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管理智慧社区建设研究的论文(8篇)
1.社会管理智慧社区建设研究的论文 篇一
建设智慧城市创新社会管理
按:9月15~16日,国际城市论坛2011年年会在北京市朝阳区规划艺术馆隆重举行。论坛以“建设智慧城市,创新社会管理”为主题,发布我国首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研究报告》。
9月15~16日,国际城市论坛2011年年会在北京隆重举行。论坛以“建设智慧城市,创新社会管理”为主题,发布我国首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研究报告》。
围绕论坛主题,与会领导和专家分别从科学执政看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城市变革与城市管理创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着力点等方面发表主旨演讲。在第二天的圆桌论坛上,获得2011“中国城市管理进步奖”的城市代表围绕智慧城市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这一主题,以化解民怨和顺应民意为主线进行了深入研讨,取得了积极成果。
■信息技术引领城市变革智慧城市重在社会管理的“智慧”
2011年被誉为中国智慧城市的元年。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已有上百个地区提出建设智慧(数字)城市的目标,28个省市将物联网作为产业发展重点,80%以上城市将物联网列为主导产业。
智慧城市是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以数字信息基础设施为平台,以实现人口、产业、空间、土地、环境、社会生活和公共服务等领域智能化管理为目标的全新城市形态。智慧城市建设,不仅是以硬件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的城市改造工程,更是一个城市系统重新再造的过程。中央党校校委委员、组织部部长赵长茂在论坛发言中指出,社会管理的前沿性要求建设智慧城市。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和兴起,并推动了产业变革和社会转型。信息网络从一个技术工具正在变成与社会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科技的前沿性直接投射于社会层面,各种问题直接表现为社会矛盾,并呈现扩大化、关联化、整体化的趋势。在这一背景下,现有的社会管理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与市场化、多元化、网络化、动态化的社会环境之间不相适应的矛盾和问题日趋严峻。
与会代表认为,智慧城市带来的不仅仅是生产力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带来了生产关系的变革,推动着城市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的变革,是从根本上优化城市治理模式、优化城市运行机制的“解决方案”。同时,以信息技术引领城市变革,不断提升城市管理的效能和质量,这既是智慧城市的核心要义,也是推动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切入点。在此次年会上,“智慧城市实验室”首次公开亮相。作为我国首家智慧城市发展研究平台,该实验室将通过打造可视化的电子政务信息平台、智能化的领导决策支持系统和多元化的智慧城市共享空间,为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从化解民怨到顺应民意创新社会管理要抓住本质规律
论坛圆桌会议期间,获得2011“中国城市管理进步奖”的各城市代表阐释了他们在社会管理创新方面的实践经验——
山东泰安市从管理理念、管理主体、管理方式、管理手段等方面探索系统化的社会管理创新,改变了过去单纯管控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模式,从单纯重视政府作用向社会共同治理转变;从偏重管制、控制向更加重视服务,重视协商、协调转变;从偏重事后处置向更加重视源头治理转变;从偏重行政手段向多种手段综合运用转变,真正实现了社会管理惠及民利、保障民安。江苏淮安模式改变了传统事后被动处理的维稳工作方式,实现了事前主动预防,完成了对社会稳定问题由粗放式治理到集约式治理的转变,充分体现了基层基础,源头治理的现代公共治理理念。同时,把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此外,还有北京市朝阳区的“全模式”社会服务管理系统,上海市浦东新区的智慧城市指标体系,厦门市的“无讼社区”等等。
从建设智慧城市,到体制机制创新,从社会风险评价,到政府公共服务,从加强社会参与,到解民怨顺民意,这些来自基层的鲜活实践为我们梳理出未来城市社会管理创新的现实路径,那就是无论是决策层面、执行层面、监督层面还是参与层面,创新社会管理必须从化解民怨走向顺应民意。与会代表认为,民意才是需求,尊重民意才是社会管理创新的最本质规律。要把群众满意作为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顺应民意贯穿到社会管理的各个环节,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放在社会管理的首要位置
作为此次论坛的一项重要成果,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推出的国内首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研究报告》指出,我国城市整体上已进入一个典型的危机频发期,主要表现为五种不稳定因素与九大纠纷极易诱发和放大为社会危机。与此同时,“五全两信”问题正成为社会公众关心的焦点。食品安全、药品安全、医疗安全、生产安全、网络安全成为引发社会矛盾最敏感的“导火索”,而政府失去公信,社会失去诚信又成为隐藏在这些“导火索”背后的“炸药包”。
《报告》指出,保持经济社会稳定、持续的发展,迫切需要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放在社会管理的首要位置,作为社会管理的前置条件,并且依法纳入科学决策的程序之中,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之中。当前,要像做好安评、环评工作一样大力推进稳评,重点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强化重大项目、重大政策和重大改革三大领域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确保发展的速度、政策的尺度、改革的力度与社会可承受的程度有机结合起来。二是着力构建“四位一体”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体系。围绕程序、政策、方案、诉求四个方面,对重大项目、重大政策、重大改革开展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和可控性评估。评估的关键是知情,诉求的本质是利益。三是建立健全五种社会稳定的长效机制,即通畅的社会流动机制、合法的利益协调机制、有效的民意诉求机制、健全的制度保障机制、敏捷的安全预警机制。这五种机制关键是构建一个以社会公平正义为核心的现代社会治理模式。通过健全机制,让老百姓有“民意”可以与政府有效对接,有“民怨”可以与政府平等对话。
2.社会管理智慧社区建设研究的论文 篇二
目前,国内外的研究学者对智慧城市的建设进行广泛的研究,也得到了丰硕的成果。Camg Hu等人经过理论认证,得出智慧城市应包括智慧经济、智慧环境、智慧交通、智慧人群、智慧家庭、智慧空间、智慧政府这六个方面[3]。Sotiris Zygiaris通过分析巴塞罗那城市交通系统,提出智能交通在智慧城市发展中尤其重要[4]。在国内,巫细波等人研究国内城市的发展现状,提出了“物联网+互联网=智慧城市”[5]或者“数字城市+物联网=智慧城市”[6]。王家耀等提出了建设智慧城市的目的是让生活在其中的人民更加方便,从而让城市更智能[7]。
本文在充分分析前人研究理论的基础上,对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地下综合管线的智能化管理进行研究,并且结合地下综合管线的特点开发出GIS系统,用于提高对地下综合管线的智能化管理。
一、智慧城市中综合管线的重要性
地下综合管线是城市信息传输、能量输送和废物排泄的重要途径,在城市开发和建设过程中,地下管线也将承载着同样重要的作用。在未来,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发展,开发规模的不断扩大,地下管线的数量将日趋庞大和密集,同时它的种类也日趋复杂,这会增加城市地下管线的管理难度。
二、智慧城市中地下综合管线存在的问题
课题组对城市地下管线传统管理模式下的业务状况进行详细调研和分析,发现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地下综合管线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地下综合管线的信息化管理能力较弱。
地下管线、综合设施信息的统一管理包括准确采集、记录全面和及时更新等方面。城市管线的数据采集量较大,利用一般的采集手段远远跟不上城市的发展进程。
(二)重复建设造成社会资源浪费。
地下综合管线的设计、施工、运营、维护、监管等权力分属于不同的管理部门,因缺乏掘路执照统一管理,道路被各部门反复开挖,造成了城市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
(三)地下综合管线信息应用方式不够便捷。
各类地下管线权属单位不同,各自埋设和记录,数据标准不一致,造成信息混乱的现象。
(四)影响城市发展规划的统一性。
城市地下综合管线建设涉及城建、电力、公安、广电等十多个部门,若要建立一套完整的信息系统,需要整合各方资源,建立信息数据管理中心。
(五)辅助城市应急指挥效用有待提高。
多种地下管线设施资料繁杂,管线的设计、施工、测绘部门工作协同性不够,一旦有紧急或灾害事件发生,如果无法准确、及时地提供各个管线的正确资料,导致整体调度不利,不能及时采取完善的措施,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三、综合管线智能化管理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
本文利用实际的案例,讲述综合管线智能化管理在智慧城市发展中的重要性,为后续的推广应用提供模板。
(一)应用背景介绍。
G项目所在地位于某省的黄金东海岸线中间要地。该半岛在近几年才刚刚开发,建设目标的树立,对半岛综合管理的各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尤其是市政地下管线这种最为基础的城市化建设项目,如何在开发初期就以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为原则,建立科学、规范、现代化的管理机制,为半岛奠定坚实的运营基础,以确保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是半岛项目开发管理团队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综合管线智能化管理建设内容。
G项目管线智能化建设内容主要是为整个半岛搭建综合管线管理平台———GIS系统,GIS系统建设主要由3个部分组成。
1. 基于GIS的综合管线大数据库建设。
大数据库承载着G项目地下综合管线业务数据的统一汇聚、梳理以及目录体系建设角色,将分布在各个部门、各应用层次上的数据资源进行统一描述,按统一的标准和技术规范进行数据共享,并统一提供到各个信息应用部门。
2. 基于工作流引擎的管线管理应用功能。
针对G项目地下综合管线管理的实际需求,在基于工作引擎的管理内容如下:一是建立了地下管网信息化档案管理平台,对建筑设计、施工阶段的图纸等档案资料信息进行综合化管理;二是可实现地下管网系统管理上的智能化、数字化、可视化等;三是建立功能强大的GIS系统,可以对地下管网中的管线定位、管线信息查询、施工辅助、抢修决策等进行指导;四是系统可及时更新信息,实现系统内管线信息的管理与维护;五是建立二三维切换功能,能将二级管线展示系统实时切换为三维环境下的虚拟现实展示,如图1所示。
3. 平台接口建设。
建成后的GIS系统将与多个已建或未建系统进行数据交换,而外部系统基于不同的开发技术、不同的软件平台,所使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也不尽相同,因此,为更好地消除基于不同条件建立的各外部系统的异构影响,实现本次项目所建系统与各相关外部系统的无缝衔接,实现各类业务数据的交互,根据用户此次项目建设的需求分析,接口设计原则上以Web Service的方式提供各外部应用提供数据交互服务。
(三)GIS系统设计框架。
采用集中服务器、集中应用、集中网络管理方式,应用程序采用多层架构,以适应含量数据处理的要求。项目设计框架如图2。
系统采用了SOA设计理念,在程序的撰写方面以.NET Frame Work框架为主,同时按照Open GIS规范进行系统的设计研发,同时采用分级权限认证、协同工作流、LDAP等技术实现数据的在线访问和控制,重点开发当前工作需要的几个模块,便于用户自己的功能扩充和完善。
整套系统的核心是要解决三个问题:一要解决数据管理;二要提供后台功能应用服务;三是要提供具体业务的应用,为实际的综合管线管理和现场工作服务。
因此,系统可以分为基础环境层、数据支撑层、信息交换层和功能应用层四个层次,各个层次之间通过相应的接口和函数有机的连接起来,从总体上保证了系统的模块化结构和功能构件划分。具体层次包含主要内容如下。
1. 基础环境层。包括网络及通讯环境、软件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及网络管理系统等。
2. 数据支撑层。
位于基础环境层之上,汇聚项目主要业务领域中的各类信息,包括数据库、空间数据库及资料数据库三种形式存储。在此基础上实现对所有数据的综合管理、维护、转换、备份等功能,为整个平台的业务应用提供数据管理支撑。
3. 信息交换层。
该部分是整个基础平台的核心层,为该平台与其他相关应用系统和业务数据间提供统一的、标准的、可靠的数据交换功能。
4. 功能应用层。
该层次主要实现覆盖土地管理业务条线的综合应用,包括GIS地图展示、土地综合信息查询、综合管线管理、占地设施管理等,最终实现应用目标。
(四)综合管线智能化管理建设的效益分析。
在智慧城市建筑中对地下管线进行智能化管理,建立GIS系统,可以为智慧城市的建设创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 社会效益。
(1)管线数据普查促进G项目的资源利用。借助此次G项目的契机,彻底查清地下管线状况,以此为基础建立管线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并构建完善的管线数据管理维护机制,实现对地下管线信息的信息化管理,提升G项目的整体管理服务水平。
(2)立体直观的管理功能支持项目部安全决策。在有突发事件时,项目部能够凭借GIS系统全面详实的地下管线和设备设施数据制定正确、有效的应急方案,切实满足应对各类灾害及突发性事故的需要,可以保证G项目的顺利实施。
(3)信息化先进技术的应用帮助建设智慧城市。信息化通信技术,是城市的重要基础组成部分之一,如果把城市比作人体,信息技术犹如神经系统,它担负着人体内各种信息的传输工作。此次G项目将GIS技术引入通信网络的管理和业务中,以城市地理地图为着眼点,建立信息化通信管线管理系统,帮助项目实现信息通信管线网络规划、管线信息工程设计、管线系统运行维护、资产统计分析、设施设备综合查询、维护及项目资料的输入输出等方面的计算机管理一体化运行机制,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之一。
2. 经济效益。
(1)系统建成将促进管理水平和效率的提升,降低业务运营成本。GIS系统的建成将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降低管理成本和人员支出;利用城市地下空间信息平台的基础数据标准,建立起完整的地下管线管理平台,为地下管线的信息化发展提供了基础,有效降低日常管理成本。
(2)通过系统实现信息和数据的全面共享,避免重复建设带来的资源浪费。通过建立城市综合管线、城市公共设施等全面的信息收集与管理系统,为现代城市的规划、建设、开发、日常管理及应急指挥提供信息服务,对管线铺设、路面开挖进行可视化的统一规划,避免和减少重复开挖路面、挖断地下管线事故的发生,将在很大程度上节约管线的建设成本。
(3)能够便捷快速地辅助城市防灾减灾工作的进行,降低灾害损失。系统的建设将辅助用户较为直观地了解城市地下管线的各类信息,包括管线的空间位置、地下走向、具体埋深、管道高程、管道规格、铺设时间、建设年代、建设单位等属性数据,具有高度全面性、现势性,从而能够便捷快速地对各类管线数据进行管理、分析、查询、输出,实现城市地下管线信息计算机化、网络化管理,为城市减灾防灾提供决策支持,辅助及时展开灾害处置,减少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最大限度确保民众生命财产安全。
四、结语
本文利用实际的案例,讲述综合管线智能化管理在智慧城市发展中的重要性,为后续的推广应用提供模板。本文探讨了智慧城市建设中地下综合管线发展现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智能化管理系统———GIS系统。GIS系统建立了地下综合管线数据库、基于工作流引擎的管线管理应用功能以及兼容性高的平台接口,可为智慧城市的建设创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IBM商业价值研究院.智慧地球[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9
[2]华为公司.智慧城市概述[EB/OL].
[3]Andrea Caragliu,Toppeta D.The smart city vision:how innovation can buildsmart,liveable sustainable cities[R].THINKREPORT,2010
[4]Sotiris Zygiaris.Smart City Reference Model:An Approach to Assist Smart Planners to Conceptualize a City's Smart Innovation Ecosystem[J].Journal Knowledge Economy,2012,1(28):1653~1670
[5]巫细波,杨再高.智慧城市理念与未来城市发展[J].城市发展研究,2010,17(11):56~60
[6]张永民.解析智慧技术与智慧城市[J].中国信息界,2010,1:38~41
3.研究智慧城市 建设智慧海淀 篇三
自从2009年2月24日,IBM提出“智慧地球赢在中国”后,一时间,由IBM“智慧地球”战略衍生的“智慧城市”概念在中国各地政府间掀起一股热潮,被大肆推广。2012年3月7日,北京市政府刚刚印发了《智慧北京行动纲要》,旨在明确智慧城市建设重点领域的发展目标、行动计划和关键举措。作为“智慧北京”的一个组成部分,“智慧海淀”建设在“十二五”开局之年率先破土而出。为了深入了解智慧海淀建设的相关工作,记者采访了长期从事海淀区政务信息化建设工作,参与智慧海淀顶层设计规划工作的北京中海纪元数字技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尧川先生。
智慧海淀建设的内核
探密“智慧海淀”建设,其实就是了解“智慧海淀”的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建设模式及管理模式。尧川强调,探究“智慧海淀”时首先要明确一个基本认识,即“智慧海淀”是“智慧北京”的一个组成部分,而“智慧北京”是“智慧城市”在北京这个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下的一个具体表现形式,它区别于上海、广州等其他城市。而“智慧城市”则是在信息资源极大丰富,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基础之上构建的信息化城市模式。因此,在谈“智慧海淀”建设时脱离不了“智慧城市”的概念。
“智慧城市”关键在“智慧”。然而何为“智慧”?在《新华字典》中对“智慧”一词这样解释:“对事物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和处理的能力。”那么,智慧的城市是否拥有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和处理的能力?尧川指出,现在我们提出的“智慧地球”、“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其实都是希望建立一套机制,用信息化的技术和手段,使我们的企业、城市、政府,像我们人体一样能“自我感知”和“自我处置”,从而使社会有一种良性的、快速的、便捷的方式,让我们的工作和生活、管理、经济、生产等方方面面更健全。智慧城市与非智慧城市的区别就在于对信息的感知、采集、传输、加工、存储和应用的方式有先进与落后之分。“我认为‘智慧海淀’的内核就是信息的感知、采集、传输、加工、存储和应用体系的建设和不断提升。”尧川说。
智慧海淀建设的体系
在谈到智慧城市应如何建设时,尧川提出了“六大体系”的建设。
首先,如果一个城市没有一套完善的信息感知体系,就不可能称之为“智慧城市”。所以现代城市要走向智慧城市,首先要建设城市的信息感知体系。而物联网、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等新的信息技术,是感知体系建设所不可或缺的。
其次,要建设信息高效传输的网络基础设施体系,包括有线、无线,甚至是太空网络体系,它是支撑智慧城市运行的基础。通过网络基础设施可以把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有效地传递到有需求的地方去。
第三,要建设综合信息应用体系。它与感知体系相适应,是各类信息采集、加工、存储和管理的信息综合应用体系。
第四,要建设信息综合评价与决策体系,它相当于智慧城市的大脑,是智慧城市“智慧”的集中体现。
第五,要建设智慧城市的运行规则与技术标准体系。这是保障智慧城市所有的信息技术运算逻辑和指挥调度的规则体系,让整个城市的运行有规则可循。
第六,要建设城市社会伦理与社会管理体系。这套体系是知识体系的一个形态,就是社会道德伦理和法规行为规范管理体系,是一种软环境和意识形态领域的体系。
尧川指出,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和建设规划应至少包括这六大体系的内容,在这六大体系建设中,应该优先建设城市信息感知体系和网络基础设施体系,它们是其他体系建设的基础。同样,智慧海淀建设也应全面思考和规划这六大体系内容的建设。
正如尧川所说,在各地发布的智慧城市建设纲要中,大都将网络基础设施体系作为首要任务,但对城市的信息感知体系建设并不明确,也缺少体系化的规划。《智慧北京行动纲要》指出,未来要建设“无线城市”,形成覆盖全部平原地区的高速无线网络,开展新一代宽带无线网络试点。建设城乡一体的高性能光纤网络,实现光纤到企入户,覆盖全市各社区(村)。加快有线电视高清交互改造,推进“三网融合”。进一步提升政务信息网络的性能,有效利用卫星通讯技术保障应急指挥,加快建设政务和公共服务高清视频传输网络。按照 “智慧北京”发展战略,“智慧海淀”以打造信息基础设施国际领先的智慧城区、打造引领企业自主创新的一流数字园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信息产业高地、打造城市运行管理精细有序的智能典范、打造数字公共服务惠及民生的幸福家园五个方面为具体发展目标,以期为市民提供优质、便捷、幸福舒适的生活环境,让海淀区成为市民宜居生活的标杆城区。
“现阶段,我们的城市还处于 ‘智慧城市’建设的初始阶段。”尧川认为,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是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在这个历史发展过程中,大量的技术发明和科技创新会对城市发展和建设,乃至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在总体目标和方向的指导上,“智慧海淀”建设应当优先满足当前人们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立足当前,展望未来。
打造智慧海淀的优势
在IBM提出“智慧地球”后不久,海淀就着手打造“智慧海淀”。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在跟进研发,跟进应用,跟进投入。记者从海淀区政府办公室发布的《关于印发本区“十二五”时期信息化及重大信息基础设施发展规划的通知》中获悉,“十一五”期间,海淀区在综合处置和共享信息方面,尤其是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技术应用、信息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完善了“一个平台、两套体系、三大领域”的信息化总体框架。
在谈到建设智慧海淀的优势时,尧川说:“独特的区位优势,聚集的智力资源,让海淀无论是在办公自动化阶段,还是在信息数字化阶段,一直都在引领北京,乃至全国,在未来智慧城市建设发展阶段,海淀区也将会走在全国前列。”具体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信息基础设施不断提升。截至2010年底,海淀区宽带接入用户数达59.9万户,其中FTTH(光纤到户)用户达29万户,平均接入能力达到20M,城区平均接入带宽达到2M。3G(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实现规模部署,覆盖率超过90%,其中五环内覆盖率达到100%,3G用户超过60万。广电有线电视网络积极推进双向改造,高清交互式数字电视覆盖绝大部分家庭。目前,海淀区已经启动了网络基础设施提升工作。
全面深化的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应用已成为海淀区政府管理和多数企业进行研究开发、生产制造、市场营销与内部管理的基本手段。在信息化建设领域,海淀区涌现出一批在全国信息化建设领域的领军企业,如神州数码、用友、中科软、联想等,引领全国信息化服务。
信息产业发展引领全市。在资本市场上,海淀区信息产业也形成了中关村特色行业板块。截至2010年,在全球各类资本市场上,海淀区信息产业上市企业达到97家,占全区上市企业的55%。2010年,海淀区离岸外包收入达到8.03亿美元,占北京市的52.2%。
相对完善的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发展环境。海淀区委区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加强信息化建设的政策文件,与北京市建立了联合支持企业创新、提升企业发展能力的机制,通过设立多项专项资金支持区域内信息产业发展的优先领域。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市场要素建设取得突破,在工信部和北京市政府的指导下,组建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所,推广正版软件应用,知识产权保护得到加强,政府内部基本确立了层次清晰、权责明确的信息化组织管理体制,相继建立了一批信息化行业协会和功能性服务机构。
尧川认为,上述四方面的优势为“智慧海淀”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是海淀区率先迈出“智慧城市”建设步伐的根本所在。
正视智慧海淀的难点
尽管海淀区智慧城市建设有着显著优势,但在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化产业发展方面仍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在光纤接入方面,海淀区远低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水平。日本是全球接入带宽排名第一的国家,达到61M,韩国次之,为48M,而中国平均仅为1.77M,海淀区目前为2M,虽然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与先进国家和地区尚有很大差距。无线宽带网络尚未实现全覆盖,全区统一的物联网传输网络尚未建成,智能传感终端部署仅在有限范围内试点,城市级的感知体系尚未规划。
“海淀区离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目标还相差甚远。”尧川认为,智慧海淀建设的主要难点一是技术创新,二是建设机制和管理体制转变,三是社会信息共享。
打造“智慧海淀”首先要靠技术创新,推动智慧海淀的直接动力是技术创新。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都是靠直接的技术创新来推动的。蒸汽机和珍妮纺纱机的发明,成为工业大生产的标志;电的发明将人类推进到了电气化时代;计算机、互联网的发明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化时代。每一次的技术创新或发明都改变着人类生产、生活的方式,没有技术创新做支撑,其他的目标都将是空中楼阁。
其次,支撑技术创新的建设机制和管理体制也很关键。尧川指出,现有的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管理机制在某种程度上限制或是制约了技术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间接地制约了智慧城市建设的进程。因此,现有的管理机制也应从单一投入模式向市场化运营模式转变和创新。
第三,全新的社会运行管理模式中社会信息共享涉及到各种隐私,需要整个社会的诚信、道德、管理模式、人的意识的支撑。提升信息安全的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相关法规、标准的完善,公众信息安全意识的提高是智慧城市良性运行的根本。
除此之外,人才聚集和社会氛围也很重要。“如果出现一个新事物,大家都排斥它,那样的环境就很难支撑创新。”尧川说。
在采访即将结束的时候,尧川表示,目前,国内许多城市都在开展智慧城市建设,“智慧海淀”建设在海淀区政府的领导下,在海淀区经信办的直接指导下,将为全国的智慧城市建设探索模式,积累经验。中海纪元公司将和区内信息化服务企业共同为“智慧海淀“建设出力献策,做出自己的贡献。
4.街道智慧城市管理系统建设方案 篇四
一、系统建设背景及意义
“十二五”以来各地政府纷纷加大智慧城市建设的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力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管理应用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日常业务管理、为公众提供服务等方面发挥了较重要的作用。
但是,街道信息化的发展对辖区信息化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和共享、城市管理与运行相关系统功能提升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解决如下问题:区域“感知”节点远远不够,无法满足精细化管理需要;街道各部门业务系统呈信息孤岛态势,跨部门协同能力较弱;管理海量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不足,无法满足城市管理综合监控和智能化决策的需要等。因此,需要通过新的视角、新的思路、新的技术手段和更加全面系统的方法来加以解决和实现。
根据2015年长沙市“城市管理示范街道”创建工作对街道城管智慧平台开发建设要求,我街道拟建设“智慧城市管理系统”,一个信息整合平台及协同服务平台。该系统面向城市管理者,从城市综合管理角度出发,将原有和新建的各类业务系统依据统一的标准进行接入,实现城市运营管理信息资源的全面整合与共享、业务应用的智能协同,并依托于城市信息资源数据库,为城市管理者提供智能决策支持。
通过智慧城市管理系统的建设,城市管理者能够及时全面了解街道辖区各个管理环节的关键指标;以智能分析预测等手段,提高管理、应急和服务的响应速度;逐步实现被动式管理向主动式响应的转型;并以高效率的跨部门智能协同提升管理和服务的水平,从而不断向“智慧化”管理的目标迈进。
二、系统架构
智慧城市管理系统由业务应用、应用展现、应用支撑和应用集成四部分组成,分别描述如下:
(1)业务应用层
业务应用层包含系统为使用者提供的业务应用功能模块,包括:
城市运行信息综合展现:面向区政府及部门、街道的主要领导,通过移动终端、电视墙大屏幕及PC桌面等各种终端,展现城市建设与管理,并将展现经济财税、社会发展、社会稳定、热点事件等领域的关键信息一并纳入进来。
城市运营管理智能协同:实现视频监控、部分传感终端与业务系统的智能协同,达到城市运行管理事件从发现告警到协同业务系统完成处理的全过程管理与控制。智能协同的关键是以全新的角度看待城市运营管理,把之前分散的涉及城市运营管理的各领域,如人、交通、综治、计生、环保、城管等,综合起来考虑,并发现这些领域之间的关系,将城市中的物理设施、信息资源、社会资源等连接起来,形成“事件驱动、规则判断、联动处理、流程监管”的智能协同体系。
城市运营管理智能决策:基于对城市运行历史数据的全面整合,建立城市运营管理分析决策模型,分析、挖掘城市运营管理领域的内在规律、发展趋势和问题,为城市运营管理决策提供支持。
(2)应用展现层
应用展现层包含面向不同使用者和不同操作终端的个性化展现与交互能力。
从使用者视图来看,包括:门店管理、公众信息互动平台、数字化信息管理,以后将计生、综治等内容一并纳入在内,在公众信息平台整合展现领导和群众关注的信息,在门店管理系统整合城市运营管理智能协同功能,并集成相关业务应用的界面,为工作人员提供协同工作的环境。
应用管理门户:整合应用支撑和应用集成相关的功能,为业务和系统管理人员提供管理、维护的操作门户。从终端视图来看,包括:
移动终端视图:相比较传统的PC桌面,移动终端有着显著的特性,屏幕较小、携带方便、触摸屏幕、手势操作等,基于移动终端的交互特性,针对适合在移动终端上使用的功能,设计符合移动终端操作习惯的交互界面,提供城市运营管理中心移动客户端应用门户。
大屏幕:大屏幕是智慧城市重要展示手段,在日常监控、参观接待中作为直观的信息展示墙使用。系统提供符合大屏幕操作习惯的交互界面,根据大屏幕的展现和使用特点,综合展示街道工作中上级关心的经济财税、城市建设、社会发展、社会稳定等各方面的信息,通过表格、图片、视频、多媒体等多种方式展现,支持良好的互动功能,支持信息再挖掘,支持与城市其它系统切换展示。
PC桌面视图:城市运营管理中心同时也提供传统PC桌面的使用门户。使用者通过浏览器访问系统服务器获取信息,通过鼠标和键盘与系统进行交互。PC桌面操作具有稳定、安全、易管理、通用性强和配臵较为灵活等特点,系统的主要功能都可以通过PC桌面门户进行访问使用。
(3)应用支撑层
应用支撑层包含为业务应用和应用展现功能模块提供支撑的基础能力,包括首页定制、系统管理、安全管理等基础功能。
(4)应用集成层
应用集成层包含服务、数据、流程、门户及内容等五方面的管理与集成能力,为本系统与周边其它各业务系统的对接和应用的协同处理提供支撑。包括:
服务管理与集成,提供服务的分配、接入、协议适配与转换,担当各个业务系统间的服务总线,降低系统间交互的复杂性;数据管理与集成,提供元数据管理、数据整合等基础数据管理功能,并为上层应用和外部系统提供数据共享服务,为各业务系统数据的管控、共享和应用提供支撑;流程管理与集成,提供流程定义、执行和监控功能,为应用内部和跨应用的流程协同提供支撑。
三、系统建设要点
智慧城市管理系统是一类新兴应用,它不同于面向某一部门的业务系统,具有明确的需求;而是需实现跨部门的应用协同、城市运行信息整合与综合展现(经济财税、城市建设与管理、计生、综治等社会发展、热点事件)、移动终端工作支撑及辅助分析决策。
在该系统建设过程中,需要把握如下2个关键要点,才能推动项目的成功:
1.强有力的协调组织
智慧城市管理系统面向城市管理者,即街道中管理部门,支持跨部门的信息整合、综合展现、业务协同,需要与多个部门及多个业务系统进行对接,需要街道各业务部门领导者的全力支持,需要具备有力的跨部门协调推动能力,这是项目成功的前提。
5.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篇五
——以青岛市为例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青岛市交通拥堵、自然资源浪费等问题越来越突出,打造智慧城市的呼声更加高涨。智慧城市是打造幸福青岛的必要因素,通过以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兴科技和信息化手段,对传统城市产业进行智慧化的改造,从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升级转型,建设一个“智能、互联、协调、创新”的智慧城市,是青岛城市发展新理念的体现,也是城市幸福新品质的提升。关键词:智慧城市 智慧青岛 公共服务信息化 智慧城市建设背景
目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的时期。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城镇化率为53.73%,比世纪初提高了17.5%。如此成就举世瞩目,为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强大的动力。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各种城市问题。公共安全、资源短缺、人口膨胀、环境恶化、交通拥堵等,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的障碍性因素,如何克服现有城市发展困境,形成城市发展新的动力,是当前每个城市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基于这样的大背景,2008年IBM公司率先提出“smartplanet”理念,从该理念里诞生了“smartcity”这一概念。此概念一经提出,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将这一理念引入本国对未来城市建设的方向,纷纷进行设计和建设。我国政府和学术界也对智慧城市建设予以了高度重视。
所谓“智慧城市”,指的是按照科学的发展理念,利用最新一代信息技术,如云计算、物联网、光网络这些技术手段,整合城市运行的各个核心系统,实现人、物、城市功能系统的协同联动与无缝连接,从而智能响应民生、公共安全、环保、商务活动、城市功能等多种城市需求,建设安全、高效、绿色、便捷的城市形态,创造美好幸福的城市生活。目前智慧城市不仅成为了国内外关注的热点,更是各城市把握最新信息技术变革的机遇,推动城市网络化、数字化发展向智能化发展转变,迈进信息社会的必然趋势。抢占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先机,就能抢占创新型城市建设制高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高点,城市未来发展制高点。
青岛市是我国五个计划单列市之一,也是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2011年1月,国务院批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青岛市作为其核心区域和龙头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青岛城市公共服务、发展蓝色经济等方面的服务能力提出挑战,优化和提升城市服务能力,成为了城市建设的又一个重心。因此,2010年以来,青岛市对智慧城市高度重视,提出建设“无线城市”,多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建设“智慧城市”的工作任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务,希望通过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优化提升城市宜居水平,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全力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核心城市优质的“软环境”,提升对区域人流、物流、资金流汇聚、转化和辐射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2013年青岛市成为首批十二个国家级试点城市之一。
2“智慧青岛”建设现状
2.1智慧青岛战略规划解读
《智慧青岛战略发展规划(2013年一2020年)》指出,“通过智慧青岛建设,实现信息技术创新发展、信息服务无所不在、居民生活便捷安全的目标,到2016年,智慧青岛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形成智慧应用引领智慧产业突破发展的格局;到2020年,智慧青岛建设效果全面显现,成为宜居宜业的智慧城市典范”。“智慧青岛”将打造“一个中心、三个平台、三套保障体系和两大着力点”。即“1332架构”。所谓“一个中心”即城市云中心,包括基于感知设备、传输网络的信息资源中心以及公共云平台。“三个平台”分别是市民服务平台、企业服务平台、城市运行服务平台,其中,市民服务平台涵盖智慧教育、智慧健康等。企业服务平台涵盖智慧财税、智慧园区等。城市运行服务平台涵盖智慧环保、智慧交通等。“三套保障体系”即推进保障体系、信息安全体系、社会成长体系。“两大着力点”分别是智慧企业、智慧产业,智慧企业包括生产经营各环节信息化及产品数字化、网络化等,智慧产业包括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以及3D打印、新型显示等电子信息制造业等。
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2.2“智慧青岛”重点项目建设情况
目前,青岛港正努力打造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一流的智慧港口;青岛肉菜全程追溯体系也将结合物联网技术在生产基地远程无线监控,在云计算、数据仓库深度分析等方面探索智慧流通。
“青岛市应急指挥调度项目”、“青岛农业大学无线数字校园建设”、“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无线校园网络工程”、“物联网技术在空调器上的研究与应用(海尔物联网空调)”、“青岛市数字化城管无线数据采集项目”、“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平台”、“青岛啤酒移动销售管理系统”和“无线传感智能监控系统在太阳能大棚里的应用”共8个项目人选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评定的首批山东省“无线城市”示范工程。
“众e通”是青岛智慧城市建设的典型项目之一,于2010年6月在青岛市南区湛山街道办事处试点,2011年10月开始在青岛市南区各街道办推广.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2年11月,通过“众e通”系统已经受理家庭刷卡缴纳水、电、煤气费、通信费4000多笔,实现交易金额50多万,个人政务查询1研多次。
青岛作为2014年世园会的承办城市,进行园区规划时曾启动“世园会数字化园区规划”。青岛世园会的“数字化”包含非常多的系统,包括基础设施、通信、安防、智能交通、公共广播、信息发布、智能导览等。
由青岛一家本土企业自主研发的一套集森林防火的指挥调度、人员定位、短信收发等数据信息交互为一体的森林防火系统,已经在山东一些重点防火林区实现了100%信号覆盖,提高了森林防火指挥调度效率。该系统目前正向新疆、甘肃等地的林业地区推广。
此外,中国联通云计算基地落户青岛,并逐步成为中国北方重要的数据电氏重点项目。
3“智慧青岛”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智慧城市理念为青岛未来城市发展展现了一幅美好蓝图,然而作为一种以科技为核心推动力的城市发展战略,要顺利开展智慧城市建设将面临一些问题。
3.1 政府规划不完善
城市信息资源共享不够,政府、部门间业务协同不强,实现信息化便民、惠民的目标不明确。信息化管理运营体制和机制尚未健全,尤其缺少运营准入标准,部门各自为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战、信息互不共享等现象普遍存在。
3.2没有真正做到便民、惠民
“智慧青岛”建设中存在管理机制不完善、领导重视程度低、部门自身利益等诸多问题,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便民、惠民。“智慧青岛”建设应贴近经济社会发展、贴近百姓生活、贴近实际需求,以老百姓的信息生活为导向,以便民惠民为基本前提。
3.3行业人才匮乏。
国外凭借几十年的发展,在物联网领域积聚了大量人才,而青岛的物联网发展时间较短,技术创新型人才较为匮乏,需要政府和企业加大人才的培养力度。青岛市的企业技术研发水平相对薄弱,目前青岛进入互联网领域的企业基本上都是中小企业,用于技术研发的资金很受限制,影响企业的技术创新。
4对于建设“智慧青岛”的建议
青岛提出“世界眼光、国际标准、立足本土优势”建设现代化国际青岛的目标,必须率先构建“智慧城市”,始终在城市信息化方面走在前列,必须大力提升城市信息化应用水平,积极运用新兴网络和信息技术,推进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信息化,着力提升城市智能化水平。
4.1合理规划
研究制定发展物联网产业的政策措施,制定智慧青岛工作方案,组织力量制定智慧青岛建设近期、中期和长期发展目标,明确具体方向,编制加快发展物联网、建设智慧青岛路线图,落实有效措施。制定规范的职责分配、资金注入体系,明确各部门职能、保障各项资金顺利运转,为智慧城市建设保驾护航。
4.2动员社会广泛参与
由政府牵头,邀请市有关部门及各电信运营商、通讯终端生产厂家和物联网企业参与。举行专家讨论会,搜集各方经验。可邀请智慧城市建设专家学者以及资讯产业的领导者,开展研讨会,积极吸收各方建议,并且扩大青岛知名度,打造国际一流智慧城市。除此之外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实时掌握城市居民需求,积极引导市民参与,营造一种相互促进、相互和谐的动态的良性的发展环境。目前,社交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等越来越流行,政府可以搭建一个微博互动平台,与大众互动交流,畅所欲言,这样既能实时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掌握大众需求,阻止部门僵化,又能吸引新思想,增强创新能力,还能增强大众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的主动性,增强成就感。
4.3完善监督制度
建立健全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和激励机制,细化目标任务,明确责任部门,定期通报各项目标任务的进展情况,加快健全重大项目的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对重大项目的立项、招投标、资金使用、项目验收、效果评价等环节的监督管理,有效考察、监测和评估“智慧青岛”建设各项任务的实施进度。
4.4大力发展技术,培养人才
有重点的突破物联网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解决需求与技术不成熟的矛盾,既需要技术与市场整合,还需要市场规模化应用。
加快建立物联网人才培养体系。由于企业是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动力和实践者,高校和科研院所是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支撑者和引领者,专业培训机构是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润滑剂和助推器,四者需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共同推进建设合理完善的物联网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支撑,以专业培训机构为补充的优势互补人才培养体系。建立研发和产业集聚带动人才集聚的机制,扩大对外开发和交流,引进技术和创业团队,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和配套企业来青岛共谋发展。结语
智慧城市虽然是个新兴的概念,但却是数字城市、智能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对城市发展方向的高度概括,并且被认为是最终解决城市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智慧城市不仅仅是一个结果,更体现在过程中。
青岛虽然在智慧城市建设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国际一流的智慧城市建设还是存在很大差距的,“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长久的系统工程,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要充分认清智慧城市建设对于未来城市发展的影响以及必然性,以实现各级政府高效便捷运转为手段,以保障人民群众幸福健康为目标,使城市建设少走弯路,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参考文献
6.社会管理智慧社区建设研究的论文 篇六
《贵港市智慧城市管理中心建设与运维管理方案》已经市五届人民政府第二十八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贵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11月16日
贵港市智慧城市管理中心建设与运维管理方案
一、项目总述
(一)项目背景。
2013年8月,贵港市获得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城市以来,我市政府为了快速推进建设,已经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为了更好的服务于贵港市智慧城市试点城市建设工作的推进,整体建设工作能够科学、有序开展,根据已通过政府批复的《贵港市智慧城市PPP项目建设实施方案》建设要求,我市拟建设“贵港市智慧城市管理中心”(以下简称“管理中心”)配套项目,中心功能集办公、展示、多媒体汇报厅、应急联动指挥功能于一体,集中展示贵港市智慧城市建成效果,预留数据接口兼容智慧城市各项应用系统,接入智慧城市建设的各项应用的实时数据,用于领导对智慧城市建设成果的展示、上级领导的考察、社会团体的交流学习和招商引资对城市了解考察,对接大数据中心可成为全市应急联动指挥调度中心。
(二)项目建设必要性。
贵港市智慧城市管理中心建设是贵港智慧城市规划建设的需求。贵港市智慧城市管理中心建设的必要性:(1)是智慧城市统一建设的必备配套设施,利于政府及社会投资方、建设方共同有序推进智慧城市项目落成。政府领导了解智慧建设成果和动态的掌握城市发展现状,给领导决策提供数据支撑。(2)是智慧城市建设成果展示宣传、交流、合作、研究的城市管理中心。(3)是实时归集、调用、抽取全市经济社会数据,形成城市联动应急指挥中心功能。
(三)项目概况。1.拟规划面积:1700㎡。2.规划建设内容:
管理中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智慧城市管理中心各区域硬件及配套支撑操作系统;智慧城市展示汇报区配套软件开发及智慧城市集中展示区综合管理平台软件开发;对管理中心场馆进行规划、设计、装修装饰,对场馆进行电气、灯光配置;对中心各功能区域(内部结构)进行部署。
管理中心主要包括两大功能板块:
(1)智慧城市管理区:智慧城市建设运维技术用房、智慧办业务用房、智慧城市项目公司用房。
(2)智慧城市展示汇报区:管理中心入口展示区(巨幕)、多媒体汇报厅(即应急联动指挥调度中心)、智慧城市业务集中培训区、数字会议室、智慧城市展示墙。
图(贵港市智慧城市管理中心规划)
(四)规划建设思路。1.国内参考案例。
针对国内其他已经建设智慧城市建设的城市展厅、运营管理中心的研究及了解,目前国内展厅一般采用两种形式:
(1)纯粹的智慧城市宣传展示厅:
其优点是通过各种展示手段,让参观者从视觉、触觉等感官体验来了解智慧城市各个系统,令人感受直观,印象深刻。缺点是初期投资大,实效性较差。由于信息化设备和技术更新快速,这类展厅所应用的技术在三年之后就需要整体升级再造,维护费用高。
例如: 宁波市智慧城市科技展馆项目:
宁波市智慧城市科技馆面积1546平方米,一期投资约4000万,2014年9月中旬正式开馆;2017年开始二期建设,整体更新设施设备,全套系统升级。是全国首家以“智慧城市”命名的大型综合性互动式科普体验场馆。科技馆向市民呈现了未来智慧生活的部分缩影,涵盖智慧家庭、智慧交通、智慧旅游、智慧城市、两化融合、智慧物流、智慧水利、智慧教育等领域,兼顾智慧城市教育和培训职能,为学生提供培训实习基地。
(2)智慧城市综合性管理中心:
其特点是更注重实用性和空间的合理利用。集办公、会议、宣传、学习为一体,主要运用视频播放的手段将智慧城市各个内容进行展示;能适应信息化技术发展更新的节奏,实用性、适应性强。
例如:智慧宜昌管理中心。
整个管理中心面积6000平米,规划了中心办公室、云中心、机房控制中心、公共办公区、独立办公室、小会议室、大会议、VIP会议、智慧城市会客厅、应用实训区、应用体验中心、网格管理中心办公室区、城管中心、市民服务中心等。集行政办公、商业运营、中心机房、展示汇报、交流学习、创业基地为一体。
2.项目建设思路。
基于国内智慧城市的发展形式,结合我市的实际需求,拟将智慧城市配套项目按照“管理中心”的模式来规划建设内容:
管理中心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配套项目,是展示智慧城市各项信息化建设的窗口平台,智慧城市管理中心规划以实用性、公益性为基本导则,既为智慧城市总体建设提供必要的管理、运维场所,也要打造成极具公信力、信服力、可视化的,符合贵港特色的智慧城市展示、汇报、学习中心,承担着提升城市科技文化品位、展示城市形象、项目宣传、交流、招商引资等工作的重要平台。
3.项目建设模式。
管理中心作为智慧城市总体建设的配套项目,需与智慧城市项目总体建设的业务内容、技术架构、平台部署等高度统一,预留数据接口,兼容智慧城市各项应用系统,接入智慧城市建设的各项应用的实时数据。由市财政直接拨付给《贵港市智慧城市建设PPP项目》中标方,管理中心的初步设计方案报发改委审批后的概算作为拨付依据,管理中心建设场地由政府免费提供,后期硬件设备二次更新升级、10年的网络费用、运行维护、展示内容软件更新等费用共4789.58万,由中标方项目公司承担(该管理中心若非智慧城市建设PPP项目中标方建设,则会导致数据接口不兼容,展示内容与智慧城市建设内容不符,因数据安全问题而无法连接大数据平台,无法形成应急联动指挥中心等,后期运行维护费用需政府承担)。根据财金[2014]156号附件《PPP项目合同指南》,将智慧城市管理中心纳入智慧城市合同范畴,作为智慧城市PPP项目合同附件签订。
二、设计及建设方案
(一)总体设计方案。1.设计理念。
项目总体规划设计按照国家相关标准,结合使用功能,以及运营管理部门对建设项目的具体要求进行总体设计,设计思路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
(1)立足广西,全国示范。以智慧城市最新理念与成果打造国内一流的智慧示范。
(2)对标国际,持续创新。对标国内外先进智慧城市运营与展示中心建设,持续推进智慧贵港展示中心迭代更新,要让管理更富科学性,产业更趋协调化,生活更具幸福感。
(3)装修风格要融合贵港特色元素。符合美学要求,富有科技感和创新精神。
2.总体设计原则。
管理中心内部功能主要包括管理中心办公区和功能展示、汇报区。打造集展示与运营为一体的多功能中心。为智慧城市的管理、运营、维护、宣传等起到积极的作用。
管理中心秉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将展示与运维服务相结合,将管理中心建设成为长期性的智慧城市宣传教育与管理的中心。
管理中心将坚持实用性、综合性、前沿性的规划原则,建设多功能管理中心。
(二)各分区建设方案。1.智慧城市管理区。
智慧城市管理区包括智慧城市建设运维技术用房、智慧办业务用房、智慧城市项目公司用房。该区域是贵港市智慧办、智慧城市项目公司和运维团队的工作区域,承载智慧城市建设的统筹管理以及智慧城市各子项目的建设和运维工作。
智慧办负责统筹协调项目的推进,督促各部门落实工作、及时向领导小组汇报工作进度,统一规划、部署,确保信息资源共享与开发利用科学统筹,统一管理贵港市所有的智慧城市类项目,统一安排项目评审、建设资金、项目的建设与验收等。
(智慧城市建设运维技术用房效果图)
2.智慧城市展示汇报区。
(1)管理中心入口展示区(巨幕)。
管理中心入口展示区由大屏播放智慧城市宣传片,全面展示我市智慧城市建设愿景、未来城市经济发展、城市人文、城市产业等,并对“智慧贵港”各方面的成效进行展望,使参观者对于我市智慧城市建设有更全面、宏观的了解。
管理中心入口展示区参考图
(2)多媒体综合汇报厅(应急联动调度指挥中心)。
本区配备大型投影幕布、多媒体音箱等设施,用于智慧城市建设的成果汇报、城市应急联动调度指挥中心等功能。该区域可容纳100人就坐。通过智慧城市“一张图”,实现对城市运营的全面监管控,做到对城市的运行状况实时监控,对城市的突发状况能及时进行协同处理。展示内容包括:城市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城市公共信息平台、网格化智慧城市管理、城市交通建设成果与规划等。
(多媒体汇报厅参考图)
该区域以三维UI平台软件展现贵港市从交通、安防、环境检测、居民信息、能源、医疗、金额等全方面数据化的展现,让参观者以宏观的视角了解智慧贵港的方方面面,体验为城市管理与决策提供的智慧化的数据。在该平台上可以观看到城市各个方面的数据内容,初始阶段制作模拟平台,数据采用后台数据库随机产生,营造真实体验环境。预留开发接口后期可以接入真实平台数据,为领导决策提供实时、详细的数据依据。
(3)智慧城市业务集中培训区。
智慧城市业务集中培训区采用投影仪,LED屏等辅助工具为依托,将承载智慧城市的远程视频会议、各应用系统的相关培训、智慧城市技术理论学习等功能。
(智慧城市业务集中培训区参考图)
(4)智慧城市展示墙。
智慧城市展示幕墙以电视幕墙的为载体,通过播放宣传视频、智慧应用软件模拟等方式展示智慧城市各个智慧应用的建设内容以及建成之后的效果。
(智慧城市展示墙参考效果图)
展示墙展示的内容包括 :
智慧政务:展示贵港市智慧政务建设成果与未来规划,包括:政府网站、网上服务大厅、电子审批电子监察、协同办公、部门业务应用、领导决策支持等几个方面。
该区域以向参观者展示政务公开、透明的应用。以智慧城市为依托,体验未来智慧化的服务,参观者只需要上传相关数据及信息即可足不出户完成所有手续,体验智慧化一站式服务为百姓带来的更加快捷、高效的便利。
智慧交通工程:展示贵港市智慧交通建设成果与未来规划,包括:智慧交通指挥中心展示、交通指挥调度平台展示、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展示、交通信息采集处理监控等。
智慧地下管线与空间综合系统:以地下管廊为主解读智慧城市发展建设的基础,以及贵港市智慧地下管线与空间综合系统,生动形象地立体展示智慧城市建设的底层基础支撑的智慧城市建造基石。
该区域带领访客体验以地下综合管廊为主的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以及贵港市智慧地下管线与空间综合系统。
智慧人社:用影片形式,站在管理者的角度,以管理平台体验整合社区管理与服务资源,实现人口信息、地名地址、事件、城市部件、组织、社情民意等社会管理要素,结合网格化管理思想,实现网格内“人、地、事、物、情、房、组织”等要素信息的常态化管理。
智慧水务:展示贵港市智慧水务建设成果与未来规划。以三维影片介绍智慧水务的建设成果与管理方式,区域内水系从污染源检测到环境治理的现状等。污染源检查以互动软件的方式,展现污染源在线检测,模拟水污染排放智慧水务平台检测及报警,锁定污染源,提供水污染预测评估报告等。智能节水展示城市绿化灌溉等方面的节水措施,雨水及生活用水收集、水处理及过滤、中水处理等几个方面。
智慧水务界面展示参考图
智慧产业园区:通过屏幕展示三维可视化数据,智慧产业园区综合管理平台,在平台上可以查看园区内所有的信息和数据,例如:人员信息、能耗信息、车辆信息、金额信息、安防信息等,让参观者以园区管理员的角色,通过智慧化的数据管理园区。
智慧物流:展示客户车辆、运输危险物品车辆在车辆定位,车辆远程监控,车辆环境监控等方面的应用。
以软件模拟方式展示物流车辆智能调度,数据采集,数据分析,自动化管理的应用。
智慧内河港口:通过宣传视频展示贵港市智慧内河港口建设成果与总体规划,介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港口以实现物体互联为发展方向,以传感技术、RFID 技术及其应用为基础,配合有线、无线等传输技术,来推进港口的物联网建设,实现港口在仓储管理、生产操作、海关监管、实时跟踪等方面的智能化管理,从而搭建高水平、高度智慧化的智慧港口。
智慧社区:通过智慧社区软件平台展示贵港市智慧社区建设内容——在线服务系统、呼叫中心系统、数字健康系统、信息服务系统、社区信用系统、村村通、社管通等内容。
智慧一天,用影片的形式,展示一个人的一天出行、办公、购物、休闲等智慧化的生活。
智慧养老:用影片的形式,做居家养老介绍。
智慧医疗:通过宣传影片和智慧医疗演示软件,展示未来的智慧医疗发展方向。
智慧教育:通过宣传影片体验学校和家长之间的信息互动,课程管理、成绩查询、综合评价等,体验远程视频教育和网络教育,体验校园监控、校园签到、信息查询。
智慧公交:智能公交方面,以互动软件的方式,体验电子公交,公交信息查询,路线规划等应用。智能驾驶方面,采用三维视频方式,让参观者虚拟驾驶车辆体验路线规划、交通信息、自动驾驶、车位预定等应用。
智慧旅游:智慧旅游展区将采用视频展示模式,通过无人机航拍的旅游视频让人们体验旅游目的地的场景,通过不一样的视角带给人们全新的感受。使得游客不仅拓展了视野,也了解到了未来旅游的新方式。
三、投资估算
(一)投资估算依据。
1.国家发改委颁布的有关文件。2.新的有关财务制度的会计制度。
3.2017年贵港市建筑及安装工程预算基价。4.2017年贵港市建委颁发的有关工程造价信息。5.项目拟建设方案及业主单位提供的资料。6.国内及广西省类似项目投资。
(二)项目总投资及运维估算。
10年项目总投资¥78,809,685.00元。其中主要费用构成如下:
(1)硬件及支撑软件购置费6,590,300元,主要含硬件及配套支撑操作系统购置费等。
(2)软件研发费18,453,600元。
(3)装修工程费用概算5,870,000元,主要包含综合布线等装修工程费。(4)10年运维及硬件设备二次更新费用估算47,895,785元。
(三)设备及支撑软件投资估算。
硬件投资费用约为6,590,300元。软件投资费用约为18,453,600元,具体明细如下:
设计、装饰、装修工程投资费用约为5,870,000元,具体明细如下:
7.社会管理智慧社区建设研究的论文 篇七
1 智慧城市的提出
美国加州旧金山1990年召开了以“智慧城市(smart city)、快速系统(fast systems)、全球网络(global works)”为主题的城市竞争力可持续发展会议。美国的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简称IBM)为了应对金融危机,于2008年11月提出了“智慧地球”。随着“智慧地球”的落地,“智慧城市”开始发展,2009年IBM公司发布了《智慧地球赢在中国》计划书,并在中国连续召开了22场智慧城市的讨论会,智慧城市在中国开始建设,目前,智慧双流,智慧上海,智慧深圳已逐渐发展起来。
2 智慧城市的概念和功能
虽然智慧城市提出近十年,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IMB将智慧城市定义为: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感知、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等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智慧城市的建设犹如一个生态系统,其在信息技术发展的背景下,围绕大数据平台,利用模式识别、云计算、移动计算等信息技术手段,整合信息资源,统筹业务应用系统,从而为政府、个人、企业提供更高效的决策依据。
智慧城市建设的八个方面功能有:智慧建筑系统、智能交通系统、智慧电网系统、城市指挥中心、城市公共安全、城市环境管理、智慧医疗、政府公共服务平台。智慧城市建设主要内容是建设信息基础设施,构建覆盖整个城市的信息共享网络平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推动传统产业的创新变革,推动电子商务的变革;建立多层次电子政务系统,完善公共服务信息网络;建设智慧城市人才队伍,提高全社会的信息化技术能力;开发重点领域的应用系统;整合社会资源,发展智慧城市的技术支撑平台;建设信息化标准和法律法规,有效管理信息资源。
3 智慧校园的概念与表现形式
智慧校园指的是将智能化传感器嵌入或安装到教室、图书挂、餐厅、实验室、会议室、宿舍楼等学习、活动、生活区域的各个地方作为终端设备,对这些终端设备用一定的方式连接,形成“物联网”,利用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服务中心将“物联网”和“软件应用平台”整合在一起,实现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的信息资源全面数字化,加以科学规范的管理方式对这些信息资源集成处理,工程统一的智能化管理和控制系统。
建立网络科研,根据创新人才培养要求实行教师教学研究积分管理,共享科研类应用软件及其主题科研网站实现资源共享。
建立校园文化板块,利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随时查询社团活动安排、各类竞赛情况,同时利用查询页面推送信息宣传,提供优秀资源共享。
建立一站式校园生活平台,通过电子钱包、电子饭卡、自主缴费组建一卡通一站式缴费平台,并在移动终端与文化板块相连接,增加洗衣机、运动场馆等的预约模块,形成校园文化建设与生活共促互建。
4 智慧城市建设与智慧校园发展的关系
智慧城市作为数字化城市和智能城市建设后的城市信息化高级形式,是信息化、城镇化、工业化的融合。智慧城市概念提出后,我国先后有南京、北京、上海、重庆、西安、深圳等20多个地区提出建设智慧城市。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是无线通信和物联网的发展,涉及到交通、医疗、政务、商业、教育等各方面领域。智慧城市建设基础在于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核心在于对信息的有效获取、整合、管理,故必须要有相应的知识体系和人才需求与之相配套。
高校是知识聚集、人才培养、信息科技发展之地,是国家创新发展中知识传播和利用的主要阵地。高校拥有智慧城市建设所需的信息资源、知识资源、人才资源,高校的信息服务也逐渐朝着知识化、创新化、个性化、智慧化的方向发展。“211工程”建立了与部分高校图书馆、重点学科、重点院系联合资源共享的地区高校文献信息服务中心,为高校相对集中、信息资源较为丰富、网络化水平较高的地区配备一批具区域特色的重点文献信息库,专人管理,共同享用,避免了资源重复购置的浪费。智慧城市建设为高校智慧校园建设提供了新思路,表现最突出的就是“智慧图书馆”,其作为智慧校园的建设部分,为智慧校园和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更纯净高校的公共文化环境和信息共享空间。
摘要:智慧城市的建设为中国城镇化乃至世界城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理念,我国各地政府、高校、企业纷纷加入智慧城市的行列以便加快发展进程。同时,智慧校园伴随教育信息化应运而生,其作为人才输出、信息资源汇集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关键词:智慧城市,信息化,智慧校园
参考文献
[1]张永民,杜忠潮.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及思考[J].实践与应用,2011(2).
[2]陈威莉.高校促进“智慧城市”信息化建设策略研究[J].经济与产业,2013(10).
8.社会管理智慧社区建设研究的论文 篇八
摘 要:为了提高智慧社区建设的集聚性,实现信息与资源的有效整合和优化,本文在研究多活性代理的复杂信息系统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活性代理的智慧社区研究的新方法,主要分析了智慧社区系统的体系结构和具体的智慧养老应用,分析结果表明,把智慧社区系统中各个代理联系起来,可以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形成完整的数据共享体系,提高智慧社区系统的整体性能。通过本文提出的新方法,可以为有效解决复杂信息系统中普遍存在的信息孤岛的数据融合问题提供解决方向,有效优化系统建设。
关键词:多活性代理;复杂信息系统;智慧社区;智慧养老
1 概述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的深入发展,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新一代技术在社区的广泛应用,为社区居民提供了现代化、便利化、智慧化的生活环境,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改变。随着社区的管理智能化,智慧社区的概念随之被提出来[1]。智慧社区是社区管理的一种新理念,是新形势下社会管理与服务的一种新模式,可以加快和谐社区建设,推动区域社会进步。
社区的主要构成对象是住宅与家庭,智慧社区的应用将渗透到居民生活的各个方面[2]。智慧社区建设的目标是形成一整套数据共享体系,从而为社区居民提供完整、全面、便捷的基础服务,将要面临海量的数据、大规模的用户、复杂的应用环境和不同的服务对象等多种因素带来的挑战,是一个高度自治、分布协同的复杂系统[3]。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往往由于不同部门相互独立的和管理的分散化等原因,在智慧社区系统内形成了一个个的信息孤岛,导致数据的不集中,已经严重阻碍了智慧社区的发展。
本文将针对复杂信息系统研究的多活性代理理论引入到智慧社区领域,分析了智慧社区系统的体系结构和具体的智慧养老应用,并对普遍存在的信息孤岛数据融合问题给出了解决方向,提高了智慧社区系统的集成度的可能性,为今后更好的优化智慧社区系统,提供了比较好的研究方向。
2 多活性代理的基本理论
多活性代理(MLA,Multi-Living Agent)的复杂信息系统理论,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主要针对人工设计系统的复杂信息系统研究的理论,可用于分析复杂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4]。多活性代理中的“代理”将人的意向、系统功能、系统结构、系统运行在“活性”意义上结合在一起,映射成现实系统或者未来设想系统的一个代表,它具有软硬结合、刚柔结合、人机结合、现实与未来结合等特点[5]。“多”映射了复杂信息系统的多剖面、多层次、多子系统交织、多功能等本质属性,“多”与“代理”集合,进一步体现上述属性特征,而“活性”是赋予系统活性,表征复杂信息系统生存发展,在运动过程发挥作用,蕴含着“过程”都是有限度的,复杂信息系统虽功能先进完备,但随着“环境”的演化它也有衰亡(活性衰退)和的终结,“活性”表征了系统的正常发挥和系统的存在。
基于多活性代理的复杂信息系统分析方法,可以把复杂信息系统从系统的功能层面进一步分解为各个层次的分代理,而代理的活性可从系统功能发挥剖面来进行表述。在复杂信息系统中,利用多活性代理间协商表征高层次的自组织机理,其结果的异常代表系统自组织机理出现异常[6]。将“活性”嵌入多代理表征复杂信息系统的研究方法,对于信息系统功能发挥作用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总之,多活性代理理论是一种研究复杂信息系统的有效手段,能够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提高复杂信息系统的整体性能。
3 基于多活性代理的智慧社区概述
智慧社区是一个复杂的信息系统,充分借助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新兴技术,涉及到智慧家居、智慧物业、智慧政务、个人健康与数字生活等诸多领域,借助发达的信息通信产业,利用先进的RFID相关技术、电信业务及信息化基础设施等优势,构建社区发展的智慧环境,形成基于海量信息和智能过滤处理的新形态[7]。一般来说,智慧社区系统包括5个方面:基础环境、数据库群、云交换平台、应用及其服务体系和保障体系[8],从服务的视角进行统筹布局和顶层设计,营造和谐、便捷、安全的城市环境和生活设施,为居民提供全方位、多方面的公共服务。
对于智慧社区系统来说,我们可以运用多活性代理理论进行分析和研究。从系统的观点来看,智慧社区是一个复杂的信息系统并兼备辅助决策功能,将关系到智慧城市的进一步决策。在智慧社区系统中,“活性”的顶层含义是保障社区居民的服务有效性,同时“活性”还代表各个代理的正常发挥和尽力延长其发挥的周期; “多活性”代表智慧社区系统中各个代理之间的协调性、系统的功能性和“活性”的发挥。同时,各个“大”代理可以进一步分解成若干个“小”的代理,逐层分解到出现可以具体实现的活性代理单元。基于以上分析,图1给出了一个基于多活性代理的智慧社区体系结构。
基于多活性代理的智慧社区以庞大的数据汇总为基础,提供强大的数据服务,对多种数据进行深入的整合、分析、挖掘和开发利用,为居民提供最便捷的服务操作。该系统主要包括5层代理和3个保障代理:
第1层的基础代理主要是为数据采集提供基础环境,包括全部的硬件环境;
第2层数据库代理主要包括业务数据库代理、日志数据库代理、交换数据库代理和传感信息数据库代理等4大数据库子代理;
第3层的云计算代理主要实现各种异构网络的数据交换和计算;
第4层的管理服务代理主要通过智慧家居代理、智慧养老代理、远程服务代理等多个子代理为社区居民的提供直接的服务;
第5层的服务代理主要是居民获取服务的展示形式。
同时,从技术、运行和管理三方面出发,由安全保障代理、标准规范代理和系统保障代理这3个代理组成的安全保障体系,确保各个代理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由此可见,基于多活性代理的智慧社区系统是一个多层次、多剖面的复杂信息系统。
总之,基于多活性代理的智慧社区复杂信息系统的5层代理之间通过协商协调机理,同时由安全保障代理、标准规范代理和管理保障代理的管理控制,对系统整体功能进行集中协商,提高智慧社区建设的集成度和管理的集中化,把各个代理联系起来,解决信息孤岛问题,打破信息壁垒,有效的进行信息和资源的整合,形成完整的数据共享体系,提高了智慧社区系统的整体性能。
4 基于多活性代理的智慧社区实际问题分析和研究
住宅与家庭是社区的主要构成对象,在智慧社区中,我们可以看到,智慧应用始终主要围绕着居民日常生活展开。在实际生活中,由于身体及年龄原因,行动不方便的人群,特别是我国老龄化问题的日益凸显,空巢老人的出现,面对当前节奏紧张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在家人没时间陪伴的情况下,迫切需要用先进技术手段帮他们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智慧养老随之出现[9]。
智慧养老代理作为智慧社区第4层管理服务代理的一个子代理,主要包括4个功能子代理,即为老活动管理代理、为老服务管理代理、居家养老代理和机构养老代理。智慧养老以智慧、健康养老和居家作为中心,把养老服务、健康管理服务最后一公里输送到家庭和社区。其框架图如图2所示。
下面以实际的应用为例,利用多活性代理的复杂信息系统理论分析智慧社区系统的智慧养老应用,其框架图如图3所示。
由上图分析可以看到,该系统按功能划分成5个层次,当第1层的基础代理采集到老人通过智能终端发出的SOS求救信号后,通过第2层的数据库代理和第3层的云计算代理对求救信息进行分析处理,然后把相关数据向第4层的管理服务代理输出,再通过子代理智慧养老代理继续分解到其子代理为老服务子代理和为老服务受理子代理,将分析结果输出给第5层的服务代理做出相应的决策,同时受到安全保障代理、标准规范代理和系统保障代理3个代理的调控,保证整个整体活性。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利用多活性代理理论分析复杂信息系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 结束语
本文利用多活性代理的复杂信息系统研究方法,对智慧社区系统的体系结构和具体的智慧养老应用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提高智慧社区系统集成度的方法,为以后更好的优化智慧社区系统,提高智慧社区系统的整体性能,提供了比较好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邓跃设,向涛.基于云计算的智慧社区综合管理系统关键技术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3(1):8-9.
[2]郑从卓,顾德道,高光耀.我国智慧社区服务体系构建的对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3,33(9):53-56.
[3]李焱.中国社区信息化及其系统结构的框架研究[J].电子政务,2012(5):91-95.
[4]王越,陶然,李炳照.基于多活性代理的复杂信息系统研究[J].中国科学E辑:信息科学,2008,38:2020-2037.
[5]王越.复杂信息系统构建的新方法——多活性代理方法[J].中国工程科学,2006,8(5):30-34.
[6]王越,陶然,张昊.基于多活性代理的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构建分析研究[J].中国科学:信息科学,2010,40(4):613-623.
[7]康春鹏智慧社区在社会管理中的应用[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2,21(2):72-76.
[8]王要武,李良宝.数字社区的功能需求与系统构建[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2002,35(6):85-88.
[9]张彭,王轶斌,沈玉梅,李若思.基于城乡统筹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构建智慧社区的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15(6):83-84.
作者简介:
李滨:男,1975年生,汉族,江西安义人,高级工程师,西北工业大学博士生在读,研究方向:系统工程方向,任职于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创新服务处。
刘超:女,1985年生,汉族,河北唐山人,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平台运营管理处咨询顾问,硕士研究生。
【社会管理智慧社区建设研究的论文】推荐阅读:
项目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研究论文07-22
咸宁市两型社会的建设研究10-11
社会学调查研究论文08-07
推动社区社会管理创新的路径07-10
医院管理会计体系的研究论文08-22
四川社会科学高水平研究团队建设计划11-12
职业院校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研究论文08-18
建设和谐高校促进社会和谐论文09-28
基于层级管理的集团财务模式下全面预算管理研究经济学论文07-27
我国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的浅探论文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