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堂思想政治理论课

2024-06-19

第一堂思想政治理论课(通用8篇)

1.第一堂思想政治理论课 篇一

关于开展杭州师范大学第十三届学生思想

政治理论课优秀论文竞赛的通知

为进一步推进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分析、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研究决定,开展杭州师范大学第十三届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论文竞赛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竞赛活动的目的和主题

本届竞赛活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进一步推动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改革为目的,以“庆祝中国共产党诞生九十周”、“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关爱生命、健康成长”以及“低碳生活、绿色环保”等为主题,结合浙江省、杭州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结合我校建设省内乃至国内一流综合性大学的实践,联系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畅谈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体会。通过竞赛活动,提高大学生政治理论水平,增强社会责任意识,自觉为学校建设发展做贡献。

二、活动的组织及评选方法

本次活动设计了部分参考选题,学生可在各学院党、团组织和思想政治理论课任课教师、有关社团的组织指导下,围绕参考选题撰写参赛论文,自主选题应围绕本次竞赛活动的主题展开。参赛作品可以是理论文章,也可以是调查报告。论文要求主题和观点鲜明,理论联系实际,能够运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所学知识对现实问题进行自己的分析,提出自己的意见。文字表达符合论文的一般规范,在参考、引用别

人的研究成果时(75个字符以上)需注明出处,如发现有剽窃、抄袭现象除取消参赛资格外,按学校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调查报告应以事实为依据,实事求是地开展研究和思考。论文一般要求独立完成,集体撰写的论文和调查报告须注明执笔人或对作者进行排序。

参赛的作品于2011年5月7日前由各学院党团组织统一送社会科学基础部,由社科部组织进行论文评选。本次竞赛活动设一等奖5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25名,优胜奖若干名,并按各学院选送的论文数及获奖情况评出组织奖,学校将在论文评选活动结束后召开颁奖暨论文交流大会。

希望各学院分党委、党总支认真组织学生参加本次竞赛活动,积极推荐优秀论文参赛,确保比赛顺利进行。特此通知。

杭州师范大学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

二○一一年二月二十五日

第十三届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

优秀论文竞赛参考选题

1.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与低碳生活

2.低碳生活与杭州生活品质之城的构建

3.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建设的基本经验

4.十六大以来党的建设理论发展创新研究

5.新中国成立以来,党根据和平共处原则积极发展同周边国家关系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研究

6.孙中山爱国思想研究

7.辛亥革命时期女性爱国研究

8.辛亥革命与民族精神研究

9.传统文化与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研究

10.和谐视野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11.青少年身体健康问题研究

12.网络民族主义对大学生影响状况的调查研究

13.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14.关于辛亥革命重大意义的历史新思考

15.在新时期如何继承和弘扬辛亥革命精神

16.辛亥革命与浙江的社会变迁

17.高校学生党员队伍建设的思考

18.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然性和重大意义

19.建党90年来党的统一战线的成功实践和历史经验研究

20.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的成功实践和历史经验研究

21.我读中共党史中的两个《决议》

22.90后看中国共产党的90年

23.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90年回望

24.中国共产党党际关系90年回望

25.平凡的人生 高尚的品格——我身边的共产党员

26.建党九十年来党的辉煌历程与历史经验——以我的家乡

为例

27.新世纪新阶段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

2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经济、政治、文化理

论任选一个)

29.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以及反

腐倡廉建设研究(任选其一)

30.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党组织研究

31.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

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研究

3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研究

33.大学生学习与践行科学发展观和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34.高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策略研究

35.高校思政教育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探究

36.和谐校园建设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研究

37.生命价值取向的高校道德教育研究

38.构建大学生健康“心理生态”和生命教育的探索研究

39.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必要性及途径研究

40.大学生生命意义感对抗挫力的影响研究

41.高校加强爱国主义和民族价值观教育活动新途径研究

42.培育大学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43.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工作研究

44.维护高校安全稳定工作中的法律适用问题研究

45.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环节作用的研究

46.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的现状、影响因素和引导策略

47.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的时效性实效性研究

48.大学生公德素养的调查与分析

49.风险社会视野中的大学生道德、良知与社会责任探析

50.生活品质之城的建设与大学生的使命

51.大学生文化消费现状及对策研究

52.新形势下当代大学生婚恋观调研及道德教育对策研究

53.高校先进文化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54.中国传统孝德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其教育价值研究

55.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与当代大学生人格完善研究

56.新农村新文化建设中的突出社会问题研究

57.高校反邪教研究

58.防范大学生误入邪教的理性思考

59.高校反邪教与大学生科学信仰教育研究

60.大学生群体邪教防控对策研究

61.弘扬大学精神与反邪、防邪研究

62.高校反邪教活动的新理念、新方法、新载体研究

63.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文明维度

64.十二五规划:中国经济往何处去?

65.高房价、高通胀时代如何保障民生?

66.城镇化和拆迁问题研究

67.金融开放之后如何有效规避金融风险?

68.劳动力成本提高后的企业生存之道

69、我国医疗改革的现状

70.围观能否改变中国?——网络对于构建社会公正的作用及其局限性分析

71.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72.试论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基础

73.试论“以人为本”与唯物史观的关系

74.试论儒家思想在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中的意义

75.试论儒家思想在塑造当代大学生健全人格中的作用

76.试论道家思想在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中的意义

77.生态与生存

78.马克思主义与大学生的世界观

2.第一堂思想政治理论课 篇二

作为一名教师, 应特别注重第一堂课的教学。好的第一堂课, 就有一个好的开始, 给学生留下一个好的印象, 有助于加强学生对整门课程内容的把握, 提高学生对本课程的认同感, 增加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学习热情;好的第一堂课, 会成为师生共同进步、焕发生命活力的内驱力。第一堂课的好环, 成功与否, 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兴趣。因此, 不论对于初登讲坛的新教师, 还是初接新班的老教师, 都应重视上好自己的第一堂课。如何上好第一堂课, 如何通过第一堂课激发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热情, 是我们每位老师必须思考和认清的问题。怎样才能上好第一堂课, 通过教学经验和实践考查谈以下几点体会。

2 备好课, 做到成竹在胸

老师在上第一堂课时, 一般都会紧张, 新老师更是如此。要如何才能不紧张呢?中国有句古谚语叫“艺高人胆大”, 因此, 充分备好了课, 心里有了底, 做到成竹在胸, 自然就不会太紧张了。

备好课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要备好一堂课, 首先要明确课标, 明确本堂课的内容、目的、重点、难点;其次是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这是指教师在充分了解和把握课堂标准、学科特点、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 以教材为载体, 灵活有效地组织教学拓展课堂教学空间, 它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综合化的过程, 是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的结晶, 是老师智慧与学生创造力的有效融合;再次要博众家之长, 毕竟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 集体力量是无穷的, 汲取别人精华, 弥补自己缺陷;最后, 丰富自己的人生, 优秀的教学设计就像伟大设计师的最经典、最时尚的服装, 而能否穿出风采和神韵, 关键是模特的条件和素养, 老师就相当于模特, 老师的人文精神、文化底蕴、内涵气质、教学素养等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备好课的同时必须备好教材, “万变不离其中”, 教材是教学的基础、根本所在。只有对教材内容做到了如指掌, 才能驾驭教材, 行走于教材之上, 掌握主动权。同时, 还要善于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 注意因材施教, 各学科、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对基本概念的教学要注意揭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通过知识点的拓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对知识点的了解与记忆。如在讲到高等数学中的微积分时, 它是牛顿、莱布尼茨各自独立发明的, 他们都共同享有荣誉, 牛顿先于莱布尼茨发明, 但后于莱布尼茨发表。所以导致优先权的争议, 由于优先权的问题导致符号也分两派:英国人信守牛顿的点符号, 而欧洲大陆人却沿用莱布尼茨的符号, 这也是这两种符号今天并存的历史根源。

3 备好学生, 做到知己知彼, 百战百胜

教师上课的对象是学生, 如果老师在教学中只备教材, 不备学生, 只研究教师如何教, 不研究学生如何学, 必然产生教学中的盲目性, 导致学生能力的缺陷。因此, 老师必须以教为中心转移到以学生为中心, 以传授知识为中心转移到以培养能力为中心, 使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协调, 做到教学相长。“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 “兼听则明, 偏听则暗”全班学生的学习情况, 包括程度差异, 接受能力高低、年龄、性格与爱好的不同, 体质的强弱, 家庭的状况等, 都与他们的学习质量有关, 老师要根据实际情况, 备课时要有针对性地面向大多数学生, 启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听取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要求, 及时改进教学工作, 做到教学互长。老师备学生不能只着眼于课堂中的一切, 还要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4 熟悉教案, 做到运筹帷幄

一份精彩的教案写好后, 老师要不断去熟悉它。最好能将其背下, 使之与自己的思想柔和在一起, 这样上课才能应用自如, 更好地做到随机应变。

上课时不看教案, 又能把课讲得特别好, 特别准确的老师必受学生欢迎, 也特让学生佩服。因为学生从老师讲课的熟练程度, 可以看到老师工作负责, 业务精湛, 精益求精。若上课时照本宣读, 讲课没底气, 一讲三低头, 结结巴巴的老师, 威信将会一落千丈。学生会认为, 没备好课就上讲台上课的老师, 是极不负责任的老师, 老师在学生心中的形象将大打折扣。如果能熟练的掌握授课内容, 通过自己的思想把授课内容进行拓展, 同时还可以有机的对知识点的历史进行追溯或学科延伸, 必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兴趣及注意力。因此, 教案的熟练掌握是老师讲课好坏的关键所在, 这也是上好第一堂课十分重要的一个因素。

5 注重教师形象, 做到妆容严整, 言行得体

老师第一堂课走进教室, 全班同学的眼睛几乎都聚焦到老师身上, 老师的穿着打扮对学生也是一种教育, 一种文化传播。因此, 老师上课时, 对服装、发型和饰物都要特别注意, 要和教师身份相称。男老师不要带项链, 耳环, 头发不要脏乱长, 衣服要整洁大方。女的不要浓妆艳抹, 披金戴银, 披头散发, 鞋根不要太高等等。这些都会影响老师在学生心中的形象, 不仅对学生的德育不利, 也会分散学生听课的注意力, 影响课堂的效果。因此, 教师在第一次走进教室前之前, 对自己的着装, 发型, 饰物应当留心整理一下。

老师走上讲台说话时一定要胆大心细, 语速适中, 让班上的每位学生都能听清听懂。古人说:“言, 心声也”。语言是人与人交流的重要方式, 教学更是如此。教师说话时要心有所感, 心存至情, 方能口吐珠玑, 以此来感染学生、吸引学生。讲课时要声情并茂, 言行并举, 根据说话内容做到轻重缓急, 区别对待, 声音响亮, 语句清晰, 抑扬顿挫, 富有激情。避免出现直线方程式讲课, 从头到尾一个语调, 类似催眠曲。教师进入教室后要全身心融入到课堂中去, 把一切烦恼、不快抛到脑后, 切忌带有情绪给学生讲课。

6 以身作则, 做好典范

一个老师在课上、课前和课后的全部行为, 都在告诉学生应该如何做人做事, 老师客观上就是学生学习做事的榜样。因此, 老师必须从第一堂开始做起, 处处严格要求自己, 以身作则, 给学生一个典范。比如, 按时上下课, 上课不看手机, 更不能让手机铃声响起影响课堂气氛, 耐心给学生讲解、辅导, 不因学生理解差或接受慢而抱怨发火, 做到不迁怒学生。学生从老师身上看到老师对工作的热忱和对学生的热爱与理解, 会提升师生感情, 提高老师在学生心中的地位与威信, 增加老师上课魅力和提高课堂效果。下课后, 如果学生有这样的感觉———老师的言谈, 如绕梁之音;老师的风范, 令人如沐春风;老师的为人, 是学生追求的典范。那么我很高兴地祝贺你, 你的第一堂课非常成功。

摘要:教师的舞台就是讲台, 教师在上面为学生表演着不同的教学艺术与内容。对于表演者来说第一次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第一堂课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后续课程的教学。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因此, 教师也应该上好第一堂, 赢得学生信任, 建立良好师生友谊, 为接下来的教学互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教师,第一,学生

参考文献

[1]王青建.数学史简编[M].北京:科学出版社.

[2]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谢利民, 郑百伟.现代教学基础理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3.如何上好高一第一堂政治课 篇三

关键词:高一;政治课;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4.21

按照高考分值的比例在教学中搞教学歧视,政治课程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在未进入学习之前,部分学生已将其视为“次科”,形成很多误区,忽略了这门课程设置的真正意义在于追求生活真、善、美。如何让学生了解这门课程,掌握这门课程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老师们在第一堂政治课中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视。

一、利用学科特点感悟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感悟生活,充分认识政治學科特有的价值。政治学科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思维方法,是思维的工具,是培养“人”的教学,这是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就高中政治而言,本身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哲学四个必修模块和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的选修模块,内容丰富精彩,不能把政治课和思想政治工作或时事政治划等号。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看下面的例子,看看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让生活更美好。有位母亲把一个橙子给了邻居的两个孩子。这两个孩子便讨论起来如何分这个橙子。两个人吵来吵去,最终达成了一致意见,由一个孩子负责切橙子,而另一个孩子选橙子。结果,这两个孩子按照商定的办法各自取得了一半橙子,高高兴兴地拿回家去了。第一个孩子把半个橙子拿到家,把皮剥掉扔进了垃圾桶,把果肉放到果汁机上打果汁喝。另一个孩子回到家把果肉挖掉扔进了垃圾桶,把橙子皮留下来磨碎了,混在面粉里烤蛋糕吃。从经济学思考:一个孩子扔掉果皮,一个孩子扔掉果肉,这是资源的极大浪费。如果他俩有过沟通和交换,就可以互通有无,调剂余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双方各自的利益达到最大化,获得“双赢”的结果。由此可见,市场经济条件下,谈判和贸易是多么重要。

2、思考人生,一分为二看待学习生活中遇见问题。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关键是看如何引导。学习中往往有实用主义的倾向,“需要”是同学们学习的直接和重要动力。人们谈到“考试指挥棒”就色变,除了批判好像就是厌恶。其实,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文科高考和理科会考,引起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重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让学生慢慢从只见“知识点”和“考点”到见到富有“生命”教育资源的思想政治课程。这时候我们再举个小小例子让同学懂得思维开阔性,多角度看问题。在一次欧洲篮球锦标赛上,保加利亚队与捷克斯洛伐克队相遇。当比赛剩下8秒钟时,保加利亚队以2分优势领先,一般来说已稳操胜券。但是,那次锦标赛采用的是循环制,保加利亚队必须赢球超过5分才能取得小组出线权。可要用仅剩下的8秒钟再赢3分,谈何容易。这时,保加利亚队的教练突然请求暂停。暂停后,比赛继续进行。球场上出现了众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只见保加利亚队员突然运球向自家篮下跑去,并迅速起跳投篮,球应声入网。全场观众目瞪口呆,全场比赛时间到。但是,当裁判员宣布双方打成平局需要加时赛时,大家才恍然大悟。保加利亚队这出人意料之举,为自己创造了一次起死回生的机会。加时赛的结果,保加利亚队赢了6分,如愿以偿地出线了。从哲学思考:创造性思维就是以科学理论为指导,面对实际,敢于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创造性思维,很重要的是敢于打破常规,进行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敢于独辟蹊径,标新立异。保加利亚队的教练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敢于独辟蹊径,获得出线,令人拍案叫绝。

3、关怀生活,拉近教师和学生间的距离。老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魅力,丰富的生活经历,充分的课前准备,激情澎湃的教态,感染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成为一位值得学生信任的“生命关怀者”。这种生命的关怀是指在不违背社会制度和公共价值的准则下,对学生关于时政热点和教科书的个性化的理解和宽容,意味着对非主流的观念的容忍,以及引导学生的无限耐心。与初中政治不同,高中政治对学生能力等各方面有了更高要求,学生的想法也更多样化,老师在这里无论遇到问题,要像朋友一样,多和学生沟通,用自身魅力征服学生,而不是用老师专制权威“吓倒”学生。

通过感悟生活中小案例以及感受教师个人素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接下来就要介绍学习方法了。

二、把握学习规律,轻松掌握学习方法

1、预习。初中政治内容简单明了,就算没预习听老师上课也没多大的问题,可高中政治涵盖一些需要理解的基本原理,对学生领悟能力,情感态度都要更高一层甚至几层的要求,所以不预习,极有可能上课听不懂,不懂更不听,不听不想读的恶性循环。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获得信息绝大部分是通过视觉输入的,而且通过视觉输入的信念比通过听觉输入的信息保持记忆的时间要长得多。阅读能力是最基础的学习能力。预习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一环。预习是无师自通的桥梁,是思维习惯形成的助推器。我们要求预习时候做到:(1)按老师布置预习的提纲提要要求,边读边思考,有轻有重,有粗有细的预习,不能走马观花。(2)勤于思考,在预习时难以理解的问题,做好记号,在听课的时候多加注意,如果还不能理解,课后再请教老师。

2、记笔记。做好课堂笔记,是课堂听课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科学的做笔记也是检验是否能调动多个学习器官听讲及听课效率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同时笔记可以为同学们提供宝贵的学习和复习资料,对我们的学习帮助很大。对此我们要求做到以下几点:(1)精简,一字不漏的做笔记只会增加同学们的负担,要找出笔记中的核心词、关键语,明确哪些是必须记住的,哪些是需要理解的,哪些是需要拓展的。(2)及时补充,老师对课本上落后于社会现实的知识进行及时的补充,同学们要及时的做好笔记,紧跟老师的讲课思路,及时了解新的动态,把握时代的脉搏。(3)持之以恒,做好笔记必须要有决心,有恒心,有自信心。只有长期坚持下来才能看到效果,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第一堂思想政治理论课 篇四

为了进一步加强教职工的政治理论学习,提高全体教师的政治理论素养,努力开创学校工作的新局面,现就2008年度政治理论学习活动作如下安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加强先进性建设为核心;以上级规定的理论学习资料、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从事教育工作必备的专业知识为主要内容,遵循理论联系实际和学精管用的原则,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提高全体的政治理论素养和思想道德水平,为全面实现08-09学年教育工作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思想和组织保障。

二、学习内容

1、认真学习全国“两会”精神,全面了解过去一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结合学校党政工作目标,努力把“两会”精神贯穿到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中。

2、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引导全校教职工准确把握报告提出的一系列新思路、新任务、新要求,切实把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贯彻到各项工作中,推动学校的各项事业又快又好的发展。

3、按照胡锦涛总书记“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高存远”的要求,继续开展师德建设工程,培养高尚师德教风,努力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优秀教师。

4、认真学习有关法律法规。按照“五五”普法的要求,充分认识学法用法、依法办事的重要意义,今年重点抓好宪法的学习,着力提高宪法意识,培养全体教职工自觉遵法守法的行为习惯,保障和促进教学、科研、管理工作,为建设民主法治、平安有序的和谐校园提供保障。

5、结合教育工作实际,深入学习新课程改革有关书籍,学习《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等教育专刊上刊载的优秀文章。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驾驭、管理教育教学的能力。

6、学习《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和教育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增长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努力做到依法治校。

7、认真学习现代经济知识以及社会管理知识,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和社会管理能力。

8、党支部、学校行政将根据实事需要,适时增加学习内容。

三、学习制度及学习方法

1、坚持政治理论学习制度,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习实效。

2、教科室负责教职工政治学习的组织工作,每双周三下午为教职工时政学习时间,做到时间、内容、人员“三落实”。要严格执行学习考勤制度和请假制度。认真做好学习记录,加强学习检查和考核。

3、采用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理论学习与教师学习讨论相结合等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4联系实际,深入研讨。要理论联系实际,把所学的思想理论贯彻到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各个领域。同时要针对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深入开展学习研讨活动。

5、抓实开展,确保实效。全体教师在学习过程中,要积极参与做好政治理论学习笔记,写好心得体会,确实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四、主要学习参考资料

1、新世纪需要的师德观

2、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3、谈教师的人格魅力

4、说师真性情跃然纸上

5、教育是心灵的艺术

6、学校教学过程中的道德规范

7、教师风度修养

5.开学第一堂课 篇五

今年的第一堂课,我结合初三的特点,给学生上了一节真正意义上的思想品德课,这节课我给它取名为“认识初三,认识自己”。下面是我的课堂实录和感想:

第一个环节:介绍自己

到一个新的班级,老师都会向学生介绍自己,我也是这样做的,介绍完,接着我说,给大家介绍我姓什么是有意图的,这意味着我们已经是师生关系了,而不是陌生人关系,那么,下次见面时该怎么办呢,中国是礼仪之邦,因此打招呼是必不可少的,你可以叫我郑老师好,也可以问候老师好,或者点下头,微笑一下也行,但千万别当做没看到,视而不见。因为问候别人自己也没吃亏,起码,你问我我还得回一下,大家礼尚往来,接着我半开玩笑的说:“如果全班同学排队一个接一个跟我点头的话,那我还得回你们五六十下”很多学生这时都会觉得很好玩,这样的一个开始缓解了学生的紧张情绪,而且还向学生强调一个很熟悉的礼节,让他们明白这是尊重老师的表现,也是互相尊重的体现。一般来说过后大多数学生碰到我时都会问候下,这样一来增进了师生感情,也有益于日后的交往。

第二个环节:认识初三,认识自己

这是本节课的中心,自己不是班主任,但我觉得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是每个老师的责任,学生思想走上正轨的话,学习的热情才会上来,到了一定阶段后,他们能体会到的时候,肯定会特别感谢老师的,他们会觉得老师很关心我们,那我们一定要努力,这样才不会辜负老师的期望,这样一来,学生肯定会喜欢这个老师和这门课程了。

刚进入初三,很多学生没什么感觉,一部分学生还是抱着混混日子的态度,有些成绩差的学生甚至会产生放弃的情绪,及时给与纠正,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很重要,为了让学生能够比较容易接受我的观点,我给学生讲了个故事:新龟兔赛跑。这是有一次我在央视二套听厉以宁教授讲中国经济时提到的一个故事,我给它发挥下用来给学生做思想工作。一开始学生听说是这个故事心凉了半截,但听了听了,很多人就会很有感触。故事讲的是森林里要举办运动会,兔子和乌龟一起报名参加跑步项目,一开始大家都觉得乌龟要跟兔子比赛跑,这简直是天方夜谭,是不可完成的任务,比赛的结果是板上丁丁的事。比赛开始了,兔子不负众望,遥遥领先,乌龟虽然慢,但依然一步一步望前爬,从没有过放弃的念头。兔子跑到一棵树下,回头望望乌龟,发现它还在山脚下慢慢爬,心想反正领先了这么多,不如先休息下,等下再继续。兔子一觉醒来,没看到乌龟,以为乌龟放弃了,就独自往前跑,结果到终点时,已无一人,原来比赛早结束了,乌龟取得了本次比赛的冠军。这时我问学生,乌龟为什么能取得胜利,学生若有所思,众声回答因为它坚持不懈,我说对啊,一个看似不可完成的任务,却被乌龟这样一种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的所撼动,奇迹在乌龟身上出现了,乌龟的胜利源于它的坚持,它的毅力,它的那种不达目标不罢休的信念。我们有这样的信念吗,不管自身的条件多么的薄弱,如果能像乌龟这样坚持不懈,勇往直前,一步一个脚印,胜利也会降临在我们的身上。兔子的失败说明即使你自身的条件多么的好,如果不加努力,骄傲自满,也是注定会失败的。兔子失败了心里很不服气,决定找乌龟再比一场,乌龟答应了,第二次比赛开始了,这次,兔子戒骄戒躁,吸收了上次的教训,一口气从头跑到终点,结果显而易见,兔子赢回了荣誉。兔子的这次成功说明了一个人如果能够善于发挥自己的长处,克服自身的问题,不骄傲,不自满,成功对于他来说是非常简单的。有了两次的比赛经验,乌龟决定再跟兔子赛一场。但这次路径由它定。兔子非常爽快的答应了,心想只要我不睡觉,你怎么也不是我的对手。第二天比赛开始了,兔子一溜烟的跑开了,一路狂奔。跑啊跑结果被前面一条大河挡住了去路,想尽各种方法还是没法渡过河。只能眼睁睁等着看着乌龟慢吞吞从自己眼皮底下渡过河,第三次比赛,乌龟又取得了胜利。乌龟这次的胜利告诉我们即使自己自身有很多的不足,但如果能够扬长避短,善于挖掘自身的长处,还是可以取得成功的,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所以相信自己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对自己充满自信的人,总会想尽各种方法来实现自己的梦想,而一个自己对自己失去了信心,那么你会找各种理由来安慰自己,每个人都应该要有点“乌龟精神”。经过了三次比赛,兔子和乌龟都发现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于是,它们商量进行第四次比赛,这次比赛,陆地上,兔子背着乌龟跑,河里,乌龟驮着兔子过河,两个很快到了终点。我们在一个集体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个优秀的集体应该是能够发挥大家的优点,互补有无,互相协作,共同进步,希望我们的同学也能够像兔子和乌龟一样,既有竞争又能合作,在这样一种良性竞争下,共同进步,达到共赢的结果。

通过这样一个小故事,让学生明白现在正处在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每个人都是有希望的,只要自己肯付出,肯努力,相信自己,持之以恒,一定会取得不错的成绩。

第三个环节:严格要求

无规矩不成方圆,像陌生的对象提出自己的要求,往往会有不错的效果。刚接的班级一定要有严格的要求。我的要求不多,我在黑板上写上一个字“聪”,聪明的孩子有四件宝,我希望大家在上我的课时能都带来,哪四样呢,学生看着“聪”很快就明白了,那就是眼睛、嘴巴、耳朵和心。这时,我有举了个例子叫“三个金人”,讲的是古代有个小国来进贡皇帝,送了三个用金子铸成的小人。来人还带着一个问题,说贵国人才济济,泱泱大国,请问这三个金人哪个最有价值。皇帝请来了全国的能人巧匠,称重量,看成色、大小等等,三个金人都是一模一样的,没法判断谁更有价值。后来有人推荐已退休了一个丞相,老丞相来了,带来了一根稻草,他把稻草从一个金人的左耳穿进去,结果从右耳跑出来,第二个金人,从左耳穿进却从嘴巴里跑出来。第三个金人从耳朵穿进却掉进了肚子。老丞相说第三个金人最有价值。故事很简单,却告诉了我们一个做人的道理,有价值的人也是善于倾听的人,用心思考,善于倾听是我们非常需要的一种优良的品质。同时,明确像学生提出,我最不喜欢的是什么,一是上课说话,二是睡觉。说话吵闹是一种很不良的习惯,既是对别人的不尊重,也是对同学的不负责任,是一种很不道德的行为,道德的最低要求是利己但不损人。不要把自己的快来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所以希望大家能互相支持。睡觉也是一种“传染病”,一人倒下时,也会带动周围一片,所以也是严格禁止的。最后,送各位学生一句话:经常在心里默念,因为自己的存在,我们的班级到底是变的更好,还是更坏了。从学生的内心里让学生养成一种自我约束的意识。

这就是我的第一堂课,虽然,一次的教育不可能达到什么效果,也不会一劳永逸,甚至对一些学生可能都没感觉,但我想,只要我们不断的向学生灌输这样的思想,扬正气,同时也不抛弃,不放弃,学生会慢慢体会到老师的用心良苦的,他们也会从内心里感谢老师的。

6.开学第一堂课讲稿 篇六

九月,一个收获的季节,刚送走三尺讲台上的第一批可爱的学生,内心的喜悦还来不及抒发,转眼间又迎来了一群笑脸.人都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这开学的第一课,我已琢磨了整整两天,最后决定暑假在网上看到的几个小故事送给他们,作为第一节课的见面礼。我相信在听完这些故事之

后每个人心中难免都会有几分触动.第一个故事:父子赶牛

父子两住山上,每天都要赶牛车下山卖柴。老父较有经验,坐镇驾车,山路崎岖,弯道特多,儿子眼神较好,总是在要转弯时提醒道:“爹,转弯啦!”

有一次父亲因病没有下山,儿子一人驾车。到了弯道,牛怎么也不肯转弯,儿子用尽各种方法,下车又推又拉,用青草诱之,牛一动不动。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子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只有一个办法了,他左右看看无人,贴近牛的耳朵大声叫道:“爹,转弯啦!”牛应声而动。牛用条件反射的方式活着,而人则以习惯生活。一个成功的人晓得如何培养好的习惯来代替坏的习惯,当好的习惯积累多了,自然会有一个好的人生。什么样的习惯是好的习惯?说不完,但我认为你们从现在开始来形成一个好的习惯还不晚.第二个故事:自己救自己

某人在屋檐下躲雨,看见观音正撑伞走过。这人说:“观音菩萨,普度一下众生吧,带我一段如何?”

观音说:“我在雨里,你在檐下,而檐下无雨,你不需要我度。”这人立刻跳出檐下,站在雨中:“现在我也在雨中了,该度我了吧?”观音说:“你在雨中,我也在雨中,我不被淋,因为有伞;你被雨淋,因为无伞。所以不是我度自己,而是伞度我。你要想度,不必找我,请自找伞去!”说完便走了。

第二天,这人遇到了难事,便去寺庙里求观音。走进庙里,才发现观音的像前也有一个人在拜,那个人长得和观音一模一样,丝毫不差。

这人问:“你是观音吗?”

那人答道:“我正是观音。”

这人又问:“那你为何还拜自己?”

观音笑道:“我也遇到了难事,但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遇到问题,不要总是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记住:成功者自救。

现在让我们小结一下:

第一、要养成好的习惯。

第二、不要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包括自己的父母,你才是你的救世主。

第三、要热情地自信地面对生活,远离经常给你泼冷水的人,但真正意义上的批评除外。

除了这些以外,我还想强调两个非常重要的习惯。

第一、要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确定优先完成的事项,这不仅涉及到对时间的管理,还要求有勇气坚持自己的价值观。每周记着花一点时间认真考虑一下这些事情。

第二、花时间自我更新特别是在心理方面和情感方面。多与自己的朋友或者信任的教师交流,坦诚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与困惑,这对你很有好处。

7.第一堂思想政治理论课 篇七

铃声响了。他迷迷糊糊的往外走, 脚好像踩在棉花上。他似乎不晓得往哪里走呢。凭着几年的习惯, 他的脚把他领到讲堂上去。低着头, 他进了课堂。屋里极静, 他只能听到自己的心跳。上了讲台, 把颤动着的右手放在讲桌上, 他慢慢的抬起头来。学生们坐得很齐, 一致的竖直了背, 扬着脸, 在看他。他们的脸都是白的, 没有任何表情, 像是石头刻的。一点辣味儿堵塞住他的嗓子, 他嗽了两声。泪开始在他的眼眶里转。

他应当安慰他们, 但是怎样安慰呢?他应当鼓舞起他们的爱国心, 告诉他们抵抗敌人, 但是他自己怎么还在这里装聋卖傻的教书, 而不到战场上去呢?他应当劝告他们忍耐, 但是怎么忍耐呢?他可以教他们忍受亡国的耻辱吗?

把左手也放在桌上, 支持着他的身体, 他用极大的力量张开了口。他的声音, 好像一根细鱼刺似的横在了喉中。张了几次嘴, 他并没说出话来。他希望学生们问他点什么。可是, 学生们没有任何动作;除了有几个年纪较大的把泪在脸上流成很长很亮的道子, 没有人出声。城亡了, 民族的春花也都变成了木头。

糊里糊涂的, 他从嗓子里挤出两句话来:“明天上课。今天, 今天, 不上了!”

学生们的眼睛开始活动, 似乎都希望他说点与国事有关的消息或意见。他也很想说, 好使他们或者能够得着一点点安慰。可是, 他说不出来。真正的苦痛是说不出来的!狠了狠心, 他走下了讲台。大家的眼失望的追着他。极快的, 他走到了屋门;他听到屋中有人叹气。他迈门坎, 没迈利落, 几乎绊了一跤。屋里开始有人活动, 声音很微, 像是偷手摸脚的那样往起立和往外走呢。他长吸了一口气, 没再到休息室去, 没等和别的班的学生会面, 他一气跑回家中, 像有个什么鬼追着似的。 (节选自《四世同堂·上》,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

本文描写了北平被日本侵略军占领后, 某学校祁瑞宣老师上第一课的情景, 标题为笔者所加。

真正的苦痛是说不出来的!都德《最后一课》的课堂气氛很静, 祁瑞宣老师教的“第一课”的课堂气氛也很静, “他只能听到自己的心跳”;韩麦尔先生写完“法兰西万岁”之后, “他呆在那儿, 头靠着墙壁, 话也不说, 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祁瑞宣老师“把左手也放在桌子上, 支持着他的身体, 他用极大的力量张开了口。他的声音, 好像一根细鱼刺似的横在了喉中。张了几次嘴, 他并没说出话来”。可见, 两个国度, 不同的时代, 课堂上的气氛和老师的情绪竟如此地相似。

[读有所思

8.军训:大学第一堂课 篇八

对于军训,人们再熟悉不过。从中学到大学,许多人都有过军训的经历,有的甚至不止一次。对大学新生而言,上大学先参加军训已经成为惯性思维,习惯得近乎“自然”。以至于穿上军装走入军训场的时候,许多大学生都没有意识到:大学为什么要开展军训?

军训是大学“必修课”

军训是什么?军训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和《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进行的,是高等院校改革教育内容、学生接受国防教育的基本形式;是培养“四有”人才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培养和储备我军后备兵员及预备役军官、壮大国防力量的有效手段。

每年开学季,大学校园或校外军训基地都會如期出现大学生军训的身影。当被问及参加军训的缘由,许多学生莞尔一笑:“不都是这样嘛,高中时候就军训过”“学校让训就训,没有考虑那么多”“磨炼一下我们,以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既然是军训,当然是让我们接受一些国防教育”……

答案种种,但大多将军训简单地看作一项活动,鲜有人认识到穿起绿军装、踏入训练场的那一刻,就开始了大学第一堂课,而且是名副其实的“必修课”。

我国大学开展军训有着悠久的“历史”。有关资料显示:1955年7月我国颁布第一部《兵役法》,第一次从法律上作出了在大学生中进行军事训练的规定,并从同年冬季起,首先在北京体育学院、北京钢铁学院进行军训试点,后又增加了北京邮电学院等12所高等院校。随后,试点高校越来越多。

改革开放后,中共中央在1981年下发第11号文件,指示高等院校要把学生军训纳入教学计划,部分学校恢复了学生军训。1984年,六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并颁发了新的《兵役法》,把高等院校和高级中学学生军事训练单列一章,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学生军训的重视。1986年,中央领导同志强调,今后对高等院校新生要集中进行军事训练,过一段严格的军事生活。军训试点的高等院校增加到69所,1987年扩大到105所,到1996年全国军训试点院校已扩大到157所。

除了“历史悠久”,开展学生军训还有过硬的政策依据。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2001年6月26日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联合下发《关于在普通高等学校和高级中学开展学生军事训练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大学生军训工作有明确的说明和要求:“学生军训是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学生的必修课,学校要纳入教学计划。”

作为目前我国大学军训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意见》对大学为什么军训、如何开展军训工作都有着明确的要求。比如关于军训工作机构,《意见》明确:军训工作由教育部和国防部负责,教育部设有专门的国防教育工作机构。军队则由总参谋部、总政治部组织实施。编配派遣军官的省军区和军队院校分别成立学生军训教研室,主要担负本区域内重点普通高等学校部分军事理论课的教学任务,协助普通高等学校对专职军事教师进行培训。而作为高等学校,军训工作通常由学校人民武装部负责。

此外,师资配备方面,“采取学校聘任与部队派遣军官相结合的办法解决”“普通高等学校专门从事军事教学工作的教师,按国家有关规定聘任”。经费保障方面,则明确“将学生军训工作经费纳入学校经费预算内予以保障”。具体来说:中央部(委)所属学校学生军训工作经费由国家财政纳入学校主管部门预算管理,实行综合定额拨款;地方所属院校学生军训工作经费,由地方政府根据学生军训工作的实际予以安排。

人们“习以为常”的学生军训,却是如此的不同寻常。有学者认为,不同于其他教学,大学军训有着独特的组织形式和教学内容。它有着充分的政策依据,是一项严肃的、带有一定政治性的教学活动。显然,许多人对于军训的理解还处于“知其然、不知所以然”的状态。正因为此,随着时代的变迁,由军训引发的诸多争议也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

军训引发的“争论”

作为大学“必修课”,军训已然为公众所熟知,累年的军训,使学校、家长、学生对之变得“熟视无睹”。然而在具体实践过程中,逐渐暴露出了一些问题,由此引发的社会争论逐渐多了起来。从近年媒体报道情况看,有着愈演愈烈的趋势。

争论首先出现在大学新生中。作为军训的“主角”,从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那刻起,大学新生就被“通知”开学要进行军训,并被提醒为军训做好相应准备。多数大学新生能够坦然面对即将到来的军训,上大学的喜悦还让他们对军训充满“期待”。相关调查也支持了这一点。

2010年10月军训过程中,南开大学在新一届大学生中选取了350名受访对象,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对大学军训生活充满期待,拒绝“走过场”,期望借此机会了解更多军事时事和理论知识。其中,91%的男生和70%的女生对军训感兴趣,学生的军训态度比较积极。

然而,对于少部分大学新生而言,大学军训却不是那么美妙。尤其现在的“80后”“90后”们多为独生子女,有着相对优越的生活条件。一想到“高强度”的军事训练,一些学生心里就打了“退堂鼓”。一位参加军训的新生告诉记者,一想到在热辣辣的太阳下军训,心里就打怵。“掉血掉肉不掉队,流血流汗不流泪”这样的豪言壮语在他看来,实在是一种“折磨”。

于是一些新生变着法子逃避军训。在一些网络社区,一些不愿意参加军训的新生凑在一起讨论如何才能躲过军训。这其中,最常用的法子就是到医院开具可以不参加军训的“假条”。

对此,一位军训带队老师认为,大学生军训并不同于部队的训练,大学军训有自身的训练方案,控制了训练强度,且在天气过于炎热或者遇到下雨天气,会让学生适当“休息”。不愿意参加军训的学生,更多的还是对军训不了解,从而产生消极抵触情绪。尽管如此,一些学生还是“吃不消”。

近年频发的大学生军训猝死事件,则将大学军训一次又一次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据相关媒体报道:今年9月3日,上海某大学新生军训结束后,一名即将满19岁的上海男生突然晕倒,送医院后抢救无效死亡。2010年9月8日,湖北某高校一女生军训时感到不适,随即被送到医院救治,但被宣布“脑死亡”。同年9月10日,湖北另一所大学一男生在军训第一天猝死。

尽管猝死事件极为个别,但性命攸关,于是一些学生家长对大学军训的价值提出怀疑,甚至建议取消大学军训。有学者撰文抨击军训,认为学生眼中枯燥乏味的军训被贴上了一大堆冠冕堂皇的理由,貌似军训就是一记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实际上没有多少实际效果。

对军训中出现的安全事件,教育主管部门也十分“警觉”。2010年8月,教育部就曾下发紧急通知,要求把学生健康放在第一位,组织开展军训活动,要切实做好事故防范工作。

而在一些人士看来,大学生军训猝死事件不能成为否定军训的理由,甚至从反面说明大学军训的必要。这样的观点同样有着现实的根据,那就是大学生体质逐年下滑的趋势。

湖北大学对该校2005级、2006级、2007级学生体质检测的结果显示,健康标准合格率分别为85.65%、83.75%、74.85%,呈逐年下降趋势。近年的检测结果与前几年相比又有所下降。而实际上,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状况并不局限于一所高校。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今年9月2日共同发布的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结果,我国中小学生体质连续20多年的下滑趋势首次得到遏制,但大学生的体质下滑仍在继续。大学阶段,本是人体发育成熟和身体素质提高的最高峰,但中国的大学生却成了体质虚弱的代名词。

对此,有学者将这样的结果归咎于“功利化的教育”,是“应试教育”挖下的“坑”,大学军训是在为中小学“还账”。 湖北经济学院体育部副主任郝英认为,应试教育环境下,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未完全按照国家教学大纲执行,这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孱弱的种子,怎能期待长成参天大树?”

相比较之下,国外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都极其重视体育课程。在日本,从幼儿园到高中几乎天天都有体育课。在美国,学校的体育项目更是丰富多彩。

当众多大学生不惜透支身体、通宵达旦沉溺于网络、KTV,而在课堂上哈欠连天、呼呼大睡的时候,人们意识到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大学生有着怎样的意义。

除了提高身体素质,支持军训的人还看到了军训带给大学生“精神”上的锻炼。作为曾经的“天之骄子”,社会舆论对如今的大学生也诟病不少,比如以自我为中心、自理能力差、缺乏社会责任感等,而军训所提倡的“吃苦耐劳”“纪律严明”“集体主义”等精神,对大学生的“好处”不言而喻。

对此,有学者认为,军訓对于大学生有着“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意义。短暂的军训生活,对于今天的大学生而言,不但不过时,反而显得越发必要。

除了“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激发爱国热情,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培养艰苦奋斗的作风”等目标,军训还担负着为军队培养后备兵员和预备役军官的使命。而近年来,随着我国军队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大学生入伍成为新趋势,这也为大学军训增添了一个“砝码”。

而实际上,大学生对于军事教育也十分渴求。南开大学的调查表明,有77%的学生“迫切渴望”了解世界军事动态和我国军事现状,有67%的同学表示对国外的兵役制度略知一二。学生们渴望在军训中增强军事技能和知识的储备。

如何上好军训这堂课?

尽管对于大学军训,各方存在诸多争议,但那些从军训走过来的大学生们又是怎样看待军训的呢?一项调查显示:75%的同学肯定了军训的重大意义,89%的学生认为军训是一段值得回忆的美好时光。91%临近毕业的学生认为军训不仅是大学生活中最有意义的活动,同时也是最难忘的时光。

谈及军训,许多“过来人”仿佛忘记了曾经的苦,而是讲述一段段的军训故事。有关军训的那些事情,比如热闹的拉歌比赛,好朋友的初次相识,还有离别之际与教官的相拥而泣,等等。

实际上,即便一些主张取消军训的学者也表示,军训在相当长时间内还将存在。正视军训中存在的问题,理性地加以解决,让大学军训成为让学生喜欢、社会认可并能实现军训的预期目的,无疑更可行。行动远比争议有价值。对于如何做好大学军训工作,有关学者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首先,提高大学生对军训的认知水平。从采访中,我们看到,尽管军训作为常态化的制度得以在全国高校推行,但是,浩浩荡荡的“军训大军”却不清楚自己的方向。这反映出大学生包括高校管理者对大学军训存在认识上的偏差,而且认识不到位。

认识不到位,直接的结果就是将大学军训“模式化”,年复一年的军训缺乏有创造性的做法。要提高认知水平,需要在大学军训开始之前,让军训学生领会到大学军训的严肃性,让其能够感受到大学军训的“价值”。思想问题解决了,才会有积极的行动。

除了一般意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军训还担当着国防教育的“使命”,这一点在《意见》中是明确的。在应试教育国情下,整体看,我国青少年国防意识是缺失的,国防教育是不够的。而这是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的。

美国政府在许多中、小学开设了“核战常识”课程,邀请核专家、物理教授和国际问题专家主持“核战争”讲座。1986年1月28日在发射中爆炸的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除了承担例行的卫星发射试验任务外,还根据总统里根的建议,精心安排了教师从太空中向中学生授课,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让青少年尽早接受与国防有关的现代科学技术教育,引发他们对现代国防的兴趣,以便造就一代年富力强、学有专长的国防建设人才。

其次,军训内容要有科学的规划,形式上要灵活多样,讲究实效。军训之所以遭人诟病,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国大学生军训不同程度上存在“走过场”的嫌疑。对此,有学者直言:“军训的内容大家都清楚,几十年如一日地固定、呆板,你上高中时训的啥,大学里原封不动地再来一遍。我很好奇,打几趟军体拳、站几天军姿就能把思想觉悟提高了?”

应该说,作为大学“必修课”,大学军训有着具体的教学安排,《意见》规定:学生军训内容包括军事理论教学和军事技能训练两个部分。军事理论采取课堂教学的形式进行,军事技能训练主要采取在校内集中组织实施或在训练基地分批轮训的形式进行。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的军事理论课教学时间为36学时,军事技能课训练时间为2~3周。学生军训的具体内容按照重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军事训练大纲》执行。

然而,这样“笼统化”的教学安排显然无法跟上大学教育的形势,更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比如学科、性别方面的细分群体差异。南开大学调查显示:73%的文史类专业学生较为看重军训的理论意义以及对精神领域的作用,并希望对国防知识有比较深的了解,而79%的理工科学生更加注重军训的实际作用,注重战略战术、武器装备知识等。男生希望在军训中学到军事技能,锻炼英雄气概,而女生则更希望在军训中学到团队精神与合作精神,增强与他人交往的能力。

在对训练科目的喜好上,179人希望进行体能训练,201名同学选择了学习战略战术,仅有21人选择队列训练,体现出“90后”大学生“个性突出、张扬,不喜欢墨守成规,也更注重主体价值的实现,敢于表达具有新意观点”的特性。

因此,无论从内容到形式,大学军训都应该“求变”,这需要相关部门进行研究,不能够年复一年“炒冷饭”,那样是无法调动学生积极性的。

可喜的是,人们看到了这样的变化。比如,今年军训,为提高学生反恐意识,增强反恐技能,扬州大学举行了新生“反恐”演习。而南开大学则在纪念“九·一八”事变爆发80周年之际,举行了“勿忘国耻、居安思危、向国旗宣誓”的活动。这些活动将军训与德育、军事教育联系到了一起,无疑增加了军训教育的分量。

再次,要做好相关预案,做好安全保障工作。大学军训一般在八九月份,正值高温、多雨季节,因此,相关部门要及时调整军训活动计划,酌情调整军训时间、科目、训练强度,采取必要的防暑、防灾措施,科学施训、劳逸结合。

而这也有前车之鉴。2009年10月,媒体曾报道,北京某高校在高校军训基地开展军训期间,恰逢“甲流”爆发,部分学生陆续出现发热等流感样症状。其中一名新生因病情发展送往区医院救治,最终抢救无效死亡,一度引起社会恐慌。

军训是有一定强度的训练,对受训人员体质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在军训开始之前,应充分考虑学生身体素质的个体差异以及我国大学生体质普遍下降的实际,进行相应的体检,从而将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避免类似猝死这样意外事件的发生。目前,高校仅凭体检表认定新生的身体素质,难免给军训安全留下隐患。“高考前的体检水分比较大。” “在不合格就上不了大学的现实压力下,体检结果基本上没有不合格的。”相关人士直言。

当然,还有军训师资、教官的选拔。“军事教师要选配政治思想好、热爱国防教育事业、具备军事专业素质和训练管理能力的人员担任。”

在军训物质条件方面,也要有充足的保障,这其中最主要的是军训基地建设。对此,《意见》明确规定:为保证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军事技能训练的效果,各地要充分利用现有民兵训练基地承担学生军训任务。有条件的地区,地方政府要增加经费投入,完善现有民兵训练基地等相关设施,逐步使学生军事技能训练在基地集中进行。各省军区、军分区、县(市、区)人民武装部要为学生军训工作使用训练基地提供便利条件。

此外,要重视军训教育长效机制建设。军训过后,许多大学生将军训中的优良作风抛到了九霄云外,“风刮过之后一切回归平静,军训目的也就大打折扣,劳师动众的军训也就成了应付形式的例行公事”。因此,作为学校,对于大学军训这门“必修课”,还要有相关的“复习”方案,从而将军训真正纳入到大学教育教学中去。

以上种种,《意见》中也有了明确的规定:按照学生军训大纲的规定,保证军训内容和课时的落實;要加强军事教师队伍和军事教育学科的建设,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定期组织培训,努力提高军事课程教学质量;要不断完善军训与教学设施,改进教学手段,为学生军训创造良好的条件;要通过学生军训形成良好的学风校风,促进学校全面建设。

苏轼有句话:“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对于大学生而言,军训只是短暂的一堂课,其背后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宝藏”,如果有所领悟,并在以后的大学生活中有所规避、有所发扬,那么,或许就应了那句老话: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链接

国外学生军训发展情况简介

实际上,学生军训并非中国独有,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对学生的国防教育和军事训练,并成为各国加强国防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各国不仅设立了健全的组织机构,而且还制定了相配套的大纲、教材和实施方法。可以说,学生军训已成为世界各国加强国防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下面对部分国家军训情况作简要介绍。

美国除制定了全民性的《国防教育法》以外,还专门针对青壮年制定了《普遍军训与兵役法》,要求公民在规定的年龄必须参加军训,履行兵役义务。对高等学校的学生军训,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制度。在全国350所高等院校和650多所高级中学设了351个后备役军官训练团,由国防部统一领导。学生是自愿参加的,结业后授予后备役少尉军衔。军训分为二年制和四年制两种。训练时间以四年制的学校为例,一般前两年为每周2~3学时,主要学习基础军事课程,后两年每周5学时,并参加一次为期6周的军事夏令营(相当于我国的集中军训)。这些学生在毕业以后,有相当一部分可能成为现役部队中非常出色的军官。据统计,美军现役部队中有30%的将军和40%的校、尉级军官是来自后备役训练团毕业的大学生。

英国国防部预备役局在全国十余所大学设立陆军军官训练团、海军训练中心和空军飞行中队。各组织分别负责所在地区几所大学学生的军事训练和宣传工作,解答对军事有兴趣的学生所提的问题。学生可自愿参加陆、海、空军组织的训练活动,训练时间安排每周一两个晚上或周末,假期集中训练一两周。参训学生可领取参训费。其中部分参训学生已与国防部签订参军合同。根据合同,学生学习期间由国防部支付学费,并发给生活费,毕业后参军。如违约,学生将如数退还所有学费和生活费。

上一篇:管理学试题库内题目下一篇: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