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学生身体素质 加强体能训练

2024-08-27

提升学生身体素质 加强体能训练(精选9篇)

1.提升学生身体素质 加强体能训练 篇一

浅谈加强警校学生体能训练的方法及考核

王向阳(河南省洛阳人民警察学校,河南 洛阳471001)肖成龙(河南省开封人民警察学校,河南 开封475001)

内容提要:体能训练在警察学校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搞好警察学校的体能要摆正位置,科学规划,突出重点,注重实效;以发展力量、速度、耐力为主,并注意同专项技能的协调,注重测评考核,使体能训练落在实处。关键词:警校

体能

训练

0、前言

所谓体能,可以简单理解为人体抗负荷、抗疲劳、快速运动及最大限度地发展人体各器官的运动能力。职业特征要求人民警察必须具有良好的体能。良好的体能来自于青少年时期打下的基础和此后坚持不断的训练,其中青少年时期对身体良好的训练打下的基础是至关重要的,这就为警校提高学员的体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加强体能训练,提高学员抗负荷、抗疲劳及各器官系统的运动机能,改善身体形态和心理品质是警察执法实践的需要,也是警校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警体机能的需要。

目前,许多公安院校只重视警体技能的训练,如重视队列、射击和对抗搏斗等技能类训练,而对体能训练往往有所忽视。表现在课时量上,普体课所占比重小,甚至只有20多个学时,更主要的是普体课中注重学员的技能动作,而忽视了抓学员日常的训练,特别是忽视或放弃了抓学员课外的体能训练,导致许多学员入校两年体能并未有提高,甚至不能体育达标。应该说,重视警体技能的训练是正确的,在课时量中占有较重的位置也是应当的。但是若忽视或放弃了体能训练,没有良好的体能作保障,技能就不能很好发挥其作用。

1、体能训练内容和方法

由于体能主要是指人体抗负荷、抗疲劳及各器官系统的运动机能。因此,根据公安实践的特点,警校学员体能训练的内容主要包括力量、耐力和速度等几个方面。力量是指人体某部分肌肉在工作时克服阻力的能力。耐力是指有机体长时间工作抗疲劳的能力。速度是指快速运动的能力。当然这并不是说柔韧性和灵敏训练不重要,只是应当在力量、速度、耐力方面有所侧重。

发展耐力有多种方法,但最好最经济的方法,还是跑,通过持续不断地跑,发展一般耐力即有氧耐力,通过持续的快速跑发展速度耐力即无氧耐力。耐力训练的实质是要培养人克服疲劳的能力,虽然有很多方法可以提高耐力,但多年来的实践证明,耐力跑是最快捷最有效的方法,国家足球队的体能训练也是以跑为主。同时,跑步很经济,不需要过多的设施,符合公安院校目前的办学条件。跑步的种类很多,如长跑、变速跑、越野跑、间歇跑、上坡跑、下坡跑等等。这些方法中最基本的是持续跑。因此,在体能训练中,应当以跑为主,在跑中,应当以持续跑为主,可采取规定距离的长跑计划或象征性长跑活动。如每月完成相当距离的长跑任务,笔者曾是这种活动的受益者。就目前状况,笔者认为,每个学员每月至少应完成4~6万米得训练任务。每周至少完成1万米得任务。具体做法:每天早操坚持半个小时跑,男女要分开,每月进行一次大运动量跑(万米长跑)。为了既不影响学习,又便于恢复,最好安排周末。为了消除学员长跑而产生的厌烦心理,可加入一些其他活动,如集体接力跑,上坡跑,下坡跑,结合实战,可进行楼梯跑、障碍跑等等。同时,还可能配合其他一些长时间的活动,如足球、自行车、游泳等等来调节学员的兴趣。

在进行持续跑或进行以耐力跑为主要目的的同时,还应以相当的时间进行发展速度的速度跑训练,如30米跑、往返跑、下坡跑等。以提高学员的速度素质。

力量训练每周安排一次,只要坚持训练,完全可以达到应有的效果,且保持时间长。力量训练主要以发展绝对力量为主,在部位上以腰腹力量和上肢力量为主。每周用一个课外活动时间进行专门的力量训练,主要以器械训练为主,如杠铃、哑铃、综合训练器等。训练方法可采用本人最大负荷的60—80%,同时穿插一些本人负荷90%左右的训练,以增加相对力量。每8次左右为一组,各部位肌肉训练的比例为5:3:3(上肢:腰腹:下肢)上肢训练为5组,腰腹和下肢3组。除此之外,每天早操后或其他时间还可以穿插一些力量练习,如哑铃、引体向上、俯卧撑等。

当然,根据学员的年龄特点,及心理特征,在强调各种类型的跑步训练和力量训练的同时,就注意采取丰富多彩的训练方式,通过调整或更新训练内容,来调动积极性和兴趣,鼓励和支持同学们各自的爱好,并以各种类型运动会,和如球类比赛等形式刺激同学们的兴趣,总之,要做到旧内容有趣,新内容引人,突出重点,形式多样,目的明确。

体能训练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警校学员的实战能力,因此,体能训练既是为了提高体能,同时,也有着很强的目的性,必须同其他警体技能相结合,以使体能得到很好的应用。这就需要进行体能训练的同时,带有目的性的加入一些警体技能,进行综合训练。如可进行下列一组训练:持枪前滚翻,躲入树后或墙角做射击动作;前进,跃起跳跃障碍,过独木桥,冲到楼下;翻越窗户,穿越室内或从一楼阳台爬入二楼阳台冲进并穿越室内;以最快的速度爬上五楼或以上,冲进室内做射击和格斗动作;背起50公斤的麻袋到20米以外的房间,放下,以最快速度下楼梯,返回出发地。这种综合训练可根据不同情况进行不同设计,如山区、山城或多山的地方进行爬山练习,南方可加入游泳练习,城市加入爬楼梯,农村多进行翻墙和越野障碍练习等。需要指出的是,我们不能照搬军事训练。尽管警体训练在体能上和实战上同部队有许多相似之处,但由于对象和环境不同,因此,要突出警体的特色。具体说,比如,部队的障碍训练越野多一些,而警体反映城市的特色,爬楼梯、翻墙、爬窗台等会多一些。因此,无论进行什么方式训练都应反映人民警察的特色。

2、体能的测评与考核

体能训练最终的效果如何,关键要看落实。定期的测评检验,抽样调查,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对落实的检验,测评。应当用大眼光来看待体能训练,不能因为是课外,因为已完成了课堂教学,或者已告诉了训练方法,布置了下去,就万事大吉。很多事情,因为没有人落实,使很好的计划落空。从某种意义讲,落实比计划更重要。而要落实计划,警体教师就必须将学员课外的训练当做自己的任务。并及时同学生管理部门协调,并通过教务部门,确定课外训练的时间(教务部门应当对老师课外训练时间计量计酬,并制度化,以提高教师的积极性)。由于体能训练主要以课外为主,教师并不直接参与学员的练习过程,教师要控制训练,就必须定期测验,定期考核,及时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给予学员以科学的指导。但若要经常大面积地对学员进行全面的测验考核,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要了解学员的练习情况主要通过两种方法进行,一是同学生管理部门搞好协调,争取学生管理干部的配合,搞好课外的体能训练。二是通过培训小教员,并通过这些小教员为纽带,同学员进行沟通,协助老师搞好体能训练。实践证明,小教员助教学活动是非常有效的。三是有关部门相结合,对学员进行科学的抽样调查,并通过对样本情况的掌握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测试的内容可以12分钟跑、30米跑和举重物或引体向上、俯卧撑等为主,即以综合考评为主。同时,应采取区别对待的原则。因学员个体的基础不同,有相当部分学员失去了压力,也没有了动力,有些学员力量基础好,但没有速度,有些同学有速度,但耐力不行等。因此,应采取区别对待的原则,使学员在体能训练中都有压力,都有动力,都有收获。

参考文献

[1]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2.提升学生身体素质 加强体能训练 篇二

目前, 许多公安院校只重视警体技能的训练, 如重视队列、射击和对抗搏斗等技能类训练, 而对体能训练往往有所忽视。表现在课时量上, 普体课所占比重小, 甚至只有二十多个学时, 更主要的是普体课中注重学员的技能动作, 而忽视了抓学员日常的训练, 特别是忽视或放弃了抓学员课外的体能训练, 导致许多学员入校两年体能没有提高, 甚至不能体育达标。应该说, 重视警体技能的训练是正确的, 在课时量中占有较重的位置也是应当的。但是若忽视或放弃了体能训练, 没有良好的体能作保障, 技能就不能很好地发挥其作用。

一、体能训练内容和方法

体能主要是指人体抗负荷、抗疲劳及各器官系统的运动机能。因此, 根据公安实践的特点, 警校学员体能训练的内容主要包括力量、耐力和速度等几个方面。力量是指人体某部分肌肉在工作时克服阻力的能力, 耐力是指有机体长时间工作抗疲劳的能力, 速度是指快速运动的能力。当然, 这并不是说柔韧性和灵敏训练不重要, 只是应当在力量、速度、耐力方面有所侧重。

发展耐力有多种方法, 但最好最经济的方法, 还是跑。通过持续不断地跑, 发展一般耐力即有氧耐力, 通过持续的快速跑发展速度耐力即无氧耐力。耐力训练的实质是要培养人克服疲劳的能力。虽然有很多方法可以提高耐力, 但多年来的实践证明, 耐力跑是最快捷最有效的方法, 国家足球队的体能训练也是以跑为主。同时, 跑步很经济, 不需要过多的设施, 符合公安院校目前的办学条件。跑步的种类很多, 如长跑、变速跑、越野跑、间歇跑、上坡跑、下坡跑等等。这些方法中最基本的是持续跑。因此, 在体能训练中, 应当以跑为主, 在跑中, 应当以持续跑为主, 可采取规定距离的长跑计划或象征性长跑活动。如每月完成相当距离的长跑任务, 笔者曾是这种活动的受益者。就目前状况, 笔者认为, 每个学员每月至少应完成4万米~6万米的训练任务, 每周至少完成1万米的任务。具体做法:每天早操坚持半个小时跑, 男女要分开, 每月进行一次大运动量跑 (万米长跑) 。为了既不影响学习, 又便于恢复, 最好安排在周末。为了消除学员长跑而产生的厌烦心理, 可加入一些其他活动, 如集体接力跑、上坡跑、下坡跑, 结合实战, 可进行楼梯跑、障碍跑等等。同时, 还可配合其他一些长时间的活动, 如足球、自行车、游泳等等来调节学员的兴趣。

在进行持续跑或进行以耐力跑为主要目的的同时, 还应以相当的时间进行发展速度的速度跑训练, 如30米跑、往返跑、下坡跑等, 以提高学员的速度素质。

力量训练每周安排一次, 只要坚持训练, 完全可以达到应有的效果, 且保持时间长。力量训练主要以发展绝对力量为主, 在部位上以腰腹力量和上肢力量为主。每周用一个课外活动时间进行专门的力量训练, 主要以器械训练为主, 如杠铃、哑铃、综合训练器等。训练方法可采用本人最大负荷的60%~80%, 同时穿插一些本人负荷90%左右的训练, 以增加相对力量。每8次左右为一组, 各部位肌肉训练的比例为5:3:3 (上肢:腰腹:下肢) , 上肢训练为5组, 腰腹和下肢3组。除此之外, 每天早操后或其他时间还可以穿插一些力量练习, 如哑铃、引体向上、俯卧撑等。

当然, 根据学员的年龄特点及心理特征, 在强调各种类型的跑步训练和力量训练的同时, 注意采取丰富多彩的训练方式, 通过调整或更新训练内容, 来调动积极性和兴趣。要鼓励和支持同学们各自的爱好, 并以各种类型运动会、球类比赛等形式刺激同学们的兴趣。总之, 要做到旧内容有趣, 新内容吸引人, 突出重点, 形式多样, 目的明确。

体能训练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警校学员的实战能力, 因此, 体能训练既是为了提高体能, 同时, 也有着很强的目的性, 必须同其他警体技能相结合, 以使体能得到很好的应用。这就需要进行体能训练的同时, 带有目的性地加入一些警体技能, 进行综合训练。如可进行下列一组训练:持枪前滚翻, 躲入树后或墙角做射击动作;前进, 跃起跳跃障碍, 过独木桥, 冲到楼下;翻越窗户, 穿越室内或从一楼阳台爬入二楼阳台冲进并穿越室内;以最快的速度爬上五楼或以上, 冲进室内做射击和格斗动作;背起50公斤的麻袋到20米以外的房间, 放下, 以最快速度下楼梯, 返回出发地。这种综合训练可根据不同情况进行不同设计, 如山区、山城或多山的地方进行爬山练习, 南方可加入游泳练习, 城市加入爬楼梯, 农村多进行翻墙和越野障碍练习等。需要指出的是, 我们不能照搬军事训练。尽管警体训练在体能上和实战上同部队有许多相似之处, 但由于对象和环境不同, 因此, 要突出警体的特色。具体说, 比如, 部队的障碍训练越野多一些, 而警体反映城市的特色, 爬楼梯、翻墙、爬窗台等会多一些。因此, 无论进行什么方式训练, 都应反映人民警察的特色。

二、体能的测评与考核

体能训练最终的效果如何, 关键要看落实。定期的测评检验, 抽样调查, 从某种意义上讲, 就是对落实的检验、测评。应当用长远眼光来看待体能训练, 不能因为是课外, 因为已完成了课堂教学, 或者已告诉了训练方法, 布置了下去, 就万事大吉。很多事情, 因为没有人落实, 使很好的计划落空。从某种意义讲, 落实比计划更重要。而要落实计划, 警体教师就必须将学员课外的训练当做自己的任务, 及时同学生管理部门协调, 并通过教务部门, 确定课外训练的时间 (教务部门应当对老师课外训练时间计量计酬, 并制度化, 以提高教师的积极性) 。由于体能训练主要以课外为主, 教师并不直接参与学员的练习过程, 教师要控制训练, 就必须定期测验, 定期考核, 及时了解情况, 发现问题, 及时给予学员以科学的指导。但若要经常大面积地对学员进行全面的测验考核, 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 要了解学员的练习情况主要通过两种方法进行, 一是同学生管理部门搞好协调, 争取学生管理干部的配合, 搞好课外的体能训练。二是通过培训小教员, 并通过这些小教员为纽带, 同学员进行沟通, 协助老师搞好体能训练。实践证明, 小教员助教活动是非常有效的。三是联合有关部门, 对学员进行科学的抽样调查, 并通过对样本情况的掌握和分析, 及时发现问题, 总结经验。测试的内容可以12分钟跑、30米跑和举重物或引体向上、俯卧撑等为主, 即以综合考评为主。

同时, 应采取区别对待的原则。因学员个体的基础不同, 有相当部分学员失去了压力, 也没有了动力;有些学员力量基础好, 但没有速度;有些同学有速度, 但耐力不行等。因此, 应采取区别对待的原则, 使学员在体能训练中都有压力, 都有动力, 都有收获。

摘要:体能训练在警察学校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搞好警察学校的体能要摆正位置, 科学规划, 突出重点, 注重实效;以发展力量、速度、耐力为主, 并注意同专项技能的协调, 注重测评考核, 使学生体能训练落在实处。

关键词:学生体能,训练,警校

参考文献

3.提升学生身体素质 加强体能训练 篇三

关键词:高职院校 体育课 身体素质 岗位体能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在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体育伴随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经济越发展,社会越进步,人们强身健体的意识就越强烈,体育的地位就越重要,作用就越显著。”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体育教学对学生的作用不仅仅是生理上的,同时也体现为促进学生良好人格的塑造与健康个性的形成。

本文基于上述背景,结合学生今后从业的职业特点(职业能力标准、岗位能力标准),在强调全面发展学生身心素质的同时,指出体育要加强对学生今后就业、胜任工作岗位所应具有的身体素质与相关职业素养的培养,落实国家倡导的“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理念。

一、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岗位体能的意义

1.良好的身体素质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人类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就业的压力;城市工业化带来的环境污染,生态平衡遭到破坏,这一切严重危害了人体健康,造成适应能力降低、机体退化等“现代都市病”和“现代文明病”。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最好的办法就是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身体素质和岗位体能,保持健康的体魄,顺利胜任工作。

2.良好的身体素质是适应现代生活方式的需要

一个人的生活方式是影响其健康的重要因素,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是人们健康的保证,是社会蓬勃发展的动力所在。从社会历史的发展来看,不同的社会形态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学校体育作为能够丰富学生精神文化生活、提高身体素质、抵抗疾病的重要手段,应融入学生的现代生活中,将健康向上的体育精神贯彻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提高高职院校学生身体素质和岗位体能的途径

1.转变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理念

高职体育表现出社会化、终身化、生活化、市场化的发展趋势,应根据学校体育发展的趋势和历史使命,指导和规划学校体育各要素和各环节的改革;同时,还应突出高职体育的特点,顺应高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使高职学校体育教学与学生实际贴近,使体育教学的目标任务具有个性,使学生不仅懂体育,而且也喜欢体育并积极参与体育锻炼。

2.加强对高职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引导

在加强对学生实施科学引导的基础上,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比赛、考核、评比)。进一步完善、拓展体育课程内容,打破时空限制,按学生专业特点和未来职业需求进行教学设计,突出多样化、个性化、趣味化,注重学生的实际生活及与未来职业的联系。

3.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特点设计教学内容

要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岗位体能,首先要了解专业培养目标,分析岗位特点,要根据学生就业岗位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开展身体锻炼,在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注重对学生岗位体能的训练。如对护理专业的学生增加形体练习和身体姿态的训练,对营销专业的学生多开展一些团体项目的比赛等。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体育教师队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体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学习,更新、拓宽知识,做到德才兼备,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适应时代需要的优秀人才。

5.实施“课内外一体化”管理模式

目前,大多数学校体育课教学管理还局限于课内2学时的体育课,课下为学生提供的锻炼机会很少,满足不了学生健身的需要。因此,必须将课外体育纳入课程建设,加大考核力度,突出课外体育活动的群众性、健身性,确保体育教学的连续性、长期性。这样既调动了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学生的自我锻炼水平和身体素质。

三、小结

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如何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岗位体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我们必须转变传统教学观念,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把握学校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促使学生形成科学合理、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华卫.大学生体质与体育生活方式相互关系[J].体育科学,2007(11).

[2]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提升学生身体素质 加强体能训练 篇四

摘 要:运用教学实验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文献资料法对健美操选项课中运用拓展训练提高女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研究,提高学生学习动力和兴趣。关键词:健美操;拓展训练;女大学生;身体素质

健美操项目是普通高校体育教材中的主要内容之一,但当今大学生的身体素质,都不荣乐观,长期以来一直沿用传统的健美操身体素质练习,但效果不太理想,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经过长期的教学实验,并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对健美操教学中的身体素质练习进行改革,引用一些拓展训练项目,利用拓展训练自身特点,将拓展训练引进高校健美操课之中,并与其有机地结合,能够为高校更好地开展素质教育服务,为大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做贡献。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将齐齐哈尔大学2005级、2006级健美操选项课学生240人(8个教学班)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0.84±1.5y)。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查阅了2000年以来相关研究的大量文献资料。

1.2.2问卷调查法。对齐齐哈尔大学2005级、2006级健美操选项课女生240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发放问卷240份,收回24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240份。问卷内容有“健美操基础、学习动机、课堂趣味性”等一共6项指标。

1.2.3教学实验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将学生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常规教学法和拓展训练项目相结合的模式进行教学,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学实验前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测试和检验,结果显示:两组学生身体素质水平无显著差异。

1.2.4数理统计法。对教学实验后所得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教学实验设计

2.1教学实验时间。教学实验时间:2007年3月~2007年7月,共计26学时。2.2引入到教学中的拓展训练项目 2.2.1齐眉棍

a.项目特点及目的。特点:团队协作。目的:锻炼学生协作精神、养成默契,体会学生间的抱怨对于集体的危害性,找出正确的办法来处理工作和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发展静力性练习。b.项目操作。1根4m的铝合金管,要求学生面对面站成2排,伸出每人的双手食指,拖着管子,将其放到地上,要求是每个人的手不能离开管子。2.2.2 10m×20m袋鼠跳接力跑

a.项目特点及目的。特点:团队协作型。目的:锻炼团队协作精神、养成默契;发展下肢力量和心肺功能;活跃课堂气氛,考察团队协作能力。b.项目操作。10人一组,第一棒的同学腿上套一个袋子跳20m,然后将袋子传给下个同学继续跳,先到达终点的一组获胜。2.2.3怪兽

a.项目特点及目的。特点:团队协作,团队创意。目的:培养团队协作精神;训练团队创新意识;发展身体素质。b.项目操作。每组12人,团队要创造出一个怪兽,这只怪兽要有11只脚和4只手

在地上。全体人员必须连接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2.2.4信任传递

a.项目特点及目的。特点:团队合作、相互信任。目的:发扬团队精神,让学生通过身体的接触来实现情感沟通,增进团队行人和友谊;发展上肢力量和腰腹力量。b.项目操作。团队分两列纵队背对背站好,然后平躺在垫子或草地上,从队列前面开始,每一位学生都来做次“旅行者”。让其他的同学把这位“旅行者”托起,沿排成的队形,传递到排尾。“旅行者”到达队尾,后面的几位同学托起身体下落时,应保证他的双脚安全着地。2.2.5 6人齐心协力50m跑

a.项目特点及目的。特点:团队协作型。目的:培养团队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能力,学习运用系统思考的方法来处理问题,培养增强团队整体意识、协作精神和凝聚力,培养团队应急应变能力,发展协调能力。b.项目操作。6人一组,每人相隔0.5m,小腿分别绑在2根木棍上,分为若干个队进行比赛,先到终点的一对获胜。3 结果与分析

3.1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教学内容和课时均相同。经过1个学期的学习,再次对身体素质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见表2。

3.2分析。从实验结果看,经过1学期的教学实验,女大学生的体重、立定跳远、800m、握力、肺活量这5项的身体素质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实验组的提高幅度要高于对照组,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方案在健美操课中发生的实验效应,进一步说明常规的教学和拓展训练项目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促进女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方面优于常规教学模式。

健美操选项课与拓展训练项目的结合,激发了大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丰富课堂的内容,使课堂多样化,并伴随着欢快的音乐节奏可使大学生忘掉忧郁和不快,产生愉快的感觉,在不知不觉中发展了身体素质,从而起到了理想的效果。4 结论

4.1采用常规健美操教学和拓展项目相结合的模式进行实验教学后,女大学生的所有身体素质指标都有所提高,其中,体重、立定跳远、800m、握力、肺活量提高显著,这5项实验组与对照组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

4.2通过拓展训练项目激发了女大学生参加健美操课的热情与积极主动性,从而使身体素质的提高达到更好的效果。

4.3健美操与其它体育项目比起来,更具有时代性,因此,把两个新鲜事物结合起来对于当代女大学生来说容易接受。在塑造了个人形体美的同时,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团队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参考文献

5.4、身体素质训练教案4[模版] 篇五

第7课时

1、运动对人体的锻炼价值,并积极参与锻炼。

2、通过身体素质的训练对于发展耐力素质、弹跳力、灵敏性、协调性等。

教学

3、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目标

(由于初中年级女生的特殊性,她们不喜欢运动,爱漂亮爱干净,所以安排以游戏、娱乐为主的教学方式,希望提起她们对体育课、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1、灵敏度的训练。

重点 难点

学生的配合 教学的组织 达成目标

一个

篮球场 教学内容

2、下肢力量的训练。

顺序

准 备 部 分

学习内容

课堂常规

(热身活动由慢跑操场改为抱团游戏,这样可以

教法与学法 组织与要求

集队队形如下:

时间

1.师生问好,1.建立和谐师生提出本课内容。

2.做准备活动,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热

身。

关系和学生气

氛。2.培养良好的组织纪律性。

×××××××××

×××××××××

3.完成热身活

▲教师 动,并通过准备

了解学生的身集队要求:快.静.齐、要求:精神饱满、激发兴趣、达到热身、增加学生对克的3.学生积极参体协调性。积极性。)

与本课。

1.反应时的训练 1.教师通过与1.学生在娱乐中队形如下:

基 本 部 分

结 束 部 分

学生的互动来得到反应时的 进行教学内容。练习。分

钟分 钟 2.下肢力量的训2.单腿跳接力2.通过比赛的形队形如下: 练

1.放松练习

2.师生交流

比赛。

式更增加趣味 性,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也不会 太枯燥乏味。

1.学生在教师1.使学生的生理队形如下: 的带领下肌肉与心理得到充放松练习。

分放松。

×××××××××

2.师生之间相2.表扬和鼓励,互评价、交流

客观的评价

×××××××××

▲教师

练习密度: 45%---50%

课后小结反思:

6.提升学生身体素质 加强体能训练 篇六

一、中长跑项目的速度素质训练及注意问题

1. 速度训练依据:

众所周知决定跑速的主要因素是步频和步长, 无论提高哪一方面, 都可以提高速度。但步长和步频又是互相矛盾的, 强调了一方面的因素就会影响到另一方面的因素。初中生正处于发育期, 兴奋和抑制转换较快, 灵活性好, 肌肉在骨骼上的附着点距离关节较近, 韧带富有弹性。因此, 这个阶段最适宜发展他们的速频。

2. 速度训练手段和方法:

速度耐力是中长跑训练的基础和保证, 速度能力是核心, 只有抓住项目的基础和核心, 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方法有:

(1) 跳绳练习法: (1) 6人一组, (学生自由组合, 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习) ; (2) 每组2根绳 (最好使用带计数器的) , 以递增形式定时练习; (3) 2分钟―3分钟―4分钟, 速率一般控制在1.5―2次/秒为宜; (4) 为了使跳跃动作更接近跑步, 最好采用两脚交替跳的形式。

在整个跳绳练习过程中, 每个人都可以利用他人的练习获得充分的休息, 使体力得到较好的恢复, 以保证下一次练习的质量。这样的练习学生没有距离带来的压力, 淡薄了耐力练习意识, 消除了耐力跑的紧张感, 从而降低了心理负荷, 使练习氛围变得轻松、愉悦, 并能收到较好的练习效果。

(2) 变向跑步练习法: (1) 由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担任领跑, 其他在其后依次排成一路纵队; (2) 教师以手势或信号指挥、调动领跑者, 按路线进行变向跑步; (3) 教师随时发出信号, 改变跑动方向, 集中注意力提高练习兴趣。

教师可随时指挥队伍变换形式, 如击掌跑步, 既整齐又可以欣赏跑步的节奏, 调节气氛, 又能让学生从中享受练习的乐趣;也可以呼口令“1、2、3、4”等形式, 使学生精神振奋。在此基础上可根据学生的体力的具体情况, 适当增减时间, 加大或降低运动量和强度, 防止学生产生厌倦情绪, 激发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练习热情。练习不给学生规定时间、圈数, 只要求队形整齐, 从视觉上减轻距离的压力, 降低紧张程度。

3. 速度训练应注意问题:

在发展一般耐力的基础上以“速度为中心”;在发展速度的同时, 耍注意速度耐力的发展, 二者应同步进行;在以提高频率为主的动作练习时, 练习时间短, 练习的强度大, 并且练习的方法多样, 使中枢神经系统始终处于较兴奋的状态;遵循身体素质自然增长规律, 抓住速度发展敏感期。

二、中长跑项目的耐力素质训练及注意问题

1. 耐力训练依据:

初中生由于生理特点所决定, 由有氧、无氧功能系统所决定的耐力素质的发展比其它素质的发展要复杂得多, 并且随年龄的增长呈自然增长的特点。所以他们的中长跑训练主要是以有氧训练为基础。通过训练提高学生的心脏容量, 增加每搏输出量;通过增加肺活量, 提高最大吸氧量。

2. 耐力训练的手段和方法:

耐力素质是内脏功能以及速度、力量、灵敏等素质在跑动中的综合体现;是中长跑最基本的身体素质;是改善和提高专项运动能力的主要训练内容。在训练中, 无氧供能的训练, 要在有氧供能的基础上进行。专项速度耐力的提高要建立在有氧耐力的基础上。只有提高学生的有氧耐力, 增大肺活量和最大吸氧量, 才能增加每博输出量, 才能推迟“极点”的出现, 提高跑的能力。

(1) 越野跑、球类游戏: (1) 要求心率指数在150次/分左右匀速跑、越野跑; (2) 草地上放松跑和树林中的穿越跑和交换方向的蛇形跑; (3) 球类和活动性游戏; (4) 规定时间、距离的放松跑组合的间断性练习。

发展学生的耐力跑要有一定的速度来约束 (恢复跑除外) 。虽然中长跑项目的基础是耐力, 但用什么速度来跑是关键。

(2) 超越、领跑练习法: (1) 以15―20人一组为宜, 排成一路纵队 (前后间隔约一米) ; (2) 沿跑道以30―40%的跑速跑进。 (3) 当队伍跑出50米后, 队伍的最后一名开始加速跑 (其他人均以匀速跑前进) , 当超越第一名后, 立即恢复原来的跑速开始领跑, (4) 跑进50米后, 最后一名按照前一名的方式进行……依次类推, 直到完成规定的练习任务 (跑距一般设为1200—1500米) 。

这样快慢交替的变速跑, 学生既可在慢跑中恢复体力, 积蓄力量, 以待更好的超越 (加速跑) , 又能使学生在超越、领先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强者”的感觉, 享受成功的快乐, 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热情和竞争意识, 培养努力完成任务的顽强拼搏精神。追求乐趣是人们参与运动最基本的动机。要使学生能积极参与运动, 就必须让学生在运动中体验到乐趣。

三、中长跑练习中呼吸与步法的配合

1. 初练时强调呼吸自然:

应强调呼吸自然, 心静体松, 在这个基础上再强调与步子的配合, 就会起到更好的效果。

2. 熟练阶段应强调意识, 突出呼吸与步法配合的练习。

在这个阶段中, 跑姿轻松自然, 呼吸顺畅, 中长跑的成绩也会有突飞猛进的提高。

四、消除学生对中长跑的畏惧心理

1. 了解中长跑的生理特点, 增加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

在中长跑的过程中, 出现使身体不适应的生理现象, 特别是“极点”现象往往使学生失去信心。教师应及时向学生讲明出现“极点”现象的原因、时间及过程, 使之了解中长跑的生理特点, 这样就会减少以至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 保持锻炼的积极性。

2. 加强锻炼, 提高中长跑能力, 增强自身的身体素质。

提高学生的中长跑能力是减少畏惧心理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3. 加强心理素质教育, 提高学生心理自我调节能力和承受能力。

在体育教学中通过正面思想教育, 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正确思想认识, 鼓励学生自觉地、刻苦地加强思想和身体素质锻炼, 从各方面不断强化自己, 培养自身的吃苦耐劳精神、顽强拼搏作风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要提高我们学生中考体育中长跑成绩, 必须坚持全面身体素质训练、科学训练, 经常坚持, 养成自觉训练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邓永明.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和消除方法[J].体育师友, 2001, (4) .

[2]过平江.田径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M].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0.

[3]王孝德.中长跑运动员应在少儿时期打好基础[J].田径指南, 1994, (10) .

[4]杨进.少年儿童中长跑训练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J].业余训练, 1994, (10) .

7.提升学生身体素质 加强体能训练 篇七

1.立定跳远的动作过程

手臂的摆动带动整个身体的起动,脚前掌的蹬地使身体获得腾空速度,手臂制动增大下肢前冲惯性,挺身滑行,收腹举腿使着地点尽可能靠前,然后曲膝、含胸低头,手向后摆以保持身体平衡。

2.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性项群生物化学、力学特点

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性项群中,快速力量水平在竞技能力构成因素中占决定性地位,在机能上表现出磷酸原系统功能较强、神经过程灵活性高等特点。该项群成绩的提高应该把力量和专项爆发力作为典型素质予以发展。跳远类项目是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性项群项目之一,其成绩的提高同样需把力量和专项爆发力作为主要素质练习内容,同时应注意良好的协调性和柔韧性,对于加大肌肉用力距离、提高成绩也有明显作用。

3.补偿性体能素质

指体育教师根据课堂学练项目的要求和特点,设计出适合本课堂、与健康相关、与学练项目动作技术相关并互为匹配的身体素质练习或活动。它以补充、完善和发展为目的,对技术的学习和掌握起着补偿性的重大作用。

二、立定跳远环节受力分析

从立定跳远的动作过程来看,在整个动作中发挥主导作用的肌肉(群)有(根据用力顺序):三角肌和肱三头肌等摆臂肌群、股四头肌及足背屈肌肌群(比目鱼肌、腓肠肌)、背阔肌及骨盆肌群、腹直肌及收腹肌群。

由于体育运动动作的复杂性,这里仅分析运动环节原动肌中的主动肌,至于次动肌和对抗肌以及固定肌等就此略去。

1.三角肌和肱三头肌等摆臂肌群

立定跳远中摆臂作用很大,在起跳时两臂由两侧后方向前上方做强有力的摆动,使身体向前上方腾起。摆幅、摆速(最后一摆)越大,带、领、提拉动作越强,而手臂快速制动时增大下肢前冲惯性。落地时手要向后摆以保持身体平衡。摆臂的原动肌为三角肌和肱三头肌等摆臂肌群。

2.足背屈肌肌群和股四头肌

跳远类项目动作的原动力均需要有效利用蹬地动作,产生较大的地面反作用力。立定跳远也不例外。在起跳时,有力地蹬地,使身体获得最大的腾空速度,此时的原动肌为股四头肌和足背屈肌肌群;在落地缓冲时,起主要作用的也是以上述肌群为主。

3.背阔肌及骨盆肌群

当人体离地腾空时,要挺身滑行,在空中充分展开身体,使身体重心提得最高,为有力的收腹落地做好准备。从起跳时身体微曲到身体展开的动作(当身体成反弓时最佳),此时的原动肌为背阔肌及骨盆肌群。

4.腹直肌及收腹肌群

立定跳远落地前(腾空的下降阶段),应快速收腹举腿,收腹要快,膝盖充分向胸部靠拢,使着地点尽可能靠前,此时原动肌是腹直肌及腹斜肌等收腹肌群。

三、立定跳远补偿性体能素质训练方法

立定跳远补偿性体能素质训练原则确定为:设计出适合立定跳远、与它动作技术相关、匹配的身体素质练习,以补充、完善和发展立定跳远技术和能力为目的。不降低练习速度,负荷大的则重复次数少,负荷小的则重复次数多。

1.三角肌和肱三头肌等摆臂肌群

1.1起跳双手摸高

⑴方法:找一高处参照物,原地向上摆臂跳起,双手同时摸参照物。

⑵负荷:15-20次/组,组间歇为2-3min。

1.2手持哑铃摆臂练习

⑴方法:双手持哑铃(1kg)站立,两手从下经前到上、再经前返回的跳远摆臂练习。

⑵负荷:15-20次/组,组间歇为2-3min。

2.足背屈肌肌群和股四头肌

2.1脚尖跳

⑴方法:将脚尖抬到最高点, 用脚尖快速起跳, 跳时不得超过1.5cm或2.5cm。

⑵负荷:20-30次/组,组间歇为3-5min。

2.2负重提踵练习

⑴方法:肩扛杠铃(30kg)前脚掌踩在杠铃片或5cm台阶上,脚跟悬空,连续提踵;

⑵负荷:30-40次/组,组间歇为2-3min。

3.背阔肌及骨盆肌群

3.1挺身跳

⑴方法:原地屈膝开始跳,空中做直腿挺身动作,髋关节完全打开,做出背弓动作,落地时屈膝缓冲。

⑵负荷:3-5次/组,组间歇为3-4min。

3.2提重弯腰起

⑴方法:两脚自然开立,弯腰提重物(20kg)迅速成直立站立。

⑵负荷:10-15次/组,组间歇为3-5min。

4.腹直肌及收腹肌群

4.1斜面仰卧起坐

⑴方法:仰卧在斜面上(脚上,头下),双手自然放于头后,连续快速抬上体,至垂直。

⑵负荷:10-15次/组,组间歇为3-5min。

4.2收腹举腿练习

⑴方法:双手握高单杠(直身时脚离地),双腿并拢伸直,快速收腹,使双腿与身体形成的角度超过90度。

⑵负荷:5-8次/组,组间歇为3-5min。

5.组合练习

5.1蛙跳

⑴方法:两脚分开成半蹲,上体稍前倾,两臂在体后成预备姿势。两腿用力蹬伸,充分伸直髋、膝、踝三关节,同时两臂迅速前摆,身体向前上方跳起,然后用全脚掌落地屈膝缓冲,两臂摆成预备姿势。

⑵负荷:5-7次/组,组间歇为5-8min。

5.2障碍跳

⑴方法:地上放小海绵垫6-10块,每块距离1米左右。练习者站在垫后,两脚左右开立,脚尖平行,屈膝向下,两臂自然后摆,用脚掌力量向前上方跳过障碍,两臂配合向前上方摆动。

⑵负荷:5-8次/组,组间歇为5-8min。

四、补偿性体能素质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1.在对中学生进行立定跳远补偿性体能素质训练的过程中,既要注意发展中学生大肌群和主要肌群快速力量能力,还需要重视小肌群、远端肌群、深部肌群的训练,关注学生身体力量协调发展。

2.在负荷安排时也要考虑练习和恢复的关系。训练一般采用隔日训练法,且不可以连续锻炼同一部位。上肢力量、下肢力量、腹部力量要交叉进行。在每组重复练习中,要注意组间的休息。在持续长时间练习时,要注意使用不同性质的补偿性体能素质训练交替进行。

3.在立定跳远补偿性体能素质训练结束后要进行充分的有氧放松练习,可多做牵拉,以使全身肌肉放松,有效释放乳酸,保证学生身心健康。

8.提升学生身体素质 加强体能训练 篇八

一、推进“体教结合”工作

“体教结合”是整合体育、教育等资源来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一项重要举措。在区领导关心下,金山区教育局、体育局、体育协会等单位密切合作,切实推进此项工作深入开展。

一是优化机制,合作育人。首先是完善体教结合分工协作机制。金山区成立体教结合领导小组,建立金山区体教结合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制定《金山区关于进一步加强体教结合工作的实施意见》,完善金山区学校体育工作督导检查制度等,对金山区学生体育工作进行统一管理;其次是完善体教结合考核激励机制。制定体教结合考核意见和奖励办法,落实参加各类体育比赛的学校教师的奖励措施和业训教练员经费补贴办法,激发了体育教师积极性;再次是完善体教结合经费保障机制。教育局和体育局每年投入1000多万元,对体育师资培训、人才引进、体育科研、青少年体育协会等给予经费扶持。

二是突出重点,扎实推进。第一,确保落实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把保证“中小学生每天校园锻炼一小时”作为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要求学校将行动方案公示,将学生参与校园体育活动情况记录入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手册;第二,优化体育业余训练基地校布点。金山区先后确认24所业余训练基地学校,包含布点射箭、毽球等26个项目,并形成5个区域中小学的“一条龙”业余训练特色项目体系;第三,完善体育特长生招生政策。金山区教育局和体育局共同制定金山区普通高中、初中学校统一招收体育特长生方案,解决体育特长生和高水平运动员长效学习和发展的困境,打破体育特色项目基地学校无法招收优秀学生的瓶颈;第四,提高体育教学和师资水平。要求全区体育教师都要参加“教学技能”达标测试,分类对中小学体育教师进行培训,举办体育教师教练员上岗证培训班、逐步增强体育教师(教练员)队伍带训能力、规范日常体育训练;第五,加强学校体育活动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局、体育局将学生体育活动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区级学校体育发展建设规划中,建设一批适合学校体育特色项目专业发展、适合举办市区级大型体育比赛的综合性专业体育场馆。

三是阳光体育、阳光行动。首先是特色开展。各校根据学校、区域资源,发展一校一品校园体育活动特色项目,激发学生兴趣;其次是比赛促进。学校每学年举办两次丰富多彩的校级阳光体育活动。区级举办阳光体育大联赛,搭建春季阳光伙伴活动、夏季体育夏令营活动、秋季各类比赛活动、冬季长跑四项活动平台,学校参与率达到100%。

四是体质监测,跟踪指导。开展金山区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科学分析测试数据,形成报告,对个别薄弱学校进行反馈、指导和跟踪,切实解决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建学生体质健康档案,一生一档,有效跟踪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状况,全面提升学生体质健康状况。

五是对接大学,深入合作。金山区体教结合办公室同华东理工大学体育科学与工程学院签署了合作协议书,在金山区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金山区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数据分析与课题研究、金山区校园足球联盟建设、金山区青少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等五方面进行合作,提升金山区体育工作水平,为华东理工大学提供研究基地并输送人才。

通过努力,校园体育活动开展的如火如荼,学生整体身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由最初全市倒数一跃而达到全市中等。2013年,我区学生在各类体育比赛中获得35个第一名、22个第二名、23个第三名(含亚锦赛)。

二、推进“医教结合”工作

金山区教育部门和卫生部门密切合作,推进“医教结合”工作,为学校提供卫生专业技术服务,促进在校学生的健康。

一是加强领导,科学组织。金山区教育局和卫生局成立了以分管领导为组长、相关机构责任人为组员的医教结合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工作网络,切实加大医教结合组织领导力度。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工作例会,共同对医教结合工作的实施、机遇、挑战等事项进行深入探讨。同时,教育、卫生两部门联合制定了《金山区医教结合工作方案》,明确卫生、教育部门工作职责,下发年度工作计划,建立“制度化、规范化、人性化”的工作机制。

二是网状覆盖,对口服务。首先实施分片对接。全区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别负责辖区内学校、托幼机构的医教结合工作,建立辖区专家组,落实“一校一医”,定期培训指导,建立考核机制,为学校、托幼机构提供专业技术服务。其次实施定向培训。大力开展医教结合专项业务培训,提升进校园医生和保健教师的综合素质。

三是加强监测,综合防治。每年在全区中小学校开展视力低下、沙眼、贫血等学生常见病、多发病的监测与防治工作。通过定期监测、健康教育、行为干预、普查普治等一系列综合防治工作,在校学生常见病发病情况明显减少。每年组织开展中小学校学生、托幼机构儿童健康体检,做好学生健康“三级预防”。切实加强托幼机构儿童系统保健管理,系统保健管理率达99%以上。

四是严格措施,防控疫情。2010年起,我区正式启用中小学校及托幼机构因病缺勤缺课网络直报系统,将疾病的发现时间进一步提前。全区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连续多年维持在99%的高水平,使得托幼儿童和中小学生这一重点人群建立起了良好的传染病免疫屏障。

五是关注心理,加强辅导。区成立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学校设置心理咨询(辅导)室,建立各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达标验收工作制度,开展两轮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培训,扩大心理咨询师志愿者队伍,充分发挥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社区咨询点、学校心理咨询室“三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作用,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设了良好的环境。

六是立体宣传,增强意识。完善学校健康教育宣传网络,设置健康教育课程,拓展黑板报、主题班会、宣传折页、健康短信、广播、夏令营等渠道,结合健康讲师团、健康促进志愿者、健康咨询服务等资源,使学生切实掌握常见病防治和卫生保健知识,增强学生自我保健意识,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从而达到预防疾病、增进健康、提高学生健康水平的目的。

围绕“体教结合”、“医教结合”,金山区学生健康促进工程有序、有重点地开展,成绩斐然。当前尽管由于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金山区的学生健康促进工程仍任重道远。不过,实践证明,只要教育部门与各相关部门齐心协力,就能确保学生身心健康的平稳发展。

9.提升学生身体素质 加强体能训练 篇九

[关键词] 市场营销铅球最后用力推击吊球身体素质

一、前言

当前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商业营销工作,有一个好的身体,是保证胜任岗位工作的重要基础。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多数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在身体素质方面存在着指向就业未来的能力差距,那么,如何使这些商业营销学生在学校获得良好的身体能力,适应未来工作体能的需要,是我们广大体育教师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教学实践中,经过几年的摸索,就通过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借用了“推击吊球”这一辅助教学手段,巧妙的将排球练习时的吊球,用于铅球最后用力的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力量、协调、本体知觉等素质能力,实践证明,它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有效方法之一,并取得了较理想的教学实效。

二、推击“吊球”的方法

1.“吊球”的安装方法

借助肋木或者其他固定物体,将吊球一端的橡皮拉线高系于肋木或其他固定物,高度在2.30米左右。吊球的另一端由教师或学生在胸前位置用手牵拉固定,将吊球的两端橡皮线拉直且少绷紧。练习时可跟据练习者的身高,通过牵拉者的上下调整,使吊球的最低缘比练习者的身高高出10厘米~20厘米。吊球两测的橡皮拉线长度以不超过2米为宜(如图所示)。

2.推击“吊球”的使用方法

以原地徒手的最后用力完整动作(右手投掷)为例,练习者站在拉直的吊球垂直投影面的正面,以远离吊球的右脚最先定位,然后练习者以垂直站姿,用投掷的右手臂充分向吊球伸展,并将展开的手指尖恰好触及到球面的最近中心点为宜(如图所示)。训练时练习者的身体正面一定对着拉线人,且身体的右侧远离吊球,这样吊球在回弹时不会反弹到练习者(如图所示)。

3.推击“吊球”的练习方法

巧用吊球进行铅球最后用力的辅助练习方法很多,它对于动作分解和完整练习都适用,如以吊球为目标,让练习者在不触及吊球的前提下,通过徒手训练对着吊球感知出手角度。也能站在吊球下分别体会手臂推顶及手指拨球技术等。重点把最后用力的几个动作环节组合训练。注意动作要经过分解到完整,先慢再快,先轻再重,先不完全发力再到全力推击这样一个过程。

三、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东营职业学院经济系2005级大二市场营销班学生共90人,其中实验班学生45人,对照班学生45人。

2.研究方法

教学实验法:先将两个班的90名学生通过最后用力的铅球测试,取得最初的原始成绩,然后按其男女比例、身体素质、技术水平和运动成绩等因素,依据基本相同的原则,配成对子,然后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按5学时进行推铅球最后用力的教学。教学中对照班在5个学时中全部采用传统的练习方法(各种徒手分解、完整练习,推铅球等各种练习),简称“原法”。实验班也采用5个学时进行练习,其中传统学习方法的练习内容不变,练习时数压缩为3学时,剩余2个学时用于推击“吊球”练习,简称“新法”。5个学时之后,在第6学时请五位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对学生的投掷远度和技术动作,进行集体测评和考核。每个学生试投三次,取最远的一次记录统计,评委根据每个学生的技术表現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取其他三位教师的技评分数的平均值,作为每位学生技术分数。进行统计对比,测试结果如下:(见表1、表2)。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1.结果

从表1、表2中可以看出:在对照教学实验中,两个班的教学练习时间相同,所不同的是实验班在技术学习时,增加了模拟推击“吊球”这一辅助手段的教学,试验班的平均成绩比对照班级多1.0米,技评多1.3分,明显高于对照班学生。经t检验p<0.01,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实验班学生所掌握的铅球技能明显优于对照班的学生。由此可以看出,教学中增加“推击吊球”的方法,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方面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比一般的教学方法效果显著。

2.分析

(1)推击“吊球”热情有助于提高学生感知的素质能力

学生在在铅球学习过程中,一般多采用公式化的传统练习方法,它会使得大多数觉得枯燥无味 通过教学发现,学生特别喜欢推击“吊球”这一练习方法,学生要比其他练习更有激情,遥遥欲试的课堂气氛,促进了练习效率。分析其原因它较各种单纯的徒手练习更有其趣味性,也更有“寓教于乐,以趣激情”的效果。通过推击“吊球”这个桥梁巧妙过渡到铅球投掷上,从而,使得学生练习时的某些模糊感觉变得更清析,更有利于促进动作表象的形成和动作概念掌握。

(2)推击“吊球”练习,促进了身体的协调能力

在进行了铅球最后用力各种徒手练习后,无论是动作的视觉表象,还是动觉表象,在感知方面即不清晰又不稳定,动作的概念理解还比较肤浅,体会不够深刻。但借于推击“吊球”这一辅助练习,是近似实际投掷的模仿,它不仅有助于学生的感知效果进一步加强,正确掌握最后出手动作,实际上就是要求学生尽可能保持一个较稳定的正确的动作外形结构,以保证技术动作的正确完成,从而保证最后用力动作的正确掌握和协调用力。因此,学生在教师所设置的推击“吊球”的情景下进行学习,有助于动作技能的快速掌握和形成稳固的动力定型,使得动作更加连贯和协调。

(3)推击“吊球”练习增强了练习者的力量和爆发速度

由于“吊球”悬挂在空中,为练习者提供了更准确的投掷方向和出手角度,使得最后用力有了更加精确的目标,它在推击“吊球”时,要求形成良好的“三尖”(即:手指尖,两脚尖)用力及身体的充分伸展,增加了工作距离,充分发挥人体的能量,将作用力加速于器械上,检验了爆发力的好坏,为实际推铅球技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另外,由于被拉紧地吊球,在学生推击过程中,强化了徒手练习发力过程推顶、手指拨球的对抗性,较徒手练习增加了发力时的反作用力,为向实际投掷阶段过渡奠定了更加稳定的发力感知技术基础,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爆发和推击力量。

五、使用推击“吊球”时应注意的问题

1.要选择好练习时机

在铅球最后用力的技术学习中,根据其技能形成规律,在动作的泛化期不宜使用,以免造成学生注意力过于集中推击吊球时的最后环节体验上,而忽略其他相应动作环节的感知。在动作的分化期可以适当配合推击吊球的练习,但动作速度和动作力度不宜过快和过强,以免造成动作变形,也不利于各个环节的动作体验和自我纠正。在动作定型过程中就要完整体验动作,通过全力击打发现还存在的问题和不正确的动作,重点感知和领悟向前上推伸臂、拨球及发力后的缓冲技术。

2.要用心观察加强指导

最后用力动作中要求有合理的超越器械以保证吊球获得有效的加速距离,因此练习者应根据自己的身高和臂长,选择好练习的起始位置,离吊球太近了动作不能充分伸展,太远了发力时容易造成上肢超越下肢过分,身体失去平衡无法合理缓冲,所以练习时,教师应及时发现问题,将最后用力动作,通过推击吊球使学生加深体会,形成稳固的动作定型,为持球练习打下了基础。

3.要以铅球投掷为学习基础

推击“吊球”的各种分解和完整练习的动作体验,不仅来源于教师的指导,而且也直接来源于推铅球的实践感知,两者应相互依赖,相互支持,以便取得更好的练习效果。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中,切不可因学生因喜爱推击“吊球”而过分依赖,或任其满无目地的乱练一通。应通过各种徒手和铅球的投掷发现问题,然后再带着问题,通过吊球这一简单近似实战的模拟场景,优化铅球最后用力的各项规范技术。

六、结语

市场营销专业人士,在各自的工作岗位,每天承受了较多的体能支出,所以做好在校岗前体质培训,对于适应岗位要求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学校教育中,铅球项目是学生必须进行的体能素质达标项目,那么在学习中,采用推击”吊球”这一辅助教学方法,它不仅提高教师教学时效,又调动了学生配合学习的主动性,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一般传统教学中的单一枯燥等弊端。本教学辅助手段它既符合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心理上的情趣倾向,又符合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简单易行,收效明显,对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形成创新的教育思想有着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徐迪生:体育统计[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3(3):103

[2]丁忠文:体育心理学[M].山东教育出版社,1988(1):231

[3]王步标:运动生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7):271

[4]王保成周志雄:再论推铅球的最后用力[J].中国体育科技,2000,36(5):29

上一篇:大二下学期期末工作总结下一篇:科学真有趣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