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在识字教学中的作用(共10篇)
1.多媒体在识字教学中的作用 篇一
童谣创编在识字教学中的作用
巴彦县松花江乡中心小学
邢超玲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然而,放眼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有的字结构复杂难记,而大部份教师识字教学方法单一,经常开展多抄多练等复习性的教学,缺乏趣味性,许多孩子感到吃力、乏味,潜意识里总认为学习语文太难,学习缺乏兴趣,常常处于被动接受,尽管老师借助各种多媒体课件来吸引他们,让大部分学生能在被动状态下达到或接近教学要求,但学生的创新思维等各方面能力得不到培养,学生的学习也机械被动。
人生聪明识字始,一个汉字一幅画,一个谜,但它也是一首诗。如果师生创编出琅琅上口的生字童谣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又让学生顺利通过识字关。一位教育家曾说过:“没有活动不成教育。”新课程提出:“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而童谣是童年的诗,是童年生活的一部份,可以说没有童谣就没有童年。陶行之就在教学中为孩子们编了许多顺口溜,让孩子们享受到了学习的快乐;诺贝尔奖的获得者美国科学家斯佩认为:编写童谣能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对开发右脑有着积极的促进
作用。只有左右脑同时开发,才能大大提高人的智慧、发展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型人才;儿童教育问题研究专家孙云晓、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研究所陈会昌教授、著名儿童诗人高洪波等同样对在学生中编唱童谣给予了肯定。他们认为:童谣表现了当代孩子智商高、会观察、语言幽默,心灵健康的特点,表现了他们健康的生活态度。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人们已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快乐识字,加强阅读能力”在教学与社会生活中的重要。
基于以上思考,为了能让学生在轻松、愉悦、民主的氛围中主动探究,自主识字,充分体验到“编童谣,学语文”的快乐,进而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把这些优秀的生字童谣分单元编成小报,让学生反复诵读。此外,教师们还通过生字童谣收集、童谣手抄报编辑、童谣游戏、童谣传唱、童谣评选等活动,展示生字童谣的魅力,在学生中掀起了创编生字童谣的高潮。在创编与实践中,同学们巩固了所学的生字,提高了学习兴趣,师生各方面素养均有提升。
一、培养学生想象思维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影响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开展生字童谣创编教学中,由于儿歌本身具有语言美、音韵美、内在美的特点,适应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再加上教师精心设计、组织教学,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校老师在创编生字童谣时说:“这是
我第一次尝试这样的教学方式,这样的生字教学,转变了我以往的乏味授课形式,有了学生的积极参与,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识字效果很好,有了展示的机会,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在生字童谣的创编中,同学们的发言很积极,能根据不同的生字字形、字音及书写编出有趣的生字童谣,这种学习方式,很受学生欢迎。”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通过想象、交流,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语文素养也得到了一定提高”。
二、开发了语文课程资源,将语文新课程理念落到实处。课题的实施,打破传统语文教学模式,课题研究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让学生在不同环境下积极创编童谣,自主识字。让学生多形式、多渠道学习语文。此时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容器,而是学习的主人,他们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主动地创编生字童谣,有效地开发了语文课程资源。
三、创编童谣为师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语文课是指导学生学语言的,而童谣为低年级学生运用语言、巩固识字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渠道。长期以来,教师讲授的是别人编写的、教学参考书齐备的教科书,教师发挥专业自主的能力受到较大的限制。而创编生字童谣,为教师提出了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要求教师不仅会“教”书,还要会创编童谣,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促进教师的能力全面提升。
有一位教育家曾说:“对于一个孩子的发展,最重要、最有效的教育方法是帮助他寻找到一条他的才能可以尽情施展的途径。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服务者,要为学生自主学习创设情境、铺路搭桥。”生字童谣的创编是学生们自身感受、亲身体验的表达,是一种自我教育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在创编、传唱生字童谣的过程中发挥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激发了他们学习生字的兴趣培养创造能力,同时受到思想道德教育的熏陶寓教育于童谣之中。
2.多媒体在识字教学中的作用 篇二
汉字字字有理。所谓“字理”, 就是指汉字的构字依据和组成规律。字理识字就是依据汉字的构字规律, 运用汉字形、音、义的关系进行识字教学的方法, 也就是说通过对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造字法的分析, 运用直观、联想等手段识记字形, 以达到识字的目的, 让学生见形知义, 牢记于心。
激发识字兴趣
汉字的出现使我们的祖先告别了洪荒年代, 书写出了世界上最为古老的文明之一。有了文字, 历史的河流就再也没有出现断流和干涸, 顺着文字的记忆, 后人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兴衰更替、风云变幻, 也能够在厚重的典籍里汲取先人的智慧。每个汉字之所以能成为现在的这种形状, 表达着她所代表的那种意义, 不是随意赋形赋意的结果, 汉字点画转折之间都是历史留下的痕迹。当学生们了解了这些, 心头自然会升腾起对汉字的浓厚兴趣。
在我们语文教材的封面上, 孩子们早已见识了“册”这个生字, 如果我再让他们读呀读, 孩子们肯定一点兴趣也没有。如何激发孩子们识字的兴趣呢?我联想到了语文第九册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中的阅读材料《“册”“典”“删”的来历》。在查阅了大量资料后, 我决定通过溯源图教学“册”这个象形字。
课上, 我问孩子们, 想不想看看古时候人们读的书是什么样的?当孩子们兴趣盎然的时候, 我顺势出示了一幅竹简图让孩子们看, 同时告诉他们:在春秋战国至魏晋时代, 因为当时还没有纸, 人们只好把文字写在狭长的竹片或木片上。这种竹片或木片, 通称为“简”。一块简只能写几十个字, 记载一件事, 因而往往需要很多块“简”。为了查找方便, 人们就用熟牛皮条把这些简按次序串编起来, 称之为“册”。“册”字很像几片竹简用绳子串在一起。东汉元兴元年 (105年) , 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书写的材料竹片或木片才逐渐被纸代替, 书写成的文章装订成书仍沿用了“册”这个名称。现在“册”已演变为量词。
接着, 我通过“分解——组合”教孩子们讨论“典”“删”这两个会意字。当我出示“典”的甲骨文和金文字形时, 孩子们兴趣高涨, 情绪饱满, 小脸涨得红彤彤的, 小手举得高高的。一个孩子说:“‘典’字下面的撇、点是两只手, 小心翼翼地捧着捆好的竹简, 说明这份竹简很重要。”另一个孩子说:“‘字典’、‘词典’的意思就是从这里引申出来的。”当我出示“删”字时, 学生一下子明白了“删”字的字理, “是竹简上有了错字, 用刀片刮去。”无须反复抄写就记住了“删”的字形结构, 而且记忆深刻。
提高识字效率
每个汉字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如“尧”, 因其功高盖世, 后人尊称其为尧。故“尧”有“高”的意思。“晓”, 即指太阳升高了, 引申意即为“天亮了”、“通晓、明白”……
小学语文老师虽然不是汉字学专家, 但了解一些汉字学知识, 懂得一些常用汉字字理, 确实对识字教学大有益处。教学实践使我们看到, 在识字教学中适当引进字理, 传播传统文化, 能大大提高识字效率。
教生字“雁”时, 有些老师在课堂上教学生书空, 课后让学生抄写, 尽管反复操练, 识记的正确率还是很低。如果利用字理来教学“雁”字, 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说文解字》告诉我们:“隹, 鸟之短尾总名也。”隹是一种短尾巴鸟。“雁”是由“厂”、“隹”和“亻”三部分组成的。“厂”是山崖, 单人旁“亻”指的古时男子向女子求婚, 须射雁以赠之。通过这样的字理讲解, 学生对“雁”过目不忘。接着我又问学生:你们还发现哪些汉字带有“隹”字?在课外学习中, 孩子们找到了很多包含着“隹”的常用字, 如:集、雀、雏、雌、雄、雕等, 这些字都与鸟类有关。当然, 也有不少包含“隹”的字与鸟类没有关系, 如:堆、锥、椎、谁、推、唯等。这些字虽然同鸟类没有关系, 可是它们的读音可都和“隹”有些接近。也就是说, “隹”在与鸟类有关的字里, 是表意的形旁;在与鸟类无关的字里, “隹”是表音的声旁。
纠正错别字
由于汉字形体的局限和客观事物相互联系的复杂程度, 在据义构形的时候汉字就难免出现一些形近字, 它们的区别往往只在那么一点、一横、一竖、一钩、一撇、一捺, 学生很容易写错, 如鸟——乌、竟——竞、既——即、矢——天等。加上长期的发展演变, 现代汉字中形近字更多, 运用字理教学, 帮助学生区别形近字, 纠正错别字效果特别好。
如对“篮”和“蓝”字的识记, 我是这样引导分析的:“篮球”的“篮”为什么是竹字头呢?因为篮球运动始于美国, 起初没有篮板和篮环, 在室内的墙壁上挂上一只篮子, 把球往竹篮里投, 为此是“篮球”而不是蓝色的球, 这样学生就不会把“篮”球写成“蓝”球了。
为让学生自主探索, 形成自己的识字方法, 达到叶圣陶先生说过的“教是为了不教”的自主性。我让学生讨论探究, 怎样区分“辫”“瓣”“辩”, 有学生沉思片刻, 立刻站起来说:“辫”是辫子的辫, 它和班上的女同学编成的辫子形状很相似, 你们看辫子编的不是“纟”呀!关于“瓣”, 它和花果有关, 外面有一片片的瓣叶, 里面的“瓜”多像花蕊。“老师, 我和王强在争辩呢!不用语言行吗?所以辩论中的“辩”中间一定是‘讠’”。
我想, 经过大家的讨论, 这样的错别字大概不会再出现了吧!
提高审美能力
汉字与其他文字有所不同, 具有独特的魅力。由于汉字独特的外形构造和她深远的意义指向, 使汉字书法成为是一门源远流长的艺术。钟鼎文、小篆、隶书等既是字体也是书体, 像颜真卿、王羲之等书法名家, 他们创造的书法作品更是艺术宝库中的珍品, 通过识字、写字能融铸个人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这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课程基本教学理念之一。在字理识字教学中, 我深深体会到:语文教学应当把审美教育寓于识字之中, 在训练过程中利用字理中丰富的美育因素去诱发学生的情感, 使学生在提高识字质量的同时, 受到美的熏陶, 提高审美能力。
在教学山川的“川”时, 我应用字理识字, 让学生明白“川”是河流的意思。接着我让学生在头脑中把汉字还原成景物形象, 再恰当地运用多媒体, 把大脑中的景物形象转化为视觉形象, 使学生生动、真实、身临其境地感知汉字的形象美。最后, 我让学生写写“川”, 进一步深入感知汉字形象, 强化发现美的效果。令我欣喜的是, 孩子们写的“川”笔画苍劲有力, 间架结构得体。此时, 一股对祖国文字和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从我们师生心底油然而生。
训练思维方式
字理识字让学生的想象力变得丰富, 思考的范围也更加广阔, 有自己的见解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些联想, 不仅加深对汉字音、形、义的理解, 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如遇到一个生字, 学生会思考:这个合体字是形声字吗?如果是, 形旁和声旁是什么, 形旁表示什么意思?以前有没有学过这个生字的同音字或形近字?怎么区别它们?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个字?我还能找出哪些和它同声旁或同形旁的字?在自学一课生字时, 学生会独立思考:这课生字有多少难学的字, 用什么方法解决等。有的汉字还成为学生研究的课题, 学生在追问和查找资料的过程中, 发展了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汉字的故事》 (吴东平著)
[2]《字理教学手册》 (黄亢美编著)
[3]《字理新说》 (刘家齐编著)
[4]《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09年第6期, 《弘扬祖国传统文化要从汉字抓起》 (李菁李泉荣著)
3.多媒体在识字教学中的作用 篇三
一、字理识字有助于辨析形近字和纠正错别字
由于汉字形体的局限和客观事物相互联系的复杂,汉字在据义构形的时候就难免出现一些形近字,多一笔,少一笔都不一样,给学生在识读生字的过程中带来很大的麻烦。其实,汉字构形是有理据的,汉字的演变也是有规律的,如果能从字源上讲清楚形近字各自的构造原理,又能从演变过程中说明某种因变化而形成的现实依据,让学生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学生读错、认错的机会就会大大减少。例如“寇”与“冠”,寇的构形理据是手持棍棒之类的武器侵入房舍敲击主人的头部,所以指外来的强盗、敌寇;冠的构形理据是手持帽子加戴于人的头上,所以指帽子,也指戴帽子的行为,冠冕堂皇、衣冠禽兽。二者的共同点是都从“元”(人头),不同的地方有两个:一是“攴”与“寸”,前者以手持物,表示敲击,后者是由“又”字变来的,表示手;二是实施方案“宀”、“冖”,前者表示房子,后者表示帽子。通过对汉字的字形及部件字义的解析,使学生对汉字的形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二、字理识字有助于系统地掌握汉字
汉字教学如果孤立地进行,一个一个地教,一个一个地记,这样效果不会太好。其实汉字是一个互有联系的符号系统,它们的组合有理据、有序列、有层次、有类别,只要我们掌握其中的规律,就可以由此及彼,举一反三,从而以简驭繁,成批识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昭”字,从“日”、“召”声,“召”又从“口”,“刀”声,共有三个基础构件。如果让学生学会“日”、“口”、“刀”这三个基础字,然后按构字原理循序渐进地联系相关字形进行教学,就会引出一系列的互有联系的字形。如以“日”为义符,可以组成“明、杲、杳”等会意字,“暖、晴、晚、旺”等形声字;以“口”为义符,可以组成“名、鸣”等会意字和“召、叫、喊、啡”等形声字,以“口”为声符,还能产生“扣、叩”等形声字;“刀”作为构件,同样能构成“利、则”等会意字和“叨、忉”等形声字;进而“召”又组成“昭、招、沼、诏、迢、笤、龆、髫、苕、绍、邵、韶、劭”,又组成“照”……诸如此类,先识字成为后识字的基础,相关相联的字互为背景,互有联系又互为区别,这样从字理出发按构形规律成系统的教学汉字,比起忽略字际关系的死教硬记,效果会好很多。字理教学就是强调字理的系统性,讲一个字可以联系一串字、一批字。这些互有关联的字使孩子从认识字到理解字,形成了一个易区分、有联系的识字体系,大大地扩大了学生的识字量。
三、字理识字有助于掌握词义的系统
汉字是记录语言的,记录汉语语词的。汉字在构形的时候,与语词的某一个意义有联系,这样一个意义我们通常把它看作是字的本义。本义是其他意义产生的根源,如果我们掌握词的本义,其他的意义会与它发生联系,掌握起来就容易了。比如“兵”,现字形已变异,其理不显。追其字源,兵上从斤,底下从两个手,就是两个手拿着一个斤,斤表示斧头,而斧头是古代战争中常用的武器,古代经常用斤作为武器的代表,因此从字源的构形上看,这个字的本意是武器。“短兵相接”里的“兵”就是指武器。武器是由人拿着的,所以拿着武器去打仗的人就叫做兵,这就是士兵的意思,所谓“兵来将挡”的“兵”就是指士兵。士兵拿着武器去打仗,这是军事行动,“兵”可以指代战争,因此“兵”还有军事、战争的含义,“纸上谈兵”、“兵不厌诈”的“兵”不是指士兵,也不是武器,而是指战争、兵法,是更抽象的含义。这些义项都与本义“武器”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都可以叫做引申义。我们在掌握字形的本义后,就能将一串引申意义联系起来,这比单个记忆掌握要牢固、有效得多,使学生对词义有了更深入、系统的掌握。
小学低年段以识字为主,由于孩子的年龄小,注意力容易分散,对识字的输入量和巩固率都有制约。字理识字教学,从汉字的构形理据出发,给孩子讲解汉字的来源与演变的过程,把汉字变成了一幅幅美妙的图画,一则则有趣的故事,一个个美丽的传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激活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识字能力和学生对汉字的记忆和理解能力,使识字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充满活力。总之,字理识字教学可以从多方面增强学生的能力,丰富学生的知识,锻炼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单位:吉林市昌邑区教师进修学校)
4.多媒体在识字教学中的作用 篇四
薛生兰
(甘肃省兰州大学附属小学)
摘 要:语文学科比较抽象,若教学方法得当,其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小学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在教学时可通过举例进行识字教学,但语文中的一些内容无法在日常生活中见到。这就要求教师采用另一种教学模式,即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将语文教材中相关受时空限制的内容呈现在多媒体上,教师再加以讲解。针对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中引进多媒体等电子设备进行教学问题作出相应的分析探究。
关键词:多媒体;小学语文;识字教学
近年来,科学技术的快速更新,多媒体等科学技术产物开始走进课堂教学,在小学教学中应用得越来越广泛。多媒体辅助教学拥有许多优势:如操作简单;声音、图像、影片等方式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拓展教学模式;选择教授课程上无差别性;可反复使用。随着新课程教学工作的推进,教师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中应合理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媒体等电子教学设备,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一、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应用多媒体的意义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快速发展,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愈加重要。根据相关研究显示,小学低年级学生处于好动时期,注意力不易长久坚持集中,对新鲜事物持有好奇心,对未知事物有浓厚的兴趣,但在认识事物上主要采用形象思维进行思考。语文作为一门较为抽象的学科,教师只凭教材理论进行教学,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认识语文教材内容。因而引进多媒体等电子教学设备具有重要意义。教师恰当使用多媒体,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能促使学生在课堂上具有良好的学习状态,激发其学习兴趣。
二、多媒体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中的应用体现
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偏小,认识事物只通过事物形式、色彩以及其自身感觉来辨别,采用多媒体教学,可直观表达出语文教学内容,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集中学生注意力,促进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等方面的培养。例如,在教学《狐假虎威》时,教师可先从网络上下载符合学生认知范围的相关视频或音频资料,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播放,学生观看完毕后,教师可提出教材中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以此锻炼学生的观察力,或者教师将其分成小组进行内容讨论,最后再用自己的话讲述此故事的后续发展情况,以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
语文教材中大多内容的展示会受到时空的限制,教师只凭讲解不能让学生领会其中内涵。小学生理解起来亦较为困难,同时会产生很多疑问,将会阻碍学习进度。例如,在教学《海底世界》时,若只凭教师讲解,则无法让学生充分理解其中内容。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可向学生展示其海底世界:蔚蓝的天空下是一望无际的海洋、海水深处是黑暗的深海,海底会有千奇百怪的鱼类等相关知识,直观的画面将能瞬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同时将引导其对海底世界的.认识。这种以化抽象知识为具体事物的教法,能加深小学低年级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从而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三、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辅助功能
教师的教学技能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识字教学有重要影响。当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示范技能水平相对较低,普通话应用程度不高,一般在家乡教学者则多用当地口音进行教学,这将会给学生的后续识字学习以及准确发音带来不便。若采用多媒体教学将会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应用视频教学,用计算机声音代替教师声音教授学生跟读课文内容,以便学生更好地学习识字。同时目前教学中粉笔板书普遍,小学生年幼,主见能力弱,模仿力强,对教师的一言一行比较关注,教师写字规范程度直接影响学生的写字能力及识字能力。若运用多媒体进行识字教学不仅可以减少教师的劳累量,还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识字能力。
在传统教学中,教材是维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纽带。引进多媒体等电子教学设备,将增加师生之间的媒介方式。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代替教师能力不足之处,辅助教师有效教学。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使用多媒体教学进行课文的全面展现,学生在同一时间里既能听见读音,也能看见字形,这样不仅节约时间,还能加深印象,同时还能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综上所述,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应用意义重大,有利于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吸引学生注意,还能全面演示语文教材中的内容,提高学生的识字数量,同时也利于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萌芽。教师创新教学手段,灵活使用多媒体等电子设备将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打造最佳平台。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研发,多媒体应用于教学实践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董国刚。多媒体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32):66-68.
[2]方云。低年级小学语文的识字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3(33):104-105.
[3]张军。浅谈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4(02):83.
5.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作用 篇五
内容摘要:
现代教育技术推动的教学改革是一项十分急迫和复杂的工作,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是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建构一种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全面改革。
多媒体课件以图、文、声、像并茂的方式进行形象化教学,弥补了传统教学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方面的不足,为教学带来了质的飞跃。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堂中的广泛运用,使常规的教学如虎添翼,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正如任何事物都存在矛盾,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其对教学既有促进作用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下面谈一下多媒体教学的发展趋势、课件制作要点及其多媒体使用的利弊。关键词:多媒体 课件教学
一、研究目的
多媒体技术在给教学带来新的理念的同时,也暴露了相当大的弊端。本文就当前普遍开展的多媒体教学进行研究和探讨,深入分析多媒体教学的存在的优缺点,以便于扬长避短;总结多媒体教学的课件制作心得,以便于合理运用,能让多媒体技术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工作中。
二、多媒体教学现状分析
1、传统教育手段及优势
就是教师依教学进度,把课本内容依序讲解给全班学生听;学生则经由上课专心听讲或练习,以及课后的温习来熟练课本与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内容。必要时,教师会补充许多教材或经由考试增加许多练习的机会。传统教育也有以下优势:简单方便、经济快速、可以应付考试。
2、传统教育手段存在问题
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注重教师“教”,重视学科经典内容的讲授。在教学过程中,基本上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基本采用单一传递、讲授、灌输的方式,忽视交流、合作、主动参与、探究等学习方式。学生更多的是被动地接受“是什么”的知识,对“为什么”和“怎么办”的知识知之甚少。
3、教学过程中,传统教学方式已经产生巨大的阻碍,如何转变传统教学方式以适应新时期教学要求的需要,就成了一项紧迫的任务。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口、动手”,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三、多媒体教学的发展趋势
上世纪多媒体教学主要形式是采用以教师为主导的多媒体组合教学为主,后计算机多媒体教学逐渐取代了以前的多种媒体的组合教学,教学效率和效果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但它还没有完全脱离单一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目前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在多媒体教室中应用。另一种使用形式是在计算机网络教室中应用。利用多媒体教室,开展多媒体教学,投资少、普及率高,适合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现状,是一种更有发展前景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模式。
四、多媒体课件及课件发展概况
何克抗教授对多媒体课件下过定义:它是用于辅助教师的“教”或促进学生自主地“学”,以突破课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的多媒体教学软件。
多媒体课件是一种程序化的教材。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很多教师往往有这样的困惑,运用了多媒体课件之后的教学效果提升了多少?学生对课件内容的感知度有多高?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是否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课件?对全体学生的错误知识的整体分布又是怎样的情况?以上这些问题是否可以通过课件本身反映出来?
多媒体课件应该倾向于能够直接的反映出这些问题,这就是课件的智能化发展的方向。可以设想根据学生认知模型提供的信息,通过智能化的运算与推理,动态生成因人而异的教学的内容与策略;通过智能诊断机制判断学生的学习水平,分析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同时向学生提出更改建议,以及下一步学习内容的建议;通过对全体学生出现的错误分布统计,智能诊断机制将向教师提供教学重点、方式,测试重点、题型的建议等。相信这样的设想不是空想,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 , 加之正确按照课件制作原则、熟练使用制作软件,遵循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现代教育理论,智能型的人性化的多媒体课件必将成为教师教学、学生自学的最有效的好帮手。
五、多媒体课件制作要点:
1、课件设计的原则。
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必须服务于教学,其目的是改革教学手段和提高教学质量。还应该切实地贯彻其设计原则,并发挥它的指导作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是:通用性、可控性、科学性、容错性、界面友好、操作方便。
2、课件设计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
正如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罗伯特所指出,教学活动应是“一种旨在影响学习者心理过程的外部刺激”,“教学活动必须与学习者的内部心理过程相吻合”。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对自己的每一名学生的知识、生活认知层度有一个清晰的了解,那么在做课件设计时才能突出重点,因材施教。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去寻找学习主题与学生认知结构的有效的结合,用最符合学生认知心理的外部刺激去促进他们对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完成对多媒体课件建构。例如:我们在对学生讲解《春晓》时,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突出的是形象记忆,课件制作时,要有鲜明的形象,将“落花”、“流水”、“啼鸟”等意境元素加上,形成一幅淡雅的中国画,将会给孩子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3、课件制作尽可能真实、简洁。
真实不仅拥有认知上的价值,只有在真实情境中所提出的问题也才最具有挑战性与针对性,对问题的解决也才更能显出它的价值和现实意义,对每一种媒体的效果、情境展开的过程、细节的运用以及问题情境的出现都应力求真切与真实,即使是对一些特殊内容的,也应尽可能地接近真实。
对真实情境的创设,计算机技术具有其他媒体不可比拟的优势,因此,在进行情境创设时要尽可能运用那些真实的媒体,减少对这些媒体的技术处理与修饰,因为真理、定律从来都是朴素的,简洁的。
4、课件制作要突出整体性。
多媒体课件在结构上一个明显的特点是它的非线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对课件的设计时要有整体的意识,既要考虑到文字、图形、动画、视频图像、声音的协调,不同界面和模块的统一,还要保证在非线性的结构中总体的协调与完整。
有的老师在制作课件时,一味的设置各个内容的动画及声音效果,学生只顾觉得好奇了,而忘记了上课的内容,结果造成本末倒置、喧宾夺主,学生对于本节课的知识内容几乎没有什么印象,教学效果无从谈起。
5、课件制作要把握“度”。
多媒体的优越性是不言而喻的,并不是说在课堂上使用了多媒体就一定能改善教学,更不是说多媒体用得越多越好。有这样一个例子:有一位教师在一堂课里,仅使用了5分钟的多媒体手段,然而,听课的老师几乎都认为那是一节最成功的多媒体教学课。可见媒体使用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当用则用,不当用则不用,可用可不用则不用,不能只追求形式,而忽略学习的对象和主体。因此,在使用多媒体教学之前要认真钻研教材,找准媒体与教材的最佳作用点,进行有的放矢,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6、课件设计必须注意交互性。
现代化的技术必须要有现代化的思想与之相适应。使用多媒体教学有些教师所理解就是制作几张幻灯片,其实质就是将黑板板书换成幻灯片。如果整个课堂教学形成了由教师操作、计算机演示、学生“洗耳恭听”的新的“填鸭式”模式,这样多媒体的优越性根本毫无体现。
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教师在设计课件的时候必须要有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在课件结构上,可采用模块化思想,变线性结构为非线性结构,将课件设计成学生学习的资料库,并注意增强课件的交互性及其界面的人性化,使课件流向能根据教学需要而随意调度。同时,要考虑各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反馈情况,还可适当增强课件的智能化,提高自由度。能及时对学生的回答或提问做出正确的响应,真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六、多媒体课件教学的优点。
1、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课件以其本身的直观形象性特点而具备了最佳的视听觉效果,这对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它提供的许多可能性往往是我们普通教学手段所难以企及的。它会把无声的教材内容变得有声有色,使课堂生动活泼,并带领学生进入课文创设的特有情境之中,让学生通过直接的视听感官作用,产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趣,很自然的步入到积极思维的状态中。在一些课文的实际教学过程中,适当地把多媒体课件运用到课堂上,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例如我在上《行道树》插了几幅图片,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如果让学生从文本去找,需花很多时间,我从网上下载了两幅图片,学生一看就明白,非常形象,学生便感同身受。
一堂课45分钟,学生的注意力,兴奋点也不可能都集中于老师的讲解上,并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线上,这与学生的生理,心理,年龄等特点有关,他们对单一的语言文字讲授理解上比较困难,因此注意力会不自觉的分散,而在此刻适时适度地插入涉及重点内容的相关图片、录像、音乐,既可起到解释或归纳作用,又再度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他们的求知兴趣,让他们的思维始终处于兴奋状态。
2、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化解教学难点。
人类对于知识地掌握总是从感性过渡到知性。而借助多媒体课件,就恰恰可化抽象为具体,变理性为感性,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的一些不足,让学生通过视听等直观功能,形象地把握教学内容。以赏析文言文《观潮》为例,在初步理解意思后,显示几张钱塘江潮的图片或是播放一段录像,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江潮的气势,那么“仅如银线”“玉城雪岭际天而来”“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学生自然而然就理解了。再加上潮水来时的轰鸣声,学生进入了意境,心理上的或舒缓或紧张,形成了课堂情绪的起伏。
七、多媒体课件教学的缺点及对策。
多媒体给教学带来的生机和活力是其它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这一点勿庸置疑,但是难道所有的课时用多媒体都是好事吗?学生思维培养了吗?我认为如果不能很好地遵行我在第五章所讲的要点和原则,课堂多媒体教学就会出现很大的弊端。
教学是让学生领悟语言、艺术、数学逻辑等各方面的魅力,就必须要重视师生间情感的交流,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语言去引导学生认真思考,激活学生思想的火花,形成情感交流和思想的碰撞。而教师的妙语连珠、行云流水般的语言,精彩别致的板书设计、抑扬顿挫的教学,师生间探讨互悟的快感等,都是多媒体教学所无法比拟的。可课堂上只要点点鼠标就什么都有,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少得可怜,甚至越变越少,本应生动活泼、充满情趣的课堂就会变成人与机器技术设备间冷冰冰的对话。试想一堂优质课,黑板上只字全无,教师忙着操作电脑,所讲语言枯燥乏味,学生只是盯着画面看,课堂上本应融融的氛围荡然无存,这还称得上优质课吗?
课堂教学的精妙在于艺术性地激发学生的情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其产生顿悟,迸发出创造性的思维的火花,而不是把预先设计的教案表演得如何淋漓尽致。滥用多媒体手段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课堂师生之间的交流。每个有经验的教师都能从学生的眼神和面部表情接收信息,然后做出相应的反应;而学生也可以从教师的面部表情和手势得到鼓励,受到启发。这种交流是无声却必不可少的。教师手不离鼠标,学生眼不离屏幕就隔断了这种无声的交流。对策: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既是导演,又是演员。教学中教师以其特有的人格魅力和富有情趣的 讲解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这种对学生心理所产生的正向影响,是任何形式的媒体所不能达到的。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切忌机械、单纯的操纵电脑,应适当走动,尽量多的关注学生的感知、情感等方面的变化,用体态语言、面部表情及口头提示等方面与学生交流教学信息,活跃课堂气氛。优秀的课件应该是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学思想、学生的学习特点与多媒体技术的巧妙结合。不能只考虑知识的呈现和多媒体能否运行,更要注意学生的感受。
采用多媒体教学也是为了更好的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但在使用中,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虽然使用了多媒体教学,但仅仅是“教师+电脑”,这样只不过是强化了教师的主动性和学生的被动性,就与我们的教育思想背道而驰。
教师的渊博的知识和扎实的基本功是其人格魅力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学生具有持续连贯的耳濡目染的影响力。但在教学中有的老师不是自己板书,而是用多媒体展示笔画及书写过程,教读课文不是自己范读而是跟读课件录音。长此以往,在学生心目中教师如同一个放映员,其威信将大为下降,其教学效果也将大打折扣。应牢牢把握课堂节奏,重视学生表情、语言等信息的反馈,有张有弛的调整教学进度,注意课堂互动,给学生留下一些思考的空间,还通过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灵活多变的操作,使多媒体发挥最佳教学功能。
任何教学的媒体都有其所长,亦有其所短。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把多媒体与其他的常规媒体有机配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回答随时调整、修改板书的内容,而且教师的板书过程就呈现了知识的生成动态过程。如果用了多媒体来代替黑板,就会影响学生视觉感知的一贯性,使学生对整节课教材的重点、难点的把握受到影响。
3、极有可能偏离教学主题。
在课堂教学中,课件的制作和使用上的问题一直大量而广泛地存在着,最突出的问题是:超量、超限、超时的“信息轰炸”。有的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唯恐体现不出电脑能够储存大量信息这一优势,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所有材料事无巨细尽数罗列,而在使用时,受课时限制,只能加快单位时间传输的信息量。这样的课件教学极易导致视、听觉的疲劳,思维训练也不足,这样的教学既缺乏实效,又超出了教师精力承受度,偏离了课件使用的本义,弊大于利。
在课堂教学中,多媒体展现思维过程不可过于具体,要给学生适度留白,多媒体的使用可以和动手操作、形象性和抽象性有机结合,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和学生的心理特点,也有利于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抽象思维和创造想象能力的协调发展。
综上所述,作为教师首先应把握住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多媒体教学仅仅是辅助教学手段,不能代替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基本职责,喧宾夺主只能适得其反,无法体现多媒体教学手段应有的魅力,教师始终是教学的灵魂,使用多媒体教学是教师的一种基本技能,不管将来的多媒体科技繁荣到何种地步,教师的光芒在讲台上应该永远不会被淹没。参考文献
6.多媒体在识字教学中的作用 篇六
在美术教学中,引入直观形象、声情并茂的现代教学媒体,能够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变静态为动态,变呆板为生动,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对提高美术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美术修养能发挥积极作用。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天真烂漫,富有想象力,对新鲜事物充满着好奇心和表现欲,绘画是他们最为直接的表现形式之一。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进行《美丽的热带鱼》教学中,首先教师让学生观看配有声音的海底世界的动态录像: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欢快地追逐、嬉戏,一时悠闲地吐出一串串泡泡„„,这些强烈的视觉效果很快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在授课时,教师再利用CAI课件,直观地让学生感知鱼的基本形态及图形的拼作过程,知道鱼的各个部分可以概括成不同的几何图形。课件演示:在四周摆放的许多几何形当中选一个大三角形接到屏幕中间,作鱼的身体;再拉一个小的梯形到大三角形的后面,作鱼的尾巴;小圆形作鱼的眼睛。鱼的基本形状出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兴趣一下子就被提起来了。教师紧接着问学生:“‘鱼’已经制作出来了,但是这样的鱼有没有刚才我们看到的鱼漂亮呀?”学生齐声回答:“没有”“那我们该怎样做才能让鱼漂亮起来呢?”“给它添上美丽的花纹。”教师神秘地说:“现在我来变个魔术。大家仔细看,老师数三个数后,会出现什么情况?”点鼠标过后,老师数道:“一、二、三变„„”话音刚落,那条鱼穿上了漂亮的“衣服”,摆摆尾巴“咕噜咕噜”吐着泡泡,悠闲地游走了。至此,学生的情绪达到高潮,兴趣已完全被调动起来了。接着,教师继续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势,向学生演示各种不同几何形状拼接而成的鱼儿。学生们欣赏、赞叹之余,个个跃跃欲试,想亲自动手做一做美丽的鱼儿。这时,教师相机向学生讲解示范如何利用手中的材料制作出美丽的鱼儿。例如用旧挂历纸先撕出一个大椭圆形的身子,再撕一个小三角形的尾巴,然后把它们粘到一起稍加整理,一条美丽的鱼儿就制作出来了。最后,教师得用CAI课件向学生展示一条在水中游来游去的鱼儿的画面,对学生说:“同学们瞧这条鱼是多么可怜、多么孤独呀!它的身边一个朋友都没有,大家愿意为它找到不同的朋友吗?”话音未落,学生们已经认真地动手制作了。这堂课由于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轻松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绘画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显得很重要。一幅画的好坏,创造力起着决定作用。培养学生的绘画创造力,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
例如在进行《快乐的春游》教学时。首先,教师用CAI课件展示一群小朋友在公园里春游时划船的片段。让学生耳朵听着优美的歌曲,眼晴观看动态的画面:柔软的柳条一直垂到水面上,清澈的湖面上波光粼粼,一群小朋友在小船上欢快地划着桨、唱着歌,每个人的脸上挂满了快乐的笑容„„,音乐、画面让学生深深地陶醉其中。这时,教师用语言引导:“大家看这群小朋友玩得多开心呀!当然,因为春天是美丽的,所以在美丽的春天里大家也玩得很快乐!现在大家跟老师一起去看看春天的景物到底是怎样的美丽!”接着在舒缓的音乐声中,向学生展示春天的景物:蔚蓝的天空、绿得令人心醉的树木、像彩霞一样漂亮的花朵、像翡翠一样清澈的河水,像音乐一样优美的鸟叫声„„,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体会春游时的快乐心情。接着教师提问:“在春天里,美丽的事物并不止这样。同学们,想一想美丽的春天还给你留下了哪些美好的回忆?”学生们在多媒体课件的启发下纷纷举手发言,描述自己印象中的春天。如果还需要添加内容,使画面构图更饱满,更富有情节性,教师可继续启发提问:“在什么地方游玩?和哪些人在一起,做了些什么事?天气怎么样?这些地方中有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把他们画上去,你一定非常高兴„„”,学生们在启发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不知不觉中构思好了作业的画面。有学生说不会画时,教师又利用CAI课件再现情景,让学生再观察,并鼓励学生大胆创造,按自己的思路勾勒出自己心中的画。这堂课的教学,因为有了CAI课件的帮助,学生的创造力得到了有力的训练。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引导学生突破教学难点
绘画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它是一种技能技巧的训练。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某些课的教学上很难突破难点,往往事倍功半。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后,能够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例如《原色、间色》这一课要求学生认识原色、间色以及学习调和间色。以前在教学这一课时,由于传统教学的局限性,教师示范涉及的面不广,学生观察的范围不大。所以,即使我们又是讲又是示范,但是学生对于如何调和间色还是难以理解,现在我们依据课本内容,设计了CAI课件:把等量的黄色、红色、蓝色变成可爱的卡通形象。在讲解如何调和间色时,让这些可爱的卡通形象自己动起来,创设情境,进行对话。让学生在它们的对话中了解了:间色中的绿色是同黄色和蓝色调和而成的;橙色是由红色与黄色调和而成的;紫色则是由蓝色与红色调和而成的。并强调,调和间色时两种原色的用量是相等的,水也不能加的太多,这样才能调出鲜艳、正确的间色。由于是CAI展示,又能以卡通形象出现,学生很容易接受,注意力相当集中。因此,他们观察到的调色方法很清楚明了,留下的印象十分深刻。并且学生明白了间色是由等量的原色加适量的水调和而成的。媒体展示,带给了学生直观的视觉效果。教师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实物演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迎刃而解。这样,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又如《物体的近大远小》一课中,学生对于物体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难以理解。我们运用CAI课件进行教学,起到了好的教学效果。在课堂上,利用动态的课件,向学生演示物体的近大远小是如何变化的,再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各种物体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以加深他们的印象,这样就轻松地突破了难点,顺利达到教学目的。
7.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中的作用 篇七
一、创设课堂模式美,培养非智力因素
(一)有利于集中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起“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多媒体课件的精美图片、形象生动和不断变换的画面、内容丰富且声情并茂的声像资料等,都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兴奋、愉悦的感受,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因为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乐于接触某一事物,才能有参与某项活动的倾向,这对于完善个性、进行有效学习、掌握渊博知识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它可以通过富有感染力的解说、色彩明快的图片、动感较强的录像等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学生注意力比较集中,有效接受知识的时间就会增多。
(二)有利于增强感官效应,激起强烈的进取情感。
人的学习过程是通过自身的眼、耳、鼻、舌、身等主要感觉器官把外界信息传递到大脑,经过分析、综合,从而获得知识与经验的过程。心理学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两个加起来就有94%。多媒体技术中的文字、图像、动画、视频可以作用于视觉,旁白解说、示范朗读、背景音乐等可以作用于听觉。采用多媒体技术,借助于具体的客观事物,可以创设引人入胜的情境,不仅能够深刻地提示知识的哲理性,而且能够以它情感的魅力向学生展示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使学生受到感染,激发出强烈的进取情感;为培养能力、开发智力创造了充分和有利的条件方法;使他们积极思维,取长补短,培养自己独立自主的性格,成为高效智能型人才,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对人才的要求奠定牢固的基础。
二、创设教学结构美,培养开拓型人才
(一)采用多媒体演示,启迪学生发散思维。
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作用,促使其思维的发展。创造的最重要的智力成分就是发散性思维占优势,发散思维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点。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最主要的特点,是测定创造力的主要标志之一。智像、动画等)是不同的,使学生对不同对象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培养学生循序渐进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然,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富有魅力的课堂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核心,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应创造性地设计教学结构,使学生在实践中尝到成功的快乐,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自主自愿的活动,这是信息技术教学的关键所在。力活动灵敏迅速,畅通少阻,能在较短时间内发表较多观念,是发散思维的量的指标;思维具有多方指向,触类旁通,随机应变,不受功能固着、定势的约束,因而能产生超常的构思,提出不同凡响的新观念;思维具有超乎寻常的新异的成分,是发散思维的本质。
(二)引发竞争意识,促使学生自我激励。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依据。一个人的外部刺激不可能连续不断,最经常的时间和场合需要自我激励。我们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美化竞争机制,他们或是为了表现自己,或是为所在组争面子,也会参与竞争,甚至是积极参与,这为开发学生智力提供了有利条件,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促使人们对自己的行为保持经常的实事求是的反审与评价,适时萌发新的需要,不断追求新的目标,以对实现目标的价值的期待来鼓舞自己。通过激励,在某种内部条件或外部条件的影响下,激起人们正确的动机,并使得个体始终保持在一种积极的兴奋状态中。
(三)设置悬念情境,引导学生自学探究。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持久、稳定、发展的学习兴趣形成自觉能力、创造能力的内存动力。激发、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每个教师必须经常钻研的一个重要课题。多媒体为学生提供的大量直观、形象的感性材料能为学生积极思维提供更多的机会,对于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分析能力、创造能力都是十分重要的。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习惯,加深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现代教育技术能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习者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为学生营造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学习环境。学生借助信息技术,通过积极参与,获得充分的感知信息,激活思维、想象,引导分析、抽象、综合,促使学生理解、内化、转化,产生意义建构,从而促进认知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课堂是教师实施教育教学方法的重要阵地,是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抓好课堂教学是保证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讲求的是“自主、合作、探究”,不是“授之以鱼”,而是“授之以渔”。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创设了开放、合作、和谐的课堂教育模式,适应了现代教育的变革与发展。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为增强师生互动、突出学生主体提供了条件。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展示了其强大的生命力与广阔的发展空间。
综上所述,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信息教育技术前进与变革的需要。它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生学习兴趣,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转变观念,主动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为造就新一代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苗逢春.信息技术教育评价:理念与实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9.
[2]王坤敏.谈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中的方式.中国电化教育,2003,(5).
8.古文字在识字教学中的作用 篇八
古文字是汉字的源头,是古代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那时人们就是用文字画来代表事物,用画图画、作图解来记事或传递信息的。在识字教学中,将如此有趣、形象的古文字和识字教学结合起来,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了解汉字的起源和发展的脉络,调动他们自主识字的欲望。如教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识字3》时,我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中古文字,发现舟、竹、石、泉、川和燕,都酷似实物:“舟”古文字是
看到这些古文字,学生们充满了好奇:“这些古文字到底是怎么变成现在的汉字的?”“古文字为什么要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呢?”一连串的问题激发了他们识字的兴趣,也为学生们自主识字打开了一扇门窗。
用古文字强化记忆字形
当学生了解了这个汉字的演变过程,知道造字的规律,就会牢牢地记住这个汉字的字形,有助于学生记忆和运用,大大减少遗忘或写错的现象。
一年级下册《识字7》中,“单丝不成线”的“成”字,学生很容易写错,更多的学生会忘记“成”字是“戈”字部。原来在甲骨文中,“成”写成“
用古文字促进字义理解
在教学中引入古文字,能够很好地揭示汉字的本义。在一年级下册《识字7》中,“二人从,三人众”,很简单,可是“从”的字义学生却未必理解。当出示甲骨文“
古文字辨别同音字、形近字
学生受观察、比较、分析能力的限制,辨别同音字是识字中的难点。在教学“友”这个生字时,有些学生会和“有”混淆起来,经常会写“朋有”“有人”“有爱”。如何帮助学生辨别和区分这两个同音字呢?在教学中,我尝试着运用古文字来突破这个难点。在教学“友”时,我出示了篆书中的“
教学《欢乐的泼水节》一课的生字时,作业反馈表明不少学生会把“幸福”的“幸”写成形近字“辛”。这两个生字不仅字形相似,字音也接近,所以许多学生分辨不清,在使用时容易混淆。怎么才能引导学生区别这两个字呢?我又打开了古文字书籍,翻看这两个字的演变经过,寻找到了可以利用的信息。接着,我给学生说了个故事:“幸福”的“幸”字原来是最不幸的,你们瞧,这就是“幸”的古文字“
9.多媒体课件及其在教学中的作用 篇九
多媒体课件及其在教学中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信息文明时代的到来,数字化、信息化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主要特征,以计算机为主体的多媒体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的联系更加密切,也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走进了课堂,为新的教学模式的产生提供了条件和依据,赋予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广泛的选择余地和更丰富的创作空间。那么,什么是多媒体?多媒体在教学中又有着怎样的作用?论文就此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研究谈一些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一、多媒体与多媒体教学
什么是多媒体?多媒体,就是多种传递信息的媒介和载体的有机组合。某种信息可以用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通过人们的视觉去感知,也可以通过声音的传播,让人们由听觉去获取,而多媒体技术则可以把各种信息以符号、文字、图形、影像、声音等媒介,通过计算机的综合处理和控制,适时地传递出去,从而使人们以更快、更便捷的方式获取信息。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正是人们利用多媒体技术,以计算机为主要载体,通过相关软件创作和使用图文声像并茂、生动逼真的课件,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等各种感知通道去学习、探究和理解教学内容。
二、多媒体课件是教师教育教学的得力助手
多媒体课件就是教师用以辅助教学的工具,是集图文声像等多种媒体素材融为一体的教学软件。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有别于以粉笔和黑板为主要载体的传统教学,其凭借丰富的表现力、良好的交互性和极大的共享性等特点,为教学活动增添了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合理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认知和思考,促进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全面优化,提高教学效果,其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1、多媒体课件有利于情境创设,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一种渴求知识,探索事物的心理倾向。但是兴趣并非天生固有,它是由外界事物的刺激而引起的一种情绪状态,它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动力。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因此,《新课标》强调,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教学媒体单一,手段单一,而学生的有意注意却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因而上课时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往往失去学习的兴趣,出现注意力分散现象,有时教师不得不停下课来进行组织教学,不时提醒学生“请注意了!”。这样的教学活动往往事倍功半,效率较低。
学生对形象具体、形式新颖的事物容易引起好奇,所以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状态,适时的运用多种手段和方式来刺激学生的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断创设新的兴奋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保持最佳学习状态。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声情兼备的多媒体课件,能更好地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那些标准逼真的情境朗读,悦耳的音乐背景,有趣的益智游戏,能把学生带进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如在三年级《认识分数》一课的教学中,教者首先借助多媒体课件播放“孙悟空和猪八戒春日郊游,争论平分2瓶矿泉水、4个苹果、1块蛋糕”的童话故事,进行情境导入。生动活泼的语言配以形象逼真的动画效果,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使一些兴奋点仍停留在课间活动的学生迅速转移并集中到课堂上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接着借助多媒体课件重点演示一块蛋糕的平分效果,并引导学生讨论:“用什么数来表示半块蛋糕呢?”借此造成认知冲突,激起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在教学“几分之一”的大小比较时,教者又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平移、旋转和重叠等动画演示,化抽象为直观,引导学生突破难点,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教者还借助多媒体课件设计了一道道“闯关游戏式”练习,让学生享受“闯关”成功后的愉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多媒体课件有利于情景再现,引领学生去感悟文本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下学习,可以使其对客观情境获得具体的感受,从而激活记忆,激起情绪,激发思维,开启心智,产生情感,促进发展,使其更好地用已有的认知结构和生活经验对当前所学知识进行“同化”、“顺化”和“迁移”,达到一定意义上的建构。“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也是《新课标》的精神之一。
以静态形式存在的文本,不利于学生有效地感知和理解,因此,活化文本,实现情景再现,是引领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传统教学中,情景再现主要靠教师的语言描述、挂图和组织学生游戏、表演等方法来实现。这些方法至今都不失为是比较好的再现情景的方法。但是这些手段和方法往往受到一定条件的制约,在教学活动中很难实现深化、优化和超越教学。然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文字、图片、动画、声音、影像等媒体信息同步进行。在同一屏幕上同时显示相关的文本、图像或动画,这是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学科特点,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充分利用这一优点,综合运用声形兼备的课件实现情景再现,较大限度地挖掘文本资源,活化文本,丰富文本,提升文本,不仅使学生接触抽象的语言符号,而且将学生带进了一个形象的世界,从而引领学生去感悟文本,实现对文本全面深刻的理解。
3、多媒体课件有利于化抽象为直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我国数学家张广厚指出:“抽象思维如果脱离直观,一般是很有限度的,同样,在抽象中如果看不出直观,一般说明没有把握住问题的实质。”而心理学研究也表明:直观动态刺激远大于抽象静态刺激,给人留下的印象也是最深刻的。现在的教材中为我们提供了许多现实的、有趣的、探索性的教学活动,这对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及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探索精神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些以抽象的图形、符号为表现形式的教学材料,抽象性、逻辑性的知识体系,仅凭静态的挂图和教师的讲解,更难取得一个好的教学效果。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静止的关系动态化,通过CAI动态图像演示,利用其文字的闪现、图形的缩放与移动、颜色的变换等手段,容量大、速度快、效果好。直观的图像、鲜艳的色彩、逼真的音响,不仅能把学生难懂的知识直观地显示出来,而且可以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帮助学生克服认知障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
如在教学“图案的欣赏和设计”时,教者把一幅由美丽的蝴蝶平移、旋转而构成的图案,借助多媒体课件,通过平移、旋转、闪烁等多种方式进行动态的演示,不仅使学生直观的看到这幅美丽图案的形成过程和感受图案本身的美,而且感受到对称、平移、旋转在其中的应用,从而产生自主设计图案的欲望。如:在教学《时、分、秒的认识》时,让学生理解1时=60分,也就是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圈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教学中用最简单的教具——钟面来演示,显得太小,学生看不清,而用实物演示干扰因素太多且很难操作。借助多媒体课件就能很容易地解决这个问题,在课件演示的钟面上分针和时针同时从12开始出发,分针走过的一圈用红色表示,时针走过的一大格用绿色表示,通过直观动态的演示,使学生很快能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了时分的关系。
4、多媒体课件有利于突破时空限制,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⑴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现宏观与微观世界 宏观世界的自然现象,微观世界的神秘复杂,这些利用语言表述、模型、挂图等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很难讲解清楚的。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可以让这些内容直观、形象、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如太阳、月亮、地球三个天体的运行规律、电流的流向、花粉的形态等这些宏观及微观世界现象,巧妙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动态演示并配以解说,便可以让学生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有效降低学生理解难度。
⑵借助多媒体课件演示事物的变化过程
许多事物的发展变化有一个相当长的时间过程,需要长时间的观察才能感知,如植物的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的全过程,胚胎发育的过程等,短时间内无法实施有效观察,借助多媒体课件的动画效果不仅可以形象地向学生演示事物发展变化的全过程,而且可快可慢,随意调节。如教学《蝴蝶和毛毛虫》时,如果只凭借老师讲解和图片,没有课件的展示,很难把毛毛虫是怎么变成蝴蝶的这一过程讲述清楚。利用多媒体制作毛毛虫转变成蝴蝶这一过程的课件,通过快慢镜头、特写等手段,从卵——虫——结茧——咬破茧飞出变成蛾子——蝴蝶逐步演示出来。生动、形象的画面配上解说,不仅牢牢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清楚地了解了毛毛虫变成蝴蝶的全过程。
⑶借助多媒体课件多角度展示实物影像
实际教学中,有许多要让学生通过感官去观察的物体很难以实物展示在学生面前,如各种岩石、物理器械等。如果把需要让学生观察而又难以实物展示的物体摄像并制作成多媒体课件,从各个角度展示三维立体图形,并配上文字说明,便可以让学生得到全方位地观察和认识。
5、多媒体课件有利于加大练习容量,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 课堂练习是学生巩固所学新知的重要环节。学生对所学新知的掌握情况也从课堂练习中体现出来。教师对课堂练习精心设计,不但能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而且能提高教学质量。传统的教学往往由于板书、绘图和重复讲解而浪费时间,使学生课上练习少,课外作业负担重。多媒体的应用节约了授课时间,加大了练习容量,并由于其快速反应力强的特点加强了练习的针对性和科学性,有助于学生实现知识的强化,真正达到“减负提素”的目的。每次新授知识过后,借助多媒体课件设计大容量有针对性的形式多样的练习,在练习中获得信息反馈,在练习中培养学生思维,在练习中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多媒体课件的应用现状及思考
1、多媒体课件的应用现状
目前,多媒体课件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即教者个体创作、教参配送、网络下载。
虽然多媒体课件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教学中,但由于受个体制作水平、学校物质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目前,特别是农村学校,多媒体课件的使用频率还很低,主要在一些评比课、公开课中才能应用。另外,由于人们对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认识不足,定位不当,在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⑴以课件代替板书,忽略传统教学中板书的作用。由于多媒体课件具有短暂性,只能是一种视觉斩留,所以不利于知识体系的建构,而传统板书能完整地展示某种规律或知识点形成过程,易于学生领会和掌握,并留下深刻印象。可是,一些教者常常以多媒体课件展示来替代板书,忽略了传统教学中板书的重要作用。
⑵追求形式,忽略实际效果。多媒体信息丰富多彩,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因而,有些教师在多媒体课件制作上一味追求形式,忽略教学的实际效果。彩色背景、立体文字、三维动画、优美音乐、影视录像尽可能用上。凡字必“飞”,任意使用特殊效果。看起来课堂热闹非凡,可实际教学效果一般。
⑶游离教学目标,忽略教学重点。有些公开课、评比课,教者为了用上多媒体课件,不顾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课件设计游离教学目标,忽略教学重点。如“认识温度计”教学,其重点是让学生认识温度计并准确读写温度,可教者教学中却投影多幅“冰雪景观”、“夏日风景”,不但占用了大量的教学时间,也无益于重难点突破。
⑷盲目“克隆”,忽略教学实际。由于个体创作多媒体课件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于是有些教者忽略教学实际,要用课件便上网搜索下载,盲目“克隆”,或七拼八凑。
2、关于多媒体课件应用的几点思考
更好地发挥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作用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作为多媒体课件的创作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要正确认识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辅助地位,正确处理传统教学手段和多媒体课件应用的关系,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以传统教学为主,辅以多媒体教学。其次,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和使用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要为有效实现教学目标服务,因而,在制作多媒体课件前要在一定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对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等诸多教学要素进行分析,并事先对整个教学活动过程进行规划和安排。紧扣教学目标选取最适合表现主题的信息素材。第三,多媒体课件的应用要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建构,要有利于突破重点难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始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而,教学中要注意适时应用多媒体,结合教学内容,在学生思维困惑处或关键处使用,及时点拨和调控学生的思维。第四,虽然多媒体的特殊效果有利于创设情境和增强吸引力,但是把握一个“度”十分重要,不可以为追求花俏而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此外,作为多媒体课件的个体创作者要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提升自己的制作水平和技能。
10.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篇十
安徽省砀山县民族中学 李翔
摘要: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效率,可以把一些抽象的、不易理解的知识转化为熟悉的、形象的知识,可以创设情景、拓展思维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喜欢物理,爱学物理。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物理教学
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知识经济已见端倪,我们已经进入了21世纪,面临人类史上的又一大飞跃──由工业化社会进入到信息化社会。面对信息时代知识经济的崛起,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试图在未来的信息社会中让教育走在前列,以便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作为高科技的计算机网络及多媒体技术已被作为新型的教育手段、教育方法引入到教育领域。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素质教育提供了保障,对实现我国政府的科教兴国战略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此我国教育部不失时机地提出:要把现代教育技术(主要指多媒体)当作教育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
多媒体教学工具可以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画面,可以提供悦耳动听的音乐,这些要素可以使原本枯燥抽象的教学内容生动化、清晰化。通过运用多种多样的多媒体手段,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有兴趣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这样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优化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利用多媒体的表现力,可以提高学生观察的效率
学生的感知较模糊,总是满足于观察事物的整体,获取对事物的综合印象,而忽视对事物的更为具体细致的把握。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巧妙地利用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观察,提高学生的效率。
在正确使用刻度尺这节时,同学们通过课本,已经知道了刻度尺使用前“三看”,操作中“三放”,但学生只是机械的记忆了这些知识,一旦真正运用,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运用多媒体技术,就可以把“三看”、“三放”投放在屏幕上,把每一个要点一步步操作一遍,利用媒体的可控性,把要点强调,让学生认真观察,这样学生就会牢固地掌握每一个要点,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教学内容生动化、清晰化
在讲到汽油机的工作原理时,用传统教学手段教学一般是用教学挂图,或者结合模型讲解,学生往往感到枯燥乏味,无法看到汽油机的动态工作过程。而用多媒体教学,却可以方便地解决这一问题。我们用一个Flash动画,形象地把汽油机整个工作过程显示出来,在每一个冲程中,飞轮如何运动、活塞的运动方向、进气阀、排气筏的关闭等全部清楚的显现出来,使学生一目了然。运用多媒体技术可视学生理解程度,即时停顿,或放慢速度,以便讲解楚,这样就化难而易,使所有的学生都能掌握汽油机的工作原理。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创设情景,拓展思维空间
“大气压强”是初中物理的难点和重点,一般来说,教师讲授马德堡半球实验时,把两个马德堡半球合在一起,抽掉里面的空气后叫一个学生拉一下,拉不开,就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但是,究竟大气压强有多?大学生没有感受,印象不深。采用多媒体,可以在课堂里模拟300多年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分拉两个半球的马匹从2匹增加到4匹、8匹、直到16匹,再配以紧张而有节奏的马塞进行曲伴奏,直到“啪”的一声,把两个半球拉开,声像并茂,把学生带入到现场实验情景,所有学生都十分投入。采用多媒体对马德堡半球进行剖析讲解,强化了学生从四面八方施压给半球的基本概念的理解。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把一些抽象的、不易理解的知识转化为我们熟悉的、形象的知识,从而达到教学效果
在电压、电流这一部分,电压、电流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电压、电流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单从课本中的介绍,同学们没有感官的认识,相对抽象,理解起来还是比较困难。在这节课里,我利用多媒体分别制作了水路,电路模型。在水路模型中,当我打开阀门后,同学们会发现水轮机先转动,过了一会水轮机又会慢慢停下来。我就提出问题:水轮机为什么会转动呢?过一会为什么又会停下来呢?同学们会说出原来水管两边的水面高度不一样,水管中有水流,所以水轮机会转动,后来两边水面高度又变为一样,水管中没有水流,所以水轮机会停下来。我接着又提了个问题:那我们怎样才能使水轮机持续转动呢?同学们一定很容易得出结论。
我在水路上方加一个水泵,当水泵工作时,我们可以看到水泵两边的水面始终不在同一高度,水轮机也就持续转动。那我们就可以看到水泵是用来产生水压的。
这时我就在水路模型旁边显示一个电路,电路中有开关,导线,电源,灯泡。然后我就提问:与水路类似,为什么合上开关,小灯泡会持续发光呢?同学们就很容易得出:灯泡能持续发光,是因为电路中有电源,灯泡中有电流通过。在这里电源相当于水泵,开关相当于阀门,导线相当于水管,灯泡相当于水轮机。
通过两个简单的模型比较,我们就把看不见,摸不着的电压,电流与实际生活中的水压,水流结合在一起,也就很容易掌握电压,电流之间的关系了。
五、在实验中利用多媒体,可以增强实验的可操作性
以往教师在做测量大气压值的托里拆利实验时,教师往往是在前面做演示实验,在做的过程中讲解实验注意事项,操作步骤,最后得出结论。但是老师在做演示实验时,只有坐在前面的少数同学能看清老师的操作过程,老师在做玻璃管的提升,倾斜等步骤时,好多学生知只是在听老师讲:我把玻璃管提升,倾斜,可以看出水银柱的竖直高度不变,实际上是看不到什么现象。有的老师只是用一根玻璃管做实验,很少有换用粗细不同的玻璃管再做实验,有关玻璃管粗细对水银柱竖直高度的影响只是在课堂上用嘴强调,那同学们的学习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当我们用了多媒体后,就可以把整个实验搬到屏幕上去,我们利用Flash动画,从向玻璃管注入水银,到放入水银槽,提升玻璃管,倾斜玻璃管,向水银槽内添加水银,每一个步骤都可以清楚的投放在屏幕上,并且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可控性,让同学们看清楚每一次操作后,水银柱的高度变化。从而掌握了这些因素对水银柱竖直高度的影响。我们利用多媒体还可以很方便的换用粗细不同的玻璃管来做玻璃管粗细对水银柱竖直高度影响的实验。
在实验中,由于教师无法改变教室里的大气压强,只能凭嘴讲:随着大气压强的变化,管内水银柱的高度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而运用多媒体后,就能模拟教室内空气压强的变化,从而使学生理解这一知识点。
现在的教学越来越强调从学生的主体性出发,围绕学生的兴趣、需要等进行教学,在教学中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一些知识形象化,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处于一种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动手尝试、探究、发现的情境中,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课堂上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
在课程改革中,多媒体作为一种教育教学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中被广泛地应用,但我们在使用时要注意,多媒体教学的立足点是“辅助”,而不是替代,不能完全摒弃传统教学模式,盲目运用多媒体技术,不能抛弃教学主体,运用多媒体变相“满堂灌”,过度追求多媒体的应用。
【多媒体在识字教学中的作用】推荐阅读:
多媒体教学在生物课堂中的作用07-05
浅谈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09-22
关于多媒体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的论文06-19
浅谈多媒体在汉语教学中的作用论文07-08
浅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08-08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0011-02
多媒体在教育中的作用10-22
多媒体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11-14
多媒体技术在学前教育中的作用07-17
校园媒体在当代新闻学教育中的作用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