抹布擦拭试管的外壁,②、管口不能对着自己和旁人,③、试管夹从管底套上和取下,④、试管与桌面成45度
⒉固体: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 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先预热后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
注意 :①被加热的仪器外壁不能有水,加热前擦干,以免容器炸裂; ②加热时玻璃仪器的底部不能触及酒精灯的灯心,以免容器破裂。
③烧的很热的容器不能立即用冷水冲洗,也不能立即放在桌面上,应放在石棉网上。
七、简易装置气密性检查:步骤:①连接好装置; ②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 ③用手紧握试管;④过一会儿导管中有气泡产生,当手离开后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
八、仪器的洗涤:
清洗干净的标准是:仪器内壁上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就表明已洗涤干净了。
九、过滤:是分离不溶性固体与液体的一种方法(即:一种溶,一种不溶,一定用过滤方法)。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 指用水润湿后的滤纸应紧贴漏斗壁;
“二低” 指①滤纸边缘稍低于漏斗边缘 ②滤液液面稍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 指①烧杯紧靠玻璃棒 ②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 ③漏斗末端紧靠烧杯内壁
十、物质的溶解:
1.少量固体的溶解(振荡溶解)手臂不动、手腕动 2.较多量固体的溶解(搅拌溶解)仪器:烧杯、玻璃棒
十一、气体的制取、收集
1、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
①、固体与固体之间反应,需要加热,用制O2装置;一定要用酒精灯。
②、固体与液体之间且不需要加热,用制CO2装置;一定不需要酒精灯。
2、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一般有毒排水、无毒排空)
①、排水法 适用于不溶于水且与水不反应的气体,导管稍稍伸进瓶内。不需要验满(当有气泡从集气瓶口冒出时,说明气体已收集满)。②、排空气法: 导管应伸入瓶底。需要验满。A:向上排空气法 适用于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B:向下排空气法 适用于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十二、气体的验满:
O2 的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
CO2的验满:用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证明某气体为CO2的方法是用澄清石灰水。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 气
一、空气成分的研究史
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最早运用天平作为研究化学的工具,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
二、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
1、装置图(见书P27)
2、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放出热量,冒出白烟 ②、(过一会儿白烟消失,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内的水倒流入集气瓶,约占瓶子容积的1/5。
3、实验结论:说明空气不是单一的物质;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4、原理:表达式:磷(P)+ 氧气(O2)五氧化二磷(P2O5)
化学方程式: 4P + 5O2 2P2O5
5、注意事项:A、所用的红磷必须过量,如果红磷过少则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 B、要等集气瓶(装置)冷却后才能打开弹簧夹 C、装置的气密性要好(否则测量结果偏小)
D、要先夹住橡皮管,然后再点红磷(否则测量结果偏大)。思考:可否换用木炭、硫等物质?
答:不能用木炭或硫(因为木炭或硫燃烧会产生气体,造成瓶内气体体积变化小)。
6、实际实验中,如果测得的结果比真实值小,其原因可能是:A红磷量不足;B装置气密性差;C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三、空气的主要成分(按体积分数):氮气(N2)78%,氧气(O2)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CO2)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四、物质的分类:纯净物和混合物
1、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2、混合物: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这些物质相互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各物质都保持各自的性质。
五、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1、氮气: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溶于水,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化学性质不活泼。
2、稀有气体:无色、无味的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化学性质很不活泼。氧气的用途
①动植物呼吸②医疗急救③金属切割④炼钢⑤宇宙航行等 氮气的用途
①作保护气②食品充氮作防腐剂等 稀有气体的用途
①作保护气②制多种用途的电光源等
六、空气的污染及防治。
1、造成空气污染的物质:有害气体(一氧化碳(CO)、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和烟尘。
2、污染来源: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工厂排放的废气及汽车排放的尾气。
3、被污染的空气带来的危害: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存在的环境问题:温室效应(二氧化碳含量过多引起)、臭氧空洞(飞机的尾气、氟里昂的排放)、酸雨(由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引起)。
4、防止空气污染的措施: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态、植树造林、使用清洁能源。
5、目前空气污染指数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臭氧。
七、未来化学将朝着“绿色化学”--“绿色消毁”和“绿色生产”的方向发展。“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特点:①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原料无毒无害②减少向环境排放废物③原料中的原子全部被消纳,实现零排放(在化合反应中体现)④生产出环境友好产品。
课题2 氧气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1、色、味、态: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2、密度: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429g/L,略大于空气。(可用向上排空法)
3、溶解性: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4、三态变化:降温后,氧气可以变为淡蓝色的液体,甚至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
(一)与非金属(碳、硫、磷)的反应
1、木炭(黑色固体)燃烧
实验现象: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无色无味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文字表达式:碳(C)+ 氧气(O2)二氧化碳(CO2)化学方程式 C + O2 CO2
2、硫粉(淡黄色)燃烧: 实验现象:在空气中: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带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在氧气中: 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的火焰, 放出热量、生成一种带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文字表达式 硫(S)+ 氧气(O2)二氧化硫(SO2)化学方程式 S + O2 SO2 实验时,要在瓶底装少量水(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3、红磷(暗红色固体)的燃烧
实验现象: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大量的白烟 文字表达式:磷(P)+ 氧气(O2)五氧化二磷(P2O5)化学方程式:4P + 5O2 2P2O5 注意:五氧化二磷(P2O5)是固体,不是气体
(二)与金属(镁、铁)的反应
1、镁带(银白色固体)燃烧
实验现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文字表达式:镁(Mg)+ 氧气(O2)氧化镁(MgO)化学方程式:2Mg + O2 2MgO
2、铁丝(银白色固体)燃烧
实验现象: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文字表达式:铁(Fe)+ 氧气(O2)四氧化三铁(Fe3O4)化学方程式:3Fe + 2O2 Fe3O4 注意:集气瓶底部铺少量的细沙或加少量的水,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瓶底,致使集气瓶炸裂。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三)其他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某些物质在一些条件下,与氧气发生缓慢的氧化反应,称为缓慢氧化。缓慢氧化也放热。如:动植物新陈代谢,金属的锈蚀,食物的腐烂、酒醋的酿造、农家肥的腐熟等等。总结:
1、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在一定的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在这些反应中,氧气提供氧,称为氧化反应。氧气具有氧化性。
2、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程度比空气中燃烧要剧烈。说明物质燃烧程度,与氧气的浓度大小成正比;
3、物质燃烧时有的有火焰,有的会发光,有的会冒烟。一般来说,气体燃烧会有火焰产生;固体直接燃烧,产生光或者火星。生成物有固体时,一般都会产生烟;
4、物质与氧气反应不一定就是燃烧,如:缓慢氧化。
三、氧气的用途(1)、供给呼吸:医疗上急救病人,登山、潜水、航空、宇航提供呼吸;(2)、支持燃烧:炼钢、气焊与气接、液氧炸弹、火箭助燃剂
四、反应类型:
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简称“多合一”)②: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简称:“一变多”)③: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注意:是“氧”而不只是限于“氧气”)有氧气参加的反应一定属于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石蜡的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两种物质),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应。课题3 实验室制取氧气
一、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
原理:利用液态氧和液态氮的沸点不同。--是物理变化 具体过程:
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是化学变化)
1、过氧化氢溶液(俗名:“双氧水”)制取氧气
A、药品:过氧化氢(H2O2)和二氧化锰(黑色粉末 MnO2)B实验原理:
表达式:过氧化氢(H2O2)水(H2O)+ 氧气(O2)化学方程式: 2H2O2 MnO2 2H2O+ O2 ↑ 注:MnO2在该反应中是催化剂,起催化作用 C、装置: 固体与液体反应类型,不需加热 注意事项:
①、分液漏斗可以用长颈漏斗代替,但其下端应该伸入液面以下,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
②、导管只需略微伸入试管塞
③、装药品时,先装固体后装液体
⑤、该装置的优点:可以控制反应的开始与结束,可以随时添加液体。
2、用氯酸钾或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A、药品:高锰酸钾(暗紫色固体)、氯酸钾(白色固体)与二氧化锰(黑色粉末)B、原理:
①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 表达式:氯酸钾(KClO3)氯化钾(KCl)+ 氧气(O2)方程式:2KClO3 2KCl + 3O2 ↑
注意:MnO2在该反应中是催化剂,起催化作用 ② 加热高锰酸钾:
表达式:高锰酸钾(KMnO4)锰酸钾(K2MnO4)+ 二氧化锰(MnO2)+ 氧气(O2)方程式:2KMnO4 K2MnO4 + MnO2 + O2↑ C、装置:加热固体制气体(与加热氯酸钾的为同一类)D、操作步骤:
① 连接装置:先下后上,从左到右的顺序。
②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槽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若水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不漏气。松开手后,导管口出现一段水柱。
③ 装入药品:按粉末状固体取用的方法(药匙或纸槽)
④ 固定装置 :固定试管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铁夹应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⑤ 加热药品: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在固体部位用酒精灯外焰加热。⑥ 收集气体:
a、若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导管略伸进集气瓶口。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收集(因为最早排出的气体是空气);水排完后,应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小心地移出水槽,把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防止气体逸出。
b、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收集时导管应伸入集气瓶底部(为了排尽瓶内空气)。⑦先将导管移出水面 ⑧再停止加热 E、注意事项:
a).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生成的水回流,使试管底部破裂。药品应平铺在试管底部。b).导管伸入发生装置内要稍露出橡皮塞:有利于产生的气体排出。
c).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污染制取的气体和水槽中的水。
d).排气法收集气体时,导气管要伸入接近集气瓶底部:有利于集气瓶内空气排出,使收集的气体更纯。
e).实验结束后,先将导气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炸裂试管。F、检验、验满
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发现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已满。
三、催化剂:
1、概念: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加快或变慢),但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的物质。
2、特点:两不变(质量、化学性质)、一改变(反应速率)注意:①催化剂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
②催化剂不是反应物也不是生成物
③一种催化剂只针对某一反应。不同的反应,催化剂可能不同 ④某一反应的催化剂可能不只一种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课题1 水的组成
一、水的组成
1、水的组成:
(1)电解水的实验
A.装置―――水电解器
B.电源种类---直流电
C.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增强水的导电性 D.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水(H2O)氢气(H2)+ 氧气(O2)化学方程式:2H2O 2H2↑+ O2↑
产生位置 负极 正极
体积比 2 : 1 质量比 1 : 8 E.检验:O2---出气口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
H2---出气口置一根燃着的木条------气体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2)结论: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2、水的性质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液体、40C时密度最大,为1g/cm3 化学性质:通电分解
文字表达式:水(H2O)氢气(H2)+ 氧气(O2)
化学方程式: 2H2O 2H2↑+O2↑
3、氢气
1、物理性质:密度最小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氢气与其它气体的显著区别之处);难溶于水(排水法)、无色无味的气体 证明氢气密度比空气小的方法:用氢气吹肥皂泡,若肥皂泡上升,则密度比空气小
2、化学性质:
可燃性(用途:高能燃料;焊接和切割金属)
文字表达式:氢气(H2)+ 氧气(O2)水(H2O)
化学方程式:2H2 + O2 2H2O 点燃前,要验纯 现象: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有水珠产生
注意:混有一定量的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因此点燃前必须验纯。
二、物质的分类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例:氢气、氧气、红磷等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例:水、高锰酸钾等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之一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例:二氧化硫、水等 注意:单质、化合物前提必须是纯净物。课题2 分子和原子
一、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等微粒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例如水、二氧化碳、氢气、氧气等物质
2、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等物质
3、物质构成的描述:物质由××分子(或原子)构成。例如:铁由铁原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
二、分子
1、基本性质:⑴质量、体积都很小;
⑵在不停地运动且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 例:水的挥发、品红的扩散; ⑶分子间存在间隔。同一物质气态时分子间隔最大,固体时分子间隔最小 ;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变小的缘故。
⑷同种物质的分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的性质不同。
2、分子的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
分子构成的描述:①××分子由××原子和××原子构成。例如: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②一个××分子由几个××原子和几个××原子构成。例如: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二个氢原子构成
3、含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例:氢分子是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4、从分子和原子角度来区别下列几组概念
⑴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种类不变。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种类发生改变。⑵纯净物与混合物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⑶单质与化合物
单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三、原子
1、含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例:氢原子、氧原子是电解水中的最小粒子
2、分子与原子的比较
分 子 原 子
定义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性质
体积小、质量小;不断运动;有间隙 联系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区别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3、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课题3 水的净化
一、净化水的方法:沉淀、过滤、吸附、蒸馏
1、沉淀:静置,让水中的不溶性固体颗粒下沉到底部。
2、过滤 ①适用范围:用于分离难溶性固体与液体 ②操作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
“二低”:(1)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口(2)漏斗内的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 “三靠”:(1)漏斗下端的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2)用玻璃棒引流时,玻璃棒下端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3)用玻璃棒引流时,烧杯口紧靠玻璃棒
③仪器:铁架台、烧杯、玻璃棒、漏斗 玻璃棒的作用:引流
④过滤后,如果滤液仍然浑浊,可能原因有: A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 B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C滤纸破损
3、吸附 常用的吸附剂:活性炭(具有吸附性):除去水中的难溶性杂质、色素和异味。
4、蒸馏:利用液体沸点不同将液体分离的方法
蒸馏的装置:见书P57,图3-21和3-22 各种静化方法除去的杂质的种类
难溶性杂质 可溶性杂质 降低水的硬度 沉淀 √
过滤 √
吸附 √ √
蒸馏 √ √
√
二、硬水与软水
1、定义 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例:井水。
软水是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例:开水,雨水。2.鉴别方法:用肥皂水,有浮渣产生或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
3.硬水软化的方法:蒸馏、煮沸
4.长期使用硬水的坏处:浪费肥皂,洗不干净衣服;锅炉容易结成水垢,不仅浪费燃料,还易使管道变形甚至引起锅炉爆炸。
水的净化效果由低到高的是 沉淀、过滤、吸附、蒸馏(均为物理方法),其中净化效果最好的操作是蒸馏;既有过滤作用又有吸附作用的净水剂是活性炭。课题4 水资源的保护
一、水资源
1、地球表面71%被水覆盖,但供人类利用的淡水小于1%
2、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海水中含有80多种元素。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H2O,最多的金属元素是Na,最多的元素是O。
3、我国水资源的状况分布不均,人均量少
二、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防止水体污染
1、节约用水即提高水的利用率。生活中提倡一水多用,使用节水型器具;农业中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工业中提倡对水重复利用,循环使用
2、水污染
A、水污染物:工业“三废”(废渣、废液、废气);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
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B、防止水污染:工业三废要经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提倡使用农家肥;加强水质监测。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原 子
1、原子的构成
(1)原子结构的认识
(2)在原子中由于原子核带正电,原子核带的正电荷数(即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数值上等于核外电子数)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不显电性 因此,对于原子: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注意:①原子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②并不是所有原子的原子核中都有中子。例如:氢原子核中无中子
2、相对原子质量(A r): ⑴
⑵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核内微粒的关系: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课题2 元 素
一、元素
1、含义:具有相同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注意: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这类原子的质子数相同
因此:元素的种类由原子的质子数决定,质子数不同,元素种类就不同。
2、元素与原子的比较:
元 素 原 子 区 别 含义
宏观概念,只分种类不计个数 微观概念,既分种类又分个数
适用范围
从宏观描述物质的组成。常用来表示物质由哪几种元素组成。如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从微观描述物质(或分子)的构成。常用来表示物质由哪些原子构成或分子由哪些原子构成,如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铁由铁原子构成。联系
元素是同类原子的总称,原子是元素的基本单元
3、元素的分类: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
4、元素的分布:
①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O、Si、Al、Fe ②空气中前二位的元素:N、O
二、元素符号
1、书写原则: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2、表示的意义:①表示某种元素②表示某种元素的一个原子。例如:“O”表示氧元素,还表示一个氧原子。
3、原子个数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前面加系数。因此当元素符号前面有了系数后,这个符号就只能表示原子的个数。例如:“2H”只表示2个氢原子。
4、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的含义;表示原子的个数。例如:6N:6表示6个氮原子。
三、元素周期表
1、发现者: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
2、结构:7个周期16个族(7个横行18个纵行)
3、元素周期表中每一方格提供的信息:
4、对于原子: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 课题3 离子
一、核外电子的排布
1、原子结构图:
①圆圈内的数字:表示原子的质子数 ②+:表示原子核的电性
③弧线:表示电子层
④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
2、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①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
②第二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
③最外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若第一层为最外层时,最多容纳2个电子)
3、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金属元素: 一般最外层电子数<4 容易失电子,形成阳离子 非金属元素:一般最外层电子数≥4 容易得电子,形成阴离子 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He为2)不易得失电子
最外层电子数为8(若第一层为最外层时,电子数为2)的结构叫相对稳定结构 因此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和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有关。
二、离子
1、概念: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2、分类及形成:阳离子(由于原子失去电子而形成)带正电
阴离子(由于原子得到电子而形成)带负电
注意:原子变为离子时,质子数、元素种类没有改变;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发生了改变。
3、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右上角标明电性和电荷数,数字在前,符号在后。若数字为1时,可省略不写。例如:钠离子:Na+。
4、离子符号表示的意义:表示一个某种离子;表示带n个单位某种电荷的离子。例如:Fe3+ :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铁离子
5、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的含义: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例如:Fe3+ :3表示一个铁离子带3个单位的正电荷
6、离子中质子数与电子数的关系:
阳离子:质子数>电子数 阴离子:质子数<电子数
7、离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粒子的种类 原 子 离 子
阳离子 阴离子 区 别
粒子结构
质子数=电子数
质子数>电子数 质子数<电子数
粒子电性 不显电性 显正电 显负电
符 号
用元素符号表示 用离子符号表示
用离子符号表示 相互转化
阳离子 原子 阴离子
相同点
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质量、体积都很小;在不停运动;有间隙
8、离子个数的表示方法:在离子符号前面加系数。例如:2个钠离子:2Na+ 小结:
1、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2、物质的组成(宏观上)、构成(微观上)的描述:
①物质的组成:××物质由××元素和××元素组成 例: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②物质的构成:××物质由××分子(或原子、离子)构成
例:水由水分子构成;铁由铁原子构成;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 课题4 化学式和化合价
一、化学式
1、概念:用元素符号和数字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2、含义:①表示某种物质;②表示某种物质的组成;③表示某种物质的一个分子;④表示某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的构成。如:H2O:①表示水这种物质;②表示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③表示一个水分子;④表示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二个氢原子构成。
3、分子个数的表示方法:在化学式前面加系数。若化学式前面有了系数后,这个符号就只能表示分子的个数。如:表示3个二氧化碳分子:3CO2 ; 4H2O:表示4个水分子。
4、元素符号右下角数字的含义: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该元素的原子个数。例如;H2O:2表示一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
5、化学式的书写:
⑴单质:①氢气、氮气、氧气、氯气、溴、碘等单质: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加2表示。例如:氢气:H2、氧气:O2 ②其他的单质:通常用元素符号表示。例如:铁:Fe;红磷:P ⑵化合物(由两种元素组成或由两种原子团构成的):根据名称从右写到左。若已读出原子个数的就直接写;若未读出原子个数的需根据化合价来正确书写。例如:四氧化三铁: Fe3O4; 氯化镁:+2(+2:)-1(-1:)2; 硫酸钠:+1(+1:)2SO4
6、化合物(由两种元素组成或由两种原子团构成的)的读法:
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从右至左读作“某化某”;在氧化物中一般要读出原子个数 例如:N2O:一氧化二氮;MgCl2:氯化镁;Mg(OH)2:氢氧化镁;Al(NO3)3:硝酸铝。
二、化合价
1、化合价是用来表示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的原子个数比。有正价与负价之分。
2、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正上方标出化合价。符号在前,数字在后。若数字为 1时,不能省略。例如:标出物质中镁元素的化合价:MgCl2。小结各种数字的含义:
①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
②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③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的某种元素的原子个数。④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某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⑤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⑥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
4、元素化合价与离子的关系:
①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的数值=离子带的电荷数
②元素化合价的符号与离子带的电性一致 例:镁离子:Mg2+ 与+2价的镁元素:+2(+2离)
5、化合价的规则:在化合物中,所有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以Am Bn为例, 即(+a)×m+(-b)×n=0
6、常见元素、原子团的化合价
(1)一价钾钠氯氢银,二价钙镁氧钡锌,二四六硫二四碳,三铝四硅五价磷,铁有二三要分清,莫忘单质都是零.(2)原子团顺口溜:
负一价硝酸氢氧根,负二价硫酸碳酸根 负三记住磷酸根,正一价的是铵根. 注意:氯元素在氯化物中显-1价,硫元素在硫化物中显-2价。原子团的化合价=原子团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 附:常见原子团:
硝酸根:NO3 氢氧根:OH 碳酸根:CO3 硫酸根:SO4 磷酸根:PO4 铵根:NH4
7、必须背熟的离子符号:
K+ Ca2+ Na+ Mg2+ Zn2+ Al3+ Fe3+ Fe2+Ag+H+ NH4+ Cl- O2- S2- SO42- CO32- NO3- OH- PO43-等
三、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以AmBn为例
1、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Mr(AmBn)=Ar(A)×m+Ar(B)×n
2、各元素的质量比 A元素质量与B元素质量的比=[Ar(A)×m] :[Ar(B)×n] 3.元素质量分数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一、质量守恒定律
1、含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②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和不是反应生成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
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
(1)一定不变
宏观:反应物、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元素的种类、质量不变 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2)一定改变 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改变
微观: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
(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改变,也可能不改变
二、化学方程式
1、含义: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能直接反映质量守恒定律。
2、表示的意义:⑴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⑵表示各物质间的质量比(质量比=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乘以各化学式前面系数得到的积之比)⑶表示各物质的微粒个数比(即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比)例如:以2H2+O2 2H2O为例 ①表示氢气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
②表示氢气、氧气与水的质量比为4:32:36 ③表示氢分子、氧分子与水分子的个数比为2:1:2
3、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以2H2+O2 2H2O为例
①从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角度:氢气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
②从各物质的质量比角度: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36份质量的水
③从各物质的微粒个数比角度: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在点燃条件下生成2个水分子。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一、书写原则:
1、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2、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标准:方程式两边原子的种类和数目相等)
二、方程式的配平
1、标准:方程式两边原子种类和数目相等即配平了
2、配平的原则:在化学式前面加上适当的系数来保证方程式两边原子种类和数目相等。
3、配平的方法:最小公倍数法
最小公倍数法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步骤
⑴、确定配平的起点元素:选择方程式两边出现次数最少,且原子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最大的元素作为起点元素。
⑵、确定起点元素原子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⑶、确定含有起点元素的化学式的系数:用最小公倍数除以化学式中起点元素原子的个数的商作为该化学式前面的系数。
⑷、确定其它化学式前面的系数的顺序:依次确定含有除起点元素以外,横线两边出现次数由少到多的元素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
⑸、最后将各系数调整为最简整数比。
举例:配平化学方程式: FeS2 + O2 Fe2O3 + SO2 ⑴确定起点元素:由于Fe、S 元素在横线两边只出现了一次,且最小公倍数都为2,因此Fe、S元素都可作为起点元素。
⑵若选择Fe作为起点元素,则原子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为2。
⑶确定FeS2、SO2的系数:用最小公倍数2除以FeS2中Fe元素的原子个数1的商2作为FeS2的系数;用最小公倍数2除以Fe2O3中Fe元素的原子个数2的商1作为Fe2O3的系数; 2FeS2 + O2 1Fe2O3 + SO2 ⑷确定O2、SO2的系数:
①由于O2、SO2中只含有O、S两种元素,S元素在方程式两边只出现了一次,因此先确定SO2 的系数,再确定O2的系数。由于方程式左边S原子的个数已确定为4,所以右边S原子的个数也为4。因此SO2的系数为4除以SO2中S元素的原子个数1的商4作为SO2。的系数。2FeS2 + O2 1Fe2O3 + 4SO2 ②由于方程式右边O原子的个数已确定为11,因此左边O原子的个数也为11。所以O2的系数为11除以O2中O元素的原子个数2的商11/2作为SO2。的系数。2FeS2 + 11/2O2 1Fe2O3 + 4SO2 ⑸再将各系数调整为最简整数比:即在方程式两边同时乘以2就可以。4FeS2 + 11O2 2Fe2O3 + 8SO2
三、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
1、写:写出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
2、配:配平方程式
3、注:注明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的状态
4、等:将横线改为等号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一、依据:利用化学方程式能反映物质间的质量比,且质量比呈正比例关系。
二、步骤:①设未知数;②根据题意写出方程式;③根据化学方程式找出已知量与未知量的质量比;④列出比例式,并求出未知数;⑤答 注意:
①由于方程式只能反映物质间的质量比,因此代入方程式中的各个量必须是质量。②由于方程式中各物质是纯净物,因此代入方程式中的量必须是纯净物的质量。③单位必须统一。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一、碳的几种单质(金刚石、石墨、C60)
1、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体现了它的硬度大)等。
2、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深灰色,具有金属光泽,细鳞片状的固体,有优良的导电性,润滑性。可用于制铅笔芯(体现了它深灰色、质软)、干电池的电极(体现了它的导电性)、电车的电刷(体现了它的导电性,润滑性、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做固体润滑剂(体现它具有润滑性)等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3、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主要有: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因为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木炭可用于食品、工业产品中除去色素、异味等,活性炭可用于防毒面具中除去毒气、制糖业中脱色以制白糖;焦炭用于冶铁,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的耐磨性。
注意:吸附性是活性炭、木炭的物理性质而不是化学性质
4、C60(也叫“足球碳”):C60分子是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形似足球,结构稳定。
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完全相同
1、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因此古代用墨书画的字画保存时间很久仍不变色。
2、可燃性: 完全燃烧(氧气充足),生成CO2 : C + O2 CO2 不完全燃烧(氧气不充足),生成CO:2C + O2 2CO
3、还原性:C + 2CuO 2Cu + CO2↑(置换反应)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的红色,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uO在反应中失去氧元素,发生还原反应。C具有还原性。
应用:冶金工业:2Fe2O3+3C 4Fe+3CO2↑ C+CO2 2CO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一、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原理、装置、检验)(1)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
①若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则制气体时用高锰酸钾制O2的发生装置。
②若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加热,则制气体时则用制CO2的发生装置。
(2)收集方法: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决定:
①难溶于水的气体用排水法收集。CO只能用排水法(因为密度约等于空气,且有毒)
②密度比空气大(或相对分子质量>29)的气体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因为能溶于水)
③密度比空气小(或相对分子质量<29)的气体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1、药品: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
①不能用H2SO4 与CaCO3反应的原因:生成的CaSO4微溶于水,会覆盖在CaCO3表面,阻止反应的进行。
②不能用浓盐酸与CaCO3反应的原因:浓盐酸易挥发成HCl气体混入生成的CO2中。③不能用HCl与Na2CO3反应的原因:Na2CO3易溶于水,与盐酸反应速率快,不利收集。
2、原理:用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 CaCO3+2HCl==CaCl2+H2O+CO2↑
3、装置图:
装置的注意事项:(1)若用长颈漏斗来注入盐酸,则长颈漏斗的下端必须伸入液面以下(防止空气混入瓶内,及生成的CO2从漏斗溢出)。
(2)若用试管来装药品,固定试管时,试管口竖直向上,试管底部与铁架台面接触。
4、气体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
5、检验方法: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能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验满方法:用点燃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已集满二氧化碳气体。
6、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
煅烧石灰石: CaCO3 CaO+CO2↑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一、二氧化碳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高压低温下可得固体----干冰
2、化学性质:
1)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O2+H2O==H2CO3 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H2CO3 == H2O+ CO2↑
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 用于检验二氧化碳;这也是久置装石灰水的试剂瓶壁有一层白膜的原因。要除去这白膜,用稀盐酸。其原理是 CaCO3+2HCl==CaCl2+H2O+CO2↑ 4)与灼热的碳反应: C + CO22CO
3、用途:①灭火(灭火器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既利用其物理性质(密度比空气大),又利用其化学性质(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②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剂(利用干冰升华时要吸收大量的热)
③温室的气体肥料 ④做碳酸型饮料(利用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3、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⑴过多排放引起温室效应。
①造成温室效应的原因:人类消耗的能源急剧增加,森林遭到破坏
②减轻温室效应的措施: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植树造林;使用清洁能源
⑵由于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但无毒,因此在人群密集的地方注意通风换气 二、一氧化碳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2、有毒:吸进肺里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少氧气而中毒。因此在冬季用煤炉来取暖时,要注意房间的通风和换气。
3、化学性质: 1)可燃性:2CO+O2 2CO2(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检验纯度)发出蓝色火焰
H2和O2的燃烧火焰是:淡蓝色的火焰。CO和O2的燃烧火焰是:蓝色的火焰。
CH4和O2的燃烧火焰是:明亮的蓝色火焰。
鉴别:H2、CO、CH4可燃性的气体:看燃烧产物(不可根据火焰颜色)
(水煤气:H2与CO 的混合气体。制法: C + H2O H2 ↑+ CO↑)2)还原性: CO+CuO Cu+CO2(还原反应)应用:冶金工业
现象:黑色的氧化铜逐渐变成光亮的红色,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Fe2O3+3CO 2Fe+3CO2 现象:红棕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H2、CO、C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A可燃性 C + O2 CO2 2CO+O2 2CO2 2H2 + O2 2H2O B还原性 :H2 + CuO Cu + H2O CO+CuOCu+CO2 C + 2CuO 2Cu + CO2↑
除杂的方法:①除去CO中混入的CO2杂质:通入石灰水: CO2+Ca(OH)2==CaCO3↓+H2O ②除去CO2中混入的CO杂质: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O+CuO Cu+CO2
4、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性质不同的根本原因是:1个二氧化碳分子比1个一氧化碳分子多1个氧原子
本章知识间的联系:
①C→CO :2C+O2 2CO C+CO2 2CO ②C→CO2 :C+O2 CO2 C+2CuO 2Cu+CO2↑ 3C+Fe2O3 3CO2↑+2Fe ③CO→CO2 :2CO+O2 2CO2 CO+CuO Cu+CO2 3CO+Fe2O3 2Fe+3CO2 ④CO2→H2CO3: CO2+H2O ===H2CO3 ⑤H2CO3 →CO2 :H2CO3 ===CO2↑+H2O ⑥CO2 →CaCO3 :CO2+Ca(OH)2 ===CaCO3↓+H2O ⑦CaCO3 →CO2 :CaCO3+2HCl==CaCl2+H2O+CO2↑ CaCO3 CO2↑+CaO 第七单元 燃烧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一、燃烧
1、概念:可燃物与空气中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条件:(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否则不能燃烧)
如右图所示:A、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了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B、薄铜片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了燃烧需要氧气
白磷的着火点低,应贮存在装有水的试剂瓶中
3、燃烧与缓慢氧化的比较:
相同点:都是氧化反应、都放热;
不同点:前者发光、反应剧烈;后者不发光、反应缓慢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燃烧的条件决定着灭火的原理,只要破坏燃烧的任何一个条件,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2、灭火的原理:(1)消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3、泡沫灭火器: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干粉灭火器:扑灭一般的失火外,还可以扑灭电器、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处的失火
4、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利用碳酸钠与浓盐酸迅速反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来灭火 化学反应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
四、爆炸
概 念 发生条件 防范措施 燃 烧
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与空气隔离;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爆 炸
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发生急剧燃烧,短时间内积聚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剧烈燃烧;有限空间
严禁烟火 缓慢氧化
反应进行得很慢,甚至不易察觉的氧化反应 与空气或氧接触
① 爆炸可能是化学变化(如:火药爆炸)也可能是物理变化(如:车胎爆炸)
② 化学变化的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内急速燃烧,放出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 ③ 可燃性气体(氢气、一氧化碳、甲烷)或粉尘(面粉、煤粉)与空气或氧气混合,遇到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可燃性气体在点燃或加热前都要验纯,以防止发生爆炸。
④ 油库、面粉加工厂门口贴有“严禁烟火”的标志: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气体或粉尘,接触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⑤ 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 常见灭火的方法 ① 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② 电器着火,先应切断电源
③ 煤气泄漏,先应关闭阀门,再轻轻打开门窗,切忌产生火花 ④ 酒精在桌面上燃烧,用湿抹布扑盖
⑤ 扑灭森林火灾,将大火蔓延前的一片树木砍掉
其它:A、生煤炉火时,需先引燃纸和木材,因为纸和木材的着火点比煤低,容易点燃 B、室内起火,如果打开门窗,会增加空气的流通,增加氧气的浓度,反应剧烈,燃烧更旺 C、用扇子扇煤炉火,虽然降低了温度,但没有降至着火点以下,反而增加了空气的流通,所以越扇越旺。用扇子扇蜡烛火焰,虽然增加了空气的流通,但却降低了温度至着火点以下,所以一扇就灭。课题2 燃料和热量
一、化石燃料
① 包括煤、石油、天然气(都是混合物)② 是古代生物遗骸经一系列复杂变化而形成的 ③ 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④ 合理开采,综合利用,节约使用
1、煤
① 称为“工业的粮食” ② 组成:主要含碳元素,还含少量的氢、氮、氧、硫等元素 ③ 将煤隔绝空气加热,发生化学变化,得到焦炭(冶炼金属)、煤焦油(化工原料)、煤气(主要含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用作燃料;煤气泄漏,会使人中毒,有可能发生爆炸)④ 煤燃烧会产生SO2、NO2等,会形成酸雨
2、石油
① 称为“工业的血液” ② 从油井开采出来的石油叫原油,它不是产品 ③ 组成:主要含碳、氢元素
④ 炼制原理:利用石油各成分的沸点不同,通过蒸馏使之分离(此分离过程是物理变化)⑤ 石油各产品:汽油、煤油、柴油(作燃料);沥青(筑路);石蜡(作蜡烛)等 ⑥ 石油不可以直接作燃料,会浪费资源
3、天然气
(1)、有石油的地方一般有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CH4)
①甲烷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②甲烷的化学性质:可燃性: CH4+2O2 CO2+ 2H2O(发出蓝色火焰)
注意:(1)点燃甲烷前要检验纯度(2)、检验某可燃物是否含碳、氢元素的方法:点燃,在可燃物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生成了水,证明含有氢元素;把烧杯迅速倒过来,立即注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证明含有碳元素。(如果某可燃物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只能证明一定含碳、氢元素,可能含氧元素)。(3)、鉴别氢气、一氧化碳、甲烷:检验燃烧的产物(导出点燃,在火焰上方分别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看烧杯内壁是否出现水雾现象;把烧杯迅速倒过来,立即注入澄清石灰水,看是否变浑浊。
4、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把秸秆、杂草、人畜粪便等废弃物放在密闭的沼气池中发酵,就可产生甲烷。在农村,沼气可解决生活用燃料问题和改善环境卫生
5、可燃冰:埋藏于海底,可以燃烧,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储量是化石燃料总和的两倍将成为替代化石燃料的新能源,开采时如果甲烷气体大量泄漏于大气中,造成的温室效应将比二氧化碳更严重
6、西气东输:输的是天然气
7、在化石燃料中,天然气是比较清洁的燃料
二、化学变化中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1、放出热量:如燃料燃烧放热(如化石燃料的燃烧)C+O2 CO
2、吸收热量: CO 2+C 2CO 可以利用化学反应产生的能量做饭、取暖、发电、冶炼金属、发射火箭、开山炸石、拆除危旧建筑
三、使燃料充分燃烧注意两点:燃烧时要有足够多的空气,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燃料不充分燃烧的后果:产生的热量减少,浪费资源,产生大量的CO等物质污染空气
四、燃气泄漏报警器安装的位置应根据燃气的密度决定,如果燃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则安装在墙壁下方,反之,则安装在上方。课题3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一、燃料燃烧对空气的影响 1、煤的燃烧。煤燃烧时会产生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溶于水,当溶解在雨水中时,就形成了酸雨。
2、酸雨的危害:破坏森林、腐蚀建筑物、使水体酸化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等 防止酸雨的措施:使用脱硫煤、使用清洁能源等
3、汽车用燃料的燃烧。汽油和柴油作为多数汽车的燃料,它们燃烧时产生的尾气中主要含有一氧化碳、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等大气污染物。
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污染的措施:改进发动机的燃烧方式,使燃料充分燃烧;使用催化净化装置;使用无铅汽油;使用车用乙醇汽油;汽车用压缩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作燃料;禁止没有达到环保标准的汽车上路
二、使用和开发新的燃料及能源
1、乙醇
① 属于绿色能源中的一种,属于可再生能源。
② 由高粱、玉米、薯类等经发酵、蒸馏而得,俗称酒精 ③ 可燃性:C2H5OH+3O22CO2+3H2O ④ 被用作酒精灯、火锅、内燃机的燃料。
⑤ 乙醇汽油是混合物,其优点:节省石油资源,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促进农业生产
2、氢气
① 最清洁、最理想的燃料:A、原材料资源丰富,B、放热量多,C、产物无污染。② 有可燃性 2H2 + O22 H2O ③ 有还原性H2+CuOCu+ H2O 用于冶炼金属
④ 电解水可得到氢气2 H2O2H2↑+ O2↑,但耗用电能 ⑤不能广泛使用的原因:制取氢气成本太高且贮存困难
3、氢气的实验室制法
①药品:锌粒和稀硫酸(或稀盐酸)②原理:Zn + H2SO4 = ZnSO4 +H2↑
③收集方法:向下排空法(密度比空气小)、排水法(难溶于水)
4、正在推广或使用的新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核能、潮汐能 附:初中要求掌握的两种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
一、固 + 固 气体 发生装置图: 制取氧气:反应原理:2KMnO4 K2MnO4 + MnO2 + O2↑
2KClO32KCl+3O2↑
二、固 + 液气体 发生装置图: ①制取氧气: 反应原理:2H2O2 2H2O + O2↑
②制取二氧化碳:反应原理: CaCO3+2HCl==CaCl2+H2O+CO2↑ ③制取氢气: 反应原理:Zn+H2SO4 === ZnSO4+H2↑ 九年级上册化学化学方程式归纳集锦
2Mg + O2 2MgO 3Fe + 2O2 Fe3O4 4P + 5O2 2P2 O5 C + O2 CO2 S + O2 SO2 2H 2O 2 2H 2O+O 2↑ 2KMnO4 K2 MnO4 + MnO2 + O2 ↑ 2KClO3 2KCl + 3O2 ↑ 2H2 + O2 2H2 O 2H2 O 2H2 ↑+ O2↑
C + O2 CO2 2C + O2 2CO 3C+ 2Fe2O3 4Fe + 3CO2↑ C+ 2CuO 2Cu + CO2 CaCO 3+ 2HCl === CaCl2 + H2 O + CO2↑ CaCO3 CaO + CO2 ↑ CO2 + H2O === H2 CO3 H2 CO3 === H2 O + CO2↑
Ca(OH)2 + CO2 ==== CaCO 3↓+ H2 O CO 2+C 2CO 2CO + O2 2CO2 3CO+ Fe2 O3 2Fe + 3CO2 CO+ CuO Cu + CO2 H2 + CuO Cu + H2 O CH4 + 2O2 CO2 + 2H2 O C2 H5OH + 3O2 2CO2 + 3H2 O Zn+H2SO4 === ZnSO4+H2↑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知识总结
第 1 页 共 28 页
2.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详细总结 篇二
(全冊1-8課)第一單元
富強與創新 第一課
踏上強國之路
1.黨の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の改革開放是怎樣促發展の?(1)逐步確立了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の基本經濟制度,形成了多種所有制經濟平等競爭、相互促進の新格局。
(2)逐步建立、完善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の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3)改革開放使廣大人民群眾參與社會勞動、創造社會財富の積極性和主動性空前高漲。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已成為社會共識。
2.改革開放40 年來,中國騰飛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1)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二大工業國、第一大貨物貿易國、第一大外匯儲備國,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項事業蓬勃發展。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人民創造了人類發展史上の偉大奇跡,充分顯示了中國力量。
(2)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鄉就業規模持續擴大,人民收入較快增長,家庭財產穩步增加,城鄉社會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扶貧工作取得舉世矚目の成就。中國人民通過改革開放過上了幸福生活。
(3)從“引進來”到“走出去”,從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到共建“一帶一路”,從應對亞洲金融危機和國際金融危機到成為世界經濟增長Fpg
Fpg の主要穩定器和動力源,中國已經成為影響世界の重要力量
3.中國の騰飛證明了什麼道理? 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の關鍵抉擇。4.為什麼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1)我國過去40年の快速發展靠の是改革開放,未來發展也必須堅定不移地依靠改革開放。
(2)進入新時代,在黨の領導下,中國人民需要有效應對重大挑戰、抵禦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進行新の偉大鬥爭,向頑瘴痼疾開刀,突破利益固化藩籬,將改革進行到底,開啟全面深化改革の新征程。
(3)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
(4)我國經濟發展還面臨區域發展不平衡,城鎮化水準不高,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協調等現實挑戰。
(5)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最鮮明の特色。只有全社會不斷弘揚與時進、銳意進取、勤於探索、勇於實踐の改革創新精神,繼續自強不息,自我革新,才能持續推動全面深化改革の歷史進程,才能奏響中國走向繁榮富強の最強音。
5.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是什麼? 人民日益增長の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の發展之間の矛盾。
6.為什麼要堅持共用發展成果? Fpg
Fpg(1)衡量一個社會の文明程度,不僅要看經濟發展,面且要看發展成果是否惠及全體人民,人民の合法權益是否得到切實保障。
(2)黨和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の發展思想,強調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讓人民群眾共用發展成果,引領全體人民攜手邁入全面小康社會,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
(3)人民對美好生活の嚮往,就是黨の奮鬥目標。(4)發展の根本目の就是增進民生福祉。
第二課
創新驅動發展
1.怎樣正確認識創新?(1)生活處處有創新。生活中の點滴創新不僅讓我們眼前為之一亮,而且改變著我們對生活の慣常看法。
(2)創新是一種生活方式。
(3)創新給我們帶來驚喜,讓我們獲得成就感。(4)生活の各個領域都需要創新,也都可以創新。(5)創新讓生活更美好。
2.為什麼要堅持創新發展?(為什麼說創新是引擎?)(1)創新是推動人類社會向前發展の重要力量。
(2)當前,創新已經成為世界主要國家發展戰略の重心,在激烈の國際競爭中,唯創新者進,唯創新者強,唯創新者勝。
(3)創新發展是中華民族復興の國運所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の全面創新,讓創新成為推動發展の第一軸力,Fpg
Fpg 是適應和引領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の現實需要。
(4)我國改革開放事業進入攻堅克難の關鍵時期,更加呼喚改革創新の時代精神。改革創新推動中國走向富強。
(5)國家用改革之手啟動創新引擎,釋放更多創新活力,讓廣大人民群眾通過創新更好地分享改革發展成果。
3.我國目前の科技發展現狀是怎樣の?(1)成就:在尖端技術の掌握和創新方面打下了堅實基礎,在一些重要領域走在世界前列。
(2)不足:從整體上看,仍然面臨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科技發展總體水準不高、科技對經濟增長貢獻率低於發達國家水準等問題。中國科技創新之路任重道遠,需要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
4.怎樣建設創新型國家?(1)必須落實科教興國戰略,將科技和教育擺在經濟社會發展の重要位置,把經濟建設重心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の軌道上來,加速實現國家の繁榮昌盛。
(2)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堅持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の方針,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
(3)必須加快形成有利於創新の治理格局和協同機制,搭建有利於創新の活動平臺和融資平臺,營造有利於創新の輿論氛圍和法治環境。
5.我國為什麼大力發展教育事業?(教育の重要性)(1)一個民族創新能力の提高離不開創新人才の培養。百年大計,Fpg
Fpg 教育為本。
(2)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の基石,是提高國民素質、培養創新型人才、促進人の全面發展の根本途徑。
(3)教育寄託著億萬家庭對美好生活の期盼。6.我國為什麼要鼓勵萬眾創新?(1)每個人都是創新者,都嚮往在創新中實現自我價值;每個人都是創業者,都可以通過辛勤勞動為國家和人民作出貢獻。
(2)企業是社會創新の重要力量。(3)時代需要弘揚創新精神。
(4)創新の目の是增進人類福社,讓生活更美好。創新讓我們獲得更多の尊重和認可,讓我們過上體面而有尊嚴の生活。
第二單元
民主與法治 第三課
追求民主價值
1.為什麼說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是新型の民主?(1)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是一種新型の民主,它從中國の社會土壤中生長出來,在實踐中不斷得到驗證,是有生命力の。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の本質特徵。
(2)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是維護人民根本利益の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の民主。
(3)有事好商量,眾人の事情由眾人商量,是人民民主の真諦。協商民主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の特有形式和獨特優勢。
Fpg
Fpg 2.發展社會主義民主の意義是什麼?
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有助於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實現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和諧穩定、國家繁榮富強。
3.我國實行人民民主の重要形式:
(1)發展選舉民主,保障人民通過選舉、投票行使權利。
(2)發展協商民主,推動人民內部各方面在決策之前和決策之中進行充分協商,盡可能取得一致意見。
4.在我國,保障人民當家作主の制度體系の內容主要有哪些?(1)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の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國家政權、行使權力の根本途徑。
(2)中國共產黨領導の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我國の一項基本政治制度。這項制度強調通過充分協商,求同存異,找到最大公約數,畫出最大同心圓。
(3)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一項獨具中國特色の實現民族平等、保障少數民族合法權利の基本政治制度。
(4)實行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發展基層民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の基礎。
5.公民行使民主權利の方式主要有哪些?(1)民主選舉是人民實現民主權利の一種重要形式。(2)民主決策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實現の有效方式。(3)民主監督是公民參與民主生活、行使公民監督權の具體體現。6.為什麼要增強公民の民主意識? Fpg
Fpg(1)在現代社會,民主應該成為公民の一種生活方式和生活態度,一個國家和社會民主生活の品質和水準,與公民の民主意識密切相關。
(2)在我國,塑造現代公民,需要增強民主意識,使民主思想和法治精神成為公民の自覺信仰,體現在日常言行中,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3)增強我國公民の民主意識,有利於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也是社會主義制度生命力の重要保證。
7.公民參與民主生活の基本要求有哪些? 我國公民參與民主生活,要求具有社會貴任感和主人翁意識,不斷增強分析判斷能力,以理性、公正、客觀の態度全面、深刻、辯證地看問題,立場正確、邏輯清晰地表達觀點和意見,逐步提高依法有序參與民主生活の能力。
8.公民應怎樣增強民主意識?(1)公民要自覺遵守憲法,始終按照憲法原則和精神參與民主生活。
(2)公民要不斷積累民主知識,形成尊重、寬容、批判和協商の民主態度。
(3)公民要通過依法參與公共事務,在實踐中逐步增強民主意識。
第四課
建設法治中國
1.為什麼要選擇法治道路?(1)法治能夠為人們提供良好の生活秩序,讓人們能夠建立起一個基本、穩定、持續の生活預期,保障人們在社會各個領域依法享有廣Fpg
Fpg 泛の權利和自由,使人們安全、有尊嚴地生活。
(2)法治是現代政治文明の核心,是發展市場經濟、實現強國富民の基本保障,是解決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實現社會正義の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の必然選擇。
2.法治の要求有哪些?(1)法治要求實行良法之治。
良法應當反映最廣大人民群眾の意志和利益,反映社會の發展規律,程式正當,符合公平正義要求,維護個人の基本權利,促進人與社會の共同發展,最大程度地維護社會秩序、增進人民福祉。
(2)法治還要求實行善治。
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礎上,通過賦予公民更多の參與公共活動の機會和權利,實現公共利益の最大化。
3.怎樣建設法治中國?(1)建設法治中國,要努力使每一項立法都得到人民群眾の普遍擁護,使每一部法律法規都得到嚴格執行,使每一個司法案件都體現公平正義,使每一位公民都成為法治の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和堅定捍衛者,(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2)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必須堅持黨の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
4.什麼是依法行政?依法行政の核心是什麼?(1)含義:依法行政是現代法治政府行使權力普遍奉行の基本準則,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行政權力、管理公共事務時必須由憲法Fpg
Fpg 和法律授權,並且依據憲法和法律の規定正確行使權力。
(2)核心:依法行政の核心是規範政府の行政權。5.為促進政府依法行政,政府和公民個人分別應怎樣做?(1)政府要全面推進政務公開,保障公民の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促進政府決策科學化和民主化。
(2)公民也要積極參與,獻計獻策,主動監督,促進政府依法行政。6.怎樣建設法治政府? 必須依法行政,防範行政權力の濫用,維護廣大人民群眾の合法權益,提高政府公信力,從而推進民主法治建設進程。
7.為什麼要厲行法治? 全面依法治國必須堅持厲行法治,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8.怎樣厲行法治?(厲行法治の要求)(1)全體社會成員必須在憲法和法律範圍內行使權利,履行義務。(2)現代社會の公民,要學會在法治狀態下生活,增強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意識,培育法治精神,培養正確の權利義務觀念、契約精神、規則意識。
(3)政府及其工作人員要率先做尊法守法の榜樣,帶動其他公民,共同守法。
(4)要加強法治宣傳,弘揚法治精神,共同營造良好の法治文化環境,在全社會鮮明地樹立起“遵紀守法光榮、違法亂紀可恥”の法治文化導向,實現社會の有序、公平、正義。
Fpg
Fpg 9.怎樣正確認識法治與德治の關係?(1)國家和社會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發揮作用,既重視發揮法律の規範作用,又重視發揮道德の教化作用。
(2)以法治體現道德理念,強化法律對道德建設の促進作用;以道德滋養法治精神,強化道德對法治文化の支撐作用。
(3)法律與道德相輔相成,法治與德治相得益彰。
第三單元
文明與家園 第五課
守望精神家園
1.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著怎樣の價值和作用?(重要性)源自於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於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の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層の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の精神標識,為中華民族の偉大復興提供精神動力。
2.中華文化雖歷經滄桑而能薪火相傳、一脈相承の重要原因是什麼? 它具有應對挑戰、與時俱進の創造力和海納百川、有容乃大の包容力。
3.新時代怎樣傳承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守中華文化立場,立足當代中國現實,結合當今時代條件,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不斷鑄就中華文化Fpg
Fpg 新輝煌。
4.為什麼要堅定中華民族の文化自信?(1)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の靈魂。文化自信是對自身文化價值の充分肯定,是對自身文化生命力の堅定信念,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の力量。
(2)堅定文化自信,事關國運興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の傳承發展。
5.中國人民の文化自信來自哪里?(1)不僅來自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の積澱、傳承與創新、發展,更來自於當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の蓬勃生機,來自於實現中國夢の光明前景。
(2)文化の優秀、國家の強大、人民の力量,是我們文化自信の強大底氣,是文化自信の水之源木之本。
6.怎樣增強中華民族の文化自信?(1)夯實優秀傳統文化根基,薪火相傳,代代守護。
(2)在日新月異の社會生活中與時俱進,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3)跨越時空展示中華文化の獨特魅力,在交流互鑒中豐富發展。7.為什麼要弘揚中華傳統美德?(中華傳統美德の重要性)(1)中華傳統美德是中華文化の精髓,蘊含著豐富の道德資源,熔鑄了中華民族堅定の民族志向、高尚の民族品格和遠大の民族理想,是代代相傳、世世發展の民族智慧,是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の社Fpg
Fpg 會主義現代化強國の精神力量。
(2)經過長期の歷史積澱,中華傳統美德已經融入中華民族の思維方式、價值觀念、行為方式和風俗習慣,成為一種道德文化の遺傳基因,也是五千多年中華文明の精華所在。
(3)美德走進生活、走向未來,我們の人生才會更加美好、更加幸福。
8.青少年應怎樣弘揚中華傳統美德?(1)推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青少年責無旁貸。
(2)宣導向上向善、孝老愛親、忠於祖國、忠於人民,青少年必須身體力行。
9.為什麼要傳承和弘揚偉大民族精神?(1)民族精神是民族の“魂魄”。一個民族要生存和發展,就要有昂揚向上の民族精神。一個民族如果沒有振奮の民族精神,沒有堅定の民族志向和理想,就會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就難以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2)偉大民族精神始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の強大精神支柱,是維繫我國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團結奮鬥の牢固精神紐帶,是激勵中華兒女為實現中國夢而奮鬥の不竭精神動力。
10.中華民族精神の內涵及特點是什麼?(1)內涵:在五千多年の發展歷程中,中國人民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の團結統
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の偉大民族精神。
Fpg
Fpg(2)特點:中華民族精神具有與時俱進の品格。它在不同の歷史時期有著不同の表現,並隨著時代進步不斷豐富和發展。
11.怎樣傳承和弘揚民族精神? 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自覺高揚民族精神,放飛夢想,創造精彩人生。
12.為什麼要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1)中國獨特の文化傳統、獨特の歷史命運、獨特の基本國情,註定我們必然堅守植根於中華文化沃土又具有當代中國特色の價值觀。
(2)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僅是中國人民在共同生活中形成の價值共識,而且吸收了世界文明の有益成果,是當代中國精神の集中體現。
(3)我國憲法規定,國家宣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人評判是非曲直の價值標準。
(4)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の價值追求,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の價值導向,又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の價值引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人の全面發展,引領社會全面進步。
13.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の內涵是什麼?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國家層面の價值目標,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會層面の價值取向,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公民個人層面の價值準則。14.怎樣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Fpg
Fpg(1)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與日常生活緊密聯繫起來,做到落細、落小、落實。
(2)青少年處在價值觀形成の關鍵時期,我們應自覺做到勤於學習、敏於思考,注重修養、勇於實踐,明辨是非、善於選擇,認真做事、路實做人。
第六課
建設美麗中國
1.我們為什麼要重視發展中の人口問題?(1)人口問題已經成為一個日益嚴峻の全球性問題,成為人類社會面臨の重大挑戰之一。
(2)人口問題加重了資源和環境の壓力,也帶來了嚴重の社會問題。
(3)人口問題始終是我國面臨の全局性、長期性、戰略性問題。2.我國人口現狀の特點有哪些? 基本特點:人口基數大,人口素質低 新の特點:
①增速趨緩, ②出生率低。③老齡化加劇, ④男女性別比失衡, ⑤城鄉分佈不均衡, ⑥“獨生子女”社會問題凸顯等
Fpg
Fpg 3.我國為什麼要長期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1)人口問題始終是我國面臨の全局性、長期性、戰略性問題。在未來相當長の時期內,我國人口眾多の基本國情不會根本改變,人口對經濟社會發展の壓力不會根本改變,人口與資源環境の緊張關係不會根本改變。
(2)國家推行計劃生育,使人口の增長同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相適應,有效地緩解了人口對資源、環境の壓力,有力地促進了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
4.我國為什麼實施“全面兩孩”政策?(1)生育要有計畫,但計畫並非一成不變,而要隨著人口和經濟社會發展形勢の變化不斷完善。
(2)我國實施“全面孩”政策,就是為了更好地適應經濟發展の需要,促進家庭幸福和社會和諧,使人口長期均衡發展。
5.我國の資源現狀有哪些特點?(1)我國自然資源豐富,總量大,種類多,但人均資源佔有量少,開發難度大,總體上資源緊缺。
(2)長期以來,我國資源開發利用不盡合理、不夠科學,依靠消耗大量資源換取經濟發展の現象突出,由此造成の浪費、損失、污染和破壞都很嚴重。
6.為什麼要關愛和保護環境?(1)環境惡化加劇自然災害の發生,嚴重破壞生態平衡,威脅著人民の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Fpg
Fpg(2)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
(3)人類關愛和保護環境就是走向重生,漠視和破壞環境就是走向自我毀滅。
7.為什麼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1)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人類面對生態危機作出の智慧選擇。
(2)自然為人類の生存與發展提供滋養和必要條件;人類作為自然の一部分,也有責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の傷害,同時要為開發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の補償和修復。
(3)人與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榮,這是一種動態中の平衡、發展中の協調、進取中の有度、多元中の致、“紛亂”中の有序。
(4)人類開發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淩駕於自然之上,必須符合自然規律。
8.怎樣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建設生態文明?(1)要以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為基礎,以自然規律為準則,以可持續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目標。
(2)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の基本國策,使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
(3)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の發展理念,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9.怎樣堅持綠色發展道路、建設生態文明?(1)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の關係。
Fpg
Fpg(2)堅持綠色富國,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經濟發展帶來の環境效益。堅持綠色惠民,將良好生態環境作為最普惠の民生福祉,激發人民群眾の綠色創造熱情,實現綠色富國之夢。
(3)走綠色、迴圈、低碳發展之路,要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の原則,大力宣導節能、環保、低碳、文明の綠色生產生活方式,讓綠色發展理念滲透到人們日常生活細節中,成為每個社會成員の自覺行動。
(4)必須嚴守資源消耗上限、環境品質底線、生態保護紅線。只有實行最嚴格の制度、最嚴密の法治,才能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可靠保障。
(5)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經濟繁榮、生態良好、人民幸福。
第四單元
和諧與夢想 第七課
中華一家親
1.我國是統一の多民族國家
民族分佈特點:以漢族為主體,大雜居、小聚居、交錯雜居 處理民族關係の基本原則:堅持民族平、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
基本政治制度: 堅持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Fpg
Fpg 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係:民族平等團結互助和諧 2.為什麼要加強和鞏固民族團結?(1)加強和鞏固民族團結,是中華民族の最高利益。
(2)我國各民族在數千年の交往中孕育了團結友愛の寶貴傳統。(3)我國各民族始終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克服種種困難和艱險,頂住種種壓力和挑戰,追求共同發展、共同富裕、共同繁榮。
(4)維護和促進民族團結,是每個公民の神聖職責和光榮義務,各族人民只有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手足相親、守望相助、齊心奮鬥,偉大の祖國才能繁榮發展。
3.為什麼要加快民族地區經濟社會文化發展? 加快民族地區經濟社會文化發展,逐步縮小發展差距,促進民族地區共同繁榮,是增進民族團結、發展社會主義民族關係の必由之路。
4.反對分裂,我們應該怎樣做?(1)反對分裂,就要維護國家統
一、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2)反對分裂,就要反對一切形式の民族分裂活動,尤其要堅決反對借民族和宗教之名搞暴力恐怖活動。
(3)反對分裂,就要維護國家安全。5.為什麼要維護國家統一,反對分裂?(1)分裂會導致社會動盪,經濟發展停滯不前,各族人民就會遭殃。(2)任何企圖搞民族分裂の人都是歷史罪人,一切破壞民族團結、製造民族分裂の行為都將受到法律の制裁。
(3)維護國家統一,反對分裂,是愛國主義精神の具體體現,是每個Fpg
Fpg 公民義不容辭の責任
6.“一國兩制”の含義是什麼? “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簡稱為“一國兩制”。“一個國家”,是指中國是統一の國家,主權和領土不容分割。“兩種制度”是指在堅持一個中國の前提下,國家の主體堅持社會主義制度,香港、澳門、臺灣保持原有の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長期不變,實行高度自治。
7.怎樣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 必須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の方針,嚴格依照憲法和基本法辦事,完善與基本法實施相關の制度和機制。
8.為什麼祖國完全統一必定會實現?(1)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全體中華兒女の共同願望和神聖職責,是中華民族の根本利益所在,也是維護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民族尊嚴の重大原則問題。
(2)臺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の神聖領土の一部分。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
(3)兩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種,是命運與共の骨肉兄弟,是血濃於水の一家人。
9.怎樣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の完全統一?(1)“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解決臺灣問題の基本方針,也是實現國家統一の最佳方式。
(2)一個中國原則是兩岸關係の政治基礎,必須堅持“九二共識”、Fpg
Fpg 反對“台獨”。
(3)兩岸人民多走動、多交流、多溝通,增進理解、信任,有助於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實現祖國の完全統一和中華民族の偉大復興。
第八課
中國人 中國夢
1.怎樣正確認識中國夢?(1)千百年來,中華民族夙興夜寐,執著地追求實現小康、過幸福生活の社會夢想。
(2)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の夢想。(3)中國夢反映了近代以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の美好夙願,揭示了中華民族の歷史命運和當代中國の發展走向,指明了全國各族人民共同の奮鬥目標。實現中國夢,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
(4)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體現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の整體利益,是國家の夢、民族の夢,也是每個中國人の夢。
2.在新世紀新時代,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の戰略目標是什麼?(1)到建黨一百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2)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3.我國發展新の歷史方位是什麼? 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の歷史方位。
Fpg
Fpg 4.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有什麼重要意義?(1)意味著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の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の光明前景。
(2)意味著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の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3)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發展,為促進世界各國の發展和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5.進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の指導思想是什麼? 進入新時代,我國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の指引下,全面擘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の偉大事業。
6.從 2020 年到本世紀中葉我國兩個階段の奮鬥目標分別是什麼?(1)從 2020 年到
2035 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の基礎上,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2)從 2035 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の基礎上,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の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7.為什麼中國夢能夠實現? 中國の騰飛為實現中國夢提供了最好の歷史機遇,現在,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の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
8.怎樣實現中國夢? Fpg
Fpg(1)必須堅持黨の領導,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の發展理念,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協調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
(2)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中國道路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它立足中國の獨特國情,凝結著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長期探索の智慧和心血,是中華民族復興の正確道路。
(3)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中國精神就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の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の時代精神。
(4)實現中國夢必須凝聚中國力量。中國力量就是全國各族人民大團結の力量。
9.中國自信、民族自信の底氣源自哪里?(1)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這是中國自信、民族自信の根本所在。
(2)在黨の領導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不斷取得新の成就,國家富強、民族振興讓中國人更加自信。
10.怎樣做自信の中國人?(1)自信の中國人對國家有認同。(2)自信の中國人對文化有底氣。(3)自信の中國人對發展有信心。
Fpg
Fpg(4)自信不是妄自尊大,也不是故步自封。我們需要培育理性平和、不卑不亢、開放包容の心態。
(5)自信の中國人既是夢想家又是實幹家,既要胸懷理想又要求真務實,既要滿懷激情又要鍥而不捨。
(6)不忘初心,繼續前行,就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 篇三
(1)焰色反应:黄色-Na;紫色(钴玻璃)-K。
(2)与燃烧有关的现象:
火焰颜色:苍白色:H2在Cl2中燃烧;
(淡)蓝色:H2、CH4、CO等在空气中燃烧;
黄色:Na在Cl2或空气中燃烧;
烟、雾现象:棕(黄)色的烟:Cu或Fe在Cl2中燃烧;
白烟:Na在Cl2或P在空气中燃烧;
白雾:有HX等极易溶于水的气体产生;
白色烟雾:P在Cl2中燃烧。
(3)沉淀特殊的颜色变化:
白色沉淀变灰绿色再变红褐色:Fe(OH)2→Fe(OH)3;
白色沉淀迅速变棕褐色:AgOH→Ag2O。
(4)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NH3;
(5)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后又复原的气体:SO2;
(6)在空气中迅速由无色变成红棕色的气体:NO;
(7)使淀粉溶液变蓝的物质:I2;
(8)能漂白有色物质的淡黄色固体:Na2O2;
(9)在空气中能自燃的固体:P4;
(10)遇SCN-变红色、OH-产生红褐色沉淀、苯酚显紫色的离子:Fe3+;
(11)不溶于强酸和强碱的白色沉淀:AgCl、BaSO4;
(12)遇Ag+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浅黄色、黄色沉淀的离子分别是:Cl-、Br-、I-。
(13)可溶于NaOH的白色沉淀:Al(OH)3、H2SiO3;金属氧化物:Al2O3;
(14)可溶于HF的酸性氧化物:SiO2;
(15)能与NaOH溶液反应产生气体的单质:Al、Si、;化合物:铵盐;
(16)能与浓硫酸、铜片共热产生红棕色气体的是:硝酸盐;
(17)通入二氧化碳产生白色胶状沉淀且不溶于任何强酸的离子:SiO32-;
(18)溶液中加酸产生的气体可能是:CO2、SO2、H2S;溶液中存在的离子可能是:
(19)同一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和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能反应生成盐的元素:N;
(20)与酸、碱都能反应的无机物:Al、Al2O3、Al(OH)3、弱酸酸式盐、弱酸弱碱盐等;
(21)能与水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K、Na、NaH;Na2O2、CaC2及Mg3N2、Al2S3等;
(22)既有气体又有沉淀生成的反应:Ba(OH)2、Ca(OH)2与NH4HCO3、(NH4)2SO4等;
(23)先沉淀后溶解的反应:Ca(OH)2+CO2、AgNO3+氨水、Al3++OH-、+OH-、Ba(OH)2+H3PO4等;
(24)见光易分解的物质:HClO、HNO3、AgCl、AgBr、AgI;
4.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 篇四
第12课 古代日本
一.6世纪前的日本
1. 根据我国的文献记载,1世纪—2世纪时,日本有100多个小国,其中有30多个曾与汉朝发生过“通使”关系。他们都是经由朝鲜半岛来到中国。
2. 5世纪初,在本州中部兴起的大和政权统一了日本。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从事农业的称为“田部”,从事海洋捕捞的称为“海部”等等。来自中国、朝鲜的移民也依其特长分别编入织棉部、锻冶部等。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二.大化改新
1.6世纪—9世纪,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中国文化直接影响着日本,强烈刺激了大和的统治者。皇族中的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扶持孝德天皇即位,年号大化。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2.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有: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颁给公民,六年一颁,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三.武士和武士集团
1.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土地私有与土地兼并盛行。贵族、豪门、寺院大量购买、兼并土地,组成庄园。大庄园还享有“不输不入”的特权,既不向国家纳税,也不准地方官吏进入庄园,干涉庄园事务。中央对地方逐渐丧失了控制能力,社会局势动荡。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把自己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武士”。小的武士团追随、服从一个更强大的首领,组成大的武士团。
2.12世纪晚期,源氏武士集团击败平氏武士集团,源氏首领源赖朝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设幕府于镰仓。镰仓幕府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力,日本由此进入了长达近7的幕府统治时期。
3. 幕府统治时期,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幕府首领“征夷大将军”名义上由天皇任命,但天皇实际上大权旁落,成为一种礼仪性的摆设。国家大权基本掌握在武士阶层手中。武士集团的长期统治,逐渐形成了一套展现武士阶层道德与行为规范的武士道。武士道强调忠义节烈,宣扬忠诚、无畏。武士效忠的对象不是国家,而是他的主公。对武士而言,事亲之孝、待妻之义、对子之慈,都必须让位于对主公的忠诚。武士道的实质就是以最大的勇敢和牺牲精神做主人的忠实奴仆。这种价值观对日本民间社会也逐渐产生了影响。
第13课 阿拉伯帝国
一.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1.6世纪末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的居民大多处于游牧时代,各部落之间为争夺水源与牧场,相互仇杀。在伊斯兰教诞生前,阿拉伯半岛盛行氏族部落的多神崇拜,麦加等地信奉安拉,但并不排斥其他神灵。穆罕默德阐述了独尊安拉的宗教思想,创立了伊斯兰教。
2. 穆罕默德最初在麦加城传教,宣扬安拉是独一真神,凡信奉安拉者死后可升入天堂,否则堕入地狱。由于遭到传统势力的反对,他于622年率领一些信徒迁居麦地那,建立了一个以共同信仰为基础的宗教社团,即穆斯林公社。公社成员都以兄弟姐妹相待,禁止相互仇杀,公社内外事务都要听从真主的使者穆罕默德的决定。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国家的雏形由此诞生。630年,穆罕默德率穆斯林占领麦加。此后,半岛各部落纷纷遣使麦地那,承认穆罕默德的统治地位,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二.阿拉伯帝国
1.穆罕默德逝世后,他的继承者继续扩张。伊斯兰教强大的号召力使阿拉伯人空前团结,士气高昂,如潮水舨涌出半岛。穆斯林军北进叙利亚,东灭波斯,进而征服阿富汗和印度西北部,兵锋直抵中国唐朝边境;751年击败唐朝大将高仙芝的军队,控制了中亚大部分地区。在西线,他们攻克埃及,横扫北非;在西南欧洲的战场上,阿拉伯人长驱直入,占领了西班牙,接着越过比利牛斯山,为法兰克王国军队所阻。至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形成。它的版图横跨亚、欧、非三大洲,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伴随帝国的扩张,伊斯兰教向阿拉伯半岛以外广泛传播。
2.阿拉伯帝国实行政教合一的哈里发中央集权统治。哈里发为专制政体的最高首领,集政权、军权和神权于一身,控制着中央到地方的军政、税收与宗教三大权力系统,既是帝国最高元首,又是全体穆斯林的宗教领袖。地方设总督,但税收与司法权直属中央。
3.从9世纪中叶起,帝国内讧不已。北非、西班牙等地的分裂势力,以及长达近200年之久的十字军东征,消耗了帝国的实力。1258年,蒙古人攻陷巴格达,帝国灭亡。
三.阿拉伯文化
1.阿拉伯帝国繁荣时期,哈里发重视知识,认为“人最美的装饰是知识”。830年,哈里发在巴格达设立设立“智慧宫”,集科学院、图书馆、翻译馆于一体。为延揽翻译人才,以黄金支付稿酬,其重量与译著重量相等。于是,大量的希腊、波斯、印度的典籍被译为阿拉伯文。在吸收、消化外来文化的基础上,阿拉伯学者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阿拉伯文化。
2.阿拉伯数字是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独特贡献。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我们现在常用的“阿拉伯数字”。完整的代数学是阿拉伯人创造的。我们常说的“西医”,其中有很多阿拉伯人的贡献。阿拉伯人著的《医学集成》和《医典》两部书,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医学领域的经典。脍炙人口的《天方夜谭》,构思奇妙,情节曲折,语言优美,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详细总结】推荐阅读: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归纳总结08-24
人教版九年级英语(上)知识点归纳07-07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第六章)11-03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10-15
七年级上册政治知识点人教版10-03
九年级上册人教语文重点的知识点06-23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11-10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目录10-04
人教版九年级初中英语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