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人的性格及其原因(共7篇)
1.英国人的性格及其原因 篇一
作为中国人的我们是怎样的?
——读《中国人的性格有感》
班级:传媒学院12级广告学专业(1)班
学号:201202020005
姓名:蒋光坤
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也日益渗透在社会之中,每个人都在拼搏,都在奋斗,都在逆流而上,每个人都渴望成功。成功的必要前提之一就是正确认识自己。每个人都希望认识自己,而后为自己量身制定日后的战略计划,以冀成功,飞天而上。
“我有什么优点?我在什么领域上先人一步,占据优势?我在何种方面有着天赋,可以取长补短,后来居上,不屈人后,可以搏上一搏?我在哪方面先天不足,不具天赋,应该尽量不与别人碰撞,以己之短攻人之长„„”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就如天文学上都是依靠“仙女座”星系来了解银河系全貌一样,受于自身眼光的局限,我们大多数人也无法客观而准确的了解自己,多需要借助他人眼光及言论,这样,《中国人的性格》一书便走进了我们的视野。
鲁迅先生在逝世前14天还提到:“我至今还希望有人翻译出斯密斯的《支那人的气质》(《中国人的性格》)来。”《中国人的性格》是在一百多年前美国传教士雅瑟·亨·史密斯以在中国生活22年的经验为基础而写成的书,以人类学、民俗学、心理学等社会科学为主,辅以量化的方法论,剖析中国人的理想性格及今昔差异,个人与社会、家族之互动关系,从儿童养育,仪式行为,价值观变迁看性格的塑造。本书能直探本心,完整生动地突显中国人的性格被公认为世界上研究中华民族性最早、最详尽的著作,先后被译成法、德、日等多国文字.使史密斯在国际上得享盛名。同时,此书也是历届美国总统的必读之书。
这是一部从大局着眼的书,从总体上介绍了中国人的特征及性格,包罗万象,涉及衣食住行、交际、礼仪、生理、心里、精神信仰、生命力、社会现状、未来前景等领域,不一而足,其中有褒有贬。
用新视角看世界的感觉,世界存乎于心,存在于读者的眼中。雅瑟·亨·史密斯以外族的眼光看待我们熟悉或不太熟悉的事物,类似的如《马可波罗游记》等等,一千个读中国的人,就有一千个中国。也许我们对于书中的某些言论不敢苟同,不可置否,书中很多观点还是值得我们进行深刻重视及反思。
当热,也不能尽信。本书(李明良译版本)导论中有这么一段话:“雅瑟·亨·史密斯的有些评价并不合理。比如他认为中国人思绪含混,不能严格遵守西方式逻辑,用事实本身阐述事实;有些特性是完全相反的,比如节俭持家、勤奋刻苦、顽强生存、能忍且韧、随遇而安,再比如说淡漠时间、不紧不慢、淡漠精确。有些特征看似是矛盾的,如仁爱之心和缺乏同情,但谁又能说这两种矛盾特质不是在我们今天的社会普遍存在的呢?“
史密斯看到了中国人的本质,却没有看到社会的本质。
只是,通过他,我看到了中国人的本质。
雅瑟·亨·史密斯只是看到了一个“衰老而略显憔悴的古老文明”,新生的中国,已经日新月异,取得长足发展,向史密斯口中的“为省下5分早餐钱可以走46里路”已经不再,而有些问题,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比如说道德,史密斯在中国看到了最为感人的孝,连他都说到中国人“孝悌为先”,他亲身体验到的“孝”的事例就数不胜数,有些甚至是“愚孝”。只是作为当今的中国人,还有多少人把这流传千古的传统美德放在身上、放在心上?孔子有言:“今之孝者,是谓能养。”满足父母的需要,好好地侍奉着,这在孔子看来,已经是最为下等的孝了,可是如果孔子活在今天,那么,他恐怕连这句话都说不出口了。在当今,有多少人能做到“能养”,不管父母、虐待父母已经成为乡里邻村的“笑谈”,无数的子女任由父母老无所依、不管不顾,认为父母是他们的负担,人性已经被抛到九霄之外。更有胜者,在父母没有劳作能力之后,甚至叫他们去死,最好是死于意外,或者医院,这样他们便能得到一笔可观的赔偿。
还有诚信,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不仅没有得到改善,反而有着恶化之势。书中史密斯就尖锐的指出了中国人的诚信问题,比如哄孩子的时候信口开河、要债的时候总是得到“下一次”、买东西明明身上有钱却说没有了等等,都说明了中国人诚信问题,用史密斯传教士的话来说就是“虚伪成性”。不可否认,中国也确实存在这些现象。或许这些都是日常小事,可以说是安抚孩子的手段,又或者是生活所迫,毕竟若不是生活拮据,谁又会去在乎那么一两文钱?谁见过现在还有谁会为了一两毛钱讨价还价,就算是店家,付款的时候,一两角钱甚至是几元几十元也会习惯性的来一句“零头就不算了”。只是,随着社会发展进步,诚信问题却丝毫没有得到改善,反而日益严重,如商业诈骗、传销行为、中饱私囊、以假乱真、添加激素等等,都比过去无之不及。甚至,前段时间网上还有报道,四川宜宾一对80后夫妻因欠下巨债伪装成自杀潜逃,发现时只留下两具已经腐烂的云南籍尸体来混淆视听„„
另外,还有礼仪和时间观念,也是我读本书后感受深刻的领域。时下的流行语竟是约会晚半个小时不算迟到。“boss总是最后出场的。”越是有地位和身份的人物,越是喜欢迟到,似乎是越多的人等他,他就越有面子似的。口里天天喊着时间就是金钱,然在快节奏生活方式的今天,中国人漠视时间、办事拖沓的陋习仍是没有得到丝毫改变。关于礼仪,似乎已经是纯粹变了样,事事都和面子挂钩。别的不说,就拿请客吃饭之类的来说,已经不是为了孔圣所说的“礼尚往来”,而是为了攀比,你请好的,我回请更好的;别人请高级的,我请更高级的。
中国人(中华民族)历经5000年演变,复杂性以及矛盾程度已经远远不是这一篇陋文所能表尽,这里就不在一一细说下去了。老子说过,“道可道,非常道”,这一切都还需要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仔细观察,认真体悟,如此才会感受更加深刻,认识更加全面,方能更好的看清自己,看清中国人。
2013年寒假
2.英国人的性格及其原因 篇二
从17世纪后半期起,书籍、报纸、杂志、戏剧、音乐、绘画等各种文化品的消费不断增加,这一迹象可以从当时人的日记、家庭财产目录、破产记录、遗嘱中看得出来。到18世纪,文化艺术不再是国王、朝臣、贵族和神职人员的独占禁地,不再是圈囿于宫廷的文化消费,而是成为大众的财产,成为商业化的文化消费,成为分散在咖啡馆、俱乐部、读书协会、剧院、音乐会、画室和拍卖行等文化活动场所的大众化消费品。
印刷品是英国人日常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英国王室对印刷出版限制的放松,印刷文化经历了一个高速发展期,形成了大众阅读潮。报纸、杂志、图书的爆炸式增长就是这一潮流的明证。根据英国文化史学者杰里米·布莱克对18世纪报纸发行量的研究,英国在1713年报纸发行总额达到250万份,到1780年达到1400万份。各种专业化的政经杂志和休闲娱乐杂志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图书阅读更是成为中等阶层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18世纪英国书目提要》,当时的畅销书共分为四大类,宗教类书籍超过5万种,社会科学类书籍超过4.7万种,文学类书籍超过4.5万种,历史和地理类书籍约2.5万种。相比之下,哲学、科技和语言类图书不占重要地位。
到18世纪,英国的艺术品市场也繁荣起来,艺术品贸易出现了一个惊人的增长过程。艺术品完全成为商品,主要的消费者是乡绅、商人或者专业人士,最初他们购买绘画作为私人装饰品,到了18世纪中期之后,艺术品公共展览也激增。当然,18世纪初主宰伦敦艺术品生产的主要是外国艺术家,比如法国和意大利的装饰画家、荷兰的雕刻家和风景画家、瑞典和奥地利的肖像画家。除了这些生活在英国的外国艺术家大量生产艺术品外,英国还从欧洲大陆大量进口艺术品,以画作为例,仅仅1725年从法国进口的包括油画、蚀刻画、雕版画等各类画作总数超过3000幅,从荷兰进口的各类画作接近2000幅,从意大利进口的各类画作接近6000幅。此后,随着伦敦成为欧洲最大的城市,英国各地的城镇快速发展,英国艺术家也加入到艺术品生产者行列,再加上法国和荷兰移民的帮助,最终英国本地绘画艺术和实用艺术的从业者可以与欧洲大陆最优秀的同行竞争。
戏剧消费是城镇文化消费的重头戏之一。这一时期伦敦及英国其他城市兴起修建剧院的热潮,剧院数量不断攀升,各剧院不断开发新剧目来吸引观众。约翰·布鲁尔在《想象的愉悦:18世纪英国文化》中提到,1769年11月14日下午5点,伦敦皇家特鲁里街剧院开门迎客,节目单早已在报纸上刊出,吸引购票占座者络绎不绝,评论家和落拓不羁的年轻人花3先令挤在剧院最前端的长凳上,诚恳老实的市民和访客花2先令购买第一层边座,仆人和普通百姓花1先令购买上层边座,妓女在包厢间逡巡,小贩在兜售水果,富人在开演前才进入预订的包厢。这一场景是英国剧院史上的普遍一幕。除了表演戏剧,剧院还探索开发了意大利歌剧表演,并逐渐开始用英语演唱歌剧。歌剧的成功对英国音乐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此之前,音乐表演只是作为戏剧表演的一部分在剧院演出,很少举行单独的音乐会。此后,大众音乐会成为文化消费的时尚之一。
英国人的文化消费在18世纪出现繁荣昌盛的原因错综复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第一,英国人的阅读能力在18世纪得到了根本性提高,从而使得文化消费具备了最基本的条件。从16世纪到18世纪晚期,英国的识字率经历了一个持续不断的增长过程,根据目前最可靠的估算,男人的识字率在1500年是10%,到1714年达到45%,到18世纪中期达到60%;女人的识字率在1500年只有1%,到1714年达到25%,到1750年达到40‰当然,识字率在各阶层和各地区是不均衡的。1600年,贵族、乡绅和富商几乎都识字,店主的识字率到18世纪中后期达到95%,大多数劳动工人基本没有阅读能力。伦敦人的识字率最高,到18世纪20年代就高达66%。随着识字率的提高,英国人具备了消费文化品的基础。
第二,英国在18世纪出现了购买力超强的中等阶层,他们极力模仿上层人士的消费,从而推动了英国的文化消费。根据近代早期英国消费行为和物质文化研究专家洛娜·韦瑟里尔以及两位英国社会史学者乔纳森·巴里和克里斯托弗·布鲁克斯的研究,到17世纪晚期,英国开始形成一个数量庞大的中等阶层,年收入在40~100英镑之间。按照这—估算,英国有一半家庭属于中等阶层。在强劲购买力和模仿消费的推动下,英国中等阶层十分热衷于文化消费。
第三,英国文化消费的高度商业化既吸引了大量文化人士生产文化产品,同时又极大地促进了文化消费。从查理二世复辟到乔治三世登基的100年间,英国国王越来越退回到宫廷,国王虽然也赞助音乐家、画家、剧院和歌剧,但只是众多赞助人之一。艺术、文学、音乐和戏剧转变为令人瞩目的商业活动。當时人们对英国文化的商业化程度之深感到极为震惊,有的人以极大的热情拥抱这一变化,有的人则抱怨失去了优雅的宫廷文化引领文化潮流的美好时代。无论如何,文化消费都紧紧地抓住了他们。许多外国访客也都承认英国艺术的兴起是商业和城市社会的胜利,而不是宫廷文化的成就,快速发展的商业经济帮助创造了面向大众的英国文学和表演艺术。正是这种高度的商业化,使得伦敦吸引了苏格兰的著作家和出版商托拜厄斯·斯摩莱特、大卫·休谟、威廉·斯特拉恩,爱尔兰的散文家、演说家和演员如迪安·斯威夫特、埃德蒙·伯克和谢里登父子,威尔士的诗人和画家如埃文·劳埃德、理查德·威尔逊,英格兰地方名人如约翰逊和加里克等,从而极大地推动了文化的生产和消费。
第四,大量涌现的咖啡屋、俱乐部等新兴的消费和文化活动场所,极大地刺激了英国的文化消费。咖啡屋不仅是一个休闲消费的场所,更是一个文化消费的场所,是图书报纸阅览室、展览场所,有时甚至是一个剧院。咖啡屋一般都提供种类众多的报纸、杂志、小册子,其刊载的内容经常能引发顾客的激烈讨论。当时创立的各种俱乐部、协会和非正式的圈子都是品位和知识的共同体,咖啡屋俱乐部和酒馆协会参与了生产文化的所有过程,艺术和想象作品的创作,它们的交流、接受和消费,都发生在这些文化空间。这些场所成为英国文化消费的策源地。
3.清朝-中国人的性格读后感 篇三
[清朝-中国人的性格读后感]清朝-中国人的性格读后感2011-10-02 05:14作者:(美)史密斯,李明良译内容简介编辑推荐:自从那位喜欢说大话的威尼斯商人在热那亚监狱里口述了一本游记,700年间西方探险家、传教士、商人、水手、政客、学者,形形色色的人写过各种各样的关于中国的报道,清朝-中国人的性格读后感。有写实,有虚构;有不着边际的赞美,也有不怀好意的污蔑。有这难以计数的中国著述中,真正有影响的,不过那么几本。美国作家亚瑟·亨·史密斯所著的本书就是其中之一。作为美国排行榜的畅销书,本书从作者理解中的中国人的性格入手,真实的、全面的图书目录序言导言第一章保全面子第二章节俭持家第三章勤劳刻苦第四章讲究礼貌第五章漠视时间第六章漠视精确第七章善于误解第八章拐弯抹角第九章顺而不从第十章思维含混第十一章不紧不慢第十二章轻视外族第十三章缺乏公心第十四章因循守旧第十五章随遇而安第十六章顽强生存第十七章能忍且韧第十八章知足常乐第十九章孝悌为先第二十章仁爱之心第二十一章缺乏同情第二十二章社会**第二十三章株连守法第二十四章相互猜疑第二十五章缺乏诚信第二十六章多元信仰第二十七章中国的现实与时务===再重复一遍,中国需要的很少,只有人格和良心,读后感《清朝-中国人的性格读后感》。也可以说,二者是一个东西,良心本来就是人格。有人称赞一位著名的钢琴制造家,说他像他的钢琴一样--宽厚、正直、高贵。在中国,谁遇到过这样的人?科学,无疑也是中国最迫切需要的。他们需要各种科学来开发帝国潜在的资源。他们已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不久的将来,将会看得更清楚。但掌握科学就一定有利于改善帝国的道德状况吗?这要通过何种方式来实现呢?化学是与现代社会发展联系最紧密的学科,然而,化学知识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就是中国人获得新生的道德手段吗?难道在生活的各个领域就不会传人新的、意想不到的欺诈与暴力行为吗?按照中国人的现有性格,如果他们掌握了制造现代zga4 yao4的配方,而且对化学药品不加控制,难道人们还能过着安全的日子吗?前面说的什么中国人知礼完全是胡扯~死要面子还是一样~后面说的还有些见地从每章名称大概就能猜出说什么了,很简明真的和鲁迅先生说的一样麻木不仁,虽然现在也是差不多的麻木不仁,不过比满清时应该算好多了但没了株连,贪污犯的女婿都能竞选议员(阿扁女婿),文明用语
4.20句话描写中国人性格 篇四
1.对一个中国人来说,生命有多宝贵,面子就有多宝贵。你给足他面子,他就会给足你一切!可如果你伤了他的面子和自尊,他就会对你恨之入骨,彻底把你推向他的对立面!
2.世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人与人交往的本质其实就是利益交换。如果你不懂利益交换原则,今日独享繁荣,明日就独吞苦果,即使惊世的才华也只能沦为无用的白纸!
3.在官场混的人,须处处小心、时时注意。哪怕你荣耀了大半辈子,如果最后犯个大错,可能一生就这样毁了。人生就是如此奇妙。做人就像种田,最后收成才是评定的标准。
4.欲望-实力=痛苦程度。当欲望远远超过实力,无论如何不能实现时,就是一个人最痛苦的时候,就容易走火入魔。
5.嫌贫爱富的人性本质推动着社会发展。如果人人喜欢贫穷落后,那么谁还愿意从事体力劳动?谁还愿意从事脑力创造?哪儿来的吃的、穿的、用的和住的?这样社会就会停滞不前,甚至倒退!所以,我们应该将嫌贫爱富看做一种社会正常现象。
6.聪明人,有些时候会主动将主角的位置让给别人,而自己心甘情愿当配角。这并不是失败,甚至可以说这是一种策略性的胜出,他让出的只是一个主角的虚名,而赢得的却是真正的实惠。
7.有句话说:“呼唤什么缺什么。”中国人虽然呼唤中庸,但在实际生活中却处处走极端。正因如此,现在国家才提倡和谐社会,其核心含义就是中庸,让世人不要偏激和走极端。
8.要想钓住鱼,就要像鱼那样思考。无论你本人多么喜欢草莓,鱼也不会理睬它;只有以鱼本身喜爱的蚯蚓为饵,它才会上钩。
9.不要用情绪化的方式批评别人,尤其注意就事论事,避免评价别人的人格、兴趣与家庭教养。批评时若能提出解决方案,就更有建设性,同时不忘肯定别人的长处。此外,如果批评时能采用幽默的语言,效果往往会更佳。10.最高明的情感投资技巧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
11.一开始先给下属一个下马威,让他们知道你的厉害,然后再慢慢放宽尺度,让他们感激你的退让和随和。这就是CEO的管理智慧。
12.不管对方的话有多难听,我们都要让对方把话说完,听听他到底想表达什么。13.亲友之间大多只能同患难,却不能共享福。老板和员工之间,则大多只能同享福,却不能共患难。14.人不怕不聪明,就怕太聪明。聪明一过头便会盲目,便会目中无人,便会不知天高地厚、忘乎所以,这个时候看似很聪明的人其实就已经等于半个傻子了!古今得祸者绝大多数都是精明的人,现在的人唯恐不能精明到极点,这才是愚蠢。15.一个施恩惠于人的人,不要将此事记挂心头,也不要张扬出去让别人赞美,那么即使是一斗粟的付出也能得到万斗的回报。一个以财物帮助别人的人,而总是要求别人回报他,那么即使付出万两黄金,也难有一文钱的功德。
16.如果利润10%是合理的,本来你可以拿到11%,但还是拿9%为上策,因为只有这样才会有后续的生意源源而来。
17.“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意思就是说,如果一开始的期望是一流,最后达到的效果可能只是中流;如果一开始期望的只是中流,最后达到的效果只能是末流;如果期望只是末流,最后可能什么都得不到。
18.勇敢过了头,就成了鲁莽; 诚信过了头,就成了迂腐; 机敏过了头,就成了圆滑; 施舍过了头,就成了乞丐; 贪婪过了头,就成了腐败; 执着过了头,就缺少心眼; 善良过了头,就成了软弱; 专横过了头,就成了霸道; 做事过了头,就走上绝路;刷屏过了头,就失去听众。
19.活得糊涂的人,容易幸福;活得清醒的人,容易烦恼。这是因为,清醒的人看得太真切,一较真,生活中便烦恼遍地;而糊涂的人,计较得少,虽然活得简单粗糙,却因此觅得了人生的大滋味。
5.简爱性格特征原因 篇五
文学价值:简爱是一部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实主义小说,抨击腐败的贵族,资产阶级以及道貌岸然的虚伪的牧师,传道士。简爱,不卑不亢,独立自主,作者为那个时代的妇女发声,不甘于此时的社会地位,要求在婚姻和工作上独立自主,为妇女的尊严和需求辩护,为英国文学做出了很大突破。
评价:马克思把夏洛克勃朗特与狄更斯,萨克雷等人并列在一起,陈赞他们的作品揭示真是的社会,比一切政治家。争论家和到的家加起来还要多。
简爱用到的手法《简爱》使用了梦境,幻觉,象征,隐喻的手法,使作品更加富有诗意,运用的大量的心理描写小说的章节就像是诗一样,充满了浪漫。
简爱的性格:
一勇于反抗
在里的舅舅家中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被表个所欺负,被表姐妹嘲笑,接受里的舅妈的虐待,如同女仆一般的生活,她对抗约翰,想舅妈表示自己的心声,是反抗他最明显的特征。形成原因:由于前九年中在理的家中受到欺凌,让幼小的心灵迸发了巨大的力量,开始了反抗。
二在爱情中保持理智,常常自省
他看待爱情不掺杂任何杂念,认为爱情和财富,相貌无关,在罗切斯特先生因为庄园失火而失明,失去财富时,他选择了和他在一起
这来自于简爱在慈善学校受到的教育,学校教育他们要衣着朴素,头发平整,导致了他养成习惯,梳头发时平整,衣服大多是黑灰色,在罗切斯特先生让他挑选绸缎时选择朴素的颜色,同样他在进入xx学校时宁愿选择学校寒冷饥饿的贫穷生活也不要回到xx去过锦衣玉食的生活,这成为他日后不贪慕财富的原因之一。并且简爱在与人交往时更加关注心灵,关注是否别人
2待罗切斯特先生时,他控制自己的思想,使自己保持理智,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对于女子来说,面对爱情,多少是会有点不理智的,而简爱却能够做到在自己有一四年念头是竭力的制止并且保持理智,这来源于1他所处的社会环境,在哪个时代,等级分明,贵族与普通的家庭教师被缠人看来是不般配的,简爱有着阶级思想认为罗切斯特先生不会爱上渺小贫穷的平民小姐
同时还有一部分来自temple小姐的影响。他的镇定,安静对简爱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时湫隘产生的“制的情感,恪守本分”
然而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来源于简爱的另一鲜明特征:自卑。
三
简爱再知道英格拉姆的存在之后,做两幅画像,衣服是英格拉姆小姐,另一副是自画像,对自己的形容:相貌平平的家庭教师,而对于英格拉姆小姐的形容,高贵,漂亮的黑头发,明亮的黑眼镜,纤巧的手,首饰,华丽的服装。而由于自己的贫穷,简爱不再敢子昂更多的度关于罗切斯特先生的事。
没有对对组阶级的奉承,面对罗切斯特先生的提问,他直接回答他并不英俊,自尊自重自强
6.英国人的性格及其原因 篇六
老舍先生于1935年写出了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这部小说同后来的《四世同堂》一起奠定了老舍先生在现代文学史上大师级的地位。
《骆驼祥子》描写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北京城个体劳动者的悲苦命运及其精神面貌。祥子作为人力车夫代表了社会最低层的劳动者的形象。小说通过祥子由精进向上到不甘失败,最后自甘堕落的命运三部曲展开描述他的不幸遭遇。祥子最初怀抱着寻求新的生路的希望来到北平,开始了他的个人奋斗,默默地用孤苦的挣扎编织着美丽的梦想,后来,他连遭厄运,命运的安排让他的追求变得不可得。当妻子虎妞病亡,祥子为葬妻不得不再一次卖车,想到此生已不复再有希望买车,又得知自己的意中人小福子也已不在人世,终于不堪一击,渐渐颓废,慢慢沉沦。当祥子内心的善良、执着已荡然无存后,随之而来的野性、兽性、恶性开始发作,他吃喝嫖赌,如同一具行尸走肉。他的性格被残酷的现实扭曲了、吞噬了,这个一度有着强大生存能力的奋斗者彻底地沉沦了。
高尔基说:“典型是时代的现象”。①优秀文学作品的巨大艺术魅力就集中在典型人物的成功塑造上。老舍先生把小说中的典型人物祥子刻画得栩栩如生,勾勒得精工雕琢,入木三分。勤劳、朴实、忠厚、善良,注重信用,讲义气,有着小生产者所共同的积极进取的求生意志和人生理想在祥子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但同时在他身上的那种小生产者个人奋斗的盲目性和狭隘眼光也能看出,并决定着他必将一步步走向毁灭。
一、祥子的性格
(一)纯朴,善良,为人正直的祥子。
祥子是个性格鲜明的普通车夫,他纯朴,善良,为人正直,具有奋斗的性格及美好的精神世界,他就像一棵从乡野的泥土中生长起来的树:健壮、沉默、而又有生气。劳动人民许多优良的品质都体现在他身上。
祥子 “生长在乡间,失去了父母与几亩薄田,18岁的时候便跑到城里来” ②,是个破产的农村青年,为此,“凡是以卖力气就能吃饭的事他几乎全做过了。”但他终于选中了拉车这一行,并立志要买一辆车自己拉,因为在他看来,拉自己的
车就可以“不再受拉车人的气,也无须敷衍别人。”他认为:有他的身体和力气,多拉快跑,省吃俭用,过不了几年一定能达到目的。他年轻力壮,吃苦耐劳,不惜用全部力量去达到这一目的。强烈的求生欲望,顽强的奋斗精神,构成了祥子性格的一个重要方面。
老舍先生在小说中刻画祥子勤劳刻苦,刚强性格的同时,还从更广阔的生活内容上,着力揭示了他美好的精神世界。他拉车出了事,自己虽然被摔得很重,但他首先想到的却是车上的曹先生。曹先生被摔伤了,他感到很内疚,并提出了以自己的工钱赔偿损失,他认为曹先生是好人,所以,当曹先生因特务追捕避居在外时,他承受着自己被劫夺的痛苦,而一心想着怎样不辜负人家的嘱托看好曹宅。祥子做事认真负责,讲究信用和义气的一面跃然纸上。同时小说还展示了祥子极富同情心的一面:他对备受生活折磨的小福子尽量地给予同情和帮助;看到比自己更加困难的老马和小马两人在寒夜饿得发昏时,便毫不犹豫地给他们买来羊肉包子。小说通过这些显示出了祥子的美好心灵。
祥子还具备了独立自主的性格和反抗的性格。祥子不愿听高妈的话放高利贷,也不想贪图刘四的60辆车,更不听虎妞的话去做小买卖,这些都说明他具有一种要求独立自主的思想。祥子平常看似好像能忍受一切委屈,但他的反抗性格也有所体现。比如他在杨宅的发怒辞职以及对车厂主人刘四的报复心理。
(二)、不甘失败的祥子
1、买车三部曲
祥子总共买了三次车。第一次买车之后,他跑得更快了,他觉得不快跑会对不起别人。对谣言,他不信,并不因为谣言而偷懒。他比别的车夫胆大,人家不敢去的他敢去,可有一天,还是出了事了:他把车拉到西城,结果连人带车被大兵抓去了,不要说车子了,就连命也差一点丢了,他恨透了那些大兵。他的美梦第一次破碎了。可命运就是这样,你越是挣扎,它越会捉弄你。当祥子费尽了周折,好不容易逃出了虎口,并顺手牵了三头骆驼,卖了35块大洋,重新回到了人和厂准备重新开始时,却被虎妞缠上。为了躲避虎妞,祥子又不得不离开了人和厂,到曹宅拉包月,结果在祭灶那天晚上,他拉着曹先生由西城回家,途中又被一个反动政府侦探给盯上,当他回到曹宅,即将按门铃时,被孙侦探逮个正着,敲去了他辛苦挣来的钱。就这样预备第二次买车的几十元又打了水漂,他又成了一个一无所有的穷光蛋。他最终无法摆脱虎妞对他的纠缠,最后不得不捏着鼻子
吃棵葱和虎妞结了婚。婚后他用虎妞的私房钱买了第三辆车,可不久虎妞死了,又因葬妻而不得不卖掉第三辆车。就这样买了三辆车又卖了三辆车,最终手里一辆也没有,仍旧是两手空空。他遭受了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但仍不甘心失败。小福子的出现让他又一次看到了生活的一线希望。
一次次希望,却又一次次失望,可这足以让祥子对生活充满了勇气与动力。
2、爱情两部曲
祥子逃出兵营后,被虎妞设计骗婚:虎妞热情地邀祥子喝酒,祥子盛情难却,经不得一劝再劝,多喝了几盅酒。在酒精的强烈作用下,祥子只觉得“她的脸是离他那么近,她的衣裳是那么干净光滑,她的嘴唇是那么红,都使他觉到一种刺激。”③就这样,不知怎地,半推半就地便和她睡在一起了。起先虎妞嫌他臭,不肯让祥子去拉车,不愿“一辈子做车夫的老婆”,但经不起祥子的一再请求,而且她刚跟老头子闹翻,没法和老头子说让他培养祥子做接班人的事,无耐只好暂且让祥子拉车赚钱,于是先是买了一辆车叫祥子拉着。但他并不甘愿做虎妞的奴隶,不肯听从虎妞的摆布,他只是想做个自食其力的车夫。后来虎妞怀了祥子的孩子,也因此助长了她好吃懒做的习性。由于年龄过大,加上营养过剩且欠缺科学搭配,又不运动,导致胎儿过大,所以孩子出生时太大,造成难产,折腾了两三天,可是老天不睁眼,孩子非但没保住,而且连虎妞也搭上了。就这样,虎妞走了,还有那个未曾出生的唯一能够成为祥子希望的孩子匆匆地走了。如果说拥有车是当初祥子的梦想的话,这个梦想已经破灭。丧妻又丧子的痛苦,对祥子是个打击,可祥子没有被击倒。
虎妞死后,祥子卖掉车子办完了虎妞的丧事,打算搬出这个让他倒霉的大杂院。但此时,令祥子深深爱着的小福子向他含蓄地表明了自己的心意,愿意跟他一起过日子。这使得祥子又有了希望,可天不遂人愿,小福子的父亲因苦于生计,把她卖到了妓院,小福子上吊了。就这样祥子的最后一丝希望也随着小福子的死去而破灭了。无数次的打击,让他走投无路,没有丝毫“生”的希望,慢慢地祥子开始沉沦堕落了。
(三)祥子的自私、堕落及其毁灭。
曾经像骆驼般坚韧的祥子,内心深处却始终有一种说不出的孤独感和软弱感。他几乎遇到什么事都会束手无策,当他因为走投无路而感到苦恼和恐惧时,更让他难过的是,他没有地方去诉说委屈。这不只是因为他是个劳动者,问题的
关键在于祥子虽然已经完全失去了与农村的联系,但是又没扎根于城市生活,甚至还不知道与新的生活环境建立应有的联系,求得别人的关心和帮助。所以他才会感到如此孤独,无能为力,不知所措,才特别脆弱,经不起打击和挫折。他想通过个人奋斗来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生活命运的愿望始终难以取得成功,即便有了自己的车子,又何尝能够摆脱那些压制?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使他从一开始就陷入盲目性,一切真诚的努力都是毫无意义的,等待着他的只能是失败和悲剧。
老舍先生在塑造祥子形象的过程中,突出展示了他内心世界的惊人变化。残酷的社会现实摧毁了他的人生理想,使他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曾经“那个无牵无挂、纯洁、要强,处处努力的祥子”,后来几乎变成了一个只为捡一些白薯皮和须子吃的“狗”。正如老舍先生在小说初版的结尾中所写的:“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祥子,不知陪着人家送了多少殡,不知何时何地会埋起来,埋起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祥子的自甘堕落,不仅在于外在的社会压迫,还在于祥子内在的自渎心理。这正是老舍先生的过人之处他把祥子的命运悲剧进行了沉痛的批判,更对罪恶旧社会提出了悲愤的控诉。祥子这一形象的性格具有鲜明的典型性,它有力地概括了城市个体劳动者的生活道路。他们为了生存,不顾一切地拼命挣扎,但终于失败。这样的性格悲剧,不仅在当时能引起读者的反省,到了今天,诸如此类的小生产意识依旧残存于人民群众的头脑中,妨碍他们自己和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有关描写也就依然能够使人激动,发人深思,并且从中得到启发。
二、悲剧的原因
(一)悲剧的主观原因。
小市民的狭隘观念和个人奋斗方式,是使祥子陷于悲剧深渊的主观原因,他难以看清当时杜会的本质,更难以懂得走什么样的道路才从根本上获得翻身解放。
最初他认为,只要自己省吃俭用,只是时间的问题,是能达到的,绝不是梦想!但在那个社会中,这种生活理想是非常短视的。他同其他车夫一样单枪匹马去奋斗,然而,个人奋斗根本不是旧社会的劳动人民摆脱困境的求生之路,所以祥子的个人生活理想与现实社会世界存在着尖锐的矛盾,这就决定了他最终一步步走进堕落的深渊。
(二)悲剧的客观原因。
1、把人变成鬼的旧社会的逼迫。
祥子的愿望,就是想自己买一辆人力车,这正像农民梦想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土地一样,这只不过是一个独立的劳动者的最低愿望,然而这一正当的愿望在那个社会里却似乎成了奢望。祥子历尽艰辛,饱尝委曲,三起三落,欲独立自主而终不可得,是因为他面对着一个强大的、罪恶的、病态的社会。人力车夫祥子只能成为这个病态社会的牺牲品。他不可能以一己的力量与这个黑暗社会抗衡,而这个社会却把他从“人”变成了“鬼”,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2、车厂主女儿虎妞的诱骗。
在造成祥子悲剧命运的过程中,虎妞的介入无疑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祥子的生活理想与虎妞的生活理想截然不同,存在着无法解决的尖锐的冲突。他们的婚姻没有爱情,有的只是虎妞对于祥子的性欲要求;对于祥子来说,虎妞的纠缠不清是一种灾难。这是一个资产者的丑女引诱与腐蚀无产者穷汉的悲剧。
三、悲剧的意义
祥子悲剧性格的典型意义,在于揭露和控诉了黑暗、冷酷、腐朽的旧社会旧制度对劳动者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摧残。骆驼祥子的一生,是肉体与精神被万恶的旧社会咀嚼吞噬的一生。老舍先生从祥子的被毁灭,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统治者提出了强烈的控诉。对此,老舍先生有充分的创作自觉性。他说:“我所要观察的不仅是车夫的一点点浮现在衣冠上的表现在言语与姿态上的那些小事情了,而是要由车夫的内心状态观察到地狱究竟是什么样子。车夫的外表上的一切,都必有生活和生命上的根据。我必须找到这个根源,才能写出个劳苦社会。”祥子的作一个独立的劳动者的简单善良的愿望的破灭,是有社会原因的。农村地主阶级的压榨,使祥子一家倾家荡产,祥子被迫来到城里后仍然逃脱不了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刘四爷剥削祥子,大兵祸害祥子,侦探抢劫祥子,杨家驱使祥子,夏家侮辱祥子,陈二奶奶愚弄祥子。不管祥子多么刻苦耐劳,多么忍辱负重,多么拼命挣扎,多么能干要强,到头来也没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尚未觉悟的个体劳动者祥子,只能“痛苦的活着,委屈的死去”。任凭他如何挣扎,都摆脱不了吃人的社会制度给他的苦难命运。“一个拉车的吞的是粗粮,冒出来的是血;他要卖最大的力气,得最低的报酬;要立在人间的最低处,等着一切人一切法一切困苦的击打”。“爱与不爱,穷人得在金钱上决定,‘精神’只生在大富人家”。小说所写的“逃匪”、“侦探”等的欺压,都映现出20世纪二三十年代那个动荡的社会背景,祥子悲剧是由上述那一伙人造成的,这些半封建半殖民的产儿,旧官府的爪牙和帮凶,他们摧残迫害祥子,也意味着整个半封建半殖民社会对祥子的摧迫。老舍以生动形象的艺术笔墨道出了祥子悲剧的社会根源:“人们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可是到现在人还是把自己的同类驱逐到野兽里去。祥子还在那文化之城,可是变成走兽,一点也不是他自己的过错。”祥子的悲剧有社会批判的内涵:一个勤劳的有骨气的劳动者变成了淡而无厌的混世闲人;一个正直善良的育年变成了懒散的吹鼓手和刁滑的刺儿头;一个憨厚的无不良嗜好的男人变成了烟鬼酒鬼;一个健壮的年轻车把式变成了早衰的小老头。祥子的变化充分地揭示了他所身处的环境对底层劳动者的既是身休层面的也是心灵层面的压迫和摧残。然而,祥子对此却毫无认识,“凭什么”,“我招谁惹谁了?”把阶级的罪恶,误认为是这个人与那个人过不去,把社会的必然灾难,看成是人为的偶然事件,这深化了祥子艺术形象的悲剧性。
悲剧的感染,往往是来自它生动描绘了主持正义者的失败和善良愿望的破灭。然而常常有这种情况,同情心使作者拔高了悲剧的主人公,使读者无视那些不幸者身上应当引以为训的行为。但是老舍笔下的祥子是悲剧的主角,但并不是个十全十美的人物。作家执着地用小人物的遭遇做凸透镜,揭示那“万家墨面没蒿莱”的社会,把祥子悲剧作为落地残叶来勘察“秋风”对社会底层的侵袭。从《骆驼祥子》可以清晰地看到,老舍的悲剧观是充分现实主义的,他站在抨击黑暗旧中国的高度,写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和英雄们的悲剧相比,普通人的死,尽管不无悲壮,但不眩目,更多的是让读者于淡淡的血痕中看到社会的症结。老舍笔下的悲剧是朴素的,对人们心弦的拨动,往往突出表现在沉闷的氛围对逆来顺受的主人公的无情窒息上。
对于文学,不论是在创作过程,还是在欣赏过程中,总是伴随着人们的强烈感情。这样才能“唤醒人心并且扩大人心的领域”④。同时,任何作品总要展现人的理想,特别是作者对生活的理解。文学描写生活,但不是对生活的临摹;文学反映生活,但不是对生活的简单复现。文学体现了人们对生活的追求,所再现的社会生活是一个有鲜明倾向的世界,从而使读者受到启迪。不可否认,这之中是需要认真分析和品评的。作为一个作家,社会文明的代表,如果为堕落的剥削者找清醒剂,那是唱挽歌;可是对麻木的受压迫者痛其不悟,反映其混沌的悲剧让群众感奋起来,那这作家无疑的是革命的助产士。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祥子的形象是鲜明的,他是那个病态社会里千千万万个低层劳动者的一个,是那个旧社会制度下的牺牲品,是那个人吃人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把他给压碎了,并最终把他抛弃。他的幸福,他的青春,他的要强都被罪恶的社会所葬送。祥子的悲剧可以说是那个社会、那个时代的悲哀。总之,祥子的悲剧使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了那句老话:旧社会使人变成了鬼!
老舍作为民主革命的战士,通过对市民生活的生动描绘,写出了善良的小人物的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⑤。从祥子的厄运中,使读者痛定思痛,探索人生的价值,悔悟其麻木不仁的精神状态,从而认识社会是否合理。
《骆驼祥子》的创作,以撼动人心的艺术力量塑造了祥子的典型形象,写出了城市个体劳动者的悲剧史。祥子的悲剧是强者沉沦的悲剧,是性格和命运的悲剧。长篇的全部描写,客观上能使人们认识到:不推翻这黑暗的旧社会,劳动人民就不能解放,同时我们也应得出这样的结论:我们不但应该改造客观世界,也应该改造主观世界,只有这样,才能最终结束悲剧。
祥子的悲剧形象,不仅在当时能够引起读者的反省,就是到了今天,小说中所揭露的那些小生产者的意识还依然相当普遍地残存于人民群众的头脑里,这无疑影响和妨碍了整个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也值得我们深思。因此,当今时代,我们再读老舍的《骆驼祥子》,仍然能够从主人公的悲剧中,得到启迪,受到教育。
参考文献
① 高尔基 《文学论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131页。② 老 舍 骆驼祥子》北京科技出版社,2006年4月第1版,下引此书不再另注。
③ 鲁 迅 “坟·灯下漫笔”.《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卷,第312页。
④ 雪 莱 “为诗辩护”.《古典文艺理论译丛》第1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
7.英国人的性格及其原因 篇七
鲁智深
性格:疾恶如仇,粗中有细,勇而有智,豁达明理;
情节:鲁提辖拳打镇西关,鲁智深大闹五台山,花和尚大闹桃花村,鲁智深火烧瓦罐寺,花和尚拔倒垂杨柳,鲁智深大闹野猪林,花和尚单打二龙山,鲁智深浙江坐化
武松
性格:勇而有谋,有仇必报,有恩必报,滥杀无辜,是下层英雄好汉中最富有血性与传奇色彩的人物
情节:井冈山武松打虎,武松斗杀西门庆,武松醉打蒋门神,武松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 吴用
性格 :下层知识分子,视野开阔,头脑灵活,梁山泊军师。能谋善断,是梁山义军的首脑核心和梁山事务的决策者,对梁山的起义起奠基作用,对梁山的发展期壮大作用,是智慧的化身。
情节:吴用智取生辰纲,吴学究双用连环计,吴用使时迁盗甲,吴用智赚玉麒麟 林冲
性格:武艺高强,勇而有谋,但安分守己,逆来顺受,在忍无可忍没有退路时才坚决反抗。他的性格发展历程是:安分守己,逆来顺受,忍无可忍,坚决反抗 情节:误入白虎堂,刺配沧州道,风雪山神庙,雪夜上梁山 李逵
性格:疾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头脑简单,直爽率真,反抗精神最彻底。
情节:黑旋风沥岭杀四虎,李逵打死殷天赐,黑旋风探穴救柴进,李逵元夜闹东京,黑旋风扯诏谤徽宗 宋江
性格:是个非常复杂的人物形象。攻读经史,胸怀大志,身在公门,精明练达,深通谋略,有仗义疏财,广结江湖好汉,具有领袖的气质和才干。但他忠孝思想根深蒂固,想封妻荫子,青史传名,以致带领梁山义军招安,起义失败
情节:宋公明放天王,宋江怒杀阎婆惜,浔阳楼宋江吟反诗,宋江智取无为军,宋江三打祝家庄,宋江大破连环马,宋公明夜打曾头市,宋江三败高太尉 杨志
性格:武艺出众,有家传的忠勇,生性老实,不向恶势力低头,有仕途思想
情节:汴京城杨志卖刀,青面兽北京斗武,杨志押送金银担,青面兽双夺宝珠寺 燕青
性格:心细,忠心,义气,理智,体貌英俊,心灵机智,勇力过人 情节:燕青智扑擎天柱,燕青月夜遭遇道君 石秀
性格: 有一身好武艺,爱打抱不平,重情重义,敢作敢为,勇悍机智,人称拼命三郎 情节:石秀智杀裴如海,劫法场石秀跳楼 刘唐
性格:直爽莽撞,没有心计
情节 : 赤发鬼醉卧灵官殿,智夺生辰纲
宋江性格特点:
宋江历来是争议颇多的一个人物形象,也有学者因为宋江性格的矛盾性而否定施耐庵的写作才能.茅盾先生曾经说过:“人物的性格必须通过人物来表现.作者在构思过程中,人物的形象和做事安排好像是同时成熟的;但事实上,一定是心中先有了呼之欲出的人物,这才组织起故事来.如果不是这样,作品就难免(甚至一定会)是概念化”.④我们对这一论说深信不疑,而且,读者还认为,施耐庵在写《水浒传》时心中一定已经有了各个英雄人物的形象.至于宋江,我想施耐庵也一定看到了他的矛盾性和多重性,他把这个有着多重性格且矛盾重重的人物写下来,让读者去读去说去评,也未尝不是另一种高明.施耐庵塑造的宋江是一个多重性格的人物.但他的一生中,我们会时常看到他身上的矛盾性,但他的一生中,我们会时常看到他身上的矛盾性,施耐庵抓住这一系列的矛盾来刻画宋江性格的多重性.一般读者都认为宋江是个忠义双全的人《.水浒传》中也用了相当多的笔墨塑造宋江的“忠义”.但实际上,宋江在相当于现在的县政府当一般干部时,便有意放走官府要捉拿的晁盖等人,并继续与那些人保持良好关系,甚至还上过梁山,单纯从这几个方面看,我们可以讲宋江很够“义气”,但讲宋江忠,就有些难为情了.而且,放走晁盖后,宋江似乎不讲忠,也不讲什么“国家法度”,而发配江州时,梁山好汉劫得他,欲放下他的枷锁时,他却说要不得,“此乃国家法度”;江州酒楼的反诗,更是“白纸黑字,铁证如山”,“他日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宋江笑黄巢,造反心态跃然纸上,等到上了梁山,他又一心忙于招安,还说“宁可朝庭负我,我忠心不负朝庭”.《水浒传》写宋江“仗义疏财”,很讲义气,但遍览全书,并没有几个穷苦人家得到宋江救济.倒是许多贪官强人,土豪劣绅笑纳过宋江奉上的大绽银两,铁牛初见宋江时,曾受过他几绽银子,但那银子却似乎整整管了铁牛一辈子.宋江好几次讲要取铁牛的头,铁牛却并不跳将下来,两板斧下去,到后来被宋江害死,也心甘情愿。
以上所述正是《水浒传》中宋江的矛盾性所在,这些矛盾其实源于宋江性格的多重性:作为封建社会不得志的文人,宋江有着满腔报负却无处施展.他疏财仗义、济弱扶贫、孝亲敬友,这是他性格的温柔敦厚的一面,他孝忠皇帝,讲义气,这是他性格中正统思想的一面,他明处为大家办事,暗处结交江湖大盗,这是他性格中虚伪狡诈的一面,他聚众反国,题诗言志,这是他性格中反叛的一面。施耐庵通过描写宋江充满矛盾的行为,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多重性性格的人物。
宋江:作为文学形象,宋江可以说是中国古典小说中刻画最为成功、复杂、具有艺术魅力的一个人。说他真心待人,他又时时显示虚伪做作;说他义薄云天,他又心机重重城府极深;说他处心积虑谋反,他又对朝廷肝脑涂地;说他为人宽厚,他又时时做下凶残之事。宋江的性格是在说话人的描述中逐渐丰富起来的。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曾引元人陈泰《所安遗集·补遗》中《江南曲序》,云其“童艸时,闻长老言宋江事”,“宋之为人,勇悍狂狭”。《水浒传》成书过程中,又结合杂剧戏曲的刻划,对其人其事进行了全面“包装”。宋江是《水浒传》里边名号最多的一个,宋江的绰号有四个。一出场就介绍了宋江的四个绰号,这四个绰号实际上就是介绍了宋江的几个特点:一个是黑宋江,因为他长得面黑,身体比较矮,这是就他的形体来讲的,并不是如林冲、关胜等人英武挺拔,也不如吴用、公孙胜等人那样温文尔雅文质彬彬,他长的其貌不扬。第二个是孝义黑三郎,讲的是他对待父母,讲究孝道,他的孝道贯穿到了他的思想当中,成为他思想的一个部分,并且是他的思想的一个很重要的支撑点;第三个是及时雨,讲的是他仗义疏财,扶危济困,这在后面他陆续和弟兄们交往中能够看得出来,在这一点上他做得到位。第四个是呼保义。这四个绰号实际上重点介绍了宋江平时的为人和喜好,而且都是正常工作之外的表现,比如“爱习枪棒”、“ 挥金似土”、“ 排难解纷”、“ 扶人之困”等等,这些好处多都具有一些江湖上的感觉,在民间宋江是一个喜欢做好事、愿意做好事的热心人,无论是在家庭伦理上还是在社会关系中他以自己的作为赢得了大家普遍的认可。还有从“浔阳楼宋江吟反诗”可以看出宋江有谋略,有志向,不满足于现状。宋江的形象一直不能讨好。《容与堂刻本水浒传》沙弥怀林述语有“若夫宋江者,逢人便拜,见人便哭,自称曰„小吏小吏‟,或招曰„罪人罪人‟,的是假道学真强盗也,然能以此收拾人心,亦非无用人也。当时若使之为相,虽不敢曰休休一个臣,亦必能以人事君,有可观者也。”金圣叹则认定作者“痛恨宋江奸诈”,他也认为“宋江是纯用术数去笼络人”,所以“时迁、宋江是一流人”,在一百单八人中“定考下下”。但大多数人不喜欢宋江,是因为他一直是梁山好汉中的主降派,并最终导致了起义军和他自己的悲剧命运。
林冲:林冲的性格;武艺高强 有勇有谋但为人安分守己 循规蹈矩 主要有四点:
1、委曲求全的忍耐性格
作为一个禁军教头,他曾得到高俅的提携,他对他的顶头上司毕恭毕敬。即便是刺配沧州,言及高俅,仍称之为高太尉。如课文中林冲对李小二这样说:“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刺配到这里……”这给人的感觉是林冲受罪乃因自己有过在前。而反观林冲之前的表现,无一不是逆来顺受。
2、以牙还牙的报复心理
就节选部分看,课文先借李小二的话“林教头是一个性急的人,摸不着便要杀人放火”,侧面传达出林冲这一性格特征。当他得知陆谦、富安追至沧州欲加害于他时,不禁大怒,四处寻仇,最后在山神庙手刃仇敌,上了梁山,走上反抗的道路。
3、救弱济贫的侠义气概
作为达官显宦,林冲不同于谄上欺下的贪官污吏。他对下层百姓具有恻隐之心,是一个有正义感的将官。课文开头有关林冲救过李小二免送官司的插叙,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4、谨小慎微的细致个性
最能体现此点的就是在林冲往市井买酒之前,先将草屋里火炭盖了;而当他回到草屋时,发现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此时课文这样描写:(林冲)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这些细节,固然对情节发展具有铺垫作用,但也生动地凸现出林冲个性中精细的一面。
应该指出,林冲四个层次的性格特征并不是面的叠加,而是线的交错,而且它们的强弱也是不一样。
武松:
1、他武艺高强。不仅能一人打虎,而且在梁山上也是名列前茅。
2、他为人正直,刚正不阿。
3、他主张正义,嫉恶如仇。
4、他对腐败政权、贪官污吏认识深刻,不抱幻想。
5、他生活严谨,作风正派。
6、他不贪财、不好色。
7、能体谅贫困群众之苦。
8、他反对宋江“招安”。
性格:急侠好义、刚猛不屈、敢作敢当(在张都监府杀人后留名“杀人者,打虎武松也)、嫉恶如仇、正义、勇敢(对蒋门神)恩怨分明,知恩图报(对宋江,对施恩),不向恶势力低头(怒杀西门庆)。其中敢作敢当(阳谷私设公堂审王婆,张都监府)是武松这个人的最大的人格特点。一身虎胆,武艺高超,疾恶如仇,行侠仗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鲁智深:一
爱憎分明,刚爽豪迈,见义勇为,扶危济困,疾恶如仇:他非常同情关心被当地恶霸镇关西欺侮的金家父女,在倾听完金氏父女的控诉后,主动向金氏父女赠送银两,亲自保护他们逃离虎口;等到金家父女逃离虎口后,他才来到镇关西肉铺前激怒郑屠,让其对自己动手,最终为民除害,这些表现了他扶危济困、济人济贫、疾恶如仇的优秀品质。
二
慷慨大方,重义疏财:与金家父女没有任何关系,但当倾听完金家父女的控诉后,马上主动提出要给金家父女盘缠让他们回东京,当他掏出自己所有的银子觉得不够时,便向旁边的李忠求助银两,当李忠不爽利地摸出二两银子时,鲁达便认为李忠不仗义,将那二两银子丢还他。到后来不慎失手打死郑屠,他也是随机应变,遇险不惊:“这厮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走了”。这些都表现了鲁达的勇而有谋、粗中有细的性格特点。
李逵:表面背后的李逵
施耐庵在《水浒传》中塑造了一批啸聚江湖,仗义行侠的绿林好汉。他们有属于自己的独特性格和被
画像系列(19张)逼上梁山的成长道路。鲁达的粗中有细,仗义刚正,武松的勇武利落,心思精细,林冲的忍让,宋江的谦恭,吴用的足智多谋等等等等,这些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但其中要数“黑旋风”李逵给我留下了最为深刻的印象。也许你会说“李逵?不就是心粗胆大,率直忠诚嘛!”但今天我要谈一谈我眼中的李逵。
野蛮背后的可爱
众所周知,李逵在《水浒传》中是个最为野蛮粗鲁的角色,由于他只知杀人,不问好坏的性格,只要在江湖上提起他的名字,神鬼也怕。但我却认 为,他的野蛮背后有着无比大的可爱。
和其他107将不同,李逵上梁山,成为梁山好汉,并不是出于对革命事业的忠诚,革命思想的彻底,而仅仅是为了两个字——“快活”。
可以毫不牵强地说,李逵的行事,主要遵循的就是快乐原则,黑旋风最常挂在嘴边的词,就是“快活”!他生割了黄文炳后称“吃我割得快活”,他屠了扈三娘一家后道“吃我杀得快活”,杀人不是为了复仇,不是出于战阵厮杀的需要,而竟仅仅是为了快活!此外,李逵回家接老母时遇到回家的哥哥李达,就劝李达“同上山去快活”。就连黑旋风那最被一些人称道的一番话,即李逵初上梁山时叫嚷的“放着我们有许多军马,便造反,怕怎地?晁盖哥哥做了大皇帝,宋江哥哥做了小皇帝,……杀去东京,夺了鸟位”,这一番话,也远不是出于什么彻底革命的高尚动机,因为就在“夺了鸟位”句后还有最关键的一句:“在那里快活,却不好?”
说来说去,所有的目的就在于此,杀去东京,夺了鸟位,不是为了等贵贱均贫富,不是为了打土豪分田地,而是为了喝更大碗儿的酒,吃更大块儿的肉,这才是李逵的心思所在,什么坚决的农民思想根本谈不上。
总之,李逵行事几乎全凭“快活”二字,少理性,无算计,率性而为,因此他的举动有近于童趣的天真烂漫的一面,所以说他可爱也不无道理。
忠诚背后的依恋
也许你会认为李逵能至死不渝地追随宋江,不顾一切地替他卖命帮他打江山,是出于他对宋江那种格外的、特殊的忠心。但我觉得与其说是忠诚,还不如说是种依恋。因为对于李逵来说他同样需要一个价值的标尺,一个能确认他存在意义的精神之父。你一定记得当他仰慕已久的宋江出现在他面前的那一刻,他是何等的狂喜,兴奋。而宋江也是又送银子,又带李逵喝酒,对他那鲁莽的行事一味微笑着任从,你说需要银子还债,便给你银子还债,你说小盏吃酒不过瘾,便吩咐酒保专给你换大碗,看你吃鱼吃不饱,又专为你要了两斤肉,临别还送了五十两一锭大银。世间能有几人能这般对待粗鲁蛮横,杀人不眨眼的李逵?!答案是仅此一个。宋江因题反诗入狱的那一次,李逵怕贪酒误了宋江饭食便“真个不吃酒,早晚只在牢里服侍,寸步不离”,这是何等情分,须知粗鲁的黑李逵能做到这种地步也是绝无仅有,这只怕要比他后来劫法场救宋江还难得的多。后来,二人一个说“他与我身上情分最重”,一个道“我梦里也不敢骂他,他要杀我时,便由他杀了吧”。宋江带数人元夜上东京时,曾对李师师戏称李逵是“家生的孩儿小李”。所以李逵对宋江,既不是手足之情,也不是部属对统帅的愚忠,而是更近于儿童对父亲的深深的依恋。
惹祸背后的成全
纵观《水浒传》全集,你会觉得李逵是个“惹祸鬼”,因为自己鲁莽的个性,简单的头脑不知为大家闯了多少祸。这一点可以从宋江亲手结果李逵的行为不难看出。宋江饮高俅送来的毒酒中毒后,想到自己死后李逵肯定要聚众造反,怕坏了梁山泊的忠义名声,便让李逵也喝了毒酒一块儿被毒死了。但是再往深一点看,李逵的惹祸背后却隐藏着对宋江的成全。夏志清先生在《中国古典小说导论》中就说,李逵的叫嚣造反要拥戴宋江做皇帝,“道出了宋江强压着的想当皇帝的心声”,而宋江对李逵的喝斥,则“似乎是在谴责自己内心那不可告人的部分”。夏志清的这一结论也许是受金圣叹的启发,金圣叹在评改《水浒》时,一直就认定宋江是满口忠孝心怀不轨的伪君子,而直肠直肚的李逵则常常将宋江那不可告人的心事叫喊出来,不正成全了宋江吗? 多翻一些中国古代小说,就会发现,这种“宋江+李逵”式的组合在中国古代类似题材的白话小说中是太多见了如刘备和张飞,岳飞和牛皋,杨六郎和孟良,秦琼和程咬金等等。宋江也好,刘备也好,岳飞也好,杨六郎也好,他们的共同特点是,行事谨慎、理性,是中国式的榜样、楷模。但是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作品中的人物,都是一心想招安的宋江、被昏君勒死而不反抗的岳飞、受奸臣陷害而认命的杨六郎、明知道罗成是给人害死而不敢多说的秦琼,如果作品中出现的全是这类忍气吞声的中国式的楷模,那读者还不得给憋闷死?那怎么办?这时就需要有李逵这类人物了,秦琼不敢骂唐天子没良心,让程咬金来骂,杨家受了得势小人的窝囊气不好发作,那就让孟良连夜去杀那小人,岳飞不便犯上反抗昏君,但牛皋可以造反,宋江老是念叨招安,但一心想当皇帝,那就由李逵来叫喊夺皇帝的鸟位……
虽然像李逵这样所谓的“莽将”人物,一般不会是大部头作品的第一主角,但他却又实实在在是作品里不可或缺的异常活跃的角色,因为他不仅成全了像宋江那样的“儒将”,还使作品增添了一大半鲜活的生命!
【英国人的性格及其原因】推荐阅读:
英国人的六大性格特点10-14
英国人最常说的套话07-12
英国教育的特点07-28
英国的王朝历史09-11
英国的会计现状10-13
英国的音乐剧08-16
英国华威大学的专业10-19
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07-17
英国留学的申请技巧10-04
英国贝勒比斯学院的留学优势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