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走近

2024-09-10

让我走近(共14篇)

1.让我走近 篇一

作文 让我走近你

让我走近你――鲁迅,让我能在近一点看到你,领悟你文学的真谛。

你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最有名、最伟大的文学家。你的文章犹如利箭,让封建恶势力对你的文章闻风丧胆,你原本是治病救人的医生。可是,当你看到在日本留学的那学中国学生,看到国人被残害与日本人手上时,周围的中国人还拍手欢呼叫好。

你的心被深深的刺痛了,你改变了你以前年轻的理想。医生只能救人肉体上的疾病,而不能救治人的灵魂,一个人的精神都腐败了那它还能被称为人吗?充其量就是一个行尸走肉。

你为了改变国人的现状,依然弃医从文。用知识、用科学来拯救他们。我记得我曾今看过你的中国第一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里面描绘的旧社会人吃人的丑恶现实,深刻的`印在了我的心中,旧时的中国恐怕也就这样了吧。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你的文笔犀利字字如刀,句句如箭,毫不留情的抨击了当时的封建恶势力,我为你的大无畏英雄气节深深折服,你的文章不愧是中国史上最高水平的散文。

让我走近你――鲁迅,让我能多一点认识你,了解你,体会你文章的都特魅力。

姚家巷初三:雷振

2.让我走近 篇二

一、篇首读文定基调

我们备一堂阅读课, 首先要给文章定下基调, 这文本的基调常常隐藏在文本的篇首的语句之中, 一篇文章犹如一首乐曲, 同样也在表达作者的喜怒哀乐。我们在教学中, 常常是告诉学生, 要带着怎样的情感去读, 这样说教式的渲染, 其效果是有限的。王文丽老师善于挖掘文本中的某些词句, 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挖掘作者的情感。她在《风筝》一课中, 是这样引导的:

1. 师:

你们从哪儿可以看出作者在童年的所有回忆中情有独钟的就是做风筝、放风筝呢?生:因为作者说那是“最大的快乐”。师:体会得真好, 请你们自己练习读一读, 读出作者对风筝的的感情。

2. 师:

你觉得当时作者在做风筝和放风筝的过程中是一种怎样的心情?把你能够体会到作者情感的句子划下来, 读一读。 (学生默读, 进行标画, 练习朗读, 反馈交流)

(这短短的一段师生对话, 隐含着两个教学方法:一是让学生在文中找到“最大的快乐”这个语句, 来为全文的学习做情感铺垫;二是让学生在文中找到具体的语句, 来佐证这种“快乐”的情感。我想, 在《草原》一文的教学中, 就可以运用这种方法。)

师:文章开头, 作者说:“这次, 我看到了草原。”老舍先生这短短的一句话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生:作者是说, 这是他第一次来到草原, 感到很新奇。生:老舍先生想说, 以前只是在书报上见到草原, 这次, 他终于来到了草原上, 心里很激动。 (师板书:新奇激动) 师:你体会得真好。请你们自己读读课文, 读出作者的这种情感, 并把“新奇激动”的语句划出来读一读。 (“这次, 我看到了草原。”是再平常不过的句子, 往往被我们忽略。如果我们去深度解读、引领, 就能读出作者的情感, 就能给文章定下基调, 基调的脉把准确了, 对全文的学习就能起到引领的作用, 甚至有触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

二、深度解读, 巧设填空

王文丽老师在《风筝》的第四、五自然段教学中, 这样巧妙过渡, 引出下文。抓住“我们都哭了”设计了这样的填空:

师:我们回过头来再看, 尽管我们千呼万唤, 也没有留住风筝, (总结上文) , 谁能在接下来的文字中, 也能体会到作者对风筝喜爱的感情? (启示下文)

生: (读课文) 我们都哭了, 在田野里四处寻找……。

师:我们都哭了, 为了一只怎样的风筝呢? (板书:我们都哭了, 为了____________的风筝。)

生:我们都哭了, 为了那只寄托着我们憧憬和希望的风筝。

生:我们都哭了, 为了那只被我们叫做“幸福鸟”的风筝。

生:我们都哭了, 为了那只装满我们童年快乐的风筝。

(师板书:希望幸福理想快乐童真)

从学生所填的语句看, 这不仅是对学生的语言训练, 也是对文章前几个自然段的深度解读, 还是对上文的总结概括。这样的填空训练, 我们要常常运用。下面是我在教学《盘古开天地》中的片断。

生: (读最后一段) :人类的老祖宗盘古, 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师板书:为了_________, 让_________, 盘古粉身碎骨, 在所不辞。

师:为了人类有江河湖水, 让我们的农田得到灌溉, 盘古粉身碎骨, 在所不辞。

生:为了人类有花草树木, 让空气变得更加清新, 盘古粉身碎骨, 在所不辞。

生:为了人类有一块块稻田, 让人们有饭吃, 盘古粉身碎骨, 在所不辞。

生:为了人类有高山与河流, 让我们的世界更美丽, 盘古粉身碎骨, 在所不辞。

生:为了人类有太阳和月亮, 让我们有光明和温暖, 盘古粉身碎骨, 在所不辞。

(这个填空题的设计, 既是对前文的回顾, 又是一个提升。教师出示的例子, “人类有江河湖水”是自然现象, “让我们的农田得到灌溉”是前者的作用。有了教师的引导、示范, 学生自然就把“花草树木”和“空气清新”联系起来了。这种又总结又提升式的填空设计, 在《狼牙山五壮士》《普罗米修斯》等表现英雄献身类型的课文中均可使用。)

三、多角度解读语句

人常说:一千个读者, 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我们的阅读教学也是如此, 应当尊重学生的不同体验。就是同一个句子, 强调的字词不同, 所要表达的侧重点也就存在差异。请看王老师在《五彩池》一文的教学中, 怎样多角度解读一句话的。师:五彩池到底在哪里呀?谁能从课文中找到语句读给大家听。生:没想到今年夏天去四川松潘旅游, 在藏龙山上 (读重音) , 我真的看到了像瑶池那样的神奇的五彩池。师:听清楚五彩池在哪里吗?生:……师:好还是这句话, 你们听老师读, 看看能听出什么不同的意思。 (老师读时, 强调了“真的”这个词。) 生:我听懂了作者梦想成真了。师:老师再来读, 看你们还能听出什么? (老师读时, 有意识地突出了“像瑶池一样神奇”) 生:我听懂了五彩池很神奇。生:是和天上的瑶池一样的神奇。 (师板书:瑶池神奇)

(同一个句子, 在朗读时, 强调突出不同的词, 甚至朗读速度的快慢, 所传递的意思也就不同。王文丽老师在教学《月光曲》一文中, 采用快读与慢读兄妹俩的对话, 来分别表现盲姑娘的着急与无奈。这样的训练, 对学生今后的阅读, 意义是深远的。笔者在教学《长城》一文中, 试着运用这种方法进行了这样的训练:

生: (读句子) “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师:听老师读, (突出了“多少”一词) 你听懂了什么内容?生:意思是很多很多的劳动人民, 才……。 (师板书:很多) 师:你体会得真好。还是这句话, 听老师读, 看还能听出什么不同的意思。 (师读时突出“血汗和智慧”) 你听出什么内容?生:“血汗和智慧”读得很重, 我听懂了, 长城是用“血汗和智慧”凝结成的。师:这句话怎么理解呢, 是说长城的砖缝中有血汗和智慧?生:不是的, 意思是说, 为了修长城, 古代的劳动人民流了很多汗水, 也花了……, (师:想了) 想了很多办法。师:是的, 意思是说修建长城, 不光要付出艰辛的劳动, 还要动脑筋, 想办法。 (师板书:艰辛动脑筋) 师:这句话老师还可以这样读 (强调“前不见头, 后不见尾”) 强调了什么内容?生:我听出来了, 强调了长城很长。 (师板书:很长) 师:好吧, 大家练读这句话, 你想强调哪个方面, 就把有关的语句突出来, 开始吧!

3.让我轻轻走近你 篇三

接过他的基本材料,我犯难了。说实话,我没能从材料上了解到多少具体信息,不知道他在语言、行为、心理方面存在什么样的问题。他知道我去他家做什么吗?会愿意和我接触吗?能听懂我的指令吗?……一连串的问号在我心里打转。唯一能确定的是他的残疾程度是比较重的,导致无法入学就读。最关键的还是怎么教、教什么的问题。我把这些疑问向主任反应,主任说他家长反应他对画画比较有兴趣,于是我们合计着用画来吸引他,试着训练他的语言能力。

预设好了内容,我带着疑问、忐忑地上他家去了。他妈妈开门迎接,我看到一个圆脸的男孩躲在妈妈的身后,想必就是他了。于是,我和他打招呼,他显得既兴奋又畏缩怕生,一直躲在妈妈身后又时不时偷偷望一下,我走过去拉他的手,还好他没拒绝,我心里窃喜。接着拉着他的手试着和他接触,叫他,怎么叫都不应。这时我想,倘若我现在就直接教他东西的话,他肯定会抵触,对我们今后的教学活动反而会起反作用。现在要做的是想办法让他不排斥、不怕我,乐意和我一块儿呆着才是最基本最关键的。因此接下来,我并没有要他好好坐着上课,而是拉着他的手,让他带我参观他的家,看看他有些什么宝贝(玩具)、让他带我一起玩,尽量使他觉得我想和他做朋友。慢慢地,他没那么怯了。在玩的过程中我教他叫我“熊老师”,开始他不愿意开口,我就拿起他特别想得到的玩具引导他开口,后来慢慢也会叫了。离开之前,我把这次教学活动的想法和家长沟通,言谈中,家长说起了孩子的很多情况。每每说及心酸之处都哽咽得说不出话来。这对我有所触动,的确,家里有这么一个孩子,当家长的要承受多大的压力和痛苦啊!欣慰的是,家长没有放弃,一直坚持不懈地学习使用各种方法教育他、训练他,希望孩子能得到一些发展。我去送教,他们期盼着能使孩子得到更专业的康复训练,我感到压力山大,因为自己才疏学浅,恐怕是要辜负了他们的期望。目前我能做的也只有尽自己最大的力量给他们提供一些帮助。

两周之后,我第二次登门。根据第一次的情况我把这次的教学目标定为进一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初步认识颜色。这次去他家,他没那么畏缩,但还是不能主动叫我,只是显得好高兴,拉着我和我说他的朋友叫菲菲、他家了养了乌龟,乌龟喜欢吃肉等等。这说明我们的关系朝着好的方向发展。趁这机会,我教他认识颜色,先认识红色,让他把气球图成红色的,他很乐意接受,努力地图着。可很快就显现出注意力缺失儿童只能短暂停留在目标物上的特点,涂了不到两分钟就失去了兴趣,转而寻找下一个更有趣的事物,嚷嚷着要下楼去玩。这时不管是玩游戏、看动画片、还是食物都没能拉回他的注意力了。无奈只能和家长陪他一起下楼去。一到院里他就像脱缰的马儿到处跑,疯跑了一阵又自顾自地抓蝴蝶、抓毛毛虫。我本来还想就地取材教他树叶的颜色的,可无论怎么引他都不配合。家长说这孩子就是这样,一到外面就撒丫子跑,看见人多的地方就上前凑,可有一些人总拿异样的眼光看待他们,更有人甚至喝斥。无奈,这时候做父母的只能把孩子拉回家里呆着。很多的残疾孩子都是类似的遭遇,导致和人交往障碍程度越来越深。我想,如果大家别歧视,给他一个微笑,这些残障孩子就能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此后,我每两周去一次送教,每次在上门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要求自己做到上门必须心中有数。现在,在文涛的心里,“熊老师”已经占了重要的位置。我常接到文涛打来的电话,说买了新的玩具、和妈妈去了哪个好玩的地方、想我了等等。我倍感欣慰。作为一名特教老师,给他们带去温暖既是师爱的体现,更是我们的责任。孩子,让我轻轻走近你,带你去感受世界的五彩斑斓吧!

4.请让我走近你作文 篇四

铁血,戎衣,战马,那永不褪色的沥泉枪。中军帐里,请让我走近你。

――题记

“精忠报国”那是你一生的准则,从什么时候开始你已把这四个字铭记于心,也许是在你母亲将着四个大字刺在你身上的时候。那时你为这四个字而生,为这四个字而战,又因这四个字而死。我不明白,你为何偏要忠于那早已千疮百孔的宋国。翻开那本厚厚的《宋史》,看你的铁骨铮铮,我的心震撼了,正在慢慢地走近你。那年,岳云,你的儿子,跟随着你行军打仗,因不小心落下马儿擦点被你军法处置将他处斩,被手下将士苦苦相劝才回心转意,打了他一百军棍。从那时起,岳家几万将士都对你心服口服。我仿佛明白了什么,你不是不爱岳云,但触犯了军纪你便不能姑息他,否则难以服众,我敬佩你的大公无私,心慢慢向你走近。牛头山之役,岳家军几万军士在牛头山被几十万金军层层包围,你不顾危险在前线作战,与将士同进退,用计谋声东击西搞得完颜兀术疲于奔命,最终大挫金军几十万大军,逼得完颜兀术只留下了一句“憾江山易,憾岳家军难”的千古长叹。我若有所思,你与战士们同进退,我敬佩你的身先士卒,慢慢的走近你。朱仙镇,你即将大破金军,却被高宗连下十二道金牌急召回京,只差一步,便可将金军击退。你看着这十二道金牌,长叹一声翻身上马,无限留恋的看了一眼边关,决绝地向京城奔去,只留下了一个萧瑟的背影。终于,一世风华却被奸臣所害陨落在**亭,你离开了这夙愿未成的世界,只留给后世无尽的思索。我恍然大悟,你选择了忠诚,即便下场是死亡也毫不犹豫,我敬佩你的精忠报国,心靠近了你的心。你不是愚忠,而是因为精忠报国是你的守则,岳飞元帅,请让我走近你。

5.成功让我走近你作文 篇五

有成功就会有失败,有失败就会有成功,这是我一直都相信的一句话,我经历过成功也经历过失败。

在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有一天,老师对我们说:“同学们,学校要举行演讲比赛,要每个班都派几个人去参加,我们帮有谁愿意去呀?”老师说完,原本吵闹的教室一下就变得安静下来,没一人举手,但过了一会儿,段龙飞自告奋勇的举了手,同学们热烈鼓掌,本以为选一个人就可以了,但是老师又说:“还要一个,谁愿意呢?当然,我为段龙飞的做法表扬。”全班又是一片寂静。“既然你们都这么害羞,那我就通过民主选举了哦。同学们你们觉得谁更好呢?”老师又说。“潘晴缘。”全班异口同声的回答。“潘晴缘嗓门大,又自信,上台不害怕,所以它才是最合适的人选。”颜雪镇站起来说。“好,潘晴缘,我也不好不答应民主的.意见,就你吧!"老师很狡猾地说,坐在下面的那个我呀,别提多气了,我对演讲时最讨厌的,又要找稿子,又要背稿子,真麻烦,不过师命不敢违,也只好答应了下来。

后面的日子,我是想费尽心思找一篇短的可是根本就没有这么短的,最短的也有两页,我只好抄了下来,光抄就浪费了我两天的时间,把我累得要命,真不想参加了,但是又想到已经答应老师了,就一定要做到,我在坚持。然后抄完了我就努力背了,这个太长了,根本就被不了,每次都是东拼西凑,把这里的移到那里,把那里的挪到这里,我大约背了十多天把,老师要我和段龙飞到讲台上去表演一下,那时我还没背好呢,我忐忑不安,我怕失败了被同学看笑话。讲台上段龙飞正绘声绘色的演讲,一下子就读完了,同学们积极鼓掌,该我了,我一上去就紧张,把词給东移西挪,一团糟,老师也没说什么,不过我感受得出老师很不高兴,那时候我就想,我一定要加油,争取获奖,让老师高兴。果然,我不负老师众望,我拿回了二等奖,段龙飞三等奖,站在领奖台上,我别提多高兴了。

6.请让我走近你作文500字 篇六

渐渐的,你有了自己的车,我仿佛感受到你内心的幸福,这让我相信,梦想就要敢于追求,我想走近你,想和你一起分享成功成的喜悦,可事与愿违,你的车扣压了,那是你日日夜夜的努力。但你没有放弃,又为自己的下一辆继续努力。你奔跑着,岁月在你心里留下了痕迹,你逐渐成熟稳重,终于,你有了买车的一笔钱,钱却被人骗走了。生活给了你打击,在你高挺的身板中,我看到了淡淡的失望,请让我走近你给予你安慰。

终于,你成家了,你又得到了一辆新车,虽然不是自己的努力,但毕竟是光荣的,可那个犹如末日的一天,把你拉进深深的地狱。你的妻子难产,意味着你可能失去两个至亲的人,你焦急的等待着,汗珠顺着你高耸的鼻梁流下。你有神的双眼里充满绝望。生活给你了波澜,但你生命的大海又能否给你平静,你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于是带着丝丝的希望去接受这个结果。她去逝了,你的眼中分明带着刺骨的水凉,也许这个世界和你想的截然不同,你用青春去接受岁月的磨炼,用热血去感知生活无限苦楚,你绝望了,也许时间可以感受一个人,一瞬间你挺直的脊背弯曲了。我好想走近你,去给你一笔钱、一辆车,让你不再绝望,你卖了车,妻子去世,但你没想到的是小福子也离开了你。一时间你仿佛也没了灵魂。

7.走近上清 篇七

紫砂铭刻是陶器最基本最广泛的装饰,起源于落款。当今宜兴,从事紫砂铭刻者不少,庸手居多,高手无几。铭刻之道.非是简单的持刀刻画,所谓“功夫在诗外”,紫砂铭刻是艺人艺术修养的综合表现。读书众寡,阅历深浅,悟性聪愚,直接体现个人修养层次的高低优劣。匠人之作,循规蹈矩,缺乏生机灵气,倒无大碍。更有甚者,凡有铭刻,极尽张扬,嚣张跋扈,章法杂乱。严重破坏了作品的整体精神,尘于目棘于耳,俗不可忍。每见此类作品,则疼其浪费材质,痛其虚耗时日,恨其铭刻者也!不知诗词曲赋之美,尽在言简意赅之中也。

谭泉海大师曾有言论,至今记忆犹深:“紫砂壶本身很古朴,你把很多颜色弄上去,就破坏了紫砂器浑朴天然的本质,不能很好地反映紫砂本身的质地效果。紫砂作品装饰,不能和紫砂本身的特色相冲突”。顾景舟大师在《浅谈紫砂陶艺鉴赏》中也提到:装饰使作品锦上添花地丰富观感,这些都是具体而细微维系到创作者的素养水平与鉴赏者的眼力。譬如说:砂艺的传统装饰“陶刻”,首先思考反映铭刻的内容,必须是体现出切情切理的文学词藻、书法和绘画的美妙以及格调的高雅、镌刻刀法,金石韵味的精到,能使人对器物的欣赏回味无穷。任何艺术形式,都应该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大师所言艺术真谛,浅显易懂。真正的紫砂铭刻高手,需要将铭刻与紫砂融为一体,相得益彰不可或缺。在这个时候,以坯作纸,紫砂是载体,书画为点睛。庸人与高手之间,艺术家与匠人之间,区别很微妙,只是存乎一心而已。从匠人之伍升华到艺术殿堂,需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需要学习传统又不拘泥古人,需要博采众长取其精华,只有大胆舍弃,大胆提炼,才能以轻驭重以简驭繁,这个过程,需要先天素质,后天勤勉,缺一不可。故,大师行列,如鱼化龙,寥寥可数。

真正让紫砂壶成为文房雅玩.使其具有精神内涵和文化魅力,应该归功于清代西冷大家陈鸿寿。文人的参与,曼声壶的问世,使得紫砂壶潇洒风流,极尽风采。“壶随字贵,字随壶传”,从此气息芬芳,异彩纷呈。紫砂壶的字画铭刻,如山有清泉,花有舞蝶,林有鸣蝉,自是别有风趣,另有韵味,此种境界,非俗者能谙。

当代铭刻大家,谭泉海、鲍志强、毛国强的紫砂镌刻作品都是藏界藏友追捧的主要目标。这些大师的作品可珍藏、可传家、可子孙永宝。在收藏欣赏大师作品的同时,藏友也隐隐有一丝焦虑,一丝担忧:尽管“虽贫杜甫还诗伯,纵老廉颇是将才”,但是紫砂陶刻,是非常讲究筋骨气力的,无需避讳,老者不以筋骨为能。即便是在纸上挥洒的国画,白石老人九十以后的作品,与九十岁前的相比,灵韵气势,还是有很大差别的,何况运刀若笔、讲究腕力的紫砂铭刻?当今宜兴,能真正传承大师艺术衣钵的,能真正将大师紫砂铭刻的艺术精髓发扬光大的,会是何人?

一日闲坐,卧榻品茗偶翻杂志,两幅令人耳目一新的紫砂陶刻作品映入眼帘,一件是陶刻挂盘《吾居摩天处》。画面气势宏大,法度森然;疏密奇正,布局严谨;干净明快,豁然开朗。运刀如笔,刀法凌厉;纵横挥洒,无所顾忌;长短线条,酣畅淋漓;深浅粗细,浓淡自然。山脉皴擦不厌其繁、笔笔送到,浑然厚重;水天留白惜墨如金,笔墨苍润,极尽开阔。远近虚实安排合理,布置得当,咫尺之间居然万里之遥;计黑当白构思巧妙,用笔如神,密处不透风疏处可跑马。视觉对比非常强烈,撼人耳目。整个陶刻作品功力卓然,颇得古意,境界深远,直追四王,令人俗虑尽空,心脾俱远,一经入眼,不忍再舍。急看铭刻作者一一一一厉上清。

厉上清,何许人也?

另一件陶刻作品是徐叶芳的虚扁紫砂壶,壶之右下,写矮竹三枝,跌乱交错;疏叶数片,恣意落墨,构图重压欲坠。闲用一笔,独写一竿,极为伸展,竿之尽头,壶之左上,简笔写一小鸟:鼓腹、扭身、瞪眼、冷落、孤傲、寂寞。笔墨极尽其简,构图极尽其险,章法极尽其妙,逸笔草草,妙趣横生,画面显得悄伧幽邃,寂寥清雅。有青藤笔墨,八大神韵。令人叹服,令人拍案,令人心胸俱阔神酣气畅。再看铭刻作者,居然还是一一一一厉上清!

厉上清,何许人也?

笔墨如此精湛,功力如此老到,文学素养如此深厚,非数十年积累不能如此一一一一此人该有相当年纪了吧?兴起,询宜兴朋友,不由且惊且喜一一一一厉上清,一介书生,一介文人,刚过而立之年。

从此记住了这个名字一一一一厉上清。从此开始关注厉上清。从此开始关注厉上清的紫砂铭刻作品。

厉上清,男,山东五莲人。佛门俗家弟子,质清秀,气儒雅,玉树临风,文质彬彬。美院毕业后,为更好的研习传统艺术,单枪匹马简衣陋食,开始了苦行僧般的出游求学,数年下来,足迹行遍长江南北荒原大漠,从敦煌魏唐壁画到西安秦汉碑林,从塞北豪迈异域到江南秀丽春城,艰苦的历练造就了丰富的阅历,所学包罗万象,兼容并举。从甲骨钟鼎到篆隶章简,从秦砖汉瓦到魏碑晋书。书法始从二王米,再习颜柳,后师王铎;画宗八大徐渭,四王四僧,印学老缶、然犀、悲庵、石如。涉猎广泛,博采众长,融各门所学,自雅致脱俗。

行至宜兴,此地湖水澄澈,四面云山,绿竹摇曳,民风淳朴,自古便是文人墨客驻足之地,雅聚之所,留下无数佳句文章,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如同唐都长安一般,来自各个地域的人,不同的习俗,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观念,不同的学识见解,在此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相互碰撞,千年的积累,使得宜兴文化璀璨夺目。“荆南山下罨画溪,溪光潋滟澄沙泥”,厉上清遂居宜兴,专攻紫砂铭刻。

自古宜兴造壶之家,“各有心法,秘不相授”。又多以家庭式、家族式封闭发展,千百年来一直是“同行进门招呼打,藏起泥坯聊空话”,在这样的情况下,厉上清一个外来之人,想站稳脚跟,跻身紫砂行业,争取自己的一席之地,其困难可想而知。

“知其不可而为之,勇也”。初,上清为一介寒士,年纪又轻,尚无职称功名,况且在纸张上挥毫泼墨和在陶瓷上运腕操刀,大有不同。尽管勤勉刻苦,往日所学亦厚,终是火候未到,尚欠时日,心手配合,不免纤巧。而几千年的文化传承,绝非纤巧能载,所以厉上清一直不满意自己,在创作的过程中,厉上清不断的否定自己,否定自己的表现,否定自己的作品,在否定的同时,不断探索创新,运用各种技法,探索各种表现方法。古人谓“如帖难,出帖更难”,斯时,如入暗室不得其路,劲不得出,力不得使,黯然无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的境遇,言之甚美而其实甚苦。苦闷之余,上清也自叹息:什么时候,才能“天生我材必有用”?

佛谓缘分,俱是造化。或许是苦心人天不负,或许是平素行善,缘分所至,在逆境窘迫之中的厉上清,被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鲍志强先生发现,鲍志强大师决定收下这个困境中依然孜孜求学自强不息的执着学子。这是鲍志强大师收的最小的一个入室弟子,从此,厉上清供职于鲍志强紫砂艺术馆。

鲍志强,字乐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以学养丰富,扶危济困在收藏界中久负盛名,人品绝佳,口碑极好。我与鲍志强大师素未谋面,然倾慕甚久,大师的作品,我收藏颇多,只为珍藏,从不送人。“明月一天凉如水”或许正是大师心界写照。

“慧眼识英雄”是传统中华美德,鲍志强大师不藏人善.于凡伍之中发现厉上清,如伯乐之与千里马,卞和之与璞玉,彼此俱是前世修行,今生缘分。恩师于弟子,倾心教授,呵护有加;弟子于恩师,五体投地,顶礼膜拜。其实,弟子得拜大师,弟子幸甚;大师收得佳徒,大师幸甚,紫砂业幸甚。桃李春风一杯酒,师生相得醉东风。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必将是紫砂史上一段佳话。

恭喜厉上清,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历经磨难之后,在鲍志强大师的亲身指教下,厉上清如渴得水,如暗得灯,虚心参悟,潜心研究,学而不厌,渐入佳境。鲍志强大师讲授“乱刀,刀乱意不乱,乱中要表现墨韵味道,针对画面要求,合理运用,线面结合,对比使用”的理论,如醍醐灌顶,一语点醒混沌中的厉上清一一一一这与黄胄大师画速写的乱线理论何其相似!所谓“英雄相见略同”,鲍志强大师和黄胄大师,无非一个用刀表现在紫砂上,一个用笔表现在宣纸上,异曲同工,殊途同归。“晋人取韵,唐人取法,宋人取意,诸家多法度,运笔即运心”在鲍志强大师更多的传授中,厉上清拨云见日,眼界大开,把所学国画、书法、篆刻以及唐诗宋词汉赋元曲等往日积累,逐渐与陶刻技法相互结合,相互渗透,相互通变,融合交汇贯通古今。书画大家李可染先生有句名言:艺术需要“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以最大的勇气打出来”。采得百花,自成蜜饯,寒窗十载,终有所得。厚积薄发的厉上清,从理论上得以超越自我,技法从此破茧,境界从此升华。始悟“太似媚俗,不似欺世”,艺术在似与不似之间方是;始悟紫砂铭刻亦是“至人无法,法无定法,无法而法,乃为至法”与无我中方能有我;始悟佛家所谓“超然物外,放下便是”。遂删繁就简.贯通精气,弃巧留拙,去妍存朴。从鲍志强大师之后,厉上清一日有一日之进步,一日有一日之境界。从此“握管潜万象,挥毫扫千里”,“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在2 0 0 7年中国紫砂装饰大赛中,厉上清力挫群雄,夺得大赛金奖。璞玉渐华,名声鹊起,时人益重,争购竞求。被收藏界藏友誉为“紫砂陶刻最具潜力的优质股”。

我是在预订半年之后,得到厉上清《溪山小憩》挂盘一件。甚是喜爱:只见崇山峻岭,水天壮阔,山则苍苍入汉,水则涓涓不测。山重水复之间,一茅屋,一草亭,聚三两好友。作品构图大胆,取舍自如,浑厚大气,极为精雅;落墨讲究,锋敛芒息;刀刀见笔,笔笔见刀,笔走中锋,骨肉丰腴,刀遂笔意,不离不弃;兼工带写,得心应手;别开生面,气韵俱佳。虽方寸之间,亦乾坤万里。作品神采动人,极具艺术感染力,引人入胜,引人共鸣。当今尘世,人心浮躁,很少有人能静下心来,欣赏身边的落叶飞花,蝉鸣鸟叫,在熙熙攘攘众生之中,厉上清能心气平和,静心创作,将此幅山水作品表现的静谧悠远,脱俗高雅,自是“非上上智,无了了心”所不能成也。作品动人心魄,醉人心脾,令人倾慕,令人神往,令人心旷神怡。苏轼曾乞居阳羡,我得上清《溪山小憩》图,亦极想舍弃酒色财气,灯红酒绿,乞居溪山,隐于林野。

眼前厉上清,衣着简朴,淡然从容,敦厚依旧,闲雅依旧,无争依旧。只是,走进去,打出来,出神入化返朴归真之后,水流花开,心界洞明,已非吴下阿蒙矣。禅宗有公案:三十岁前老衲年少,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六十岁时老衲悟禅,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如今老衲九十岁矣,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读来棒喝,读来豁然,读来一笑。

清人心斋有语“若无花月美人,不愿生此世界;若无翰墨棋酒,不必定作人身”,读来大快,读来开怀,读来一笑。向使心无琐事,身有闲暇,三两好友,相坐论茶,壶则紫砂,镌则上清.自是空有朗月,席有美酒,坐有佳人,则凡虑涤荡,襟开胸阔,不羡神仙矣。

最后,以上清之语共勉天下上清之人:“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你能以己所得为善与人,有大能力的,最好为善与天下”!

试看将来陶刻,必是上清世界。

8.走近历史,走近孔子 篇八

孔子,生长于乱世,为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处处碰壁,可他永不言弃,让自己的思想在历史长河中闪闪发光。

今天,我们重读历史,孔子的形象在我们脑海中更是永不磨灭。

今天,我们不仅随处可见孔子的雕像,更是连初中乃至小学的小朋友都拿着孔子的书籍津津有味的品读着,何等欣慰。我的学生周明、吴铖钰在得知山东曲阜师范大学《现代语文》杂志社举办这次以孔子为内容的作文大赛时,何等高兴,急切地要把他们对孔子的感受写到纸上。冲着这股劲,我事先安排他俩先仔细阅读有关孔子的著作,充分了解孔子的经历生平,认识孔子的相关思想,然后再慢慢行文。两位小作者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准备,终于完成了他们的“大作”——《走近孔子》。文章虽然浅显幼稚,可也无需我做改动,全是他们的真实之感。文章虽不足以达到较高的参赛水准,可全凭他对国学的这份热情,我们何尝不给予他们展示的平台呢?带着这种情感,我给两位学生投了稿。或许,这就是我的初衷吧。

走近国学,走近孔子。我们不仅要把它作为一个口号,更要向两位同学一样,付诸实践,把自己的体会活跃于纸上。

9.让我走近 篇九

莲山 课件 w w w.5Y k J.C om 8

3月党课学习思想汇报:走近焦裕禄,走近党魂

敬爱的党组织:

今天是的党课,老师在课程中让我们观看了党的好干部焦裕禄的纪录片。让我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了党员的模范力量和先进性,感受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真正内涵,感受到了作为入党积极分子自己身上肩负的使命。

1962年冬天正是豫东兰考县遭受内涝、风沙、盐碱三害最严重的时刻,党派焦裕禄来到了兰考。困难,重重的困难,像一副沉重的担子,压在这位新到任的县委书记的双肩。但是,焦裕禄是带着《毛泽东选集》来的,是怀着改变兰考灾区面貌的坚定决心来的。在这个贫农出身的***员看来,这里有36万勤劳的人民,有烈士们流血牺牲解放出来的90多万亩土地。只要加强党的领导,一时就有天大的艰难,也一定能杀出条路来。第二天,当大家知道焦裕禄是新来的县委书记时,他已经下乡去了。

焦裕禄对本职的坚守和人民的责任体现在不辞劳苦的奔波中。每当风沙最大的时候,也就是他带头下去查风口、探流沙的时候;雨最大的时候,也就是他带头下去冒雨涉水,观看洪水流势和变化的时候。他认为这是掌握风沙、水害规律最有利的时机。他把群众同自然灾害斗争的宝贵经验,一点一滴地集中起来,成为全县人民的共同财富,成为战胜灾害的有力武器。

焦裕禄对同志对人民满腔热情。他常说,***员应该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的面前;在群众最需 要帮助的时候,去关心群众、帮助群众。他的心里装着全县的干部群众,唯独没有他自己。焦裕禄到许多重灾村调查研究,通过走、看、问、记,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同时也发现了不少令人深思的问题。他对县委同志说“兰考是个大有作为的地方,问题只要看得准,干下去,要革命。兰考是灾区,穷、困难多;但灾区有个好处,它能锻炼人的意志,培养人的革命品格,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

他有慢性肝病,经常肝部痛得直不起腰、骑不了车、走不了路。即使这样,他仍然用手或硬物顶住肝部,坚持工作,甚至把经常坐的藤椅磨出了一个大洞。他对工作的执着与追求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它超越了生理障碍,与心灵融为一体。

1964年5月14日,焦裕禄被肝癌夺去了生命,年仅42岁。他临终前对组织上唯一的要求,就是他死后“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这种忠于人民,忠于党的话语感人肺腑,令人看到了***人的灵魂之光。

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体现了***人的核心价值观,铸就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这种精神,是鼓舞我们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的不竭动力,是国家和社会进步、民族兴旺发达的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是构建和谐社会、拉近人际距离的思想武器。焦裕禄精神体现了我们党为人民谋利益、做实事、谋发展的工作准则,焦裕禄自身则象征着中国***的党魂。焦裕禄的这种思想境界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习得的,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不能“只读圣贤书”、只关心谋划自己的未来,更应该把自己置身于社会这个大背景之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解决社会上的诸多问题,为别人为集体为国家排忧解难,为人民服务,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让我们走进焦裕禄、走进党魂、更深刻的理解他、更好的服务人民,做一名优秀的党员吧!

汇报人:

2012年3月24日

文 章来源

10.走近老师教案 篇十

走近老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个性,了解老师工作的特点。

2、能力目标:增强与老师的交往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热爱老师、尊敬老师的情感,树立正确对待老师表扬与批评的态度,自觉增进师生情谊。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会全面认识老师、理解老师。

2、教学难点:正确看待老师的批评和错误。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活动探究法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框

我们的老师很特别

1、新课导入

采用关于老师的谜语导入,通过猜谜语集中学生注意力,由谜底“老师”自然导入本课的主题。

师:在上课的开始,我们来猜几个谜语。(桃李芬芳满天下,传道授业解惑人)

(他在九月十日出生,他一生只有一个职业,但种类却不少,他的子女有男有女,比任何人的子女都多)

(有一种人不管四季,家中的小天地里堆满的只有桃子和李子,而不用花钱,花的是心血,但是他并不是农民)

生:谜底是老师

师:没错,就是老师,是老师把我们从懵懂引向成熟,使我们从无知变得学有所长,是老师,领着我们看到了天有多高,地有多广,梦想可以有多大。我们第五课已经学了《为他人开一朵花》,那么今天让我们为老师开一朵花,一起(走近老师)板书。

2、新课讲授

师:从大家上幼儿园开始,老师就走进了大家的生活,大家对老师的印象也有所不同,下面,请**同学朗读这篇《不老先生》,我们一起看看他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在读的过程中,找出对“先生”的相貌、性格描写的语句。

一、为老师画像(板书)

师:大家找到那些对先生的描写? 生:略

师:董微微的老师有这些特点,那么在你们心目中,印象最深的老师是什么样子的呢?现在,大家就为他来画个像,然后告诉大家你画的老师有哪些相貌和个性特征。(给学生3分钟进行画像,选择两位同学发言。)

师:从两位同学的描述中大家可以得到一点,那就是

1、(我们的老师很特别,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个性。)板书

师:接下来,大家就来概括一下每位老师的特别之处,完成教材59页的表格。(选两位同学的展示)

师:我们现在知道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个性,那是说所有的老师都没有共同之处了吗?

生:不是

师:是的,老师除了有自己的个性,(2、还有一些共性,这些共性是无私、奉献、诲人不倦、辛劳等)板书

师:在我们的眼里,老师很特别,那老师又是如何看待自己的呢?接下来就来读一读老师心语,走进老师的内心。

二、老师心语(板书)

生:阅读60页《幸福,是一种感觉》

师: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知道老师每天的工作很辛苦,但是又很幸福。所以说,(1、老师,既辛苦又幸福。)板书

师:老师为什么辛苦,为什么幸福,这就要从老师工作的特点和作用中体现。(课本上没有,需要学生记笔记)

老师是文化知识的传播者,是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是心灵的保健医生,是我们的朋友和榜样,是辛勤的园丁,是爱心天使,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老师甘为人梯。老师将自己的知识和智慧传授给学生,用特有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使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老师工作的过程是与学生情感交流的过程,老师的工作充满着辛苦,也充满着幸福。

活动:接力赛

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61页的接力赛,比一比哪一组写的又多又好。输了的一组唱一首歌给大家。(唱歌可以留到最后)

师:这些赞美之词再多也不为过,因为还有更多的大爱感动着我们,谭千秋、张米亚、张丽莉,他们都是最伟大的老师。所以,(2、我们要尊重老师)板书,尊重老师的劳动,对老师礼貌,虚心听取老师的教诲。

六、课堂小结

请一位同学做课堂小结,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教师结语: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晴雨,滴滴汗水诚滋桃李芳天下,这就是我们的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够全面的了解老师,尊重老师,最后,师生团结一心。

11.走近特级教师袁浩 篇十一

“是的。”

“写了很多文章?”

“是的。”

“多半是散文?”

“是的。”

当我按照市教研室芮老师的安排, 万分荣幸地在袁校长身边坐下时, 我们的对话就开始了。

“还想着你的课?”

“是的。”

“还在沮丧?”

“是的。”

“爱如茉莉, 对待比赛也应该如淡淡的茉莉。”

“是的。”

我终于笑了, 袁校长也笑了, 表情温煦。感受到他的平易, 感动着他的真诚, 心情明媚到底, 似草间站立的阳光。

他是这样一位老人, 豁达开朗爱说爱笑爱开玩笑, 有着诗人一样丰富的情感, 有着一颗聪明的大脑, 充满着智慧, 取之不尽。我问起他的近况, 他笑着娓娓谈起来……

“最近, 我每月都要与一位青年同志合作为《江苏教育》写一篇稿子, 主题是‘教师培训’, 前三期谈的都是备课, 第一期谈的是个人备课, 题目是《预约精彩》;第二期谈的是学校备课管理, 题目是《这里放飞智慧》;第三期谈的是集体备课, 题目是《相激而生灵光》。此外, 还分别为孙双金和潘文彬两位老师即将出版的书作了序, 其中为孙双金作序的标题是《诗意在课堂里悠悠升起》……”说这些话的时候, 他一直微笑着、淡定而从容。

上课的铃声响了, 他立即端端正正坐好, 就像一个守规矩的小学生, 开始认认真真地听老师讲课。他做听课笔记的速度很快, 边做笔记还能边写点评:如果哪个环节精彩, 他会习惯性地在旁边打一个“√”;如果觉得哪个环节不满意, 他就会在旁边打一个“?”, 每堂课如此, 一丝不苟。等到15节课都听完的时候, 他开心地对我说:“瞧, 一本笔子写完了!”

他是这样一位老人, 反应很快, 思维敏捷, 善于因景而言, 常常妙语连珠。每当一节课下课的时候, 他总要把自己的一些想法说出来, 不厌其烦。

“上好语文课, 解读文本是根本。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课的精彩与否要看执教者对教材的解读到不到位, 不能对文本支离破碎的解读, 不能脱离文本解读, 更不能对文本曲解和误读……”谈起这些课来, 从他口中流淌出来的都是新课程的新理念, 他的思想依然是那么年轻!

他是这样一位老人, 墨香飘飘润一生, 他以一颗赤诚不老的心, 带着春天般的心情, 和年轻的朋友一起, 走在新课程改革的路上。不老的心, 只因有诗长驻……

12.走近名师 观摩有感 篇十二

城三小学: 罗晓芳

3月17、18日,我有幸赴厦门参加为期两天的第七届“相约名师 聚焦课堂”名师教学观摩学习,研讨会上展示了全国优秀教师、中学高级教师王文丽的《李白的送别诗》、讲座《我的语文教学观》,小学语文教学界传奇人物、特级教师支玉恒的《草原上的花》、讲座《就课例谈课改》 “2010年推动读书的十大人物”、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周益民的《诗与图画的婚礼》和讲座《儿童阅读:一条返乡之路》等七节精品课及四次各具特色的学术讲座,名师们的课堂真可谓是精彩纷呈、高潮迭起。这些课课型有别,风格迥异,却各有千秋,精彩纷呈。每一堂课都具有学习意义,每一个专家的精心展示不仅令学生们陶醉痴迷,更是令正在语文教学路途上摸索前进的我们收获颇多。

一、走近名师,走进诗意的语文课堂。

周益民老师的《诗与图画的婚礼》令人耳目一新,如沐春雨。课上没有老师过度讲解,没有媒体的滥用,周老师努力促进学生自主阅读感悟,如什么是图像诗的特点,长处,所读的每首诗的意义和妙处,这些诗的共同特点和不同之处等等,都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发现,去体验,去创造,去表达,张扬个性,发展能力。我们和学生一起感受着图像诗的意境和魅力,插上想象的翅膀,不仅学生放飞着,我们的思维也在跟随周老师浮想联翩。

二、走近名师,走进学生的内心

同精美的课堂相比,讲座更是精彩纷呈,风格迥异令人耳目一新。特别是周益民老师的讲座《儿童阅读:一条返乡之路》,令我有一种冲动。周老师首先阐述了启发儿童阅读的重要性,接着抛出问题:那么该给孩子读什么书?周老师说“童年里没有童话,人生就是苍白的。我们要给孩子读童话,为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丰富他们的想象力。老师们应站在儿童的角度来思维,从儿童的视觉出发,应选择适合学生的篇目让学生阅读,和学生一起阅读,读同样的书目,共同阅读的目的是让师生之间产生共同的语言,产生心灵的密码,从交流中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才能产生思维碰撞,了解孩子的内心,走进孩子的世界。作为老师的我们应该自己喜欢阅读,带着学生,和学生阅读,让书香陪伴我们。是的。如果,我们能多读一些书,一些大人的书,一些孩子的书。那么,在我们身上所显露出来的,将是一种阅读的气质。在孩子身上留下的,将是无限的阅读的幸福。多读一些书,无论是对于我们,还是对于孩子,都是幸福的。

三、走近名师,走进教育艺术的殿堂

1、教学态度亲和、幽默,有效促进学生参与学习。

虽然名师们的教学风格各异,但是他们的教学态度却是一致的,亲和而不乏幽默,谈笑间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和谐、积极活泼的学习氛围,学生学起来浑身是劲,学习活动也显得特别充实。例如周益民老师的课《诗与图画的婚礼》,在周老师的带领和引导下,孩子们快乐地感受了图像诗的有趣和奇妙,在欢声笑语中去思考和总结。一首《消防队长梦中的埃及风景照》更是让孩子们在爆笑中明白了应根据不同的诗歌内容选择应侧重“读”“写”甚至是“看”的教学方法。

2、教学内容创新、大胆,为学生打开知识大门。

北京语文教研员王文丽老师执教的是自创课例《李白的送别诗》。王老师对教材进行了整合,课外与课内相结合,从“唐代三绝”中引出李白,精选李白具有代表性的几首送别诗来让学生认识情感丰富的李白,由《赠汪伦》体会对王伦的宽厚;由《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体会对王昌龄的真挚、关切„„明白了李白的送别诗突破了传统送别诗“有别必怨,有怨必盈”的情调,总结出李白送别诗感情真挚热诚、豁达乐观的特色。这样的教学内容是创新的,把分散的教学资源整合贯通,只用了一节课的时间就有效浓缩了知识的精华,为学生的求知之路打开方便之门。王老师精湛的教学艺术令整个教程流光溢彩、美轮美奂。

3、教学语言简洁、精确,帮助学生准确把握学习要点。

蒋军晶老师执教《祖父的园子》一课,语言简洁不多余,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段,反复练习,体会作者萧红语言的新鲜自然、率真稚拙之美。通过自读自悟、角色置换、想象体验等形式体会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及祖父之爱。我想,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应该具备抓住文章字眼、经典句段的敏锐感,才能更好地引领孩子们走进语文的知识殿堂。

4、教学过程重读轻讲,还给学生充分读书学习的空间。

支玉恒老师的教学便是如此。他注重学生的自主发展,以读代讲,点拨启导。《草原上的花》语言清新机巧、有韵味,支老师先让学生自读,自由谈初步感受,再逐步细读,让学生有感情地反复朗读,透过朗读深入理解语言文字,驰骋想象,体会文中或机巧、或颇有意趣的句子,感悟内在蕴意。

13.走近家乡优美散文 篇十三

走近家乡,我看呐,任是眼睛睁得多么大,却再也找不到照片中那发黄的过去。蜿蜒若带的水泥路,铺平了那一次次凹凸不平的行程。一辆辆宽松的公客,远离了三轮车满载学子的惊险情节。青山依旧,盘旋的公路,延伸,延伸,每一个转弯,都给双眼一次全新的冲浪!青砖红瓦,小楼店肆,是乡间最打亮的图景。而通往每一缕炊烟的路径,都是由一块块石板铺成的平坦,曾经赤脚踩过的童年,也已成为故事中的故事。大山叠涌着绿浪,蓝天飘逸着白云,每一阵清风,拂来的都是最简洁最明朗最鲜活的语言——它们,是这里的见证,是这里的主人!

在那临河的渡头,再也看不到加工房排队的胜景。曾经的喧哗,连同那一张张布满粉尘的脸,已流水东去。日子一个跟斗,家家户户,都有了专门的机械室:米机,粉机,收割机,电动刀,琳琅满目!每一户田角都圈定了一方池塘,小儿戏鱼,清荷飘香;村里小河,已成一个开阔的渔场,旱可浇灌,水可生养,处处是智慧的闪光!张伯伯家的养鸡场,李婶婶家的小农庄,更有邓家大哥圈山作业的宏大构想!那一刻,我收获到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新奇。在那满盛在乡亲眼里的笑中,朴实着怎样的泥土的智慧,快乐着怎样的平凡的幸福啊!对一身身古铜色,描绘出的画卷,我的笔,此刻失去了颜色!

走近家乡,我听呐,任是距离有多近,却再也听不到那心底陈旧的歌谣。老牛的哞叫,和那斑驳的划犁,早已高高地挂在历史的墙上。唤醒黎明的,不仅仅是那三两声鹃啼,还有那久违的中国之声,响彻了村庄。6点到8点,天天两个小时,这最远的声音,以最近的姿势拥抱这里的山这里的水,续写着这里崭新的故事。蟋蟀和鸣蝉,殷情地伴唱,引吭的鹅曲,总有几分诗意。

“看呢,下雨了,这是下金落银啊!”“是嘞,花生刚下针啊,稻穗刚抱子嘞,那晚苞谷也有望咯!”这满是喜悦的交谈,让我明白一场雨,饱满着怎样的丰收,充盈着怎样的希望!落在这片土地的雨,是如此的清清朗朗。褪去无为的浪漫愁绪,褪去苍白的小资情调,从泥土中勃发出的诗情画意,灌注在我的血脉里,歌唱!听吧,用我嘶哑的喉咙,用我带血的手掌!

晚上,周老伯一把二胡,拉亮了一宇星光!《红灯记》、《沙家浜》、《苦菜花》、《赛马》,永远年轻着的这些古老的歌谣,在一双布满老茧的手中生动流淌。小黑子的吉他,小妮子的伦巴,携来的时代文明,在这里对话。麦克风传来强哥具有穿透力的歌声,村庄此夜欢腾难眠。夜幕的舞台上,三五个婶子扭动着的青春,尤是引得满空繁星失眠到三更。

丰盛的佳肴,满桌的欢笑,成了美好日子的脚注。一杯浓酒,声声祝福,醉倒在家乡的怀抱。一篮篮最嫩的花生,一筐筐最鲜的玉米棒子,和那一串串最爽朗的笑声哦,酿成一坛坛最醇的酒,必将香满我回望的每个日子!

14.让孩子走近科学 篇十四

一、以生为本, 创造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

科学教育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体验, 让学生在自己的观察、质疑、假设、验证、交流等活动中成长, 教师做的是激励、引导、列计划。每一堂课, 教师都应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进取的学习氛围, 有利于学生与学习环境良性互动,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探究性。宽松就是对学生的坐的姿势、思维的方式没有统一要求, 在学习中容许同学犯错误, 鼓励反思, 为学生建立宽松的学习氛围, 扫除一切妨碍学生真实学习活动的障碍物。和谐就是承认学生间差异的合理性, 不抛弃、不歧视任何一个学生, 帮助每一个有“问题”的学生, 在求同存异的氛围下鼓励每个学生实现个人的最好发展。以科学家的故事引导学生积极进取, 让他们知道:进取就是努力做事, 永不放弃, 这样, 人人都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如在教授“早”一课时, 我指导学生根据书上介绍的三味书屋, 要求学生在自己练习本上画一个三味书屋的平面示意图, 由于画平面示意图五年级学生还没有接触到, 所以在教师指导后依旧有同学画得不够标准, 这时教师不应横加指责, 不以“成败论英雄”, 应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找出问题的症结, 在小组中, 在教师适时辅导下解决问题。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 让学生在宽松的学习氛围中健康成长。

二、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热情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曾经说过:“我们要激发学生独立的、探索的思想, 而这种思想又是跟活生生的情绪有机地联系着的。好的情绪使学生精神振奋, 反之则会抑制他们的智力活动。”由此可见, 缺乏情感、枯燥无味的课堂教学便如死水一潭、了无生气, 要让学生愉快、有效地学习的关键是创设优美的情境。未知的世界是最需要孩子们那份对科学的热情的, 因此在基础学科语文教学中有针对性地结合课文内容,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创设情境以燃起乐趣的焰火, 从而得到探索永无止境的快乐和最惬意的满足。例如, “雾凇”一课, 描述雾凇是美丽的天下奇观, 在欣赏美景的同时, 启发学生以获得感性和理性认识上的飞跃。课文中言及这样的美景形成的原因:“雾凇, 俗称树挂, 是在严寒季节里, 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 松花江上游丰满水库里的水从发电站排出时, 水温在4摄氏度左右。这样, 松花江流经市区的时候, 非但不结冰, 而且江面上总是弥漫着阵阵雾气。每当夜幕降临, 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 这雾气便随风飘荡, 涌向两岸, 笼罩着十里长堤。树木被雾气淹没了。”课堂上教师创设情境, 通过播放雾凇奇观的景象的录像, 使学生在欣赏之余能概括总结出雾凇形成的科学原因, 同时教师不时地给学生提出问题, 以期望最终能够在查阅相关的资料和通过认真地阅读课文后, 能有所感悟, 从中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尤其是那份源源不尽的探索的喜悦, 了解了知识, 懂得了科学的神奇和奥妙, 创设仅仅是引导他们对科学的钟爱, 而激发才最终能让学生走上一条探索的科学道路。

三、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探索科学知识

据不完全统计, 在苏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中, 有关科技知识的课文约50篇, 占整套教材课文总数的1/6。这些课文主要是介绍自然、地理、历史、生物、现代科技等方面的科学知识。因此, 在教学中, 我们既要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还要向学生传授关于自然、社会和日常生活的科学知识,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思想感情。这是小学语文课的教学任务, 也是对学生进行科技教育的优势所在。例如,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有一单元专讲科学知识, 如《神奇的克隆》《火星———太阳的孪生兄弟》等, 语文教师就应抓住教材, 向课外拓展, 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 从而对科学产生兴趣, 就是在讲其他内容时教师也应有意识地进行科学知识的渗透实践。如在学习课文《望月》时, 文中外甥幻想的内容:“月亮像眼睛, 天的眼睛。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 所以每一次闭上了, 又忍不住偷偷睁开, 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当引导学生读这部分内容时, 引导学生课外查找有关月相的资料, 并告诉老师文中所说“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分别指自然现象中的哪个月相?为此我在同学们查找资料后, 组织了一次交流讨论会, 经过讨论学生们对月相很是感兴趣, 有的还进行了模拟实验。在活动中同学们不仅找到了我所提出的问题的答案, 而且知道了有关月相的科学知识:新月、娥眉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残月等。

四、“授之以渔”,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授之以渔”, 教给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是每个教师的教学目标, 是科学教育思想的体现。反思我们过去多年的教学, 确实没有足够认识到这一点, 总以为把课文讲好, 把作业改完, 把成绩提高上去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即使是近年来, 课程改革要求重视对课外阅读能力的考察, 我们确实是在注意对学生做题技巧的指导, 对作文技巧的训练, 但却忽略了最根本的东西——如何学习才能收获更多。

很多课文内容的叙述和积极动人的情感体验, 为学生提供了观察、提问、分类、假设、思考、发现、表达的示范空间, 这种科学的思维方法可以使学生快捷地获取丰富的科学知识, 促进他们更准确、更透彻地去理解科学知识, 对发展学生智力因素、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掌握简约的如抽象、概括、归纳、比较、对比、分类等思维的方式就显得十分必要。在语文课文的教学引导中, 应该通过对字、词、句、篇的分析。体会文中画龙点睛之笔, 把握好过渡句的纽带作用。句和句之间、段和段之间都会有一种紧密的关系, 让学生独立地梳理每一个知识点, 懂得运用分析、综合、比较、归纳、分类等方法, 从而理清条理。

五、提升思想, 培养实事求是、自强不息的科学精神

热爱科学, 追求科学, 就必须献身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是从事科学活动的灵魂, 是最高的思想境界。培养学生客观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对科学的献身精神是至关重要的, 这甚至对他们的人生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应结合课文中涉及到科学家的生平事迹与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来进行教学, 如苏教版第九册课文《诺贝尔》, 主要讲述诺贝尔不顾生命危险发明炸药的过程, 及其无私奉献的精神, 伟大的科学献身精神应该是人们所敬仰的, 通过学习让学生受到感染、启发, 得到了教育, 既净化了灵魂, 也将有利于铸造他们顽强奋斗、自强不息、不断进取的生活意志。

上一篇:关于清明节的手抄报下一篇:学习型组织建设措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