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的负面效应的论文

2024-09-07

网络媒体的负面效应的论文(精选12篇)

1.网络媒体的负面效应的论文 篇一

网络、多媒体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及负面效应规避

将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引入外语教学,改变了传统的外语教学模式.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给外语教学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我们应当从理论上认识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正面效应,同时也要认识其负面效应,以便在使用时趋利避害.

作 者:孙慧 张爱华 SUN Hui ZHANG Ai-hua  作者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刊 名:山东外语教学  PKU英文刊名:SHANDO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JOURNAL 年,卷(期): ”“(4) 分类号:H319 关键词:网络   多媒体   外语教学   负面影响  

2.网络媒体的负面效应的论文 篇二

关键词:微博传播,虚假信息,谣言,社会危害

微博传播的时效性和影响力是非常大的。由于用户庞大众多, 微博的使用也是简洁方便, 改变了传统媒体单项传播的缺点, 而且改为双向传播, 加大了信息传播的便利性、快捷性。有利于信息的传播。但是, 微博也存在的一些严重的问题。由于缺乏对信息的“把关”信息能够不断的发布、复制和转载, 快速扩散谣言。甚至有些传播者由于不良心情, 借助情绪化的言辞, 表达对社会的不满, 使得微博成为了泄愤的场所。

一、微博信息零碎化传播造成信息误解

微博字数有限制, 不能长篇大论, 滔滔不绝展开论述, 而太短, 又会使得微博的内容过于简短, 无法叙述清楚、完整阐述整个事件的发展过程。这就导致微博内容零散、不够完整、全面的去看待问题、事件的发生。

微博用户的发布信息, 被删减, 被任意的歪曲现象, 使得信息被人为分解, 而接收信息的者会得到一个片面的认知。而人们要全面认识事物的目的就是要减少, 或者说消除事物的不确定性。从而认识事物, 做出自己的判断。关注事件动态发展的人们需要的是一个完善的信息结构, 能够明白真实的对事件进行真实报道, 详尽分析。

微博的发送地点、时间是没有限制的, 微博用户接收信息、处理信息, 进行对微博的转发、评论或者发表微博都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的。微博用户很难在短时间内理解微博信息发布的内容和意义。理解有误差或者偏差, 这些都是碎片化信息下的产物。

二、微博传播虚假信息泛滥

微博运用在人们的生活中, 已经无处不在, 而大量虚假信息充斥泛滥在我们的微博中, 使得信息大量的围绕在我们生活之中, 并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而且有些传统媒体也会通过微博这种方式, 去寻找新闻线索。但是有些记者为了获得收视率, 为了出名, 利欲熏心的去编造假新闻。欺骗观众, 为了迎合观众的猎奇心理, 以微博上的内容为素材, 大量的去编造, 去蒙骗观众。这种行为是不道德的, 违背新闻传播职业道德。反而助长了假新闻的不正之风。

近些年在微博中流传的假新闻较多, 比如名人被传死去消息。让人觉得莫名其妙, 这盆脏水倒到谁身上都觉得晦气。曾经微博上传出金庸去世的假消息, 甚至还有一些实名制验证的微博用户也纷纷转发此消息, 不仅仅扩散了假消息的传播量, 而且对传播中的主人公的名誉也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没有求证过的信息, 就没有说服力, 就不能让这种假消息, 在微博中站住脚跟。就是有一些被利欲熏心的人, 去想些歪门邪道想出门、挣黑心钱, 违背道德去传播一些假消息, 破坏微博信息环境。有些人为了凑热闹, 盲目转发假消息, 也是助长不正之风, 这种行为应该予以遏制。

三、猎奇心理造成微博围观态度

大量微博用户去对事件的关心, 不乏有的围观只是凑热闹, 实际上对事件的态度是冷漠的。这种冷眼旁观的态度只是为了引起轰动效应, 没有什么实际的作用。微博用户对事件进行讨论、在微博平台上进行评论, 参与进去, 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大大的满足了人们的猎奇心理和从众心理, 这样做虽然会引起舆论, 但是却忽略了现实生活现状。

郭美美事件迅速传播, 从炫富到2014年的赌博, 让全国人民认识了这个拜金女。然而大量的围观并没有起到约束郭美美的作用, 现如今越来越张狂的郭美美已经因为聚众赌博蹲监狱, 去反省改过自新。而大量的围观过后受众或许去谩骂郭美美咎由自取, 活该这个下场。这些舆论导向很有可能被幕后黑手操控。受众对微博的传播信息产生巨大的怀疑。

微博信息的更新速度非常之快, 眨眼间在世界各地都会发生不同的新闻事件。我们每天打开信息都会收到最新的微博消息。而人们更喜欢追求一些新鲜刺激的新闻, 或者爆炸性信息。当然这些新闻很快就被更大更新的新闻给覆盖过去, 人们就会追求更新鲜的信息, 转移自己的目标。比如, 宁财神吸毒事件, 张国立儿子张默吸毒事件, 高虎吸毒事件。娱乐圈最不缺少的就是话题。一条劲爆新闻过后, 谁知道明天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而旧的信息会渐渐被人们忘却, 直到再也无人提及。成为过时的新闻。

四、微博传播内容社会危害性

微博发布的信息中应该有一种机制去对发布的信息进行有效的筛选与管理。有些信息不适合微博大面积的去发布。比如微博中直播割腕等自杀行为, 这种事情对社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这种对自己的生命不负责任的做法, 将轻生的文字和血淋淋的照片发布在网上, 会对接收者很大的负面影响, 造成的悲观厌世的情绪, 不利于社会的发展进步。这种行为会引起一部分人的模仿, 小孩子不懂事会觉得新鲜刺激, 效仿此法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对生命的一种蔑视, 一种极大的不尊重。

微博中血腥的、色情的、暴力的文字、图片等为了吸引别人眼球, 迎合低级趣味的做法, 是不可取的。看似自由的去表达自己的观点, 自由的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但是这种行为不考虑社会影响, 是个人极端行为。

微博用户可以隐藏自己的姓名、住址等个人信息进行消息的发出。这便给一部分人可乘之机, 在微博中暴露出自己内心的阴暗面。故意挑起事端, 做一些不文明的行为。我们使用微博时会发现, 微博谣言无孔不入。微博上常常有一些人发布谩骂, 人身攻击和使用不文明用语进行微博评论。

参考文献

[1]梁涛.从“抢盐危机”看微博与谣言传播[J].今传媒, 2011 (07) .

[2]孙卫华, 张庆永.微博客传播形态解析[J].传媒观察, 2008 (10) .

3.网络舆论的负面效应及调控策略 篇三

关健词:网络舆论 效应 调控

舆论是“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调查统计,截至2005年4月底,中国网民数量突破1亿,达到1.002亿人。网络正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网络因其系统的开放性与全球性、信息的广容性与集成性、以及传递方式的交互性等特点,它已成为舆论反映和形成的重要载体,并成为当前我国舆论宣传的一块重要阵地。网络舆论具有舆论的本质属性。它是公众(指网民)以网络为平台,通过网络语言或其他方式对某些公共事务发表意见的特殊舆论形式。网络舆论因为融入了互联网海量的信息,较强的针对性、互动性和高新技术支持等新的元素从不同程度造成了它形成的难以调控性,此外,网络舆论主体的泛化和分散,网络舆论内容的丰富和复杂都使网络舆论控制变得难以操作。在全新的网络舆论传播环境中,如何整合各种力量以减小网络舆论的负面效应,引导网络舆论健康发展,政府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提及的政府是一个广义上的概念,主要指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新闻宣传和网络主管部门及相关组织。

一、网络舆论的负面效应

网上的舆论阵地通常由EMAIL、BBS、ICQ、BLOG所构成,在我国国内网络舆论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手段实现:论坛(BBS)和新闻跟帖,前一种又可分为网站论坛和论坛网站。网络媒体的兴起使得网民有了自由发表意见的平台,事实也证明,网络舆论已在现实中展示了强大的力量,但它的一系列负面效应不容忽视。比如隐私披露、谣言惑众、偏激和非理性、政治渗透等。中国社科院闵大洪教授说“中国网络舆论有两个值得注意的倾向:对外表现为网络民族主义;对内表现为网络批判现实主义”。[1] 网络舆论的这两种倾向在实践中表现为多种形式。

(一)网络色情问题

受利益驱动,一些商业网站在引导网络舆论发展的过程中,重经济利益,轻社会责任感,甚至明目张胆地做起违反道德和法律的勾当。比如一些商业网站传播、出售各种形式的色情信息,败坏了社会风气,毒害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等。

由于我国法律不健全,行业主管部门的管理缺位,一些色情行业“网上谈条件、网下作交易”已成为公开的秘密。我国青年网络研究者王吉鹏认为,网络色情化倾向与色情问题,既是一个老问题和全球性的通病,也是当前网络舆论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不但中国解决起来很难,在监管制度、法律规范很好的国家如新加波、德国等,也都面临着和我们一样的困境。[2]

(二)谣言惑众

网络谣言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某些网络媒体的报道不准确或者因报道角度不同,造成网民理解错位,形成与事实相距很远的谣言。二是某些网名对BBS上的一些道听途说改编之后形成新的谣言。而这些谣言在得到澄清之前,会逐渐引发出新的倾向性更加鲜明的网络舆论,越来越偏离于事件的真相。突发事件发生之时往往也是网络谣言活跃之际。据统计,非典时期仅北京、广东、河北等17个省市公安机关在一个多月之内查处的借非典问题利用互联网、手机短信制造并传播非典谣言的案件就有107起,依法刑事拘留12人,治安拘留33人,罚款20人,行政警告25人,批评教育24人。[3]

(三) 谩骂攻击性观点和意见占据较大比例

网络传播既解放了普通大众话语权,更激发了人们想说敢说的欲望。与此同时,网络舆论主体匿名性和身份的虚拟性使网民对他人的攻击和谩骂成为一种可能。这种谩骂和攻击在一些访问量很大的商业网站新闻后面的留言里常常出现。在很多论坛里,直截了当的情绪发泄,偏激的语言,甚至谩骂十分常见,而理性分析和冷静讨论则十分缺乏。因多种因素影响,网络舆论内容鱼龙混杂、泥沙俱下;舆论导向不明,而且往往感性多于理性,带有很强的群体盲从性。应该指出,这些表现会使民族主义剑走偏锋,会使网络舆论批判现实的影响力大打折扣,甚至产生反作用。

(四)网络侵权问题

这里提及的侵权主要是指网络舆论侵害公民的名誉权和隐私权。网络本身虽然具备新闻出版的一些特征,具有信息交换与获得的途径,但本身却是信息纪录的缺失者。网络的写作和发言没有传统媒体的监管体系,而所属网站在现有条件下又很难扮演传统媒体的审查职能,加之一些网站经营者受利益驱使,忽视社会责任感,披露公民的隐私成为眼球经济的重要动力源,而这种隐私的披露往往都建立在对臆测丑闻的曝光上,各类明星是被“关照”最多,由此引发的侵权官司时有发生。

(五)政治渗透

网络媒体作为国家管理的一种意识形态工具应坚持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这种维护国家利益的行为对外主要防止政治渗透,保护民族独立、国家独立。千龙网曾发表一篇署名蒲红果的文章《美日高薪雇用“网络特务”占领BBS专事反华调查》,文章说美国、日本雇用网络写手占领全球中文BBS,专事张贴“诬蔑、攻击中国的文章和真假消息”。不管文章所述是否准确,但这一事件的发生至少从一个方面提醒我们,网络舆论客观上存在着被某些别有用心的国家用来攻击我国政府并对其进行政治渗透的可能,它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警惕。

二、网络舆论的调控策略

网络舆论的最大特点是受众主体地位的确立。受众不仅是信息的接收者同时又是信息发布的主体,它使社会大众包括社会弱势群体的声音得以传递甚至放大。网络舆论赋予公民某种话语权的同时因其时间和空间上的广泛性、形成和反应的快速性、传播的自由性等特点它的负面功能日益显现。为了排除不适当言论、集中社会舆论以有利于社会进步和发展,对网络舆论实行适当有效的调控完全有必要。控制研究是传播学研究中考察和分析各种制度和非制度因素在传播活动作用的重要领域。网络舆论控制的研究实际上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考察网络的外部环境对网络舆论的控制和影响;二是考察网络的内部环境对网络言论传播活动的制约。而本文所要论述的主要是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对网络舆论所进行的宏观调控。

(一)制定和完善配套的互联网管理法规

互联网站要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这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要求。法律具有强制性,是规范网络行为的重要手段。为了改变原先被动的围堵局面,我国政府从2000年9月开始陆续出台了4个重要的网络信息管理法规,对提供网络信息服务的机构资格、审批程序、运营场所进行了一系列的限制。2000年月12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大第十九次会议通过了《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规定了15种可以构成犯罪的互联网行为。[4] 相关部门在执行现有的法律规范的基础上必须加大我国网站立法的力度,培养适量的网络执法人员,使网站和网上舆论的监管做到“有法可依”。对于那些发布不良言论、谣言惑众(如利用互联网造谣、泄露国家机密、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挑起民族仇恨、散布色情淫秽、联络邪教成员等)的网站或个人,执法部门必须加以严惩。从法律环节遏制有害信息的传播,提升网民的文化品味。

(二)强化网络舆论行政监控机构

宣传、公安、电信等部门应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加强对互联网的运行安全和信息安全的宣传教育,依法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防范和制止利用互联网制造和传播各种有害信息,为网络舆论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加强对互联网发展过程中各种新情况新文化的研究,建立健全必要的法律法规,理顺行业监管体系。2004年,国务院新闻办网络新闻管理局成立,负责统筹协调全国互联网新闻宣传工作。此后各级政府新闻办也陆续成立了相关机构,形成了自上而下的管理体制。2000年底公安部“公共信息网络监察局”成立,我国在网络监察队伍建设方面向前迈出一大步。全国各地省一级公安厅(局)组建了公共网络信息监察处,他们负责监控、分析发表在本地局域网或连接国际互联网上的舆论内容,打击网络犯罪、阻止有害信息的传播等。

(三) 监控敌对网站,利用技术手段过滤不良信息

面对敌对舆论和不良信息的大量涌入,我国政府最初的办法是查封一些敌对的海外中文论坛和新闻网站,封堵部分免费论坛和国际性英文网站。由于某些免费论坛提供者使用海外代理服务器,可以使网民绕过封锁访问网站,因此,代理服务器一旦公开也在被封堵之列。在此背景下,利用技术手段过滤不良信息是政府对网络舆论进行调控的另一种重要手段。人民网“强国论坛”与新华网“发展论坛”等网站实行定时开放、版主全职管理模式,数名全日制专职版主负责对所有用户发言(俗称“帖子”)进行及时审核。通过不断摸索,人民网“强国论坛”为网络论坛的舆论引导提供了不少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比如将论坛分为“深水区”和“浅水区”以适应不同的网民,利用深水区的紧与浅水区的松对论坛进行张驰有道的管理;每到发生国内外重大事件或社情民意集中时强国论坛都会请来有关政府官员、相关专家学者及当事人做嘉宾访谈,用主流、权威的声音占领论坛,整合、梳理论坛上杂乱无章的信息,在与网民互动交流中引导舆论。

(四)加强重点新闻网站建设, 提升舆论引导水平

重点新闻网站凭借其政策信息优势,不失为网民最信任的网络媒体之一。随着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向前推进,以人民网、新华网、央视国际为代表的重点新闻网站在政务信息公开、满足公众的知情权等方面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这些网站在网络舆论引导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某些突发性公共事件发生时包括这些网站在内的主流声音的缺失,给网络谣言的滋生和快速传播提供了机会。而谣言的泛滥不仅影响到相关人员的个人形象,势必也会影响到党和政府的形象。我国政府要在资金、政策上对这些重点网站给予扶持,形成一支政府管得住、网民信得过的主流网络媒体,把它们作为实现对网络舆论进行监督与控制的重要平台。相关部门要与这些网站建立畅通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重大事件发生时争取在第一时间让网民得知事实真相,同时让他们看到权威人士的相关评论,进而使他们形成一种思维定势——看新闻、读评论、找重点新闻网站。此外它们还应及时掌握舆情动向,对公众解疑释惑,让谣言止于信息公开。

(五)整合传统新闻媒体的优点,强化超文本链接

传统的新闻媒体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定的技术和一些成功的经验。因此,网络媒体可以整合传统媒体的一些特点,优势互补,提高网络舆论引导水平。由于网络舆论形成的偶然性以及传播的快速和广泛,舆论引导者及时做出反应的同时也可采用传统媒体的深度报道、专题报道等形式,深化对新闻事件的报道,增加信息的透明度,防患于未然。在当前传统媒体纷纷丰富自已传播形态之时,网络媒体要想提升自已的舆论引导水平,就必须以真实为基石,充分利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超链接,打造网络舆论的独特魅力。我国国内多数网站的帖子里文字占绝大多数,图片、视频、音频等超链接很少,显得文本过于单一,个性不强,吸引力弱。计算机技术和相关软件的开发为论坛的超文本链接提供了充分的技术支撑。网络编辑在操作过程中加强超文本链接,集纳网络媒体的多媒体表现形式,不仅能提高网络网舆论的视听效果,而且能提升网络舆论的可信度和影响力。

总的来说,网络舆论调控是执政者对网络舆论传播的宏观管理,是政府行为。其目的在于对新闻宣传超越或背离预期目的行为加以约束和调节。它的特点在于引导、规范。科学的社会学研究表明,对网络舆论传播全过程进行有序的调控是社会管理的一部分,政府调控得当不仅能实现对社会的有效控制,维持既定的秩序,使社会按既定的方式运行,而且能激发公众的创造力与民族凝聚力,为社会发展注入活力。令人欣喜的是,网络舆论调控已被我国各级政府相关机构重视并提上议事日程,我们有理由相信它在经过合理调控之后一定会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征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注释:

[1] 闵大洪《青年记者》2004年10月23 日

[2] 李良荣 《新闻学导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10月第1版 第47页

[3] 杨桃源、韩冰洁、苗俊杰 《网络舆论期待理性深入》 传媒资讯网2004年2月25 日

4.网络舆情:自媒体的“蝴蝶效应” 篇四

2014-03-28 10:17 来源: 《网络传播》 作者: 单学刚 郭晶

内容摘要: “网络舆论的引导、应对绝对不能与现实问题的解决脱钩。网络舆情是社会矛盾冲突的反映,其根源在于现实问题的存在,如果这些现实问题得不到解决,网络舆情的引导、应对就不可能取得根本的成效。”

近年来,中国互联网舆论发展迅猛,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30日,中国的网民达到4.85亿,互联网普及率超过36%。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中国的传播格局,它所具备的即时、互动、大信息量等特点为表达民意提供了一个方便而快捷的平台。近几年来,已经有许多舆论事件在互联网上发生、发展,并且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影响。从早年的重庆“最牛钉子户”事件、“华南虎”事件到今年的“郭美美事件”、动车追尾事故等都在网络上引发广泛的传播和热议。根据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等机构发布的网络舆情报告,“百万级点击率”的网络舆论事件屡见不鲜。

当前网络舆情特征和趋势

首先,网络舆论的生成发酵机制基本遵循以下规律:传统媒体报道或网友爆料(微博异军突起)——网友讨论(新闻跟帖、论坛发帖等)——形成网络舆论压力(“意见领袖”作用突出)——媒体跟进呼应、挖掘新的事实(新老媒体互动)——有关部门应对——再掀波澜(假如应对不当)——再次应对——网友注意力转移——网络舆论消解(流行语、视频等娱乐化的尾巴长期流传)。

与传统媒体“我发你看”、信息单向传播模式不同,网民不再像报纸读者、电台听众和电视台观众那样,只是媒体编辑议程设置下的信息接受者,或者某个议题沉默的参与者,而是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新老媒体互动而形成的舆论力度最强。网上的声音大多来自民间草根,但经常出现虚假信息,网民言论随意性强,情绪偏激,立论分析缺乏深度。而传统媒体权威性强,报道的新闻可信度高,评论具有一定感召力。近年来,网上舆情经常引发传统媒体的跟踪报道

和评论,特别是得到都市报的积极呼应。新老媒体交互作用,形成舆论沸点,杀伤力很大,更容易给政府工作和社会稳定带来困扰。

其次,现阶段我国网络舆情的特征和发展趋势。网络日益成为热点事件曝光的主要平台和社会舆论的主要源头,网民在突发事件中的反应速度明显提速。

舆情表达载体多样化,网络与手机结合日益明显,微博成为最具“杀伤力”的媒介。与过去BBS、博客占据中国网络舆论主阵地不同,微博在2010年以来的活跃度已经超越了传统的网络舆论载体,成为热点事件曝光和发酵的新宠。与西方微博多谈论网友日常起居不同,中国微博强烈关注时事。网友通过“跟从”链接而成的微博群落,相当于一个小型的时政新闻平台和论坛。由普通网民临时客串的“公民报道者”,可在微博上对突发事件进行“现场直播”。

微博对于社会救助、弱势群体维权等领域也有特殊的意义。有网友总结道,如果一则信息在微博上被跟从者过万的知名博友转帖,则有可能在10分钟之内形成全国性的舆论热点,其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上都是史无前例的。

观点意识分歧加大,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中的“两个舆论场”尖锐对峙。以互动为特色的网络社区,属于网民自主发声、信息反向传播的Web2.0形态。Web2.0与Web1.0之间经常形成一种隔阂和反差。在Web2.0意见平台上,网民议政心直口快,地方政府的管理措施经常被质疑和否定。

“新意见阶层”和“公民报道者”在社会舆情中的地位迅猛崛起,“意见领袖”作用更加突出。“新意见阶层”和“公民报道者”的核心就是“意见领袖”。网络意见领袖由最初的“隐姓埋名”,到现在越来越多地站到前台,愿意公布自己的姓名,愿意让社会公众认识自己,直接与有关领导和部门交流与对话,越来越呈现“显性化”的趋势。

网民的组织化程度提高,深度追究真相的欲望增强,网络舆论与现实空间不断融合,舆论越来越强地作用于现实。随着网络的发达,相当多的网民已经不再是孤立的个体,他们在网上结成各种虚拟的社群,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因为背后巨大利益的唆使,网络炒作、网络营销和网络公关也蔚然成风。

网络舆情的蝴蝶效应

今年来,以微博、开心网、人人网为代表的社交平台的崛起让“自媒体”时代终于来临。特别是伴随着微博的迅猛发展,社会热点事件不断在这一自媒体中发力,网络舆论以强大的生命力演绎了现实生活中的蝴蝶效应。顾名思义,自媒体强调的是民众自我对于新闻信息传播的主动控制权,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是它的特性与优势。但是,由于缺乏传媒媒体所具有的相对严谨的舆论监督功能,所以自媒体在传播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复杂多变的网络舆情,亟待合理和有效的研判与疏导。

蝴蝶效应本是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然而在当下,蝴蝶效应很多时候可以用来形容网络舆论在自媒体聚合效应下的“龙卷风”现象。《三联生活周刊》主编朱伟指出:“微博推动了信息公开、透明,使藏污纳垢处都射进了新鲜的阳光。微博启蒙了每一个个体意识,也启蒙了他们的公共意识,由此使觉醒的个体都竭诚来维护公共利益。越来越多人在这里完成了公民的洗礼,完成了在彼此关怀、辩证基础上的信息公平与信息彼此公正。这般透明、广泛的公共监督,才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以微博为例,一条短则数字的消息或是一张图片就可能引发一连串社会反响,且这样的力度在不断加强。“郭美美事件”引起亿万民众对中国红十字会的关注,质疑与指责之声不绝于耳,网络舆论的监督功能再次被放大。可以感知,在传统媒体的视野之外民意表达有了更为高效与畅通的渠道。与此同时,对于微博等自媒体碎片化传播的局限和弱势也应有清醒的认识,怎样避免热点事件的一时虚热?怎样避免后续追踪与深度报道的缺乏?怎样在汹涌甚至理性滞后的网络民意中正确引导舆论?作为自媒体的主导者,网民对信息的分辨与解析是需要引导的,可借力于传统媒体,实现在新形势下的新旧媒体融合,切不可形成网上网下两个舆论场割裂的局面。

网络传播的便捷性,特别是社交应用平台强大的互动功能加剧了信息传播的扩散与渗透,非理性的声音也应运而生,且在很多时候推动了群体性事件的发展。制造谣言,混淆视听,这些行为极可能成为关注焦点,进而产生传播加速度,最终形成网络“蝴蝶效应”,使群体性事件恶性发展。尽管我国网民总数达到4.85亿,互联网普及率为36.2%,但网络的发声者身份构成具有复杂性,在同一事件中网民的立场与观点有差异,且很多时候不能判断未发声者的真实想法,所以网上民意是否真实、全面、客观,还需具体考量。同时,在群体性事件中理性的丧失很可能产生“网络暴力”,进而引发蝴蝶效应,群体性事件朝着规模更大、危害更加严重的方向发生变异,这点不容小觑。因此,利用网络的即时性特点为群体性事件预警、有效疏导网络民意显得尤为必要。网络群体性事件表面看来突发与偶然,其实背后往往具有种种蛛丝马迹,具有一般事物产生、酝酿和生发的过程。在面对由此产生的网络舆论时,通过积极应对、合理疏导等适应新媒体时代传播规律的做法进行公关,很多时候可以化解、减少由此事件带来的损失或灾难。

网络舆论中的“意见领袖”在当下应该受到足够的重视,他们的声音在很多时候可以起到振奋精神、激扬民气、凝聚人心、增强合力的作用。在很多热点事件中,“意见领袖”的一句话如同“一只小小的蝴蝶扇动翅膀而扰动了空气”,政府部门和传统媒体应该思考如何在由“意见领袖”引领的舆论场中平衡情绪,避免某些错误或偏激的出现,在网络舆论的疏导过程中化解矛盾、推进事件进程,进而实现社会在“否定之否定中”发展。

网络舆情疏导和应对

2008年6月,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人民日报社时指出:“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开始重视网络舆情,但是,现在仍有不少人对网络舆情存有误解。事实上,网络意见多元化、分散化的局面,弱化了有关方面对传统媒介的有效管理,不同的社会阶层和地域、人群之间经常出现各种误解、隔阂和相互指责,特别是当前社会转型中还存在不少尖锐矛盾,如果

没有强有力的引导,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社会形成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共识将被逐步侵蚀和涣散,这显然不符合我们的利益。

那么,如何有效进行网络舆情疏导和应对?在长期的监测和研究工作的基础上,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提出了一些概念,如“新意见阶层”、“大众麦克风时代”、黄金四小时媒体、地方论坛是听取民意的最短路径、培养体制内“意见领袖”等。

根据长期的研究和实践,加强互联网舆情引导最值得推广的有以下几点:

首先,重视网络互动平台建设,积极利用新媒体,广泛开辟渠道,加强与网民的互动。今年6月17日,网友“zhangou2952”在天涯论坛贵州版块贴出《致贵州省长的一封信》,直指贵州公务员招考办事效率低下。四天之后,贵州省省长赵克志给天涯网友zhangou2952回帖:“我代表贵州省政府和公务员招考主管部门,向广大考生表示歉意”。省长的回复迅速引发了网民“围观”,一天之内该帖访问数高达五万人次。

当然,从实践效果看,各地通过网络互动在帮助政府解释政策、改善形象、处理问题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发挥的作用与理想状态相比还远远不够,回应时间不合常规,发帖内容僵化呆板等现象普遍存在。很多网评员的言论只是简单地维护政府部门当下具体工作的立场和观点,还需要较长的“磨合期”去提高相应技能。

其次,提高热点问题的反应速度和应对能力,第一时间发声,避免谣言流布。经验告诉我们,往往对突发事件的信息发布越早、越主动,特别是第一时间指出真相,这样解决问题的难度越小。网络舆论之所以能够快速形成并扩散,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网民掌握的信息不对称,一件新闻事件发生以后,或者一条重要信息被发布上网以后,网民最需要的是看到权威部门及时发布信息,否则,缺乏权威部门提供的信息,网民就会先入为主,甚至引发猜测,众多网民在同时进行猜测、议论,很容易使信息失真,也很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导致谣言满天飞,最终被无限放大,形成网络舆论一边倒的现象。

再次,拓宽舆论监督、网络举报渠道,加大信息透明度,避免使群众“不明真相”。由于近年来大量贪腐问题经网络举报后得到查处,政府拓宽了网络举报的通道。应该看到网络舆论的发达对我国政治生态的影响总体来说是积极的,网络管理必须实行“疏堵结合”的方针。党和政府要利用网络的广泛传播性,提高政府公开信息的公信力,广泛建立顺畅的民意表达渠道,引导民众对政治的有序参与。

最后,搞好网络“统战”,团结意见领袖。在市场经济和互联网时代,党和政府既需要团结以资本为纽带的“新社会阶层”,也要团结以互联网为纽带的“新意见阶层”,发展“网上统一战线”,积极在网络意见领袖中发展“盟友”。盟友不是部下,也不是潜在的敌人,而是诤友。要合理地允许诤友批评自己、鼓励他们提出积极的合理化建议。这样就会使诤友成为朋友,而不是走向反面。“公民报道者”和网络“意见领袖”之所以是诤友,就在于在一些根本的问题上,比如涉及祖国统一、社会稳定等大是大非的问题,与党和政府保持一致,这是最为关键的一点。

从本质上来说,意见领袖们就公共事务、社会问题积极建言,即使具体看法与政府立场有所区别,也要尊重社会的多元化进步,保持理性宽容精神。既要了解和把握这种思想动态,也不要视其为洪水猛兽。实践证明,有序放开、规范意见领袖群体的参政议政空间,党和政府可以有效的掌控社会舆论的主导权、处理公共事件的主导权。特别是在遇到重大公共事件时可以找到对话会谈的对象,在法治范围内有效地把事件处理好。

5.别忽视农村学校消亡的负面效应 篇五

别忽视农村学校消亡的负面效应

作者:

来源:《新农村》2012年第23期

11月17日,21世纪农村教育高峰论坛在京举行。会上,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发布了《农村教育布局调整十年评价报告》。报告显示,2000年到2010年,在我国农村,平均每一天就要消失63所小学、30个教学点、3所初中,几乎每过1小时,就要消失4所(11月18日《京华时报》)。

尽管不是第一次读到相关新闻,但看到这则新闻时,还是难掩愤懑与忧伤。因为,当持续十年的撤点并校,变成有论者所称的“一哄而起”而又“一刀切”的普遍动作时,最终被放置在“受害者”位置的,还是那些农村孩子们。正像抽样调查显示的那样,农村小学生学校离家的平均距离为10.83里,初中生离家的平均距离为34.93里,流失辍学及隐性流失辍学率提高。加之,撤并后导致的新学校的管理和教育资源紧张,以及由此延伸出来的饮食安全、交通安全等问题,更是屡屡进入公众关注视野。

一些本该存在的农村学校,也正静悄悄地走向集体消亡,这足见推行了十年之久的撤点并校,在施行过程中,出现了不少的问题。这些问题,显然已引起相关方面的高度重视。2012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规范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提出“坚决制止盲目撤并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在完成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专项规划备案之前,暂停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撤并”,“已经撤并的学校或教学点,确有必要的由当地人民政府进行规划、按程序予以恢复”。

而仅仅“恢复”就能解决农村学校和农村教育的所有问题吗?问题注定不是这般非此即彼地简单。正像很多人看到的那样,现如今,不少即便被保留的农村中小学,其资源投入的匮乏、教育资源的贫瘠、教学质量的滞后,已经严重到触目惊心的地步。比如在笔者的农村老家,二十年前那些曾教过笔者一代人、现已接近退休甚至是被“”的教师,依然在教诲着笔者这一代人的孩子——原因只是,小学教师,特别是幼儿园教师严重匮乏;目前的工资与待遇,吸引不到年轻人来农村教书。

所以必须思考的是,当年风风火火地撤点并校,现在“确有必要可以恢复”未必有那么顺利;因为每一个学校和的恢复,都意味着公共财产需要多一份真金白银的投入。与此同时,正像杨东平说的那样,农村学校日益荒芜凋敝,农村教育出现了“城挤、乡弱、村空”的危局——而面对这样的危局,特别是面对那些生源不多、教师年迈、资源匮乏的学校,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未必有大力扶持和投入的耐心。

不错,截至2011年中国城镇人口达6.91亿,人口城市化率为51.27%,城镇化发展的成绩有目共睹。但关注城镇化不能仅看数字呈现的光鲜,还应该看到所有人生存的现状。比如,那些仍身处偏远地方的孩子,他们的教育、成长问题,绝不应该被野蛮放逐。所以,必须关注

龙源期刊网 http://.cn

6.鞭子效应负面影响分析 篇六

摘要: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越来越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本文针对供应链管理中出现的信息扭曲问题,引入所谓“鞭子效应”的概念,解释“鞭子效应”产生的原因,并从物流管理的角度提出削弱“鞭子效应”负面影响的一些措施。

一、“鞭子效应”(Bullwhipeffect)

数年前,P&G管理人员在考察婴儿一次性纸尿裤的订单分布规律时曾惊奇地发现,虽然婴儿对产品的消费比较稳定,零售商那里销售量的波动也不大,但厂家从经销商那里得到的订货量却出现大幅度波动,同一时期厂家向原材料供应商的订货量波动幅度更大。这似乎是一件与常识相矛盾的事。处于其他行业的HP等其他企业也作过类似的调查,同样印证了这一现象的存在,这与我们在挥动鞭子时手腕稍稍用力,鞭梢就会出现的大幅度摆动的现象相类似。于是,人们就将这种现象称为 “鞭子效应”。简单讲,“鞭子效应”就是指供应链下游消费需求轻微变动而导致的上游企业生产、经营安排剧烈波动的现象。

由麻省理工学院管理学院设计的供应链物流管理动态模拟实验--Beergame,为我们较好地再现了鞭子效应产生的过程。这个实验以4人为一组,实验者分别代表供应链中的生产商、经销商、批发商和零售商。在实验过程中,由指导教师代表的消费者发出订单,每个经营者则根据本期从下游经销商收到的订单发出货物,并以此为依据参考销售的历史记录预测未来需求的变化,结合本期期末库存量向上游供应商发出订单。在任意两个经营者之间订单的传递需要两个经营周期,货物的运送也需要两个经营周期,换句话讲,每个经营者从发出订单到得到该计单的订货需要四个经营周期。这样,在经营一段时间以后,首先消费者需求出现微小调整,随后零售商、批发商、分销商的订单、库存量相继出现波动,并且,沿供应链回溯波动幅度越来越大,“鞭子效应”的痕迹越来越明显。

二、“鞭子效应”产生的原因

表面上来看“鞭子效应”表现为需求的不确定,下游企业对本企业产品经销量的波动,但实质上这种不确定是由于需求变化的信息在由供应链下游企业向上游企业传导过程中被扭曲,进而扭曲被放大的结果。“鞭子效应”产生的原因复杂多样,它涉及到企业的营销、物流、生产各个领域。但简单来讲这些原因主要可归为两大类,一类是系统原因;一类是管理原因。两种原因纠结在一起,共同作用提高了企业经营成本,对产品供应链造成消极影响。

系统原因也可以理解为客观原因,或者是供应链本身所无法服的原因。FrankChen等人的文章中曾经指出“鞭子效应”来源于两个方面:需求的变化和订货周期的存在。需求的变化主要指需求自身的波动,需求变化大,则效应强烈;需求平稳,则效应微弱。订货周期(lead-time)的存在,即从经营者发出订单到最终收到所订货物要花费的时间。订货周期越长,相应时间内市场的波动越大,需求预测越不准确,“鞭子效应”表现越明显。

造成“鞭子效应”的另外一个重要的系统根源就是供应链的多层次性。在FrankChen的文章中谈到,由于在供应链的各个层次经营者都会设置安全库存,多层的累积,乃至同一层次中多个仓库库存的累加都会导致整个供应链系统库存产品量的数倍增加,进而导致企业对市场波动的反映速度减缓,“鞭子效应”加剧,再促使企业提高为客户服务的水准,尤其是现货供应水平和提高安全库存,形成恶性循环。

造成“鞭子效应”的管理因素比较复杂和多样化。它可能是由于经营中的非理性行为造成的,例如为避免缺货发出的异乎寻常的大额订单,订货激增给上游经营者带来错误市场信号,扭曲的信息在向更上游的供货商传递过程中多次放大,给整个供应链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这种头脑发热大量订货(取消订货),或者不考虑市场需要完全凭主观臆断决定生产、订货安排的现象在现实中并非罕见。大量的生产闲置,库存积压也往往与此有一定联系。

但“鞭子效应也可能是经营者理智决策的产物。仍以实验中的经营者为例,实验中不允许经营者之间互相讨论(这也是有着一定的现实背景的),经营者所能够得到的唯一的市场信息就是下游企业传来的订单,由于相互之间的不信任,每个经营者都倾向于根据历史上需求的变动,以及近期所得到的需求的变化情况作出自己的市场预测,并以此作为确定采购、生产、库存决策的依据。企业对需求的历史信息越看重,即当前期实际需求在预测中所占的权数越小,其对预测值的影响越小,有关需求波动信息传导给上游供应商的越微弱;相反,对前期需求变动越看重,当前期实际需求对预测的影响越大,由此制定的未来期采购计划越能反映本期需求波动的情况,向上游供应商所传导的本期需求变动的信号越强烈。由于需求的波动可能是随机的,也可能体现今后一段时间内一定的变化趋势,因此无论哪一种预测策略都可能对从消费者得到的消费信息发生错误理解,进而将错误的市场信息传导给供应链上游企业,并在传导过程中将其扭曲放大,导致“鞭子效应”的产生。

“鞭子效应’还与企业所处的物流环境有极大关联。订货交易成本的存在,运输中规模经济的影响,乃至订单处理、仓储管理的落后,现代化通信手段的匾乏都会直接导致经营者延长订货周期,加大订货批量。同时,鉴于缺货成本通常高于库存持有成本--尤其是当我们将缺货的隐性成本(即所谓失销成本)考虑在内时,理智的经营者必然将选择一定的安全库存量来应付两次采购之间市场可能发生的波动,订货周期越长,需求不确定性也将越大,为此而设计的安全库存量也将越大。此外,一般来讲,订货周期时间由四部分组成:订单传送、订单处理、备货和货物装运。由于这四部分时间中的任何一部分变化都直接影响订货周期,因此订货周期的不确定也通常作为安全库存决策时考虑的一项重要内容。订货周期越长,所需安全库存越多;订货周期变化越大,为达到同样的现货供应比率,同样也会要求有更多的安全库存量。

“鞭子效应”也与经营者的营销策略有一定的关联。经济社会中销售与消费的.脱节极容易造成经营者将销售量误解为消费量,并据此作出错误的生产、经销计划。企业的促销计划无论是针对经销商的,还是针对最终消费者的,也无论是数量优惠,还是价格折扣,以及付款方式上的优惠,都会产生一定的先期购买(forwardbuying)行为,即在实际需求产生之前购买。这样会造成一段时间内产品的销售量远远超出该段时间市场对该产品的实际吸纳水平。这些超出需要的产品就会被客户或消费者堆放在仓库里供未来消费。当市场价格回升至正常水平,由于他们仍有存货,就会在一段时间内消费但不购买,结果是,客户的购买时间安排与消费时间安排截然不同,购买量的变化比消费量的变化幅度要大得多。由此,处于供应链上的企业受到震荡也就在所难免。促销之外的一些引发先期购买因素也将推动“鞭子效应”。例如HauL.Lee曾在文章里谈到由于热销产品供不应求,销售商往往多订货以防止生产商在不能满足所有订货时按照订货量配给产品;有的企业以销售人员的销售金额为其业绩评估标准,这样会造成在到达评估最后期限时,出现许多虚假的“人情”订单。如果企业出于竞争压力,同时允许经销商免费退货,或者存在事实上的免费退货,那么在产品流行期一过,或者销售人员业绩评估结束,又会有大量订单消失或者被取消,生产商原先依据虚假的需求信息所制定的生产计划就会落空,造成大量的浪费。

三、改进物流管理,削弱“鞭子效应”

“鞭子效应”将造成企业经营成本的上升和管理的低效率。因此,如何削弱这一影响就成为企业管理上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鞭子效应”的产生归根结底可以看成是个别环节中信息扭曲与信息在供应链流动过程中扭曲被放大这双重因素的结果,因而抵消“鞭子效应”的努力也可以从这样两方面着手。

就个别企业而言,首要是选择好的需求预测工具,以使企业能够对需求的变动作出正确的分析、评价,并对未来市场作出相对准确的预测,进而确定相对贴近市场真实情况的采购、生产等决策。

要避免信息扭曲导致“鞭子效应”还要尽量减少先期购买现象。前文中已经提到,促销、单纯以销售量评价销售人员工作业绩等做法都会引发先期购买,进而或者造成未来购买量锐减,或者由于大量的订单被取消,生产安排在一段时间内发生混乱。要减少先期购买现象就要针锋相对地改变原来的企业经营管理方式。近年来,沃尔玛倡导的天天最低价的做法就是一个例证。天天低价使得消费者囤积现象减少,真实的消费情况显露在经营者的销售信息里。有助于经营者在真实的市场信息的基础上预测需求,正确决策。

要抵消“鞭子效应”,最重要的还是要改进企业物流管理。这可以从几方面入手。

(1)要构造企业局域网,引入计算机管理,实现企业内部信息共享。然后,企业通过互联网或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与客户联接,有效地加快订单传输速度,避免多次重复录入,提高备货、运送的效率和准确率,缩短订货周期,降低订货周期的木确定性。

(2)要减少订货批量。一方面可以引入电子商务来降低交易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借助专业化的第三万物流企业来降低小批量运输时的高额运输成本。在运输领域,由于规模经济的影响,整车运费与零担运费差异巨大,本专业公司因为可以将多个货主的货物集中运输,因此可以争取到较为低廉的整车运费,企业庞大的销售系统、富有经验的车辆调度也有助于合理安排运量和运输路线,减少空驶成本。所以,虽然对货主来讲还是小规模运输,但利用专业运输公司可以使平均运费水平大幅度降低。为减少订货批量,也有的企业尝试鼓励经销商订购一篮子商品,而不是一份订单只订购一种商品。这样虽然交货频率、运输效率没变,但是每种货物的交货次数增加了,相应的每次订货量就少了。 超级秘书网

抵消“鞭子效应”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加强供应链上企业的合作,减少信息传导过程中的扭曲。在这方面,近年来所推崇的综合物流管理模式将大有用武之地。现代化的供应链管理是变原来生产、销售企业之间瓜分利润的竞争关系为共同拓展利润空间的伙伴合作关系,实现所谓双赢的理想局面。体现现代供应链管理观念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供应链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典型的做法就是变原来独自搜集需求信息为合作伙伴之间共享需求信息。通过互联网或者EDI技术使得零售商的销售信息随时传导到批发商、经销商、生产商,使他们得以利用即时信息了解产品消费状况,预测市场走向。由于即时信息比较准确,而且避免多次需求预测,所以真实需求波动被放大的现象得以减少,在掌握真实市场信息的基础上所作出的生产、运作的安排将会更加合理,大量的浪费将被避免。

降低“鞭子效应”还要减少供应链中仓储的层次。

7.网络媒体的负面效应的论文 篇七

1 网络社交媒体传播的负面功能分析

1.1 网络串联示威对国家安全造成隐患

网络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而网络社交媒体实际上也有其两面性。网络社交媒体作为近些年来影响人们日常生活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确实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帮助,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交流与交往机会。但是近些年来利用网络社交媒体进行负面消息传播,尤其是串联示威活动煽动,确实对我国国家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例如,境外疆独份子利用美国网络社交平台开展打砸抢烧恐怖暴力袭击活动,在国外著名社交网站Facebook上建立了讨论组,这一举动足以证明其想要通过网络平台串联示威事件的真实性。

1.2 政府对其的监管与把关功能削弱

网络社交媒体的信息可以实现全球的连同,因此受众可以面对丰富的信息资源,更加自由地进行信息获取与搜索。另外,网络社交媒体空间相对开放,使得人们可以不分国籍、不分民族、不分宗教信仰、不分意识形态以及不分政治立场地进行社交活动。这样的特点就决定了在网络传播过程中,没有相应的把关者对其进行把关,从而就不利于政府对信息的监控。例如,2009年伊朗大选之前,伊朗政府就将Facebook以及Twitter屏蔽,目的就是为了避免信息的大规模流传。然而事实却证明,网络媒体难以被控制。即便相关网络被关闭,但是人们依旧可以通过利用手机以及博客等工具进行信息的沟通与交流。所以网络社交媒体的出现会导致政府在关键时刻难以进行把关,对一些即将失控的局面难以控制。

1.3 西方国家对我国互联网的煽动

西方许多国家在社交网络平台的建立上,比我国有着更为丰富的经验。所以,它们对我国互联网的煽动与影响就显得至关重要。尤其是Twitter这类社交网络媒体被美国发言人骄傲地称为“美国重要的战略资产”,也正是因为如此,这些社交平台让美国政府可以有效获取他国信息,进而对他国互联网产生严重影响。

2 有效改善网络社交媒体传播负面功能的对策与方法

2.1 国家加强对互联网安全的监管

为了有效改善这些问题,首先我国应该加强对互联网社交网络平台的监管力度。政府应该选择强有力的手段对社交平台进行监管,必要时也可以选择出台相关法律政策,尽可能实现对网络社交媒体的控制,确保网络社交平台可以始终在相对和谐稳定的环境中发展。

2.2 避免网络串联示威对国家的影响

国家还应严重避免人员串联示威现象的出现。不得不说我国发展日益进步,就必然会出现相应的反动势力。面对这样的势力应该严重打压,并且给予相应的严惩。可以开发相应的网络安全监管软件,主要监测网络中示威言论的出现,一经查实严惩不贷。

2.3 监管西方国家对我国互联网造成的威胁

我国还应该针对西方国家对我国互联网社交平台造成的威胁进行监管。首先对一些外国引进的社交软件,如MSN、Facebook等,加以严格监管,避免西方国家在社交平台中肆意散播反动言论,影响我国人民的思想思维方式,进而促成反动现象产生。其次,还应该对我国整体网络社交平台进行规范,避免整个平台环境的恶化。

2.4 民众规范自身网络社交行为

民众自身在享受网络社交媒体为其带来的便利时也应该充分尊重网络使用的要求。在网络社交媒体应用中,要严格规范自身行为,避免网络中出现的反动话语、反动行为、示威行为等对其自身造成影响。此外还应该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当发现网络社交媒体存在不实信息以及威胁国家安全的言论时要加以抵制并及时举报,为我国网络社交媒体稳定和谐环境的打造做出努力与贡献。

3 结语

网络社交媒体本身是现代信息化的产物,同时也是网络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现象。人们在利用网络社交媒体的同时也应该避免和注意网络社交媒体传播中的负面功能。避免这些负面现象影响到自身,也应该积极抵制负面现象的出现,为我国网络社交媒体传播的正面性不断努力。

摘要:网络的普及,使得相关部门难以对网络信息的传播行为进行规范,进而使得信息传播逐渐失控。就当前而言,我国网络社交媒体存在的负面功能主要表现为网络串联示威现象对国家安全造成冲击、政府把关监管能力削弱等。本文针对这些现象进行分析,且针对如何改善网络社交媒体的负面功能,提出笔者的一些建议与思考。

关键词:网络,社交媒体,传播,负面功能

参考文献

[1]魏超.网络社交媒体传播的负面功能探析[J].科技传播,2010(4).

8.短期战略的负面效应 篇八

通过将高管和投资者之间讨论中所使用的语言进行分析,研究人员可以评估公司在交流中所强调的时间跨度。他们开发了一种针对短期主义的新的考量方式,即考察这某关键词在短于一年的计划中和长于一年的计划中被提及的频率的对比。

研究者所分析的电话会议记录来自汤姆森路透的数据库。排除美国以外的、丢失的或者不完整的数据后,最终得到的样本包括从2002年到2008年,共3,613家企业的70,000个电话。

总体而言,销售服装、汽车、饮料、日用消费品、医药产品和娱乐服务的公司同建筑、医疗器械和公共事业设备等行业的公司一样,大多是长期导向,而销售商业服务和物资、电脑与电子设备的企业则和银行、能源、外贸、保险和批发等行业的公司一样,更倾向于短期战略。

“与那些向企业客户销售产品的公司相比,向个人销售产品的公司更倾向于长期导向,”作者写道,并且“与那些受执行效率驱动业绩的公司相比,受品牌和创新驱动业绩的公司更倾向于长期导向。”

结果还表明,伴随着更大的现金流波动和更长的运营周期(即其销售商品或服务的周期),公司展示其短期战略会产生更为动荡的商业模式。短期主义同样与资产收益率、杠杆作用、标准普尔指数等级和市价账面值比率有着消极的一一对应的关系。

尽管公司和经理们往往侧重于关注那些在近期实现的项目,但直接的效果往往是混乱的,并且会掩盖比其他公司所面临的更大的风险。另外,这些企业吸引了很多短期投资者,这将导致更高的股价波动。

9.规避广告负面效应四个关键点 篇九

负面效应产生原因

主题设计不当。以树立形象、信誉为主的广告,或是宣传企业历史或是宣传自己的实力;以与同行竞争为主的广告,或是历数产品优越之功能或是服务优良之特色;以满足某种需求为主的广告,则尽其所能、不遗余力,突出一点,使人一目了然。

而有的商品广告却主次不分,让人不知所云。如某酒厂在高价位取得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广告权后,随之即以“标王”自居,以“标王”的名义大作宣传。有心人一想即可得知,“标王”是花大价钱中标买来的,与产品的品质并无必然联系。相反,如此高的宣传费用只能是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实乃羊毛出在羊身上。这样的宣传主题(标王)给消费者的印象是什么?得到了什么样的效果?又如,一段时间来,许多广告把厂长、经理、董事长等大名一应俱全罗列于广告之中,试问做广告者是想让用户努力去知道尊姓大名呢?还是想宣传其产品?此类广告得益者只能是广告商或是广告媒体,在让企业领导人“扬名”的同时,微笑着把钱放到他们自己的口袋中。

文案设计不当。好的文案,言简意赅、醒目传神,而不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丰田汽车的“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的广告,从用词艺术到宣传效果堪称典范。但当前一些广告,常常见到的或是词不达意或是言过其实,要么使人云里雾里,要么是哗众取宠,到头来失去信誉、失去市场。如广告中大肆鼓吹通过“多家国际认证”,其实,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是以通过不通过“认证”来决定购买行为的呢?用“通过国际认证”来炫耀,给人的印象好像“认证”是分为国际国内的,是划分了等级的,

实际上,多家认证与一家认证对企业来讲又有何种本质的区别呢?对用户来讲又有多大的益处呢?

画面设计不当。站在消费行为分析的角度来看广告的形象化表现方式,它实际上是刺激——反应模式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消费行为理论认为:人们的购买行为可分为两类,一是理性购买,一是感性购买。大多数消费者面对大量的消费品一般是凭感性购买的,所以画面、图形的设计创作质量,给消费者留下的感性印象直接反映到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上。同样是酒类广告,有一则是用温馨的色彩背景、舒缓的倒酒动作作画面,附以“难舍最后一滴”的广告语,营造出一种隽永、惬意、回味无穷的意境;而另有一则广告的画面是一位不知归路的醉汉,口对酒瓶,高仰脖项,脚下一只狂犬已将醉汉衣衫撕得惨不忍睹,而醉汉仍浑然不觉。酗酒至此,恐怕最喜“杯中物”的瘾君子也不会引以为荣,广告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规避负面的关键点

定位要准

市场经济下的企业经营应以讲质量、讲服务、讲信誉为本,广告仅是宣传媒介而已。但有的企业靠广告的轰动效应起家又企图靠广告来维持生存与发展,在市场浪潮的冲击下,到头来只能是溃不成军,一败涂地。

杜绝虚假

广告的设计有两种不同的预期满意理论。

10.网络媒体的负面效应的论文 篇十

论体育负面新闻报道积极的社会功能-以平面媒体为例

正如有正面新闻报道就有负面新闻报道的观点,同样体育负面新闻报道有消极的社会功能,它必定也有积极的正面功能,我们必需一分为二的`看待它.由此,笔者总结出体育负面新闻报道的积极传播功能包括舆论监督、沟通信息、情感宣泄、审美四个功能.

作 者:许晓宇  作者单位:南京体育学院,江苏南京,210014 刊 名:科技资讯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7) 分类号:G212 关键词:体育负面新闻报道   社会功能  

11.网络媒体的负面效应的论文 篇十一

关键词:学校管理 激励个案 举要与评析

当前人本原理已成为现代管理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然而,学校管理应用人本原理,其关键在于激发人的潜能。激励方法关键是要激发被管理者的动机,鼓励他们努力完成管理者交给的任务。西方组织行为学提出"绩效=f(能力、激励)"的公式,说明工作绩效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能力水平,一是激励水平,也就是说,绩效是能力与激励的函数变化。法国著名心理学家亨利·法约尔也认为,激励是管理的核心。学校管理者办学目标能否实现,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如何,取决于教师积极性的发挥程度。在学校管理中,如何把内在激励和外在激励有机地结合起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以提高工作绩效,是管理者应有的管理智慧。本文通过五个学校管理激励案例,包括成功和失败的案例分析,论述学校管理者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几个因素。

一、案例背景

[案例一]

某校成立专科学校以来组织目标是要力争三年建成全国示范学校。要实现这一目标,学校必须在学术水平、产学研结合、实验室建设、办学特色、毕业生就业、师资水平、学生质量等方面都有很好的发展。因此,学校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争取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文章,多作出对社会有重要影响又能反应学校较高水平的研究项目,鼓励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很抓学生质量。为此,学校制定了许多具体的奖励制度来激励教师在这方面取得进展,在各种物质待遇和工作条件作了大力改进。通过三年努力,学校经过教育专家组评估,成为了全国示范专科学校,在学校不断接近这些目标的过程中,学校每一名教师也得到了发展,教师整体素质、科研能力、工作条件、生活水平都有较大提高。从这个意义上看,学校目标和个人目标是统一的,每个人都会随着学校的成长而成长,每个人都会随着学校的发展而发展。

[案例二]

授权与授力是一种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的管理技能,而这种管理技能理念在于为下属解除控制、约束和限制,从而创造出一种内在的鼓励环境,让工作自身产生吸引力,这样,教师在很自愿的情况下完成任务,并获得满足感。因此,授权是一种激励。某校建立专科学校以来,学校为了促进教学质量,成立了考核督导室,由学校直接领导。在督导工作管理中学校充分授权,对考核范围、考核主体、考核对象、考核指标、考核程序、考核结果运用等均授权给考核督导室,让他们代表学校起草相关文件,实施考评并与工作挂钩、奖惩兑现。三年来,学校建立了系统考评指标、建立了三级考评制度,即校级考评、系部考评、班级考评制度,每期实施考评,参与考评师生达到90%以上,形成了全员参与局面。考评有师生随机评教评学、期终教学工作考评、科研工作考评、日常工作考评等,并实现了网上评教。某校考核督导工作成绩突出,受到省专家好评,被学校推荐为办学特色项目之一迎接教育部专家考评。2003年,教育部专家承认某校督导工作是学校办学特色之一。

[案例三]

某校中专时期,曾有一位办事果断,敢抓敢管的校领导。他刚接手工作时,理顺干部队伍,加强纪律管理,重奖重罚,初见成效,教师队伍有了活力。后该领导认为还要加大惩罚,进一步加强管理力度。于是有关职能部门修订文件,加大了惩罚范围和惩罚数额,但学校对教师物质待遇考虑不周,对教师情感关怀较少。结果对该领导不满的越来越多,为发泄不满情绪,教师出工不出力,办事敷衍了事,人心涣散,在他任职期间,调离的教师最多。后主管部门换了一位新的校领导,该领导上任后,调整了管理方略。他说学校教师收入低,面临困难很多,我们领导应多关心他们的疾苦,应把严格管理与感情激励、物质鼓励结合起来。他说到做到,在严格制度的同时,尽力解决教师福利问题,尽力了解各层教师困难和要求,取消领导干部津贴,加强对离退休职工的关心。在该领导任职期间,教师收入大幅度提高,工作积极高涨,干群关系和谐、融洽、宽厚、团结。学校领导班子被评为五好班子,学校被评为省级最佳文明单位。

[案例四]

某校建校初期,由于两校合并,学校为了更好的发展,在原两校招生规模的基础上又扩招了三分之一。为了鼓励教师多上课,上好课,学校决定提高教学第一线教师待遇,主要措施是实行教师上课补贴。学校草拟了教师上课补贴方案,根据期终教学工作考核,按考核A、B、C等级给予补贴,鼓励多劳多得。该方案由于打破了“大锅饭”,不论资排辈,酬金多少以期终考核为准,考虑每人工作绩效,具有积极意义。方案实施后部分年青人虽然上课与老教师一样多,但考核比老教师等级高的教师,拿到了比老教师还多的课时补贴。对该方案年青人欢迎,大多数中级以上职称教师反对,认为不合理,应结合职称考虑酬金。行政人员、后勤人员更反对,他们无岗位津贴,他们认为育人不仅是上课教师的工作,也离不开各部门的配合,以教学为中心当然对,但我们收入也不能悬殊太大。针对这些问题,目前对补贴方案进行调整,后勤、行政人员实行岗位补贴,但略低于课时补贴。课时补贴不仅考虑绩效,还考虑职称。

[案例五]

某校建校初期,学校想尽办法最大限度调动教师积极性。青年教师于某曾为结婚无房子苦恼,分房工龄不够,买房无实力。后来学校想办法为他腾出一间房,免费为他修缮。当时于某很感激,表示要好好工作,回报学校,工作热情一度比较高。学校为了进一步调动他的积极性,学校打算安排他到高校进修。但于某不愿意,学校感到奇怪,认为于某当前生理和安全的需要不突出,考虑他的社会需要和受尊重的需要是对的,他为什么不接受。后经了解知道,于某当前最大需要是房子,他想要一套单元房,为集资买房,他们夫妻两利用业余时间在一家公司打工,无时间读书。

二、案例点评

以上五个案例从四个角度反映了学校管理者运用管理激励问题:案例一是运用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相结合方式进行激励;案例二是运用授权激励;案例三、案例四是运用需要层次激励;案例五是运用过程型激励。不同的激励措施适用对象不同,效果也不同。从五个使用激励管理案件可知,学校管理者采用激励手段管理教师成功与否,能否调动教师积极性取决于以下因素:

第一,学校是否采取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相结合进行激励。

案例一说明某校在建立激励制度时,贯彻了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相结合原则,激励所采取的方案本身是在满足学校目标的前提下,又能满足教师自身的需求,使教师看到实现组织目标就能实现自身目标,组织目标实现的过程就是个人不断向自身目标前进的过程,达到这一点的激励制度,对人的激励作用是巨大的。

第二,学校是否采取授权激励。

案例二说明某校督导工作授权成功,学校给予管理者权力,能帮助管理者发展自我效能,克服无权感和无力感地问题,趋使管理者采取行动,激发内在对工作满意的兴奋因素,提高工作效率。现实中许多部门面临环境动荡、复杂和竞争性,权力阶层感到很多威胁,结果常倾向于更少而不是更多的授权与授力,这样的部门将不会长久的成功。因此,学会怎样授权是权力者一项至关重要的技巧。授权有原则和标准,有效授权的方法一般有:(1)采取先易后难,以渐进策略形式放权,增强被授权者个人掌握的经验;(2)树立正确行为的模式,使被授权者感到成功行为不是遥不可及;(3)提供信息,增强授权效果;(4)提供足够的资源,不仅物质层面,还包括给被授权者足够的培训和发展机会,帮助他们掌握技术和管理,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空间、设备,给予他们一定控制资源的能力;(5)提供社交和情感层面的支持;(6)制造一个具有趣味和吸引力的工作环境,使被授权者感到工作的价值、意义;(7)建立团队精神;(8)树立信心。

第三,学校是否采取需要层次激励。

案例三说明,两个领导,两种做法,效果差异很大,领导的组织行为对单位发展至关重要。马斯洛在1943年出版的《人类激励理论》一书中,提出了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有两个基本观点。一个基本观点是:人是有需要的动物,其需要取决他已经得到什么,还缺什么,只有尚未满足的需要才能影响行为。另一个基本观点是:人的需要有轻重层次,某一层需要得到满足,另一层需要才出现。马斯洛把需要划分为五级: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感情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从某校案例可知,显然第二位领导的组织行为,符合需要层次理论。教师的效率决定学校整体效率,而教师的效率取决于学校采取合适的方式激励,激励的效果与科学合理的激励方式有密切关系。激励措施科学合理,人们的心理接受度大,调动人们积极性的效果更大。激励措施不合理,人们会在心理上产生排斥感,甚至挫伤一些人的积极性。很显然,第二任领导清楚,激励措施必须使教师心理能接受,只有这样才能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激励作用。

案例四说明,激励理论虽然能调教师工作热情,但也必须使用科学。激励理论使用一般有以下原则: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正激励与负激励相结合原则;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相结合原则;按需激励原则;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相结合原则;严格管理与思想工作相结合原则。学校后来对于某实施的激励行为,违背了激励需要原则,没有动态地掌握教师需要情况,并根据情况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导致失败。要做到按需要激励教师,应考虑几点:一是要根据不同需要理论,开发激励员工的方法和工具;二是要在组织内建立多种多样满足不同需要的方法;三是实施报酬制度,真正建立教师可以选择的制度。

第四,学校是否采取过程型激励。

案例五说明,过程型激励理论着重研究人从动机产生到采取行动的心理过程,亚当斯的公平理论是其中的一种。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认为,在组织中,员工对自己是否受到公平对待是十分敏感的,他们有时所关心的不是他们所获得的报酬值,而是与别人比较的相对值。人们往往喜欢不断地与他人进行比较,并对公平与否作出判断,从而对自己工作积极性产生影响。某校建校初期,领导为了强调动教师上课积极性,对其它方面考虑不够,未重视教师的公平感,导致多数教师不满。无论在西方还是我国,公平比较都是客观存在的现象。我国由于多年的计划经济和“大锅饭”影响,人们的公平比较心理较重,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各种经济形式并存的今天,“红眼病”情况还很严重。因此,作为学校管理者,首先要注意教师的公平感,从而对症下药。

怎样实施管理激励,是学校管理者一项永恒的课题。在对教师进行管理激励的实践过程中,仅仅考虑以上因素还不够,在操作过程中还有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一是需要为教师创造发挥潜力的环境;二是在现阶段学校不应忽视物质激励;三是不能单纯依靠物质激励的手段,应注意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物质激励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对教师的有效激励,但根据双因素激励理论的解释,缺少了物质因素,教师会不满,但仅仅只有这些因素,而缺乏精神方面的激励,诸如宽松的工作氛围、较多的锻炼机会、上司的表扬和奖励等,也不能对教师起到足够的激励作用。科学而有效的管理是提高学校管理效能的先决条件,也是新时期学校管理活动的客观要求。在学校管理中,如何把内在激励和外在激励有机地结合起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以提高工作绩效,是管理者应有的管理智慧。教育的竞争说到底就是教师的竞争,因此,学校管理者既要用待遇留人,也要用情感留人,事业留人,只有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王利平著管理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2]吴志宏等著新编教育管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3]胡德海著教育学原理甘肃教育出版社2001年

[4]宫天宇著现代经理人不可不知的管理工具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年

[5]萧宗六著学校管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

[6]程正方著现代管理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12.论网络新媒体带给明星的亲民效应 篇十二

关键词:新媒体,互动,明星,亲民效应

一、前言

在传统的媒介中, 明星们仅仅是唱片里打动内心深处的声音, 是电影里诠释生活的角色, 是电视机里镁光灯下靓丽的身影, 是粉丝心中永远的偶像。可是, 明星们与大众的距离实际非常遥远。他们私底下到底是怎样的个性, 有着怎样的喜好, 平日里都在做些什么, 几乎无人知晓。因为, 明星与大众没有合适的沟通渠道。

而网络的进入, 尤其随着web2.0的广泛应用, 各种网络新媒体应运而生。这些新媒体最大的特点——实时互动。网络的“交互性”赋予了受众自主选择信息的权利, 受者与传者之间的直接交流沟通成为简单而经济的现实。通过网络, 明星们褪去头顶的光环, 以真实而自然的面目呈现在大家眼前, 而大众们也通过这些新媒体, 向明星们传达着各种内心的信息, 明星们和大众们在网络的世界里, 反而还原了本来的面目, 拉近了彼此的距离。这些明星不再是大众心中崇拜的图腾, 而是生活在你身边的朋友。简言之, 这些网络新媒体让明星们更加的“平民化”。

二、各种新媒体带给明星亲民效应的特点

目前, 网络新媒体以各式各样的形式存在, 在这里, 我们只谈几种明星与大众最经常交流互动的媒体, 并分析这些媒体的特点, 以此来揭示媒体带给明星的亲民效应。

1、博客

2005年, 我国明星博客诞生, 经过几年的发展, 明星博客蓬勃发展, 俨然成为一股迅猛的浪潮, 吸引着大众的眼球。博客的直接互动、及时便捷等交流优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明星把它作为与公众交流的平台。新浪总编辑陈彤说:“博客吸引人的地方在于, 它真正实现了平等互动”。博客把文字、声音、图像等综合起来, 充分合理的调用了网民的接受器官, 它以轻松完备的内容、新鲜独特的视角, 更显随意、亲民和鲜明个性, 如看一封好友的来信, 于不经意间的叙述间闲话家常。名人博客的开通, 为普通人打开了一个近距离接触明星的渠道, 他们可以与大众分享生活的点滴、公布近期活动安排、回复fans留言、上传生活照片、描述生活琐事等, 展示了往日印象中名人生活的神秘性, 这就使大众与明星之间的关系变得异常紧密, 有了很强的亲近感。毫无疑问, 明星们以这种日记的形式与大众亲密交流必然会吸引众人追捧, 增加自己的知名度, 提升自己的亲民效应。

2、微博

微博, 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 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件个人社区, 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 并实现即时分享”。而今, 微博里不仅仅只是文字的更新, 图片, 视频, 音乐、话题等组件的插入, 使得微博小小的世界里, 散发着大大的能量。这与微博自身的特点密不可分。首先, “即时性”是微博作为媒体传播最显著的特征。只需点击刷新, 微博里所有关注人的最近更新的动态信息将一一呈现在眼前, 这是以往网络媒体并不具备的功能。其次, “关注”的自由选择权和不设阻碍的低门槛充分满足了大众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只要是自己喜欢的偶像明星, 只需点击“关注”, 就能就将明星的生活尽收眼底。再次, “转发”功能实现了裂变式的人际传播。这种传播速度与广度让人际交往的距离被无限度缩小, 而粉丝正好利用这个信息高速流动的微型地球村展开了一场偶像和粉丝间的集体狂欢。最后, 微博简短、易用却功能强大。它无需标题, 最多140个文字, 许多明星一句话都被快速传播开来。同时, 进入微博的途径越来越多样化, 通过手机、IM软件和外部API接口都能任意出入, 这也使得很多明星在工作的空挡就能通过手机发一两句话做微博, 这也是其他网络媒体不能替代的便捷性。

正是这几个独具的特点, 微博使得明星和大众跨越了传统媒体的藩篱, 他们恍若邻里一般。明星们用自己亲手编织的“围脖”解构着自己的英雄形象, 实践着一场日常生活的回归。这种“点对点”的传播模式为人际关系的传播实现了互动的可能性, 它也是有史以来最大限度打破了明星和粉丝之间的森严壁垒, 为两者搭建起了即时的沟通管道, 两者实现了真正的平等。

3、官方网站

网站对于明星和大众并不是最新鲜的交流方式, 但是官方网站与普通的网站不同, 它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它的权威性和唯一性。许多明星为了聚集人气, 提高粉丝的凝聚力, 纷纷创建了自己专属的官方网站。官方网站对于明星们而言, 就如同自己的精神家园, 一般有专人负责打理维护, 及时发布准确而权威的信息。官方网站一般设有很多版块, 是对明星全方位的介绍, 同时一般设有论坛和留言板, 粉丝们在这里相互认识、相互讨论, 负责任的明星也会经常在此停留, 甚至回复留言, 与粉丝及时互动, 形成了良好的“家庭”氛围。

4、贴吧

百度贴吧是一种基于关键词的主题交流社区, 本质上也属于网络社区, 社区让人们找到了一种归属感, 凭借其发帖门槛低和用户自主管理机制吸引了大量的用户。它少了其他传统网络媒体花里胡哨的功能, 界面简洁、速度快, 同时相继开放视频上传权限、相册编辑管理、名人堂、自定义链接等接口, 赢得了大批网民的使用。

相较于其他网络媒体, 贴吧最大的特点是缺少明星的真正参与, 而是一群粉丝的集体狂欢。某位明星的贴吧成员, 兴趣点高度切合, 价值取向一致, 在这里他们更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人。他们不仅分享明星们的官方新闻和他人评论, 还发布自摄的明星照片和观察到的明星有趣细节, 照片、视频、签名、海报, 录音应有尽有, 这里罗列着明星们几乎所有的正式的和非正式的信息。这一群体的形成不是靠传统意义上的血缘关系, 而是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 通过传达与分享, 以此来达到群体的文化认同, 加强凝聚力和一致性。虽然在这场缺少主角的PARTY上, 粉丝们的互动有些许的一厢情愿, 可这并未使他们对于明星的狂热减少, 明星们的亲民效应更不会因此降低, 这就是贴吧的无穷魅力。

5、网络访谈

随着《艺术人生》《鲁豫有约》《杨澜访谈录》《康熙来了》等著名电视节目的开播, 人物访谈, 尤其是明星访谈成为了人们了解明星真实生活的有效途径。但是电视访谈存在着它的弊端, 那就是单向传播, 而网络访谈却恰巧弥补了这一缺陷, 它以其访谈即时、互动、直观、草根等特性, 而赢得了更多网民的喜欢。可以说自主、互动是网络访谈的生命力所在。网络访谈节目的特点之一就是网民的参与权更大, 网络主持人采访明星的问题大都来自网民的提问, 这样, 采访的内容更加体现了民意, 同时也拉进了网民和明星的距离。同时, 网络采访需要的设备也较简单, 不需要电视采访那样专业的演播室, 有时候一台电脑、一个摄像头、两把椅子足矣。这样简单的设备让明星们褪去了镁光灯下的光环, 以更加朴素和真实的姿态呈现在网络的另一端, 让网民觉得像是在和普通的朋友进行着心灵的对话。

三、结论

纵观以上几种网络媒体, 其最大的特点都在于它们的互动性和实时性。它们实现了大众与明星们的双向互动传播, 形成了大众与明星近距离互动的良好氛围, 从而拉近了彼此之间的关系, 使明星们更加的平民化、亲切化。但是也要注意:网络新媒体带给明星们亲民化的同时也引起了其他的一些负面影响, 如明星隐私权的保护, 明星发布信息的可信度和真实性, 网民评论的监督管理制度缺失等都是值得深思的问题。但是, 无论何种网络媒体, 只有明星与大众及时沟通, 发布的信息可靠真实、具有意义, 内容积极向上, 才会与民众贴的越来越近, 距离越来越短, 亲民效应越来越强!

参考文献

[1]芮闽媛.名艺人博客走红现象的学理分析[J].传媒观察, 2008.

[2]刘洋.浅谈明星博客在媒体文化中的导向作用[J].南方论坛, 2010.

[3]蔡骐.微博时代的粉丝传播[J].东南传播, 2010.

[4]廖丰.百度娱体明星贴吧体现的受众观[J].法制与社会, 2008.

[5]赵宇, 张琳.网络访谈节目的平民化和互动性[J].新闻实践, 2008.

[6]陈丽媛, 何霞.百度贴吧的粉丝文化[J].青年记者, 2008.

上一篇:寒假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下一篇:拒绝手机倡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