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鹂(教案)

2024-10-21

黄鹂(教案)(精选9篇)

1.黄鹂(教案) 篇一

黄鹂——病期琐事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学习了解作者孙犁及其文学创作。

2、熟读、品味文章,把握本文传达的深刻哲理。

3、学习借鉴托物言志的写法。

二、学习重点与难点

1、对课文的哲理作一点分析评价。

2、借鉴课文的写法,学习精彩语言。

3、学习体会孙犁散文的特色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优秀的作家对生活和人生的关注方式是多样的独到的,有许多现代作家就是通过写鸟来表现他对生活和人生的认识的。老舍先生写小麻雀,表现的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周瘦鹃写杜鹃蕴含着的是对传统习惯看法的思考。而作家孙犁则要向大家介绍一种非常可爱的鸟——黄鹂。

2、提问:黄鹂是怎样一种鸟?

3、要求学生结合课本插图对黄鹂进行描述。

4、要求学生回忆说出与黄鹂有关的诗句。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清天。(杜甫)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

5、提问:本文题为“黄鹂”,目的是否真的是介绍“黄鹂”这种鸟? 明确:不是。目的是借黄鹂来说理。分析写法特点: 板书:托物言志

(二)学法指导

本文语言优美,主旨深刻,条理又十分清晰,稍作点拨,学生即能够理解,故应该以学生精读文章、把握语言、领会主旨为主。要求学生结合课后思考练习熟读文章,尤其要认真阅读全文的结尾部分(从“从此”至全文结束。)。教师则适当介绍作者及文章背景。

由于学生基础较差,所以教师亦应注重基础知识的点拨与分析。

(三)作者介绍

孙犁,河北安平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1913年4月6日生。高中毕业后流浪北平,在图书馆读书、在大学旁听,用“芸夫”的笔名在《大公报》上发表文章,先后在市政机关和小学当过职员,1936年暑假后,到河北安新县小学教书,了解白洋淀一带人民生活。1944年在延安发表《荷花淀》、《芦花荡》等作品。孙犁解放前及解放初期的创作结集为《白洋淀纪事》,是作者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的创作风格的一部集子。作品从多方面勾勒了时代和社会的历史风俗画面,以明丽流畅的笔调、秀雅隽永的风格和丰富的劳动者的鲜明形象,在读者中间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成为“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其他作品主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和中篇小说《铁木前传》,此外还写有散文集《津门小集》等作品。

(四)全文结构分析

1、要求学生首先熟习全文内容,把握文章整体结构,尤其要把握黄鹂在不同环境中不同的生存状态。

2、提问分析:

(1)文章一共几次写到黄鹂?

(2)分析各次不同的时间以及黄鹂的生存状况。

3、结合学生分析,理清文章结构:

次数

时间

地点

生存状况

第一次

抗战期间

阜平山村

尖利啼叫、忽隐忽现、美丽极了 第二次

前几年

青岛

追逐、逗闹

第三次

有一天

鸟市

系在木棍上、羽毛焦黄、神情凄惨 第四次

第二年春天

江南太湖

展现全部美丽、自由啼叫、安居乐业

小结:随着时间的推移,黄鹂的生存状况在不断发生改变,在这个过程中,作者逐步向读者揭示出某种哲理,应该引起思考和重视。

(五)分析课文重点

1、根据作者对黄鹂不同境遇的态度,用一句话说出本表所要表达的意思。表现了作者对美的事物的追求。

2、文章写黄鹂,开篇却写与之无关的“红靛儿”、“虎不拉儿”、“黧鸡儿”,有何用意?

黄鹂对生存环境有自己的要求,为下文分析黄鹂和生存环境的关系作铺垫。

3、作者为什么写到与黄鹂无关的海鸥?用了怎样的写法?

明确:由老史试枪引发联想,表现作者对摧残鸟儿这类丑恶行径的义愤。因为海鸥和黄鹂一样,都是鸟,也都是美的事物的象征。

作者采用了插叙的手法来写。

4、从环境和黄鹂的关系看,“极致”在文中的含义?

文中多次提及黄鹂的生存状态,大体上一种是好的或比较好的,而另一种则是不好的。两者相比,不难发现黄鹂的自由与美丽的展现应该有它良好的生存环境,而这种“形色神态和环境的自然结合和相互发挥的‘景物一体’的境界”便是文中所言“极致”的具体含义。

(六)分析鉴赏课文后五段

1、用一两句话说明作者悟出的哲理。(1)各种事物都有它的极致。

(2)在一定的环境里,才能发挥这种极致。

2、在这五段文字中,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排比——虎啸深山,鱼游潭底,驼走大漠,雁排长空。说明“形色神态和环境的自然结合和相互发挥”,才能成为极致。

(2)引用——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增添文章的文学色彩。

3、倒数第三、四自然段,句式上有什么特点?

作者在这里用整散结合的写法,句式上长短相间,如同古代华丽的赋文一般,极富韵味。而“湖光山色,密柳长堤”,“茂林修竹,桑田苇泊”,春雨、宿露、朝露、彩虹等词语简洁地描绘出江南春季美丽的自然景色。黄鹂婉转的啼叫、俊美的身影在这美丽的环境中展示出全部的美丽,使人自然地联想到王勃“落霞与孤骛齐飞,秋谁共长天一色”的名句,真正受到一种美的极致。

(七)本文的写作特色分析

1、用象征来说理。这种手法富有文学性,形象生动,富有美感,而且比较含蓄。

2、从叙事到说理水到渠成,说理又恰到好处。

从叙事到篇末的说理,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篇末的说理自然而然。

3、随时间的推移,深化文章主旨。

4、托物言志、含义深刻、富有哲理。

5、精彩的语言

(1)用排句和对句,使语句整齐

(2)运用比喻、排比、对偶等形象的语言来描写事物。(3)运用富有哲理的语言。

(八)全文总结

本文围绕黄鹂以时间顺序展开,记叙了作者对黄鹂的迷恋,对摧残这类鸟儿的丑恶行径的义愤,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对生物(包括人类)与自然环境、生存最佳结合的向往,从而给读者人生哲理的启迪。黄鹂在不同的环境中有不同的状态,说明“各种事物都有它的极致”,只有“在一定的环境里,才能发挥这种极致”的道理。

(九)文章背景知识

1、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背景。

在文艺战线上,党鼓励革命文艺家积极地亲近工农兵,给他们以到群众中去的完全自由,给他们以创作真正革命文艺的完全自由。

2、文化大革命前十七年的历史背景。

当时也有“左”的错误倾向,把文艺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口号理解为“要求文学艺术从属于临时的、具体的、直接的政治任务,”干涉了许多不应当干涉的事情。

(十)课堂练习与作业布置

1、熟读课文后五段,并背诵。

2、完成课课达标有关练习,巩固文章要点以及语文基础知识。

2.蜗牛与黄鹂鸟教案 篇二

单位:十里铺镇中心幼儿园

姓名:赵佩红

一、活动目标:

1、学习休止符。

2、学习歌曲《蜗牛与黄鹂鸟》。

3、通过学习《蜗牛与黄鹂鸟》让幼儿懂得不要像黄鹂鸟那样自以为是、以自己的长处取笑别人的短处,我们在生活中要学习蜗牛不畏艰难执着追求的顽强精神。

二、活动重难点。

1、学习作品《蜗牛与黄鹂鸟》。

2、学习作品并说出作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活动准备: 电钢琴、ppt

四、教法与学法:

引导法、教唱法、启示法、模方法、讨论法。

五、活动过程:

(一)导入

1、谜语导入。

说它是条牛,无法拉车走,说它力气小,却能背屋跑。

(打一动物)

——蜗牛

2、师:瞧!森林里的黄鹂鸟也来了,出示黄鹂鸟ppt。

3、师:森林里可真热闹,今天我要给大家讲一个关于蜗牛和黄鹂鸟的故事,老师要通过唱的方式讲给大家。

4、教师范唱《蜗牛与黄鹂鸟》。

5、幼儿说说教师唱的歌曲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幼儿自由说教师总结)

(二)教唱作品:

1、听一听,播放课件完整聆听歌曲《蜗牛与黄鹂鸟》。

2、按节奏念歌词。

3、跟教师学唱作品。

六、课堂小结:

3.蜗牛与黄鹂鸟教案 篇三

一、本人想把教学研究成果“互动式”课堂教学在这堂课上展现出来:

1、“创设情景,诱生想动”教学模式是:带入情境,激趣动情丰富情境,析难解情深化情境,品美治情渲染情境,即兴抒情。

2、“指导学法,导生会动”。想通过以上教学模式来让学生在提高审美的同时产生快乐。

二、通过这堂课来给学生一个机会、一种表现的欲望、一种创新的动机和一种发散思维的环境。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自由发展、自由表演、自由创作、自由评价。让学生教学生,学生评价学生。

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学习带休止符的节奏型。

二、情感目标:

通过学唱歌曲使同学们懂得不能象黄鹂鸟那样自以为是、以自己的长处取笑别人的短处,和在生活中要学习蜗牛不畏艰难,对奋斗目标执着追求的顽强精神。

三、能力目标:

通过绘画创作和编、导、演歌曲内容情景,培养学生创新性、发散性思维和探究团结的精神。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蜗牛与黄鹂鸟》。

2、学习节奏为歌曲伴奏。

3、创编活动。

教学准备

1、学生:音乐书;画纸;画笔。

2、教师:多媒体平台;实物投影机;蜗牛和黄鹂鸟的头饰、打击乐器;画纸;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一、以故事法导入

1、(师)提问:同学们见过蜗牛吗?那同学们愿意把你印象中的蜗牛表现出来吗?如通过画画,或描述蜗牛外貌特征和模仿蜗牛爬行动作等等。如果你觉得同学之间需要讨论一下也行。想画画的同学到老师这里来拿纸,(发纸并组织画画)其他同学哪位来描述蜗牛的外貌特征,哪位同学来表演蜗牛爬行动作。

2、等画画的同学差不多画好了就结束表演,老师选一些画贴在黑板上,老师对表现较好的同学给予奖励。

3、(师)同学们不但模仿得象,而且画得也好。老师这里有一个蜗牛的图片,同学们见过黄鹂鸟吗?老师这里也有一个黄鹂鸟的图片(出示图片课件),下面老师要给同学们讲一个发生在蜗牛和黄鹂鸟之间的故事:冬冬家门前有一棵葡萄树,春天葡萄树刚长出嫩绿的叶芽,一只蜗牛背着它那重重的壳就开始从树低下慢慢的往上爬,这时正好被站在树枝上的两只黄鹂鸟看见了,它们俩在那里嘻嘻哈哈的笑蜗牛,“蜗牛兄弟,葡萄成熟还早着呢,你这么急着就想吃葡萄了!哈哈……”

蜗牛抬头看了看黄鹂鸟说:“这有什么好笑的呀,等我爬上葡萄架上的时候,葡萄不就成熟罗!”黄鹂鸟听了摇摇头飞走了。

通过画蜗牛、说蜗牛、演蜗牛从而锻炼形象记忆、口述能力、模仿能力。关注学生的表现过程及时鼓励和表扬学生,使学生感到自己的存在能给其他同学带来美和快乐。

二、学唱歌曲

有位叔叔把这个故事编成了一首歌曲,歌名叫《蜗牛与黄鹂鸟》让我们来听听。同学们一定觉得这首歌曲很好听吧!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唱这首歌曲吧。

1、再次听唱,要求同学们带上表情来听唱。

2、跟老师的钢琴唱,从学生的`声音、音准、吐字、表情等方面出发,使学生能得到提高。

3、让同学们站起来声情并茂的演唱一次,同学们也可随着音乐做律动。

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用身体语言去体验歌曲,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亮点加以渲染。

三、学习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1、老师示范拍节奏

2、(师)同学们讨论一下,哪条节奏型更象蜗牛爬行的样子,等一下我们就用它为歌曲伴奏(学生讨论并回答)。

3、练习节奏

听歌曲为歌曲伴奏两遍,同学们可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老师作指导。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蜗牛行走的形象,从而选择适合节奏型和打击乐器。

四、创编活动

(师)老师觉得这首歌曲不但内容有趣,旋律轻快、活泼,而且也是一幅非常美丽的画面,下面同学们能不能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现这首歌。比如,喜欢表演的同学们可以为这首歌曲设计舞蹈动作,或者邀上你的几个朋友,一起来创编这首歌曲的情境,如有的可以扮葡萄树,有的可以扮黄鹂鸟,还可以扮蜗牛,进行情景表演,喜欢画画的同学,可以到老师这里拿一些纸,你可以根据歌曲内容来作画,你如果有别的想法也可以。需要头饰的同学到我这里来拿,现在大家开始动手吧!

画画的同学继续把你们的作品完成,舞蹈和情景表演的同学谁先来表演给大家欣赏一下,同学们看完后说说他们的表演怎么样,有哪些精彩的地方,还有哪些不足的地方,如果你帮他改改,你会怎样改,发表一下你的宝贵意见。

组织学生表演完后,让学生来评价学生,老师给予肯定和奖励。

(师)我们的小画家也创作完了,让大家来欣赏欣赏。(在实物投影机上展示然后贴在黑板上)。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表现方式根据歌曲内容去自由发展、自由表演、自由创作、自由评价。从而培养学生创新性、发散性思维和探究团结的精神。通过学生评价学生,充分力用学生的资源,要学生认真经过思考后再进行评价,使学生感到自信、自我和独立。

五、德育渗透

(师)同学们:我们通过学习这首歌曲,你能从蜗牛和黄鹂鸟身上分别学到一些什么?(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注意学生回答问题的完整性。)

让学生分析和辨别黄鹂鸟身上存在的缺点我们不应该学习,我们要学习蜗牛身上那种对奋斗目标执着追求的顽强精神。

六、小结下课

4.蜗牛与黄鹂鸟音乐教案 篇四

一、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蜗牛与黄鹂鸟》

二、教学目标

1、能够准确而熟练的演唱《蜗牛与黄鹂鸟》

2、掌握歌曲中出现的节奏和换气记号

3、通过学唱歌曲使学生懂得不能像黄鹂鸟那样自以为是,以自己的长处取笑别人的短处,和在生活中要学习蜗牛不畏艰难,对奋斗目标执着追求的顽强精神。

三、教学重点

1、学会演唱《蜗牛与黄鹂鸟》

2、学习蜗牛不畏艰难,对奋斗目标执着追求的顽强精神。

四、教学难点

1、掌握歌曲跳跃的情绪和节奏

2、大胆表现蜗牛与黄鹂鸟的形象

五、教具准备

钢琴、录音机、自制图片、自备打击乐等

六、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唱师生问好歌)

二、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大家看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小动物呀? 生:……

师:那你们说说看它们之中谁走得最慢,谁又最快呢? 生:……

师:同学们想不想听一听发生在它们两个之间的故事呢?生:……

师:今天老师就来给同学们讲一个关于蜗牛与黄鹂鸟的故事。(简单讲述蜗牛与黄鹂鸟的故事)

师:老师讲的故事好听吗?有作曲家把这个故事编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大家想不想学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歌曲《蜗牛与黄鹂鸟》吧!(学唱歌曲)A、歌词朗读(教师讲解歌曲节奏和出现的音乐符号)师:老师现在带着大家有节奏的读歌词,请同学有表情、有节奏的朗读歌词。B、录音范唱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把歌词读的很好了,现在让我们来跟着录音一起学唱旋律。(播放录音三遍)

师:请同学在听歌曲的同时注意歌曲节奏

(在学唱的过程中教师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后分乐句教唱歌曲)(启发学生结合故事情节并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师:同学们你们认为怎样才能把这首歌曲唱得更好?更能表达这个故事的意思呢? 生:……

师:同学们回答得真棒!老师把刚才大家说的总结了一下,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铅笔在书本上做个标记:(1)第一至第四小节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表现出树苗刚发芽的状态;

(2)第五至第八小节用连贯声音演唱,表现出蜗牛笨重而滑稽的姿态;

(3)第九至第十六小节用跳跃的声音演唱,表现出黄鹂鸟欢悦的状态;

(4)第十七至第二十二小节用坚定自信的声音演唱,表现出蜗牛不畏艰难,对奋斗目标执着追求的心理状态。师:让我们带着这些音乐表情来演唱这首欢快的歌曲吧!

八、游戏

师:今天这首快乐歌曲让我们大家感到十分愉快,同学们,你们还想更高兴吗? 生:……

师:老师准备了蜗牛与黄鹂鸟的教具,下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五分钟,分配角色上台来表演这个故事,其他组的同学拿着老师自备的小乐器,我们大家一起为他们伴奏,我们来表演一场精彩的小音乐剧吧!

(分组上台表演并点评)

九、结束

5.《蜗牛与黄鹂鸟》小学音乐教案 篇五

教案

课题:蜗牛与黄鹂鸟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时间:

小学音乐《蜗牛与黄鹂鸟》

一、教材分析:

我所上的是人音版音乐教材第四册第三课中的歌曲《蜗牛与黄鹂鸟》,这是一首流行于台湾的叙事性民歌,歌曲以一个叙述者的口吻讲述了蜗牛在葡萄树刚发芽时就背着重重的壳往上爬,而黄鹂鸟却在一旁讥笑它的情景。歌曲歌颂了蜗牛坚持不懈的进取精神,音乐形象天真纯朴富有生活气息。歌词结合紧密,大多一字一音,与口语相近,质朴自然。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特点以及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来设置的:

1.指导学生用明亮、轻巧的声音,用不同的音色、速度和语气表现歌中骄傲自大的黄鹂鸟和锲而不舍的蜗牛形象。

2.指导学生相互合作,创造性地参与音乐活动。

3.使学生懂得在生活和学习中要象蜗牛一样要具有坚持不懈、坚韧不拔的进取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用明亮、轻巧的声音,用不同的音色、速度和语气表现歌中骄傲自大的黄鹂鸟和锲而不舍的蜗牛的形象。

三、说教法学法

为了全面准确的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时我针对儿童好新、好奇、思维活跃,集中注意持久性较差,但容易对有趣、富有童趣的事物产生兴趣等特点,遵循直观性、启发性原则和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点采用引导法、情境教学法等方法设计本课过程的。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给大家出示两个关于蜗牛与黄鹂鸟的谜语。

2、学生谈谈自己所知道的蜗牛与黄鹂鸟方面的知识。

二、自主感受与体验

师:大家喜欢蜗牛和黄鹂鸟吗,大家想听关于它们的歌曲吗?提问:歌曲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它是用什么样的情绪演唱的?

1、学生初步欣赏《蜗牛与黄鹂鸟》。

学生边听边思考:歌曲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它是用什么样的情绪演唱的?

2、学生复听歌曲,用拍手、跺脚、捻指、摆动身体等体态感受歌曲活泼风趣的情绪。

3、出示歌词,让学生轻声朗读。

4、引导学生随范唱轻声学唱歌曲,进一步体验歌曲活泼风趣的情感。

5、用自然纯美的声音演唱歌曲,表达歌曲活泼风趣的情感。

三、合作创编表现

1、小组交流讨论歌曲中有几个角色?每个角色演唱时在音色和语气上有什么区别? 生:回答

2、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练唱。

学生:讨论,练习

3、同学汇报,并演唱。

4、合作创编音乐剧

师:《蜗牛与黄鹂鸟》是一首寓言式的叙事歌曲。刚才我们用唱歌的形式表现了歌曲,下面我们用音乐剧的形式来表现歌曲内容

多媒体演示:

音 乐 剧: 蜗牛与黄鹂鸟

第 一 幕: 葡萄成熟前

背景音乐: 春天在哪里

第 二 幕: 葡萄成熟后

背景音乐: 蜗牛与黄鹂鸟

7、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幕,分配角色,设计简单台词,合作排练。

8、学生分两幕表演音乐剧。

9、引导学生谈谈受到的启发:象蜗牛一样具有坚持不懈、努力前进的进取精神。

四、师生评价与反思

1、师生评价表演的成功与不足,并评出最佳个人表演奖、集体配合奖、文明观众奖,进行颁奖。

6.黄鹂(教案) 篇六

1、感受台湾民歌歌伴舞的音乐特色及浓厚的生活情趣。并能随音乐用歌声用动作表现音乐的韵律美和节奏美。

2、认真倾听歌曲并观看表演,理解歌词内容,并利用连线游戏和表演动作帮助记忆歌词。

3、了解歌曲的韵律美,感受蜗牛坚持不懈的进取精神。活动准备:

1、音乐《蜗牛与黄鹂鸟》;视频《蜗牛与黄鹂鸟》。

2、图片:两只黄鹂鸟、一只蜗牛。活动过程:

一、通过谜语,引出课题。

1、谜语:没有手,没有脚,背着房子到处走,有谁把它碰一碰,立马躲进屋里头。

2、下面我给大家讲一个《蜗牛和黄鹂鸟》的故事小蜗牛家门前有一棵葡萄树,葡萄树和小蜗牛是好朋友,它邀请小蜗牛去他家吃葡萄,当葡萄藤刚长出绿色的嫩芽的时候,小蜗牛就背着重重的壳出发了,他一步一步的沿着葡萄藤向上爬,猜一猜,后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基本环节:

二、聆听歌曲使幼儿第一次感受歌曲的节奏。

1、完整欣赏歌曲,借助绘画理解歌词内容。

2、教师结合绘画,再现故事情节。

3、分析图谱,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歌曲寓意。

师:刚才老师是怎么把这音乐里的故事藏在这幅画上面的?

4、结合图谱,进一步感受音乐故事与画面的匹配。

师:现在小朋友都已经知道了这个故事,和我一起来找一找音乐里的故事藏在这幅图的什么地方,待会歌词唱到哪我们的小手就指到哪。活动结束:

7.黄鹂(教案) 篇七

背景音乐: 春天在哪里

第 二 幕: 葡萄成熟后

背景音乐: 蜗牛与黄鹂鸟

7、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幕,分配角色,设计简单台词,合作排练。

8、学生分两幕表演音乐剧。

8、引导学生谈谈受到的启发:象蜗牛一样具有坚持不懈、努力前进的进取精神……

四、师生评价与反思

1、师生评价表演的成功与不足,并评出最佳个人表演奖、集体配合奖、文明观众奖,进行颁奖。

8.黄鹂(教案) 篇八

教材分析:

《蜗牛与黄鹂鸟》是一首民族特色浓郁的台湾叙事歌曲。旋律轻松活泼,歌词生动有趣,深受儿童的喜爱。歌曲节奏跳跃,生动的刻画了蜗牛与黄鹂鸟的形象与心态,可以借助故事教唱,以音乐表演的方式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及歌曲中的乐理知识。

(2)从音乐中受到思想上的启迪和教育。

(3)指导学生相互合作,创造性地参与音乐活动。

教学准备:

电子琴、黄鹂鸟和蜗牛的头饰、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点、难点:

1、准确地拍打节奏。

2、用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课时设计:

一课时。

教学策略:

1、以故事导入。

2、分配角色表演歌曲。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情感交流

二、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首先是给学生讲蜗牛和黄鹂的故事,之后播放歌曲《蜗牛与黄鹂鸟》,让学生随音乐摇摇身体、摆摆头,模仿蜗牛和黄鹂鸟的动作做律动。

学生跟音乐做律动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仅使学生初步熟悉了歌曲的内容和旋律、感知了蜗牛与黄鹂鸟的音乐形象,而且更好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为完成歌曲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

三、学唱歌曲

1、首先节奏练习,X X XX XX︱XX X︱。

2、其次是教唱歌曲。利用多媒体课件,主要运用听唱法来完成歌曲学唱。

之后跟琴练唱,发现问题重点练习。

并提出演唱要求(跳跃欢快有弹性)

学生练唱,掌握演唱要求

1、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直观的画面,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2、教学生准确演唱歌曲四、分角色表演为歌曲创编动作,分析角色,进行情景表演。

学生创编动作并分角色表演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积极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从中体会乐趣。

五、课堂小结通过学习这首歌曲,说说你能从蜗牛和黄鹂鸟身上分别学到一些什么最后整节课在《蜗牛与黄鹂鸟》歌曲声中愉快地结束。

思考并发言让学生分析和辨别黄鹂鸟身上存在的缺点我们不应该学习,我们要学习蜗牛身上那种对奋斗目标执着追求的顽强精神。

9.课文黄鹂的公开课教案 篇九

课题:

文学作品主观性阅读与实证性阅读方法在散文教学中的运用

教学内容:

江苏中等职业学校试用教材《语文》第四册27课《黄鹂》

时间:20xx年5月23日(星期五)1~2节

班级:01机电

预科班地点:多媒体教室(实验楼一楼)

教学要点:

1.理解并把握文意,体会文中蕴涵的人生哲理。

2.掌握主观性阅读与实证性阅读的方法和文学主题的多元化。

3.学习本文围绕黄鹂以时间为顺序展开艺术画面,并融进生活感受和人生见解的写法。

4.学习并欣赏本文精彩的语言。

教学器材:计算机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二.导入新课:

优秀的作家对生活和人生的关注方式是多样的独到的,有许多现代作家就是通过写鸟来表现他对生活和人生的认识的。老舍先生写小麻雀,表现的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孙犁借黄鹂传递的是一种怎样的观点呢?

1、出示图片,要求学生对黄鹂的外部特征进行表述,并由此引出我们熟悉的与黄鹂有关的诗句。

(黄鹂也叫黄莺,世称“金衣公主”,身体黄色,从眼部到头后部黑色,嘴淡红色。叫声很好听,吃森林中的害虫。从南到北,广泛分布在我国大地,是一种益鸟。)(头戴黑沿儿黄缎小帽,身穿金黄闪光的“连衣裙”,裙子的下摆和衣袖上都镶着黑边。)

2.投影出示关于“黄鹂”的古诗词。学生默读以后齐声朗读一遍。出示幻灯片。

?很显然,形态清丽、叫声婉转的黄鹂很受古代诗词大家的青睐,它几乎约定俗成为美好事物的象征。那么,黄鹂在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孙犁先生的笔下,又是怎样的呢?

三.讲授新课

(一)、作者简介:

孙犁(1913—),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河北人。抗日战争爆发后,主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冀中从事革命文化工作,1944年去延安,发表了《荷花淀》、《芦花荡》等作品。新中国成立后,写了优秀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等。(香港司马长风“二城二传”:《边城》《围城》《呼兰河传》)他把解放前及解放初期的创作结集为《白洋淀纪事》,是作者最负盛名的和最能代表他的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和散文,是“荷花淀派”的代表作。

(二)、整体把握文章,重点分析文章结构

??1.对于长篇文章来说,解剖结构,从整体上观照文章可以说是获取文章主旨的一把钥匙。我们先默读文章1~23段,将这一部分文字按时地变化分成四大块,然后对照投影片三中表格的要求选择文中的关键语词填空。出示幻灯片。

“黄鹂遭遇”与“作者态度”

次数时间地点环境特点黄鹂特点作者的感情态度

一抗战时期阜平县的山村炮火洗礼尖利的富召唤性和启发性的啼叫;迅若流星,忽隐忽现,金黄的羽毛美丽极了。喜爱

二前几年春天青岛海滨,杨树林里林木深密幽静,安静,近于荒凉追逐逗闹、安家落户高兴

三一天清晨杨树林里老史试枪险遭枪击、一去不返惋惜

四有一天鸟市那地方卖鸟儿的很少了囚系,遭人戏弄,羽毛焦黄、神气凄惨同情

五第二年春季太湖,江南湖光山色看到黄鹂的全部美丽,这是一种极致。赞美

问题:①作者为什么对黄鹂会有不同的感情和认识?

明确:五次黄鹂出现的环境都不一样,表现了作者对美的事物的狂热追求。

问题:②作者为什么在第三次和第四次之间写到与黄鹂无关的海鸥?

明确:由老史试枪引发联想,表现作者对摧残鸟儿这类丑恶行径的义愤。

问题:③从环境和黄鹂的关系看,你能说出“极致”在文中的含义吗?(出示幻灯片)

明确:文中五次提及黄鹂的生存状态,大体上说第一、二、五次是好的或比较好的环境,而第三、四次的`环境则是不好的。两者相比,不难发现黄鹂的自由与美丽的展现应该有它良好的生存环境,而这种“形色神态和环境的自然结合和相互发挥的‘景物一体’的境界”便是文中所言“极致”的具体含义。

(三)、重点分析、揭示、评价文章主旨

??1.以上我们整体把握了文章的主体描写部分。我们作一个假设,如果本文就只有前面23段文字,那么,根据我们刚才分析的情况和对比的结构,我们可以归结出本文怎样的主旨呢?

??学生讨论交流回答:呼唤为黄鹂创设优美和谐的生活环境。

??2.(1)很显然,作者花如此多的笔墨,渲泻了如此充沛的激情,绝不可能是仅仅为了一个鸟类,应该有其更多更深的寓意。

??(2)齐读第24段和第25段的第1句。

??(3)想想,这一部分联系前面的描写对本篇写作主旨的认识是不是会有新的发现呢?

??学生讨论交流回答:呼唤为黄鹂乃至各种美好事物创设优美和谐的生活环境。

??3.接着再看文章最末的两句话。从这两句话是否可以推断出作者另外的寓意呢?

??学生讨论交流。老师归结:原来,借助黄鹂的故事,作者或许也还想演绎一条艺术创作的规律——在艺术创作中,应为典型人物创设和谐相应的典型环境。

??4.阶段小结,以上我们按照阅读的一般规律和过程,通过把握文章整体,揣摩关键句段等方法已经获得了本文寄寓的几方面的主旨。除了第一点,由于未曾联系到结尾语段,把握上有所局限外,其余两点概括,应该是正确的。有同学要问,一篇文章,怎么会有几个主题呢?实际上,优秀的文学作品,有很多都是多主题、多寓意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文学主题多元化(板书)。

??而且,不知同学们注意到没有,我们刚才的分析自始至终是扣住作品本身的,几乎没有考虑联系作品之外的因素。比如就没有提及孙犁先生写作本文时的背景材料。我们把这种只重文学作品本身,基本不考虑作品之外因素的阅读,称为主观性阅读(板书),而把那种既考虑作品又特别注重作品写作背景因素的阅读叫做实证性阅读(板书)。

??5.我们已经成功地进行了一次主观性阅读,大家一定有兴趣乘胜前进,再作一次实证性阅读的旅行。请看孙犁先生写作本文的有关背景材料。出示幻灯片(黄鹂的象征意义)。

1).黄鹂的象征意义。

2).史同志和穿皮大衣、卖鸟的,他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象征什么?

答:共同点:不懂要让黄鹂或海鸥发挥极致,都不懂要为它们创造一定的环境。不同点:他们伤害的动机不同。即搞“左”的一套,人们的动机也各不相同。穿皮大衣的邪恶之徒,最卑劣。

3).象征手法的优点:这种手法富有文学性,形象生动,富有美感,而且比较含蓄。长于形象思维,长于文学创作的人,要发表某种见解,可以用这种手法。另外,有时某种见解不宜直截了当地说,也用此种方法。如高尔基的《海燕》、茅盾的《白杨礼赞》等,只是本文叙事性更强,每个片段都蕴含着一定的意义,含蓄丰富

4)出示幻灯片《黄鹂》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62年,其时孙犁先生49岁,后才公开发表,收入作者的散文集《晚华集》。自从1956年写完小说《铁木前传》之后,他再也不写小说了。这固然与一场大病有关,但可能还有更深的时代社会政治原因。

??他在后来的《说赵树理》一文中描述那个年代赵树理的处境与心境:“政治斗争的形势,也有变化。上层建筑领域,进入了多事之秋,不少人跌落下来。作家是脆弱的,也是敏感的。他兢兢业业,唯恐有什么过失,引来大的灾难。”这说的更多的恰恰也是孙犁自己。

??他在《文虑》一文中说:“目前为文,总是思前想后,顾虑重重,环境越来越‘宽松’,人对人越来越‘宽容’,创作越来越‘自由’,周围的呼声越高,我却对写东西越来越感到困难,没有意思,甚至有些厌倦了。”

大家联系文章的整体描写和议论再来看看,文章还应该有着怎样的寄寓呢?

??交流回答:呼唤为作家等一切人才(人)的成长、发展创设安全、平和、自由的环境,以使他们充分尽情地展示其全部的聪明才智。

??

6.主题概括比较:

??(1)呼唤为黄鹂创设优美和谐的生活环境。

??(2)呼唤为各种美好事物创设优美和谐的生活环境。

??(3)在艺术创作中,应为典型人物创设与之和谐相应的典型环境。

??(4)呼唤为人(人才)的成长、发展创设安定、平和、自由的环境。

7.孙犁《黄鹂》一文的意义。

8.迁移训练:欣赏图片,阐述景物一体的含义。

(四)、语言运用技巧借鉴

1、过渡语:散文的说理贵在含蓄,重在形象。本文从叙事自然地转到说理,这其中的关键是什么?答:从太湖与黄鹂的关系感悟到环境与事物的关系。

2、课文最后五段文字运用了那些修辞手段?句式上有什么特点?对增强表达效果有什么作用?

引用名句:杂花生树 群莺乱飞 增添文学色彩

排比 三个“这里的……” 勾勒太湖环境优美

对偶 “它们的啼叫……,它们的飞翔……” 对仗工整,勾勒出一幅绝妙的江南风景图。

句式:整散结合 长短结合 错落有致

多种修辞手法,整齐而有变化的句式,曲折回旋,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3、适当的文言句子使文章增色。“虎啸深山,鱼游潭底,驼走大漠,雁排长空”。

4.善用对句,语言简练,增强了作品的文学性。在习作中,修改润色,用点心思,可用这样的句子。“它们的啼叫,是要伴着春雨、宿露,它们的飞翔,是要伴着朝霞和彩虹的。”

总之,整句与散句相结合,工整中求变化,长短错落有致,不呆板。

四.总结全文

本文围绕黄鹂以时间顺序展开,记叙了作者对黄鹂的迷恋,对摧残这类鸟儿的丑恶行径的义愤,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对生物(包括人类)与自然环境、生存最佳结合的向往,从而给读者人生哲理的启迪。黄鹂在不同的环境中有不同的状态,说明“各种事物都有它的极致”,只有“在一定的环境里,才能发挥这种极致“的道理。

上一篇:心理班队活动教案下一篇:藏地兵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