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以英雄为话题的中考作文

2024-07-27

中学生以英雄为话题的中考作文(14篇)

1.中学生以英雄为话题的中考作文 篇一

我心中的英雄是焦裕禄。因为他不仅是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还是一位人民的好公仆。他1946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62年被调到河南省兰考县担任县委书记。时值该县遭受到了严重的内涝、风沙、盐碱三害,他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领导工作方法,同全县干部和群众一起,与深重的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努力改变兰考面貌。他身患肝癌,依旧忍着剧痛,坚持工作,被誉为“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县委书记的榜样”、“共和国的脊梁”。

他记不记得前两年由李雪健主演的电影《焦裕禄》?这部电影不仅介绍了焦书记简短坎坷的人生,还发扬了焦裕禄精神。这焦裕禄精神。又是什么?“焦裕禄精神”是一种向焦裕禄学习的精神,被____概括为“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对焦裕禄,希书记一直十分崇敬,视为人生榜样。____这样评价焦裕禄精神:“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永远是亿万人们心中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永远是鼓舞我们艰苦奋斗、执政为民的强大思想动力,永远是激励我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宝贵精神财富,永远不会过时。”

焦裕禄的格言里面,有这么一句话,“咱们是群众的带路人。现在群众都在看着我们,越在困难的时候,领导干部越要挺身而出。”这句话令我受益匪浅,就像焦书记所说的,一个人的权力多大,就有多大的责任。

这或许就是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吧。

2.中学生以英雄为话题的中考作文 篇二

黔西南州地处云贵高原,贵州省西南部,全州辖兴义、兴仁、安龙、贞丰、普安、晴隆、册亨、望谟等8个县市和顶效开发区。该州民族众多,有布依族、苗族、彝族、回族、汉族等35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占42.47%,是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最年轻的自治州之一。

2005年,贵州省开始全面实施体育中考。与此同步,从2005年起黔西南州农村中学全面实施了体育中考,体育中考结构由过程管理评价和目标效果测试等两部分组成。过程管理评价(即过程性评价)由《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价发展到由学生初中阶段体育课表现、《体育与健康》课程考核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三部分组成的综合性评价;目标效果测试即统一体育测试,考试项目由最初的“跑、跳、投”三个项目发展到身体素质、身体机能、运动技能(兴趣爱好)三大类项目。

1.1 黔西南农村中学体育中考过程管理评价发展历程

黔西南农村中学体育中考过程性评价发展分为三个阶段。2005年至2008年过程管理评价以考生初三学年度《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进行评定,满分为10分,计入中考总分;2009年过程管理评价以考生初二、三学年度《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各占50%)之和进行评定,满分为10分,计入中考总分;从2010年起,过程管理评价涵盖整个初中阶段的三个年度,按考生毕业当年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占50%)和初中学阶段平时成绩(占50%)之和进行评定,满分为10分,但不计入中考总分。

1.2 黔西南农村中学体育中考目标效果测试改革历程

从表1可知,2005年至2006年黔西南州体育中考目标效果测试项目与贵州全省一样,为50米跑、铅球、立定跳远三个项目,分值为30分,计入中考总分。从表2、表3可知,2007年至2012年贵州省体育中考目标效果测试项目多样化,分类别建立了考试题库,各地可从题库中抽取几个项目作为考试项目。黔西南农村中学2007年至2012年体育中考目标效果测试身体素质类测试项目在立定跳远、50米跑、跑铅球中选取,因受场地限制,身体机能类测试项目确定为台阶试验,运动技能类测试项目在一分钟投篮和一分钟跳绳中选取,分值40分,2010年以来体育中考成绩不计入中考总分,以A、B、C、D四个等级呈现,为高一级学校录取新生时提供参考。

1.3 黔西南农村中学体育中考的组织与实施

黔西南农村中学的体育中考以县(市)、顶效开发区为单位组织实施,根据考试工作需要,抽调作风正派、业务熟悉、执法严明且无直系亲属考试的教师作为考务人员,并通过统一培训、掌握操作方法后再以实施,考试全过程人为操作,无电子设备。黔西南农村地区由于地势崎岖、交通不便、气候多变、考生分散,在考试组织、考场设置等方面必须进行统筹,以乡(镇)中学为主设分考点,有的地方几个乡(镇)设一个考点。监考老师送考下乡,使学生能够就近就便参加考试。

2 黔西南农村中学体育中考的社会认知度调查

2.1 学校对体育中考的重视程度

学校对体育中考的重视程度,影响学校体育教学质量、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和锻炼效果。学校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教育机构,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学校对于学生体质健康和体育中考的态度反映了学校是否真正推行素质教育。

从表4调查数据可知,黔西南农村中学对体育中考非常重视和较重视占33%,重视程度一般和不太重视占67%。以上数据表明,还有相当一部分学校对体育中考不太重视或不重视,说明黔西南农村中学还存在较严重的重智轻体的教育观念,也与近几年体育中考分数未计入中考总分有一定的关联。

2.2 学生家长对体育中考的态度

从表5调查结果看,40%的学生家长对体育中考不太重视和不重视,43%的学生家长对体育中考的重视程度为一般,只有2%的学生家长非常重视,15%的学生家长比较重视。从调查数据来看,黔西南农村中学的学生家长对体育中考重视程度很一般。黔西南体育中考成绩对学生升学有一定的影响,但并没有引起家长对体育中考的重视,学生家长对体育运动、体育中考的认知水平有限,大部分学生家长认为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是“玩物丧志”,不利于文化知识的学习。

2.3 学生对体育中考的态度

学生对体育中考的态度影响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积极的参与意识有助于在活动中体验到运动的快乐,有助于促进学生身体机能发展、身体素质、运动素质的提高。

表6数据显示,有35%的学生对体育中考非常重视和比较重视,43%的学生对体育中考重视程度一般,有22%的学生选择不太重视和不重视。根据数据的结果分析,黔西南地区农村中学学生对体育中考重视程度一般,其主要原因是2010年以来体育中考成绩不计入中考总分,体育中考对学生升学的影响不大,另外,学校和家长对体育中考的态度也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学生对体育中考的态度。

表7显示,68%的同学认为将体育中考成绩计入中考总成绩是合理的,说明大部分学生希望通过体育考试提高自己的学业竞争优势,认同体育学科的重要性,希望通过分数杠杆督促自己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增强身体素质。但也有22%和9%的同学在心里面不认同这个做法,这部分学生大多因为身体素质不是很好,担心体育中考成绩不好而影响了升学几率。

3 黔西南农村中学体育中考对学校体育的影响调查

3.1 体育中考对体育教师地位的影响调查

2005年至2010年,黔西南体育中考成绩计入中考总分,体育一度引起了学校领导的重视。学校领导开始主动征求体育教师的意见,为学校体育工作和体育教师创造条件,使体育教师深受鼓舞,工作责任心大为增强,促进了体育教师自身的进步[1]。

表8表明,黔西南体育中考的实施对该地区农村中学体育教师教学态度有一定的影响,影响非常大和影响较大占51%。无论是对学生、学校领导还是其他专业老师的走访调查,他们都认为体育中考政策对体育教师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提高了社会对体育教师的认知度。

体育中考成绩是评价体育教师工作业绩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调查得知,体育中考政策的实施提高了体育学科地位,激发了体育教师敬业精神,体育教师工作业绩得到肯定,因而体育教师职称晋升机会相应增加。黔西南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的工资随着职称晋升和近几年政策性工资的调整有了大幅度提高,激发了体育教师的工作热情(见表9)。体育中考政策的引导,近几年黔西南农村中学招聘了大量的体育专业毕业生,体育教师数量明显增加,体育教师每周工作量相对减少,有利于体育教师更好去组织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有利于学校体育的发展。

3.2 体育中考对学校体育设施的影响调查

场地器材设施是学校体育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乏场地器材会使“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表10、表11数据显示,黔西南农村中学体育场地和器材严重短缺,只有52%的中学拥有田径场,而且田径场地不规范,大多数学校拥有篮球场,但场地质量较差,而且学校篮球数量有限;部分校拥有排球架、足球门,但基本没有活动场地。在问卷调查中,82%的学生对学校体育设施不满意,认为体育器材设施陈旧、老化、破损,种类少、数量不足,不能满足教学需求。少数学校的体育教师能有意识地进行体育器材开发,自制了高脚、板鞋、押加等少数民族体育器材,丰富了体育教学资源,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体育器材严重不足的困境。体育中考对学校体育设施投入的影响不大,其原因在于地方财政和学校资金紧张,学校领导不愿意把有限的资金花在体育器材设施建设上。

3.3 体育中考对学校体育活动的影响调查

黔西南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内容单一,以田径、篮球为主,其次为广播体操、民族传统体育(见表12)。各学校认真贯彻民族文化进课堂的政策,尝试将民族传统体育引进课堂,全州几乎所有中学都开展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如册亨县编排的布依族转转舞等,这对传承民族文化和丰富体育教学资源具有重要作用。

体育中考项目设置对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不大。根据对部分中学体育教师的访谈,体育教师把体育中考项目与中学体育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搭配,把体育考试项目作为课堂辅助练习内容,临近考试前以体育中考项目为教学内容,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进行锻炼,在短时间内快速提高了学生考试成绩,有少数学校存在“应试体育”现象。

表13数据显示,黔西南农村中学学生在课余时间能坚持经常锻炼的占38%,偶尔进行课余锻炼的占54%。在项目选择上看,进行篮球运动的占40%,其中大部分为男生,女生主要从事羽毛球、跑步等运动项目。在课余锻炼时,2/3以上的学生只能自带运动器材,一是学校体育器材短缺,二是学校无体育器材管理人员,学生在课余时间无法借运动器材。此外,在已经开展的体育活动中,呈现出无教师指导、无组织、活动不平等现象[2]。表14数据显示,体育中考对学生体育锻炼的影响较大,认为体育中考对学生体育锻炼的影响“非常大”和“较大”的占到57%,认为“影响不大”和“没有影响”的只占8%。

4 贵州省农村中学体育中考现状分析

4.1 体育中考成绩呈现方式影响农村中学体育的发展

体育中考成绩呈现方式影响学生体育锻炼效果,目前贵州省体育中考成绩的呈现方式有等级制和计分制两种。2005年至2010年黔西南农村中学体育中考成绩以计分方式计入中考总分,促进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学校体育的发展,引起全社会和学校领导及家长对体育中考的重视,有利于体育学科基础地位的巩固,有利于激励和调动体育教师发奋工作的潜能。[3]为了更好服务体育教学和体育中考,近几年贵州省农村中学招聘了大量的体育专业教师,其中不乏重点体育院校的本科毕业生,体育教师的学历和专业水平有了大幅提升。从总体上看,体育中考对农村中学学校体育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2010年至2012年黔西南农村中学体育中考成绩以等级方式呈现,体育中考对学校体育的影响非常有限,学校、家长和学生对体育中考的态度发生了一些变化,重视程度下降,学校体育设施改进不很明显。郑州市体育中考改革实验值得借鉴。2006年,郑州市体育中考成绩按A、B、C、D四个等级评定,其结果致使学生的健康素质明显下滑。2008年,郑州市体育中考分值由30分升至50分并计入升学总成绩,学生体育锻炼的热情又高涨了。[4]黔西南体育中考成绩以等级方式呈现是贵州省体育中考的一个探索案例,值得认真总结与反思。

4.2 体育中考内容对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导向性不强

贵州省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丰富,绝大多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根基在农村,农村中学是民族传统体育传承的前沿阵地。2004年,贵州省启动了挖掘、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工作,并以保护传承民族文化为切入点,积极推进民族传统体育进课堂,如今,民族传统体育进课堂的覆盖率达到100%。如黔东南州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进课堂,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以当地苗族、侗族文化为依托,充分挖掘、整理当地民族民间体育项目,将群众喜闻乐见的苗族芦笙舞、木鼓舞、侗族抢花炮、侗族摔跤、抬官人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进农村中小学课堂;黔南州提出了“因地制宜、土洋结合,努力发展学校体育”的工作思路,积极尝试将当地传统体育项目引进学校、引进课堂,基本形成了校校有传统项目和特色项目的良好格局;黔西南州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课堂与新课程改革相结合,将高脚竞速、陀螺、押迦、民间糠包、手拍鸡毛毽、竹笛舞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乒乓球、跳绳、艺术操等大众体育项目有机结合。大量调查显示,进入体育中考考试题库的项目,学生练习的频次较多,反之则少。纵观贵州省体育中考内容,无论是过程管理评价还是目标效果测试都没有民族传统体育,不能很好发挥体育中考对民族传统体育传承的导向作用。

4.3 体育中考项目设置不利于学生健康发展

贵州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的省份,境内山脉众多,重峦叠峰,绵延纵横,山高谷深,山地和丘陵占全省总面积的92.5%,绝大部分农村中所地处深山之中河谷之岸,学生活动场地狭小,特殊的地理环境导致体育中考项目设置有限,无选考项目使部分考试项目与学生的兴趣爱好不相匹配,对学生锻炼的积极性有一定的影响,不利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如能提高学生耐力素质的800米/1000米跑在大部分农村中学不能设置;球类运动项目最受学生欢迎,也能体现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但无条件设置。还有些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把体育课当做备考训练课,违背了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妨碍了学生身体素质全面发展,抑制了学生兴趣和个性的发展,忽视了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体育中考本是一种激励和鼓舞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机制,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5]但由于受特殊的地方条件限制难以体现其功效。

5 完善体育中考政策的对策与建议

5.1根据贵州省地方农村中学学校体育的具体情况,适当增设符合本地方实际的考试项目,特别是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增加选考项目,因为选考项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与特长,有助于学生终身体育思想和终身体育项目的形成,可以良好解决学生进入高中后体育课的选项教学问题,具有一定的实效性和长远性。[6]

5.2体育中考成绩计入中考总分,以分数杠杆促进学校体育和体育中考的健康发展。调整考试项目的评分标准,使体育中考与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相互协调统一,发挥其激励功效。

5.3学校应注重体育场地器材的建设,努力满足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需要,使其有利于学校体育的开展和保障体育中考的顺利实施。

5.4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为教育目的。适当开展学校体育比赛,大力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以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对体育的认知水平。通过学校体育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的竞争能力、自我超越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技能,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体育中考,充分发挥体育中考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检测功效。

5.5 正确看待体育中考对体育体育的利弊,充分发挥体育中考对学校体育促进功效。

参考文献

[1]陈燕强.试析初中体育升学考试对体育教学的影响——以晋西北初中毕业生为例[J].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3):60-62.

[2]曲宗湖,杨文轩.课余体育新视野[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57.

[3]梁明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与体育中考及体育课的关系及所存在问题[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4):207.

[4]朱建红,常州市体育中考实施现状与对策研究[D].常州大学硕士论文,2009.

[5]徐玉明,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改革对学校体育影响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

3.以英雄为话题的作文 篇三

饮罢青阳 三五骑 策马平川 扬野尘 负青天 八荒空 六和安

是英雄就注定要放弃。放弃傍晚故乡柔媚的曲,放弃灯前儿女温婉的叮咛。伴着塞外流沙呜咽的长啸,于是抱着长戟日日对望平沙广阔,夜夜仰视明月关山。

林则徐是英雄,在于他无论处于怎样的困境中,心中仍然褒有一颗耿耿丹心,“频搔白发渐衰病,犹剩丹心耐折磨。”

英雄是施吾肩“以身许国两边将,心因烽火炼成丹”的无所谓惧;是韦庄只“因烟尘报天子,满头霜雪为兵机”的无私;是赵梦颐的“丹心一片栖霞月,犹照中原万里山”的赤胆忠心。

他们是英雄,是因为他们放弃了太多,放弃了那些布衣云鬓的女子,放弃了那些河水涣涣的情感,也放弃了年少时轻狂的笑语。剩下的是一种力量,挽狂澜于未倒,扶大厦于将倾;是一种气节,宁折不弯壁立千仞,没有丝毫的权益与苟且,站成一个民族挺直的脊梁。

当一支笔和一把刀摆在他面前的时候,他舍弃了前者。即使他是个文人。岁月的流逝洗刷掉了大明的血性,北京的圣殿里瘫坐着一个疲惫的王朝。山海关外,强劲的长风中喧腾者清军八旗铁骑的步伐,守军士气低迷,虽有坚固的城墙和耀眼的盔甲,却挡不住清军的咆哮。于是他毅然放下他钟爱的笔,脱下飘逸的长袍,用漆黑沉重的铠甲裹住几根瘦骨,决然走向边关。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英雄。大明的最后一点血性流淌在一个文人的脊梁;里最后的一点强悍流淌在一个文人的笔尖下。

4.以英雄为话题的作文 篇四

英雄就是以其高尚的行为,光辉的人物形象和人格魅力,融入了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精神文脉,成了亿万人们的精神仰仗和集体记忆,代代相传,永不磨灭。

“匈奴未灭,何以为家”为了边境安全,国家的安康,一生驰骋沙场,刀光剑影和,霍去病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八千里路,漫漫征途,你一往无前,所向披靡,靖康之耻,心中铭记是耻辱和精忠报国的热诚,一生奋战,勇冠天下,也终是三十功名尘与土,俱化为乌有,着悲壮之中,自有一种精神力,精忠报国,千古流传。“气势磅礴,凛冽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那阴暗牢房中,一字又一字,写下的壮丽诗篇《正气歌》,气壮山河,万古犹存,“万里遥遥行路苦”敌人的高官奉禄,繁华富贵,分好也难撼动,他的一片丹心的忠诚,精忠报国,文天祥舍生取义,也终可以留取丹心,顽固又裂,汗青之上,千古犹存了。这便是英雄最为无情的岁月,侵蚀了万物,也难损耗他们的光辉事迹与形象,是中华民族的血肉与脊梁。

透过历史的硝烟,那是近代的中国,但英雄的身影,总会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在生死存亡的危机中,在血与火的洗礼中,英雄从不会缺席。中日甲午战争,邓世昌,以身殉国,是光辉而伟大的,“此时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刘公岛如今绿意盎然,而她的美好与生机,是威海卫战役中的众人用鲜血与生命换来的。抗日战争,众多革命烈士,前赴后继,“宁进一步死,不退半步生”,在民族大义面前,临危不惧,以血肉之躯,铺就和平与光明之路,通向祖国的未来。英雄,他们也有儿女情长,也又七情六欲,在生死存亡,民族危难之际,他们能舍己之利,舍小家为大家,这是无私奉献,视死如归的精神应当永世铭记。

5.以英雄为话题的作文 篇五

英雄也许万人知晓。有“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的激昂与催人奋起,也有“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的惋惜与悲叹连连。中国古代英雄,大都干过一番大事业,天下皆知,名扬天下。他们的事迹,离奇曲折,大起大落,故事也未免有夸张的成份在。虽然如此,但还是可以从他们的身上看出古代人民对于“英雄”一词的理解:爱国、热血、勇敢、智慧与善良。

项羽,豪迈重情义,起兵反秦的暴政,只为不被压迫。向往自由与美好的他,与人民争下了一方天地,刘邦在暗他在明,四面楚歌而使他发出了“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的悲壮感慨。年轻热血的他,乌江自刎,死得有尊严,有骨气。他是英雄!

花木兰,一代女中豪杰,替父从军。一朝女妆变男将,征战沙场,浴血奋战,“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一个从未出过闺阁的女子,转眼间变成了一个骁勇善战的勇士,不为别的,只为保家卫国。她征战十余载,“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她不贪钱财,不图富贵,只对美好、安稳生活的心驰神往。

英雄也许鲜为人知。蘑菇云升腾起的时刻,万人欢呼,但却无人知道他邓稼先的姓名;“微尘”名扬天下,但那对中年夫妇的真实姓名却无人知晓。他们也是我们心目中的“英雄”吧,虽然默默无闻,但是他们却对国家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他们的美好品质,也许更值得我们学习。

英雄不仅是中国所有,整个世界上都遍布着英雄。

说起西方英雄,大家或许会想起一幅幅这样的场景:蜘蛛侠在大厦之间飞檐走壁、钢铁侠身着高科技铠甲飞行在广阔的天空……西方英雄往往浪漫、优雅,而且还都身怀绝技,为世界、为国家、为人民创造美好的生活而战斗。他们幽默、豁达、不放弃、敢于尝试,他们在人民的心目中就是打不倒的巨人。

一位精于医术的人,尤其是手术的专业医师,如果有一天,他的手突然不能用了,会如何?斯特兰奇就是这位医师,他不妥协,不放弃,把曾经的自负抛弃,潜心修炼终成为了玄学大师、奇异博士。他利用着超自然能力与神器肩负起保卫世界的重任。

谈及此,我们再想,何为英雄?在我看来,不管他们是国家不同,语言不同,肤色不同,信仰不同,也不管他们是用普通的长剑长矛,还是现代的高科技,归根到底都是为了世界、国家的和平,团结一致,不惜牺牲自己,最终为了和平而战。

6.中学生以英雄为话题的中考作文 篇六

爱国是个人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实践的基本要求, 英雄榜样是弘扬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的重要主题。大连市旅顺口区龙头中心小学紧紧依托旅顺口区“十大爱国主义教 育基地”资源优势, 从2003年起, 开始建立第一支“英雄中队”。学校以“英雄榜样教育”为载体, 以亲身体验为学习方式, 使昔日的革命烈士、今天的英雄模范成为队员崇敬、学习的榜样。

一、树立榜样, 让英雄走进我们 的生活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但是, 在对于学生的调查问卷中我们发现:在学生喜欢的前十位偶像中, 九位为影视或体育明星, 另一位是雷锋。选择明星的比例为68.4%, 选择杰出人物的比例仅有13.7%。细分榜样排行榜, 文学家、艺术家、思想家、政治人物、军事人物、科学家、企业家、劳动模范等, 无论是作为偶像还是榜样, 所占比例均不足5%, 英雄作为榜样的比例略高, 也仅占6.7%。

我们深知, 偶像和榜样对一个小学生的人生发展有着强大的引领作用。如何“像崇拜明星一样崇拜英雄和榜样”成了我校有效开展德育活 动, 培养学生正确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课题。为此, 我们申报了省规划立项课题, 开始更加全面深入的实践和探索。

二、建构机制, 把“英雄教育”纳 入教育体系

1.创建适合学生发展的“英雄中 队”。

创建英雄中队, 以英雄名字命名中队, 把烈士的英名写在队旗上, 完善教育目标、途径和评价机制, 把英雄教育模式化、系列化。

2.编写适合学生发展的校本课 程。

以乡土教材作为课本, 将旅顺口的人文地貌、学校所在街道的榜样故事等整合为鲜活的德育素材, 以英雄榜样、名人事迹为载体, 让榜样精神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进孩子们的心灵。

3.开展适合学生发展的系列活 动。

将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整合优化, 定期开展多元、丰富的英雄中队教育实践活动。

4.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

“多一把尺子, 多一个闪光点”。定期开展“英雄中队规范班”“英雄中队四好少年”评比活动。

5.建立“做英雄传人”教师榜样提 升机制。

如何培养一支业务能力强、品质优良的教师队伍, 打造一个传承英雄精神的团队呢?我校建立了“现代资源——合作研修——学科专题”的研修机制,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提升教师“做英雄传人”的能力。

三、创新方法, 丰富教育内涵

1.丰富榜样教育内容和方法。

在“英雄教育”过程中, 我们从简单机械地学习“英雄事迹”转化成以学习英雄精神为重点, 把学英雄与养成教育、榜样教育、社会实践与体验教育、公民道德建设相结合, 使“英雄教育”多元化、现代化, 不断丰富英雄教育内容和方法。

(1) 重视和发现身边的榜样。我们深入乡村, 将乡村中的模范事迹编入教师的备课本里, 要求教师随机讲解模范事迹, 让孩子知道他们的故事, 学到他们贡献家乡的情怀, 感受到新时代英模的高贵品质。

(2) 我们将爱国、无私奉献、坚持正义等榜样按照不同的历史时期分类, 注重榜样所体现的时代精神。王进喜、钱学森、雷锋、袁隆平……他们身上勇于创新, 敢为人先的精神成了时代的标志。

(3) 赋予学生榜样建构权, 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 建构自己的榜样, 让他们在学习交流中, 调整确定自己的榜样。

(4) 增强榜样魅力, 将榜样明星化、平民化、多元化, 使榜样与偶像互相转化。

2.深化“英雄教育”内涵。

学习榜样精神, 让每个学生在人格上学会自尊, 在学习上学会自主, 在生活上学会自理, 在意志上学会自强, 在行为上学会自律。我们提出“打造六项能人活动”。做有用人: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 学英雄尊重他人、热爱集体、对他人和自己负责的精神, 让学生心中有“责任”, 做有用的人。做带头人:班级与班级之间互动, 学英雄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精神, 让学生思想上有“动力”, 做各项活动的带头人。做高尚人:课内与课外间互动, 学英雄乐于助人、见义勇为的情操, 让学生精神上有“信念”, 做高尚的人。做勤奋人:学校与家庭互动, 学英雄知难而上, 顽强拼搏的品行, 让学生行为上有“目标”, 做勤奋的人。做形象代言人:学校与社区互动, 学英雄无私奉献的人格, 让学生举止中有“温暖”, 做形象代言人。做坚强人:学校与社会互动, 学英雄临危不惧的气概, 让学生肩膀上有“担当”, 做坚强的人。

四、利用资源, 升华“英雄教育” 的情感

1.优化教育环境。

在学校环境建设中, 我校努力做到层层有新意, 处处有内涵, 级级有深意, 阶阶有外延。一楼红色的希望, 二楼金色的童年, 三楼蓝色的梦想, 努力打造怡情励志的校园文化。学校还投入资金, 不断完善图书室、网络教室的设施、设备, 以高科技手段为载体, 促进榜样教育现代化;充实藏书量, 健全管理制度, 让图书室、网络教室成为学生吸取文化食粮的重要场所, 实现了“德艺双磬”育人目标。

2.优化行动模式。

学校命名了校园中的12支英雄中队, 成立了中国《关心下一代》杂志大连小记者总站、旅顺龙头分站, 并聘请了战士作家高玉宝、李光祥、岳维忠、王慧等作为学校名誉校长和校外辅导员。党支部与大队部联手, 在周边五个村挂牌实践。来到龙头村, 孩子们从全国劳动模范、辽宁省人大代表、龙头村书记张杰那里懂得了爱家乡就要努力为家乡做贡献做实事的道理。结合此项活动, 我校先后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性、常规性、专题性爱家乡系列教育活动, 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每一位走进龙头中心小学的孩子第一堂课都是从“传承榜样精神”开始的, 我校把“教书和育人, 课堂与兴趣”视为颗颗珍珠, 穿在榜样教育这根德育的主线上, 让英雄教育活动没有“围墙”。将课堂向社会延伸, 开展了“找榜样、重实践、访英模、走家乡”等活动。

我们在万忠墓、白玉山、旅顺日俄监狱旧址等, 对学生进行近代史教育。在一座座烈士墓前, 学生们献上自己亲手编制的花篮, 并在金伯阳广场举行入队仪式。每年清明节、建队日、国耻日、烈士遇难日等纪念日都适时进行祭拜英烈活动, 开展了我为烈士做名片、“烈士墓前栽棵树”“续写雷锋日记”“超越时空的对话”等活动。我们还在当地找到了王立功、安 玉宝、王成奎等烈士的陵墓, 看望了刘仁利、丛者友等战斗英雄, 也有幸结识了李光祥、高玉宝、岳维忠等将军, 感受到身边英模人物所具有的高尚情操。系列教育活动, 让学生们的情感由爱家乡升华到了爱祖国。

7.以英雄为话题的作文 篇七

首先武松打虎违反了《野生动物保护法》。但是由于时代的不同,所以我觉得武松打虎也是身不由己的。再说在那个时候没有《野生动物保护法》。老虎要吃了武松,所以武松把老虎打死了。这也说明武松是一个有胆识的人。

其实老虎祸害人命,不知那老虎祸害了多少人命,让多少家庭妻离子散。武松也算为人民为民除害,最后。当时那只老虎是一个大祸患,客商都不敢从那里经过,老百姓每天提心吊胆,生怕老虎伤人。猎人们捉不到老虎也要挨骂,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武松打死老虎,在那时可以是一个壮举了,所以他是个英雄。

8.以英雄为话题的作文精选 篇八

我听过、读过不少英雄故事,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刘胡兰英雄事迹,她给了我很大震憾。刘胡兰是中国共产党女烈士中年龄最小的,虽然牺牲时才十五岁,但她面对敌人的屠刀宁死不屈,视死如归。伟大领袖毛主席为她挥笔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当我看到刘胡兰仅仅十五岁就被敌人杀害时,我觉得敌人真是太残忍了,同时让我感到钦佩的是,当时的刘胡兰只比我现在的年龄大几岁,但她已经是一个有思想、有追求、为了党和国家的事业不怕牺牲的革命者。跟她相比,我感觉自己的生活是多么幸福,同时自己又是多么渺小,缺少刘胡兰身上那种不怕困难、英勇不屈的精神。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千千万万个像刘胡兰一样的英雄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作为国家的未来建设者,我们要牢记那些英雄前辈,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更要从小学好、练好本领,像刘胡兰一样树立崇高的理想,坚定目标、勇于拼搏,为祖国的富强昌盛和人民的美好生活而努力奋斗。

9.中学生以英雄为话题的中考作文 篇九

关键词:民族形象,新英雄形象,超越,普及

自19世纪中后期中华民族以弱者身份进入世界语境之后, 民族自我形象的塑造中就一直存在着改变弱势地位的超越性要求, 并蕴涵着将之向全民族普及的冲动。《新儿女英雄传》中的新英雄形象既满足了民族自我认知的超越与普及的双重要求, 也因此呈现出模式化、平面化的偏颇, 其生成机制充分体现了民族自我形象在超越性与普及性之间的两难抉择。

新英雄的超越:受政治理念指引的民族意识

民族意识是自我与他者竞争中, 尤其是在民族深陷于战争时最可贵也最令人振奋的精神品质。《新儿女英雄传》中牛大水、杨小梅等新英雄形象之所以激动人心, 就因为他们本质上是以民族为重、为民族奉献的理想民族意识的具体表征。文中的英雄人物之一黑老蔡曾对“英雄”做出这样的定义:“有能耐的人很多, 就看走明路还是走暗路了。有的给鬼子办事, 落一个汉奸的臭名, 还不得好下场。有的人为咱们中国人争光露脸, 闹个民族英雄, 走到哪儿老百姓都是欢迎的。”[1]65民族意识成为新英雄形象的核心价值, 他们不再因本领或能力焕发光彩, 而是借表征民族意识呈现神圣性。正确的民族意识会赋予人某种神奇的能力, 而错误的民族意识则会令具备特殊才能的人丧失能力。因此, 甘愿为民族流血牺牲的牛大水, 可以由一名普通农民成长为拥有非凡枪法、胆识过人的英雄。而原本枪法奇绝的张金龙却因为投降了日本人, 丧失了原来的能力, 在与游击队员的射击比赛中狼狈落败。

通过牛大水与张金龙的对比, 《新儿女英雄传》强烈地凸显了民族意识之于英雄的重要意义。在艰难的民族抗战之中, 民族意识的神圣光辉的确能令每一个中国人热血沸腾。然而系之于精神品格的民族意识若缺乏有效的启发与规范, 是会产生波动甚至走向反面的。张金龙也曾一度加入抗日队伍中, 却最终因无法克服懒惰、散漫等性格弱点, 堕落为汉奸。文本通过张金龙的变化轨迹表达了对于单一民族意识标准的隐忧, 新英雄形象为了满足超越性的民族自我认知要求, 还需要明确正确民族意识的获得途径和保持方式。正如孙犁在谈论应该怎么对待战时的英雄文学时言及的那样:“今天, 我们的战争, 我们的英雄, 跟旧时代的战争和英雄性质是不同的。但是今天仍有一些人不很了解这一点, 以致在他们的作品中, 我们的战争和英雄常被作歪曲的描写。只说勇敢、英雄……这种字眼, 是没有意义的。因为重要的还要区别怎样的勇敢和怎样的英雄。”[2]针对这一问题, 牛大水等人的共产党员身份做出了详尽的解答。

《新儿女英雄传》中那些拥有正确民族意识, 立场坚定的新英雄都具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共产党员。牛大水原本只是一个只知有家不知有民族的农民, 经过共产党员刘双喜的现身说法, 大水才踏上了舍小家顾大家的英雄之路。启发牛大水的并不是刘双喜这个具体的人, 而是他所象征着的共产主义政治理念。共产主义的政治理念不仅启发普通人获得了民族意识, 更杜绝了他们在通向英雄的漫长历程中的动摇与堕落, 保证他们成长为新英雄, 最终实现民族自我对他者的超越。当牛大水被何世雄严刑拷打时, 身体的痛楚使他试图以死解脱, 但一想到“‘我是个共产党员……’, 他气一壮, 心一横, 觉得痛也不那么厉害了”[1]141, 共产主义的政治理念使牛大水刚强坚定。文本借助类似情节的多次重复申明正是共产主义政治理念使民族意识的获得与正确实施成为可能。

鲜明的民族意识使新英雄形象既昭示了民族发展的理想方向, 而政治理念又保障了民族意识的获得与保持, 因此新英雄形象是稳定而自足的, 其迸发出的光明、未来、理想等审美特质与精神元素, 与民族自我认知的超越性要求产生了共鸣与交流。

新英雄的普及:民间伦理对民族意识的解说与窄化

《新儿女英雄传》在满足民族自我认知的超越性要求的基础上, 还试图对这种超越性进行普及, 使英雄成为民族自我认知的普遍特性。为了达到普及的目的, 《新儿女英雄传》始终强调英雄与普通人之间并不存在难以逾越的界限。文本试图通过塑造伟岸高大而又平凡普通的新英雄形象, 使读者在产生崇敬感的同时获得认同感:“英雄”就在自己的身边, 而自己也有可能成为“英雄”。郭沫若为《新儿女英雄传》所作的序言, 非常敏锐地把握到了新英雄的普及功能, “读者从这儿可以得到很大的鼓励, 来改造自己或推进自己。男的难道都不能做到牛大水那样吗?女的难道都不能做到杨小梅那样吗?”[3]那么该如何成为“英雄”呢?《新儿女英雄传》所提供的方法就是要复制英雄所表征的核心价值。郭沫若形象地将此表述为:“不怕你平凡、落后, 甚至是文盲无知, 只要你有自觉, 求进步, 有自我牺牲的精神, 忠实地实践毛主席的思想, 谁也可以成为新社会的柱石。”[3]

新英雄形象的普及性固然令人激动, 然而对于文本预设读者———中国最普通的农民而言, 复制其核心价值却绝非易事, 无论是民族意识还是政治理念都远远超出了他们的认知范畴。为了弥合核心价值与预设读者认知范畴之间的天堑, 使新英雄形象完成普及的使命, 《新儿女英雄传》引入了民间伦理, 通过预设读者们所熟悉的民间伦理对核心价值进行了日常化的解说。比如文本利用预设读者对“家”的理解对超出他们认知水平的“国”进行了类比和解释。主要英雄牛大水与杨小梅是夫妻, 英雄少年牛小水是牛大水的亲弟弟, 精神导师黑老蔡既是牛大水的表哥, 又是杨小梅的表姐夫, 革命同志刘双喜、高屯儿则是他们的同乡。人物的亲缘、地缘关系与他们之间的社会关系、组织关系重叠交织在一起, 亲缘与地缘中的长幼亲疏秩序形象地解释了社会与组织关系中的上下协作联系。除了利用“家”的结构阐明“国”的网络外, 文本还进一步地预设读者们对“家”的珍爱, 也因此被引导向了对“国”的忠诚与奉献, 就像新英雄那样由对家的爱上升到对于国的保卫。此外, 通过“家”所生发出的亲密、和睦等情感也同时表征了“国”的凝聚能力。新英雄之间基于共同目标而产生的互助关系, 被表述为“亲如一家”。在以“家”来解析“国”的同时, 文本还以道德水准对政治理念进行了提示。文本中不惜以生命来实践共产主义理想的新英雄们同时还是道德上的完人。无论是黑老蔡、刘双喜, 还是牛大水、杨小梅, 他们政治上的逐渐成熟始终都伴随着良好的个人道德品质的展现, 这使得预设读者能够较为轻松地通过自己所熟悉的道德标准对他们进行识别。与此相反, 那些非英雄则全部是声名狼藉、道德败坏的。作为汉奸、叛徒的张金龙登场时就已经是个二流子, 在家打骂妻子、虐待孩子, 在外拈花惹草, 惹是生非。预设读者对于道德败坏者的鄙夷与仇视, 也很自然地就加诸在了他的身上。

民间伦理的引入使得新英雄身上超越性与普及性交相辉映。然而民间伦理在对核心价值进行普及的同时, 也在相当程度上窄化了核心价值。因为民间伦理自身具备稳定的逻辑, 当文本借用民间伦理的通俗特点对核心价值进行解说时, 民间伦理自身逻辑也不可避免地参与其中, 对核心价值进行干扰。面对着既是游击队领导, 又是自己兄长的牛大水, 牛小水陷入了称呼的尴尬之中。当他称呼牛大水为“哥”时, 牛大水严厉地训斥了他并一定要让他叫“队长”。“哥”与“队长”的称呼显然来自“家”与“国”两种不同的价值标准, 而“队长”对“哥”的排斥, 又表明了两种价值标准之间存在着根本性的分歧。可是文本的叙事逻辑, 却是借助“哥”所隐含的长幼秩序来确立“队长”的权威地位, 两者又无法真正地截然分离。因此牛小水虽几经教育, 却还是会称呼牛大水“哥”, 甚至有些时候连牛大水对此也浑然不觉了。《新儿女英雄传》本可以此为突破口, 辨析其中的错综复杂, 但呈现复杂显然并非文本叙事的重心, 文本急于通过民间伦理所拥有的广泛的接受基础, 来使核心价值获得推广, 因此对此只是一带而过。

对于民间伦理与核心价值之间复杂关系的有意无意的忽略, 不仅造成了民间伦理对核心价值的干扰, 有些时候还会造成民间伦理对核心价值的反叙述。《新儿女英雄传》中的新英雄形象往往完美无瑕, 而反面形象则一无是处, 甚至在外貌上也呈现明显的分野。这最终导致新英雄形象在整体上出现了脸谱化、平面化的趋势, 使得新英雄的超越意义显得有些牵强。

民族形象的两难:超越性与普及性的难题

以牛大水、杨小梅为代表的新英雄形象, 既令人神往又不免刻板肤浅, 虽试图满足超越性与普及性的共同要求, 却又总是难以兼顾甚至谬以千里。这批新英雄形象, 在超越与普及之间的辗转徘徊, 也是困扰着新文学民族形象建构的重要命题。

自进入世界语境中, 原本稳定自足的民族自我, 就面临着来自“他者”的不断挑战, 要应对这一挑战, 民族自我必须对自身进行重塑, 以此来确认自身、凝聚力量。作为历史现实折射且有着极强社会参与意识的中国新文学, 也始终贯穿着对自我形象进行叙述、归纳的价值追求, 留下了大量关于民族形象的鲜活叙述与深刻剖析。从民族自我认知的文学表达这一角度来看, 无论是阿Q式的否定性的自我认知, 还是牛大水、杨小梅式的理想性的自我认知, 都传达着同样的信息:民族自我具有哪些特征, 又将向何处去。由于担负着民族自我认知的功能, 所以他们虽属于作家因时代、民族交相激荡, 触机而发的想象产物, 却还要突破想象层面, 在现实层面渗透到民族整体, 发挥启发、激励民族自我意识生长、深入的作用。因此, 无论阿Q, 还是牛大水、杨小梅都在获得了具有超越性的核心价值后, 面临着如何普及核心价值, 进而对民族在现实层面超越他者产生影响的问题。民族形象的成功与否是由超越性与普及性共同左右的, 超越性的追求内含着普及性的实现, 而普及性的解决方法又制约着超越的真正实现。从阿Q到牛大水、杨小梅, 新文学所进行的种种民族形象的尝试都是在不断地寻找两者之间最佳的平衡点, 甚至包括从文言到白话, 从欧化到大众化、民族化的形式演进也都受此驱动。然而正如新英雄形象所表现出来的矛盾与尴尬一样, 两者总是难以达到理想的平衡状态。新文学就这样在一次又一次的艰难跋涉中, 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记录下了民族自我艰难的生发与凝聚, 也为今天民族形象的建构留下了宝贵的经验与教训。

参考文献

[1]孔厥、袁静.新儿女英雄传[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6.[1]孔厥、袁静.新儿女英雄传[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6.

[2]孙犁.论战时的英雄文学——在冀中《前线报》文艺小组座谈会上的发言[M]//胡采主编.中国解放区文学书系·文学运动·理论编二.重庆:重庆出版社, 1992:1283.[2]孙犁.论战时的英雄文学——在冀中《前线报》文艺小组座谈会上的发言[M]//胡采主编.中国解放区文学书系·文学运动·理论编二.重庆:重庆出版社, 1992:1283.

10.以英雄为话题的作文初中 篇十

“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一个漠视英雄的民族是一个可悲的民族。”我们生活在一个崇拜英雄的年代,我们生活在一个呼唤英雄的时代。那么,什么样的人才是英雄?英雄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品格?如何才能成为英雄?想必你一定有着自己的看法。请你就“英雄”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自不少于700字。英雄 这个节奏迅速的时代,让我们的人情味儿淡漠了很多。“英雄”这样的名词,也似乎只能出现在小学的课本中了,像“黄继光”、“邱少云”等等的人物也几乎是仅现于这些淡口味的作文中了……难道,英雄就这样消失了吗? 不!没有!英雄一直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间,还记得戴俊,那个为了救一个被抢劫的女孩而被歹徒刺死的“有钱人”。他没有因为自己的成功和地位而漠视生命和犯罪,他的奉献和奋不顾身让我们如被当头棒喝,敲响了我们人性之门,他便是英雄。他愿意帮助他人,甚至于奉献自己的生命。他的潜意识告诉他应该去那么做,那并不是他深思熟虑的结果,也没有时间那么想——英雄,也许就是一种本能。 五月十二日的汶川大地震,让我们看到了更多的英雄,在地震的一刹那,许多的老师为了保护自己的学生,奋不顾身地用自己的生命为学生们开辟了一条生命之门;许多的警察军人,乃至灾民,他们失去了很多,甚至所有的亲人,可他们依然战斗在第一线,为了挽救更多人的生命;有许多的父母,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用自己的身体挡住掉下的水泥板,孩子生还了,可他们却永远的逝去了;有许多的干部,为了保护国家的财产,甚至不顾危险的奋力抢救……这么多的人,他们都是英雄,他们用他们的方式,保护住了其他人的生命及财产,为他们留下了生存的希望,给予其他人力量,更可贵的是,还增加了我们民族的凝聚力——也许,英雄并不是圣人,英雄无处不在。 危难中,出现了英雄;英雄,令我们敬仰;敬仰,给我们力量! 英雄,不是只能留在记忆里,它是一种精神,一个民族的核心,一个国家的凝聚力。 英雄,都拥有高尚的情操,但高尚,不一定离我们遥远,只要你珍视生命,为别人着想,乐于奉献——你就是英雄。

11.以真正的英雄为话题的作文 篇十一

小时候的保尔和我们一样也会调皮。因为调皮他曾被赶出学校,但是后来的保尔有着顽强的.意志的保尔。在洗刷间工作期间,保尔亲眼目睹了悲惨的情景,内心万分痛苦。洗刷间的主管经常鞭打工人们,保尔感到无比气愤直至有被辞退的危险。由于怕被辞退,让妈妈操心,他就不敢作声。后来保尔去当了兵,他很高兴,每天都以充沛的精力,饱满的热情投入战斗。他为自己能够为祖国的革命事业贡献力量激动万分。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保尔为了除掉火车轨道上厚厚的积雪,如期完成革命任务,拼着命通宵达旦地干,以致于患上严重的伤寒,但是他顽强的生命并没有屈服,在昏迷了十五天后奇迹般地站了起来。保尔便再次毅然告别母亲,回到了铁路总工厂工作,大家都感到无比惊讶,因为人人都以为他已经死了。面对着热情的朋友和同志,保尔心情激动,脸上露出了快乐的笑容,两眼闪闪着泪花,工作的劲头更足了。

保尔全心全意地工作,两只眼睛失明,全身承受着病痛的折磨,到最后全身瘫痪。但是保尔没有被眼前的困难吓倒而是以惊人的毅力和顽强的意志,创作出革命著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激励了无数青年拼搏努力,永不放弃。

读完这本书,保尔的形象时时闪耀在自己心头。保尔那钢铁般的意志,对生命的热爱,对革命的执著精神令人敬佩,给我无比的鼓舞。我与他的差距简直太大了,我要向他学习,做事要有决心,要有意志,要坚持下去。这时,我不仅想起“5、12”四川大地震灾区的人们,我相信他们是不可战胜的,他们的意志是不会被灾难摧毁的1

12.中学生以英雄为话题的中考作文 篇十二

尽管陕西省教育厅此次的中考体育改革主旨在于提高全民对体育的重视, 但是仍未走出应试教育的弊端。学校的体育教学仍然会围绕着三大球和游泳四项的定项指标, 会再一次一味的反复练习, 教学, 测试和计分, 违背体育的主旨——在“健康第一”的基础上, 提出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 这样会让体育课失去往日的欢乐, 使学生忘记体育的本质, 产生逆反心理, 原来对三大球感兴趣的同学也渐渐因为中考体育体制下, 丧失对这些项目的乐趣, 试想, 体育课的教学如果没有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 积极性, 主动性, 教学的效果可想而知。

1. 本次体育中考带给我们的思考

1.1 此次中考体育改革的可能后果。

考虑到陕西省教育厅已经将中考体育纳入到总分里, 中考体育的发展以及中考体育的成绩已然变成了各省市关注的焦点。陕西省教育厅此次的中考体育改革显然是认识到了这一点, 从“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出发, 在考试内容方面, 强调在三大球 (篮球, 足球, 排球) 中任选一项和游泳组成中考体育的考试内容, 注重学生身体基本素质的发展以及技能的加强, 以便应对突变的社会环境, 增加求生的技巧。但是由于分数才是社会大众及学校父母唯一关注的焦点, 所以尽管陕西省教育厅从将体育纳入到中考再到今天三大球 (篮足排) 和游泳纳入中考体育, 但都没有让学生家长及学校改变“唯分论”的传统应试教育模式, 从以往的任何一次改革来看, 政策的效果与初衷从来都不是一一对应的线性逻辑关系, 因此, 对于此次的中考体育改革可能产生的影响的后果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2 此次中考体育改革是否会提高各中学的体育教学质量。

陕西省教育厅将三大球 (篮足排) 和游泳纳入中考体育的这一措施, 有人会认为这将从根本上提高体育在各中学中的地位, 势必让各中学加大在体育课上的人力, 财力, 物力, 精力的投入, 从而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陕西省这次中考体育改革从内容上作出的调整, 实际上是强调人才培养目标的调整, 主要目的是提高中学生的身体素质, 缓解中考学习的压力, 培养中学生的体育基本知识, 基本技术, 基本能力, 为以后的动作学习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 一旦陷入到“考-教-学”这一怪圈里, 那么注定此次改革将成为一纸空文, 非但不能改变现状, 反而增加了学生的升学压力。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转变学校主管部门及体育教师的传统思维与陕西省教育厅的“考-教-学”中走出来, 改革无疑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2. 将游泳纳入中考体育的利弊分析

将游泳纳入中考体育, 对普及游泳大有好处, 也可防止溺水事件的发生。西安市教育局体卫艺管理中心主任杨志强表示:“游泳好的人, 长跑不一定好, 如果中考体育片面强调跑步, 显然不公平。所以增加游泳考试, 让考生有更多选择的机会, 把游泳纳入考试项目, 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 考试公平。”中考体育的多选促进了考试公平, 但同时游泳课的介入将大大增加学校经费的投入与家庭收入的支出, 一方面增加了学生的备考时间和精力的损耗, 另一方面对学校体育教学进度, 教学安排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在教育公平问题上, 将增加农村贫穷家庭的负担, 在经济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 造成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教育过程的不公平, 这势必将引起教育结果结果的不公平。

3. 从陕西省的体育大环境以及体育制度下看待此次体育改革

改革是一项很复杂的工程, 自古至今我国在教育问题上进行的改革不计其数, 尽管取得的成绩也有目共睹, 但是在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从宏观上来看, 增加球类运动和游泳一方面是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性, 但是中考体育改革的关键点不在增设了多少科目, 以及科目的分数权重。“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 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才是此次中考体育改革的终极目标。

4. 中考体育是否能走出应试教育的弊端

此次体育改革, 实事求是的说, 只是在考试内容上做了些许改变, 考试方式, 考试方向没有实质性改变。只是在局部对已有的形式制度进行小修小补, 并没有真正触及到应试教育的根本问题。应试教育之所以能在全民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仍然能够“横行霸道”于台面上, 其根本原因在于当今社会, 仍然是一个通过升学率来衡量学校好坏和通过分数衡量学生好坏的社会。所以综上所述, 此次体育改革仍然会继承这个传统。

摘要:陕西省教育厅此次的中考体育改革——将三大球 (篮球, 足球, 排球) 和游泳纳入中考体育, 是对体育的再一次重新认识。但是能否取得预期的结果, 带来体育上质的变化, 还需要在实施过程中进一步验证。从陕西省的体育大环境以及内外制度来看, 此次方案并未触及应试教育自古就存在的弊端;而从改革的效果上看, 也没有真正的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和体育与其他学科的平等化, 相反仍旧会带来安全问题和教育投资问题, 加大学生的学习负担压力。因此, 陕西省教育厅的此次中考体育改革要想取得预期的结果, 仍然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仍然需要从制度建设和配套措施上加以保证。

关键词:中考体育改革,复杂性,制度配套,制度变革

参考文献

[1]容云.对中考体育加试制度改革的理性思考[J].学理论, 2010 (24) .

13.以英雄为话题的作文800字 篇十三

此前,习近平总书记已对张富清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各地各部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学习宣传活动,张富清的感人故事引起强烈反响。

人究竟能高尚到何等境界?张富清用毕生行动给出了答案。参军入伍,他浴血奋战“不要命”,曾被敌人子弹掀翻头皮,满口牙齿都被震松;转业地方,他坚守奉献“不要名”,将荣誉锁进箱子,一头扎进偏远山区,往最贫困的地方跑得最多;生活持家,他甘于淡泊“不要利”,在公社曾带着全家住破庙,退休后老两口还挤在潮湿老旧的小屋里。当张富清的事迹传开之后,对于媒体的采访邀约,老人最初是拒绝的,更不许子女对外宣扬。后来让他转变态度的是这样一句话:“您把您的故事说出来,对社会起到的教育作用,比当年炸碉堡的作用还大。”老英雄的一言一行,正是对坚守共产党人初心使命鲜活的当代注解。

一个民族不能没有英雄,有了英雄,更要崇尚、学习、捍卫、关爱英雄。纵观党史国史,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时期,都曾涌现出一大批张富清式的英雄人物、时代先锋,他们的精神激励了一代代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向先进典型学习。这既是对英模人物个人的尊崇褒奖和关心关爱,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应有之义。新时代的中国,更需要发挥先锋模范的榜样力量,唤起社会大众的响应追随,以弘扬时代新风、充盈社会正气。

当前,全党正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先进典型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张富清老英雄身上这种坚守初心、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精神品质,恪尽职守、担当使命的务实作风,清廉自守、克己奉公的高尚情操,正是一部生动的教材,是值得每位党员干部学习的好榜样。德不孤,必有邻。看看那一长串熠熠生辉的名字:廖俊波、黄大年、王继才、黄文秀……从国之重士,到普通一兵,从渊博学者,到基层干部,今日之神州大地可谓英雄辈出。要继续加大对先进典型的学习宣传力度,积极发掘出更多的“张富清们”,带动全党形成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风尚。

14.以英雄为话题的作文 篇十四

没错他们的确令人崇拜,也是各个行业的英雄,但是,在我心目中的英雄却是很平凡的。他是早上早早起来卖早点的叔叔,他是在自己快迟到下看见有老奶奶过马路的小白领,他是半夜不睡觉去缉拿囚犯的警察,他是早上5、6点起为大家打扫环境的清洁工,他是不怕烈日当空种地的农民,他是建造高楼大厦的建筑工人……这些人都是我心中的英雄,应为他们都各司其职的做好自己的事,他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

所谓英雄不就是在国家、人民有困难是挺身而出的人,没有困难时,那就是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好自己的事,让这个社会更和谐,总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的人,那些不就是英雄吗?

比如说老师,他就是一个英雄。他在我们迷茫时指点迷津,他在我们的人生的路途上出现叉路口时引导我们走向正确的道路,他在我们犯错的时候用严肃的语气教导我们,他在我们有困难时帮助我们。他的名字不一定被广为流传,甚至没有几个人知道,可是他的力量就是那样大,为祖国培育出了新主人!

我心目中的英雄就是这么平凡,但却这么伟大。英雄在我心目中是平凡的普通人,只要心地好,默默奉献,那就是英雄!

上一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现状的调查与思考下一篇:心理测评个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