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德育工作提高中学生素养的论文(通用13篇)
1.做好德育工作提高中学生素养的论文 篇一
扎实做好班主任工作 努力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
穆棱市马桥河镇中学 孙爱年
内容摘要:
动之以情,晓知以理。寓教于教,努力抓好学生学习,创建良好的环境,培养良好道德情操。抓好班级班风、学风的建设。搞好班级管理。
关键词:动之以情、注意引导、取长补短、为已所用
当前,随着国家政治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社会中正迫切地需要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人才,人才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荣辱兴衰,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圣地,了是造就人才的母机,作为造就人才母机上的一颗普通“镙丝钉”的我,深深地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是多么的沉重!十几年来,我正是以这种职责去默默地工作。辛勤地耕耘和执着地追求着,我从事教育工作并担任初中班主任至今,在教学实践中总是把握着一个方向——搞好全面教育,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动之以情,晓知以理,是教育学生的有效方式。
要教育学生,就得先了解学生,班主任工作,就是从了解学生开始的,从多方面了解和研究学生是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在执行班主任工作的过程中,只有掌握了学生的思想、个性、学习、生活等
情况,才能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游刃有余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在教学实践中我运用了以下几种方法来了解和研究学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1、留意观察,注意引导:班主任要善于在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等到方面观察学生的真实情况,观察愈仔细、愈全面,就愈能正确地了解和把握他们,使他们在学习生活中表现出各自的品质、兴趣和才能。例如:我班的李小洁同学,给人的印象是沉默寡言。喜欢个人做事,导致同学们不愿接近,可是有一次在郊游中我发现她手拿一个画夹,在一棵老松树前认真地画着„„,画得工笔巧妙、圆润。把古松的气质充分表现了出来,于是,我征得了她的同意将这幅画挂在我班的文艺园地里,表扬了他的功底并号召全班同学向她学习,同学们都用钦佩的眼光看着她,由此,他的性开始转变了,还主动组织起了班级绘画小组,由她亲自指导。
再如,今年五月的一天,我讲课时发现我班一直都很认真学习的程忠和同学的桌面上竟然没了学习用品,精力也不集中,下课后,我就找他谈,可他的回答是不想上学了,经过我详细询问,他才含着眼泪诉说了不上学的原因,原来是他身边仅有的一位亲人——哥哥,身患严重的脑干炎而无人照顾、无钱医治迫使他辍学回家。听完后,我当即把刚刚开的200多元的奖金掏给了他并帮着把他哥送进了医院,经过半个多月的治疗才痊愈。至此后,程忠和同学更坚定了刻苦学习的信心,经过两个月的努力,他在今年的暑假的综合素质评比中,名列班级第三。
2、教育学生要动真情讲道理
它是深入了解和研究学生的一种方法。无论是教书育人,环境育人和班级管理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调查访问中特别是专题调查,对学生的思想动态,对某一事情的前因后果都具有重要意义,切忌不经调查的粗暴武断而导致师生关系出现裂痕,教育教学工作无法进行的后果,如:我班的李小伟同学突然性格变得内向,常常愁眉苦脸,上课总是呆呆地望着黑板,使本来优异的成绩变得一落千丈。针对这一情况,我进行了家访,了解到他的父母正闹离婚,原因是他父亲嗜赌。将家里输得精光。我向他们诉说了孩子最近的情况和他们离婚后对孩子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经过多次的家访,我的真诚感动了他们,最后,他们悔恨交加地表示不再闹离婚了,李小伟同学的父亲还发誓再也不赌了。后来,我又抽时间对李小伟同学进行了思想教育,使他的成绩很快得到了回升。
二、寓教育于教学之中
我们所肩负的责任使我们在社会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人们常常赞颂我们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育科学的先驱。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太阳底下再没有比教师这个职务更高尚的了;我们职业所以重要、光荣、伟大,我想主要在于我们担负培养人、塑造人的工作。那就是——教师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诚然,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任务是艰巨的。在实际教学中,我重点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对学生进行以四项基本原则为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努力做到寓教于活动之中。
列宁曾说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给人以多么大的教育和鞭策,这就要求教育者运用一些英雄事例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从而产生了积极向上的力量。因此,我利用一切机会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学工作之中,广泛利用语文这门学科的优越性,把知识与爱国主义相结合,分析当前国内外的形势,积极地开发学生的集体意识,树立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使他们从中受到教育。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就是用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去塑造新一代人的心灵。不仅要进行言教,还需要进行身教。这是班主任工作的重点,为此,我努力做到了以下几个方面:
1、不仅运用知识,通过谈话来教育学生,而且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学生。由于初中学生身心发展已逐步接近成年人。其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强,对学生一味地进行榜样教育,往往使他们产生逆返心理,会感到班主任像幼儿园的阿姨。他们感兴趣且最有教育效果的是学生的老师的“说”和“做”,针对这一特点,我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尽力起模范、表率作用。
2、班主任要经常接触和关心学生。逐渐做到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教育实践表明,师生之间创造和谐而平等的友好关系是教育和教学顺利开展的先决条件。这一点班主任应该正确地认识并且摆正师生之间的关系,以便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班级的全部教育工作是通过师生关系是至关重要的。只有这样,师生之间才能无话不谈,才能真正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
3、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注意把握让他们感到熟悉的典型。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只拿出典型的东西还不够。应注意拿出一些使他们感到熟悉的事件来进行教育。
4、认真教育学生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有些同学对守则和规范了解的不够详细。为此我在班级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学习守则和规范。教育学生处处要以守则和规范来要求自己。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努力抓好学生学习。
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进行的。所以班主任应将学生学好文化科学知识作为自己的重要工作,为此,我在这方面做了如下工作:
1、经常了解和掌握学生各科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2、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经验交流。取长补短,为已所用。
四、创建良好的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
人生活在环境之中,环境与人的关系是互为作用的。一方面环境在影响人,让去追它;另一方面,人也在能动的改造着环境,让环境适应人的需要。就环境影响人这一方面讲,有有益的因素,也有有害的因素。可见正确处理好人与环境的关系即环境育人就显得格外重要。要教学实践中,我注意了以下两方面:
1、做好家庭环境育人的工作。
家庭是青少年接受教育的理要场所,所以,我利用课作时间定期进行家访,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特别是父母的职业、经济和接受教育的情况等。并建议家长及时与孩子沟通。为孩子的成长要求其父母搞好家庭的环境建设。
2、重视社会环境的影响,教育学生提高分辨社会环境中真、善、美、假、恶、丑的能力。
人的认识、能力、思想、品德、行为等方面的发展是与社会环境分不开的。它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和智力发展和智力开发起着决定性、根本性的作用。目前,我国的社会制度、社会生活、社会环境对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心理反映。但是特别警惕社会中的一些不良现象对青少年的心灵起着巨大的破坏作用。既使教师讲得再好、再正确、再科学,学生的头脑在不良现象的作用下也会产生怀疑。由此,怎样克服不良的社会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五、认真抓好班级、班风、学风的建设,搞好班级管理。班级工作是学校的基础工作。班级工作抓得好坏对于保证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是至关重要的。为此,我主要注意组织和培养班集体,一个健全的班集体应当具有明确的政治方向、共同的奋斗目标,自觉遵守纪律等。因此,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既是班主任工作的目的,也是进行教育的手段。
由于我从第一次走进教室的那天起就注意把握以上的几个方面的要点。使我在工作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也获得了很多的荣誉。但所有成绩和荣誉的取得都是学生和学生家长以及各级领导对我工作 的一种肯定、鼓励与鞭策,我会以此为新的起点。做一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民教师,真正像蜡烛一样:尽力燃烧自己,竭力照亮四方!
2.做好德育工作提高中学生素养的论文 篇二
目前, 中职学校学生在校的普遍情况是文化基础知识差, 学习积极性不高, 不能够主动学习, 接受能力不强, 没有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通过走访毕业生所在的用人单位, 我们得到了一手的反馈意见。用人单位反映, 目前企业非常需要中职学校的学生, 但中职学校学生就业很不稳定, 而且离职的毕业生没有一个是因为业务原因。企业表示, 他们选择的员工不一定技术娴熟, 但一定要踏实肯学。我们目前部分学生到了用人单位以后, 有的反应出对师傅没有礼貌, 有的不能主动学习, 工作积极性差, 有的缺少职业道德, 有的工作根本没法上手, 基本功太差, 有的不能吃苦耐劳, 还没干活先谈条件。这些现象的出现足以让我们看到问题, 以督促我们及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
针对企业对中职学校学生的需求情况, 我们对20家企业 (国企占50%、合资占25%、民营占8.3%, 股份公司16.7%) 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汇总分析结果显示:20家参与调查的企业, 有18家认为职业道德应该排在从业人员职业素养要求的第一位, 下面依次是工作态度、吃苦耐劳、服务意识与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由此我们看出用人单位更关注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工作态度。
二、造成中职学生现状的原因分析
(一) 个人长期的落后状态
中职学校的学生在以往长期的选拔式教育中是失败者, 他们在学校生活中基本上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这不仅表现在学习上, 也体现在各种活动中。因此, 他们很少得到学校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和赞扬, 甚至经常受到批评, 因此, 产生对教师、教育、学校、家长、学习的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
(二) 家庭因素
一部分学生家庭生活不和谐, 给孩子心理上造成阴影, 这样的学生心理上都有着不同程度的疾病, 有的自卑, 有的自闭, 不愿与人沟通, 有的迷恋网吧, 但普遍生活态度消极。有的家长自身素质不高, 把自己不良的生活习惯和消极的人生态度传递给了孩子。有的家长忙于自己的生意, 缺少对孩子的关爱, 不能及时发现孩子出现的问题, 导致问题集结, 缺点难以改正。
(三) 社会因素
目前社会上存在着不少不良风气, 或是不适合青少年学生的生活习惯、娱乐方式等, 但学生正处于青春期, 对外界事物倍感兴趣, 很容易受其影响, 养成了不好的生活习惯。这些因素使得部分中职学校的学生不能在学校期间确定正确的方向、努力学习, 以致影响就业。
三、我校在加强学生德育教育, 提高职业素养方面的具体实践
结合长期的教育教学经验, 我们认为中职学校要进一步落实德育教育的时效性, 要始终把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放在学校教育的首位, 把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培养企业需要的优秀员工作为学校教育的重点和目标。我校的具体方法如下:
(一) 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 全员育人
1.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学生的德育工作, 专人专管, 始终把学生的德育工作放在首位, 要求学校员工全员育人。
2. 德育课贯通学生在校期间的各个学期, 德育组教师利用德育课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3. 所有课程都重新编写了德育指导纲要, 要求任课教师在上每一门课的时候都要体现德育教育, 学校领导、督导室、教务处在听评课时要重点评价德育点的落实。
4. 学生处对学生进行德育专题教育, 每月对班级工作有量化考评。
5. 学校成立校风校纪检查小组, 每节课课间和各段休息时间都要在校园和校园周边巡视检查,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通报。
6. 学生日常行为量化为评价成绩, 并与就业推荐挂钩。由学生处、班主任、任课教师、宿舍管理科、校风校纪检查小组等共同对学生的日常行为作出评价, 教务处最终记录成绩, 该成绩每学期汇总一次, 评价成绩低于70分的取消其就业推荐的资格, 评价成绩高的同学优先推荐。
(二) 创新教育方式, 把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培养企业需要的优秀员工作为重点
1.课堂上创设职业环境, 模拟企业场景, 让学生以准员工的身份进行学习, 增强职业意识, 提高学习效率。
2.毕业班开设职业素质综合训练课程, 加大职业道德和职业礼仪的训练力度, 学生和任课教师均着职业装上课, 力争达到企业员工的职业礼仪标准。
3.定期请企业负责人座谈、讲座, 让学生了解企业的用人原则和标准, 督促学生以员工的标准要求自己。
4.加大实习环节的监督和教育。实习就业办公室和各个专业科、教务处紧密配合, 对学生的校内校外实习进行全面监督与管理, 实习前有专门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实习前教育, 并根据企业要求, 派专人全程监督实习现场,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加大学生技能课的训练力度, 根据企业要求制定学生技能训练指导书, 把学生技能分为通用技能和专业技能两部分, 学生技能标准按照企业和行业标准进行要求, 在技能训练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强学生德育教育, 把学生职业素质的提高作为训练的最终目标。
6.每年定期组织校内技能才艺大赛, 并组织学生参加校外各种级别的职业技能大赛, 使学生的职业能力通过各种途径得到迅速提高。
实践表明, 以德育为龙头, 以提高职业素养, 培养企业需要的优秀员工为目标的职业化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果, 学生目前已经在校内、校外各种级别的职业技能大赛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通过职业技能训练, 学习积极性得到很大的提高, 综合素质不断增强, 到企业实习和就业的学生不断受到好评。今后学校将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 继续坚持德育为先, 为中职教育的不断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鹏.技能竞赛带给我们的积极意义[J].教育前沿·理论版, 2010 (1) .
[2]王运涛.中职教师学科专业实践技能对学生技能掌握的影响[J].管理观察, 2009 (13) .
3.提高自身素养 做好政工工作 篇三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政工人员;素养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6-0035-01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联系人民群众的纽带,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可以增强群众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对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影响。政工工作人员自身素养与思想政治工作成效有着非常紧密联系,实践证明只有不断提升政工自身素养,才能深入到群众中去,使得思想政治工作开展取得良好成效,将思想政治工程具有的联系群众纽带作用充分体现出来。政工需要明确自身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不断提升自身素养,为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一、树立良好的学习意识,提升政治理论水平
政工人员需要对我党的发展路线、执政方针和各项政策有深入了解,要为群众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不断端正自身的学习态度,不断加强对马克思列宁主义、马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有明确认知。我党重大会议的精神需要不断学习,明确会议精神实质所在。要多读书、读好书,利用政策开阔自身的事业,利用思想政治理论对自身进行武装,坚定自身的政治力量,使得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可以不断提升,这样才能将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重要意义充分展现出来,为社会经济发展贡献力量,为保障思想政治工作成效奠定良好基础。
二、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去,加强调查研究力度
政工人员需要将深入群众中去作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对象是人民群众,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进行有效融合,深入到群众基层中去,坚持从群众中来,回归到群众中去的原则。政工工作人员需要认识到群众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自身需要放下领导的架子,不断提升自身的服务意识。如果政工人员脱离了群众基础,那么就只能自顾自的讲空话,我党的政策和方针也不能得到实际落实,只有心系群众,想群众之所想,才能使得思想政治工作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開展,才能真正的了解群众的呼声,保证思想政治工作开展取得良好成效。
要不断加强调查研究力度,调查时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工作方法,是我党从实际出发的重要体现,也是对政工人员党性进行审核的重要标准。现阶段,我国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越来越为复杂,现阶段更是深化改革的关键阶段,林业部门发展众多方面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政工人员只有做好调查工作,对群众的思想动态有深入了解,才能严格把握各方面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我国林业部门的政工人员,调查研究是一项基本任务,只有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去,与人民群众更为良好的联系起来,更多的与人民群众进行沟通和交流,对我党的政策和方针进行宣传。了解群众心中所想,虚心的接收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并且积极找寻以往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综合化的分析和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改善方面,从而保障各项工作可以顺利开展,使得我国林业部门可以进一步的发展[1]。
三、创新思维方法,提升政工人员的创业能力
创新是民族发展的动力所在,也是增强我党生机、活力,保障各项工作可以顺利开展的根本。通过创新可以给人新的意向、新的境界、新的工作方法。现阶段,面临复杂的新形式想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政工人员必须要具备良好的创新意识。思想政治工作开展能够取得的成效,以及工作开展的时机和方式,都需要政工人员用自己的大脑进行思考,不断的进行研究,这样才能为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扫除道路上的阻碍。要依据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对新形式进行深入分析,不断对理论进行创新,找寻最为有效的工作方法和手段,注重自身素质提升,保证思想政治工作开展可以取得良好成效。政工人员需要懂得理论联系实际,要做到学以致用。在实践过程中将自身具有的创新能力充分显现出来,将理论学习与实际调查进行有效结合,在思想政治工作开展中不断学习。促进自身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因为政工人员需要长期的与群众进行接触,要懂得如何将自己心中的想法更为良好的表达出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政工人员在于群众进行沟通过程中,要使得群众可以理解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并且借助手势对思想政治理论进行清楚、全面的表达。要对自身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进行创新,对于不同的思想政治工作对象需要应用不同的思想政治方法,要选择合理的时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促使思想政治工作开展可以取得良好成效[2]。
四、结语
政工人员自身素养与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成效有着非常紧密联系,思想政治工作人员需要树立良好的终身学习意识,在思想政治工作开展过程中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深入到群众中去,并且发挥自身的创新意识。了解群众所想,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找寻自身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应用有效措施进行改善,从而保障思想政治工作开展可以取得良好成效。
参考文献:
[1]樊景国.浅谈加强政工干部能力建设的途径[J].科技风.2015(24):77-78
4.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篇四
素质教育不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而是创造适合每个儿童的教育。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造适合每个儿童的教育,要充分认识学生的巨大发展潜能和个性差异,努力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善于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以及高度的责任感和道德感,为学生生活质量的提高建立必须具备的条件。为此,教师应该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加强以下的工作:
1.研究学生的实际能力
学生的实际能力就是指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所具备的知识能力,这一点常常被忽视。众所周知,任何人在学习新知识时,旧知识总是要参与其中的,用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知,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科技含量,也消除了课堂上的无效空间,减少了学生的学习障碍。比如,在讲解新的数学概念时,教师应尽可能地从实际中引出问题,使学生了解这些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应用于生活实际,从而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同时,教师也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自己从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中提炼出数学问题,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
2.探寻学生的潜在能力
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是素质教育研究的重点。我们知道,学生是正在发展中的人,学习新知时所具有的能力就是学生的潜在能力。因此,在所有智力正常的学生中,没有潜能的学生是不存在的。课堂教学的关键就是要拓展学生的心理空间,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思维,充分发挥其创造性和智力潜能。
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地探索和思考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是单纯地给学生现成的知识,还是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探索和思考,以便发挥其潜在能力,这是数学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是要“应试教育”还是要素质教育的大问题。一般地说,数学教科书中的例题是学习的范例,学生要通过例题的学习,了解例题所代表的一类知识的规律和理解方法。但这并不是说,只要学生学会了书本上的例题就可以自然而然地解决与之相似的问题。要能举一反三,就还需要学生有一个深入思考的过程,甚至要经过若干次错误与不完善的思考,这样才能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这更需要学生把书本上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要达到这样的目的,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余地,让学生根据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思维发展水平,提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不同学生的不同方法反映出学生对一个问题的认识水平。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5.做好德育工作提高中学生素养的论文 篇五
摘要
数感是一个人数学素养的重要成分,它反映学生对“数”感知和领悟的敏锐度、精确度,数感水平是学生数学素养水平的重要标志。数感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理解数、运用数的态度和意识。
关键词: 数感,数学素养,数学意识,表达能力,科学训练 正文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数感是一个人数学素养的重要成分,《数学课程标准》对数感的内涵及功能作了表述:“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数感反映学生对“数”感知和领悟的敏锐度、精确度,数感水平是学生数学素养水平的重要标志。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如何结合教学实际,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一、创设生活情境,培养数学意识,启蒙数感。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数学学习离开了生活,将寸步难行,而“数感”恰好是通过生活学习慢慢积累而来的,恰当引入生活情景不但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的内驱力,而且可使数学问题形象化、具体化。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挖掘学生的生活资源,将抽象的数学建立在学生生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让学生自己去感悟、探究,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从中提高学生对数的敏锐程度,形成对数的良好直觉,启蒙学生的数感。例如,在教学质量单位时,让学生在生活中找一找质量大约是1千克和1克的物体来称一称、掂一掂:4个苹果大约是1千克、1个2分钱的硬币大约是1克、一块橡皮擦重约6克……把这些计量单位与实际生活中的实物联系起来,课后让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到市场进行“今天我买菜活动”,让学生估一估、称一称各种瓜果、蔬菜的重量等来体验数感。学生通过推断估算结论,积累数学经验,无形中提高数学素养。
二、搭建交流平台,培养表达能力,形成数感
在数学课堂学习和交流中用最多的是文字语言来叙述。越善于用数学语言表达,经验就越多。教师在教学中创设良好的语言交流环境,有意识、有计划地示范、渗透、指导各种数学语言表达的方法,让学生学会用数表达和交流信息,既能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也是数感的具体表现。例如,让学生通过观察、描述来增强数感,知道身份证号码、学号、电话号码……可以表达一定的信息,学生从对某些数量的描述中发现信息也是形成数感的一种方法,例如百分之百中奖,这道题我有90%的把握,吃了这个蛋糕的八分之一……生活语言与数学语言的互译,充分体现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的综合素养。
三、重视口算训练,提高计算能力,增强数感。
良好的口算是正确计算的基础,也是发展学生智能、智力的良好方法。多做多练,学生就能熟能生巧。在日常生活中每天要坚持3—5分钟的口算训练,在加强学生口算能力的同时,优化思维。例如在 “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教学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笔算方法,所以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让学生自主探究“笔算
三位数加减三位数”计算方法,在探究数学方法的同时也加强了学生的迁移推理能力。
四、培养估算意识,提升数感
估算是对事物的整体把握,是对事物数量的直觉判断。在现实生活中估算有着广泛的作用。如果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积极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这将有助于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运用,有助于形成各种解题策路,而不是死记数学。例如,在数学长度单位和重量单位,让学生画画,利用身体或物体比划比划,走走、跑跑、测测、量量、让学生感受1厘米、1分米、1米、50米、100米的距离,到商场去摸摸、掂掂,感受500克、1千克的分量……这些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学生在获得数感印象中不知不觉提高数学素养。又如在“一百万有多大”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下面哪一种动物的体重是小蜜蜂的一百万倍,老鼠、麻雀、大象,这些都是学生经常遇到的问题,而要准确地做出判断,就需要我们估一估,再动手算一算。通过这样的活动,以提高计算的准确率。这样的估算,是学生在笔算中取的相应的感觉,体会和经验积累的基础上进行的,它对数感十分有利,而且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促进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并强化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五、重视科学训练,培养解决问题能力,优化数感
数学基础知识在职能发展过程中始终起着奠基和主导作用,没有知识,就无法形成数感;反之,数感越健全,知识也就越扎实,而且
知识更易活化。因此,课堂教学应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扩充和加深练习内容。因为,数感源于科学训练,必要的科学性的练习是学生行程数感的重要途径。
6.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策略探析 篇六
摘 要:?Z文的核心素养及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基础,以语文学科塑造学生独立的人格及能力。文章主要分析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探讨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和策略,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语文教学;核心素养;语文能力;人文
中图分类号:G421;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8)18-0042-01
众所周知,语文是一门具有较强人文色彩及工具性的学科,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及素养的重要科目。然而,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一味重视知识的传授及应试能力的提高,严重影响了语文学科价值的实现。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探析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保证学生在以后的语文课堂中获得良好的发展。
一、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
所谓语文核心素养,就是指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一种综合素养。语文核心素养主要涉及语文能力、语言积累、语文知识及学习方法、人文素养等方面。而核心素养主要是在一定的时间内可以帮助学生个体实现自我、成功生活及融入社会的关键能力和态度。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的核心素养主要体现在对字词句的积累及语感、语文思维、学习方法及习惯等方面,其与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及交际能力息息相关。这些内容是语文的基本素养,也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
二、提高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课程应该注重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及发展。汉语作为人们的第一语言,是学好其他各门课程的基础,在各个学科的学习中起着纽带和桥梁的作用。因而语文核心素养不仅是语言素养技能的体现,更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基础所在。由此可见,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旨在提高语言的准确性、简洁性及实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人文精神。
三、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策略
1.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
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首先要从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入手,进而提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学习体验。在改进教师教学方式的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课堂教学协同性,改变以往的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将客观世界的研究放在重中之重,进而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在新的教学方式中,教师需要关注的是打开学生的未知世界,加强学生与客观世界的联系。在提高语文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教学体验放在首位,最大程度地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实践的机会和情境,保证学生的多种感官可以参与到语文知识的内化中。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2.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众所周知,语文的核心素养是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其主要涉及语文知识、语言的积累、思想感情、学习方法及学习习惯等多个方面的融合。因而,从某种角度来看,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方面之一。但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在这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注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例如,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自读课文、勾画新字词、查询工具书等学习习惯,特别是在读书的过程中学生要会进行批注,随时记录自己的心得体会,随时将好词好句进行摘录及记忆。
在全新的语文教学背景下,新时期的语文教师应该注意从以上的两个大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以加强语文与各学科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四、结语
众所周知,语文是学好各个学科的基础所在,语文教育更是被视为培养人才和增强民族创新意识的摇篮。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应该得到语文教师的广泛重视,并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因为这关系到素质教育的战略实施。在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从改进教学方式及学生学习方式两方面入手,培养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立足语文课堂本身,深挖课堂,设计各种学习活动,保证学生可以将语言文字的学习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解决生活与学习的实际需求,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7.做好德育工作提高中学生素养的论文 篇七
要做好班级各项工作必须加强自身建设, 班主任自身建设的关键是提高班主任自身的素质, 树立班主任的权威。这种权威不同于上下级之间形成的行政权力, 而是因班主任知识丰富、能力超众、人格高尚而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的使人敬服的声誉和威望, 它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无形资本。班主任, 首先是教师, 而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 是智慧的化身。这正是班主任权威产生的前提。如果班主任能够通过他的智慧和才干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这种权威, 那么他在工作中就能起到“不令而行”的效果。否则学生是很难同他积极合作的。
班主任树立的威信应从三方面努力。
一是不断用新的知识充实自己, 做知识的富有者。教师的天职是“传道、授业、解惑”, 而学生最不能原谅的就是教师的一知半解。在知识更新加快、传播渠道多样化的今天, 教师已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因此学生并不因为教师年龄比他大就信服和尊重你, 而是因为你确实有知识才敬重和信任你, 班主任如果没有真才实学是很难在学生中树立威信的。因此, 班主任必须不断用新知识充实武装自己。不仅要精通所教学科, 还要熟悉所学专业的一切知识。
二是加强师德修养, 做学生为人的楷模。班主任是各项工作任务的中间者和具体执行者。他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作用, 都会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记。班主任要注意自身的修养, 努力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为人处事给学生以示范, 做学生的榜样。前苏联教育家申比廖夫曾说:“没有教师对学生直接的人格影响。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工作。”马卡连柯也说:“教师的个人榜样, 乃是使青年心灵开拓结果的阳光。”因此, 提高思想道德水平, 加强自身修养是对每位班主任的基本要求。
三是必须具备多种能力。班主任要具备的能力很多, 如观察、分析和判断能力, 组织协调能力, 个别谈话和谈心的能力, 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发现、培养和使用人才的能力, 总结工作的能力等等。但作为一名班主任, 首先必须有体察学生的思想、情感、需求, 捕捉学生的思想信息, 把握他们真实态度, 以达知人知面知心的能力, 应有启迪学生心灵的能力, 应有教育和管理相结合的能力, 应有较高的演讲和对话能力。
二、切实做好学生工作
班主任练好“内功”是做好学生工作的前导, 班主任在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能力的同时, 要下大力气做好以下四项工作。
首先, 树立良好的班风, 班级是一个整体。学生要在这个集体里学习、生活、成长。要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中显示自己的力量和风貌。好的环境能够激励人, 可以改造人。因此这个集体需要有一种精神, 那就是蓬勃向上的集体主义精神, 争先创优, 爱班好学的精神, 这种精神从何而来?它来源于班主任坚持不懈的思想教育工作。重视思想工作是班主任做好其各项工作的基础, 是建好班级的法宝。班主任必须充分认识思想政治工作在班级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德工处、学生会等多种组织, 利用班会、辩论会、座谈会、报刊杂志等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真正成为四有新人。集体主义教育是班级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是树好班风建立良好集体的重要表现。因此, 班主任除了要求学生在学校集体性活动中树立班级的形象外, 还需经常对学生进行“班兴我荣, 班落我耻, 以班为家, 荣辱与共”的教育。以此来增强班集体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真正做到心往一处想, 劲往一处使。
其次, 组建强有力的班委会, 团支部。要做好学生各方面工作, 单凭一个班主任是绝对做不好的, 而应形成以班团干部为中心的学生骨干力量。有人形象地说, 班委会和团支部是班主任的左膀右臂, 此话很有几分道理。班干部在班级中起到核心骨干的作用, 他们是班级各项活动的组织者和倡导者。班级的兴衰与他们的工作密不可分, 能否组建起强有力的班委会和团支部, 如何调动学生干部的积极性, 利用他们的优势做好学生工作, 也是衡量班主任工作水平的标志之一。班干部的工作包括干部的选拔、培养、使用和推荐等一系列的工作。选拔是基础, 班主任可以通过委任、竞选、自荐等各种渠道把那些表现突出, 愿为同学服务, 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选任为班级干部。班委会、团支部组成后, 班主任应加强对他们的培养和教育。虽然有些学生在小学和初中担任过班干部, 但进入中等专业学校后, 工作内容、工作方法等都发生了变化。因此班主任要从工作内容, 工作方法、工作艺术上进行指导, 帮助他们处理好学习和工作的关系。处理好能力的锻炼与为同学服务的关系, 处理好干部与学生的关系。同时在学习、生活上严格要求他们, 使他们真正成为班级建设的排头兵。培养是使用的前提, 不能光使用不培养, 教育是培养的继续, 不能光培养不教育, 当班干部有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后, 班主任要大胆地使用他们。不要束缚他们的手脚, 让他们充分探索搞好班级工作的新路子, 对他们工作中的不足班主任要及时指出;对工作中的困难要予以鼓励;对工作中的失误班主任要承担领导责任;对工作的成绩要给以表扬和奖励。同时, 对表现突出, 工作、组织能力超群的干部, 要积极向学生会、校团委会推荐, 让他们发展自己的才能, 为学校做好学生工作发挥更大的作用。不能爱才不荐、大才小用。
再次, 大胆管理学生, 严格按校规校纪办事, 同时, 注意工作方法, 应经常在班里讲解遵守校规校纪的重要性。坚持多表扬、公开场合少点名批评、正面疏导的工作方法。不能放纵学生, 要下一定力量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 对生病的学生要从生活上给予关心, 让他感到温暖。实践证明:这样做效果往往较好。
此外, 要知人, 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班主任了解学生、熟悉学生, 学生也了解、熟悉班主任, 二者之间就能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如此, 也就能为班级各项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若本班与其他班级之间有矛盾时, 班主任要妥善处理好, 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摘要:做好班主任工作是做好学校工作的关键, 一所好的学校必定有一支强有力的班主任队伍。而学生工作又是班主任的主要工作。学生工作虽不能囊括学校的全部工作, 但却说明了班主任工作在整个学校中的重要性。
8.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文明素养 篇八
一、充分利用班会课和思品课,突出文明礼仪教育
在班会课上要大力宣扬文明礼仪观念,在平时注意抓住孩子平时的点点滴滴,遇到好人好事要在班级中大力表扬,遇到不文明的现象要让孩子及时反思,想一想是否有更好、更文明的解决方法。我们班有专人记载班级日志,班里的好人好事都记录在班级日志里,每周班会课都要进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带领同学们畅想大家都讲文明懂礼貌将是怎样的其乐融融的美好景象,让学生们受到感染、从而提升个人的道德意识。几周下来,班里的同学们都能做到,上学穿校服,佩戴红领巾,上下楼梯轻声慢步靠右行,见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见到班里不整洁就主动整理??更可贵的是见到垃圾能随手捡起来
二、注重班级管理,优化育人环境
教师要利用“环境”,创设良好的教育情景来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情
感进行陶冶。学生主要生活在学校、班级和家庭中。因此,创设优良的班风、学风至关重要,使学生在团结、奋进的环境中受到熏陶。这里,班主任既是班务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同时也是参与者。班主任应置身于学生之中,成为其中普通的一员,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利用班会课、宣传栏、荣誉栏、黑板报等,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弘扬正气。班主任还要善于发现和扶植在各项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好人好事,善于统筹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如勤奋学习的、热心助人的、遵守纪律的、讲究公德的、讲究卫生的等思想与行为要大力提倡,发扬光大,使之逐渐形成良好的班风与传统。通过优良的班风对学生的道德行为进行有效的熏陶。每周的班会课,我们都会请同学夸夸最近表现好的同学,学生说不到的,老师补充。这样在表扬的氛围中大家都心情愉快,想让老师表扬的愿望更强烈。所以在行为表现中就更积极更上进。也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中,良好的班风就不知不觉的形成了。本学期我在教室里弄了一些标语:如班级因我而精彩帮助别人快乐自己认真做事踏实做人等等,这些标语既是我班的奋斗目标,也是我班现实的真实写照。
三、教师的榜样作用
教师是学校工作的主体,是文化知识的传播者,是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者。老师的言行举止、礼仪态度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其身正,不令而行,身不正,虽令不行”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众多学生的监督之下,所以要注意在各种场合的行为举止,做到大方、得体、自然。我们平时总强调学生要尊师,而忽视了教师对学生的
礼貌和尊重。我觉得主动向学生打招呼,不仅不会降低教师的身份,反而为学生做出了一个尊重他人的典范,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特别对待那些学业成绩差、个性自卑的学生,如果教师能在平时的言行中,对他们多一些尊重,多一些微笑,多一些关爱,会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我校这学期开展“做文明二分校人,不给他人添麻烦”活动。怎样做个文明人,在给学生提出要求后hTtp://,我们要进行评比。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表现良好,但对于主动捡拾校园废弃物这一点,却做不到。分析其原因,他们有的认为不是自己扔的,自己不用捡,还有的认为捡那些东西太脏了,不卫生。还有就是家长的影响??不过我想怕脏是最主要的,那怎么办呢?首先我带头捡,越是有学生在的时候,我就越积极的捡,捡了之后去洗手。同时我也这样要求学生,主动捡了垃圾,及时去洗洗小手,这样正好趁这个机会洗洗我们的小手,让我们的小手滋润滋润,不是很好嘛。在我的带动下全班同学都能自觉得捡拾校园垃圾了。见到这种情形,我欣慰极了。由此可见老师的言传身教是多么的重要。
四、全面正确的评价对学生
我们在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其他方面的,如积极的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不仅考查学生学到了什么,更要对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做人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全面、综合评价,激励学生,使学生认识到文明素养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班主任要巧妙适
时地利用学生的自尊心和荣誉感,对学生的优点、进步、成绩给予肯定和表扬,让学生热血沸腾,人人看到自己的长处,个个看到光明和希望,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学生从班主任这里感受到了亲切,感受到了希望,也感受到了爱,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就会喜欢班主任,信任班主任。这种师生之间相互的良好印象,会成为以后师生交往的感情基础,有了这样的感情做基础,班主任再提出什么要求,学生就不难做到了。
五、增强家校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共同优化育人环境
家庭教育的不到位。家长自身对文明礼仪的不重视,对孩子的文明教育无从谈起,使孩子在家庭的潜移默化中淡化了对文明规范的要求、表现良好的社会风气起于家风,关键在于所有家庭都要正确地引导孩子,不但“养”,还要“教”,更要“育”。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发挥着各自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在校我们要求孩子文明礼让,但是到了家中,家长不作要求,孩子依旧自我。这种不统一的教育就会混乱孩子的思想意识,让他无法认识到究竟哪种行为才是被提倡的。因此,我们需要争取到家长的配合,让孩子在家中也能有文明的举止,从一而终、表里如一、内外结合的教育才能让孩子形成坚定的意念,坚持做出文明礼仪的行为。所以,学校和家庭应该携起手来,内外结合,共同参与到孩子的文明礼仪教育中来
只要我们将文明礼仪教育长期不懈地坚持下去,学校、家庭、社会三者通力协作,对小学生从小进行教育,一定能使小学生早日养
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并受益终身。
9.做好德育工作提高中学生素养的论文 篇九
一、端正学习态度
首先,让学生明白学习语文是自身发展的需要,生存的需要,不明白这一点,学生就会讨厌语文,从而使学习语文成为心理负担。尤其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更要让学生明白学好语文的重要性。清代大教育家王国维说:“生百政治家,不如生一大文学家。何则?政治家与国民以物质上之利益。而文学家与精神之利益。夫精神之于物质,二者孰重?且物质上之利益,一时也;精神上之利益,永久也。”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社会精神的产物,人类文化素养的载体,在日常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别人交流,商海谈判、演讲、写请假条、留言条等等,如果语文学不好,你就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数学家苏步青教授在《语文与数学》一文中指出:“数学是基础,语文是基础的基础。”一些数学研究生到后来出不了成果,就和语文基础弱有关。语文是维系民族历史发展的重要因素,日军侵占东三省,让当地人们学习日语、讲日语,就是要从精神上麻痹中国人民。从而达到彻底奴役中国人民的目的。法国作家都德在《最后一课》里写韩麦尔先生告诉学生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本民族的语言,就是拿着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二、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对语文这门课产生兴趣,想方设法让学生喜欢教语文的你。
心理学家认为:学习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世界,渴求获得文化科学知识和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动向。它是学生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是学习的强化剂,是学习获得成功的十分重要的条件。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尝试:第一,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在日常生活中,语文老师可利用各种机会接触学生、关心学生,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朋友、弟弟、妹妹,和学生交流情感,从而让学生热爱老师,信任老师。《学记》里说:“亲其师,信其道而学其理。”当学生喜欢上老师了,他们也就会喜欢语文老师上的课。第二,让学生展示自我。人都有一定的自尊心,在人群中都想获得别人的欣赏、尊重。因此,在课堂上老师一定要精讲,留有一定时间、空间让学生主动思考,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充分体现他们课堂上主体地位,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使他们对这门课感兴趣。第三,让课堂美起来。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课堂上,语文老师可以运用生动准确的语言,抑扬顿挫的语调,亲切而自信的目光,饱满的热情,漂亮的书法等等把学生吸引到自己身边来,和同学们一起营造一种宽松、和谐、愉快的美的课堂来。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一旦对语文产生浓厚兴趣了,他们就社会主动克服学习上的困难,从而会很快提高他们的学习素养。
三、培养好的学习习惯
一个好习惯可以使人走向成功。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要让学生逐步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如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一)勤预习。“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有关资料,从而能发现问题并对问题进行认真思考,这样课前预习就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认真听。在听别人讲话时,要认真倾听,抓住关键词、句,充分明白对方讲话的意思。除此之外,还可以从音乐、广播中汲取文学素养。
(三)积极说。在教学中,老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发言。在家庭中,社会上要鼓励学生与人积极交流,在说的过程中,学生会获得很多的语文信息,语言表达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四)广泛读。“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通过大量阅读,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语文素养就会逐渐丰富起来。
(五)大量写。“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好文章,身边新鲜的人、事、物、景,对一些事情的看法,名言名句等,随时发现,随时记录下来。以日记或周记的方式经常练笔,久而久之,学生的写作水平就会提高了。
四、树立大语文观
学习语文,课堂教学当然是主阵地,但是这不是唯一的阵地。我们要树立大语文的观念。
10.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篇十
一.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习需要的一种表现形式。兴趣越强烈、越迫切, 由它所引起的活动就越有力。学生学语文的兴趣主要依靠老师去培养。语文教师要兼有学者与诗人的气质, 引导学生去长期地接受优质文化的熏陶和感染。
1、以情动人, 激发兴趣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可根据课型特点, 利用电教媒体、直观教具等形式来创设情景, 营造氛围, 让学生加深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情感意境等。如教《春》可播放配乐朗诵或美妙的春天景象, 让学生陶醉于盎然的春天气息中。这种情景熏染, 让学生耳濡目染、全面感知, 从内心深处激发了学语文的兴趣。
2、体验成功, 激发兴趣
语文知识的积累和能力提高的过程有时是枯燥乏味的。我在教学中通常会结合猜字谜、成语接龙等活动来激发学生积累字、词的兴趣。又如, 朗读背诵、阅读理解训练, 教师可举行诗词朗诵会, 背诵比赛, 限时阅读能力比赛等活动。通过竞赛, 学生体会到竞争的激情和成功的欢乐, 学习语文的兴趣更浓, 劲头更足了。
二.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习惯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具有系统性和稳定性的心理和行为方式, 是由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相结合而产生的个性特征。语文教学应注重语文习惯的培养。
1、让学生树立多学意识
从学生接触语文学科开始, 语文教师就有义务让学生明确语文学习的任务。语文学习是母语学习, 在语文知识的海洋中有许多有趣的东西, 把语文学好, 可以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自身修养, 因此我们都应该用心学语文, 力争多学。
2、在大量的阅读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阅读可以拓宽知识面, 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思想情趣, 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语文教师不只是满足于把自己的知识传输给学生, 最重要的是给学生以良好的引导和影响, 让他们开阔视野, 在广阔的天地里汲取丰富的语文养料。通过大量的阅读, 让学生感受那纯净的文学, 促进心灵的感悟、思想的净化。
3、在练笔中提高语文素养
提高语文素养任重道远, 只注重平时的读写积累还远远不够, 我们还要注重教师自身的修养, 用独特的人格魅力和语文修养打动学生, 激发其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从而提高其语文素养。除了积累别人的以外, 自己也要养成良好的“写语文”的习惯。
三.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是利用社会资源, 将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教材与社会生活充分结合起来, 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获得的一种能力。引导学生广泛收集信息, 通过图书馆、阅览室查阅资料, 还可通过观察、调查了解等手段收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材料。这样做既可通过收集来的信息帮助理解课文内容, 还扩大了知识面。同时, 收集的过程也是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能力和学习方法的过程, 是一个实践和提高的过程。
要创造性上好语文实践活动课, 创造性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诗文朗诵会”、“故事会”、“演讲比赛”、“作文竞赛”、“语文知识竞赛”、“古诗擂台赛”, 以小组、班级为单位组织“课本剧表演”、“书法、手抄报、读书笔记展”等, 成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 而专题性综合实践活动、探究性综合实践活动, 成为促进学生创新、发展的有效手段。要积极营造语文学习氛围, 如设立语文实践活动展台、展牌, 定期举行相应的展览、展示, 给学生提供交流学习提高的机会, 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语文实践活动, 使学生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
11.浅谈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论文 篇十一
目前,《语文课程标准》在我国已全面实施,广大语文工作者对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究并付诸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获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创出了一条条有效的路径。在阅读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教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也是阅读中的对话者,这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因而,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就要充分利用阅读课程,严格按照设定的目标进行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
充分利用各种心理因素加以培养,让学生充分“运用自己的心力”,在“相机诱导”下,“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相融了”,这样,学生以一种愉悦的心情去阅读,自然会充满热情,增强读的欲望,从而增强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并进而去自我发现、自我充实。而在阅读中不断感受愉悦,不断自我发现,自我充实,必将对阅读产生更浓厚的兴趣,久而久之,便可以形成一种“稳定兴趣”,成为一种良好的习惯,并为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奠定基础。
阅读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这里“语文能力”即“语文素养”中所说的“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阅读教学首先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阅读中可让学生感悟并学会运用朗读、默读、精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顺序,了解不同文体的特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等。让学生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通过自己的思考,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作出自己的评价,说出自己的体验,拓展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使学生的阅读行为充满自主性,并在强化个性体验和感受性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简言之,就是引领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最终的目的是达到“教是为了不教”。学生能“自由读书、有目的地读书”;其次,阅读教学中也渗透了对其他语文能力的培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形象地表达了阅读对写作能力的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累的知识,得到的体验感受,产生的看法、联想,作出的评价等均可直接作用于写作,阅读美文中生动精练的语言,优美的意境,曲折的情节,鲜活的人物,高尚的情操等等的熏陶感染无疑也会对写作产生重要的影响,无疑可以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提高。何况,现在的阅读教学普遍都重视“读”与“练”结合,因此,写作能力的提高与阅读是密切相关的。
另外,阅读教学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提高同样起重要作用。一方面,阅读中获取的知识、信息可以丰富说话的内容,增大说话的厚度;另一方面,所阅读的人物说话技巧、语言逻辑,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与人交谈,有条有理,大方得体;而阅读在朗读本身就是一种口语能力的训练。还有,阅读教学也包含了一定的识字、写字能力的训练。如在阅读中对生字的识记,形似字的辨别,字的笔顺笔画的掌握等,这些都有助于培养和提高识字和写字的能力。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利用阅读教学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各种语文能力。
阅读教学是一种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的活动过程。在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教师、文本的对话,学生从阅读课程中积累字词句篇,获得一定的语感,思维品质、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等得到一定的培养和提高,但更多的愉悦、自我发现、自我充实在课外等待着他们,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文笔精华,犹如浩瀚的海洋无边无际,让他们尽情地去遨游吧!那是一座无比巨大的宝藏,如果说阅读课程已经引领学生来到了宝藏的大门前,阅读教学又交给了他们一把开启这大门的钥匙,那就让他们立即扑进去,尽情地获取吧!多读书,读好书,开卷有益,这无疑会使学生的视野更加宽阔,也会让学生觉得自己的营养还不足,亟需不断地通过阅读吸取营养来补充自己,从而更加主动地投入阅读。而大量的、经常性的课外阅读,又对课程的阅读予以补充,形成帮助,促进对课程的阅读。
这样的互相渗透,互相作用,循环往复的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从中获取大量的知识、信息,积累起深厚的文化底蕴,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而且还能使学生培养并建立起稳固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阅读等语文能力,并可以使学生的审美情趣不断得到培养和提高,熏陶出高尚的情操,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显然,这种阅读必将使学生终身受益。叶圣陶先生说过:“俾善于读书,则其功至伟”。先生一语中的,为我们今天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点明了突破重点的方向。让我们去努力实践吧!
参考资料
1、叶圣陶教育论文集
12.做好德育工作提高中学生素养的论文 篇十二
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语文的教学活动中,首先,教师应积极为学生创造一种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鼓励他们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畅所欲言,发挥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其次,教师应努力转变角色。《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学生的引导者。所以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朋友,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索,态度要和蔼可亲,在课余时间要与学生多谈话,随时了解学生的想法,让学生觉得教师就是学生的家长、朋友,教师是可以信任的。最后,教师还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无论在课堂上还是生活中,教师都要充分地尊重学生,时刻考虑到学生的感受。宽松、和谐、良好的教学气氛就会让学生放松下来,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和求知欲,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培养学生对知识勇于质疑、敢于创新的精神
在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善于发表独特的意见。如在板书一课生字的时候,我无意中把“命令”的“令”的读音写成“lin”了,马上就有一名学生举手了,我示意他说话,他说:“老师,“令”应该是后鼻音,你写错了。”这时,我注意到了,还真是错了,然后我脑子闪过一个念头,这不是训练学生质疑知识的大好机会吗?这样我没有和部分教师一样说是自己故意出错的,或者有意识地给这个音加上一笔就完事了,而是表情严肃地对学生说:“老师要表扬小飞同学,因为老师在写字的时候,出现了错误,而小飞同学及时地给老师指出来了,让老师改正了这个错误,老师还要谢谢他。”说完,我就为小飞同学发了一朵小红花,这个时候其他的学生都拍手鼓掌,赞扬、艳羡的目光随之而来。从这以后,我们班的学生在课堂上发言的越来越多了,敢于质疑的、创新的也逐渐地多了起来,无形之中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重视学生在良好课堂氛围中思维能力的训练
创新思维能力形成的一个主要形式就是求异思维的形成。在教学情境中,教师要善于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在宽松、和谐、有趣的教学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大胆鼓励学生发表独特的看法,如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这一课时,我问:“邱少云为什么一动不动?他完全可以打一个滚,或者喊一声,这样他可能就会活。”学生纷纷发表意见:“他不能暴露目标,要不就让敌人发现了。”“这说明邱少云的纪律性很强。”“邱少云为了大家牺牲了自己,是个大英雄……”学生说出了各种各样的理由,我都积极地给予了肯定,对于说得好的,我给予小红花作为表扬。同时对于不同于准确答案的看法,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讨论,收到了意外的收获。再如上作文课《假如我会克隆》时,学生讨论得很是激烈,有的说:“要克隆爱因斯坦。”有的说:“要克隆姚明。”但是有一个学生说:“我要克隆老师您。”我很是吃惊:是否定学生的观点,继续教学活动,还是抓住机会让其他学生给出答案?我选择让其他学生来进行探讨,所以我说:“为什么呀?”来适时引导学生,课堂的`气氛顿时高涨起来,“因为您爱我们。”“因为您关爱我们。”“因为您像妈妈。”“因为您是我们的好朋友……”一个个各抒己见,大胆“表白”,让我看到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也被学生那稚爱的回答所感动了。
四、努力钻研教材,积极创设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条件
新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基本上都为教师留有了一定的空间,就是让我们适时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所以我们要充分地利用起来。这样不仅能够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还会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如在《我的战友邱少云》这一课学完之后,我这样引导学生:在胜利结束战斗之后,战友们的心情是怎样的呢?对邱少云会有什么样的看法?你能给这篇文章续上一个结尾吗?学生听后,顿时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力,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我感叹学生的想象力真是丰富啊!同样在许多的课文教学中,我都采用了类似的教学方法,并且收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训练,学生的综合素养也得到了提高,学生对课文的感悟也更加深刻了。
五、尊重学生间的差异性,与学生平等交流,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
学生的心灵是既敏感,又脆弱的。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学生信任自己,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肯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与众不同的感受,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来发展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如红军的生活是艰苦朴素的,我们作为新时代的人才,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呢?学生议论纷纷,有的说:“现在生活富裕,不用发扬艰苦朴素的作风了。”有的说:“要时时忆苦思甜,方知今天生活的不易,要发扬艰苦朴素的作风。”还有的认为:“过苦日子是极其愚蠢的行为。”有的说:“只有时时发扬艰苦朴素的作风,我们才能够珍惜今天的生活。”我听了并没有马上给学生下定论,一方面肯定了学生多样性的答案,另一方面对于个别学生极端的答案我给予了适时、合理的指导。无论如何,教师都应以尊重学生为前提。这样的话,才能全面发展学生的个性,使之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进而在良好、平等的师生关系下,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13.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篇十三
不少学生数学学不好, 不是由于智力低下, 而是由于非智力因素的不良影响所致。因而, 要实现中学数学的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渗透, 应从非智力因素入手。一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耐心启发、诱导, 使他们树立正确的知识价值观念, 具有一定的抱负, 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动机;二是通过介绍古今中外数学家的成才之路以及数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等, 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三是关心爱护学生, 建立深厚的师生情感, 使学生热爱老师, 进而热爱老师所教的学科;四是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 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这样, 才能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师的指导和引导才能通过学生的自觉、努力发挥作用。
二、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
数学能力是由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与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创造性、分析性、敏捷性所组成的开放性动态系统结构, 能力的核心是思维, 思维的基础是概括, 核心是思维品质。中学数学教学要在抓好“双基”的基础上突出“三大能力”的培养, 在培养好学生概括能力的前提下, 发展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创造性、分析性和敏捷性等思维品质, 最终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近年来, 在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方面, 各地开展了许多有益的实验, 提出了直觉性、判断性、区别性、归类性、猜想性、变式性、变图性、多解性等思维训练方法以及启发式教学、自学辅导教学、发现教学、问题教学、六课型单元教学、目标教学、探究教学等教学方法, 而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适用于各类教学对象和各种教学内容。因此, 我们不能墨守成规, 不能把某一种方法当成固定模式去机械套用, 而应把每一种方法看成一个“基本动作”, 遵循一定的规律, 从不同学生的实际出发, 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不同的问题、指导不同的学生;应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 让学生通过积极参与、相互合作, 了解数学家们发现数学规律的思维过程或自己去“发现”数学规律, 实现对知识的获得和掌握, 从而提高数学能力。
三、引导学生明确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方法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途径、手段、方式的总和, 数学思想是教学研究活动中解决问题的根本想法。为了解决各类数学问题, 势必产生各种根本想法, 根据这些想法就可创造出不同的数学方法, 通过这些方法解决问题, 必然得到相应的数学知识。反之, 数学知识中又蕴含着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没有数学思想方法就没有数学的进展。在发展学生数学能力的教学中, 首先必须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各部分数学知识蕴含着哪些数学思想, 运用了哪些数学方法;其次, 还应让学生知道每一种数学思想方法又具体分散在哪些章节的哪些知识点中;再次, 要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掌握的思想方法解决有关问题, 只有这样, 才能使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
四、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念
要提高学生素质, 必须促进学生精神品质的发展, 要促进学生精神品质的发展, 必须促进学生世界观和学习方法的转变。在中学数学教学中, 教师保持严谨的科学态度, 对学生较早地灌输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并以其阐述教学内容, 可以使学生掌握对立统一、量变质变、否定之否定的法则。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中, 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情感态度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养成做事周密的良好习惯。在培养学生推理意识的过程中, 可使学生形成正直、诚实、尊重真理、不盲从的道德品质。让学生领悟数量与形式上的美和思想方法上的美, 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使学生掌握用逻辑性的直觉思维直接领悟问题的本质, 从而使学生形成数学审美意识和正确的价值观念。
总而言之, 中学数学教学若能从非智力因素入手, 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养成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本领;在数学知识的教学中, 以提高概括能力为基础, 以思想方法训练为主线, 以培养逻辑思维为重点, 以培养思维品质为核心, 以提高数学能力为目标,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有机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启发、诱导学生;与思想教育有机结合, 寓思想教育于数学教学的始终, 这样, 就一定能够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做好德育工作提高中学生素养的论文】推荐阅读:
班主任德育论文 做好领路人08-22
做好德育教育构建和谐班集体10-25
职业院校德育课与职业素养的融合论文09-30
怎样做好岗位培训的班主任工作论文10-24
关于做好大学生医保工作的通知10-19
关于做好我校大学生征兵工作的通知06-29
做好新常态下就业创业工作论文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