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加强作风建设

2024-06-17

不断加强作风建设(精选8篇)

1.不断加强作风建设 篇一

不断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陈华宁

一、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成就

1.农业科研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加强。经过50多年,特别是近20年的发展,目前中国在中央、省、地、县建立了农业科研院所、农业高等院校等机构,范围涵盖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各个阶段,机构以农业部门为主,涉及水利部、中科院、教育部、林业局等。截至2003年底,我国有农业科研机构1170个,比1979年的513个增加近1.3倍,其中农业部所属58个、省属465个、地市属647个;种植业、畜牧、渔业、农垦、农机化科研机构分别为694个、126个、127个、43个、180个。

经过50年的建设,国家和地方两级农业科研院所在农业科技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科技创新能力得到提升,科研机构综合实力普遍增强,承担国家重大项目、为行业决策服务的能力显著提高,地方农业科研机构以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为主,着重解决本地区关键性的重大科技问题。

截至2003年底,全国农业科研机构在职职工9.6万人,从事科技活动人员5.7万人。从事科技活动人员中,农业部所属0.6万人、省属2.8万人、地市属2.3万人;种植业3.9万人、畜牧0.7万人、渔业0.4万人、农垦0.2万人、农机化0.5万人。各级政府通过农作物改良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重大科学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科研条件,集聚了一批高水平的科技人才,为我国农业科技发展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

2.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取得重大突破。我国农业科技在过去的50多年中取得了辉煌成就。据统计,1979~2004年共取得部级以上重大科技成果9000多项,其中国家奖1316项(自然科学奖43项、发明奖242项、科技进步奖1031项);1988~2004年获得农牧渔业丰收奖3375项。1996~2004年,获得国家级奖励365项,其中科技进步奖303项、发明奖46项、自然科学奖16项。建国以来,共培育推广新品种6000多个;截至2004年底,我国受理植物新品种权申请2046件,其中农业科研单位申请1094件,占53.5%。

超级稻引领我国水稻“第三次革命”。自1996年启动“中国超级稻研究计划”以来,经过全国10多家协作单位的不懈努力,技术攻关取得重大突破,示范推广获得重大进展。在理论研究方面,开辟了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理想株型构建的新领域;在品种培育方面,创制优异育种材料30余份,育成新品种28个,百亩示范片平均亩产超700公斤,小面积亩产超800公斤;在示范推广方面,协优9308、两优培

九、沈农265、国稻6号等超级稻品种累计示范推广2亿多亩,增产稻谷250亿斤。

禽流感疫苗研制居国际领先地位。研制成功H5N1型禽流感病毒基因工程灭活疫苗和抗H5亚型禽流感重组禽痘病毒载体疫苗。最近,又在国际上首次成功研制出同时抗高致病性禽流感和新城疫两种疫病的新型基因工程“双抗”疫苗。目前,H5N1型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已在全国应用约6亿毫升,H5亚型禽流感重组禽痘载体疫苗在全国应用4.2亿羽份,“双抗”疫苗正在加速产业化。这些高效、安全、方便、低成本疫苗的成功研制和推广应用,为保持中国禽业持续稳定发展及在国际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转基因抗虫棉选育取得重大突破。我国是世界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独立研制和开发成功转基因抗虫棉的第二个国家。转基因抗虫棉是我国目前唯一在生产上大规模应用的转基因农作物,已有46个抗虫棉品种通过省级和国家级审定。自1999以来,国产抗虫棉推广应用面积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递增,累计推广面积超过1.27亿亩。

3.农业科技体制改革稳步推进。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后,我国的农业科研工作按照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高技术研究及其产业、基础性研究等三个层次,在开拓技术市场、引进市场机制、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尤其是2001年公益性科研机构改革以来,科研单位科技资源得到优化、新型学科建设取得进展,科研人员积极性得到提升,为加快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运行机制上,国家农业科研院所全面实行了全员聘用制,非营利机构实行按需设岗,公开招聘。改革分配制度,加大岗位工资比例,科技人员收入有了明显的提高,充分调动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各科研机构实行固定岗位和流动岗位相结合,并留出一定比例的流动编制吸引客座和流动人员。这些改革措施的推行,有效地促进了“开放、交流、竞争、协作”新机制的建立。

在学科调整上,按照强化国家目标导向和突出优势的原则,各农业科研机构重新凝练了学科领域,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在人员结构调整上,按照高效、精干的原则,大幅度压缩了职能部门和人员。

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化,成长了一批农业科技型企业。首先,国家级农业科研单位中转制的院所,均已完成清产核资、资产划拨等准备工作。其次,农业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农业科技推广部门不断融入经济建设主战场,依托技术优势创办了一批农业科技型企业。截至2003年底,全国农业科研机构有经济实体496个,从业人员1.4万人,全年总收入27.8亿元,上缴利润8100万元。

二、加快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思路

1.增加农业科技投入,转变中央财政投入方式。建立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体的稳定增长机制,实现农业科技投入结构、投入规模、投入方向和投入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一是在投入结构上,实现农业科技投入稳定持续地增长。鉴于我国农业科技自主创新的公益性特点,应坚持中央财政的投入主体地位不动摇和中央财政投入稳定增长的决心不动摇。与此同时,地方建立农业科技投入稳定增长的财政机制。二是在投入规模上,应明确农业科技研发在国家财政科技投入中的重要地位,在国家科技投入总量以较高速度增长的基础上,确保国家财政用于农业领域科技研发经费的增长速度高于国家科技投入总量的增长速度。三是在投入方向上,国家对农业科技投入的产出,主要是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与农业生产公共需求和公众利益所必需的公共服务资源。在构建这些公共服务资源平台的基础上,务必防止“重建设、轻运转”的投入倾向,充分提高公共服务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价值。此外,还要在若干关键性领域实施国家农业科技创新的重大专项,如转基因工程、农业节水工程、农业行业科技工程等,加大对农业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的支持力度。四是在投入方式上,要处理好公益性研究和市场性引导的关系。大部分经费采取稳定支持和竞争择优方式支持公益性领域长期开展研究,少量经费用于引导具有面向市场能力的领域开展技术研发。

2.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政策。一是建立科技制度分类评价体系。在绩效评估上,针对项目和岗位不同,分类进行评价。对不同岗位科技人员的绩效评价考核不搞一刀切,逐步建立和完善可比性评估体系,在明确项目绩效目标的基础上,建立面向结果的追踪问效机制。根据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周期长等特点,对项目的检查评估不宜过于频繁。二是完善激励机制。激发创新人员的积极性,首先要整体提高农业科技人员正常的工资性收入,改变农业科技人员收入比其他行业低的状况。同时,改善收入结构,引入一定的竞争和激励机制,使效益工资与业绩挂钩,按岗定酬、按绩取酬;完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收益反哺创新群体及个人的机制。三是完善科技管理政策,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农业科技创新管理机制和体制。在宏观管理上,确立行业主管部门对农业科技创新进行宏观协调和指导的主导地位。有效集成中央、地方等各方面的资源,把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与市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跨学科、跨地区联合攻关,促进重大技术突破。在项目选题与立项上,围绕国家需求和市场需求,加强中央与地方、科研与生产、行政与推广的结合。

3.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力度。一是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应对《种子法》、《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资源保护等现有法律法规在实际应用中出现的不足尽快予以修正,研究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等有关法律制订。二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创新。没有知识产权保护,就不可能有自主创新。通过知识产权制度的完善,有效激励自主知识的形成。同时,加强执法,加大《种子法》、《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资源保护等法律法规的执法力度,坚决查处和打击各种违法侵权行为,有效保护农业科技创新成果,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创造良好环境。

4.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基地与平台建设。围绕农业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建设若干学科交叉、综合集成、机制创新的国家科学中心、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以及部门重点实验室、农作物改良中心、良种繁育基地、野外观测台站等。以农业科技创新平台为依托,组织实施重大自主创新项目,吸引和凝聚高水平人才,推动项目、基地、人才的有机结合。

2.不断加强作风建设 篇二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坚持抓源头, 选苗子, 做储备, 不断夯实人才队伍培养选拔的基础。

1.1 从高校毕业生中选好苗子

高校毕业生历来是干部人才建设的重要来源。每年根据基层队伍的发展需要, 按照油田政策和指标要求, 从全国各大石油院校引进专业对口的高校毕业生。专门制定《川东北工委高校毕业生见习期管理规定》, 从入场教育、岗位见习到日常管理都做了严格要求。组织部门坚持送人到队, 在安排好每名学生的住宿、生活的基础上, 同基层单位一起认真挑选政治素质高、业务过硬的生产骨干同见习生逐岗签订师生合同, 制定见习计划, 从见习时间、见习内容、实施效果上做到科学、合理、有效。所在基层队的平台经理、副经理、工程师与高校毕业生结成帮扶对子, 在生产实践中负责他们的日常帮扶工作。同时通过多方考察和跟踪培养, 及早发现有发展潜质、培养前途的的好苗子。

1.2 从工作实践中发现和储备人才

人力资源部门强化对基层干部、工人的考核力度, 通过深入基层, 多层次、多角度地座谈了解、问卷调查和考核测评, 全面掌握其思想、能力、作风等方面的情况, 从中发现可塑性人才。同时建立人才信息库, 把发现的人才分门别类录入人才信息系统, 在干部提拔、机构调整、重要岗位补缺时便有了可靠的操作依据。

1.3 树立正确选才观念, 实施动态管理

在人才使用上坚持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标准, 打破干部、工人界限, 不唯学历、不唯资历、不唯职称、不唯身份, 在选才观念上不拘一格。根据自身发展需要, 制定了加强科技创新人才、经营管理人才、技能操作人才和政工管理人才“四支人才队伍”建设的规划目标。帮助他们开展职业生涯设计, 有针对性地制定定向培养计划, 开展动态式的跟踪培养考察。

2 抓过程, 做好教育培养工作

2.1 在思想上打牢理想信念根基

采取理论学习、专题授课、理论研讨等形式, 加强对党的政治理论、科学发展观、革命传统教育, 引导青年人才自觉加强主观世界的改造, 努力提高理论素养, 提高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对胜利精神、企业文化、企业发展战略、党建创新教育, 尤其是大讲油田的改革发展形势, 大讲川东北工委在西南市场所处的战略地位以及在川气东送工程建设中肩负的历史重任, 树立在外部市场拼搏进取、建功立业, 实现人生价值的目标志向。

2.2 在业务上提高实践能力

工委领导和各部门负责人, 坚持经常性地深入基层与各类干部和技术人员座谈交流, 结合思想和工作实际给他们讲责任、提要求、教方法、压担子, 传授管理经验、技术经验和处理各种复杂问题的方式方法, 积极倡导勤政廉洁、明辨是非、秉公办事、善于沟通、讲求方法的工作态度, 让基层人才在实践中放开手脚, 勤学苦练, 大胆管理, 将他们扶上马, 送一程, 从多方面积极创造条件, 给他们提供干事创业、发挥作用的平台。

2.3 多措并举, 提高培训质量

对外, 先后选派100多名干部参加了中石化、管理局和川气东送建设工程指挥部举办的“队长培训班”、“政工干部培训班”、“新技术应用培训班”、“CTOT培训班”, 以及经营、财务、生产等各类拓展培训。对内, 采取集中培训和现场培训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开展针对性和实用性较强的专业培训。充分发挥机关干部的经验优势, 有计划地组织技术、安全、机动等部门人员到基层现场授课, 根据井型、施工进度和疑难问题等做阶段性理论及实践的现场指导;采取户外课堂、导师带徒、技术比武等灵活多样的形式, 强化干部职工的基本功训练。

2.4 加强交流, 培养复合型人才

安排优秀年轻人才在党务与行政、机关与基层、后勤与前线之间进行多岗位锻炼, 丰富阅历, 积累经验, 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如:对缺乏全面管理经验的基层干部调到机关部室接受锻炼, 对缺乏基层工作经验的机关干部则调到基层队加以磨练, 根据不同基层队之间的管理差异和特点, 对基层队正职进行队与队调换, 彼此取长补短, 发挥优长, 保持人才队伍的朝气和活力。

3 抓关键, 做好选拔任用工作

3.1 坚持发扬民主, 把好推荐关

在部门进行民主推荐时, 要求须有90%以上的干部和下属单位的主要领导成员参加, 每次民主推荐前, 都在对干部选拔调整的对象、数量进行充分研究、分析的基础上, 认真确定民主推荐的范围、时间、对象和推荐方式, 真正做到精心组织, 操作规范, 保证推荐工作顺利进行。

3.2 严格用人标准, 把好考察关

始终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 坚持“群众公认, 注重实绩”的原则, 坚持在正常情况下得不到多数群众拥护的不予提拔, 政绩不突出的不予重用。在确定考察对象时, 把群众推荐的结果作为评价人才的重要依据, 真正使政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人才得到提拔重用。在组织考察时, 明确要求考察过程既要坚持群众路线, 又要认真核实辨明真伪, 从政治上、廉洁上、工作实绩上严格把关, 做到坚持程序一步不缺, 履行程序一步不错, 保证考察过程公开、公平、公正。

3.3 严格工作程序, 把好决策关

党工委讨论决定干部任用之前, 都主动征求纪检组的意见。做到“三不上会”, 即没有经过民主测评、民主推荐的不上会, 没有考察材料的不上会, 没有征求纪检组意见的不上会。2008-2009年, 共有33名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被提拔到科级岗位;聘任固井专家、钻井专家、市场开发副总监各1名, 主任师6名。通过考察选拔, 11名基层副职干部走上正职领导岗位。

摘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衡量一个企业是否真正具有发展潜质和生命活力, 关键一点是看该企业的人才队伍建设如何。企业不重视人才建设就难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 发展就会成为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胜利川东北工委成立两年多来, 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 不断完善人才的教育、管理、培养、选拔机制, 为人才发展提供施展抱负的平台, 增强了企业发展后劲。

3.不断加强作风建设 篇三

关键词:群众路线;党风廉政建设

坚持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之初便一直遵循的党风建设原则,它是中国共产党与其它各类党派的一个重要区别点。群众路线在我党不断的实践当中逐渐丰富与完善,形成了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基本内容。

但是,近些年以来,我国持续不断暴露出的形式各样腐败案件令人民群众产生了一种非常悲观的情况,仿佛这种社会毒瘤无法根除。对于当前严峻的腐败形式,我们必须坚持群众路线,依靠人民群众打赢这场反腐之战,重新凝聚全社会的正义力量,密切人民群众和我党的血肉联系,使得我党廉政建设取得巨大成果。

一、坚持群众路线是的党风廉政建设必然选择

1、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确保党的群众路线落到实处。不断加强打击腐败,让党员干部在工作与生活当中少犯错误,保持党员队伍的纯洁性是使保护人民群众利益不受损伤的重要方式,要不断加强对权力运用的监督。供电当前作为国有大型企业,特别是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企业,更应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保持我党的政治优势。坚持执政为民,坚持党的崇高理想,是我党保持先进性,与时俱进的精神动力。作为供电员工要坚持良好的道德思想观念,做到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为人民群众着想。

3、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加快实现和谐社会的发展进程。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可以为社会的和谐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让社会在一种更为正义与公平的氛围内不断前行。供电企业肩负着保障社会生产与生活顺利进行的重任,其更要坚持群众路线。

二、依靠群众路线搞好党风廉政建设

1、拓宽投诉举报渠道。人民群众是我党执政的根基,人们群众的利益就是我党所要追求的目标,同时,人民群众也是我党改进工作风,不断提升执政能力的源泉,因此,要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心声,加强人民群众投诉渠道建设,让我们能够明白人民的诉求是什么,从而更快、更好的解决问题,使干群矛盾解决在萌芽之中。

2、着力解决突出问题。有一些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还有一些问题是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所不能避免的,这些问题解决起来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是,同时有一些问题则可以通过我们的努力而迅速解决,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制定详细的解决与落实方案,构建长效机制,让人民群众能够满意我们的工作。

3、切实纠正不正之风。建立健全监管体系,加大对执法者的监督,规范各种规章制度,加大惩处力度,对于工作当中所出现的懒惰之风、吃喝玩乐之风、对人民群众的正当要求不及时处理或有意刁难的做法等等,应该全力予以纠正。

三、反腐倡廉走群众路线需解决的问题

1、要提高人民群众的监督积极性。第一,提升监督者的监督主动性,不可忽视的是我国长期以来民主发展的滞后性使得人民群众的监督意识不强,不能主动发挥自己的监督权利或不愿意发挥自己的权利。作为供电企业,我们可以发布服务监督电话以及投资渠道,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第二,要构建专项基金,对于那些有利于促进我党廉政建设,如工作作风改进方面的建议,可以对相关人员进行一定程度的奖励,这种奖励可以是物质奖励,也可以是精神奖励,从而可以提升人民群众的监督积极性。第三,健全保障机制,人民群众在监督过程当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如何保护监督者的合法权益,不受打击报复。特别是服务于本地的供电企业,如果居民由于不满意我们的服务而受到一些人在今后的服务当中故意为难就会严重打击人民群众监督的积极性。

2、要拓宽渠道,创新形式。一方面,要充分调动现有的各种监督方式,如工作流程公开制度,将工作程度、形式、内容、标准等等进行公示;重大决策公开制度,让民众及普通职工也有机会参与到企业的重大决策之中。另一方面,要积极创新监督方式。要将现有的事中与事后监督转变事前监督,并进行全流程的监督,使监督更为全面与彻底。坚持内外兼修,将秘密调查与公开调查相结合,从而努力提升人民群众的监督空间。此外,要向人民群众公开处理投诉、建议的全流程,将反腐的进度公之于世,从而让人民群众看到他们监督所带来的良好结果。我们供电企业更应该将居民的投诉建议及反腐线索交给相关部门,同时做好反馈工作。

3、要建立健全群众参与反腐倡廉相关制度。当前,我国反腐倡廉工作正在大力推进当中,但是,与此相反的是我们对于人民群众监督的相关立法并不完善,大多是行政规章制度,且有相关排斥的地方,因此,今后我们应该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使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得到实现。要想方设法提升人民群众监督的层次,提升人民群众的监督地位,让人民群众的监督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具体而言,要加强人民群众监督的原则、方式、职权、内容等等。让人民群众的监督逐步步入法制化轨道,让党风廉政建设在阳光与和谐之中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金永升、张治国. 正存于心,德立于世——谈拒腐防变的自身关键[J]. 现代交际,2010年12期.

[2]朱豪媛. 创新反腐倡廉教育 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J]. 党政干部学刊,2009年11期.

[3]黄亚铨. 强化反腐倡廉教育 提高拒腐防变能力[J]. 南方论刊,2007年05期.

[4]李志强. 增强反腐倡廉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探究[J]. 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12期.

[5]刘长胜. 反腐倡廉标本兼治重在预防[J]. 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8年09期.

[6]赵增淼. 对形成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的思考[J]. 企业与文化,2008年03期.

[7]谢玲.为平安电网增添和谐——广西电网公司反腐倡廉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纪实[J]. 今日南国,2006年24期.

4.不断加强作风建设 篇四

铜川市印台区频阳逸夫小学

付艳凤

频阳逸夫小学创建于1994年,校园占地面积5332平方米。学校南邻区政府,北依姜女祠,地理位置优越,布局合理,环境优雅。现有12个教学班,附设2个学前班,共有学生600余名,教师42名,其中市、区级教学能手9名,区级学科带头人一名。近年来,借 “双高普九”、“创强复验”之东风,学校加大硬件投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营造优美和谐的育人环境。近年来,我校先后获得“陕西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先进单位”、“陕西省优秀示范家长学校”、“陕西省快乐教学先进集体”、“铜川市规范化管理学校”、“铜川市实验教学示范学校”、“铜川市文明校园标兵”、“铜川市庭院绿化先进单位”、“铜川市信息技术先进单位”“陕西省交通安全示范学校”等荣誉。

一、搞好“三化”工作,建设优美校园。

近年来,我校坚持“提升学校内涵、打造特色频阳”的办学目标,积极筹措资金,优化育人环境,提高教学质量,建设校园文化,促进学生发展。自“两基”国检、“普实”、“双高普九”以来,学校的硬件设施得到了极大改善,2009年先后投资一百余万元硬化了学校操场,铺设了150米沥青环形跑道,建起了标准化旗台;教室课桌凳全部更换。学校新建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语音室、电子备课室,完善了实验室、美术室、图书室、科学仪器室、体育器材室、图书室、少队部等一部十七室。各部室设施配备均达省颁标准。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为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010年在上级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投资20余万元实施了采暖工程,2011年完成了旱厕改水厕项目,学校给各办公室更换了办公桌椅,给教室、部室全部安装了防护网,加高了办公楼护栏;2012年按照区教育局“三化”工作的要求,我校在打造校园文化方面集思广益,狠抓落实。在教学楼顶面向街道方向安装了“频阳学校”四个霓虹灯大字,在学校大门上方制作了LED灯。每到夜幕降临的时候,红光闪烁的“频阳学校”四个大字异常醒目,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学校还在校园绿化带栽种了12棵龙爪槐,现已长出稠密的嫩叶。另外,学校还购置了一些花卉盆景,在办公楼前摆放了两盆枝叶繁茂的铁树,给各办公室添置了绿萝、红掌、吊兰等盆景。

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洁净优雅的校园环境就象是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它能陶冶学生的情操、美化心灵、启迪智慧。走进校门,门厅右侧亚格力红底白字的教育方针和左侧的“校风、教风、学风”无声但醒目,激励和鞭策着频阳每一位师生。站在校园里,一览干净整洁的操场、四季常青的雪松、还有刺梅、盛开的月季点缀于冬青之中,柳树成荫让人心旷神怡、美不胜收。

二、加强精神文化建设,提升学校内涵。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的教育应当使每一堵墙都说话。我们把校园北边围墙设计制作成文化墙,古人一个个勤学励志的故事吸引着师生驻足观赏。学校在校园东边制作了六个阅报栏,每月的德育活动主题、健康教育知识宣传尽在其中。办公楼下“教师简介”“名师风采”、“阳光承诺”三个专栏,彰显着频阳教师敬业爱岗、忠诚教育的精神风貌。办公楼正面张贴着“严谨治学、爱生奉献”的校训。在此基础上,精心打造特色楼道文化,办公楼每一层楼梯墙面上悬挂温馨警示标语牌,教学楼上下楼梯墙面悬挂着几十副学生的美术作品,教室走廊里挂上名人画像。我们让美的景色、美的文化、美的行为、美的心灵,充满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使学生在美中受到熏陶、感染。学校设计了校徽,组织学生学唱校歌,要求每一位师生熟记校风、教风、学风,激发了全体师生的爱校热情。

为了落实《印台区教育局关于中华经典诵读活动要求》,加强师德修养,使教师具有丰富而独立的精神世界,做到精心教书,潜心育人。每周五,学校利用全教会组织教师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教师们声情并茂的诵读和独到的内心感悟,激励大家面对工作压力和烦恼时保持乐观、豁达的胸怀,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对待工作和生活。继教师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后,我校在学生中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每天早操后由优秀的语文教师引领全体学生诵读中华经典诗词,稚嫩而整齐的诵读之声让诗韵缓缓流淌在生机勃发的校园中。此次活动引起了学生们浓厚的兴趣,为校园文化建设增添了新的内容。

从2010年起,印台镇教育办在全镇教师中推行《教师日行感言》,教师们将自己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酸甜苦辣点点滴滴记录下来,一是缓解了工作压力,二是提高了教师自身的文化修养。另外,学校还组织编写了校本教材——《特色频阳》,创办了校刊,每学期一期,目前已创办四期,向社会各界宣传频阳学校的发展,展现全校师生的精神风貌,搭建师生写作的平台。通过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使整个校园无不彰显着频阳浓厚的文化氛围。

三、加强制度文化建设,提高办学效益。

几年来,学校在制度的完善和创新中,进一步强化管理机制,把制度文化建设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先后修订完善了《频阳逸夫小学教师量化考核评估细则》、《教师常规教学管理制度》、《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方案》、《班级量化考核评估方案》;制定了《教学质量奖惩办法》、《教师绩效工资实施细则》、《中层管理人员目标责任书》,建立了教师业务档。并将所有制度装订成册,形成《频阳逸夫小学制度汇编》。同时建立学校管理网络体系,实行层级管理,副校长管各处室,各处室分抓各项工作,形成了事事有人管、处处有人查的良好格局,确保各项管理制度落实到位,使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有章可循并有序、有效开展。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校德育活动坚持以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为重点,以主题班队会为抓手,以重大节日为契机,通过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坚持开展读书活动,要求学生每学期读一本好书,并开展讲故事比赛或读书交流会。每学期组织一次全校性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学校还利用每周一班队会活动时间,开展以安全和行为习惯养成为主题班队会。学校先后组织开展了“安全伴我行”“学会感恩”“我健康我快乐”“如何守规则”“崇尚科学 拒绝邪教”等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思想、学习、文明礼貌、劳动等方面的常规教育。另外,学校还发挥重大节日宣传教育的作用,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德育教育活动。每年三月开展学雷锋树新风活动,四月召开学校田径运动会,五月以国际劳动节和母亲节为核心,开展以感恩母亲为主题的诗歌朗诵会,六月开展庆“六一”文艺活动和新队员入队活动及优秀少先队员、优秀少先队干部表彰活动。九月份以教师节和中国抗日战争纪念日为契机,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活动月活动,十月份国庆节开展以“童心向党”为主题的诗朗诵或歌咏比赛,十一月份以中国消防宣传日为契机,开展安全知识教育、安全疏散演练等活动,十二月份开展庆元旦歌咏比赛或游园活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但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发展个性的舞台,而且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5.不断加强作风建设 篇五

(宝钢集团有限公司科协供稿)

2011年5月

宝钢历经31年的跨越式发展,科协组织体系从原来仅限于宝钢18平方公里的上海本部组织机构,扩展到跨地域、多层次、多形态的拥有13个学会、4个分公司科协、10个科协联络站、107个专业学组、7000余名会员的大型企业集团科协组织体系。科协重点工作也由过去主要集中于国内和公司内部的学术技术交流,扩展到目前投入相当力量、组建相关虚拟团队,与国际著名协(学)会和国际大公司进行常态化的学术技术交流活动中。

一、夯实组织基础,建设快速运作的科协组织体系

在宝钢这样的大型企业集团中,科协组织虽然是一个“离线”运行的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但同样要求科协工作必须与公司的生产经营实践活动紧密联系,必须与宝钢的科技发展战略同步实施和快速运行。宝钢在每一届科协委员会组织建设和机构设置中,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1、各级科协负责人配置坚持有权有责、精简高效

宝钢科协委员会历经六届换届改选,每一届常委会、委员会成员,不论科协主席、科协各专业工作委员会主任以及专业学会、学组理事长人选,广大科技人员在选举中均强烈推荐各级行政主要领导人或学术带头人担任,确保了学会工作能够得到行政资源的有力支持。目前,宝钢集团有限公司徐乐江董事长任宝钢科协名誉主席,何文波总经理任科协主席。而本届科协的副主席,则由集团公司和股份公司9位副总经理担任。科协主席和副主席在公司的强力地位,决定了科协工作 -1-

能够从上到下得到各级组织的关心、重视和支持,科协工作的各项决议和任务能够更好地在全公司得到贯彻落实。

2、坚持集中一贯管理,不搞机构重叠和多头对外

宝钢在发展进程中,先后对上海地区钢铁企业和梅山钢铁企业进行了战略重组。最近几年来,根据宝钢“精品+规模”的发展战略,分别对新疆八一钢厂、广东钢铁企业、宁波钢铁企业等进行了联合重组。宝钢在科协组织体系建设中,按照集中一贯管理原则,根据其地域的不同和更利于科协工作的开展,将地域较远的新疆八钢、广钢、宁钢、梅钢设置为宝钢科协下属的分公司科协,他们在接受宝钢科协直接领导的同时,授权其可与当地科协组织开展组织和业务联系。同时,将地域较近的原上钢系统各钢铁企业、设置为宝钢科协下属的科协联络站,科协业务工作纳入公司科协统一规划实施,形成了精简高效、层次分明、责权明确的科协工作组织体系。

3、定期开好科协重要例会,加强组织改选工作

在各届科协委员会的运作中,坚持定期召开科协常委会、全委会等,凡科协工作规划、计划,重要决定事项等,均通过常委会讨论达成一致后执行。科协秘书机构坚持每年定期向科协常委会汇报科协工作情况和重大事项。同时,定期和不定期召开各学会秘书长例会、分(子)公司科协座谈会等,及时沟通信息,了解情况,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使科协工作上下沟通,有序进行。各学会、专业委员会和学组,定期进行换届改选等组织工作。

二、搭建“三个平台”,构筑有利于科协主业开展的运行机制近年来,随着宝钢在世界500强地位进一步确立和加强,宝钢科协根据公司发展战略要求,积极构建三个学术交流平台,即“国际交流平台”、“国内交流平台”、“公司厂际交流平台”,形成三个不同层

次,不同定位的学术交流载体。

1、搭建“国际学术交流平台”

在近五年中,宝钢科协通过宝钢金属学会,分别与欧洲钢铁协会、德国钢铁学会、日本钢铁协会、美国材料工程学会等十大国际知名协(学)会建立了密切的交往和联系。先后组团参加了国际钢铁界的重要学术交流活动。宝钢向国际一流学术会议投稿的录用率最低达到60%,最高超过80%,占国内论文录用总数的35%-50%。宝钢参会人员在国际会议上作主题报告和主持会议的比例也有所提高,标志着宝钢科技人员在国际学术界的地位不断提升。

2、搭建“国内学术交流平台”

近五年来,宝钢由科协牵头组团,重点参加了中国科协年会、中国钢铁年会、全国冶金企业科协主席联席会、厂矿科协协作中心以及由中国金属学会、中国钢铁协会等主办的各类学术会议。在每一届的中国钢铁年会上,宝钢投送论文均超过150篇,录用率在90%以上。宝钢通过连续四届举办宝钢学术年会,在国际冶金领域提升了中国钢铁工业的学术地位。

3、搭建“公司厂际交流平台”

在近五年中,由宝钢科协牵头,在公司内部举行的各层次的学术、技术交流1000余次,累计参加人数25000余人次,宝钢科技人员参会覆盖面约40%。这样大规模的学术交流活动,在重大建设项目决策、重点生产技术难题攻关上实现了突破。

三、组建虚拟团队,推进重点工作和项目深入开展

近几年随着宝钢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宝钢决定由科协牵头,对口组织宝钢相关部门参与国际钢协(world steel,原称IISI)、国际不锈钢论坛(ISSF)相关活动。宝钢科协在牵头组织参与国际钢协这一全

新领域的工作中,不断探索其新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

1、积极发挥“宝钢―worldsteel专业委员会”虚拟团队作用 由宝钢科协牵头,在公司内部成立了与国际钢协10专业委员会对口的10个“worldsteel-宝钢专业委员会”虚拟团队。每个虚拟团队根据其专业特点分别挂靠公司内部相关职能部门,由职能部门负责人担任国际钢协委员会委员,并指定相对固定的宝钢科技人员作为与国际钢协和国际不锈钢论坛日常联络沟通的代表。

2、积极推进国际钢协关注的重点项目虚拟团队建设

近几年,国际钢协对“民用建筑用钢(Living Steel)”、“LCA(生命周期评估)”、“可持续发展项目”、钢铁副产品(Project on By-Product Management)、“钢铁大学网站”等项目均十分关注。对此,宝钢科协与负责项目推进的宝钢责任单位一道,积极推进这些重点项目虚拟团队建设。其中,在“民用建筑用钢(Living Steel)”项目中,该项目宝钢虚拟团队工作成效显著,项目负责人李自刚博士被推选为Living Steel项目副主席。四川汶川大地震后,该项目在都江堰以总承包方式,承建了幸福家园逸苑钢结构住宅示范项目,受到国际钢协及国内外建筑同行的极大关注。

3、定期或不定期组织虚拟团队间的工作交流

6.不断加强作风建设 篇六

新余市不断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努力抓好督查干部队伍建设,切实关心支持督查干部队伍,着力培养提高督查人员素质,从而使全市督查干部队伍始终增强动力,充满活力,全市督查工作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一、舞好一个龙头,配齐、配强党委督查室人员。市委主要领导十分重视督查工作,多次就如何做好督查工作提出要求,强调要以市委督查室为龙头,采取更加灵活多样的方法和形式,不断充实和壮大督查工作队伍,以适应当前督查工作的新要求。目前,市委督查室配备了主任1名,工作人员2名;同时,聘请了8名工作经验丰富、政治业务素质强的在职县级领导同志为市委督查员,赋予其一定的职权。根据市委督查室的安排,市委督查员经常对全市的各项重点工作进行定期、不定期的督查,查找工作落实中存在的问题,有力地推进了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和重要工作部署的贯彻落实。

二、抓好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督查工作网络。做好新时期的督查工作,关键要有一支高素质的督查工作队伍。为此,新余市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督促检查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建立起遍布全市各地、各部门的督查工作网络。按照这一要求,各地各部门均明确了分管督查工作的领导和专兼职督查员,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督查工作队伍;为进一步加强督查网络工作交流,市委督查室编印了全市督查工作手册,建立了联系渠道,提高了网络运行水平。

1三、加强培训指导,全面提高队伍整体素质。新余市将加强业务培训作为提高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一环,根据实际情况,多途径、多手段对督查干部队伍进行培训和指导。按照政治强、业务精、政策熟的要求,认真抓好广大督查人员的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鼓励和支持督查干部参加上级组织的培训,全面提高了督查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同时,积极开展各县(区)交叉督查活动,例如在进行一些重大督查项目时,采取抽调各县(区)和有关部门督查人员一起共同参与的方法,实行交叉督查,既解决了人手不足的问题,又促进了互相交流,互相学习,达到了共同提高的目的。同时,市委督查室十分注重加强对各地、各部门督查工作的业务指导,通过以会代训,定期下发《督查专报》要点,组织开展专报稿件点评,评选优秀稿件等活动,规范了专报的写作方法,切实提高了督查人员的文字综合及抓工作落实的能力和水平。

7.不断加强作风建设 篇七

为夯实支部基础管理, 公司下发了《关于开展党支部达标活动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考核的意见》, 进一步明确了产业公司党群工作的职责。根据企业党建工作出现的新情况, 公司及时制定了《关于加强党员管理的若干暂行补充规定》《关于中层以上领导干部理论学习考核的实施意见》等, 通过强化制度建设, 逐步建立起各单位党组织和每一位党员的制度体系和管理网络, 建立起党建工作运行机制, 使公司党建工作沿着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轨道运行。在党建工作指导上, 在强调制度建设的同时, 公司党委大力倡导以人为本的理念, 努力实现刚性的制度管理和柔性的人本管理的有机融合, 提出了建设“四有”职工队伍的要求, 就是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 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在具体实践中, 整体推进“三支队伍”建设。今年以来, 重点抓住打造先进学习型员工队伍, 强化三级培训、重视员工个体发展, 全面提升人的素质。为了充分体现人文关怀, 把解决好职工增收和就业、看病、住房、帮困作为关心职工的重点工作, 抓细抓实。公司建立了以医疗保险为主、大病困难补助、爱心基金捐助和平时职工困难补助相结合的四道保障线, 尽量尽可能帮助因病致困的在岗职工和退休职工。实施了以为职工“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送温暖”为主要内容的“爱心工程”, 公司职工踊跃捐助重点帮困, 体现了组织的温暖。

二、在工作内容上, 坚持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相结合, 突出全面发展

党委根据全年生产经营在不同时期的特点, 紧紧扣住当期任务, 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党建工作。不以抓经营管理代替党建工作, 不以经济发展的成就替代党建工作的成就, 不搞“一俊遮百丑”, 割裂两者的辨证关系, 做到抓生产与抓党建不搞“两张皮”, 强化了党建工作。创新基层党建工作考评模式, 建立以业绩和能力为导向的考评机制。在党建工作考核上, 改“单一性”为“综合性”, 2013年初, 公司党委制定下发了《精神文明建设责任制考核办法》, 把领导班子坚强、党员队伍过硬、思想政治工作有力、党群工作扎实四个方面共10项内容纳入到各单位党建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目标管理之中, 把精神文明建设责任制考核与年终中管领导班子和成员考核相结合, 把公司组织工作、宣传工作、工会工作、共青团工作等内容纳入考核体系, 形成考核激励机制。在对党组织班子成员实行年度考核中, 把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同时列项, 严格考评, 综合奖励。把党建工作目标、要求、措施与业务工作一起量化, 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成员的岗位职责之中, 与经济责任紧密挂钩, 并把考核结果作为职务调整、年薪兑现的重要依据。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捆绑考核激励, 使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贴得更紧, 服务保障作用更明显, 党员创先争优的积极性更高涨, 增强党建工作效果。

三、在工作载体上, 坚持围绕主题与创建特色相结合, 突出工作特色

党委坚持“围绕生产经营抓党建, 抓好党建促生产经营”的指导思想, 重点在如何抓上做文章。一是以支部达标为主线, 努力把基层党支部建设成为凝聚力量、促进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每个月书记例会, 都安排2个支部介绍支部某项特色工作, 积极引导党支部创新活动方式和活动内容, 形成自己的品牌优势, 创造了一批鲜活的工作经验。二是以落实“谈心谈话制度”为切入点, 通过与中层干部分别沟通交流, 听反映, 提要求, 掌握和了解干部的思想动态。三是以“三高一流”为目标, 提升党员素质, 努力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公司党委把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 具体化为思想道德素质高、科学文化素质高、业务技术能力高、工作创一流业绩。针对服务行业特点, 创新党员活动载体, 推动党员岗位承诺制。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以不同形式挂牌上岗, 把党员身份亮出来, 把承诺事情做起来, 在本职岗位上创造优秀业绩。通过公开承诺、挂牌上岗、民主评议、群众监督、总结表彰, 把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 “平常时刻看得出, 关键时刻站得出, 危急时刻豁得出”。在生产、科研、经营等岗位上, 在完成急难险重任务的关键时刻, 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此, 各支部开展了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党员挂牌上岗、党员工程等丰富多彩的党员示范活动, 用党员素质的不断提高带动全员素质的不断提升, 用党员技能的不断增强促进“三支队伍”建设的不断深化。四是不断创新党员教育的形式, 及时推广先进支部的做法和经验。针对党员教育的难点, 总结推广了开展党日活动成效明显的五种方式方法。即:讨论式、答题式、竞赛式、报告式和观看式, 特别是党员电化教育和建立党员QQ群、微信平台已成为支部普遍采取的一种教育形式。

四、在工作方式上, 坚持强化重点与整体推进相结合, 突出典型的培育与宣传

8.不断加强作风建设 篇八

关键词:非直属附属医院建设临床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1(b)-0250-02

Strengthens non-affiliated hospitals’ construction for improving clinical teaching quality

PENG Cheng-hua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GuangdongGuangzhou510515)

Abstract:Non-affiliated hospitals bear the theoretical teaching and clinical practice teaching task as an important clinical teaching base.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transferred to local school has been restructured and has built a nearly 30 non-affiliated hospitals directly since 2004. It is significance that how to make full use of non-affiliated hospitals’favorable conditions,improve the teaching ability continuously,meet the needs of high-quality teaching resources as soon as possible,provide a broader space for development of medical colleges.

Key Words:non-affiliated hospital;construction;clinical teaching quality

医院是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学的重要基地,医院的教学水平与临床教学质量密切相关。我校自2004年转制以来,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原有的实习基地已远远不能满足临床教学的需要。高等医学教育的发展,对临床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形势下,建立在医、教、研基础上的新型合作关系的医院---非直属附属医院应运而生。非直属附属医院是保证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学质量、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当今社会,知识经济飞速发展,医院需要借助医学院校的人才、技术力量和品牌效应提升医院的综合实力[1],现代医院的领导越来越认识到医院的可持续发展除依托于不断提高医疗水平外,医学教育质量和医学教学的良性发展直接影响着医务人员的綜合素质、医疗质量、科研能力以及学科研究水平。如何充分利用非直属附属医院的有利条件,不断提高教学能力,保证临床教学质量,为高等医学院校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六年来,经过不断的实践与摸索,我校探索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办法。

1 创新机制,完善教学管理体系

医学教育是实践性很强的教育体系,临床教学是高等医学教育教学过程后期极为重要的阶段。我校牢牢把握临床教学质量是医学教育生命线的原则,宏观调控,按照直属附属医院的要求,对非直属附属医院进行业务指导。目前我校所有非直属附属医院都成立了临床教学管理委员会,建立了院长—分管教学副院长—教学办公室—教研室分级管理的临床教学管理体系,同时在临床教研室的基础上设立了临床教研组。学校为医院的院长颁发非直属附属医院院长聘书,院长在临床教学管理委员会中担任主任委员的职务,副院长主抓临床教学工作,临床科室主任担任教研室主任,各教研室配备专职教学秘书,各临床教研组具体负责组织和落实相关科室的教学工作,完善了教学管理体系[2]。

2 加强建设,健全教学管理规章制度

健全完善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是非直属附属医院建设与发展的重要环节。在遵循学校教学规章制度的前提下,制定医院的一系列规章制度,进一步明确部门、人员的职责和工作规范,制定客观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如理论教学管理制度、兼职教师职责、评教评学制度、集体备课制度、教学档案管理制度等,使医院的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有章可循,逐步进入规范化、科学化的运行轨道。

3 保障经费,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

充足的教学经费是非直属附属医院实施临床教学的根本保证。我校要求各非直属附属医院按照业务收入的1%设置教学经费,用于教学场地建设、购置教学设施及实施教学的相关支出。目前各非直属附属医院领导都非常重视,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大投入,改造或新建了多媒体教室、图书馆、示教室、学生宿舍、学生食堂等,增加了必备的教学用具如听诊器、扣诊锤、血压计、耳镜等仪器,配套相应的其他先进教学设施如心肺复苏模型等,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必备的学习条件和良好的物质保障基础,使学生们的学习氛围更加浓厚。

4 开展师资培训,提高教学能力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在一定意义上说,教师的质量就是教育的质量。随着知识更新周期日益加速,新理论层出不穷,新技术不断涌现。不断培养教师、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等综合素质事在必行[3]。为了提高医院本科教学水平,保证授课质量,学校安排知名教授到医院对本科理论课授课教师进行专门培训,提高教师对理论授课的认识,了解作为一名教师所应具备的素质、知识、能力和技巧。学校定期组织临床兼职教师培训[4],对临床教学方法、如何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进行具体的指导。此外,要求医院组织集体备课和试讲。通过集体备课,及时发现教师授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讲课语速、板书与多媒体的内容、课堂气氛、如何适当增加事例激发学生的兴趣等。教师根据集体备课的建议,对授课内容作适当调整,从而使备课水平、讲课水平、课堂处理技巧不断提高。通过试讲,进一步熟悉教学内容,特别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熟悉教学基本程序和方法,熟练掌握各种教具、器材及设备的使用时机和操作方法。增强教师的自信心,消除首次登台的胆怯心理,尽早进入教师角色。

5 建立教学督导制度,确保教学质量

教学督导组在临床教学质量的控制中起着重要作用,建立、强化教学督导组评教评学机制是我校历年来坚持的做法[5]。学校聘任教学经验丰富的专家和教学管理人员担任督导员,组成“教学督导组”定期到各医院对临床教学及实践教学进行评教评学,现场点评授课或带教老师,指出优缺点,及时整改,达到规范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6 坚持评教评学,改进教风学风

多数医院高度重视教学工作,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采用教学评价的手段对教学过程实行目标质量管理,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制定《理论授课质量评价》、《临床教学质量评价》、《临床见习带教质量评价》等一系列的评价系统,通过对教师及病区的教学质量的经常性评估、检查,严格要求同学按评价标准,如:课件准备、教学方法、语言表达、教学态度、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病历批改等方面来对理论课授课老师和见习带教老师的教学质量进行如实、客观的评价,促进了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6]。

7 建立联席会制度,加强沟通与交流

我校特别重视与各医院的沟通和交流,在互惠互利中寻找发展契机。非直属附属医院与学校不存在行政隶属关系,只是依托双方的优质资源,实现双方医、教、研和学科建设等方面的互惠互利。虽然学校与非直属附属医院有协议为约束,但协议本身所涉及的内容仅局限于合作的指导原则,对于合作双方的义务和责任并没有十分细化,因此,合作双方要加强联系,以感情维系为手段,通过反馈和改进,推动双方在双赢中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

总之,非直属附属医院在培养医学生的临床基础知识、临床基本技能、临床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上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然而,在经济社会知识飞速发展的时代,如何进行临床教育改革、提高临床教学质量还需要我们不懈地努力和探索。

参考文献

[1]王宏,李红,刘文红等.高等医学院校非直属附属医院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2):45-46.

[2]谢大蓉,刘利舲,程琴,等.高等医学院校非直属附属医院教学体系的构建与保障[J].医学教育探索,2008,(9):997-998.

[3]宿宝贵.关于加强对医学院校非直属附属医院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4):73-74.

[4]曾嵘,陈国强,马伟,等.非直属教学医院加强教学环节质量控制的经验[J].医学教育探索,2009,(7):889-890.

[5]刘利舲.提高非直属附属医院教学能力的探讨[J]. 西北医学教育,2008,(8): 656-673.

上一篇:周记的写作方法下一篇:设施农业信息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