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1化工原理考试真题

2024-06-20

851化工原理考试真题(精选3篇)

1.851化工原理考试真题 篇一

南京工业大学化工原理实验复习重点:

1.P4实验目的的(2)(3)(4),前两个是实验要得出结果,第三个是测量方法。

2.p6流程图中,标号为14,15,16,20的要注意一下。

3.p9实验目的的(2)(3)(4)

4.p9基本原理中,1,流量v的测定与计算;2,扬程的测定与计算(这个公式要记住);3,轴功率测定与计算(注意测量方法);4,转换公式要牢记

5.p11流程图中注意真空表和涡轮流量计

6.p12实验步骤中第二步是关键,灌泵是为了防止有空气发生气缚现象。

7.p14图1-5要牢记

8.p14实验目的的前三条

9.p17实验步骤的(5)(6)(7)

10.p20实验目的的(2)(3)

11.p20基本原理的第一段话和1-21,1-22,1-23

12.p21实验装置的第一段话

13.p23仪表盘上数字取前十个

14.p31实验目的的(1)(2)(3)(5)

15.p31基本原理中的两个公式(注意理论塔板数的计算)

16.p32实验过程中如果液泛,将压力调高;如果液漏,将压力调低

17.关键温度:灵敏板温度

18.p36基本原理的第一段话,以及1-33和1-36

19.p37流程图

20.p42实验目的的前三条

21.p43实验装置的①③④

22.p44毛毡上大约10g左右的水,和下面的注意事项。

2.851化工原理考试真题 篇二

政治学原理

真题

(最完整、最准确、最权威)

一、名词解释(10分×6)

1、保守主义

2、后物质主义

3、威权政体的韧性

4、积极自由

5、混合型选举制度

6、《五一六通知》

二、简答题(15分×4)

1、简述《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人》。

2、简述“国家是文明的概括”。

3、发展型国家具备哪些特征?

4、马克思的“阶级”概念在解释社会现象时遭遇到哪些挑战?

三、论述题(30分×1)

3.851化工原理考试真题 篇三

全国2013年1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3709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在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中,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是(A)0-15

A.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学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D.科学社会主义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B)1-35

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C.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 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问题

3.认为水、火、土、气是世界的本源的哲学是(A)1-37

A.朴素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 D.庸俗唯物主义

4.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C)1-56

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

C.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D.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

5.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理论依据是(1-62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相结合的原理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的原理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统一的原理 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原理

6.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是(B)1-85

A.形成明确的目的 B.正确认识事物的规律

C.制定周密的计划 D.具有坚持的意志

7.在认识过程中,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属于(A)2-(理解教材)

A.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 B.认识中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

8.对不可知论最有力的驳斥是指出(A)2-103

A.外部世界是可以被人感知的 B.人们能够透过现象揭示本质

C.实践的成功能够证明认识正确 D.感性认识可以上升到理性认识

9.理性认识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是(D)2-106

A.实践——认识——实践 B.认识——实践——认识

C.感觉——知觉——表象 D.概念——判断——推理

10.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之所以具有相对性、不确定性,主要是因为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具体实践都具有(2-120

A.自觉能动性 B.客观物质性

C.直接现实性 D.历史局限性

11.社会存在是指(D)3-131

A.社会物质生产资料的总和 B.社会物质生活资料的总和

C.社会物质生产关系的总和 D.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

第 1 页B)D)

12.在现代生产力系统中,自然科学属于(C)3-138

A.实体性因素 B.运筹性因素

C.渗透性因素 D.准备性因素

13.下列选择中属于意识形态的是(C)3-135

A.语言学 B.物理学

C.哲学 D.数学

14.下列选项属于经济社会形态的是(D)3-147

A.农业社会 B.工业社会

C.信息社会 D.奴隶社会

15.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是(D)4-183

A.自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 B.社会化大生产的存在和发展

C.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存在和发展 D.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及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

16.价值规律调节社会劳动在各部门的分配是通过(D)4-192

A.价格始终同价值相等实现的 B.价格高于价值实现的C.价格低于价值实现的 D.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实现的17.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是(A)4-198

A.劳动力成为商品 B.生产资料可以买卖

C.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D.货币是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

18.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核心是(D)4-209

A.政党制度 B.选举制度

C.三权分立制度 D.国家制度

19.资本各形态中能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是(B)5-228

A.货币资本 B.生产资本

C.商品资本 D.借贷资本

20.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从实质上说就是(D)5-235

A.生产不足的危机 B.买卖脱节的危机

C.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 D.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21.剩余价值与利润从数量上看(C)5-239

A.前者总是大于后者 B.前者总是小于后者

C.两者总是相等 D.两者的大小无法判断

22.股票价格实际上是股息收入的资本化,因此股票价格(A)5-255

A.同股息成正比,同银行存款利息率成反比 B.同股息成反比,同银行存款利息率成正比

C.同股息成正比,同银行贴现率成反比 D.同股息成反比,同银行贴现率成正比

23.资本主义级差地租形成的原因是(D)5-258

A.土地肥沃程度的差别 B.土地地理位置的差别

C.土地的资本主义私有权垄断 D.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24.自由竞争和生产集中的关系是(A)6-272

A.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 B.自由竞争阻碍生产集中

C.生产集中引起自由竞争 D.生产集中根除自由竞争

25.垄断的工业资本和垄断的银行资本融合形成(B)6-270

A.产业资本 B.金融资本

C.私人垄断资本 D.国家垄断资本

26.资本主义国家对国民经济的调节和控制,主要是运用(B)6-279

A.计划手段 B.经济手段

C.法律手段 D.行政手段

27.标志着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的著作是(C)7-305

A.《反杜林论》 B.《德意志意识形态》

C.《共产党宣言》 D.《资本论》

28.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理论的提出者是(C)7-308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毛泽东

29.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A)7-320

A.人民当家作主 B.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消灭剥削压迫 D.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0.劳动不再是一种谋生手段,而成为人们生活第一需要的社会是(B)8-348

A.社会主义社会 B.共产主义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信息社会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31.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的是(BCD)0-13

A.具有中国习俗的马克思主义 B.具有中国特点的马克思主义

C.具有中国风格的马克思主义 D.具有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

32.下列各项正确表述运动含义的有(ABD)1-40

A.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B.运动是物质根本属性

C.运动就是物质位置的移动 D.运动指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33.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表现在(ABCD)2-95

A.实践不断给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 B.实践不断为人们认识的发展提供经验材料

C.实践不断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 D.实践不断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

34.下列各项属于生产关系内容的有(ABCD)3-139

A.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B.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C.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 D.产品的分配方式

35.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表现在(ABC)3-145

A.经济基础的需要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 B.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

C.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 D.经济基础的状况决定上层建筑的一切特征

36.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有(BC)4-198

A.劳动力具有使用价值 B.劳动者没有生产资料和其他生活来源

C.劳动者有人身自由 D.劳动力具有价值

37.产业资本运动过程中采取的职能形式有(ACD)5-226

A.货币资本 B.生息资本

C.生产资本 D.商品资本

38.影响土地价格的因素主要有(AC)5-262

A.土地带来的地租 B.在土地上追加投资的数量

C.银行存款的利息率 D.农业资本家的利润率

39.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较为成熟的垄断组织形式有(ABCD)6-267

A.卡特尔 B.辛迪加

C.托拉斯 D.康采恩

40.下列各项属于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的有(ACD)8-340

A.生产力高度发展和物质财富极大丰富 B.实行社会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C.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D.阶级消灭和国家自行消亡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简述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1-75

答:

任何现实事物都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

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相互作用的关系。

(1)内容与形式是对立的统一。

内容和形式是事物的内在要素和结构方式这两个不同方面,二者是有区别的,对立的。同时,内容与形式相互依存、密不可分。任何事物的内容都有一定的形式,任何形式都表现一定的内容。另外,内容和形式的区别和对立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内容和形式可以相互转化。在某一种联系中是形式的东西,在另一种联系中可能成为内容,反过来也是一样。

(2)内容和形式又是相互作用的。第一,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依赖于内容。有什么样的内容,就要求有什么样的形式与之相适应;内容发生了变化,形式或迟或早总要发生相应的变化。第二,形式对内容又有巨大的反作用。形式对内容的反作用有两种情形:当形式适合于内容时,对内容的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当形式不适合于内容时,对内容的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第三,内容和形式的相互作用构成两者的矛盾运动。

42.简述认识的本质和认识发展的总规律。2-102、2-105

答:

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认识本质的科学揭示。

认识是在实践中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这个过程是一个辩证的发展过程。

(1)在实践中,人们先是产生感性认识,在感性认识积累的基础上,产生了理性认识,然后在理性认识的指导下去进行新的实践;在新的实践中又产生新的认识。

(2)人的认识就是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这样一个不断反复、无限发展的过程。

43.简述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及其意义。4-201

答:

根据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不同,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1)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这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不会发生价值量的变化,所以叫做不变资本(c)。

(2)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不仅再生产出劳动力的价值,并且生产出剩余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量的变化,实现了价值增殖,所以叫做可变资本(v)。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是马克思的重要理论贡献,它的意义在于:

(1)进一步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和资本主义的剥削实质,说明剩余价值不是由全部资本产生的,而是由可变资本产生的,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2)为揭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根据,正确地表明资本主义剥削程度的是剩余价值率。

44.简述加快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5-230

答:

(1)资本周转速度对年剩余价值量有影响作用。

产业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影响到一定数量的预付资本在一定时期内所能带来的剩余价值量的多少。由于全部预付资本中的可变资本是剩余价值的源泉,所以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可变资本周转的速度越快,带来的年剩余价值总

量就越多。

(2)资本周转速度对年剩余价值率有影响作用。

产业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影响到一定数量的预付资本的年剩余价值率的高低。资本周转速度越快,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就越多,年剩余价值总量越多,年剩余价值率就越高。

从以上分析可见,加速资本周转,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和提高年剩余价值率,因而产业资本家从剥削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的目的出发,总是在生产经营中竭力加速其资本的周转速度。

45.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7-331

答:

(1)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2)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

(3)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党。

(4)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党。

(5)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团结统一的党。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试述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以及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现实意义。3-174、3-177

答:

历史唯物主义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的基本原理出发,认为人类历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群众史观。

人民群众既有量的规定性,又有质的规定性。它是指一切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社会力量。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容。

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2)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3)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但人民群众却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受既定的历史条件的制约。党的群众路线的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1)一切为了群众,这是群众路线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这是党的根本宗旨。

(2)一切依靠群众,这是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

(3)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方法,也是群众路线的基本工作方法。从群众中来,在认识论上就是从实践到认识;到群众中去,就是从认识到实践。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循环往复,就是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往复。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下,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推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47.试述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输出及其作用和后果。6-283、6-284

答:

垄断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重要一手就是资本输出,即把他们手中掌握和控制的大量资本输往国外,利用这些资本作武器,控制资本输入国的经济命脉,剥削、压迫这些的国家劳动人民,掠夺这些国家的自然资源和物质财富,最终为金融资本控制这些国家、形成金融资本的国际统治服务。

从资本输出国即垄断资本主义国家这方面看,资本输出的作用和后果是:

(1)为过剩资本找到了出路,并由此获得大量来自海外的高额利润和利息。

(2)资本输出是输出国控制输入国的重要手段。

(3)资本输出是输出国扩大商品出口的重要手段。

(4)资本输出使金融资本的银行网遍布全世界,从而强化了金融资本在世界经济、政治舞台上的统治地位。

对于那些处于较低发展阶段上的、经济比较落后的资本输入国来说,大量国外资本的输入,有两重作用。

(1)一方面,外来资本和生产方式的进入,促进了这些国家自然经济的瓦解、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生长和发展,建设了一些近现代的工商企业和发展经济所必需的基础设施,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这些国家民族经济的发展和整个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

上一篇:饭店前厅服务 doc下一篇:双方个人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