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论文

2024-09-15

郑州大学论文(精选8篇)

1.郑州大学论文 篇一

郑 州 大 学

先进班集体”申请资料

院系:信息工程系软件学院

班级:2010级九班

尊敬的校领导:

你们好!我们是信息工程(软件)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信息处理专业10级九班的同学。在2010年的新学年里来自四面八方的我们组成了现在的110人的 温暖大家庭,每个人自从踏进这个班集体就开始克服生活习惯不同的问题并迅速融入进新的集体生活。交往中同学们慢慢建立起了生活的默契,每个同学彼此之间有了更深的了解,在生活中互相帮助,相尊相爱。团结,温暖是我们的本质;踏实,进取是我们的目标;乐观,自信是我们的特色。

10级九班是一个积极向上、活力四射的集体,是一个团结友爱,自强自信的集体。我班拥有优良的作风,各方面要求进步,是一个有凝聚力的班级。在院团委、学工处、系团总支、学工办老师的指导下,在辅导员李桂花老师的带领下,在同学们的不懈努力下,我们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学习。无论是同学们的思想修养,还是班级的建设,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根据我们全体同学的意愿,特向学校提出申请,申请“先进班集体”荣誉称号。

在这片土地上,我们不愿做温室里的花朵,我们不怕毒辣的太阳,我们也不畏严寒。我们注定会与众不同,所谓九班九班,非同一般。两年来的风风雨雨、酸甜苦辣,我们一起走过。面对成绩,我们不骄不躁;面对挫折,我们勇敢前进;面对过去,我们问心无愧;面对未来,我们充满信心。希望年级领导认真考虑我们的申请。

一,思想政治

本班110名同学,共青团员100人,团支书申亚辉。目前已经发展了四批积极份子,每个胜选的同学都是达到团组织部要求合格结业。不难想象,这个集体会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将会成为优秀的共产党员。随着思想的进步,我们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在党的教育和培养下,本班所有成员会与这个团体一同成长得更为骄人。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全面提高同学们的政治素养,不断加强思想教育工作,不断完善班级政治工作管理,作为热血方刚的有志青年,有着对党和国家的无限热枕。我们会成为“四有”青年而努力。

我们的这个集体中人才济济,不乏有在校园广播站,学生会团委任职的,张钰倩和韩梦迪是多么熟悉的名字。她们通过各自的渠道去讲述我们生活中的先进事迹,鼓舞全校的同学向先进个人学习。在校园里拉旗标语,处处可见。她们为校园思想政治教育献出了自己的血汗,把汗水洒在了全校每个同学的耳边。团委的那些同学,板报是她们的第二个宿舍,他们坚持每期板报的更新工作,把她们的先进篇章飘满了校园。这就是我们班的成员,频频得到校领导和同学们的赞扬。身为班级的每一个成员我们都以他们感到无比的自豪。

全班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社会公德教育,提高个人的政治理论素养,树立牢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培养个人诚实守信美德。积极响应学校实施的素质教育,从德智体美全面要求自己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做个全面发展的新一代人。

二,班级学风

我们班不只是一个成绩优秀的班级体,也是一个学风浓郁的班集体,更是一个团结向上的班级体。我们班学习氛围浓厚,学习积极性很高。在学习方面,我班大力提倡“今日学,明日师”的思想。在着力培养大家的道德素质修养的同时,紧抓学习,时常和老师一起探讨学术问题,督促同学们努力学习专业知识。

我班成员学习劲头十足,学习态度端正,目标明确,成绩斐然。全新全意投入到学习中,图书馆,自习室随处能见到他们的身影。张浩晨可谓是班里最出名的了,他那踏实的学习态度影响了班里所有同学,每天早出晚归,时间都花在了自习室。班级素来都是以学为本,班委时刻提醒同学们以学习为首要任务。大家一致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踏实的学习态度,刻苦努力的学习精神,简单有效的学习方法。使得我们班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过去两年就有许多同学获得不同等次的奖学金。很多同学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利用课余的时间考取计算机等级证以及英语四、六级,同学们四、六级通过率在全校名列前茅。

班委干部能够起到学习带头作用,各科成绩优异,给同学们起到了表率作用。作为日常班级事务繁忙的杨南山班长,在过去两年里都稳拿奖学金,各科成绩优秀,四六级考试通过。班里的学习尖子还常常积极与同学交流心得,分享学习方法。从开学到现在,大家结伴上自习,共同探讨问题,相互鼓励,经常交流学习心得。同时入党积极分子在学习上还主动帮助其他同学。那些在大一挂了科目的同学在他们的帮助下,现在不仅已经通过原来不及格的科目,而且最近学年没有考试不及格的科目。

在过去两年的学习生活中,考试无作弊现象。我班同学在每一场考试中都能够端正考风,严肃考纪,且优秀率高。除此之外,我班的出操率和课时出勤率都相当的高。这不得不提到我们班的副班长,她们总是比其他同学早一段时间起床,提前进班为同学们做好上课准备。两年来坚持每节上课前点名,督促同学们做到不迟到,不缺席,不早退。两年来,同学们一直能保持早睡早起,按时出操,所以多次受到年级领导的赞扬。

现如今已经是大三的我们都感到有些压力了,早已没有初入大学时候的轻松。同学都有自己的目标,自己鼓励,自我督促,不管是生活还是学习都努力的去约束自己。大三是辛苦的一年,决定人生方向的一年。有很多同学都在备战一年后的研究生考试,公务员考试以及出国留学培训。

我们继续努力学习好自己的专业知识,做个合格的跨世界人才!

三,大学生活

大学生活就是集体生活。集体生活讲究的是一种环境,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良好的寝室卫生保证了同学们的身体健康,校园里的卫生是一个学校的最直接的提现。我们班的班委不定期对宿舍进行检查,评出最好的,和不好的宿舍。

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一个班集体就是一个大家庭。我们班的每个同学都十分配合学院的各项事务,认真做好卫生,争创文明宿舍,文明班级。上学期举办的“寝室文化节”活动,在风筝创意大赛中,班级成员刘怀斌,薛建宇,王思佳等同学获得院级创意二等奖。在微电影比赛中,女生团队包括王晨晖,李怡霖,刘梦琪,刘晗获得院级二等奖。在DIY设计大赛中,高文瑜同学心灵手巧,出类拔萃,获得二等奖。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大大小小的活动,我们班的同学不仅积极参加而且都取得了相当好的成绩。丰富我们的业余生活,给我们的大学生活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九班就是我们的家,无论谁有了困难我们一起面对,解决。去年初病魔缠住了李贝贝同学,班里所有的同学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他,拿出自己不多的生活费去帮助他。其中,张梦婷同学更是拿出1500元去帮助他,她拿出自己的助学金去帮助了更需要帮助的一家人。

因此,不管我们是出于何种原因,都会尽自己一份微薄之力,以自己的努力为班集体争取荣誉。五,集体运动

大学生活如果缺少活动,即使这个学校文化底蕴再浓郁,这个校园亦是缺少生机、缺少活力、缺少生命力的,那就很难培养出一批具有活力,具有创新的学生。我们是个充满活力的学校,从伊开始我们班就受到学校氛围的影响,充满活力地开始了自己的大学之旅。

还记得军训的时候同学们在操场上笔直地站军姿,一排排的像小杨树一样挺着胸膛。休息的时候没有哪个同学喊累去坐下休息,而是奋力的在歌唱,这还不过瘾,还要和别的班级比着唱。这就是我们九班,我们每个同学最初的印象,每个学生尽管彼此不认识但是早就拧在了一起。

绚烂的色彩就是我们的象征,我们鲜活。校园启动了我们年轻的生命,我们带给了校园持续的声音。不信您看。

2011-3年是我们在大学里第一个春天,院里组织了秋季篮球赛,全校不分年级全部列入比赛的队伍。我们班在体育委员的精心选拔下,组建了一支非常有竞争力的团队。他们每天辛苦训练,不怕烈阳照晒,在汗水中欢笑。其中,王铭扬同学因为训练导致手臂骨折,但是仍然没有挡住他对篮球赛的热情。我班篮球队在张志刚队长的带领下训练得当,在重围中杀出,最终获得院级亚军。比赛中队员普遍受伤,但是比赛依然进行着,他们也就坚持着,坚持就是胜利,我们胜利了!我们不惧怕高年级冲击,只坚信自己的力量。下次比赛冠军就是我们的。九班加油!九班最强!2012-4月的运动会,我们班几乎全体出动。有三十多人参加方队,有几人做裁判,更是有将近三十人直接参加的比赛。还相当部分人是做的后勤工作,不为荣誉,只为班级服务。班级里的所有人都忙了起来,运动了起来。滔天的呐喊声,激动的抛洒流水,我们是个热爱运动的集体。

运动会结束,我们班获得优秀方队的荣誉,相当部分运动员分别获得比赛的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我们在运动会上收获了属于我们班集体的荣誉和掌声。

通过这些活动,同学们联系紧密了,交流加深了,团结互助的能力得到了全锻炼,班级凝聚力也得到了稳固增强,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活动,班委加深了对同学基本情况的了解,为以后开展工作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总结

回顾大大小小的成绩,我们感到欣慰,一点一滴都凝聚着我们的辛勤汗水。当然,我们也存在着不足和欠缺,我们还需再接再厉,完善自我;在以后的学习与工作中,为了攀登更高的目标,我们会遇到不可避免的困难和波折,但只要团结一致,齐心协力,我们就能克服这些难题,我们会一如既往的去拼搏,去争取。

我们年轻的骨子里有高昂的志气,我们有饱满的热情和不灭的动力。先进班集体在我们心目中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鼓励,是一个积极向上的班集体必有的一个奋斗目标,是一个团结拼搏的班集体不可或缺的指挥棒。正是有了这个心灵的灯塔,指引鞭策着我们前进,前进,再前进;坚持,坚持,再坚持。用一言一行和实际行动来诠释我们年轻向上的心。

鉴于我班以上良好的表现,我们有信心去参评先进班集体,更有能力继续高举“先进集体”的旗帜向前迈进,请学院领导审核。此致

敬礼!

申请班级:2010级九班

2012年9月21日

2.郑州大学论文 篇二

一、国内外关于完美主义理论的研究

1、国内外关于完美主义的研究历程

经过文献查阅, 比较有影响力的理论研究如下:

学术界至今关于完美主义这一概念的界定仍未达成一致性。不同的研究中往往根据各自的研究目的和研究视角, 对完美主义作出不同的界定, 其中很多界定其实是对完美主义不同层面的阐述。

Adler (1956) 认为, 追求完美是属于个体的天性, 是正常的行为表现。Adler是第一位赋予完美主义积极意义的人格心理学家, 他认为追求完美是个体众多行为动机中最本质、最纯净的动机。Hamachek (1978) 认为完美主义不仅是一种个体的行为方式, 它还包括着个体对这一行为的看法。Burns (1980) 认为, 完美主义界属于一种认知网络, 其包括期待、对事件的解释、自我评价以及对他人的评价。Hewitt (1991)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认为, 完美主义者倾向于设置不现实的标准并努力达到这些标准, 对失败的选择性注意并过度泛化, 严厉的自我评价且倾向于全或无的思维方式。在研究现有文献的基础上, 本研究中的"完美主义"界定为:个体的一种对待事物要求达到无缺点的地步, 按理想的标准苛求他人和自己的人格特质。其包括五个维度:担心错误维度、条理性维度、父母期望维度、个人标准维度、行动疑虑维度。

随着学术界对完美主义研究的丰富和演进, 针对完美主义多维结构的量表逐渐发展起来, 具有广泛代表性的主要有: (1) Burns完美主义量表。 (2) Garner (1983) 进食障碍调査量表的完美主义分量表。 (3) Frost多维完美主义量表。 (4) Hewitt多维完美主义量表。 (5) 积极、消极完美主义量表。 (6) 近乎完美量表修订版, 也有不少研究者根据自己的研究理论侧重点进行完美主义测量量表的编制。

本研究即采用由方新、钱铭怡等对Frost多维完美主义量表进行修订后的中文版, 结合中国大学生的实际情况, 最终形成了大学生完美主义问卷, 包涵40道题目, 四个维度, 采用五点计分法, 四个维度分别为:分别是担心出错、个人标准、条理性和父母要求。该量表分量表分半信度为0173~0188, 同质性信度为0180~0191, 重测信度为0168~0180 (P<0101) 。适合在大学生范围内使用。

2、情绪智力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1) 情绪智力的发展历程

1920年, 桑代克 (Thondike) 提出了社会智力的概念。他认为社会智力包含两部分: (1) 理解他人; (2) 在社会情境中明智地行动。1948年, Leeper提出, 情绪思维是一般智力的组成部分, 并对逻辑思维有一定的促进作用。1983年, Gardner的多元智力理论对情绪智力理论的发展起着直接的推动作用。直至1990年, 美国耶鲁大学Mayer和Salovey发表了《情绪智力》的文章, 并首次提出了自己的情绪智力理论。自此, 情绪智力这一概念得到了迅速应用。

(2) 情绪智力的主要理论

经过文献查阅, 总结情绪智力的主要理论有以下几种:

1990年, Mayer和Salovey首次提出情绪智力理论。后经过修整, 2000年将情绪智力定义为“准确地觉察、评价和表达情绪的能力;接近并产生感情以促进思维的能力;理解情绪及情绪知识的能力;以及调节情绪以助情绪和智力的发展的能力。”1995年, Goleman在他的《情绪智力》一书中提出了情绪智力的内涵以及他对情绪智力的基本观点和自己的理论体系。Goleman将情绪智力定义为控制情绪冲动、理解别人内在的感情及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具体包括5个方面的能力: (l) 认识自己情绪的能力; (2) 妥善管理自己情绪的能力; (3) 自我激励的能力; (4) 理解他人情绪的能力; (5) 人际关系的管理能力。

(3) 国内情绪智力的研究

2000年, 王晓钧对情绪智力的理论结构展开了实证研究, 他将情绪智力分四个因素:自我情绪认知能力、社会情绪认知能力、情绪思维能力、情绪成熟监察能力。许远理提出了情绪智力九要素结构说;卢家媚认为情绪智力是人成功完成情感活动所需的个性心理特征, 包括有知觉情感的能力、理解情感的能力等7种能力。此外, 也有很多学者对情绪智力的效标效度进行了研究, 我国情绪智力方面的研究正在不断丰富和发展。

(4) 情绪智力的测量

根据测量方法的不同, Petrides和Furnham把情绪智力分为特质情绪智力和能力情绪智力。1997年Mayer等人系统地修正好自己的情绪智力理论之后, 进而编制了多因素情绪智力量表MEI, 该量表由4个分量表构成, 有较好的信效度。经过修改, 2000年, Mayer等人在MEIS的基础上又研制出了新的情绪智力量表MSCEIT, 并与2002年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具有代表性的测量工具主要有:1997年, Bar-On编制的情商问卷EQ-I, 1998年, Goleman编制的情绪能力问卷ECI和1998年, Schutte编制的情绪智力问卷EIS。

本研究采用Schutle等人 (1998) 根据Mayer和Salovey (1990) 的情绪智力理论编制的情绪智力量表EIS, 考察大学生情绪智力的特征。此量表有着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国内学者王才康把该量表翻译为中文版后, 也验证了它的信度和效度 (±系数为0.83) 。其包括33个条目, 4个分量表 (感知情绪, 10个条目;调节自我情绪, 9个条目;调节他人情绪, 8个条目;运用情绪, 4个条目;另外条目6和条目8没有清晰地分析出来) 。要求被试在5点量尺上评价对每个句子的赞同程度 (1=很不符合, 2=较不符合, 3=不清楚, 4=较符合, 5=很符合) 。另外, 条目5、28、33反向记分。

2、完美主义和情绪智力的相关研究

通过文献查阅以往关于完美主义的相关研究, 总结发现以往关于大学生完美主义的相关很多是关于学业成绩、心理健康水平、父母教养方式、同学关系、抑郁等方面的研究。这里就不再赘述具体研究;而探讨和情绪智力相关的文献比较少, 因此探讨和大学生完美主义与情绪智力的相关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通过在中国知网上文献搜索关于情绪智力的相关研究, 总结发现大学生情绪智力的很多相关研究是关于人际关系, 幸福感、自我满意度、学业成绩、适应性等方面的。这里就不再一一赘述具体研究。

二、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

本研究调查对象为郑州大学本科一年级到四年级共450名在校生, 通过在郑州大学图书馆发放问卷的形式随机调查在校大学生。共发放问卷450份, 回收有效问卷405份, 有效率为90%。其中男生197人, 女生208人;被试分布在大一25%、大二32.1%、大三15.9%、大四26%。

2、调查工具

(1) 大学生完美主义问卷

由方新、钱铭怡等对Frost多维完美主义量表进行修订后的中文版大学生完美主义问卷。结合中国大学生的实际情况, 最终形成了大学生完美主义问卷, 包涵40道题目, 四个维度, 采用五点计分法, 四个维度分别为:分别是担心出错、个人标准、条理性和父母要求。该量表分量表分半信度为0173~0188, 同质性信度为0180~0191, 重测信度为0168~0180 (P<0101) 。适合在大学生范围内使用。

(2) 情绪智力量表

本研究采用采用Schutle等人 (1998) 根据Mayer和Salovey (1990) 的情绪智力理论制的情绪智力量表考察大学生情绪智力的特征。国内学者王才康把该量表翻译为中文版后, 也验证了它的信度和效度 (±系数为0.83) 。其包括33个条目, 4个分量表 (感知情绪, 10个条目;调节自我情绪, 9个条目;调节他人情绪, 8个条目;运用情绪, 4个条目) 。

采取集体施测的方式, 每次施测人数不多于50人。使用统一的指导语, 问卷采用无记名方式填写。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5.0for Windows进行统计分析。

三、结果及讨论

1、大学生完美主义和情绪智力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分析

在显著性水平P<0.05;和P<0.01水平上结果显示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大学生完美主义问卷与情绪智力量表的稳定性和有效性;也说明完美主义特质和情绪智力与人口学变量的相关很小 (0.141) , 是一种普遍和相对稳定的特质。在此基础上探讨两者各维度上的相关显得更有意义。

2、大学生完美主义与情绪智力在各个维度上面的相关性分析

结果显示:完美主义的个人标准这个维度与情绪智力的四个维度均有显著性差异, 其中担心出错维度与自我情绪调节维度上面相关显著 (0.487) 。完美主义的条理性这一维度与情绪智力的三个维度上均有负相关。

数据显示个人标准和父母要求在完美主义与情绪智力的相关中贡献很大, 尤其是个人标准在情绪智力的各个维度均有显著性相关, 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个人标准的高低与父母要求有很大的相关, 而个人标准的高低又和情绪智力有一定的关系, 要求越严格, 个人标准越高, 个体越努力, 进而在人际关系和情绪控制上更加严格提高自己的能力。值得一提的是, 担心出错在情绪智力的各维度上均有负性相关, 虽不显著, 但是也说明越害怕出错的人情绪智力的发挥就会受到影响, 这给后续研究提供了参考。

四、结论

完美主义与情绪智力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相关, 在个人标准这一维度上与情绪智力的各维度均有显著性相关。完美主义的倾向性会对情绪智力的发展与一定的影响。为完美主义与情绪的相关研究积累一些基础理论, 具有借鉴意义。

五、研究不足

由于样本偏小, 取样时间及其地点的限制, 本研究标准化程度有所降低;此外, 由于基础理论研究的缺乏, 对数据分析的能力缺乏一定的权威性和说服力。对结果的分析和讨论也略显稚嫩, 希望加强理论积累, 增加数据分析能力, 为后续研究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Salovey, MayerJ D.Emotional intelligence.Imagination, Cognition and Personality, 1990, 9 (3) :185-210.

[2]郑日昌.大学生心理诊断[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9:339-341.

3.郑州大学的引智特色 篇三

郑州大学是一所涵盖理学、工学、 医学、文学等11大学科门类的综合性大学,是河南省唯一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多年来,郑大高度重视引进国外智力工作,从1979年开始聘请第一位外国专家,到目前年聘请长期专家100多人,仅诺贝尔奖获得者就聘请了4人,尤其是弗朗斯瓦·马蒂院士的引进,更是开创了郑州大学引进国外高层次人才的先河。可以说,郑州大学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外国专家与智力的引进。

引得来:

外国专家聘请多样化

不断拓宽聘请渠道。利用有限资金,扩大对外交往,多渠道聘请外国专家来校工作。一是借助于政府部门搭建的有效平台,如国家外国专家局举办的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等。二是通过国外团体,如与美国英语协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确保能够及时聘请到高水平的语言和专业教师。三是通过国外友好学校,如莫斯科国立大学国际教育中心每年向学校派遣一名优秀的俄语教师。四是通过本校师生出国学习或参加国际会议的机会,接触国外著名专家学者,邀请其来校工作。

不断拓宽聘请领域。根据学校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方面的需要,把聘请领域从单纯的语言教学拓宽到其他学科,如化工学院、环境与水利工程学院、材料学院、基础医学院等聘请的相关专业外国专家,不仅进行教学活动,还参与科研和实验室建设等。

不断提高聘请层次。除了聘请一般的语言类外籍教师以外,学校围绕重点学科和重大科研项目,以本校优势学科作为学术交流的突破口,有针对性地引进学术地位高、影响大的国际知名学者来校工作,如法国院士马蒂教授、英国院士尼克教授等。

留得住:

外国专家服务人性化

加强外国专家来华后培训。外国专家到达学校后,依照“重视培训,计划在先”的原则,对他们进行国家法律法规、人文地理、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培训,同时编辑发放《外籍教师手册》,使他们尽快熟悉环境,适应文化差异,安心工作。

营造和谐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主动与外国专家交朋友,注重感情投资,多办实事,多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如帮助他们解决小孩入托、就医等生活难题,圣诞节、春节等重大节日进行多种形式的慰问,做好他们来往信函的收发工作,等等。对于这些 “不起眼”的小事,如果持之以恒,用踏实、认真的工作态度和实际行动去关心他们,就能赢得他们的理解和信任,使他们充分发挥工作积极性。

定期组织外国专家参加各种活动。组织专家参观旅行、观看演出或参加各种社会文化活动,如省政府国庆招待会、商都友谊林植树活动等。一方面可以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他们对我国文化、历史、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等情况的了解。

确保外国专家人身和财产的安全。依据外事、公安及国家安全方面有关法规,结合学校具体情况,制定安全防范管理规定,如《外国文教专家在郑州大学工作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同时,确保针对外国专家的安全保卫制度健全并落实到位,强化外国文教专家住所的安全保卫措施等。

做好外国专家的评先评奖工作。近年来,学校共有两名外国专家获得中国政府“友谊奖”,多名外国专家获得河南省“黄河友谊奖”。校内部不同学院也设立了相关奖项,对表现突出的专家给予表彰,进一步调动了专家的工作积极性。

管得好:

外国专家管理科学化

建立健全管理规章制度。根据国家有关外国专家管理工作的政策、法规,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相关外国专家管理制度,如:《郑州大学聘请长期外籍文教专家管理办法》、《郑州大学聘请短期外籍文教专家管理办法》等。同时,建立并不断完善《郑州大学外国专家聘请手续流程》。在具体管理中,不同学院也建立完善了相关管理制度。如升达学院建立了《外教工作管理制度》、《外教安全管理制度》、《外事人员工作制度》、《外教来访人员制度》、《外教楼管理人员规定》、《外籍教师安全管理制度》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并专门将《外国人入出境管理法实施细则》节选(中、英文)、《外教管理制度》(中、英、日文)公告于外教楼内。具体管理中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以合同和相关规定为依据,较好地维护了外教的利益。

建立多部门协调管理机制。对于教学层次的外国专家,他们的招聘、解聘、日常管理、工资发放、业绩评估等由国际交流与合作处统一管理。对于引进的外国院士等高层次外国专家,他们的聘请、接待、住宿安排、生活和工作条件等由学校人事处、国际交流与合作处与相关院系协调管理。

建立完善监督考核制度。把外国专家编入相应的教研室、研究组等,明确他们的教学和科研任务,并与相关院系密切配合,通过网上评教、学生座谈等方式做好对他们的绩效评估工作。同时,还给予他们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如要求他们参加教研活动,帮助他们了解学校的发展现状,使他们的教学科研工作更好地融入学校的整体工作之中。

建立外国专家助手制度。对承担重要教学和科研任务的外国专家配备一名助手。该助手的主要任务是为外国专家提供一些辅助性工作,担当与学校管理部门及有关院系的联络人,为外国专家的工作和生活提供必要的帮助。

出效益:

提升学校教学科研水平

在聘请大量语言教师的同时,学校有计划、分层次地开展和深化引进外国专家工作,通过多种方式聘请高层次研究专家及世界顶尖级学术大师,逐步奠定了学校的学术地位,争取到来自世界高水平的科研组织的合作机会,极大地提升了学校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

马蒂院士是法国国家科学院、欧洲科学院等多个国家的科学院院士、美国化学会和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员。曾任法国化学会主席,是世界著名磷化学专家。经吴养洁和赵玉芬两位院士的引荐,2005年学校成功引进了弗朗斯瓦·马蒂教授来校工作,并建立郑州大学磷化学研究中心。2007年4月,经马蒂教授牵线搭桥,郑州大学与法国国家科学研究院签署了合作协议,在高新技术研发等方面开展合作。同年9月,马蒂教授国际磷化学实验室在郑州大学正式启动,这是河南省第一个由外籍院士建立的国际性实验室。在马蒂院士的积极推动下,郑州大学现已成功举办两届国际学术研讨会——郑州化学论坛,先后邀请了多名世界著名化学专家。马蒂院士的到来,为郑州大学在国际实验室建设、有机磷化学研究、高级人才培养和学术团队建设等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也推动了河南省化学、化工和医药学科的发展,促进了河南省科技领域的对外交流与合作。

4.郑州大学评审条件 篇四

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

为加快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促进我校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科学研究、技术创新、服务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高等学校教师职务试行条例》和河南省职称改革的有关政策规定,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条件。

一、职业道德

申报教师(实验人员)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须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教师职业,认真履行职责,遵纪守法,学高身正,为人师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二、学历资历 1.申报讲师

(1)大学本科毕业取得学士学位,担任助教职务4年以上;(2)研究生毕业取得硕士学位,从事本专业工作3年以上。2.申报副教授

(1)大学本科毕业取得学士学位,担任讲师职务5年以上;(2)研究生毕业取得硕士学位,担任讲师职务4年以上;(3)研究生毕业取得博士学位,担任讲师职务2年以上。

申报当年年龄不满45(省里条件为35)周岁、没有取得硕士以上学位者,按破格条件评审。

3.申报教授

大学本科毕业以上学历并取得相应学位,担任副教授职务5年以上。申报当年年龄不满50周岁、没有取得博士学位者,按破格条件评审。4.申报实验师

(1)大学专科毕业,担任助理实验师职务4年以上;

(2)大学本科毕业取得学士学位,担任助理实验师职务4年以上;(3)研究生毕业取得硕士学位,从事本专业工作3年以上。5.申报高级实验师

(1)大学专科毕业,担任实验师职务7年以上;

(2)大学本科毕业取得学士学位,担任实验师职务5年以上;(3)研究生毕业取得硕士学位,担任实验师职务4年以上;(4)研究生毕业取得博士学位,担任实验师职务2年以上。

申报上述职务人员外语水平须符合国家和河南省的有关政策规定;申报高等学校教师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须具有高等学校教师资格。

三、讲师、副教授、教授评审条件

(一)教学工作量要求

申报评审讲师、副教授、教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必须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工作任务。以教学为主的专业课教师,年均教学216学时以上;以科研及医科后期教学为主的专业课教师,年均教学108学时以上;从事体育、政治、外语公修课教师,年均教学288学时以上;从事思想政治工作以及主要从事管理工作的教师,年均教学量按专任教师学时的1/2计算。

(二)讲师评审条件

1.专业理论知识和工作能力。任助教以来,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1)具有较为扎实的本专业知识和较完备的教育理论基础,基本了解本学科国内外发展动态。具有从事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熟悉本专业各教学环节,教学基本功扎实,教法灵活,教学态度端正,教案规范,教学效果良好。

(2)承担部分课程的讲授工作。组织课堂讨论,指导实验、实习、社会调查,承担课程的辅导、答疑、批改作业,协助指导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工作任务。根据工作需要,担任学生班主任、政治辅导员。

(3)重视教育教法研究,在CN刊物上公开发表1篇以上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文科为独著,理、工、医科为前2名)。

2.工作业绩。任助教以来,须具备下列条件:(1)教学。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①年度考核获优秀等次1次以上。

②在教育、教学技能竞赛中,获得校级以上奖励。③获得校级以上教育、教学荣誉称号。

④指导本科生或研究生参加省级以上学科竞赛或科技创新等大赛获得三等以上奖励。(2)论文、著作。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①在CN学术刊物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4篇以上(文科至少2篇为独著,理、工、医科限前2名且其中至少有一篇为第一作者)。

②参与撰写正式出版的著作或参编省级以上统编、规划教材1部(本人撰写2万字以上),同时在CN学术刊物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3篇以上(文科至少1篇为独著,理、工、医科限前2名且其中至少有一篇为第一作者)。

论文经同行专家鉴定达到讲师水平。

(3)项目、奖励、专利。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①省辖市、厅级以上科技成果奖或校级以上教学成果奖的主要完成人。②校级以上科研(教研、工程)项目(课题)的主要完成人。③参与完成省级以上教学质量工程项目。

④主持获得与本专业相关的国家专利(含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1项以上。

(三)副教授评审条件

1.专业理论知识和工作能力。任讲师以来,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1)具有系统、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比较丰富的实践经验,掌握本学科领域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对本学科有较深入的研究,具有较为明确的专业研究方向。

(2)长期在教学第一线工作,系统担任一门公共课、基础课或两门以上课程(其中一门为专业基础课)的讲授工作,每学年至少讲授一门课程。组织课堂讨论,指导实验、实习、社会调查,指导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全面履行岗位职责,教书育人,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工作任务,教学考核成绩优良。

(3)具有主持本学科教育教学改革、教法研究的能力,以及指导青年教师、硕士研究生或进修教师的能力,并根据工作需要全过程协助培养过一届以上合格硕士研究生,或指导青年教师、进修教师成绩显著。

(4)认真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在CN刊物上公开发表1篇以上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文科为独著,理、工、医科为前2名)。

2.工作业绩。任讲师以来,须具备下列条件:(1)教学。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①年度考核获优秀等次1次以上。

②在教育、教学技能竞赛中,获得省辖市、厅级以上奖励。③获得省辖市、厅级以上教育、教学荣誉称号。

④指导本科生或研究生参加省级以上学科竞赛或科技创新等大赛获得二等以上奖励。(2)论文、著作。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①论文被SCI、EI、ISTP或A&HCI、SSCI收录,或被《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收录4篇以上(文科均为独著,理、工、医科均为独著或第一作者)。

②专业课教师在CN学术刊物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8篇以上(文科均为独著,理、工、医科至少4篇为独著或第一作者,其余限前2名),其中至少4篇发表在中文核心学术期刊或至少1篇发表在本学科领域公认的权威性学术刊物上。

以科研为主的教师在CN学术刊物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10篇以上,(文科均为独著,理、工、医科至少4篇为独著或第一作者,其余限前2名),其中至少4篇发表在中文核心学术期刊或至少1篇发表在本学科领域公认的权威性学术刊物上。

公修课教师在CN学术刊物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6篇以上(文科均为独著,理、工、医科至少4篇为独著或第一作者,其余限前2名),其中至少3篇发表在中文核心学术期刊或至少1篇发表在本学科领域公认的权威性学术刊物上。

③正式出版本专业学术著作1部(本人撰写8万字以上)或译著1部(本人翻译12万字以上),或参编省级以上统编、规划教材1部(本人撰写6万字以上);同时专业课教师在CN学术刊物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6篇以上(以科研为主的教师8篇以上,公修课教师4篇以上,文科均为独著,理、工、医科至少3篇为独著或第一作者,其余限前2名),其中至少3篇发表在中文核心学术期刊或至少1篇发表在本学科领域公认的权威性学术刊物上。

经专家鉴定,论文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达到副教授水平。(3)项目、奖励、专利。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①主持完成1项省、部级以上科研、工程项目,或2项省、部级以上科研、工程项目的主要完成人(限前5名),或本人完成到校经费15万元(文科6万元)以上的横向项目(附财务处收据及项目合同书复印件)。以上项目通过省、部级以上业务主管部门组织的鉴定,或委托单位验收达到省内先进水平(附鉴定材料),并产生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②国家级奖和省部级一等奖的主要完成人;或省、部级三等以上科技奖、社会科学成果奖的主要完成人;或省、部级二等以上教学成果奖的主要完成人(限前3名);或2项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以上的第一作者;或2项省辖市、厅级一等以上科研成果奖的主要完成人(限前3名)。

③省级以上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的主要完成人(限前3名)。

④主持获得与本专业相关的国家发明专利1项以上或实用新型专利2项以上。

3.破格评审副教授任职资格,应超额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工作量,教学效果显著,教学考核成绩优秀,符合正常晋升副教授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工作能力。在工作业绩方面除完全符合上述条件外,有一项特别突出,如在任现职以来发表的本专业学术论文中至少有8篇发表在中文核心学术期刊或本学科领域公认的权威性学术刊物上(其中至少有4篇学术论文发表在本专业国家一级学术刊物上,文科被《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摘录、复印,理、工、医科被SCI、EI收录),或主持完成1项国家级科研、工程项目,或完成到校经费60万元(文科30万元)以上的横向项目,或是国家级奖的主要完成人(限前3名)或省、部级二等以上科技成果奖、社会科学成果奖的第一完成人等,以上经2位同行专家推荐,可以破格评审副教授职务。

(四)教授评审条件

1.专业理论知识和工作能力。任副教授以来,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1)具有广博、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厚的专业知识,具有丰富的教学科研经验,掌握本学科领域国内外发展动态,具有开拓本学科新的研究领域和承担重大科研项目、解决关键科研难题的水平和能力。具有明确、稳定的专业研究方向和较深的学术造诣,在本学科有一定的知名度,任现职以来至少公开作过2次以上学术报告。(2)长期在教学第一线工作,系统担任两门以上主干课程(其中一门为专业基础课)的讲授工作,每学年至少讲授一门课程。根据教学要求组织课堂讨论,指导实验、实习、社会调查,指导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在教学中能根据现代科技、教育发展,与时俱进,不断改革、更新、充实教学内容,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工作任务;教风严谨,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优秀。

(3)具有指导研究生和访问学者的能力,指导青年教师、访问学者或进修教师成绩显著,根据工作需要全过程培养或合作培养过一届以上合格硕士研究生。(4)关注本学科教育、教学的前沿发展动态,在CN刊物上公开发表1篇以上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文科为独著,理、工、医科为前2名)。

2.工作业绩。任副教授以来,须具备下列条件:(1)教学。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①在教育、教学技能竞赛中,获得厅级一等奖。②获得省级以上教育、教学荣誉称号。

③参加省级教改项目一项或主持校级教改项目一项。④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

⑤指导本科生或研究生参加省级以上学科竞赛或科技创新等大赛获得一等以上奖励。(2)论文、著作。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①论文被SCI、EI、ISTP或A&HCI、SSCI收录,或被《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收录6篇以上(文科均为独著,理、工、医科均为独著或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

②专业课教师在CN学术刊物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12篇以上(文科均为独著,理、工、医科至少6篇为独著或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其余限前2名),其中至少8篇发表在全国中文核心学术期刊或本学科领域公认的权威性学术刊物上(文科至少3篇有创见性的学术论文发表在国家一级学术刊物上或被《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摘录、复印,理、工、医科至少有3篇被SCI或EI收录)。

以科研为主的教师在CN学术刊物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15篇以上,(文科均为独著,理、工、医科至少6篇为独著或第一作者,其余限前2名),其中至少8篇发表在全国中文核心学术期刊或本学科领域公认的权威性学术刊物上(文科至少3篇有创见性的学术论文发表在国家一级学术刊物上或被《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摘录、复印,理、工、医科至少有3篇被SCI或EI收录)。

公修课教师在CN学术刊物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10篇以上(文科均为独著,理、工、医科至少6篇为独著或第一作者,其余限前2名),其中至少8篇发表在全国中文核心学术期刊或本学科领域公认的权威性学术刊物上(文科至少3篇有创见性的学术论文发表在国家一级学术刊物上或被《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摘录、复印,理、工、医科至少有3篇被SCI或EI收录)。

③正式出版本专业有较高水平的学术专著、译著2部以上(文科至少有1部为20万以上独著或独译,理、工、医科本人撰写10万字以上),或参编省级以上统编、规划教材1部以上(本人撰写10万字以上),经专家认定,在同类著作、教材中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用性。同时专业课教师在CN学术刊物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8篇以上(以科研为主的教师10篇以上,公修课教师5篇以上,文科均为独著,理、工、医科至少6篇为独著或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其余限前2名),其中至少5篇发表在全国中文核心学术期刊或本学科领域公认的权威性学术刊物上(文科至少2篇有创见性的学术论文发表在国家一级学术刊物上或被上述检索或刊物收录)。

经专家鉴定,论文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达到教授水平。(3)项目、奖励、专利。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①主持完成1项国家级科研、工程项目,或主持完成2项省、部级以上科研、工程项目,或本人完成到校经费60万元(文科30万元)以上的横向项目(附财务处收据及项目合同书复印件)。以上项目通过省、部级以上业务主管部门组织的鉴定,或委托单位验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附鉴定材料),并产生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② 国家级奖(限前4名)或省、部级二等以上科技奖、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的主要完成人(限前2名);或省、部级一等以上教学成果奖的第一完成人;或3项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的第一作者,或获得省、部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项以上(限第1名)。

③省级以上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的主要完成人(限前3名)。④主持获得与本专业相关的国家发明专利2项以上。

在上述条件中,有一项特别突出,有重大贡献或突破,经专家论证,达到教授水平,可认为符合业绩条件。

3.破格评审教授任职资格,应超额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工作量,教学效果显著,成绩突出,为本校教师所公认,符合正常晋升教授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工作能力。符合正常晋升教授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工作能力。在工作业绩方面除完全符合上述条件外,有一项特别突出:如在任现职以来发表的本专业学术论文中至少有10篇发表在中文核心学术期刊或本学科领域公认的权威性学术刊物上(其中至少有6篇有创见性的学术论文发表在本专业国家一级学术刊物上,文科被《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摘录、复印,理、工、医科被SCI、EI收录),或主持完成1项国家级重点科研(工程)项目,或完成到校经费100万元(文科50万元)以上的横向项目,或是国家级奖的主要完成人(限前2名),或省、部级一等科技成果奖、社会科学成果奖的第一完成人等,以上经2名同行专家(其中应有1名校外专家)特别推荐,可以破格评审教授职务。

四、实验师、高级实验师评审条件

(一)实验师评审条件

1.专业理论知识和工作能力。任助理实验师以来,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1)掌握本专业的知识和技术,了解本学科领域国内外实验技术动态,具有独立设计实验方案、改进实验技术条件的能力,有娴熟的实验技能、技巧和丰富的实验经验,能够指导学生实验全过程。(2)胜任实验教学工作,讲解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指导性。能够通过实验教学,强化学生的操作技能训练,巩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启发引导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负责精密仪器、大型设备的调试、维护和检修,能够改进有关实验仪器设备的性能指标,具有排除一般故障的能力。

(4)独立完成过一定数量的实验任务,并写出较高水平的实验报告,为教学、科研工作提供高水平的服务。

2.工作业绩。任助理实验师以来,须具备下列条件:(1)教学。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①年度考核获优秀等次1次以上。

②在教育、教学技能竞赛中,获得校级以上奖励。③获得校级以上教育、教学荣誉称号。

④指导本科生或研究生参加省级以上学科竞赛或科技创新等大赛获得三等以上奖励。(2)论文、著作。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①在CN学术刊物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含实验报告)4篇以上(限前2名且其中至少有一篇为第一作者)。

②参与撰写正式出版的著作或参编省级以上统编、规划实验指导用书1部(本人撰写1.5万字以上),同时在CN学术刊物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含实验报告)3篇以上(限前2名且其中至少有一篇为第一作者)。

论文经同行专家鉴定达到实验师水平。

(3)项目、奖励、专利。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①省辖市、厅级以上科技成果奖或校级以上教学成果奖的主要完成人。②校级以上科研(教研、工程)项目(课题)的主要完成人。

③获得与本专业相关的国家专利(含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1项以上。

④独立设计过2个以上新的实验项目并被采纳,使用两年以上,效果良好(附实验方案和完成后的测试记录);或作为主要完成人,根据实验或科研要求,对现有仪器进行技术改造,投人使用后效果良好;或加工设计特殊实验装置采用后效果良好(以上均须附单位证明)。

(二)高级实验师评审条件

1.专业理论知识和工作能力。任实验师以来,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1)具有系统、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掌握本学科国内外实验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丰富的实验经验和组织、指导大型实验技术工作以及解决关键性技术问题的能力。

(2)积极完成学校规定的工作任务。独立、熟练承担本专业实验课程,讲解深入透彻、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指导性。通过实验教学,有效加强对学生的操作技能训练,巩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启发引导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能够独立地创造或改善实验技术条件,设计、加工特殊的实验装置或零部件,改进有关仪器设备的性能指标。能独立承担精密仪器、大型设备的调试、维护、检修和故障的排除,在本部门的科技进步和提高管理水平工作中发挥主要作用。

(4)主持完成过一定数量的高难度的实验任务,并写出高水平的实验报告和论文,提出重要的专业理论见解,对实际工作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5)具有指导和培养中、初级实验技术人员的能力。2.工作业绩。任实验师以来,须具备下列条件:(1)教学。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①年度考核获优秀等次1次以上。

②在教育、教学技能竞赛中,获得省辖市、厅级以上奖励。③获得省辖市、厅级以上教育、教学荣誉称号。

④指导本科生或研究生参加省级以上学科竞赛或科技创新等大赛获得二等以上奖励。(2)论文、著作。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①论文被SCI、EI、ISTP全文收录3篇以上(均为独著或第一作者)。

②在CN学术刊物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6篇以上(其中至少2篇为第一作者其余限前2名),其中至少2篇发表在中文核心学术期刊或至少1篇发表在本学科领域公认的权威性学术刊物上。

③正式出版本专业学术著作或参编省级以上统编、规划实验指导书1部(本人撰写5万字以上),同时在CN学术刊物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4篇以上(其中至少2篇为第一作者其余限前2名),其中至少1篇发表在中文核心学术期刊或本学科领域公认的权威性学术刊物上。

经专家鉴定,论文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达到高级实验师水平。(3)项目、奖励、专利。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①2项省、部级以上科研、工程项目的主要完成人,或主持完成1项以上省辖市、厅级以上科研(教研、工程)项目(课题),并通过省、部级以上业务主管部门组织的鉴定(附鉴定材料),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②省、部级三等以上科技奖、社会科学成果奖的主要完成人,或省、部级二等以上教学成果奖的主要完成人(限前3名),或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以上的第一作者,或省辖市、厅级二等以上科研成果奖的主要完成人(限前3名)。

③独立承担重要实验装置的研制(有专项经费,至少有1项投入运转,效果良好);或根据工作和科研要求,成功设计、加工关键性实验装置或改进仪器设备的性能指标,使用效果良好,取得较大经济效益(附学校鉴定、评估报告)。

④省级以上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的主要完成人(限前3名)。

⑤获得与本专业相关的国家发明专利1项以上或实用新型专利2项以上。破格申报评审高级实验师任职资格者,参照破格评审副教授任职资格的工作业绩条件。

五、有关问题的说明

1.本条件为我校教师(实验)中、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在评审时掌握的最低条件,各院(系)可根据本单位的岗位情况和申报人员情况自行制定推荐条件。

2.本条件所称“以上”“以下”均含本级。3.教师的教学学时按每学年36周计算。

4.申报人工作业绩中同一课题的成果奖励、项目、著作和教材不重复计算。论文、成果奖励、项目、著作和教材应为本专业或本学科领域。要求的论文总数量包括本人公开发表的教育、教学研究论文。

5.论文不含增刊、特刊、论丛、专刊等形式的刊物。著作、教材不含论文集、习题集等。

6.国家级科技奖是指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及相当级别的奖励;省级科技奖是指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及相当级别的奖励;部级科技奖是指1999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颁布以前的科学技术进步奖及相当级别的奖励。奖励以正式文件和获奖证书为准。

7.SCI为科学引文索引,EI为工程索引,ISTP为科技会议录索引,A&HCI为艺术与人文科学引文索引、SSCI为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8.省级以上教学质量工程项目是指精品课程、教学团队、特色专业、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双语示范教学课程等。

9.通讯作者视同第一作者。

10.评审委员会在掌握本条件时,要从申报人的岗位、专业背景、工作经历和能力、工作业绩等方面综合把握,在申报人符合申报条件的前提下,重点衡量其学术、技术水平和业内认可情况,如认定申报人的综合水平达不到相应职务的要求,可视为申报人不具备担任相应职务的条件;如申报人工作业绩中有一项特别突出,有重大贡献和突破,经专家论证,达到相应职务的水平,可视为申报人具备担任相应职务的条件。

六、本条件自下发之日起施行。原《郑州大学教师(实验人员)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试行)》(校人事〔2001〕35号)和《关于印发<郑州大学教师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优先晋升条件(试行)>的通知》(人字〔2009〕33号)文件同时废止。未尽事宜,按国家和河南省有关职称政策执行。

5.郑州大学毕业论文 篇五

摘要

濮阳市作为龙文化的发源圣地,有必要对中华龙文化和濮阳龙文化的研究与开发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尽管对龙文化的研究和开发已获得丰厚的成果,但也存在很多问题。由于龙文化渗透的范围非常广泛,濮阳可以很好地利用这一资源,从而推出“中华龙都”的城市品牌。这样不仅能促进濮阳的经济发展,同时也能扩大它的城市影响力和知名度,这对龙文化也起到了很大的传播和保护作用。

关键词:濮阳 龙文化 龙文化资源 研究

Abstract

As the dragon cultural holy land in Puyang city, it is necessary to carry on the thorough analysis to the Chinese dragon culture with the Puyang dragon cultur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s present condition.Although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n the dragon culture has make lots of results, it still has a lot of problems.Due to the very wide range of the dragon culture, Puyang can make very good use of this resource, which will push out the city brand in” the city of dragon of the China”.Not only does this promot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Puyang, but also it expands its urban influence and fame popularity, and the dragon culture has played a great role in dissemination and protection.Key words: Puyang

Dragon Culture

Dragon Cul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1前言

中国的龙文化历史悠久,影响深远,世界上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龙文化。因此,对龙文化的研究以及对龙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很大的学术价值和经济价值。濮阳拥有得天独厚的龙文化资源,并因此而将城市品牌形象定位为“中华龙都”。打造龙乡特色文化品牌,开发一系列有关龙文化的专题旅游项目,这将是发展濮阳市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战略措施。

“龙文化”一般是指围绕龙所衍生的图像符号、礼俗信仰、历史传说、工艺美术及其精神内涵等。自1987年濮阳发现龙文化遗存以来,濮阳龙文化研究已走过20余年的历程。濮阳的龙文化遗存主要是指在濮阳县城西南隅的西水坡发掘出的三组蚌塑龙、虎图墓葬。据测定,该遗址的年代距今6400年左右,其中蚌塑龙被考古界公认为“中华第一龙”,把中国龙的图腾向前推移了千余年,同时濮阳也成为了中华民族龙文化的发源圣地。因此濮阳被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命名为“中华龙乡”。

三组蚌塑图的发现在国内考古学界引起轰动,产生了广泛影响,并引起濮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也引起了全国和濮阳有关学者以及龙文化爱好者的兴趣和关注。从而国内众多考古名家和著名专家学者汇聚龙乡,围绕“中华第一龙”和龙文化展开多学科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并有力推动了濮阳和全国的龙文化研究,在国内产生了广泛影响。濮阳兴起的龙文化研究,也很快成为国内重要的龙文化研究中心之一[1].[1-8]。

为了更好的推进濮阳龙文化研究以及为濮阳以后的研究和对龙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一个较为清晰的基础,本文将对国内外多年来的中华龙文化研究进行梳理、总结和思考,并审视濮阳龙文化研究取得的成就,反思存在的问题,探讨龙文化研究可能的发展空间和方向,并在创新研发方面提出合理建议。

2中华龙文化研究与开发现状

2.1 国内外中华龙文化研究

2.1.1 历史上的中华龙文化

中华龙文化习俗源自远古中国,又随华人和中国文化传播于全球。日、韩、朝、蒙等东北亚国家都流行崇龙习俗,显然是受中国崇龙习俗的影响而形成的。东南亚国家多数居民也把龙当作祥瑞的象征[2]。

中国龙出现的年代很多,根据考古发现,距今7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中国人就开始了对原始龙的图腾崇拜,龙基本上被认为是一种祥瑞之兽,中国人心中的龙是神,或者是神人的坐骑。

到中世纪,中国龙成为皇帝象征。大约在公元2世纪,中国人通常认为,龙是“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口旁有须冉,颌下有明珠,喉下有逆鳞”的神兽,善变化能兴云雨有利于万物。中国神话中的龙一般居于深渊或大海中,不食人间烟火,如果环境不清幽,则腾空而去。自唐以后,中国龙与帝王有了密切的关系,于是就有了真龙天子、龙旗龙袍、龙庭等说法。

到近现代,中国龙一度印上国旗。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逐渐摆脱了蒙昧,但是在东方,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国家仍然很尊崇龙。清政府起初把龙当作皇家的象征,后来在与西方打交道时,还特意把龙绘制在旗子上,作为中国的国旗,从此,龙成为了中国的国家形象。清政府倒台后,龙不再是国家的正式象征,但是在华人的心目中,龙依然是华夏先人的化身,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象征,华人以“龙的传人”①而自豪[3]。

2.1.2 国内外中华龙文化的研究成果

对中华龙文化的研究,可以说历代者都有人在做,以20世纪80年代,即改革开放之后为盛。比较重要的学术成果有刘志雄、杨静荣先生的《龙与中国文化》、王东先生的《中国龙的新发现》、何新先生的《谈龙说凤》、吉成名先生的《中国崇龙习俗》、欧清煜先生的《中国龙文化词典》等。近年来,龙文化研究又上了一个台阶,代表性的成果有庞进先生的《中国龙文化》、王大有先生的《龙凤传人》。当然,还有许多重要的论文、文章发表于各种媒体。

龙文化研究中的一些基本的问题,如:龙的起源、本质、精神内涵、当代意义等,都已经解决,或基本解决。

龙的起源,有蛇说、鳄说、龙卷风说、星象说等几十种说法,现在大家比较倾向于综合说,当然,综合说也有不同的表述,如图腾合并说、模糊容合说等。模糊容合说即认为龙是中国古人运用模糊思维,对自然界的多种动物和天象经过多元容合而创造的神物;图腾合并说则认为龙是一种图腾,并且是只存在于图腾中而不存在于生物界中的一种虚拟的生物,因为它是由许多不同的图腾糅合成的一种综合体[4]。

龙的精神内涵,既有“团结合力”,还有“造福众生”、“与天和谐”和“奋发进取”等。

在进行龙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群体中,不光有从事学术研究者,还有舞蹈、书法、绘画、工程设计、活动策划等方面的专家,其代表人物有王国文、黄益苏、王玉玺、孟繁水等等。

2.2 龙文化的意义与作用

2.2.1 龙文化的意义

龙文化奋发向上、开拓进取、兼纳创新的精神,引导中华民族走过千万年风雨历程,在中华民族树立起了不可动摇的旗帜,对中华民族今后的建设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那么龙文化对中华民族有着哪些具体的现实意义呢?概括起来有这样几方面:

(1)标志作用。即对外,龙文化具有作为中华民族的标志的作用,是中华民族的旗帜和标识。

(2)凝聚作用。即对内,龙文化具有凝聚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全球各地“龙的传人”被吸引、汇聚、团结在龙的大旗之下,成为一个无形的整体——全世界所有华人都是“龙的传人”。

(3)激励作用。龙本身就是充满巨大力量和活力的,龙文化的一个重要精神内涵就是奋进和进取,因此龙文化具有突出的激励作用,它可以换发中华民族的奋进的勇气和动力,激励人们创新、创业,推动社会进步。

(4)经济开发价值。近几年这一问题得到重视,认为有关龙形遗存和美术作品等可以进行经济开发,主要是旅游开发,并发展相关文化产业。

2.2.2 龙文化的作用 在现代,围绕龙文化形成大批民间团体。初步统计,龙字号的民间团体已有十多个,分布于西安、深圳、兰州、山东、北京、福州、武汉、濮阳、邯郸、柳州、台湾、香港等地。这些民间团体都不同程度的发挥着作用,如西安中华龙凤文化研究中心就开办了“中华龙凤文化网站”,刊载文章上千篇,点击量已过百万,在海内外产生了很大影响;还担当了浙江龙游龙文化公园的主题策划,该园已于2004年建成开园;再如兰州龙文化研究院②,创建了兰州龙源公园,还与中华龙凤文化研究中心联合发起,成功地组织了一次高规格的龙文化论坛。

一种文化,如果没有人民大众的关注、支持和参与,就不会有影响力。龙文化因为是全体中国人的文化,因而被人民大众所关注就在情理之中。一个事件可

③以为证:“弃龙”**掀起后,新浪网做了一次民意调查,结果表明:“认为应该继续把龙作为中国的标志形象”的,占到了94.97%,这也就是说,九成以上的国人对龙是认同的、支持的。

龙文化研究与精神宏扬也获得了国家政府的高度重视。2006年11月13日,中国文联八代会和中国作协七代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联欢晚会,国家主席胡锦涛亲自为出场表演的舞龙点睛。2007年1月31日,中共中央文明办和国家旅游局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计划”的统一标志,标志由汉字“文”、“龙”、“长城”等元素构成,其对龙的阐释是:“龙的形象象征了中国悠久的文化历史,具有亲切感,易于传播;动态的龙,表达了全民行动,投入到提高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计划中来”。2007年3月27日,2008奥运会奖牌设计方案公布,奖牌上镶嵌的玉璧取自中国古代龙纹玉璧的造型、奖牌挂钩由中国传统双龙蒲纹璜演变而成。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32根龙柱缓缓升起,高大巍峨,气势恢宏,龙的图案还出现在了中国运动员的服装上。

与龙文化有关的论坛、研讨会,多数得到了地方务级政府的支持,有的就是政府出面主办的,如海南东方、河南濮阳、陕西宝鸡等[5]。

2.3 龙文化对于濮阳城市发展的现实意义

一个国家的实力不只有经济和军事实力,还有一个文化实力,即软实力④问题,这个问题很早就引起各国政府和学者的重视,在中国和平崛起的理论和实践中,软实力问题更是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曾任中国驻法国大使、现任外交学院院长的吴建民教授强调,自己几十年的外交经历使他深感文化软实力对于民族复兴的重要性。一个国家的发展有软实力的问题,一个地区的发展同样有文化软实力的问题,这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本地区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掘、传承和弘扬。对濮阳市来说,龙文化无疑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龙文化的产业化开发及其在城市形象设计中的运用和渗透是提升和彰显濮阳市软实力的一个重要举措。如果取得成功,不仅将大大提升濮阳市在全省、全国乃至全世界华人中的辐射力、影响力和吸引力,而且将为濮阳市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注入强大的推动力。

3濮阳龙文化研究与资源开发概况

3.1 濮阳龙文化研究成果

濮阳市自“中华第一龙”发现以来,市委、市政府对龙文化研究高度重视,围绕龙文化做了一系列的文章,曾多次举办有关龙文化的学术会议、文化节等重大文化活动,不但在龙文化的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在龙文化的现实价值研究方面也进行 了积极探索。

1995年濮阳市人民政府与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河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联合主办了“龙文化与中华民族”学术研讨会;2000年濮阳市人民政府与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河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中国太平洋学会、中国侨联联合主办了“龙文化与现代文明”学术研讨会,并于2003年正式出版了《2000濮阳龙文化与现代文明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007年濮阳市人民政府与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河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联合主办了“龙文化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2009年濮阳市人民政府与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河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联合主办了“龙文化与科学发展”学术讨论会。一个明显的趋势是,在龙文化研究领域和濮阳市委市政府越来越重视对龙文化的现实价值的研究,2007会议主题就是探讨龙文化在当前建设和谐社会中的意义和价值,2009年会议主题是探讨龙文化在当前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中的意义和价值。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2007年的会议上就有人提出龙文化的产业化开发问题,2009年会议上又有更多人关注和探讨这一问题。就在2009年会议前,濮阳市委市政府做出决定,要倾力打造以“中华第一龙”、“东北庄杂技”为代表的旅游品牌。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可以说,从全国范围看,在做龙文化的文章方面,尤其是龙文化的基础研究方面,濮阳市做得最扎实,并且走在了全国前列[6].[5-10]。

3.2 龙文化资源开发现状

3.2.1 濮阳龙文化旅游景点

濮阳在旅游景点方面已经建有龙碑,中华第一龙出土地的中华第一龙牌坊,濮阳戚城公园 “中华第一龙”展厅等,在建的旅游项目有:中华龙园。

龙碑:濮阳的标志性建筑,位于濮阳老城西南隅,在濮上路和南环路交汇处。该碑雄伟高大,迄今为止堪称中华之最。三根龙柱,三组金色大字:“中华龙乡”意为1995年10月,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将镌刻“龙乡”的铜碑授予濮阳,从此“龙乡”就成为濮阳的光荣代称;“颛顼遗都”意为上古濮阳是帝颛顼的都城;“帝舜故里”意为濮阳是帝舜的故乡。

中华第一龙出土地:1987年,濮阳市在濮阳县西水坡开挖引黄蓄水调节池时,发掘出距今六千余年的仰韶文化遗址,其中45号墓,男性墓主人两侧有用蚌壳堆塑的龙虎图案。龙的形状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它是我国目前所知年代最早的龙图形,中华史学界、考古界称之为“中华第一龙”。“蚌塑龙”图案今已成为北京历史博物馆第一件文物展品。而中华第一龙出土地被美誉为“龙源映辉”,2003年被评为濮阳市八景之一。

3.2.2 濮阳龙文化旅游纪念品

龙文化作为濮阳特色文化是开发旅游纪念品的重要资源。濮阳市已开发的旅游工艺品主要有麦秆画、草编、剪纸、瓷器等。其中以龙文化为主题开发的是在景德镇定制的“中华第一龙”瓷盘、瓷瓶、“颛顼乘龙至四海”小型瓷塑像,但都不够精致,缺乏神韵,难以激起人们购买的欲望。麦秆画中表现龙文化主题的稍多,是本地旅游纪念品中的佼佼者。另外像剪纸、蜡染、邮册等虽能较好地反映龙文化,但商品数量极少,有的仅有样品[7].[17-18]。

3.2.3 龙文化演艺产品

濮阳龙文化在演艺产品开发方面最为出色。2009年濮阳中华龙文化节杂技艺术节的隆重开幕:开幕式大型文艺晚会由《大河龙韵》、《濮上风情》、《激情飞跃》、《黄河颂歌》等四个篇章组成,整场晚会充满了龙的元素和杂技的符号,大型团体表演《龙·图》、杂技戏曲《炫·风》、舞蹈《吉祥龙乡》等节目,特色浓郁,特点鲜明,尽情讴歌了龙乡的发展与巨变;整场晚会激情澎湃,歌舞《红旗飘飘》、《腾飞吧!龙乡》生动展现了龙乡儿女对伟大祖国的热爱,对新中国60华诞的祝福。

今年,濮阳大型杂技情景剧《神龙部落》已亮相。《神龙部落》分为“莽原龙影”、“华彩龙魂”、“大河龙腾”三大章节,分别体现中原史前文明孕育、五千年文明浓缩、现代精神风貌三个主题。开篇的精灵,一条蚌塑龙的立体形象贯穿始终。在它的形体动作中,仿佛可以感受到龙的精神的凝聚过程。它是凝聚了龙乡人一种高难度、高技艺、高艺术水准的探索过程,开创了河南杂技主创情景剧的先河[8]。

濮阳还举办了“龙舞盛世”社区文化展。“龙舞盛世”社区文化展演以弘扬传统文化、展示龙乡风采、建设和谐濮阳为宗旨,充分展示了龙乡的文化魅力。它以舞龙表演展现了我国源远流长、绚丽多姿的民间艺术,和华夏儿女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民族精神。无论是从表演的观赏性、整体性,还是从表演自身的多样性、民族性来说,都颇具艺术价值。它对于弘扬传统文化,打造濮阳文化品牌,[9]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快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3 濮阳龙文化研究和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3.3.1 龙文化研究局限

到目前为止,濮阳龙文化研究主要注重对“中华第一龙”图案本身的历史文化信息的解读、破译和关于龙文化的一般的理论研究。对龙文化的现实文化价值和文化效益乃至潜在的经济效益的研究还比较薄弱,成果很少。现有的一些研究视野也不够开阔,站得不够高,缺乏自觉的、充分的战略眼光,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

3.3.2 龙文化资源开发不足

从龙文化的现实价值的开发实践方面看,龙文化资源的现实价值开发利用明显不足。主要表现在:

(1)濮阳市在城市形象和文化建设方面,对龙文化元素的开发应用缺乏整体规划,龙文化元素的渗透和运用不充分,表现得分散而随意。诺大的濮阳市,仅在工人文化宫南边人民路对过的中心广场有大型龙雕塑,京开大道北段路西有飞龙车站、天龙市场,濮阳市南门入口竖有龙乡雕塑,戚城公园内有颛顼乘龙石雕等五、六处,这差不多是目前仅有的与龙有关的城市形象元素。

(2)龙文化资源旅游景区开发滞后,仍停留在较原始的水平,主要以展馆为主,现有的有关龙文化文物展馆的馆舍很小,造型设计上也缺乏龙文化特色,尤其是,作为“中华第一龙”发现地的西水坡遗址,这个重要的、有意义的、宝贵的历史遗迹旅游资源,因沉没在水库底下而无法作为旅游项目进行开发利用。

(3)龙文化资源在濮阳旅游纪念品方面缺乏创意。目前,有关龙文化的旅游纪念品主要以瓷器、玉器、陶器、铜画、皮毛制品、麦秆画等为主,缺少一些常见旅游纪念品种类,且设计出的产品吸引力不足,不能有效的吸引游客眼球,大多数还是中高档产品,也不能满足各个层次游客的需求。简单概括就是:品种单调,创新度不高,龙文化特色含量不太高,也不能很好的把龙文化精髓融入纪念品中。

(4)龙文化资源在许多方面的利用性开发还基本处于空白阶段。例如,濮阳在拥有得天独厚的龙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在旅游方面还没有建设出将龙文化很好渗透进景区的主题景点;除了一些学术研究机构,有关龙文化的能起到宣传作用的机构也寥寥无几。又如,龙文化的文化内涵博大精深,可以跟其他特色文化如易文化、养生文化等结合进行研究,但是在有关此类资源的现实价值开发方面,还很薄弱。

4濮阳龙文化的创新研发

目前,濮阳龙文化资源开发面临着外部竞争压力。国内有些省市和地区虽然缺乏濮阳市这样得天独厚的龙文化资源,也缺乏龙文化研究方面长期积累的学术成果,但自2004年开始,一些外省市已看到了龙文化的旅游开发价值,并开始行动。据初步调查,全国至少有18个省市地区在做龙文化产业方面(主要是旅游方面)的文章,有些地方还建立了龙文化研究机构。河南省内其它的地市(如洛阳的卢氏县)也有此动向。它们可以通过选择短平快的策略“越过基础性研究,直接进入产业开发”。假设它们有足够的财力投入,完全有可能赶在濮阳市前面抢占先机。未来几年,国内一些地区燃起争夺龙文化资源的“战争”的可能性迅速增大。对此,濮阳市必须予以充分认识和估计,要在龙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大胆创新研发。

4.1 龙文化主题旅游景点研发

目前,已经有人提出为部分龙文化资源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可见其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也将更好的将龙文化宣传出去,从而使更多的华人对龙文化产生好奇感,也就是说龙文化资源可以成为很有潜力的旅游资源。濮阳已经规划出的有关龙文化的主题旅游项目有:中华第一龙博物馆项目和中国龙文化碑林项目。如果资金允许,本文认为还可增建一个龙文化主题公园,公园内的一切都与“龙”符号有关,且涉及方面要十分广泛。等建设完工,所有这些精品景点都配置好专业导游进行讲解和音频讲解设备,以便更多的人在游玩的同时更好地了解和学习龙文化,扩大龙文化的影响力。

中华第一龙博物馆项目:濮阳市根据规划将在濮阳县西水坡“中华第一龙”发现地上开发建设中华第一龙博物馆,预计投资1亿元。其意义是不仅为考古研究提供实证,更重要的是将会极大地促进濮阳市旅游事业的发展[10]。

中国龙文化碑林项目:中国龙文化碑林选址于现今濮上园内,以碑林为载体,以书画龙刻碑为表现形式,向国内外华人推荐濮阳,让国内外华人了解龙乡,以增加龙乡的旅游亮点,带动濮阳的旅游文化产业。在国家、省、市领导的关怀和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中国龙文化碑林项目将建设成为新时代的精品工程。

4.2 龙文化特色旅游商品研发

濮阳的特色文化是龙文化,我们应把它作为一个灵魂溶入到旅游纪念品中,充分利用我市特有的或有优势的各种表现形式,创新开发出一系列以龙文化为主题的旅游纪念产品,让凡是到过濮阳旅游的人在购买纪念品时能深深体会到浓郁的龙文化气息,并乐意把自己喜爱的纪念品带回家或馈赠给亲朋好友。鉴于旅游商品开发现状,本文认为应增加在剪纸、蜡染、邮册,草编等方面创新研究的投资和这方面人才的培养数量,同时增加不同档次的旅游纪念品的品种和样式,以便能更好地设计出新颖独特的龙文化系列产品,同时对所有产品提高要求,追求外形精致,内透神韵,力争达到能很快吸引人眼球的效果。4.3 龙文化教育开发

据2009年的《濮阳日报》报道,濮阳“中华第一龙”已被列入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不但能很好的保留一部分有关西水坡龙文化的记录资料,更能令小学生从很早就对龙文化有个初步的了解,为以后培养更多研究龙文化的专业人才打下基础。因为教材对孩子一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所以读着《中华第一龙》课文长大的孩子在不远的将来定会形成一股追寻“中华第一龙”的洪流,他们不会只是看热闹的旅游者,这是可以预期的[11]。虽然这样可以从小学开始为培养所需要的专业人才打下基础,但是现在高校里几乎没有专门培养研究龙文化人才的专业,即使像“龙乡”濮阳这样以龙文化为特色的城市,它的本地高校里也没有,就导致无法更好地对青少年进行深层次的培养,从而影响培养的研究龙文化的专业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为了更好的研究和宣传龙文化,本文认为也应在大学里增设专门研究龙文化的专业或选修课,讲授有关龙文化的专业课程,并邀请国内知名人士进行专业指导。

4.4 龙文化摆塑艺术研发

自从濮阳出土了用蚌壳摆塑的“中华第一龙”之后,它的空气里就充溢着摆塑艺术的气息。麦秆画是濮阳的特产,在仿古文化街上有很多用麦秆摆塑的“中华第一龙”。一个从事麦秆画创作的名叫王华平的年轻人突发奇想,用向日葵摆塑出“九龙壁画”,获得了中国民间工艺山花奖。刘丽敏10岁的女儿袁帅在国庆节期间,因在家无聊,竟然用开心果壳在桌子上摆起了“中华第一龙”[12]。还有在2011年二月二这一天,有家商店竟然用巧克力设计了一个长达三十多米的龙形蛋糕。因此,本文认为通过不断创新,有关龙文化摆塑艺术的想象空间是十分广阔的。所以,人们可以尝试着用各种材料来摆塑龙的不同造型,还可以通过摆塑艺术重现有关龙的神话传说。只要敢想,敢于尝试,一定还会有更多惊喜等着有艺术细胞的人们去发掘。

4.5 龙文化养生之道的研发

养生文化在东西方的对比中差异很大。西方人多注重肌肉锻炼、体内元素的含量和补充,而中国人多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心态和五脏平衡,其次才是筋骨的锻炼,叫做“内炼一口气,外炼筋骨皮”。中国人对体内元素不是机械地增减,而是使脏腑保持正常功能,可以吸收食物中人所必需的元素。以龙文化为核心的养生学,正好着眼于这样三大平衡:人与天地的平衡,人的心态平衡,人的脏腑平衡。由此可以看出,用中华民族的龙文化知识来养生,将能使华人步入科学养生的殿堂,也就是将能使中国人慢慢踏上龙文化的养生之道[13].[3-8]。那么,本文认为可以在濮阳建设专门传授龙文化养生之道的公司,也可以在濮阳电视台或河南的电视频道中增加一个讲授龙文化养生知识的电视节目,以便更好的宣传龙文化养生之道,而且它十分科学、环保、健康,可以预期将会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4.6 龙文化其它方面的研发

现在主题酒店越来越流行,濮阳上档次的星级酒店也不多,本文认为在濮阳交通发达的繁华区可以建造一个古色古香、以龙为主题的酒店。在酒店中,根据含“龙”元素的词语为菜命名,栽植植物,建筑上雕刻有龙形图案,用涉及到龙的字画进行装饰,另外改编一些与龙有关的神话故事或历史事件进行表演,以便增加酒店中的娱乐项目,并且保证环境高雅安静,使客人不仅仅有在物质上的享受,更有精神上的愉悦,可以预期会有充足的顾客光临。

为了更好地扩大龙文化在国内外华人中的影响,本文认为可以在濮阳中华龙文化节杂技艺术节和完善濮阳交通系统的基础上每年举办一场有关龙的祭拜活动,慢慢固化为一个节日,实行“体验+旅游”的方式来吸引游客。在这天举行大型表演、学术论坛、遗产历史文化展示、龙文化展示、商贸洽谈会等,使此次活动成为信息的交流平台,旅游营销的重要途径,濮阳的旅游城市形象得到提升的重要手段。

一旦这么多有关龙文化的项目开发成功,而且濮阳市除了中原油田,在工业经济发展方面并不是很有优势,本文认为在未来的某一天通过政企联合濮阳市可以开展“文化+旅游+城市”的发展模式⑤。它以房地产开发为基础,重点围绕“文化”这张牌做文章。濮阳市是以龙文化为主结合不同时期的历史文化进行开发,实现濮阳文化产业链,达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同时令濮阳旅游走向全国,这将是一个艰难而又漫长的过程。

5结语

龙文化,是中华文化之根、之魂。不论是大陆、台湾、香港、澳门及全球华人、华侨都会认同一个概念“龙的传人”。以龙为媒介联结海内外华侨、华人,不仅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凝聚和认同,而且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统一。开发“龙文化”,就抓住了中华文化的根本,也就抢占了一个时代制高点。以龙为媒介,濮阳就成了一个聚宝盆。以“中华第一龙”的“龙乡”身份,开发龙文化,是新世纪中华民族赋予濮阳最伟大最艰巨的历史责任。濮阳人当以一种历史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强力推进,科学开采“龙文化”。龙——国之魂,濮阳——龙之都,强化濮阳“中华龙都”城市符号的形成和识别[14],推进濮阳的经济文化发展,最后使濮阳市在全国排行榜上成为名城。

注释: ①用“龙的传人”这样一个含义明确且通俗亲切的词语来称呼海内外中华民族的全体成员,一般认为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台湾音乐家侯德健创作的歌词《龙的传人》。但作为华夏民族内心深处的默识,有人说至少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②兰州市于2005年成立龙文化研究院。见《兰州晨报》2005年5月11日。③2006年12月,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上海市公共关系学会副会长吴友富领衔主持“重新建构中国形象品牌”课题的消息被报纸披露。课题研究者提出,作为中国形象标志的中华龙,在西方世界被认为是一种邪恶的的庞然大物,常常使那些对中国文化不甚了解的外国人对中国形象产生误解,为此,应重新塑造国家形象。报道似乎暗示龙将不再是中国形象的代表性标志。此论一出,全国哗然,网上更是爆发了激烈争论和愤怒声讨。据称,90%的网民对课题观点持否定态度。④“软实力”这个术语最早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耐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来的。所谓“软实力”,就是相对一个国家的人口、资源和经济、科技、军事力量等看得见、摸得着得“硬实力”而言的,指一国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影响自身发展潜力和国际感召力的因素,其核心内容是社会信仰、民族凝聚力、道德规范等。它的作用是经济规模、基础设施、军事实力等硬指标所不能替代的。⑤参考西安“曲江模式”的规划思路。

参考文献:

6.郑州大学模拟试题一 篇六

汉硕专业考研模拟试题

壹中外文化及跨文化交际基础知识

一填空题

1.长江是我国最长的河流,它的下游以太湖平原为中心,中游则以

2.全国已发现的仰韶文化遗址数以千计,其中最著名的则是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的。

3.“赵”这个姓氏来源已久,关于它的来源最早时是以

4.仲姜中的“仲”表示

5.篆书分为大篆和小篆,小篆现在还比较多见,大篆则仅以

6.最早把“教育”二字连起来使用的是

7.因产生的渊源不同,道教内部最早分为两大派,由巫术发展而来的派别是。

8.明代中叶以后,书院教育出现第三个高潮,在这期间影响较大的事件是。

9.明清乡试是一省范围内的考试,参加者必须是秀才,考生及格就称。

10.清代的馆藏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其中的“南三阁”具体指扬州的“文汇阁”、镇江的“文宗阁”、和杭州的“”。

11.在《管子·地员篇》中记载了土壤的分类,而《》一书则记载了依据土壤肥沃划分土地等级的方法。

12.陵冢是古代帝王陵冢的一个方面,晚期陵冢是以明清为代表的,都采用“”形式。

13.在各地留存的古代民居中,被誉为“古民居博物馆”的是“”。

14.中唐时,由韩愈和柳宗元所掀起的“古文运动”,所提出的基本口号是“”。

15.在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和周昉的《簪花仕女图》的影响下,形成的是“这一画科。

16.古人说:“闻香下马,知味停车”,可见

17.在古代的婚嫁礼节中,将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通过巫师卜卦叫“。

18.“金吾不禁”这一成语与我国传统

19.明朝时,耶稣会的传教士纷纷来到中国,他们的先行者和奠基人是意大利人

20.“千里为重,重山重水重庆府”这一对联在具体的对仗方面所采用的方法是

二判断题

1.元朝灭金后,以北京为都城,当时称为“大都”。

2.西汉末年时,疆土得到扩展,汉朝达到极盛阶段,在此时汉土的中原人被叫做“汉人”。

3.黄庭坚以其治经学而号“十三经老人”。

4.思想家李贽的思想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阶段的社会意识,他主张学贵自得,认为儒家经典不是“万事之至论”。

5.律宗的本意是思维修养,静虑定心,是佛教中国化最典型的产物。

6.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九华山位于安徽省青阳县。

7.大约到隋代的中晚期,有一些私人建立的书院开始教授生徒,这就引发了教育书院的诞生。

8.唐代以科举取士,在“明经”科中规定的“三传”指的是《春秋传》、《公羊传》、《谷梁传》

9.清末的张之洞提出了“善本三义”:一要足本,二要精本,三要旧本。

10.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一书中总结了二百种处方,贯彻了“理”“疗”“方”“药”一致的原则,至今仍为人们应用。

11.明长城有九大关隘,在这九关中,以山海关和嘉峪关的规模最大。

12.“十三经”是指形成于南宋的十三部儒家经典。

13.西汉刘向《旁录》是我国最早的目录学专著。

14.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对宋代以来农桑经验和种植建设进行了全面总结,对后世影响深远。

15.照壁,又叫影壁,是古代商人和文人活动的场所,其功能是经济和文化的。

16.《诗经》可以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这是按乐调进行划分的。

17.魏晋以后出现了所谓的“六朝小说”,其中“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干宝的《世说新语》。

18.大乘佛教比小乘佛教高深。

19.日本人在接受客人送的礼物后,会当面将礼物打开。

20.社交距离近者12-25英尺,远者25英尺以上。

21.在西方文化中,“dragon”代表罪恶,所以很早就被用来作为战争的旗帜。

22.疼痛是人类共有的生理反应,对于疼痛的反应方式是人们后天学会的。

23.在中国和日本都认为“四”是不吉利的数字,因为与“死”谐音。

24.在中国北方,主人给客人针斟酒时,客人用食指和中指轻叩桌面是为了表示感谢。

25.在巴基斯坦,“乌鸦”是吉祥的象征。

三选择题

1.唐玄宗励精图治,是唐朝达到兴盛的顶峰,这就是有名的。

A贞观之治B开元之治C开皇之治D文景之治

2.汉字“自”属于“六书”中的A转注B会意C形声D假借

3.世称亭林先生,为清代儒林第一人的是

A黄宗羲B颜元C王夫之D顾炎武

4.在藏传佛教中最早采用“**转世”制度的派别是

A萨迦派B宁玛派C格鲁派D噶当派

5.创始人为默罕默德的宗教是

A基督教B伊斯兰教C佛教D道教

6.欧阳询主编的《艺文类聚》是唐代的第一部

A类书B辞书C纪传体D方志

7.宋元以后,对中医理论的探讨日趋活跃,在学术上形成了许多流派,其中反对滥用补药的张子河,被称为。

A攻邪派B养阴派C泻火派D补土派

8.由于的建筑巧夺天工,历代文人对其赞不绝口,认为它“奇巧固护,甲于天下”。A卢沟桥B灞桥C赵州桥D洛阳桥

9.西安大雁塔按照塔的造型,应属于。

A喇嘛式B密檐式C楼阁式D花塔

10.《京赋》是“汉赋四大家”中

A张衡B扬雄C司马相如D班固

11.“天香夜染衣,国色朝酣酒。”诗中所赞誉的对象是

A牡丹B菊花C月季D芍药

12.流行于云南省,属于古代对偶婚遗风的是。

A转房婚B抢夺婚C阿注婚D兄妹婚

13.是表演艺术最成熟的一种,代表了中国戏曲发展的水平。

A京剧B豫剧C昆腔D秦腔

14.在中国,各个民族有不同的风俗习惯,下面不属于它们共同点的是。A相容性B积久性C多元性D系统性

15.目前已知的世界上最早的印刷品是。

A《本草纲目》B《金刚经》C《伤寒杂病论》D《徐霞客游记》

16.《七略》的作者是。

A刘向B李充C刘歆D欧阳询

17.建安时文人都擅长辞赋,下面几部作品中,作者是蔡邕的是。

A《三都赋》B《述行赋》C《二京赋》D《洛神赋》

18.下面不属于孔子思想的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推己及人

19.世称“紫阳先生”的是。

A张载B孙复C程颖D朱熹

20.古代的“四海”不包括。

A渤海B东海C南海D北海

21.下面四个人物中,除之外,都对道教出现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A葛洪B寇谦之C范缜D陶弘景

22.下面关于科举制的特点,不包括。

A与教育密不可分B重干才不重文才

C社会结构不拘资历,以才取人D它是古代的一种价值体系,行为准则。

23.按照运用的体裁来看,史书可分为三大类,除了。

A编年体B纪传体C纪事本末体D杂史

24.历代所编的目录十分复杂,大致说来有三类,除之外。

A史志目录B官家目录C私家目录D官修目录

25.下列不属于人类社会传播的是。

A人际传播B组织传播C大众传播D内向传播

26.下面四个国家中,人们在讲话时通常总是盯着对方的眼睛的是。

A阿拉伯B中国C日本D韩国

27.斯里兰卡人在表示赞同时或者表示十分明白时通常会。

A微微摇头B使劲儿地摇头C点头D以上都不是

28.学习不同语言的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有意无意地学习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学习日语学生的表现是。

A比较放松,讲话比较随便B在课堂上站立时身体笔直,并且常常深鞠躬

C在课堂上讲话的声音比较大D比较拘束,很少讲话

29.下列关于文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A文化是人类所独有的,它是社会的遗产,而不是生理的遗产。

B文化是后天习得的,而不是先天所有的。

C所有文化都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之外,为人们所不自觉。

D文化是人们行动的指南,指导着人们的一切行动。

30.下面几部著作中,不属于人类学家Hall的是。

A《无声的语言》B《生命之舞》C《文化的后果》D《超越文化》

31.苏美尔人是文明的最早创造者。

A古埃及B古希腊C两河D古罗马

32.长城最西边的关隘是。

A居庸关B雁门关C嘉峪关D娘子关

33.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由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是。

A《三国演义》B《金瓶梅》C《水浒传》D《红楼梦》

34.英语国家的晚宴不允许客人。

A迟到B早到C早退D带宠物

35.在美国,他人抚摸孩子的头,孩子的母亲会。

A高兴B暴怒C反感D表示感谢

贰教育学心理学及语言教学基础知识

四、填空题

1.美国的语言学家格赖斯谈到会话含义理论时,所提出的“合作原则”具体包括:质的准则、量的准则、关系准则和准则。

2.教学过程的“发现式”是以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的“学科结构论”和“发现学习论”为代表的。

3.记忆按保持的状态和时间分为

4.儿童第一语言的习得过程主要包括五个阶段:喃语阶段、独词句阶段、、电报句阶段和成人句阶段。

5.美国语言学家塞林克将中介语的产生原因归纳为目的语规则的过度概括、训练造成的迁移、学习者的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等五个方面。

6.偏误分析的心理学基础是论。

7.分析教学法流派主要从三方面入手,即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所体现的主要教学原则和。

8.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包括组织教学、复习检查、讲练新内容、巩固新内容和。

9.教师在备课时所作的具体工作有分析教材、分析教学对象和。

10.语言测试的特点是间接性、片面性、主观性和。

五、判断题

1.语言学在一个多世纪的发展中,经历了历史比较语言学、功能主义语言学、转换生成语法和结构主义语言学四个阶段。

2.英国哲学家奥斯汀提出“言语行为”理论,他认为人们所说出的话语能进行三种行为,并且这三种行为时同时进行的。

3.刺激——反应学习属于认知学派,属基础的、简单的学习,有相当一部分在学龄前就已开始。

4.在儿童第一语言的习得过程中,在电报句阶段时已经完成了由儿童的特殊语法向成人的语法的转变。

5.中介语是学习者创造的一种介于第一语言和目的语之间的独特的语言系统,它是固定不变的,是个静态的语言系统。

6.无论是儿童习得第一语言或成人习得第二语言,都是主题和客观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7.移情是设身处地领会别人的思想与情感。

8.认知派以语法翻译法为代表,强调通过大量的模仿和操练形成习惯。

9.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完全是从学习者学习语言的时间先后来区分的。

10.暗示法以现代心理学和生理学为其理论基础。

六.选择题

1.语言测试中的“信度”是指

A针对性B可靠性C有效性D实用性

2.听说法的语言学基础是

A历史比较B转换生成C结构主义D功能主义

3.下列属于接近联想的一组是。

A生--------死B清华——北大C生病——大夫D树木——森林

4.吉姆在哪?——我不会。造成这样的偏误来源是

A母语负迁移B目的语知识负迁移C文化因素负迁移D学习策略的影响

5.常常来自个体对所作事物的兴趣和其意义的认识的动机。

A近景动机B远景动机C内部动机D外部动机

6.汉语水平考试属于测试。

A学能B成绩C水平D诊断

7.言语阅读中枢是

A布罗卡区B韦尼克区C角回区D中央区

8.就是通过学习者通过计划、监控和评估等方式对自己的认知过程进行反思和研

究。

A元认知策略B学习策略C交际策略D认知策略

9.是课堂教学的基础。

A备课B写教案C课堂组织管理D教学评估

10.文化休克经常发生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阶段。

A蜜月B挫折C水平调整D适应

叁 案例分析与写作(共40分)

7.郑州大学论文 篇七

关键词:移动图书馆,扎根理论,接纳行为

1 引言

近年来, 以无线网络、3G技术为代表的移动网络技术的应用和普及越来越广泛, 移动图书馆服务也应运而生。中国是手机用户大国。据统计, 截止到2011年10月, 我国共有9.52亿手机用户, 其中3G手机用户超过1亿, 占手机用户的10.5%;而在高校, 手机普及率更是达到95%以上, 其中智能手机占很大比例。随着3G技术的普及, 移动终端设备的不断更新换代, 人们的阅读方式也在发生转变, 移动阅读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一种重要方式。移动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日益成为业界关注的热点, 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开始搭建移动图书馆服务平台, 并力图将其融入更多读者用户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当中。作为最大的社会阅读服务机构, 图书馆能否搭乘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契机, 发挥其社会阅读的服务功能, 拓宽服务渠道, 成为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 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通过对31名郑州大学的本科生进行随机访谈, 旨在归纳总结出影响大学生接受移动图书馆的影响因素, 从而更好的推进移动图书馆的发展。

2 研究问题

2.1 文献综述

2.1.1 研究现状

对于国内移动图书馆理论研究现状的考察, 我们利用中国知网对相关文献进行了初步的调查统计, 设定检索条件为篇名, 移动并含图书馆在检索当天 (2014年12月9号) 共得到相关文献1349篇, 其中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有1222篇,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有41篇,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中有32篇, 学术关注度情况如图1所示。从中看出, 国内对于移动图书馆的关注大致始于2004年, 从2008年开始关注度大幅上升, 2009年增幅明显。可以预见, 在今后的几年中该领域将会受到更多的关注。

由于数据库收录文献的滞后性, 这里所得数据是不完全统计。本文所采用的检索条件并不能保证较高的查全率, 但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该领域在理论研究上受关注的程度。可以看出我国移动图书馆研究仍然处于探索阶段, 没有形成专深的研究理论。当前硬件设备不再是制约移动图书馆主要因素, 版权问题、用户需求、服务创新才是主因, 因此图书馆应加大这方面的研究, 充分了解用户需求, 不断创新服务, 推出更加适合的服务模式, 构建满足新一代用户需求的移动服务体系。这也是图书馆今后重点研究的方向, 本次研究调查旨在归纳总结关于大学生接纳移动图书馆的影响因素, 弥补理论与实践调查方面的空缺。

来源:http://trend.cnki.net/TrendSearch/trendshow.htm?searchword=%u79FB%u52A8%u56FE%u4E66%u9986

2.1.2 研究内容

目前国内外关于移动图书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1) 国内外移动图书馆现状介绍。江苏大学教授施国洪和夏前龙认为不管是无线图书馆还是手机图书馆, 其本义都是传统移动图书馆的一种演变形态和表现方式, 国内外高校已逐渐迎来移动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革命性阶段; (2) 移动图书馆对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影响, 以及对未来发展的展望。中国人民大学的叶莎莎和杜叶杏教授认为传统的图书馆服务仍然占据主流, 一些新型移动图书馆服务正在逐步涌现, 如社交网络链接、移动应用软件、研讨室预定、参观视频导览等。

目前, 无论是高校图书馆还是公共图书馆, 其所提供的服务模式无外乎以下3种类型: (1) SMS, 即手机短消息服务; (2) WAP, 即无线应用协议; (3) 客户端, 即在移动设备上安装开发的图书馆客户端软件, 通过客户端软件方便快捷地登录移动图书馆服务器, 实现更多交互功能。移动图书馆应用实例介绍和分析。如美国博伊西州立大学艾伯森图书馆提供的“computers busy”服务, 使读者能够随时查看图书馆电脑的占用情况, 不仅方便了读者, 而且提高了计算机的利用效率。美国伊诺克普拉特免费图书馆提供Facebook和Twitter等社交网络的链接, 还有关于讲座和健康建议等方面的播客服务, 这些都是对移动图书馆的应用与实践方面的创新。

根据研究可以发现, 我国移动图书馆起步滞后于国外, 无论是应用实践还是理论研究, 目前都还处于前期的导入阶段。研究者们为我们勾勒出一幅移动图书馆的新兴图景, 还需要我们对移动技术的具体应用及用户接纳因素展开深入细致的研究。

2.2 实践

我国移动图书馆应用可以追溯到2003年12月, 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在国内最早开通手机短信服务平台 (主要功能是流通借阅通知的实时提醒) , 拉开了国内移动图书馆应用发展的帷幕。2005年, 上海图书馆正式开通了全国首家基于短信服务的手机图书馆, 其后又推出了集移动手机网站、移动聚合浏览器、移动书目查询、移动个人图书馆和移动阅读等为一体的服务平台。随后, 重庆大学图书馆、吉林省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和湖南理工学院图书馆等相继开展了以手机短信为主的移动图书馆服务。2008年, 国家图书馆推出了“掌上国图”服务, 内容包括移动数字图书馆、短信服务、WAP网站、手机阅读和国图漫游5个部分, 为读者提供更方便、更快捷的移动图书馆服务。近几年, 我国一些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纷纷将图书馆服务延伸到移动终端, 开辟了移动信息服务的新天地。

2.3 问题提出

郑州大学图书馆在2012年开始提供移动图书馆服务, 服务对象是郑州大学在校师生。在地址栏里输入郑大移动图书馆的网址, 便可以直接进入移动图书馆的首页。点击页面上方的“我的订阅”, 然后输入借阅账号和密码, 就可以成功登录。读者可以在线阅读, 也可以预借书籍, 工作人员会将书放到指定地点等待读者来取。但是郑大的移动图书馆并没有被师生广泛接受, 使用人数少频率低, 因此调查研究大学生接纳图书馆的影响因素很有必要性。据了解, 国外有很多大学已经在移动图书馆的建设与应用方面做出了很多成绩, 国内的一些高校也已经陆续开始关注并参与移动图书馆的发展, 本次调研试图通过访谈分析等方法得出影响大学生接纳移动图书馆的因素, 找出服务感知渠道、服务特性与个人偏好与大学生接纳移动图书馆行为之间的关系, 从而更好地推动高校移动图书馆的发展。

移动图书馆作为图书馆一种新型的服务方式, 改变了传统图书馆只有到馆才能阅读的传统方式, 大大方便了用户的使用。它具有普通图书馆所不具备的“移动”的主要特色, 只要拥有一部移动终端, 用户可随时随地享受图书馆的各种服务。但是, 新兴事物在出现了初期, 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些问题, 有必要进行调查研究, 归纳影响其被接纳的影响因素。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方法

本研究旨在了解大学生接纳移动图书馆的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 利用量化方法难以得出相关结论, 因此我们采用质化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扎根理论 (Ground Theory) 这种探索性研究技术。扎根理论由社会学家Glaser和Strauss于1967年提出, 是在经验资料的基础上自下而上建构实质理论的一种实证研究方法。采用扎根理论进行探索性分析时, 通过对资料进行开放式编码 (开放式登录) 、主轴编码 (关联式登录) 、选择性编码 (核心式登录) 三个程序来构建低碳消费行为理论。在资料分析过程中, 采用持续比较分析 (Constant Comparison Analysis) 思路, 在资料和资料之间、理论和理论之间不断进行比较, 直至发展出新的实质理论。

本研究通过访谈法对郑州大学在校大学生进行随机访谈获得第一手资料数据。本文调查对象为郑州大学在校大学生, 郑州大学经过长期建设和发展, 学校已成为一所涵盖理学、工学、医学、文学、历史学、哲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农学、艺术学12大学科门类的综合性大学, 故数据具有全面性, 使调查结果更加科学。考虑到年级、专业对研究结果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尽量使采访对象涉及各个年级、各种不同学科, 最终共采访了31个受访对象, 受访者的统计资料如表1所示。

访谈时, 我们先就移动图书馆的内涵向受访者进行解释说明, 以确保受访者有正确的理解, 提高访谈结果的有效性, 然后才进入正式的深度访谈。在了解受访对象的性别、年级、专业等基本信息后, 我们根据访谈提纲进行提问。具体问题如下: (1) 你听说过移动图书馆吗? (2) 你使用过移动图书馆吗? (3) 你使用/不使用的原因是什么?在访谈过程中尽可能进一步追踪式提问, 以期望获取更多的资料。

之所以本文采用访谈法, 是因为访谈法是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的调查方法, 是访谈者通过访谈对象了解信息、验证假设而进行的有计划实施的谈话。本文研究的影响因素是由人的行为及其动机、后果等引起的, 而访谈法在对于人的诸种心理因素 (如动机、自信心、价值观等) 的调查中, 能够发挥其他调查方法不能起到的独特作用, 故适用于本研究需要。在确定访谈法后, 我们使用面对面访谈与网络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获取所需要的信息。面对面访谈是传统的常用访谈方式, 它的优势在于访问者与受访者可以直接交流, 不仅可以记录原始语句, 还可以近距离观察受访者的外部表情, 洞察内在心理, 及时调整问题, 有效获取信息。本文不仅使用此种方式, 还使用了新兴的网络访谈方式。网络访谈的优势在于访谈者可以不受空间的影响, 节省时间、费用, 受访者在回答时不会感到拘束, 回答更自由, 且可以直接记录文字资料, 不需要像面对面访谈那样事后记录文字。

访谈经过小组分工, 小组成员三人每人采访10名左右大学生, 在校园的图书馆、核心教学区、文科园、理科园等场所随机采访大学生。经过一周时间, 通过访谈法随机访谈了郑州大学31名大学生进行访谈, 记录谈话内容, 最终共得到2595字原始资料, 在此基础上对资料进行分析整合, 得出接纳移动图书馆的影响因素。

3.2 具体操作

根据扎根理论的操作方法, 在整理原始资料的基础上, 进行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选择性编码三个步骤, 总结归纳出大学生接纳移动图书馆的影响因素。

3.2.1 开放式编码

开放式编码 (Open Coding) 是对原始访谈资料所记录的任何可以编码的句子或片段给予概念化标签, 实现将资料概念化。开放式编码是一个将资料打散、赋予概念, 然后再以新方式重新组合的过程。编码时, 我们对原始访谈资料逐字逐句分析以进行初始概念化。为了尽量减少研究者个人的偏见、定见或影响, 我们尽量使用被访谈人的原话 (原汁原味的本土语言) 作为标签以从中发掘初始概念, 最终一共得到86余条原始语句及相应的初始概念。由于初始概念的层次相对较低, 数量非常庞杂且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 由此需要进一步的提炼以将相关的概念“聚拢”在一起, 实现概念范畴化。进行范畴化时, 我们剔除出现频次较少的初始概念 (频次低于两次) , 仅仅保留出现频次在三次以上的概念。表2为得到的初始概念和若干范畴。为了节省篇幅, 对每个范畴我们只是节选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原始语句。

注:A**表示第**位受访者回答的原始语句。表2来源:根据访谈资料笔者整理。

3.2.2 主轴编码

前面开放性编码的主要任务在于发掘范畴, 而主轴编码 (Axial Coding) 的主要任务则是更好地发展主范畴。具体做法就是发展范畴的性质和层面, 使范畴更严密。同时将各个独立范畴联结在一起, 发现和建立范畴之间的潜在逻辑联系。通过分析, 我们发现开放性编码中得到的各个不同范畴在概念层次上确实存在内在联结。根据不同范畴之间的相互关系和逻辑次序, 我们对其进行了重新归类, 共归纳出四个主范畴。各主范畴代表的意义及其对应的开放式编码范畴如表3所示。

3.2.3 选择性编码

在主轴编码阶段, 当主范畴发展得差不多时, 范畴与范畴之间的关系会逐渐显现出来。选择性编码 (Selective Coding) 则是进一步系统地处理范畴与范畴之间的关联。它是从主范畴中挖掘“核心范畴” (Core Category) , 分析核心范畴与主范畴及其它范畴的联结, 并以“故事线” (Story Line) 形式描绘整体行为现象。这里的“故事线”是主范畴的典型关系结构, 它不仅包含了范畴之间的关系, 而且包含了各种脉络条件, 完成“故事线”后也就发展出新的实质理论构架。本研究中, 主范畴的故事线 (即典型关系结构) 及受访者的代表性语句如表4所示。

表4来源:根据访谈资料笔者整理。

4 研究结果分析

4.1 个人行为偏好对接纳行为的影响

个人行为偏好是影响大学生是否接纳移动图书馆的主观因素, 通常包括个体的阅读习惯和探求意识等, 它通过影响大学生对移动图书馆的认识, 从而促进接纳行为的发生。通过深度访谈与整理分析, 笔者发现个体的阅读习惯、探求意识对于大学生接纳移动图书馆存在显著的影响。当然, 意识与行为并不一定具有天然一致性, 许多学者的研究证实了这一点。我们在深度访谈中也发现了这一点, 不少大学生表示, 虽然对移动图书馆有兴趣, 但是感觉使用过程太麻烦, 所以没有去用移动图书馆。此外, 还有许多大学生表示对图书馆的新技术十分好奇, 但接触的机会较少。为了增强心理意识与实际行为之间的关联, 我们需要首先考察意识和行为不一致的深层动因。根据笔者对主范畴典型关系结果的分析, 我们得到, 大学生接纳移动图书馆的意识与接纳移动图书馆行为之间的不一致性, 可能是因为移动图书馆的服务感知渠道、服务特性会影响个人的选择。因此, 一方面, 图书馆要加强对于移动图书馆宣传的深度与广度;另一方面, 加快移动图书馆平台完整性的建设。从而更好的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去了解与接触移动图书馆, 解除大学生可能存在的心里障碍。

4.2 服务感知渠道对接纳行为的影响

服务感知渠道是影响大学生接纳移动图书馆的重要因素。它通过社会资本和图书馆的宣传推广对个体施加影响, 从而刺激接纳行为的发生。笔者通过阅读受访者的原始语句发现, 个体会对所接触到的移动图书馆用户的评价与建议做出相应的反应, 而个体所占有的社会资本也是其是否能接触到移动图书馆的前提条件。此外, 图书馆的宣传推广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大学生是否能接纳移动图书馆。在访谈过程中, 许多受访者表示, 从来没有听说过“移动图书馆”或者根本不知道怎么使用移动图书馆以及不了解移动图书馆这种新型服务的优点, 这些受访者中, 许多人甚至从事与图书有关的专业。由此, 我们可以发现, 图书馆现有的宣传还未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4.3 服务特性对接纳行为的影响

移动图书馆的服务特性是影响大学生接纳移动图书馆的主要因素, 它包括服务功能、服务易用性、服务内容/方式、服务使用成本及服务技术这几个方面。作为一个主要影响因素, 服务特性对接纳行为的影响分别表现在: (1) 与传统的阅读行为相比, 许多人习惯于或更喜欢纸张阅读, 而移动图书馆所提供的电子阅读方式因不够“有感觉”而被用户所抵触。此外, 不论是纸张阅读还是新型的电子阅读其目的都是提供资料或书籍, 而平时的传统阅读已经满足了用户的阅读需要。 (2) 个人对于服务工具的选择, 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服务本身是否好用, 即服务易用性。在访谈中, 我们发现, 许多大学生因为感觉移动图书馆查阅资料不够方便或相应的APP不够好用, 在已经接触过移动图书馆的前提下放弃继续使用。当然, 也有受访者表示, 自己之所以使用移动图书馆, 就是因为其查阅各种期刊、下载PDF格式的课本等十分方便。因此, 移动图书馆要不断提高自己平台建设的成熟度。 (3) 方便的搜索引擎与海量的文献书刊帮助用户在极大的节约查询时间的同时获取了所需文献。同时, 因为移动图书馆以“移动终端”为媒介, 使用没有空间与时间的限制, 能不断的收纳新资源, 并提供24小时服务。 (4) 使用移动图书馆的成本是阻碍用户接纳的因素之一。一位受访者曾表示:“由于版权问题, 有的期刊需要收费, 所以不想使用。”用户的经济能力不同, 消费观念不同, 因此对于花钱看书行为的接受能力也不同, 过多的收费文献很容易挫伤用户使用移动图书馆的积极性。 (5) 不同于传统图书馆以纸张为信息传播媒介, 移动图书馆以网络为媒介。由于网络的限制, 类似于内网、外网, 是否需要大量流量的问题, 就成了大学生接纳移动图书馆前首先考虑的方面。

4.4 影响因素层次及关系分析

根据访谈中, 相同概念语句出现的频率:有关服务特性的语句出现了47次, 有关服务感知渠道的语句出现了23次, 有关个人行为偏好的语句出现了16次。笔者归纳出, 个人行为偏好、服务感知渠道、服务特性这三个因素对大学生接纳移动图书馆的影响程度依次增加。此外, 三个影响因素之间也存在着一定关系, 具体表现在服务特性会影响大学生的个人行为偏好, 服务感知渠道也会影响大学生的个人行为偏好。

5 结论与不足

笔者从本次研究中得出以下结论:

(1) 影响大学生接纳移动图书馆的主要因素有个人行为偏好, 服务感知渠道和服务特性。这三个因素对大学生接纳移动图书馆的影响程度依次增加。此外, 三个影响因素之间也存在着一定关系, 具体表现在服务特性会影响大学生的个人行为偏好, 服务感知渠道也会影响大学生的个人行为偏好。

(2) 服务感知渠道是影响大学生接纳移动图书馆的重要因素。服务感知渠道主要包括社会资本和图书馆的宣传推广力度, 宣传力度越大, 服务感知渠道越丰富, 大学生越容易接纳移动图书馆。

(3) 个人行为偏好是影响大学生是否接纳移动图书馆的主观因素, 主要包括个体的阅读习惯和探求意识, 探求意识越强烈, 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越强, 越容易接纳移动图书馆;个体阅读习惯越传统, 接受新鲜事物能力越弱, 越不容易对移动图书馆产生接纳行为。

(4) 移动图书馆的服务特性是影响大学生接纳移动图书馆的主要因素, 它包括服务功能、服务易用性、服务内容/方式、服务使用成本及服务技术这几个方面。服务功能越完善, 服务易用性越高, 服务内容越丰富, 服务方式越便捷, 服务使用成本越低, 服务技术越成熟, 大学生越容易接纳移动图书馆。

本文的研究局限在于:

(1) 研究结论有一定地域性限制。我国的高等学校众多, 高校学生人数庞大。在这里我们仅仅对郑州大学的学生进行了访谈调查, 样本量覆盖范围不够全面, 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本文所得出的结论, 因此下一步可以扩大样本范围, 展开更深入的研究。

(2) 由于成员分工及时间限制, 仅对郑州大学的31位本科生做了随机访谈, 无法得知是否还有除服务特性、服务感知渠道及个人行为偏好外的影响因素, 也没有对性别、年级、专业进行比例控制, 所得结论仍具有一定局限性。

参考文献

[1]魏群, 侯桂楠, 霍然等.国内移动图书馆应用与发展现状研—以“985”高校和省级公共图书馆为调研对象[J].图书馆, 2013, (1) :114-117.

[2]施国洪, 夏前龙, 移动图书馆回顾与展望[J].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4, (210) :78-89.

[3]叶莎莎, 杜杏叶.国内外移动图书馆应用发展综述[J].图书情报工作, 2013, (6) :141-147.

[4]宋恩, 梅袁琳.移动的书海:国内移动图书馆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0, (189) :34-48.

[5]许广奎, 周春萍.高校大学生手机阅读行为调查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 2012, 56 (14) :82-85, 92.

[6]邓李君, 杨文建.大学生使用移动图书馆的行为持续性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基于扩展使用模型[J].图书馆论, 2014, (2) :63-67.

8.郑州大学通选课的现状及对策 篇八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1-226-01

郑州大学通过建设公共基础平台,吸纳文化素质课课源,开放百余门校任选课,在推动通识教育的路上艰难的前进着。

目前,郑州大学校本部本科及研究生6.5万人左右,在岗教职工6000余人,本科专业107个。尚不具备像复旦大学建立“复旦学院”(本科生院)形成了以核心课程为主轴,以住宿书院制和导师制为辅翼的通识教育培养体系的能力。郑州大学通选课发展分为三个阶段:1999-2003年建立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开展人文素质教育讲座为第一阶段;2003-2009年:启动通选课建设为第二阶段;2009年以来出台新政策,推动通选课建设走向精致化为第三阶段。

一、校任选课现状及问题

1、课程数量奇缺,时间安排不当

以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开放课程为例。累计开放104门课(包括南校区两门课),其中41门课是重复开放(课程编号一样),如体育交谊舞一门课开了8次。这样,一学期共开放63门不同课程编号的课程供选择。每节课限制学生人数有多有少,其中规定30人/课有28门,约占总课数的26.9%。200人/课有20门,约占总课数的19.2%。350人/课有26门,约占总课数的25%。104门课总计限制学生人数为17640人。

从本科生人数来看:2012级(大二)共12880人,2013级(大一)共12930人。各院系对学生所需修学分数不尽相同,以规定修六个学分为多。每门课上一学期32个学时为两个学分,意味着至少连修三个学期才能达到要求。郑州大学选课程序为分阶段选课,高年级先开始选,每个年级都有自己相应的选课时间。这就意味着每次选课都有不少低年级同学选不上课。怪不得每次选课美其名曰“抢课”。并且,逢抢教务系统必瘫痪。每次系统开放时间为0:00,整个校园里灯火通明,各个怒目圆睁堪比双十一购物狂欢节。能抢到课已属万幸,抢到自己心仪的课实属妄想。

另外,上课时间安排也不尽如人意。上课时间可选周一至周四的9,10节、周六1~8节。以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开放104门课为例,周一晚共18门课,约占总数17%;周二晚16门课,约占总数16%;周三晚18门课约占总数17%;总周四晚28门课约占总数27%;周六上午24门课,约占总数23%。特别是周六的课程很难保证到老师到课率和学生出勤率。

2、缺乏全局统一规划,教学质量层次不齐

郑州大学尚未出台通选课的指导思想,尚未明确强求每位学生所需修学分数。只是暂将课程类别分为五类,分别为文学艺术、人文社科、科学素养与科学方法、公共卫生与生理卫生和其它类。以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开放104门课为例:文学艺术25门,约占24.1%;人文社科23门,约占22.1%;科学素养与科学方法12门,约占11.5%,公共卫生与心理卫生20门,约占19.2%。其他类主要为体育类,如荷球、羽毛球、网球等共24门,约占23.1%。自然科学所占比重过低,体育类课程均为校体育课选修课,在校任选课再次重复开课,大有凑课时数赚学时费的嫌疑。

2009年,郑州大学出台新政策推动通选走向精致化。申报要求中有一条:按课程组(教学团队)形式申报课程,一门课程至少有两名以上(含两名)教师讲授,并明确课程负责人,课程负责人须为副高及以上职称,鼓励老师跨院系联合申报课程,欢迎知名教授和教学名师申报课程。以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开放104门课为例:任课老师为副高级职称及以上(副教授、教授、高级工程师)人数为61人,约占总人数的58.65%。其余皆为讲师、助教等。这与通知要求严重不符。其审核结果令人吃惊,审核过程难免令人猜疑。

3、组织宣传乏力,思想藩篱丛生

郑州大学通选课教学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没有宣传到位,各院系没有组织选课培训。大家在选课之前一无所知,学姐学长会介绍一些“三无”通选课,即无点名、无考试、无挂科。学生对课程的了解只能从选课系统上授课老师提供的简短说明得知。据笔者观察,选课系统上的说明陈旧几乎无更新。

笔者在大学度过近六个学期中,大概选修了10门课,这其中科目大都属于热门课,是通过查看选课系统上的时间教室安排,自行前往蹭课。在笔者个案调查中多次询问一个问题:咱学校开设100多门通选课,涉及六大领域,总有对你胃口的,为什么因为没有选上心仪的课,而不去蹭课自修呢?大多数同学的回答是:没有这意识,感觉自己没选上就不愿去上课,即使通过考试也没有学分,上了也白上。这反映同学们自主学习意识薄弱,功利化选课现象普遍存在。

4、监管不严,激励机制不健全

监管不严,一方面是审核申报课程时,不能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导致不少不合格通选课投放进来。另一方面是通选课一学期下来,教师教的怎么样,学生学的如何,教师通过什么方式考核学生,成绩是依据什么得出来的等,处于自由化状态。研究生甚至本科生代课现象普遍,监管形同虚设。

郑州大学曾于2010年和2012年组织举办过通选课讲课大赛,在奖励办法上有一条:大赛设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由学校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获二等奖以上(含二等奖)奖励者,晋升职称时,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举办比赛的频率和激励机制不够吸引人。

二、改进对策与措施

1、完善审核流程,确保课程质量

应落实已制定的审核制度;加强质量监控工作。分三块进行:首先,聘请督导和专家不定期进行听课并对其做出评价,并将听课情况与开课教师进行反馈,给开课教师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其次,对学生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可包括上课内容、上课进度、教学手段、教学态度、教学效果等, 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评价当中来。最后,发挥网上评教的作用。学生对开设的课程是否满意、对上课过程是否认可等评教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管理中,能从学生的视角给教学管理部门和任课教师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这也是提高通选课质量的一个有效举措。

2、加强宣传教育,培养自主学习意识

在新生一入学就把人才培养方案或教学计划和学生学习手册发给他们并进行入学教育,详细解绍开设通选课的目的、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选课流程等。引导学生从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出发选好通选课。鼓励学生利用学校现有资源,自行进行通识教育,淡化学分观念,树立学习不是为了赚学分的思想。把提高自综合素质当做自己学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3、完善鼓励机制,落实优胜劣汰

建议增加评奖次数,增加奖励力度,与评职称严密挂钩。要求每个院系至少申报一定数量的课程,要求副高级晋升职称时必须开设一定数量的通选课。

建立优胜劣汰竞争机制。如果一门课连续两个学期学生反映课堂教学效果不好,可以停开。淘汰那些内容陈旧、教学质量差的课程。

4、加强管理, 严格考试制度,

通选课也要严格执行有关课程的考核规定, 要实行全程考核。课程考核方式由任课教师决定,原则上不及格人数要占到一定比例。相关管理部门还应加强对通选课运行情况的检查力度, 不能使它成为学校教学管理的一个盲区, 不能学校不管, 院系也不管。

梅贻琦先生在《大学一解》中写到:通专虽应兼顾,而重心所寄,应在于通而不在于专。愿郑州大学在通识教育的路上的边走边思考,发挥好通选课对大学生加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方面素养,以提高全体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修养和科学素质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曼丽.林小英.后工业时代的通识教育实践—以北京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为例[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3(18)

[2] 马燕.高校通识选修课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黑龙江.科教文化.

[3] 张翼星.北京大学通选课的现状.问题和建议.现代大学教育.2011.

[4] 甘阳.大学通识教育的两个中心环节.

上一篇:缔约过失责任的认定下一篇:银行客户经理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