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规划建设情况

2024-08-14

城乡规划建设情况(精选8篇)

1.城乡规划建设情况 篇一

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总体工作部署,围绕年初制定的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到6月底,中心城市建设重点项目开工建设xx项,开工率达%,完成投资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其中市建设局负责的35项重点工程已竣工7项,正在实施的21项,完成投资2.62亿元;完成建筑业总产值亿元、增加值亿元,分别完成年计划的%和%;全市共许可拆迁项目xx个,拆迁面积万平方米,户数xx户,其中市区许可拆迁项目17个,面积48万平方米,户数xx户;完成节能建筑竣工面积万平方米,市、县城区在建民用建筑全面实施节能%的设计标准;完成新墙材产量11亿块、建筑面积123万平方米,分别完成年计划的%和64%;发展散装水泥万吨、推广应用商品砼万立方米,分别完成年计划的%和%;上半年系统内无重大安全生产事故。

(一)突出抓好重点项目建设。一是强化组织领导。专门成立重点项目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制定详细工作计划,建立推进机制,规范工作程序,强化督查考核,提高了重点项目建设的组织化程度。组织开展了南昌路桥通车典礼、取水口搬迁开工仪式、市领导集中观摩城建重点项目等一系列活动,对推动重点项目建设起到了积极的影响。建立了局领导班子成员挂钩重点项目制度,定期检查挂钩项目推进情况。二是牵头组织面上项目推进。建立了重点项目协调机制,定期分层次牵头召集市规划、国土等部门和相关区政府参加的重点项目推进例会和会办会,协调会办和通报项目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定期上报项目实施进展情况,让市领导及时了解和协调解决相关问题,促进面上项目的顺利开展。今年重点项目建设的开工率、实施进度总体上比去年同期要好。三是切实加强建设资金筹措和监管。加强与市财政等部门的协调沟通,合理调度资金。充分发挥市政投资公司的平台作用,申请银行贷款xx万元,解决了合肥路、杭州路、大同路东段等道路的拆迁问题,使洪福片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得以全面启动。运用市场化方式融资xx万元,开工建设了枚乘路、大王路等7项重点工程。同时,切实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管,按照“扎口管理、统一调度,全程参与、跟踪审计”的原则,请市财政全程参与项目的预算评审、工程招投标,进一步规范了资金使用和管理。四是全力做好创建工作。对照创卫标准,对市区252个在建工地和32 个拆除工地开展了集中检查和整治,组织对城区范围内121条主次干道及附属设施进行了全面维修养护,积极帮助挂钩社区开展创卫工作,我局承担的创卫项目在国家创卫迎检中均获得好评,并被市委、市政府表彰。各区围绕创卫目标,累计改造巷道xx条。对照创模标准,全面加强市政和建筑施工工地管理;全力加快高教园区和开发区污水泵站建设,上半年共铺设污水管网近6公里。按照创园要求,完成市区8条道路的绿化池建设任务。各县区也按照创建要求,切实加大城区污水处理厂及管网等项目建设,推动了我市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突出抓好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一是大力开展宣传发动,营造浓厚氛围。召开了全市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年活动动员会议,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在市区所有在建工地悬挂活动宣传标语、横幅等,《中国建设报》、《扬子晚报》、《xx日报》、《xx晚报》、电视台、xx人民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均作了专题报道。二是加强制度建设,创新管理机制。市政府办出台了《市建设工程质量管理试行办法》,我局还制定了《建设工程质量保证金管理实施细则》、《监理服务费专户存储实施细则》等6项配套政策,并将实施工程质量保证金、监理服务费专户存储等4项制度作为重点创新举措,为建立质量管理长效机制提供了政策保障。三是市县(区)整体联动,推动质管年活动深入开展。市质管办将活动各项任务进行详细的分解落实,并于6月中旬召开了活动转段工作会议,对下半年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市建工局、质监站、城建处等职能部门相继组织开展了施工许可证专项执法检查、夜间施工突击检查、监理员挂牌上岗情况检查等系列活动。各县(区)均建立了活动的组织机构,并召开了动员会议。xx县率先出台了《加强工程质量保证金管理实施意见》,金、积极开展了检测、监理行业专项整治活动,、清河和经济开发区加大对建筑市场的抽、巡查力度,xx县积极推行工程创优目标管理工作,、xx区还组织对乡镇建设工程进行质量大检查。

(三)突出抓好建筑业改革与发展。全市建筑业从业人数达xx万人,外出施工人数xx万人,均超额完成年度计划。、等县区建筑业发展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完成外出施工产值亿元,同比增长%,外出施工队伍分布在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和境外的科威特等16个国家和地区,完成了苏州办事处组建工作。全市升级和新申报企业39家,其中晋升一级2家。按照市政府《关于加快建筑业发展的意见》要求,组织对扶持建筑企业政策落实情况进行督查。指导督促、等建筑企业改制工作。切实抓好清欠工作,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xx万元。

(四)突出抓好拆迁管理工作。以市政府名义出台了《市区集体土地房屋拆迁管理暂行办法》,配合市物价等部门联合制定了《市区集体土地房屋拆迁补偿补助标准》等3个配套文件,同时,还专门为规范拆迁评估市场而下发了《市拆迁估价工作“五项制度”》。以打造“阳光拆迁”、“平安拆迁”和规范化管理为抓手,严把资质审批和拆迁许可关,强化拆迁监管,保证了越秀路、越河小区、会展中心公房、文化宫地块、供销学校地块等重点拆迁项目的顺利推进。上半年,市区受理行政裁决70件,作出行政裁决59件,应对行政诉讼90起,申请先予执行28件,裁决的及时率达100%,裁决前的调解成功率达43%。切实落实初信初访责任制,建立拆迁信访预警机制,上半年,共接待群众来访113人次,处理各类信访件件,处理及时率、回复率均达100%。切实加强对县区拆迁工作的业务指导,组织了全市拆迁管理部门和拆迁实施单位的规范化管理和平安拆迁检查考核,开展了拆迁业务培训,培训人员520人次。xx区上半年完成拆迁1040户,xx县完成拆迁xx户,洪泽县注重人性化拆迁,25天完成183户的拆迁任务。

(五)突出抓好建筑节能、墙改、推散和科技创新工作。严格执行新建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制订了《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意见》和《建筑节能设计技术要点》,健全建筑节能监管体系,组织开展全市建筑节能专项检查活动,实施了自保温砌块项目研发和推广工作。加大墙改“禁实限粘”力度,新上非粘土新墙材项目8个、关停砖瓦窑厂6个。洪泽朱坝镇建成全省最大的年产25万立方米砼砌块生产线,该镇也成为全省乡镇“禁实”先进典型。严把商品混凝土市场准入关,切实加强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征收管理,指导金湖、积极开展创建散装水泥“达标县”和混凝土“禁现县”工作。组织参加20xx年全市科技洽谈会,共征集污水处理厂尾水回用等7个技术合作项目,已有5个项目签定了技术开发合同书。加大重点技术推广力度,将建筑节能与新能源利用等8个领域35项作为“”重点推广科技。认真做好施工图设计及抗震审查工作,共审查工程项目xx项,面积万平方米,市区审查覆盖率达100%,县(区)达95%以上。

(六)突出抓好招投标、造价、城建档案管理工作。市区新开工工程报建率、应招标工程的公开招标率均达100%;截止6月底,共发包工程87项,造价亿元,通过招投标,工程造价下浮9.25%,节约资金1.2亿元。强化政府投资工程造价控制,加强《建筑工程发承包计价手册》的动态监管,继续推行县(区)造价管理目标绩效考核制度。充实完善了城建档案工作网站,档案管理数字化水平不断提升。xx区累计投入20余万元用于加强档案硬件建设,阅档工作实现微机化管理,为年内创建省一级档案馆奠定了基础。

(七)突出抓好行业管理工作。强化对公用事业的支持与监管。妥善处理了自来水改制遗留问题,积极帮助做好新股份制自来水公司的注册工作,协调处理开发区自来水管网和柯山路自来水管网建设问题,上半年,市区自来水水质保持稳定。认真做好市区污水处理厂改制遗留问题的处理,开展污水处理价格调整论证工作,督促二污厂做好运营设施的完善和厂区环境的绿化等工作,配备了专职驻厂员对两污水厂的工艺运行、设备状况、进出水水质情况进行监管。牵头做好市区天然气加气站布点规划和液化石油气供应站点布局规划工作。xx县落实了专职机构负责对公用事业的监管。勘察设计、监理、检测等工作得到全面加强。下发了《加强我市勘察设计和建筑工程施工图审查质量的通知》及《勘察设计企业及注册执业人员诚信手册》等文件,进一步规范了勘察设计市场秩序。将全市105个帮扶结对村庄落实到19个勘察设计单位,并组织开展了全市农民住宅设计方案评选活动。全面实施监理员挂牌上岗制度,开展了针对监理、检测、招投标代理、造价咨询等中介机构的培训、考试和专项检查等工作。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加大监管力度,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节庆安全检查和“安全生产月”活动,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

(八)突出抓好党建、党风廉政和机关作风建设。党建工作扎实推进。下发了《20xx年度党建工作意见》,完善《党委会议制度》等一系列党建工作制度,组织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围绕作风建设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认真抓好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的落实工作,进一步规范各基层党组织发展党员工作,上半年市建设系统新发展党员10名。加强对基层党建工作的指导,完成路灯处党支部换届选举工作。建立了系统科级干部信息库,强化对下属单位班子成员的管理和考核。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得到有效落实。印发了《20xx年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分解意见》,开展了局属领导干部三述、党风廉政电教月和廉政文化建设征文等一系列活动。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针对市政养护处出现的问题,及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建立了局科级以上干部廉政档案,为干部选拔任用提供参考。坚持标本兼治,深入开展商业贿赂治理工作,并受到省厅检查组的充分肯定。加大源头预防和治理腐败力度,对工程建设领域等8个方面开展自查自纠并进行集中整改。加强财务监管,组织对下属单位进行了财务审计和检查。机关作风建设成效显著。切实强化制度管理,建立了41项机关管理的规章制度并汇编成册。下发《行风和软环境建设工作意见》、《软环境建设考核评议细则》等文件,完成年终万人评议意见的整改和落实工作。聘请行风监督员对系统贯彻执行《六条禁令》进行明察暗访。顺利开通“12319”建设服务热线工作,目前已受理来电449人次,受理处理率为100 %,办结率为85%以上。认真抓好信访稳定工作,累计办理各类来信来访456 件,回复率、反馈率均达100%。学习型机关建设、宣传报道等工作不断深化。把建设质量管理年等7项工作列为政府创新课题,并进行了全面的部署。针对当前难点热点问题,遴选了32个课题开展分类调研,并已进行调研提纲撰写和交流。高度重视宣传报道工作,累计在市级以上媒体刊登稿件100余篇,其中省以上媒体刊载20多篇,中国建设报就达15篇。

上半年,我们还顺利完成省建设系统工会工作年会的组织等工作,完成招商引资固定资产到位资金xx万元。此外,群团、计生、帮扶、政务信息、依法行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大厦保洁、教育等工作也取得长足进步,有力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许多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和薄弱环节,如,重点项目、重点工作的推进有待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和机关作风建设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机制和体制创新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行业管理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对县区工作的指导有待进一步加强。这些问题的存在,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解决。

2.城乡规划建设情况 篇二

近日, 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城乡风貌改造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陈际瓦在自治区党委副秘书长张宣东的陪同下, 到自治区建设厅听取城乡风貌改造进展情况汇报。

陈际瓦副书记对前一阶段开展城乡风貌改造所做的努力给予了肯定, 并对下一步工作作出了部署, 明确了要求。陈际瓦副书记强调, 城乡风貌改造工作时间紧、任务重, 资金缺口大, 目前的工作进度离既定的目标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各级各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 落实工作任务, 各级领导要亲临一线指导工作, 到一线督促检查, 切实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强化工作计划的引导, 明确工作进度, 倒计时组织工程攻坚, 保证项目的落实;集中力量解决制约因素, 抓好关键环节, 多渠道筹集资金, 组织技术力量, 加强结对帮建工作, 强化督促检查;加大宣传力度, 广泛动员, 为城乡风貌改造工作的开展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以良好的城乡风貌喜迎百色起义80周年。

自治区建设厅厅长宋继东、副厅长韦力平在会上汇报了城乡风貌改造进展情况。

3.城乡规划建设情况 篇三

课外阅读一直是国家课程目标中所强调的内容。2003年出台的国家《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再次明确规定:“初中学生要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课外阅读不仅是学生养成良好语文素养的必要条件,也是学生个人成长、精神建构的关键因素。初中生处于思想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读不读、读什么、怎么读都是值得关注的问题。然而,在现实中,初中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并不十分乐观,尤其农村学生存在很大的课外阅读障碍。对此,笔者进行了本次调查,以便为后续研究和教学提供相关指导。

二、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采用抽样的方法,对城市中学南京市第十三中学初二(1)班45名学生和农村中学宿迁市孙园初级中学初二(4)班56名学生,一共101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出问卷101份,实际收回有效问卷101份,问卷有效率为100%。

(二)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自编《初中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问卷》,该问卷从阅读活动的四个方面进行问题设计,共12题,包括10题封闭式问题和2题开放式问题。调查结果运用SPSS11.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并分析处理,对城乡初中生课外阅读情况进行描述,用单因素x2检验分析两者存在的差异。问卷由学生填写并当场收回,为保证答题的客观性,事前曾告知学生,本次问卷调查结果与学科成绩评定无关,要求每人独立完成,客观答题。

三、结果与分析

(一)初中生课外阅读量的城乡差异(见表1)

城市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明显高于农村学生。城市学生每人都有课外书,其中97.8%的人拥有20本以上;26.8%的农村学生没有自己的课外书,藏书在10本以上的只占28.6%。城市学生周阅读时间少于一小时的占8.9%,而农村学生占57.1%。一年中,10.7%的农村学生没有进行课外阅读,阅读20本以上的农村学生占8.9%,城市学生占31.1%。

(二)初中生及其师长对于课外阅读态度的城乡差异(见表2)

大部分教师和家长都赞同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但城市教师和家长的认同度要高于农村。学生基本都很喜欢课外阅读,但原因各异。城市学生的阅读兴趣71.1%来自内部兴趣,或者已经把课外阅读自觉为一种习惯,或者认为有意思;而农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60.7%源于外部兴趣,认为可以提高作文水平。

(三)初中生课外阅读途径的城乡差异(见表3)

城市学生有40%表示零用钱大多用来买课外书,这样的农村学生只占14.3%,大多数农村学生很少自己花钱买书。城市学生的阅读途径较为丰富,最主要是自己买书读,有24.4%的学生选择利用图书馆资源,13.3%选择在线阅读,最后是向亲朋好友借阅,农村学生的阅读渠道相对单一,最主要是向亲朋好友借阅,基本无法利用图书馆或网络资源。

(四)初中生课外阅读内容的城乡差异

开放性试题中,学生列举了自己最喜欢的三本课外书与教师推荐过的一本课外书。城市学生列举最多的是外国经典名著,农村学生列举最多的是四大名著,作文选也被多次提及。城市教师推荐最多的是《爱的教育》、《朝花夕拾》等,相对集中于中外文学名著。农村教师推荐最多的是《作文大全》、《唐诗三百首》等,相对集中于教辅类用书和古典文学。

四、讨论

(一)农村初中生的课外阅读特点

1.课外阅读资源稀缺,途径单一

就调查对象所在中学孙园中学而言,学校前后两栋校舍,却只辟了一小间办公室作为图书室。室内只有两个书架一共三五百本书,其余空间都用于堆放杂物。图书室终年关闭,形同虚设。对此,有教师称:“农村的教育经费这么紧张,工资都难发,哪有闲钱去‘不务正业?”校园外有一家新华书店,赫然在目的是新华书店里卖的竟是鞋子。书店老板介绍说,原来这里确实是新华书店,由于顾客少之又少,终于开不下去关了门,但换一个门面招牌又需要花费一笔,故而新华书店在众目睽睽之下变成了“新华鞋店”。于是,校门口的小书店便成了唯一,其间有武侠和言情系列,更多的是教辅用书。

学校无法提供课外阅读资源,而家庭更加无力负担这一“额外”开支。被调查者的父母,90%都是农民,家境普遍不好,一些学生甚至上不起学。一名学生曾留言说:“我来自一个农民地区,我的父母都非常的穷,可是爸爸、妈妈和姐姐都在为我上学的事的钱担忧,就紧紧为了上这个学校就东借西借。到了最后我姐姐终于把钱借来了。”(这是学生的原话,可以看出还存在错别字和语病。)农村学生很少自己买书读,亲朋好友是他们最主要的图书来源,但是,一样身在农村的亲朋好友,又能有多少藏书来填补这些孩子成长中的空白?

2.课外阅读压力过大,功利心强

被调查者的学习任务繁重。仅仅是初二,学校的作息时间就从7:20排到了21:25,学生回到家还要写作业,一般到23:00才能写完。除有形的课业压力外,他们还承受着无形的心理负担。与城市学生不在同一起跑线上的农村学生如果想跳出农门,就必须付出更多的艰辛。正如孙园中学的校训所言:“读书成就命运,刻苦改变未来。”在这样的环境里,学习是改变命运的一条捷径,一旦不能抵达未来的平坦通途,学习便被视为一种奢侈。在被调查的班级里,有一张课桌始终空缺。学生告诉笔者,那个女生成绩中等,家境又不好,家长看她大学无望,权衡再三把她领回家了。

农村学生的压力之大可见一斑。因此,他们的课外阅读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也是为了提高作文水平,为了考试,这必然在无形之中给课外阅读套上了“紧箍咒”,使得原本丰富多彩、自由驰骋的课外阅读极易丧失其阅读原动力。

3.课外阅读范围狭窄,缺乏指导

被调查者几乎没有接受过阅读方法的指导。方法的障碍使得很多学生的阅读事倍功半。

一个学生诉苦道:“我的语文成绩不怎么样,我也想多读点课外书,有时下课,我也不出去玩,晚自习回到家也接着看书,我的脑海里整天装满了‘看书,并且我已经行动了,但成绩也没提高,我究竟怎样学习才能使成绩提高?”

由于师资水平限制,农村教师普遍读书少,阅读经验不足,又限于资源匮乏,难以给学生提供阅读材料。对于学生课外阅读的内容与方法的指导都有所欠缺。很多学生提到老师曾给他们推荐过的课外书就是教辅类用书:

S1:老师推荐的全是有关学习资料。

S2:老师推荐我们看过作文书,看些跟学习有关的书。

S3:老师没有列举书名,只是让我们多看一些课外书,有利于提高作文水平,开阔我们的视野,让我们知道更多的知识。

因此,农村学生的课外阅读随意性较强,不注重方法,往往难成体系,收效甚微。

(二)城市初中生的课外阅读特点

1.课外阅读资源丰富,途径多样

大多数城市学校各项硬件设施过硬,为学生提供了便利的阅读条件。就调查对象所在学校南京市第十三中学而言,学校按国家级示范学校的标准建成图书馆,拥有藏书近12万册,报刊260多种。馆内宽敞明亮,环境优雅,文化气息浓郁。图书馆每天开放,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自由借阅,而且学校还安排各班每周进馆进行专题阅读。此外,图书馆定期会有新书推介和经典导读,并经常组织读书笔记评展等活动,学校还花费不菲,聘请余光中、刘墉、李敖等作家、名家为学生做讲座,形成了良好的阅读氛围。

十三中校门口也有一家小书店,主要销售教辅类用书、青春流行读物与休闲杂志。由于地处市中心,周围书店较多,学生常常能在第一时间购买到新书。

被调查者家庭大多物质条件优厚,家长不仅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还经常主动给孩子买书。一名女生说:“我妈开学会给我买一次书,主要是参考书、练习册之类,放假时候她会给我买课外书。妈妈总希望我多看点课外书。”一名男生说:“爸爸每天下班都会从单位带一沓报纸回来,他也叫我跟着随便翻翻。”而家庭电脑的普及,也使得在线阅读成为城市初中生课外阅读的途径之一。

2.课外阅读系统性强,指导得力

城市学生的课外阅读内容与方法都得到了教师有力的指导。

从教师推荐书目可以看出,城市教师推荐的课外阅读内容多为经典文学作品,且古今中外兼有,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各体齐备,系统性较强。

教师不仅要求学生积极进行课外阅读,例如在授课中推荐阅读篇目,同时还布置学生定期做读书笔记。有学生坦言:“做的时候也会不屑和厌烦,但过后,觉得还是很有意义的。”每节课前五分钟,教师会组织学生读书交流,学生根据相关专题交流展示阅读心得,相互启发。而每周在图书馆的两节阅读课,教师也会给学生做专题讲座或个别辅导。这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十分有益的。

五、结论

4.城乡规划建设情况 篇四

为学习借鉴上海市在城乡规划建设方面的先进经验,拓展我省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思路和方法, 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指示精神,切实提高我省规划设计水平,省建设厅副厅长庄严率全省各市(地)、省农垦、森工总局规划局(建设局)局长和甲级规划设计院院长共28人,于2010年6月20日至25日赴上海市进行学习考察。考察团与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上海市规划设计院和杨浦区政府等有关领导、专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重点考察参观了泰晤士小镇、思南路历史风貌区,上海市城市规划展示馆、世博会园区、雕塑艺术中心、松江和杨浦区城市规划展示馆、辰山植物园、新江湾城、星河湾住宅区等具有代表性的规划展示区。经过考察,学习了上海市在城乡规划设计、规划管理和建设实施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考察团成员结合自身实际工作,对我省规划管理和设计工作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以利于促进我省规划行业发展。

一、上海市城乡规划建设的基本情况

上海市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和航运中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并将逐步建成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上海市建立了有序、协调的城市管理机制和体系,注重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坚持前瞻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的有机统一,规划工作在全国起到表率示范作用。

(一)规划管理体制及职能构成 上海市城乡规划管理体制结构可以概况为三个“二”。一是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两规合一”,主要是对“两规”进行整合,确保“两规”在规模指标、布局和近远期实施上的衔接;二是上海市作为直辖市,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在职能上“二合一”,同时承担相当于省级和市级的规划管理工作;三是市、区(县)两级政府、两级规划管理,形成“市规土局以宏观性、前瞻性规划编制为主,区(县)规土局以建设项目审批为主,市规土局加强实施监管”的体制框架。

(二)规划编制体系

上海建立了目标明确、层次分明、管理有序、可操作性强的城乡规划编制体系。从横向看可分为中心城规划、郊区规划、产业布局规划、专业系统规划和重点地区规划五大类。从纵向看,针对中心城区和郊区的不同发展情况,形成分类规划编制和管理体系:中心城区分为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编制单元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项目管理五个层次;郊区分为城市总体规划、区(县)域总体规划、新城和中心镇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项目管理五个层次。而在法定规划编制之外,要求城市设计贯穿于规划编制的各个阶段,特别是在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协调区、黄浦江和苏州河两岸等景观走廊、中央商务区、重要的商业区及市级主要公共活动中心等区域,都必须加强城市设计。

(三)城乡规划发展战略及工作重点

一是积极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上海为形成符合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特点的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市域城镇布局,有序引导中心城人口和产业向郊区转移,着力构筑“1966”城乡规划体系,包括1个中心城,即上海市外环线以内区域;9个新城,即松江、嘉定、临港新城等,规划总人口540万左右;60个左右新市镇,从人口产业集聚发展、土地集约利用和基础设施合理配置角度,集中建设相对独立、各具特色、人口在5万人左右的新市镇;600个左右中心村,农村基本居住单元,将相对分散的自然村适度归并,合理配置公共设施。

二是通过规划引领城市转型。从进入“十一五”开始,上海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城市转型,从以生产性经济为基础的城市经济转向以服务性经济为基础的城市经济,全面推进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城市规划在产业功能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起到了“龙头”作用,保证城市转型的顺利进行。如把世博会选址和上海旧城区改造结合起来,将原造船厂整体迁移,既改善了生态环境,又强化了中心区文化功能。在郊区更是搬迁了大量技术含量低、污染高、耗能大的传统工业区,转向建设创新、节能、高效的科技产业园区和现代制造业基地。

三是推进中心城可持续发展。为减轻中心城交通和市政设施建设压力,优化生态环境和城市景观,着力贯彻市政府提出的“双增双减”方针,即通过增加公共绿地和公共空间,减少建筑总量和降低容积率。这一方针的实施有力推进了中心城人口疏解、功能提升、环境改善和景观优化。

二、上海市城乡规划建设的主要经验

经过实地考察和沟通交流,上海市城乡规划和建设的许多新思路、新经验和新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规划编制和设计方面 一是重视前期研究,科学编制规划。从本次对松江新城泰晤士小镇考察来看,突出显示了对前期规划研究的重视。规划主管部门在项目选址、功能定位和风貌特色等方面都进行了详细的策划研究,从基地水系环境出发,结合松江古城东方城镇特点,着力体现“一城两貌”的城镇特色。通过多轮国际招标,经过综合比选评定,最后重金聘请英国的规划设计单位进行各层面的规划、景观和建筑设计,打造了一个原汁原味的英伦风情小镇,让人们能够在一城中体验中西对比、古今汇通。

泰晤士小镇英式建筑外貌

二是重视维护公共利益和城市整体利益。在上海中心城区高楼日益增多的情况下,日照遮挡、市政交通压力加大、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等问题逐渐突出,市政府及时提出“双增双减”系列措施,通过对在批和已批未建项目容积率、绿地率等指标的调整,控制了上海中心区高强度、高层化开发,增加了公共活动空间,人们生活品质得到极大改善。“双增双减”方针是上海市非常成功的经验,值得我省各地级市学习和借鉴。

三是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创新规划理念。上海在规划编制招标过程中坚持市场化运作,通过国内外规划咨询、方案征集,引入先进的规划理念,根据自身城市发展需要,积极开拓思路,创新规划管理和设计理念。从“一城九镇”的建设到构筑“1966”城乡规划体系,从统一规划管理到两级政府、两级管理,上海始终站在国际及全国的高度谋求城市规划的创新发展。本届上海世博会更是提出建设“低碳、和谐、可持续发展城市”的理念,代表了未来城市发展趋势。

四是注重延续城市历史文化,有效利用现有资源。上海是海派文化的发祥地,中西文化融汇是其明显的特征,市区有多处历史文化风貌区和大量优秀历史建筑,上海在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同时注重城市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能够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思南路历史建筑保留保护改造项目是城市老区改造的成功案例,项目中的优秀历史建筑形成于上世纪20、30年代,包括风貌独特的花园住宅和上海特色里弄建筑,其中有周公馆等具有较高文化价值的历史建筑,因年代久远,建筑物损坏严重,下水、燃气等市政设施已相当陈旧,不能满足现代生活需求。通过对每个老建筑的精心修缮、内部使用功能的完善、小区环境的整治,在保持原有建筑风貌和格局的前提下,改建成为兼具私密性和舒适性的会所型宾馆。并 通过对新建建筑形态、色彩和尺度的控制,能够与老建筑相协调,实现和谐共处。

思南路建筑保护项目模型及花园住宅

(二)规划实施方面

一是各级领导、社会各界重视规划,严格按照规划实施。上海市区(县)各级党政领导十分注重规划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服务保障作用,重视规划对城市建设的调控引导,充分利用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管理城市。而随着《城乡规划法》实施、行政监督和责任追究的推行以及建设管理手段的完善,进一步强化了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另外,上海市及各区县均有各自的规划展示馆,成为宣传规划、各类规划公示和征求公众意见的窗口。如今,城市规划已成上海人工作生活中的一部分,无论是政府管理人员,还是建设开发单位,包括普通百姓,所有进行的建筑项目审批、管理及施工活动必须严格按照规划实施,否则将受到严厉制裁。正是由于对规划重视,按规划办事,上海的发展道路才越走越宽。

二是具有完善的城乡规划体系,确保落实规划目标。建立了覆盖全市、层次清晰的城乡规划体系,保证全面、有效地落实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除了完备的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外,上海市中心区增设的控制性编制单元规划进一步完善了城乡规划体系,也是在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之上实施城市总体规划的关键环节。单元规划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实现规划编制单元与行政单元、市政社会服务设施单元相协调,把规划、行政和基础设施资源有机联系起来。

三是制定了地方规划法规制度和技术标准,保障规划建设顺利实施。除严格按照《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等国家法律法规执行外,规划主管部门根据上海城市特点组织制定了《上海市城市规划条例》、《上海市建设工程规划管理市、区(县)分工实施意见》、《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等一系列地方法规制度和技术标准,使规划工作的一些地方原则转化为法规保障的内容,让具体的规划管理及设计工作有法可依。

(三)规划管理方面

一是建立了规划层级管理体制。按照规划决策、执行、监督分离的原则,合理界定市、区(县)两级政府规划管理的职责与分工,建立了“两级政府,两级管理”的规划管理体制。总体规划、分区规划、重要地段的详细规划和建设项目、全市性的道路交通市政设施规划由市规划局组织编制和审批。其余大多数土地开发、房屋建设项目的许可申请(即“一书两证”)由区、县规划部门批准,一般地区的详细规划也由区、县政府组织编制,报市规划局批准。这种管理体制在全国是一个首创,调动了基层政府的积极性,提高了工作效率,符合上海作为特大型城市的发展要求,而上海市丰富的规划人才资源为这种管理体制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是注重规划和建设项目评估,实现全面管理。上海市规划部门对规划和重大建设项目实施前后进行详尽评估,组织有关专家进行系统论证,为政府决策提供了充分依据。例如,对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实施、后评估、调整提出了一整套思路和方法,适应相关专业系统及重大项目实施引起的变化,确保了总体规划中强制性规划指标的落实。对世博会、虹桥交通枢纽等重大建设项目的选址、功能定位、概念方案、环境评价、交通影响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为详细的规划设计指明了方向。通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前后期的评估,明确了规划和建设目标,掌握了规划落实情况,实现全过程、全面的规划管理。

三、上海的经验对我省城乡规划建设工作的启示

(一)规划编制和设计方面

一要更新规划理念,突出特色。规划设计成果是规划管理的依据,高水平的规划设计是建设高品位城市的前提。我省城乡规划还存在起点不高、特色不浓等问题,与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生活工作环境质量要求存在很大的差距。规划编制单位应增强责任意识,积极提高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准,尊重群众尊重专家,认真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规划研究成果,集各方智慧,学习、消化、运用新理念、新方法,转变长期以来形成的思维定式,使规划内容有所创新,高标准、高水平编制规划。规划编制和设计中要深入地方,拓宽思路,展示地方历史人文地理特点,突出城市特色,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规划指标体系、空间布局方式和建筑形态标准,创造中国北方特色城乡规划模式。

二要充分利用自然历史文化资源,体现地方文化内涵。我省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环境资源,以“大平原、大森林、大水系”为傲,包括多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地质公园,冰雪世界和避暑胜地形象突出;还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以“金辽和清朝发祥地、抗日英雄人物、老工业基地”闻名,包括多处历史遗迹、多个历史文化名城名镇,老工业基地城市保留着众多老厂房、老设备。规划设计要充分涵盖这些特点,着重体现东北城市和乡镇的历史人文特色,认真学习上海“变废为宝”的成功经验,如将原钢铁厂老厂房通过功能置换、建筑修缮和环境整 治改造为雕塑艺术中心,带动周边地区开发建设文化产业,形成上海西区的文化集聚点,为改造利用废弃工业建筑或遗址做出示范;在辰山植物园,将采 石场遗址的矿坑巷道改造建成地貌奇特、高山飞瀑、季相分明的矿坑花园,成为植物园的最大亮点。

上海雕塑艺术中心内部

上海辰山植物园矿坑花园 三要体现规划前瞻性,把握现代城市发展趋势。规划设计要根据我省各地市基础条件,着重研究城市未来发展目标、功能类型和布局形态。如今早已过了烟筒林立、处处机器轰鸣的粗放式工业城市时代,生态低碳城市、知识创新型城市、现代服务业城市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从对上海市杨浦区的考察来看,知识创新型产业在城市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杨浦区依托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建设研究院和高科技产业园区,形成“产、学、研”于一体的知识产业经济圈,即带动了城市经济发展,又提供了大量专业人才,成为城市发展的不竭动力。

(二)规划实施和管理方面

一是鼓励规划创新,敢于突破自我。上海市在规划编制和实施的管理中,积极汲取各方智慧,敢于突破自我创造精品。上海世博园规划国际招标期间,某设计单位突破上海市规划管理部门标书关于世博园选址的前提条件,在经过论证后,打破了历届世博会在居民稀少的空旷场地兴建园区的惯例,将世博园选址在存在大量老工业设施和破旧居住区的原江南造船厂位置,规划部门经研究认为这一选址有利于借举办世博会契机调整城市产业结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市民百姓生活,说服18个国际评委,使本应是“废标”的该方案入围,最终世博园充分地演绎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我省各级政府、各级规划管理部门,应当鼓励学术争鸣,学习敢于创新、敢于突破的规划理念。

二要政府主导,通过市场化运作实施规划。与上海等沿海城市相比,我省各地市经济欠发达,部分还很落后,政府实际能投入的城市建设资金非常有限,各级政府要树立“经营城市”理念,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利用土地有偿使用和批租制度以及行政权的优势,通过开发和盘活城市土地资源、建立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回报补偿机制、自然历史人文资源的商业化运作等方式,开辟多元化融资渠道,实现城市资源配置容量和效益的最大化、最优化。上海市新江湾城本着“先地下、后地上,先环境、后建筑,先配套、后居住”的规划建设理念,不仅在寸土寸金的上海市中心城保留了大面积的生态保育区,更吸引了复旦大学等高等学府,创造了良好的创新环境,提升了区域价值,实现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有效统一。

三要完善我省城乡规划体系,全过程监督规划实施。各市(地)、县城市规划主管部门要抓住新一轮城乡规划调整契机,进一步推进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全面提高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覆盖率,完善我省城乡规划体系,注重规划的可实施性,为城乡各项建设提供规划依据。规划管理中,从项目选址或提出规划条件,核发“两证”,到项目竣工规划验收,甚至建成后运营,各地市规划主管部门要全过程监督规划实施情况,严格按照《城乡规划法》要求进行监督检查,建立分管到片、定期巡查、责任追究等制度,加大规划效能监察力度,努力实现规划管理工作由重审批向重监管转变。确保落实规划目标,对违反法定规划、擅自变更规划的审批和建设行为要坚决制止、纠正和查处,维护城乡规划严肃性。

四要规范管理体制,理顺政府规划管理职能。各级规划部门要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和人大等领导机关支持,保证规划编制、管理的财政投入。继续加大规划体制的改革,理顺省、市、县的规划管理职能,促进城乡规划的统一管理,各县(市)要积极争取建立独立的规划管理机构,妥善解决不具备执法主体资格等问题。要充分发挥各级城乡规划委员会的作用,丰富机构职能,强化机构地位,完善议事程序和工作规则,确保机构正常化、规范化运转。

五要强化精品意识,实现精细化管理。目前我省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规模逐步扩大、城建任务日益加重,传统粗放式城市管理方式无法应对当今越来越多的城市问题,城市管理的粗糙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这就需要以强化精品意识为基础,大力推行精细化管理。各地要因地制宜,尽快完善地方性法规和技术规定,健全制度建设。从提出规划条件到方案设计,从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到建设工程竣工规划验收,规划管理和设计人员要参与规划制定、实施的全过程,精确、细致、深入、规范的全面管理,控制和监督实施过程中的建设问题,保证规划实施效果。

六要引入竞争机制,加强规划编制的组织工作。学习上海通过市场化方式组织规划编制的先进经验,全面开放规划设计市场,引进国内外高水平的设计单位,对重大项目的规划设计采取国际、国内招投标的方式,把先进地区的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引进来,加快提高我省整体规划设计水平,打造精品示范项目。各地市规划主管部门应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和制度保障规划编制招投标的公平、公正、公开,促进规划设计市场的良性竞争。

5.县城乡供水工程建设情况汇报 篇五

县城乡供水工程建设情况汇报

富平县城乡供水工程建设情况汇报 (富平县水务局) 我县位于渭北旱塬北部,总面积1233平方公里,耕地111万亩,辖24个乡镇,7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8.8万人,国内生产总值22.6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6.23亿元,财政收入6743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8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36元。 富平地处渭河盆地与陕北高塬的.过渡地带,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中部隆起,川塬相间,海拔高程380―1420.7米,地貌由北到南依此是低山丘陵沟壑区、洪积扇区、黄土台塬区,渭河一、二、三级阶地,境内有四河,均为季节性河流,其中石川河是县内唯一的过境河流,县境内长达36.4公里,流域面积104.103平方公里。 全县多年平均降雨量533.2L,年蒸发量1154.2L,干旱指数2.1,境内虽有四条河流,除汛期石川河有短期洪水过境外,其余季节基本断流。目前水资源主要是浅层地下水和外来客水。浅层地下水主要分布在洪积扇和川塬阶地区,一般埋藏深度40―150米以内,可利用水资源量0.87亿立方。全县现有机井4989眼,井灌面积27万亩,年开采量达1.44亿立方,超采0.57亿立方,造成地下水位普遍下降6―12米左右,已形成三个漏斗区,最大半径10公里,因水位下降而报废机井达1300多眼。外来客水有两部分来水,一部分是北山各峪口洪水,汛期大部分为山前引洪漫地用尽;另一部分是境外客水,主要有桃曲坡、二黄、交口、泾惠四个灌区,设施灌溉面积67万亩,有效灌溉面积60万亩,年引水量3000―4000万立方。全县水资源总量1.2亿立方米,人均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6.关于城乡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六

尊敬的李市长、各位领导:

市建设局作为市政府推进城乡建设的职能部门,主要承担全市的城市建设、村镇建设、住宅房地产业、市政公用事业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内设办公室、计划财务科、城市建设科、工程建设管理科、政策法规科、房产管理科、旅游管理科等8个职能科室和质量监督站、定额管理站、市政工程管理处、城建档案馆、抗震办公室、拆迁管理办公室、房改办等7个直属事业单位,下辖房地产管理处、园林管理处、路灯管理处等3个下属事业单位。建设局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政府的形象。今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直接领导下,我局紧紧围绕城建目标,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推进城市重点项目建设,全面提升项目建设水平,城乡建设事业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现将今年来城乡建设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今年主要城建工程项目完成情况

根据市委十届二次全会和市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城建目标任务,今年,城市建设项目主要涉及道路桥梁、城市绿化、城市防洪、后街背巷、“两房”建设、旧城改造、市政公共设施、文物保护、小城镇建设、房地产开发等10大类、59项。其中,由我局承担的有39小项。为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确保完成全年的城建工作目标,我们在项目建设上立足于一个“早”字,春节前基本完成了工程招投标工作,春节后各项工程相继进场施工,项目建设呈现出良好推进态势。

(一)狠抓畅通工程建设。围绕15路4桥建设任务,重点突出英武中路及英武大桥建设,进一步构筑城市路网,增强城市通行能力。健全工程例会和会办制度,以月度施工计划为节点,坚持进度与质量并举,考核与监督并重,每月定期召开工程督办会,检查项目建设情况,全力以赴抓好项目建设。目前,各项工程正在紧张有序地按计划组织施工,其中,食品站路、五里大桥东侧引道改造、张阳路西沿、中和路东延、宜平路等工程已竣工,英武大桥将确保于6月20日前竣工,英武中路和老兴东公路改造工程预计将于8月底前竣工。

(二)狠抓配套工程建设。推进赵海仙洋楼修缮工作,目前已完成主体工程量80,正在组织洋楼门房、道路和内部装饰施工,确保于9月底全面完成洋楼修缮工作。重点加大了新区基础设施和配套工程建设力度,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要求,加快新区道路、给排水、环卫、通讯、供电、供气、绿化等功能性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切实改善了新区人居环境,提高基础服务质量,增强环境对项目的吸引力。

(三)狠抓环境工程建设。紧紧围绕省级园林城市创建目标,大力开展城市生态绿化建设,1到4月份,城区新增绿化面积75.94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增至6.22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35.93,绿地率为31.25。通过规模造绿,以城市十大园林景点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公共绿地、单位绿地、居住区绿地和风景林地建设;通过依景配绿,注重绿地的空间布局和与周边建筑物及环境的协调,形成城市绿化整体格局;通过依法保绿,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对任意侵占绿地、非法砍伐、破坏绿化的行为依法予以查处,全面提升城市绿化景观质量。积极开展创建“省级园林式居住区和单位”的活动,推广庭院绿化、阳台绿化、屋顶绿化、墙面绿化和室内绿化,大力发展垂直绿化和立体绿化。4月份,顺利通过了省级园林城市调研组的调研,调研组对我市前期创园工作给予充分的肯定,并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目前,城市十大园林景点建设正按照序时进度加快推进,其中,城市“三大公园”建设即板桥竹石园、水上公园、城市森林公园建设正在招投标之中,近期将分别进场施工,力争年底前全部竣工。直港河景观绿化带、中心河景观绿化带建设正在组织清淤。高兴东公路垛田至大垛高速口、兴泰公路、北过境公路两侧绿化已完成。

7.城乡规划建设情况 篇七

通报显示, 截至今年6月底, 全国设市城市、县城及部分重点建制镇 (以下简称“城镇”) 累计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2389座, 污水处理能力达到1.15亿立方米/西藏自治区第一座污水处理厂———昌都地区污水处理厂已建成并开始调试运行, 标志着我国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已建有城镇污水处理厂。目前, 全国正在建设的城镇污水处理项目达1929个, 总设计能力约4900万立方米/日。

在655个设市城市中, 已有579个城市建有污水处理厂, 累计建成污水处理厂1519座, 形成污水处理能力9842万立方米/日。其中, 36个大中城市 (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 建有污水处理厂353座, 处理能力达4100万立方米/日。本季度新增19个城市建成投运了污水处理厂。目前全国仍有76个设市城市没有建成投运污水处理厂, 其中近半数集中在黑龙江、吉林、广东三省。

8.乡镇建设城乡规划 篇八

关键词:乡镇建设;城乡规划;措施

引 言

目前,我国的城市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城市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这也就要求我们要尽快的提高乡镇的发展,争取早日让乡镇也能达到富裕的标准,对于乡镇建设以及城乡的规划发展,仍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困难,这就要求各相关的负责人员进行实际的考察和调研,寻找到科学、合理的发展措施,让乡镇的各个方面都得到很大的发展。

1 乡镇建设以及城乡规划的简要介绍

近年来,虽然我国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国民生产总值排名在世界上不断上升,但人口多、底子薄的情况并未得到根本改变,仍属于发展中国家,这就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一切城乡规划的编制,包括规划中指标选用、建设标准的确定、分期建设目标的拟定,都必须从这个基本国情出发,符合国情是城乡规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我国幅员辽阔,城市众多,各地自然、区域乃至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差别很大,城乡规划不能简单地采用统一的模式,必须针对市情提出切实可行的规划方案。城乡规划是一项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的工作,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制定好城市规划,要按照现代化建设的总体要求,立足当前,面向未来,统筹兼顾,综合布局。要处理好局部与整体、近期与长远、需要与可能、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进行现代化建设与保护历史遗产等一系列关系。通过加强和改进城市规划工作,促进城市健康发展,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当前我国正处在加速城市化的时期,即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又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城乡规划、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综合发展,不断优化城乡人居环境。实施城乡规划与城乡综合发展是相辅相成、互为依据的。没有城乡的不断发展就不可能为实施城乡规划提供物质基础。

目前,城镇建设规划仍然受困于“雷声大、雨点小”的政策口号困局。近年来,为了响应国家和政府的号召,各地都在搞城镇建设,一派风风火火的景象,但是很多城镇建设要么“难产”、要么“流产”,大多数城镇建设规划都停留在喊喊口号、做做规划图、城镇范围内扯扯横幅的不作为层面上,或是停留在拆几栋违章建筑、建几条商业街等表面功夫上,城镇建设规划很难得到根本的贯彻实施。这与各地政府的不重视有很大关系,政府不重视,城镇建设规划就面临着资金难、技术难、落实难等重重困境,很难落实到位。同时,城镇建设规划缺乏前瞻性和科学性,造成规划被城镇建设“牵着鼻子走”的尴尬局面。规划要先于建设,要在科学合理的规划下进行城镇建设,但是当前的情况是规划滞后于城镇建设,各城镇在制定规划时比较随意,没有考虑到规划的科学性和城镇发展的长远目标,造成了某些问题的规划“空白”,比如规划没有充分考虑城镇内部资源的整合利用,规划把老城区的改造排斥在外,对城镇建设用地的布局缺乏通盘考虑,造成城镇建设中的用地矛盾等。规划的不合理和落后严重制约了城镇的建设发展。

2 加强乡镇建设以及城乡规划的措施

我国城乡规划工作要提高科学性,重要途径之一是从区域人手,开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调查研究,进行相应的区域城镇体系规划,在此基础上对中心城市和县城的发展进行综合部署,避免城市规划工作孤立地就城市论城市。我国不少大、中城市实行市带县体制,县以下建制镇实行镇管村体制。市带县、镇管村,其目的都是发挥中心城市的作用。通过制定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城镇体系规划,对区域内城镇布局、交通运输网及其他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发展进行综合安排,使之逐步形成以城市为中心、城乡结合、协调发展的统一整体。为进一步提升规划管理水平,以制度创新为手段,逐步形成了以“一朽两证”审批为核心、以规划公示为手段、以服务窗口为载体、以法规制度为保证、以“阳光规划”和电子政务为特色的工作机制,坚持满负荷、高效率、快节奏办理规划审批业务,促进了规划管理的全面发展。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各新型乡镇注重把握国家和省的政策导向,运用新的规划理念和技术手段,打破城乡分割、重城轻乡的传统规划格局,适度扩大了新型乡镇发展规模和空间,坚持园区发展规划与镇区规划相结合,优化资源配置,增强新型乡镇的集聚和辐射能力,为把新型乡镇规划建设成为产业发达、民生殷实,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生态宜居、环境优美,管理民主、文明和谐,区域规模大、辐射带动能力强的现代化乡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要在全市规划系统开展为期半年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结合规划工作实际,坚持以提高思想认识为主线,以解决突出问题为手段,以创新体制机制为重点,以促进科学发展为目的,学习实践活动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初步探索和总结一些推进规划工作科学发展的经验和做法,同时,要进一步优化整合内部审批流程,减少审批环节,加速内部运行,缩短审批时限,努力做到政策不在规划机关截留,差错不在规划机关发生,时间不在规划机关耽搁,建设单位不在规划机关为难,努力提高工作效率。为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出并努力实现了“四个转变”,即从忙于上层活动转到深人基层搞好调查研究上来,从一般性布置任务转到跟踪指导抓落实上来,从坐等规划项目审批转到深人实地勘察现场办公上来,从让群众和工程建设单位围着机关转转到主动上门服务上来。还要始终坚持生态优先、文化铸魂、以人为本、良性循环的规划理念,围绕“全市行政商务中心、科教文化基地、休闲度假胜地、生态宜居新城”的发展定位,把生态、文化等要素置于首位进行规划建设。最好是根据城市建设近期重点,提出机场、铁路、港口、高速公路等對外交通设施,城市主干道、轨道交通、大型停车场等城市交通设施,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变电站、垃圾处理厂以及相应的管网等市政公用设施的选址、规模和实施时序的意见;根据城市近期建设重点,提出文化、教育、体育等重要公共服务设施的选址和实施时序;可以提出城市河湖水系、城市绿化、城市广场等的治理和建设意见;提出近期城市环境综合治理措施、近期建设规划成果包括规划文本,以及必要的图纸和说明。城镇规划建设要做到“紧抓环保不放松、保护物质文化遗产不动摇”。城镇规划建设必须把环境保护放在首位,规划中要体现“保护第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环保方针,要严格地贯彻环保精神,任何凌驾于环境之上的规划都要坚决予以取缔,环境保护是千秋大业,是绝不容忽视的头等大事,要保证城镇规划建设不损害环境。此外,必须树立牢固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物质文化遗产是城市的宝贵财富和珍贵名片,在城镇规划建设中要保留历史建筑和文化建筑,绝不能随意拆迁。同时,要加大物质文化遗产建筑的保护建设工作,要保留城镇特色。

3 结束语

通过文章对乡镇建设以及城乡规划的简要介绍,使人们更加的了解到发展城乡建设是多么的重要,对于加强乡镇建设以及城乡规划的措施和方法还需要更相关的负责人员不断地进行实地考察和研究,实事求是,争取早日解决城乡问题,让乡镇建设得到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剑晟,刘锐.浅谈城镇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07期.

[2]谢元水.浅析小城镇规划建设与管理[J].山西建筑.2010年01期.

上一篇:出差人员管理制度下一篇:护士接听电话礼仪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