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常规习惯培养总结

2024-08-17

小班常规习惯培养总结(共9篇)

1.小班常规习惯培养总结 篇一

幼儿园小班卫生习惯常规培养方法

对一个幼儿园班级来说,是否有良好的常规,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成长和教师组织一日活动的质量。如果常规没有建立好,幼儿就不易形成良好的习惯,教师也会因总要花费精力来维持秩序而分散精力,不仅身心劳累又影响教学质量。对小班而言,建立良好的常规显得尤为重要。幼儿从家庭步入幼儿园,由于环境的变化和心理上的不适应,刚开始幼儿会出现哭闹现象。这时,我们要教会幼儿如何在幼儿园生活、学习,就要建立良好的常规。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注意发挥幼儿的主动性。我认为,在小班的常规培养中,教师的管理工作应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幼儿园的各项教育目标,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地发展。以下是我在带小班的过程中的一点体会。

一、帮助幼儿了解“良好生活习惯”的概念

小班幼儿年龄小,在家都是父母的心肝宝贝,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会有家长包办替代,根本不需要幼儿自己动手,因此对于刚步入集体生活的他们根本不了解什么事情需要自己做,该怎么做对于许多生活习惯的正确与否就更加没有准确的概念。要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首先得让幼儿形成正确的概念,了解什么是良好的生活习惯。因此,我们便先向幼儿传授:如吃饭前要洗手、睡觉时要把鞋子放整齐、小椅子要轻拿轻放、玩具玩好要放回原处等等。幼儿只有在明白了这些概念以后,他们才能学着遵守生活常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当然,在帮助幼儿轻松自觉的遵守这些日常规则,形成良好的常规,需要我们根据幼儿的认知提点实施各种有效的方法如:结合儿歌法、情感教育法、讲故事、游戏活动、教师示范等让幼儿在有趣的活动中认识正确的生活习惯。

二、教师为幼儿做好榜样

教师是幼儿心目中极有影响的人,一举一动都能发挥巨大的感染作用。因此,教师一定要成为幼儿学习的楷模,为幼儿做好示范作用。例如,我们要求幼儿在喝水时排好队,这时老师口渴了也要排队,不可以插到前面直接就接。要求幼儿在午睡时要安静、不讲话,老师这时也不可以大声讲话,更不可以在午睡室里聊天。因为幼儿听到老师讲话,也想和边上的小伙伴讲话。午睡室里安安静静,想讲话的幼儿也会打消讲话的念头。

三、要创设情境,用拟人的方法引起幼儿的兴趣

幼儿的思维具有拟人化的特点,因而具体的模仿比抽象的要求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幼儿天生活泼好动,课间经常发生追跑现象。我经常提醒,但收效甚微。于是,我试着换了一种方法,对他们说:“咱们来学解放军走路好吗?”幼儿特别感兴趣。之后,我又引导他们模仿小蜗牛走路、小猫走路、小猴踩钢丝等动作,幼儿都非常高兴地慢慢走着。

拟人的方法使走路变成了游戏,在孩子们眼里,这不是在走而是在玩。这就将“老师让我走,不让我跑”的被动行动转化为“我想走”的自愿活动,既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又收到了管而不死、活而不乱的效果。

四、要坚持耐心说服和表扬为主的教育方法,正面引导幼儿 小班幼儿年龄小,思维能力和自控能力还不完善,因此,即使老师讲的对,幼儿也不可能完全接受,接受了也不一定按要求去做。所以,对幼儿的管理应体现在耐心说服和引导上。对幼儿的正面行为和点滴进步,我们都应积极鼓励、充分肯定并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小班幼儿在喝水时,一接就是一缸子,总是喝一半倒一半的,这一直是不好解决的问题。为此,我在幼儿喝水时经常表扬那些喝完水的小朋友、懂得节约用水的幼儿,“**喝水喝得真干净,一滴水也没浪费!今天我们来请喝的干净的小朋友当班长。”这时,幼儿们都把杯子里的水喝完了。喝完的幼儿还主动跑过来跟我讲:“老师!我没有浪费水。”所以,我觉得,在日常生活中,不要因为事小而吝啬你的表扬和鼓励,幼儿会因为你的赞许而更加努力地做好每件小事。

五、和幼儿一起制定规则,发挥幼儿的自主性

现代家庭中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孩子们在隔代教育的宠爱下变得任性,往往不全会遵照大人的意愿做事,甚至有时还会存在叛逆心理,若老师凡事都把规则强加给孩子让孩子去遵守,往往效果不大,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让幼儿参与游戏规则的指定有时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次,我组织幼儿玩户外玩具滑滑梯、翘翘板等,由于是第一次玩滑滑梯,翘翘板又不够,对于兴奋的30个孩子,我很担心他们的安全,活动开始前,我先讲了一个故事,大体内容就是故事中的小动物们不会轮流、排队等待,最后造成了一些不好的后果;然后,提出问题,让幼儿说说今天的集体游戏该怎样进行?游戏时应该怎样做,鼓励引导幼儿思考、讨论;最后,幼儿自己得出一个活动规则——必须轮流玩,排队等待。由于游戏规则是孩子们自己定的,因此在活动中,孩子们都能自觉遵守,即使有个别孩子违反规则,其他幼儿也能主动提醒或告诉老师。这样尝试了几次,每次集体活动,孩子们来制定规则,他们就会努力调节自己的行为以适应集体生活,有时还会出现谦让行为。通过多次这样的活动,我欣喜的发现我班孩子的规则意识在逐步养成。

六、重视家园配合

培养幼儿常规要重视家园配合。特别是小班,初入园时,家长担心幼儿的生活起居。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利用家长早、晚接送孩子的机会,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对家长提出有关教养幼儿的具体要求,如初步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良好习惯等,让家长在家中也要培养幼儿饭前洗手、饭后漱口、擦嘴、洗手等习惯。做好了家园配合,才能培养良好、稳定的常规。

由于小班幼儿本身所具有的可塑性很大,容易接受成人对他们的训练,幼儿期对幼儿进行良好常规习惯的培养也十分有利。我们一定要重视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为幼儿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小班常规习惯培养总结 篇二

一、爱心流动, 真情投入

小班幼儿年龄小, 在他们入园以前, 主要接触的是家里的人, 当他们来到幼儿园, 发现许多不熟悉的人和事物, 便会产生一种分离焦虑与陌生人焦虑。他们会出现哭闹不止或不接受老师的帮助等行为。这时, 老师除了多和他们谈心交流外, 用一些身体的语言如:摸摸他们的头、抱抱他们、亲亲他们、与他们握握手, 有时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微笑, 也能让孩子们感受到老师的关爱, 渐渐地, 孩子们就会从不接受老师———接受老师———喜欢老师———离不开老师。有了感情的基础, 也就为常规管理打好了基础, 做好了铺路石。

二、依据年龄, 细处入手

1.内容少, 分解细。以洗手为例, 老师在教幼儿洗手时, 总是完整的示范并讲解一下洗手的整个过程, 然后让幼儿操作, 但小班的幼儿很难达到要求, 原因是他们不知道怎么样才算两只小手洗干净了。因此, 小班的老师不能粗线条的教, 而必须细化某一个环节。这样, 在十分具体的边讲边做的过程中, 幼儿就比较容易掌握擦肥皂的要领。

2.考虑仔细、周全。教师考虑的周到, 教的仔细, 有利于小班幼儿良好常规的建立。过去, 老师在组织小班幼儿玩皮球时, 会把所有的球都放在一只或两只大筐内, 孩子们在取皮球时总是拥挤争抢, 取放皮球的常规也总是不好。其实我们可以用简单的方法去解决:把球放进四只筐内, 放的比较浅, 每只筐摆放时保持一定的距离, 而且告诉孩子:“等他拿好了, 你再拿”。这样, 孩子既可以比较分散地取皮球, 又能懂得当别人拿皮球时, 自己要在旁边等一等, 还可以避免发生混乱的现象。教师考虑得全面, 设想的周到, 有利于活动井然有序地开展, 更有利于幼儿常规习惯的养成。

3.语言明确简练, 慢、轻、短。小班幼儿耐心不足, 如果像开大会一样, 摆事实, 讲道理, 他们会听不进去。但要用我们常用的上课坐好的对唱儿歌的形式“小小手!放腿上!小眼睛!看老师!小嘴巴!不说话!”就比较好, 孩子们就乐于说并按要求去做。尤其是小班的幼儿很容易进入角色。如小朋友在放杯子时, 老师要求他们轻放, 但发现孩子们没有做到这一要求时, 老师可以说“:听, 是哪一只杯子在吵架啊?这些杯子都是好朋友, 应该这样说话 (教师示范轻放杯子, 并请出错的孩子模仿一下) 对, 现在他们是轻轻讲话了, 才是好朋友。”按这样的方式提出要求, 小班的幼儿会比较容易接受。

三、方法灵活, 形式多样

1.树立榜样, 模仿学习。在运用这一方法时, 老师要改变以往单一说教的形式, 以及“不准这样”、“不准那样”的戒律, 采用有趣的教育方法, 让幼儿在看看、做做中主动、自觉地学习。如在进行点名这一常规上和晨间入园时, 请能力比较强的幼儿做示范, 其他幼儿模仿, 既能增强幼儿的自信, 又能培养幼儿互相帮助的精神。

2.巧用图标, 细化常规。通过图文并茂, 色彩鲜艳的图标帮助小班幼儿逐渐认识和理解规则的意义, 加强对规则的内化和迁移, 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在盥洗室、饮水机旁边的地上贴一些脚印, 就可以指引幼儿有序排队;地上贴上一些小圆点, 集体教学时幼儿就能很整齐的围坐在老师周围等, 这样一来孩子就有目标了, 知道自己接下来要怎么做, 班级常规就显得井然有序了。

3.妙用儿歌, 及时提醒。儿歌朗朗上口, 短小又易记, 在对小班幼儿进行生活常规教育时, 可经常使用儿歌来引起兴趣和帮助幼儿掌握生活常规的要领。如在洗手的时候, 可让幼儿一边洗一边念儿歌“:小朋友, 来洗手, 洗手先要挽袖口, 洗手心, 洗手背, 洗手缝, 洗手腕, 看谁洗得最干净。”这样幼儿在不知不觉之中就根据儿歌引导的步骤完成了洗手的任务。

4.物质奖励, 及时巩固。离园是一个很乱的环节, 如果组织得不好, 很容易出现安全事故。所以, 这时就可发挥小红花的魅力。老师手举着小红花, 嘴里念着儿歌“:我有许多小红花, 小朋友们都爱它, 请你快快坐坐好, 坐好了就奖小红花。”孩子们看见后, 很快就会坐好安静下来。同时, 还可用红花鼓励幼儿的进步, 如吃饭独立吃的、睡觉不哭的、自己入厕的等已有良好常规习惯的幼儿, 老师及时表扬并奖励给小红花, 就可大大提高幼儿的自信心。

5.创设情境, 寓常规于乐。幼儿喜欢在有趣的活动中接受教育, 而游戏则是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的良好手段。如开园初, 可组织幼儿玩“找朋友”的游戏, 在老师的引导下认识自己的毛巾标记, 找自己的标记朋友, 学会用自己的杯子和毛巾。同时, 由于小班幼儿及容易进入角色, 教师设计活动时要创设一定的游戏性的情境来吸引幼儿的注意, 令他们主动地参与常规的练习, 并使他们印象深刻。

四、齐心协力, 持之以恒

班内保教人员密切配合、要求一致、持之以恒是做好常规工作的基础。班内三位教师要根据班里孩子的特点, 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常规管理办法, 对一日生活中每一个环节的要求都达成共识, 然后三个人一起来维护执行, 让孩子形成常规。如孩子坐的位置、饭前饭后应该怎么坐、过度环节入厕、喝水的时间要求等, 都要管理一致。也不能时有时无, 更不能造成前紧后松, 使幼儿的生活常规不稳定, 时好时坏。

3.小班常规习惯培养总结 篇三

【关键词】音乐;培养;常规;集体意识

孩子上幼儿园,是第一次离开家,第一次离开父母,第一次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他们面临的是新老师,新朋友,新的环境。对于大部分的幼儿来说,他们是不适应的,许多的孩子来园就哭哭闹闹,嚷着找妈妈。在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下,一个月后孩子们终于适应了新的生活。就在我为之窃喜的时候,新的问题又困扰着我:孩子们年龄小,老师跟他说话他听不懂,有的只会说两个单词,有的孩子要对他说的很慢才能听懂,于是班里的常规一时之间乱了套;有的孩子在老师讲故事的时候钻桌子,有的孩子在老师做游戏的时候擅自离开自己的位置,有的孩子就只是自己呀呀学语,根本不管老师……面对这么小的孩子,你跟他讲道理他听不懂,你说话大声点都要把他们吓哭,该怎么办呢?在我的仔细观察下,我发现:虽然语言活动孩子们不感兴趣,但是孩子们对歌唱活动确实兴趣浓厚。只要音乐响起来,孩子们就会认真的听着,有时候还会做一些动作。

一、利用特殊节奏培养幼儿常规

在生活中我们会听到各种各样的节奏,这些节奏构成了音乐最基本的元素,朗朗上口的节奏是大家喜闻乐见的,也是很吸引小朋友们的,他们尤其对各种奇怪的声音感兴趣。对于刚入园的孩子来说,早上来园早接的时候他们是最不愿意跟父母分离,也是一天当中最难过的时候。为了让幼儿能够高高兴兴得来园,有个美好的晨间接待时间,我利用节奏“XXX ︱XXX 心肝宝贝”,跟孩子们来一个热情的拥抱,使孩子们感受到了老师对自己的喜爱和关心。在每一次集体活动之前,我都会跟孩子们进行节奏练习,一边练习节奏,一边用节奏说出:“小朋友,快坐好,我们大家快坐好。”对于那些个别注意力还没有集中的孩子,我则将他们的名字念出来,这样孩子们就很快的安静下来了。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每次我开始变幻节奏拍手,跺脚的时候孩子们都特别的认真跟着我做。在轻松愉快的节奏声中,逐渐培养了幼儿的常规意识。

二、将我对幼儿常规的要求用音乐唱出来

很多时候,我想让孩子们了解常规,单纯的说教是不起作用的。在一個偶然的歌唱活动中我发现,只要是孩子们喜欢的歌曲,再长的歌词他们都能够记住。于是,我突发奇想:何不把我的常规要求创编成歌曲呢?于是,我找了几首孩子们比较喜欢的音乐,如《两只小熊》、《小手拍拍》、《我爱我的幼儿园》等,我把常规要求填进去,每次游戏活动的时候就跟孩子们唱唱这些歌。

三、在固定的环节中播放固定的音乐,使孩子形成常规意识

虽然我们的常规教育有相对机动的音乐,但是在固定的环节,我们还是采用固定的音乐。

1.收玩具音乐

在晨间活动和体育活动结束后,我们就播放音乐《两只小熊》,孩子们只要一听到这个音乐就知道将自己手中的玩具拿去放好了。

2.午餐音乐

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主要播放一些缓慢的、优美的中外名曲作为背景音乐。在欣赏这些音乐的同时我遍配了一些指导语的用语:右手拿勺,左手扶碗,快快乐乐吃午餐。

3.排队音乐

幼儿在集体活动的时候,老师会要求幼儿一切行动听指挥,《我叫小小解放军》是很好的排队音乐。在音乐中我加入了一些指导语用语:老师在前面不远的地方发现了有情况,请解放军赶紧排好队,我们一起去侦察一下。这样幼儿在最短的时间内能够迅速地把队伍排好。

4.洗漱音乐

在每天的洗漱环节,我们播放音乐《小小毛巾》:小小毛巾爱玩水,洗了眼睛、鼻子、嘴,还跟耳朵亲亲嘴。节奏简单,歌词易记。孩子们很快就爱上了边洗脸,边唱歌。而且在歌词的引导下,认认真真的洗小脸,小手,非常的可爱。

四、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共同创编常规音乐

在将近一个学期的教学中,孩子们非常的喜欢用音乐培养常规这个方法,在音乐浅移默化的作用下,孩子们的常规有了很大的进步。孔子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在教学中,我们重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引导幼儿积极的加入到我们创编常规音乐的活动中来,比如:开学的时候,我班的明明小朋友很喜欢唱《上学歌》。我们就根据孩子的这一兴趣点,将《上学歌》改编了一下:明明上学校,天天来得早,和老师,和朋友,高高兴兴度过每一天。

4.常规及习惯培养 篇四

一、学习常规

(一)学习用品

1、带HB型铅笔五支(只削一头)、橡皮一块、直尺一把、文具盒一个、书包一个;四线三格本三个,小演草三个、数字卡片0---

10、水彩笔/油画棒一盒。

2、课本要包好封面,写上班级和姓名。

3、书包要保持整洁,课本、本子、文具盒要按规定整齐地放在书包里,(文具盒→课本→本子)每天回家就要把5支铅笔削好,把书包整理好,挂在固定的地方。

4、有体育课或体育活动课时,要穿运动鞋。

(二)上课

1、上课铃声一响,停止说话和活动,快步走进教室,安静地坐好,然后背口诀或唱歌,等老师来上课。

2、老师进教室,学生眼睛看着老师,班长喊起立,大家恭敬向老师问好。

3、听课

(1)人坐正,眼睛看着老师,耳朵专心听,边听边思考,不懂的地方等老师讲完可以举手问。

(2)同学在回答问题时要仔细听,如有不同看法,等同学讲完举手发言。

(3)听课时,不做与上课无关的事,不想与上课无关的事,要专心致志。

4、说话

(1)要说话先举手,得到允许站起来说。

(2)说话时人站直,声音要响亮,要说完整的话,口齿清楚,说错了不要怕,再说一遍。

(3)不能嘲笑在课堂上讲错的同学,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4)老师讲课,同学发言不能打断别人的说话,有意见等别人说完了再举手发言。

5、读书

(1)读书时人要坐直,眼睛离书一尺。

(2)读书时,书要拿在手里,眼睛要看书,读出表情。

(3)个别朗读时,要拿起书,声音要响亮,读出语气来。

6、书写

(1)要听清楚作业的要求和格式。

(2)要认真读题目,读懂意思,想好了再做。

(3)做作业前,先看清楚本子号码再写,书写要工整,一笔一划不马虎,尽量不用橡皮檫。

(4)做好一题就要检查一题,发现有错马上改正。

(5)写字姿势做到眼睛离本子一尺,手指离笔尖一寸,胸离桌子一拳。

(三)下课

1、放好下一节课的学习用品,做好下一节课的准备工作,再走出教室。

2、走出教室不要拥挤,同学之间要互让。

3、下课后先上厕所,再休息或活动。

(四)做操

1、排队一条线,动作静齐快。

2、踏步有精神,抬头挺胸一拍不乱。

3、做操听口令,动作到位一丝不苟。

4、排队走路思想集中,不东张西望。

(五)集会

1、按规定拿好凳子,排队去会场。

2、按指定位置整齐地放好凳子再坐好。

3、开会时思想集中专心听,用心记住,不随便讲话,不妨碍别人。

4、周一或重大节日时要穿校服,每天上学时须佩戴好校牌。

(六)放学

1、迅速理好书包,按路队排好队。

2、排队回家,路上不讲话,离开老师、同学要说“再见”。

3、回家后,先向家长问好,然后做作业,做完作业削好铅笔,整理好书包,得到家长允许再去玩。

(七)升旗

面向国旗立正,行注目礼,眼睛看着国旗,耳朵听着国歌,随着国旗慢慢上升眼睛注视国旗。

二、卫生常规

(一)公共卫生

1、保持教室内整洁,到校先开门窗,使空气新鲜。

2、教室内桌椅排放整齐,物品也要安放有序。

3、在校内外不乱抛果皮纸屑,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不乱涂课桌墙壁和黑板,看到废纸杂物做到主动捡拾。

(二)个人卫生

1、每天早晚刷牙,饭前便后洗手。

2、勤剪指甲、勤洗澡、勤换衣、勤理发洗发、勤带手帕。

3、穿戴整洁,不做不卫生的游戏。

(三)礼貌用语。

请求别人帮助时,要用商量的口吻说“请;

当得到别人的帮助时,要说“谢谢”;当别人感谢时,要说“别客气”;

当妨碍了别人或给别人带来麻烦时,要说“对不起”;

当别人赔礼道歉时,要回答“没关系”或“不要紧”;与别人分别时要说“再见”。

一、问题与对策

问题1:审题

思考 主要是不审题或者审错题,根本就没有弄清楚题目的意思,抓起笔来就写。对策:每天做作业时读题,要求都出声音来,不拖音,不添字漏字,能读出题眼。

问题2:

思维比较被动,依赖性强,有畏难情绪。有些家长也犯了同样错误,一直在旁边指导,其实这样子反而害了孩子。

对策:让孩子自己想,以问带帮,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不论什么事,尽量让孩子自己去解决,哪怕那个答案能让你笑出声或者头发冒火,也一定要让他自己做。

问题3:做题

很多孩子做题时态度不端正,敷衍了事,有惰性。现在孩子很聪明,又怕吃苦,于是便会想出许多对付老师,对付家长的方法。

对策:家长一定严格把关,不姑息迁就,对于孩子明显不是因为能力问题而写的不认真的作业,一律让其搽掉重写。这一条有时候做起来很难,但只要坚持,会让你的孩子以后受

益匪浅。

问题4:检查

绝大多数孩子做题之后不检查,或者说不会检查。

对策:1,让孩子养成检查作业的习惯,如果自己能查出做错的地方,可以自己做一个记号,就可以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容易出错,今后就会多注意;

2,家长二次检查。这需要家长拿出一些时间和耐心,同时不能把错的地方一改了事,也要做记号,让孩子记住;

3,锻炼孩子不只是用眼睛看,要让他们学会用脑子。

二、关于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1、培养孩子倾听的习惯:

(1)说话时,让孩子看着你的眼睛。

(2)跟孩子说话只说一遍,可以经常让孩子重复说话内容,看看孩子是否注意听了。

(3)做一些小型的训练。

如:按指令行事、听辨错误法、传话法

2、预习课文的习惯:

(1)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能说出每个字音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并进行归类。(平翘舌音、前后鼻音、鼻音边音的区分)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大声、夸张、表情丰富)

(3)认读一类字和二类字,描书后笔顺。

(4)用学过的字给课后生字组词,写在书上。没学过的记在心里。

(5)给课文标小节号。

(6)不明白的词或句子可以在书上打上小问号。

3、认真写字的习惯:

主要问题:书写不规范。铅笔又黑又粗。

对策(1)学会看字贴写字,不要用活动铅笔写字。

(2)家长严格把关,写得不好的作业就要重写。

(3)作业本干净整洁。

4、复习课文的习惯:

(1)能说出学了这篇课文知道了什么?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每一篇课文。

(3)能按要求规范地书写每一个生字,会听写课后抄的词

(4)做作业有错题会举一反三,一周把错题归类再订正一下。

5、读课外书的习惯:

(1)每天读不少于半小时的课外书。

(2)能做到边读边思考。

(3)家长可以针对孩子读的内容,提一些问题,看看孩子是不是读懂了,逐步培养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

(4)每天都要带一本课外书在书包里。学校每天中午有20分钟的读书时间。

三、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

1、上课好动,坐不住,持久性差。

对策:对孩子严格要求,落实到平时的一点一滴的小事情上。写作业、吃饭、做任何事情都要站有站样,坐有坐样,并且持之以恒的训练,切不可有一丝懈怠,否则将前功尽弃。

2、喜欢自作主张,不按规定执行。

例如:放学后没有在指定地点等家长,而是自己回家或是跑到学校的其他地方去玩了。课间活动跑到指定范围以外等等。

对策:多说一些讲道理方面的故事。让孩子成为一个懂道理的人。

3、教孩子养成宽容的习惯。

对策:引导孩子分析自己的不足和过失,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多一分理解与包容,少一些挑剔和埋怨。从小就懂得谦虚和礼让、学会理解和尊重,将来他们就更能适应社会,更有发展空间当然,我并不是让学生成为懦弱的孩子,受到伤害忍气吞声。如果,同学的行为太过分,还是要告诉老师和家长,这是对自己的保护也是对同学的及时帮助。

4、教孩子与人相处的能力。

对策:在看待同学关系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充当孩子的保护伞,而要充分利用这些机会培养孩子的交际能力、适应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家长也要教育和引导孩子与别人相处的方式和方法别人能不能接受。

四、学生其他一些习惯的培养。

1、按时认真做值日的习惯。

2、养成讲卫生的的习惯。

3、养成待人接物文雅的习惯。

4、养成带齐学习用品的习惯。

窦桂梅推荐书目:

1-2年级:

必读:

1、猜猜我有多爱你(绘本)

2、逃家小兔

3、我爱我爸爸(绘本)

4、红鞋子

5、爷爷一定有办法

6、安徒生童话选(拼音读物或绘本)

7、格林童话选 选读:

1、哪吒传奇故事(童趣出版社)

2、王一梅童话系列(王一梅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小企鹅心灵成长故事(汤素兰等明天出版社)

4、晚上的浩浩荡荡童话(梅子涵著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5、可爱的鼠小弟(日中江嘉美、上野纪子著,赵静、文纪子南海出版社)

6、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日宫西达也著,杨文译,浦蒲兰绘本馆)

7、丁丁历险记(英迈克法尔著,邹晓平译,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8、了不起的狐狸爸爸(英罗尔德达尔,代维译,明天出版社)

9、胡萝卜种子

10、小精灵的秋天

11、小猪唏哩呼噜(孙幼军)

12、大个子老鼠小个子猫(周锐)

13、豆蔻镇的居民和强盗(挪威埃格钠)

14、兔子坡(美国 罗伯特罗素)

5.大班幼儿常规习惯培养心得 篇五

2015—2016第一学期 所谓幼儿园班级常规,是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种活动中应该遵守的基本行为规则。良好的常规可以使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激发幼儿良好的情绪,还可以促进他们对生活及社会知识技能的掌握,增强行为的目的性、意识性,发展自律能力,学习与他人与集体的关系形成。它是幼儿园一日活动质量保证的润滑剂,是保证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对于班级和幼儿自身发展,都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常规的培养是一项艰巨而漫长的工作,需要我们教师的智慧引领、艺术处理,使幼儿变被动为主动,渐渐地由他律走向自律,逐步成长为遵守常规的小小文明人。

策略一:争做老师小帮手

孩子都是好动的,贪玩的,劳动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种游戏,都争抢着干,每次饭前让孩子发盘子,勺子,餐盘等,每天轮流,保证孩子都能参加,饭后我都会挑选比较优秀的孩子帮助老师擦桌子,擦地,不仅锻炼孩子的劳动能力,同时也增强孩子的自我约束力,睡觉起床时,让能力较强的孩子帮助较弱的叠被子,时间一长,在同学们的互相关爱下,大家都学会了自己整理床铺。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实践告诉了我,常规的建立要科学、合理,不能由成人包办,应尊重幼儿个性发展,让幼儿获得充分的自由和被尊重的感觉。因此,在建立常规时,我运用了孩子已有的经验,让幼儿在一日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乐于参与班级规则的制定,间接地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爱模仿”的年龄特点,强化某些幼儿的正确行为,激励其他幼儿以此为榜样,从而教育影响幼儿的一种方法。

策略二:排队管理

孩子都喜欢排在第一位,除去按规定位置排队时,其他时间我会有选择的进行排队,如洗手时,排在前面的孩子先把手弄湿,然后打香皂,再到队伍后面去排队,排队时搓一搓,最后用清水冲净,循环排队;出去玩时,谁速度快谁排在前面,后来的孩子自觉一个跟一个排,玩完回来时,教师会有选择的叫表现好的排在最前面,时间一长孩子们都能遵守规则,玩时不打闹,不争抢,策略三:图标暗示

幼儿的规则形成往往是通过模仿习得的,因而,运用具体形象的墙上图示暗示,将常规体现在墙(地)面上,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理解常规,并提醒大家遵守。如喝水时,我们将地面分为三个板块,第一块取杯子,第二块接水,第三块喝水,根据地面上的线条孩子自觉养成喝水排队的好习惯,入厕时孩子根据墙面上的示意图,正确的洗手,入厕。图标的作用功不可没。习惯伴随人的一生,对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儿童期是习惯养成的黄金期,常规培养各环节为幼儿提供了充分的实践机会,能对幼儿的正确行为加以强化,帮助幼儿养成良好习惯。

很多学者对常规的理解也各不相同。有的认为常规是幼儿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种活动中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也有将“常规”视为规定,具体包括三方面含义:(1)遵守各种活动和休息的时间及顺序的规定;(2)遵守一日生活各环节具体制度的规定;(3)遵守幼儿的一般行为规范的规定。还有的认为,常规是指幼儿园日常生活和活动的规则,具体是指幼儿园对于幼儿什么时候应进行什么活动,活动中应遵守什么要求,那些事情应该做,那些事情不应该做,活动要采取什么方式等方面的要求。

6.浅谈小班幼儿一日常规培养 篇六

常规教育既是幼儿从家庭进入集体生活的第一“必修课”,在幼儿一日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进餐、睡眠、上课、盥洗、穿脱衣服等十多个环节。小班幼儿年龄小、依赖性强、顽皮,一旦整天生活在一个班集体里,势必很不习惯、很不适应。要搞好一个班级,建立常规是必要的。但绝不能限制孩子去遵守。小班一日生活安排有十几个环节,有几十条常规,要刚离开家庭的三岁的孩子去遵守这些常规是不容易的。且往往使孩子们觉得苦恼。我不去压制他们,而是用我的爱去催化他们,想方设法运用种种孩子能接受的方法,把常规转化为他们的自觉生活习惯。

一、设置游戏情境,引起幼儿主动遵守常规的兴趣。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游戏符合幼儿生理发展水平,能满足其需要,幼儿游戏以活动本身为目的,小班幼儿具有泛灵化心理,通过设置游戏情境,引起幼儿主动遵守规则,要比抽象的要求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

幼儿园中,餐后散步是利于幼儿身体健康的活动,但小班幼儿活泼好动,常有追跑现象。我多次提醒,但收效甚微。于是,我尝试换了种方法,对他们说:“咱们学小乌龟走路好吧?”幼儿特别感兴趣都同我一起学起小乌龟慢慢的走着。之后,我又不断引导他们模仿小蜗牛走路,小猴踩钢丝等动作,幼儿都非常高兴地慢慢走着,有的孩子边走边告诉我小乌龟和小蜗牛走路是不一样的。

二、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理解常规。

小班幼儿思维以具体形象性为主,对于幼儿来说,幼儿没有经历、体验过的事物不易理解,因此,理解必须建立在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

幼儿洗手后不擦干是个总也解决不了的问题。正巧有段时间,幼儿感冒生病的很多,我灵机一动,把洗手变成了给小手洗洗澡。我说:“不擦小手,小手会感冒生病的。”由于有了关于感冒的生活经验。幼儿对我的话理解很快,有的孩子边擦手边对我说:“不擦干,小手就该咳嗽了。”

由此,常规培养建立在幼儿充分的自身体验上,便于幼儿理解并自觉地遵守。小孩生来是无知无识的,种种观念的形成,需要通过老师们正确引导和慢慢培养,如果想在孩子们身上获得教育的最大效果,就不能由成人硬性规定该怎 样,这样往往适得其反,应多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以孩子的喜欢、兴趣、经验为出发点,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主幼儿参与常规的制定,做维护常规的主人。

午睡前要脱叠衣服、椅子上叠起来很困难。有的孩子在床上,地上叠衣服,很不卫生。抓住矛盾,组织幼儿讨论:应该在哪儿叠?怎样叠?由于是幼儿熟悉的事情,他们纷纷出主意想办法,并要求到前面做示范。

让幼儿做维护常规的主人,就要让幼儿参与常规的制定、引导幼儿发现自身的问题,引发幼儿主动讨论,我们知道,想让幼儿主动学习,最重要的就是让幼儿主动思考,想让幼儿参与常规制定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引发幼儿思考的过程。

四、用教师的行为暗示孩子,促使孩子遵守常规。

教师是幼儿心目中极有影响的人,老师的言行、情绪对幼儿有着极大的带动作用,而小班幼儿情绪易受感染,老师适时的行为暗示,才能促使孩子遵守常规。特别是小班孩子,老师在他们的心目中是伟大而神圣的,他们模仿及好奇心都很强,对老师的言行举止更是乐意去模仿,我们不妨利用幼儿这一特点去教育他们。

五、多鼓励表扬,正面引导幼儿。

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幼儿的点滴进步受到老师的赞许后,他会便自信、更快乐,因为爱与尊重的心理环境有利于幼儿主动地学习,多用鼓励表扬的方法进行下面引导,幼儿更易接受。我在幼儿洗手时经常表扬那些易被幼儿直接感受到的行为:“某某的小手又白又嫩,因此她每次都特别认真地洗手。”看某某洗得多仔细,过几天他的手一定会变得更好看。“告诉你们一个秘密,你要是认真洗手,手上会有香皂的香味,我还要在有香味的小手上给你贴上个漂亮的小贴画。”每到此时,孩子们都主动把干净的手伸过来让我看,让我闻。当小手上被贴上小贴画时,幼儿会兴奋地说:“明天,我还要认真洗手。” 我们对幼儿的表扬和鼓励,这对孩子积极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也有利于孩子形成正确的观念。幼儿会为了教师的赞许而更加努力地做好每件小事。

六、利用家长园地。向家长宣传合理为幼儿穿着衣物的知识,并同个别家长联系,让他们注意自己孩子的着装、多考虑一些孩子的生活细节问题。现在,有的家长为孩子购买衣服只凭自己的审美观点,不考虑孩子身心的特点。不是衣 服太紧,不透气;就是衣服穿脱不方便,影响孩子的行动;有的衣服还不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要么太妖艳,要么太老气。孩子的穿戴应有孩子的特点,我们教师可利用家长园地和与家长个别交谈的时间提醒家长做到这一点。让家长也加入到培养良好的常规习惯的队伍中来,真正做到家园同步。总之,把握孩子们年龄特点是关键,还要注意让幼儿成为常规的主人,促进幼儿主动思考、主动遵守,激发幼儿的主动性,我们只要在实践中,进行不断尝试,在这方面多留意,多运用方式、方法,相信孩子们就能更健康,更快乐的成长,我们的工作就会更有效的开展。

7.小班常规习惯培养总结 篇七

一、常规培养从适应集体生活开始

小班幼儿的特点是好模仿, 易受暗示, 他们的自我意识刚形成, 第一次接触集体生活的他们来到了人生中的第一反抗期。 良好的常规能使小班幼儿在集体活动中比较开心, 并且不会束缚和限制幼儿。

小班第一学期第一天早上入园, 我们一定会经常看到这种现象:家长抱着孩子进园, 到了值班老师那里也不肯放下。针对这一现象, 我多次通过家校通短信平台向家长宣传幼儿入园不适现象的原因, 主要是由于生活规律和生活习惯的改变, 再加上以前在家里是许多人宠一个孩子, 现在是三个教师照顾三十个孩子, 关系的落差让孩子有很强的不安全感。 这时候就需要家长配合幼儿园帮助幼儿适应集体生活, 从而渡过“断奶期”。 另外, 我也会利用晨间谈话时间表扬能自己走进班级的小朋友, 鼓励其他幼儿向他们学习。 通过我一段时间的积极暗示和表扬鼓励, 孩子们都能高高兴兴地走进班级, 并能主动向三位老师问好。

又如, 现在天气热了, 我班幼儿在盥洗室逗留的时间越来越长, 怎样让幼儿养成饭前、便后、手脏时主动洗手的好习惯, 但不要长时间逗留呢? 其实我们可以利用相关的儿歌让幼儿熟悉盥洗的常规。 比如, 在洗手等待时, 就可以采用关于洗手要排队的儿歌:“小宝宝, 排排队。你在前, 我在后。 一个跟好一个排, 整整齐齐排好队。 ”洗手时用同样的方法:“拧开龙头冲冲手, 擦擦肥皂搓一搓, 搓搓手心和手背, 换着小手再搓搓, 冲冲冲, 冲手心, 冲冲冲, 冲手背, 关上龙头甩三下, 擦干手心和手背, 小手洗的真干净。 ”通过儿歌的学习再结合在实际生活中的训练, 孩子们逐渐适应了集体生活, 没有了刚入园的争、抢和赖在洗手池边的现象, 还养成了饭前、便后、手脏时主动洗手的好习惯。

因此, 小班幼儿的常规培养应该从适应集体生活开始。

二、常规培养从幼儿的需求出发

游戏能满足儿童交往的需要, 游戏是幼儿在幼儿园的主要活动, 游戏时间往往是常规最容易混乱的时段。

在玩桌面游戏时, 糖糖面前有一大堆玩具, 他并没有拼搭, 而是用双手抱住, 大声喊着:“老师, 小辉有许多玩具, 他还在拿。”那边小辉说:“老师, 糖糖也有许多玩具的, 他不给我。 ”确实, 刚入园的孩子在玩桌面游戏时, 不是在玩玩具而是在比哪个人的玩具多, 怎样引导孩子进行正常的游戏活动呢? 由于小班幼儿已经开始关注同伴并喜欢模仿, 这时教师就要充当引导者、观察者, 把拼搭的有点成型的孩子的作品, 进行大加赞扬, 通过夸张的“大呼小叫”式的夸奖吸引孩子的注意, 使他们在争相模仿中完成拼搭。 这样, 在不知不觉中转移了孩子的注意, 从而保证了游戏质量。

另外, 小班幼儿由于没有整理的习惯, 游戏结束之后的游戏区往往比较杂乱, 因此, 为了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 我们可以引导幼儿根据标记进行归类整理。 如, 在海之蔬果的柜子上贴上各类蔬果的标记, 在海之寿司的柜子上贴上各类寿司的标记, 等等。 在贴标记的过程中, 我们要让幼儿参与标记的制定和制作, 并和教师一起将标记贴在相应柜子上。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 现在整理玩具根本不要我们提醒, 孩子就能相互提醒, 并做到井井有条。

因此, 小班幼儿的常规培养应该从幼儿的需求出发。

三、常规培养在一日活动中建立

因为一日活动中要注意的地方特别多, 所以小班幼儿的常规培养除了从适应集体生活和幼儿的需求开始, 还要在一日活动中建立。

比如, 平时总听到有老师说, 问题抛出去收不回来, 要么所答非所问而且抢着说。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第一, 孩子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表达出的内容就会出现所答非所问的情况;第二, 他们没有学会轮流回答, 会出现活动时叽叽喳喳说个不停的现象。 怎样解决这种现象呢? 其实, 我们平时可以用肢体语言暗示。 如请孩子回答问题前, 做一个举手的手势;别的小朋友发言时, 做一个拉上嘴巴拉链的动作。 通过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 现在上课的常规非常好, 我轻松, 孩子也开心。

又如, 户外体育活动是孩子的最爱, 每次时间到了还依依不舍, 有的干脆充耳不闻, 继续游戏, 教师直着嗓门喊, 他看看你, 照旧玩。 我就用“木头人”等游戏, 建立活动中站位的常规, 从而体现了《纲要》中所说的“减少不必要的集体行动和过渡环境, 减少和消除消极等待现象”。

小班幼儿的常规培养应该在一日活动中建立。

8.强化常规 培养习惯 篇八

班主任工作,有苦、有甜,而更多的是思考!担任低年级班主任,累当然是不必说的,因为每天都有教育教学工作及其他繁多的琐碎事情要处理,很多时候真是感觉有点力不从心,感叹自己要是有三头六臂就好了。通过网络培训,充电学习后,让我在黑夜中看到了一丝曙光,学习了很多优秀老师的工作经验、教训,课后与有经验的老师们交流,把他们的成功案例、方法借鉴到我的工作中来,让我获益匪浅。

常规教育是基础,是保障。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自控力差,纪律涣散。因此,加强常规教育是进行正常学习和生活的基础和保障。我利用晨会课、思品课和班会课强化常规训练。虽然在反复的强调,但孩子们的遗忘性也比较大,鉴于此。我就采取各种方法,制定有效的措施让学生在约束力的作用下却又很自愿的形成良好的习惯。

一、小表作用大。我制作了一张个人评比栏张贴在教室前面的瓷砖上,评比栏中每个孩子的基准分数都是满分100分。分数增减的内容是:晨读、清洁卫生、纪律、学习。根据自己在学校的表现情况来增减分数,得到相应的惩罚与奖励。当我在班会课上宣布这件事情的时候,全班孩子无一例外的都拍手赞同。分数排在后三位的孩子各买一个一元的日记本,我盖上“奖”字,奖励给分数排名前三位的同学。分数与前一次评比相比有进步的,则由我发两个本子予以奖励。我出于对孩子们的信任,让他们在评比栏中自己给自己增减分数。当日被值日班干部口头表扬三次,名字上黑板的光荣榜,那么就可以在评比栏中自己给自己加1分。相应的,清洁卫生到时间了,没做干净的,就自己给自己减一分。事实证明孩子们都是诚实的,因为我没听到一个孩子反映到乱打分数的情况。一个星期后请一位计算能力好的孩子算出总分进行评比。我清晰的记得第一次评比结果的时候,除了算分的孩子,其他的孩子都睁大了眼望着评比栏,很关心自己的分数。分数算出来了之后,请一个同学分时,教室是又是相当的安静,念到高分时,孩子们都会不约而同的发出赞叹的“啊,哇”的声音。我和孩子们都履行承诺。开始是一星期总结一次,慢慢的两个星期总结一次,然后是三个星期、四个星期一次。每个孩子都积极的参与进来了,他们在无形中约束了自己的言行,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更不需要我时刻的唠叨与叮嘱,我的目的也达到了。

二、小小算盘,发挥作用了。有一段时间,我们班的教室清洁打扫得很干净,但是保持得不够好,每天都要反复的重复多次让他们捡纸屑,说多了自己也觉得累啊。怎么办呢?我们教室有个遗留下来的算盘,一直放在碗柜上闲置着,我灵机一动,何不让这无用的算盘发挥它的作用呢?算盘有五位,我们班是四个大组。每个组相对应一个位数,我随时检查,看到哪个孩子座位下有垃圾没有及时捡起来,那么相对应的这个组就加一颗算盘珠子。如果两个组的中间有垃圾,那么两个组都要加一个算盘珠子,到了一个星期,看哪个组的珠子多,那么那个组的清洁就没保持好,没有自觉地捡地上的垃圾,相应的惩罚是这个大组的孩子一起打扫两天的教室清洁卫生。就这样坚持了两个星期,班上的清洁做了之后保持得很干净了。

三、自筹班费,体验生活。孩子喜欢吃零食是很正常的事情,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开始孩子们课间的时候在教室内、外吃零食我没反对,但是,没过两天,事情就不对劲了。教室里有股很浓的小吃的味道,在上午第一节语文课的时候有孩子吃早上未没能吃完的面包,其他课上更是猖狂,前后两方的同学相互传递着吃,真让我很无语。于是我在晨会上讲不准带小吃到学校来吃。说了之后效果不佳,仍然有孩子带小吃到学校来吃。甚而有同学因妈妈给的10元钱买书不够,请班里的同学吃小吃花光了。怎么办呢?这股风气如果不制止下去蔓延的趋势难以想象。此时,班上正巧利用上学期剩的班费请学生家长买了个时钟挂在墙上,但还差10多元钱。我想:吃小吃的同学口袋里有钱,比较富裕,吃一次,惩罚五毛钱充当班费。让他以此为戒吧。同时,我想买钟的钱数不够,差得也不多,任何人都可以出这份钱,但以此为契机,让孩子们自己动脑筋,亲身体验赚钱过程的艰辛,花钱买小吃也不会那么大方。在班会课的时候给孩子们讲了:为班级筹集班费资金,金额不限。前提是不能直接伸手向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要钱来交。同时,交钱的时候要能说出这个钱的来源。我把这个事情也挂在了三人行的网络班级中,得到家长们的好评与支持,纷纷留言说这个办法好。孩子们交来的班费,大多数是通过自己筹集矿泉水瓶子去卖了后得来的。我想,通过这次经历,孩子们又多了一份收获。

9.如何培养小班幼儿一日常规论文 篇九

【摘 要】培养幼儿常规,创设情境游戏,潜移默化的教育、引导幼儿,通过各种途径有效完成培养目标。

【关键词】引导;创设;养成;转变

常规培养的关键期是小班,建立良好的常规会显得尤为重要,也为以后中班、大班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幼儿从小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喝水、进餐、睡眠、集体活动、盥洗、穿脱衣服等多个环节。良好的习惯和自理能力是从小逐渐形成的,若一开始就用错误的教养方式,那必然可得错误的动力定型,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生活常规在幼儿一日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班级常规的好坏,决定着活动开展的顺利、成败与否。那么,如何帮小班幼儿建立良好的生活常规,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呢?

一、创设情境游戏,引导幼儿主动遵守常规的兴趣

幼儿园一日生活中,餐后散步是利于幼儿身体健康的活动,但小班幼儿活泼好动,常有追逐跑跳现象。我多次提醒,但收效甚微。于是,我尝试换了种方法,对他们说:“我要变成一只小蜗牛,背上重重的壳,谁愿意当我的蜗牛宝宝呀?”幼儿特别兴奋,都开始学我像小蜗牛慢慢的走着。之后,我又不断引导他们模仿小鸟飞,小猴踩钢丝等动作,幼儿都非常积极的参与,自然而然的养成良好的散步习惯。

因此,运用拟人的方法使“散步”转变成了游戏,在孩子们眼里,这不是在散步而是投入到游戏中,孩子们喜闻乐见,成效立竿见影。

二、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理解常规

小班幼儿由于年龄的特点,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对于幼儿来说,幼儿没有经历、体验过的事物不易理解,因此,理解必须建立在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

如幼儿在饭前便后洗手时总是忘记擦手,尤其是到了春秋两季,幼儿感冒生病的很多,我就以此为契机,把洗手变成了给小手洗洗澡。我说:“不擦小手,小手会感冒生病的。”由于有了关于感冒的生活经验。幼儿对我的话理解很快,有的孩子边擦手边对我说:“不擦干,小手就该咳嗽了。”还有的小朋友会提醒其他小朋友擦手,就这样,久而久之孩子们就养成了洗手必擦手的好习惯。

三、主幼儿参与常规的制定,做维护常规的主人

做维护常规的主人,就要让幼儿参与常规的制定、引导幼儿发现自身的问题,引发幼儿主动讨论,我们知道,想让幼儿主动学习,最重要的就是让幼儿主动思考,想让幼儿参与常规制定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引发幼儿思考的过程。

幼儿午睡前要脱叠衣服,有的孩子在床上,地上叠衣服,很不卫生。我就及时抓住这一点,组织幼儿讨论:应该在哪儿叠?怎样叠?由于是幼儿熟悉的事情,他们纷纷出主意想办法,并要求到前面做示范。特别是“系扣或拉锁上衣怎么叠”的问题,有的说把扣都系上,有的说干脆叠起来……其中郝宇涵的主意简便易行,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把上衣挂在椅子上,再把两只袖子交叉放在前面。今天中午脱衣服时,没有劲儿再把衣服放在床上或地上叠,所有的上衣都挂在小椅子上,并且不忘把两袖交叉放好。

通过自己制定常规,他们的体验是主动的、积极的、愉快的,印象深刻的,他们更懂得了去执行,遵守从而使幼儿体验到自己是常规的小主人。看来,幼儿自己出的主意比老师提的意见更有影响,更容易遵守。

四、用教师的行为暗示孩子,促使孩子遵守常规

教师是幼儿心目中极有影响的人,老师的言行、情绪对幼儿有着极大的带动作用,而小班幼儿情绪易受感染,老师适时的行为暗示,才能促使孩子遵守常规。

幼儿进餐时,有个别幼儿很不注意,往往餐后地上米粒很多,有的幼儿碗里吃不干净,看到这种情况我及时采取措施,先是下载有关贫困山区幼儿生活困苦的视频,让他们了解贫苦孩子的生活艰辛,粮食来之不易,从而培养孩子们珍惜粮食的良好品质。其次,我又创编情境故事,让幼儿参与其中,提示幼儿:饭菜撒到地面上,会把地面弄脏,它会不开心的。幼儿心灵史纯真、美好、善良的,这个方法很凑效,一段时间后,满地饭菜的现象就不见了。

五、多鼓励表扬,正面引导幼儿

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没有教不会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幼儿的点滴进步受到老师的赞许后,会提高孩子们的自信心,因为爱与尊重的心理环境有利于幼儿主动地学习,多用鼓励表扬的方法进行正面引导,幼儿更易接受。

近日,幼儿洗手不认真,一直是不好解决的.问题。道理讲过了,方法教过了,最初几天他们还洗得挺认真,时间长了就开始敷衍了事。这也不能怪幼儿,他们没有“不好好洗手会生病,会长蛔虫”的亲身体验,当然无法引起重视。因此,我在幼儿洗手时经常表扬那些易被幼儿直接感受到的行为:“可欣的小手又白又嫩,因此她每次都特别认真地洗手。”看丽丽小朋友洗得多仔细,过几天他的手一定会变得更好看。“告诉你们一个秘密,你要是认真洗手,手上会有洗手液留下的香味,我还要在有香味的小手上给你贴上个漂亮的小贴画。”每到此时,孩子们都主动把干净的手伸过来让我看,让我闻。当小手上被贴上小贴画时,幼儿会兴奋地说:“明天,我还要认真洗手。”

六、利用家长资源,做好家园共育工作

老师想尽一切办法培养幼儿常规,并不是只在幼儿园运用,需要家长配合、督促幼儿。比如幼儿在园养成了独立进餐的习惯,在家时就要保持,小班的幼儿由于年龄的特殊性,家长总爱“帮助”进餐,也许是家长嫌幼儿慢,又或许是老人娇惯,事事都想帮一把,其实那样做等于帮倒忙,老师费劲心思培养出来的好习惯毁于家长善意的“一帮”,家长样相信孩子,给孩子独立完成的空间。在家庭生活中,家长可做有效地引导,而不是事事代办,千万不要吝啬自己的夸奖吝啬,这样孩子会更加自信。我们对幼儿的表扬和鼓励,因为幼儿会为了教师的赞许而更加努力地做好每件小事。这对孩子积极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也有利于孩子形成正确的观念。

在教学工作中,能够更好的培养幼儿常规的方法有很多。只要老师用心去做,不断加强日常的巩固,常规培养的难题就能迎刃而解,同时,要根据幼儿们现有水平,把握孩子们年龄特点是关键,还要注意让幼儿成为常规的主人,促进幼儿主动思考、主动遵守,激发幼儿的主动性,巧妙的运用方式、方法,相信孩子们就能更健康,更快乐的成长,常规教育也会日新月异。

【参考文献】

刘晓民。《幼儿园教学法》

上一篇:健身APP在高校体育教学的应用论文下一篇:新课改下的初中英语情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