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未来的发展趋势

2024-07-26

手机未来的发展趋势(精选8篇)

1.手机未来的发展趋势 篇一

手机媒体的产生及发展

一、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手机具有高度的便携性,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通话,这是手机最初被发明出来时的基本功能,也是其被大众接受的基础,现在随着其功能的增强和移动技术的发展,通过手机还可以读新闻、看电视、写博客、玩游戏、炒股票„„手机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人获取资讯的重要载体。

手机被视为最有希望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之后的“第五媒体”,它已经从最初的人际语音通讯工具向综合型媒体发展。具有便携性和移动性的手机媒介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愈发活跃,手机屏幕越做越大,手机的功能也是越来越多越来越强大,不管是公车上、还是地铁中都不难看到用手机听歌、阅读、看新闻或者是看视频的人们,手机作为“放在口袋里的媒体”,极大满足了移动人群快速阅读的心理, 减少了媒介传播的障碍,手机媒介开辟了人类传播活动的新领域,以之独特和前所未有的优势如移动性、便携性等迅速成为现代社会信息传递和信息操作的主要媒介之一,并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了个人交往、信息传递、商务活动和社会管理的方式。

手机作为各种应用最终实现的工具,作为与用户直接接触的终端,是移动通信网络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便携性与多功能性的特点甚至让很多人因此患上了“手机依赖症”。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7月末,中国移动电话用户超过7亿户,手机普及率达到47.9%。也就是说,平均每10个中国人中约有5人使用手机。今年以来,受手机单向收费的刺激,手机用户数大幅增长。统计表明,到9月底,全国手机用户较上年底增加6225.7万户,月均增加691万户左右。手机用户数量的增长带来手机短信发送量的持续增加。2010年1至9月,手机短信发送量达到4311.6亿条,较上年同期增长38.9%[1]。可以认为,手机媒体是借助手机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体,它会随着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3G(第三代数字移动通讯技术)时代的到来,媒体理念和运营模式的逐渐成熟,而成为一种新的大众传播媒体。手机媒体将经济功能和文化功能实现充分结合,它比任何一个传统媒体更贴近大众生活,这种媒体几乎集合了所有传统媒体的优点,对这种新媒体的深度解读,将有助于推动其在我国的高速发展。

二、手机媒体的产生及发展

无论你承认与否,手机媒体已渗透进你的生活,成为你日常行为的一部分。1992年,在英国沃尔丰的GSM网络上,世界上第一条短信,通过PC向移动电话发送成功。自那个时候起手机就开始从“通讯工具”向“媒体”的身份转化了。

在2002年,搜狐CEO张朝阳在“搜狐时尚手机之旅”活动中,首次提出了手机媒体是“第五媒体”的概念,自此学界和业界开始了对于“第五媒体”的大讨论。在这场大讨论中,认为手机媒体即“第五媒体”者居多。其中代表人物之一是被称为“第五媒体”专家、中国无线营销理论开创者的朱海松他认为:“第五媒体是以手机为视听终端,手机上网为平台的个性化即时信息传播载体,它是以分众为传播目标,以定向为传播目的,以即时为传播效果,以互动为传播应用的大众传播媒介,也叫手机媒体或移动媒体。”[2]在这一定义中,他明确指出了“第五媒体”即手机媒体。

综观手机媒体的历程,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其在发展过程中留下的轨迹。世界第一部手机于1973年在美国纽约诞生,在3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就经历了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变迁。手机媒体由最初的单纯移动通信工具,逐步向增值服务(短信、彩信、WAP及多媒体视讯等)多元化媒体转变。去年初,国内3G牌照发放给了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3家运营商,这标志着我国3G时代的到来。

虽然手机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进行语音通话,但是手机与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的结合已经使其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大众传播媒体。国内已出现了许多通过手机短信进行新闻传播与出版的手机报,并积极实践手机媒体化,“手机正在实现由人际沟通工具向大众媒体的跨越。”

三、手机媒体的现状

(一)手机已成新型媒体

以手机为传播载体的第五媒体已经迅速融入了百姓生活。现代化的通信技术与网络技术,让新闻的时效性和透明度更高。比起传统的媒体传播方式,第五媒体无疑更加快捷和具有互动性和广泛的参与性。而传统媒体也纷纷利用数字传播方式,打造现代传播的新阵地、新平台。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6月底,我国手机网民已经达到2.77亿,半年新增4334万。手机作为第五媒体的传播载体,其

迅猛发展态势已不可逆转。

随着第五媒体受众的飞速增长,手机报、数字报、网络报刊、移动电视等新媒体形态也迅速融入生活,成为影响老百姓工作、生活的重要媒体形态。目前,互联网正在从PC向移动智能终端变迁,未来几年中,3G的全面发展及4G时代的到来,更多的移动智能终端用户将跨越个人电脑和手机的鸿沟,享受第五媒体带来的新体验。

新闻出版业的兴旺,则为第五媒体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据新闻出版署的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的新闻出版业实现总产出10668.9亿元,全国共出版图书30.2万种,出版期刊9851种,出版报纸1937种,出版录音录像制品25384种,引进出版物版权13793种,输出出版物版权4205种。数字出版发展迅速。2009年,数字出版总产出达799.4亿元,数字出版经济规模已超过图书出版,而手机出版的营业收入已经超过了传统的网络游戏,占数字出版全部营业收入的24.2%。[3]

(二)手机媒体的表现形式

随着技术的创新发展,手机移动通信技术不断推陈出新,手机已经不只单纯是个通讯工具,同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相互补充,开启了一个移动通信融合与变革的时代,使得手机媒介越来越接近一种新型信息采集、传播和消费样式,手机终端媒介在新闻传播领域中主要有如下一些形态:

1、手机报

手机报是将纸质报纸、杂志的新闻等内容,通过移动通信技术平台传播,使用户能通过手机阅读到报纸内容的一种信息传播业务。在2004年7月,《中国妇女报》推出了国内第一家手机报——《中国妇女报-彩信版》。据业内人士测算,随着手机报价值链形成,加上三大运营商业务格局的明晰,2009年底,中国手机报业态将超过2亿的规模,其中付费用户将达到8,000万。例如,在我们身边的《齐鲁手机报》是由大众报业集团与中国移动集团山东分公司联合创办。截止2010年12月,《齐鲁手机报》在山东省拥有130万左右的固定读者。

2、手机广播

手机广播是手机媒体的一种典型应用,对于广播的不同类型,手机广播也有着双重含义。一是随着GPRS、3G、WAP等无线通信技术和服务的发展和完善,依托于移动通讯网络和互联网络,用上网手机实时收听或点播网络广播节目。一是在手机中内置了FM广播调谐器,用手机可以直接收听电台的广播节目。

3、手机图书

手机图书是将数字化了的图书利用手机作为终端进行阅读的一种信息传播方式[4]。2008年,中国手机用户继续迅猛增长,随着手机价格和话费进一步下调,大屏幕、智能手机开始大量普及,手机阅读人数和所占比例仍然持续增加,从2007年的5.9%增长到2008年的6.3%,同时,行进中的阅读比例也从2.6%增长到2.9%。虽然所增比例不大,但是考虑到2008年新增加的读者的年纪构成,实际上手机读者的增长是极为迅猛的,这个从手机阅读市场收入的增长上得到了直观体现:手机阅读市场收入由2007年的650万猛增到2008年的3030万,所占比例由3.8%增长到13.4%,增长极为明显和强劲。

4、手机电视电影

手机电视电影是指以手机为终端设备,传输电视内容的一项技术或应用。用户可以在手机上收看实时直播的电视节目、体育赛事,观看最新电影的片花预告和经典影视剧的剪辑、幽默搞笑的短片等等。根据2009年7月发布的《第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6月,手机电视用户占手机网民总数的8%,在3G时代的推动下,预计未来半年手机电视用户的规模将上升至39.2%。

5、手机上网

手机网络是传统电脑网络的延伸和补充。目前手机上网浏览支持两种方式:一种是WAP(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无线应用协议方式,一种是NIC数据表明,2009年第三季度的移动互联网网民规模已超过1.8亿,加之3G大规模的推广影响,预计2009年底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包括2G、3G、移动上网卡等),有望突破2亿人,手机上网用户整体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

6、飞信

飞信是中国移动的综合通信服务,即融合语音、GPRS、短信等多种通信方式。飞信可以通过PC、手机、WAP等多种终端登录,实现PC和手机间的无缝即时互通,保证用户能够实现永不离线的状态。中国移动2006年开始试商用飞信。凭借着中国移动5亿用户的基础,飞信业务在推出后仅一年,其用户数就已经超过MSN仅次于QQ。据《中国移动飞信业务案例分析报告2009》显示,截至2009年第2季度,中国移动飞信用户到达数达1.84亿,环比增长16.1%,与2008年第2季度的1.12亿用户到 4

达数相比同比增长64.9%,可见飞信用户规模增长的速度十分迅速。

7、移动搜索

移动搜索依赖于手机的平台便利性,在实际使用中用户易于接触到手机平台和移动搜索平台,大大提高了用户使用移动搜索的频率。根据2009年7月发布的《第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6月手机搜索的用户占手机用户总数的26.2%,约为4074万人。随着3G的推广和应用,移动搜索成为各移动运营商、搜索引擎厂商关注的重要领域,未来半年手机搜索用户规模将上升至38.3%。艾瑞分析显示:2010年手机搜索用户规模为1.4亿人。据艾瑞调查结果显示,有超过一半以上的用户每天至少会使用移动搜索2次,使用频率非常高。同时,新闻类信息成为手机网民手机搜索第一需求。

8、微博

微博(Micro-blogging,Microlog)是一种允许用户及时更新简短文本(通常少于200字)并可以公开发布的博客形式。随着发展,这些消息可以被很多方式传送,包括手机短信、即时消息软件、电子邮件、MP3或网页。一些微博客也可以发布多媒体,如图片或影音剪辑和出版。微博客的代表性网站是Twitter,目前Twitter日均访问量已近2000万人次,用户已近4000万。虽然twitter现只有英文和日文两个版本,至今没有推出中文版,但是不管是什么语言的版本,都可以在Twitter上说中文,“今天,你twitter了吗?”一度成为新的网络流行语。

(三)手机媒体的特点

1、随时随地的移动性以及贴身性

手机媒体相比于其他媒介,更加小巧轻便,正是由于这样的便携性,手机常常被称为“影子媒体”,它的随身性打破了信息接收的时间和地域限制。

2、高效的互动性

手机传播是一种开放的互动性传播,与传统媒体的单项传输不同,手机平台上的信息传输是双向的,用户不仅可以接收信息,更重要的是可以回复并转发信息,同时成为了受众与传播者。

3、传播的时效性

所谓传播时效性,是指商家所传播的内容,传播速度快,被受众阅读的可能性更高,并且更容易对用户产生影响相比与在其他渠道获取信息,通过手机获得信息,能够引起更大观注。例如:在美国“9·11”事件中,恐怖组织袭击世贸大楼之后,最早向外界发布该新闻的媒介不再是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而是以反应迅速见长的手机报。2003年3月20日上午10时34分,美国正式向伊拉克宣战,打响了伊拉克战役的第一声炮火。事发后,仅1分钟时间,许多手机用户就收到了此消息。而2008年5月12日,“中国汶川大地震”中许多地震画面都是当事人用手机拍摄再传到互联网上的,而且中央电视台也引用了这段视频资料。

4、多媒体性

手机媒体的内容是以多媒体的形式存在的,即: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各种媒体形式的内容都能从手机上获得。从目前来看,多媒体形式的内容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一方面,多媒体形式蕴含着无数商机,另一方面,大众非常喜爱多媒体形式的内容,这点从互联网上此类内容受欢迎的程度就可以得到佐证。

5、高互动性[6]

传统媒体通常缺乏与手受众的有效且及时的互动,传播的效果因此而大打折扣。而手机媒体就可以突破传统媒体直线型信息传播的局限性,把与受众互动作为主要的方式。手机媒体被称为“影子媒体”与用户形影不离,这是任何别的媒体都不具备的特点。另外,手机媒体还可以通过通信交流、信息转发、信息评论等形式表现出来,这都表现了手机媒体的高互动性。例如:现在国内很多手机报纸就开通了评论功能,使用户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的和想法。此外,通过反馈和交流,传播者可以根据读者的不同爱好,帮助用户随时随地的挑选和阅读最喜欢的内容,有针对性地提供个性化、人性化的服务,从而节省受众的时间和精力。

6、高科技性

手机媒体是一种新的移动通信媒体,特别是在web2.0的时代背景下,它是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诸多媒体相结合,用户可以迅速在网上获取多媒体新闻信息。手机媒体可以提供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网页浏览等多种信息服务项目。这是一个可以整合现在所有网络科技的移动媒体。信息的传播、网页的浏览、视频的记录传播、声音的传递等这些功能无一不彰显了现代科技的力量。手机媒体为众多“手机达人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手机媒体被开发出来的越来越多的功能正逐渐代替传统的传播方式。手机媒体正对传统媒体的各项功能进行整合,正带我们走向手机媒体带来的高科技生活。

7、媒体普遍性

手机几乎成为了我们生活中必备的工具。截止2009年,中国的手机 6

用户已经达6亿,手机的发展和普及的速度远远超过了第四媒体——互联网,目前中国的手机普及率以及用户总量均居世界第一。据我针对山东理工大学在校师生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在全校3万人中,拥有手机率为100%。

也正是因为手机媒体具备了移动性、互动性和传播的时效性等特征,越来越多的商家依靠手机媒体与会员和潜在客户进行互动,增加对客户的粘性,提高企业竞争力。

在我国,目前专注于手机媒体服务产品有:12580生活播报、企信通、企业推广手机报、企业内刊手机报、政府部门手机、大学生手机报等。

手机媒体的移动互动性,精准传播的有效性,都逐渐被商家合理的利用。例如:12580生活播报帮企业有效的传播开发新客户,手机报帮企业深度挖掘客户的需求,企信通帮企业有效的黏在客户。

四、手机媒体在当前运营中的问题

由于手机媒体是在数字化的进程下诞生的,也就不可避免的有着网络媒体的许多不足之处:

(一)与传统媒体相比,手机媒体的发展有着太多的未知数

手机媒体作为一个新兴媒体仍并没有走到一条完全成熟的道路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手机媒体必然会出现新的表现形式,而受众如何接受,厂商如何发展都未可预知,所以,手机媒体要想传统媒体那样稳固还需要多多努力。

(二)手机承载平台的局限性

现有的手机承载平台有着自身难以克服的局限性。下载速度不过快,手机屏幕过小,流量费用相对过高,这些因素必将影响手机的增值业务的发展。如:对于手机电视来说就受到了终端昂贵、待机时间短等因素的影响。目前,支持手机电视业务的手机种类还相对较少,手机用户如果想使用手机电视业务就必须更换终端,而且现在的手机待机时间一般都在3天到一周的时间,但观看电视节目就会使手机电池的使用时间减少到不足8个小时,甚至更少,这些因素都会降低手机用户购买视频手机的欲望。除了终端限制外,各类型播放软件的不统一、手机生产商和业务开发商采用的技术不统一,使得诸多内容彼此不兼容,使得手机用户面对麻烦就望而却步了。

(三)缺乏专业媒体从业人员

手机媒体是个综合媒体,它融合了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多种媒体的特点,涵盖了文本、音频、视频等多方面、多领域的内容,因此对于手机媒体从业人员的要求比较高。目前手机媒体的业务刚刚起步,往往都是临时拼凑的人员,缺乏对手机媒体的深入认识和操作经验,而少了这种综合性的媒体从业人员就为手机媒体真正发挥媒体功能增加了难度。因此应尽早建立健全手机媒体自己的采编系统和运作管理体系。

三、手机媒体的发展趋势

随着手机媒体受众的飞速增长,手机报、数字报、网络报刊、移动电视等新媒体形态也迅速融入人们的生活,成为影响老百姓工作、生活的重要媒体形态。在未来几年中,3G的全面发展及4G时代的到来,更多的移动智能终端用户将跨越个人电脑和手机的鸿沟,享受手机媒体带来的新体验。由于我国拥有全世界最大的手机用户群,手机媒体时代的到来也必然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手机媒体的媒体特点和巨大的用户群决定了它必然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在未来的几年中,随着手机媒体的发展我们一定会更加深入的走进“手机媒体时代”。本文对手机媒体的发展做出以下展望:

(一)手机媒体将迎来快速发展期

手机媒体在我国已经有巨大的用户群,而且其潜在的用户市场更大。截至2009年底,全国移动电话用户达到74738.4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56.3部/百人。全国网民数达到3.84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8.9%。其中手机网民数净增1.2亿人,达到2.33亿人,占网民总数的60.8%。[7]在未来几年,随着WEP2.0时代的带来,在我国会有更多的智能手机用户,手机媒体的用户群将会进一步扩大,手机网民的数量将会进一步增加,这些都必然促使着手机媒体的快速发展。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手机和互联网必将进一步结合,手机媒体的表现形式也会更加丰富多彩,这必将吸引更多的人接受手机媒体,成为手机媒体的受众群。因此,在未来几年,在有着庞大用户群的我国,手机媒体必将要迎来黄金发展期。

(二)手机媒体的自身特性更符合读者阅读趋势的变迁

当前,从读者阅读趋势上看,一方面随着人们工作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读者将更善于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获取信息和娱乐,这些碎片化的时

间主要由等待和无聊时间构成,等待的时间包括等车、等人、候机等时间,无聊时间包括乘车、如厕等空隙时间。在这些时间获得信息,需要相应的媒介具有及时、易携带、展示性好等特性。另一方面人的需求可以分为娱乐需求和信息需求。在娱乐需求方面,年轻人有着更强的需求,也被电信运营商和广告主看重,广告主看重的是年轻人所具备的庞大的潜在消费能力,电信运营商看重的是年轻人所钟爱的手机视频能够带来大规模流量的消费形态;在信息需求方面,这部分人群多为消费能力强的中产阶层,这部分读者需要个性化、量身定做的信息,这部分读者也更为广告主所看重。从这些趋势上可以看出人们迫切需要具有易携带、及时、迅速、展示性好等特点的媒体,手机媒体完全具备这些特点,完全符合读者阅读趋势变化的要求[8]。

(三)巨型的信息平台

从手机媒体的发展趋势来看,手机报、WAP网站都是过渡形态,未来手机媒体必将以网络媒体的现有架构为基础来发展。成为一个集新闻、资讯、娱乐、互联网、声音、视频等为一体的移动信息平台。它与电脑相比具有移动性的特点,更能够符合人们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必然会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巨型信息平台。

当前存在的手机媒体的表现形式,无论是手机报、WAP网站、飞信等都依然有标准化、信息量少等缺陷,不能满足读者个性化、定制化的需求,这也注定这些形态只是手机媒体的过渡形态。未来手机媒体必然集合科技、娱乐、新闻等巨型信息平台。他必然成为一个以海量信息为基础,以互联网的技术为驱动,以读者需求为导向,为读者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信息的巨型信息平台,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移动媒体的商业盈利。

(四)对传统媒体带来巨大挑战

由于手机媒体具有独特的媒体优越性,电信运营商和新技术公司必将加大对手机媒体的开发力度,大力发展手机媒体。我们具有世界上最大的手机用户群,对手机媒体在我国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这将会给传统媒体带来更大、更严峻的挑战。一方面手机媒体拥有渠道优势和巨大的用户群;另一方面手机媒体拥有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独特优势,集合了图像、文字、声音、网络等所有媒体的特点。这些都使手机媒体更容易被受众所接受。手机媒体的发展是对传统媒体形式的整合,这都必然会对报纸等传统媒体带来前所没有的挑战。

四、结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手机媒体变得越来越无所不能。本文结合实践对手机媒体的现状做了一点的综述,同时,也对手机媒体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在本课题中明确的总结了手机媒体的特点。

著名加拿大传播学者麦克卢汉曾经说过:“任何新媒介都是一个进化的过程,一个生物裂变的过程。”手机媒介从诞生到经历模拟通讯时代,到数字移动通信时代,再到后来的3G以至于不久将来的4G时代,正是一个不断进化不断演变的过程。[9]自从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的一一出现,历史以来任何新媒介的出现都是人类信息传播历史中的一次变革,正是由于一次次的技术创新,一次次的传播媒介的变革,人类信息传播才能永不止步得向前发展。纵观媒介形式的不断推陈出新,媒介形态与传播手段的移动化趋势在不断加。手机媒体的发展必将带着我们走进“第五媒体时代”。

参考文献:

[1]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 闵大洪.数字传媒概要.北京: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3] 朱峰.手机广播的现状及发展模式,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5.11 [4] 吕梁安,周君贤.传播——从烽火传信到第五媒体,东南传播,2005.8 [5] 崔保国.2006年: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6] 崔银河.广告媒体研究.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9

[7] 艾瑞网

[8]《2009中国移动互联网与3G用户调查报告》 [9] 汤伟.手机媒体发展探析.新闻前哨,2007,(4)

本论文是在季莉莉老师的悉心指导和严格要求下业已完成,从课题选择到具体的写作过程,无不凝聚着季莉莉老师的心血和汗水,在我的毕业论文写作期间,季莉莉老师为我提供了种种专业知识上的指导和一些富于创造性的建议,没有这样的帮助和关怀,我不会这么顺利的完成毕业论文。在此向季老师表示深深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临近毕业之际,我还要借此机会向在这四年中给予了我帮助和指导的所有老师表示由衷的谢意,感谢他们四年来的辛勤栽培。不积跬步何以至千里,各位任课老师认真负责,在他们的悉心帮助和支持下,我能够很好的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并在设计中得以体现,顺利完成毕业论文。

同时,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我还参考了有关的书籍和论文,在这里一并向有关的作者表示谢意。另外,这篇论文是基于我当前所从事的工作而创作的,在这里也对公司的领导和同事表示诚挚的感谢。

我还要感谢同组的各位同学,在毕业设计的这段时间里,你们给了我很多的启发,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对于你们帮助和支持,在此我表示深深地感谢。

2.手机未来的发展趋势 篇二

关键词:用户体验,大学生,备忘手机,备忘分享

1.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般人们只是把生活中小部分日程记录在一些日程管理工具上, 多半的各种需要完成的事情都装在大脑。如果这些大部分自我承诺只是停留在人们的头脑中没有及时完成, 头脑就会不断地提出要求, 耗费大量的心智, 直到这种承诺最终得以解决, 这样形成无穷无尽的循环, 既无法帮助事情取得进展, 也会给人们带来内在的冲突和压力。日程管理备忘就是将每天的工作和事务安排在日期中, 并做一个有效的记录, 方便管理日常的工作和事务, 达到工作备忘的目的。同时也具有对员工日常工作进行指导、监督的作用。电子版的日程管理通常具有定时提醒和共享等功能。现今出现很多备忘软件和工具, 但是却没有一个明确的针对人群来设定这个人群所要求的。

国内大学生手机app应用日程备忘主要问题表现在:现今主要的备忘工具有传统纸质工具“便利贴”、“手机备忘录”、“手机备忘软件”、“桌面备忘”。初步调查发现:大部分手机都是自带的备忘录, 设计时缺乏对目标用户的明确定位;多数只是提供记录方式, 没有方便的输入记录的方式;提醒方式单一, 无趣;界面流程多以文字表述, 视觉上缺乏美观。

2. 大学生手机用户研究

2.1 用户定位

本课题的备忘手机设计研究, 将主要目标人群定位高校大学生用户人群, 现今正在学校就读, 需要有提醒意识的青年人群。青年正值人生中精力旺盛的时期, 他们具有很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对新鲜事物具有很强的接受力。同时, 生活在现今快节奏的社会环境中, 信息量大爆炸的时代, 信息瞬间更新, 我们也需要使用一种方式来提醒自己的信息含量。而大学生在是这股信息潮的推动者, 备忘方式它在有形或无形当中都在影响与改变着青年人的学习生活。而青年人群作为备忘手机使用思潮的主要力量, 将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对其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将目标人群为大学生用户。以下将对这类人群的特点做具体分析。大学生人群作为备忘手机的用户人群。目前, 全国拥有在校大学生约2000万人, 是一个重要力量。他们都正处追求理想, 需要提高自己的能力的阶段, 在备忘上主要体现简单有趣, 更快捷、个性化等特征。他们希望够能受到一定的约束, 但是又要保持自身的自由, 喜欢与朋友联系讨论, 接受与实践新的思想, 乐于接受新鲜事物。

2.2 用户调研

用户调查的方法主要有用户访谈和问卷调查两类。这两者看起来很相似, 都是提出一堆问题让用户来回答。但它们之间有个关键的差异:数量。用户访谈是抽样调查, 数量少 (每种类型的用户不超过10人) , 而调查问卷则是一种大范围内的普查。数量的不同决定了两种方法的性质, 一种是定性的研究方式, 另一种则是定量的研究方式。不过它们用于发现用户的观点是非常有用的, 往往会在用户的答复中, 发现之前根本就没考虑过的新想法, 这也许就会改变产品设计的思路。此次备忘手机设计的用户调查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的形式和用户访谈两者结合的方式对目标用户进行调查。

通过问卷调查来进行量化的用户习性的调查。随机分发问卷50份, 在图书馆、教室、学生寝室分发问卷, 每份问卷填写的时间约为2分钟左右。

通过用户调查和问卷调查, 首先了解归纳大学生的日程分为4大类:课程, 作业, 活动, 其他 (一些琐事) ;其次需要在输入方式上要更加简洁方便, 打字输入的方式不利于随时记录;再次在查看方式上要与普通的完成嵌入在日历的方式有所改变, 能直观地显示, 不用点击进入子页面查看。最后在提醒上要有更加有趣的方式。

2.3 用户典型角色模型

作为界面设计师, 要做的就是坚持以用户为本, 面对用户的抱怨和渴望, 找出用户真实的需求, 分析这些需求, 找出他们的共同点, 并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这里通过问卷统计归纳出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用户:

根据具体用户设置用户使用情景:情景一:明天早上8点交作业, 夏燕决定今天中午11点开始做作业。首先夏燕开始设置备忘:时间:开始——11:00, 结束——22:00, 任务内容:开始做字体设计的作业。设置提醒方式为闹钟提醒, 然后把这个提醒分享给朋友B。小B是她一个任务的朋友, 于是加入这个备忘。她对小B就行提醒设置。选择自制音, 以电话呼入的方式来提醒。到了10点的时候, 夏燕收到一段很特别的音乐, 拿出来手机一看, 原来是小B对他设置的提醒方式。查看到同任务的10人中已有6人开始任务。B君——收到夏燕的作业任务的邀请, 查看发现和夏燕处于一个任务中于是接受邀请。小B开始设置有趣的方式和铃声进行提醒。第二天夏燕收到了小B对她设置的提醒, 小B也收到夏燕设置的提醒。小B把提醒收藏, 设置为备忘。

情景二:昨天收到通知老师临时把上课地点由法A105改为健B103。夏燕记录到手机备忘, 设置好提醒的铃声和方式。并把这个提醒分享给好友小C, 小C收到邀请。但是不是同任务的, 他不加入这个任务圈, 但是也设置了提醒夏燕的方式。第二天早上夏燕准本去上课的时候, 收到小C的提醒。

3. 基于大学生用户体验的备忘手机界面设计

以手工缝制的线形式来表现 (如图1所示) , 对图标进行重新设计, 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 能带来更多的兴趣和关注。主页面的元素是取自对话框的形式, 表示大家相互联系, 轻松自由的备忘方式。每一片对话框上都是记录的今天的备忘活动, 到点之后会对话框会跳出来变大来提醒你。备忘手机分为我的备忘、我的提醒、我的好友三类主要内容。

备忘主要是自己记录备忘, 归纳大学生真正的需求, 更加具体的把大学生的生活分为课程、作业、活动、其他四个大类, 更直观的和方便的满足于大学生备忘方式。在备忘输入方式上, 归纳为时间、地点、准备事项、关键字, 可以记录或者设置你常用的几类选项, 节约输入时间, 更加便于设置备忘, 随时随地可以设置直接的备忘消息。在查看备忘上, 分为日, 周, 近三天, 以日程表的形式来查看备忘, 更可以以关键信息字符来搜索备忘。

我的提醒分为正提醒的好友, 正提醒你的好友, 分享的提醒。可以及时查看你提醒的好友状况。

我的好友可以更加方便的查看备忘好友的状况, 正完成任务的情况。可以及时与好友一起分享最新消息。

结论与展望

本文基于传统备忘工具, 同时借助于用户调查访问, 对备忘手机进行创新设计。大学生备忘手机主要特点表现为:1.整理分析大学生生活习惯为课程, 作业, 活动, 其他方面, 更加符合大学生的习惯, 更加有针对性。2.输入上可以根据常用或者直接的设置直接选择, 省去输入时的打字的麻烦。3.查看备忘以日, 周, 最近来划分, 都已课程表的形式来表现, 查看。其次:可以分享提醒, 让好友加入这个过程来提醒你。最后, 提醒的方式更加有趣, 可以让提醒更加有成效。

参考文献

[1]丁莉.软件界面设计设想.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06.5

[2]戴国忠.人机交互技术和实物操作界面 (TUI) [EB/OL].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出版社, 2008

[3]孙悦红主编.孙继红, 司慧琳, 李素编著.面向用户的软件界面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3.手机未来2-3年发展趋势 篇三

当前,智能手机正以70%的速度高速发展。据赛诺、Suppli公司预测计,中国智能手机销量未来3年,将从现在的4700万部,增长到8000万部;而平均价格则从几年前近4000元,一路下降到2000元左右,而且仍下滑不止。这说明3G智能手机发展已进入成熟收获期。

一、手机行业的结构性变化

观察手机未来发展,首先需要站在全局看出结构性的脉络。手机智能化对手机行业发展带来明显的结构性变化,主要在三个方面:第一,从业态来看,行业重心从制造业,向“制造-服务”业转型;第二,从模式来看,从产业链一体化,向平台加增值应用模式演变;第三,从市场来看,卖产品,转向同时卖产品和服务。

这三种变化,用一句话概括,是智能化使手机发生了市与场的分离。场,成为聚焦网络效应的平台,企业通过掌握数据核心技术,占据社会网络化制高点,成为固定投资领域的自然垄断者;市,分化成多元化的舞台,企业通过创新和创意,提供差异化服务和多样化产品,成为以边际投入为主要资本的应用提供者,趋向完全竞争。二者以API机制联接,形成接近三七分成的利益格局。

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背后的动力学机制与智能本身的特性有关。智能手机中的所谓智能,与人工智能、智慧地球所指侧重不同,实际是数据的一种美化的说法。智能手机当然也可以向真正的人工智能和智慧化的方向发展,但以现有带宽、数据挖掘技术发展和商业模式滞后的情况看,不是未来2-3年可以实现的。起码现在连哼个曲调,让手机智能识别出歌名,还难以顺畅做到。LBS的小马还拉不动大车。等等。

因此分析手机最近2-3年的变化,就只能锁定在现有阶段的条件上。在现阶段,智能手机带来的实在的变化,集中在手机从语音业务,向数据业务转变。目前的智能手机实质是数据手机。只不过数据手机不是一个口语化说法,叫智能更好听一点而已。

1、从输家角度看的趋势

看清了手机行业主导厂商的走势,就看清了手机产业发展未来2-3年的变化。根据上述线索,我们可以大致理一下:

最近被收购的摩托罗拉移动,以及面临被收购命运的诺基亚,包括联想,代表了未来发展中走弱方向上的趋势。其特点,是同时犯了上述三方面的忌讳,未来2-3年将没有大的起色。

一是业态重心的趋势。

摩托罗拉和诺基亚都以手机硬件制造为产业重心,都没有及时向服务业转型。这点与发展重心从设备转向服务的苹果适成对照。我个人认为,设备商想通过运营商解决服务问题的大思路,在服务转型背景下有大问题。设备商与运营商的合作对双方业务都有促进,但解决不了行业主导权的问题,它们会一起失去对手机市场的权力。运营商目前的服务,存在的最大问题,在于不适应数据服务。设备商靠在他们身上,从战略上说,是不牢靠的。目前这种矛盾在运营商不愿主动调整情况下,还看不到解决的希望,苹果与运营商的矛盾就属于这种性质。从这个方向往前看,我不看好设备商与运营商在未来2-3年的合作。

二是模式演进的趋势。

摩托罗拉和诺基亚,包括联想,对于语音转向数据后市场的结构性变化,显然存在战略性的失察。对摩托罗拉和诺基亚来说,是不适应挑战;对联想来说,是失去机遇。欧洲手机厂商以往的生产模式,是典型的全产业链一体化经营的模式,这种模式对几年也不换手机的欧美市场是适合的;但它的致命弱点在于,推出创新品种的最低成本过高(需量产大约在一万部左右),不适合收入高增长,且市场饱和竞争的低成本地区的生存要求(当量产仅有400-500部时,摩托罗拉和诺基亚在战略上就被打爆了)。但增值服务就不同,400-500个下载,对于WIDGET程序来说,是完全可以接受的。手机硬件上功能再增加、增强,也赶不上软件和时尚口味的变化。而要转型,就要实现两个转变,一是从纵向一体化经营,转向联发科这种手机软硬件平台与成品生产分离的模式,二是平台与增值业务分离的开放模式,欧洲手机厂商就集体憋死在这里,被中美夹击,动弹不得。

联想的问题,主要出在战略上。联想对渠道的理解停留在卖IT硬件的阶段,陷在以往成功的禀赋中难以自拔。联想无法看数据业务对渠道的根本要求在改变,也就是看不出市与场分离这个问题。当联发科找到联想,希望以山寨机模式改写手机产业游戏规则时,联想完全不能理解这种市与场分离策略的实质,因而错过了利用超车欧洲手机厂商而倍增市值的机遇;当谷歌、苹果集重兵于数据核心业务时,联想又没有看出其中经营“数据场”,对渠道的颠覆性意义,而错失了改造渠道,将渠道平台化,从建立增值服务收入新通道的机遇。

从这个方向看上去,手机未来2-3年的产业格局将演化为项立刚所预测的:美国一家独大,中国和欧洲被边缘化。具体来看,美国由于牢牢掌控数据场上的核心技术优势与核心平台优势,而得市场的大头;中国比欧洲稍好一点,仗着制造手机和卖手机产品,可以得个小头。欧洲看来将溃不成军,其下场惨不忍睹。三星和HTC将像墙头草,在美国主导厂商摆布下站队分果。

三是市场发展趋势。

现在已经看得很清楚,美国厂商在未来手机市场上的优势,不仅是靠掌握核心技术(包括标准),而且关键是占据了数据场,也就是移动互联网平台,具体指手机智能平台(包括苹果商店,谷歌的移动引擎等)。

国内的市场,主要看手机渠道商的路数,就可知其大致的出息。移动运营商目前正在自有渠道、第三方渠道,实体渠道与电子渠道这类小问题上纠结,实质还是卖产品的路子;国美和京东商场与联想的问题,形式不同,但实质是一样的,也没有做好将渠道改造为服务平台的战略准备。由于中国一线手机渠道商的集体迟钝,可以预见在未来2-3年内,中国手机市场基本还是传统的“卖东西”的格局。人们会看到五花八门低成本的智能手机,但行业主导权不在他们手中。

归纳中美手机厂商市场掌控力走势的差异,可以认为,美国已完成了将渠道从卖产品向卖服务的战略转移。其突出的战略创新和赢得未来的关键法宝,是将渠道改造为具有API的数据平台;中国目前的手机渠道经营者,甚至还没有达到韩国的水平(用现有渠道卖服务),而停留在用卖产品的渠道,卖附加了服务的产品的阶段。因此,在未来2-3年,消费者可以得到的国内服务,还主要是针对手机硬件的体验改善,还达不到对增值服务本身体验提高的程度。

至于中国的市场和消费者是否成熟,我认为是没有疑问的。目前手机市场这种现状(主要指设备商、IT厂商、运营商),为互联网企业留下了超越的机会,因为苹果手机模式并非无懈可击(应该说漏洞大得足够装下中国的上市公司),但思路不改变肯定不行。

2、从赢家角度看的趋势

再从赢家的角度来看未来2-3年的战略趋势。

一是为4G布局,抢占标准的制高点。

目前美国主导厂商箭在弦上的事情,是控制4G的技术标准和事实标准。作战的规律一般是围绕专利池建立技术标准的“护城河”,然后相互攻击,达成妥协。谷歌、苹果与微软是其中的三个主角。围绕4G专利的争夺,正在形成战略联盟一级的冲突。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专利战的热点集中在通信和设备领域,而专利收购的主角,又主要来自互联网企业。这并不表明移动互联网的平台服务商想垄断硬件,或进入通信管道,而是意在通过专利,控制标准。而未来手机标准,涉及从通信管道、硬件一直到目前他们已掌控的数据核心业务的整体产业链。

中国并非取得了4G标准本身的话语权,就可以高枕无忧。从谷歌、苹果和微软的动向,我们应该得到启示,在未来2-3年,围绕4G专利池的攻防,将成为时不我待的紧迫工作。

二是左右市场结构,锁定开放或封闭的产业路径。

围棋有口诀:高者在腹。目前一般手机厂商的竞争,都是在追求眼前实利,但谷歌与苹果竞争的焦点,却在确定市场结构。通过确定市场结构,决定智能手机产业链的游戏规则。而未来2-3年,正是智能手机市场结构的成形期。

智能手机市场结构有别于一般市场,是一种特殊的垄断竞争结构。所谓特殊,是指垄断与竞争,不是象张伯仑标准理论中那种一体化的市场,而是垄断形成一层结构(在平台方),竞争形成一层结构(在应用方),成为垄断结构与竞争结构的复合体。API就是两种结构的中转枢纽。这是市场竞争史上前所未见的局面。国内运营商一般容易误读这种市场结构,用完全竞争的思路,通过打价格战的方式,贸然进入。结果就会陷入经典的波特困境:难以兼顾成本领先与差异化利润。对美国高手来说,这种低级错误不会发生。谷歌与苹果的战略中,对智能手机市场的垄断竞争结构,是有高度共识的;分歧在于垄断(实际是自然垄断)与竞争的结构性关系如何处理。

按谷歌的开放型的思路,平台(如移动引擎)应基于开放源代码,不应在基础设施、平台和软件上收费,这与云计算的总体思路是一致的,与制造业向服务业升级、包括服务业本身升级的思路也是连贯的。但苹果和微软的思路,却有不连贯之处。对苹果来说,一方面,有限的开放(指平台和开发工具的开放)已经给他带来明显的好处和成效,但另一方面,利用专利和许可收费的可能,又强烈诱惑他。而且苹果不象谷歌与微软,并不面对手机硬件上的“多国部队”,所以他最有条件沿着硬件与软件一体化的方向,往封闭路线上靠拢。唯一牵制他这样做的力量,是整个产业链并不听他指挥,靠IPHONE一统4G也不可能。值得注意的是反倒是,当苹果走向云计算这条路之后,他会不会借对云端的控制,恢复其基因中固有的封闭因素,在智能手机上重做麦金塔梦。但如果这样做,没有乔布斯对苹果可能是致命伤。综合考量,苹果在未来2-3年将进入首鼠两端的战略选择期。微软已经注定不肯放弃软件许可收费的思路,这冲淡了他服务收费的含“云”量。在未来2-3年,他可以收购诺基亚,成为智能手机领域的全产业链经营者,但诺基亚不是英特尔,本身已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与微软一块过河,只能摸一块石头是一块石头,完全没有成算。

在传统的手机赢家谷歌与苹果之外,新的互联网企业仍有异军突起的可能。我们来分析这一空间或空当是怎么造成的。苹果是典型的设备相关,谷歌按说最应该支持设备无关的服务,但如果不尽快把摩托罗拉移动的硬件部分脱手,就难免引起三星、HTC等的疑虑。微软现在是左右矛盾,收购SKYPE与收购诺基亚,将是相反的含义。在三巨头各有顾虑的情况下,包括Facebook在内拥有大量互联网用户的新贵,仍有发挥的空间。这一空间的基本面,是由P2P技术带来的底层变化提供的,它将导向与WEB模式相反的与设备无关的服务。一旦Facebook们认准了这个缝隙,切入进去,目前基于WEB技术的格局仍有可能生变。现在看来,Facebook没有收购SKYPE是一大失策。

二、手机行业的技术和商业走势

谈完了战略,我们再来看中国手机未来2-3年发展那些细技末节上的变化趋势。

1、手机硬件技术的近期前景和趋势。

如果不被细节迷眼的话,就可以看到,4G手机将在未来2-3年进入应用,将是对手机技术全局影响最大的事件。因为一旦4G提速,手机设备商就会遇到难得的喘息之机,借技术升级,走上新一轮的财富之路,从而缓解服务转向的压力。

3D技术,是4G有可能带热的第一个技术应用亮点。目前夏普已经推出的3D智能手机003SH和SH-03C,可以不用佩戴特殊眼镜,直接观看三维图像。3D技术的带动性非常强,会形成一个专门的产业,并带动一大片相关产业发展。3D手机与3D电视,将带来一场新的视觉革命。

视频技术,也是4G可能带热的技术应用亮点。Android 2.3智能手机一个最新的特性就是支持多摄像头功能。据说,4G手机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新增正面摄像头,借助4G网络流量的加大,实现流畅的视频聊天。

2、智能手机杀手应用的发展

手机游戏是手机智能化后,可以想像得到的热门应用领域。有数据显示,Android平台游戏的增量明显提升,游戏的下载量也持续上涨。中国手机游戏用户2010年第3季度数量突破1.2亿。同期手机游戏市场规模也达到9.175亿,2011年中国手机游戏市场规模将达到42亿元。未来,配有GPU(图形处理器)和gyroscope感应器的游戏手机将大行其道。需要注意的是,随着端到端计算兴起,取代以往不适合手机的WEB、WAP等技术,游戏也出现转向,页面游戏的兴起就是突出代表。有待观察的只是,游戏底层将来到底是P2P占上风,还是基于服务器的P2P占上风的问题。

手机社交网络也将成为智能手机的热点应用。目前的文字加图片的SNS,有可能进化为文字加视频的SNS。值得注意的是,继手机社交即时通讯后,微博等新型社交应用正迅速兴起,有后来居上之势。这两种应用,底层同样是P2P(QQ底层是P2P的一种)。可见端到端计算势力之盛。

应用热点很多,难以一一列举。我提醒大家在看应用时,不要脱离大的技术路线的背景。下一步应特别注意P2P与WEB之争,对哪种趋势更有潜力做出判断。否则就不知应用的所以然。

3、平台模式将有进一步的大发展

手机支付平台,是眼见得马上就会成势的产业。但在最关键的未来2-3年,中美有可能走上不同发展道路。美国将沿本文一开始指出的手机行业正常的结构变化,将支付业,发展到基础业务(金融业)与数据增值业务(数据业)混业经营的发展阶段。目前中国手机支付政策,却在银联局部利益诱导下,向着片面发展金融基础业务,抑制数据增值业务(通过设立1亿准入门槛)的方向发展。因此可以预见,3年后,中美手机支付业整体的国际竞争力,有差距拉大危险。

4.未来直销的发展趋势 篇四

杨谦--北京商业管理干部学院院长

2003

非常感谢主办单位能给我这样一个跟大家分享有关直销的问题的机会。刚才我们上面一位演讲者所讲的电子的营销,那是e时代营销的传信方式,我现在要讲的跟那个会有很大的不同,而且会有很多的争议。坦白地说,也可能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但是在中国加入WTO之后,我想敏感的话题也是应该到了来讨论的时候了。我想首先请大家看一下,我们今天所讲的直销到底是什么?在座的很多人,你如果到网上去搜索的话,会有多所谓的各种各样的直销,我现在把直销分成三个大类: 第一个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厂家的直销,这种直销也就是说,你工厂制造产品,向消费者或者是用户直接销售,我们通常把它叫做厂家的直销。

第二叫媒体的直销。比如说讲电视的、电话的、电子商务的、报纸的、杂志的,就是利用各种各样的媒体来进行销售的这样一种直接销售方式,因为你不需要去店铺,你不需要去找它,你只需要跟他联络上,你就可以买东西。这种直销,我把它叫做媒体直销,在国外,这种直销,也叫做直付营销。

第三叫做人员直销,所谓的人员直销,也就是不通过店铺,直接通过人员向顾客进行销售的活动。今天我和大家来讨论的直销,更多的是要来讨论有关人员的直销。因为在中国,现在这个问题,实际上还存在争议,关于人员的直销,我想首先给大家一个数据,今天我们所说的直销,在全世界每年创造的销售额是850亿美元,到现在为止,全世界大概已经有100多个国家有直销业的发展。在全球,参与直销业的销售人员4000万,世界有这样的一个组织叫做世界直销协会联盟,现在拥有的会员数已经到了60多个,还在继续发展。这个月的28号到30号,世界直销协会联盟,就会在香港召开年会,来讨论直销进入中国大陆市场的策略问题。我给大家这样一个数据,是想要说明,直销对于全世界的市场运作来讲,它是一个正规的方式,或者说虽然它不是一个主流的方式,但是至少它在世界营销这样一个市场上,它占有一定的份额,而且它的增长,是一个稳步增长的。有一个现象很有意思,关于直销业的营业额的增长的幅度,它跟经济的景气是有一个反向的关系。什么意思呢?就是在经济越不景气的情况下,直销可能会越保持增长,也就是说,它不会随着经济的不景气下跌。有些人说,可能这个行业对于经济的不景气,有一种抵御的做法。我想跟大家说明一下,到底我们现在所讲的直销是什么,今天我在我来的时候,我们已经有一个于先生跟大家讲了保险,直销在销售方式上,跟保险有非常相似的特点,就是它是人对人的销售。

第二个,直销有一个独特的市场行销计划。我想这是直销可能在市场营销理论当中,如果直对于市场营销理论有贡献的话,直销的市场行销计划,是它贡献的核心。这种计划它的特点在于其实它不仅仅依靠人对人的单纯的销售方式,它同时还会使销售人员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培养自己的团队,能够形成一个销售组织。在这一点上,其实他跟保险也有类似的地方,但是它的行销计划,可能会更加有特点。

第三,直销它的销售人员组织是非常灵活的,这种灵活就是在全世界有一个规则,直销人员不是公司的雇员,不归公司行政管理。他的业绩或者说他的收入,仅仅来源于他自己的销售业绩,公司不会发工资,不会有福利,不会有其他的保障,公司只会给你一个行销的支持。这种灵活的组织,实际上是销售人员在公司的政策支持下,自己来管理。

第四,直销他的基本的特点,就是它是一个完全个人操作的一个机会,或者说个人操作的一个销售业务。因此,对于每一个个人来讲,它是一个非常好的创业机会。如果我们把这四点,拿来跟保险相比较的话,事实上,直销在与保险的比较当中呢,它有很多方面相象,但是有一点,可能它有区别的就是保险所销售的,是一种保障,不是一种有形的商品;直销所销售的,通常都是一种有形的商品,这是一个很大的区别。直销的这种独特性,企事业正反应了它在市场上的价值。我想用简单的几句话,说明一下中国现在的直销,到底是什么状况?在中国,直销的发展,是一个曲折的过程,我现在大概用六句话,基本上概括了中国目前的一个历史,第一个就是初期完全是无序的,就如同现在在我们国内的很多产业一样,在中国,当我们还没有一种产业的时候,国外的产业,都会通过走私的方式进入到中国大陆,包括现在的保险,很多国外的保险公司,其实也在通过走私的方式进入中国大陆,就是跨境来卖保单。初期的直销同样如此,完全是跨境的,直销公司在中国大陆,你拿不到中国的牌照,所以呢,你只能够跨境来进行销售。那个时候,在1990年到1994年之间,中国的直销市场,完全是一个无序的发展。1995年开始,中国的政府开始管理直销行业,而且开始在政府的层面上制定管理办法,开始审批直销公司,开始把直销作为一个行业来加以管理。这个时候,直销在中国的发展,因为这个数据没有任何一个机构能做一个权威的统计,根据我个人的估计,大概那个时候95年,96年,一年的营业额,超过了一百个亿。所以在95年,96年,97年,这两、三年之内中国的营销市场经历了一个比较辉煌的时期。但是在97年开始,直销出现了变化,这个时候的市场完全是混乱的。

这种混乱我认为原因有这样几个方面,第一,中国当时对于直销的管理,基本上没有抓住直销这个行业的核心问题。是把直销这样一个行业,当成是一般的销售行业来管理。所以不知道什么样的公司,什么样的市场销售计划是对于市场有利的,不知道什么样的销售计划,是破坏市场的,也不知道什么样的销售计划实际上是违法的。

第二,这就是中国的国情了,中国在审批公司的时候,基本上是存在了相当多的不正之风。批得很多公司都是极其成问题的,所以这些公司在市场上,它的业务操作给市场带来相当大的破坏力和杀伤力。

第三,中国当时的直销市场,在管理办法比较完整的情况下,政府的各级监管部门没有一个标准来监管。不知道什么样的是不合法的,不知道什么样的是合法的,所以这种情况下,直销出现了极大的混乱。1998年4月,中国政府出台一个政策,使直销完全退市,全部停止。包括国外的跨国公司在中国所做的直销业务,全部停止。这个行业,在1998年基本上就叫做退市了。但是在1998年,这恰好是我们参与,我们在努力加入WTO这样一个谈判过程当中,我们的政策其实已经有违了WTO的一些规则,所以当时的一些谈判国,对我们施加了压力,也提出来了不满。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政府当时批准了十家外资公司,而且美资的公司占了绝大多数,允许他们继续经营,但是他们的经营方式改成了店铺加销售人员。你必须开店,但是因为直销是利用销售人员的,因此你要开店来雇销售人员去经营,这就是我们后来所讲的转形,整个直销行业开始发生一个转形。在1998年之后,一直到了我们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这样一个过程当中。大家都在谈论,直销这个行业究竟怎么开放,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协议当中,有关于直销的条款,它的叫法是叫做无固定地点的批发、零售、贸易的开分。也就是说,你这家公司,你销售人员做销售,你是没有固定地点的批发或者零售贸易的这样一个开放。现在我们大家都在期待,这样的一个开放,什么时候能够兑现,在当时我们加入世贸组织承诺当中是三年以后,按照2001年11月份,我们加入世贸组织来看,也就是2004年的11月份开始,中国政府就应该兑现这个承诺。我今天恰好还看到了美国的前世贸组织的,跟我们谈判的贸易代表,克林顿政府的谈判代表,现在美国政府在攻击中国,攻击中国兑现WTO的承诺不够。他说了,中国兑现WTO的承诺是不对称的,所谓的不对称,就是有些方面特别好,有些方面开得特别快,有些方面就快得不好。其实直销在曾经有过的美国的在华美国商会的报告当中,成为了开放可能不太或的行业。所以我想他给中国政府提出来建议,说你们应该均衡开放,不能说这个开放快,那个开放慢,现在中国政府开放市场也是就势,按照美国人讲是就布什,你现在开放得越快,布什当总统的可能性就越高。所以现在中国的开放,对于布什当总统也是有影响的。

究竟直销在中国,有什么样的发展的可能性,就是直销的这个行业,在中国到现在为止,基本上处于这样的一个状态,第一有没有人在做?有人在做,而且做的人很多。第二,有没有人在研究?几乎没有任何人在做扎扎实实的研究。第三,有没有人在立法?现在政府实际上在考虑立法。第四,有没有人能够说得清楚直销到底是什么?坦率地讲,说得清楚得人很少,所以直销这个行业呢,我可以说,现在在政府的管理过程当中,是这样一种状况。比如讲演讲的销售,有很多的公司,做一个课程的演讲的销售,人一多了,有些政府就认为这也是直销。比如讲,你中间拿回扣的,拿提成的销售,也可能是直销。比如讲,你在大街上说,碰到一个人向你卖东西,政府也可能说你是直销,究竟有没有人能把他说清楚,现在真的是很少有人能把他说清楚,这种情况下,我们都很难说,直销到底在中国,有没有发展的机会。我想今天我个人的看法,其实直销是一个什么样的行业呢,是一个什么样的形式呢?直销实际上就是独立的经销人员,完全是独立的经销人员,利用公司的一整套支持系统,进行他自己的销售活动的这样一个行业。也就是说,我自己是独立销售人员,我在你公司,我利用你公司的计划,利用你公司的产品,利用你公司的支持,我去进行销售,我甚至还可以去培训我自己的销售人员,自己组建自己的销售组织,实际上是这样的一种活动。但是这种活动,在中国出现了极大的争议。

争议最大的就是曾经有过一段时间,包括现在还有一段时间,有很多人,可能我们接触过的,说这种销售活动,所带有的欺骗性,所带有的压力,所带有的连锁性。所谓的欺骗性就是夸大宣传,所谓的压力就是你必须要买一个产品,你才能够得到销售工作的机会,所谓连锁性就是你必须要介绍一个人去做直销,你才能够有收入。实际上就是这么三个问题,但是事实上,这三个问题,其实在世界直销协会就是完全解决的。真正的直销就没有这三个特点,没有这三个标准。你不需要去介绍人,你也不需要非得买一套东西,才能做销售人员,在真正的世界直销协会当中这都有明确规则的,但是在中国,由于我们对世界直销行业发展不是太清楚,也不是太了解。所以中国的管理在判断上,经常会出现一些失误。因此,事实上中国的直销业,如果按照世界直销业的规则来做,我认为直销在中国的机会是非常好的。为什么?我们可以看,首先加入WTO的承诺,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你既然承诺了,你就要开放。一个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中国现在的发展战略正在进行调整,我不知道大家现在是否感觉到,其实新一届政府上台以后,发展战略的调整在于什么呢?过去我们叫做增长优先,要经济增长,叫做什么?叫做增长与就业优先。

要知道我们这么多年的增长,是以牺牲就业机会为代价的,我举一个例子说,我们中国政府的承诺当中说,在分销领域当中,我们允许两万平米以下的大型百货商场,大型购物场所,允许外商控股。但是日本,在经济已经非常发达的情况下,他都不允许开五千平米以上的商场。为什么呢?一个五千平米以上的商场开了,会有一批中小型的店铺失业,就不要说两万平米以上的了。中国政府的承诺,未来可能会影响很多人的就业,就业实际上成了新一届政府优先考虑的问题,什么能够创造的就业机会?政府现在尽量给大家创造就业机会,而直销是一个个人创业的机会,实际上它是一种安排就业,我们刚才看了,四千万人从事直销。这四千万人,不需要政府任何的补贴,不需要政府任何的资助。所以中国政府的这种发展战略,实际上给直销带来了一个非常好的发展空间。

第三,就是在中国,其实市场分销多元化的条件已经成熟了。刚才我们听到了张先生所讲的电子营销,今天我们在市场上,大概我们所要开放的营销方式,比如讲电视的营销。世界上最大的电视公司,现在还在门口外面等着,什么时候你开放了,让我进来做电视销售了,现在我们还没有开放,进不来。比如说电话的销售,比如说大型的电子商务的销售,就是这种在信息化社会当中,这种分销多元化的条件已经成熟。所以店铺的销售,在全世界发达国家,无店铺的销售增长,要高于店铺的销售。所以我想今天可能会有两个更有效的条件来促进无店铺的销售。一个9.11,9.11以来,美国的无店铺销售比店铺销售大量的增加。第二,恐怖主义的出现,也使得无店铺的销售,大大的好于有店铺的销售。当然这种条件,我们不希望它持续下去,说我们这个社会永远生活在恐怖气氛当中,但是这是一个现实情况。所以市场分销多元化的这个条件完全成熟。

第四个就是直销是一种个性化的服务,它不是标准化的服务。比如讲我们现在,大家买化妆品,我前不久在上海,一家日本的公司刚刚进入中国,还没有在中国开始做业务,在中国已经开始投资做生产了。它的化妆品,他说你滋生堂的化妆品是标准化的,它是大众的,它的化妆品,它的服务是个性化的。这种个性化的服务,你到商场是得不到的,你不可能得到个性化的服务。而在消费人群,销售收入增长的情况下,我相信一定收入水平的人,都希望个性化的服务。所以这种需求,这种机会是存在的,是必然存在的。现在我们来看直销,它的发展,究竟在未来有什么样的趋势?我们可以期待的就是开放的时间,它的时间按照现在的说法应该是明年的10月份,11月份。第二个就是立法。现在在政府的管理当中,过去是主管商业的机构,后来是国家经贸委,现在国家经贸委也撤了,叫国家商务部,正在做有关立法的准备,立法的调研,立法的咨询。包括未来,开放到什么程度,什么样的公司可以做,什么样的公司不可以做。都在考虑之中。第三个就是严格的监管,未来的直销,我相信会非常严格的监管。

这种监管会严格到什么程度呢?比如讲资质,什么公司可以做?在政策资本上,它的数量要求非常大,就不止是八位数的问题,数量的要求非常大,而且你可能还需要,你想要做这个行业,你可能还需要拿出一定百分比的资金,作为保证金。第二个,做这个行业,在中国你不能做进口,你必须做本土化的生产。你不可能说,我是把国外的产品拿进来,在中国进行直销和操作,这是不可能的,你必须在中国生产,而且你必须是生产商,你不可能是贸易。我没有任何的生产设施,没有任何的产品,没有任何的品牌,我是把别人的产品拿来做的。在直销行业的规定上,这是不允许的,不可能的,你必须是生产商,有足够的资本,有足够的保证金,同时,对外商企业来讲,在国外你就是世界直销协会,或者是当地直销协会的会员,而且你有良好的信誉记录。甚至有可能会把直销当成准保险这样的行业来对比,但是有可能是在准保险一样,完全是严格的监管。第四个,就是在审批当中的速度的控制。可能在中国未来说一旦开放的时候,审批的公司会非常有限。我记得1996年,中国第一次正式批准直销公司的时候,一次就批了41家。但是在这一次,我相信开放审批,我估计不会超过十家。就像保险一样,我们中国政府承诺放开了,我也可以不批你,我也有理由不批你。所以这是一个情况。

直销要在中国的发展,它面临了四个最基本的挑战。一个就是社会的认同,在中国直销的认同实在是太低了。不要说直销的认同,就是销售人员的认同,都是非常低的。我们大家其实可能在座的很多,你的公司都有销售人员,在座的很多,你本身就是做销售的,我们可能都会体会到,在中国做销售,尽管销售是一个挣钱比较多的行业,但是它是一个有着体面收入的不体面的行业。销售如此,那直销当然就更加缺少社会的认同,尤其是在1998年,国务院曾经下令停止直销以后,直销的名词很多人都不愿意讲了,很多人都怕讲了。所以社会的认同,将是未来中国直销业发展的一个挑战。但是,我也相信直销一定会战胜这种挑战,因为在直销公司当中,它的那种文化,它的那种对人的激励,培养,我相信它能够突破我们传统社会对销售行业的这种挑战。

第二个就是文化的冲突。直销这个行业是一个个人作业的行业,因此他的文化的一个根基,是推崇个人的成功。这一点在中国,也会碰到一定的冲突。就是在中国,我们讲我们是集体主义社会,我们对推崇个人成功,非常推崇个人的文化,真的是有点防备。而且,这种推崇,往往推崇个人,就近似有一点比如说热情,比如说执着,比如说包括,可能有些人说是狂热,甚至有人说是宗教。其实我个人的看法,我们大家可以看,任何一个在全世界发展好的跨国公司,在它的公司内部,都弥漫着宗教的气氛。我可以这么讲,一个公司如果他真的有一种公司发展的宗教文化,这个公司一定会发展好。其实跨国公司的文化就是这样的,这种文化的冲突,可能会跟中国的文化是有所对立的。但是我相信,这个社会越来越是多元化的,越来越个人化,个人得发展空间越来越被社会尊重,就像我们今天所说的,是不是10月1号所说的新的婚姻登记法不许多单位再开证明了,这就是尊重个人。我相信这个社会越来越尊重个人的发展,这一点上来讲,文化的冲突,是会在直销的行业发展中会碰到,但是社会得尊重个人的主流,我们不可能不尊重他的。

第三就是失衡的心态,在中国,直销的发展,不光是直销了,在中国经济发展最大的一个毛病,或者说是环境当中最让人看不惯的一点,就是急功近利,所有的人,几乎都想一夜暴富,除了已经一夜暴富的人。这种失衡的心理,其实它可能造成了当年直销业的垮台,其实它也造成了很多行业的垮台。因此失衡的心态,在未来的经济发展当中还会起作用。但是我想现在的监管,可能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因为这个问题,在中国不是直销所独有的。但是确实它对直销行业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第四,可能所要面临的挑战就是政府的管理。一个很大的问题,是不是所有的地方管理人员,管理单位,都能明白,到底该管什么。是不是这种管理是有一个规律可循的,是稳定的,是逐步逐步向前发展,而不是往后倒退的。这一点,我们真的都很难说。比如说政府的管理,最近我想说直销可能先开放的话,是制定一个管理办法,而不是完全是一个法律。那么这种管理办法,是不是会随着出了问题,又会收,就像现在有人对证券市场一样,有人提出来证券市场应该推倒重来。直销是不是未来也会面临着推倒重来的问题,这一点倒真是未来的一个挑战。

假如说我们中国的企业,包括国外的企业,我们现在真的未来想要选择直销的话,我想直销的企业,你在中国起码有五个最基本的对策,是要考虑你不仅要教育你的销售人员,首先是教育先行。其实很多的直销企业,你还是要有所付出,要教育社会,第二个就是政府的沟通。在直销行业的发展当中,政府的管理,会使得这个行业,会决定这个行业的方向。政策的变化,也会决定这个行业的方向,所以,我想企业有义务使政府了解你的策略,有义务使政府来宾你销售人员的状况,同时,也有意无来帮助政府,了解比如说全世界,这个行业发展的信息,发展的情况,这样的话,企业和政府之间才能沟通。第三,对于直销公司来说,特别是在市场营销计划当中,我认为直销公司的市场计划应该是一个非常稳健的计划。所谓的稳健和不稳健,大概是这样的一个区别?就是它的这种对于销售人员的激励,特别是经济上的激励,是强烈的,还是比较温和的?我个人感觉,未来在中国,政府管理上面,可能会对直销人员的激励的比例,有所规定。你只能够激励到一定程度,在你的市场行销计划当中,你不能超过一定的比例。我估计政府会做这样的一个规定。所以我说,在直销公司的发展过程当中它的市场行销计划,应该是比较稳健的,它的激励应该是比较温和的。这一种公司,才有可能是成功的。第四个就是物流,完善物流。

直销公司在大陆的发展,会碰到一个很大的物流的问题。因为中国太大了,因为中国如果说没有完善的物流,完全靠人,销售人员来执行物流的职能,完全靠这样的一条,在中国直销可能很难发展。所以未来在中国,直销的物流,不能完全由销售人员来执行,必须建立完好的物流体系,而且可能会在一定条件下改善。要设店,要设立物流中心,要设立提货中心,集中的提货中心,来为销售人员服务。只有这样的话,才能够避免更多的销售人员之间的这种,比如说由于物流的滞后,造成了直销行业的问题。第五个,就是企业在发展过程当中,必须控制销售人员的数量。就像现在的保险公司一样,你保险公司的增员,你可以增员,但是你必须要有一定的比例,要有一定的控制,而且要有一定的时期。不能随时增员,不能完成靠增员来做保险,直销同样如此,你不能靠新的销售人员的加入来做直销,你必须控制你的销售队伍,使每一个销售人员真正能够有效的去销售商品。

5.烟草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篇五

摘要:中国的烟草行业正面临着重新洗牌的格局,如何解决国外卷烟涌入中国市场后对原有卷烟市场的打压和冲击,实现我过从烟草大国到烟草强国的转换是摆在企业面前的重要课题,将过去的传统方式的制作经营手段改变为现代化高水平的制造手段是国有企业的生存之本。

关键词:烟草 发展 质量 品牌

烟草行业是一项特殊的生产企业,我国的烟草的产量和销量都居世界首位,是国内最大的行业之一,为了抵抗外来卷烟对中国市场的冲击,我们卷烟该注重产品品牌的提升还是卷烟质量的提升,我认为应该注重产品质量的提升。卷烟产品质量安全是消费者关心、企业重视、政府着力解决的重点问题。2011年1月18日,国家烟草专卖局局长姜成康在2011年全国烟草工作会议上作了题为《坚定信心,奋力开拓,全面推进“卷烟上水平”各项工作落实》的工作报告,其中指出,着力增强行业技术创新能力,更加重视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确保产品质量安全。所以烟草企业要站在保持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全面完成“卷烟上水平”目标任务的战略高度做好技术创新工作,更加重视卷烟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确保卷烟产品质量安全,践行“两个至上”行业共同价值观,维护国家利益,维护消费者利益,促进烟草企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特别是要强化烟草企业落实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使烟草企业牢固树立产品质量安全责任意识,坚持诚实守信,严格依法生产经营,确保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国家局局长姜成康指出,产品质量安全直接关系企业的信誉,关系消费者的健康,关系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要把产品质量安全摆在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落到实处。进一步健全完善行业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督体系。认真抓好产品质量安全各项措施落实。进一步制订完善和严格执行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加强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和科技研究,全面开展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工作;逐步建立烟用添加剂许可制度,着手研究产品有关成分的信息披露制度。所以烟草企业要打“组合拳”,多管齐下,综合治理,从法治观念、企业文化、技术创新、人才保障等多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做好卷烟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全国人大常委会一直高度重视食品安全法的贯彻实施和食品安全工作。2009年6月1日,食品安全法正式施行,当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就安排了执法检查。但是,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的要求、不断加强食品安全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任务,特别是当前在食品生产、经营中暴露出的问题,表明食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必须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加强检查监督。因此,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再次组织开展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所以烟草企业要进一步增强法制观念,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狠抓卷烟产品质量安全,确保烟草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好国家利益,维护好消费者利益,打造和谐烟草、诚信烟草、责任烟草,促进烟草企业科学发展上水平。

纵观中国现行的发展趋势,注重质量的提升是企业的生存之本,当然质量的提升同时也要维护企业的品牌效应,达到双管齐下,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6.未来课程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篇六

陶西平,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顾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世界联合会副主席,亚太地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联合会名誉主席

对于教育目标,现在出现两种现象:一种现象相当程度地强调个人发展是为整个社会发展服务的;另一种现象又强调教育要为个人的发展服务。这样一来,就有一个个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要求如何统一的问题。

国际教育局《处于争论和教育改革中的课程问题——为21世纪的课程议题做准备》的报告提出两者应该兼顾。所以,课程的教育目标很清晰,即兼顾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要求——既为社会发展服务,也为个人发展服务。

另外,课程是社会包括各利益相关者广泛参与和集体构建的产物。课程的构建不应该只是一部分学科专家来做,因为课程涉及社会的各个方面,它关系整个社会的发展。课程作为教育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对教育政策提供支持。课程还应对教育改革发挥作用,通过课程的改革来推进整个学习的变革和教师决策的逐步转变。

因此,这就把课程的概念界定为教育目标的体现,即作为社会集体构建的产品,作为教育政策的支撑,作为教育改革的动力。当然,最重要的是概括了经过长期争论之后大家取得共识的一些课程发展趋势。第一,提出能力问题,培养能力成为改革的主题。

大部分国家的方案指出,拥有综合能力才可能在当今的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才能拥有幸福的生活,这应成为课程的一个目标。美国21世纪学习框架提出,21世纪最主要的应该培养学生不可或缺的3套技能:

第一套技能是学习与创新技能,包括3项具体技能,即批判性思维与问题解决技能、沟通与合作技能、创造力与创新技能;

第二套技能是数字素养技能,即信息素养技能、媒体素养技能、信息与交流技术技能;

第三套技能是职业与生活技能,即灵活性与适应性技能、主动性与自我导向技能、社会交往与跨文化技能、产出能力与问责技能、领导力与责任技能。

许多国家都开始把培养学生的技能放到教育目标里,而且放到教育目标重要的内容里面。

在英国,教育大臣尼基·摩根演讲时曾表态,树立“核心英国价值观”是英国教育的重中之重。摩根大臣强调,英国人民要痛定思痛,把传播正确英国核心价值 观这种政治教育,放在与数学、英语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上。

在日本,其道德教育与其他国家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原来是把道德教育融入各个学科,现在不仅融入各个学科,而且提出道德教育学科化,也就是专门提出道德学科。

2015年卢旺达教育部长曾讲过一句很有意义的话:“不涵盖国家价值观的教育没有任何价值。”我认为,连卢旺达都能认识到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我们各个国家都应该认识这到一点。

第二,强调教与学应当齐头并进,这是对学生的重视和关注。

以学生为中心,不是没有教。我们过去对于知识的获得比较重视,但对知识以外的其他方面不重视。现在,我们应该更重视学生整体能力水平的提高,包括创新能力的培养、人权的尊重,让学生认识到文化多样性,逐渐学会合作,等等。我曾问加拿大约克大学的朋友:“教学改革最大的难点是什么?”他们认为,教学最大的难点在于找到以教师为主导和以学生为主体两者的契合点。我想,单讲教师为主体很好讲,单讲学生为主体也很好讲,但两者的契合点是很重要的问题。第三,课程框架应当走向整体。

整体和综合包含两个意思:一是指我们的课程设计原来是分学段设计,忽视了学段之间的联系。从将来长远看,应该打通各学段,做一个整体的设计。二是指学科与学科之间并不融合。现实中分科教学比较多,现在只学习单一学科知识不行,运用任何单一学科知识来进行创新也不可能,所以跨学科就变成为非常重要的一件事,而我们教学过程中还没有解决跨学科教学的问题。第四,发展趋势要重视多样性、个性化以及包容性教育。

OECD总结了成功国家和地区的基本经验,认为教育成功应该从3个维度来评价:一个是教育公平,一个是教育包容,一个是教育的卓越。

首先是卓越,主要看学生有没有一个好的总成绩;其次是公平度,主要是看贫困家庭出身的、弱势群体家庭出身的学生能不能有一个好的成绩;最后是包容,主要看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有两类,一类是残疾学生,一类是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学习成绩能不能提高。

所以,评价一个国家是不是成功,应该有3个标准——卓越、公平和包容度,而不能只用一个标准。第五,推进教育的信息化。

我们国家已经在教育信息化这方面做得很好了。对于教育信息化,2012年经济 2 合作与发展组织选了一部分学生进行计算机能力的测试并发布了有关15岁学生数字化技能的报告。

报告总的结论是什么?学校没充分发挥技术的作用,在课堂上只是应付数字化技术,也没有培养学生连通世界所需要的技能。数字化并不一定给人们带来幸福,而因为一部分掌握数字化的人群、地区、国家可能发展得非常快,而一部分不掌握数字化的人群、地区和国家可能会加快贫穷的速度,最后形成一道鸿沟,贫富分化有可能加剧。

我们现在要想不出现数字化的鸿沟,就需要抓紧数字化教育的推进。OECD的报告中,关于数字化阅读素养的评估内容占相当多的一部分。学生利用互联网,通过使用一些诸如超链接、浏览器等工具来获得信息,再根据信息数据使用屏幕上的计算机制作图表进行测试,成绩突出的国家和地区是:新加坡、韩国、中国香港、日本、加拿大等。

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香港和美国学生纸质阅读测试的成绩被韩国和新加坡超越。在电子阅读方面,波兰和上海表现欠佳。澳大利亚、加拿大、爱尔兰、韩国、新加坡和美国15岁学生的高级网络浏览技能强,与其他国家的学生相比,他们在点击之前,能够对链接进行甄别,并紧紧追踪回答问题所需的相关链接。对OECD成员国15岁学生使用电脑情况的评估显示,平均96%的学生家里都有电脑,但只有72%的学生在学校使用台式机、笔记本电脑或者平板电脑,而数学测试评估成绩好的韩国只有42%的学生、中国仅有38%的学生在学校使用计算机。

这一点又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学生普遍在学校完成互联网作业,2000年到2012年期间,15岁学生平均阅读成绩趋于下滑,使用计算机多的学生阅读成绩不一定提高反而下滑。评估还显示,很多学校大大滞后于科技的发展。

学生、计算机与学习之间并不是简单相关,当前计算机教学对学习潜力的发展也没有完全实现。当然,只要计算机和互联网对人们个人和未来职业生涯发挥重要的作用,那些没有掌握这个技术的人将来可能会发现自己很难适应这个社会。应将技术整合到教学和学习当中去,为教育者提供能够支持21世纪教育教学的环境,而且为儿童提供来日成功所需要的21世纪的技能。技术确实是非常重要的,为了实现技术所具有的巨大潜力,各国必须提高投资的效率,同时确保教师统一设计和实施技术、推动教育变革。

数字化环境中需要的基本技能也应该传授给学生,缩小数字化鸿沟首先需要教育 3 公平,第一道鸿沟是能不能用计算机,第二道鸿沟是用计算机的能力到底达到多大程度。所以,现在需要解决一个计算机应用的公平问题。

7.手机未来的发展趋势 篇七

在2012年第四季度, 全球共售出了4.825亿手机, 较之2011年同期的4.734亿部有所增长。其中智能手机占了半数, 达45.5%。根据调查公司IDC的数据, 在截至去年12月末的第四季度, 华为的市场占有率从3.5%上升至4.9%, 位列第五的是中兴通讯, 市场占有率为4.3%。尽管三星和苹果仍然占据全球手机市场的前两位, 但是新兴手机厂商的发展趋势不容小觑。独特的市场优势使得其能更迅速地取得新兴手机市场。特别是因电信设备而树立品牌优势的华为, 已经不再局限于低端手机的研发, 而是转向了中高端手机的开发, 逐渐显示出与国际巨头三星、苹果等抗衡的实力。

数据来源:IDC统计数据

华为作为手机领域的一匹黑马, 自2003年开始为运营商提供定制手机, 2009年进入智能手机领域, 到2012年第四季度智能手机位列全球第三, 势头迅猛, 取得了在通讯设备领域的成功, 2012年其运营商、企业、消费者三大业务分别录得1603.7亿元、115亿元、484.22元的收益, 占收入比分别为73%、5%、22%。面向消费者的手机、平板电脑等业务正在成为华为的一项重要营收来源。从上表中可以看出, 与去年同期相比, 华为智能手机的市场占有率上升了40%, 可以说发展快速。虽然在国内市场上, 2012年华为智能手机的市场占有率仅是第5名, 但是与2011年相比, 出货量增长了88%, 显示出了强劲的上升态势。因此, 华为的手机业务2012年在国内和全球市场都有大的飞跃。通过对华为手机发展策略的分析, 可以为我国竞争激烈的国产手机未来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华为手机业务成功要素分析

(一) 注重品牌建设是华为手机成功的基础

在当前竞争激烈的手机市场, 品牌是影响消费者选择产品的一个重要因素。加强品牌建设, 提高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可度和忠诚度, 可以培养一批忠实的顾客群, 为企业持续良好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华为作为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 其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140多个国家, 服务全球1/3的人口, 建立了良好的品牌优势。目前来看, 华为已初步建立终端品牌, 终端全球影响力和市场地位正在得到显著提升。

(二) 注重营销策略是华为手机业务成功的动力

1、完善的产品结构和准确的产品定位是营销的基础

在产品结构方面, 华为手机终端推出了高、中、低端三层金字塔的结构, 并确定其未来一到两年发展的基础。产品是否有一个合适的定位, 决定着产品能否被消费者接受。科技的迅速发展、替代技术或行业标准的变化, 使得这个行业的产品生命周期大大缩短。

2、科学合理的价格是打开销售的关键

在华为转向中高端市场前, 与大部分国产品牌手机一样, 价格较低, 华为手机只能依靠中低端产品在二三线消费市场徘徊, 而在真正意义上的高端市场基本上毫无竞争力。华为从2012年开始打开中高端市场, 推出一系列高性价比的高端产品, 提升了华为终端的盈利能力, 增加了利润率, 华为终端走精品路线, 即推出比竞争对手品质更好、更高性价比的智能手机, 拓展了市场和品牌。华为在这条高利润率终端的路上正快步前进, 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3、多样化的促销是销售增加的重要手段

(1) 暴力营销

华为巧妙地运用暴力营销的方式, 增加了品牌的知名度, 华为终端公司董事长余承东高调宣传华为手机的硬件参数和性价比, 通过全球最薄和最快等几款经典机型, 在微博上逐一对比华为和苹果的硬件参数, 然后宣称“华为Pad硬件规格性能全面领先苹果i Pad3”, “今年底或明年初将推出一款比i Phone5要强大很多的旗舰手机!”。这种宣传迅速吸引消费者的眼球, 各种对比的宣传充斥在消费者的面前, 占据消费者视听, 强力营销, 用最高端的硬件配置, 占据中高端市场, 迅速树立品牌和提升利润。

(2) 运用发布会造势

在CES国际消费电子产品展塞罗那展上, 华为在发布会中通过高调的宣传口号和最新机型对手机做了很好的推销。在2013年CES上, 华为带来两款手机, 分别是“大屏之最”Ascend Mate与“性能之最”Ascend D2。打出了两个“之最”的高调宣传口号。华为这几款产品确实惊艳了一把, 赢得了消费者的赞叹, 向社会展示了公司的实力,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 充分利用公共关系

利用良好的公共关系可以产品的销售很好的宣传造势。华为与社会的媒体建立了很好的关系, 在华为参加CES等发布会之前, 就会有媒体对其产品进行首轮曝光, 以增加产品的关注度和知名度。另外, 华为把产品提供给测评机构, 由于华为公司领先的技术水平, 评测结果往往远好过其他家的产品, 此时就会有媒体进行宣传, 增加了华为的正面形象报道。

4、立体化的分销渠道是销售增加的关键

华为的分销渠道共有三种, 首先, 与中国三大运营商合作, 生产多种制式的定制机;其次, 大力利用社会渠道、零售市场进行终端销售。最后, 提高电商渠道的在终端销售中的地位。

(三) 技术与研发是华为手机发展的重要保障

当前, 华为是中国所有企业中利用全球资源最多的公司之一。这种资源利用被华为称作“全球能力中心”, 即将全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最优势的资源为我利用。目前, 华为在全球已经设立21个能力中心。也许在电信设备领域这种使能策略还没有完全应用, 华为技术就已经冲到世界第二位。这各技术优势从华为终端推出的产品上也能明显感觉到。

三、结合华为的策略, 分析国产手机未来发展的出路

(一) 国产手机面临的竞争挑战

1、国内品牌低端手机主导, 利润率低下

目前, 国产智能手机的市场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中华酷联” (中兴、华为、酷派、联想) 四大巨头外, 海信、小米、魅族、长虹等品牌亦各据一席之地, 盛大、阿里巴巴、百度、奇虎360、腾讯等互联网服务提供商更是蓄势待发。这一方面助推国产智能手机出货量快速增长, 占国内总量比重已近50%;另一方面也带动产品价格快速下降, 导致利润率极低, 产品同质化严重, 价格一杀再杀的结果是进行低于成本的竞争, 在此过程中, 国产手机原来所占的市场份额会急剧缩水。

2、国际品牌布局中低端市场

三星、HTC等国际品牌基于市场竞争的需要, 已经在全力布局中低端市场, 并将在2013年携品牌优势加大在低端市场上的产品布局和营销投入。可以预见的是, 国际品牌在低端上的布局将会改变目前国产品牌份额绝对领先的局面, 对国产手机是一个不小的冲击。此时, 谁能进行有效的改革, 谁就能在中国市场上大获成功, 整个行业开始重新洗牌, 国内厂商就会进入下一个轮回。

(二) 对国产手机未来发展的建议

1、通过提升软件体验度和差异化战略来进入中高端手机市场

国内品牌应开发高端手机来提高利润率, 避开白热化的低端手机竞争市场, 高端市场上, 国内厂商的品牌美誉度较低, 无法与国际厂商相抗衡。高端产品并非仅仅只是简单的配置比拼, 国产厂商在手机配置上的问题不大, 要走高端路径, 提升软件体验度和差异化战略是关键。在产品发展规划方面, 华为坚持“硬件规格和性能做到世界第一是第一步, 工业设计和外观是第二步, 软件易用性和客户情感喜爱是第三步”的清晰产品未来发展规划。因此, 国产其他品牌也要加大对软件体验度和用户体验的投入, 用创新的方法做好用户体验。另外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本土化优势, 深入分析消费者多样化需求, 主打差异化战略, 在功能设计、工艺外观、服务模式等方面与国外龙头企业及国内同类企业展开错位竞争, 树立独特的竞争优势。

2、提升品牌价值是国产手机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目前, 品牌问题是国产手机的发展面临的一个巨大问题, 而未来手机全球化的竞争的关键在于综合实力的竞争, 而品牌将是最重要的因素。目前很多国外品牌比如三星、苹果等在消费者中有很高的认可度, 而国内品牌手机却得不到过多的关注, 这就要求我们国内品牌手机要加快品牌建设, 塑造品牌内涵, 有长远的品牌发展规划。

华为一直要求各产品线在业务发展的过程中必须突出华为公司的品牌形象和地位, 而且产品的设计也加入了品牌的个性, 改革了设计理念, 并同时加大公司品牌宣传力度。华为投放的公司形象广告占媒体投放费用比例的30%, 这样, 华为在通讯业中的品牌形象逐渐树立起来, 让华为有了专业、可靠, 质量好等美誉, 无形之中提高了消费者对华为手机的购买欲。所以, 国产手机要提高产品竞争, 奋起直追, 提升品牌价值, 逐步缩小差距。从中长期来看, 国产品牌价值的提高, 一方面需要明确的品牌定位和个性, 另一方面要逐渐加大品牌宣传上的投入, 逐渐提升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可度, 培养品牌的忠实顾客群体并形成有质量的规模。

3、拓宽渠道发展

国内厂商唯有继续加强渠道变革, 才能进一步释放智能手机市场潜力。现在, 虽然目前国外品牌也在建立类似于国产品牌的销售渠道, 但是国产品牌的本土化优势依然没有失去。在巩固原有渠道的同时, 比如继续加大包括与移动运营商的合作和大卖场, 更加重视逐渐成为市场主力的新渠道形式, 特别是电商的发展。

4、技术支持是国产手机创新和持续发展的动力

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和普及, 国产手机厂商纷纷加强了对产品的研发投入, 并再次受到国内市场的关注。现在的国产手机基本上就是将零部件拼凑在一起。厂商们的做法是, 从方案公司购买方案, 然后找供应链提供主板、屏幕以及电池等, 最终组合成一部手机, 这与10多年前功能型手机时代的贴牌产品没有实质性的区别。为了不再重蹈覆辙, 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 国产手机生产企业下一步应加大在产品研发上的投入。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是国产手机企业强有力的战略武器。华为在研发上一直不遗余力, 过去的22年里每年坚持投人销售收人的10%。根据专利合作条约组织统计, 华为获得1846件国际和国外专利, 居全球专利所有者第二位。中国本土手机企业的业绩通常被解释为低端产品和低价策略, 但是华为手机在国内外市场的成功, 就是对其对科技和研发投入的最好回报。未来国产手机如果想取得长久待续的发展, 加大研发投入, 不断对产品进行创新, 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参考文献

[1]李颋.国产智能手机过早陷入同质化竞争[J].高科技与产业化, 2013, (02)

[2]陈立彬.国内手机品牌的困局与突破策略[J].中国物价, 2010, (08)

[3]于春玲, 申淼.高科技品牌创建要素与能力分析基于华为的案例研究[J].中国软科学, 2010, (S1)

[4]杨海峰.全球使能下的华为终端策略[J].通信世界, 2012, (08)

8.智能手机发展趋势 篇八

指纹识别

具备指纹识别功能的手机其实在智能手机还未普及的时候就已经有了。2011年,摩托罗拉推出的MB860是我们熟知的第一款具备指纹识别模块的智能手机。

不过其指纹识别功能由于体验差,成功率低,还有应用范围窄等因素,没有火起来。2013年,苹果公司的指纹识别传感器Touch ID诞生,Touch ID最初仅限于iPhone 5s手机的解锁以及苹果商店的应用购买,并没有开发给第三方,作用并不明显。不过随着iPhone 6及iPhone 6 Plus的发布,Touch ID+NFC的Apple Pay支付方案诞生,Touch ID的作用迎来了大爆发。

目前多款安卓系统的旗舰手机也都配备了指纹识别模块,并且都支持第三方的支付功能。PayPal(贝宝)总裁戴维·马库斯预测,在未来两年内,绝大多数的高端智能手机都将具有生物识别技术功能,而且基本上都附有指纹登录功能。这对于手机支付而言将是重要入口。随着手机支付成为更多人的习惯,我们有理由相信内置指纹识别模块的手机将会在未来成为智能手机市场的主流。

蓝宝石屏幕

苹果公司总是有引领潮流的能力,虽然iPhone 6并未如愿采用全新的蓝宝石屏幕,但实际上苹果手机已经使用过蓝宝石这种材料。保护着iPhone 5和iPhone 5s镜头的正是蓝宝石,iPhone 5s的Touch ID也是由蓝宝石所覆盖。

硬度高是蓝宝石的主要特点,蓝宝石在莫氏硬度的评级高达9级。生活中能给蓝宝石屏幕造成划伤的物体几乎没有,但是蓝宝石屏幕也有短板,那就是抗压能力差。相对于康宁公司生产的大猩猩玻璃屏,蓝宝石屏幕的韧性较差,不能经受强力的撞击,碎屏的概率也许会比大猩猩玻璃屏要大。而且,蓝宝石的成本比大猩猩玻璃的成本高。所以,就目前而言,蓝宝石屏幕还不是玻璃屏完美的替代品。

不过,有了苹果的引领和安卓手机厂商的介入,蓝宝石屏幕也许能慢慢爬升成为移动终端屏幕主流技术。

曲面屏幕

除了蓝宝石屏幕,曲面屏幕也是未来手机屏幕可能发展的一个方向。曲面屏幕,顾名思义,就是手机屏幕不再是一个水平的平面,而是带有一定的弧度。

相对于直面屏幕,曲面屏幕有很多优点。比如,曲面屏幕的弧度可以保证眼睛的距离均等,从而带来更好的感官体验;曲面屏幕具备更好的立体显示效果;曲面屏幕采用特殊的塑料制作,非刚性的玻璃作为基底,弹性更好,不易破碎等等。有研究指出,微妙的曲线可以让手机持有者拥有更好的信息私密性,比如坐在旁边的人无法看到手机屏幕上显示的内容。另外,曲面屏幕还能减少环境光的一些反射。

2015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开展前一天,三星正式发布了拥有双侧曲面屏的手机Galaxy S6 Edge。采用双侧曲面屏不仅是为了提高美观度,而是有一些基于曲面屏所设计的独特功能。双侧曲面屏可以显示出特定的颜色,让用户通过不同颜色轻松识别出来电的联系人;用户还可以根据喜好个性化定制信息,包括时间、天气、新闻、社交网络消息提示等。在手机严重同质化的今天,Galaxy S6 Edge起到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

希望三星和其他手机厂商能够在不久的将来给消费者带来价格更便宜、技术更成熟的曲面屏幕手机。

双摄像头

如今,拍照已经成为手机必备的功能。不断提升拍照的性能,也成了手机创新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其中,双摄像头就是一个丰富了手机拍照玩法的全新设计。

双摄像头并不是两个摄像头的简单叠加。通常,它是由一个主摄像头和一个副摄像头构成,主摄像头负责拍摄,副摄像头则主要负责测算景深范围和空间信息。所以,双摄像头的第一个好处就是支持景深拍照,实现背景虚化,突出拍照对象。双摄像头的第二个好处是在低光环境下有更好的表现。双摄像头可以分析哪个像素对现场的还原度比较高,这可以帮助手机有效抑制噪点,从而使得画面拥有更佳的画质还原。所以,双摄像头可以真正地提高智能手机拍照效果。

相信以后会有更多厂商推出双摄像头手机。

除了可以依靠屏幕、摄像头直观提升用户的体验之外,你也许并不知晓很多隐性功能的实现跟日益完善的传感器有很大关系,特别是基于健康方面的一些应用。通过传感器,我们的手机就能够全天候的监测我们每天行走的步数、睡眠质量、消耗的卡路里甚至脉搏、心率等信息。

从Galaxy S5起,三星就为其旗舰手机增加了心率传感器,可以利用其配合自带的健康软件S Health实现很多健康方面的功能。

健康追踪对谷歌产品来说也不是新功能,Nexus 5手机就支持两种复合传感器:加速度计和计步器。用户可以通过谷歌面板查看每日运动情况。

当多种传感器整合到监测系统中,追踪运动不再是线性的单一过程,存储交换信息的过程也从“GPS到云端”变成了“基于智能手机的健康网络”。

上一篇:帮爸爸洗车作文下一篇:作文难忘的一个人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