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教研组工作计划

2024-10-15

2022教研组工作计划(精选12篇)

1.2022教研组工作计划 篇一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园教研工作以园务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幼儿园教研工作的管理,加强园本培训与研究,深化特色教育教学为核心,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全面提升幼儿园的保教工作质量。定期进行课题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活动,提高教师的教育技能。加强课题研究,凸现我园的特色教育。

二、现状分析:

本学期我组有教师12人,分别是:项__、沈__、汪__、方__、徐__、郑__、杨__、黄__、姜__、倪__、邱__。其中大部分教师都是执教多年的老教师,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在教研活动中能发挥骨干引导作用。沈__、项__、方__、张__是年轻教师,她们在教学经验上还有所欠缺,但是却拥有勇于创新,勤学好问的学习品质,在教研活动中是不可缺少的新生代力量。在本学期的教研任务中,老教师们在注重提高自身保教技能的同时,更要关照、帮助年轻教师逐步成长,进一步增强我组的教研能力。

三、工作目标:

1.进一步加强课程管理,提高一日活动各环节的规范性、有效性。

2.加强教研组的建设,提高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培养研究型教师,以教研促教师专业化成长,全面提升幼儿园的保教质量。

3.加强园本研修,督促教师按时完成学习、实践、成果阶段的任务。

4.认真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5.开展园本特色课程,将特色教学融入幼儿园的校园文化创设之中。

四、活动具体措施:

1、每个星期进行一次教研活动,有针对性的开展各个方面的研讨,共同研究教学技巧,分享教学亮点,让每个老师在研究讨论中得到提高,加强教学质量。

2、要求每位教研组员真正地参与到教研活动中,根据自身的特长或学习需要,至少负责一次的教研活动,发挥骨干教师的先进性,做好教研活动的资料收集、准备,有效地开展教研活动。

3、每次的教研活动做到有方案准备、文字记录、照片拍摄以及活动执教者的反思。

4、要求每位教研组员至少负责一次教研活动记录,做到认真记录教研过程,把活动中的亮点、难点都记录下来,以备在下周教研活动中继续深入研讨。每次活动后做好活动反思或小结。

五、本学期教研工作重点:

1、保教一日生活常规的落实。这是本学期我园马上要落实的内容,也是我们组教研活动的重点。我们将通过五次活动进行研讨,针对小、中、大班的年龄特点,把幼儿生活环节、就餐环节、午睡环节、离园环节等落实到每一个班级中。

2、绘本膳食研讨课的选课和磨课。根据我园健康特色的园本理念,我们有针对性的培养幼儿健康饮食的习惯。做到“不挑食、不偏食”,会选择健康食品,不吃或少吃垃圾食品。结合主题,把适合的绘本分享给幼儿。

3、我园户外体锻项目的落实和实施。户外区域活动在我园已经有一定的基础,本学期,我们要将各个户外区域进行整合和调整,融入情境,更好的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给与更多的自主性,形成具有我园特色的户外体锻活动。

4、室内区域的研讨。每个班级的室内区域创设都有自己的想法,通过观摩、记录和反思,加强交流和创新,希望能有更多想法的碰撞,让区域活动更加精彩。

5、视频游戏观察及案例分析。幼儿自主游戏已渐渐成为幼儿的主要活动,教师在这些游戏中的角色和作用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思考和调整。正确、理性的保证自己的位置,让我组的教师们学会放手、学会观察、学会分析,更好为幼儿游戏服务。

具体活动内容及人员安排见附件一:

序号

周次

日期

研讨主题

研讨重点

地点

负责人

记录人

1

2.29

教研组计划的制定及任务布置

确定每期的研讨主题及人员安排

多功能厅

倪__

沈__

2

3.7

保教一日活动常规(一)

生活环节细节研讨

多功能厅

汪__

沈__

3

3.14

保教一日活动常规(二)

实际操作及反思

教室

沈__

郑__

4

3.21

保教一日活动常规(三)

实际操作及总结

教室

郑__

姜__

5

3.28

绘本膳食研讨课(一)

确定研讨主题

多功能厅

徐__

杨__

6

4.4

绘本膳食研讨课(二)

研讨课磨课及反思

教室

杨__

邱__

7

4.11

绘本膳食研讨课(三)

研讨课磨课及总结

教室

杨__

倪__

8

4.18

户外体锻项目(一)

项目整体规划

多功能厅

邱__

项__

9

十一

4.25

户外体锻项目(二)

项目准备细节调整

多功能厅

项__

黄__

10

十二

5.2

户外体锻项目(三)

户外试玩

操场

黄__

汪__

11

十三

5.9

户外体锻项目(四)

户外试玩

操场

汪__

沈__

12

十四

5.16

班级区域研讨

参观区域创设

教室

姜__

郑__

13

十五

5.23

一日活动常规(四)

半日观摩大三班一日常规活动

教室

方__

姜__

14

十六

5.30

一日活动常规(五)

半日观摩中一班一日常规活动

教室

邱__

项__

15

十七

6.6

户外自主游戏观察和分析

如何进行案例分析(讲座)

多功能厅

倪__

徐__

16

十八

6.13

户外自主游戏观察和分析

自主游戏案例分享交流

多功能厅

徐__

方__

17

十九

6.20

学期总结茶话会

反思和创新

多功能厅

倪__

黄__

备注:负责记录人员请详细记录研讨过程并做好每次的研讨小结,以上活动安排如与上级部门活动冲突,则作适当的调整。

2.2022教研组工作计划 篇二

在办公室里, 教研组长是交心活动的核心, 要有意识地引发生活与工作方面的讨论, 坚持对事不对人的原则, 使组内教师能积极地参与, 毫无保留地发表意见, 让问题得到解决, 共同享受讨论的愉悦、交流的兴奋。只有创建这样的办公室文化, 才能让组内教师真正静心于工作中。

二、搭建专业发展平台, 让教师舒心

1. 创设学习机会。

教研组长要努力创设各种学习机会, 一是经常推荐看到的经典书籍、精华文章和典型案例, 让组内教师阅读与交流, 共享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育策略;二是可以把购买的书籍和订阅的专业杂志放置在办公室一角, 以方便组内教师随时阅读;三是多为组内教师争取外出学习和培训的机会, 还可以把外面的教育资源引进来, 拓宽大家的视野。

2. 提供施展舞台。教研组长要善于为组

内教师提供展示的机会, 一是借助优质课、基本功比武等比赛, 组织大家参与选拔, 从而既有利于共同提高, 又能择优选取代表参加各级比赛;二是让尽可能多的组内教师参加各类研讨课展示活动, 全面提高教学水平。

3. 组织教研活动。

教研组长既要组织组内教师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类教研活动, 还要根据学校和教研组的具体情况组织校内、组内的教研活动, 可以主要研究教材、教法, 并形成资料, 共享研究成果;也可以借助网络平台, 组织组内教师参加体育专业网络教研活动。

三、成绩属于付出者, 让教师安心

教研组长要把组内教师所做的点滴工作都记在心中、放在嘴边, 并定期汇报, 让领导清楚每个体育教师的付出与取得的成绩。在组内教师的心中播下一种理念:体育组的成功就是大家的成功, 成绩属于每一个付出者, 所有成员可以安心地工作。

四、发现闪光点, 让教师有信心

教研组长要善于发现组内教师身上的闪光点, 并提供展示的机会, 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增强大家工作的自信心。

五、帮助提高能力, 让教师有进取心

每位体育教师都有进取心, 教研组长如果能根据组内教师的特点提供相应的帮助, 使每个教师提高能力甚至获得成功的体验, 他们会更上进。如, 教研组长可以通过和年轻教师一起分析教材、学生, 提供教学建议, 构思教学设想, 促进他们提高教学能力, 使他们更有进取心。

六、协助规划发展目标, 让教师有恒心

3.中学体育教研组工作开展心得 篇三

关键词 新课程 体育教研 素质教育 合作交流

随着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在新课程实施标准思想的指引下,体育教研活动如何开展?通过开展以教研组为自培基地的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教研组是新课程实施的最基本单位,教研组要成为教学实施与研究的主体,教研组的核心工作是一个“研”字,“研”字浓缩着教研组的生存活力。

一、加强体育教研组队伍建设

(一)体育教师不仅要掌握专业技能理论知识,还要不断汲取更新知识

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性强,涉及面广,学科知识,边缘知识,互相渗透、相互迁移。知识与技术之间的融通,已成为体育教学发展的一个趋势,而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是一个结构复杂,项目繁多的教育系统,它不仅涉及的因素多,而且随机性大。对体育教学的内容、进度、方法、手段以及教与学的配合等方面的因素是否与当前的社会发展相适应进行探索与尝试。在当前注重发展学生综合能力的趋势下,知识面窄、综合能力差的体育教师必将在教学改革的大潮中被淘汰。

(二)体育教师要具备多方面的基本功,更要有较强的钻研业务能力

体育教师多方面基本功包括了解学生、组织管理学生、把握学生思想脉搏的基本功。正确使用教材、合理组织教学、较专业业余训练的基本功;具有较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基本功;具有撰写教学论文的基本功;具有收集教育信息,加工处理教育信息能力的基本功。体育教师也要有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现在处在信息科技时代,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服务于体育教学,已成为体育教学的辅助手段,作为新时期的体育教师,掌握这些相关知识已成为必然。我们教研组的全体教师在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的教学上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目前全校学生的体育成绩统计、录入、分析都由我们老师自己使用电脑完成,各项专项成绩也由各专项老师用电脑录入档案。

(三)体育教研组长做好领路人,开展好体育教研工作

体育教研组长作为本学科的骨干教师和教学与科研的带头人,成为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典范,有句话说得好,“教研组长不只是教研活动的主持人,还应是平等中的首席”,也就是说,教研组长是教研组的领头羊,对学校体育教研组活动的顺利开展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教研组长在平时工作时要模范带头,要学会吃苦,能带领本组共同教研,共同参与制定学校体育活动,使学校体育各项活动有条不紊的开展。在执行学校体育活动各项决定时能带领本组成员不折不扣的完成任务。在开展教研活动时要做好会议记录,会后做好整理工作,将研究结果上报上一级分管领导。

二、加强体育教研组教学管理

(一)转变评课观念,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研活动时体育教师一律穿运动服和运动鞋,针对教材某一内容,能者为师,体育教师共同学习与实践。其要求是:从理论到实践可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相结合的方法,立足大家全会为目的。在课中为师者简单介绍课的目的及重点学习的内容后。大家根据本次课内容做相应的准备活动。准备活动后,不是师者先讲解示范,而是每人实践一次。然后大家再相互观看下再实践,最后是师者示范指导,这时大家进行教法与学法的探讨。这样一来体育教师不但掌握了教法,也学会了学法,同时有会了指导纠正错误的方法,教学能力与水平得到了提高。另外通过这样的活动,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就自然地体现出来了。将来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教研组的教师始终有为学生服务的态度,乐意做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

(二)在教学中要探索新课程的评价机制,体现由被动教学变为主动教学

在教研组建设中,我们始终坚持改革考试评价内容和形式,逐步形成了发展性评价体系,并完善了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等级评价。重视学生在体育课中学习过程和情意态度的定性评价,试点了“专项素质”评定,对学生的体育与健康的情况进行建档,努力探索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做好学生的动态性评价。体育教学过程就是发展学生身体和心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训练创新能力,形成健全人格的过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促进学生发展。评价是教学过程的组成部分,应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改变只关注学生成绩的评价方式,对学生做动态性的全面评价。在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下,教师在体育教学中,不要把学生视为空白,现在的学生摄取知识的途径已远远超出教学本身,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要多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的为好,让学生由被动地学习为主动地学习,那么就要求体育教师教学思想要有转变就是由被动教学变为主动教学,就是要求教师不管通过什么手段,只要把学生教会,使他们水平得到提高,就是一堂好的体育课。

三、合作交流促进团队成长

体育教研组的建设离不开“团队”精神的引领,只有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团队”精神的思想内涵,才能让体育教研组当好学校体育教学的基层组织,成为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基地。我在这所说的合作交流,不单指校外的体育教学合作交流、组里的教学合作交流,还包括不同学科间、不同岗位间的合作与交流。一个教研组当中,需要有教师不同的声音、不同的思想和教学方法的交流与冲突,这种教师内部的专业争论,有利于教师间的合作互动,使教研组成为教学创新的舞台和学术争鸣的论坛,使创新精神成为教研组文化的原色与底蕴;而更重要的是,怎么把一个有着不同的声音、不同的思想和教学方法的教师队伍拧成一条绳,形成一股合力。

4.2022教研组工作计划 篇四

本学期我们初二(i)部物理教研组工作,将连续以全教会精神为指针,仔细学习和贯彻《基础训练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紧紧围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个中心,狠抓教学常规的落实,进一步加强课题讨论,加大青年老师的培育力度,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本校物理老师素养和教学质量。详细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加强训练教学理论学习,提高物理老师理论素养

1.仔细学习新的《基础训练课程改革纲要》、《物理课程标准》、《学科标准解读》和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讨论性学习、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等各类课程改革的材料。

2.组织老师进行理论学习沟通,乐观撰写教学论文。

二、按物理课程标准,进行教学讨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1.设立新课程标准教学讨论小组,共同讨论,促使课程改革。本学期教学讨论内容主要是:⑴优化课堂教学,实施启发式和争论式教学;⑵构建教学模式,重视物理学问的形成过程教学和情境教学;⑶开展讨论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重视科学探究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力量的培育;⑷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要求;⑸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方法。

2.加强教学常规检查,做好备课笔记、听课笔记、作业批改等的检查或抽查工作。仔细学习杜郎口阅历,借鉴杜郎口教学方式。努力创设:“预习”、“展现”和“反馈”课堂教学模式,切实提高备课和上课的质量,严格掌握学生作业量,规范作业批改。

3.组织每位老师每学期上好二节示范课或教学讨论课,共同探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和途径。

4.组织学习教材教法,熟识教材体系及教学要求。

三、加强课题讨论,提高老师的教科研水平

本学期连续加强江苏省级教科研课题《学校物理”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和市级教科研课题《指导物理学习方法培育学生学习力量》的讨论,进一步完善讨论内容,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保证讨论质量。提高讨论效益,并做好课题的总结工作,在仔细总结的基础上推广讨论成果。

四、加强对青年老师的培育,促使青年老师快速成长起来

1.连续组织青年老师学习训练理论,要求他们坚持自学训练理论,写好学习笔记,不断提高青年老师的训练理论水平。

2.加强对青年老师备课和上课的指导,探讨课堂教学结构、模式和方法,组织青年老师参与各种讲座、争论、参观等学习,关心青年老师熟识教学业务,提高教学业务水平。

五、加强基础班级物理教学工作,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

作为基础班级物理教学要把重点放在加强双基和力量培育上,要求老师运用启发式、争论式教学方法,注意学问形成过程教学和试验教学,重视学生思维力量培育,切实提高学生的试验操作技能和创新力量。同时乐观进行新教材教学研讨活动,共同讨论新教材的特点,沟通教学阅历,明确课堂改革的方向,努力提高物理教学成果。

六、其它工作

1.乐观参与各级训练教学沟通活动,鼓舞老师撰写论文,进行评比。

2.搞好课外爱好小组活动,鼓舞学生乐观参与物理学问竞赛。

3.完成教学校和班级布置的其它工作。

5.2022年小学教研工作计划 篇五

完善教研工作方案,确立长远的教研工作目标:

全面贯彻省、市、区教研工作的相关精神,把落实有效教学作为教研工作的导向,明确五个校本研学的基本方向:

1.小问题、真现象、实研究是思想;

2.教师是主体;

3.课堂是主阵地;

4.行动研究是校本研学的主要方式;

5.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是根本目标。

在校本教研工作中作好“一、二、三、四”工程:

(一)完善校本教研工作考核管理制度

校本研学与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要求人人参与校本研学,教研室定研学方案,管理上力求作到“三定一包”:确定学校统一的研学时间;人人定研学计划;研学定专人负责,分管校长承包教研工作的实施,督促教研工作的良性循环。

常规教研活动:语文教研每周四上午第三、四节课,数学、英语、综合教研时间周四下午五、六节课,音体美周四上午第一二节时间,有计划、有主题、有中心发言人,全员参加。

分管校长:

语文:李 数学:王 综合:齐

音体:王 美术:韩

工作中要充分调动教师参与教研工作的积极性,严格执行《教师教科研绩效考核方案》,重视过程管理,凝聚学科团队,形成教研组、学科组、学校教研室的三级管理体系。

(二)处理好教研工作的两对关系

校本研学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关系

教师要实现专业成长,必须改变自己习以为常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促使他们将日常思维或经验思维转换为一种反思性的思维方式。

1.校本研学提供给教师一面“镜子”,及时发现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2.校本研学提供给教师一个“靶子”,及时确立自我的发展规划。

3.校本研学提供给教师一双“慧眼”,学会观察和思考。

4.校本研学提供给教师一架“梯子”,及时打造专业成长的共同体。

校本研学与教学常规管理的关系

常规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线,在实现教学管理的常态化、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我们把教学常规工作与教研工作有效地结合,备、讲、批、辅、查五项常规工作成为校本研学的内容和主题,统领教师日常教育教学工作,让日常工作从烦琐走向系列。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工作意识和工作状态。

(三)凸显教研工作的三个特征:“近、实、活”

1.校本研学要接近教师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在选择研学内容时,做到问题要找得小,现象要找得真;让教研工作少一些盲目性,多一些针对性;少一些形式化,多一些扎实性;少一些花架子,多一些实效性。

2.校本研学要注重实效

校本研学不是做给人看的,也不是说给人听的,必须扎实地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是教研工作的主阵地,离开课堂教学的教研工作必将是空中楼阁,只有课堂教学才是教研工作最肥沃的土壤。

3.校本研学形式“活泼”

工作中,我们力求使校本研学形式多样,不拘一格。研学形式有:以年级为单位;以学科为单位;以教研组为单位;在开展周期上,有以月为周期,以周为周期,以学期为周期,以学年为周期等;

同时以教研室牵头组织丰富的研学活动。如,教师研学档案展览;教师征文;教师热点问题沙龙等。只有不断创新的研学形式才能让教研工作永远焕发生机与活力。

(三)提升教师校本研学能力的“四个发展阶段”——学习、实践、反思、再创造

1.学习,成为教师教研工作的一种习惯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要求教师有广博的文化知识,高雅的气质修养,丰富的人生实践,精湛的教学艺术。倡导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意识,做学习型、科研型、智慧型的教师,让学习成为教师职业生活的一种习惯,营造学习型的“书香校园”。

个人研修,自主学习: 这是教研工作的重要环节,我们开展学习“四个一”工程:每人每天学习1小时;每人每月进行学习反思;每人每学期进行学术总结一次;每人每年读一本好书。认真做好个人学习笔记。

专家引领,外出学习:实现“一人学习,多人受益”的学习效果。

坚持做到“三个一”:每学期至少请一次外面的专家来学校做辅导讲座一次;每学期至少由本校的专家和学科带头人做讲座一次;每学期至少为每位教师创造一次外出学习、考察、听课的机会。

外出学习、考察、听课的教师,完成学习任务后要及时写出学习汇报材料,利用研讨时间和同伴进行交流,用专题讲座、经验交流等形式进行宣传交流。

注重教研工作过程中过程性方法的积累和总结,定期召开经验交流会,形成教研工作的程序化。以此为载体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快速提高。

2.实践,成为教师校本教研的沃土

效果检验动机,这个环节既是促进教师进行自我检验的平台,又是教师进行自我诊断的平台,本学年,我们继续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开展一系列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同课异构,聚焦常态课堂,

继续把研修的目光重新放回到最朴实的常态课堂,号召全体教师以常态课堂为研修主体,开展同教研组的“同课异构”研修活动,要求人人参与讲课,人人参与评课,人人进行反思。要求把“三步导学”的教学模式运用到自己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力求带动学校常态课堂的扎实、有效。

师徒结队,促进共同成长

本着让青年教师在自己原有的水平基础上向“更高、更新”的目标发展,学校各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要在自身发展基础上实现再提高的宗旨。我们将继续在学校骨干教师与新入岗教龄不足3年的青年教师中开展 师徒结对的“青蓝工程”活动,举行庄严的拜师仪式,签定师徒协议。

教研组结对,搭建交流载体

根据我校现阶段的年龄结构特点,为了更好地促进我们老、中、青三代教师的交流与合作,给每位教师都提供一个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同时也为了更好地落实新课程标准,努力提升我们每一个课堂四十分的质量和效益;避免过去课堂教学以竞赛方式呈现的片面性。以“教研组结队子”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教学研究。做到每周每个教研组有人上研究课;每周研修时间有现成的课例作为研究内容。

青年教师赛讲,促进教师成长

以“优质课赛讲”形式进行课堂教学研究,为研讨提供现实的载体,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搭建良好的平台。青年教师在竞争的同时看到自己成长的足迹,促使一批批优秀的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快速成长。

专项研讨,展现实践的整体优势

每学期寻找一个最现实的学生学习领域的一个具体环节进行专项研讨和突破。这种研修方式便于专题性的研究和突破,使每位教师在参与教学和参与听课的过程中对主题性的内容有纵向的把握、模式实践,便于各种专项内容教学模式的建立。人员参与全面,原则上保证每组每周有参与研究课讲授的教师,每位教师保证参与听课活动,教研活动中保证把本周讲的课进行及时的评析与反思。参与人员的“三保证”把活动真正落在实处。

同课跟进,让一节课的研究从点走向面

所谓“同课跟进”教学研讨就是由同年级的一位教师先上,然后进行研究改进,由同组教师继续上同一课。在不断的研究调整中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达到对教材的充分把握的一种教研活动方式。本次活动,旨在全面展开课堂教学改革,创新实践“三步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创建有效的课堂,整体提升课堂教学效益。

3.反思,成为教师重新认识自我的摇篮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教师的自我诊断,在反思中成长:

这是教师参加教研工作的基础,鼓励教师通过自我诊断发现自身的不足与长处,发现自身与别人的区别和联系,在自我诊断的基础上积极地进行问题思辩,教后记,教学日记、教学反思和教学随笔等都是教师自我诊断和问题思辩的有效途径。

同伴交流启迪,在反思中进步:

这是教研工作的关键。充分为教师提供交流的机会,教研组、学科组、青年教师组织等这些都是交流的很好平台,坚持作到“三个一”:每学期至少进行一次大型的教学交流活动;每月至少有一次同学科间的交流活动;每周至少有一次集体的备、说、讲、评活动。

领导参与交流,在反思中共享:

学期初,学校制订“集中业务学习”计划,搭建学校领导、骨干教师讲座平台,通过集中学习,建立起领导与教师之间交流共享的平台,保证教学最前沿动态和情势能最早地在老师们之间传播和达成共识。

4.再创造,成为教师教研工作的结晶

实现再创造,做最好的自己,是我们教研工作的宗旨。我们学校在教研工作常规模式的基础上,实现教研工作的再创造。

创造性地实践“三步导学”教学模式

在“三步导学”教学模式的落实过程中,我们将引导广大教师围绕学习、实践、反思的三个步骤的小循环,组织教学学习领会三步导学教学模式;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实践三步导学教学模式;每个人都反思自己实践模式的体会与收获。在这样三个步骤的循环之后,我们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分学科进行研修,以三步导学教学模式为核心,研讨适合本学科的具体操作模式,让三步导学模式与自己的课堂教学恰当地融合在一起,模式并非一成不变,我们鼓励教师带着对模式的真实体会由“会用模式”到“创造性地使用模式”自然过渡。

二、联片教研,学校发展的新契机

开展“联片校本研学”活动是促进学校与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学校的校本研学工作开创新的模式。为创新实践“结网互动,优势拉动,整体推动”的联片研学新模式,我们“-学区”:-小学、顺城街小学、郭家堡小学、振兴小学、修文中心校各校领导多次切磋,提出了以三心:“精心、匠心、诚心”为活动宗旨的校本研学新思路。

精心准备,将该项活动列入年度工作计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这项活动,变表面交流为深层互动。组织各兄弟学校的资深教学专家和各级教学能手主动参加该项活动,同时也通过选拔把一些有研究价值的研究课作为活动的平台;匠心设计,每次的课堂教学要以观摩课、示范课、研究课的形式呈现;活动以骨干教师现场展示教育活动为主,并开展说课、评课活动,同时对教师的教育活动进行评价分析。执教教师要做到精心选材、翻阅资料、和同事们商讨教学细节。以现实的课堂教学作为活动的载体;诚心交流,按照“促进友谊、促进发展、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工作思路,实现 “三用三练”,即用先进教学理念、练吃苦耐劳精神;用成熟教学经验、练朴素教学方法;用课堂教学技巧、练课外实用技能。把教师与教师、学校与学校之间的交流推向新的高度。

随着活动的深入展开,逐步组建学校群体互动发展联盟,充分发挥各兄弟学校教育资源的骨干、示范、辐射、带动效应,引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为各兄弟学校综合实力的提升提供发展动力、发展空间,发展平台。促进各兄弟学校互动发展、和谐发展。

我们展开这样的交流互动:教育教学先进理念互通;教育教学优质资源共享;学校联盟教师队伍互访;校本研学模式拉网联动。

我们力求实现:学区学校管理同探索。学区学校定期互派中层领导相互学习、交流,交流对方学校的管理;学区学校教师队伍同发展。学区学校互派骨干教师到对方学校学习研讨,通过专题讲座、观摩课、参加听课评课、集体备课等形式相互学习;学区学校文化同繁荣。学区学校由于学校历史积淀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学校文化。学区学校应在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评价文化等方面相互学习和借鉴,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三、网络教研,学校发展的新沃土

网络教研是一种全新的研学模式,它能更大限度地发挥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同时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是一种更加有效的教研工作方式。明确网络教研目标:提高我校教研信息化水平,探索数字化教研新路,拓宽校本研学途径、创新校本研学形式。逐步建立开放、动态的网络教研平台,为教师参与教研提供更为便捷的方式,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促进教师教学教研水平的提高。

1.规范个人博客:每一学期每人必须上传5件以上的教学资源,包括教学论文、教学设计、教研组内成员应积极参加学科在线研讨活动。结合主题活动,发表相关评论。叙事、优质课例等,每周至少更新一篇。

2.实践三人行网站建设:班级管理中进行“班级网络的建设”,将班级管理由平面转向立体,鼓励家长参与学校管理评价,建立更加立体化的交流平台。

3.鼓励教师进行网上冲浪和头脑风暴,多登陆、查阅、学习相关的教学资源信息网络,广泛收集、交流各方面优质的教学资源。

6.2022教研组工作计划 篇六

1、第一次集体备课。(星期二上午第三节)

2、“新课标”五年级数学教材分析。

3、召开全区教学法质量分析会。

4、兴办区五年级数学新教材教法分析会。

5、区教研中心下乡随堂听课调研。

6、交流教研组工作计划。

7、三、四、五、六年级数学尖子小组组建,并开展训练。

8、区数学评优课报名准备工作。

十月份

1、继续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2、教学常规调研活动。

3、本校数学课评选工作,推选教师参加区的评优课。

4、小学教师专业知识水平测试有关工作会议。

5、省规划课题《小学数学教学与评价》展示。

6、10月初校三年级学生口算比赛、四年级学生应用题比赛。

7、组织区镇教研员参加全国教学观摩交流活动。

8、区教研中心下乡随堂听课调研。

9、开展骨干教师送课下乡活动。

10、五、六年级月考。

11、学校教学常规(作业)检查。

十一月份

1、开展课堂实验教学开放日活动。

2、有关课题立项研究阶段性汇报。

3、区四年级学生数学竞赛(初赛)。

4、组织城区、中心学校优秀教师送教下乡活动。

5、举办全区“新课程教学随笔与教学案例点评”评比活动。

6、数学新课程标准课堂展示教学活动。

7、组织教师参加市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活动。

8、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交流会。

9、五、六年级数学月考。

10、三、四年级月考。

11、教学常规(备课教案)检查。

十二月份

1、小学教师专业知识水平测度各学科辅导员会议。

2、课题实验阶段性调研分析。

3、学校四年级应用题比赛。(全级)

4、区四年级学生数学竞赛(决赛),三年级口算速算(决赛)。

5、区教研中心下乡随堂听课调研。

6、五、六年级模拟考试。

7、教学常规(听课、培优扶差)检查。

一月份:

1、数学科组织期末复习研计会。

2、究期末检测命题工作。

3、学校三、四、五、六年级数学模拟考试。

4、期末各年级教学水平检测及成绩统计工作。

5、召开教研工作总结交流会。

6、各校开展小学教师专业知识水平模拟测试。

7、各级组、各教师数学资料上交。

7.2022教研组工作计划 篇七

黄继东:作为一名县区体育教研员,第一,应是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要有扎实的体育教学基本功和实践经验,以及丰富的体育理论知识;同时,又要有高于一般体育教师的视野,有较强的专业研究能力,对教学中问题的解决与研究要有理论支持,并有一定的深度与广度。第二,能上得了“讲堂”下得了“课堂”,能及时传递教改信息与发展动态,又能深入到课堂教学实践进行引领。第三,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服务员。作为教研员,人品一定要正,能深入到教师中去听、去问,勤于换位思考,可以指点但不要指指点点;能更多地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平台与载体。第四,应是理论研究与实践教学的整合体,要能渗透到学校的特色体育规划、校本开发及校际间的交流合作,带领大家强化教研,深度推进课改。

裴绍志:体育教研员是一座桥梁,一边连接着实践,一边连接着理论,在“渡人”的同时,还要兼做地区学科“百科书”,要接受教师随时随地的“查阅”;是一架梯子,是教师登上大舞台借助的工具;是师德的标兵,要有高尚的人格,德行应是学科教师的楷模;还是行政部门执行行政工作的间接督导者。在大多数情况下,体育教研员往往是本地区体育学科的一面旗帜,直接决定着所在地区体育学科学术水平的高低。这面旗帜不仅要能够引领当地体育教育教学在课改中的正确方向,还要能够结合本地实际创造性地利用各种办法,解决本地区各学校在教学实践中与时代脉搏不合拍的各种问题。

刘东升:体育教研员应该是坚持体育与健康学科课程改革、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铁心人”;应该是有远见、有思路、有方法的区域内课程规划和实施的“有心人”;应该是具备教学指导能力、教师业务水平提升能力、教学评价能力的“专心人”;应该是理解广大一线体育教师发展需求、聆听他们心声的“知心人”。

陈节平:体育教研员应该是体育教师的老师,要站在学科前沿,能帮助一线教师发现问题、剖析问题、解决问题;是体育教师的知心朋友,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引领者、促进者,成为体育教学改革的推动者、实践者,成为体育教学研究的发动者及带头人;是体育教师的合作者,要善于团结一线教师,团结各级教研员,互相支持,共同发展;是教育行政部门的助手和参谋,能够起到积极的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纽带作用。

中国学校体育:日常工作中,应如何体现教研的引领作用?

黄继东:一是严格要求自己,刻苦钻研,掌握更多的体育理论知识与技能。二是定期调研与随机检査相结合,发现教学中的违规现象,及时予以制止。三是在区内成立小学、初中、高中体育学科基地,落实核心组成员,并要求每月各学段组织一次基地学科研讨活动。四是定期送教到校,每月至少到学校上两节课,对不同水平段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策略的制定与实施、有效教学的呈现等加以引领与研讨。五是带领或指导教师参加课题研究、校本教材的开发及论文的撰写,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六是为教师的学习提供更多的平台与载体。七是针对不同对象制定不同策略,科学定位,提高工作积极性,如,采取请老教师作讲座、指导青年教师上课等方式,充分发挥他们教学经验的同时,促进其专业的再提升与工作热情的再激发,引导其向专家、名师发展;对于中青年教师,则可通过基本功比赛、教学公开课的开设等,使其获得自我提升并发挥其作为学校骨干的引领作用,引导其向带头人、教学能手发展;针对青年教师,则可通过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明确个人成长规划等措施,加以严格的要求与高的期望,促进其不断提升教学水平与业务能力。

陈节平:一是明确体育教研岗位的职责,即认真执行体育与健康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总结推广教学经验,做好课程开发等,为教育行政部门起到决策支持作用。二是牢记体育教研工作理念,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作为教研工作的目标,把帮助和指导一线教师上好每一节体育课作为教研工作的抓手,把促进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作为教研工作的重点,把增进每一个学生的身体健康作为最终目的。三是熟悉体育教研工作方式,在教学研究上,从只关注学生的运动能力表现向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转变;在教学指导上,从重指导和指挥向重组织过渡和参与互动转变;在教学服务上,从重检查向重服务转变;在教学质量评价上,从重结果和甄别向重过程发展改进,力求为一线教师服务。

此外,教研员要引领教师发展,还需走进“四道门”:一是真正走进市、区教育行政职能部门的门,同他们对话,争取支持;二是真正走进地区各级各类学校校长室、广大教师办公室的门,让他们主动按需提供服务;三是真正走进高等教育院校与研究机构的门,拜教授、专家为师,着力于理论指导下的微观实践与指导;四是引领课堂走进优质之门,能够做教师的朋友,成为教育教学的参与者、指导者。

刘东升:通过各种途径,加大宣传力度,充分体现体育教研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通过指导教师参加各级各类评选和比赛,以实际效果体现体育教研的引领作用。

曾宪章:要与一线教师共同制定体育课程活动实施方案制度,使课程开展具有整体性、全面性和衔接性;应提供网络互动平台,就教师遇到的问题及时展开讨论、交流;应及时提供国内外最新相关研究动态、信息成果等。

金民:在日常工作中,通过常态的调研发现学校体育教学存在的普遍问题;通过改进课堂教学措施的意见,改变教师的一些不良教学行为,提高教学实效,促进学生体质健康;通过理论和技能的培训和考核,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水平;通过展开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有针对性地对不同阶段的教师进行培训,满足不同层次教师的需求;通过加强教研组的建设,积极开展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利用。

中国学校体育:作为体育教研员,您认为自身哪些方面有待提高?通过此次培训,您又获得了怎样的提高?

黄继东:主要有三个方面有待提高,一是理论水平的提高与专业引领能力的提升;二是理论、理念内化为实践能力的提升;三是教学研究水平与能力的提升。

通过本次培训,在教研员的角色定位、教研活动的有效组织与实施、教学案例的剖析与看评课的切人点的把握、拓展训练、SPA R K教学理念在体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等方面得到了提高。

刘东升:体育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能力,根据本地教师结构、地域特色、体育活动传统等指导、设计和开发校本课程能力等方面均有待提高。

通过聆听众多高层次专家讲座,我获取了大量的前沿信息,进行了高效的体育教育理论“充电”;现场观摩北京市部分学校体育课堂教学,学习了小学体育教学和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途径和方法。

裴绍志:我的收获既有来自于专家讲座的知识,也有和其他地区教研员交流所获得的经验。通过与其他地市教研员的交流,我在教研组织能力、学术能力、科研能力、评课能力、横向交流能力等方面的不足都被放大,同时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此外,我从中学到了很多,有学术层面的,但更多的是他们鲜活的解决各种问题的经验。这些知识与方法的学习,为我今后在教研方式的选择上打开了很多扇“窗”,引出了很多条“路”。

金民:作为教研员,我认为自己在课题的研究方面和拓展方面还是有待提高的。

通过本次培训,我在拓展和SPARK课程上得到一些启示和提高,尤其是针对体育课如何让学生带着兴趣主动参与的问题,我认为最关键的还是在教学的设计上,这需要教师的精心打磨;此外,体育学科教学作为科学系统的教学,应该对每节课的学科知识点与生活实际进行有效融合,这样可以让学生正真地懂体育、会锻炼。

陈节平:作为体育教研员,从自身各方面的综合素质评价来看,在学术研究能力方面还有待加强,特别是指导一线教师做好课题研究方面。

通过此次培训,不管是研究能力、教学能力、评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还是对新教师和一线教师的培养等方面都新增了更多的知识储备,拓宽了视野。

中国学校体育:结合培训成果及收获,您认为,在地方培训中,应该怎样有效组织与实施培训?

黄继东:在组织地方培训中,第一,要确定一个主题。主题的确定要经过前期的调研,契合教师的专业发展或教学改革的需要。第二,要明确具体的培训目标,明确目标对象,明确目标达成的可操作性与可检测性,明确目标的教学实践价值。第三,要确定培训的内容。内容要根据前期调研情况,分析培训对象最需要的是什么,再结合主题与目标要求,设置合理的培训内容,并将培训内容以提前告知的形式,让培训对象带着问题及对问题的困惑、思考来培训。第四,在培训方式上,以专家引领解答为引线,以一线骨干教师经验交流展示为抓手,以基层教师的问题与困惑为剖析点,在观摩研讨中求共识,在专家的答疑与交流研讨中求解惑,在思想碰撞中求发展。第五,加强过程性考核。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对每个学习内容进行学习心得脱稿交流,时间不允许可以集中以电子稿的形式予以统计,并在一定范围内公开展示,并对成绩突出的给予表彰与奖励,反之加以批评与指正。第六,加强培训后的跟踪反馈检查,对培训的成果不定期进行抽查,要动真碰硬,并长期坚持。

刘东升:在地方培训中,培训内容应更贴近一线教师的需求,达到“雪中送炭”的效果;培训方式应更加灵活多样,可以自下而上地设定培训内容,以更加直观有效的模式,让参加培训的教师通过培训能够直接应用于日常体育教学与活动的组织和开展。

8.2022教研组工作计划 篇八

关键词:工作型合作;研究型合作;教研组建设

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建校只有10年的年轻学校,我们英语教研组16位成员平均年龄32岁,而我这个年轻的教研组长更是摸着石头过河。刚开始的几年,我一直觉得教研组活动就是组织教师上上公开课,然后组内教师评个课,定期检查一下教师的教学常规,除此之外我不知道该干什么。虽然组内教师都很团结合作,但教师之间的合作大多还停留在制订教学计划、开展集体备课、统一教学进度、组织公开课说课评课、交流教学经验等事务性工作的合作中。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不断反思,不断问自己:“我能为教研组做些什么?”而课程改革也强调“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和“建立课程资源共享机制”。但从我校英语教研组建设的情况看,才觉得这种工作型合作已经不能适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建立校本教研制度和推进课程改革的要求。

一、存在的问题

反思我们教研组的工作,教师间“工作型合作”主要存在以下弊端:

1.集体备课“貌合神离”

集体备课作为校本教研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师之间合作的基本形式,对教学内容进行集体性的思考和探究有利于提高备课和教学效率。但在教研组建设中,集体备课中的教师合作常常是“貌合神离”。这是因为各备课组往往采取分工合作的轮流备课制度,一人主备,其他人补充成为当前我们英语组集体备课制度的主要形式,教师之间合作的深度不够。

2.校内公开课、研讨课展示有余,研讨不足

校内公开课仍追求“上出精彩的课”;课后评课每个教师先说几个优点,再象征性地说一两处缺点。其实校内公开课、研讨课应该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作为讨论的中心问题。

3.教学经验的交流偏重于教师教的经验,对指导学生学的经验交流不足

每次交流教学经验时,大部分教师都能说出一些自己的做法,但缺乏对学生学习指导方法的交流。

二、转变策略

日本著名的教育学家佐藤学在《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写道:“要改变一所学校,需要不断开展校内教研活动,让教师们敞开教室的大门,进行相互评论,除此以外,别无他法。”因此,我们教研组尝试从工作型合作向研究型合作转变。以校本研修为灵魂,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1.自助式研修

组内教师通过自学、自查、自省来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

2.引领式研修

充分利用组内优质资源,开设讲座,进行不同的主题研修。近几年我们先后开设了《如何写教学反思》《词块策略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英语教学中人物型教学活动的设计》等讲座,以达到教研的目的。

3.专题式研修

根据教研组发展目标,确定阶段性校本研修的重点。如,2009~2010学年我们校本研修的重点是:在“五严”背景下进行“三全”“五优化”课堂教学专题研讨。2011~2012学年我们校本研修的重点是:开放教室,公开日常的授课情况,实现观摩教学,培养“合作性同事”关系。通过公开日常的授课情况和校内教学研讨,英语组教师间建立起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合作性同事”关系。2012~2013学年我们校本研修的重点是:建立课堂观察研究小组,开展观课议课活动。

通过上一学年的组内观摩常态课,我们的教研氛围更浓了,几乎所有教师都能愉快地参加教研活动,因为每次活动都是基于平等的共享,大家平等参与、真诚表达、和而不同。通过研究和改进课堂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大家都有所收获。此时,我们又发现在观摩日常的常态课时过多地关注了教师的授课情况,而忽略了议课活动。首先是理论学习:通过区教研活动和网络、相关的书籍学习有关观课议课对学生学的情况的观察。在区教研员的指导下我们成立了课题观察研究小组,研究了观课的理论。其次是实践:(1)确定观课的主题;(2)观课教师坐在学生身边围绕主题观察学习效果;(3)收集、整理课堂教学信息;(4)观课教师描述自己所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并提出自己的思考;(5)组内教师围绕主题一起探讨问题,研究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更好的方式和方法。反思这一学年的观课议课活动,我们自己研究设计的观课议课表虽然不很成熟,但我们最大的收获是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在教学研讨会上,大家更多地围绕学生学习的具体状况和教师的应对来讨论。

4.课题式研修

让教学具有创造性。在教研氛围日渐浓厚的英语教研组内,很多教师都有很强的教科研意识,积极地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转化为课题,不断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2009年以来,我们组成功申报国家级课题1个,市“十二五”规划课题1个,市级个人课题已结题3个,区级个人课题已结题4个。

总之,我原以为教研组工作就是简单的“教”和“研”。现在才知道这两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相比之下,“研”比“教”更难。过去的教研活动只追求“做过了”“做完了”的充实感。大部分教研活动往往在准备工作上倾注了大量的精力,而忽略了事后的充分讨论、对教学过程的反省、针对实例进行相互学习,使教研组活动的有效性打了折扣,也不能让每位教师都有所收获、有所提高。现在知道了只要大家能相互交流自己朴素的感受到的一切,就必然能学到许多意想不到的东西。2012年我校英语教研组还被评为南京市优秀教研组。

参考文献:

[日]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M].长春出版社,2003.

9.2022教研组工作计划 篇九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们六班级语文组教研工作以《北城学校教研工作方案》为指导,全部工作均围绕“提升质量”为中心,连续以《语文课程标准》理念为准绳,更新教学观念;以老师成长进展为本,提高老师水平;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提高教学效率;以全面服务学生为宗旨,提高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1、以学校教学工作方案为指导,力求提高我组老师的业务力量,提高教学质量。

2、将本组语文教研活动进一步深化,逐步形成富有内涵的老师教学特色。

3、重视平常语文教学质量,实现学生的语文素养全面提升。

三、工作内容:

1、结合学校本学期语文教学工作方案的详细要求,全面提高六班级教学质量。本学期我组将根据学校教学常规工作的管理与考核制度,把日常教学工作搞扎实,严格遵守学校常规管理要求,提升教研时效性。

2,、加强备课,向课堂教学要质量。在备课方面,老师要注意对教材的钻研,切实加强课堂讨论。课后,每位老师要注意教后反思,准时捕获教学中的胜利与失败。尝试建立“高效、共享、反思”的新型备课方式。充分利用班内多媒体教学设备,力争资源共享。每位老师要重视课堂教学,削减课堂教学的随便性,向四非常钟要质量。学习活动组织有效,作业设计合理,准时复习巩固。

3、加强作业设计的研讨力度。坚决实行学校规定的语文作业不超过时的原则,提高作业设计的质量,力争把作业和课堂训练点有机结合起来,真正让作业达到巩固课堂教学的效果。语文作业的设计要多动脑筋,做到精、活、实。即作业少而精,避开机械无效劳动;作业设计敏捷多变,做到基础与力量都得到训练。通过检查作业,发觉作业中存在的严峻问题,并实行适当的方法加以改正并准时巩固。

4、坚持开展“上课、听课、评课”活动。听课每学期不少于20节。

5.连续重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育。特殊要重视上课用心听讲,按时完成作业,审题、阅读、写字、写作等习惯的培育,为学生的持续进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6.连续加强课外阅读训练,充分调动学生多看有益的课外书籍的乐观性。通过阅读,通过理解,通过积累,来汲取阅读材料中的语言因素和文化因素,提高熟悉效率和语言表达力量。在进行课外阅读的同时,要发挥老师的指导作用和调控作用。

7、后进生是毕业班工作的重点。我们预备班中后三分之一学生,分层布置作业,特殊指导,常常鼓舞。保证充分的辅导时间。并准时与家长取得联系,争取家长的支持与协作。

10.2022教研组工作计划 篇十

一、指导思想:

以加强常规管理为重点,以促进学生的进展为教学理念,以校本研修为抓手,发挥骨干老师的引领作用,培育青年老师,促进老师的专业化成长,立足课堂教学,加强课堂教学及教学常规管理,以“高效课堂”为主题,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力量,努力创设提升训练教学质量的和谐环境,全面提升历史学科的训练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强化教研组的指导功能、管理功能和服务功能,提升工作的力度和效率。充分发挥备课组的教研导向作用,加强老师的学习,通过自主学习、集中培训,强化老师的业务素养和综合力量,培育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勤于思索、擅长创新的老师队伍;强化以校为本的科研力度,扎实开展教研活动,提高老师的名师意识。连续抓好学业水平考试,确保历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三、详细措施:

1、强化教学常规管理,加大教学常规检查的力度。

(1)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考评制度,增加对教学实施过程掌握的介入点,增加介入的深度。保证教研组、备课组,确立听课预设和预先通知制度,确保每课都着眼解决一个实际问题;依据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严谨性,努力使评估制度科学化、规范化;老师在教学常规中必需做到:教学工作程序化、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语言艺术化、板书结构条理化、教学手段现代化;进一步推行学生、家长评教制度.(2)努力在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上下苦功夫。老师应当确定教学过程中的宏观的(包括学期、学年教学与辅导等等)和微观的(包括课堂教学、练习与测试、讲评与调整等等)目标要求;强力推动当堂作业当堂完成。老师把设计作业与设计过关试题写入导学案,做为日常教学常规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来做。

(3)、加强老师工作绩效评价,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对“备讲批辅研考做”等常规工作进行项目式、过程式管理与评价.(4)、强化教学过程管理,重视教学时间管理,教研组把课堂有效时间的讨论立为重要课题,组织讨论实施,确保老师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5)备课连续推行超周备课,备课可以实行电子备课的形式,但必需要结合学生特点、教学实际,对电子教案进行仔细的修改,否则视为无备课上课。

(6)、连续推行导学案,保证作业设计质量,要从题型、难度、掩盖面等不同角度评价。

(7)、加强对随堂练习使用的讨论,确保用好用透,坚决杜绝撒手不管或把难题留下的弊病,确保通过有限的资源提高学生成果。

2、加强老师学习,切实将老师培训纳入到常规管理与常规考核中来,使老师在学习上成为学生的表率。实行集中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培训。集中学习,规定每周周二下午,由备课组组织老师进行观摩学习,备课组负责管理、考核。

3、加强教研组、备课组、课题组建设,确保教研活动常态化进行。以“有效教研”为主题,开展校本教研。集体备课方面,要规定出详细的时间,由备课组长组织本组老师进行集体备课。课例研讨方面,要以高效课堂为主题,落实课例研讨;主题讨论要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宗旨,以中心议题为主线;课题讨论,要重点讨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有效利用课堂的有用性,从问题入手、发觉问题、解决问题,注意小课题讨论的实效性,本学期申报结题的课题必需结题,形成科研成果,真正使校本教研成为老师专业进展的内在需求。确保每周二的教研活动,真实、有效的开展。

4、加大听课力度,老师的听课每学期不得少于20节.通过此活动,全面提高老师的授课水平和业务水平,而且每周必需开展1-2次大型的观摩课、示范课、或研讨课,真正把教研活动落到实处。通过学校开展各种形式的公开课、示范课、汇报课、验收课、展现课等形式,力促老师本学期课堂教学水平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5、培优、补差工作真抓实干。

(1)、老师都要做到思想重视,情感投入,时间落实,辅导要活。重视检测、反馈,不断改进方法。

(2)、培优工作除了平常的分层教学讨论与实施外,备课组要统筹支配,责任到人,确保效果。尤其是毕业班级,要确保优生无差科,做好跟踪辅导。

(3)、补差工作除了上好补差课外,老师更要重视个别辅导,分类评价,准时激励。对培优补差工作要连续有方案地进行质量测评,准时通报,准时调整改进。做好分层教学方式的讨论与试点工作。

6、结业班工作要加强针对性、注意实效性。毕业班的教学工作要连续贯彻落实“起点低、底面宽、要求严、训练实”的十二字方针,要突出强调目标的达成训练和思维训练。要对过去毕业班工作中的成果和不足进行反思,从中吸取阅历和教训,要抓好优生,确保中考完成指标。

7、进一步开发校本课程。深化开展校本教研,以集体备课为依托的课前教材讨论,并强调备课之前的学生状况讨论;以关注学生成长全面提高效率为目标的课例讨论,课例讨论应以重点解决学生难学的问题为主;以解决问题为宗旨的课后主题讨论,主题讨论要突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8、做好本组名师培育工作,发挥名师带动作用,彻底转变教学管理穷于应付的状态,培育一批本组的名师,必保每个学科都有叫得响的人和课。加强老师自我学习和同伴互助,连续推动互听互评课。

四、发挥骨干老师的引领作用,培育青年老师。

五.教研:小组有效合作学习。

六.本学期的活动支配

周次

活动支配

第1.学习各级文件精神.第2

.制定各种方案(教研组,备课组)

第1.通研教材分组备课.第2.学习训练教学先进阅历.3

第1.案例研讨和主题研讨.第2.组长展现课.4

第1.推广小组合作学习课.第2.推门听课。

第1.单元测试

第2.合作展现课

第1.初三历史结业研讨.第2.课堂教学达标验收

第1.分组集体备课.第2.初一小组合作公开课.8

第1.落实“青蓝方案”。

第2.单元测试总结讲评,复习。

第1.期中复习

第2.初二集体备课展现.10

第1.优秀教学设计评比.第2.期中考试及成果分析

第1.青年老师竞赛课。

第2.初三复习课展现.12

第1.分组备导学案.第2.优质课(说、讲)评比.13

第1.学生作业展评.第2.导学案展览.14

第1.爱好小组辅导.第2.论文参评.15

第1.学习外地阅历.第2.分组备课.16

单元测试.17

参与学校观摩课.18

优秀老师选修课。期末复习.19

期末复习.20

11.我的教研工作经历 篇十一

关键词:教研工作;以改革的方式来解决教学问题;开拓性、创新性开展工作,区域性推动教学改革;范例。

我是1993年开始从事中学教研工作,开始担任物理教研员,1996年始担任教研室主任。从事教研十余年来,我和我的同事们,共同经历了“初中教学打翻身仗”的拼搏过程,使我区中学教学工作实现翻身,走出低谷,达到全市前列;开拓性的启动和实施了“主体性教学改革”,使我区中学教研十余年始终站在改革的潮头;创造性的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使我区的课改成为全市的典型。回顾以往工作,觉得:不断发现问题,并以改革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是开拓性、创新性开展工作,取得区域性教研成果的关键。现就两个工作范例和一点工作反思与同事们交流,以求共勉。

范例一:关于课堂教学改革

1.课堂从“有法”到“得法”的设计。

⑴、实践中产生问题。

每个教师都知道“教不定法,贵在得法”的道理。在策动我区课堂教学改革之初,围绕“定法”与“得法”进行了反复的思量、研讨。当时存在的教学问题是:教师素质偏低,很多教师不能规范的上课,课堂教学的随意性非常大。但又有很多教师,特别是一些老教师,拿着“教无定法”来搪塞教学的随意性,排斥对课堂的改革意见。

⑵实践解决问题的方法。

针对此现象,我们确定,先解决课怎么上的问题。方法是:每个学科研究出台一个有操作性的施教方法,在较短时间内开展实验,在修正的基础上示范贯彻,此举的中心目的是规范每个学科的教学,我们称其有形的规范为“有法”,即让教师执法教学。让全区所有干部教师都清楚,课堂教学必须经过的发展过程是:先“有法”----规范地开展教学,而后“得法”----逐步尝试改革。

通过试验、修正、推广,当时我们推出了十个学科的课堂教学模式。每个学科侧重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將“掌握学习”、“程序教学”、“青浦经验”、“目标教学”、“信息架构”等思想、理论操作性的贯彻到模式之中。实践证明,先“有法”的设计,符合丰南教学工作实际,初步解决了教学规范的问题,让每个学科的教师针对不同的课型,清楚了“课应这样上”。同时,先进思想的摄入也为深化改革做了扎实的预备。

2.操作性的实现“得法”。

⑴创造性的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课堂仅仅实现“有法”是不够的,在平静的课堂中存在着许多有悖于素质教育思想应与改革的东西。在推动“得法”的改革之初,我们为将传统课堂导引向素质教育实施的课堂,实验性地提出了课堂教学的“五个原则”。即“主体性原则”(确保主体位置)、“实践性原则”(确保实践参与)、“普遍性原则”(确保面向全体)、“综合性原则”(关注学生发展)、“时效性原则”(关注课堂效率)。“三个确保和两个关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课堂由应试向素质教育的发展,但并未解决教师施教思想的陈旧及由此导致的课堂“灌输式教学” (你讲我听)、“教师是课堂霸主”(单边教学)、“学生是容器”(被动接受)等一系列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将素质教育思想真正走入课堂,我们做了深入的调查分析。教研员南去省城听课学习,分片、分科调研试验。渐渐地我们悟出:我们的课堂缺少两个素质培养的要素,即“活起来的课堂”和“民主和谐的课堂”。为解决此问题,我们正式启动实施主体性教学。提出了以让“课堂活起来”、“建立民主、和谐的课堂”为主要要素的主体性教学改革。并开展如何实现两大要素的大讨论。

⑵实践创造性成果。

实验一学期后,我们总结性地提出落实主体教学的“四个操作点”(①建立民主、和谐的课堂;②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③课堂中创学生自主发展、创新发展的空间;④面向全体,分层施教。)每个“操作点”的思想、方法都是大讨论中解决办法的荟萃,同时出台与之相适应的课堂教学评价方案。到此,课堂教学向“得法”的改革推进,在改革的思想、方法操作性的构建等方面,达到了较为完备的程度。

3、在课改的环境下发展课堂教学。

进入课程改革后,站在一个新的角度审视课堂教学,我们发现,几年的主体性教学改革的实践,为课程改革的实施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大部分教师的教学思想及实践操作,与课改能实现无障过渡。

⑴先引导学校进入课改序列。

“课改改什么,怎么改”,是引导学校思想清晰的进入课改序列的关键。我此我们课改之初现行考察了青县、鹿泉市等地。之后,向全区提出了我区指导课改的基本思想是: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继续贯彻主体性教学改革);创造性的开展“综合实践教学”、“研究性学习”、“发展性评价”。

“一个核心,三个创造性”的工作,将丰南课改从开始就进入高起点的正确轨道。实践表明,这个思想是一个成功的创造性思想范例。

⑵发展主体性教学思想。

一是投入一个引导。即引导教师施教行为落实 “五个关注”(关注主动探究、关注知识的形成及发展、关注学习能力及学习方式培养、关注不同情境能力的迁移、关注个体和协作)。

二是创造性构建“三种课堂”。即主体发展的课堂:有民主活跃的氛围,学生学习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结合案例分析、过程体验、推理判断、合作研究等过程,实现知识的自我架构;

主体创新的课堂:创造情境,把问题交给学生去解决,给学生丰满的创新空间;

时间、空间、内容广义的课堂:社会实践、校本课堂、研究性学习等教学活动的开展,使课堂时间、空间、内容的广义性。)

三是明确要求各学校,在统一的改革思想指导下,依实际创新地开展工作,提出并实践校本教学模式。此后,相继出现了三中“三步走”、王兰庄中学“阶段目标教学”、唐坊镇中“3+1”教学等一系列模式、方法的研究与实践,为课改的顺利实施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4.尝试阅读实践教学。

从04年始,我们尝试开展语文、英语阅读实践教学。起初是各科引入一节阅读实践课,而后组织教师编写开发阅读资料(语文两39主题分册,英语198片分级阅读卡)。随着改革深入现在正在尝试语文教学的“三个三分之一”、“英语任务教学与阅读的整合”。

二、关于教学管理。

抓教学管理是教研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具体实践中,我们注意抓住两个方面,一是抓实规范,二是改革创新。“规范”方面,主要以贯彻上级教研部门的工作思想为主;“改革创新”重视的是依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以下汇报几个我们工作中的创新点。

1.“三阶段管理”操作性地引导了学校领导抓教学。

为强化学校领导抓教学的有效性,准确地解决领导抓教学抓什么、怎么抓的问题。结合实际我们提出了一个“三阶段管理”方法。

具体是将一个学期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开学初为“辅导示范”阶段。该阶段一是开展立标活动。学校领导针对学校教学提出明确指导思想,将校长抓教学思想体现在立标活动之中,使学校在教学领域内开展有“灵魂”的工作。二是开展各类业务辅导活动,以此来规范教学,提高基本素质。第二阶段为“交流提高”阶段,该过程主要是开展校级、组级、学区级教学交流、研讨活动。此过程重点是:将教研组活动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突出出来;把集体备课作为各级教研活动的基本内容;将课例研讨作为各级活动的一个交流抓手。校本教研的扎实有效、集体备课的实实在在、课例研讨的深入开展。在此过程中,让每一位干部、教师都处于一种“参与”、“实践”的“运动状态”,使每个人在大“运动”中得到提高。第三阶段为学期结束前的“展示评比”。结合期中教学检查,开展校级、学区级的展示评比活动。在活动中总结不同层次的教研成果。让教师和学校领导有充分的表现及展示的舞台。

2.不断发展的校本教研。

(1)第一步:教什么,研究什么。

抓校本教研起始,就是解决一个教研“虚”的问题。在解决此问题前,总感到教研组活动是一种纸上工作。开始有计划,终了有总结,过程无研讨,研讨无过程痕迹,让人感到教研活动无研究、无效果、虚得很。为此我们提出:降低教研重心,不搞虚张声势。教研要面向全体教师。基本的思想是:教什么,研究什么。

围绕如何操作,我们采取“先修桥,后过河”的方式,将研讨置于上课教学进度之前。实施“三为主”的“述、评、讲、议”四环节闭环教研活动模式(内容以研究教材、教法为主,形式以中心发言人为主,过程以述课、评述课、讲课、评讲课为主)。

(2)第二步:形成校本教研体系。

进入课改后,我们编辑了“校本教研指导”专集,提出了“校本教研工作若干问题”的解决方案,确定了校本教研的基本工作体系。主要是:

校本教研活动:

甲:学习活动:平时与集中相结合,组与组之间的交流,学校论坛,教研成果报告会,学习成果交流会,校际交流,考察观摩等。

乙:课例研究:以集体备课为教研组活动的主要内容。集体备课突出集体的课例研究。活动以中心发言人的形式展开,开展四环节闭环活动。

丙:以“三讲”为主要内容组内交流(讲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体会,讲改革创新思路、做法,讲反思。)

(3)发展成立体的研讨体系。

一是教研层次发展成为:“校本教研、联片教研、学区教研、区级教研”四个有效层次。其中“联片教研”我们称之为走出校园的校本教研,几校自主地以“同唱一首歌”的形式,针对课例、改革实验等进行研讨、交流。这种形式,解决一校内部小群体难以实现的研讨交流的难题,将研究扩大到跨区域的几校,提高了研讨的广泛性及效果的适应性。二是将“学区教研”发展成一种具有管理性的教研工作开展方式。26所中学依区域成立了五个学区,每个教研员为区长统领一个学区。区长每学期初主持一次首会,安排部署学期工作。学区工作突出一个交流研讨平台(每两周一次集体备课,课例研讨)、检查交流平台(一次教学检查、两次单元统测)、展示平台(产生典型经验性工作每学区~2件、区优质课5节左右)。三是将教研面向全体干部、教师的思想,运动的思想贯彻在各层教研之中。

三、一点工作反思。

在进入课改三个年头后,我区教育局领导针对深化课改等一系列问题,提出实施“课题带动策略”。针对这一策略的实施,我们进行了反复地思考论证。在思考中产生了一点工作反思,由此促成中学教研工作当前努力推动的“一个策略、三个行为的转变”。

工作反思:几年来我们从事的是强势教研,即教研室出思想、出方法,学校来落实、执行。这种被动式的工作过程,对推动一个区域的整体工作的进步、提高有较好的效果,但针对一所学校的发展,特别是发展成为内涵丰富、有一定影响的名校,需学校实现主动发展。即学校领导凝聚全体教师,不断地展开解决问题式的工作,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人的提高、学校的发展。解决问题的过程即是课题研究的过程。课题研究是学校主动发展的重要工作载体。

“一个策略”的转变:即在推动学校发展的工作中,由被动执行式工作转变为主动发展型。主动发展的一个重要工作载体就是不断解决问题的课题研究。

12.谈教研工作的网络张力 篇十二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 有限的教研资源与无限的教研需求、有限的教研活动与无限的教学问题已成为一种矛盾。要解决好这一矛盾, 笔者认为利用网络来扩张教研工作区间, 改善教研工作模式, 使之更科学地指导教学、服务教学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一、构建学科教研资源库

教研工作涉及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学科, 内容庞大而头绪繁多, 传统的资源管理方式无法做到科学有序, 利用网络建立学科教研资源库, 既可以帮助我们进行教研工作的科学有序管理, 也利于更新教研方式。当然, 我们在建立学科教研资源库时, 一定要注重突出教研工作的特色, 从教育改革的前沿研究和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中去确定方向和主题, 针对教育教学中的难点、热点问题进行研讨, 要充分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 体现人文精神。

学科教研资源库的内容主要包括: (1) 教学资源:主要包括多媒体课件、优秀课例、试题样卷、培训资料、多媒体素材等。 (2) 教学成果:主要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随想、教科研论文、教学案例、学生作品等。 (3) 教研动态:主要包括教育动态、教改信息、教研通知、教研计划总结、教研成果等。 (4) 论坛:主要由骨干教师和教研员开辟论坛, 进行教研论坛交流互动, 提出教研的讨论话题, 展开集思广益的论证, 是教师专业型的互动教研区域。

二、探索网络教研新模式

网络能迅速、大范围地展开教研活动, 这对我们开展教研工作是莫大的福音, 能够促使我们突破传统的教研模式。在实践的摸索中, 我们构建了两种教研工作的新模式。

(一) “教研网+论坛+QQ群聊即时点评”的教研工作模式

这种模式以教研网络为依托, 以论坛为基础, 以QQ或聊天室为即时交流平台, 注重教后点评, 适用于大型教研活动。我们在举行“高中地理校本研修展示活动”中, 就采用了这种模式, 获得了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

这种教研模式的基本操作是:围绕“怎样让探究性学习更有效”的研修主题, 采用以课例为载体的形式加以研讨。首先, 两位执教老师在活动前几天把《影响我国的寒潮》的教案上传到“史地教研网”, 学校教研组长要求本校地理教师上网讨论, 在论坛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并提出修改意见。其次, 上课时采用QQ群聊开展即时点评。本校地理教师通过QQ群聊系统进行即时点评, 评价意见通过大屏幕, 及时呈现给参与观摩活动的来自四个市的100多位地理教师。如:

·张小康08:19:35

蔡老师呈现2008雪灾亲身经历的照片, 在教学素材中融入生活元素, 很好。

·徐世军08:20:15

若将雪灾照片扩展到大环境下的雪灾背景会更好些。

·夏小军08:40:04

寒潮入侵我国的底图选择, 更能让学生理解寒潮的源地、路径。图片与资料的运用较合理, 问题的情境设计也很合理。

·吴晓飞08:50:13

对于寒潮的危害这个问题的探究很成功, 有一定的合作探究氛围。

最后, 由学校地理组教师与全体观摩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互动交流。论坛探讨还使教研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得以延伸。当天“史地教研网”就收集到三个热点话题 (话题一:如何使探究性学习中的问题情境创设更有效;话题二:如何提供探究空间, 适时激疑促思;话题三:如何避免无效探究) 。论坛中, 全县地理教师围绕话题还在继续讨论, 研讨的氛围相当浓厚。

教师们认为:这种教研方式改变了以往校本教研活动“上节公开课, 大家听一听, 课后评一评”的传统模式, 突出了过程性, 增强了实效性, QQ群聊系统中人人可以畅所欲言, 不同的观点和思路在现场就产生了碰撞和争鸣, 因而扩张了教研力度, 催生了智慧火花, 提高了教研效率, 使教学设计达到最优化, 对形成浓厚的教研氛围、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

(二) “教研网+论坛”的教研工作模式

这种模式也以教研网为依托, 以论坛为基础, 但它侧重于在论坛上展开教师间的交流, 是一种教师间互助交流、平等研讨的形式。教师教学中的问题、体会都可以在论坛上自由发帖, 便于教师及时反思和相互启迪, 有利于教师的自我成长。

在实际的教研工作中, 我们把一位教师自己认为比较得意的《环境问题概述》课堂教学实录放在论坛上, 一时间引起了同科教师的热议, 好评、质疑、批评的意见都有。列举如下:

·几幅漫画很好, 既通俗易懂又能说明问题, 但是在讲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时, 我觉得可以采用更贴近生活的图片, 如路上汽车排放废气的图片。联系实际生活, 能引起学生注意, 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

·最后的实践活动:调查你生活的地区有哪些突出的环境问题, 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以及所带来的危害。是否可以再加上一个问题:我们针对这些问题应该怎么做?这可以培养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 体现新课程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对“环境问题类型”这一块内容的处理:老师先出示理论, 然后再来做活动, 最后用沙尘暴的例子让学生讨论环境问题产生的“复合效应”。我觉得前后顺序调整一下, 效果会更好。

·对“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与危害”的教学设计:先展示水污染图片, 再问: (1) 该图反映的是哪一类环境问题? (2) 该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3) 该问题会造成哪些危害?应如何治理?——这种设计太传统, 不够新颖, 是否可以改进?

针对大家的质疑和批评, 我们进行了引导, 这位教师也在论坛上进行了回帖:

·对“环境问题类型”的处理, 我觉得有道理, 作了如下调整:先出示沙尘暴例子让学生讨论, 在讨论过程中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产生有人为、有自然的原因;然后让学生归纳理论分类;再来做活动巩固知识。这样, 从问题探究到知识归纳再到应用巩固的过程显得更完整, 试教后效果比较好, 谢谢!

·对“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与危害”的教学设计我作了改进:先请同学们四人一组列举一个环境问题, 分析、写出它形成的原因, 然后教师从学生的例子中引导学生一起总结人口、工业、科技三个方面的总原因。这样的设计确实使课堂分析更有针对性, 也更能培养学生的能力。谢谢同行的指教!

这种模式充分显示了网络的张力, 教研的氛围浓厚, 效果非常好, 我们以后还会引入更广泛的内容来吸引教师的参与和投入。

三、形成网络教研反馈系统

网络教研反馈系统也以教研网为依托, 它利用飞信展开教师间的研讨与反馈。飞信是中国移动提供的可同时在电脑和手机上使用, 能实现即时消息、短信、语音等多种沟通方式的综合通信服务。它比QQ优越的是:一方不在线时, 聊天记录、文件等会即时发到手机上, 保证用户永不离线。利用飞信免费发短信和发送定时短信的功能, 可以进行双方在线研讨;如果一方在线一方不在线时, 在线的可以通过网络, 不在线的可通过手机进行异地研讨;如果双方都不在线时, 可以通过手机进行研讨;对必须面议的问题, 可通过多人手机语聊 (最多8人同时参与) 功能, 进行异地随时研讨。最后在教研网上反馈研讨的内容及结果。

教研反馈的目的是及时传递教研信息, 它既可以扩大教研工作的辐射面, 实现教师跨区域、大范围、多层面的交流;又可以补充、拓展、扩大、提升常规教研工作, 使教研活动能够介入教学全程, 长时间与教学同步进行;还可以增强教师参与教研的自主性、回应解决问题的及时性和实现互动交流的广泛性。在教研活动中, 我们对教研工作的得失、教师的合理构想、教学过程的体会等都及时以飞信的方式反馈给教师, 以促进他们进行教学反思, 提升他们的教研能力, 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上一篇:南京市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监督办法下一篇:人和动物和谐相处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