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研究总结的论文

2024-09-23

浅谈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研究总结的论文(精选13篇)

1.浅谈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研究总结的论文 篇一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工作总结

我们在教学中,诊测考试中,不断实践、摸索,收获了很多,现总结如下:

一、真正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由于我校是一所村级小学,学生的学习条件有限,教师的教学资源也有限,因此,我们站在学生的学习的起点上进行了思考,改变。根据新课标倡导的教学理念,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也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基。在课堂上,老师做到了充分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从过去的“配角”变为真正的“主角”,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让每个学生有了“我的学习我做主”的快乐学习之感。

二、提高思想认识,积极参与了课题研究。

在本学期,我们更新教育观念,积极地进行了该课题的教育研究。学校通过会议、座谈、专题研讨等形式,提高了我们对科研的认识。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加强了研究,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一直没有改变,结合学生实际,整合教学目标,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以及教学中都注重了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力求体现学生的自我感悟,同时重视了基础知识的落实。

为了使该课题研究扎实有效地开展并落实。我们将该课题的研究活动与学校的常规教学研讨活动结合起来,在研讨活动中对如何抓重点语段,领悟文章思想感情进行了许多研究和探讨。

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阅读水平得到了提高。在本学期,图书室向学生推荐了一些好的书目,学生到图书室去借阅,我班的学生每周一、三、五定时到班级图书管理员处借还课外书。学生读书的兴趣非常浓厚,学生每周都至少完成一篇以上的读书笔记,我们还利用班队活动,开展了“讲故事比赛”的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学习到了许多课本以外的知识,既扩大了知识面,又增长了学生的才干。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收获了许多,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学生的朗读水平还岌待提高。在班级中,我发现学生的朗读水平是参差不齐的,学生中普遍读书声音很小,学生唱读、念读、拖读的现象也比较严重,经过老师指导,已有一些成效,但是还需要老师多针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帮助,提高才行。

学生的读书笔记做得还不够规范。在要求学生读课外书的同时,教师要求学生必须要做读书笔记,可是学生上交的读书笔记让我们看了,发现有一部分学生认真在读书,而也有一些学生并没有用心读书。这也许是学生的读书习惯的培养的问题,也或许与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关,我们也要在今后的课题研究中,逐步解决这些问题。

总之,在新的课改面前,我们只能努力、努力、再努力!

2.浅谈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研究总结的论文 篇二

小学阅读教学可以通过对文章的精读, 培养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 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要做到这一点, 一定要引导学生精读作品。如果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了自我发现的惊喜, 得到了阅读带来的愉悦, 他就一定有了阅读的兴趣。例如, 教学《中国石》一文“我们俩又挑选了一些石粒, 让‘台湾’‘海南’等岛屿依偎着‘祖国’”一句时, 我采用替换词语的方法, 让学生分别用“紧贴倚靠”代替原文中的“依偎”一词, 让学生诵读比较句义的变化, 通过对词语的理解和对比诵读, 学生体会到:“依偎”是“亲热地靠着、紧挨着”的意思, 充分体现出了“台湾”“海南”与“祖国”间的“母子”之情, 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和希望祖国和平统一的思想感情。这样, 在比较诵读中, 不仅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同时也体会到了作者用词之精妙、达意之准确。

二、创设情境, 诱发语感

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 引导学生对课文整体感知和深入思考, 让学生沉浸到阅读教材的意境中, 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例如《送往小木屋的信》一文, 主要讲了三名森林警察部队的战士为保护祖国最北部97万公顷的原始森林, 在小木屋中过着单调寂寞的生活, 及在单调寂寞的生活中迫切渴望得到信的事。这篇课文的教学, 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和网络教学资源, 播放音像资料创设情境, 体会战士们生活环境的艰苦与生活上的单调和寂寞, 进一步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基础, 而这些困难是学生难能亲自体验到的。因此, 教学中, 我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原始森林深处”、“风雪交加”、“无边无际”、“隔绝”、“小木屋没有电”等词句的意思为突破口, 让学生根据这些描述展开丰富的想象, 使学生在想象中进入情境, 得到语感的培养。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要求语感的敏锐, 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揣摩, 应当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在上例中, 特别是对“小木屋没有电”的理解,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是有所体验的。教学中, 教师就应引导学生将语言文字与生活经验进行链接, 感受文字所表达的事物, 诱发语感。

三、个性阅读, 独特见解

教师应该明白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 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要求学生能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做出自己的评价, 说出自己的体验, 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 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 要积极鼓励学生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 独立探究, 自我反思, 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在阅读教学中我注重鼓励学生学会大胆质疑, 合理探索。激发学生活跃思路, 萌发主动学习的热情。如《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教学中, 我按事先确定的教学目的或要求进行教学, 积极营造独立思考、自我提问、探索问题的教学氛围, 重在“引”。要求学生提一些有价值、有个性情感体验、主体思考味浓的问题, 要求学生在阅读中独立思考, 对文章的重点关键的地方进行推敲顿悟质疑, 从而锻炼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初读课文后, 我布置这样的讨论题:这篇小说的主人公到底为什么卖火柴?理由是什么?这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学生议论纷纷。这个问题提纲挈领的把课文主要问题带动起来思考了, 从小说的构思、小女孩的人物形象、作者自己的思想基础和文章主题等角度, 学生做了多方面的回答。我之所以这样问, 一方面是强调主题的重要性, 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能产生疑问, 从而培养其质疑的精神, 从而有独到的见解。

四、情境写作, 优化效果

学生课内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向课外延伸, 是提高阅读能力、激发思维的有效途径。它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思考空间, 既便于发挥学生创造性思维, 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同时也提高了学生欣赏作品的能力, 提高了思维质量。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在阅读教学增加情境写作训练, 不但可以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深化对内容的理解, 优化阅读教学的效果, 还可以使学生的说话能力得到更为充分的训练和提高, 实现以读导写, 由写促读, 读写共同发展的教学目标。阅读课文后, 我们要注意组织引导学生课外练笔, 拓展练笔是对文本对话的延伸。我们可以以教材为中心, 进行扩、缩、续、改、仿等训练。以苏教版课文为例, 如教学《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一课, 扣住结尾续写《如果渔夫的老婆不贪婪》, 几乎每篇课文都是练笔的典范, 教师只有在教学中, 让学生领悟、吸收文本的精华, 让学生依托文本, 才能在拓展练笔中巩固运用, 达到质的飞跃, 使读与写得到均衡发展。

当然, 小学语文的阅读方法纷繁复杂, 在具体的教学中, 我们还应该借鉴其他先进的教学模式, 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师还应不断加强自身修养, 更新教育观念, 尊重学生的个性, 在小学阅读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摘要:本文从精读感悟, 激发兴趣;创设情境, 诱发语感;个性阅读, 独特见解;情境写作, 优化效果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3.浅谈小学语文的有效教学 篇三

身为一名语文教师,有一个问题一直困绕着我:现在的语文学习的时间在减少,却没改变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量,甚至要掌握的知识更多了,也更难了。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应该为之去创造,去耕耘,使课堂教学逐渐活了起来。于是,“有效教学”的理念破冰而出,成为大家共同的追求。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众多新观点、新方法推陈出新的今日教坛,学生是否得到发展是教学的最终目标,也已成为我们的普遍共识。因此我们要努力做到: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空间,让学生做到“我要学,而不是要我学”,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下面就谈谈自己是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

一、积极的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探索欲望

全面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情境是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根据学生学习特点,我们要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并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它可以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思考与探索中得到促进和发展。如:我在教《小露珠》这一课时,我以猜谜语的形式“闪亮透明小圆球,不大不小像豆豆,花草,树叶做摇篮,摇来摇去真自在,太阳出来去无踪。”这是什么?我话音刚落,学生就争先恐后的抢答,看着学生积极的气氛,我又提出这样几个问题:小露珠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又是什么时候消失的?经过几分钟的阅读,他们很快就有了答案,有的说:是在夜幕降临时出现的,在太阳公公出来时消失。有的说:夜深人静,万物都入睡时小露珠出现,在早上七点半消失。此时我点拨到:小露珠的出现,为什么动物们和植物们都喜欢呢?小露珠要走时他们又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呢?小露珠要做时又是怎样和他们告别的呢?同学们都很积极的带着问题去阅读,然后抢着回答:就像万物都喜欢小露珠一样的心情。通过这样问题情境的创设,大大地激发了学生们探索的欲望。如此同时,我们还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再现课文生活中的真实情景,使学生进入身临其境的问题环境,从而产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快乐体验,增强求知欲和自信心,进而促进身心的全面發展。

二、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设计教学环节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教学实际需要灵活处理教材,甚至对现在的教材内容加以适度的补充或重新组合,活化教学内容,缩短学生生活与教材内容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首先是教材资源的利用。因此教学中我们要合理整合各种教学手段,“因材选媒”设计教学环节,突出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引入,对课堂效率的提高无疑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教师在设计或选用课件时,首先应明确目的,如何才能把问题用多媒体特有的优势表达清楚;其次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语文教育重在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如:我在教《小露珠》时,为了训练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设计了“动物们夸奖小露珠的动画”课件,通过同学们对课文的了解,有感情为动画配音,试着为自己喜爱的动物当一回配音员,结果大部分同学都有不同程度的感悟。

三、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鼓励学生勤思多问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必须构建一种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为特征,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为目标的师生和谐、积极探索、平等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而教师的作用是隐性的,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教师在提供了一些丰富的素材后,学生就要进行大量的自主探索。牛顿说:"如果说我对世界有些微贡献的话,那不是由于别的,而只是由于我的辛勤耐久的思索所致。"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如自己独立学习,也可以与他人合作,与老师交流如:我在教学《小露珠》这一课中,当同学们还在感受小露珠用自己的身体滋润了,美化了植物时。有一个同学就冒然提出问题:小露珠滋润植物,美化植物,装点着植物,可他自己呢?这时让你的课堂掀起一个小小的高潮,那是再自然不过了。课堂上的学习气氛非常浓厚,学生相互合作,交流欲望极高。因此大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及灵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迸射出创造性的火花。

四、把时间留给学生

我觉得语文课上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克服那种浮光掠影,泛泛读上两三遍的做法。在语文教学中,尽可能地营造浓烈的朗读氛围,促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并在这样的氛围中,吸引学生融入情景,设身处地感受语言的神奇、内容的丰富多彩、内蕴的意味深长,再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在不断的练习中熏陶情感,发展智力,增强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促进智慧的生长。就如:《小露珠》我会为动物配音这一环节时,我先给时间让学生自由练习,然后起来配音。我惊奇的发现,以前从没举过手的同学,也纷纷举起他们的小手。这说明,把时间留给学生,大部分学生是完全可以自己获取知识的。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就是“一切为了孩子”。叶澜教授也曾这样说道:“一个真正把人的发展放在关注中心的教学设计,会为师生教学过程创造性的发挥提供时空余地”。而这,我想,也正是我们开展语文有效教学的初衷和目的所在。愿我们所有的教师都有效地行动起来,让语文变得更可爱,让学生和我们自己变得更精彩!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要不断地改进教法,真正把课堂教学改革落实到实处,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尝试性学习机会,使他们的个性在尝试中得到发展。

4.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篇四

作者:佚名 教学科研来源:小学教学设计网 点击数:1455 更新时间:

2009-11-7 作为小学新课程改革的一线教师,你我都拥有这一片充满梦想的语文课堂,我们应该为之去创造,去耕耘。随着新一轮课程的不断深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诸如此类的现代教学方式已广泛运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课堂教学逐渐活了起来。然而,用心观察便可发现,某些所谓的“新课堂”仍明显带有师生剧本化表演,不少冠以“活动式”、“研究性”等新型名称的课堂教学在本质上仍沿用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课堂教学有效性缺少仍是殛待解决的严重问题。据此,我认为:我们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上应要树立服务意识,做到把“玩”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做”的任务派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创”的使命留给学生。从而将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推向自主探索获得知识的舞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定目标,并根据目标进行预习、尝试、操作、探索、归纳等。努力做到: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教师不教;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教师不代替;凡是能让学生自己讲的,教师不暗示。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索欲望。

小学生自主、合作、探索性学习方式是在问题情境之中的学习,因此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就成为这一方式能否有效的前提条件。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并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它可以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思考与探索中得到促进和发展。如:我在教《番茄太阳》这一课时,当我一板书出课题后就向学生提出这样几个问题:番茄和太阳有什么关联?“番茄太阳”作为课文题目为什么要加上引号?我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课文。同学们经过一番阅读与思考,讨论与分析,他们很快就有了答案。有的说:番茄和太阳形状上都是圆的;有的说:它们的颜色都是红的。有的说:在爸爸的眼里是把太阳比作番茄,所以要把题目加上引号;有的说:在盲姑娘的心中番茄就是太阳,所以要加上引号。最后,我适时地点拨到:那么在作者“我”的眼里“番茄太阳”像什么呢?结果大家都抢着回答:就像盲姑娘的笑脸。通过这样问题情境的创设,大大地激发了学生们探索的欲望。如此同时,我们还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再现课文生活中的真实情景,使学生进入身临其境的问题环境,从而产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快乐体验,增强求知欲和自信心,进而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

二、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学习资源是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提供什么样的资源,以何种方式提供,就成为实现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教学最重要的策略。教学中我们要合理整合各种教学手段,“因材选媒”,突出多媒体的辅助作用,淡化其“装饰”效应,让学生在形象生动的情景中经历探索过程,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但不可忽略了学生的自我体验和品位。在语文教学中引入多媒体辅助教学,对课堂效率的提高无疑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教师在设计或选用课件时,首先应明确目的,如何才能把问题用多媒体特有的优势表达清楚;其次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语文教育重在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如我在教《番茄太阳》时,为了训练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设计了作者“我”情感变化的课件:“灰暗→温暖→流泪。”我根据这个内容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作者在自己的所见所问中为什么有这样大的情感变化?请同学们通过对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一边朗读一边感悟,然后或用文中的语句或用概括性的词语来回答作者情感变化的原因。结果大部分同学都有不同程度的感悟。如:因“生活艰辛”作者“我”才“心情灰暗”;因作者看见一家人对话的美好画面才被感动得温暖起来;因盲姑娘的爱心——“捐双腿”才使作者我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三、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鼓励学生质疑和创新。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即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潜能;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实践过程,他们是课堂学习的主人,而教师的作用是隐性的,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教师在提供了一些丰富的素材后,学生就要进行大量的自主探索。同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如自己独立学习,也可以与他人合作,与老师交流……如我在教《番茄太阳》这一课中,当同学们还沉浸在回答完作者情感变化原因的兴奋之中时,我又趁机抛出一个问题:现在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学习课文后回答作者眼中的盲姑娘——“明明”又是个怎样的孩子?请用课文中关键词语来回答。我刚一说完,同学们,有的在高声朗读,有的在窃窃私语,有的在互相讨论,有的在边默读边思考,……课堂上的学习气氛非常浓厚。当在我交流反馈时,绝大部分同学都能回答出盲姑娘——“明明”是一个(聪明、漂亮、好问)的好孩子。我认为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仅让学生了解有关知识,完成了学习任务,而且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了学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说明,为学生的学习创设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大部分学生是完全可以自己获取知识、自己质疑并解疑的。但是,对那些差生的学习情况不容忽略,也要予以关爱,进行协调,对他们遇到的个别问题要进行个别解决,以此促进差生的学习进程,让全班同学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和发展,都能分享收获学习成果的喜悦。

四、鼓励学生 用心研读课文,激荡语文课堂的情感浪花

情感是语文课堂的灵魂,也是语文课堂的气之所在。每篇文章都是作者情感活动的伴生者,是作者感活动的外观和升华。研读就是要扣住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准确把握学生的内心世界和情感轨迹,并以自己的情感调动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将自己的人生体验、情感与课文交融在一起,从而实现教师情、学生情、作者情的情感交融,和谐共振。

5.浅谈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研究总结的论文 篇五

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让阅读教学有效或者高效,是我们每位语文教师特别关注的问题,要想大幅度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我们必须更新观念,把握好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成功的教育教学都离不开情感因素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巧妙地调动和利用情感因素,对于提高阅读效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而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实施情感激发,教师首先要优化自己的性格,具有良好功夫,努力吃透课文,仔细挖掘每篇课文中丰富的情感因素。更重要的是,上课要灵活机动,积极探索,在活跃的教学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的掌握和智能的发展,并从中得到成功的体验。教育心理学认为:成功的教育教学都离不开情感因素的作用。小学语文作为人文学科,本身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影响尤其深远。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巧妙地调动和利用情感因素,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和情感因素的有效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教师要优化自己的性格,具有良好的情感修养要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富有情感的人。教师的情感能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给学生带来积极的情感体验。”因此,在上课时,我们绝不能只是把握教材的技术训练,以至于把活活的语文教材讲“死”,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严重影响语文课应有功能的充分发挥,如果孩子因你的存在而愉快、开心,那么,你的教育就成功了一半;如果孩子因你的存在而痛苦,那你的教学就是失败。《 新课标 》 反复强调,教学课文时一定要仔细“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不仅体现了人文学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目标,还展示了一条有效学习途径。语文是语言、文字、文学的综合,具有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的重要作用。

二、教师饱含着作者的思想和情感。教师只有在备课时认真体会作者的情感,才能在课堂教学中用真情掀境,使学生被深深感染。此外,在教学中,不同的文章,不同的课型,必然会产生不同的情感。教师只有在感染一种情境,或愉快,或悲哀 …… 有效地引领学生顺着这种情境去深入地学习课文,让教师的情、学生的情进入境界,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培养。在教学《感激》时,我也设计了朗读的环节,可是对课文把握还是不够充分,所以在指导朗读时只就句讲句,学生不但没有读好,而且理解课文理解的就生硬……弄得课文朗读教学蹩脚,读的索然无味,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反思之后觉得老师在指导朗读时必须创设情境,在情境中让孩子与文本产生共鸣,这样读文、学文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上课要灵活机动,善于运用不同手段激发学生的情感。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开放、鲜活、灵动的学习的平台,绝不能一成不变地让学生呆板机械地学习。只有探索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打动他们的内心世界。

1、运用语言激发感情。首先是用自己的情感朗读激发学生情感。俗话说,三分文章七分读,将文字表达的情感变成易于理解的具有情感的节奏,注重声调和音量外,还要进一步满怀感情地范读,读出文句中蕴含的情感、哲理、意境以及弦外之音,老师是读者、作者之间的桥梁。通过了这一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情感,需要我们的“情感王子” —— 学生主动投入、积极参与到阅读过程中,一点一点地挖掘出来,有效地运用感情朗读,那么说明学生对课文已经理解,那么阅读也随之被学生所深爱,成为他们无限的乐趣,其次是用体态语言激发学生情感。眼睛是心灵之窗,脸面是心灵之镜。师生的面目表情、动作神态是师生心理交流的重要“外显点”。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提供的情感线索,恰如其分地帮助进行情感体验,产生共鸣。

6.浅谈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研究总结的论文 篇六

结合教学的有效策略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运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可以把阅读与写作两个学习内容紧密结合起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并未能将阅读与写作进行有效融合,导致了学生难以将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起来,不能够将阅读与写作相互融合进行整体学习。另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大都注重开展阅读教学,而忽视了写作教学,导致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只会读不会写”,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当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有效策略有以下两种形式:

一是通过写读后感有效开展读写结合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让学生立足于文本学习的基础上,对所阅读的文本进行读后感写作训练,这样的读写结合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将阅读学习与写作学习进行相互融合,让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学习掌握写作方法、写作技巧,再通过写读后感,深化对所阅读文本的认知与理解,并能够在读后感中较好地体现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二是通过生活化的观察学习开展阅读与写作的整体训练。

在实际教学中,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进行有机融合,安排学生深读所要学习的文本,从大语文学习层面,有效地学习与掌握文本的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借助语用训练的方式,让学生理解与记忆相关的语文知识,从而内化知识;深入地发掘语文教材内容当中的生活因素,指导学生将语文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融合,达到培养思维和表达能力的目的。

总之,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深入地分析与研究课堂读写

7.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篇七

一、正确认识教学有效性的内涵

什么是教学的有效性,怎么做才能让教学更有效? 从整体上来说,教学的有效性,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组成,即教学投入、教学结果以及教学体验。这三个方面是相互关联、相互制约且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就教学投入而言,主要指的是教与学的时间,包括了课堂教学时间以及课后学习时间;教学结果是教学有效性的核心指标,指的是学生经过教学所取得的进步与成绩,这也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教学有效性。从根本上来说,教学结果不仅仅表现在学生的成绩上,对于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思维能力的提高,也是教学结果表现的重要方面; 教学体验指的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感受,也就是伴随着教学活动学生所产生的心理变化。教学体验在教学有效性评价中容易被忽视,但教学体验对于教学有效性来说却是有着重要的影响。子曰: 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让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兴趣是每个教师追求的目标,因此,很多教师都会想尽办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一种愉悦以及积极的情感体验,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方面,在某种程度上,教学体验可以说是教学有效性的灵魂,是确保学生保持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方面。

正确认识教学有效性的内涵,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教学有效性的三个组成方面来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才能真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影响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1. 以成绩论英雄

虽然教学结果是评价教学有效性的核心指标,也是反映教学结果的主要形式。但从长远来看,教学投入与教学体验才是教学有效性的长期影响因素。一时的好成绩,并不能说明教学的有效性,加大教学时间投入可以提高教学结果,但却会大大降低教学体验。就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最需要的是循序渐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但我们有些教师一味的追求好的教学结果,采取一些不适宜的教学方法,以加大教学时间的投入以及降低教学体验的方法来提高教学成绩,虽然在短期内会一些效果,但从长远来看,其教学有效性反而会徘徊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2. 缺乏师生互动,教学不相长

教学过程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学生与教师的一种互动过程,是两个心灵之间的沟通与对话,是一种通过知识引导人的智慧成长的艺术。但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没有注意到师生互动的重要性,从某些方面来说,也是轻视了小学生的个体独立性,教师的“教”在教学过程中处在了绝对的中心位置,学生的“学”基本是在教师的既定步骤下完成的,这样的教学过程,其有效性往往难以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

3. 不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对于学习兴趣,相信绝大多数教师都明白其重要性,也知道兴趣是一切学习取得成绩的有效催化。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于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多教师却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能够运用的方法与手段有限,效果也差强人意。多数情况下,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处于自发或是偶然触发的状态。教学过程缺少了学生学习兴趣这一基础,对于教学有效性来说,无疑是十分不利的。

4. 教师自身素质与能力的提升不力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教师在其中无疑是处于主力位置。这其中,教师自身素质与能力对于教学有着重要的影响。但就现实情况而言,多数教师基于种种原因,在提升自身职业素质与能力方面略有不足。一些教师经过多年的教学生涯,往往能够形成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与理论,但在创新与推陈出新方面却显无力,未能根据不同时期不同时代学生的变化特点来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这对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来说,也是不利的因素。

三、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一些方法

在正确认识教学有效性内涵的基础上,采取适当的方法与教学策略,可以很好的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有效性。

1. 在快乐中学习,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教学体验

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这应是小学阶段教学的核心与根本。对于提高教学有效性,快乐学习也是至关重要的。有研究表明,在一个愉悦的氛围中,可以有效提高学习的效率。对于孩子们来说,一个愉悦快乐的学习氛围是十分有必要的。因此,注重孩子的学习体验,采用多种方法与手段来给孩子们良好的学习体验,对于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有效性是十分重要的。注重教学体验是双向互动的,可以采用的方法也很多,如情境教学、多媒体教学、探究教学等,无论是何种教学方法,关键在于,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学习体验,根据学生的体验来不断修正教学的方法与策略,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2. 采取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对于学生兴趣的培养,在小学阶段,要紧抓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根据小学生受听故事的特点,可以将一些知识点融入到相关的故事当中,以讲故事的形式来学习,就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兴趣; 根据小孩子爱表现,争强好胜的特点,可以适当采用猜谜语的形式来进行生字生词的教学,也可以有效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方法有很多,作为教师来说,要善于发掘,善于利用,善于总结,只有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有地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3.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教师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具备有别于他人的特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才能有效的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有效性。作为教师,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就是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要运用赏识和激励教育原则去挖掘每一个孩子潜在的智能,学生只有在公平对待中才能增强自信心,才能有成就感,才能具有充分的学习积极性,才能使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提高。

四、结束语

8.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篇八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一直以来,阅读教学都是在语文教学中占很大比例的重头戏。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对提高整个语文教学的质量具有非常特殊的意义。自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欣喜地看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教与学的关系、课堂方法的改变与创新、评判标准等方面都发生了新的变化,语文教学呈现出了崭新的面貌。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目前仍存在一些严重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问题与现象,从而不断改善阅读教学的方法模式。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目标定位不准

小学生的心理波动大、变化频率快,学习动机和学习目标不明确。而作为阅读教学的引导者,不少教师在教学目标定位上存在笼统泛化、目标落实不到位的现象。比如,许多一线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生搬硬套别人的教案,根本不考虑教学对象的差异性、针对性。有的教师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等虚化的目标用于任何年级、任何类型的教学。

1.2 教学模式陈旧单一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教学资源日益丰富的今天,传统保守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一本教科书、几页教案、一根粉笔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模式,难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保守的教学模式也导致了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信息量少、知识含量低的问题。

1.3 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脱节

阅读教学单纯注重教材、过于依赖课本,导致教学与生活相脱节,“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无法体现。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和工具性严重分离,使得阅读训练沦为语言文字训练课或者是政治思想教育的传声筒。

1.4 学生阅读能力较差

阅读能力是最能反映小学生语文素质的一个因素,而在信息量暴增、阅读资源增多的今天,学生的阅读能力却越来越差。从学生自身方面看,主要是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少、课外阅读意识弱导致的。

2.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有益于促进学生创新火花的迸发。”小学语文阅读的基础是否牢固直接影响着中学语文教学的成败。下面,笔者将围绕课程改革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出几点对策。

2.1 更新教学观念,定准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学校教学的核心,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起到定向的作用。所以,语文教师应该首先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准确定位阅读教学的目标,明确不同学段的阶段目标。阅读教学要真正做到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能力”“过程、方法”这三个维度有机整合,有差异性、有针对性地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

2.2 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丰富教学模式和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丰富教学模式和方法,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课堂教学应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技术直观、鲜活、生动、形象等优点无处不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值得在中小学中普及推广。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恰到好处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更容易与社会热点、生活实际发生联系,能够充分利用日益丰富的教学资源,创造一个轻松、活泼、愉快的阅读环境,从而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以讲授课文《桂林山水》为例,可以通过电脑、投影仪等展示中国地图,用flash动画技术凸显桂林在中国的位置;展示桂林美丽山水的图片,尤其是象鼻山、漓江等著名景点的图片和文字介绍;播放相关的配乐视频或朗读音频,用假想旅行的方式带着学生游山玩水。

2.3 “阅”、“读”并重,“讲”、“练”结合

小学阅读教学不应仅仅停留在看文章、做题目的层面上,适当的朗读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提高普通话水平和口头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教師应该留给学生充足的朗读时间,充分利用早读、午读、课堂诵读等机会,通过轮读、领读、范读、分组读、分角色读等形式,指导学生有感情吟读或背诵,释放情感、积累优美词句。另外,在看文章、读文章的同时,也要注重教师精讲、学生训练的搭配结合。通过教师的讲解,能很好梳理文章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重点句段剖析等,但是要注意不能“满堂灌”“满堂包办”,淡化了学生对文章的自主感悟。而文章阅读后进行适当的句子仿写、词语扩展、句段解释等练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但是必须要把握好练习的度,不要搞机械操练,更不能让繁重的练习题冲淡了文章感悟的完整性,造成学生过重的负担。

2.4 大胆尝试个性化阅读、合作学习

阅读的主体始终是学生自己,不同年龄段、不同基础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认知与情感是不一样的。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式和评价标准,束缚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需求,变“要我读”为“我要读”,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的内容和方法,建构多元评价体系,切实提高学生自主阅读水平。自主、个性化的阅读教学还包括建立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学记》有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教师在尊重学生个性化选择的情况下,可以根据性别、基础、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家庭背景等因素将4—6名学生编为一组,形成一个个异质学习团体,每个成员为着共同的目标而协作努力。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阅读兴趣,还能加强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品质。这样的教学方式更适合二十一世纪竞争与合作并存的综合型社会。

总之,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应该科学地研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以更博大的视野来审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让学生带着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去阅读和思考,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让语文学习焕发出真正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夏振兰.探索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现代阅读,2011(11).

9.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总结 篇九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研究总结

新一轮课程体系改革如火如荼,语文课堂教学花样翻新,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教学?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此,我们学年组在本学期着手开展了本课题研究,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效果。

具体措施:

开学不久,我们二学年课题组三位成员依据课题方案和教学实际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课题研究计划,明确本学期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即:第一课时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的有效性研究。每月三个老师轮换上研讨课。老师们都能认真钻研教材,开展集体备课,精心预设教案。在研讨过程中,我们按照以下步骤进行:集体备课,确立教案——认真听课,详细记录——专题学习,展开评课——集思广益,达成共识。我们将本课题作为学校教研组研究的课题,每次的活动都扎实有效。

点滴收获:

心理学研究表明,幻想是儿童的一种天赋和本能,富有幻想、好奇心强几乎是所有儿童共有的心理特性。在低年级教材中童话占很大的比重,而童话这种文体,正是以其幻想性、可读性,牢牢地吸引着少年儿童的注意力,使他们产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如何让学生学得生动、有趣,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呢?通过学习很研究,我们一致认为,老师可以让学生扮演角色,通过读一读、讲一讲、演一演、想一想等多种形式,亲近文本,走进文中的角色,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我们通过研讨,认为应该改变第一课时的程式化,学生的“读”要富有层次性,每次“读”都要有相应的要求,让学生边读边思索,努力改变了第一课时的“读”的泛化现象。课堂教学目标明确、合理,既解决了第一课时的共性问题,又能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现教学目标的多元化,努力做到“课前预习,课中扎实,课后延伸”。

现在的课堂是书声琅琅、“读”领风骚。如何使朗读指导更有效?和于莉、管雪锋两位老师经过探讨,认为朗读不仅是技巧的指导,更是引领学生深层次地读悟,教师可以采用多种读悟方式,立足文本,创设情境,体现朗读过程的层次性和朗读目标的有效性,注重朗读评价,丰富学生的语感,定会取得良好效果。

存在问题:

10.浅谈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几种策略 篇十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费时低效,教师教得无味,学生学得无趣。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缓慢,读写教学严重脱节,学生没有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凭借简明的教学目标,简约的教学内容,简化的教学过程,简便的教学方法,简单的教学评价,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学生才能学得兴致盎然,充分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实现省时高效的教学理想。

关键词:设计 有效 省时

尽管语文教学的改革一直不停地在进行着,但语文教学费时低效的局面仍然没有得到根本的扭转。课堂上教师将大量时间花在教材的讲读、词句训练、篇章分析上,学生自己读书的时间少,自己琢磨的时间少,自己活动的时间少。教师教得无味,学生学得无趣。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缓慢,读写教学严重脱节,学生表达能力低下,学生没有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怎样做才能真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崔峦老师曾说:“要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简单就是以简驭繁,返朴归真,追求的是一种真、纯、实、活的教学境界,凭借简明的教学目标,简约的教学内容,简化的教学过程,简便的教学方法,简单的教学评价,实现省时高效的教学理想。

一 设计有效的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种理念给我们教师上课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我们教师的备课理清了思路。我们的备课不仅要备“教师怎样教”,更要备“学生怎样学”,要从学生学习活动的角度去备课。备课时首先要考虑这节课准备安排几个学生的活动,每个活动怎么安排;其次要考虑在活动中教师怎样指导,怎样与学生互动;第三要考虑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可能出现或遇到哪些问题,教师怎样进行调控,怎样评价等;然后把以上安排写出来,作为教师课堂上临场发挥,随机应变的一个基础准备。即使如此,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意想不到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课后进行教学反思,再进行补充备课,写出自己执教的体会和疏漏失误,记下学生学习活动中的闪光点或困惑。这样的备课才是我们倡导的,是有效教学的保证,是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

在教学《会椋鸟》一课时,抓住第二段重点内容,先提出教学目标,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找出会椋鸟归林时的热闹场面的词语和句子,把学生带入到百鸟归林,呼朋引伴,浩浩荡荡的壮观场面。学生赏心悦目,学习课文的情趣被调动了起来。课堂上学生的学习过程大部分是以合作学习形式来开展的,特别针对“投入”、“排空而至”、“浩浩荡荡”、“倾诉”、“百鸟争鸣”、“似„„,如„„”等重点词、句的理解、品味、反复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体会后再朗读。学生之间通过协作、交流来共同实现学习目标。这种组织形式就能保证了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许多的学习机会,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人人都能得到发展,不同的人得到了不同的发展。教学时间的分配上也决定还给学生。我先通过简单的问题引导,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到探究问题的学习环境之中来,接着给学生分工,给学生目标和任务,让学生利用这些时间和空间,动脑动口,通过探究去理解感悟。这样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时间和空间,使学生人人动脑、动口、动手,从而真正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还学生学习的主人地位。而我对于学生自己感知到的,自己所发现的,我都给予鼓励和赞赏。当然,我在整个“对话”过程中,起着激活、指引、协调、保证的作用。引导学生通过词语来感悟,通过句式来感悟,通过情境来感悟,力争使语文课堂成为个性张扬、灵性飞扬、生命律动的精神殿堂。

二 设计有效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设计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这就需要教师深度挖掘教材,结合学生年龄和知识结构实际情况和能力,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把握教材重点、难点和关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力求突出重点,分解难点,突出关键,学生才能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接受和理解,才能在单位时间内有效掌握所学内容,形成立体的知识网络。这种根据学生所需所设计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学生学得兴致盎然,充分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孔子游春》是一篇美丽而又富有哲学理念的课文。在这一篇课文中,学生不仅学到许多语文知识,还懂得不少孔子许多理念,这个单元的练习重点介绍了孔子教育主张和方法。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我调整了教学顺序,把这两部分内容结合起来教学,学生学得开心,教师教得舒心,教学效果事半功倍。由此看来,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更能给学生带来乐趣。

三设计有效的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应本着有计划、分层次、循序渐进的原则,必要的知识拓展是不可少的,但不要“节外生枝”、“画蛇添足”,甚至偏离教学重点,影响教学目标的落实和达成。1创设“有效”的导入

导入就是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学生的注意力从欢乐的课下生活中拉回到课堂教学中来。这里不需要过多的言语,只需要简洁而有效的语言或活动将学生成功而又快速地拉进课堂教学中来,不同的教学内容要不同的对待,根据实际情况来找准二者的结合点,如此就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老师教得轻松,学生也学得轻松。

2设计“有效”的活动

语文教学担负着言语技能训练、思维训练和情感熏陶等多重任务,但言语技能原型训练是有效课堂教学的立足点。因此,要构建有效的课堂语文教学,语文教师要落实知识点,抓准精练点,促成调动学生听说读写思能动性、形成技能、技巧,达到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及应用,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化。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论是自主学习,还是与人合作,教师对问题的设计要有层次,要有梯度,让学生伸手够不着,跳起来触摸到,使整个过程既有情趣,又有挑战,最后在深刻的体验中品尝成功的喜悦。《草原》这篇散文,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马上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那纯朴、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难以忘怀。这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课文写景语言优美,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同时又不失纯朴简练,生动感人。情景交融,无论是描写自然风光还是主客相见、联欢、惜别,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品读优美语句,体会表达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引导学生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与初步的审美能力。作家老舍随着场景的变化、时间的推移,情感也在变化着。但贯穿全文的是对草原及草原人民的赞美与留恋之情。这种情感与描绘的景物紧密交融在一起,要引导学生抓住这样的语句,通过品读、吟诵、想象画面、课件演示、角色扮演等方法来体会美的意境、美的情感、美的语言。教学时,一方面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动情景;另一方面要让学生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整个教学过程轻松活泼,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还激起对西部探讨的兴趣。

3设计“有效”课堂练习

逐层提升练习梯度,把好课堂检测关,做到“堂堂清”。课堂检测题的设计,可以参照配套的《语文课堂练习》有选择地进行训练,也可自主出题,做一些分层作业,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紧扣教材内容设计自学思考题、巩固练习题、课堂检测题。教师在这些习题的依托下指导学生自学教材,通过学生回答问题,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对学生不能理解的疑难问题及时点拨指导。学生在这些题目的引导下,读懂教材的知识结构层次,理解所学内容,掌握运用所学知识,并找出自己自学的疏漏之处,及时补缺。备课时设计好这3个层次的习题,是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

《麋鹿》这篇课文介绍了我国珍稀动物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体现了国家对保护野生动物的高度重视。通过本课的教学主要让学生了解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增强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围绕这个重点,我设计让学生搜集资料,初步认识麋鹿,课堂上抓住你知道了麋鹿的什么来设计作业。补充阅读有关的保护野生动物的资料,学生意识到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也了解了麋鹿的外形、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整堂课,学生完全倘佯在知识的海洋里。

四 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师要抓住教材中本质的、主要的东西,对其进行加工处理,然后在教学活动中突出出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这方面上去,同时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对于课本中相对次要或起辅助作用的教学内容,可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作适当调整,以适应教学的需要,提高教学效率。

质疑的方法、记忆的方法、背诵课文的方法、好词好句的积累方法、遣词造句的方法等等。这些学法的指导往往渗透在各教学环节和学科内容的学习中,要求具体化、可操作化,有时也可单独训练。

《学会合作》这篇课文,我觉得从四个方面入手,能让学生于不知不觉中,充分感悟到事物的价值。1从“过渡”入手,引出具体的事例。“怎样才能卓有成效地合作呢?”这是课文第四自然段开头的设问句,也是承接上文、引起下文的过渡句。以“作者并没有直接讲述道理,而是摆出了提示形式,非常自然地引出了第一个事例。

2从“问题”入手,感悟事例的作用。“为什么要讲述事例呢?”承接刚刚引出的事例,让学生说出事例的作用。

3从“词语”入手,体会精神的可贵。教学时,抓住“典范”、“倾泻”、“流向”、“流进”等词语,让学生从正面体会到协作精神的可贵。

4从“假如”入手,突出协作的重要。一个“假如”,让学生设身处地、身临其境,清楚地发现协作精神最为可贵。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这句话我认为是对教学方法的高度概括,同时也是对因才因人施教的具体注释。在实施教学中,它山之石可以借鉴,但不能照搬套用,更不能把原有可以直观反映的东西搞的复杂化,耗时费力,适得其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固然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但徒劳无功或事倍功半的使用也是大可不必,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使用简便、灵活的方法,积极有效地组织教学,力求“教法”与“学法”有机结合,相互作用,达成目标。

五 进行“有效”的评价

评价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评价也是最讲究艺术的。可以是掌声、可以是鼓励的眼神,还可以是肯定的微笑。不管什么评价,只要能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接受能力以及他们的感受。只有适时而正确的评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一次有效的课堂教学,就是要求教师具备创设处理教材的睿智、设计活动的智慧、善于评价的机智和合理布置作业的才智。

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能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体现出简单之中的不简单,平凡之中的不平凡,才是智慧的课堂,有效的课堂。

11.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篇十一

关键词: 新课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孩子的一生,影响国计民生。要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首先应提高课堂效率。在小学语文课堂中,伴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式都已经发生了新的变化,合作性、探究性学习等现代教学方式已经运用到小学语文课堂上,留给学生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多了,课堂上学生肯做敢说了,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课堂教学逐渐活了起来。然而反思课堂热闹现象的背后,却折射出一个深层次的问题:由于对新课程理念理解、领会不到位以及由于实施者缺乏必要的经验和能力,课堂教学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的现象。那么教师应当如何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吃透教材,创新教材,灵活方法

教材只是为教师提供一个思路、一个模式。新课程倡导教师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处理,运用教学机智进行反思性教学,提升教学情境的适应性和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所以,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准确把握教材的科学体系和逻辑结构,把握教材的重点内容和非重点内容,把握教材的难点和疑点。然后对教学内容进行教学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进行深加工,结合教材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求新求奇。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教学的方式要尽量多一些,活一些。讲述、读书、讨论等形式交替进行,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有新意。有新意才能让学生兴奋起来,才会让学生感觉到学习过程的美妙,就好像步入百花盛开的花园到处能够闻到鲜花的清香。教师要想方设法使每一堂课充满新意。比如:讲童话故事时,可以让学生演一演;讲到诗歌,可以在教室开展诗歌朗诵会;泛读课文时,可以夹杂着录音及录像等。这种教学方法会让学生产生无穷的乐趣,从而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关注过程,分组学习

课改倡导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在课改中已凸显出多方面的优越性,然而我发现在教学中,有的语文教师把小组合作学习当作是“活跃课堂”的一种方式。课堂上热热闹闹的,可在热闹之后一些问题凸显出来了:诸如“滥而不精”、“学而无效”等方面。那么如何让小组合作真正有效,让学生真正合作学习呢?首先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的、整体的研究,去除那些繁琐杂乱的或者易懂的无必要的合作,其次我们在明确合作探究目标的基础上,小组分工要明确。教师必须先分配好小组的成员,小组长,小组组员的分工,要让每一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都有事可做:发材料,做实验、记录、发言、总结、汇报等等分别由不同的学生承担,让每个人在小组学习中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人人都成为小组学习的主任。然后建立合作机制。教师必须有意识的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让每个成员感到自己的行为会影响整组的学习效果,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述说,尊重别人的意见,从而使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的局面。最后还要教师适时引导。由于在合作过程中学生活动相对分散,干扰因素相对增多,教师要成为学习小组的一员,参与学习活动,并通过提示、点拨等形式,保证合作成为提高课堂效率服务。

三、把握评价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着重通过对某一问题的研究,让学生了解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研究问题的意识。由此探究性学习的评价是一种形成性的评价,并能够如实地反映学生的成长发展历程。它突破了长期以来,在各种教学中重结果、轻过程的不良现象,促使语文教师全面的、多层次的看待学生,积极采用多维、多极的评价方式,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习情况,并以鼓励、表扬等积极评价手段,从正面加以引导,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在课堂上的评价主要有:

1、口头语言、体态语言评价。及时的语言评价具有针对性、激励性、情境性、发展性的特点,应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课而异。对于学生的回答,不论正确与否,老师都能及时做出评价,一个赞赏的眼神,一个表扬的手势,一句鼓励的话,都能使学生心潮澎湃,甚至对他们的一生都有影响。

2、物质奖励。通过评选“小小积极者”、“爱动脑筋星”等活动使学生感到光荣,未得到者有所向往,有所期待,从而更加踊跃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3、也可采用简单易操作的量化表评价。评价可以对学生的某一方面或几方面进行量化评价,评价应贴近学生的生活,这样才能反映出学生的实际,做出客观的评价。无论采取什么样的评价,都应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建立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机制,将评价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灵活运用。

例如,在学习《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时,我是这样安排的。先请学生浏览全文,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印象,再通过多媒体展现爬山虎葉、茎、根的画面,直观形象地认识爬山虎,最后让学生细细品读课文,挖掘并感受课文中情感因素。这样学生眼前和心中自然会显现出爬山虎生机盎然的生命力,感悟到作者笔下大自然的伟大与韵味,浓郁的情感随之而产生了。他们产生的情感伴随着教学活动,与作者同喜同悲,为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奠定了感情基础。再如古诗的学习,我们是诗的国度、诗的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载体,是人们交流思想、沟通和传递信息的工具。

总的来说,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是语文教师教学中需要面对的一个长久的、棘手的又必须要关注、要解决的问题。时代在进步,事物在发展,语文教学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立足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方法组织开展,才能行之有效。这需要我们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和完善,让小学语文教学真正做到行之有效。

参考文献

[1] 沈德立主编.非智力因素与人才培养.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

12.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浅谈 篇十二

一、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现状

语文学科具有强烈的人文性和语言性, 也是一门基础学科。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首先就是在课堂教学时会出现偏差, 一般情况下会忽略语文的综合性的基本特点。 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时候不能有效地与学生进行互动, 无法根据课堂内容设计相关问题, 无法调动语文课堂的氛围等; 其次是教师不能有效地掌握教学内容,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不能有效地根据作者的思想、感情来讲解文章的内容, 从而导致学生理解出现偏差; 最后就是教师无法全面了解学生。 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都是独一无二的,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以学生为主体, 关注学生, 对他们给予鼓励, 及时纠正错误,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要及时进行评价, 不断地加强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

二、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要求

为了突破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的桎梏, 适应课改和素质教育要求理念, 在今后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 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 课堂上要有良好的互动性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尤其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 无论是合作性学习、 探究式学习还是自主性学习, 都要体现出师生之间平等尊重的相互关系, 要根据小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 进行相互沟通。 可以根据课堂内容联系实际生活, 让学生们讲一下自己的感受, 用朋友的姿态与学生相互交流各自的生活经验与知识, 分享着各种乐趣和体验。 在这个沟通的过程中, 寓教于学, 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互动性, 丰富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 开阔学生们的视野与阅历, 让教师和学生能够和谐地、 愉快地相处, 提高教学的互动性。

2. 教学方法上要有灵活性

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 不死板、不单一, 要灵活地组织各种教学活动。 我们要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 不要以单纯以讲解为主, 要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方法, 开展多种切实可行的教学实践。 利用各种灵活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还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实际的教学情况, 把课外辅导有机地结合起来, 教师采取的任何教学形式都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主。

3. 课堂教学内容上要有趣味性

新时期的语文课堂教学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教学的趣味性。 可以利用各种游戏、 活动来进行教学, 这些活动在一定意义上可以促进学生主动思考,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开拓学生们的思维空间, 不断进取, 勇攀高峰。

三、 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途径

1. 正视自身缺点, 转变教学观念

作为教师首先要正视自己, 检查自身存在的错误, 从根本上转变教学观念。 根据新课程的具体要求, 改变以“教” 为主的传统模式, 实施以 “学” 为主的教学模式, 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认知水平, 有针对地进行教学。 不断地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促进学生们能够自主学习, 增加教学的趣味性, 活跃课堂的教学氛围, 从而达到促进学生们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提高教学质量。

2. 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该使用多种教学方法,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全方面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最终目的。 首先可以充分地利用多媒体来改变传统教学过程中枯燥、 单一的基本情况, 使教学内容更加具体化、 形象化。 例如在学习 《埃及金字塔》 (小学《语文 》 六年级上册 “长春版”) 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关于埃及金字塔的相关影片、 电影、 图片, 加强学生们的认知, 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 其次, 可以根据实际进行开拓性学习。 例如在学习 《关于吃的辩论》 时, 可以进行辩论,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团体合作意识。 最后, 也可以尝试全新的教学理念, 例如翻转式教学, 通过这种全新的学习方法来达成教学目标, 增强学生自身的思维扩展能力、 沟通能力以及包容能力, 在无形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 也可以进行情景剧教学。 拿 《晏子使楚》 (“长春版” 五年级下册) 为例, 教师可以按照具体情况分配学习小组, 将 《晏子使楚》 进行情景剧演出, 由小组成员决定角色, 学生就会提前预习文章的主要意思, 通过在情景剧的排练演出过程中, 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活跃语文课堂教学的气氛。

3. 注重教学评价

小学生的心理在一定程度上来讲, 是不成熟的、 不稳定的, 内心是极其脆弱的, 所以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表扬他们, 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例如, 在课堂上要使用和蔼的、 亲切的肯定性语言, 来鼓励小学生。 对于他们所犯的错误, 我们也要循序渐进地、耐心地进行教育和引导。

4. 善于沟通, 弥补不足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 作为教师, 一定要善于沟通。合理地运用有效沟通可以找出自己的不足, 改变自己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首先, 要与学生多沟通。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 我们要全方位掌握学生的动态, 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 兴趣爱好, 倡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并且正确地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这样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 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其次, 就是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沟通。 教师之间进行合理的沟通, 可以交流教学方法, 改进教学手段, 提高教学质量, 第一时间掌握新的教学理念, 这样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无疑是有极大的好处的。 最后就是教师与学生家长的沟通, 教师应该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 可以利用网络手段如微信、 QQ等及时有效地与家长联系。 这样才能全方位了解学生的生活学习状态, 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有效地结合起来。

总结语: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 教师对于小学语文课程也要转变思路, 进行合适的改革。 小学语文课程是一项基本的学科, 更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以及民族精神的主要表现之一, 所以, 我们要加强对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教育。 根据实际的情况有针对地对于小学语文课堂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采取科学的、 合理的应对措施不断地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让学生们可以有效地、 全面地掌握各种知识, 同时也不断地提高了语文教学的质量, 达到了高效率教学的基本目标。

参考文献

[1]索朗顿珠.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 (新教师教学) .2013. (36) :55-58.

[2]黄碧玉.小学语文教学中强化朗读与培养学生读的能力初探[J]新课程学习 (基础教育) , 2009, (06) 陶尚德.在高中数学“互动、协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当代教育论坛, 2006, (16) :20

[3]李广义, 林志军, 关祥荣.小学语文“启导学模式[[J]黑龙江教育, 实践阅读教育2001, (03) :15-20

13.浅谈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研究总结的论文 篇十三

由于领导的高度重视,学校采取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同时也做了大量务实的工作,使课题研究能够顺利地推进,达到了预期效果。为了把课题研究工作更有成效地开展下去,工作总结如下: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为使课题工作能够顺利的实施,首先要提高课题研究教师的思想认识,使他们能够从心理赞成课题研究,愿意搞课题研究,这是做好课题工作的基础的前提也是作好这项工作的最为关键的一环。为此,我们校组织教师集中进行理论学习和座谈,通过学习和座谈,使教师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做课题的深远意义,以及做课题的紧迫性,同时,也明确了自己肩上的重任,从内心接受了课题研究,认同了课题研究。

二、认真学习驾驭理念,明确课题研究方向及重点

在课题组成员从内心接受课题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又布置了有关课题研究的理论学习任务。其中我们进行了三次集中学习,通过富有针对性的业务学习,老师们的研究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工作热情高涨,积极组织教学研究教案,反思课程,整改教案。

三、总结课题研究的成果和今后的改进措施

(一)取得的成绩。

1、通过对《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这一课题的自主学习研究,我们真正认识了课堂的有效性提问,明确了课堂提问对于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性,并通过实践证明了真正有效的课堂提问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使得事半功倍。由此我们撰写了教学反思、案例分析、阶段报告。

2、学生们则在老师精心设计的“提问”中争当学习小主人,改变了被动、懒惰、依赖等不良学习习惯,很大程度上激发了他们探究课堂问题的兴趣,思维得到锻炼。

(二)今后的改进措施。

1、进一步落实教学研究。

2、进行多渠道的学习,注重平时积累。

3、继续充实完善个人研究资料夹,装载每次研究过程中的个人研究成果以及个人撰写的案例分析、教学反思、教育教学心得体会、教学论文、优秀课例、等,便于随时查看自己的成果,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不断反思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研究素质。

以上是我们课题研究小组完成的一小部分工作,以后我们会本着“想到一点就做到一点”的课题研究作风,扎扎实实地做好课题研究工作,决不敷衍了事,一切本着课题研究的精神,实实在在地做好每一项工作,使课题研究成为日常课堂教学的一部分。

上一篇:辉县工作督查下一篇:四年级上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教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