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经验交流学校材料00

2024-08-20

集体备课经验交流学校材料00(共7篇)

1.集体备课经验交流学校材料00 篇一

高效课堂构建经验交流材料

魏庄中心校

为了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实现“每一堂课都成为高效课”的教科研目标。我校紧紧围绕县导学案的修改使用,重点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策略构建。

围绕大集体备课活动,我们提出了“用精品教案,做精细教研”的教研目标。构建了“四步三环”大集体备课操作评价策略,建立了两套系统:

“用精品教案,做精细教研”四步走操作系统: 集体研讨

“用精品教案,做精细教研”三环节评价系统:

教研评价课堂评价

(一)、个性修改,为集体备课奠基。

导学案的个性修改包括预习设置、课件配套、过程修改、作业设计、达标测试五个方面。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中心校教研室学期初制定了教学进度表,及时下发到学校,然后让学科教师根据进度表提前两周阅读导学案。要求在集体研讨前每位任课教师至少读三遍,为初读熟悉教案内容,细读明确教法学法,再读完成增减批注,在读的过程中不断修改、补充。

(二)、集体研讨,博取众人之智慧。

魏庄乡小学共有四大完小,除中小外都是单行班。为了有效开展大集体备课,中心校结合我乡实际,灵活开展了两个层面的大集体备课。具体做法是:

1、以乡镇为单位的集中研讨。

中心校教研室重点组织了一至六年级语文、数学,三至六年级英语,三、五年级的品社和科学学科的集体备课,分学科,按年级,每学期进行四次通研,每次半天,语文、数学、英语、常识交替进行。

每月集中活动一次。集体备课活动前,教研室让每一位相应学科教师按教学进度提前熟悉精品教案。在充分熟悉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写出自己的修改意见,初步形成个性化教案(这个环节强调的是结合实际和个性修改)。集体备课活动时,一是抽签决定1名教师上先导课,在抽取课题后立即上课,其他教师参与听课。二是所有学科课任教师坐在一起进行评课研讨,主讲人说设计意图,听课人提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修正意见,教研员进行教研指导。三是让其他教师抽取剩余课时教案进行说课,重点说自己的修订意见,集体商讨修订后,形成典型化教案。四是全体学科教师对本单元教案存在的看法、疑惑,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达成共识后再次修订,形成精品化教案。五是集体备课活动后,教师依据修订的教案上完课后可针对某一方面或就重点的课时,或就整个通研中的环节等方面写

出最佳问题解决方案和教后反思等。

研讨时所注意的事项:

※ 研讨时,注重单元教材的上下衔接和总体地位的把握。

※ 研讨时,重在教法运用和学法指导。注重重点的突破和难点的分化。

※ 研讨时,注重教学理念的贯穿,教学策略的落实。

※ 研讨时,注重课前师生搜集和整理信息的准备,课堂练习题的分层设计设计,教学板书设计等。

※研讨时,注重课件的应用,要求不要乱用课件。

2、学校为单位的集体研讨。

四大完小每周为教案研讨拟定学习、交流时间,即利用晚办公时间以完小教研组为单位开展学习研讨。每次活动定时间、定地点、定主持人,要有图片记录和文字活动材料。活动中,一是组织学科收看说课视频;二是教师可以对照教学策略和自己的教学实际调整修改教案,选取制作教学课件或视频资源;三是可以商讨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四是可以完善好A、B、C三层作业的设计,即学困生做A类作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的作业),中游生做A、B两类作业,优秀的学生可以做A、B、C三类。这样解决了人人吃饱,人人吃好的问题。最后形成自己的个案。中心校教研室采取引领、抽查、参与的方式参加完小集体备课活动的开展。

(三)、修改使用,发挥示范作用。

为了更好地帮助教师用好精品教案,中心校抓住契机,以活动促进教研,以教研推动各完小精品教案修改使用工作。

1、召开教案使用与修改研讨会。即由骨干教师先上研讨课,其他教师针对该课进行评课,再对自己的精品教案进行说课,交流自己对精品教案的揣摩与理解。

2、举办高效课堂教学专题会。要求教师自制课件,说课,学科教师进行互动。

3、积极邀请专家做学术报告。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陶冶教师教书育人的情操。

5、举办精彩纷呈的赛事。如学科基本功比赛,优质课评比等,中心校依托比赛,查摆不足,促进教师对精品教案的研究,提高教师主观能动性。

(四)、不断反思,注重自我提升。

为了增强我乡教师修改、使用精品教案的能力,提高广大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构建和谐高效的课堂。中心校开展了我反思,我精彩活动,每位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通过反思活动,教师认清了自己教学中的长处和不足,对自身的角色有了更准确的定位,激励着教师 “行为示范”——做美好道德的开拓者、践行者,“快乐成长”——做学生的合作者、引导者,“勇于创新”——做精品教案的开发者、建设者;“学高为师”——关注专业发展,实现生命成长。

二、组织保障。

1、构建网络,明确职责。

成立了由业务校长任组长,学科教研员任副组长,完小教研组人员任成员的大集体备课研究活动工作小组,明确了各自的责任与分工。业务校长负责组织实施,负责制定《使用“精品教案”构建“高效课堂”一体化工程活动的实施方案》;学科教研员负责制定《大集体备课学科研究活动计划》并组织全镇的集体研讨活动,负责录像反思活动的实施;完小教研组负责本单位的集体研讨。

2、安排计划,科学实施。

中心校教研室主要针对集体研讨活动制订了详细的研讨计划。考试学科集体备课的实抽签说课自我修订。考查学科由学校组织实施。

3、完善条件,提供保障。

中心校先后为中心小学和故县完小每一位教师配备了一台电脑,达到了教师人手一机,为精品教案修订提供了基础保障。同时为中心小学、苍山完小配备了多媒体,形成了多媒体班班通的良好格局,为保证大集体备课活动的顺利实施打下坚实基础。

4、跟踪指导,有的放矢。

为了做好使用精品教案的随机指导工作,教研室一是听推门课,听则评,评则改。评什么,评教师对策略、对教案的使用,改什么,改教法学法,改教学机智。二是发放学科教学问题征集表。随时梳理、解决教师课堂教学中的困惑。三是做好教学过程督查。抽查与普查相结合,学区重在查量,教研室重在查质。

三、专题培训。

1、做好“学科预习、作业分层设计”的专题培训。

魏庄中心校本着学科预习具体化、可操作性、有效化和作业达标分成设计,开展专题培训。

2、中心校依据 “不动笔墨不读书——精品教案是修改使用出来的”,开展业务指导,一堂好课不在于你传授知识的多少,而在于你让学生习得了哪些方法,培养了哪些技能。教是为了不教。所以我们借此来帮助教师学会独立修改,学会在使用中完善(必要时还要进行二次上课),学会在书写课堂札记中求精、求美。

四、建立机制。

为了把“用精品教案,做精细教研”工作抓实、抓细,我们建立了三环节评价系统。

(一)、备课评价

教师备课得分=教案修改(含预习、说课)+教学准备(课件、视频等教具、学具的准备)+分层作业设计。

对教师的三方面备课情况分4个等次由学校评定,依据教研室给定的标准分给课任教师打分,纳入对教师的评估。

(二)、教研评价

1、中心校对教研组、教导处,教研人员的评价。

对教研组、教导处依据其对教案的修改,活动的组织,研讨的实效等评选出等次,纳入对教导处,教研组的评估。同时纳入相关人员的个人教学教研评估,纳入对负责本学科的乡镇教研员的评估。

2、中心校对本学科教师参与情况的评价。

依据教师对教案的修订和抽取课时教案的解读分析情况,本单位集体活动研讨情况,给参与教师打分,按4个等次打分纳入对教师教研活动的评估。

3、对教师的活动反思,进行集中评定,按4个等次打分纳入教师教研活动评价。

(三)、课堂评价

教师课堂教学评价分=说课得分+研讨课得分+听评课得分(各完小提供)各占三分之一。

1、教学过程检查时,对学科教师的说课进行打分累计算出平均分,纳入教师课堂教学评估。

2、集体研讨时对讲说课教师的参与打分,几次活动累计算出平均分,纳入教师课堂教学评估。

3、学校组织教师开展的听评课活动,给教师打出一个标准分,纳入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估。

总之,在运作“四步三环”大集体备课操作评价策略的过程中,我们做到了集体备课活动组织的严密性,评价的引领性。以上仅仅是我们在改好用好导学案,构建高效课堂的路上迈出了自己的脚步,希望能多得到各位专家的指点。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教学目标永远是课堂教学的指针,但课堂又是动态生成、瞬息万变的,怎样修改使用好导学案,让我们的课堂更好地达成目标,这是我们永远要研究的课题。真心希望我们能通过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不断续写平邑教育教研新辉煌!

2.集体备课经验交流学校材料00 篇二

要使集体备课有实效, 学校应该统一规划, 以健全制度作为有力保证, 从而营造良好的集体备课氛围。具体讲, 就是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科学安排备教材

进行集体备课, 教师要做到“三有”, 即“心中有标”、“心中有本”、“心中有生”。以课标为纲, 以课本为本, 研究课标, 分析教材, 体会教材编排意图, 探讨本套教材如何体现课标要求。思想交流不是苹果互换, 会让集体受益, 从而提升全体教师的教学教研能力。

目前, 各学校都在教育行政部门指导下, 假期内要组织教师进行培训工作。学校如果能充分利用这样一个良好的机会, 做好集体备课工作, 将会达到一举两得之功效, 既完成了校本培训任务, 又提高了教师教研能力。在培训期间, 学校教导处组织召开一次全局性的集体备课, 以教研组为单位, 确定各年级备课组长、学科骨干教师。以备课组长和学科骨干教师为主, 参考其他教师的建议, 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 讨论制定出本学期的教学计划、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时间调配等宏观性的问题。

二、检查落实备过程

1. 一般模式

各备课组根据制定好的年级备课计划, 确定需要集体备课的章节内容, 根据学校教师不同的实际教育教研能力, 安排好本章节的中心备课人, 让每个教师都有教研任务。一般来讲, 科任教师按单元分配备课任务为宜, 这样有利于体现教学的完整性, 避免教学教研过于零碎, 更好地体现教材编排意图。集体备课单元教学教案由主备课人完成电子稿后, 由年级备课组长打印分发给各个任课教师。打印时注意留下一定空间, 以便其他科任教师作个性化的修改。由年级备课组长确定具体的备课时间, 按照“个人陈述———集体研讨———补充完善”的模式, 形成组内较为成熟的、自己熟知的教案。

2. 检查要点

(1) 教案不雷同:看教案是否体现出了“标”、“本”、“生”, 是否有思想交流的痕迹。集体备课虽然是备课组在统一的时间内对同一教材对象进行解读、分析、研究, 从而进行教学策划, 但是最后为个体所用的教学预案及教学过程应该是带有个性化痕迹的。对于个体而言, 在集体备课中交流的是思想、理念、教法认识, 而涉及实际的教学的具体细节应该是丰富而有变化的, 应该是因地、因时、因人制宜的。因此, 集体备课实行以后, 要防止“一组一案”现象的出现, 其他同科教师如持此案 (没有任何修改痕迹的由主备课人书写的教学预案复印件) , 就可以肯定集体备课工作不够扎实, 因为这里体现不出思想智慧的交流碰撞。

(2) 过程有差异:看备课教师参与性, 课堂实施情况, 具体来讲就是课堂教学设计差异与授课实施差异。单元主备人在集体备课活动中按教学过程完整地叙述教学环节时, 其他教师应就教学过程中某些部分或环节做一些讨论、评价、调整或重新设计。主要看在教学目标设置上有没有差异, 重难点有没有不同。因为具体的教学过程有其复杂性、不确定性, 应充分考虑到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

授课过程因人、因班而异。教学过程有其不确定性。教学预防的内容有时不一定会完全实现, 要鼓励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相机行事, 因势利导。只要能以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为目的, 产生新的更好的教案、学案都是可以的。并要求教师写好教后记, 内容包括最满意的、最不满意的、课堂总体感受等, 教后记的书写可帮助教师尽快成长, 缩短教师成熟期。为了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能力, 学校应该要求备课组长梳理汇编, 教师写好教后记, 一单元一总结, 打印装订成册, 为今后学校教学提供借鉴。

三、及时组织评价, 交流积累经验

每学期期中、期末时间, 学校应组织各年级备课组长、学科骨干教师进行自查自评、互查互评, 达到相互借鉴、相互学习的目的。集体备课要出成效, 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评议时, 把集体备课的内容过程、考试检查内容、学生学业成绩几个方面综合起来, 整体来衡量各学科年级组的集体备课工作。把各组先进有效的做法集中整理归类以后, 由教导处形成书面材料, 印发至各备课组, 既能表现出学校对集体备课工作的检查评定, 又能交流总结经验, 达到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3.集体备课经验交流学校材料00 篇三

--**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开展情况

**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8年7月18日)

自中央部署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开展以来,**县各项工作紧密围绕“逐步构建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目标,牢牢把握“坚持正确改革方向、坚守法律政策底线、尊重农民群众意愿”的原则,按照“试点先行,有序推进”的工作思路,精心谋划、科学统筹,突出组织领导、宣传培训、机制建设、政策完善、督查考核,全面拉开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大幕,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强化组织领导,坚持高位推进

省、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推进会召开后,我们迅速行动,提早谋划部署,做到了“四到位”。一是组织领导到位。成立了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和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政府县长任组长,县委、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监督管理委员会,设立了相应办公室,乡村两级也分别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建立了“双组长主抓、四大家共管、多部门协作、县乡村联动”的工作推

进机制。二是工作部署到位。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先后4次专题研究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县委、县政府8次召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及清产核资工作动员部署会、推进会,县上主要领导就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做了详细安排部署,明确工作任务,细分时间节点,确保8月底前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任务,年内完成改革试点任务。三是推进措施到位。为了推动工作落实,县上细化任务清单,实行县级领导协调抓促责任制,责任到乡到村,实行周统计、半月一汇报、一月一总结通报,并对后进乡镇进行通报整改,对相关责任人进行约谈。同时,把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纳入对相关部门和各乡镇年度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完善考评机制,同各项农业农村工作同部署、同考核、同奖惩,确保了工作任务有效落实。四是经费保障到位。县政府在财政非常困难情况下,安排启动经费10万元,安排专项资金60万元,全力保障全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及产权交易体系建设工作顺利推进。

二、深入宣传培训,确保政策到户

我们坚持把宣传工作贯穿到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过程,多层次、全方位、高频次宣传改革政策,营造改革氛围,做到了“四到户”。一是宣传发动到户。结合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培训,县上组织召开了全县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业务主办和村党支部书记参加的政策宣讲会,县产权办通过深入乡镇、村组召开座谈会、动员会、培训会等89场次,培训人数3700多人,征求各类意见建议100多条,在街道、村部等公共场所设立宣传点40多个,接待咨询群众800多人次,解答相关问题110多个。二是会议参与到户。以村“三委会”为基础,组织村民小组召开宣传会71场次,普及改革知识,动员群众积极参与,维护自身利益。三是资料发放到户。印发《政策文件汇编》《政策知识问答》《一封信》等宣传资料2万多份,发放到每一个农户手中,动员农户悬挂张贴在自家醒目位置,方便农户学习、了解和掌握。四是政策宣讲到户。结合精准脱贫工作,培训指导帮扶干部利用入户对接行动,深入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相关政策宣讲活动,向广大群众阐述了改革的目的意义和方法步骤。

三、立足考察调研,坚持试点先行

我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方法,县委、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业务部门负责同志,先后分批次赴贵州省六盘水市,陕西省蓝田县、黄陵县,甘肃省张掖、庄浪、陇西等市县进行了考察学习。借鉴先进经验,深入乡镇、村组调研,采取边试点、边总结、边推广的思路,先行指导在村集体经济基础相对较好、开展农村“三变”改革试点的**等7个乡镇及**等16个村开展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目前,产权制度改革试点乡镇和村组清产核资工作已基本结束,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界定工作已全面拉开,预计年内基本完成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任务。

四、规范制度章程,健全政策体系

在充分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我们依照相关法规政策,争取县委、县政府大力支持,印发了《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发展多种形式股份合作进一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意见》《关于加快构建政策体系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实施意见》《农村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界定的指导意见》等意见4个,《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实施方案》《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实施方案》《农业设施产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方案》等方案3个,为全面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集中制定出台了《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价值评估办法(试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交易办法(试行)》《农业设施产权登记颁证管理办法(试行)》《农村流转土地经营权登记颁证管理办法(试行)》等办法5个,建立健全了**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职责、文明服务规范、工作人员纪律规范、六项窗口制度等内部管理制度4大类93项;编撰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政策知识问答110问》《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政策文件汇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用法律法规文件汇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相关工作应用文件汇编资料》等资料4套;印制制式《农业设施产权证书》、《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权证书》等2类权证700本,为全县农村产权交易公平、公正、规范、合法运行提供了政策保障。

五、完善工作机制,抓促任务落实

按照省、市时间安排和进度要求,我们严格程序,规范流程,细化任务清单,靠实工作责任,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挂帅、具体事项专人负责、具体工作照单问效的工作机制,紧扣时间节点,倒排工期加快进度,确保按期完成工作任务。一是建立“三包”责任制。实行“四大班子”县级领导包片,科级领导包乡镇,一般干部包村组的工作机制,县产权办成立3个工作督导组,坚持每月对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及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进行督查指导,及时解决乡村工作中存在的具体困难和问题。二是建立三级联动机制。进一步靠实县级组织协调、乡镇的责任主体、村组的实施主体责任,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在全县建立一个统一、协调、高效的工作体系,形成了县、乡、村“三级联动”的工作格局。三是建立纠纷调解机制。县产权办结合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集体组织成员身份界定、农村土地确权等工作,组织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行动,深入村组、农户,逐级开展排查,逐个进行造册登记,联合国土、司法、林业、水务、交通、教体等部门,建立“一站式”接访、多部门联动的信访问题调处机制,做到掌握政策准、排查问题细、协调处理快,目前已经解决清产核资、组织成员身份界定等各类矛盾问题76件。

六、紧扣关键环节,做实“三资”清理

清产核资作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基础工作和关键环节,我们邀请省经管总站专家就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组织成员身份界定、“三变”改革工作涉及的政策规范和业务流程,对县、乡、村工作人员进行了集中培训,严格按照六个环节(召开村“三委会”讨论通过清产核资工作开展、向乡镇政府请示核准、乡镇政府批复、向村民下发告知书并开展清理、公示确认、汇总上报)、七步流程(摸底调查、价值评估、产权界定、公示确认、审核备案、建立台账、汇总上报)的工作步骤开展“三资”清理,通过保证量准、保证核准、保证评准“三保证”对村级资金、资产、资源进行清理核实,确保农村集体“三资”不漏、不落、不差,农村集体资源、资产、资金、债权债务清晰清楚,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打好基础。截止目前,全县19个乡镇215个村

1991个村民小组清产核资工作全部展开,其中已完成全部工作任务的村77个、组615个,分别占任务的35.8%和30.9%;已清理资金:村级593.29万元,组级34.23万元,已清理资产总额:村级9486.42万元,组级458.03万元,已清理资源总额:村级55.7万亩,组级69.77万亩;开展价值评估371.15万元。在产权界定中,界定资产类金额264.2万元,界定资源类面积6.4万亩。完成“三资”监管电子台账的村5个,组37个。已有88个村750个组建立了资源台账,84个村580个组建立了固定资产台账,74个村606个组建立了统一经营资产台账。全县12个村112个组进入清产核资数据汇总上报阶段。

七、健全交易机构,搭建体系平台

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体系建设中,我们以“考察调研学经验、集思广益纳建议、立足实际建机制、统筹推进抓落实”为步骤,初步建成了“县有中心、乡镇有所、各村有站”的三级联动服务体系。依托县政务服务中心,在县政务服务大厅设立了综合受理、权证办理、信息发布、交易鉴证、价值评估、抵押登记等6个业务窗口,从县直和乡镇抽调了12名专(兼)职工作人员,组建成立了县级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建成了庆阳市首家管理科学、运行规范、上下通畅的县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在19个乡镇设立了乡级农村产权交易服务所,每个交易服务所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2-3名,明确乡镇农经服务中心负责人兼任服务所所长;在全县215个村组建了村级产权交易服务站,由村委会主任兼任信息员;县上通过公开招标,开发了“**县农村产权交易管理系统”,现已上线运行,待与“甘肃省农村集体三资网络监管平台”互联互通后,可全面实现“一窗受理”和“最多跑一次”的服务目标,为广大农民群众发布产权交易信息、进行各类备案登记、价值评估、交易鉴证、权证办理等提供便利服务。同时,编制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交易、农村流转土地经营权登记颁证管理、农业设施产权登记颁证管理、家庭农场备案、专业合作社备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等办事告知单6项,业务流程图8个;制定各种流转交易事项的受理、申请、登记、鉴证、委托、资料清单、批复等制式文本文件9项56个,大厅业务窗口受理簿册11种;确定交易品种8类(农户承包土地经营权、林权、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农业生产设施设备、小型水利设施使用权、农业类知识产权、农村集体资产股权、其他农村产权)。近期,县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已上线发布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相关政策文件19个,实用法律法规44部,土地流转出让和需求信息20多条,完成农业设施产权颁证10个,接受相关政策咨询300多人次。

八、破解资金难题,保障集体发展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意见》精神,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现全面消除贫困村集体经济“空壳村”奋斗目标,县委、县政府结合县情实际,制定了《关于发展多种形式股份合作进一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意见》和《关于做好当前农村土地确权、贫困村合作社全覆盖及集体经济“空壳村”消除工作的紧急通知》等文件。以发展多种形式农民股份合作经济组织为重点,以股份合作型、资源开发型、项目带动型、服务创收型、资产经营型等为主要经营形式,助推村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稳步增加。截止目前,全县215个行政村中,有村集体经济收入的村88个,无村集体经济收入的村127个;全县120个贫困村中有“空壳村”101个,目前已消除41个,消除率为40.6%,累计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68.46万元;未消除60个。一是多渠道注资,破解发展资金少难题。县上研究制定了《**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资金管理办法》,通过向村集体下拨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互助资金,破解贫困村发展集体经济缺少资金的难题。目前拟向全县215个村下拨发展资金8925万元,委托县扶贫开发有限公司统一经营管理,保本增值,力争2018年底全面消除“空壳村”,到2020年所有行政村有稳定可持续的集体经济收入来源,收入稳定在5万元以上。二是挖优势资源,创新村集体发展模式。目前,已消除集体经济空壳的41个村收入来源主要是部门扶持、征地补偿、废旧资产处置、土地承包流转、房屋租金、考核奖金、林场发包收益等。未消除村集体经济空壳的60个村将抢抓机遇,深挖优势资源,用活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020万元,通过中药材、文冠果种植,黄花菜、万寿菊栽植,新建蔬菜大棚,肉鸡、肉羊、奶山羊养殖,入股养殖专业合作社和惠达投资公司分红,村集体耕地、林场发包收益等方式,走出了切合村情实际的发展路子。三是据县情实际,加强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我们围绕种养业和特色产业发展,全力抓促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为贫困户摆脱贫困和贫困村集体稳步实现经济收入目标提供了发展载体。目前,依托土地经营权流转,全县累计培育新型经营主体1328个,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1232个(种植合作社347个,养殖合作社455个,从事其他业务合作社430个)、家庭农场73个、农业龙头企业23个;发展成员2.3万人,培养经纪人0.16万人,辐射带动农户8.6万户。年购销各类农产品27.3万吨,购销农用物资2.36万吨,销售收入5.68亿元,年盈余4895万元,带动农民增收2.15亿元。

4.集体备课材料--3 篇四

一、我们的步骤和做法:

无纸化集体备课也叫电子化集体备课,主要借助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行集体备课。通过摸索我们的做法和步骤主要是以下五步,还不成熟,向各位领导、专家、同仁请教:

第一步主备。首先确定主备人,(这样让指定人提前备课是否合理、科学,主要看他拿出的“初案”(最初的教案,或“雏案”)是否过硬。)如果与大家期望值相去甚远或者不合胃口,在这样的教案基础上修改,将花掉很大的力气。要是这样做,就要对主备人至少提出这样的要求,在教案形成之前要至少与组内的一些同事有过针对相关内容的交流,这样才不至于慌腔走板,做到“初案”有点群众基础,在讨论时效率和达成度较高。

第二步审核。保证“初案”质量的最后关卡就是审核了,能通过审核人的基本认可就能作为集体讨论的合格的初案了,即“审案”。上传组内校园网上的资源库,通知成员审阅。

第三步共备。就是集体备课了,大家一定要有备而来,畅所欲言,对所要讨论的内容和初案有些思考的前提下来的,这是保证集体备课有效、高效的基础,首先由主备人进行说课(对初案进行简短的解释说明),然后对教案的每个环节进行地毯式的轰炸,或反对或修订或提出新的建议甚至是局部颠覆性的改变都会在头脑风暴中产生,在交锋磨合的过程中形成“共案”(集体教案)。在资源库中共享、存档。

第四步微调。每人按照自身的特点、所任班级的实际情况对“共案”进行个性化的微调、修改,“让马克思主义与具体情况相结合”,形成具有很强针对性和战斗力的个性化教案——“个案”。存放与组内资源库中的个人空间。

第五步反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案是否合适有效主要看课堂教学的效果。预设是否合理、适当?生成了哪些新问题?采用什么新方法?获得什么感悟?还有什么疑问等等?课后及时写下反思,继续修改、完善教案,谓之“思案”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这些反思也是下次课例活动的素材资源。

二、我们的感悟(收获与困惑)根据一个学期的实践,无纸化备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课堂丰富、生动,学生喜欢,资料丰富,交流方便,利于储存积累、发挥集体优势)

1、无纸化集体备课可以提高备课效率。克服了传统备课方式中教师过多地把时间花在查找资料和教案的书写等方面的弊端,(当然书写教案也有独到的好处,但它的产出效率低,性价比不高,正如手工插秧也很好,但效率不高)无纸化备课使教师把更多时间放到思考教学设计和做课前准备上来。电子文档也利于反复修改和传输。

2、无纸化备课可以提高教师的备课质量。由于计算机和网络的资源共享和信息搜集处理功能,使教师在备课时,除了借助教材和教参外,还可以通过网络资源撷取更多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和资料,开阔教师的眼界,拓展教师上课的思路,丰富课堂教学资源。

3、无纸化备课便于教师资料积累、交流和共享成果。采用无纸化备课,教师可以把平时在网络和报刊中看到的相应资料、课件等,很方便地通过拷贝和输入保存到相应的教学内容中去,形成教师个人教学资源库。同时还可以和其他教师共享备课的成果。

4、无纸化备课有利于节约学校管理和教学的成本。无纸化备课一般不要求打印,节省了打印机、纸张等耗材,节约的成本。教师上课时可以通过校园网络实现共享。学校对于备课的检查也可以通过校园网络进行,节约了管理成本和管理的时间。

但是,无纸化备课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也出现一些问题,给老师带来一些挑战:

1、尤其是刚起步阶段,一些教师下载网上的教案和课件,很少作修改,或者依赖其他老师,照搬其他人的教案课件。

2、老师工作量空前大,(从大量的信息中去甄别、筛选、取舍、修改、别些教案、制作课件,个中滋味难以言表。

3、对网络依存度太高,网络不同或停电,将不堪设想。(一夜回到了原始社会)

老师们都有共识:不管采用何种备课方法,认真备课、精心备课、创新课堂教学设计才是关键和根本,对备课的重要性认识到位与否,比采用何种备课方式重要得多。因此,对于无纸化备课,我们不能因为它存在着个别教师可以偷懒否定它。我们应该看到它的优势,正确的面对可能存在的问题。

集体备课的几点思考

集体备课,就是教师合作备课,它的好处人人皆知。所以,新课程特别强调教师要有合作精神,教师相互合作有七大益处:心理支持、产生新想法、示范合作、汲取力量、减少工作负担、增强动机、支持变革。

集体备课的目的是让教师就某一教学内容进行讨论与研究,发挥集体的智慧,理解教材、探索教法,拓展教学思路。以期通过集体备课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和高效,同时提高参入教师的整体专业水平。但是真正的教学设计还需要执教者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来一次归纳、提升和再创造,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教师自己的教学个性,更好地适应自己学生的学情。怎样做才能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和高效性呢?

第一、了解备课目的,认识集体备课的作用。许多教师把备课当成写教案、找教案、抄教案,自然也就把集体备课当成是集体修改教案了。课堂教学存在诸多的不确定性,其表现有:1.教学目标与结果的不确定性:允许学生在知识、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方面有多元表现。2.教学对象的不确定性:不使用统一的规格和评价标准,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个别化教学;3.教学内容的不确定性:课程的综合性加大,教材、教师教学用书为教师留有极大的余地;4.教学方法与教学过程的不确定性:教师有较大的自主性,将更为灵活地选择与使用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支配的因素增多。如数学新课标实验教材中的综合应用和实践活动等,为教师开发教材留下了很大的空间。5.教学评价的不确定性:考试得分点大大减少和淡化,不再起支配作用,教师要花很多时间查找资料、补充教材的内容。

上述这些不确定因素单靠一个人的力量显然是不够的,它需要资源共享,集思广益,充分发挥集体智慧、个人特长,进行“同伴互助”才有解决的可能。

第二、确定备课内容,进行备课集体组合。

备课内容要全盘的计划,备课集体随内容组合。第三、统筹计划,做好配当。备课,一定要备学生。

第四,确定备课目的,形成集体决议。

1、备学生时,其目的有:为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学习习惯,为掌握学生的思想变化、学科成绩变化,为后进学生的转化等等。在集体备课时,一定要针对目的,研究形成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形成集体决议。如习惯的培养,先研究我们学生的习惯怎样?那些习惯不好,由什么原因形成的,怎么改?对策是分工负责(每个教师分管几个习惯的养成监督)或是重点分工(每人分几个需要重点关注的学生)等。形成决议就是确定今后一段时间具体怎么做,做到怎样的程度,措施是什么?等等;关于学生变化,先交流那几个学生发生了怎样明显的变化(不做作业、上课走神、成绩下滑等等),再分析变化的原因,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调查、家访、谈心、补课等),最后形成决议;关于后进生的转化,先要确定后进生都是谁,怎么个后进(学科知识水平如何),后进的原因是什么(智力原因造成、兴趣原因造成、家庭原因造成、其它别的原因造成)?寻找对策(对症下药)。形成决议,针对某个学生确定教师要约法三章(如,对学习某科没兴趣的学生,一定要单独要求,培养自信心,相关教师多给以关注、给以温暖等等)。

2、系统知识时,其目的有,了解新课标对整体知识的要求,了解整体知识的年级要求,了解整体知识的教材分布、相关表述及能力要求。形成决议,相关年级要做哪些工作(知识要掌握那些、能力要培养到什么成度)?

3、单元备课时,其目的和决议的内容有:(1)教学目的和要求。(2)教学内容分析。(3)教学重点难点:指出本单元或章节的重点难点,并备出突破重点难点的方法。(4)学情分析(5)注意事项(6)教学方法建议(7)课时分配

(8)单元或章节过关测试题等。

相关决议的内容要具体、简便易行,有针对性、可操作,灵活有效、留有教师自由发挥的空间。

第五,确立备课制度,形成集体备课的习惯。

为了集体备课的规范化管理,制定一定的规章制度是必需的:

1.成立集体备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领导与骨干教师组成,小组成员要有明确的分工。政教领导负责组织集体备学生,教学领导负责备知识系统,骨干教师负责组织单元备课或课时备课。相关备课,学期初由相关负责人根据需要制定好计划提交领导小组。由领导小组统筹安排,做好配当。

2.集体备课时,要做好记录。特别是形成的决议,要人守一份(准备执行)学校要存档一分(对参入教师进行考核、对另一轮备课给以参照)。

3.个人备课,对集体备课形成的决议每个教师有个性的进行落实,要写出落实计划——课时教案。课时教案,必须立足于课堂教学。必须根据本班的实际,创造性地执行决议,力求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和高效。

4.课后反思。教学结束后,一定要在教学反思中对集体形成的决议进行评价,以期达到对集体备课的成果进行总结。

第六、集体备课与校本研究相结合。集体备课可以作为一种教研的有效形式,备课的内容就是研究课题;备课的准备就是学习研究;集体交流就是讨论研究;决议就是研究方案;课堂教学就是实践;反思就是结题。

基于集体备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考

教师职业要有较高的专门知识和技能。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会主席舒尔曼认为:“教师教育要强调理解和推理、转化和反省这一教学理念,根据这一理念,教师必备的专业知识至少应该包括如下方面学科内容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课程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学生及其特性知识;教育脉络知识;教育目的目标、价值、哲学及历史渊源知识。” 英国课程专家斯腾豪斯曾说过:“课程发展即教师发展”,高度概括了新课程与教师专业成长之间的关系。新课程对教师专业素养提出了新的挑战。新课程为教材的多样性和教师教学的创造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需要教师在观念上实现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新课程倡导课程的综合化,需要教师之间的互补与合作;新课程要求教师既要能设计针对学生需要的教学活动,又要对整体学校的课程具有较深刻的认识,教师必须提高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新课程提出了一些全新的教育理念,对教师的教育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作用不在于给学生一个拐杖,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自己站起来走路”。

新课程改革将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教师的培训、学习,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目前,尽管上级主管部门安排了新课程通识培训、课程培训、全员培训等活动,但广大教师还是很难把学到的理论用到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去。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笔者认为,需尽快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机制,探索一条新的教师专业发展之路。

一、集体备课——教师专业发展的土壤

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是向学校回归,向教师回归,向教学实践回归。校本教研正是基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以教师为主体,融研究与学习为一体的教学研究方式。它以学校为基地,以学校内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内容,以学校管理和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研究目的,所开展的教学行动研究活动。

校本教研以教师为研究主体,强调教师即研究者,教室即研究室,要求教师形成研究意识,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育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和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鼓励教师从课程改革的问题和需要出发选择课题,强调研究的实效性和可持续性,把教学研究和教师的日常教学实践以及在职培训融为一体,使之成为教师的一种职业生活方式,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校本教研的目的一是鼓励教师主动参与教学研究,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二是提高教育质量,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简单来说,校本教研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三者的共同发展。教师在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工作,教学工作的中心就是课堂教学。所以,学校开展的校本教研重心就要围绕如何研究课堂教学而展开,而集体备课正是研究课堂教学最佳、最重要的途径。集体备课是现在普遍采用的一种提高教学水平、教学质量,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备课手段。教师集体备课是以教研组或备课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开展集体研读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分析学情、制定学科教学计划、集体商讨教案、反馈教学实践信息、研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等系列活动。集体备课作为教师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方式,其积极意义表现在发挥教师的合作精神,实现资源共享,全面挖掘教材的教育功能,互相交流教改信息,探讨教学方法,切磋教学技艺,养成反思习惯,提高专业素养。

二、对现行集体备课的反思

以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和新课程理念来审视和反思过去的集体备课可以明显地看到,缺乏合作和创新精神是学校集体备课中存在的主要弊端。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表现:

1、集体备课的指导思想存在偏差。一些教学一线的教师或者对教学研究存在畏难情绪而只教不研,或者忙于日常教学而忽视集体备课活动。在开展集体备课活动的时候,他们显得漫不经心。有时候拿份试卷做做,有时候拿本书看看,更有甚者,竟会堂而皇之拿几叠作业本批批。如果有教师调课,他会理所当然地说:“我去上课了。”对他们来说,参与集体备课,是学校给教师增加的额外负担,无异于浪费时间,忽视集体备课对个人成长的作用。

2、集体备课活动经常流于形式。不少备课组的集体备课活动主要是一些常规性的检查和评比活动,随意化的开课、听课、说课、评课活动,活动的主题不明确,指导思想不深刻,加上繁琐的规章制度盛行,使教师疲于应付,没能从集体备课中受益。

3、误把集体备课理解为分摊备课,以此减轻教师负担。学期初,备课组长召集各组员,将新教材的各章节平均分给了组内各教师,由各组内教师分头撰写教案,完工后交给备课组长。组内教师或沿用原有的教案,或向他人借抄教案,或从网上下载教案,尽管一个学期备课组的教案相当完整,其实没有任何实用价值,因为这种备课形式完全违背了集体备课的初衷,脱离了教师的共同参与和讨论,没有教师心灵的碰撞和共同智慧的结晶。事实上,许多教师根本没按这些教案组织课堂教学,有的教师甚至连看都不会去看一眼,备教案,说白了就是应付检查,教师的基本技能并没有提高。

4、崇拜权威,局限经验。传统的集体备课往往成为组长或教学骨干的专利。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有些教师往往盲从学校领导、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或骨干教师的观点,对自己的认识缺乏认同与自信,不敢勇敢表达自己的观点,人云我云;还有些教师仅满足于自己狭窄的个人经验,在课堂设计和教学评价等方面都渗透了浓厚的经验意识,认为我已经是一个优秀教师了,难道怎样备课还需要别人来教吗?与这些水平一般的教师一起集体备课,我能有所收获吗?这种狭窄的个人经验使这些教师很难接受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他人的观点,从而一直在低效重复自己的教学行为。

三、课程改革给学校的集体备课和教师专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眼下推行的新课程改革活动是全体教师都未尝试过的大型教研活动,这就为集体备课提供了广阔空间,也给教师的备课工作和专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首先,课程改革给教师带来了全新的思考,即对教育本质有了新的认识;其次,课程改革把课程放在一个充分开发而有相互联系的系统中去实施,打破了过去相对封闭的课程体制;第三,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之一是在教育中既关注学生的发展,也要关注教师的发展,因此突出人文性是当前教研工作的一个新变化。面对这些特点及挑战,笔者认为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集体备课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作相应的调整:

1、确立集体备课制度,形成习惯,强化观念。

固定时间、地点和人员。要求教师以备课组为单位,每周定半天时间进行集体备课,课务由教务处统一排定,备课组成员除公差外出外,都必须参加集体备课,校级和中层领导也必须到相应的备课组准时参加集体备课活动。学校的教研活动是形成浓厚校园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集体备课制度的形成,既需要理论的指导,更需要全体教师养成良好的教研习惯,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2、确定集体备课基本模式。

每周四节课的集体备课时间如果安排得当,内容非常充实,但如果走过场,不单起不到效果,还会引起教师的反感,走回原路。因此,给集体备课框定一个基本模式很有必要,可以使集体备课具有很强的操作性。集体备课的主要任务是集中精力共同商讨如何组织下周的课堂教学,对单元和课时重点、难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步骤、学生作业等初步达成统一。集体备课也可对上周的教学情况进行反馈,对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并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集体备课也可安排教师开课,课后进行说评课活动。当然,为了提高全组教师的理论水平,在备课组活动中安排理论学习也非常重要。对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梳理和分析,形成课题,并在备课活动中进行集体研讨,无疑将大大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理论水平,因为课题研究一头连接着教师的业务学习,一头连接着教师的教学实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

3、集体评价,提高集体备课的成效。对集体备课的评价应重过程轻结果。应多看教师能否积极参与集体评课,能否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能否查阅资料、补充教学内容,能否在集体研讨时,发表有个性的见解,能否博采众长,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一个备课组出一两个优秀教师并不难,难的是整个备课组成员都有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当然,教师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先成才与后成才,老教师与年轻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肯定不是在一条起跑线上。怎样缩小个体之间的差异,一靠教师自身的努力,二靠学校的校本教研,而集体备课无疑是共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的最有效途径之一。集体备课中要培养教师的合作精神、奉献精神和互帮互助精神。学校对备课组的考核一看活动是否真正有效开展,二看教师是否在原有集体备课形成教案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个性化备课,三看教师的课堂教学,四看教师的教后反思,五看备课组全体教师的教学水平是否有整体提高。

4、深入课堂,实行课堂监控。

集体备课的效果要在课堂教学中得以体现,学校真实的教学情境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土壤。学校通过开展市区学科带头人示范课、骨干教师展示课、青年教师合格课、新教师汇报课、兄弟学校交流课等多种课堂教学活动,推动学校集体备课活动的顺利开展,锤炼教师的教学能力。学校主要领导必须结合常规工作管理检查,经常深入课堂进行推门听课。一方面了解集体备课的真实情况,另一方面与一线的教师一起积极探索与新课堂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改革,帮助教师形成由主客体关系转向相互交往关系,由接受学习转向发现学习,把新的教学评价观贯穿于对老师的课堂教学评价中,从而改变教学方法。每节课听完后应由教研组长或备课组长对该教师的课认真作出评议,提出整改意见,并及时反馈到教师本人手中,真正使集体备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同时使教师及时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四、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备课活动

1、倡导集体备课——集体上课——集体反馈——集体反思的集体备课模式。上课前一周,各备课组召开讨论会议,讨论一单元的备课安排情况。确定一位教师为主备人,教案备详案,其余教师各自备课,可备简案。集体备课交流时可由主备人围绕主题逐一抛出自己的理解、观点、设计及有关理论依据。辅备人随时予以补充、完善。集体备课的价值在于相互交流,在交流中达到信息的沟通及资源的共享,在交流中达到相互促进相互吸收。为保证交流不流于形式,教师可以不拘形式,可以就一点有感而发,可以就整体发表见解,可以中途打断,可以求同存异,可以相互争执。为了创设良好的交流氛围,记录时各人可记自己认为值得记的东西,可以是别人的观点和方法,可以是听了别人发言触发的瞬间的思考。发言时主次可分可不分,某一方面能力强的,掌握信息多的可以多说几句,才入门的,经验欠缺的可以多听听,学学别人的方法。统一认识后,由主备老师执笔备出教案。其他教师在使用前,根据学情和自身的教学特点,再对教案进行修改、补充甚至重写,然后组织课堂教学。每节课上完后,每位教师及时写好教后反思,作为教案的非常重要的补充部分。教师及时记录课堂教学环节中成功的地方和存在的问题,并在下次的集体备课中进行反馈。

2、尝试集体备课——个人试上——集体讨论——集体上课——个人反思的新模式。

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形成教案,先安排一位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施教者原则上按预定的教案组织课堂教学,其余教师观摩,信息组教师做好课堂实录工作。在试上的过程中,其余教师主要观察集体讨论的教案是否行之有效,课堂预设与动态生成是否一致,教师的课堂机智是否充分发挥,教学目标能否达成,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施教结束后,备课组长及时组织组内教师进行说评课活动,必要时还可组织教师观看课堂实录,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其余教师在吸取别人教训的前提下,博众人之长,再组织课堂教学,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这种集体备课模式可以使教师避免照本宣科,忽视自身的教学特点,忽视本班学生的实际,忽视了个性化的设计,忽视课堂实践和教后反思。开课教师可就实施过程中的启发、瞬间的灵感、困惑等反思记录下来。这些困惑、心得正是教师业务能力成长的每一个脚印。

3、开通博客,开展教师论坛。开设校园网站教师博客专栏,同时积极倡导教师撰写教学随笔,把在教学中成功的体验和失败的教训写出来,与其余教师一起共享。在网上开展教师论坛,教师可对一些热点、难点展开网上大讨论,拓宽集体备课的时间和空间。学校定期对备课组活动进行总结和评价,在全校教师大会上进行集体备课活动经验交流。让优秀备课组组长介绍集体备课经验,让不同层次的教师谈集体备课的体会。通过这些活动,可以使教师的教学观念逐步转变,增强教师参与集体备课活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同时可以使教师养成反思习惯,加快成长速度。

4、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研讨。

专题研讨的内容来自教师平时的教学实践和对教学的思考。在集体备课初期,学校可组织各备课组就如何进行集体备课和说、听、评课进行专题讨论,而后集中讨论多媒体使用的有效性、新课导入的有效性、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以及作业布置的有效性等专题,同时对如何组织阶段性复习、期末复习和命好试卷展开了大讨论。理科备课组成员还可对如何组织竞赛辅导作了深入探究,文科备课组可就如何早读、听写和阅读等进行了研讨。初三备课组更要加大对中考的研讨力度,利用集体的智慧精心、科学组织中考复习。备课组还可把教学中突出的问题课题化,以此提高教师理论学习的自觉性和课题研究能力。通过专题研讨和课题研究,可以强化教师的问题意识和科研意识,有助于教师在实践中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行动研究中获得专业发展。

五、集体备课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再思考

1、在新课程改革中,集体备课逐步使教师在活动中自我成熟和自我完善;鼓励教师在课程改革中取得教学和研究的成果;帮助教师弄清并摒弃其原有观念中不科学或非理性的成分,集体备课已真正成为教师日常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2、以往由于教师之间存在学科考核和评优的竞争状态,不得不让教师有所保留。如果学校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考核和评价,就会增强备课组成员间的学习意识、合作意识和研究意识。人人为集体备课出谋划策,人人是集体备课的参与者和得益者。在集体备课中老年教师的经验、中年教师的创新精神和青年教师的激情互补,备课组人员组合达到最优化,集体的力量得以充分彰显。教师从参不参加集体备课无所谓,发展到不参加集体备课就感到不踏实,时刻有危机感和紧迫感。利用他人的智慧发展自我,成为集体备课的精华。

3、集体备课使教师逐步转变教学观念,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转变。通过集体备课教师手头的可用资料明显增多,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很强的信息搜索、分析和筛选能力,以此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和教学业务。另外,通过集体备课,备课组资料日益丰富,同一学科的教学资源库初具规模,为建立“适合本校教情和学情”的学科资源库奠定了基础,使集体备课逐步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

4、集体备课使教师养成了自觉的讨论意识和反思意识。从严格意义上来说,集体备课很难从时间、地点和人员上进行框定。教学问题的产生贯穿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一些突发性事件需要随时解决,因此,在办公室、走廊上、操场边、餐桌旁常常能看到几个教师围在一起探讨教学问题。有些教师甚至晚上回到家中还在网上与同事或网友交流教学心得。许多教师养成了撰写教学反思的习惯,他们通过理性思考,开始撰写教学案例和教学论文,部分教师甚至把教学问题课题化,走上了教学研究之路,正从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

5、集体备课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的个性化教学风格逐步形成。有些教师简单地把集体备课理解为全面统一,即从教学进度、教材、教案、备课练习等的绝对统一,这完全违背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集体备课的真正目的是对课堂教学中涉及的内容初步达成共识,它并不反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个性张扬。建立在集体备课基础之上的个性化备课,是集体备课的浓缩与升华,课堂无疑成为发挥教师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天堂。在集体备课“大一统”的前提下,教师的教学风格呈现出“百家争鸣 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通过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必将使教研氛围日益浓厚,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同步提高。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集体备课可以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和成长轨迹。同时我们也应清楚地看到集体备课的模式“只有更好,没有最好”。集体备课之路才刚刚起步,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1、如何解决同一教研组中的备课组和同一年级组的备课组整和、协调发展的问题。教育教学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在特定的条件下,可单独奋战,但面对错综复杂的新课程改革,面对课程的逐步综合化,单靠由几个人组成的备课组无论如何也解决不了面临的诸多问题,必须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走进更广意义的集体备课活动中去。

2、走出校园集体备课的圈子,走强强联手,专家引领之路。同一学校的备课组成员毕竟力量有限,况且,时间一长,很容易造成模式上的老化和思维上的定势,不利于教师的再提高。必须倡导结对学校共同开展集体备课,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必要时,可请教研员或学科专家进行现场指导和点评,提高集体备课的档次,拓宽教师的视野。

3、如何形成集体备课专题研讨系列化。专题研讨作为集体备课的有机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学校领导和教师的重视,但如何形成有效系列,使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理论水平在研讨中有所提高,有待全体教师的再思考和专家的引领。

4、集体备课放与收度的把握。不同层次的教师对集体备课的理解和感受不尽相同。有经验的教师把集体备课当作合理的补充,他人的观点帮助拓宽了备课的思路。而对于年轻教师来说,集体备课无疑成了他们上课的法宝,集体备课使他们懂得了如何利用现有资源上出一节好课。问题是:集体备课的作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来?集体备课和个性化备课对不同的教师标准如何确定?

5、集体备课作为一项共同参与的活动,要求每一位教师在规定的时间里积极参与,不得缺席。一方面有利于活动的开展,另一方面也是校本教研制度的需要。众所周知,校本教研的最大收获者是青年教师,因为他们能从骨干教师身上学到很多有用的东西,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在其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如何也让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在集体备课中更大受益,同样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因为一旦他们对集体备课失去了信心,集体备课还能走多远?

作为教师,我们毕生都要研究“教什么”和“怎样教”的问题,教学研究是教学之本。基于行动研究的备课组实践活动直接指向于教师自身教学活动的改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师专业的发展。为了提高教学能力,提升专业素质,教师必须反思和研究自身的教学实践活动,并将研究的成果自觉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学校的发展和教师的成长在于建立一个高水平的教学研究集体,确切地说,就是教师通力合作形成的支持教与学的氛围。有了这样的氛围,才能形成改革的力量。以往更多地关注教师的自治与个人发展。如今,在新课程背景下,应当强调同伴互助与合作,教师之间应建立积极的伙伴关系,建立一种新的促进教师合作、发展的校园文化,形成宽松的环境和开放的氛围,加强教师之间以及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中的交流、沟通、协调与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与成功。

浅论电子备课利弊

两年前,我组织教师在部分年级进行了语文学科电子备课实验,得到了许多语文教师的支持。在实验中,我们发现采用电子备课后,教学质量能保持稳定。尝试了一年,后因领导的要求取消了电子备课。时至今日,目睹每个教师都有了一台笔记本电脑却又辛勤地参照显示屏或教案集撰写教案,不由又想起了电子备课。

一、好的备课的标准

传统意义上好的备课的标准是三备:一备教材,能理解教材的特点、编写意图、教学要求,把握教学的目标、重点、难点及教材的前后联系等;二备学生,能体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三备教法学法,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学条件,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教学。这样的要求,放在今日仍然适用。因此,区分备课优劣的标准,不在于是手写形式还是电子形式。

二、电子备课的利弊

电子备课的好处主要有:首先,电子备课有利于教学经验的积累,存放与再使用方便;其次,电子备课有利于资源共享,形成互动研讨;再次,电子备课省时省力,同时节约了学校资源,使办公费用大大降低;最后,电子备课在书写和编辑上非常的方便快捷,并且能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力与想象力,使备课内容图文并茂,生趣盎然。

当然,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电子备课也会带来负面的影响。其一,教师可以利用技术更容易复制教案了,如果相互抄袭现象蔓延,那么会养成教师的惰性。其二,年龄大的教师,由于不熟练计算机技术,他们有为难情绪。第三,新的备课方式,给管理者的检查、督促、评价带来新的困扰。第四,电子备课不利于教师写字水平的提高。

两者权衡比较,我认为四大弊端都是可以避免的。发挥电子备课的有效性,关键还在于学校管理者的管理。首先要对教师进行技术培训,要让教师基本掌握计算机操作技术。然后提出电子备课要求,要讲清现代教育观下备课备什么,如何发挥年组备课的优势展开集体备课。还有制定相应的鼓励与惩罚措施,定期开展电子备课评比活动,发现典型教师,促进整体提高。

5.学校集体备课细则 篇五

为适应教育形势的发展,不断将我校新课程改革实验推向深入,使教学研究成为新课程改革的有力支撑点,加速我校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和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加大课堂教学改革力度,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凸显个性特长,使集体备课成为集体智慧的结晶,成为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点子库”,成为激活课堂活力的关键因素,成为大幅度、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突破口”。

二、建立组织

1、我校现有教研组为五个:小语组、小数组、中理组、中文组、体音美组,及教研组为一个大的备课组。再根据我校的教师所任学科特点,将同学科、同年级段划分小备课组。划分如下:小语备课组分为:低段备课组、中段备课组、高段备课组;小数备课组分为:一至三备课组、四至六备课组;中理备课组分为:初中数学备课组和初中理综备课组;中学文科备课组分为:初中语文备课组、初中文综备课和英语备课组;体音美备课组分为:体育备课组和音美备课组。

2、各备课组自行推荐一名备课小组长,教研组长担任备课组长。

三、程序和方法

集体备课一般按照以下基本程序: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修正教案→课堂跟踪(听课)→反思提升(评课)

1、个人初备

⑴ 初备时,教师必须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来指导教学实践,教学设计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正确处理好三维目标,注重过程与方法的指导,使三维目标得到有机的整合,设计的重点放在备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

⑵ 个人初备时,一要研究课程标准(大纲)、考纲、教材、教参及其他相关材料;二要抓住教学“八点”,即重点、难点、疑点、弱点、考点、易错点、易混点和盲点。三要充分了解学生学情,就是既要研究学生的智力因素,如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能力水平等,又要研究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如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

⑶ 初备时,每位教师要尽力提出自己独到的教学设计方案,以便资源共享;要提出自己有疑问的地方,以便“会诊”,排除困难。

⑷ 注意超前备课,这样有利于把握全局,扫清障碍,有利于教师在课

堂上解决学生因为超前预习而提出的问题,集体备课时要带好提前一周的教案。

2、集体研讨

备课教师在集体备课时,分别陈述各自的备课方案,最好采用“说课”形式进行比较,扬长避短,统一思想,达成公识。

3、修正教案

在集体备课中,主备人说课,备课组成员共同探讨、相互补充,使得教案内容更加充实、完善。

4、课堂跟踪

经过备课组研讨过的教案是否可行还有待于考证,因此,有必要进行跟踪听课进行检验,以便得到总结提高,备课组成员之间要互相听课、取长补短。

5、反思提升

一个完整的备课过程应有五个阶段:准备阶段、分析阶段、创造阶段(编写教案)、提高阶段(二次备课,调整和修改教案)、总结阶段和课后交流(对备课的总结阶段)。备课组教师在集体备课情况下授课,要进行交流,对教学进行反思,肯定优点,指出不足,以扬长避短,促进今后教学的进一步开展。

经过二次备课的教案应包括以下几项主要内容:⑴课题 ⑵ 教材分析 ⑶教学目标 ⑷教学重点 ⑸教学难点 ⑹教法和学法 ⑺主要教学环节及时间分配 ⑻主要设问或活动 ⑼板书设计 ⑽练习设计 ⑾反馈与小结 ⑿作业设计 ⒀教学反思,这些内容是教案常规检查的重点。

四、基本要求

1、各备课小组自行商定备课时间和地点(周一至周五的第**节课),备课小组自行推荐一名小组长,进行每次集体备课的组织,教研处不统一做安排。教师在选定好集体备课的内容和时间后,由小组长统一将每学期的集体备课内容、主题和进度上报给教研组长,以便教研组长制定集体备课计划。

2、每个备课组每周要保证有一次集体备课活动(每次至少一课时),集体备课由备课小组长负责组织实施,做好计划落实(包括时间落实、课题落实、主备人员落实),教研组长将集体备课计划于学期预备周提交教研处审查并存档。

3、在集体备课时,备课组所有成员要积极参与,踊跃发言,主动公开自己的教案设计、教学经验、资料信息,以利资源共享。备课组长、教坛新星、教学能手、学科骨干教师应施其所长,充分利用自己积淀的丰富教

学经验和掌握的教育教学理论,积极发挥指导和带头作用。

4、备课活动要求做到“四定、五统一、七备”。“四定”是指“定主备、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五统一”是指: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目标、统一重难点、统一单元练习内容、统一测试内容及时间;“七备”是指:备课标和教材,把握好课标要求;备教学内容,要注意知识的联系和衔接;备学习方法,要充分了解学情;备教学方法,注意把握好教材重难点,教学手段(实验、教具、学具和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备作业及练习的设计;备提高学生素质和能力培养的措施;备德育、美育的渗透因素。

5、备课组全体成员在备课组会议期间不做任何与集体备课无关的事,不迟到、早退或无故缺席。特殊情况不能参加需向学校请假。

6、主备人根据自己的备课稿,对自己的课进行“说课”,将自己在备课中思考的值得讨论的问题提出给全体教师,以便集体研究;其他教师应对主备的教案及提出的问题和主备人一起共同研讨,并同时也将自己初备时,遇到的问题提出进行研讨;研讨过程,应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最好能引起争议,撞出火花,形成智慧;青年教师要大胆发言,积极主动参与整个研讨活动。所有备课组成员要将讨论的要点及形成的共识记载在自己的初备稿中,以便进行二次备课。

7、集体备课活动由备课小组长负责组织实施,备课组成员要服从小组长有关备课要求和备课内容的安排。备课小组长要切实负起责任,认真负责组织和指导,并对每次活动情况(时间、主题、人员、发言讨论的内容和意见及其他情况)详细记载(主备人),作为教研活动的档案加以保存和备查。

8、主备人写出电子教案,并在备课组会议前将前一天自己备好的课稿上传到校园网或共享,供备课组内的所有成员阅读,组内成员认真阅读主备教师提供的电子课稿,将课稿上的内容“内化”,为备课组会议发言做好准备。

9、备课小组长确定下周的备课内容。

五、运行评价

1、学校要把集体备课作为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来抓,此项工作列入学校教学和教师培训规划,加以重点落实。要建立集体备课的常规检查制度和评价制度,并积极开展专题讨论和经验交流,不断提高集体备课的质量。学校在教案管理、活动管理、评价管理、归档管理等方面要作出相应的规定。

2、学校要确定一名校级领导主管集体备课工作,教研处、教务处负责

检查和评价制度的落实。每学期在期中和期末须将教师参加活动情况进行客观评价,评价结果记入教师业务档案,作为教师聘任、晋级、评优及校内奖惩的依据,并在一定范围内予以通报。对优秀备课组和教研组长及表现突出的教师予以表彰和奖励,在教师聘任、晋级、评优等方面给予政策性的倾斜。

3、教研处要做好指导和服务工作,要及时向学校提供有关信息,并经常进行经验总结和交流。教研处将组织力量,每学期进行一次集体备课的检查,检查结果列入学校工作综合质量评估体系。

6.学校集体备课总结 篇六

二、加强教研力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的高低是衡量备课组整体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为此初三历史备课组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通过加大备课组活动的教研力度,积极做好教学经验的交流,努力提高备课组的整体教学水平。

1、积极开展教研组成员之间的互相听课,通过听课、评课,学习他人对教材内容的处理方法,对重难点知识的把握以及教学方法设计的独到之处,从而加以借鉴,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比如李祥民老师的初三历史复习课教学,史建玲老师基础知识巩固能力都很独到。我们还利用多媒体教学,扩大教学的信息量。

2、积极承担公开课,开展示范教学活动。本学期,备课组成员按照科组布置的任务,精心策划,认真准备,积极上好教学公开课。史建玲老师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生动、有趣,使用了问题、材料与图片结合的方式,展示了高效课堂的教学形式,运用了新的教学方法,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受到听课老师的高度评价。

3、积极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提高教材处理和教法设计的能力。历史科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涵盖的范围很广,涉及到社会科、历史科、地理科、政治科等诸多内容。为了发挥集体优势,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备课组把定期组织集体备课作为开展教研活动的重要内容。本学期共进行了八次集体备课活动,每次都能做到有主题、有准备、有中心发言人,气氛非常热烈。集体备课主要是备教材、备教法、讨论命题技巧,通过互相的交流和讨论,大大提高了备课组成员处理教材的水平,也使大家学到了不少有创意、有成效的教学方法,提高了驾驭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能力和命题水平。

此外,备课组成员还相互探讨现代化电教手段的设计和使用,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吸引性,提高教学质量;在繁重的教学任务之余,老师们还积极总结教学心得,基本上做到每课上完有教学后记,同时大家还积极撰写高质量的教学论文,取得了较好的教研成果。

三、取长补短,创出各自的教学特色

7.集体备课材料 运动的快慢 篇七

物理组 主持人:王晶晶组 员:马静

课题:运动的快慢 张晓明 陈立春

高宏娟

第三节 运动的快慢(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4.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过程与方法目标:

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有能用“运动快慢”的观点观察和分析身边事例的意识。

教学重点: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

教学难点:速度概念的建立;研究物体运动的方法“频闪摄影”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参与-活动 教学用具:微机、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机械运动,虽然知道了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但我们平时所说的物体运动和静止却都是相对某一物体而言的,即相对于参照物而言。

[问题]同是物体的运动,它们的快慢一样吗?你认为哪些物体快,哪些物体慢呢? [讨论] [总结]今天我们就研究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板书课题)

二、进入新课,科学探究

(一)生活中对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

〖师〗平时我们是如何对物体运动的快慢进行比较、判断的? [讨论]比较相同时间内谁走的远,和比较在相同长度内谁用的时间短。

[播放视频1]视频中的画面是怎样比较快慢的? [播放视频2]比较运动快慢有几种方法?

[总结]观众的方法实际上是:在相同时间内看物体运动路程的长短来比较快慢,路程长则比较快,路程短则比较慢;裁判的方法实际上是:物体运动路程相同,看运动时间的长短比较快慢,所用时间短则比较快,所用时间长则运动慢。

(二)物理上对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

[问题]如果物体运动时所用的时间和通过的长度都不相等,又该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讨论]如果时间和路程都不相等,的确不容易比较,但我们是否可以认为让它们的路程或时间相等呢? [总结](1)让它们的时间相等: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谁大,谁运动得就快,谁小,谁运动得就慢。

(2)让它们的路程相等:比较单位路程内通过的时间,谁大,谁运动得就慢,谁小,谁运动得就快。

(三)速度

[结论]物理上用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它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讨论]为什么不用单位路程的时间来表示速度呢?

[总结]因为单位时间的路程越大,则速度越大;而单位路程的时间越长则速度越小,故虽然后者也能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但比较起来很不方便,所以我们用单位时间的路程来表示速度。[播放视频3]速度的引出? [公式],用符号表示为。

[单位]路程的单位是米(m),时间的单位是秒(s),则速度的单位就是米/秒,即m/s或m.s-1。常用单位是km/h或km.h-1。单位换算:1m/s=1×=3.6km/h 练习:1km/h=______m/s。[一些物体的速度] 阅读课文第31页的速度(说明第一宇宙速度是航天器沿地球表面作圆周运动时必须具备的速度,也叫环绕速度。)练习:速度的单位换算-典型例题 下列物体运动的速度哪个大()

A.蜗牛:1.5毫米/秒 B.炮弹:1000米/秒 C.发射人造卫星的最起码速度:7.9千米/秒 D.火车:360千米/时

[例题]两例题先让学生看,然后变换一些数值进行计算,变换已知条件进行计算,让学生再命一些类似的题目。让另外的学生计算。

(四)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频闪摄影]为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我们用频闪摄影的方法将运动物体的位置凝固住,会看到这样的两种不同情况。看课本图12.2-2,比较两种运动的差异。[播放视频4]运动的快慢。

[结论]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如„„ 物体沿着直线、快慢是变化的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如„„ [计算] 1.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可以直接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

2.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虽然固定,但我们也可以比较它们整个路程的速度,我们把它叫做平均速度。

公式,s是整个路程的长度,t是完成整个路程所需要的时间,就是平均速度。

[播放视频5]变速直线运动和平均速度。[速度表] 练习:有关平均速度的计算 [匀速直线的图像] 将频闪照相与图像结合,会得出路程随时间的变化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练习:有关图像的判断、选择题等。[播放视频6]频闪灯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知道了为什么要定义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就是物体运动的速度,其实单位路程的时间也可以表示物体的运动速度,只不过后者比较起来不方便罢了;速度的计算公式是以后我们学习的关键,我们要注意领会速度单位间换算的技巧,会从不同的信息渠道收集关于速度计算的条件,然后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四、作业布置

动手动脑学物理2、3、五、板书设计

第三节 运动的快慢

一、生活中对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 1.比较相同时间内谁走的远; 2.比较在相同长度内谁用的时间短。

二、物理上对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

取单位时间或路程来比较它们的路程或时间。

三、速度

1.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2.公式:

3.单位:即m/s或m.s-1;常用单位是km/h或km.h-1。

四、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1.概念;

2.变速直线运动计算公式

六、教学反思

《运动的快慢》说课材料

一.说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作用、分析

本节课所要讲授的运动的快慢是在学习了机械运动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运动的有关知识。速度的概念是中学物理运动学中最基本的概念,理解并掌握了速度的概念,就可以利用所学的知识去处理解决简单的实际生活问题,因此,这节课在本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体验分析在运动路程相同时,通过比较时间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在运动时间相同时,通过比较运动路程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在运动路程和时间都不相同的情况下,通过比较在单位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长短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从而理解并建立起速度的概念及单位,通过利用公式的简单计算来掌握速度单位的换算;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以及平均速度的概念。

2.学情分析

速度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物理概念,限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不可能很全面具体的探讨。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我们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的降低教学梯度,注重基础教学,同时,尽量运用实物演示、多媒体课件等使教学形象直观。每个知识点都尽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出发,经过分析归纳形成概念,以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中学有所得,享受到获得知识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根据上述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能进行速度单位间的换算(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的现象的主要特征,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2).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具有初步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具有对科学求知欲(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速度概念的建立过程。2.理解和掌握速度的概念 难点:1.速度单位的换算

2.利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四、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运动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发现问题:视频中物体有什么共同点?运动情况都一样吗?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并得出结论:视频中的物体都在运动,有的运动得快,有的运动得慢。然后,引出新问题: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这样,利用视频通过生活中常见的运动的实例分析入手,来引出要解决的教学问题,易于学生轻松的融入到课堂气氛中去,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故事激趣,观察比较,形成概念。利用多媒体播放动画片:龟兔赛跑

提出问题,学生思考讨论:开始阶段谁跑的比较快?判断依据是什么?最后裁判认为谁跑的比较快?判断依据又是什么?

以小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上的气氛,让同学们畅所欲言,积极参与,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比较,并互相讨论,充分的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己的分析、比较、讨论中得出结论,使学生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并能描述所观察现象有什么主要特征,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学生从交流讨论中找到了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开始阶段兔子跑得快,是因为在运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跑的路程长。最后裁判认为乌龟赢得比赛,是因为在整个比赛过程中,路程相同而乌龟花的时间少。

据此,对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进行总结并提出新问题:若路程、时间均不相同时,又该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这样,采用边观察、边引导分析,层层设疑,步步深入的方法组织教学,通过教师有目的的引导学生“看”、“想”、“说”等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物理教育的教学目标。

展示问题:学校的百米冠军的成绩是12s,而24届奥运会一万米比赛冠军的成绩是28min,怎样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

老师不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步步激疑启思,采用启发式教学,启迪学生的智慧,使学生通过演练得出:可以比较他们在1秒内或1分钟内通过的路程,由此引出什么是单位时间,得出并理解速度的物理意义是什么,这样逐步的建立起速度的概念,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高度,慢慢的体会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根据速度的定义直接得出速度的计算公式和单位以及它们的符号含义,并能进行单位换算。

在讲解单位换算时,要引导学生根据时间单位和长度单位来逐步的推导出米/秒与千米/小时之间的换算关系,使学生慢慢的领会和理解单位之间是如何换算的,而不是一味的死记硬背。物理注重的是理解,要学会理解的记忆,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3.应用新知,加强巩固,体验成功。利用多媒体展示例题: 例题1: 琼斯以10秒75的成绩获得女子100米短跑金牌, 请运用知识计算出美国田径运动员琼斯百米短跑的速度.解: v=S/t=100m/10.75s=9.30m/s 答: 美国田径运动员琼斯百米短跑的速度为9.30m/s 例题2: 例题:五指山至海口的路程为220Km,一辆汽车从五指山市开往海口,这辆汽车的速度是55Km/h,几小时后可以到达海口? 已知:S=220Km,v = 55km/h 求:t 解:根据公式 v=s/t得 t=s/v =220km/55km/h =4h 答:这辆汽车4小时后可以到达海口。

第一道题是公式v=s/t的直接应用,这道题比较简单易懂,目的是让学生能够顺利的做出来,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第二道题是根据五指山市本地的实际情况编写的,目的是懂得公式如何变形,学会变形公式的应用,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在生活中的应用无处不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通过这两道习题的讲解,让学生养成先分析题意,再规范解题的良好习惯。

匀速直线运动的引入:

利用多媒体展示想想议议的内容,使学生知道频闪摄影也是研究物理问题的一种方法,引导学生分析两幅图中两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不同,通过比较分析来引出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

同时指出,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在日常生活中几乎见不到,因为它是一种理想化的运动。我们有时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简化物理问题,会近似的把一些运动看做是匀速直线运动。

老师简单介绍变速运动、平均速度,使学生注意区分平均速度和速度的平均值。

课堂小练习:

1、单位换算:

(1)21.6 km/h=____m/s(2)5 m/s=____km/h

2、汽车在平直的高速公路上行驶,1 min通过了1800 m的路程,汽车的速度是()

A.1800 m/s B.108 m/s C.90 m/s D.30 m/s 4.归纳总结 最后,再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把本节所学的主要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让学生养成先学习后总结的良好习惯,并培养、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说教法、学法

教法:启发式教学、观察比较法、多媒体演示

为了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概念,就应遵循人们的认识规律,即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这就决定了物理概念的教学,要重视直观性,即以直观为基础来进行物理概念的教学。本节课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对生活中实际事例的观察比较来理解速度的概念,以及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二是通过多媒体课件,使学生有了直观的感觉认识,再结合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引起学生通过对物理现象的观察,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通过比较、分析、概括形成概念。

学法:观察实验讨论、对比归纳、练习提高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分析点拨和帮助下学生进行观察实验为主,老师的提问分析为辅进行的。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列举学生熟悉的事例,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进行观察,循序渐进的归纳出速度的概念。

首先,多媒体课件能较好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进行观察,分析现象。更能方便的进行对比、归纳,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尽量让学生去想、去说、去做、去练。通过练习,来学会应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以及速度单位的换算。再次,通过动手做实验,来加深对速度的物理意义的领会。

六、说板书设计

为了体现我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容易理解,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第三节 运动的快慢

一、生活中对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 1.比较相同时间内谁走的远; 2.比较在相同长度内谁用的时间短。

二、物理上对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

取单位时间或路程来比较它们的路程或时间。

三、速度

1.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2.公式:

3.单位:即m/s或m.s-1;常用单位是km/h或km.h-1。

四、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1.概念;

2.变速直线运动计算公式

七、作业布置:

1.1m/s= km/h 72m/s= km/h 10m/s= km/h 15km/h = m/s 2.甲、乙、丙三人步行的速度分别是3.5 km/h, 64m/min,1m/s,则三人的速度的关系是。

3.汽车以25m/s的速度行驶了2h,它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 km.4.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人对着相距425米的高山喊一声,听到回声经过的时间是()

A.1.25s B.0.625s C.0.8s D.2.5s

八、教后反思:通过这节课师生的共同学习和探讨,同学们基本能够掌握速度公式及其变形,能够运用速度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同学们也学会了从生活中发现物理问题,并能够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这类问题,使物理知识有效的运用到生活中去。

上一篇:描写枫叶的作文300字下一篇:2017云南事业单位考试申论热点:精准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