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课三段式教学法与思维能力的培养(精选9篇)
1.政治课三段式教学法与思维能力的培养 篇一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本文提出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学是改进高中政治课教学的一条有效途径,教师应尝试将创造性智力培养应用到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学生智能协调发展的教育教学规律,在帮助学生发挥自己优势的同时,弥补自己的弱点,以促进学生智能的全面发展.
作 者:陈琪 作者单位:水城县一中,贵州,水城,553040刊 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年,卷(期):“”(18)分类号:G63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 创造性思维能力 培养
2.政治课三段式教学法与思维能力的培养 篇二
一、普通高中学生思维方式和学习能力的特点
以笔者曾经任教的一所普通中学高一新生为例:大部分学生缺乏自我规划和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没有明确的阶段学习目标;不清楚自己目前的学习状况,不会合理安排课余时间,没有养成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学习习惯;几乎不知道学科之间的差异,也不明白不同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的区别,通常就是“教师让干什么、怎么干,我就干什么、怎么干”;对诸如读、背、抄写、默写等学习任务的积极性较高,而对于需要调动思维、答案存在多样性的学习任务,他们往往会找各种借口而推脱。“不会动脑筋、懒得动脑筋”是他们在进入高中阶段学习时的普遍状态。
正因为“懒得动脑筋”,所以在学习中他们更愿意听老师说,认真听讲、仔细记笔记是他们最习惯的课堂学习方式。不愿说、不敢说、不会说是大部分学生的共性,人云亦云、跟风顺从是课堂主流,缺乏独立思考的精神、质疑的勇气和创新的意识。同时,由于教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缺乏交流与思维的碰撞亦成为普通高中课堂的共性。
“懒得动脑筋”导致他们对学习的理解就是“我记住了吗?我能背出多少?”这种在没有深入理解基础上的死记硬背遗忘率高、时间成本大,在运用所学知识时又缺乏“高使用率”,所以学生往往会觉得政治课学和考是两回事,即“学会了也不一定能考出来”。
二、培养普通高中生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实践
1. 让学生敢于说
虽然普通高中生的学习起点相比较低,思维品质有所欠缺,但他们通常乖巧听话、诚恳努力。由于普通高中学生长期养成的学习方式难以改变,所以教师的上课方式、教师对教育教学的理解以及实施程度对学生的影响很大。
面对学生在课堂中“不愿说、不敢说、不会说、不会听、听不懂”的现状,笔者鼓励学生在课堂中“张开嘴,多说话”。在说的过程中,学生会慢慢将自身的生活经验与社会现实、课本知识建立联系;会主动倾听,努力理解老师和同伴的想法;会开始质疑与反思:是这样的吗?会有例外吗?我的观点为什么会和他不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完整陈述自己的观点并努力使之逻辑清晰、论证充分。学生在说的过程中才会发生观点冲突、思维碰撞;教师在听学生说的过程中才能发现学生的困惑与问题所在并及时加以指导,才能客观评判学生的学习收益并进行适度的调整。当一个刚开始只会读教材、蹦关键词的高三美术加试生主动跑到笔者面前,为了一道综合论述题对我说“老师,您刚才讲的我理解,不过我是这样想的,您看看对不对……”时,笔者倍感欣慰。可见,只要教师能够坚持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学生就一定会有改变和收获。
当然,让学生敢于说只是第一步,关键是说什么、怎么说。
[教学片断一]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
(教师出示课件材料:2009年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GDP增长8%左右,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在4%左右;国际收支状况继续改善。)
师:你能从上述材料中归纳出我国现阶段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吗?
生: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师:国家为什么要把控制失业率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呢?
生:为了达到“就业增加-收入增加-内需扩大-经济繁荣-就业增加”这一良性循环状态。
(出示课件材料: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调整表。)
师:人民币基准利率下调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生:存款利率下调,使得储户少存钱,从而促使消费需求增加;贷款利率下调,使得企业多贷款,从而促使投资需求增加。
(教师板书:宏观调控的手段——货币政策。出示课件材料:股票交易印花税的两次数据调整。)
师:为什么前后不到一年的时间国家对印花税进行两次反向的调整?这给股市带来怎样的影响?
生:印花税上调,使得股票交易成本增加,股票投资需求减少;印花税下调,使得股票交易成本减少,股票投资需求增加。
(教师板书:宏观调控的手段——财政政策。)
……
案例中,政治教师显然无视学生已有的认知起点与发展需求,仅仅把学生能够熟练背出教材知识点、能够将教材知识点与社会现实之间建立起精准的对应关系、能够对某些社会现实(或案例)作浅层分析作为教学目标,这样的教学目标定位对改变学生思维方式、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帮助极为有限,作用不大。
2. 正确把握学生认知起点
学生因受生活经验的影响,在走进课堂之前对政治课已经都有一定的默会知识,就普通高中的学生而言,这种默会知识可能缺乏系统性,但它却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是对学生进行思维方式和学习能力培养的起点和基础。就“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一课教学而言,学生之前已经学习了“国家财政与依法纳税”和“金融服务与投资理财”等知识,对于国家的宏观调控手段和目标已经有所了解,至于学生的了解到了何种程度,已知、未知、想知的分别是什么,存在疑惑的知识点是哪些,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作细致的调查与分析。笔者在进行本课的教学设计前,先对学生进行了一次简单的问卷调查(见下表)。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宏观调控的常用手段比较了解,对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具体呈现也比较熟悉,同时还知道宏观调控涉及行政、法律等方面;有三分之二的学生能够比较完整地建立宏观调控手段及其目标之间的逻辑推导关系,近三分之一的学生认为宏观调控无效或低效。从学生的理由论述中恰恰体现出他们对宏观调控的困惑以及在课堂上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即: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复杂经济现象与教材知识之间的内在关系如何建立,政府的经济调控与市场调节的关系如何处理,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整体利益与不同群体利益等各方面的关系如何协调,等等。
又如,笔者曾经就高二政治常识“党的领导地位”一课的学习内容与同行交流探讨,很多教师认为:没有经过竞争性选举就长期执政是解释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必然性的最大挑战,是本课的难点和重点,也是学生的困惑点和争议点所在。因此,课堂教学应该加强对“我国为什么不需要进行竞争性选举”这一内容的教学。有些教师还认为,从中外不同国情、不同政党性质、不同历史等角度全方位阐释,才有利于本课重点和难点的突破,学生才能真正接受。而现实状况是,无论是在笔者的课前问卷调查中,还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这一问题并不纠结、并不困惑,他们认为国家制度不同、国情不同,政党制度当然也不同,学生明确表达:西方国家的民主标准不一定适合其他国家,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是民主的不同形式,只要执政党能够领导国家发展、人民幸福,通过什么方式上台执政不是问题的关键。学生的反馈再次提醒笔者及同行:教师的职业生涯长了,经验丰富了,同时也会形成思维定式,即不经过调查研究就会主观判断:“我是这样想的,学生也是这样想的”,或者“我认为学生就是这么想的”。
了解和尊重学生真实的认知起点,是对学生进行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培养的前提和基础,否则会把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浪费在学生已有的认知甚至低于学生已有认知的简单重复上。
3. 创设真实、复杂的学习情境
学习的成效并不在于能知道、背诵多少学科知识,而在于能否理解学科知识内容及其背后的思维方法。知识不会自动转化为能力,学科的思维方法也不能自动内化为个人的思维品质,如果缺乏深刻的学科思维方法的熏陶与培养,就算能背诵再多的学科知识,那也只是一个不会思考的容器。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学生必须经历一个比较、分析、鉴别、探究、质疑的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深入理解知识、运用知识、建构基于自身经验和理解基础上的个人知识体系,而这一学习过程离不开学习情境的创设。
在上述“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教学片断一中,教师提供了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和股票交易印花税调整的相关数据,要求学生分别探讨它们的变化所带来的不同影响。由于教师提供的数据只涉及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某一方面,缺乏对宏观调控政策变化的背景说明,问题指向不够清晰,学生容易把货币政策和货币流通量、印花税和股市投资需求进行简单对应。有的教师在本课教学中擅长进行主题案例教学,以某一种商品的价格波动贯穿教学的始终,如:房价上涨过快,怎么办?-提高存贷款利率、提高税收-推测房价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房价下降-房价过低了怎么办?-降低利率和税收……如果教师仅仅引导学生对典型案例进行浅层的解读与分析,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将浅层化、简单化,看事物的角度单一,对知识的理解碎片化,缺乏系统性、结构化建构的意识与能力。“既然宏观调控这么简单、物价调控这么容易,为什么房价还这么高?”学生的疑惑、社会的现实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有效的解析。
解决真实的社会问题远非如此简单,现实生活中的情境复杂多样,甚至结构不良,这些问题在解决思路和答案上具有模糊性和开放性,具有多种解决方案,各种方案均与一定的领域知识相联系。
就“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这一课,笔者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如实呈现课前问卷调查结果,引导学生整理对宏观调控的手段和目标的已有认知;阅读教材,比较教材内容和学生已知之间的不同,补充完善对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的认识;交流观点——宏观调控的手段和目标之间的过程是怎样建立起来的?你怎样回应持“无效论”观点的同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建立起宏观调控的手段和目标之间的逻辑推导关系。
[教学片断二]宏观调控手段和目标的逻辑推导
师:政府如何确定宏观调控的时机?需要分析哪些数据?
生:GDP、CPI、PPI、PMI、投资、消费、出口、发电量、运货量等。
(教师出示2000年至2014年中国GDP和CPI的曲线图。)
师:观察曲线图,你认为最需要政府干预的两个时间点,并说明你的理由。在这两个点上政府可以采取的宏观调控的措施有哪些?为什么?
(学生先小组合作学习,然后进行组间交流。)
生:(略)
对“政府确定宏观调控时机需要分析的数据”的交流,一方面要让学生认识到,宏观调控作为资源配置的辅助手段,是与市场调节紧密联系的,是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另一方面要让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作为资源配置的两种手段,它们的影响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牵一发而动全身,要引导学生将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消费、社会公平等各方面建立联系,树立构建知识网络的意识,而非线性思维,单点对应。
之所以选择GDP和CPI这两项数据,一方面是因为这是影响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主要参考数据之一,且学生对这两项数据比较熟悉,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另一方面,班级学生的读图、解读数据的能力相对较弱,如果干扰项过多、图表太复杂、任务过于艰巨,学生就可能感到束手无策。“跳一跳,够得着”是对普通高中生进行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培养需要准确把握的尺度。学生通过观察中国15年间GDP和CPI两项数据的变化,自行选择进行两个宏观调控的时机和手段,尝试建立数据间的关联,深入理解宏观调控的必要性;运用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的相关知识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选择最佳时机,制订解决方案;推测方案可能产生的影响,思考如何完善方案。或许学生选择的时机和手段并非最贴切,理由的阐述并非最合理,但这没关系,因为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分析思考的过程中找到并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路径,并且能够逐渐成为自己的一种思维方式。
在真实、复杂的情境中引导学生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助于学生认清问题的实质,在反思自己原有知识结构和经验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识别和分类,重新组织相关信息,具体分析当前问题中的各种可能因素和制约条件;学习从多角度、不同立场分析问题,权衡各方利害,从问题本身的条件和原因出发,寻找最有利于问题解决的方案;为解决方案提供有力的、充分的证据,预测后果和变化,制订后续的应对措施;等等。
3.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篇三
一、通过问题情境提升学生的类比性思维。
从两个或两类事物及更多的事物中的某些相近或相反意义属性出发,根据其中的某种属性,推理出另一个或另一类事物也有或没有某一属性的思维活动就是类比思维。笔者在初中政治课的教学中,就着力针对教材中的重点或难点问题,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材料,让学生根据新旧知识相近或相异之处,进行对比,进而学会异中求同、同中求异,找出事物或材料的共性、异性,从而不断提升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有效提升学生的分类能力、类比能力。笔者在上“面对诱惑应该学会说‘不’”这一课题时,就让学生对社会上存在的诱惑现象进行分类,看看诱惑到底有多少种?有多少不同性质的诱惑?并要求学生找出其中的规律性现象,确保防微杜渐。学生在解答上述三个问题的过程中,通过类比既可以增强初中政治课的趣味性和活泼性,又可以加深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掌握,更能够帮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各类不同形式的诱惑对青少年的危害,从而为初中学生健康茁壮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教无定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在初中政治的教学实践中,通过上述尝试,发现大部分学生的思维活力被调动起来,思维能力有了大幅提高。
二、通过题型训练提升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在初中政治的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必须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领他们乐于发现问题、善于认识问题,而且能够从多角度切入问题、全方位分析问题,有效形成发散性思维。在创造性思维的构建中,发散性思维是主导成分和核心,是人的创造力的主要源泉。所谓发散性思维,就是以某一个问题为中心,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去观察、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发散性思维也叫辐射思维、求异思维,它是一种多向展开的思维,是根据已有的信息,由已知探索未知,对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思考,从多方向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展开性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向。它的特点是灵敏、迅速、求异,思路开阔。这种思维不依常规,不受已有知识的局限,不为传统方法所束缚,能突破心理定式和思维定式,对问题能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思考,寻求不同解决方案,能用前所未有的新视觉去认识事物,提出新的创见,具有多向性和跨越性的优势,往往能为开拓性和创造性提供新的机遇。
因此,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是提高其创造性思维的关键,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例如,笔者在上“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这一课题时,通过播放多媒体的形式,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后,伟大祖国在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取得的重大进步。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改革开放的意义是什么?因为这个问题对于初中生来说,就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热点理论问题,笔者在课堂上拿出来让学生展开讨论时,立刻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通过大家富有争论性的激烈讨论,不仅使学生关注了社会生活,关心了祖国发展,而且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正确看待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新变化和新问题。
三、通过鼓励质疑提升学生的逆向性思维。
4.政治课三段式教学法与思维能力的培养 篇四
盐城市第四中学 李
波
[摘要] 创造思维的特征就是具有独特性、求异性、批判性,思考问题的突破常规和新颖独特是创造思维的具体表现。建立更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赞赏每一个学生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前提条件,培养创造思维的教学模式有探索式教学、活动式教学、开放式教学,要注意培养观察力、想象力,注意培养发散思维,注意诱发学生的灵感。
[关键词] 创造思维 创新 培养 能力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进行创新教学的目的是现代科技社会对人的发展的基本要求,培养具有主动、负责和不断开拓、创新的个性特征,培养具有多元化和批判性的思维方式,培养能与周围人达成理解和合作,能促进民族间的交流、协作的21世纪现代国际人才需要创新。
今天我们正处于一个社会转型期,处于一个由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变,并且日益向知识经济逼近的时期。知识经济的曙光升起在东方的地平线上,知识经济的隆隆脚步声正日渐清晰可辨。处此情景,我们不能不看到,原有的强调教师控制的教学,可能是适应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发展的要求的,它可以批量化地培养劳动力,可以不分青红皂白、不问个别差异地把学生培养成适应某一或某些劳动岗位的生产者。而今,知识经济呼唤的不是能识文断字、能操纵大型生产工具的劳动力,而是具有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人才,具有原创思维、在科技大潮中独领风骚的人才。要培养这样的人才,教学中就不能无视学生的个性和自主性。因为创造性正是来源于多样性,来源于个性,所以知识经济等对教育的影响,实际上是呼唤个性化的教育。在一定意义上,创造性是个性、自主性、主体性的孪生兄弟,僵化、一统的制度,产生的往往是刻板、无活力的行为模式,提供的创造空间极为狭隘,产生的相应的创新欲望就会极其淡薄,创新的能力也就无由形成,反之亦然。个性化教育的确已成了时代喊出的强音,需要每个教育工作者加以深思。本文就创造思维及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创造思维及其特征
思维就是平常所说的思考,创造思维就是与众不同的思考。物理教学中所研究的创造思维,一般是指对思维主体来说是新颖独到的一种思维活动。它包括发现新事物,提示新规律,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等思维过程。尽管这种思维结果通常并不是首次发现或前所未有的,但一定是思维主体自身的首次发现或超越常规的思考。
创造思维就是创造力的核心。它具有独特性、求异性、批判性等思维特征,思考问题的突破常规和新颖独特是创造思维的具体表现。这种思维能力是正常人经过培养可以具备的。
二、建立更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赞赏每一个学生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前提条件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个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目前,一些教师仍然存在不太务实,不愿挑重担,只能教“好学生”、“听话的学生”,而不能教“差生”和个别生的问题。这些教师对教育的本质认识不透或者说缺乏为师的必要责任和敬业精神,在学生观方面相对滞后,这就严重影响甚至制约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尊重各种不同类型的学生,以一种分类关心、个别引导、全员帮助的态度来积极营造和谐、互学、互帮的教学氛围,对有不同意见的学生更要关注,特别注意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随意批评、羞辱、体罚学生等都是有悖于新课程精神和违反教育法规的不当行为。因而在课堂上,师生要零距离接触,要有伙伴式交流,这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放飞学生思绪,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问题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注重激励、赞赏学生是培养创造思维的催化剂。抓住合适的机会给学生以诚挚的鼓励,能使他们得到自尊的首肯和努力奋发的学习动力。赞赏不仅仅针对学生学习中小小的进步、积极的努力和提高的成绩,更重要的是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和专长,赞赏学生对教科书的大胆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促进学生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服务。
三、培养创造思维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所建立起来的完成所提出教学任务的比较稳固的教学程序及其实施方法的策略体系。它是人们在长期教学实践中不断改革、总结而逐步形成的。它源于教学实践,又反过来指导教学实践,是影响教学的重要因素。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就应该有与之相适应的,能促进创造思维培养的教学模式,当前物理创新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探索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只能适应部分的教学内容。对于这类知识 的教学,通常是采用“发现式”的问题解决,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知识的形成、规律的发现、问题的解决等过程。这种教学尽管可能会耗时较多,但是,磨刀不误砍柴工,它对于学生形成物理的整体能力,发展创造思维等都有极大的好处。
科学探究活动一般应掌握由简单到复杂,由教师扶着走到逐步放开,由模仿到半独立再到独立过程逐步进行,因此,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提问,有助于激发学生思维,使学生逐步成为科学学习的主体,一般会安排在探究活动起始阶段。
如:初中物理教材第一册第2章《噪声的危害与控制》(后面的例子均出自初中物理教材),这一课教师首先可以问学生:当听到“噪声”这个词的时候,你们会想到什么?学生自然会联想到很多事物,这时,教师以鼓励为主,适当表扬学生的见解,注意倾听学生发言,抓住学生思维,让学生畅所欲言。然后教师再步入新课,让学生掌握“噪声是„„”大概印象,激发学生表现欲和兴趣。
在这一环节中,也可以把提问的权利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教师在此中找出多数学生感兴趣的、有条件可研究的、有价值的问题。如:
本节教学中当讲授到“四大污染”时,在教学导入阶段,教者就可以对学生说:关于我们生活的周围,你知道哪些污染?还想知道哪些事情?让学生掌握主动权,学生提了很多问题,如:水是怎么污染的?喝了污染的水,人会得什么病?污染的水对植物、动物有多大影响„„然后,再引导学生把这些问题归为几类,做为这节课学习的主要任务,这样,使学生获得探究的自信,也有助于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
2、开放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在通常情况下,都是由教师通过开放题的引进,学生参与下的解决,使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体验物理的本质,品尝进行创造性物理活动的乐趣的一种教学形式。开放式教学中的开放题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结果开放,对于用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结果;二是方法开放,学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而不必根据固定的解题程序;三是思路开放,强调学生解决问题时的不同思路。
有这样一道题:有几堆谷物(稻谷或小麦),要比较它们质量的好坏(所谓“质量好”是指谷物中饱满籽粒多,空瘪少),请至少说出3种不同的比较方法。本题属于结论开放性题,可以从密度、浮力知识、惯性等多方面考虑。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平时对物理不感兴趣的同学都能说出
一、两种方法,最多的同学能思考出五、六种方法。对于学生的每一种想法,甚至是错误的想法都要高度重视,引导学生把这些想法与物理学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体验物理的本质,并获得成功的乐趣。
3、活动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主要是:让学生进行适合自己的物理活动,包括模型制作、游戏、课外小实验、小组合作讨论、调查研究等方式,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物理、理解物理、热爱物理。
例如:在“运动和静止”一节的教学中,新课教学后,利用一则广告故事,让学生 分为两组,进行辩论。正方:旅游公司是正确的,没有欺骗顾客;反方:旅游公司不正确,欺骗了顾客。辩论注意点:
1、语言要精,抓住要点;
2、紧扣本节运动和静止所学习内容。(广告故事说的是:在美国一家媒体上登了一则广告说“你想参加长途旅行吗?只要你寄来一美元,就可以参加我们公司精心组织的长达几万千米的长途旅行。”广告登出以后,在不少人真的寄去了一美元。结果寄钱的人都收到一张同样的纸条,上面写着:顾客:你好!谢谢你参加我公司组织的长途旅行,请在今晚六点,打开窗帘,在窗下放一张软床,你躺在床上,遥望天空,开始你的长途旅行吧!因为地球在自转,一昼夜可达四万千米,所以你只要躺在床上24小时,就可进行几万千米的长途旅行。××旅游公司×年×月×日)
四、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1、注意培养观察力
观察是信息输入的通道,是思维探索的大门。敏锐的观察力是创造思维的起步器。可以说,没有观察就没有发现,更不能有创造。儿童的观察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实现的,在课堂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呢?
首先,物理教学中,演示实验和课外小实验非常多,教师实验前,要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又具体的观察目的、任务和要求。其次,要在观察中及时指导。比如要指导学生根据观察的对象有顺序地进行观察,要指导学生选择适当的观察方法,要指导学生及时地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等。第三,要科学地运用直观教具及现代教学技术,以支持学生对研究的问题做仔细、深入的观察。第四,要努力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
2、注意培养想象力
想象是思维探索的翅膀。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可以包罗整个宇宙。”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物理想象,往往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获得物理发现的机会,锻炼物理思维。
想象不同于胡思乱想。物理想象一般有以下几个基本要素。第一,因为想象往往是一种知识飞跃性的联结,因此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丰富的经验的支持。第二,是要有能迅速摆脱表象干扰的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第三,要有执着追求的情感。因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首先要使学生学好有关的基础知识。其次,新知识的产生除去推理外,常常包含前人的想象因素,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潜在的因素,创设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另外,还应指导学生掌握一些想象的方法,像类比、归纳等。仿生学的诞生则是类比联想的典型实例。
3、注意培养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指从同一来源材料探求不同答案的思维过程。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创造性的特征。加强发散思维能力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重要环节。根据现代心
理学的观点,一个人创造能力的大小,一般来说与他的发散思维能力是成正比例的。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比如训练学生对同一条件,联想多种结论;改变思维角度,进行变式训练;培养学生个性,鼓励创优创新;加强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思等。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开放性问题的出现,不仅弥补了以往习题发散训练的不足,同时也为发散思维注入了新的活力。
4、注意诱发学生的灵感
灵感是一种直觉思维。它大体是指由于长期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而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它是认识上质的飞跃。灵感的发生往往伴随着突破和创新。
在教学中,教师应及时捕捉和诱发学生学习中出现的灵感,对于学生别出心裁的想法,违反常规的解答,标新立异的构思,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新意,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同时,还应当应用理论联系实际、变换角度、类比形式等方法去诱导学生的物理直觉和灵感,促使学生能直接越过逻辑推理而寻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总之,人贵在创造,创造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培养有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的人才是中华民族振兴的需要,让我们共同从课堂做起。新课程为基础教育打开了一片自由发展、蓬勃向上的新天地,使我们的教育教学都能开辟出真正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的新思路。新课程之下的课堂教学,作为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完全有赖于我们的教师带着新思想、新认识、新做法去耕耘、去发挥、去创造,去呈现新的气象、新的风尚、新的成效。
[参考书目]
1、中国教育报
2、人民教育出版社,叶澜著《教育概论》
3、《中小学管理》
4、雷洪.广东省深圳市初中物理活动教学探索(课题报告)
5.政治课三段式教学法与思维能力的培养 篇五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指导下,通过教学实践抽象概括而形成的一种教学策略体系。教学模式不同于一般具体的教学方式,它强调整体性、程序性,但也并非一成不变的。培养和提高人的素质是教育教学的目标。围绕这一目标,人们在教学领域进行了广泛的探索和实践,启发式教学就是其中实践范围最广,影响最大的一种教学模式。
达维多夫说:“要解决现代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归根结底要通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设计而改变思维类型。”显然,在教学模式改革这个整体行为中,教学目标的定位和设计是基础,教学内容的处理和设计是核心,教学结构的过程和方法的选用和设计是手段。启发式教学模式应该是以素质教育目标为基础,推导出相应的教学内容设计和教学结构、过程、方法设定的有机整体。
近几年来,我在化学教学实践中为全面提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了启发式教学模式的整体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大致可分为四个层次,现就一些感悟简述如下:
一、导入要奇――兴趣性。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光明的教学途径之一。”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学习环境,揭示该课知识的社会实践意义,以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这一阶段可直接作为新课导入,也可以设计在新课导入和进入新知识学习之间的过渡,但它决不等同于导入过程,而是启发式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一步,因为它直接牵动着学生发现、探索问题的兴趣。如果教师通过导课能够创设一种有趣的思维意境,从而刺激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无疑会使教学事半功倍,例如,在讲氢氧化钠的性质时,可以设计几个非常有趣的实验:(1)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入热水中,水会沸腾起来,为什么?(2)向盛氢氧化钠溶液的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紫色的石蕊试液和无色的酚酞试液,观察显示的颜色。同学们带着一些问题自己去认识、分析、概括评价一下,这样一定能激发学生的思维主动性。
这一阶段,从教育教学目标上,否定了以传授知识为目标的注入式教学,变教师讲授知识为学生探求知识,把教学的基点定位在发展思维和培养能力方面。从教学内容上讲,教师创设的情境和显现的内容,必须和教学的重点内容相关联,但最好不要是结论性的答案,而是在基本结论的一定范围内,留有余地,以便充分发展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从教学结构上讲,这一阶段以学生观察、联想活动为主,教师通过媒体显示或实物显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奋点。
二、精讲点拨――科学性。通过启发式教学模式的第一阶段,学生基本上都能进入有意义学习的心理过程,但千万不要认为直接讲授知识的时机已经成熟,否则,将截断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发展过程。教师应当承接第一阶段给学生呈现的与教学重点相关联的内容,通过精要、生动的讲解,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引导学生逐步接近知识结构。对于知识的讲授,无须讲求立论、讲解、分析、小结的完美程序。要知道这种完美的程序,只对教师“完成任务”的自我感觉有用,甚至是一种变相的对学生不负责任。教师必须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捕捉学生学习的障碍和思维的灵感方面,并及时开导启发。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让学生沿着思维的阶梯,在教师有效的引导下,自觉地发现、掌握知识,从而调动他们潜在的勇气、胆识,培养他们的能力。在教学结构上,该阶段表现为通过教师的非定性讲述,勾勒出知识结构的模糊概况。学生在形式上是被动的,但在思维活动中,仍然居于有意义的主动地位。在这一教学阶段,教师通过讲解,勾勒出知识结构的轮廓,教师处于主导角色的位置。教师若要成为“主导”,重点应放在如何启发学生的“学”上。那么,教师必须转变备课只熟悉教参和教材,上课“照本宣科”的轻备课,重授课的教学思路,确立重备课,活课堂的教学思路。教学大纲和教材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仅仅为教师提供了教学的基本线索,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不仅要熟悉教学内容,而且要着重掌握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学生的认知和能力培养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广泛搜集现实的材料,设定使用的媒体和教学方法,并使之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扎实、科学、全面的备课,将会使课堂教学厚积薄发,游刃有余。从这个意义上看,教师备课的工作量要远远超过上课的工作量。
三、巧设疑问――思维性。古希腊教育家亚里斯多德讲过一段名言:“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日本的课堂提问研究者把提问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徒劳的提问”;另一类是“重要的提问”,而区别两者的重要标志,就是看提问是否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设疑应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先感知后概括,亦即从实验事实入手,去归纳概括某种结论或道理,以实现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问题”是开启思维和发展思维的源泉,“一个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而是开放式的”已成为日本教育家集中研究的问题,他们认为:“这是未来不断开发新技术人才必须具备的思维模式。”启发式教学模式以发展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的,传授知识仅仅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一个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是课堂教学的轴心,在教学结构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形成一种合作关系,既可以是师生之间的个别或群体讨论与对话,又可以表现为学生之间的个别或群体讨论与对话。这一过程是启发式教学模式的灵魂,教师要尽可能地有意制造认知过程中的障碍,如提供正反两方面的立论,故意误导等,从而使学生在迂回曲折、历经坎坷的多向思维之后,获取知识。在教学技巧上,教师要尊重持不同观点或者是错误观点的学生,要保护好学生的积极性。
四、小结精简――逻辑性。在经过前三个阶段的教学过程之后,教师要抓住学生 急于鉴别自己探索结果的心理,回到主导地位中去,剖析错漏,归纳、推导出正确的结论,具体、准确、系统地讲述知识内涵和构成。化学课的小结,也是启发式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一过程带有总结的性质,与传统教学总结不同的是,教师不是对自己的分段讲述进行自我总结,而是在学生自我发展的基础上,通过疏理学生认识结果,推导出结论。是学生由形象思维能力向抽象思维能力的迈进。由于学生思维主动性的贯穿和渗透,其教学结构表现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能动作用实现了有机的统一。
6.政治课三段式教学法与思维能力的培养 篇六
单位:大庙中心学校 作者:张华杰
内容摘要: 随着新课程新课标的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素质教育的主旋律。作为教育者必须不断更新教育理念,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1、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能力和勇于探究的勇气;
2、要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3、要强化对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
4、倡导学生实践,实现创新,升华实践能力;
5、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增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为祖国的建设培养合格甚至优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关键词语:创新思维 实践能力
知识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在强烈的呼唤着教学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这样说,没有创新和实践型的教师就不可能有富于创新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开拓进取的精神和锐意进取的勇气。为此,我在十几年的政治课教学生涯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深刻反思,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一、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能力和勇于探究的勇气
敢怀疑,才会有探究,才会有创新,增强学生的探究实践能力。质疑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所必须具备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特点。创新与实践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一是思维不被已有的结论所束缚,二是不相信答案的唯一性,三是不屈服于专家学者的权威,四是
勇于实践与探究。因此,教师在政治教学中可以有目的有意识地引领学生对有些传统性结论实施一定的分析与探究,倡导学生大胆思维,勇于创新与实践的勇气和精神。例如在学习初一思想政治“诚实守信”这一课时,我在要求学生分组列举了现实生活和学生生活中的许多诚信与否的实例后,就出示这样一个例子:初二学生小王的爸妈都出差了,一个人在家,一天突然生病,感冒发烧,远在异地的妈妈打来电话,问她:你好吗?她思索了一下,告诉妈妈:“你放心吧!我很好。”教师设问:小王撒谎了,她讲诚信吗?一石激起千层浪。这种设想打破了学生以前认为“撒谎就是坏孩子”的常规理念,使学生迅速活跃起来,积极思维,大胆探究,并一致认为:原来在生活中,善意的谎言也是诚实守信的,而且在特定环境和条件下,也是必须的。例如:在学习“生产力”这一概念时,我就引领学生,难到生产力只是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吗?请你大胆设想,还可以怎样补充和完善它。学生很快想象思索,认为:生产力是人们战胜自然的能力;生产力是人们创新自然的能力等。这样的教学既能培养了学生的探究勇气和创新精神,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要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丰富的想象力是学生智力活动的翅膀,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基础。古今中外,许多成名成家的,都是一些十分“痴迷”的幻想家。例如,我国古代的“嫦娥奔月”的动人故事,就以丰富的想象力激励人们去探究宇宙的奥秘;爱因斯坦在16岁时,就想象假如人追着光线跑,光速会因此减慢吗?如果人同光速一样,光会不会静止呢?
丰富的想象力始终萦绕着他,启发他去思索,去探究,去创新,去实践,终于创造性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提出了狭义相对论。
我认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就要启发、引领、激励学生敢于想象、善于想象、富于想象,但是这种想象不是主观臆想,更不是忘想,而是合理,科学的想象。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想象力的训练与培养。例如,在讲“树立共产主义崇高理想”时,我布置了课前预习是:几百年前,空想社会主义者在当前的社会条件下,预测了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远景;一百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在深入分析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在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充分描绘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美好前景;今天,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已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请同学们尝试着预测和想象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水平、文化发展程度、生活状况等。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要强化对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
逆向思维是创新与实践能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也就是指从反方向来考虑问题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方法,常常与事物相悖,但却能收到意想不到的奇效。它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打破常规。例如“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他看到小孩掉入水缸,不是按常规让人脱水,而是让水脱人。再如曹冲称象的故事,也不是按常规让人们去造一杆大秤,或是干脆把大象杀掉,一块一块地去称象肉的重量,而是让人们把大家牵到船上,标出船的吃线,然后让人们向船里装石头,再去称石头的重量。
这种思维,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奇效,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我认为,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就能养成学生思想的“叛逆性”,促使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勇气,增强学生自信心,养成“反过来想一想、试一试”的思维习惯。在教学中,作为教师应善于捕捉那些“打破常规,闪现异样的智慧之花”,而且呵护它,使之燃烧。例如,在学习“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时,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用这一伟大构想已成功地收回了香港和澳门,那么,用这一构想就一定能使台湾与大陆团圆,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吗?并引领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设想,逆向思维,并得出结论:在台湾问题上用这一构想难以实现。因为:第一,经济差异导致部分民众不愿接受;第二,远隔台湾海峡,中国大陆鞭长莫及;第三,中国的国防实力和军事实力还不够强大,威摄力不够;第四,美国的支持并向台出售高科技先进武器等。这样既强化了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充分挖掘了学习潜能,又激活了课堂教学,使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牢牢把握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也收到了特别好的教学效果。
四、倡导学生实践,实现创新,升华实践能力
创新源于实践,离开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创新就成了空中楼阁,无本之源。为此,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摒弃传统落后的教学方式,留给学生自学、讨论、自由发展的时间和空部,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增强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与实践过程,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实践,为学生的终身
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不仅要给学生提供一个让学生认知的概念、规律和观点,更重要的是要给学生呈现一个学习需要探究的材料和问题以及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指导,让学生学会收集、分析、归纳、整合材料,学会信息反馈,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例如,通过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进入某种社会角色,让其产生一种内在的学习需要,成为学生自觉学习和钻研教材的内驱力;同时,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实施探究实践,对一些实际问题展开分析和探究。例如,通过举行学生讨论与辩论会、写政治小论文、办政治小报、新闻短评、课题研究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应用、整合的能力。为指导学生开展好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选题、做调查,把这项活动作为平时成绩,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有效依据,收到了较强的实效。
五、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增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时代在飞速发展,教育理念在不断更新。要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就必须改革单一的传统的教学手段,合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组织和实施教学。这是因为:
1、合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展现实际生活画面,就能提高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大家一致认同:主体性的充分发挥是学生学习发展的根本内驱力,是培养学生养成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手段。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教师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措施,利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来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主体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参与探究,参与实践。在这方面,多媒体教学手段具有传统教
育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在课堂上,展现与教材内容紧密相连的实际生活画面,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甚至达到兴奋至高点,吸引其思维触角,促使学生积极去创造与实践。这是由中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新奇感的心理特点决定的。教师抓住这一契机组织实施教学,不仅为学生提供了直观、形象、生动、活泼的视角画面,达到激趣的目标,而且以电教媒体作为载体,把课堂与生活实际紧密连在一起了。例如,在实施“发扬创业精神,投身创业实践”的教学时,我将孔繁森、焦裕禄、周国知、航天科技工作者等发扬艰苦创业和创新精神,积极投身创业实践的不怕苦、不怕累、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勇于探究与创新的活生生的镜头展现在学生面前时,不仅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憾,被他们的英雄事迹深深打动,对他们的敬业爱民的精神无比钦佩,而且能促使学生将这种作用内化为自己今后的自觉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行为。课后,我又要求学生进一步收集、整理有关艰苦创业与创新实践的典型人物及其事例,进一步升华学生的这种道德情感,规范学生的道德与实践行为。这样做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2、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展示学生研究成果,促使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与创新。
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没有变革与创新,就没有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没有今天的美好生活。未来的世界属于青少年,未来的世界靠青少年去创新,去发展。我们教师必须运用信息技术,因为它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益和学习质量。例如,为了搞
好“一国两制”的教学,使学生坚定和平统一祖国,反对“台独”分裂的信念,我布置了下列学习任务: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收集有关台湾问题知识,从①台湾的历史;②台湾不容分割的法理依据;③台湾回归祖国后的好处;④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政府对台湾的方针政策的演变;⑤实现和平统一的时机和条件等,在主题班会上进行较为广泛的交流与讨论。课后,又让学生利用信息网络等从不同资源中收集、整合相关信息。在主题班会上,我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让全体学生共享有关台湾问题的信息资源,拓展了学习成果。而信息技术的网络更有利于学生实现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成为学生合作学习的伙伴、参与者、引领者,并与学生共同交流讨论。这样做既能使内容得到充实,又有利于形成民主和谐、平等共存的师生关系,还有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分析处理信息、应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使教学双方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7.政治课三段式教学法与思维能力的培养 篇七
一、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必要性
(一) 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是时代的需要
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知识经济时代提出的客观要求。经济全球化、社会知识化、信息网络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总趋势, 随着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的步伐, 知识经济初见端倪。未来的国际竞争, 是经济的竞争、科技的竞争、更是人才的竞争, 是创新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的竞争。目前的中学生正是21世纪的建设者, 他们要完成好自己的历史使命, 就必须具有较高水平的思维能力, 而这种思维能力只有通过教育才能达到。因此, 面向新世纪, 教会学生思维, 培养思维能力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历史重任。
党的十六大上, 江泽民同志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其中一个目标是“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明显提高, 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科技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康和医疗卫生体系。”国民素质的提高与教育有着密切关系。为此, 要坚持教育创新, 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思想政治课教学也应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培养, 尤其是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 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是现代教育的首要目的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 素质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这是我国教育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进步, 也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实施素质教育的背景下, 教育要实现以知识为中心向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转变, 以学生为主体, 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以能力为中心的教学固然离不开知识教学, 但更应高度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现代教育以思维为首要目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对学校的素质教育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而作为素质教育主渠道的学科教学就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 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法都要相应有个转变、更新[1]。现代教育理念告诉我们:学校教育中对于学生发展智力、传播知识的过程应该是以思维能力培养为首要目的的。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说过, “教育工作的最终机理在于人脑的思维过程”。
(三) 培养思维能力是思想政治课课程本身的要求
1.思想政治课本身设立了思维能力目标。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设立了如下目标: (1) 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包括抽象概括能力、归纳和演绎的推理能力、分析与综合能力、比较的能力、克服“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 学习辩证的思维方式。 (2) 培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增强政治课内在吸引力的关键所在。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 把教学活动变成全体学生的“思维体操”, 把大部分课都上成“思维训练课”, 是增强思想政治课内在吸引力的有效途径。
3.高中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关键期。
一个人的思维能力, 不是与生俱来的, 而是通过培养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思维能力, 发展到18岁就基本成熟。而在这之前, 有两次思维发展的高潮。一次是在12~14岁, 正值小学向初中过渡阶段;一次是16~18岁, 正值高中阶段。在这两个阶段培养形成的思维习惯, 会与人终生相随。这说明高中学生确实处于思维能力培养的一个转折点上, 进入思维基本定型的关键阶段。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根据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特点, 有针对性地创造一系列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条件促进甚至加快学生思维的发展。
科学的辩证思维方法、思维习惯和思维能力不是先天固有的, 而是后天形成的, 需要进行长期的训练、培养才能获得。因此, 政治老师应把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习惯作为自己的重要使命, 总结我个人的教学实践, 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二、在政治教学中培养辩证思维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一) 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前提
当代中学生思想活跃、知识面开阔、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甚至可以对教师的观点提出质疑。这为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情境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这也要求教师不能权威自居, 要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如何由“一言堂”变为“群言堂”?教师的教学观点、教学态度很重要。一方面, 教师作为引导者首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念。重视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更多地关注学习主体的学习习惯和态度的形成, 关注学习主体的主动求知和实践参与, 关注学习主体的价值观念与情感态度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如,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敢于“放”, 即做到课本让学生看, 问题让学生讲, 疑难让学生议, 规律让学生找, 并引进竞争机制, 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活跃课堂气氛。另一方面, 教师要以辩证的眼光看待学生, 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 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造就的, 用积极的眼光和态度来欣赏和预见学生的天性。在教学中, 教师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并给予积极评价, 及时对学生闪现的思维亮点给予褒奖, 使学生得到成功思维的体验。只有建立了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和谐的师生关系, 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 才谈得上对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 运用博引趣例法, 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一旦激发起来, 就会产生无穷无尽的求知和探索欲望。在教学过程中能否激起学生的积极思维, 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兴趣作向导。根据思想政治课的学科特点, 教师应把抽象的概念、深奥的原理运用事例、故事、音像, 乃至名言、谜语等教学媒介展示出来, 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 激发学生的兴趣, 这样, 学生在浓厚兴趣的基础上, 积极展开思维, 把教师讲的材料与课文中的原理联系起来思考, 触类旁通便很自然地理解了相关的原理, 并且能够运用这个原理来说明一些实际问题, 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训练。
例如, 在讲授哲学《合理想象与创造性思维》一课时, 我们可以从我国古代的优秀文化遗产中选取事例, 就拿“曹冲称象”来说, 就是对青少年进行辩证思维能力培养的极好范例。“曹冲称象”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故事的梗概是, 有一天曹操得到一头大象, 曹操想称一下这个庞然大物到底有多重, 问手下大臣有什么办法。一位大臣说, 可以砍倒一棵大树来制作一杆大秤, 曹操摇摇头——即使能造出可以承受大象重量的大秤, 谁能把它提起来呢?另一位大臣说, 把大象宰了, 切成一块块, 就很容易称出来了。曹操更不同意了——他希望看到的是活着的大象。这时候年方7岁的小曹冲出了好主意:把大象牵到船上, 记下船边的吃水线, 再把象牵下船, 换成石块装上去, 等石块装船达到同一吃水线时再把石块卸下来, 分别称出石块的重量再加起来, 就得到了大象的重量。曹冲在7岁时是否真有这样的智慧, 难以考证, 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故事中所包含的辩证逻辑思维:能从错误意见中吸纳合理的因素。第一位大臣出的主意看似不切实际, 因为没有人能提起如此重的大秤, 但是它却包含着一个合理的因素——需要有能承受住大象重量的大秤才能解决问题;第二位大臣的主意更是荒谬, 怎么能把活生生的一头大象拉去宰了呢!但在这个意见中却包含着一个非常可贵的思想——化整为零。曹冲正是吸纳了两位大臣错误意见中的合理因素——设法找一个能承受大象重量又不用人手去提的大秤, 根据日常的生活经验, 船正好能满足这种要求;然后他又想到利用石块代替大象可以实现“化整为零”[2]。
正是这种辩证思维加上生活经验积累和敏锐的观察, 使曹冲创造性地解决了他所处时代一般人所不能解决的难题。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辩证思维不仅在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关键性突破这一环节中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而且在整个创造性思维过程中都有不容忽视的指导作用。
(三) 把竞争机制引入课堂, 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在相互激励中得以强化
市场的激烈竞争能使经济发展迅猛, 而把竞争机制引入课堂, 强化刺激认知手段, 设置辩论、课堂讨论等适度紧张的课型, 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大脑的思维活跃而敏捷, 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都得到锻炼和强化。辩论能培养学生的扩散思维、逆向思维、辩证思维、逻辑思维能力,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在辩论课上, 教师完全给予学生平等、信任、尊重, 学生就会在这样的氛围中大胆探索、畅所欲言, 使学生的思维向新的深度和广度发展。要使学生能在此基础上达到训练辩证思维能力的最佳效果还应采取适当的教学形式。
1.对抗辩论的形式
真理越辩越明。一个问题提出来以后, 要放手让学生去讨论、去辩论。对抗辩论的形式就是让学生坚持自己的观点, 在辩论的过程中竭力维护自己的观点, 批驳对方的观点。这样的形式表面是要求学生片面地坚持自己的观点, 与培养辩证思维能力的意图相悖, 而实际上正是在与对手的激烈对抗中意识到双方观点都有合理的因素, 又都有不合理的因素, 从而深化对问题的认识, 达到辩证地看问题的目的。比如:在学习文化生活中《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时, 让学生先自主预习, 然后针对近几年我国青少年热衷于过“洋节”的现象, 组织同学们进行了一次辩论赛, 正方主张“抵制洋节”, 反方主张“引进洋节”。首先根据观点立场确定两方的组员, 在学生的推荐下, 选出两方的组长, 由组长组织组员分工查找知识点作为论据。然后通过辩论赛双方各陈述其论据。这样, 学生不仅能理清这几个知识点: (1) 文化是民族的, 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民族传统节日是本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也是民族感情的集中表达。 (2) 洋节日是西方文化的集中表达。大规模集体过洋节, 会影响本民族文化传承, 不利于形成和保持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3) 文化是世界的, 各民族文化包括西方的洋节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引进洋节是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要求。 (4) 引进西方洋节, 有利于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 吸收西方文化中的合理内核, 发展本民族文化, 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而且在辩论中改变了学生“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 要学会从两点去看问题, 从而使自己的辩证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
2.综合分析的形式
如果说对抗辩论是学生在与对手的较量中形成辩证思维的意识, 那么综合分析就是让学生独立完成辩证思维的过程。这是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辩证思维训练的一种重要形式, 易操作。材料分析是常用的形式, 如在讲形成挫折的因素时, 列举材料:在日本曾发生这样一件富有戏剧性的事, 某人报考一大公司, 因落榜而自杀, 不料自杀未遂;正当此人昏迷之际, 传来已被录取的喜讯。原来他考试本应名列榜首, 只因统计出错, 导致他名落孙山。然而就在他准备把喜讯告诉亲戚朋友时, 又传来消息说, 他被公司解聘了, 公司老板对他的评价是:“此人连如此小的人生打击都承受不了, 又怎么能建功立业呢?”
对这则材料, 可以让学生思考:该日本青年受此挫折是必然的还是偶然的?这则材料实际上让学生达到一种认识, 就是同一问题在不同条件下, 结果不一样。该材料表面上看是公司的统计出错导致了该日本青年的受挫, 带有偶然性, 而实质上, 导致他受挫的根本原因在于个人心理素质, 由此看来受挫又是必然的。
3.利用名言进行概括的形式
古今中外的许多名言本身富含辩证的哲学思想, 教学中利用这些名言对问题进行概括, 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在讲辩证看待挫折时, 引用美国一位作家的话:“人生不幸之事犹如一把刀, 它既可以为我们所用, 也可以把我们割伤, 这要看我们究竟抓住了刀刃呢, 还是抓住了刀柄。”在讲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时, 引用“两个人从监狱的铁栏往外看, 一个看见烂泥, 一个看见星星。”在讲如何看待朋友间的相互帮助时, 引用“帮助别人不仅是一种付出, 它也使付出者得到一种特殊的回报。”而且这些名言本身就是对学生进行辩证思维训练的一种示范。
(四) 设置高质量的疑问, 扩展学生思维的深广度
古人云: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思维始于问题, 问题是思维的推动力。所以, 能否设置好问题是学生思维能否调动起来的关键。当然, 高难度并不等于高质量, 关键在于设计的巧妙。一个精心设计的巧妙问题, 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 能使课堂气氛迅速活跃起来, 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在相互争论和启发中得以拓展。如:在讲授量变和质变时, 我选用了如下一个《分粥》的故事:有七个人曾经住在一起, 每天分一大桶粥。要命的是, 粥每天都不够。一开始, 他们抓签决定谁来分粥, 每天轮一个。于是每周下来, 他们只有一天是饱的, 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轮流分粥, 分粥的先拿出自己的那一份。后来他们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出来分粥。强权就会产生腐败, 大家开始挖空心思去讨好他, 贿赂他, 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瘴气。然后, 大家开始组成三人的分粥委员会及四人的评选委员会, 但互相攻击扯皮下来, 粥吃到嘴里全是凉的[3]。
讲完故事, 我设计了以下问题, 让学生讨论: (1) 应该如何分, 大家才会没有意见同时自己又不会吃得最少? (2) 用今天所学知识应怎么解释?学生经过充分讨论得出结论: (1) 分粥方法:轮流分粥, 但分粥的人要等其他人都挑完后拿剩下的最后一碗。 (2) 量变引起质变的形式多种多样, 但基本形式有两种:第一, 由于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减, 即事物在大小、速度、程度和规模等方面的变化引起质变;第二, 数量不变, 构成事物的成分在排列方式和结构上的变化也会引起质变。《分粥》故事中, 同是七人分一桶粥, 有抓签分粥、轮流分粥、推选分粥、委员会分粥四种分粥方案。谁分粥, 谁先拿粥, 这些方案是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 没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每周饱一次、腐败粥、凉粥。只有一种方案, 虽然只是改变了分粥者拿粥次序, 就是改变了拿粥的排列方式, 分粥者不是先拿粥, 而是最后拿粥, 各个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 终于实现了完全公平公正公开, 达到了良好的意愿, 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大家快快乐乐, 和和气气, 日子越过越好, 这正是量变引起质变的第二种方式的体现, 这种质变, 也是制度创新、体制创新。可见, 运用材料设问, 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调动学生的思维, 训练学生的思维。
我们在教学中需要结合具体的内容, 了解学生的思维状态, 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 使学生在克服错误的思维方式过程中, 逐步提高思维能力。在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辩证思维能力, 这既是教学实践本身的需要, 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我们必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 寻找更多更好的方法。
摘要: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是很必要的, 这是时代的需要;是现代教育的首要目的;是政治课程本身的需要;要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其方法和途径有: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 运用博引趣例法, 把竞争机制引入课堂, 设置高质量的疑问, 扩展学生思维的深广度。
8.政治课三段式教学法与思维能力的培养 篇八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学生思维能力;培养
良好的思维能力可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在教学参与中显示出自身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够独立的思考,自主的学习、积极的求知等,对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极为关键。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自学能力,还能有效的拓展学生的思维,促进政治教学综合水平的提升。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第一,营造学生个性、自主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教学参与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民主与监督》教学中,结合学生个性提前安排预习,如给善于思考的学生安排不同的问题,引导其在预习中寻找答案,在课堂上探索答案;对于思想活跃的学生,安排其通过网络等手段查找教学资料,结合资料对公民的合法政治权利、谁来监督谁等问题进行思考,这个过程也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思维,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教学中,也可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有针对性的启发其思考,发挥学生个体的长处,引导其学习习惯的不断完善,培养学生积极的、自觉的思考能力。第二,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结合学生学习的差异性“因材施教”。例如,《信用工具和外汇》教学中,结合学生学习状态将其分为不同层次,针对各层次学生的特点制定小教案,思维能力较强的同学课堂提问、作业布置的难度大一些,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持续发展,如结合案例引导学生分析信用卡的功能及合法应用等;教学参与意识较弱的同学,要注意不能打击学习的积极性,要善于激发他们思考的愿望,如,引导学生认识现实中购物的支付方式,引导学生认识信用卡,或结合实物指导学生识别银行卡的种类及用途,以此为导入展开教学,让学生在较简单的问题思考中获得教学参与的自信,提高学生的思考意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第三,政治教学中对学生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打击,或利用榜样力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例如,在教学中,对于能积极配合老师教学的学生给予表扬,不管该生平时的表现如何,针对当前表现提出表扬,树立临时榜样,也给更多学生以机会,激发其学习兴趣。第四,注重环境营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真正的认识自己的“思想”,表达自己的意见。例如,在《收入与分配》教学中,学生问到老师的个人收入与分配时,即使教师对于这个问题较为敏感,也应该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其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学中可将实际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提供给学生资料,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思考,启发学生自行解惑,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兴趣。总之,营造一种相对宽松、活跃的教学气氛,使学生能够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二、利用多元化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的多元化是打破政治理论学习枯燥、乏味的有效途径,通过不同教学方法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行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利用问题教学法引导、启发学生思考,如《信用工具和外汇》教学中,可提问:什么是现金支付?什么是转账支付?信用卡有什么功能?等,这些问题的提出可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索欲望,特别是问题与实践的联系更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以此刺激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如,多媒体教学法的应用,利用多媒体多媒体的形象化、直观性进行教学,促进学生对一些抽象知识的认知和理解。如《信用工具和外汇》教学中,对于支票的含义及类型大多数学生都较为生疏,可应用多媒体展示现金支票和转账支票的图形,将知识点具体化、直观化,使学生能够直观的接触到知识的本相,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和掌握。再如,应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提问、讨论,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如《民主与监督》教学中,举例:2005年左右,随着煤炭价格的上涨,我国一些城市开始上调供暖费用,到2010年左右,几乎所有城市对于供暖费用都进行了大幅度的上调,可2013年后,煤炭价格开始大幅度下滑,而大多数城市的供暖费用却居高不下,针对这种情况学生展开讨论,思考能不能通过价格听证会等途径实现供暖费用的下调,其中反映的现象与民主、监督有什么联系等,通过思考和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提升政治教学水平。
三、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实践是理论的源泉,理论就是在不断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科学规律,结合实践教学有利于打开学生思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民主与监督》教学中,结合班级干部的选举与其平时工作事宜,分析民主监督权的合理利用和作用等,探讨谁来监督?谁监督谁等问题,使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启发学生认知,激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再如《信用工具与外汇》教学中,刷卡消费的安全性早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在刷卡消费中应注意哪些行为才能有效的降低刷卡消费的安全风险,结合实践中的具体事例,让学生了解“信用工具”的具体应用,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同时不断拓展学生知识领域,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也可结合实施新闻进行政治教学(如人民币贬值等问题),不断的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贵在教学中的潜移默化和长期积累,教师必须从思想上有深刻的认识,才能通过实践行动去实现这一教学理念。在政治教学中,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逐步启发、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参与积极性,打开学生的思想之门,使其能够将政治学习与自身的思想发展结合起来,从而实现政治教学的深化和创新,提升中学政治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姜慧兵.如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5(02):72-73
[2]池邦艳.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几点尝试[J].考试周刊,2014(65):119-119
9.益智课堂与思维能力的培养 篇九
摘 要:在小学教育阶段,通过采取有效的方法加强数学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数学思维得到有效的增长,同时也能为小学生后期的数学学习和全面发展打好基础。教师就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完成益智课堂的全面构建,在全面的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的同时,以确保小学数学的整体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
关键词:益智 课堂 思维能力 培养
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相对较小,本身缺乏丰富的生活阅历和学习经验,在数学学习的过程当中想要取得相对较好的成绩比较困难。在此情况下,小学教师就需要在课堂当中引入具有各种丰富的教学器材和益智游戏,在充分地了解世界的教学内容情况之下,有效地将益智游戏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的每个环节当中。要除此之外,教师还必须要充分地考虑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培养情况,根据实际的教学需求进行不同益智游戏的安排,这样才能在实际的数学学习的过程当中,全面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推理思维能力、几何空间思维能力、逆向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1]
一、益智课堂对于全面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1.全面实现寓教于乐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较为固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只能够被动地接受教??传授的知识,这严重地降低了小学数学课堂的活跃性和生动性,还有可能使学生对于小学数学产生较为严重的厌恶心理。而益智课堂则是主要以益智游戏和益智的器具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学习,小学生在游戏的过程当中能够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和技巧。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同时也能大幅度地降低学生的数学学习难度。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益智课堂和学生进行实时的沟通交流,有效地解决学生在使用使益智游戏器具和参加益智活动当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地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得小学数学教学观念。[2]
教师可以在数学课堂当中应用华容道的益智游戏培养学生的空间几何思维能力,从而彻底地实现小学数学课堂寓教于乐的教学目的。华容道借助了刘备名将围堵赤壁兵败的曹操作者三国演义当中的故事,游戏规则是要求学生通过移动木板的方式,以确保曹操能够顺利的通过华容道。这种益智游戏本身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而且必须要学生经过详细的研究和缜密的思考之后才能够得出正确的移动方法,这对于全面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十分有益的。这种益智游戏不仅迎合了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发展情况,同时还能够全面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水平。[3]
2.循序渐进开展教学
想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而是要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当中通过有效的引导和不断的联系,使学生积累较多的数学知识和经验,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增长。因此,教师在全面的应用益智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必须要根据相关的教学目标制定有效的长效机制,彻底的将益智游戏贯穿到整个数学课堂当中。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的益智课堂的起点进行调整,在确保了学生能够顺利入门的情况之下,尽可能地增加各种益智游戏和益智类器具的应用。
二、在益智课堂当中全面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措施
1.全面的贯彻益智课堂思维培养能力的观念
教师要在益智游戏教学的过程当中树立全新的教学观点,除了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之外,还必须要在数学教学的过程当中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教师还必须要了解益智游戏的对于小学数学成绩提升和小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有针对性地在数学课堂当中应用形式多样化的益智游戏,这样不仅能够全面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和生动性,同时还能提升益智课堂教学的整体水平和质量。
2.加强益智课堂培养体系的系统化构建
教师还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避免益智课堂出现碎片化教学的情况,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构建具有较强的完整性和系统性的思维能力培养方案。无论是借助相关的益智类的器具,还是组织学生参加与数学有关的益智游戏,都必须要求学生从始至终的主动完成相关的游戏,并引导学生对游戏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然后通过相关的练习和探究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语益智游戏有关的数学知识。另外,教师还可以引进一些新奇的益智游戏,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向学生呈现游戏的规则,然后要求学生小组和同桌之间来完成相关的益智游戏和器具操作。这样能够使学生在进行系统化的益智游戏的过程当中,有效的完成系统性思维能力的全面培养。
例如,在进行认识图形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室,教师如果根据教学内容向学生讲解“长方形有几个边?几个面?”,学生往往难以掌握与图形有关的知识或者概念,这将会对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在此情况下,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拼拼搭搭真有趣”益智类小游戏,让学生利用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的教学器具完成图案的搭建,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图片,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记忆来进行不同图形的摆放。这样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数学课堂的灵活性和独创性,同时也能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得到显著的增长。
结语
教师对传统数学课堂进行有效的改进和创新,采取有效的方法完成益智课堂的全面构建,可以确保小学数学的整体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综上所述,小学教师必须要结合社会的发展和实际的教育需求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引进具有较强生动性和趣味性的益智游戏。教师还需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活跃的教学氛围,并通过在课堂当中不断的增加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益智游戏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相关数学的学习和数学问题的思考。这样不仅能够确保每一个学生通过数学学习都能够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和解题技巧,同时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益智课堂在学生思维能力培养过程当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政治课三段式教学法与思维能力的培养】推荐阅读:
浅论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激发11-12
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综合能力之我见10-11
经济政治与社会 教学大纲10-28
高中政治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实践与思考10-10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10-08
高考政治政治常识真题按考点分类 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10-30
高中政治教学论文政治教学中的案例应用08-28
民主与政治权利的关系11-03
Ipad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