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信用社加强合规文化建设

2024-08-09

浅谈农村信用社加强合规文化建设(精选7篇)

1.浅谈农村信用社加强合规文化建设 篇一

浅析如何加强农村信用社合规文化建设

积极开展合规文化教育,推行合规理念,增强全员合规意识,提高员工的案件防范意识、业务管理能力、风险防范技能,逐步实现从业行为合规、管理考核科学、内部控制严密、执行有力高效的目标要求,巩固案件专项治理成果,全面培育具有时代特点、行业特色、与中小金融机构相适应的合规文化体系,对保障农村信用社的稳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形势下,如何依托合规文化建设,提升风险管理水平,促进业务稳健发展,已成为农村信用社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就农村信用社合规文化建设问题谈点浅显见解。

一、合规文化建设的内涵

合规是银行内部一项核心的风险管理活动,即:确保银行的活动与所适用的法律法规、监管规定、规则、自律性组织制定的有关准则,以及适用于银行自身业务活动的规章制度和行为准则相一致。

合规文化是根据巴塞尔协议规定的合规风险衍生出来的关于如何规避此类风险的管理方式的一种界定。其主要内涵为坚持诚信正直准则、提倡合规人人有责、高管人员带头合规、合规有理违规有害、实现合规创造价值、合规监管有效互动。对于农村信用社而言,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层次: 第一层是建立健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监管规定的规章制度、行为准则等,逐步形成一个补充协调、制约制衡、完整有力的规章制度体系。

第二层是不折不扣的执行岗位要求和工作流程,确保每一件事情、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时段都能依章办事、合规操作,确保自身的经营行为与所适用的法律法规、监管规定、内控制度等相一致。

第三层是不断树立合规操作、合规经营的思想理念,形成牢固的经营理念、坚定的精神信仰、无形的鞭策力量,使整个团队形成强烈的合规操作和合规管理理念,营造一种“合规经营光荣、违规操作可耻”的浓厚的合规工作氛围。

合规文化的目的在于使每一位员工熟知并掌握本岗位业务操作中的主要风险点和控制方法,牢固树立合规操作是岗位工作的第一要义的理念,使“合规”成为银行一切经营活动的行为规范。

合规文化具有文化大众性的基本特征,强调的是人人合规。合规绝不仅仅是合规部门或者合规人员的事情,合规工作渗透到银行的每个流程、每个工作环节,和每个员工都息息相关。积极倡导合规文化和合规理念,逐步形成大众性的合规文化,才能达到全员合规、人人合规,才能有效控制经营风险。

二、合规文化建设的难点与成因分析

近年来,通过开展从严治社、精细管理等工作,农村信用社虽然在合规管理、案件防控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合规文化建设尚处在起步阶段,合规风险管理工作还相对薄弱,稍一放松,一些惯性违规问题就会反弹,导致改革发展成果付诸东流。就其成因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识不到位。农村信用社作为经营货币的企业,从部分管理层到员工对合规文化建设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重业务拓展、轻合规经营,合规理念和风险意识不够深刻牢固,有些营业机构甚至不惜冒着违规操作的风险以实现短期绩效,排斥合规文化建设的现象严重,加大了农信社合规经营风险。

(二)职责不清晰。合规文化建设缺少均衡力度,虽然建立了合规管理部门,但是职责不够明确,人员兼职兼岗,独立性差,运转效率低,造成合规文化建设浮在面上,深度和广度不足,特别是对一些违规违纪行为缺乏主动报告意识,影响了合规风险管理工作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三)机制不完善。合规文化建设的动力在于机制推动,也只有完善的机制推动才会将合规文化建设持久有效的开展下去。目前,农村信用社合规文化机制建设存在着诸多不足,突出表现为“四多四少”,重视经营多,关注合规少;就事论事多,举一反三少;奖励激励多,惩处问责少;制度沿袭多,开拓创新少。

(四)手段相对落后。当前农村信用社合规风险管理技术与手段比较单一有限,难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不能有效识别和评估新业务拓展、新客户关系建立以及客户关系的性质发生重大变化等所产生的合规风险,对合规风险进行动态、持续的识别、计量、评估和管理的能力较薄弱,不能随时发现和提示风险点。

(五)制度执行差。合规文化建设、制度执行缺少刚性约束,在大量的规章制度面前,还存在有规不依、有章不循的现象,导致花费大量人力、精力和财力设计出的合规制度成为摆设,合规文化建设成为人人都会说的一句空话,合规管理不过是一道“竹篱笆”。

三、农村信用社合规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它是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内在需要。一是,合规可以提高核心竞争力。金融机构业务的同质性决定了核心竞争力将在日趋激励的市场竞争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合规文化建设就是要求农村信用社充分关注客户需求和自身行为规范,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和义务,打造良好的公众社会形象,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内涵式发展;二是,合规文化建设可有助于提高员工的素质。合规文化建设的过程,也就是员工认同并自愿遵守相关规范、制度和规定的过程,对降低困扰农村信用社的道德风险和操作风险将起到有效的制约作用,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也会被激发出来,为单位创造更多的价值;第三、合规文化建设有助于降低管理成本。合规文化建设是有效控制案件发生的过程,也是规范管理的过程,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二)它是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作为服务三农的金融主力军,农村信用社在支持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必然要以合规经营为前提和保障,构筑完善的风险防控体系,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将会在支持“三农”建设、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富民工程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三)它是保证金融秩序和谐与稳定的需要。每一起案件,特别是大案、要案不仅对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发展产生冲击,其负面影响还会波及金融同业。由于金融市场的特殊性,个体风险会迅速扩散,从而极易导致金融市场的系统风险和声誉风险,从而影响整个金融秩序的和谐、稳健发展。因此,构建合规文化是确保我国银行业稳健运行,构建和谐金融秩序的内在要求。

四、对加强合规文化建设的若干思考

农村信用社合规文化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建设的成效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合规风险管理水平,决定着农信社能否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因而要把合规文化建设从部门意识提高到全局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将其纳入总体发展战略,与其他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科学谋划,形成“合规大文化管理”的框架。

(一)积极培育全员合规文化理念。人是合规文化建设活动的主体,又是合规文化建设活动影响熏陶的对象,必须实现两者的有机统一。一是领导带头践行合规文化。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树立“合规人人有责”的思想理念,将“诚信、正直、守法、合规”的理念贯穿于为客户服务的全过程,把合规理念转化为合规行动,把合规行动升华为合规文化,把合规文化打造为合规价值,推进合规经营持之以恒,与时俱进。二是积极推行全员合规理念。合规文化建设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合规文化建设有机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做到全员参与、各负其责,保持时时刻刻学合规,事事处处讲合规,真正使合规文化无时不在,无处不在,逐步形成具备农村信用社特色的合规团队文化。

(二)逐步明确合规部门管理职责。一是合规部门要积极协助高级管理层制定有效的合规政策,有效组织各部门适时修订合规手册、内部行为准则或各项操作流程,正确合规法律、规则和准则的规定和精神,对农村信用社经营的影响,从而有效地识别、量化、评估、监测、测试和报告合规风险。二是合规部门要确保与业务部门的信息交流和良好的互动性,业务部门作为防范合规风险的第一道防线,应主动寻求合规部门的支持和帮助,并向其提供合规风险信息,以便于合规部门的风险监测和评估。三是合规部门要根据自己所获取的和业务部门所提供的合规风险信息,用科学手段分析评估后,向业务部门提供建设性意见,帮助业务部门管理好合规风险,为农村信用社的业务与产品创新提供合规支持。

(三)有效构建合规考核机制。在制定考核办法时,要把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结合起来,注重对合规操作方面的考核。一是建立合规责任机制。建立分工合理、职责明确的合规风险管理责任体系,明确所有与合规风险和合规风险管理机制有关的部门、岗位、人员的职责和权限,使责任与权限对等、与内控要求一致、与奖惩挂钩,从而确保合规工作落到实处。二是提高合规风险考核比重。对机构和员工的违规行为实行一票否决制,并与绩效薪酬挂钩,以此增强员工的合规意识。合规管理指标完成应与高管人员任职考评挂钩,作为述职报告的一项重要内容。考评时一定要征求合规部门的意见。要通过合理的绩效考核项目及比重设计,倡导业务拓展与遵循合规方面取得良好平衡,摒弃以往单纯追求效益的价值取向,确保农村信用社的各项经营活动遵循合规原则。三是科学设定合规风险报告路线。包括业务部门及其员工向合规部门的报告路线、合规部门向上级合规部门的报告路线、合规部门向高管层和理事会的报告路线。鉴于农村信用社法人体制的特点,当前要着重建立合规部门的“双线”报告制,即在向上级合规部门报告的同时,向所属机构负责人报告。同时,对风险报告要及时进行核实并迅速作出处理,建立诚信举报机制,对合规风险报告人员、抵制违规人员进行奖励和充分保护。

(四)不断提升合规风险管理水平。一是借助科技手段,探索合规风险监测、评估和测试新方法,尝试建立从业人员不良信息数据库、合规问题纠错库,收集、筛选可能预示潜在合规问题的数据,通过现场审核或非现场审核对各项制度和程序的合规性进行测试,及时分析预警可能发生的合规风险。二是加快向流程银行的转变,通过对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再造,有助于加强对合规风险的有效管理,畅通合规报告路线,使农村信用社及时纠错校偏,规避风险。三是加快合规风险管理人才的培育,对合规风险管理人员进行持续有效的差别化培训,不断加强对各类金融风险的识别、度量和控制,逐步建立一支高素质、复合型的合规风险管理队伍,从而实施合规风险管理的人力资源基础。

巨野联社:刘松

2.浅谈农村信用社加强合规文化建设 篇二

一、国农村信用社合规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第一, 职责划分不够明确。随着我国农村信用社系统的持续升级, 在操作程序方面也呈现出越来越为复杂的发展态势。因为当前农信社的合规管理并不具备实质功能, 导致合规控制集中在事中控制, 使得柜面业务越来越繁忙, 手续多、环节多以及授权复核多。除此之外, 业务处理的过程当中往往涉及多个当事人, 但是当前情况下合规风险管理机构尚未同风险管理部门、审计稽核部门以及监察部门构建有效的交流沟通机制, 从而会因为某些工作人员的调动等因素, 在贷款管理方面出现推诿责任的问题。这就使得责任划分不够明晰, 一方面是纵容违规操作问题的出现从而影响到合规风险管理质量, 另一方面也会牵连到相关的工作人员。

第二, 合规风险管理理念薄弱。就当前我国农信社的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而言, 大部分的合规风险管理管理人员因为传统管理理念以及经营模式的影响, 子啊合规风险管理方面普遍存在着意识淡薄的问题, 业务素质也是参差不齐, 尤其是缺乏专业人才。调查结果显示, 当前我国的农信社缺乏精通信贷、法律、计算机、风险管理以及财务等的复合型人才, 这就导致在农信社在合规风险管理的过程当中无法实现精细化, 而且导致合规理念难以得到深入的贯彻, 普遍存在着重定性计量而轻定量监测的问题。除此之外, 部分合规风险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不高, 摈弃给业务技能不够熟练, 工作过程当中容易出现习惯代替制度以及情面代替纪律的问题。这些工作人员对于合规风险管理的认知度比较低, 合规风险管理各项操作更是比较陌生, 不能主动把合规风险当作关键风险源开展控制, 甚至存在着侥幸的心理, 在违规经营以及合规经营间打擦边球, 导致被动合规的问题屡见不鲜。

第三, 管理方法不够规范。目前情况下, 农村信用社在风险管理方面不够规范合理, 管理技术较低, 已经无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于农村信用社提出的要求, 并且也给农村信用社的风险识别以及业务开拓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这些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农村信用社业务日益多元化, 这就需要农村信用社在合规风险管理过程当中需要相应的技术提供支撑。不过当前我国的农村信用社还未能建立合规风险监测的模型, 无法为新业务开展以及新产品开发提供合规测试, 导致合规风险衡量不够精确。另一方面, 规章制度的建设领域, 未能形成完善的考核机制, 奖惩措施不够健全, 影响到合规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甚至导致部分合规人员为达到业务指标, 发生违章操作等方面的问题。

二、加强中国农村信用社合规风险管理的措施

第一, 构建合规风险管理文化环境。农村信用社应当采取多元化的措施推动合规风险管理教育以及技能培训的开展, 加大力度宣传合规风险挂历, 倡导全员参与的合规风险理念, 树立正直诚信的价值观念, 让工作人员意识到自己是合规风险管理的直接责任人, 并且坚持合规操作以及管理也是农信社每个机构以及工作人员的职责。这样一来有利于让每个工作人员形成遵纪守规以及照章办事的良好习惯, 避免发生有章不循以及违规操作问题, 塑造有利于合规风险控制的文化氛围。在推动改革转型的过程当中, 农村信用社需要重视风险管理, 并主动借鉴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成功经验以及理念, 来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 改进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

第二, 重视合规风险队伍建设。农信社应当在工作人员当中挑选懂会计、金融、财务以及法律等方面知识的人才, 填充合规风险管理的岗位, 并且鼓励在岗人员借助于培训以及自学等途径来提高自身的素质。农信社还应当积极招聘拥有法律职业资格、法律顾问资格的人才, 从而为合规风险管理做好人才储备。除此之外, 农信社应当选拔骨干力量到商业银行等机构挂职或者是进修, 学习现代化的合规管理技巧与经验。农信社还应当同监管机构实行对接以及互动, 参与监管机构的合规检查, 分享重大案例的信息, 提高合规管理工作人员的经验、资质、综合素质以及专业技能。农信社还应当重视省级联社等机构对于合规风险管理提供的指导, 拓宽合规风险人才培养的途径, 为农信社的合规风险管理提供人才支撑。

第三, 高度重视合规风险管理。农村信用社的各级管理人员, 应当在具体工作过程当中继续思考, 分析哪些环节应当及时记性改进与完善, 合规风险管理是否达标, 相关制度完善与否, 操作规程合理与否, 从整体上分析风险管理工作。除此之外还要分析事后监督到位与否, 风险管理工作存在哪些薄弱内容, 哪些防范制度需要改进。在具体工作当中应当反复强调风险管理的规章制度, 从而确保工作人员熟悉什么可以做以及什么禁止做, 自觉运用条例以及规章制度来规范自身言行。发现问题之后需要分析问题的根源。在具体的工作当中需要全面预防合规风险, 重点抓好不良贷款清收, 加强重点岗位以及重点工作人员的管理工作, 强化职业道德风险的防范。

第四, 完善合规风险管理制度。农信社应当逐级建立合规风险管理机构, 明确风险管理机构的定位、职责以及独立性, 协调风险管理机构以及业务部门之间的关系, 确保各个业务部门主动配合风险管理机构的风险监测以及评估工作。在此过程当中应当建立监事会作为中心的监督管理机制, 对理事会的决议以及重大事项要提出监督意见, 从而建立健全决策、执行以及监督的制约制衡机制, 最大限度发挥出监事会的价值。农信社还应当树立合理的发展观以及业绩观, 构建自我约束的考评机制, 科学引导农信社在规范经营前提下增加经营效益, 强化规范管理, 避免发生违规违纪问题, 最终成立全员恪守职业道德的环境氛围。构建健全的合规风险管理机制可以说是农信社实现自身战略发展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明确划分职责, 有利于提高制度执行效果, 改善合规风险管理的水平。这就需要农信社根据自身工作要求, 来逐级建设风险管理机构, 实现合规风管管理部门同其他各部门的良性互动。一方面有利于风险管理机构有效风险监控以及评估工作, 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合规部门主动评估分析风险信息, 为各个部门的工作提供意见。

第五, 加强内控奖惩制度建设。农信社要重视常规稽核检查工作, 提高稽核的频率并加深稽核的广度, 从而改进稽核的质量与效率, 积极落实重点稽核、专项稽核以及接管式稽核, 从源头上做好风险预防工作。除此之外, 农信社要根据银监会规定以及内部制度, 结合稽核检查的状况, 来对制度执行效果继续评价考核, 并将评价考核的结果同工作人员的绩效工资相联系, 确保内控制度得到有效执行。除此之外, 农信社应当制定员工违规的处理措施, 对严格执行合规风险管理的工作人员提供精神鼓励以及物质奖励, 执行不力的工作人员要严肃处理。

综上所述, 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金融的中坚力量, 一方面是资金融通的可靠桥梁, 另一方面也是推动农业结构调整以及农民收入增加重要保障。所以农村信用社改革当汇总需要重视合规风险管理, 采取综合性的措施来解决当前存在的合规风险, 不但提高风险识别以及风险防范水平, 建立纨扇合规风险管理的制度, 实现自身的持续稳定发展。

摘要:近年来随着政府相关政策的出台以及银监会的大力推动, 我国的农村信用社开始合规风险领域的建设, 并且取得一定效果。不过农村信用社合规风险管理处于起步发展阶段, 同商业银行比较而言存在着显著的差距。本文简要介绍这些问题, 并探讨农村信用社强化合规风险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合规风险,管理,问题,措施

参考文献

[1]马英杰, 张翠玲.浅析中国农村信用社合规风险管理[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4, 25 (23) :17-18.

[2]李俊娟.农村信用社合规风险管理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下旬刊) , 2015, 10 (12) :97.

[3]薛宁.农村信用社合规风险管理现状、问题及建议[J].经济师, 2014, 12 (7) :261.

[4]李宝霞.加强农村信用社合规风险管理推进合规机制建设[J].现代经济信息, 2015, 20 (18) :178-182.

[5]盛毅.农村信用社合规风险管理问题及对策探析[J].金融天地, 2015, 11 (9) :349-350.

[6]肖莉.浅议健全农村信用社合规风险管理机制[J].财会金融, 2014, 15 (10) :324.

[7]邱玉兴, 张莉, 黄可权.黑龙江省金融生态环境下农村金融合作社风险管理机制研究[J].商业经济, 2014, 12 (9) :105-106.

3.浅谈农村信用社加强合规文化建设 篇三

农信社青年员工素质

存在的几个问题

客观的讲,农村信用社在加强员工素质教育,提高员工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技能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我们的青年员工队伍素质也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但个别员工的素质现状与现实需要和业务发展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还存在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

欠缺自觉的大局全盘意识。部分员工政治意识淡薄,乐于打“擦边球”,搞变通,不能从“一盘棋”大局对待总行和本单位的工作,把握好工作方向;在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方面畏首畏尾,较多的考虑到个人利益。

欠缺必要的金融基础知识。虽然员工的学历层次有很大的提高,但大部分青年员工对金融知识缺乏应有的掌握,表现为对各项业务操作流程、金融产品、规章制度不熟悉,缺乏金融理论基础知识,不懂借贷记帐法、对基本会计处理准则一知半解,“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欠缺过硬的基础业务技能。部分青年员工业务操作技能不娴熟、服务效率较低,不能满足客户的服务需求;有的看不懂企业相关财务报表,不能作正确科学的风险分析、评价;部分青年员工缺乏业务钻研精神,金融写作能力明显偏弱,不能按要求写出一定质量的金融报告、调查报告。对业务知识掌握不够全面,理解不深、不透,不熟悉其他的相关业务流程。

欠缺主动的积极进取精神。部分青年员工缺乏主动进取、刻苦钻研的精神,缺乏应有的朝气活力,年轻人的自信、自强和积极上进心不足,低糜不振。工作被动应付了事,缺乏责任感、主动性和创造性,对单位的未来发展很少提出创造性的意见和建议。部分员工没有主动承担任务的概念,工作作风不严谨,工作态度不积极,缺乏学习、创新意识。

欠缺必要的人际交流技巧。一是缺少与领导沟通的方法。表现为对领导的指令走极端,要么盲从,要么一概抵制;二是缺少与同事相处的技巧。青年员工相比于一些年纪较大的同事,自认为学历较高,存在孤芳自赏心态;三是缺少与客户沟通的方法。许多青年员工自视甚高,但从事金融服务业,难免会遭受客户不理解、白眼与责难,往往在这些时候,青年员工承受压力能力不强,不能很好的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出现服务质量问题。

欠缺职业生涯设计规划。部分青年员工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没有合理的职业规划,工作漫无目的,工作消极,缺乏动力。有的认为自己学历层次高,依赖于总行为自己创造成长条件、环境,而自己个人不勤奋努力,不做扎实细致工作,在本职工作岗位上没有出色表现。

青年员工素质问题成因既有单位层面的培训体系缺乏、培养储备机制不健全、引进人才机制不配套、绩效考核体系不科学、沟通交流平台较少等因素,也有青年员工自身方面的价值观念、自我意识、职业素养、缺乏吃苦耐劳等原因。

提高农信社青年员工素质的

几点看法

在农村合作金融的改革、发展中,新招收的青年员工作用显得相当重要,他们将是今后几年改革发展的主力军。全面提升员工素质,对农村信用社来说是一项长期的、综合的系统工程,要正确处理好长远发展与现实需要,系统规划与分步操作的关系,因此,必须尽快加强对新录用青年员工的教育、发现、培养、选拔、任用、监督,真正做到重教育、重培养、重选拔、重使用。

加快员工观念革新。一要有计划地安排青年员工到成功的企业、银行学习先进的理念、业务、文化,参加学习人员要带着问题参加培训,学习后要有心得体会;二要安排优秀员工脱产学习、派驻学习,学成返行后要将学习成果再传授,条件允许的可以开辟“实验田支行”;三要开展青年员工的拓展训练,增强团队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系统化开展员工培训。以培养青年员工会查、会看、会说、会写、会算、会用的“六会”为目标,利用岗位培训、岗位练兵、岗位轮换等多种形式系统学习各业务岗位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全面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素养;熟练掌握与本职工作相关的合同法、担保法、票据法及商业银行法等法律法规,增强依章操作和依法经营的自觉性;同时注重培训兼容性,坚持长期培训和短期培训、综合培训与专业培训相结合,不断创新及拓展培训内容、形式,做到有目的、有选择、分层次的定向培养,实现从“单调性”培训向“多样性”培训转变。

加快青年员工人才培养。实施早压担子早成材,小步快跑出人才,努力快出人才、多出人才,早日培养成为中坚力量。一要建立对年轻人的提拔考核机制,建立优秀员工储备制度。对青年员工的学历层次、志趣爱好、专业特长、岗位技能等内容的专题调查,全面掌握青年员工学识水平、工作能力、特长技能等结构和层次,建立青年员工成长档案,为有的放矢地培养和储备人才奠定基础;二要把重点培养的大学生青年员工及业务骨干放在关键岗位上。注意发现有培养前途的管理型、专业型青年干部好苗子,安排他们参加各种工作、活动和岗位,并进行跟踪培养、重点培养,积极引导、创造条件、鼓励支持年轻的员工到基层去,在实践中经受考验,提高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三要以跨部门、跨岗位、跨单位交流为结合点,压担子,让他们在锻炼中成长。本着“全面锻炼提高,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加强青年职工跨部门、跨岗位交流力度,造就复合型、一专多能员工;四要通过一段时间考察,从肯动脑筋,工作积极主动,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比较高的青年员工中,选拔担任中层干部,并不断压担子,加压力,争取3-5年逐步提高其在中层干部中的比例,努力创造优秀年青干部脱颖而出的环境和条件。

革新员工绩效管理。将员工考核分为五个星级:优秀、良好、达标、基本达标、不达标,属于后两种评级的员工离开岗位再培训,属于前三种等级的,给以晋升职务和增加工资机会,拉开经济收入差距;人事部门建立青年员工业绩考核计分表,把单位的各项任务指标,通过业绩计分表分解到各业务板块,再逐步分解到每个青年员工。以此为依据,将岗位的能力要求与测评后员工实际能力水平相对照,以决定该员工的培训和提升晋级等问题。

改革薪酬管理。实行灵活的薪酬激励机制,采用评级薪酬,薪酬收入随着员工评定的等级“水涨船高”,可以突破现有工资收入的限制。员工薪酬评比依据为岗位人员自身业绩,主要参考:岗位重要性及承担的责任、个人对单位的贡献率、个人对单位发展产生的影响、个人对其它岗位提供的支持与帮助。

加强对青年员工的管理监督。一要将考核大学生青年员工的德、能、勤、绩、廉五方面的内容,结合实际进行量化,确定考核标准。同时按照本人小结、民主测评、群众座谈、个别谈话的方式进行考核,使大学生青年员工的考核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更加具有客观性和说服力。二要建立青年员工工作的监督和指导。将日常考察与每年一次的综合考评结合起来实行动态管理。不定期召开大学生青年员工座谈会,听取他们的工作汇报,了解他们的工作开展情况。定期找青年员工谈心,了解他么的思想动态和生活困难,及时加以疏导,给予必要的帮助。

4.农村信用社合规文化建设的建议 篇四

建议一:应重视合规人才的培育和发展。

据笔者调查,从合规制度建设角度,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及其部门业务负责人,普遍被赋予了对其管辖范围内经营活动的首要合规监管职责。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业务主管人员只履行合规监管报告职责而弱化合规监管的初步识别任务。究其原因,从合规监管机制角度,合规部门是负责合规性审查的最终机构,业务主管人员并不是合规监管的主要负责者。业务主管经常因更重视商业机会而从某种程度上忽略了合规责任的履行。

银行业务创新是银行业摆脱同质化竞争,进行市场拓展和提升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而这也对合规建设和管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合规管理人员能力不足,导致其对合规风险的判断难以把握:一方面因忽略风险而埋下风控隐患,另一方面又可能因过分夸大风险而影响本行的发展。从这一实务角度,对银行合规人员提出比银行监管机构更高的要求,除具备法律、业务知识以外,还要求其具有很好的学习和领悟能力。合格的合规工作人员,应能够做到及时、正确把握法律、规则和准则的最新发展动态及其内涵,分析其对银行业经营的影响,并及时提出规避风险的解决方案或建议。

据笔者调查,目前很多商业银行的合规人员水平有很大提高,但依然难以满足上述要求,因此,商业银行应重视在合规人才的吸收、培养方面加大投入。

建议二:利用合规管理电子化加强执行力。

据笔者调查,很多商业银行虽然建立了成型的制度、流程,但依然存在执行难现象。例如,按照的相关制度,要求借力中介机构必须采用竞标的方式,而实际操作中,往往流于形式甚至忽略此步骤,最终导致制度形同虚设,只是增加了行政管理成本。针对上述情况,商业银行可以考虑利用合规管理电子信息技术平台的支持,降低人为干预等因素的负面影响。通过信息化途径,建立融合制度检索、合同审查、授权管理、合规互动问答、合规讲堂、监管动态、反洗钱监控等工作为一体的合规管理电子信息化系统,既促进了业务部门和合规管理部门之间的流程化配合、衔接,实现了银行内部实时互动与合规管理的可持续改进目标,又对加速银行的运营模式由部门银行向流程银行的转变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5.浅谈农村信用社加强合规文化建设 篇五

发表日期:2008年6月9日出处:中国信合在线作者:姜连义【编辑录入:枫叶红】

信贷合规文化是信贷业务有效发展的思想基础,是防范信贷风险的重要防线。农村信用社构建以管理制度化、经营规范化、审贷专业化为特征,以团结、协作、务实、敬业为核心,强调效率、崇尚合规管理、重视人才培养的新型信贷合规文化。以人为本,提高信贷人员素质。加强信贷人员的教育培训,实行信贷人员持证上岗制度,通过考试、考核,将知识结构完备、业务素质过硬的内部人员充实到信贷队伍,坚决淘汰业务不精、思想不纯的信贷人员。建立和完善合格的信贷规章制度。对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方面的制度进行梳理完善,严格依照经营管理和市场竞争的各项需要来制定相关的信贷政策、制度和规定,使之符合农村信用社体制的需要。强化信贷规章制度的执行力。严格落实信贷“三查”制度,做到尽职调查、尽职审查和尽职贷后管理。笔者认为农村信用社要努力构建信贷合规文化,促进信贷工作又好又快发展。当前信贷管理工作应做到“四好”:即做好信贷业务,管好信贷资产,带好信贷队伍,用好信贷科技。

一、做好信贷业务首先是加强服务与管理。积极配合营销,打开思路,拓宽门路,强化资本约束理念,在加快有效发展的过程中正确处理好规模、质量、速度的关系,合理把握信贷投放进度,主动服务“三农”,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大中选强、小中选优的原则,坚持三个有利于(即信贷管理要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农村信用社经营效益的提高,有利于加强信贷风险的防范)。拓展重点项目、低风险业务和综合效益好的客户,对已经授信的客户及时跟进、尽早投放。把握经济脉搏,严把信贷准入关,防范经济增长中潜在的周期性风险;严格客户准入标准,坚持好中选优,不盲目冒进,注意从贷款主体、行业配置、贷款担保、业务品种、资金价格等方面优选项目,对一般公司法人信贷项目从严把关,坚持以借款人的还款能力作为贷款审批与发放的基本依据,对借款人第一还款来源不足的坚持不予介入。其次是坚持提高效能和风险防范并重,提高信贷审查的质量和效率,加强信贷审查的标准化、规范化,加强报备业务管理,提高报备的效能,审查人员要求做到专业化、精细化、全面化。主要抓好三个重点:一是抓好限制性条款的落实,强化限制性条款的执行力;二是全面推行民营企业股东连带责任;三是对集团性客户防止过度授信、减少关联担保。第三是继续优化业务结构,加快“橄榄型”格局向“圆柱型”转变的进程。按照“大中选强、小中选优”的原则,积极营销大客户、优质中小客户和中高端个人客户。今后我们信贷准入的重点是:低风险信贷业务;个人信贷业务;小企业信贷业务:综合效益好、还贷有保证的市级以上重点项目;有大量稳定的收入来源、还贷有保证、在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的优良事业法人;优质的企业法人。个贷审查审批中心不断规范个贷审查审批流程,实现专业化经营,提高个贷业务的运作效率,抢占个贷业务的市场。

二、管好信贷资产首先是全面推进贷后管理工程。尤其是强化贷后管理的意识,加强贷后管理工作的检查,通过与综合管理办公室联系,进行必要的奖惩。并采取有效措施,认真落实经营主责任人的规定,按照规定频次进行贷后检查,风险管理部经理定期对辖内所有信贷客户风险状况实施监控,对公司部门贷后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同时要严格执行贷后报告制度。加强信贷在线监控中心建设,全面实施信贷风险在线监控,及时发

现和化解了潜在的信贷风险,充分发挥在线监控、预警作用。其次加强贷款风险分类的指导和管理,确保资产质量的真实体现,逐步规范贷款风险分类操作。加强潜在风险客户的退出管理,倡导有效压缩风险就是新增效益。针对存量贷款逾期率上升的苗头,表外业务风险有所显现的现象,信贷部门要严格信贷准入、加强贷后管理、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对逾期贷款逐笔核查,按户制定清收盘活措施,近来年我县到期现金收回率要比上年明显提高。因此要根据客户的信用状况实行差别利率政策,同时加大潜在风险客户的退出,提高存量贷款的质量。第三是抓检查整改。将历次检查以及日常工作中暴露问题较多、信贷基础管理相对后进的信用社确定为信贷管理重点联系社,重点夯基础、抓整改、促提高,摸清信贷管理的基本状况和存在的薄弱点,明确加强信贷管理的工作思路和序时工作计划,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预期的效果。在完成预期目的之后,在选择第二批重点联系社,如此螺旋式提高上升,达到农村信用社合规文化建设蔚然成风、全面提高信贷管理水平的目的。

三、带好信贷队伍信贷业务的快速发展需要高素质的信贷队伍,坚持把业务素质好、责任心强、敢抓敢管的信贷业务骨干调整到信贷部门。加大信贷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培训,要有计划的组织全体信贷管理人员对信贷基础知识进行培训。在提高农村信用社信贷从业人员的信贷业务素质方面,强调信贷人员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育信贷人员的归属感和团队意识,强化服务意识,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从纵深两个层面健全学习、教育培训机制,提高全体信贷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和专业化程度。

四、用好信贷科技 提高信贷管理系统和查询系统以及个人征信系统的实际操作水平,充分发挥信贷在线监测的实时监测、提示、反馈作用。不断加强对重点客户、区辖范围内跨区贷款客户、集团性客户、不良贷款大户的在线监控。要不断提高信贷管理系统的运用效率,提高信贷决策能力。实现从业务受理、调查、审查、贷审会审议、自动投票计票、审批、报备到下达执行等业务环节的电子化处理,实现信贷管理信息、决策信息、客户信息的全行共享和远程调阅,用机器制约和技术手段倡导合规文化,提高信贷管理电子化水平。

6.浅谈农村信用社加强合规文化建设 篇六

贵州财经学院MBA学员 李伟

农村金融诚信环境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支持配合,才能有效推进。农信社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如何在农村金融行业市场经济的环境中建立和健全诚信体系,需要我们全体农信人的共同努力,以创建“信用工程”等手段为载体,弘扬诚信与守信精神,人人守诚信,处处讲诚信,大力谴责和惩治失信行为。

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农民生活有所改善,思想觉悟和精神面貌也发生了明显变化。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农村金融诚信建设比较滞后,主要表现在农村整体信用环境欠佳,部分农民信用观念淡薄,对不讲诚信的贷款户缺乏有效的惩戒、制裁措施。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信贷风险,影响了金融支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本文以经济信用作为重点,以借贷的形式阐述如何规范借贷行为,履行借款合同权利与义务。就改善农村金融诚信环境,提高农村信用社服务积极性谈一些粗浅的看法和体会。

一、当前我县金融诚信环境现状及表现

我县地处贵州中丘原西南部,共辖15个乡(镇),总人口35万余人,其中有7.2万户农户,农业人口29万人,属典型农业县。据笔者调查和了解的情况,我县金融诚信环境可以用两句话概括:诚信思想并不淡薄,失信行为并不少见;客观失信因素多,主观恶意也不少。

据笔者在进行贷款核对和清收贷款中所掌握的情况,大部分不良贷款的形成确是因为政策变化、市场行情、经营不善、自然灾害、决策失误、死亡等非恶意因素所导致;然而,还有相当一部分却是由于借款人思想上存在主观恶意形成,这种主观恶意集中体现为赖债、逃债等表现,并且还呈现一定程度的蔓延趋势,直接导致农村金融诚信环境不能得到根本性好转。主要表现有以下方面:

(一)外出逃债

由于大量农村人口外出务工,有一部分外出务工借款人外出后就根本不主动与信用社联系,有的外出时间甚至长达10多年,杳无音信,信用社通过多年想尽办法找人,有的仍然没有找到,家里的其他人员也不提供任何信息;有的找到了联系电话,但是通过电

1话联系,就是不提供详细的工作或者经营地点,使信用社无法到实地清收;有的干脆在电话中只是诉苦,不谈还款措施,或者是就先提条件,当不能得到及时满足后就干脆把电话断了。像这种外出逃债失信行为,是各类失信行为中最为普遍的,也是难以取得进展的。

(二)间接拖债

间接拖债的一个明显的表现特征是纠纷贷款,即借口为他人帮贷(借名贷款)而他人不归还导致贷款长期被拖欠。这类借款群体中,借款人与实际用款人不是同一人,有的相互之间的纠纷直接把贷款拉入了“三角债”的旋涡中,导致这类贷款多次催收进展缓慢。

(三)回避躲债

这类欠贷人在催收时能找到人,当信用社找上门了以后,自感到还款是在所难免,没有其他选择余地了,但是又不愿还款(当然有的是一时拿不出来),就干脆来过从催收视线中消失的办法回避躲债,采取换电话号码、关闭通讯联系,甚至关门出走。

二、形成的主要原因

(一)外部原因:

第一是市场风险。现实中,影响农户选择市场的信息渠道多集中于政府引导、社会媒体、身边成功案例等方面,这也是农户身处的经济环境、区位产业以及农户自身经营管理水平的局限所在。因此,在投放时,如果在额度、周期等方面控制不好,易造成信贷资金成为不良贷款。

第二是道德风险,也可以称信用风险。个别农户的失信行为如果处理不彻底,甚至会在小范围出现“传染性”,会直接影响着农村信用社信贷市场的营销和巩固。

第三是不可预见风险,也可以称为意外变故风险。气象自然灾害、动物疫情等,一旦出成此类风险对农村投放项目往往具有“致命性”打击,农户无力偿还。而此类风险是保险公司不理赔的。

(二)内部原因

第一是信贷政策导向可能出现的风险。当前,农村信用社的信贷管理还是着力于落实制度、履行制度的出发点,市场的拓展性还很保守,特别在规划市场、指引市场、开发市场的分类管理上相对专业银行做的还是比较薄弱。实践当中,基层信贷人员在往往是在如何落实制度上考虑的多,重手续管理,重规避责任,而在营销的灵活性上明显不足。

第二是信贷营销管理中的操作风险。对贷款项目没有认真进行审核,有的未按照规定的程序审查,有的对还贷能力调查了解不够,有的信用社发放“人情”贷款,明知贷款效益不理想,但因种种原因,还是给予贷款。

三、农村金融诚信环境对农村信用社的影响

信用社的体制和服务对象就决定了其市场定位,服务“三农”、服务社区、服务中小企业。长期以来,我们的这些服务对象也的确成就了信用社的发展和壮大。支持“三农”又好又快发展,是信用社长期坚持并脱离不了的服务范围。但是,信用社的服务环境特别是农村金融诚信环境也需要不断地得到改善和优化,不然,信用社的服务将受到影响。

(一)不利于信用社长足发展。不良信贷资金长期被借款人占用得不到清偿,将减弱信用社的支付能力。

(二)挫伤信用社服务积极性。发放贷款,是信用社最为直接和明显的支持方式之一,也是信用社最为常态化的服务手段之一;发放贷款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扶贫济困的善举,它要所达到的最终目的不是收取利息,而是通过信贷“输血”,增强借款人的“造血”功能,从而促进一方经济的增长和百姓生活的提高以及民生的改善。然而,信用社怀着满腔热忱发放出去的信贷资金被一些恶性行为而长期拖欠不还。

(三)有害于信用社催收不良贷款的深入开展。基层信用社直接与借款户打交道,应该说,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针对不同情况的欠贷户采取相应的催收措施,在决定所采取的催收措施前都是经过思考认为可行的。那么可行催收措施用于相应的借款户都还不能奏效,使得对策措施处于无奈、无力的境地,必然会增加欠贷户拒还胆量,其他的不良欠贷户更会以此作为“样板”效仿,使今后的催收工作陷入被动,难以深入有效开展。

四、对我县农村金融诚信环境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农村诚信环境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只有地方政府、信用社、农户及其他相关部门齐心协力、相互协作,努力构建完善的信用评价体系及有效的信用激励、惩处机制,才能逐渐改善农村诚信环境。

(一)政府发挥主导作用,营造良好的农村诚信环境。

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来看,政府的基本定位是维护市场

秩序,建立诚信平台,并不断巩固和完善,保证市场机制高效运行。因此,政府作为诚信环境的主导者,应切实加强市场监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确保社会治安、公共事业、市场秩序、经济运行良性运作。同时,要加强引导职能部门发挥作用,司法部门要公正办事,严格执法,严厉打击逃废债行为,维护金融部门的合法权益;精神文明建设部门、宣传部门要加强宣传,建立完善的诚信评估体系,千方百计地增强社会诚信意识,为构建诚信政府、诚信和谐社会提供宽松的外部环境,着力打造诚信政府,树立起政府的诚信形象。

(二)加大宣传力度,着力培育农村诚信文化。

将农村诚信建设作为倡导“乡风文明”的重要举措,必须在农村广泛开展塑造新风貌活动,使农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民主法制观念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从而推动农村诚信环境的不断优化。一要加强宣传,提高农民基本素质,继续加大对各乡镇的征信知识宣传,提高农民的诚信意识、法制意识,增强农民遵纪守法的自觉性,着力培育农村诚信文化。二要加强教育培训,大规模开展农村劳动技能培训,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守诚信、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要因地制宜成立一些行业协会和合作经济组织,将培训教育融入行业组织内部管理中。

(三)加强密切配合和通力协作,共同营造良好的金融诚信环境。

整治金融诚信环境需要举全县之力,综合治理,共创共建。整治金融诚信环境的目的就是发展经济,政府各职能部门要形成共识,协调行动。对那些不讲诚信的要通报,联手制裁,司法部门要对不讲诚信、违反金融法规的违法行为,坚决予以打击,为营造良好的金融诚信环境保驾护航。县内各金融部门要积极参与金融诚信环境整治工作,自觉维护金融秩序,不断增加投入,培植优良客户,深入推进金融与经济的互动发展。

7.浅谈农村信用社加强合规文化建设 篇七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管理会计,问题,建设工作

农村信用社作为扎根农村并且直接服务于广大农民群众的重要机构, 在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 国家的经济形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同时对农村信用社管理和运营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近年来农村信用社会计工作不断出现工作开展质量和效率不高的问题, 影响了农村信用社在服务农民群众工作中的质量。为了使农村信用社在未来能够继续保持高质量高效率的服务特点, 需要针对出现的会计工作的问题进行解决, 加强管理会计建设。

一、农村信用社管理会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 会计人员综合素质较低

农村信用社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广大的农民群众, 所以服务地点多集中在农村。直接影响农村信用社服务质量的一个因素就是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但是农村信用社的会计人员多存在综合素质较低的问题。农村信用社的会计人员主要是在与农村信用社服务点周围招聘的, 所以整体的教育水平不高, 只是能够在经过相应的学习后完成相应的会计工作, 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都存在不足的问题。同时会计人员的主动学习的能力和积极性都较弱, 所以在信用社工作后工作意识和工作素质提升的程度一直动较低, 再加上信用社对于会计人员的培养工作重视不足, 导致会计人员不能够在信用社内获得更为使用的财务知识和会计技能。

(二) 内控工作实施不足

农村信用社要想提升自身的服务质量和完善运营和管理, 同样需要在信用社内实施有效地内控工作。但是大多数的农村信用社对于内控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都较低, 所以大多都没有在信用社内部建立针对财务管理的内控机制, 内控工作也很难开展。虽然有部分信用社建立了内控机制, 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实施力度不足的问题, 多数的内控工作都是停留在简单浅显的阶段, 缺乏内控工作的执行人员, 没有深入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控制优化。内控工作实施不足直接会造成信用社的财务管理工作不能够及时地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优化信用社的管理工作。

(三) 财务体制不完善

农村信用社的会计工作开展都需要依照信用社内的财务制度才能够完成, 因此信用社需要完善的财务制度才能够保证会计工作的有效实施。农村信用社现在普遍的财务机制都存在问题, 主要体现在与信用社运营不适应以及财务机制较为陈旧落后。农村信用社的财务机制很多是在几年或者十几年前建立的, 但是对于财务机制的更新力度较低, 再加上农村信用社处在经济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较为发达的时期, 所以财务机制逐渐不能适应现有信用社会计工作的要求, 会计工作在现行财务机制下不能够有效地反映信用社的管理和运营的真实情况。

(四) 缺乏监督机制

农村信用社在新时期不能够有效地保证会计工作的质量的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缺乏监督机制, 同时由于信用社对监督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 所以监督机制的完善一直停留在口头, 没有真正落实。信用社缺乏有效地监督机制, 在信用社内部也无法成立相应的财务监督部门, 对于会计工作的监督力度不足, 导致很多会计人员都存在懈怠的思想, 在会计工作中没有尽心尽责地完成。更有严重的, 会计人员在相关工作中存在修改财务数据而侵吞信用社资产的现象, 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监督工作, 很难及时地发现此类问题, 造成信用社的资产流失。

二、农村信用社加强管理会计建设的措施

(一) 提升会计人员工作素质

会计人员作为完成农村信用社会计工作的基础, 因此在加强管理会计建设工作中也应该重视会计人员的重视, 通过提升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来达到提升会计工作质量的目标。农村信用社要想提高自身的工作质量, 需要解决信用社内部会计人员工作质量不高的问题。在信用社招聘会计人员时, 需要提升招聘的要求, 必须具备一定的会计技能和资质后才能够接收。而对于信用社内部的会计人员, 单位需要加强对这部分人员的培养, 定期组织学习培养课程, 系统地学习现阶段下的会计知识和会计能力, 同时还需要加强会计人员对会计工作结果的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 确保会计人员能够将相关结果应用在单位内的其他工作中, 推动信用社工作整体都能得到提高。信用社需要在单位内设置学习要求同时建立激励机制, 鼓励会计人员主动学习并达到现阶段信用社运营的要求。

(二) 加强实施内控工作

农村信用社要想推近自身整体的运营和管理能力, 必须推进内控机制的建立和实施, 这对于优化信用社的会计工作有极大的帮助。信用社需要在单位管理层以及财务人员的工作参与下建立内控机制, 由行政人员和技术人员共同参与能够保证内控工作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能够覆盖信用社内的各个工作。针对信用社内的会计工作, 内控制度需要使会计工作更加规范化和透明化, 提升财务处理和核算的能力。同时还需要通过内控机制下的会计工作来控制信用社的费用开支, 使信用社的运营更加经济合理。信用社需要重视在会计工作中实施的内控工作, 只有在内控机制的有效实施下才能够保证信用社的财务管理工作更为合理, 会计工作的结果也可以有效地反馈到其它部门的工作当中, 并通过内控工作得到进一步地提升优化。

(三) 构建完善财务体制

有效的财务制度是农村信用社开展高质量高效率会计工作的基础, 为了加强管理会计的建设工作, 农村信用社需要完善单位内的财务制度。由于农村信用社的财务制度大多数脱离信用社的运营实际并且不能满足信用社未来的发展要求, 所以需要重新构建财务体制。构建财务体制, 信用社不仅需要考虑单位自身的运营状况以及农村发展的形式, 同时需要考虑国家的经济政策、单位以外会计工作存在的不足和未来单位的发展需求, 这样建立的财务机制才能解决以往财务机制的不足。同时信用社需要对财务机制实施定时更新机制, 对财务机制的实施效果通过会计工作的数据进行考评, 对于其中不适合信用社运营的部分及时调整, 这样可以使财务制度更为长久地应用在农村信用社的管理和发展中。

(四) 建立并实施监督机制

为了保证农村信用社的管理会计能够得到有效地发展, 信用社需要对监督机制在单位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重视监督机制在相关工作中发挥的作用。首先需要在信用社建立监督机制, 该监督机制不仅需要包括会计工作同时需要对与会计工作有关的各个部门工作进行监督。信用社需要建立监督部门, 以监督机制作为监督工作的基础, 对信用社各部门的工作进行监督, 确保会计工作中的信息都是最真实有效的。监督工作也需要针对会计工作开展, 对会计工作的工作流程和工作结果进行监督, 提高会计工作的规范性和严肃性以及会计人员的监督意识。当发现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时, 监督部门需要及时做出处理, 通过相应的处罚使信用社各项工作都能够更有效地开展。

三、结语

我国的农村信用社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 不仅在推动国家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同样在服务农民群众推动农村建设中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在新时期农村信用社的管理会计工作出现不少问题, 信用社需要结合国家发展形式, 增强管理会计建设力度来不断完善自身不足, 使农村信用社能够更合理更长久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杨东旭.农村信用社管理会计应用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6 (06) .

[2]徐英玲.做好农村信用社会计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经营者, 2015, 29 (10) .

上一篇:汽车制造求职信范文下一篇:弟子规表演剧本《穿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