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育产业发展前景

2024-07-26

中国体育产业发展前景(共8篇)

1.中国体育产业发展前景 篇一

听《我国体育产业前景展望报告》心得体会

悠 悠

2012年12月24日下午,我院有幸请到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主任鲍明晓博士,为我们进行关于《我国体育产业前景发展》的讲座,鲍明晓博士儒雅的外表、学识渊博、阅历丰富,温和亲切的嗓音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映像。不得不说,这是一次丰硕的学术盛宴。

首先,鲍博士为我们剖析了,体育产业发展与政治、经济增长、文化传播的关系,并对中国与欧美发达国家的体育观的差异,他更细致的为我们分析我国体育专业就业难现象产生的根源,目前我国体育专业大致走向是教师、教练、警察等,很局限,其根源是我国体育产业的欠发达。

目前,对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各界人士人士认识不同,总的观点有两种: 悲观:我国经济下行,体育产业也会受其影响,不可能有好的前景; 乐观:体育产业会成为我国经济炒预期增长行业。

鲍明晓观点是赞同乐观观点,在未来的中国经济中,如果还有哪个行业会超预期增长的,那就只有体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行各业得到大力发展,有的行业在全世界都处于领先地位,但是我国的体育产业发展与欧美发达国家差距是最大的,鉴于此,这个行业是最具有发展空间的,所以,我也赞同乐观的观点,我相信,在未来的一个时期,我国体育产业将有所作为。我们从以下五点来剖析:

一、中国经济转型释放的推力

中国经济转型,扩大国内需要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提出改善民生、增加收入、服务业发、健康消费增加等,这为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好的契机,经济的转型必将有力的推动体育产业的发展。

二、体育发展方式转变带来的动力

举国体制下的争光体育,以拿金牌为目标,主抓小、快、灵的女子项目,有影响力的大项和职业体育发展缓慢,竞技、表演项目难发展,这样的局面带来的是社会群众不满。四年一届的奥运盛会,中国健将能崭露头角,但这带给广大群众的安慰都是暂时的,百姓希望从四年一次的喜悦中转变为每天都快乐即“生活方式体育”。生活方式体育,是以构建积极健康生活方式为目标,满足大众观赏性体育需求和参与性体育需要:

1、满足观赏需要:竞技体育结构调整,有影响力的基础大项和出明星的职业体育大发展。值得注意的是,群众体育脱离项目很难发展,必须找到切合实际的、可行的体育项目,另外,没有世界级明星,对青少年就没有引领的力量,这是近年来我国体育发展的毛病,像姚明、李娜、刘翔这样世界级的明星极少,虽然有那么多的世界冠军,但在国际上具有影响力的体育明星很少。这里,鲍明晓博士还例举了,申奥期间,邓亚萍还在外国留学,他们一起去了,在给奥委行政官介绍我国著名乒乓球运动员邓时,他们竟然不知道,这反映出我国体育明星的影响力不够,祖国的未来在于青年,青年在乎明星的效应,所以这是我们必须加强的地方。

2、满足参与性需求:提升公共体育服务水平、发展运动休闲产业—群众体育发展,体育产业发展好了,社会和百姓也就满意了,社会就会更加和谐。

三、国民生活方式变革激发的活力

鲍明晓博士深刻的为我们剖析了两种生活方式:一种是静态的生活方式,特点是工作即生活、重工作轻休闲、好静重养,这种生活方式的休闲娱乐时间很少,对身体靠养不靠健,像吃补药、静坐等;另一种是活跃生活方式_,特点是工作为生活、工作休闲两不误、关注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这样的生活方式是我国发展的一种趋势,这种生活方式有利于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

体育运动的终极使命有两点:一是提升生命质量;一是提升生活质量。体育是活跃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是制度化、生活化的游戏,我们必须认识到体育是玩具而不是工具,必须从少数精英展示爱国主义转到芸芸众生休闲娱乐的美好生活方式,所以国民生活方式有静态想活跃转变,为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国外体育发展模式

表1 当前中美体育产业发展比较

国家

体育产业经济

体育发展动向 美国

4140亿美元

市场饱和、增长乏力 中国

350亿美元

刚刚起步、增长迅猛

从表1 中可以看出,目前中美体育产业的发展相差12倍,但较美国,中国的体育产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这并不表明我国的体育产业将会发展的很好,如果我们找错方向,将会阻滞体育产业的发展。所以我们对国外的体育产业发展模式,可以学习或借鉴,根据自己的国情实际,找准方向,才能更好的发展。

五、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前景

目前我国主要有6 个体育产业发展基地,分别是深圳、福建、成都、浙江、山东、北京,在这几个城市体育发展状况都很好,但对于全国的体育产业状况就不容乐观了,前面我们也作了对比,和西方发达国家差距相当大,我们处于起步阶段,路很长、前景也很好,最近几年体育旅游业可谓是“钱途”无限,我们要找到地方发展的特点,从这方向入手不断的努力。

总的来说,我们应该从以下三个方向努力即融入生活方式、融入城市发展、融入相关业态(农化、旅游等),我们才能进一步加快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非常感谢鲍博士让我们清晰的了解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我相信,我国的体育产业将会很好地发展,并为我国经济的发展积极贡献。

2.中国体育产业发展前景 篇二

一、后奥运时代体育产业发展的国际经验

众所周知, 举办奥运会是世界盛典, 它不仅令全世界为之瞩目, 而且也是一个巨大的体育产业“聚宝盆”。主办国通过申办奥运会, 凭借良好的奥运商业化运作, 能在很大程度上对本国的体育尤其是体育产业的发展起到拉动作用。但巨大的商业利益过后, 随着奥运催化作用的消退, 往往伴随而来的是奥运场馆利用低下、相关体育产业投资萎靡, 甚至会降低举办国经济发展的速率, 这些问题往往出现在奥运会后期, 一般是3年~5年后集中表现出来, 类似困境在2008年奥运会之后也会浮出水面, 然物极必反, 巨大的危机必然同时孕育着巨大的契机, 经过不断总结历届举办国举办奥运会之经验, 到现今, 有的举办国家已成功走出“后奥运经济低谷”的怪圈, 实现平稳过渡的实例, 现举例如下:

1. 汉城奥运后效应助飞韩国产业经济

1988年, 韩国在其首都汉城 (首尔) 成功举办了第24届奥运会, 是继东京后的第二个承办奥运会的亚洲城市, 当时韩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也是其成为亚洲四小龙的“起飞时期”, 与大多数其他国家承办奥运会一样, 韩国在承办奥运会期间获得了巨大的产业经济效应, 据统计, 汉城奥运会一结束, 汉城奥运会组委会就宣布它预期盈利20000万美元, 到汉城奥运会组委会解散时, 组委会正式宣布盈利总额接近49700万美元, 折合3414亿韩元, 不惟如此, 汉城奥运会后, 韩国的体育产业创造了产业经济的奇迹, 完美的走出了“后奥运经济低谷”的怪圈, 而且恰恰是利用汉城的奥运后效应, 进而极大地促进了韩国经济的腾飞, 统计数据表明, 韩国1982年~1992年年均G DP增速达到8.9%, 经济始终能保持较高增速, 没有像日本、加拿大等国在举办奥运会以后出现经济衰退的现象, 一直持续向前发展, 20世纪90年代末韩国成功转型为新兴工业化国家。

总结汉城奥运会的成功经验, 一是合理规划, 量力而行, 制定详尽的预算安排, 并严格执行, 杜绝借奥运之名扩大投资, 从而使得汉城奥运会的投资规模远远低于往届。二是充分利用赛后场馆, 专门成立了“汉城市运动设施管理办公室”, 协调场馆的再利用。三是汉城奥组委的成功商业运作模式, 使得直接盈利高达4.7亿美元, 创下官办奥运会盈利的最高记录。

2.“巴塞罗那效应”风靡全世界

1992年巴塞罗那筹办第25届奥运会时, 西班牙的经济正处于经济危机末期, 承办奥运会不仅使西班牙摆脱了经济危机的阴影, 而且显著的加速了本国的经济复苏。根据伦敦大学伯克贝克学院曾经邀请大批世界经济专家学者的调查, 巴塞罗那奥运会的举办, 在当时, 被认为是奥运史上的成功典范, 在最近几届奥运会中, 只有巴塞罗那奥运会给当地经济带来显著、长期的收益。巴塞罗那奥运会真正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好结合, 被称为“巴塞罗那效应”。究其原因, 第一, 奥运营销独辟蹊径。突破历届奥运会的营销模式, 改革企业赞助、纪念币发行、门票销售等营销办法, 使得奥运收入额外盈余500万美元。第二, 奥运场馆建设别具一格。此次奥运会, 巴塞罗那共新建15个体育场, 翻新10个体育场来为奥运会服务, 其中很多场馆是临时性设施, 这就大大缩小了开支, 并且由于很多场馆都采用临时性设施, 也有效地降低了奥运后期场馆的维护成本, 此外, 奥运前期政府就预先设立专有公司统一管理场馆的综合利用, 结果所有的体育场馆赛后都自负盈亏, 不需要政府的任何补贴。第三, 奥运文化独具特色, 正是藉此奥运会的承办, 巴塞罗那的文化节目和文化遗产得到了国际公认, 并享誉海内外, 吸引了大批的游客慕名而来, 参观、参与城市的文化景观和文化活动, 从而使巴塞罗那这个城市风靡全世界, 提高了城市的吸引力和知名度, 目前, 巴塞罗那已成为欧洲最受欢迎的高端旅游地之一, 并成为地区的旅游、教育和服务中心, 由此可见, 巴塞罗那的奥运后效应已经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加速器, 无疑将首当其冲的助跑城市的体育产业经济。

二、2008奥运后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策略

当前伴随着北京奥运经济效应的日益凸现, 现阶段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显然也获益匪浅, 然而随着奥运催化作用的不断消耗, 随着奥运后期的来临, 奥运对体育产业的经济影响是为正还是为负?中国是否也会遭遇“后奥运经济低谷”的怪圈?诸如此类的难题将不容回避的迎面而来。故此, 从现在起要未雨绸缪, 采取积极的措施, 最大限度地降低奥运经济的负面影响, 变体育产业危机为契机, 由此, 需采取以下发展策略优化其发展环境, 加强体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 借助奥运经济效应, 及时转变体育产业的运作模式

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 我国的政治、经济体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经济体制实现成功转型, 由计划经济逐步过渡到市场经济, 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 在此大环境下,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政治体制也相应的进行了转轨, 使得整个国家的社会面貌产生较大改观, 社会各行各业纷纷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大刀阔斧地实行了改革, 体育产业也不例外, 从计划经济模式相应的转为市场化模式, 然而由于政府在体育体制上的特殊构架, 以及对体育系统过强的庇护作用使得此种转型并不十分成功, 各种断奶综合症及“硬伤”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可以说, 整个体育产业的运营模式正处于危机重重的艰难窘境之中。因此, 不可回避的现实困境逼迫体育产业的管理者必须寻求良策, 对症下药, 找到一个切入点, 这将会引领一个新的体育产业时代神话的产生, 现如今, 我国成功申办了2008北京奥运会, 毫无疑问, 奥运会就将是我国体育产业走向商业化运作的临界点, 必将给体育产业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思路决定出路, 欲真正实现体育产业的商业化运作, 可以充分参照西方较成熟的体育商业运营模式, 复制、移植到我国体育产业商业化改革过程中, 结合中国国情, 调整、变革、转为本土化, 加速体育产业的发展速度。

2. 引进创新型的体育产业商业化的运营人才

运营人才是一切企业商业化运作的先导条件, 近年来, 我国的体育产业未能正常商业化的运转, 与严重缺乏大量商业化运营人才特别是缺乏具备创新、掌控型的帅才有极大关系, 这一“硬伤”已极大阻碍了体育产业的发展空间。所以目前当务之急要学会两条腿走路, 一是要积极引进国内外有相关经验的管理人才, 输送新鲜“血液”, 从源头改善体育产业的“血液循环”, 保证体育产业实现健康发展、良性循环。二是积极培养自己的体育产业商业运营人才, 储备后备人才, 避免青黄不接, 规避风险, 加强体育产业的人才优势。

3. 调整与完善体育产业政策

奥运会为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双刃剑”, 一方面奥运经济的发展, 加速了我国体育产业政策的配套发展, 而另一方面, 如果运用不当, 就会容易适得其反, 导致诸多弊端, 制约体育产业的发展。因此, 有关部门应适时调整相应的政策、法规, 逐步调整完善体育市场的法律法规体系, 形成系统的体育产业政策, 促进我国体育产业政策的规范化、国际化, 借助这次2008年奥运会难得的发展契机, 大大提升我国体育产业的竞争优势, 与国际完善、发达的体育产业政策接轨, 为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基础。

三、结束语

探究后奥运时代体育产业发展的国际经验, 主要有:合理规划, 量力而行, 制定详尽的预算安排, 并严格执行;充分利用赛后场馆, 专门成立“城市运动设施管理办公室”, 协调场馆的再利用;采用较为成功商业运作模式;奥运营销独辟蹊径;奥运场馆建设别具一格;奥运文化独具特色。相比较而言, 虽然当前我国的北京奥运远未进入后奥运时代, 但在日益渐甚的“后奥运经济低谷”的怪圈危机环境下, 本着趋利避害的原则, 宜采取如下策略:第一, 借助奥运经济效应, 及时转变体育产业的运作模式。第二, 引进创新型的体育产业商业化的运营人才。第三, 调整与完善体育产业政策。

摘要:北京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 对我国的体育产业而言, 不仅蕴藏着巨大的商机, 也不可避免地暗浮着种种危机, 这种危机一般3年~5年后集中呈现, 即出现在奥运后期, 因此如何让2008奥运后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转危为机, 并如何让未来我国体育产业进入正确的发展轨道, 是笔者研究的重点所在, 目的是力争我国的体育产业从奥运效应中平稳过渡并从中效益。

关键词:2008奥运后,中国,体育产业,发展及策略

参考文献

[1]单双:北京后奥运经济效应影响研究[D].项目编号:SYQ306001.武汉:武汉体育学院, 2006

[2]倪建军王凯:后奥运经济发展的国家经验[J].经济瞭望2008 (1)

[3]孙敏:奥运经济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之探析[J].商场现代化, 2007

3.中国动漫产业发展前景 篇三

关键词:动漫;动漫产业;发展前景

近年来,我国提出了推动动漫产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在宏观政策和一系列鼓励扶持动漫产业发展的专项政策支持下,中国的动漫产业快速发展,由代工走向原创,对促进文化产业结构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发展前景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一、动漫产业发展历程

中国动漫的起点其实并不低,早期中国动画出现了许多精品,这些作品以国画、泥塑、木偶、橡皮等为制作工具,动作细腻,感情含蓄,完全是中国格调的动画,其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表现手法,和迪斯尼卡通片中的趣味迥然不同。中国的动漫产业一直以民间的方式发展,其发展时间甚至比日本同期同类产业发展的时间早得多,也精得多。但是在国际动漫迅猛发展的70~90年代,国内的动漫产业发展因受到诸多方面的影响而停滞了。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崛起,也带动了包括动漫在内的文化产业的复苏。但是,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和不断发展的市场需求之间还有很大差距,在原创能力、人才、技术、投资、知识产权保护、管理体制等方面,还没有出现根本改观。

二、动漫产业存在的问题

我国动漫产业存在着诸多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中国动画产业链条不完整,且存在诸多问题:前期创意不足,中期制作急功近利,后期发行交易存在瓶颈,各地的动漫基地之间和动漫企业之间孤立发展,缺乏有效引导,无法形成大规模、完善的产业链。

面对市场人群单一,缺乏市场细分,多数作品仅限于儿童群体。大部分动漫制作和播出企业并没有抓住国际上动漫产业成人化的趋势所带来的产业机遇,而把成人排除在目标消费者之外,缺乏市场意识,没有以市场为导向,极大地制约了本土动漫产业的发展。

缺乏原创性动画。商业模式不清晰,缺乏原创作品,优秀作品产出难,主要成为发达国家的代工厂。中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并不缺乏好故事、好题材,但是所作出的动画脚本缺乏创新性、想象力、幽默感,以致无法迎合市场,抓住消费者的心理,只能是沦为动漫发达国家的代工厂,做一些低附加值的工作。

衍生产品市场建设不完善,衍生产品开发能力有待提高。动漫产业不仅只是完成一个作品就完结,必须要完成出品和出版、宣传、推广,建立销售渠道,再通过衍生产品沉淀利润。中国动漫尚未进入投资与回报的良性循环轨道,衍生产品的开发能力有限,不能有效延长盈利时间,对动漫的进一步创作和制作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尚未实现产业链的良性循环。

三、动漫产业发展前景

1.建立完善的产业链

打通动漫创作、出版、发行等环节,为动漫产业提供更加畅通的出版渠道。只有不断完善国产动画的产业链条,使得产业化的每个细节和步骤都能合理衔接和发展,才能制作出可以与国外动画并驾齐驱的经典作品。

2.加强市场细分

目前我国的国产动漫在定位上还是比较单一的,大多数只是针对低幼人群开发的。而在日本等动漫大国,却有针对不同的受众目标的不同系列动漫,例如,少年动漫、少女动漫、青年动漫、成人动漫等等。这样受众目标明确,创作也能更好地把握好消费者的情感需求。

3.抓住新媒体市场

影视动漫创作的高风险的特性,从周期、工作量、受众局限、盈利困难、严格审查各方面来说,想要盈利非常困难,但是随着网络与手机的发展,使这个情况出现了转机,打通了新媒体产业链条,就能够实现动漫内容的跨平台共享,降低内容制作和产品推广成本。

4.加快建设衍生品市场

对于整个产业链,“衍生产品”是最能够实现收益的环节。因此只有这个环节做好才能更好地推动动漫产业的发展。加强动漫产业与服装、玩具、食品、文具以及其他产业的合作以及提高企业衍生产品的开发能力。

5.重视创意型高端人才的培养

高端动漫人才培养并不像很多动漫培训机构所说的那样简单、快速,而是需要一个长期实战培训和经验积累的过程。要着重发展“商业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在动漫培训课程中,实行全程实战,使学生参与具体的商业项目制作中。产教结合培养出真正具有实战能力的高端动漫人才。

中国有自己特殊的国情,而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的问题也是确实存在的,我们同国外动漫大国无论是从制度建设、市场准备、人才储备等诸多基础领域都存在着明显差距,但机遇也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在国家加大了对动漫产业投入的时候,我们不能等各方面条件成熟再去做,那样我们很可能就失去了先机,所以需要我们大胆尝试并在实践中摸索,不断尝试新的创作道路。

参考文献:

[1]李子蓉.美、日、韩动漫产业发展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世界地理研究,2006.

[2]曾祥远,习龙.我国动画教育发展现状引发的几点思考.电影评价,2007.

4.中国通用航空产业发展前景预计 篇四

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2011-07-21 浏览:302

目前《中国民用航空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已正式出台,这份规划首次将“通用航空规模快速扩大”列入民航“十二五”发展的主要目标,提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服务领域和规模,促进通用航空快速发展”的要求。规划还提出,“十二五”新增通用航空飞机1000架以上;进一步降低通用航空市场准入门槛,支持社会力量兴办通用航空企业。

“通用航空市场潜力巨大,未来10年通用航空将拉动近万亿元的需求,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一直关注我国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知名投资并购专家、北京市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肖金泉律师表示。

通用飞机数量不及美国0.4%

民用航空包括公共运输飞行和通用航空飞行。通用航空指的是使用民用航空器从事公共航空运输以外的民用航空活动,包括从事工业、农业、林业等的作业飞行以及医疗卫生、抢险救灾、气象探测、文化体育等方面的飞行活动。通用航空市场可以细分为公共服务、经济建设和航空消费三个部分。

通用航空是民用航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事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法规政策鼓励和扶持我国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

经过2008年汶川地震后,我国政府对通用航空,特别是通航飞机及运输产业的发展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我国通用航空发展的空域管制政策也出现放松管制的趋势。2010年11月,国务院、中央军委印发《关于深化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见》,提出要在未来10年,逐步放开3000米以下高空。由于3000米以下空域是通用航空的主要使用空域。同时,也将在广东、兰州等区域范围内进行试点,中国通用航空产业即将进入一个快速增长期。

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政策的出台,预示着我国低空开放的开始、低空开放时代的来临以及低空资源即将进入充分利用时期,整个通用航空的产业链都将陆续受到刺激,各类飞机制造以及零部件制造、维修行业的需求会急速增长,中国的私人飞机产业将迎来井喷式的发展。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一纸文件能解决的事情,可是国家有关政策的及时出台,是一个很积极的信号,对产业发展有利。

目前我国通用航空发展落后于运输航空,二者的发展水平和发展环境也不平衡,发展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通航作业量多年来发展缓慢,通航机队整体实力很小,企业经营困难多,这和我国运输航空的迅速发展、国民经济的整体实力相比较来说,是极不相称的。

当前,通用航空企业尚未形成规模化、专业化、高效化的运营队伍。一方面,由于没有形成良性的市场机制,传统通用航空服务停滞不前或日渐萎缩;另一方面,通用航空机队规模、飞行小时数量无法形成规模经济,中小型通航企业运营成本过高,盈利能力弱,发展壮大存在比较大的困难。

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通用航空的发展仍然比较落后。美国民航现在拥有飞机23万多架,其中通用航空飞机占96%左右;有飞行员70多万,其中通用航空飞行员占绝大多数;有机场1.75万个以上,其中通航机场占96%左右。我国通用飞机的数量最少、飞行时间最短,飞机数量不足美国的0.4%,同是金砖四国的巴西的通用飞机数量也是我国的12倍;同时,我国还存在民用航空结构失衡、通用航空基建严重滞后市场需求和社会发展需求的状况。

目前来看,我国必须大力发展通用航空,实现民航业“两翼齐飞”的局面。

资金不是发展的瓶颈

当前制约我国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最大问题不是缺少资金,而是通用航空人才的匮乏、通用航空机场的建设以及空域管理的市场化面临困境。

在人力资源方面,通用航空产业技术密集型的特征,决定着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随着通用航空产业的快速发展,飞行员、机务人员等都是急需人才。同时,通用航空企业中的行政管理、金融投资和销售人才目前来看也是匿乏的。

人才的紧缺已严重制约了通用航空企业的发展,能够既具备专业领域知识、又具备通用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更是供不应求。目前国内除了西安国家航空产业基地通用航空培训公司外,还没有真正的从事通用航空人才培训的专业机构。

在机场资源方面,截至2010年底,通用航空机场、临时起降点共有329个,其中持有民用机场使用许可证的通用航空机场、起降场44个,通用航空临时机场或者起降点285个。整体机场资源比较薄弱,已经满足不了通用航空的快速发展需要。

在空域资源方面,我国空域资源管理和开发跟不上,空域和航路资源紧缺。中国的航空管制技术相对落后,空管设施投资不足,空域管理体制不尽完善、民众对使用空域程序不熟悉等原因,限制了通用航空的快速发展。

市场潜力巨大

近年来,我国的通用航空事业已步入快速发展轨道。有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拥有通用航空许可证的企业103家,总资产规模68.9亿元,收入总规模接近30亿元;在民航局登记的通用航空器907架,其中直升机154架,飞艇(包括热气球)17架;全年通用航空作业飞行量达14.03万小时,比2008年增长14.3%,创历史新高。

虽然通用航空器数量逐步增加,但仍然远远不能满足在私人驾驶、私人拥有、高端商务、农林巡航飞行、森林灭火、航空急救等方面的巨大需求。未来5~10年应可能增加到5000~10000架左右。

根据航空拉动产业链发展1∶10的比例,未来10年通用航空将拉动近万亿元的需求,通用航空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

通用航空产业相关与支持性产业包括航空器制造、维修、机场、空管、航信、航油和航材等持保障业务的发展,以及飞机制造与维修相关产业。

具体来说,空中交通管制的管理体制、设备水平等影响通用航空的发展水平。我国空管系统已经建成了包括民航专用转报网、分组数据交换网、卫星通信网在内的三大通信网,初步实现了航行情报、气象等专业信息的网络化服务。网络化的雷达数据交换得到推广应用,为进一步实现管制自动化奠定了基础,同时为航空公司、机场等民航部门提供了空中交通信息服务。可是低空空域航图、低空飞行的情报和管制服务规则等缺少支持。航空维修业发挥其为通用航空的维护、保障作用,但受维修企业规模、技术、设备等综合能力的限制,国内航空维修业发展还有待加强。

对形成国家竞争优势而言,相关和支持性产业与通用航空产业是一种休戚与共的关系。供应商是通用航空产业创新和升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因为通用航空产业要形成竞争优势,就不能缺少世界一流的供应商,也不能缺少上下游产业的密切合作关系。

5.动漫产业在中国市场的前景与发展 篇五

者:专业班级:学

号:指导老师:

王浩权

国贸201003班

20100304

二○一二年五月

论文题目:动漫产业在中国市场的发展与前景

目 录

中文摘要...................................................................................................................................Ⅰ 中文关键字.............................................................................................................................Ⅰ 英文摘要...................................................................................................................................Ⅱ 英文关键字..............................................................................................................................Ⅱ 正文 问题的提出.............................................1 2 相关文献综述...........................................2 2.1动漫经济市场产生的条件.............................................................................................2 2.2中国经济市场下动漫的类型及风格...........................................................................2 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状况分析...............................4 3.1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历程.............................................................................................4 3.2中国动漫的辉煌成果......................................................................................................5 当前中国动漫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7 4.1 动漫产业自身存在的问题............................................................................................7 4.2 政策扶持方面的不足.....................................................................................................8 4.3 人才培养方面的不足.....................................................................................................9 4.4 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10 促使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11 5.1 促使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的具体措施........................................................................11 5.2 未来中国动漫的发展方向..........................................................................................14

结论....................................................15 参考文献................................................16 致谢....................................................16

动漫产业在中国市场的发展与前景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指导老师 王庆)

摘要:随着第三产业的飞速发展,中国的动漫产业已经兴起,市场容量至少有1000亿元人民币,同时存在的还有3.67亿未成年人,他们都将是动漫产业潜在的消费群体。动漫及衍生产品的巨大产值及其迅猛的发展速度,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中国动漫产品将拥有超千亿产值的巨大发展空间。本文通过介绍动漫产业的发展以及中国动漫的市场前景作出分析,及如何发展好中国动漫市场的经济。关键词:动漫市场;动漫发展;动漫的潜质

-I

1问题的提出

中国对动漫产业从未像现在这样热情似火。伴随着互联网络和数字技术的发展,动漫产业已经成为全球继IT业之后,又一个快速发展的朝阳产业。目前,据说中国内地有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将发展动漫产业列入“十二五”规划,中国沿海经济发达省市正在“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地抢占动漫高地:上海建设国产原创动漫发行平台,杭州意欲打造“动漫之都”,苏南的苏州、无锡和常州正雄心勃勃地建立动漫产业园,广州市更是提出:“要像抓汽车产业一样抓动漫产业”。

应该看到,动漫产业已经进入“内容为王”时代,也就是说,真正的动画是内容产业而不是加工业,各种动画形式都可以出精品,关键是内容。《功夫熊猫》导演约翰。斯蒂文森曾表示,高产不一定就是动漫产业发展的高速路,绕开“从创意到财富”的产业规律,大量“短平快”作品只能降低行业的整体水平。《功夫熊猫》故事从创意到成形,花了整整13年,而眼下国内动画片制作充斥着大量的“短平快”作品,势必降低中国动画的平均水准。生硬说教、故事低幼、虚假造作是观众对于国产动画的普遍意见,其他诸如画面不美、动作僵硬、对白无趣更是让观众感到难以理喻。或许,对于观众而言,谁都愿意欣赏优秀的动画片,而不是看它是否贴着“国产”或“海外”的标签。由于海外动漫能够激发想象力,愉悦身心,开拓视野,因而更能吸引小观众们的“眼球”。

长期以来,国产动漫之所以难以吸引人的“眼球”,是与国内的创作环境相关的。我们知道,文化产品的灵魂在于创造和想象,如果创作空间受到打压和限制,作品就很难活力充沛、富有激情。本文对如何提高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的提出几点看法,对国产动画来说关键要解决国内动漫产业在创意和内容制作上的缺陷。动漫创作不要拘泥于传统,要敢于幻想、敢于夸张,神似重于形似。动漫制作机构、教育机构、播出机构、评论机构要形成合力,激发、保护创新思维和创新作品,为动漫创作者提供开放型、包容型的创新空间。同时,进一步扩大国产动漫题材的选择范围。中国拥有丰富的历史传说、民间故事、名著名篇文化资源,尽管由于时代背景和思想内容的原因,可能与现代人的价值观念和审美取向存在一定的距离,但动漫创作者通过认真研究现代人的欣赏特点,善于运用现代化、国际化的表达方式,定能使传统的题材焕发出新的时代特色。

相关文献综述

2009年9月正逢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出台,这标志着发展文化产业已经被提升到了国家战略高度。在文化产业诸多产业类群中,动漫产业始终属于文化产业的核心产业类群。改革开放以来,不仅动漫作品激发的欣赏现象、所激荡的市场风云在最近10年文化产业发展中镌写了深刻的印记;而且它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所推动的动漫产业新型业态与运作管理的变革,在文化产业改革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我国动漫产业还与港澳台地区文化交流,与世界动漫发展潮流密切相关,从一个侧面记录了中国动漫业对外开放、走出国门,与世界动漫作品风潮共舞的矫健步履。从收集的文献来看,关于动漫市场的研究较多,这些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2.1动漫经济市场产生的条件

凌芳(2003)指出,卡通也好,漫画也罢,我们一概统称为“动漫”。这是个没有明显年龄界限的市场,上至三十好几的青年男女,下到十几岁的稚嫩少年,没有不钟情“动漫”市场。同时在现实生活中,他们的身影遍布在玩具店,文具店,精品屋,甚至服装店等地方。顾绣敏(2008)认为,动漫产业是一个高投入,高利润和高风险的产业。作为一种投资密集型产业,其前期的动漫形象创意和塑造投入需求大,好的创意和动漫形象塑造具有艺术感染力和持续冲击力,能锁定消费者眼球而获得高额利润;反之就会丧失市场,前期投入功亏一篑,构成巨大的经营风险。其次是与科技结合紧密,对人才需求量质高。动漫是网络和数字技术发展的产物,动漫作品的创作需要更多的技术支撑,同时对于既懂艺术又有技术的综合性人才需求量大,除了前期的创作和技术人才外,还需要后期衍产品生产销售中的营销策划人才及其他相关行业的人才。最后衍产品多,营销周期长。动漫产业的衍生产品很多,使得整个产业链的营销周期拉长,获取丰厚的利润。2.2中国经济市场下动漫的类型及风格

张黎民(2006)在中国动画产业发展研究中国动漫市场的动漫的特点是第一:强调内容的健康性。中国动画片突出了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这里没有血腥,更没有色情。第二,形式不拘一格。上下五千年、悠悠文明史,造就了中国动画片百花齐放的格局。同是水墨动画片,就可以运用多种风格的画意。齐白石、贾又福、李可染的笔法在不同的动画当中体现了不同的风。第三:坚持民族绘画传统。中国的动画片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从绘画到雕塑,从剪纸到皮影,很多优

秀的民族民间艺术,都是我们值得借鉴的好材料。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借鉴和对本土现实生活的提纯,使中国的动画片呈现地道的中国风貌。例如:《三个和尚》借鉴了中国戏曲风格;《骄傲的将军》表现的是京剧风格;《渔童》、《牛冤》等剪纸片吸取的是中国皮影和民间剪纸的外观形式。再例如,《大闹天宫》成功运用了中国古代寺观壁画;《鹿铃》、《山水情》脱胎于中国画中的写意花鸟和写意山水;而《南郭先生》、《火童》则融合了汉代画像石和画像砖的刚健风格。与古希腊、古罗马以及欧美等国的魔鬼、魔法、巫术不同,中国动画片中描写的神仙、鬼怪、法术也完全本土化,像手持如意金箍棒、火眼金睛的孙悟空;行走驾云的太白金星;爱管闲事的土地爷,还有顺风耳、千里眼、人参娃娃„„这些都完全是土生土长的“中国风”,即使绘写现代生活的动画片,也都纯然是一派中国气概。谭玲(2006)动漫产业中指出,早期的中国动漫就是连环画册,俗称“小人书”,一般都描绘着古代名著,以图画和旁白构成,风格以白描写实为主。衰落前的中国动画风格在民族化的基础上也各有千秋,因动画类型的不同风格各异。有水墨画类的国画风格,如齐白石的《小蝌蚪找妈妈》;有剪纸风格,贴纸风格,如《鱼盆》;木(布)偶风格,《阿凡提》等。

张立军(2007)世界动画艺术史中指出,中国漫画洗心革面的第一枪是颜开的一本《雪椰》,从此之后,中国动漫算是迎来吐故纳新的时期。从此,中国动漫人开始了反传统中国式风格漫画,学习日本欧美风格,一批新的漫画人浮出水面,如《小山日记》的陈翔,《我们的鸦片战争》、《幽灵列车》的作者郑旭升等。同时,漫画刊物《画书大王》的诞生为这一批新漫画人提供了难能可贵的发展空间。这个时期被中国动漫人称为“中国第一次新漫画革命”时期,无数喜爱漫画的国人看到了中国动漫崛起的希望。无奈,随着《画书大王》因版权问题停刊后,第一批新动漫人又被迫沉寂了。同时期,一个新的名词逐渐被国人所了解,这便是港式漫画,由动漫产业结构相对比较完善的香港、台湾漫画家创立。画风趋向写实,人物造型笔挺顺直,故事情节以武侠为主。因其引人入胜的情节和故事性背景为古代中国,很容易被国人接受,于是刚出笼便占据了中国大陆市场。此外,同期的中国动画也有可圈可点之处,当时正赶上“优秀动画展播”计划,一部分制作精良的作品得以问世。如郑渊洁的《舒克贝它历险记》、《皮皮鲁和鲁西西》

和《魔方大厦》,上海电影制片厂的《哈哈镜花缘》等,都在原本中国式风格上有所创新。

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3.1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动漫已经走了很长的时间了,1926年万氏兄弟在上海制作了一部《大闹天空》的短片,在世纪40年代,他们又制作了亚洲第一部动画影院长片叫《铁扇公主》。东北解放后,政府接管了当时的满洲电影制片厂,从那时起可以说是新中国美术电影的一个开始,1956年,一群东北美术电影制片厂的骨干受命到上海组建了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57年,中国终于成立了一个非常健全的、专业的动画电影制片厂——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一直到文革结束之前甚至可以说到90年代中以前,中国的动画产业都是和市场脱节的,完全是计划经济模式:全国只有一家专业的动画片制作厂——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美影厂)。当时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长片如《大闹天宫》等等,还有一种就是短片如《小蝌蚪找妈妈》,但都是胶片拍摄,产量不高。

但在80年代以后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改革开放之后。电视业发展迅速,许多国内的动画片开始在电视台播映。所以在80年代后,一方面引进较多的国外动画片。另外一方面开始有除美影厂以外的电视台开始关注这种样式的动画片,并开始投资动画片的制作,一些动画片制作公司也慢慢诞生了。中国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一个过渡,动画业也受到了一个巨大挑战。上世纪90年代中国电影经历了一次大的改革:一方面开始引进国外的电影大片。另一方面就是销售体制上的改革,以前从制作完成后的审批到销售只有中国电影公司一个口。国内外片子全部的发行都由中影公司来做。价格也不是根据市场票房定的,而是国家规定的。电影制片厂真正意义上不是一个企业而是一个简单的制片厂,从开始制作就已经决定了销售。拍好与拍坏与销售毫无关系。

1993年以后,中国动画市场开放了,国家不再限制产量但也取消了政府收购。这也令国内动画行业开始受到来自两方面的挑战,一个是国外动画片进入中国市场不再受限制,但中国动画片的产量少,原创作品只适应计划经济下做短片,大量的市场需求量不能被满足。但美国日本动画业发展了20年,远比中国要成熟,数量也很多,与国内形成强烈反差,中国动画产业呈现了明显的劣势。另一

方面国内在销售上也没有形成真正的市场,电视台都是垄断的,销售上只有一种价格。面对如此巨大的消费潜力,国内单方面并没有形成一个市场,这种劣势也导致相当部分的人才流向了加工制作领域。

现在的新说法叫动漫,是将动画和漫画这两个相关的内容合并在一起,至少涵盖动画、漫画和游戏三方面。这个概念在国内也是近两年形成的,但真正原创的东西太少,虽然有官方统计的数量达到了40000分钟,但是真正有影响的作品却很少,说明我们原创的能力相对薄弱。另外,中国的动漫业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由于原创不够,缺乏有影响的作品。因此制片方和投资者对于这个产业的投资都很谨慎,虽说都知道这是一个有潜力的市场,但缺乏比较成熟的盈利模式。另一方面动漫行业的产业链也比较长,属于中长期投资,从投资到回收需要一个相对比较长的周期,因此在资金方面还是很缺乏。3.2中国动漫的辉煌成果

要说中国动画的起源,就必须提到万氏四兄弟,(万古蟾、万籁鸣、万超尘、万涤寰),这万氏兄弟都是从小热爱绘画。在1919年,他们看到了《大力水手》、《墨水瓶里跳出来》等几部美国动画,从此是一发而不可收,这兄弟四人一起投入了制作动画的尝试中。《大闹画室》,就是他们1926年制作的。在那之后,他们又制作了多部动画,其中还有一部也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就是1935年我国第一部有声动画《骆驼献舞》。不过,这些动画都没有引起大家注意,真正在亚洲甚至世界都产生了影响的,是1941年上映的中国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这部动画光胶片就有9700英尺长,放映时间长达80分钟,天哪,一秒24帧,80分钟„„,即使现在,做这么长的动画,要花费的人力和物力也是当可观的,更何况是那个战乱的时期——另外要说的就是,万氏兄弟的这些动画,都加入了咱们中国的美术元素,比如工笔画、水墨画,在我国,早期很少有人提到动画片,更多人说的都是“美术片”,就是因为那个时期的动画,都是通过剪纸、木偶、皮影、绘画等独特的手法制作的电影,具有浓厚的艺术美感——其实,这动画片,从开始,就不是只做给孩子看的啊。总而言之,咱们中国动画的起步,其实一点也不晚,那时甚至在亚洲都是比较先进的。特别是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在亚洲产生了极大的轰动,就连日本动画巨人手冢治虫,当年都是受到《铁扇公主》的影响才开始决定投身动画的!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的动画片,也就是通常说的美术片,迎来了第一个高潮,可以说是黄金时期啊——除了万氏兄弟投入了新中国的动画制作,一大批技术和艺术方面的人才也在这个时候涌现出来。1953年,我们拍摄出了中国第一部彩色木偶片《小小英雄》,在1954年的木偶片《小梅的梦》里,真人和木偶第一次同时出现在了一部片子里。而1956年的木偶片《神笔》,在国际上获得了儿童娱乐片一等奖,这是中国美术片第一次在国际上获奖。到1955年,第一部彩色动画片《乌鸦为什么是黑的》问世,1958年,出现了我国第一部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这为我国的美术片增加了一个新的品种。之后,在1960年,令全世界惊叹的“水墨动画”横空出世。代表作品就是《小蝌蚪找妈妈》还有《牧笛》,这两部动画都在国外获得了极高的评价,而且获得了多个国内外奖项。隆重介绍的,就是中国动画的巅峰之作——《大闹天宫》,这部动画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由万氏兄弟中的万籁鸣导演的,片长长达120分钟,分上下两集。这部片子在伦敦国际电影节上获得了最佳影片奖。现在已发行到了4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优美凝练的人物造型,行云流水的动作设计,还有戏曲音乐的完美结合,充满浪漫想象的细节处理,真不愧是中国动画的顶峰啊„„另外,这个时期著名的动画还有《小鲤鱼跳龙门》,《骄傲的将军》,《渔童》、《孔雀公主》等等等等但是,文革的十年**,使黄金时期的中国动画落进了低谷,虽然后期也出了几部作品,但题材比较受限制。而且,这段时期对中国动画造成的最大冲击,是对人才的摧残,这场劫难使中国动画在未来的发展,整整缺失了一代人„„甚至可以推测,现在动画的低潮状态,除了受外来动画的影响,也有那个时候造成的人才缺失的原因。

文革之后,中国动画又迎来了一个复兴时期,被称为中国动画的白银时代。在这个新的创作高潮时期,我们的动画制作,不但数量上增加很快,而且形式和题材也不断的创新,这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动画片《哪吒闹海》。《哪吒闹海》是一部大型的宽银幕动画,故事情节呢,众所周知,是根据古典神话小说《封神演义》改编的。在动画里,哪吒不畏强权,勇斗龙王的气魄让人痛快,而结局处,哪吒看到生灵涂炭,引剑自刎的场面,让很多人都流下了眼泪。除了它之外,像充满智慧的《阿凡提》,简洁幽默的《三个和尚》,还有水墨动画《鹿铃》,风格古雅的《南郭先生》,毛茸茸的剪纸片《猴子捞月》,水墨风格剪纸片《鹬蚌相争》,幽默有哲理的《崂山道士》,还有《孔雀的焰火》、《小熊猫学木匠》《假如我是武松》《天书奇谭》《除夕的故事》《水鹿》《女娲补天》,还有优美感人的《雪孩子》都是这个时期的作品。

当前中国动漫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4.1 动漫产业自身存在的问题 在动漫产业链中,生产——刊登/播出——衍生产品开发——收益——再生产,才是一个完整的产业循环链。有资料显示,全球最大的娱乐产品输出国美国,每年的动画产品和衍生产品的产值达50多亿美元。日本则通过动画片、卡通书和电子游戏三者的商业组合,年营业额超过90亿美元。产业链的完整,决定着动漫业的良性成长。然而我国动漫产业却存在相当严重的问题。4.1.1 产业结构不合理

在我国动画生产的各环节中,前期策划和脚本缺乏创造性想象力,使一部动画的灵魂——故事性毫无建树,一些极端老套的故事情节再三推出动画,很难迎合国人需求。后期合成推广的力量也不经人意。如配音方面的想当然和故事情节格格不入,成品动画的宣传和推广工作不到位,是产品的知名度无法预测。因美国日本的动漫加工业公司在中国云集,从有利的一面考虑,也算是间接对中国动漫培养了技术人才。所以,中国动画片中期的制作加工能力比较强,形成了两头小、中间大的不合理产业格局。

而由于前期创意的简单化,没有经过细致分析和市场研究,创作的动画片往往与市场脱节,更谈不上衍生产品开发了。许多国产动画片在创作生产时,难以形成环环相扣、良性循环的再生产格局。4.1.2 产业链形成条件不足

中国动漫产业链条存在缺失,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制作、经营、发行体系,在动漫衍生产品的市场开发方面更是显得滞后。国内也有单项做得好的动漫制造商,但却因为零散而没有衔接成链,出现了销售平台的不足。

近年在国产动漫只是动漫书刊、动漫展这些能直接和读者交流的低端产品比较突出,然而产业升级后劲不足。按照国际惯例,动漫产业的70%利润是由音像出版和衍生产品开发这部分实现的,中国动漫业在这方面的差距还很大,动画片赢利主要依靠电视台购买,这样一来使得动画制作陷入被动。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电视台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播放动画片,一边是制作精良深受国人喜爱的国外动画片,一边是不尽人意的国产动画片,结果可想而知。况且,播出国外动画片不仅可以取得高收视率,而且可以得到境外动画制作机构支付的一定的播出费用。这些原因导致电视频道不播放国产动画片,致使中国动画的制作需求受到影响,制作出来的动画片没有地方接收,势必影响产量。

其次,有些电视台只播放自己制作或其下属公司制作的动画片,完全的自给自足。自己生产出来的动画片就一定能播放,这样无竞争的结果就是质量得不到保证。

局限于电视播出,导致制作出来的动画片播出几次后便丢弃,严重的资源浪费。一部动画片从构思到最后制作完成,是个费时费力的工作,属于高成本,制作完成后仅仅是依靠电视台购买,如何实现投资回收。中央电视台每分钟500元的收购价是全国最高的,一般地方电视台每分钟收购价仅8元、10元,至多不超过30元,然而一部国产动画片的成本是每分钟两万元左右。靠电视播出无异是让动画投资人的钱打水漂。4.2 政策扶持方面的不足 一个产业的兴盛与政府出台的扶植政策密不可分,动漫产业也不例外。近年,国家出台了《影视动画业“十五”期间发展规划》等相关文件,作为扶持政策,其中对动画制作行业实行减免税收,要求各电视台播出的国外动画片比例不得超过百分之四十等内容,看似好像对中国动漫产业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但实际效果不如人意。

4.2.1 政策施行环境不成熟 在产业市场没有成型的情况下,国家出台的这些有利政策有如空中楼阁,得不到施行。政府鼓励投资人投资动画产业,将开发其周边产品的生产权以与投资人,看上去好像是即有利于动画片的生产,又利于投资人的赚钱,还有利于产业的巩固,是个三赢的举措。实际上,因推广环节的受挫,生产出来的动画片很难在更多的电视台播出。没有广告效应,够不成一定的影响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便是生产周边产品也起不到什么品牌效应。

此外,鼓励投资方面的政策占了主要部分,其他如接收或销售部分很少提及,导致一些非行业投资人在看到大量优惠待遇的情况下,盲目投资,以为用钱就能砸出一部国人满意的动画片,只重视动画制作生产,没有看到是否符合时市场需求。

这样的结果只能是成品卖不出去,让投资人对动漫产业失去信心。4.2.2 具体措施空洞 “省会市,计划单列市以上的电视播出机构,须开办动画专栏或开辟动画时段,每月播出不少于300分钟的动画片节目,省级电视台上星频道,每月播出不少于900分钟的动画节目。上诉各台每月播放的所有动画节目中,国产动画片的播出总量不得少于60%。”诸如这样的强制摊派,没有建设性的意义。

首先中国国产动画片供给不足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转变,片源少,即便强制播出没多久便会捉襟见肘,具个例子,中央电视台的少儿频道已经将《西游记》播放了十几遍,真的是因为这部动画片很优秀吗?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众多地方电视台并没有按照国家规定实施,他们以各种理由推拖以饶开文件限制。比如制作水平不符要求这一项就能挡下千万国产动画片,因为电视台也知道国产动画片的质量。就限制国外动画片播出一项来看,这不是解决国产动画片在中国没有市场的办法,典型的地方保护主义。就调整动画产业机制,以“鼓励”、“支持”等模糊字眼衍生周边产品的开发,没有对具体举措做出足够声明,很难令业内人士响应。4.3 人才培养方面的不足

动漫产业早已不是新兴产业,然而至今为止,作为产业链条中最基础的制作环节依旧薄弱,技术人才的匮乏是主要原因。2002年动画专业院校仅仅为北影动画学院,和吉林动画艺术学院两家,其他开设动画系的学校也比较少,虽然现在各大学专院校纷纷开设动画专业,但就人才培养方面依旧存在问题。4.3.1 教育体制的问题

素质教育发展到今天,可以说形同虚设。就高中课程来说,每星期体育两节,音乐、美术高一才有,而且每星期只有一节,况且这些课对学生的水平提高完全没有作用,音、美类高考生只有在业余时间拜师学习或参加大学设置的培训班才能满足自身提高,以动漫作为高考专业的学生更是连培训的地方都没有。保守的美术高考对于动漫人才也是制约。传统的美术教法根本不适合放在动漫上,美术高考不论美术专业,一律“老三样”,严重影响到学生对动漫的认识和制约学生自身创作,让学生的早期风格受到打击。

即便在大学,动漫课程所用参考书明显与时代脱节,教法死板,只注重技法而忽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4.3.2 师资力量薄弱

虽然开设动画专业的院校越来越多,但是师资力量却没有改进。原因有几个方面。除去几家以动画专业为主的院校外,其他院校开设动画专业,一是看到动漫在国人中的影响力,开设可以吸引生源。二是为了响应国家号召。所以,动画专业并没有得到院校的重视。就现在的动漫教育界而言,教师基本都是自学成才,没有经过专业的学习,当然,这是受当时条件制约。但因为如此,一个教师一个风格,一个教师一个教学方法,使学生很难受到正规系统的教育。动画专业的教师待遇不高,致使业内很少有专业人士挤身入教育领域。待遇低,使现有的教师纷纷做外包,接私活,无法专心投入到教学工作中。4.3.3 教学硬件欠缺 在各院校中,教学硬件的欠缺也很严重,即便是像北影这样的动画重点学校也是如此。学校以为有个电脑室就算是对动画专业最大的投资,其实不然,根据动漫种类的区别,硬件设施也有所不同。作为CG这种电脑插画或是数字动画的制作才有用到计算机的地方,即便是学校有计算机,对于数字动画的制作要求也很远。比如华纳公司的《僵尸新娘》,便是传统的人偶制作动画,计算机的使用在后期合成中才有。学校没有看到这方面的问题,对于其他类型的动画片设施考虑不足,是学生创作受到制约,并误导学生认为只有数字动画才是主流,一窝蜂的选择单一类型,对我国动画类型多元化建设起到不利影响。4.3.4 其他问题 受世俗观念影响,学生家长普遍认为学生学习动画专业不是出路,这和中国动画指定对象低龄有关,常常能听到家长诸如“这么大了还看动画片”等语论。学生选择院校,家长意见在很大程度上起着重要作用,家长的观念守旧,动画院校生源问题就很严峻。另外,社会上开设的动画培训鱼龙混杂,纷纷以赢利为目的,不把培养人才放在首位,这也是制约我国动画人才培养的一个因素。4.4 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 动漫作为产业形式存在,势必会受到盗版的冲击。漫画作为书籍盗版,动画作为音像盗版,周边产品作为品牌盗版。中国盗版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动漫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4.4.1 对国外动漫产权保护不足

早期的漫画周刊《画书大王》在没有取得版权的情况下连载国外漫画,后因

版权问题被叫停。然而就是因为这次盗版,才带来了第一次“新漫画革命运动”的兴起。在当时来讲,《画王》对国外产权的盗版,确实起到了积极作用。虽然被叫停,但国家好像尝到了这种不用进口也能丰富市场的甜头,此后出现的其他书籍和音响制品存在的侵犯国外知识产权的情况,国家并没有出台法律法规或是大力打击,从某种意义上讲助长了盗版问题的猖獗化。

到了现在,尽管出台了相关法律,但由于盗版问题多年来的积累,变的一发不可收拾,中国产权在国际上产生不良影响。《哈利波特》系列的作者JK罗琳曾对外宣称,取消《哈》系列四以后的版本在中国上市,原因就是中国的盗版问题。国外好的作品不愿意进来,国人只得通过盗版才能看到,引起恶性循环,也阻碍了中外动漫的交流与学习。

4.4.2 对国内动漫产权保护力度不足

对于国外产权盗版,国内产权也存在盗版。然而,国家对打假或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不健全,仅仅是经济处罚或没收销毁盗版制品,起不到治本的作用。在加上执行起来存在的这些那些的问题,即便是经济处罚也无法到位,甚至有的地方城市从本地经济利益考虑,对盗版者熟视无睹。据初步统计,近两年,挂着“蓝猫”头像的服装、书包、文具、童鞋等假冒产品充斥国内市场,盗版者所攫取的利润为正版经营的9倍。由此可见盗版对动漫产业发展有着怎样的影响。促使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5.1 促使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的具体措施 中国动漫产业面临着众多问题,这些都严重制约了中国动漫的发展,要寻找一条适合中华民族动漫的发展之路,首先得解决中国动漫画产业现存的问题。5.1.1 转变国人观念

要想解决现有的问题,首先必须观念上有所转变,如果要把动漫作为一个重点产业来发展,国家必须让国人知道,什么是动漫,什么是动漫产业。加大宣传力度,推广国产动漫制作理念。要让更多的国人知道,看漫画,看动画片的不全是小孩子;漫画书,动画片也不是只有小孩子才能看的。利用新闻媒体对于动画人和动漫工作多做宣传介绍,让不了解的国人知道,动漫制作行业是一份科技含量较高的职业。学校应该对动漫专业做更详细的解释说明,让考生家长知道,报考动漫专业也是有着广阔的前途。

5.1.2 变革动漫教育 产业以人为本,没有人才,一切发展都是空话,中国现在必须对培养动漫人才方面做些变革。

第一,在小学中开设一些让学生了解动漫知识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这方面的兴趣。现在的小学生也算是漫画的主要读者之一,看漫画是正当的课外娱乐活动,学校不但不应该制止,还应该正确引导他们了解这方面更多的知识。国家是培养从事动漫行业的人才,而不是培养消费群体,让孩子从小喜欢看动画片,长大的喜欢做动画片,国家应该以此为出发点。在中学增加一门动漫课程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让学生对未来就读的专业做出更广泛的选择。高中美术生培训应该有一些对动漫方面专业性的教育,美术高考对报考动漫专业的考生加试动漫专业题。不能让美术考生进了大学才知道动漫是怎么回事,或是从小自学成才的动漫方面优秀的学生因为没有这方面的考试项目而上不了大学。

第二,鼓励建立动画专业院校或开设动漫画专业,在教学质量不减的基础上提高教学机构数量,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性。

第三,各大专院校应该正视开设动漫专业的目的,要把重点放在培养创造型和技术型兼备的学生上。不能死搬书本,限制学生的想象力。在硬件设施上要有所增加,不是几台电脑就了事,对粘土动画、布偶动画、剪纸动画等,应配有相应的设备和零件,让学生有亲手制作动画片的体验,也让他们明白,一部优秀的动画片不单单是靠电脑就能完成的。

第四,规范教师力量。首先,在颁发动画教师资格证上,国家应该严格把关,让教师素质整体提高。其次,提高教师待遇,并禁止教师在代课期间从事其他兼职工作,使之专心从事教学工作。

第五,整顿社会上云立的各种动漫培训班,关闭没有培训能力的培训机构,宣传优秀的动漫培训基地。

第六,培养人才,更要留住人才,不能让培养出来的人才成为美国日本等国动漫加工企业的廉价劳动力和技术工人,适当的提高动漫行业内人才待遇不失为一个好办法。5.1.3 调整产业结构

动漫产业要寻求发展,必须调整现有的产业结构,把原本只将依靠制作图书

音像产品作为回收成本,转变为衍生周边产品作为赢利的主要手段。通过动画片、卡通书和电子游戏三者的商业组合,将产业链完善,以便创造更多收益。增加动漫产量和质量以便填充国内市场的空白,早期可以通过量来弥补不足,到中后期便可精简数量,提高质量,动漫产业制作方面应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调整国产动漫针对人群的年龄层次,制作更多适合青少年人群甚至成年人的动漫作品和产品,刺激市场,拓展消费群体。

通过细致分析和研究市场需求,做迎合大众需求的动漫产品,前期策划和脚本环节中注入新的活力,突出作品的故事性,中期的制作部分做到加工型到创作型的转变,加强后期的合成,配音、特效等方面做到尽善尽美。加大音像产品的宣传力度,使产品更有影响力,注册品牌商标,以广告的形式推广品牌效应。大力开发周边产品,扩大周边产品种类,回收资金扩大再生产。形成一套完善的制作、经营、发行体系。

一个成熟的动漫市场必须有一条完整畅通的产业价值链。动画产业的链条模式基本包括这样一系列环节:影视动画片的创作生产——电视台和电影院的播出和放映¬¬¬——动漫图书出版发行——音像制品的发行——形成版权的授权代理——衍生产品开发和营销。在这些环节中,动画片创作生产是龙头,如果没有优秀的动画片及其成名的卡通明星,一切开发和经营都是空话。

在国外,动漫生产——播出——衍生产品开发——收益——再生产,是一个完整的产业循环链。动漫创作首先考虑的就是能不能做出优秀的衍生产品。动漫产业成功的运作,在於动漫创其产业链的整体策划、合理布局以及协同调配。美国《变形金刚》白送给中央电视台播出,但他们却凭借出色的玩具设计理念、无处不在的销售网点,超前的品牌意识和先进的管理手段,多年来已经从变形金刚的相关产品中赚走了中国近50亿元。

动画产业的主要利润来源是电视或电影的播映和之后的系列产品开发这两大板块。而电视播出、电影放映又是与图书光盘、其他衍生产品开发紧密联系在一起, 一部动画片播映成效的好坏,必然影响到它的产品营销。实际上,影视播映本身就是一种最广泛最有效的广告宣传。因此,播映阶段在动画产业链条中处於十分重要的位置,没有这轮影响力的营造,后续的延伸开发就难以达到理想的目标。而各种衍生产品的开发却是动画产业最重要的收益来源,因为品种多,销量大,只要善於经营,真可以一本万利。动画产业发达的国家,总是把动画制作、影视播映和产品开发这三个主要环节紧紧结合在一起,这的确是一个十分成功的经验。5.1.4 促进动漫产业的体制改革

以前,对动画制作单位的管理,注重他的事业性质,忽视了经济价值性质,因此,动画制作单位的任务就是制作动画片,至于能不能收回制作成本能不能赚钱等无需考虑。这种管理方式,不但使制作机会丧失了活力,使动画制作经费都依赖上级拨款,更使动画事业陷入只投入不产出的恶性循环中,制作机构再动画产业化运营中居于主体地位,激发制作机构的活力对动画产业化至关重要。国有制作机构有多年的制作经验,制作水平较高,但市场化程度较低,所以要着重对国有制作机构进行企业化改造,提高动画机构的制作活力,树立效益意识,以市场为导向,逐步改变国产动画依赖拨款的现状,使其重视市场,面向市场,适应市场,在竞争中提高制作水平,增强经营能力。

整合优势资源,组建动画集团,是做大做强动画产业不可或不缺的一步。经营了几年的市场洗礼,已有部分动画公司崭露头角,各地也尽力发展动漫基地。可这些仅是动漫产业中的一个方面,动画产业中的漫画,游戏等衍生产品不能实现较好的衍接,单个动画公司的制作能力也十分有限。因此,有必要整合部分动画公司,让它们优势互补,提高效益,促进行业的整体繁荣,实现卡通的跨媒体传播。这也有利于开新的卡通市场,制作出针对不同群众群体的动画产品.中国动画长期以来发展缓慢,有很大程度受动画分配制度的影响。许多动画、漫画创作者因为收入较少甚至入不敷出而转向电影、美术等行业。改革分配制度,可以从根本上改变行业人才流失现象,提高动画的制作水平。可以尝试采用多样化的分配方式,如给剧作、创意人员一定的股权或根据动画的市场销售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有利於吸引优秀的创作人才激励他们的创作热情,解决动画剧本少、剧本质量不高、创意平庸的难题。5.2 未来中国动漫的发展方向 中国动漫有着辉煌的发展前景,弥补了当前缺口,中国动漫依旧可以掀起波澜。

5.2.1 原创之路 中国动漫要走原创之路,好的原创造来自好的创造力,只有发展原创,才能带来更广阔的市场效应。一个产业的一般模式都要经历临摹,然后再到原创,再

到产业竞争力这个过程。中国过去的动漫产业主要投入加工业上,而忽视了原创。现在,各种制作团队的原创慢慢多起来,但这些公司缺乏相关积累,包括剧本、市场和经验,相信,一段时间的磨合期后,原创得到更好的发展。

此外,国家要培养创造型和技术型兼备的人才,不能只看技术不看创造。要知道,技法只是手段,而思想才是灵魂。只有培养更多的创造型人才,走原创之路才能畅通无阻。5.2.2 品牌之路

通过国外“米老鼠”、“唐老鸭”等形象可以知道,动漫品牌起到的影响作用不可小视。国家应该在未来首先设立一两部“中国制造”的大品牌国产动漫作品,作用一是给国人读者观众信心,刺激市场的需求;二是可以为其他动漫创作做借鉴作用,三打响国际市场。5.2.3 国际之路

国产动漫不能把眼光局限在本国市场内,更应着眼世界。现在很多国产动漫多是与国外合作制作,成为合作关系,以国外提供创意和制作技术,国内提供加工类劳动力。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走国际之路,合作是现阶段的表现,以合作学习制作或管理方法。但是,未来中国必须独立自主创作完成在国际上站的住脚的优秀动漫作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中国动漫走出国门。5.2.3 民族之路

中国动漫发展到今天,风格已呈现多元化,在此基础,国家应该把突出的重点放在民族风格的动漫作品上。动漫画的民族化发展是中国动漫产业的灵魂。吸取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弘扬我国优秀的动漫传统文化。中国动漫可创作的题材异常丰富,文化典籍、民间故事、风土人情,都是动漫创作应该立足之地。背离传统文化,动漫创作或多或少有抄袭剽窃之嫌,在中国动漫仿日仿美的今天,更是应该制作出高水平的民族风格动漫,起到引导性作用。同时,动漫创作应该尽可能多地借鉴当代流行的创作手法,创作出具有中国文化内涵的动漫精品。

结 论

中国动漫发展至今,经历了不同时期,无论是风格上、技法上、制作水平上都有巨大的飞跃。但因国际市场冲击,中国动漫现已渐渐衰落。然而,中国动漫不是一滩死水,只要方法措施得当,依旧会再起波澜。面临现阶段的种种挑战,中国动漫已经做好了准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力足产业、发展创新,给中国动漫注入新的活力。相信中国动漫一定能度过难关,再创辉煌,走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民族化、品牌化、产业化、国际化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6.中国煤炭产业发展战略 篇六

中国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问题重重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发利用煤炭的国家,但煤炭产业真正的发展还起自新中国成立之后。除1997-2000年期间出现递减以外,我国煤炭产量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但这种增长并不能掩盖中国煤炭产业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遇到的多重问题。

主要问题之一是产业集中度低、企业规模小、企业市场占有率低。

到2002年底,我国煤炭企业数约25000个,但全国煤炭企业平均产煤量仅为6.33万吨左右。2002年,我国年产原煤达到4000万吨的企业只有神华、兖矿、大同与西焦煤集团公司共4家,超过5000万吨的只有神华一家,但神华集团公司的市场份额不到5%。

问题之二是劳动生产率低,安全事故高居不下。

我国煤矿的生产效率较低,国有重点煤矿的工效为3.057吨/工,是世界上最低的,但在百万吨死亡率方面高出先进产煤国几十倍甚至上百倍。

问题之三是采出率低,煤炭资源浪费严重。

我国国有重点煤矿的资源采出率一般在50%左右,而国有地方煤矿和乡镇煤矿不到30%,有的仅为15%,丢弃的资源无法复采。据保守推算,我国每年平均损耗煤炭资源50亿吨,20年累计浪费煤炭资源1000多亿吨;而据有关人士测算,实际上我国煤炭资源的浪费总量可能要达到2000亿吨以上。另外,在煤炭开采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煤伴共生品,但利用率非常低,形成了另一种资源的浪费。

问题之四是污染控制不力,煤炭的负外部性过强。

我国在煤炭开采过程中形成的环境问题主要是对土地资源的破坏和占用、对水资源的破坏和污染、对大气环境的污染极为严重。

在煤炭加工过程形成的环境问题,主要来自于对原煤的筛分、洗选、动力配煤和土法炼焦。据调查,因洗煤全国每年排出洗矸4500万吨,洗煤废水4000万吨,煤泥200万立方米。

我国85%的煤炭是通过直接燃烧使用的,研究表明,目前我国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占全国总排放量的74%;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85%;氧化氮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60%;总悬浮颗粒(TSP)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70%。

问题之五是国有煤炭企业普遍包袱沉重,持续发展能力不足。

这些包袱主要包括:因国家投入资本金不足,国有煤炭企业基本上是负债经营,本息负担沉重;1994年全国实施新税制后,煤炭业按加工制造业征税,煤矿企业税费大幅增加;企业办社会的包袱沉重;铁路建设基金的额外负担;资源枯竭矿井不断增多,煤炭企业后续开采资源日趋紧张等等。

问题之六是煤炭产业链短,高附加值产品比重小。

我国绝大部分煤炭企业的产品结构单一,尽管绝大多数国有重点煤矿企业都发展了一些非煤业务,但企业利润的90%都来源于煤炭。

此外,国有重点煤炭企业还普遍存在着观念陈旧、机制转换较慢、管理方式粗放、科技进步缓慢、职工整体素质偏低等问题。

中国煤炭产业发展之痛

煤炭资源管理体制的不合理性是导致目前我国煤炭产业发展之痛的根本原因,而这种不合理性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以资源地理分布为依据的企业组建方式导致了我国煤炭企业众多、规模不大、包袱过重、跨区域扩张困难。

建国初期我国煤炭产业制定了矿井基本建设“大中小并举”的方针,因地制宜,能大则大,能小则小。这种以资源地理分布为唯一依据的企业组建方式明显地具有“项目公司”的特点,其直接后果就是:企业只能根据所划定的资源进行开采,规模有限,跨区域扩张困难;矿区远离城市,因地而建的矿区不得承担起各种社会职能,形成沉重的包袱;随着煤炭资源开采时间的推移,开采成本逐步加大,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逐步降低;随着一些矿区资源的日趋减少甚至枯竭,这些矿区中“关闭破产”压力不断加大。

二是煤炭资源长期的无偿与低价的有偿开采导致了煤炭产业进入壁垒过低、小煤矿丛生,煤炭采出率过低、资源浪费严重。

上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的煤炭资源基本上是无偿开采。尽管目前根据新修定的《矿产资源法》要求煤炭资源实行采矿权转让,但实际转让费都很低。资源的无偿或低价获得直接导致了煤炭产业进入壁垒过低,一些小煤窑只需要不多的投资即可打井采煤,这为小煤矿“遍地开花”打开了方便之门。它们为了更多地获利,粗放式开采成本最低的、经济效益最好的那部分资源,结果煤炭的采出率很低,浪费了大量 1的煤炭资源,而对于那些煤炭共伴生品更是视为垃圾随地乱堆;近些年来,国有重点煤矿企业为了追求经济效益,采出率也有所降低。

三是资本金投入不足与长期偏低的煤炭价格导致国有重点煤炭企业财务负担过重、自我积累能力较差、可持续发展困难。

长期以来,我国国有重点煤炭企业无偿开采行政授予的煤炭资源,但资本金投入的不足也使企业普遍背着沉重的财务负担。与此同时,我国煤炭长期执行国家规定的低价格,国有重点煤炭企业长期只能以较低的价格出售,乃至长期全行业亏损。开采资金投入不足与产品销售的低价格导致我国国有重点煤炭企业自我积累能力较差,主要生产设备老化,技术更新资金缺乏,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是煤炭生产与消费的体制性分离导致煤炭企业难以获得较高的煤炭附加值,发展受制于铁路运输,并被指责为环境的污染源。

目前我国每年电力用煤占煤炭总产量的40%,是煤炭的第一大用户。由于煤炭业不允许发电,而电力业也不能采煤,煤炭企业无法获得因煤炭就地转化为电而形成的高附加值。由于我国电力企业消费的基本上是原煤,导致了我国煤炭的入洗率仅为25%(发达国家的煤炭入洗率为90%以上),且主要是供应炼钢用的焦煤入洗,而我国现有煤炭洗选设备空置率达到65%。

虽然我国煤炭资源比较丰富,但分布极不平衡,在长期煤电分离的体制下形成了西煤东运,北煤南调的格局。目前我国煤炭产量的70%需要通过铁路运输,运量占铁路货运总量的40%左右。由于铁路货运发展滞后,运力有限,我国绝大多数国有重点煤炭企业都受制于铁路运力而难以提高产量。

此外,由于燃煤单位的设备普遍没有脱硫装置,直接燃烧原煤造成了大量的环境污染,一些媒体于是将煤炭归为空气污染的“罪魁祸首”而呼吁煤炭企业提供洁净煤,而实际上煤炭消费过程中是否形成污染,主要在于煤炭燃烧的设备。

五是以产量为中心的政策导向与安全事故处罚不力导致我国煤炭产业安全事故率过高。

增加煤炭产量长期是我国煤炭产业的基本政策,在增产的压力与动力驱动下,我国煤炭企业普遍存在着片面追求产量而对安全重视不够、安全系统投入不足。尤其是小煤矿生产方法极为原始,只求产量不顾安全,而且在安全事故发生后一般只有为数不多的经济补偿而很少受到相关法规的严厉处罚,结果导致我国煤炭安全事故率长期高居不下。

此外,我国煤炭勘探单位长期被定位为事业单位,通过中央财政拨付的有限的事业经费而进行无偿勘探,由于勘探经费的严重不足,我国煤炭已发现的资源勘探程度低,可供建井的精查储量不足,直接影响到我国煤炭的可持续开采。

美国经验对中国煤炭产业的借鉴

经验之一:煤炭是一种重要的化石能源和不可再生的矿物资源,必须有偿合理且可持续性地开采。在美国,国家资源委员会负责控制煤炭资源的使用,内政部土地管理局负责煤炭资源的租借。美国资源管理实施办法规定,对联邦公有土地煤炭资源实施租借方式,对煤炭资源已勘探清楚并进行了资源评价的矿区,采用招标方式确定开采者;对煤炭资源尚未探明及未进行资源评价的矿区,实行勘探和开采优先的办法。

煤炭资源价格确定是在资源评估的基础上进行的。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煤炭资源储量、煤质、最大的经济回收率、煤炭开采难易程度和开采成本,以及地产价值、银行利率等。由于对煤炭资源实行有偿使用,并加强了对煤炭资源的系统管理,美国煤炭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总采出率达到80%以上。

经验之二:煤炭在其开采、运输与消费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负外部性,政府需要综合控制。

美国政府在控制煤炭开采与加工过程中负外部性的主要措施有:严格审批煤炭建设项目,对凡是没有达到法规要求编制复田设计的矿区不准开采;通过建立废弃矿山土地复田基金帮助采后煤矿的复田。

对于煤炭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负外部性,美国主要是通过环保立法来控制,对排放气体各种污染物含量的严格规定,限制燃煤锅炉的二氧化硫、氧化氮及烟尘的排量,各用煤单位基本上都采用了新型脱硫集灰等设备,许多煤矿只得停采含硫量高的煤层,改为开采低硫低灰的优质煤层。

美国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主要措施有:建立矿业局,并在各煤矿区建立安全监督机构,派驻检查人员加强检查;颁布煤矿安全保健法,授权全国各地250名安全监察人员在紧急危险情况下有权停工撤人;要求矿主事先交纳足够的事故处理保证金,每死亡1人要赔付数十万美元,使得煤矿死不起人。

经验之三:煤炭产品是一种中间投入品,煤炭资源的有效利用标准在于根据市场需求而提供效益最大化的终极品。

目前在我国还有煤炭总产量13%的煤炭为居民直接消费,而美国99.5%的煤炭都是作为工业中间品。煤炭产品并非是煤炭资源开采的唯一目标,美国不少煤炭企业建立坑口电厂将产煤改为输电、建立煤炭气化厂和焦油提炼厂直接生产煤气与焦油。

经验之四:煤炭产业是一个竞争性产业,充分竞争导致煤炭产业全员效率不断提高,煤炭资源获得更为集中且高效地开发。

在美国,1991年独立的专业煤炭公司所属煤矿产量仅占美国煤炭总产量的17.3%,而美国以外的国际财团和外国公司控股煤炭企业已经日益加快进入步伐。因竞争较为充分,美国煤矿的全员效率而一直保持着世界最高水平,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通过收购与兼并不断地占有更多的资源,最终使煤炭资源获得更为集中且高效的开发。

经验之五:煤炭企业的战略目标在于有效地获得与运营煤炭资源,创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品,不断提升煤炭资源的附加值,实现企业绩效的最大化。

在美国,由于煤炭可采诸量的55%为联邦政府所有,而45%为私人所有,因此美国各大煤炭公司一方面通过投标从联邦政府获得煤炭资源,另一方面则通过收购兼并国内外煤矿而控制大量的优势资源。如美国皮保迪公司到2002年底其煤矿已分布在美国的九个州和墨西哥与澳大利亚,共占有91亿吨可采储量的优质煤炭资源。

美国煤炭企业在交易与运输方式方面也不断创新。长期供煤合同已成为美国煤炭产业的主要销售方式,皮保迪公司还与铁路公司合作创造了万吨长大单元列车,美国固本煤炭公司在俄州修建全美第一条年运煤量120万吨的水煤浆输煤管道。即便如此美国煤炭运输的费用仍然较高,煤炭企业又开始发展坑口电站,目前它已成为美国能源基地建设的常规模式。

中国煤炭产业战略发展思路

为实现我国煤炭资源合理高效的可持续发展,并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煤炭产业长期存在的诸多问题,必须改革现有的煤炭资源管理体制,实施基于资源运营的煤炭资源管理与煤炭产业发展战略。在煤炭资源的价值链创造过程中,由于各利益相关者战略目标的不同,它们基于资源运营的战略思路并不一样。

对于煤炭资源的所有者而言,基于资源运营的政府部门战略思路是通过招标、拍卖与挂牌等方式有偿转让煤炭资源的探矿权与采矿权,获得因煤炭资源矿业权的转让而形成的收益,并期望这种收益尽可能的合理与最大化。

对于国家行政管理职能的履行者而言,这种思路要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制定符合客观现实的环境保护法规,并通过严格地执法,从而有效解决煤炭资源开发、消费过程中的负外部性,尤其是大力降低煤炭安全事故率;另外还要根据国家经济长期发展规划,制定出煤炭资源的合理开发规划,并按规划投放煤炭资源,确保经济发展过程中能源的充足性。

对于国有重点煤炭企业与国有地方煤炭企业的出资者而言,这种思路是通过对以往行政授予的煤炭资源的有效利用而获得较高的收益。但考虑到我国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的目标是国有经济逐步退出竞争性行业,因此政府部门的战略思路是在对这些行政授予的煤炭资源价值的合理评估,通过矿业权的逐步流转而获得煤炭资源的收益。

对于煤炭资源的开发者而言,基于资源运营的煤炭企业的战略思路是通过煤炭资源矿业权投标拍卖挂牌与收购兼并等方式多渠道获得丰富的优势煤炭资源,通过对煤炭资源合理地开采、加工、销售与运输而不断地提高全员劳动效率与煤炭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尤其通过对煤炭资源的经济合理开发而获得最大化的经济绩效。

战略方式多样化

在不同的战略思路下,各利益相关者实施基于煤炭资源运营战略的方式也不相同。

作为资源所有者,政府实施的战略方式类似“三部曲”。一是建立垂直集中的煤炭资源管理体制。具体来说,重要的或规模较大的煤炭资源矿业权的转让需要由国土资源部直接处置,规模较小的煤炭资源的矿业权转让则由国土资源部授权省级国土部门处置而在国土资源部备案。二是认真制定煤炭资源的长期开采规划。三是全面实施煤炭资源的有偿开采,为我国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目前我国的煤炭资源并未真正做到有偿开采,因此政府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如对全国的煤炭资源进行全面评估,确定各地煤炭资源矿业权的指导价格;对于行政授予的国有重点与地方国有煤炭企业的煤炭资源进行矿业权评估与转让,并将其转入国有资本金;对于乡镇与私营煤炭企业所占有的煤炭资源的矿业权进行评估与转让,并将其上收;对于准备新开的煤炭资源的矿业权可执行国土资源部于2003年6月11日颁布的《探矿权采矿权招标拍卖挂牌管理办法试行》,向各类投资主体公开转让。

作为国有煤炭企业出资者,政府实施的战略方式包括:客观评估煤炭资源的价值并转为国有资本金;尽可能转让国有股份,逐步将国有资本退出煤炭行业;解决煤炭企业中遗留的历史问题。

作为行政管理者,政府实施战略方式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依法控制煤炭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矿区环境保护,认真贯彻执行《煤炭法》,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可以借鉴美国的一些经验;二是依法控制煤炭消费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强制煤炭消费者采用洁净煤技术,从煤炭价值链的终端实施控制,促进煤炭产品的升级。

作为煤炭企业,其实施的战略方式有:一是通过多种方式获得丰富的优质煤炭资源。如参加政府部门的招标、拍卖与挂牌,从政府部门获得煤炭资源;通过收购、兼并与联合开发,获得其他煤炭企业的优势煤炭资源;还可以走出国门占有国外的优势煤炭资源等等。

二是价值最大化地发挥煤炭资源的效用。若条件许可且效益可观,可以通过煤电联营的方式将产煤直接变为发电,同样可以变为产气或产油;在只能生产煤炭的情况下,也要根据市场的需求,尽可能地提高洗精煤比重;另外,还要不断提高煤炭的采出率,减少煤炭资源的浪费;再有,通过多种方式提高煤炭共伴生品的综合利用率,从而变废为宝。

三是提高产量规模,形成较强的市场势力。要不断提高产量规模,通过收购、兼并与联合等方式,在较短时间内产生几家年产量过亿吨原煤的企业集团,形成较强的市场势力,减少市场价格的波动性,确保煤炭资源的收益。

四是不断地提高生产技术、强化管理,提高全员原煤劳动效率,降低产品成本。

五是降低交易与运输费用,提高煤炭产品的竞争力。可以变输煤为输电,完全消除交易与运输;就近寻找客户,减少运输费用;以长期合同的方式与重要的客户建立伙伴关系;根据效益原则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如采用管道运输、与铁路部门合作发展大马力机车。

六是注重安全生产,减少安全事故。

七项战略发展建议

建议之一:构建煤炭资源管理体系,规范煤炭资源有偿开采制度。我国煤炭产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点在于建立有效的煤炭资源管理体制,因此建议国土资源部代表国家对煤炭资源实行集中管理,制定全部煤炭资源的有偿开采制度,并出台全部煤炭资源矿业权转让的实施方案。

建议之二:明确煤炭资源矿业权评估主体,准确评估煤炭资源价值。现行一些煤炭上市公司的煤炭资源矿业权评估的委托者是企业本身,它们为了自身利益往往严重低估煤炭资源的价值,建议在煤炭资源矿业权转让过程中,必须由政府部门委托评估,从而客观准确地评估出煤炭资源的真正价值。

建议之三:深化国有煤炭企业改革,塑造煤炭产业的健康主体。现有国有重点煤炭企业绝大多数改制并不彻底,依然关心的是煤炭产量,而不是煤炭资源价值的充分挖掘,必须深化国有煤炭企业的改革,通过股份制改造,逐步减少国有股比重,建立多元投资主体,规范法人治理结构。

建议之四:改革煤炭资源勘查体制,提高煤炭资源的勘查能力。尽管我国煤炭资源的普查率较高,但精查率却很低,其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煤炭勘查仍然实施事业单位体制而进行无偿勘查,勘查经费严重短缺,勘查的内在动力也不足。建议深化事业单位的体制改革,将煤炭勘查单位转变为公司,进行商业性运作,实施有偿勘探。

建议之五:分离煤炭企业办社会职能,减轻国有重点煤炭企业的负担。由于绝大多数国有重点煤炭企业所在的地方政府接受能力有限,导致这一改革至今难以真正实施。建议政府将煤炭资源矿业权转让的一部分收益帮助地方政府接受煤炭企业所分离的社会职能。

建议之六:加快发展铁路大马力机车,提高铁路煤炭运输能力。我国铁路运输能力不足长期制约着煤炭企业的发展,加快铁路建设步伐固然是一个重要的方向,但短时间内即可实现的方法则是大力发展大马力机车,提高单列货车的货运能力。

7.中国文化产业集群发展初探 篇七

1.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是以提高社会效益为目标, 获取利润为最终目的, 以市场为主体的发展机制, 从事文化产品 (包括物质文化产品和非物质文化服务) 的生产活动, 并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部门。文化产业的发达程度, 不仅是一个民族的文明的标记, 也是经济实力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迹象。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生机勃勃, 新兴业态不断涌现, 与相关产业的融合日益加深, 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 对中国经济经济的增长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文化产业已经具备了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巨大潜力。但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与我国丰厚的文化资源、与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水平还不相适应, 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 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发展。

2. 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是指集中于一定区域内特定产业的众多具有分工合作关系的不同规模等级的企业与其发展有关的各种机构, 组织等行为主体, 通过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空间积聚体, 代表着介于市场和等级制之间的一种新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是一种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而产生新型经济组织模式, 它摒弃了工业革命后标准化的“福特式”的生产方式, 代之以一种专业精尖、分工合作的协作式的生产方式。

3. 产业集群特征

产业集群具有一些鲜明的特征:①一定地理区域内众多企业的空间集聚。集群区内的企业彼此实行高度的分工协作, 生产效率极高, 产品不断出口到区域外的市场, 从而使整个产业集群获得一种外部规模经济;②与某个特定产业 (产品) 相关联。关联产业是产业集群的核心载体, 该产业的繁荣程度影响着产业集群的发展。③集群中各企业间协作密切。

二、文化产业集群属性及概念

1. 文化产业集群的属性

文化产业是包含了广播电视业、电影音像业、报刊业、网络文化业、体闲娱乐文化业等一系列的行业。作为一种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产业, 它存在着与传统产业不同的产业属性。这些属性就构成了文化产业的特点, 也深深影响着文化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 成为了文化产业集群区别于其他产业集群的标志。

对文化产业的属性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①文化产业以文化为资源。文化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性资源, 离开了文化资源的享赋条件, 整个文化产业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有别于传统产业, 传统产业中文化也是作为一种要素被投入生产中, 但是文化要么是生产中的一个微乎其微的从属要素, 要么是生产函数的一个外生变量。而在文化产业中其地位和作用却大相径庭, 文化是主导要素, 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要素都服务于文化的发展。

②文化产业的核心要素是创意。文化对文化产业有基础的支撑资源作用, 但这种文化并不是对前人文化的简单拼凑、粗糙加工, 而是强调对文化资源的创造性再生产, 是基于原有文化形成新的创意。创意是整个文化产业链的根本, 整个文化产业就是对创意产品和服务进行生产、再生产、存储和分销。创意是文化产业链形成、维持、扩展的基础, 支撑着整个文化产业的发展。

③文化产业是一种注意力经济。文化产业比传统产业更强调品牌效应, 更注重声誉、口碑。在信息化迅猛发展的今天, 各种文化相互激荡, 文化市场上充斥着大量的文化产品、服务和大量的过剩信息。文化产品和服务要想在良莠不齐的文化市场上脱颖而出就必须能够充分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而另一方面, 由于信息不对称, 消费者在付款之前并不能充分了解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内容。因此他们往往根据“人气”、“点击率”等指标, 或者利用品牌效应和明星效应来鉴别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更为重要的是文化本身是一种无形的财富, 对文化的特性很难用一定的物质指标来加以衡量, 只有通过美誉度、知名度等无形的指标来加以鉴别, 这样也就使得注意力在文化产业中具有了突出的影响力, 决定着文化产业的发展程度。

④文化产业属于关联获益型产业。文化产业内部各个行业之间有着紧密的产业关联机制, 一个行业产品的成功运做往往能够带动其他行业从中获益。某种意义上说, 文化产品的生产不仅仅是制作一种产品, 而且是在创造一种新的商业品牌。

⑤文化产业对传统产业具有渗透、提升、驱动的功能。文化产业承载着传承文化的使命, 带动着文化本身的发展和繁荣。随着文化的发展, 文化的作用会突破文化产业的限制而作用于传统产业, 文化可以作为一种重要的驱动要素和其他要素一起驱动传统产业, 也可以作为一种外在要素加入传统产业中, 提升传统产业的竞争力, 甚至文化还可以解构传统产业, 促进传统产业自身的结构调整, 实现对传统产业的渗透。

2. 文化产业集群的概念

在充分考虑上述产业属性的基础上, 结合对产业集群的共性, 本文得出了文化产业集群的概念:文化产业集群是在分工不断深化的条件下, 大量联系密切的文化企业及相关支撑机构以创意为核心, 文化为纽带, 产业链为支撑在某个空间上集聚, 且不断扩大的一种动态产业组织形式。

三、我国发展文化产业集群的讨论

1. 我国发展文化产业集群的思路和对策:

①培育和集聚文化需求;

②优化投资环境、工作环境、人文环境;用集群政策代替单一的产业政策;为文化产业集群创造更多的利润空间;

③优化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培育良好的文化市场;

④积极推动文化产业的科技进步;

⑤建立和完善投融资政策体系.拓宽文化产业发展融资渠道。

2. 我国发展文化产业集群的建议

①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 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必须构建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科技含量高、竞争力强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要改造提升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影视制作、演艺娱乐等传统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文化创意、动漫游戏、网络文化等最具活力和潜力的新兴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与旅游、工业、建筑、通信、会展、商贸、体育、休闲等行业融合, 有效延伸产业链条, 发挥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深化国有文化单位改革, 要“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 核心是紧紧抓住转企改制这个中心环节, 重塑文化市场主体, 推动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从行政附属物转变为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我创新、依法运营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者。盘活国有文化资产, 打造有实力、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国有或国有控股的文化龙头企业, 以资本为纽带, 通过利益共同体吸引众多单位加盟, 采用联合、兼并、股份制等各种形式, 形成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文化产业集群, 使之成为文化市场的主导力量和文化产业的战略投资者。

②文化资源的重组和优化配置

8.中国体育产业发展前景 篇八

关键词:体育文化产业;时代优势;策略

中图分类号:G80-05文章编号:1009—783X(2009)04—0391—04文献标志码:A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中国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以信息科技为代表的新经济的迅猛发展使得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可见,世界范围内以文化软实力为竞争的格局已经形成。然而,作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文化却长期处于自然增长的状态,缺乏创新,对体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受到传统体育产业思维模式的干扰而不能充分发挥其文化层面上的经济效益,体育文化产业的许多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都值得进一步探讨。因此,笔者按照由文化到体育文化,从文化产业到体育文化产业的思路进行逻辑推理,试图找出我国实行体育文化产业化运作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提出发展的优势条件并给出相应的发展策略,为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文化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1“体育文化产业”概念解析

1.1由文化到文化产业的演变

从古希腊时期大量文学经典问世到现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并驾齐驱的21世纪,“文化”一直是人们极力“圈定”的人类现象。人类学之父泰勒、我国学者胡适、梁启超、梁漱溟以及当代国学大师钱穆先生都对“文化”一词进行过界定,但都因为各自的切入点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定义。从范畴学角度,它可以分为政治、经济、历史、宗教、制度、教育等文化;从文化学角度,它又可以分为进化学派、传播学派、功能学派、历史学派、社会学派以及新进化学派等主要文化学流派。因此,对文化内涵的界定,国内外研究学者见仁见智。“理解文化,我们不妨按照恩格斯所说的:‘在科学上,一切定义都只有微小的价值’,通过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和时代意义来界定文化有时候比套搬一种文化的概念更为有益”。

由于西方工业化发展起步较早,因此,一直作为上层建筑的文化形成产业化发展模式直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才在中国产生,它标志着我国物质、精神文化水平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经济学认为,“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它以创造性思维为核心并结合其它各种投入,从而为整个社会提供各种文化产品和服务”。凡高的油画、莎士比亚的文学作品、自由女神雕像等文学艺术作品以标准化、规范化的方式被大量复制出来,电影、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现代传媒技术的飞快发展拉开了文化产业的“序幕”。美国凭借着自己的“三片”文化,即代表饮食文化的麦当劳“薯片”,代表美国电影文化的好莱坞“大片”,代表美国信息文明的硅谷“芯片”,使自己成为引领世界文化消费潮流的行业巨头;近几年,韩国的影、视、歌娱乐文化在中国掀起阵阵波澜,一部《大长今》在中国电视剧收视排行榜上创下新高,日本料理的饮食文化已不再是北京城内才可以见到的独特风景,它已经悄然迈过了普通工薪阶层的心坎。

可见,文化不只是意识形态上的东西,它同样可以转变成为实实在在的物质财富成为一种新的文化形式,用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体育文化也不例外。

1.2体育文化产业的提出符合时代发展的实际需求

“体育文化产业”是一个较为新颖的提法,但是从体育文化到体育文化产业的逻辑推理是成立的。查阅近几年的文献资料发现,“体育文化产业”的称谓一直与体育产业、文化产业、文化创意产业、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等概念之间的关系含混不清,尤其与体育产业之间更是难以说清,可谓“名不正、言不顺”。从逻辑上讲,鲍明晓教授认为:“体育与产业结合构成体育产业,体育产业的形成催生出新的体育文化”,那么体育文化同样可以与产业结合形成新的产业形态,即“体育文化产业”。另一方面,现代语境下,体育文化(physical culture)已经涵盖了人类社会各个领域的内容,远远超出了顾拜旦“身体文化”的范畴,“体育文化已经与哲学、宗教、道德、美学、医学、伦理、法学以及现代建筑、机械、纺织、电子、营养品、食品等多种文化领域实现联合,成为现代社会文化体系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它是人类文明成果达到充分展现和社会取得进步的显著标志”。还有学者把体育文化分为体育理论、体育道德建设、体育公共文化服务、体育新闻事业、体育文化创新、民族体育文化保护、体育旅游文化等7个方面。总之,体育文化资源种类异常丰富,是对其进行技术加工和商业化包装的前提保障,也是实现产业效益的重要因素。

整体看来,体育文化产业与传统意义上的体育产业没有多大的区别,其实不然。如有学者说体育文化产业是“为社会提供体育产品的同一类经济活动的集合”,还有人说“是通过无形的体育精神和有形的体育物质来获得精神价值和物质价值的一种精神和文化的产业”。这些表述都没有从本质上说出体育文化产业的内涵。文化产业的发展对体育文化产业而言是一个全新的视角,体育文化产业可以认定为:一种以“体育文化”为产业资源,包括“创意、生产、再生产和交易”4个主要环节,以创造性技术加工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新型产业。“诸如体育竞赛的录象带、体育歌曲的录音带、体育影视的放映、体育邮票的发行、体育漫画的制作、体育雕刻的销售、体育建筑的设计、体育珍藏品的拍卖、运动会徽的设计以及纪念章的出售等产品都具有这样的特征,它们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体系完备的产业群”,显示出强劲的经济活力。

因此,体育文化产业在文化唱主角的21世纪必将发挥出更大的文化传播效应和经济创造效益。

2我国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分析

2.1我国文化产业取得飞快发展

自我国2001年加入WTO以来,文化产业发展成效显著,直接为体育文化产业的快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00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10个5年计划的建议》文件中正式使用“文化产业”这一概念,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推动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的指导战略。根本原因就在于文化产业爆发出来的巨大的经济活力。2001年我国文化产业产值为210.68亿元,2002年增跃到250亿元,增幅18.66%,2003年达到307.30亿元,增幅

22.88%。随着新一轮文化体制改革的推行,我国在电影业、唱片业、广播电视业、网游业、动漫业等文化产业领域取得了飞速发展,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将进入新一轮高增长空间,结构变化将向着技术和资本结构发展。另外,政府有关部门还出台了多项政策文件为文化产业保驾护航,如《国务院关于支持文化事业发展若干经济政策的通知》、《出版物市场管理规定》等。因此,体育文化应当趁此机会尽快建立自己的产业实体,以图更好更快发展。

2.2我国具有丰富的体育文化资源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异彩纷呈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为体育文化产业发展预备了丰厚的资源。在文化全球化背景下,体育文化的民族性、传统性、趣味性将成为国家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标志。例如:美国的篮球文化、橄榄球文化、街球文化,巴西的足球文化,日本的相扑文化等等,都具有自己的民族文化特色。我国拥有56个民族,无论体育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还是人文文化都是一个体育文化资源大国。像姚明、刘翔等优秀运动员已经成为世界文化领域里一道亮丽的人文景观,也是很好的文化开发资源。我们也可以像国外一样拍摄自己的体育电影,如《功夫熊猫》,人物纪录片,如《乔丹》等。像成龙、李連杰、中国女排、“跳水梦之队”等人文文化都是体育文化产业开发的宝贵资源。

2.3人们体育消费环境得到改善

近年来,我国城市居民体育锻炼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和提高,使人们有暇顾及体育消费的文化档次。以北京市为例,“截止到2003年底,北京市体育场地面积总数为3191.7万m2,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2.19m2(按常住人口1456万人计算),远远超出了《北京体育奥运行动规划一群众体育专项规划》中提出的“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008年达到1.2m2”的目标”。北京市社会体育指导员数目剧增,居民体育文化消费水平大幅提高。国际体育运动服务机构和体育用品销售连锁店在国内已经形成庞大服务网络,直接带动人们对体育广告词等文化理念的欣赏品位的提升。如ADIDAS广告词“Impossible is nothing"、匹克广告词“I can play“、鸿星尔克广告词“TO be NO 1”,因此,对体育品牌文化理念的热情追逐将促进体育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2.4体育消费观念发生积极转变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和改革开放的深人,人们经济收入水平得到提高,健康意识得到强化,使得现代体育消费观念深入人心,已经由过去的感性消费上升到理性消费。据资料显示:“老年人在信息接受型体育消费中目的明确,为了获得较清晰的关于“体育健身、健康咨询”相关知识与信息而愿意进行相关消费。“高级知识分子对体育消费这种社会文化现象具有广泛的认同性,有92.4%的高级知识分子认为健康投资有必要,其中有64.2%的高级知识分子认为非常必要”。由此可见,在现代社会中,“花钱买体育,花钱促健康”已经成为共识,为“健康投资”和实施“健康储备”等新型体育消费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2.5体育基础产业发展已经形成规模

我国体育基础产业发展已经形成规模,尤其形成了体育用品制造业、体育竞赛服务业、体育娱乐表演业、体育场馆经营业为主要产业支柱的实体,这些基础产业的规模、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已经上了一个层次。在生产要素基本持平的条件下,企业要想取得突破唯有在企业文化上下功夫。比如,国际体育用品市场上“Made in China”品牌标签逐渐增多,像李宁、安踏等品牌均与国外优秀团队、个人签定长期合作关系。在国内也已经形成了以浙江、福建为中心的产业集群。据报道:“浙江省生产体育用品的单位共2014家,其中,体育用品生产企业1281家(其中小型企业1150家,中型企业117家,大型企业14家),占63.6%,个体户733家,占36.4%”。因此,体育基础产业的扩大离不开文化形态的包装,对产业文化的深层次挖掘既是一种现有文化的突破,又是原有文化基础的合理延伸。

3我国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策略分析

3.1转变观念,正视体育文化产业的价值扣地位

在文化全球化背景下,体育文化力的竞争普遍受到国家和民族的关注,“体育文化产业”概念的提出不是一个新名词、新概念,而是社会主义体育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这一产业的发展壮大不仅意味着一种新的经济增长形式的出现,它还能有效树立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我们应当积极转变观念,正视体育文化产业的价值和地位。体育文化产业和体育产业是有区别的。

首先,虽然两者的目的都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精神文化需要,都具有明显的产业性质,但是它们的研究对象表现为前者的研究对象是体育现象文化表现形式的概括和提炼价值,它具有对现有体育文化现象进行深加工的特点,“而后者的研究对象是体育产业部门及相互间的经济关系”[6],它是对体育即成资源进行直接销售的表浅产业现象。其次,前者的主管部门应当是国家文化管理部门,如广电总局、文化部、宣传部等国家机构,后者的执行主体是国家体育总局以及下属分支机构。再次,二者的侧重点不同,前者的首要功能是弘扬体育文化精神,传播体育文化知识,满足人们精神层面的文化需求,它具有很强的教育功能和意识导向作用,而后者则以创造经济效益为主,实现社会效益只是它的附带功能。因此,对于体育文化产业的价值定位问题我们不能“一叶障目而不见泰山”,长期闲置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器物”怪圈。

3.2积极保护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

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追求新式体育文化享受的热情不减,使得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被无情地推到了历史舞台的边角,“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也随着中国学术界对各民族民间文化和艺术遗产抢救和保护呼声的日益高涨而翻然醒悟”[11]。在体育文化产业发展道路上,文化资源的保护至关重要。我国传统体育文化资源正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而逐渐流失甚至消亡。我国民间文艺协会主席冯骥才先生说:“民间文化的传承人每一分钟都在逝去,民间文化每一分钟都在消亡”,民间体育艺人何尝不是如此。余秋雨先生曾说:“各国友人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普遍乐观,但绝大多数人认为中国的文化遭遇着严重危机,社会经济和精神文化两者在发展上明显失衡。”不仅如此,一些欧洲国家对“少林寺、少林武术、少林功夫”等商标抢注已经成为一股热潮,这对中国体育文化的产业化发展来讲犹如一场噩梦,如果我们不意识到它的严重性的话,这就是噩梦的开始。

鉴于此,我们很有必要对这一种体育文化资源进行积极保护。从其他文化资源保护的实际效果来看,静态的保存和一成不变的维护已经不适应形势的发展,动态的,在不断地开发利用和发展创新中进行保护是主要途径。

3.3找准体育文化产业资源开发的切入点

为了避免与体育产业开发产生冲突和矛盾,我们有必要

理清体育文化产业资源开发的突破口。原国家体委于1996年颁布的《体育产业发展纲要(1995—2010年)》把我国体育产业分为三大类别:第1类为体育主体产业类,指发挥体育自身的经济功能和价值的体育经营活动内容,如对体育竞赛表演、训练、健身、娱乐、咨询、培训等方面的经营;第2类指为体育活动提供服务的体育相关产业类,如体育器械及体育用品的生产经营等;第3类指体育部门开展的旨在补助体育事业发展的其他各类产业活动。综观我国三大类产业结构的发展现状可以发现,其主要形式有2种,一是一过性体育服务类,二是体育实物产品销售类。这两大类产业形式均存在科技投入不足,资源加工不深的不足,往往用“大场面、强灯光、大镜子、大音响”的方式吸引观众,一场比赛结束很多人感到头昏脑涨,背离了享受体育乐趣的初衷。在经济、科技全球化发展更加深入的时代,物质文明的发展已经趋于同质化,精神文明将是保持不同国家文化多元性的标志性财富,因此,体育文化产业的切入点在于那些为人们体育锻炼提供科学指导、张显人文价值、满足审美需求以及理性审视体育乐趣等产品的开发,如读一份体育报刊、杂志,欣赏一副体育摄影作品就像品一壶香茗一样回味悠长,能够“涤烦疗渴”。

3.4优化我国群众体育消费结构

体育消费结构不合理直接影响着我国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后劲,制约着体育文化产业结构的合理升级。随着人们经济收入水平的提高,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使人们体育消费行为趋于理性,对满足精神文化建设的体育产品的需求更加迫切,改善体育消费结构就显得尤为重要。据2000年进行的一项对我国三大经济地区上海市、武汉市、合肥市和兰州市不同社区的1945位城市居民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居民用于购买体育服装和体育用品的支出占总支出的59.1%,22.9%用于购买体育报刊和体育彩票,而体育服务支出仅占18%。而1990年的法国、德国居民体育服务产品消费占整个体育消费的62%,西班牙则高达78%[12]。因此,我们必须改变这种局面,通过体育文化知识的普及推广让广大消费者意识到改变消费方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体育消费行为绝不是买一两件运动服,一双运动鞋那么简单。科学合理的体育消费行为可以愉悦身心、缓解精神压力,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体育陶冶情操,升华心灵。这是体育文化产品的供给享用才能够实现的,不是物质产品能够代替的。因此,改善我国体育文化消费需求结构,健全配套服务体系对体育文化产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3.5积极培植中国特色的体育文化品牌

“中国的体育文化产业要发展,要使优秀的文化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就必须要有一定知名度的体育文化品牌”[13]。品牌对于一项产品来说至关重要,对于体育文化产品而言,它的推广销售还得依靠宣传载体——知名体育人士。比如:像姚明代言中国联通,刘翔代言可口可乐,李连杰代言柒牌男装,他们的消费取向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件物件的服务状况、款式,更多的是他们对企业文化的宣传效应。由此可见,在体育文化这个大型资源库里创建具有独特风格的品牌有2种途径。一是可以通过自身体育文化与外来体育文化进行文化对接,发展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文化品牌。这显然是很难实现的,如中国国画与西方素描、速写等创作方式结合发展了几十年,至今没有创造出诸如吴昌硕、赵之谦等人的惊世之作。其次是在悠久的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中寻找突破口。“奥运——百年体育品牌;中国——千年文化品牌”已经在北大百年论坛上吹响,这让我们看到了创建中国特色的体育文化品牌的民族渴望和时代心声。因此,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才是体育文化产业品牌创建的根本源泉,我们必须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大胆选择具有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的国内外文化机构或个人进行品牌推广。

4结束语

体育文化产业在世纪之初被提出来绝不仅是一个新名词、新概念,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它的提出以文化产业为依托,以一切体育文化现象(包括物质的、精神的、制度的)为着眼点,对它的文化内涵利用产业思维进行创意开发、生产、再生产、销售而产生经济效益的一种新型产业形式。它是我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我国体育产业的积极补充,它的蓬勃发展对宏扬民族体育精神、传播优秀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具有重要作用。2008北京奥运会已经圆满结束,留下了“科技奥运、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的世界体育文化品牌,中国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同样需要创造提倡“科技、人文、和谐”理念的人类文化品牌。

参考文献:

[1]江蓝生,谢绳武.2001—2002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5.

[2]易剑东.体育文化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6—8.

[3]花建.软权利之争:全球化视野中的文化潮流[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33.

[4]鲍明晓.体育产业基本理论问题研究[J].体育科研,2005(4):22.

[5]卢元稹,郭云鹏,费琪,等.体育产业的基本理论问题研究口].体育学刊,2001(1):41-44.

[6]胡愛本.体育产业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207—208.

[7]周登嵩,李林,刘昕,等.北京市城乡体育发展差异及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8):1013—1020.

[8]金再活,王淑霞,孙斌.21世纪中国老年人体育消费的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12):1639—1641.

[9]朱琦.普通高校高级知识分子体育消费现状的调查与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5):618.

[10]林建君,李建设.浙江省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模式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4):447 448.[11]王俊奇.从武术文化遗产保护引发对“保守主义”的文化思考[J].体育学刊,2008(2):95—99.

[12]曹可强,胡爱本.我国体育市场开发对策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0,16(4):7—10.

上一篇:商务英语专业的就业方向分析下一篇:4.古诗三首(优质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