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14单元复习提纲

2024-06-17

哲学14单元复习提纲(5篇)

1.哲学14单元复习提纲 篇一

复习提纲:

1.是非题(每题1分,共10分)

2.单选题(每题2分,共10分)

3.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4.计算题(每题15分,共30分;5题中选2题)

5.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基本内容准备:

1.企业的概念

2.基层管理者

3.管理的职能

4.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

5.市场营销观念

6.市场细分

7.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

8.撇脂定价

9.生产系统

10.双因素理论

11.设备的磨损

12.物资储备定额

13.股份有限公司

14.市场细分

15.财务管理目标

计算题:

1.计算保本点销售量,实现利润应达到的销售量【财务管理】

2.回归分析法预测销售额pp.87-92 [市场营销]

3.网络图绘制;确定关键路线,计算总工期((网络图绘制pp.318-320、时间参数计算pp.321-

323、关键路线确定pp.323-325)

4.最佳订货批量,每年最佳订货次数,最佳订货间隔期和提前期内的需求量

5.计算净现值;回答两个投资方案,哪个更好 【财务管理】

讨论题:

1.关注沿海企业在人才竞争方面的策略、建议

2.人力资源管理:大型企业和小型企业有何不同

2.哲学14单元复习提纲 篇二

【网络构建】

【核心讲解】

一、唯物辩证法

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

2.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3.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1)内涵: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2)根本分歧: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二、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1.联系的含义

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三、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1)世界观原理:①相互区别:第一,性质不同。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或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第二,地位、作用和功能不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②相互联系:第一,整体离不开部分。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第二,部分离不开整体。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部分。

(2)方法论意义:①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②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2.系统优化方法

(1)系统的含义和基本特征:①含义: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②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2)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3)方法论要求: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统筹考虑,优化组合,最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

四、发展的概念

1.发展的普遍性

(1)表现: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2)原因: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2.发展的实质

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五、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1.前途光明——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1)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2)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3)在社会历史领域中,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2.道路曲折——新事物战胜旧事物需要一个过程

(1)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2)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

(3)旧事物在开始时往往比较强大,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

3.方法论意义

(1)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

(2)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

六、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

1.量变与质变的含义

(1)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2)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2.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1)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2)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3.方法论意义

(1)要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2)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3)拔苗助长、急于求成或优柔寡断、缺乏信心,都是不可取的。

七、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

1.矛盾的含义与作用

(1)含义: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2)作用: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矛盾的普遍性。①含义: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②方法论要求: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2)矛盾的特殊性。①含义: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②表现: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③方法论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a.含义: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b.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c.意义: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endprint

(3)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①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②相互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特殊性;在一定场合是特殊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普遍性。③方法论意义: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八、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1.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

2.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1)依据: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

(2)要求:①坚持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②坚持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③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重点论是要看到两点中的重点。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九、辩证否定观

1.辩证否定观

(1)含义: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2)特征:①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②是事物联系的环节,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3)实质:“扬弃”,即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

2.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1)观点:否定就是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排拒或毁灭,是借助于外力作用实现事物的变化。

(2)特点:或简单地肯定一切,或简单地否定一切。

十、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1.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内涵

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现存事物的肯定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的;辩证法的本质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2.创新意识

(1)理论依据:①辩证的否定观。②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2)具体要求:①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既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又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②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3)创新的社会作用: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考向预测】

一、联系是普遍的,整个世界是一个联系的统一整体,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近二三十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但同时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人们面对人口、资源、环境之间日益加剧的矛盾而进行的思考,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哲学性质的问题。坚持“五位一体”,建设美丽中国,就是要从整体上把握经济、政治、文化、生态文明和社会的关系,用系统优化的观点看问题。以此为背景,考查联系的观点是高考出题的重要方向。

二、发展具有普遍性,我们党对小康社会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国小康社会的建设也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从党的十二大正式提出的“到20世纪末要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党对小康社会的认识不断深化发展。在小康社会的建设中,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不断促进小康社会的建成。以此为背景,考查唯物辩证法中关于发展的观点,是高考考查的重要方向。

三、美与丑、善与恶……2013年有太多的道德追问

从哲学上看,道德的冲突是矛盾的具体体现。对道德的追问,体现出矛盾的对立性,也预示着社会道德的发展,彰显着矛盾的转化。矛盾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运用矛盾观点和矛盾分析法对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社会等各种现象及热点问题进行分析,是高考中常见的切入角度。

四、辩证的否定是有肯定、有否定,肯定中有否定、否定中包含肯定的因素

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环节和联系环节。对待传统文化应坚持辩证否定的观点。对传统文化批判继承,古为今用。面对传统文化,要善于分辨其中的精华与糟粕,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社会生活中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同时,对待传统文化还要有创新意识,在继承中发展传统文化。在高考中,通常结合《文化生活》知识和《生活与哲学》知识考查“传统文化”这一知识点。

【备考建议】

本单元从方法论的角度回答了“如何正确看待我们周围的世界”这一主题,从思想方法的视角为我们展示了“世界是怎么样的”。主要阐述了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发展观、全面观、矛盾观。

高考对本单元内容的考查很多,难度较大,命题主要集中在联系的特点、发展的状态和趋势、矛盾分析法、辩证的否定观和创新的作用等方面。命题趋势呈现“一不变、三上升”的特点。“一不变”就是将矛盾作为重点考查对象不变;“三上升”就是对系统优化方法、发展的观点、辩证的否定观的考查呈上升趋势。试题主要以寓言、漫画和自然科技及文化热点为背景,考查学生调动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备考中,要从整体上认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理解联系、发展、矛盾、创新之间的内在联系。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的世界;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了事物的发展;唯物辩证法是革命的、批判的,必须要树立创新意识;创造条件推动矛盾双方的转变,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实现更好的发展。endprint

备考时,要狠抓常考知识点,对每一具体的辩证法原理既要表述准确、理解全面,又要联系社会热点,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等方面的热点,尝试用哲学原理解读热点材料,从而提高能力、举一反三。

综合知识四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网络构建】

【核心讲解】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含义

(1)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它的最主要的内容是物质生活资料生产方式。

(2)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类社会中各种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

2.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①从性质上说,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②从过程上说,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①从时间上说,社会意识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②从性质上说,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1)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①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②当上层建筑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

3.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与基本规律

(1)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2)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1)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①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②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③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较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④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2)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①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②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③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的概念

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劳动群众都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

2.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

(1)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3.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含义:①群众观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②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2)地位与作用:①地位: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②作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四、人生价值

1.价值和价值观

(1)价值: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积极功能和属性。

(2)人的价值:①含义: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社会、他人和自己的需要。②特点: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③评价: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的贡献。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就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

(3)价值观:①含义: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会形成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这就是价值观。②实质: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在一定的社会存在基础上产生的,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1)性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2)表现: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②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

五、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1.客观依据

(1)原因:人们选择的目标能否实现,实现的程度如何,取决于人们的认识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2)要求: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

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

(1)表现: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2)意义:有助于我们正确评价历史和现实中的各种价值观念,防止简单化和片面化倾向;有助于我们的价值观念与时俱进,从而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择。endprint

3.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阶级性

(1)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不同。

(2)在阶级社会中,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

4.价值冲突及评价标准

(1)表现: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对其价值的评价也就不同。

(2)处理办法:①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②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持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③正确反映并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最重要的是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

六、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1.价值的实现方式

(1)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①劳动着的人是幸福的: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是创造美好生活、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②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①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是统一的,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②强调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个人的价值,并不否认追求人的个性发展。③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必须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完全脱离社会的“个人奋斗”和“自我实现”,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3)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①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②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③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要正确理解世界观、人生观、人生价值观之间的关系:

2.坚定理想,铸就辉煌

(1)理想: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人生的奋斗目标。

(2)共同理想: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3)理想的作用:一个人有了崇高的理想,就有了坚定正确的方向,就能够把个人的前途和国家的命运、人类的幸福结合起来,从而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实现人生的价值。

【考向预测】

一、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但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它只能通过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二、结合党的十八大等社会热点进行考查

党的十八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明确提出了深化改革的方向与任务,习近平到深圳和广东视察、重走邓小平南巡路线,李克强“用改革红利激发内需潜力”的讲话,这些都可能成为高考试题的切入点,同学们要给予足够重视。

三、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在砥砺自我中实现价值。罗阳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其人生价值观对整个社会的行为具有导向作用。

四、结合道德模范和感动中国人物的先进事迹进行考查

在高考中,很容易以此作为命题的切入点,结合《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考查开展这些活动的理论依据、重大文化意义以及如何向先进人物学习等知识点。

【备考建议】

本单元主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和实践出发,认识社会历史的真谛(知道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明确社会历史的主体,把握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人生的价值,了解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懂得如何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把握实现和创造人生价值的基本途径。

近年来,高考的命题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社会发展方面,集中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二是在关注民生方面,集中考查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三是结合模范人物的事迹,考查人生价值的实现。命题以选择题为主,非选择题主要从具体原理切入,紧扣社会热点,考查学生调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单元1-8复习提纲 篇三

一、易写错的字。

轻、愉、乌、愁、眠、献

二、易读错的字。

停泊(bó)位置(zhì)似(shì)的 滂(pāng)沱 单元二

一、容易写错的字。荒、燃烧、初、窗

二、容易读错的字。轻拂(fú)一幅(fú)掠(lǜe)过围绕(rào)单元三

一、容易写错的字。竞相开放、麦、食、拜、抚摸、火焰、滔天巨浪、迫不及待

二、容易读错的字。

单元四

一、容易写错的字。磨、抵、努、管、沿

二、容易读错的字。

结(jiã)网几(jī)乎磨(mò)坊(fáng)奴(nú)仆(pú)后患(huàn)骄阳似(sì)火 挑(tiǎo)促织 嚷(rǎng)起来

三、解词。

1、意味深长:含有深长的意义。

2、骄阳似火:强烈的阳

光像着火一样,形容非常炎热。

3、惊涛拍岸:滚滚的波

涛撞在岸边的岩石上,声音很响。

4、坐:因为; 泊:停船

靠岸; 红于:比„„红; 白云生处:白云缭绕的地方;石径:石头小路。

四、课文重点。

1、《让我们荡起双桨》的作者是(乔羽)。

2、“无字词典”指的是(生活实践)。我们不仅要(从书中学语文),还要(从生活实践中学语文)。题目中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

3、《山行》作者是(唐代的杜牧),写出了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4、《枫桥夜泊》的作者是(唐代的张继),写出了诗人(忧愁)的心情。作者看到了(月落、霜满天、江枫、渔火),听到了(乌啼和钟声。)

5、《做一片美的叶子》的作者是(金波),大树指的是(社会、国家),叶子指的是(个人)。

6、和树木有关的成语是:(根深固本、浇树浇根、根深叶茂、叶落归根)

7、《夜书所见》的作者是(宋朝的叶绍翁)。

依山而(ãr)建湛(zhàn)蓝曲(qū)径通幽

三、解词。

1、一碧如洗:天空像被水洗过一样碧蓝。

2、热闹非凡:形容非常热闹。

3、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四、造句。(参考)犹如、像、仿佛、宛如 碧绿的垂柳——姑娘的长发

弯弯的月亮——一只小船 圆圆的月亮——玉盘 美丽的学校——花园

五、课文重点。

1、《北大荒的秋天》全文使用了(分总结构),总结句是(“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第四节使用了(总分结构),总起句是(“原野热闹非凡”),分别叙述了大豆、高粱、榛树。

2、杭州美称(“人间天堂”)。

3、拉萨是有名的(日光城),在藏语中,拉萨的意思是(“圣地”)。拉萨的天空特点是(湛蓝透亮)。

4、根据(上下文)确定字词的意思,是重要的学习方法。

富翁(wēng)湖泊(pō)数(shǔ)不尽

兴(xīng)奋 捕(bǔ)鱼麦囤(dùn)哪吒(zhā)嗷嗷(áo)叫兴(xīng)风作浪

三、解词。

1、嘱咐:告诉对方应该

怎样,不应该怎样。

2、竞相开放:形容花儿

争着开放。

3、随即:立刻。

4、胡作非为:不顾法纪

任意行动。

5、兴风作浪:比喻挑起

事端或进行破坏行动。

四、造句(参考)亲切:老师对我们很亲切。妈妈亲切地询问我的学习情况。

五、课文重点。

1、《蒲公英》告诉我们(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2、《三袋麦子》告诉我们要(目光远大,不要目光短浅)。

3、哪吒是个(为民着想,勇敢机智)的人。

4、和动物有关的成语是:(雏鹰展翅、老马识途、鱼贯而入、倾巢而出、鸡飞狗跳、狼奔豕突、群龙无首、狡兔三窟)

5、当出现意外时,我们应该(沉着镇定),学会(自救和求救)。

会(kuài)稽 舂(chōng)米 夫(fū)差(chāi)划(huá)木头跷跷(qiāo)板

三、解词。

1、卧薪尝胆:睡在柴草上,品尝苦胆。形容发奋图强。

2、后患:将来的祸患。

四、造句。(参考)

1、如果„„就„„如果你尊重别人,别人就会尊重你。如果明天下雨,我们就不去春游了。

2、果然:我觉得爷爷回来接我,放学后爷爷果然来了。医生说这种药效果好,奶奶吃了,果然很有效。

3、建议:他提了一个好建议。他建议去云龙湖秋游。

五、课文重点。

1、布鲁斯是个(坚持不懈、不屈不挠)的人。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只有坚持不懈才能获得成功)。

2、勾践是个(忍辱负重、发奋图强)的人。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只有发奋图强才能获得成功)。

3、发明听诊器的是法国医生(雷奈克)。雷奈克是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实践)的人,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只有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实践,才能获得成功)。

4、形容勾践的成语:(忍辱负重、以屈求伸、发奋图强、卧薪尝胆。)

5、背诵《古今贤文》5句话。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今人胜古人。

若使年华虚度过,到老空留后悔心。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冰生于水而寒于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6、学会写留言条。P77

单元5

一、易写错的字。

舒 商 精彩 奏 降临 甚

二、易写错的字

结(jiã)伴嬉(xī)水跳跃(yuâ)大厦(shà)草秆(gǎn)相称(chân)数(shǔ)不尽

剥(bāo)开

红白相间(jiàn)鳞次栉(zhì)比

三、解词

1、沐浴:比喻沉浸在某种环境中。

2、鳞次栉比:像鱼鳞和梳子齿一样排列,形容房屋等密集。

3、琳琅满目:比喻各种好的东西很多。

4、人流如潮:人群像潮水一样,形容人很多。

5、举世闻名:全世界有名。

6、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

7、装点:装饰点缀。

8、驰名中外:名声在中外传播很远。

四、造句。(参考)

1、倾听:(1)音乐会上,听众们倾听着美妙的音乐。(2)课堂上,我们要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

2、闪耀:(1)夜晚的大街上灯光闪耀,美丽极了。

(2)美丽的宝石闪耀着光芒,真美。

3、越来越„„越来越„„(1)我读书越来越多,我的知识越来越丰富了。(2)我的年龄越来越大,个子越来越高。

五、背诵课文。《“东方之珠”》《小露珠》

六、课文重点。

1、《“东方之珠”》全文的结构是(总分总),其中2、3、5节是(总分结构)。

2、小露珠像钻石一样(闪亮),像水晶那么(透明),像珍珠那么(圆润),他把植物装点得生机勃勃,所以植物和动物都喜欢小露珠。

3、《石榴》主要的修辞方法是(比喻)和(拟人),找句子读一读。P86-874、别称、昆明(春城)广州(羊成)济南(泉城)哈尔滨(冰城)潍坊(鸢都)重庆(山城)南京(石头城)拉萨(日光城)上海(申城)徐州(彭城)

5、背默古今贤文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6、成语积累:形容城市繁华(车水马龙、华灯初上、流光溢彩、美轮美奂)

单元6

一、易写错的字。杂 印 壳 袋

二、易读错的字。好(hào)奇不禁(jīn)足迹(jì)地壳(qiào)坚劲(jìng)发人深省(xǐng)丢三落(là)四 亲密无间(jiàn)参(cēn)差(cī)不齐 称(chēn)霸兴(xīng)风作浪

三、解词。

1、刨根问底—追究底细,寻根究底。

2、气势汹汹—形容非常生气。

3、蛮不讲理—粗野,不讲理。

4、不由分说—由不得分辩。

5、自由自在—不受任何限制。

6、无影无踪—一点儿影子都看不见了。

四、造句

1、纷纷:(1)秋天到了,树叶纷纷飘落下来。(2)课堂上,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

2、激烈:(1)比赛在激烈地进行着。(2)老年人运动不要太激烈。课文重点。

1、航天飞机外形(庞大、奇异),飞得(又高又快)。本领也很大:能(绕着地球转圈圈),能(释放人造地球卫星),(回收人造地球卫星)。

2、石头书上的字指(雨痕、波痕、矿物),画指的是(树叶、贝壳、小鱼等的化石)。

3、《竹石》的作者是(清代画家郑板桥)。

4、带有风雨的成语(和风细雨、春风化雨、呼风唤雨、栉风沐雨、未风先雨、见风是雨、凄风苦雨、暴风骤雨)

单元7

一、易写错的字。

承 苍 述 购

二、易读错的字。

骤(zhòu)然结束(shù)崭(zhǎn)新不禁(jīn)

三、解词

1、骤然—突然。

2、经久不息—很长时间不停止。

3、若有所悟—感觉好像明白了什么。

4、一无所有—什么都没有得到。

四、背诵课文《掌声》最后一节。

五、课文重点。

1、军神指(刘伯承),他(伤势很重却从容走进诊所,坚决不打麻醉药,在做手术时一直在数刀数),所以被称为(“军神”)。

2、刘伯承是个(坚忍不拔、意志坚强)的人。

3、《掌声》告诉我们要(主动关爱有困难的人),也要(欣赏别人,欣赏自己)。

4、《金子》告诉我们(只有勤劳和智慧,才能获得成功)。

5、彼得是个(勤劳智慧)的人。文中的金子(指鲜花和财富,又指勤劳和智慧)。

6、京剧中,红脸代表(忠勇),如(关羽);黑脸代表(正直),如(包公);白脸代表(奸诈),如(秦桧);花脸如(孙悟空)。

7、古今贤文。身怕不动,脑怕不用。手越用越巧,脑越用越灵。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三心二意,一事无成。师傅领进门,修行在自身。

熟能生巧,业精于勤。

8、成语积累:赞扬刘伯承的成语(戎马一生、身经百战、运筹帷幄、好谋善断)

单元8

一、易错的字。

采 念 异 逢 插 萸 罪 既 统

二、易读错的字。无辜(gū)铸佞(nìng)臣 沧海一粟(sù)为(wâi)有暗香来

三、解词。

1、扶老携幼——扶着老人,带着小孩。

2、兴高采烈——兴致很高,情绪热烈。

3、思绪万千——想了很多。

4、异乡——异:别的,其他的。他乡。

5、独——独自。

6、逢——遇到。

7、倍——加倍。

8、每逢佳节倍思亲——每次遇到美好的节日就加倍思念亲人。

9、陋习——不文明不合理的习俗。

三、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四、课文重点。

1、《每逢佳节倍思亲》作者是(唐朝王维),表达了他(思念家乡思念亲人)之情。

2、孙中山从小就(善于独立思考,敢于反抗)。

3、成语积累:激励人勤奋学习的成语有(学海无涯、书山有路、孜孜以求、全力以赴、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4、《梅花》作者是(宋代王安石)。

4.九年级化学上单元复习提纲 篇四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复习提纲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一、药品的取用原则

1、使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取用药品注意节约:取用药品应严格按实验室规定的用量,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即液体取1-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

3、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即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到指定的容器里。

4、实验时若眼睛里溅进了药液,要立即用水冲洗。

二、固体药品的取用

1、块状或密度较大的固体颗粒一般用镊子夹取,2、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用钥匙(或纸槽)。

3、使用过的镊子或钥匙应立即用干净的纸擦干净。

三、液体药品(存放在细口瓶)的取用

1、少量液体药品的取用---用胶头滴管

吸有药液的滴管应悬空垂直在仪器的正上方,将药液滴入接受药液的仪器中,不要让吸有药液的滴管接触仪器壁;不要将滴管平放在实验台或其他地方,以免沾污滴管;不能用未清洗的滴管再吸别的试剂(滴瓶上的滴管不能交叉使用,也不需冲洗)

2、从细口瓶里取用试液时,应把瓶塞拿下,倒放在桌上;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靠试管口或仪器口,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

3、量筒的使用

A、取用一定体积的液体药品可用量筒量取。

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俯视读数偏高,仰视读数偏底。

B、量取液体体积操作:先向量筒里倾倒液体至接近所需刻度后用滴管滴加到刻度线。注意:

量筒是一种量器,只能用来量取液体,不能长期存放药品,也不能作为反应的容器。不能用来量过冷或过热的液体,不宜加热。

C、读数时,若仰视,读数比实际体积低;若俯视,读数比实际体积高。

三、酒精灯的使用

1、酒精灯火焰:分三层为外焰、内焰、焰心。

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温度最低,因此加热时应把加热物质放在外焰部分。

2、酒精灯使用注意事项:A、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超过容积的2/3;B、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灭;C、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D、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以免引起火灾。E、不用酒精灯时,要盖上灯帽,以防止酒精挥发。

3、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可以加热的仪器,但必须垫上石棉网的是烧杯、烧瓶;不能加热的仪器有:量筒、玻璃棒、集气瓶。

4、给药品加热时要把仪器擦干,先进行预热,然后固定在药品的下方加热;加热固体药品,药品要铺平,要把试管口稍向下倾斜,以防止水倒流入试管而使试管破裂;加热液体药品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要把试管向上倾斜45°角,并不能将试管口对着自己或别人

四、洗涤仪器:

1、用试管刷刷洗,刷洗时须转动或上下移动试管刷,但用力不能过猛,以防止试管损坏。

2、仪器洗干净的标志是: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五、活动探究

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P7—P9

2、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探究:P10—P12

六、绿色化学的特点:P6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提纲

一、基本概念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石蜡的熔化、水的蒸发

2、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物质的燃烧、钢铁的生锈

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生成新的物质。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不伴随化学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如铁易生锈、氧气可以支持燃烧等。

5、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如N2 O2 CO2 P2O5等。

6、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如空气、蔗糖水等(里面的成分各自保持原来的性质)

7、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N2 O2 S P等。

8、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洁物。如CO2 KClO3 SO2 等。

9、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中,其中一种元素的氧元素的化合物。如CO2 SO2等。

10、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A+B ==AB

11、分解反应:由一中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AB ===A +B

12、氧化反应:物质与氧的反应。(缓慢氧化也是氧化反应)

13、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又叫触媒)[应讲某种物质是某个反应的催化剂,如不能讲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而应讲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14、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二、空气的成分

1、空气含氧量的测定——过量红磷的燃烧实验P23 问题:(1)为什么红磷必须过量?

(2)能否用硫、木炭、铁丝等物质代替红磷?

2、空气的成分:

N2 :78% O2:21% 稀有气体:0.94% CO2:0.03% 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3、氧气的用途: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

4、氮气的用途:P24

5、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P25

6、空气的污染:(空气质量日报、预报)

(1)污染源:主要是化石燃料(煤和石油等)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汽车排放的尾气等。

(2)污染物:主要是粉尘和气体。如:SO2 CO 氮的氧化物等。

三、氧气的性质

1、氧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密度略大,不易溶于水。在一定的条件下可液化成淡蓝色液体或固化成淡蓝色固体。

2、氧气的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氧化性,是常见的氧化剂。

(1)能支持燃烧: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复燃。(2)氧气与一些物质的反应:

参加反应物质 与氧气反应的条件 与氧气反应的现象 生成物的名称和化学式 化学反应的表达式 硫 铝箔 碳 铁丝 磷

四、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药品: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或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2、反应的原理:(1)过氧化氢 水+氧气

(2)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导管口要塞一团棉花)

(3)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3、实验装置P34、P35

4、收集方法:

密度比空气大——向上排空气法(导管口要伸到集气瓶底处,便于将集气瓶内的空气赶尽)

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反应——排水法(刚开始有气泡时,因容器内或导管内还有空气不能马上收集,当气泡连续、均匀逸出时才开始收集;当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表明气体已收集满)。本方法收集的气体较纯净。

5、操作步骤: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P37 装:将药品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点:点燃酒精灯,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对准试管中药品部位加热。

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离:收集完毕后,先将导管撤离水槽。熄:熄灭酒精灯。

6、检验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气体是氧气。

7、验满方法:

(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2)用排水法收集时:当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8、注意事项:

(1)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固体药品加热时),防止药品中的水分受热后变成水蒸气,再冷凝成水珠倒流回试管底部,而使试管破裂。

(2)导管不能伸入试管太长,只需稍微露出橡皮塞既可,便于排出气体。

(3)试管内的药品要平铺试管底部,均匀受热。(4)铁夹要夹在试管的中上部(离试管口约1/3处)。(5)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对准药品的部位加热;加热时先将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让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准药品部位加热。

(6)用排水法集气时,集气瓶充满水后倒放入水槽中(瓶口要在水面下),导管伸到瓶口处即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集气瓶正放,导管口要接近集气瓶底部。

(7)用排水法集气时,应注意当气泡从导管口连续、均匀地放出时再收集,否则收集的气体中混有空气。当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时,证明已满。

(8)停止反应时,应先把撤导管,后移酒精灯(防止水槽里的水倒流入试管,导致使馆破裂)

(9)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要正放,瓶口处要盖上玻璃片。(10)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要塞一小团棉花。

五、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

在低温条件下加压,使空气转变为液态空气,然后蒸发。由于液态氮的沸点比液态氧的沸点低,因此氮气首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就是液态氮。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复习提纲

一、水的组成

1、电解水实验:电解水是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发生了化学反应。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这两种原子分别两两构成成氢分子、氧分子,很多氢分子,氧分子聚集成氢气、氧气。

2、一正氧、二负氢 实验 现象 表达式

电解水验 电极上有气泡,正负极气体体积比为1:2。负极气体可燃烧,正极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水 氧气+氢气(分解反应)2H2O 通电 2H2↑+ O2 ↑

3、水的组成:水是纯净物,是一种化合物。从宏观分析,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水是化合物。从微观分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氧原子构成的。

4、水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没有味道的液体,沸点是100℃,凝固点是0℃,密度为1g/cm3,能溶解多种物质形成溶液。(2)化学性质: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水还可以与许多单质(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盐等多种物质反应。

二、氢气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是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

2、化学性质——可燃性。

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火焰呈淡蓝色,唯一的生成物是水。

注意:氢气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气体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因此点燃氢气前,一定要先验纯。(验纯的方法:收集一试管的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瓶口向下移进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点火,若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需再收集,再检验;声音很小则表示氢气较纯。)

三、分子

1、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分子的特征:

(1)分子很小,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总是在不停地运动着,并且温度越高,分子的能量越大,运动速度也就越快。

(3)分子间有作用力和间隔。不同的液体混合后的总体积通常不等于几种液体的体积简单相加,就是因为分子间有一定的作用力和间隔。(热胀冷缩)

3、解释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这些现象:: a:路过酒厂门口,并未喝酒,却能闻到酒的香味? b:在烟厂工作,虽不会吸烟,身上却有一身烟味?

c:衣服洗过以后,经过晾晒,湿衣变干.那么,水到那里去了? d:糖放在水中,渐渐消失,但水却有了甜味.为什么? e:半杯酒精倒入半杯水中,却不满一杯.怎么回事?

四、原子

1、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的分化和原子的重新组合。

3、分子与原子的比较: 原子 分子 备注

概念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一定比分子小吗? 相 似 性 小,轻,有间隔。同种原子性质相同;

不同种原子性质不同; 小,轻,有间隔。同种分子性质相同;

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相 异

性 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在化学反应中,分裂成原子,由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相 互 关

系 原子可以构成分子,由分子构成物质。如:氧气,氮气等原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如:金属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无数多个同种分子构成物质。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几种?

五、物质的分类、组成、构成

1、物质由元素组成

2、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

单质

纯净物

3、物质的分类 化合物 混合物

六、水的净化

1、水的净化

(1)、加入絮凝剂吸附杂质(吸附沉淀)(2)、过滤(3)、消毒(加氯气或一氧化二氯)

2、活性炭的净水作用:具有多孔结构,对气体、蒸气或胶状固体具有强大的吸附能力。可以吸附色素而使液体变无色,也可以除臭味。

3、硬水和软水

(1)区别:水中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多少。(2)硬水的软化方法:煮沸或蒸馏

七、物质的分类方法

1、过滤:分离可溶性与不溶性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注意:“一贴” “二低” “三靠”)

2、蒸馏:分离沸点不同的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八、爱护水资源

1、人类拥有的水资源P57—P59

2、我国的水资源情况及水资源污染:主要水体污染来源: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

3、爱护水资源——节水标志

(1)节约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节约用水,一方面要防止浪费水,另一方面要通过使用新技术,改革工艺和改变习惯来减少大量工农业和生活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2)防治水体污染的办法:A、减少污染物的产生B、对被污染的水体进行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 C、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D、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再排放。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妙复习提纲

一、原子的构成:

质子: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 原子核(+)

中子:不带电 原子

不带电 电 子(一)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1.构成原子的粒子有三种:质子、中子、电子。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这三种粒子构成的。如有一种氢原子中只有质子和电子,没有中子。

2.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就是质子所带的电荷数(中子不带电),而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因此,核电荷数=质子数,由于原子核内质于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所以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原子中存在带电的粒子,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相等,但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二:相对原子质量:——国际上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某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某元素原子的实际质量/(碳原子实际质量×1/12)注意:

1.相对原子质量只是一个比,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它的单位是1,省略不写。

2.在相对原子质量计算中,所选用的一种碳原子是碳12,是含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它的质量的1/12约等于1.66×10-27 kg。

三、元素:

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地壳中各元素含量顺序:O Si Al Fe 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 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3、元素、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元素 原子

概念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区分 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没有数量多少的意义。即讲种类,有讲个数,有数量多少的含义。

使用范围 应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应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

举例 如: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即。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如;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联系 元素的最小粒子

元素=================================原子

一类原子的总称

4、元素符号的意义:A.表示一种元素.B.表是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例如:O的意义: N的意义:

5、元素符号的书写:记住常见元素的符号

金属元素

固态

6、元素的分类

非金属元素 液态

气态

稀有气体元素

7、元素周期表

四、离子

1、核外电子的排步——用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

2、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3、元素的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A、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个(氦为2个)稳定结构,性质稳定。

B、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易失电子。C、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或等于4个,易获得电子。

4、离子的形成:原子得或失电子后形成的带电原子 原子得电子—带负电—形成阴离子 原子失电子—带正电—形成阳离子

5、离子的表示方法——离子符号。离子符号表示式Xn+或Xn-,X表示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化学式,X右上角的“+”或“-”表示离子带的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n”表示带n个单位的电荷。例如,Al3+表示1个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铝离子;3SO42-表示3个带两个单位负电荷的硫酸根离子。

五、化学式

1、定义: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2、意义:

(1).表示一种物质;

(2).表示组成这种物质的元素;(3).表示各种元素原子的个数比;

(4).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对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例如:CO2的意义

六、化合价

1、O通常显-2价,氢通常显+1价;金属元素通常显正价;化合价有变价。

2、化合价的应用:依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3、书写化学式时注意根据化合价的正负,按左正右负氨特殊来书写。

4、记住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七、1、元素符号前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 2N

2、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个数 2H2O

3、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个数

4、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该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Mg2+

5、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的化合价

6、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该分子所含有的某原子个数 H2O

5.哲学14单元复习提纲 篇五

1.form , vt. 组成、组织,形成、养成习惯,想出(计划,意见等)、

He formed a class for beginners. ( 组织 )

Group activities help to form a child’s character. ( 养成 )

An idea formed in his mind.. ( 想出 )

2.put/throw/send sb. in(into) prison 把…送进监狱

犯法的人(law-breakers)都要坐牢。

Law-breakers are put in/into prison.

由于政治原因,他被关进了监狱。

He was put in prison for political reasons.

3.judge vt.&vi. 判断,判定

勿以貌取人_Don’t judge a man by his looks.

judging by/from…. 作独立成分,意为“从…来看”。

从你说的情况来看,他们应该成功了。

Judging from what you said, hey ought to succeed.

4. forbid vt. “禁止,不许,阻止“

forbid + doing/ forbid +sb. to do sth.

我不许你用我的电脑。I forbid you to use my computer.

我们学校禁止吸烟。Smoking is forbidden in our school.___

5. join , join in, take part in, attend

Will you join in the game?

Mr. Zhang will join us in the discussion this afternoon.

He joined the army during the World War II.

I’ll attend an important meeting tomorrow.

Lincoln took part in politics and was strongly against slavery.

II. Reading

6.march vi.进行,行军

战士们向前行军。The soldiers marched forward.

向敌人进军 march against the enemy 长征 the Long March

7. treat vt. 待遇,对待,看待。可与 as, like, as if 等连用。

他母亲把他当小孩子看待。

His mother treated him as a small child.

这个老人待他像他自己的亲生儿子。

The old man treated him as if he were his own son.

8. separate, adj. 分开的,单独的,不同的。

vt.把…分开/隔开,将…分类。常与介词 form连用。

n. separation adv. separately 单独地,各自地“

英法两国由英吉利海峡(English Channel)隔开。

English is separated from France by the English Channel.

As we joined the big crowd I got __A_____ form my friends.

A. separated B. spared C. lost D. missed

9. Black children were educated in separate schools and black people had no right to vote in the southern states.

Winning a scholarship gave him the chance to go to a college in one of the northern states.

From then on, all black people had the right to vote.

不定式短语作定语,修饰right 和chance.

你没有理由拒绝此事。You have no reason to refuse this.

那是做这件事的最好办法。That is the best way to do it.

10. fight for , 为争取….而斗争 fight against, 为反对….而战

fight with,和…作斗争/ 和…并肩作战

Who will fight with you for better working conditions?

The slaves were fighting for their freedom.

They fought against the Japanese during the Anti-Japanese War.

England fought with France against Germany in the First World War.

10. set/give an example to sb. 为某人树立榜样

学习某人的榜样 follow sb.’s example/ follow the example of sb.

以某人/某事为例 take sb/sth for example

11. …….,study and work as they wished.

as sb. wishes/pleases/likes 按照某人的意愿/喜欢

你喜欢怎么做就怎么做。Do as you wish

12. demand vt. 强烈要求, 需要, 请求被告知./ n. 要求,请求

They demanded payment today. ( 强烈要求 )

This problem demands immediate attention. ( 需要 )

This is our second demand for payment. ( n. 要求,请求 )

demand sth. of/ from sb. 要求某人某物

demand to do 要求做…..

demand that…..(从句谓语用虚拟语气should+v.)

in demand 非常需要的,很受欢迎的. / on demand 有求必应,随叫随到

After two successful films, that actor is in demand in Hollywood.

She fed the baby on demand.

13. achieve vt. 完成;实现, 达到;获得

n. achievement 成就,业绩 adj. achievable 可完成的

这个学校已经完成了今年的目标.

The school has achieved all its goals that year.

14.arrest vt./ n. 逮捕, 拘留, 扣留

arrest sb. 逮捕某人 be arrested for 因…而被捕

(be) under arrest 被捕,被拘留

他因抢劫而被捕.__ He was arrested for robbery

警察昨晚逮捕了那个贼。The police arrested the thief last night.

你被捕了。You are under arrest.

15. vote vi./n.投票, 选举,选举权

vote for/against 投票赞成/反对 vote on sth. 就---投票表决

他对该计划投了反对票。He voted against the plan

现在我们对这个问题投票表决。

Now we will vote on this question.

16.from then on 从那时起

III. Integrating skills

17. of all times 无论何时

18. struggle for 为…而挣扎,努力 struggle with/against 为反对…而挣扎,搏斗

19. in one’s choice 在选择过程中

在选择的时候要小心. Be careful in your choice.

by one’s own choice 出于某人自己的选择

是他自己选择买这辆车的.

He bought this car by his own choice.

20. start with 以…开始

这个晚会以一首歌曲开始.

The party started with a song.

21. abolish vt.废除,废止(法律,制度,习俗等)

22. regardless of 不理会, 不顾 = despite/in spite of

We will persevere regardless of past failures.

尽管以前我们失败过,但仍要坚持下去.

23. at first sight 开始 乍一看 一见钟情 _love_ at first sight

二. 单词题

1. __________________(奴隶制) is the system by which some people are owned by others.

2. Fifty years ago, mixed-race ______________(婚姻) were __________________(禁止)。

3. John brown helped many ________________(逃跑的) slaves in the 1950s.

4. Civil rights fighters ______________(要求) that African Americans be treated equally.

5. During the Second World War, from 1937 to 1945, there were many organized _______________(抵制) of Japanese goods al over China.

6. King fought against the __________________(分离) of blacks and whites.

7. People of different _________________(种族) joined the movement against ____________(种族的) ______________(歧视)。

8. He wants to become a good _____________(律师).

9. Although we enjoy the ______________(自由) of speech, it doesn’t mean that we are free to say whatever we want.

10. The struggles starts with the ideas of the French ______________(革命)and the American War of ______________(独立).

11. Mandela helped to found the ANC ___________(青年) League in 1944.

12. He was forced to go abroad for __________________(政治的) reasons.

13. butler wrote two ________________(章) about the rights of animals.

14. After the war, many rules were ________________(废除).

15. There are still organizations that fight against _____________(偏见).

16. Everybody thought that was ________________(可笑的)..

17. His _____________(灵魂) goes marching on.

18. Martin Luther King was _________________(谋杀) in 1968.

19. They _____________(投票) for Bush yesterday.

20. A new _____________(公民的) Rights Act was passed last year.

21. It was the beginning of more than 200 years for _______________(绝对的,无条件的) rights of all the people.

答案

单词题

1. Slavery 2. marriages, forbidden 3. runaway 4. demanded 5.boycotts 6.separation 7.races, racial, discrimination 8. lawyer

9. freedom 10. Revolution , Independence 11.Youth 12.political

上一篇:设计院表扬信下一篇:多媒体网站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