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教学反思总结

2024-08-27

高三化学教学反思总结(共11篇)

1.高三化学教学反思总结 篇一

2013届高三化学复习备考总结和反思

鄂州市第二中学夏江睿

新课改以来,学生完成高中化学课程的课堂时间明显缩短,课程内容又有所增加,大部分学生学得不够扎实。上述状况给高三的化学复习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实现真正的高效课堂。课堂教学效率是以学习效率来衡量的,是一节课完成后,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本届高三化学备课组在教学中着重落实一下几项工作,来进行化学的复习备考。

一、做好集体备课工作

俗话说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高效课堂的基础是教师认真备课。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在高考复习备考中,我们每周开展一次集体备课。在集体备课讨论会上,各组员都对将要复习章节的重难点以及学生的易错点提出个人观点以及针对重难点突破设计的课堂提问和预设效果,然后集中研讨进行增减,最后定稿,做到大方向统一,重难点明确、突出。集体备课环节让教师对学生的知识基础掌握情况以及学生的常见错误点有了更充分的认识,便于在实际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事实证明学生也更乐于参与这样的课堂。

二、制定合理的学案

我们一轮复习的绝大部分内容都是通过学案教学完成的。学生觉得与传统方式相比,学案教学减少了学生抄题、抄板书的过程,增加了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时间和空间,课堂上解决大部分问题,课后作业减少,并且能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能更好的领会重难点问题的分析方法,真正起到了“减负”、“增效”的作用,得到了师生的共同认可。

三、创设新的情境进行教学设计

平铺直述型的教学容易引起学生的疲劳,复习往往难以达到效果。如果根据复习内容来设计复习知识的新情境,则能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例如,中学教材中几个重要的定量实验是非复习不可的。溶液配制、中和滴定、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含量的测定。我们采取了以下教学设计

提出问题:如何利用部分风化的碳酸钠晶体配制500mL1.0mol/L的碳酸钠溶液? 交流讨论: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中,提出不同的实验方案。

提炼观点:根据学生的方案,选择两条思路:一是将样品灼烧得无水盐,再配制溶液;二是测定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用样品直接配制溶液。

设计实验:要求学生根据两条思路,设计具体的实验方案。沿着思路一设计方案时,自然复习巩固了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含量测定的相关实验内容。沿着思路二设计方案时,教师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用滴定法确定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在这一过程中复习巩固中和滴定。思路拓展:引导学生探究测定碳酸钠质量分数的其他方法,发散学生思维。总结评价:分析各种方法的优缺点,确定溶液配制的最优方案。

这样的课堂教学设计既复习了三个重要的定量实验又训练了学生设计简单实验方案的能力,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现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火花,实现了高效复习。

四、调动全体学生参与

“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领会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说明参与很重要。化学复习课上让学生动起来要注意三个方面。

(1)采用恰当的方式,保证课堂教学内容学生听得懂、记得住、用得来使学生较长时间保持较高的注意力。例如:在讲《比较微粒半径大小的方法》时,学生对原子和相应的离

-子半径大小比较总是容易错位。以r(Cl)和r(Cl)为例,可以用幼儿园的老师看小朋友

为比喻,老师看住17个小朋友比看住18个小朋友容易,学生很容易理解18个小朋友的活

-动范围大一些,所以r(Cl)大。

(2)教师根据重点内容设计成系列化的问题线,让学生有问题、有行动、有序的、真实的活动。例如:探究氯水成分时提出一系列问题:溶液中可能有HCl吗 ?若有如何证明,+-+怎样设计实验方案?(可以提示:如何检验H和Cl离子?)学生会列出检验H离子可能方

案:①pH试纸②用紫色石蕊试液③向氯水中加入铁片④将Na2CO3加入氯水„„学生最容易列出和选用①、②方案,正中了预设的埋伏。实验中学生会发现氯水滴在pH试纸上,试纸中间变白周围变红;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先变红色后褪色。这又引发学生提出新的猜想:使其褪色的是盐酸吗?教师顺势引导学生做对比实验:在无杂质的盐酸和新制氯水中分别加入品红溶液,证明盐酸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那么氯水中还有什么成分?此时,好奇心挑战着学生的智慧,学生最后会想到HClO,由此,学生对HClO性质的印象就非常深刻。

(3)通过问题层次设置让学生全体参与各有提高。如复习氯气时我们分三步设计学生活动:第一步系统归纳总结氯气表现强氧化性的全部反应,总结氯气既作氧化剂又做还原剂的全部反应;第二步选取重点反应进行思维训练;第三步进行氯气性质的综合应用。第一步优等生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也不是对所有反应都了如指掌,如氯气与氨气、溴化亚铁、碘化亚铁的反应等,后进生则感觉能够入手,增强了学习信心。第二步我们设计下列问题训练思维:1.采取哪些措施可以提高氯水中HClO的浓度?让后进生先说,逐步过渡到优秀学生,体现同学间的平等。2.上述方案哪些更好?这一步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进来。3.向NaOH酚酞溶液中滴加氯水,开始时红色不褪,氯水过量后红色褪去,此时反滴NaOH溶液未

-见红色,是什么微粒使红色褪去?ClO吗? 4.向氯气中加浓HCl,平衡如何移动?写出NaClO

和浓H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第三步我们出示Cl2与FeBr2反应的框图推断题,在知识的综合应用中升华学生能力,帮学生找到解题的思路。

在各地均反映高考试题偏难情况下,本届的毕业生最终取得较为令人满意的成绩,我更加意识到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进行科学有效的、有序的备考工作至关重要。我们教师要多动脑寻找更适合的途径帮助高三学生有效的进行学习,取得各自满意的学习效果。

在过去的一学年中,我觉得仍然有一些地方值得去更正和或是提高。对于重点班和平行班,在练习方面是不是要适当区分一下,否则,对于一些学生是思维强度不够,从而对化学这门课程不够重视,而对另一部分学生则是练习难度过大,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复习过程中怎样把握训练的节奏,各板块的知识在时间的分配上怎样合理安排。在复习的各个阶段,学生复习掌握情况不太理想时,怎样进行补救。以及及时掌握学生情绪的波动,适时调整复习计划等等。总之,法无定法,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全体教师都需要不断地在教学实践中完善和提高自己,适应新课改的要求,适应学生的需求。为成为紧跟时代,受学生欢迎且教学有成效的老师而努力。

2.高三化学教学反思总结 篇二

一、从基础做起, 步步为营

打好坚实的基础, 是学好数学、考好成绩的根本途径。在复习基础知识时, 我做了以下工作:紧扣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 明确复习的内容, 分清重难点, 强调考试的热点, 并且带领同学们对照大纲和说明去研究和温习教材, 参照历年来的高考真题使同学充分认识到基础知识的重要和实用。这样, 学生就会重视基础知识, 理解基础知识的训练, 避免好高骛远的情况发生。高考的题目命制灵活性很强, 但是归根到底, 它考查的都是数学的主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 基础知识掌握得是否扎实与高考成绩有很大的关系。在数学的教学工作过程中, 教师应深入研究教材和大纲, 精心准备基础题, 帮助学生打好扎实的基础, 努力培养学生养成脚踏实地的精神。

二、把握方向, 勇往直前

在认真研究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的前提下, 明确考试的命题方向, 这样复习时针对性更强, 尤其是第二轮复习和最后的冲刺复习。另外, 专题复习要有实效。我在平时十分注重对历年各地高考试题的研究, 收集各种与高考数学相关的信息, 从中寻找考试方向和命题的方向, 并最终确立准确的方向作为教学的指导方向。毛泽东曾说过:“没有调查研究, 就没有发言权。”我们要让学生学会知识, 首先自己必须把各个知识点吃透、理顺, 并归纳总结出不同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这样才能有效引导学生复习,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分工明确, 各司其职

学生在教学工作中占主体地位, 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高考是对教师工作的一种检查, 而最主要的还是考查和选拔学生。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教师教得再好, 学生什么都不会也不行, 所以学生必须真正参与教学。因此, 不论讲授新课, 还是高三总复习时, 我都只是充当“导演”的角色, 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并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坚决不替代学生思考。满堂灌的教学后果就是“老师讲得累死, 学生听得困死”。所以, 在复习时, 教师应尽量多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 而教师只需负责把握教学方向和及时修正学生的错误。在学生出现问题、遇见问题的时候, 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尽量实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四、展开心理教育, 实施目标激励

针对高三这一特定时期学生的心理情况, 教师应不断实施激励措施。例如, 我会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 包括班级目标和个人目标, 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 并且在每次测验后都进行对照, 以此提醒学生及时改正、不断完善。如果学生没有完成目标任务, 我就和学生一起分析、查找原因, 力争做到不挫伤任何一个学生的自尊, 不影响任何一个学生的自信。另外, 在高三数学的教学过程中, 鼓励学生的斗志也很重要。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 年轻人就要坚决相信自己, 敢于挑战自己, 努力超越自己。在教学中, 我尝试了很多种激励学生奋进的方法, 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缓和了高三学生可能的紧张情绪。

虽然, 在教学中我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 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做到面面俱到, 没有照顾好全体学生, 尤其是针对发展生的工作, 没有能做到位。因此, 对于如何提高发展生的数学成绩, 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我认为,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从“头”开始, 齐头并进。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注意从头抓起, 即从高一开始就不能有丝毫的松懈, 进而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 教师还应重视知识的“过程”教学, 即基本概念、原理、定理、公式的形成、推导过程、相互联系和应用范围, 力争不让任何学生掉队。要知道, 高三第一轮复习时, 时间短, 任务紧, 教师往往没有特别充裕的时间再对基础知识进行讲解。

2. 全面关注, 兴趣启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应全面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例如, 多讲一些有关数学的故事 (数学家的故事、数学解决生活中实际困难的故事等) , 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用“个法”代替“众法”。

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 即教师应针对与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 施以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 教师可以为学生量身制定学习方案和学法指导, 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 从而增强继续学习的信心。

4. 全面贯彻赏识教育。

对于发展生数学的每一次点滴进步, 教师都要给予肯定和鼓励。另外, 教师一定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 要知道教师的赏识和赞美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当然, 表扬和肯定也要因人而异, 要表扬得恰到好处。

5. 狠抓“勤”。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勤能补拙”“天道酬勤”等等名言名句都强调了“勤”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所有的方法、理论都必须内化为学生的认识和行动, 才能最终获得成效。

3.高三化学教学反思总结 篇三

《教学大纲》指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选择。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要进行补偿教学,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进行拓展教学,以适应学生的个性要求。二语习得理论“omprehensive input”指出语言的输入应该是理解性输入,这样的输入才能有效输出(output)。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第二语言能力状况,调控他们语言使用的环境、方式、内容等,从而使学生接收到适当的语言输入刺激,促进他们的调试和发展。

二、有效做法

新疆班高三英语教学和复习需要在“备学生”和帮困补差中寻找出路。学生的母语是维语,汉语能力较差,英语是他们的第三语言,学生刚来上海时我是从ABC开始教的,班级37名学生的英语学习程度呈现出头小、身粗、尾巴大的特点,如何在高三这一年“速成”复习需要老师特别细致的精心设计和重视后进生的补缺补差。

1.构建班风是关键

学科成绩体现效益得益于良好的班风学风。四年来,我在培养班干部、抓班风学风方面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历经了困难和考验。针对新疆学生进取心缺乏、自控力不强、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勤奋不够等现状,从建班到高三下学期坚持实行班干部任期制、轮换制、周汇报制及优生激励机制、学习组长制、学习进步奖、卫生考评等,这些都是采取公平、公正、民主公开的方式进行的,培养了一批历经考验的班干部及优良学风的典型代表。在差异较大的班级,促进“peer help”(同伴互助)有益于教学效益的提高。在英语学科我发挥十名尖子生的优势,组建英语学习小组,每次考试课代表进行组内均分评比和班主任点评,在同伴互助和竞争中带动了整个班级英语均分的提高。

2.严抓多帮是出路

针对本届新疆学生基础薄弱、勤奋不够的现状,在三年的英语教学中,我一直严抓基础,把好每天课前的默写关;他们80%的同学没有复习英语的习惯,我坚持每天自己编写五句新疆英语作为翻译练习,即时巩固当天的语法和词汇,对不过关的同学重默、及时个别辅导,这些功夫我连双修日和寒暑假也一直坚持抓。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参加浦东新区英语 ICELT培训期间,我请方略培训的外籍教师Neil、 Jackie、 Gram针对学生的层次,亲临课堂指导四次TP(教学实践),在倾听外教的纯正英语和变换风格的教学中,同学们学习外语的兴趣大增。 虽然我一直很严格,但同学们一直和我积极配合。

备课组的公共教案给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便利,但是结合学情就复杂了。在把握从句和非谓语是重难点的原则下,我尽量用“新疆英语”教得学生易懂。单词默写重点抓,词汇默写手册完成了3轮,同学们的英语每天在进步。我对后10名学生从高三九月考后坚持补习,先从思想工作为首、再抓课堂听课态度、最后是利用周末每周一次基础语法加强课及每日单词默写过关测验,收到了一定的效果。2011届高考英语题偏难,但我班考入同济大学的古丽尼尕尔同学英语考了123分。另外柔鲜古丽同学考进上海外国语大学,后进生巴丽根英语从九月考的57分提高到高考英语92分,她以惊人的勤奋和毅力进了中国政法大学。看到学生的成绩进步和发过来的感谢短信,我感到由衷的喜悦。

3.预复习检测促效益

元认知(Metacognition)是Flavell(Hacker,1998)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它指的是对自身思维过程自我意识的基础上,个体对主体认知过程的自我反省、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等。元认知策略是控制信息的流程、监控和指导认知过程进行的策略,如制定计划和自我调节学习。通过元认知训练,发挥元认知在开发语言学习潜能的作用,帮助学生纠正认知偏差,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益。

针对新疆学生学习习惯差、接受能力偏弱的现状,为了培养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和提高听课效益,我坚持把好预、复习关 ,这也正好与我做的区课题“高中英语元认知训练的实证研究”相吻合。三年来我班学生人手一个预习本、错题本和复习检测用的小卷。我定期要求学生整理笔记,并收上来批阅;每天集错,对错题归类整理。在预习和笔记的帮助下,促进了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基础相对好的同学提高了自学能力,更多的困难同学能够听懂课,促进了输入的可理解性,因此更多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建立了学习的信心。

为了提高新疆班教学的有效性,我在跟备课组大部队走的同时,每周设计一次英语复习检测,以督促学生多看错题本和做过经过的综合卷。在高考前的一月,我对基础词汇及非谓语和从句等设计了八次过关检测,促进了更多同学的基础达标,班级英语的高考成绩高于同类。

三、几点反思

1.从“备学生”出发,精选试题,加强基础的落实

高三的试题铺天盖地,本部的试题新疆班同学全部依照进度表练习、考试和讲评对新疆学生来说是吃不消的,教师要从题海中跳出来,针对新疆学情精选题目、重视学生基础题的练习和落实。在高三英语复习教学中,我有选择性地适量布置作业,收到学生的效果反而比发整张卷的效果要更好一些。有时针对学生的学习层次,还自己编写一些“新疆英语”作为翻译练习,这让更多的后进同学巩固了基础、增强了学习英语的信心。有些难题、偏题我们教师可以“弃之”,不让学生花时间和精力做费时低效的无用工,这一点对控制作业量和学生的身心健康具有双重意义。

2.培养民族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和挑战性

在有限的时间内和基础薄弱的情况下,民族学生只有主动勤奋学习才能提高效益,教师在提供帮助的同时,激发他们的内驱力比逼压的方式更有效,这也是民族团结的需要。在整个高三的复习教学中,我精心设计每一堂课,多一些激励和表扬,偶尔播放英文戏剧片《小鬼当家》等,活跃了学生学习英语的气氛,调动了他们积极主动学习英语的兴趣。

然而大多数同学基础薄弱,在没有老师的指导和要求下,能够真正做到主动学习的新疆学生很少;感觉自己提供给学生的辅助多也有弊端,就是更多的学生更加被动,他们对老师的依赖性很强。我努力地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水平,但开展的课题研究的有效性不太高。记得高考前我在最后一次讲评课上我收英文默写手册,令我欣喜的是八位同学在我没有特别要求检查的情况下,坚持完成了全部默写,而其他29位同学在没有监督的条件下没有自觉完成学习任务。如何提高更多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还有待我不断自我完善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Ellis, R(1994),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徐从文(1996),《自主学习——中小学教师读本》,三联出版社

4.高三化学教学反思 篇四

十二校第二次模拟考试结束了,我们化学备课组成员就化学单科和自选化学各小题平均分、得分率与金一中数据进行了分析、比较,化学选择题第7、8两题小题平均分比兰一中低,其余5个选择题比兰一中高。我们备课组准备进行7、8两个选择题要考查的内容进行强化练习、集中练习。我们通过分析数据,也发现理综卷中生物均分我校比兰一中高很多,我们会向生物学科学习,努力提高化学学科均分。

高考化学试题特点是:多、全、小、活,考能力、考技巧、题量大,知识覆盖面广,考查活用课本知识的能力方面的试题比重增大。回顾高三这个学期的复习,反思得与失,总体收获是多研究、多思考、精选题、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狠抓课堂教学。

一、重计划性,忌盲目性

高三的教学较之高

一、高二无论是在知识容量上还是在能力要求上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是在高

一、高二基础上对知识的拓展和延伸,面对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的难题,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效率是每个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换言之,教师要对自己一年的工作有所计划,而决不能漫无目的、得过且过。我们化学组高三复习课教学工作计划是在开学初学科组成员经过仔细研读教学大纲、深入分析近几年的高考题和高考说明的基础上研究讨论制定出来的,而且还对具体章节的复习策略和习题筛选进行了仔细推敲,把工作细化到每个细节。这样,在课堂教学中才能做到有条不紊、张弛有度而游刃有余。今年是使用新教材的第一年,新版高考说明面市时我们及时与旧版说明进行比较,随时调整我们的教学内容和侧重点。总之,在计划中灵活变通,使我们较为顺利地完成了高三化学复习工作。

二、重因材施教,忌好高骛远

我所任教的高三(9)班和高三(10)班是两个理科普通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较差。进入高三以来,在参考重点班教学的基础上,适当降低了教学难度,习题也主要以基础和中等难度为主,而且注重讲练结合,并适时选做相关内容的高考题,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稳定学生的焦躁情绪。此外,题型教学在高三复习课中显得尤为重要,可克服盲目的题海战使学生收效甚微之弊。课堂上学生经过练习归纳出某一类题的解题方法,对以后的阶梯会起到高屋建瓴、事半功倍之效。在狠抓教学的同时,学生的心理问题也不容忽视。状态反常的学生一经发现,我主动与班主任交流沟通,以便选择行之有效的方法对其加以引导,使其尽快调整好状态,去迎接新的挑战。总之,教育和教学都需要切合实际的因材施教,忌偏离实际的好高骛远。

三、重步步为营,忌一知半解

有了较为缜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下一个关键的步骤就是具体的实施工作了,也就是具体的课堂教学。教师要向每一节课要效率,每一节课要达到什么教学目标、知识点要落实到什么程度,教师都应做到心中有数。对于难度较大的知识点,通过课堂反馈得知学生仍不能很好地掌握,下节课需再加以巩固练习,让其落实到位,重视课堂教学的步步为营。不能为了赶进度,学生对知识一知半解就万事大吉,这样会使学生的知识体系中出现盲点,不利于其解题。作业、统练题中的反馈信息也能够很好地反映出学生思维上的误区,教师应及时更正学生的这些误区,对知识点进行反复剖析,使知识点逐步在学生头脑中落实到位。高三化学教学反思反思-多研究:纵观每年的高考化学试题,可以发现其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始终保持稳中有变,变中求新的原则。认真分析、研究07、08年高考试题,摸清高考试题涉及的知识点、热点、特点以及变化趋势,找出它们在教材中相应的知识点以及一系列有层次的题目,在编制教学案时将每个考点依次落实,对学生成绩的提高很有帮助。

考试说明(即考纲)是高考的依据。是化学复习的“总纲”,不仅要读,而且要深入研究,以便明确高考的命题指导思想、考查内容、试题类型、深难度和比例以及考查能力的层次要求等。对13、14考试大纲多对比,找出增删的内容,题型示例的变化,渗透到教学和学案中,让学生明确每一知识点在高考中的难度要求。

高三化学教学反思-精选试题: 目前的复习资料不仅多而且杂,偏题、难题、怪题很容易挫伤考生的积极性,好的习题能激发兴趣,启迪思维并能加强学生对“双基”的理解,引导学生寻求解题规律,掌握解题技巧。故教师自身必须投入题海,然后筛选训练题和资料,在复习选题时要有层次、有梯度,由易到难地选择,并根据考试大纲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制合适的训练试题。(1)选题原则

选编习题要以大纲和教材的内容及学生水平和认知规律为依据,要注意知识的整体性和相应能力培养的有机联系,一个题型要联系、消化一项基本内容,题型多样化,层次要分明。(2)选题有明确的目标

高三以练为主,一轮复习训练更突出课本基础知识,学生易错知识点及高考的热点、难点。二轮复习期末考试结束后就要开始了。试题以查漏补缺,回归课本为主。试题的知识点分布是否合理,难度是否适中,能否反映出学生的一些问题,只有教师自己认真做了研究了才知道。试题应注重基础、突出能力考查。

5.高三化学教学反思 篇五

纵观每年的高考化学试题,能够发现其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始终坚持稳中有变,变中求新的原则。认真分析、研究近几年浙江理综卷化学部分的高考试题,摸清高考试题涉及的知识点、热点、特点以及变化趋势,找出它们在教材中相应的知识点以及一系列有层次的题目,在编制教学案时将每个考点依次落实,对学生成绩的提高很有用。

考试说明(即考纲)是高考的依据。是化学复习的“总纲”,不仅仅要读,并且要深入研究,以便明确高考的命题指导思想、考查资料、试题类型、深难度和比例以及考查本事的层次要求等。对往年考试大纲多比较,找出增删的资料,题型示例的变化,渗透到教学和学案中,让学生明确每一知识点在高考中的难度要求。

6.高三一轮化学教学反思 篇六

再好的教科书,要通过学生钻研、消化才能掌握;再好的教学方法,没有学生的主动配合也发挥不出效益。要保证高三一轮复习的质量,必须改革教学方法,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积极实行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钻研精神和创新意识,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研究型学习的习惯;让学生感受、理解化学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知识的结论;要消灭机械重复、主次不分、满堂灌输、以讲带练、以讲带学、重结论轻过程、重答案轻分析的现象。另外由于学生知识水平层次的差异,我一般都是综合多种复习资料,糅合教材精心分层次设计教案,引用的例题关注各个层次的学生;在复习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简单的将知识点进行堆积,应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将头脑中散乱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规律化,将零星的知识“点”梳理成知识“线”,并编织成知识“网”。同时还要将化学知识提炼升华,形成牢固的知识框架结构和学科知识体系。这样才能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消除知识上的盲点,拓展知识的生长点,达到启迪思维,开发智力,将知识内化为能力的目的。

二、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用好课本

化学学习,重在掌握规律。刚刚进入高三的同学,很容易走进总复习的怪圈:“迷恋”复习资料,陷入“题海”。虽然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收效甚微。教材是化学总复习、备考的根本,它的作用是任何其他资料都无法替代的。决不能以复习资料代替教材。在复习过程中应以教材为主体,通过通读、精读、回顾教材,关键处字斟句酌,引导学生对中学化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并在教材基础上进行拓宽和加深,随时回归教材,找到知识(或考题)在教材中的落脚点和生长点,不断建构、完善和深化学生化学知识结构。例如在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这部分内容时,我以“元素→单质→氧化物(氢化物)→存在”为线索;复习具体的单质、化合物时既可以“结构→性质→用途→制法”为思路,又可从该单质到各类化合物之间的横向联系进行复习,同时结合元素周期律,将元素化合物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我们现在使用的教材是苏教版本,对照以前的教材最大的变化是分模块设计,这样带来一个问题就是《实验化学》、《化学与技术》和《化学与生活》几本选修教材我们没有学习,造成一定知识的真空,所以在一轮复习的时候我还是在课堂中有机加入这部分的内容,因为《实验化学》————化学就是一门一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与技术》————现在高考的热门试题工业流程题往往与其有关,所以需要学生具有相应的知识储备;《化学与生活》————这部分内容主要涉及考查的化学与STS。

另外,对课本中许多相似、相关、相对、相依的概念、性质、实验等内容,我都是采用比较复习的方法,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比较,明确其共性,认清其差异,达到真正掌握实质之目的。同时特别关注知识的全面性、重点性、联系性和应用性。如元素周期律,可以进行元素位、构、性相互推断,预测未知元素的性质,比较各种性质的强弱等。同时为了让学生重视教材的作用,我常将教材上的习题、图表、概念、实验作为月考的素材,将教材上的复习原题作为考题,也将教材习题稍作改动作为考题,例如将铂电极改为铜电极,再如将离子交换膜电解槽示意图的物质名称删除一部分,让学生填空,合成SO3的图表,问为什么SO2的含量为7%,O2的含量为11%等等,以教材为主,夯实基础,注意复习范围的宽度和广度,消灭知识盲点。再通过练习要达到强化记忆、熟练地掌握知识、找出存在的问题、弥补薄弱环节、扩大知识的应用范围和提高能力的目的,从而提高复习效率。

三、别遗漏了演示实验

教材实验是高考实验题命制的源泉,因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教师为了节省时间多讲习题,减少实验,甚至不做实验,其结果是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动手能力差,不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化学概念的形成和定律的建立,离不开实验事实的探讨和论证。中等教育阶段,化学实验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复习教学中,我总是会挑课本中重点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实验再做一下,给学生加深印象,尽可能动手演示习题中涉及的探究实验,通过实验引入概念,得出规律,检验假设,发展思维,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和能力。例如,在讲解钠的化学性质时,可增加一个实验:取一小块钠投入到装有硫酸铜溶液或硫酸铁溶液的小试管中,会有沉淀生成甚至黑色物质产生,这种现象必然很快引起学生的好奇,思维开始活跃,产生积极的探究的欲望。将某些演示实验(简单的试管实验)改为边讲边实验,鼓动学生自主设计、自主操作实验,如习题中出现的钠放入煤油和水的混合液的这个实验,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时候开放实验室,让学生自己亲自动手做,看看模型加深理解;周末假期我一般不布置书面的作业,而是安排一些家庭探究式实验,如复习原电池知识后,布置一个课外作业:利用生活的某些物品自制简易原电池,引导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转变成实际的应用。这样使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去设计实验,去创新。教育科学实践证明:化学实验教学在完善学生学科素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训练学生创造思维能力方面,可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通过化学实验教学能熟练掌握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实验事实以及单质、化合物的制备原理和方法。化学实验是证实某物质是否具有某种性质的唯一手段。中学阶段的大部分化学实验都是定性实验,这些实验虽然简单,但确实可以培养学生透过实验现象(或实验数据)看清反应实质,进而推断物质的微观组成、结构与实验结果的相互关系。

四、精心编制学案,提高练习效率和准确性

在高三复习时,必须转变“知识点到位”的传统教学思想,应抓住主干知识,夯实基础知识,突出重点考点,复习时要在吃透教材、统观全局、分清主次的前提下,大胆取舍,突出主干。随着高考难度在一定程度的降低,高考不是比谁难题做得好,而是比谁做得准。有些学生化学基础不差,考试时往往得不到高分,究其原因就是解题不规范造成的。所以编制学案在高三化学复习中有很重要的作用, 在课前将“学案”发给学生,通过课前学生看书完成预习学案,教师在批阅中发现问题,归纳总结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而在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的重点讲解和强调书写规范;同时学生经过课前的准备,在课堂上与老师展开充分的讨论,从而达到把精力花在学生最为困惑的知识点上以及重要的化学概念、化学原理、化学学科思想和知识的相互联系上,克服过分强调覆盖率产生的不良影响,将学生从过难、过量的习题演练中解脱出来,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节省劳动时间,减轻学生负担。

五、拓展学生的视野,关注课外化学知识

与以往教材相比较,现在使用的新教材进行了内容的调整,加大了实验比重,知识的传授过程渗透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增加了研究性学习内容和新科技、化学史等阅读材料。这些变化将体现在高考命题中,熟悉新教材的这些变化,将有利于把握复习的方向和深难度,有利于增强复习的针对性。由于现在的学生对于有些生活实际并没有体验,比如说钠保存于煤油中,他们可能连煤油都没有见过,所以在抓好化学基础知识复习及学科内综合能力培养的前提下,还要做好学生生活实际和知识实际的摸底了解工作,从而更好的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关心社会动态,增强环保意识,联系生活实际去拓展学生视野,促进学科知识相互交叉与渗透,发挥想象力与创造潜能。比如把与诺贝尔化学奖有关的飞秒化学,与环境保护有关的绿色化学,以及酸雨、克隆、纳米材料、臭氧层空洞、高能电池等知识,与课本知识相结合、相联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学以至用的过程也正是转变观念、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过程。现行高考的命题,打破了过去那种建立在理想化模型的基础上强调紧叩课本的命题思路,加强了知识的应用考查,强调了联系实际,体现了以现实问题为主,注重学科知识与能力的具体应用,即用所学知识分析、解释实际问题的思想。

7.高三语文反思教学浅议 篇七

反思理论首先应用于教学是由美国教育家杜威于1933年在著作《我们怎样思维》中提出的。他说:“反省思维的功能, 在于将经验得到的模糊、疑难、矛盾和某种纷乱的情境, 转化为清晰、连贯、确定和和谐的情境。”以后经过Lewin, Stenhouse, Kemmis和Elliott的研究和发展, 得到大力提倡。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 英国进行了教师主导型的学校改进运动, 提出了“反思性行动计划模式”。1991年从斯腾伯格提出的“教师即研究者”理念出发, 英国开始推行实施试验性项目。

波斯纳提出一个优秀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公式:优秀教师=经验+反思。他们提出的反思性教学主要着眼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今天我们所说的反思性教学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要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即教学反思) , 二是教师要大力指导、组织学生反思他们的学习行为 (即反思教学) 。优秀学生=训练+反思。教师做好了反思, 就可以避免高三教学跟着感觉走、散漫随意的现象;学生做好了反思, 方能真正落实过手, 从而把教师的心血、自己的努力化为分数。

二、当下高三语文教学的不足

长期以来高三语文教师充当了三种费力不讨好的角色即:“饲养员”:教师习惯于把知识、考题嚼烂了喂给学生, 全然不管学生会不会消化不良;“训练员”:魔鬼式训练, 就像寒假背几十页试卷, 每天做半小时语文, 三天一大考、五天一小考等把学生练到两手发麻, 两眼无光, 六神无主的境界;“裁判员”:教师对学生说得最多的就是“不”, 你不能这么做, 不能那么做, 这里错了那里错了, 学生可以说是动辄得咎。采用这种模式进行高三复习教学不仅没有取得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预期效果, 反而在大量的考试中出现以下问题:

1.对于需要积累的基础知识 (字音 、字形 、名句等 ) , 学生常考常错。

2.对于刚练过、考过的题, 再次遇到, 学生还犯同样的错误。

3.有些板块的题 , 老师讲清了方法 , 归纳了技巧 , 学生对基本方法也清楚, 但做题仍不能得多少分。

这些问题都表明了语文教学中的理科化倾向。急功近利, 教师大量讲, 希望讲了就立竿见影, 否则就心灰意冷, 简单粗暴, 希望像理科一样, 希望通过大量练习涨分, 一时达不到目标就变本加厉, 归咎于练得太少, 再加大练强度。由此造成恶性循环, 使语文复习教学走入死胡同。

三、构建高三语文反思教学策略

高三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的高高在上的“救世主”角色扮演, 在教学中树立服务意识, 扮演好五种角色:①心理按摩师:发现学生不良情绪, 控制和引导其正向发展。②方法咨询师:面向全体学生和个别学生进行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的点拨。③网络建筑师:依据《考纲》《大纲》梳理出考点考题体系, 帮助学生构筑能力网络。④目标设计师:构建复习的教学目标、班级目标, 引导学生制定语文学习的短、中、长期目标。⑤学情评估师: 对学生的语文学习状况进行评估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和建议。

1.备课要有非预设性

教学中强调精心备课, 这是理所应当的。但要注意在高三复习中正确对待课前的准备。不要因为准备得充分, 就大讲特讲, 全然不顾学生的接受。其实高三课堂要讲究“生成”, 而非仅是传授。人本主义教育的核心思想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

2.目标设立要有科学性

在对目标的设定、对目标实现的反思方面不要急功近利, 简单粗暴。要注意注意阶段性、层次性和可操作性。

高三复习一般是三轮复习。不少学校实际上搞成了两轮复习, 即考点讲解和综合练习。实际上, 整个高三一年的阶段安排可调整为三轮六段:“三轮”是教材梳理, 考点过关, 综合强化。“六段”是9月新课;10月教材梳理 (重点是字词、文言) ;11月至12月考点梳理一阶段 (基础、语用、诗鉴、间以作文 ) ;1月至2月考点梳理二阶段 (文章阅读:科技、文学) ;3月至4月综合训练 (重点考点的强化) ;5月至6月自主看书 (清理答疑) 。这样的复习安排层次性表现为基础 (教材、考点) →语用 (句段) →阅读 (篇章) →回归基础→综合能力。

将目标计划落实到每堂课, 每个人。使用什么资料、练什么题、达到什么效果、补救措施都仔细考虑。

3.教法调整要有反思性

教师在高三每一教学单元 (课时、一周、一月、一个考点专题等) 后, 应反思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后期复习教学内容要考虑以下六点:①是否紧扣了《考纲》《大纲》;②是否突出了考试重点;③是否针对了学生的弱点;④是否找准了涨分空间;⑤是否有助于形成能力网络;⑥练习是否有效。教法要考虑以下七点:①是否符合学生实际 (不同类型的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 教师在讲、练、自主学习的比例分配上应不同) ;②是否符合学科特点 (是繁琐的理论分析、频繁的机械练习还是考点的有效点拨、精练中反思体悟, 形成能力) ;③是否符合阶段特点;④是否符合考点特点 (基础知识复习与作文复习不同, 诗歌与现代文复习也各异) ;⑤是否符合学生状态 (比如上午的课、下午的课在教法选择上应有差异;在一轮、二轮与三轮复习中教法有差异) ;⑥是否坚持一课一得;⑦是否坚持“四个为主” (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 以自主学习为主式, 以能力培养为主标) 。

4.学习模式构建要有方法性

高三教学尤其是到了后期, 应高度重视在反思中建模。杜威曾提出“做中学”的思想, 主张让学习者从经验中学习, 通过解决问题学习。学习者面临某种实际的疑难情境, 而后通过反省性思维分析, 思考问题。这种探索活动的最大收益不在于问题解决本身, 而在于发现问题中所隐含的各种关系, 对其中某些侧面形成更深的理解。在复习中, 教师要强化学生的这种意识, 不要只停留在“做”的层面, 而要真正落实“学”。

8.高三化学复习有效教学刍议 篇八

[关键词] 高中化学 复习教学 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6058(2016)11 0099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三化学复习是一个系统工程,复习过程中,要注意针对

影响

有效复习的各因素,提出复习策略,以帮助学生扎实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在高考中的以不变应万变。下面就高三化学复习有效教学谈谈笔者的一些看法。

一、高三化学有效复习的影响因素

1.教师因素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以及高考改革的不断推进,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即由传统知识的传输者向学习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转变,教学中更注重教学过程的点拨效果和方法指导。在高三化学备考复习教学中,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等因素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复习效果。同时教学的互动性、参与性、引导性、知识构建性以及学生的主体意识等因素是影响学生化学复习的关键。在此阶段,教师应帮助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进行梳理,并引导他们

建立

化学知识关联,形成正确的学习思维,进而实现能力与成绩的双赢。

2.学生因素

从学生自身来看,高三化学备考复习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学习时间、学习结果和学习体验。学生在化学学习和复习过程中,对知识学习和运用的速度越快,其学习效率也就越高,相对学习时间也就越丰富;学习结果在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性,学习效果也因人而异,因此每个学生只有建立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才能够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学习体验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和学习过程的心理体验和情感体验,体验的结果决定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学习的习惯和方式,这也是影响学生复习的关键因素。

3.其他因素

在高中化学复习阶段,除了教师与学生自身因素外,教学环境、课程资源、教学情境、教育价值观、课堂提问等因素也对学生化学备考的复习效果有直接的影响作用。教学环境因素包括学习环境、师生教学目标、复习教学的内容、策略和方法等;课程资源是高三化学备考复习中的重要资源,是实现学生学习效果提升的关键;课堂提问是对学生重点知识、难点知识进行强化的关键方法,提问需要选准突破口,并高效地解决学生的难点,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

二、高三化学复习有效教学策略

1.关注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优化教学

高三化学备考复习教学需注重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实际运用,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备考复习的目的是实现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提升,其前提是对学生原有知识结构的构建与强化。因此在实际复习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原有知识结构,并结合实际情况寻求热点、重点、难点方面的突破。在学生原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对复习教学内容进行优化,通过典型性、启发性、针对性的精选题或历年高考题进行巩固练习,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使其能够举一反三。

2.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创设有效教学情境

复习教学与新知识的教学

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环节。高三化学备课复习教学方法应遵循“讲-练-悟”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知识考点化、考点问题化。灵活运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尊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采取分层教学法,实施梯度式教学。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基础上,教师应基于高中化学复习的特点,创建有效的教学情境,将考点知识、重点知识、难点知识“情境化”,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梳理与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串联重点、难点与考点知识。

3.采用多样化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影响教学和学生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指引学生的学习方向。因此,在素质教育与高考新政策思想的指引下,教师应采取科学合理、多样化的评价方式,突出学生学习的效率、过程与情感态度。评价的方式应以点拨为主,用鼓励、引导、点拨的语言帮助学生树立学习化学的自信心,并借助评价的力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欲望。在高三化学备考复习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必须注重引导性,切勿因偏颇的评价而打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进而影响其高考。

三、教学反思

从近几年的高考情况来看,高中化学高考对学生能力的考察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一是对学科知识的理解能力;二是对化学知识的获取与信息加工能力;三是活动探究的能力;四是化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因此,从高考对高中化学教学的要求来看,备考复习阶段应注重提升学生这些方面的能力,对复习的时间和内容进行整体规划。此外,还应充分认识高中教学环境,将课堂作为化学备考复习的主战场,落实有效教学模式,使学生时刻保持最佳学习状态,提升高三化学备考复习效率。

[ 参 考 文 献 ]

[1]黄秀成.促进观念建构的高中化学专题复习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3

[2]陈伟敏.高考备考复习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5

[3]王素丽.高中化学学考复习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5.2

9.高三化学原电池复习教学反思 篇九

蛟河一中陈永

2009-11-24

【考纲巡视】理解原电池工作原理,能写出常见的简单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了解常见的化学电源,认识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实际意义及其重要应用。

考情分析:电化学的内容一直是高考考试的热点:在2006-2009年的多套高考试题中均有覆盖。

启迪与思考:电池与生活、生产实际密切相连题材很多,考查点在原电池电极判断及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书写,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也可与物理相关知识联系以填空题、计算题形式出现。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氧化还原等基础知识,复习原电池的知识做好了知识准备。对电化学复习充满渴望,能主动参于学习活动。但是,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不够扎实,教学进程宜慢,内容宜由浅入深。因而,我设计的本节原电池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巩固原电池工作原理、原电池中电极反应式书写及相关问题,增强分析、理解、归纳、运用能力,初步达到考纲要求。

【过程与方法】采用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分散难点、建立知识模型等方法达成知识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迎难而上的品质,体验战胜困难的成功喜悦。

设计思路 :以氢气还原氧化铜反应为知识模型,复习氧化还原的基本概念。继而类推铜锌原电池的知识模型在学习原电池的重要性。在与学生在思想认识上达成统一后,重点从铜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展开对原电池的复习。也这符合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学习过程。在复习原电池的过程中分散重点:准确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突破难点:(以铅蓄电池为例,引导学生归纳电极反应的书写规律)同时,在学案中配备了同步练习题使学生能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掌握基本规律。

教学实施过程中,很好地体现教学设计思想并很好地完成了教学设计,同时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一个学生提出了:“生成了粒子与溶液中中的粒子再反应的时候,跟转移电子数还有关系吗?”根据所学生的提出的问题,师生共同梳理了书写的电极反应式的规律。从学生的反馈来看,有效完成了本节的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习状态表现良好。

不足之处: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表现得不是很积极,这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有待进一步调动。

10.高三化学教学总结 篇十

2014年的高考落下了大幕,在这一年的高三教学中有得也有失,但我们总算是顺利得完成了学校交给的教学任务。现将一年来的高三化学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反思。

一、分析学科特点,提振复习信心

化学知识点较多,针对这些,我们从一开始就把打基础,强化学科能力放在了第一位。系统的进行复习,自始至终都应以课本为本。对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都要一一复习到位。

二、规范地使用化学用语,正确、全面地表达实验现象和操作要点

重视对化学实验内容的复习,在实验的复习中受时间和条件的限制我们不可能地亲自动手操作,所以我认为可以通过典型实验的视频,深入理解化学实验原理(反应原理、装置原理、操作原理)、实验方法的设计、实验结果的处理等,切实提高学生做实验题的能力。并且将常见的,常考的,学生常错的实验文字描述整理,让学生进行背诵。综观近几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知识点体现了源于课本,但知识覆盖面大,着重考察情景素材和综合能力的应用,得分不容易。因此,高三化学总复习必须坚持基础知识到位、逻辑思维到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到位。

三、向课堂要效率,向考练要效果

抓课堂是实施有效复习的关键。在复习中狠抓限时练习和综合考练。将作业根据题量和难度,让学生限定时间来完成。使学生在答题中有一种紧迫感,调动全部的心思完成作业。平时的练习中我们都要面批面该。另外要善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复习和解题训练,而不是做完练习题简单地对对答案就万事大吉了,而是进一步思考:该题考查了什么内容,其本质特征是什么,还有其他更好的解法吗?。

四、对化学复习仍需要进一步探讨或完善的问题:

1、例题、习题的选择讲解,要精心设计,要有梯度,要有逻辑;按照理综的题型组织专练。

2、要注意提升学生的信心和兴趣,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以促进课堂教学的效果;

3、要强化学科规范。考前一周,最好能将重点知识、重要题型、重要方法引导学生回顾一下,并且要看课本。

4、综合成绩的好坏对学生的高考总分至关重要,要对学生做理综试卷的方式方法进行正确引导,尤其是答题的顺序及时间安排。

11.高三化学复习有效教学的设计 篇十一

关键词:化学;复习;有效性;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23-041-2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与个人的教育价值而组织实施的活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中师生共同活动引起的学生身心素质变化,并使之符合预定目的的特性。

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学生、教师、环境、内容,四者是共同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体系。高三化学复习教学面临的困难有:学生的关注度低;教师感觉到任务重、相比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学科教师的地位低;课时紧压力大;教学内容多、难度大,所以高三化学复习有效性的设计应做到如下几点:

一、定位有效(目标)

江苏高考化学的特点是选择题稳中求变、变中求新、新中求活;非选择题体现了基础性、应用性、时代性;宽基础、厚实践、重能力。如:近六年江苏高考化学卷中“有机”的考查有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如单独的有机选择题(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部分选择题中的选项(题支)也考查“有机”,非选择题中除了有机综合题外,化工流程题、实验题、计算题、探究题、无机综合、化学综合等多种试题中有时也考查“有机”;“有机题”题中信息呈现的方式主要有图表、文字、数据、符号等。

二、诊断有效(学情)

复习前进行诊断是准备复习的基础,只有了解学生的需要,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不做或减少复习教学中的无用功。复习后的诊断是检测复习效果的重要举措,可以帮助教师及时调整复习思路,改善复习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反思教学手段和教学重点。常见诊断方法有:(1)检查诊断法:检查诊断法主要是解决学生需要我们教什么的问题。(2)观察研究法:观察研究法主要是解决学生需要我们怎样教的问题。要有明确的主题、恰当的内容、关注的问题。(3)书面调查法:书面调查法主要是解决学的效果怎么样的问题。通过默写、小练笔、练习等形式。(4)问题记录法:每一次批改作业,记下作业的主题和学习困难的学生姓名和人数,及错误原因分析,以利于下阶段”难点突破“有的放矢。例如:有机化学复习前可以检测学生对以下知识的掌握情况,常见的有机代表物与氢气、钠、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溴水、新制氢氧化铜能否反应,诊断学生对常见有机代表物化学性质的掌握程度。或安排相关知识的复习前的检测,以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

三、策略有效(教法)

研究高考化学试题的出处是提高复习有效性的一种重要举措。研究高考试题的出处是揣摩命题者意图,了解命题方式的重要方面。如2010年江苏高考化学试题——以水氯镁石为原料制取碱式碳酸镁的主要流程,资料来源于《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4年第10期徐徽等的《盐湖水氯镁石制取轻质氧化镁的工艺》,把其中一段长约350字的描述变为流程图。

2010年江苏高考化学试题——钡盐取材于《无机盐工业》1982年第08期《钡泥制硝酸钡的研制》。把其中一段长约250字的描述变为流程图。复习化工流程试题需重视构建以“化学反应”为核心的思维导图。化学反应关注反应的原理、文字表述、符号表示、宏观现象、微观解释,还应关注反应条件的实现、反应速率的控制、反应限度的达成。同时此类试题侧重工业生产角度,需关注生产的安全、生产的效益、生产的价值(目的)、生产中需要的能耗、以及环境保护等因素,对反应设备、反应中实际操作等。

研究高考化学试题的特点和变化也是提高复习有效性的重要举措。例如:近年来有关离子浓度关系的试题有以下特点:选项中包含两等式、两不等式(大小比较),双选居多,热点的单一物质为Na2CO3、NaHCO3、NaHA;热点的混合物(物质混合先考虑反应)有CH3COOH和NaOH、NaHCO3和NaOH、HA和NaOH、CH3COOH和CH3COONa等。离子浓度大小比较是学生学习和高考复习中的一个难点,在复习中可以采用题组教学,以期突破难点。如比较CH3COONa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变式1:等浓度、等体积的CH3COONa与NaOH混合后,试比较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变式2:等浓度、等体积的CH3COONa与CH3COOH混合后,溶液呈酸性,试比较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变式3:CH3COONa与CH3COOH混合后,溶液呈酸性,试比较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变式4:CH3COONa与CH3COOH混合后,溶液呈碱性,试比较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变式5:CH3COONa与CH3COOH混合后,溶液呈中性,试比较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变式6:1mol/L CH3COONa溶液200mL与1mol/L HCl 100mL混合,试比较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通过题组训练,可以让学生感受此类问题的解题思路,更是培养学生微粒观的重要措施。

研究高考化学试题的创新,带动教学行为和教学意识的创新。打破传统的三轮复习教学模式,改为二轮复习模式,第一轮为系统复习+小专题,第二轮为难点突破+综合训练。复习模式从精讲多练、精讲精练转变为少讲多学,重视知识重构、知识应用,内化、建构,强调化学学科特征思维方式:宏观看现象、微观找解释、用符号表征。化学学科与其它学科考试相比,化学学科创新性体现得更为充分。高考化学学科试题中经常考查陌生物质,如2011年出现了4种陌生的无机物,2012年出现了4种陌生的无机物,2013年出现了7种陌生的无机物,2014年出现了7种陌生的无机物,2015年,2016年也出现多种陌生的无机物。高考试题中考查的有机物则大多是陌生物质。对常见知识的“意外”也是体现创新性的一个方面。如2013年与2015年出现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先变大后变小物质的分离问题,2014年硫化氢分解得到H2和S2,2011年水高温下分解得到氢原子和氧原子等。复习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表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重视复习中知识体系的建构,善于从纷繁复杂的变化中寻找规律,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如根据下列化学方程式,归纳总结有关规律(题目略)。可以总结出复分解反应的规律、强酸制弱酸等以强制弱规律、不挥发性物质制挥发性物质、可溶物制备不溶性或微溶性物质等。

实验在高三化学复习教学中的应用值得研究。实验为化学研究的基础方法,更可体现化学研究的探究性,在实验中可以发现很多生成性的问题,还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增强学生的参与性。如电离与水解复习中的DIS实验的运用。

四、生成有效(学法)

叶澜教授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生生积极有效互动的动态生成过程,要改变原来中心辐射的状态,本质上转变成网络式沟通。教学中的生成包括:互动中生成,实验中生成,意外中生成,交流中生成,探究中生成等。对氧化还原反应的书写,学生经常错写出产物氢气,初中经常用酸作为氧化剂,高中化学中多种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氢离子,因此高中化学中还原产物往往不再是氢气。帮助学生提高记忆,是提高复习有效性的基础。提高学生记忆水平的方法有:形成知识网络,优化记忆;突出关键点,浓缩记忆;通过分析对比,理解记忆;形象比喻,增强记忆;传授口诀韵语,灵活记忆;前后联想,巩固记忆等。

五、评价有效(效果)

教学的评价既包括对课堂中学生行为的评价,也包括对作业、测验的评价。课堂中的评价注意正面引导,避免产生负面效应。作业和测试中的评价做到及时性、针对性、反思性等。有效的教学评价不仅能促进学生自觉完成知识的建构,还能帮助学生提高对学科方法的认识,更可促进学生对化学学科和化学教师的情感。

[参考文献]

上一篇:五步式课堂教学反思下一篇:XXX社区2011年“六五普法”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