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进小学校园

2024-10-07

传统文化进小学校园(精选8篇)

1.传统文化进小学校园 篇一

陡岗中心小学廉政文化进校园

我校2014年4月15日成功举办了廉政文化进校园的黑板报活动。每个班师生共同参与,积极组织此次活动。在本次活动中全体师生都积极学习了廉政文化教育。

廉洁文化进校园是一项长期工作,我们将不断创新思路和方法,常抓不懈,弘扬敬业、廉洁、勤教、至诚、博学、笃行、明理的校风,不断增强道德法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此次廉政文化进校园黑板报活动的举行,对全体师生都起到了良好的教育作用,促进了“以廉为荣,以贪为耻”道德风尚的形成,营造浓郁的校园廉洁文化氛围,同时把校园文化推上了新的台阶。

同学们,让我们寻着中国梦,踏着清廉风,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征程中,共同谱写一曲强国之魂!

陡岗中心小学

2014年4月15日

2.传统文化进小学校园 篇二

一、曲艺进校园成功的原因

以曲艺推广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在校园起到如此理想的效果, 究其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 曲艺作品当中, 包含大量的传统文化知识, 通过曲艺, 将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知识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受众群体。如骆玉笙先生的京韵大鼓名段《丑末寅初》, 作品中有“打柴的樵夫就把 (这个) 高山上”“寺里隐着山僧, 僧在佛堂上”“农夫清晨早下地”等描写, 犹如一幅生动古朴的画卷。同时, 它的腔调流畅, 节奏活泼, 短句大腔搭配巧妙。从悠扬婉转的唱腔中, 使人们得到充分的艺术享受。

其次, 大学生是青年一代的主力军。他们有兴趣爱好丰富、接受能力强、分布集中、互相之间交流广泛等特点。这使得曲艺在大学生人群中能得到快速、高效的传播。同时, 大学生的创新性使得传统曲艺在他们手中得到全新的释义, 使之焕发新的生命力, 得到更好的发展。近年来, 大学生自己创作、改编的曲艺形式非常之多, 如相声、快板、评书等视频作品在网上得到很多关注。大学生用自己的智慧, 正真做到了知识与兴趣相结合。

第三, 曲艺本身是用“口语说唱”来叙述故事、塑造人物、表达思想感情并反映社会生活的, 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首先, 曲艺表演是以“说”和“唱”为主要表现手段, 生动活泼, 简练精辟并易于上口。其次, 由演员装扮成不同角色, 以“一人多角”的方式, 具有简便易行的特点。其三, 曲艺表演的简便易行, 曲目、书目的内容多以短小精悍为主, 曲艺演员通常能够自己创作、表演。其四, 曲艺以说、唱为艺术表现的主要手段, 因而它是诉诸于人们听觉的艺术。其五, 曲艺演员必须具备坚实的说功、唱功、做功和高超的摹仿力, 从而博得听众的欣赏。正是由于这些特点, 使得曲艺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表演形式, 更容易被大学生所接受。

第四, 各曲艺形式经过千百年的发展, 在历朝历代艺人创作和改编中, 文本内容与表演形式都趋于成熟, 并不断与当代社会相联系, 使之更加容易被当代大学生所接受。不断地筛选、净化, 精华部分愈加凸显, 使得传统曲艺在传播传统文化时, 更加的纯粹。

二、曲艺进校园成功的意义

曲艺进校园, 是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措施, 对当今社会陶冶学生情操, 振奋民族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一) 曲艺进校园对弘扬民族文化, 增强青年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有重要意义

中国曲艺历史悠久, 内涵丰富。仍活跃在民间的曲艺品种有400个左右, 流布于中国的大江南北, 长城内外。历史都超过了百年以上。如相声、评书、京韵大鼓、扬州清曲、东北大鼓、山东快书、快板书、锣鼓书、山东琴书、二人转、十不闲莲花落、宁波走书、凤阳花鼓等。其作品中包含大量的民族传统文化。例如《单刀会》, 在各类曲艺作品中都有所展示, 但每种曲艺表现的都不一样。太平歌词的平铺直叙、快板书惊险刺激、大鼓书扣人心弦、评书更是跌宕起伏, 险象环生。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在不同曲种当中焕发出不同的色彩, 都源于中华民族的智慧, 是民族的象征。

(二) 曲艺进校园对是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有重要意义

当今社会, 要求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曲艺进校园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向学生展示传统文化的魅力, 以自发性学习为导向, 取代枯燥的宣传讲课, 用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文化传播。多数地区成立基地, 进行定点宣传。而大学生自发组织的表演, 也极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的热情, 提升大学生在艺术表演与美学鉴赏方面的能力。

(三) 曲艺进校园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存多样性艺术有重要意义

传统曲艺发展至今, 许多优秀的曲艺形式在流传发展过程中, 由于缺少理论支持, 缺少年轻一代的继承, 正逐步趋于灭亡。如东北大鼓、辽东皮影、凤阳花鼓等曲艺形式都面临着“后继无人”的窘境。硕果仅存的几位表演艺人多数已过古稀之年, 有的甚至已经到了耄耋之年, 仍在进行表演, 只为了这门艺术不会失传, 着实令人心酸。曲艺进校园能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并爱上这些曲艺形式。通过自身的文化素养, 参与到曲艺理论的研究当中去, 保护艺术的多样性。

三、当前曲艺进校园活动中的不足之处分析

(一) 曲艺进校园活动广度较好, 深度尚且不够

而今, 曲艺进校园活动已经陆续开展了多年, 很多高校都举办了相应的活动, 组建了相关社团, 并进行宣传。虽然如此, 但是曲艺进校园的深度明显不足。

首先, 没有实现多种曲艺共同进校。真正走进学生中的曲艺形式很稀少、单调。多数为语言类曲艺, 如评书、相声等。而伴奏性和说唱形式的曲艺种类则出现“门前冷落鞍马稀”的困境。

其次, 没有对受众提出更深层次的要求。曲艺进入校园后, 只是成为“街谈巷议”的一件事, 没有发动大家去深入了解、学习曲艺。这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曲艺进校园的效果。

(二) 部分大学生对传统曲艺的认识上存在偏差

现如今, 部分大学生认为, 传统曲艺只是百姓无聊解闷的方式, 下里巴人, 不登大雅之堂。这种思想不仅不正确, 而且阻碍曲艺在大学生群体中更深广的传播。事实上, 传统曲艺注重作品的文学性与思想性, 其中包含许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蕴含着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道德准则, 不仅能提升个人艺术修养, 还可以提高个人道德素养。

(三) 高科技通讯设备对传统曲艺的冲击

互联网虽然为曲艺的传播提供便捷, 但对学习者的筛选能力是一个考验, 高校中应有相应的教师或社团组织者对此加以良性的引导, 培养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曲艺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蕴含大量的传统文化信息。认真贯彻落实弘扬传统文化政策, 实施曲艺进校园工作, 以曲艺为载体, 让传统文化推动新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摘要:十七大以来, 国家提出要大力保护并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曲艺也以此为契机, 走进大学校园, 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宣扬传统文化。曲艺进校园有着其独特的意义, 通过曲艺进校园推动传统文化是有效且持久的工作。

3.大力提倡传统文化进校园 篇三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地大物博,有着许多璀璨迷人的民族文化和各具特色的民俗文化。传统文化进校园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方面是文化传承的需要。目前,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民俗文化正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据调查,青少年学生对西方圣诞节的兴趣远远大于中秋节、重阳节等我国传统节日;高年级学生对NBA球队所在的城市如数家珍,却对舞龙、高跷、剪纸等民俗活动知之甚少。教育的偏差和缺失有可能让青少年迷失方向,补上民俗文化这一课,引导学生爱祖国、爱家乡,意义非同寻常。

另一方面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比如,目前尽管教育行政部门和广大教师已经充分认识到了体育对强身健体、陶冶情操、启迪智慧的积极作用,但由于各种条件的制约,中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仍难落到实处,如果把即将失传的民间技艺传入校园,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

基于此,建议有关部门从培养健全人格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出发,遵循传统文化教育的一般规律,让中华传统文化走进校园,通过纷繁多姿的民族音乐、舞蹈、戏曲、书法、国画、民间工艺等各项活动,通过课堂诵读辅导、文化基地熏陶、课外活动固化、社会展示激励等多种途径,培养青少年热爱祖国、热爱传统文化的民族情感,链接起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血脉相传的精神纽带,为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重要的道德支撑作用。

4.小学廉政文化进校园工作总结 篇四

根据《中共陇西县委办公室关于印发陇西县廉政文化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陇办发【2012】139号)精神,为积极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社会风尚,按照中共陇西县教育体育局委员会关于印发《教育系统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在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工作中,我校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历次中共全会和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十二届省委纪委七次全会、四届市纪委二次全会、十六届县纪委二次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深入贯彻落实廉政文化穿件活动的有关要求,引导师生牢固树立廉洁诚信、遵纪守法的观念,使廉洁教育成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和学校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贴近教师和学生的实际,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科学规划,循序渐进,突出“崇廉憎腐”教育,做到知识性、娱乐性、趣味性、教育性相统一。通过廉政文化教育,使全体师生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学校中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浓厚氛围。现将我校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我校把校园廉政文化建设作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渗透到各项教育教学工作中,并成立领导小组加强领导,狠抓落实。

二、大力宣传,营造氛围。

我校组织适合小学生兴趣的报告、讲座,创建学习宣传清正廉洁的专栏、黑板报等,广泛宣传廉政文化,传播廉政知识,弘扬廉政精神,培育廉政意识。特别是拓展廉政文化建设的空间和渠道,构建廉政文化宣教平台,推动廉政文化在校园的传播,把廉政文化建设工作做到各班级,扩大廉政文化建设的群众基础。11月份,我们开展了一次以“廉洁从教,服务学生”为主题的讲座。我们在学校宣传栏出了1期以廉政文化内容为主题的墙报,同时各班级在板报出1期以廉政文化内容为主题的板报。在墙报、学习园地中开设“廉政文化进校园工作”专栏,利用墙报、学习园地等进行学习宣传,营造良好的学习宣传氛围。

三、警句教育,潜移默化。

利用校园文化的平台,进一步扩大校园文化的内涵,提升校园文化的品位。我们在校园内学生经常活动的地方,悬挂竖立一批以廉政警句为主要内容的宣传牌。广大师生可以一目了然,而且错落有致,和校园的花草树木相互映衬,进一步美化了校园的育人环境,把廉政文化和校园文化两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做到廉政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有机结合,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四、创新载体,讲求实效。

我校结合实际,大胆探索,积极实践,不断创新学校廉政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充分利用校园文化优势,有针对性地组织廉政文化知识讲座,把廉政建设作为师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深广大教师对廉政文化建设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有计划地将廉洁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培育学生廉洁光荣、腐败可耻的价值观念,奠定廉洁做人的品德基础。

五、校园廉政文化建设与师德生规学教活动紧密结合。

我校“廉政文化进校园”教育活动与正在开展的“科学发展观”活动紧密结合,通过报告、讲座、座谈、讨论等途径,让教师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思想境界、文化素养和道德情操,进一步推进校园廉政文化建设。

六、今后工作思路:

1、突出廉洁教育。

要充分发挥教育的重要作用,使廉洁教育成为学校一项重要内容,使廉洁教育有机地融入学校文化建设的范畴,推动良好校风、学风和教风的形成。要充分利用校园文化优势,组织廉政文化知识讲座,把廉政建设作为师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深广大教师对廉政文化建设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有计划地将廉洁教育纳入学校教学活动中,作为社会公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育学生廉洁光荣、腐败可耻的价值观念,奠定廉洁做人的品德基础。

2、制订目标,落实措施。

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教育活动,要紧密结合学校实际,从对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教职工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学生的素质教育入手,使“廉政文化进校园”教育活动渗透到教育、教学、管理的各个方面。教育活动分三个层面:第一 2

层面:在全校党员干部中开展以“廉洁从政,勤俭办学、反对浪费”为主题的“廉政文化进校园”教育活动。通过教育活动提高党员干部的廉政意识和拒腐防变的自觉性,促使全校党员干部、教职工以身作则,奋发有为,勤俭办学。第二层面:在全校教职工开展廉洁从教、服务学生为主题的“廉政文化进校园”教育活动。通过教育活动促进教师依法执教、爱岗敬业,诚信服务,为人师表,做一名人民满意的教师。第三层面:在全校学生中开展“敬廉崇洁”、“诚信守法”为主题的教育活动。把“廉政文化进校园”教育活动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使学生在专业学习、团的活动、学生会活动中接受文化熏陶,培养尊敬廉洁人物、推崇廉洁行为的情感。

3、全面开展廉政教育,促进廉政文化的形成。

要增强廉政文化的渗透力和感染力,将廉政教育纳入教育培训和各种活动之中,把廉政教育的有关内容作为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和预备党员教育的重要内容,形成廉政教育的合力。要结合实际,开展警示教育。要通过举办知识竞赛、征文比赛、辩论赛等活动,普及廉政知识,传播廉政文化,培育廉政理念。要把廉政文化进学校与正在开展的师德生规学教活动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多种途径,不断提升党员教师的思想境界、文化素养和道德情操,推进校园廉政文化建设。

4、建立廉政文化建设长效机制。

5.传统文化进小学校园 篇五

一、组织学习,统一思想

我们高度重视廉洁文化工作的制度建设,成立由党支部书记、校长任组长、副校长、德育处、少先队为主要成员的领导小组,制定了“廉洁文化进校园”建设的工作计划,切实落实廉洁文化的建设工作。

1.党员教职工的教育。

我校以党员集中学习和教职工政治学习为主渠道,开展廉洁文化进校园的教育。通过开展撰写廉洁征文、党员教师撰写读廉心得等活动,在教师中掀起崇尚“清正廉洁”之风。我们组织党员行政学习“廉洁文化”的有关教育书籍和古今中外廉洁奉公、洁身自好的正面故事,寻找因贪污受贿而沦为阶下囚的反面教材,并撰写心得体会文章,充分认识“清正廉洁”的重要性,增强正确、积极、健康的理想信念、道德观念、法制意识和社会责任。

2.学生的教育。

我校明确遵循“廉洁文化进校园”和学生廉洁教育工作的规律。一是坚持四项原则,即:正确引导原则、可接受原则、心理保护原则和浸润原则,使教育内容、方式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不搞“高、大、全”。二是注重渗透。按照教学发展的规律,充分整合教育教学资源,把廉洁教育和日常教育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在一体化的德育教育模式中实现“双赢”。三是突出特点,使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符合学生的现实生活和思想实际。四是营造氛围,产生“大手抓小手,小手牵大手”的良性互动效应。利用教育的双向性,达到学生与家长、教师、社区以及更大范围人员的互动,营造有利于反腐倡廉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明确目标,有效落实

我校“廉洁文化进校园”的总体目标是:

⒈在党员和行政教师中开展以“廉洁从政、勤俭办学”为主题的“廉洁文化进校园”教育活动。通过教育活动提高党员行政的廉政意识和拒腐防变的自觉性,促使全体学校党员行政以身作则,奋发有为,勤俭办学,成为师生的楷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⒉在全体教职员工中开展“廉洁从教、服务学生”为主题的“廉洁文化进校园”教育活动。通过评选“芦小优秀德育导师”“芦小教师之星——红烛奖”、创作“师德格言”等教育活动,促进我校教师依法执教,敬业爱岗,诚信服务,为人师表,做一名人民满意的教师。

⒊在学生中开展“敬廉崇洁、诚信守法”为主题的教育活动,把“廉洁文化进校园”教育活动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教育活动紧扣五项主要内容,即以胸怀大志,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教育;以诚信、责任、正直等为主要内容的道德品质教育;以清廉、节俭、自律为主要内容的传统美德教育;以公正、民主、守法为主要内容的法制意识教育;以规则、程序、公平等为主要内容的监督意识教育,通过在学科中渗透、活动中体验、阅读中领悟、生活中体味等四条途径,使学生接受廉洁文化的熏陶。

三、宣传教育,活动丰富

⒈宣传教育活动:为了使教职工、学生、家长对廉洁文化有所认识。学校召开了行政、教师、班主任会议;少先队发出主题为“兴廉洁之风,建文明家庭”倡议书向家长宣传廉洁教育意义,通过家校活动和学生小手牵大手辐射到家庭社会。

⒉“做一个廉洁诚信的好少年”国旗下讲话。星期一早上全校师生在飘扬的国旗下,举行了专题教育活动,由陈铮老师主讲题为“做一个廉洁诚信的好少年”,陈老师向师生们阐述了倡廉崇俭的意义,并希望同学积极参加学校组织开展的.各项廉洁教育活动,增长见识,增长才干,自小就把廉洁的种子扎根在心中,从小就做一个廉洁诚信的好少年。

⒊“伴清风,学廉洁”红领巾小广播和主题黑板报。利用学校广播站、班级黑板报进行敬廉崇洁的意义的宣讲,对历史、现代社会中敬廉崇洁相关事例的播报,提高全体师生对社会中腐败现象的认识,提高师生们自觉抵制不良风气的警觉性。

⒋读《小学生廉洁教育读本》做廉洁之人。近日《小学生廉洁教育读本》发放到了我校,我校积极组织学生阅读。阅读后学生反映《小学生廉洁教育读本》语言通俗、故事生动,图片形象,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腐败的种种类型,腐败发生的原因,向小学生普及了有关廉政的基本知识。书中介绍的一位位廉洁之士的故事真实感人,在小学生心中树立了伟大的廉洁奉公的模范人物形象。此读本具有导向健康、观点鲜明、信息量大、时代感强的特色,小学生们争相阅读。

⒌“廉洁文化进校园”征文比赛。十月,我校举行了六年级同学廉洁征文活动,芦小的学子们也用自己的笔记录着身边的一件件廉洁事,用古代小故事、自己身边的小事例说明:廉洁是一种无形财产。呼吁:倡导节约美德,使简朴之风蔚然;珍惜生命,廉洁为尚!

⒍“廉洁文化进校园”主题班队会。本学期,我校各班陆续开展了以“廉洁”为主题的班队活动,活动形式精彩纷呈。此次主题教育,有力地推动了学校的廉洁、文明、爱国、守法教育工作,在师生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⒎“廉洁文化进校园”书签制作、社会宣传活动。我校组织五年级学生开展廉洁书签制作,并开展社会宣传活动。11月6日下午同学们乘放学之际将一份份美观别致的廉洁书签赠送给来自各行各业的家长,嘱托家长将廉洁的美德带到各个单位,让敬崇廉洁,这一中华传统美德永远熠熠生辉。

⒏“廉洁文化进校园”自编报评比。我们组织了四年级同学开展了 “廉洁文化进校园”展评,金子徕、陆奕欣、顾吉临等同学的自编报分别获一二三等奖,我们把优秀小报展示在校园里,进一步深化了我校“廉洁文化进校园”的活动内涵。

⒐开展廉洁教育强化师德师风——读廉洁故事,学廉洁之人,写心得体会活动。组织教师撰写廉洁征文,共9篇上传校园网“廉洁文化/廉洁教育”栏目。

⒑党支部组织党员学习廉洁文化,撰写心得体会活动。

为了进一步提高党员的廉洁意识,结合学校正在开展的“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我校组织党员教师阅读一本有关倡廉敬廉的书籍,充分认识“清正廉洁”的重要性,并撰写学习心得,增强正确、积极、健康的理想信念、道德观念、法制意识和社会责任,进一步提高了我校党员干部的廉政意识和反腐防变的自觉性。

⒒廉洁文化宣传栏。每当同学、老师、家长走过时,都会驻足浏览,“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为校园文化建设又添了新的教育篇章。

四、创先争优,树模范典型

我校把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同提高教师队伍的师德素质相结合,完善了师德考评制度,把廉政勤俭、诚信服务作为师德考核的重要内容,与教师的评定、聘任、晋级、奖励、提干紧密结合。同时在全体教职员工中开展“廉政从教、服务学生”为主题的创先争优活动。通过评选“芦小之星”“师德先进个人”“优秀德育导师”等活动,树立模范典型,大力宣传先进人物事迹,努力弘扬师德精神,将我校师德建设、廉政建设推向新高度,使更多的师德典型不断涌现。

我校“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的开展,不仅增加了学校的文化积淀,而且使学生道德素质、知识水平得到了提高,教师的师德得到了进一步净化和提升。

6.天马小学廉政文化进校园工作规划 篇六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十八大有关会议精神,按照三台县教育体育局廉政文化建设要求,紧密结合学校教育工作实际,以师德师风建设为抓手,以德育教育为载体,通过切实可行的各项活动,形成诚心做人,遵纪守法、廉洁奉公的良好道德意识,为我校创建文明、构建和谐校园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二、工作思路

我校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共分三个层次,达到三个目的。首先,开展“廉洁从政、勤俭办学”活动,提高党员干部的廉政意识,促使全体校干以身作则,奋发有为,勤俭办学,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其次,开展“廉洁从教、服务学生”活动,促使依法执教,敬业爱岗,诚心服务,为人师表,做人民满意的教师。

最后,开展“敬廉崇洁、诚信守法”活动,把廉洁文化融入文化建设。

三、主要特色

我们积极探索青少年廉洁文化教育的规律,结合学校实际,发展学生特长,把崇俭敬廉渗透到校园生活中,做到“四渗透”。

一是渗透在生动活泼的课堂上。利用作文课指导学生创编“崇俭 敬廉”童谣;利用艺术课指导学生创作廉政漫画、创编崇扬“诚信”“正直”的童话剧和制作一批廉政警句宣传牌。

二是渗透在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中。这些活动包括:组织廉洁征文;举办手抄报比赛、作文比赛。

三是渗透在日常生活中。如班队会等活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

四是渗透在校园廉政文化氛围中。如:廉政文化宣传栏等。通过廉洁文化进校园这个平台,有力地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动学校的廉政文化建设,增强广大师生明辨是非、区分善恶、分清美丑的能力。

四、具体措施

1、制定活动计划,统一思想认识,建立组织协调机构和领导机构。开好校领导、教师和群团组织动员会,传达上级部门的工作精神,开展反腐倡廉的学习教育,提高认识,打好思想基础。

2、各班召开一次以廉政文化为内容的主题班会,做好宣传工作,继续坚持学校收费行为、校务公开工作,切实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营造氛围。

3、制作一批廉政警句宣传牌,树立在学生经常活动的地方,做到廉政文化和校园文化的有机结合。

4、组织各班班主任老师,语文教师,联手向学生推荐一批以廉政文化为主题的适合各年级学生阅读的课外书籍。内容包括历史上名人清官的故事、廉政警句、廉政谚语等。

5、根据各年级特点,举办一次以廉政文化为主题的征文比赛等活动,增强活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6、进入总结提高阶段,在活动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要不断解决,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不断充实丰富活动内容,认真做好工作经验的书面总结。

二0一三年二月

7.传统文化进小学校园 篇七

一、传统文化为什么要进校园

不少学校将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意义仅仅局限于学会某项技能或加强青少年道德教育, 这显然是对传统文化现实化功利化的理解, 忽视了传统文化在诸如母语修养、文化精神传承、人格教育、民族认同等深层次上对个体的影响。其实, 传统文化进校园是有着多方面的原因的。

首先, 由于交通、通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 “地球村”已经成为现实, 世界一体化程度越来越高。全世界发生的几乎任何一件重大事件, 我们都可以在第一时间同步见证;经济一体化更是让整个世界“一荣俱荣, 一损俱损”, 2008年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危机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但是, 世界的一体化程度越高, 人们就越需要珍视不同文化的差异性。哈佛大学亨廷顿教授曾指出:“在后冷战的世界中, 人民之间最重要的区别不是意识形态的、政治的或经济的, 而是文化的区别。”[1]世界越同一, 文化冲突越激烈;世界越是在其它方面同质, 就越会追求文化上的异质, 文化上的差异让这个“大同”的世界“大不同”。在后殖民时代, 不少发展中国家为了保存自身的独立性, 非常强调保持民族自身特色, 放弃民族文化无异于自我殖民。

其次,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区别于其他民族、国家的最重要的也许是唯一的标志。美国学者鲁斯·本尼迪克特就认为文化“是通过某个民族的活动而表现出来的一种思维和行动方式, 一种使这个民族不同于其他任何民族的方式”;[2]周和平也认为,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的DNA, 要从娃娃抓起。从这个意义上讲, “一个独立的民族, 它不仅具有人种学上的意义, 而且具有文化学上的意义”。[3]民族性、国度性是文化的重要属性, 一个民族的文化消亡了, 这个民族也就名存实亡了。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安身立命之本, 没有传统文化的民族是无根的民族, 而特定的民族性只有通过传统文化才能得以确证。

最后, 中华民族在这样一个特定时代重新审视自己的传统文化, 一方面是我们这个民族终于摆脱了困扰两百年之久的“亡国灭种”的危机, 另一方面又是对过去轻视扬弃自己传统文化的拨乱反正。整个20世纪, 中国曾经两度割断传统文化的血脉:一个时期是“五四”, 一个时期是“文革”, 中国传统文化受到毁灭性摧残。不仅物质文化被当作“四旧”“破”掉, 非物质文化包括古代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都被贴上“封建”的标签而被“反”掉。“文革”的灾难是一个无根民族的必然选择。但即使在传统文化差点遭遇斩草除根命运的极端年代, “读经”、“尊孔”的声音一直不绝如缕, 延续至今, 文化精神始终如一股暗流在地底涌动, 一旦偏激的情感归于理性, 我们又会返身追寻那些逝去的传统。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序言指出:“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 集中体现了国家和民族的品格。文化的力量, 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是团结人民、推动发展的精神支撑。五千年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 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国脉传承的精神纽带, 是中华民族面临严峻挑战以及各种复杂环境屹立不倒、历经劫难而百折不挠的力量源泉。”这对文化的特点及传统文化的功能是有着相当深刻的认识的, 并不是让学生学会几项传统手艺那么简单。我们今天所提倡的“民族文化进校园”正是为了让民族的下一代很早就接触本民族的文化, 接受传统文化的滋养, 把握中华文化的精神实质, 让这一优秀文化“国脉传承”, 让这一民族“生生不息”。

二、什么样的传统文化能够进入校园

“文化”一词具有极广的涵盖性。钱穆认为:“人类各方面各种样的生活总括汇合起来, 就叫它做文化。”[4]也有人认为:“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 都属于文化。”[5]而“传统”一词又无明确时间上的起讫, 今天以前都为“传统”。“传统文化”内涵外延的不确定导致了实际操作中的混乱, 进入校园的“传统文化”也是五花八门、无所不包的。针对这一现状, 李长春同志曾做过批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思想道德建设的宝库, 应予发掘, 至于哪些内容, 如何使用, 可组织专家论证。”看来这一问题具有共性并且尚未得到解决。因此, 哪些属于传统文化范畴并适合进入校园应该有一套考量的原则及标准。

1. 体现民族及地域特色。

传承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正是因为“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 集中体现了国家和民族的品格”, 所以在选取校园的传统文化形式时要以体现民族特色为基本出发点。由于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所以体现民族特色既包括体现整个中华民族的特色, 在少数民族聚居区还应该体现少数民族的民族特色, 在非少数民族地区应该体现地域特色。具体而言, 如京剧、武术、书法、锣鼓、剪纸等属于整个民族的艺术, 而如地方戏曲, 土家族的摆手舞, 彝族、白族等民族的火把节, 苗族的傩戏等则主要体现的是各少数民族及地域特色。《京华时报》2007年11月22日在一篇题为“延续中国传统文化, 老北京吆喝进课堂”的报道中, 北京石景山区苹果园中学将“臭豆腐, 酱豆腐, 韭菜花, 酱黄瓜”这些老北京的吆喝声也当作传统文化请进校园。对此, 笔者不敢苟同, 因为这仅体现了某些行业少数人的特色, 没有达到民族及传统的高度, 将其称为“中国传统文化”并不妥当。

2. 体现传统性。

并非一切文化都体现了民族精神, 从而具有传承价值。“传”是指文化的延续性、传承性, “统”指的是这些得以代代相传的文化背后具有的内在一致性, 换句话说, 传统文化的另一个特点正在于其时间性。恰如钱穆所言:“凡所谓文化, 必定有一段时间上的绵延精神。换言之, 凡文化, 必有它的传统的历史意义。”[6]从这个维度考辨, 传统文化应该是那些割舍不断、历久不衰的东西, 而不是一时一地的应景之物。如前一阶段争议颇多的进校园的京剧选段问题, 以此观点衡量, 自可得出清晰结论。两会期间, 梅葆玖、郁钧剑等42位政协委员联名提交了《中小学生京剧义务教育内容要慎之又慎》的提案, 认为选定的15首曲目“样板戏”太多 (达9首) 。笔者并不认为“样板戏”属于“传统文化”。因为“样板戏”仅仅借用了京剧的壳, 而且恰恰是在割裂传统文化的背景上产生的, 不具备传统文化之“统”。

3. 凸显现代价值。

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检视与反思, 并不是“发思古之幽情”, “漫夸耀以自悦”, 而在于对其加以合理的继承与现代性改造, 使“其新者日新, 而其古亦不死” (鲁迅:《摩罗诗力说》)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树人”, 理想的“人”应该是身体与灵魂、传统与现代、科学与人文的结合体, 吸收传统文化中有价值的成分有助于人的自我完善。真正有价值的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东西。历史发展的过程就是大浪淘沙的过程, 落后的、暂时的、无价值的东西是经不起时间之流的汰洗的, 所以真正能够留存的一定是闪耀着人性光辉的传统。鲁迅说过, 烟枪、姨太太都是“传统文化”, 但与发展的时代不相容, 自然应该当作“糟粕”抛弃。而那些承载着传统思想的典籍、充满民族智慧的艺术、体现民族精神的活动都因为符合现代价值而应该继续传承。如《论语》中的思想, 被不少海外学者视为可以解决信仰危机、道德建设、人际关系、政治民主的灵丹妙药, 虽不无夸大, 但足以证明其并不过时, 仍然具有现代价值, 而这些都是应该传承的传统文化。

如果从民族性、传统性、现代性三方面对进校园的传统文化加以考量, 我们自然可以选出那些可以传承、值得传承的文化, 而不会“乱花渐欲迷人眼”, 管它鱼龙混杂, 我自方阵不乱。

三、传统文化在校园应该如何传承

毫无疑问, 学校是最恰当的传承传统文化的场所。从词源学的角度看, “文化”的“化”本来就有教行迁善之义, 《礼记·中庸》中说:“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将“化”“育”并提;而《易·贲卦·象传》中也讲:“观乎人文, 以化成天下。”所以传承文化的过程也是极佳的教育过程, 而且, “化”还是教育的最高境界。但不可否认, 现在中国中小学课业负担相当沉重, “重得让人心疼” (两会代表语) , 再将传统文化请进校园会不会成为学生的新的负担呢?这涉及两个问题:一是如何让传统文化与学校办学理念融合, 二是如何将传统文化的影响最大化。就现状而言, 绝大多数学校对这两个问题缺乏深入思考。不少学校满足于让学生学会某种技能, 抖抖空竹、学学剪纸、办几次成果展似乎就是文化进校园的全部, 这显然看轻了传统文化在育人中的威力。

如前所述, 教育的核心是“树人”, 而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精华的积淀, 具有“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的独特魅力。传统文化进校园, 可以让学生耳濡目染, 日熏月陶, 久而久之, 自会在他们幼小的心灵扎下根来, 支撑他们健康成长, 构建他们的完美人格。当然, 这里有一个前提, 就是我们不应将传统文化仅仅等同于一些器物或表现形式, 而是要从这些形式里挖掘出传统文化精神。如著名文化学者殷海光所言:“一个壶并非文化———所谓文化者乃在器物背后的观念。而祈祷和礼仪只不过是一个文化观念之可见及的表现方式而已。”而“观念一词包含这些范畴, 例如态度、意义、情操、情感、价值、目的、兴趣、知识、信仰、关系、组合……”[7]遗憾的是, 不少学校由于缺乏文化自觉, 将重点放在了传统文化形式的传承上, 忽视了这些形式“背后的观念”。武汉市“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中, 选取威风锣鼓、舞龙、腰鼓等传统文化形式的占了相当比例, 但在与这些学校这些项目负责人的交流中发现, 极少有学校是有意识去作出这些选择的。其实, 如果能将它们与学校的某一理念结合, 传承的主动性必然要大于被动性。比如武汉市珞狮路小学在开展这一课题研究时, 就力图将文化传承与学校的“尚美”教育理念结合起来。课题组认为, 锣、鼓、舞龙都为本民族特有的文化形式, 并且需要有相当体力方能完成。在实施过程中, 课题组希望在掌握这些技艺的过程中, 也能帮孩子们塑造一个健康、挺拔的身体, 以实现“尚美”中的“美体”目标, 并且要在这些躯体里培育中华民族勇敢、坚毅、向上的种子。如鲁迅所说的那样, 一个民族, 如果精神“愚弱”, “即使体格如何健全, 如何茁壮, 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所以, 在威风锣鼓中, 如果锣鼓是民族文化形式, “威风”则是民族文化精神;如果舞龙是传统文化形式, “龙的传人”则是深蕴其中的体认。这样, 民族文化滋养下的“美体”就是有着民族浩然之气内外兼美的“体”了, 而通过诵读传统经典如《论语》等, 又可有针对性地实现“美言”、“美行”、“美心”的目标。这样的结合, 既传承了文化, 又强化了文化的育人功能, 不失为一项有益的探索。

由此看来, 由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所以, 传统文化与教育教学并不矛盾, 如果加以调适, 还能相互补充, 相得益彰。

总之, 在目前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下, 重提传统文化传承, 有着特别的现实意义。在轰轰烈烈的背后, 如果再能对为什么传承、传承什么、怎样传承这些根本问题进行冷静思考, 必定能够将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发挥到最大。

摘要: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正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开展, 但在轰轰烈烈背后, 对传统文化为什么要进校园, 什么样的传统文化能够进校园, 以及传统文化在校园如何传承这些根本问题却缺乏深入思考。本文指出, 传统文化进校园与全球化的快速推进及民族自省有关;而具有民族性、传统性并能凸显现代价值的文化方可进入校园;传承民族文化与学校教育理念并不矛盾, 并能相得益彰。

关键词:传统文化,根本问题,冷静思考

参考文献

[1]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新华出版社, 1998:6.

[2]鲁斯·本尼迪克特.文化模式.三联书店, 1988:88.

[3][5]张岱年, 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4, 455.

[4][6]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商务印书馆, 1994:231.

8.谈廉洁文化进校园 篇八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1-0111-02

一、高度重视,整体谋划

“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在一开始并不能被学校全部教师所接受,他们认为廉洁建设是领导干部的事情,与普通教师和学生无关。为此学校举行了以“我看廉洁文化建设”为主题的教师论坛,让教师挖掘廉洁文化建设的内涵,寻找廉洁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结合点,以此统一全校教师的思想。通过学习引导,全体教师认识到了在学校开展廉洁文化教育是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是学校干部教师廉洁自律的需要。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霍懋征从教小学生养成讲清洁、讲卫生的习惯开始就注重渗透对学生的廉洁教育,要求学生不仅要手脚干净,思想也要“干净”。她86岁时,很多学生自发的去向她祝贺。师生见面,她的第一句话就问:“你们把手都伸出来,让老师看看还是不是像读一年级时一样干净?”她的学生都是几十岁的人了,很多是党和政府的高级领导,这时都顺从的伸出手让霍老师看。霍老师意味深长的说:“看到你们干干净净,我就高兴。”霍老师从教60年,她的学生中没有一个是因腐败问题被问责的。这个生动的事例告诉我们廉洁教育必须从小抓起。学生是清正廉洁的最佳宣传者,是清正廉洁的最好监督者,也是清正廉洁的最大受益者。目前,他们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发育时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过程中,在这个特殊的人生时期开展廉洁文化建设,使之从小就了解反腐倡廉的有关知识,树立“廉洁光荣,腐败可耻”和“一人不廉,全家不圆”的意识,培养正确、积极、健康的理想信念、道德观念、法制意识和社会责任,使“清正廉洁”成为每个人立身立业之基。所以,“敬廉崇洁”并不能简单的理解为不要贪污、不要受贿,它实际上包括了做人的最基本的道理、最基本的道德要求,使全体师生树立起积极、健康、向上的人生理念,培养清正廉洁、为公为民的社会责任感,清清白白做人、认认真真做事。在此共识上,学校又多次召开专题全校教师会,完成对教师的培训工作,具体制定“廉洁文化进校园”的实施方案,统一安排、统一部署、统一落实,确保了校园廉洁文化建设有序、有效开展。

二、挖掘内涵,明确内容

开展校园廉洁文化建设,首先要让全校师生明确廉洁文化建设的具体内容。通过全校教师讨论,联系学校实际,确定廉洁文化建设的内涵与内容。

廉政文化,是人们关于廉政的知识、信仰、规范和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社会评价的总和,是文化建设和廉政建设相结合的产物,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课题。它反映了一个社会廉政建设的变化、发展和进步状态。其内涵应该是责任、公正、民主、正直、节俭、清廉、守法等。廉洁文化的内容主要包含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为民为公。“为民为公”对于成人,特别是国家的公职人员而言就是要摆正个人利益与党和人民利益的关系,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大公无私、服从大局。具体到学生身上,立足点就放在教育学生关心他人,多为别人考虑,胸怀宽广,不自私自利。

二是民主公正。民主,即培养学生与父母、长辈平等对话,提建议和意见,评论社会事务。公正,简单地说就是“正直,不偏私”。培养孩子的公正观念不仅有助于发展学生良好的与人交往的能力,同时也是他将来能够适应社会竞争、以良好的心态融入社会的根本。教会他们公正待人、公平处事,正确处理自我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

三是自律守法。自律是将社会的道德要求转化为个体内在的道德需要。作为学生,首先要教他们学会自省,经常能够自我检查,通过反思,认识自己,及时改正缺点。从小培养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感。守法,即让学生学习法律常识,培养法制观念,加强守法意识,维护国家法律的尊严感。

四是正直诚信。正直诚信即言行一致,待人真诚,有正义感。实事求是,办老实事,做老实人。把正直诚信的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实践,并内化为自身的道德品质。

五是清廉节俭。清廉,即清正廉明。培养青少年的清廉意识,既有利于青少年自身的发展,也有利于崇尚廉洁、打击腐败的社会氛围的形成。节俭是中华传统美德,让学生明白“俭以养德”的道理,学会珍惜物品,不浪费,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果实。

三、讲究方法,扎实推进

明确内涵后,具体的廉洁文化建设必须找到特定的载体,利用丰富多样的方式,进行积极有效的探索,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学校通过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了过“以专题教育为形式,以课堂教学为渠道,以学生活动为载体,以教育基地为依托,以家校社区为网络”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廉洁文化教育体系。

1.以提高教育效果为重点,扩大廉洁文化社会影响

廉洁文化进校园如果没有其他文化内涵作支撑就很难进入课堂,进入学生思想。学校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文化建设推动学校全面发展,不断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注入廉政思想内涵,逐步形成了校园廉洁文化建设特色,构建了与法律规范相协调、与现代教育发展相适应、与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相传承的廉政文化体系的廉洁文化进校园教育主题。

几年来,学校从学生实际出发,树立了上百块廉政廉洁标牌,设廉政廉洁走廊,建廉政廉洁广场,还开辟廉洁文化进校园橱窗,办廉洁文化进校园专刊,将学校的廉洁文化实施方案、办事程序展示出来,供全校师生学习,让廉洁文化在校园处处得到体现,使全体师生时时处处都能受到廉洁文化的熏陶,做到入脑、入心、入行。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革命领袖人物的优秀品格和高尚情操教育影响学生,结合廉洁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法制安全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家庭美德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紧密联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形成了教育合力,通过学校廉洁文化教育向社会和家庭辐射,进一步净化了家庭环境与社会风气。

同时结合“师德建设年”活动,将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推向深入。广泛深入开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做人民满意的教师”的学习实践活动,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利用教职工大会要求广大教师在工作中具备“四种意识”:教改意识、求实意识、竞争意识、质量意识;“四种精神”:敬业精神、奉献精神、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努力做到“四无”:无有偿家教、无排斥讥讽和体罚学生、无违规向新生推销助学用资料和其它商品、无不文明行为,做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

2.以开展廉洁教育活动为载体,发挥廉洁文化辐射作用

一是廉洁活动引领。为了加强廉洁教育,我们“请进来、走出去”,学校每年都组织党员干部外出学习,接受革命先辈的洗礼,并要求大家写出深刻的体会,订出自己如何把革命先辈的精神贯穿到自己实际工作中的打算。每学期都要请法制副校长为学生作一次廉洁教育讲座,法制副校长用大量的生动的事例教育学生要从小树立廉洁意识,长大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从政的做一个廉洁奉公的好领导。同时,学校经常利用班班通观看反腐倡廉的警示片,要求学生写观后感。还与监察部门联系,去参观检察院举办的廉政教育宣传展。学校还每年进行一次讲廉洁故事活动,加强对学生的廉洁教育。政教处每一学期都要组织一次讲廉洁故事比赛,首先在班级内演讲,每班推举两人参加全校比赛,学校设一等奖5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15名,给予奖励,要求下去后全体学生写心得体会,上交政教处。活动也是多种多样,读廉洁书籍、作廉洁书画、写廉洁心得、看廉洁影片、办廉洁板报、出廉洁专刊等,都是我校进行廉洁教育有效的措施。

二是廉洁典型示范。外面的典型要学,校内的典型更要学,自己身边的典型学起来更容易出效果。在今年全区的暑期教师集训大会上,我校师德标兵杜祖宝老师的先进事迹,感动了所有在场的人,很多人都忍不住流下了眼泪。杜祖宝老师廉政从教三十二年,担任班主任三十二年,在年级主任的位置上至今已是二十二年。他爱生如子,爱校如家,顾大家弃小家,许许多多感人泪下的事迹铸就了他平凡而伟大的师魂。学校以此为契机,在全校掀起了学习杜祖宝同志先进事迹的热潮。目前,老师们正带着深深的感动,以饱满的热情开创着新学期的大好局面。学生也在杜祖宝老师精神的感召下,决心更加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长大后做一个廉洁守法的人。

三是打造品牌深化。学校把廉洁文化建设融入在“一校一品”校园文化建设中,以此打造了廉洁文化品牌。学校邀请多位专家和领导到校进行可行性论证,最后确定打造关公文化,将关公文化打造成学校的特色,并将其很好地融入到学校廉洁教育活动之中。我们把关公精神概括为“忠、义、仁、勇、信、礼、智”,以此教育学生“热爱祖国有忠,团结向上有义,互帮相助有仁,奋进开拓有勇,诚实重诺有信,尊老爱幼有礼,勤学善思有智”。学校为着力打造关公文化品牌,大力实施“六个一”工程,即:编一本关公地方教材,谱一首涉及关公精神的新校歌,编一套关公武术操,每期进行一次关公精神讲座,定一条涉及关公精神的新校训,每学期树一批关公精神的典型。以上工作全部完成,部分内容已在接受省均衡教育验收时进行了展演。我们将科学地设计一套较为完备的教育程序,让关公文化教育常态化、序列化、深入化、扩大化,打造廉洁文化品牌,在我校营造了良好的倡廉崇廉氛围,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3.以建设特色文化为主线,深化廉政文化教育效果

学校把尊廉崇廉教育融入校园文化,不断扩大它的外延。结合校情,通过举办独具特色的名人班级文化,组织学生收集名言警句,创作廉洁诗歌、歌曲和童谣,征集丰富多彩的故事等活动,进一步开辟了校园廉洁文化建设新途径。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橱窗等硬件设施,将廉洁教育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有机结合,与教育政风行风建设、学校德育工作有机结合,将廉洁教育渗透到了课堂,渗透到教材中,渗透到了学校的团队、班会活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通过实施学生带家长、以家庭带社会为主要教育方式的“小手拉大手”计划,把廉洁文化教育覆盖到了每个家庭。通过“小手拉大手”活动,我校九(5)班有一个学生家长想请科任教师吃饭,以表达对老师教育子女的感激之情,同时请求老师对他多加关注和关心。该生知道后,坚决反对,说:这样是违规的行为,助长了腐败风气的形成。老师在课堂上专门给我们讲了廉洁的要求和意义,他们怎么可能去吃你的饭呢。他硬是把他爸妈的请客计划搅“黄”了。类似这样的事,学校还有很多。

上一篇:实验三 应付款管理系统下一篇:律师《聘用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