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精选8篇)
1.美国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篇一
横店影视文化产业凭借我国文化产业改革春风,近几年发展倍受关注。地处浙江中部偏远农村的横店把握机遇,全力发展影视文化产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横店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中国拍片最多的影视实景拍摄基地,被誉为“中国好莱坞”。到目前为止,横店共投资70多亿元,建起秦王宫、清明上河图、明清宫苑、华夏文化园等28个大型景区和13座大型室内摄影棚,从道具、服装、影视器材到群众演员等要素一应俱全,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影视实景拍摄基地。据统计,2011年1至11月,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入区企业累计达到430多家,占浙江省影视企业数的2/3;实现营业收入32?郾23亿元,上交税费总额3?郾54亿元;接待剧组144个;接待游客1032?郾20万人次。横店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乡村实体经济发展的典型,也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亮点。横店影视文化产业凭借其特色成为文化产业成功发展的典范。在文化产业兴起的时代背景下,“横店模式”作为中国影视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样本,对文化产业发展有重要的启示。
发展文化产业要不断
解放思想,开拓创新
发展要敢于想象,通过想象的力量创造资源,最终突破资源匮乏的发展瓶颈。横店过去的发展就证明了这一点。众所周知,横店既无山西平遥、浙江乌镇和湖北凤凰等地的先天文化资源,也无鲜明的文化符号,然而横店人却在文化荒漠上创造了令人叹服的文化奇迹。
横店发展影视产业在初期并不成功,一年亏损5000多万元,不仅遭到横店集团的强烈反对,也受到外部诸多压力,但横店人通过学习、创新,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突破发展瓶颈。经济学家萨克斯提出“资源诅咒”理论,这一理论认为资源丰裕地区的经济增长率往往低于资源匮乏地区,横店的实践再一次证明,资源并非决定经济发展快慢的唯一因素,相反,过分依赖资源还可能陷入发展泥沼,成为“资源诅咒”的受害者。在这一过程中,各地要根据自身实际进行不断创新,只有创新才是永不衰竭的动力。
发展文化产业要大力
发展农村文化产业项目
影视基地大多处在城市边缘甚至农村地区,作为落户当地的文化产业项目,影视基地理应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融入当地、回馈当地,与当地社会和谐共荣,才能从当地政府和民间获取更多的资源,夯实影视基地发展的社会基础。
横店影视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便是将基地的利益与农民的整体利益密切相连,使农民参与到建设、管理和运营之中,解决了大量的农民就业问题,并最终获得当地农民支持和认同。横店庞大的文化产业体系,并不是单一的影视基地,而是以点带面发展,成功地带动了横店金融、商贸、宾馆、餐饮等第三产业的全面发展。在镇级建制的横店,已拥有床位1万多张,占整个东阳市宾馆住宿接待能力的一半以上;横店拥有个体工商户2100多家,其中副食店620家、服装店261家、百货店150家,商家店铺星罗棋布。第三产业的兴起,还为文化程度低、缺乏技能的劳动力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就业门槛大大降低,就连七旬老农和三岁孩童都有了做群众演员的就业机会,并获得相应报酬。如今,横店已形成、发展群众演员专业村10多个。全镇4?郾6万劳动力中,从事三产的劳动力已达2?郾2万名,占总劳动力就业总数的48%,随着影视文化产业的不断壮大,三产的就业比例正在不断攀升;超过劳动年龄段仍继续就业人数达3700人,横店劳动力就业率超过了100%。因此,在讨论开发和形成影视基地产业链的时候,不能忽视当地社会和人力资源的因素,要大力开发农村文化资源,发展农村文化项目,大力发展在农村领域的文化产业项目,这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发展文化产业要充分
发挥政府的作用
从历史上看,任何产业聚集不是规划出来的,而是区域分工和市场竞争的结果,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的形成,同样证明了这一点,但这并不是说政府的作用可以被忽视。作为地方政府,关键是要把握“收”与“放”的尺度。
在文化产业发展培育过程中,政府要适度地放手。文化消费是经济行为,是以追求经济利益为首要目标的,市场规则是其发生发展的根本依据,都需要自我生长的空间。政府不可能也不应该包办全管,要给予一定的空间,让其按照相应的规则获得合理健康积极的发展。横店集团从建造广州街的起步探索阶段(1996~1999)到实行“免场租政策”的产业初步形成阶段(2000~2003)再到成立产业实验区的规模发展阶段(2004~2009),东阳市政府对企业当时颇受社会争议的经营策略和行为均采取了适度“放手”,“无为而治”,政府部门更多地充当平台的搭建者和服务者。
但是,放手并不意味着放弃,东阳市早在“十一五”规划中就提出要把创建“影视名市”作为全市的五大战略目标之一,大力发展影视文化产业。2004年成立了影视产业实验区,为适应影视产业发展需要,东阳市根据国家发展文化产业、浙江省重点建设影视产业示范点总体要求,积极调整实验区发展规划,对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先后进行了两次扩容,规划面积由原先的25平方公里扩大到97平方公里,现在又再次打破行政区划限制,规划面积扩展到365平方公里,大大拓展了实验区的发展空间。东阳市在此基础上又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扶持政策,包括安排实验区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制定相应使用和管理办法;支持组建影视产业集团,加大投融资力度;支持实验区筹建“影视投融资咨询中心”,为投资方与影视制作单位搭建合作平台,筹集影视产业发展的资金,培育实验区自身的造血功能;采取贴息、补助等方式扶持文化企业发展;对新办的报业、出版、发行、广电、电影、放映、演艺等文化企业,给予免征3年的企业所得税等10余项优惠鼓励政策。特别是在土地指标、融资问题、知识产权保护和人才引进上给予一定的政策引导,尽力解决制约实验区影视企业发展瓶颈。如2009年底正式营业的东阳市金牛小额信贷银行,就是针对实验区内影视企业融资难问题由影管办直接牵头成立的;另外,针对于影视文化产品的价值缺少科学的评估体系,影视企业可抵押的固定资产很少的情况,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管委会联合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东阳支行,多次组织人员通过深入调研,推出具体的扶持政策,如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推出专门针对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影视企业的融资信贷产品———“影视通宝”,此产品可采取房地产抵押、保证、应收账款质押、版权质押等担保方式进行贷款。这是全国第一个专门针对文化产业的信贷产品,对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的招商引资有很大的促进作用。2012年5月东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横店镇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中提出设立横店影视文化产业实验区。实验区管委会为正科级单位,管委会主任报经金华市委审批,给予高配至副处级;修编横店影视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争取将横店影视文化产业实验区列入国家级改革试验区,使东阳影视文化产业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争取国家级层面的政策支持;出台扶持横店影视文化产业发展的一揽子政策;落实省委、省政府出台支持横店影视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2.美国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篇二
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集文化、思想、精神、创意和知识要素为一体的高端产业形态。在充满创意的21世纪对于任何一个城市来说只有及时把握知识经济发展的脉搏, 才能够始终站在世界经济发展的桥头堡, 保持自己的优势和竞争力。但是发展创意产业也要因地制宜, 尽管创意产业是高增长、高利润、具有较强就业创造力的产业, 但又是名副其实的高端产业, 无视具体条件, 盲目发展, 势必造成相互争夺资源、重复建设以及生态遭到破坏等问题发生, 不利于产业规范健康发展。全面系统地基于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理论分析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 科学确定其切入点和方向, 对于培养壮大文化创意产业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研究现状
从资源分配角度, 丁敏以日本的头脑产业为例, 认为该产业应立足市场需求, 主要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咨询服务, 他推行市场推动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1]。Lee, Yue总结了新加坡政府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历程, 其强调政府主导发展模式[2]。从产业集聚角度, 王缉慈从产业集群的角度指出创意产业的发展并不仅仅是单个企业的行为, 而是需要集体的互动和企业的地理集聚[3]。厉无畏把文化创意产业化模式分为核心产业、支持产业、配套产业和衍生产业四个同心圆的创意产业价值体系[4]。从创意产业的形成因素, 胡晓鹏将其分成六类:特殊资源型发展模式、自然演进型发展模式、政策聚焦型发展模式、功能定位型发展模式、市场选择型发展模式、环境主导型发展模式[5]。金元浦提出东部第一梯队无疑采取与世界发达城市的发展历程相似的渐进式模式, 西部第三梯队应采取跨越式发展的模式, 而中部第二梯队选择综合式发展的路径[6]。然而把园区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模式进行研究, 要涉及园区定位规划、园区管理、园区的选址等方面的问题, 并且有些地区的创意产业并不适合通过建立固定的园区来发展。从资源配置的角度出发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笼统地分成政府主导和市场主导型, 也没有解决由不同区域资源文化要素禀赋等因素所带来的文化创意产业本身形成以及发展过程的不同。
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选择的切入点
发展模式就是在既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的基础上, 由内外部因素相互作用、相互组合所反映出来的因素的组合方式和资源的利用方式。任何一种产业发展模式, 都可以通过某种结构来反映。同时产业发展模式反映了资源的利用方式和要素的组合方式。产业发展模式可通过自身特点、约束条件或外部环境来反映。这些约束条件包括资金约束、技术约束、劳动力约束、市场规模约束、国家安全约束等。发展模式本身没有优劣之分, 但一个国家或地区是否选择与自身情况相适应的发展模式则有优劣之分, 能充分发挥一个国家或地区自身优势的发展模式, 就是一种好的发展模式。因此, 产业发展模式的选择涉及以下几个问题:第一, 在产业的国际分工体系中,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定位是什么?第二, 它的比较优势是什么?第三, 它的产业竞争优势是什么?影响竞争优势的主要因素有那些?这些问题需要从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出发寻求答案。即创意产业发展模式的形成比较优势理论、竞争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认为, 在不同国家同种商品生产函数相同的条件下, 比较优势产生的根源在于各国或区域生产要素禀赋的不同, 以及不同商品生产在要素使用上密集形式上的差别。因此比较优势理论重在找出差异化, 寻找突破点。迈克尔·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 即国际竞争优势模型包括四种本国的决定因素和两种外部力量。四种本国的决定因素包括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及支持产业、公司的战略、组织以及竞争。两种外部力量是随机事件和政府[7]。基于以上发展模式的理论,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切入点主要是两个方面, 一是大力发展文化创意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性大、产业成长性好的战略性新型产业;二是传统优势产业及地方特色产业。为此从产业驱动力的角度提出创意设计带动型和文化资源依托型这两种模式。
1. 创意设计带动型。
创意设计带动型是以高新技术带来的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趋势加上创意, 它不仅极大地推进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它是主导着未来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它不仅包括新兴的产业类别, 如动漫、游戏、数字艺术等, 也包括仍沿用过去分类的电影、电视、服装设计等部类, 但其内涵已大大变化, 变成了数字电影、数字电视、数字设计, 乃至信息设计。这些地区是具有知识密集型资源的特点, 那么以各类高校的各类设计院所为依托, 鼓励企业整合创意设计、策划咨询等环节, 设立企业设计中心或独立的创意设计企业, 提供行业性、专业化的创意设计服务。整合力量, 发挥优势, 重点利用创意资源发展先进的动漫设计和广告设计, 大力发展出版业、游戏业设计等;以创意设计为抓手, 推动出版产业进一步向文化产业的高端转型升级。其实现产业融合的途径见图1:
2. 特色资源依托型。
依托本地文化资源的比较优势, 对文化资源进行产业化的经营模式, 将使产业具有很强的地域
三、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建议
从产业本身来说, 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加创意;从产业外部坏境来说, 一个产业的发展, 离不开相关法制法规的监督保护, 政府政策的支持。因此, 第一, 转变创意产业发展的观念, 把创意产业提升到发展战略的产业水平上。正确认识和清楚界定创意产业内涵, 并由统计部门确定如何界定创意产业门类的具体标准, 从而建立创意产业的统计数据。第二, 健全市场体系, 完善知识产权制度。创意产业是一个庞大的体系, 各个商业话动环环相扣, 因此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是创意产业发展的基础, 使创意产业全面渗透传统产业, 从而能够有效地整合和延伸, 充分实现它的价值, 同时完善相关法制法规将有利于保护文化创意产业, 使其不陷入恶性循环的重复建设竞争中。第三, 完善创业产业管理体制, 应在创意产业管理体制上创新, 首先要政企分清, 权责清晰, 使创意产业分散的不同的部门协调起来, 从而有效地利用和整合资源。第四, 配套政策和措施的支持。应从法律、制度、税收、人才等方面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相关的政策和措施。第五, 培育创意产业人才。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 尤其在当今创意、创造、创新的时代, 有新颖点子的人往往能创造出巨大的财富。
摘要:由于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知识高度、产业整合性的地区差异, 应该选择适合的切入点和适合的发展模式来发展创意产业。从空间集聚学、资源配置及创意产业形成发展因素等三个角度总结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等相关研究。基于发展模式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理论从产业驱动力角度提出创意设计带动型和特色文化资源依托型两种发展模式。提出文化创意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建议
参考文献
[1]丁敏.日本头脑产业—THINKTANK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4.
[2]Lee, T.Creative Shifts and Directions:Cultural Policy in Singapor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ultural Policy, 2004, 10 (3) :40-65.Yue, A.The Regional Culture of New Asia:Cultural Governance and Creative Industry in Singapor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ulturalPolicy, 2006, 12 (1) :25-28.
[3]王缉慈.关注文化创意产业 (续) [J].前线, 2006, (4) :24-25.
[4]厉无畏.创意改变中国[M].北京:新华出版社, 2010.
[5]胡晓鹏.文化创意产业的地区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10, (1) :25-30.
[6]金元浦.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三个阶梯与三种模式[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10, (1) :20-24.
3.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研究 篇三
【关键词】文化产业; 发展模式
一、文化产业的概念与发展的重要性
文化产业是以创意为核心,以文化为灵魂,以科技为支撑,以知识产权保护为保障的知识密集型、智慧主导型、资源节约型产业。它引起全球的普遍关注,并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发展最快和最赚钱的产业之一。
文化产业在世界各国有很多名字,在英国被称为创意产业,在美国被称为娱乐业,在欧洲被称为文化产业,在大多数亚洲国家被称为文化产业。我国给文化产业下了个定义: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为这种生产和经营提供相关服务的行业。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群众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掀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被列入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
二、国内外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1.国外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1)市场导向型
美国的文化政策延续自由主義传统,高度市场化文化产品生产、销售的和最小化的政府干预为主旨。文化产业与科技、电子、等其他产品相同,不需要特殊的规划和保护。美国没有文化部,主要是以州政府为协调单位,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包括在遵循文化产业发展规律、考虑文化产业特点的基础上,给予开放、优惠的扶植政策,鼓励多元化经营。
在美国投资文化产业的回报是巨大和迅速的。美国的文化产业完全按市场规律运作,通过初期产品开发,中期建立全球销售网络,后期宣传促销和捆绑销售等手段和方法,实现其利润最大化。在这方面迪斯尼可以说是专家,在全世界巨大规模的广告和促销的合作下,迪斯尼一般分五步提取最大赢利:初次收入是票房收入;其次收入是发行录像带、DVD;再次收入是迪斯尼主题公园的推广;特许经营和品牌专卖是第四轮收入;最后收入是通过电视媒体。据统计,在迪斯尼的全部收入中,电影发行加上后续的电影和电视收入只占30%,主题公园的收入占20%,其余的50%则全部来自品牌销售。
(2)资源利用型
文化产业类似资源产业,一方面可以满足人们的需要,另一方面可以实现价值的增长,最重要的是还可以创造新的需求,完成资源的服务到增长到修复再到服务的循环链,成为一种新型的资源。欧洲有许多国家像英国、法国、意大利、德国、丹麦等,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来发展文化产业。
英国是最早提出“创意产业”定义的国家,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创意产品生产国。英国注重政策引导加经济调控,建立了目前世界上最完整的文化产业政策体系。文化产业的平均发展速度是经济增长的2倍,年均产值600亿美元,约占GDP的11%,是英国的第二大支柱产业和就业人数最多的产业。
(3)政策推动型
日韩文化产业的发展,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政府政策的推动作用在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日本1996年正式提出《21世纪文化立国方案》,政府设立公共支援制度,倾力支持发展文化产业,文化产业的规模超过了电子业和汽车业,成为日本第二大支柱产业。日本400家最富有的公司中,其中81家是文化企业。日本在90年代的10年持续经济低迷时,唯独文化产业取得了巨大增长,特别是动画和游戏领域,取得了全球市场的领先地位,其动画产业占世界市场的62%,游戏产业占世界市场的三分之一。日本的动漫曾经一度占领了整个中国市场。日本文化产业占据了世界文化市场10%的份额。
韩国在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受到打击以后,提出了“文化立国”的方针,把文化产业定为国家经济的战略性产业予以大力推进,并且颁布了《文化产业5年发展计划》和《文化产业促进法》。从2001年开始,用5年的时间使韩国文化产业在世界文化市场的份额由1%增加到5%,到2007年实现海外出口额5亿美元,成为继美国、日本、英国、德国之后的世界第五文化强国。
2. 国内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1)影视文化发展模式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我国的影视业逐渐发展出一套成熟的模式,并且带动了整个行业的蓬勃发展,其中华谊兄弟的发展非常具有代表性。华谊兄弟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内地在影视文化产业生产业具有一定影响的公司。华谊兄弟传媒是中国最知名的综合性娱乐军团之一,由王中军、王中磊兄弟创立于1994年,1998年投资著名导演冯小刚的影片《没完没了》、姜文导演的影片《鬼子来了》正式进入电影行业,随后华谊兄弟全面投入传媒领域,投资及运营领域涉及电影、电视剧、艺人经纪、唱片、娱乐营销,在这些领域都取得了骄人成绩。
仅说这几年华谊的电影作品就很几乎占据了中国票房的半壁江山, 2010年《全城热恋》《唐山大地震》《歌舞青春》《线人》《狄仁杰之通天帝国》《西风烈》《非诚勿扰2》《新少林寺》
2011年《雪花秘扇》《全球热恋》《开心魔法》
2012年《逆战》《LOVE》《太极之从零开始》《画皮2》《忠烈杨家将》《十二生肖》《一九四二》
(2)休闲旅游文化发展模式
随着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旅游和休闲项目。上海新天地在如何将旅游和休闲结合在一起,探索了一整套模式。
上海新天地是具有国际水平的的休闲文化景区。其显著的标志是:将独特的上海石库门建筑旧区改造成国际性、文化性的休闲旅游文化区。在保护城市历史文化建筑与现代化建设方面,探索出“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可贵模式。
石库门诞生于19世纪中叶,曾经占到上海住宅总面积的60%以上,是具有中西文化合璧特色的民居建筑,也是上海海派建筑文化的经典文化,更是上海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文化休闲景区,新天地提出新休闲旅游概念: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这一理念的实施,使新天地的许多餐厅、酒吧、茶座消 费场所,诸多商品甚至生活日用品都含有文化与消费的双重性质。在引领消费时尚的同时,提升了的文化价值;在创造消费的同时,又 创造消费文化。
(3)网络文化发展模式
近年来,互联网发展突飞猛进,网络文化的传播和影响速度也远远超过了传统媒体,盛大网络发展公司带领着一批网络文化公司在服务大众的同时也为自己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其成功的商业运行模式值得研究。
盛大网络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11月,现已发展成为集网络文化产品开发、运营、销售为一体,涉足周边产品的立体化品牌的集团化企业,积极推动了上海文化产业模式的创新和网络文化的发展。盛大公司连续数年取得了100%的增长,仅2003年的营业收入达到近7亿元人民币。发展自身的同时带动上下游的产业链的繁荣,如电信业、IT设备业、出版业等相关产业获得了几倍乃至与十几倍于自身的经济效益。
盛大网络通过这一系列的努力,其最终目标是:积极倡导网络文化品牌经营,开发网络文化周边产品,推动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用先进 的管理理念和经营方法,进一步巩固和完善网络文化运营模式;保持稳步增长,立足国内、依托亚洲,发展成为在国际举领先地位的网络文化企业;加强自主研发, 掌握核心技术,把中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丰富的自然、人文遗产融会其中,利用互联网的先進平台创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的著名品牌企业。
借鉴国外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可以在国家制定相关产业政策方面突出国家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国内发达省份的成功模式也为企事业单位提供了很好的模板和范例。
参考文献:
[1].张蕾《我国文化产业良性发展的模式探析》科技与管理 第1 4卷 第4期 2 01 2年 7月 .
[2].金元浦《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三个阶梯与三种模式》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 10卷第 1期2010年1月 .
[3].马萱,韩学周《我国文化产业专业人才需求与培养模式分析》教育与职业 第12期 (总第760期) 张秉福,侯学博《全球化背景下的政府规制与文化产业发展》出版发行研究 2013(5) .
4.我国文化产业投资模式研究论文 篇四
摘要:完善投资模式是实现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渠道和方式,也是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根本。针对我国当前文化产业的发展,对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深入分析,并针对现存文化产业发展的问题,提出提高市场准入制度,实现融资渠道多元化和加强服务保障等方式,实现我国文化产业的飞跃式的发展。
关键词:文化产业;投资模式;市场准入;融资
文化产业作为衡量国家软实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其发展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经济运行。投资作为文化产业形成的内驱力,成为实现其发展的重要途径。当前针对文化产业投资的研究发现,要做大和做强我国的文化产业,必须对现有的文化体制和制度进行改革,创新文化产业投融资方式,以此才能更大的激活文化市场的活力,实现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其他产业相比,其在投资模式方面与其他的产业,需要更为宽松的环境和政策,才能激发创造力。但是,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在投资模式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严重制约着其发展,对此,本文对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5.国内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模式 篇五
化创意产业园区按产生方式有四种模式:
1、利用原有建筑物改造成创意产业园区
主要是依托旧厂房、旧市场等废弃建筑物,通过建筑空间改造、增建或扩建,使原有建筑物适应创意产业的实际需要。目前上海市75家创意产业积聚区,有三分之二以上是通过保护性开发老厂房、老仓库和老建筑等存量资源建立起来的,并逐步形成了区域产业特色。如杭州凤凰创意国际,核心区为原双流水泥厂,项目距中国美院象山校区仅2km,是杭州目前已建及在建园区中产业配套环境最好、环境品味最佳、物业品质最独特、建筑形态最丰富的国际性创意产业园区。该项目将打造成为集创意产业办公、创意产品展览展示、时尚消费与休闲等为一体的时尚新地标和创意产业制高点。
2、以高校为依托发展创意产业园区
依托大学发展创意产业园区是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它是以大学科研能力为发展动力,以产、学、研转化为中心的一个核心纽带,是集创业企业孵化基地、创新人才培训基地为一体的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它直接反映母体大学办学思维、办学宗旨、办学成果,是一个具有母体大学特色的大学校园的延伸,它必须把握好母体大学校园历史传承性和人文精神,把母体大学的优良无形资产转移到科技产业上并形成新领域的无形资产。如上海杨浦区赤峰路现代建筑设计街就是凭借同济大学规划、建筑、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技术优势而集聚起来的;长宁区天山路以时尚设计、服装设计、品牌发布为特色的时尚产业园区是依托上海市服装研究所、东华大学和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服装学院而建立的;位于天山路和乐山路的天山软件园和乐山软件园区是借助上海交通大学的技术和人才优势而发展的。
3、另辟新区打造创意产业园区
利用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风景名胜区或其它优势,全新打造创意产业园区。如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实验区,坐落于杭州萧山的休博园内。一期面积8万平方米,同时囊括了广告设计、建筑设计、艺术和工艺品、时尚设计、影视传媒、表演艺术和出版等多种创意产业形态,目前已接纳50余家创意企业和个人工作室入驻。又如西溪创意产业园位于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占地约0.9平方公里,建筑面积约2.6万平方米,共有59幢建筑组成。园区依托不同时期遗存的保留建筑,按照“生态化、功能化、差异化”的标准进行修缮、新建,是一个具有西溪特色的原生态的创意设计艺术庄园,目前已有12位文化名人、5家文创机构入驻。
4、凭借传统布局建立创意产业园区
依靠传统的布局,在现有产业结构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创意产业基地。如上海黄浦区的上海城市广场,地处的豫园商圈,历来是上海旅游中心和小商品、旅游纪念品的展示及交易中心。该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不仅能够提升上海旅游纪念品的层次和质量,而且其创意设计可以迅速走向市场,同时增强自身的影响力和辐射力,进而形成创意与交易的良性循环。又如中国轻纺城创意中心,依托绍兴中国轻纺城,主要以纺织面料和纺织服装两个创意中心为集聚点,试图通过3~5年时间,逐步构建起国际纺织之都的时尚设计创意中心、时尚品牌培育中心和时尚商务贸易中心。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按照开发方式有四种模式
1、业主模式
这是创意产业园最早的开发方式,由某个艺术家发现并开发利用,艺术家集聚而自然形成。这得益于艺术家们专业知识的储备,园区的文化艺术价值在开发中被深度挖掘并凸显出来。但是艺术家不是经济实体,开发力度十分有限,而且没有房地产开发和市场运作的相关知识,后期都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实际运作中的帮助。
如杭州的LOFT49,目前占地52.4亩。最初由美国DI设计公司中国区总经理杜雨波发展起来的。作为优秀的海归族成员之一,在美国生活十年的他决定回国
创业,非常渴望能在杭州拥有一幢像纽约苏荷区那样的个性办公楼。他选中了杭印路49号里一幢4层高小楼——一个原工厂晴纶车间3000多平方米的场地。就这样,浙江第一个LOFT创意社区诞生了,并迅速成为杭州著名的艺术聚集地。
而上海的田子坊,上海创意产业的发源地。从1998年始,陈逸飞工作室、王劼音画家、尔东强艺术中心、郑炜陶艺工作室先后入驻。1999年,画家黄永玉为泰康路210弄提名“田子坊”,喻意艺术人士集聚地。2000年5月,打浦桥街道办事处,以盘活资源,增加就业岗位,发展创意产业为目标,利用“田子坊”老厂房资源招商,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吸引来自18个国家和地区的70余家企业,并形成了以室内设计、视觉艺术、工艺美术为主的产业特色。接着政府又启动了田子坊的石库门旧居改建项目,南到泰康路,北至建国中路,东临思南路,西止瑞金二路,7万余平方米的地块。卢湾区发改委联合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和上海创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编制集形态、功能、产业于一体的田子坊发展综合规划。启动根据规划,整个改建工程将分三期进行:第一期重点是迎接世博会,完善以泰康路210弄内传统和现代里弄工厂为主的创意产业集聚地,打造以248弄和274弄为主的市井文化休闲地;第二期在居住功能不变的前提下,对原建筑加以修缮与保护,建设居住与产业结合的海派文化、生活方式和里弄风貌新型社区;第三期通过注入文化创意、旅游休闲和技术创新等手段,使居民的居住生活条件得到改善。整个改建计划将于2015年完成。2008年上海市首个创意产业园区管委会——田子坊管委会已正式挂牌成立。该管委会加强园区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拓展园区功能。政府在田子坊后期改造中,整体规划、功能定位、业态调整、环境的改善和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投入一定的资金。
上海的古北鑫桥则是由厂家自行开发,自发进行资产再利用。园区原为生产金兔羊毛衫的第十四毛纺厂,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闲置后被有着策划莫干山路M50视觉艺术产业园经验的华宇汉森公司看中,由华宇毛麻集团改建,厂房内部稍作整修保留其原生态,入驻公司再做进一步设计。采用滚动开发模式,开园之初为了引进一些能与园区共同成长的创意先锋企业,以建筑设计为主,因此对租金的门槛设得并不高,约2元/平方米/天,仅为当时附近写字楼的1/3,但运营成熟后,年租金水平将提升40%。虽然位于市郊,但交通便利,紧邻的中国商业特色街——虹梅休闲街,招商比较成功。
2、政府主导模式
由政府牵头,成立管委会,从社会、经济及文化效益入手,以求各方面均衡,集中人力物力进行开发,尤其适用于“先天条件”不足的园区。但策划者和实施者往往不具备相关专业知识的储备,需要专家予以协助。
如上海同乐坊,同乐坊地处静安区高尚地段,西康路、余姚路、海防路合围而成的时尚三角岛。占地面积约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政府有关部门注意到正在消失的老厂房也是种宝贵的资源,并制定了有关政策,将年代悠久的老厂房加以保护,开发利用。2004年6月起静安区委区政府开始对同乐坊地带进行整治。随着综合改造的开始,2004年12月初,静安区政府成立同乐坊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负责协调和管理同乐坊项目。2005年2月中旬,本着政府搭台、市场运作的原则,实施“租赁,改造,经营”模式,招投标成立了上海同乐坊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在2005年初的人大会议上,同乐坊时尚社区改造项目被列为静安区2005年重点项目。2005年4月28日,同乐坊成为了上海市经济委员会启动的首批上海18家创意产业集聚区之一。同乐坊项目的开发与未来发展由同乐坊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全面负责,严格控制进驻公司质量,并“放水养鱼”3年。同乐坊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是一个集资本经营、房产开发、商业策划于一体的企业。同乐坊将打造成为切合文化内涵,融合酒吧餐饮娱乐,与都市核心圈互动的时尚娱乐旗舰。
3、房地产商开发模式
随着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近年来有不少房地产投资开发商把目光转移到地理位置相对优越、投资成本相对低廉的创意园区项目上来,并不惜斥巨资投入改建。开发规模比较大,操作方便,节省人力物力、效率高,但是这种模式往往追求单一的经济效益,以出售为主,具有一定盲目性,需要政府和专家引导。
如上海“海上海”,是一个占地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由创意商业街、创意商居LOFT和创意生态居三种建筑形态组成。它由上实发展投资,旧厂房被彻底推倒,取而代之的是由玻璃幕墙做成的、有着非常现代外观的LOFT。而里面的挑高、意境却和老厂房、老仓库完全一致,采光、通风、采暖、内部装
修等,则是现代的设计,完全按现代人的行为方式、办公规律来建造,是上海第一个打破商、住、办边界,打破事业和休闲边界,打破经营和学习边界的“梦工场”。“海上海”创意园区与其他创意园区的生态有所不同,它将“MO一族”作为地产项目的目标群体。MO(MobileOffice),又称为移动办公,是新近流行的一种工作体验和生活方式概念。与其他以租赁为主的创意园区有所不同的是,“海上海”的三幢LOFT是只卖不租。
4、专业机构运作模式
6.美国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篇六
我国大众女性文化具有很强的世俗性、娱乐性、商业性和流动性等特征,且带有较强的“性别文化”色彩,更倾向于“舞蹈、瑜伽、慢跑”等体育文化活动[16]。高校女性作为我国大众女性的特殊群体,同样有着独特的女性体育文化圈,而这种体育文化圈主要是以校园体育课堂以及相关体育文化活动的形式存在。高校体育文化教学主要依附于校园体育课堂,以传播教授体育文化理论知识以及体育实践训练为主要内容,也是当前高校女性体育文化教育的主阵地。高校女性体育文化教学设置应积极影响女性体育的社会现实境况,不仅要满足于高校女性群体的体育文化需求,注重高校女性群体的特殊性,还要在体育文化教学过程中要积极转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积极调动高校女性群体的体育文化活动的参与性,拓宽高校女性群体的体育选择性,摒除体育“性别化”[17],培养多样化的体育文化兴趣爱好。鉴于此,我国高校女性体育文化课堂建设应强化体育文化的真正内涵,在传授基本体育文化内容与技能的同时,更应强化体育意识,弱化体育性别差异所造成的文化偏见。高校体育文化活动的开展也应充分考虑女性群体的体育文化需求,立足于体育文化参与的平等性,突破单纯的男性体育文化项目设置,构建多样化的体育文化活动。
3.2加强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载体,承载着重要的使命,而教师作为高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高校女性体育文化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我国高校教育的改革,学生主体地位的提升,以及社会发展等外界因素的影响,高校师资配备不仅影响着高校未来的发展,而且决定着高校学生所接受的文化质量。高校体育文化作为高校教育的一部分,师资队伍建设对于高校体育文化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对于高校体育文化具有深层次的认识与理解,能够意识到高校体育文化的重要性;第二,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具有较强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能力,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相对新颖,能够与学生产生较强的互动性。高校女性体育文化发展作为高校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应该加强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通过高质量的人才梯队建设,迎合高校女性体育文化的发展。在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教学过程中,传授体育文化知识与技能,培养高校女性良好的体育兴趣爱好,树立终身体育观。
3.3融合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
1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提到“优秀传统文化要贯穿国民教育始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高等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责任有义务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高校女性体育文化的发展离不开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将其独特性、历史性融入高校女性体育项目中,促进其发展。
3.4营造高校女性体育文化良好氛围
培养高校女性的运动观念,除了一些必要的运动技能教授之外,更应加强宣传运动的价值与欣赏运动的情意,从而培养高校女性解决运动障碍认知的能力,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乐于参与运动,进而养成规律运动的习惯。此外,建议学校体育老师或课外活动组织应多鼓励在运动中表现杰出的学生,吸引更多的同伴一起组织其喜爱的运动社团,如近来时下年轻学子喜爱的HipHop、街舞及庞克有氧等等,以增进彼此情谊及体验运动的快乐。而学校方面,主动提供活动练习场地且给予更多行政及经费上的协助,使其社团步上轨道,蓬勃发展。如此,才可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另一方面,应增加高校女性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和频率。研究调查,有很少的女生在课后参与有规律的运动活动,就目前很多高等校院的体育授课时数而言,主要以每周两次课为主,相较欧美学生有明显的不足。因此,建议学校应拟定全方位的体育运动计划,在课外活动时间多办理如全校性的运动会、越野赛跑、啦啦队比赛或学生有兴趣的运动项目竞赛,鼓励学生参与运动竞赛或表演,以提升高校女性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与频率。
4结语
高校女性体育文化作为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体育文化发展的缩影,同时又是高校教育的一部分。高校女性体育文化通过“濡化”与“内化”形成高校女性行为意识的一部分。本文根据高校女性体育文化发展现实,着重分析了高校女性体育文化的3种发展模式,并提出了重视高校女性体育文化建设,加强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融合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以及营造高校女性体育文化良好氛围的发展路径,希望能有效促进我国高校女性体育文化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司晴川.文化产业管理体制比较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夏青.社会性别理论视角下中国女性体育文化的变迁[J].山东社会科学,2014(8):189-192.
[3]夏青.中国女性体育文化管理研究[D].山东:山东大学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5:17.
[4]徐伟.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及其育人的内在机理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38(1):94-99.
[5]熊欢.身体、权力与性别———女性主义体育理论发凡[J].体育科学,,30(8):14-26.
[6]司晴川.文化产业管理体制比较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7]顾春先,何文涛,胡波.我国普通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现状及对策[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36(8):19-22.
[8]樊伟,李儒新.高校女生体育文化素养现状及对策研究[J].湘南学院学报,,30(5):98-100.
[9]熊欢.“自由”的选择与身体的“赋权”———论体育对女性休闲困境的消解[J].体育科学,2014,34(4):11-17.
[10]熊欢.新时期我国女性大众体育发展路径探析[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33(1):66-71.
[11]熊欢.体育背景下性别的理论化———论女性主义范式对女性体育研究的建构[J].体育科学,2014,34(7):3-11.
7.美国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篇七
关键词:广西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文化传承,新模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们对文化消费的需求逐步提高, 文化产业也成为重要国民经济产业。文化产业的发展可带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提高民族地区人民生活水平。文化产业成为一座重要的桥梁, 将民族文化与社会经济结合在一起。文化产业是民族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文化产业的发展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影响。而民族文化作为文化产品的创意来源, 对促进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也有重要意义。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国外研究现状
由于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不同, 西方国家对文化产业的研究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 在文化产业概念的界定、性质和功能、政策和战略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实证方面, 个案研究、区域研究、行业研究均有涉及。随着研究的进展, 国外对文化产业的研究不仅仅局限于单一产业, 涉及到更多社会经济产业和学科, 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 如比较研究和人文理论研究等。
国际上对于文化产业的概念至今还未得到严格而一致的界定, 各国学者均赞同文化产业这一概念在不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下具有多重含义。国外对文化产业的研究特点是:
(1) 由于对文化产业还没有权威的界定, 其内涵因国家或研究者的不同而存在差异。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对传统文化产业的不断渗透, 文化产业的外延也在不断拓宽。
(2) 文化产业并不局限于推向市场的文化活动和文化部门。
(3) 对文化产业的一些同性问题研究, 如概念、特点等的研究比较多, 而对不同国家文化背景下文化产业差异性的比较研究较少。
(4) 各国对文化产业的研究普遍侧重于国家和大城市方面, 而对农村和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的关注很少, 因而对于文化产业与少数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研究也很少。
2.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起步较晚, 对文化产业的研究也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 国内的文化产业定义大多是在借鉴国外代表性定义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有众多的学者进行过研究。论述主要集中在政府的政策、文化产业发展的经济方面的困难、发展文化产业所需的人才问题等。
对广西民族文化产业的研究, 主要集中在这几个方面:
(1) 关于广西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研究。
(2) 关于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及对策研究。
(3) 从文化旅游角度研究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 而对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和文化产业发展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行研究的几乎没有。
广西文化产业发展状况
近年来, 我国文化产业处于快速发展, 在此背景下广西文化产业发展稍显滞后, 文化产业发展方式和文化产品类型也有待进一步发展。
根据国家统计系统对文化产业产出的统计口径, 文化产业可分为艺术业、图书馆、群众文化、艺术教育、文化市场经营机构、动漫企业、文艺科研、文物业及其他文化产业组成部分。综合2009—2014年的统计数据, 广西文化产业总产出和增加值增速缓慢, 与全国其他省市相比, 发展滞后, 需要进一步促进和加强文化产业的发展。
“文化+”———广西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模式
“文化+”是促进广西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模式, 通过促进文化与各产业的融合, 文化产业发展的理念可得到创新, 地方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可得到进一步开拓。
1.“文化+旅游”促进了少数民族地方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 旅游是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2009年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发布了《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 2010年九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 两个文件的发布表明了国家政策倾向。通过促进旅游和文化融合, 打造高品质旅游文化产品, 进一步丰富文化主题内容, 创新文化传播体验方式。
广西历来是多民族聚居之地, 有世居民族12个。各民族长期交融, 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各民族也拥有各自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这些民族文化在长期历史发展中逐渐进化及发展, 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来源和基础。文化旅游的模式是各地方发展文化产业最常见的一种模式。旅游业的发展可带动各地方经济发展、增加人民就业机会、促进民族文化良性发展和主动传承。融水县在发展文化旅游方面具有良好的民族文化资源优势和历史, 通过“一山一水一城一节”的发展模式, 将融水旅游发展定位于“秀美融水·风情苗乡”。多年的发展树立了“生态休闲度假, 民族风情文化体验”的旅游品牌。近年来融水县县域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的步伐明显加快。
2.“文化+博物馆”为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带来新契机
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的场所, 在以往的民族乡村地区, 博物馆是非常少见的一种事物。而博物馆作为人类史中收录和保护各种历史遗存的通用形式, 对文化的传播和塑造具有独特的作用。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民族地区采用“文化+博物馆”的形式对民族文化进行传播和保护。2009年11月, 广西首个苗族生态博物馆在柳州融水县安太乡小桑屯正式开馆, 生态博物馆是保护与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一种新模式。目前, 广西已经陆续建成开放了南丹白裤瑶、三江侗族、靖西壮族、贺州客家围屋、那坡黑衣壮、灵川商道古村、东兴京族、融水苗族金秀瑶族生态博物馆、龙胜壮族生态博物馆在内的11座博物馆。秉承“文化保护在原地”的生态文化保护模式, 通过“政府主导、专家指导、居民参与”, 实现民族文化在发展中得到保护和传承。
3.“文化+手工业”带动少数民族居民增收和手工艺传承
广西拥有丰富的民族手工艺资源, 历史上也有很多作为贡品的民族手工艺产品, 在机械化发展的当今社会, 传统手工艺产品显得弥足珍贵。对于生活在较偏僻地区的少数民族居民来说, 手工艺产品也是获取收入的重要来源。融水苗族自治县三防镇乃文村东风屯位于贝江上游。自2006年以来, 该屯的妇女就极少外出务工, 她们从广东厂家购进花珠, 然后将花珠分散到各户进行绣花, 最后送返厂家收取报酬。据了解, 现在全村近300名妇女基本上都在家从事绣花工作, 每月人均收入1500多元。在当地政府引导下, 乃文村成立了专业合作社, 被当地群众戏称为“绣花”村。三江县也建立了“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侗族刺绣”“侗族农民画”传承基地。2012年, 冠小百家宴接待游客逾3万人次, 总产值160多万元;独峒农民画实现创收250万元;同乐刺绣产值165万元;“木构建筑传承展示基地”经济产值600万元, 民族手工艺品产销总值150万余元, 实现了文化富民。靖西县旧州街被誉为“绣球之乡”, 进入21世纪以来, 产量、产值逐年提高, 绣球远销欧美、东南亚及港澳台地区, 绣球产业已成为旧州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靖西绣球街”因此被评为广西第一家村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4.“文化+民族节庆”成为民族文化产品发展的新亮点
节庆活动是少数民族人民的重大节日, 也是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的重要资源。广西少数民族节日保存状态较好, 大多数民族地区仍然传承着祖辈留下的民族节庆活动。这些已传承了几百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民族节庆活动, 对少数民族人民本身象征着民族的存在感和凝聚力, 对全国乃至世界人民来说, 又是值得观赏、了解和参与的文化现象。
随着交通改善和经济发展, 越来越多的民族节庆活动进入人们的视野, 也为民族地方带来了文化交流和经济发展的机会。三江侗族自治县号称“百节之乡”, 各种特色佳节接连不断。侗族多耶节、富禄花炮节、梅林侗族大歌节、同乐坡会节、和里庙会、平流斗牛节、老堡龙舟节等节庆活动贯穿一年四季, 吸引了大量游客, 激活了文化产业活力, 提升了文化生活品位, 加快了文化产业发展。融水苗族芦笙斗马节、壮族“三月三”歌圩, 瑶族盘王节、祝著节, 苗族赶坡会、拉鼓节, 仫佬族衣饭节、走坡节, 毛南族“放鸟飞”、分龙节, 回族开斋节、古尔邦节, 京族哈节, 彝族火把节、跳弓节, 水族水书、端节, 仡佬族拜树节、跳雷等, 都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亮点。
5.“文化+艺术演出”繁荣文化市场、丰富人民生活
根据广西统计年鉴发布的数据, 在文化产业各组成部分中, 文化市场经营机构总产出和增加值比重最大, 约占50%。“文化+艺术演出”的模式既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又丰富和充实了广大人民的业余生活, 提高了文化素养, 传播了优秀的民族文化成果, 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一种非常具有价值的形式。在广西众多的民族文化资源中, 已被利用并搬上舞台的有壮族岩画音乐舞蹈诗《花山》、壮剧《歌王》、现代壮剧《扁担姐麦琼芳》、新编历史壮剧《冯子材》、3D舞蹈诗《侗寨人家》、彩调剧《刘三姐》、壮族魔幻杂技剧《百鸟衣》、民俗风情歌舞《风从苗山来》、大型侗族精品风情歌舞剧《天下侗寨, 坐夜三江》等。
广西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与民族文化传承相互促进、双赢发展
1.民族文化资源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内涵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 在历史长河中各民族文化灿若繁星, 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积淀的民族文化产业构成了我国文化产业的核心部分。民族文化资源是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的前提和基础。文化产业的建设和发展依赖于高质量的文化资源, 在我国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中, 民族文化资源是历史传承性、种类丰富性、发展变化性并举的资源类型。在民族文化资源丰硕的土壤上发展的文化产业具有艺术的欣赏性、发展的生命力、盈利的经济性。缺少民族文化资源滋养的, 文化产业的发展将面临资源匮乏, 无以为继的发展窘境。
2.文化产业发展增加了民族认同感
民族文化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传统文化等文明要素, 承载着民族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审美观、伦理观等。民族文化产业化使民族文化得到活态保护、动态保护、传代保护, 解决了后继乏人的困境, 在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方面彰显了区域民族文化的不可替代性, 重建了区域民族文化拥有者的文化尊严。区域民族文化拥有者传承了文化传统, 增强村民在外来文化冲击面前对自己文化的荣誉感和自信心, 更加全面、科学地认识自身传统文化。比如, 手工艺品技艺工序、材料 (材质) 的选择, 所依托的择吉文化、民间信仰、人居环境等民俗文化, 使文化底蕴得到研究、整理和保存。这种发展路径已成为一种规律, 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3.文化产业发展提高了民族文化传承的现实性
8.竹山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研究 篇八
关键词:文化创意;地方特色;发展模式
在全球逐步进入以知识和创意软资源为核心竞争力的时代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国家与地方政府纷纷予以重视、扶持。文化是人类在漫长的社会发展中不断演变积累的产物,不同的环境、历史、生活方式会造就不同的地方文化。而文化创意产业更是建立在文化多元性的基础上,对文化进行创意整合,用更加通俗、新颖的方式向大众展现。目前,台湾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如下:“源自创意或文化的积累,透过智慧财产之形成及运用,具有创造财富与就业机会之潜力,并促进全民美学素养,使国民生活环境提升之产业”。[1]根据定义不难看出,台湾不仅强调了文化创意产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同时对大众素养与环境品质的提升提出了更高的期望。
现阶段,国内外文创产业如春笋般涌现,但是由于文化创意产业横跨范围广,概念较为模糊,在多数人还未了解其真正含义的情况下,大量文创商品涌入市场,文创园区盲目跟风,导致产业出现产品创新能力不足、产业规划模式雷同、创意园区同质化倾向严重等一系列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充分利用传统文化,发挥在地优势,而不是一味地效仿其他成功案例。文化创意产业应鼓励地方发扬既有文化特色,将在地生活的智慧元素延伸到现代生活,创造出独一无二的主体文化产业。
本次研究以分析竹山文创产业为基础,探讨其如何在乡镇经济发展动能不足的背景下,利用地方文化重新复苏竹山小镇。竹山镇是一个人口不到6万人的乡镇,坐落于台湾南投县西南端。湿润的气候以及起伏的丘陵地形,使其拥有丰富优良的竹材。17世纪,汉人移入台湾,将闽南竹带入竹山。日治时期,竹山镇竹产业兴盛,以出口為主。后来因产业转移、消费需求改变等因素,竹山失去原本赖以生存的产业支柱。经历九二一大地震之后,人们对没落的小镇失去信心,人口外移数量加剧,小镇经济发展缓慢。同台湾的其他乡镇一样,竹山面临着传统文化消失、乡镇没落、青年人才流失等诸多问题,而近年来文化创意的导入,为竹山小镇带来了新的生机。
1 场域空间改造,活化文化资产
古建筑历经岁月的变迁、文化的积淀,成为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建筑是人类文化的结晶,建筑先驱梁思成先生曾说过:“建筑之规模,形体,工程,艺术之嬗递演变,乃其民族特殊文化兴衰潮汐之映影……今日之治古史者,常赖其建筑之遗迹或记载以测其文化,其故因此,盖建筑活动与民族文化之动向实相牵连,互为因果者。”[2]就中国传统建筑来说,南北气候、人文、地质等条件的差异,孕育了南北不同的建筑风格。建筑蕴藏了多元的地方文化,是地方特色文化遗产有形有体的表现,对地方发展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城市化速度不断加剧,冰冷的现代建筑可以推翻重建,而先人用智慧和汗水建构的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在众多国家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范畴中,都包括了建筑文化遗产的空间再利用。文化遗产的保存早已不是对文化本身的冻结,而是把握内在精神,寻找新的对外联结形式。对旧建筑空间进行改造,加入创新元素,利用其独特性与历史性,借由闲置旧建筑构建多元的地方特色文化。
竹山镇在清朝时便是当地的交通要道,曾有“前山第一城”的美誉。竹山镇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历史古迹、建筑遗址、特殊且具有历史的建筑物或景点资源。其中,民宿“天空的院子”是一幢有百年历史的古老三合宅院改建而成。与提供旅游短暂休息的民宿不同,“天空的院子”有着当地建筑工艺和材料特有的美感,并以“让游客停留更久,了解当地文化”为经营理念,让到访者体验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生活。民宿采用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方式,串联周边景点,形成在地文化体验的完整联结。另一个案例便是竹青庭人文空间,它曾是竹山早期最重要的交通枢纽——客运站,二楼为员工宿舍。在竹山繁华退去之后,空间静止在70年代的时空氛围。竹青庭人文空间取材于竹山标志性的元素——竹子,将其加工成为软质竹片,与建筑内部空间结合,以“陈设传统竹艺,品味在地食材”的方式呈现竹子的多样性和魅力。竹山将旧建筑改造成为在地与外界产生紧密联系的场域,向受众传播了以自然传统元素为美的原生态价值理念。
2 产业理念调整,协助转型升级
在全球化竞争压力下,传统产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面对经营危机,企业亟需调整和修正本身组织,进而转变为更有弹性的形态(Morris,et al.,2002:22)。目前,传统产业面临的普遍性问题有经营模式单一、成本消费高、产业链失衡、产品设计周期长、销路不佳、价格混乱、人才培养困难等。为降低生产成本并适应现代人的消费需求,传统产业需转型开辟一条新的生存之道,将生产、生活、生态三者结合,带入传统产业。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应从提高文化附加价值,减少能源消耗、降低污染,采用新技术、新工艺这三个方面切入。当地方文化更多地被当做当地人的情感寄托时,将其转译成为产业的一部分,使文化变成一种吸引力,并与消费者对话,营造文化认同,就成了地方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传统竹山产业以竹制品为主,生产的产品主要有竹筷、竹棒针、竹篮、竹雕艺品等。由于消费结构与需求的变化,传统的竹产业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危机。元泰竹牙刷厂是由竹山30年的夕阳竹工厂转型而成,生产产品从原本的竹棒针改为竹制牙刷,采用竹材与动物鬃毛等天然材料,将创意与绿色环保、低塑生活理念结合,成功转型成为绿色产业。竹山其他传统打铁铺、米麸店纷纷转型,开放制作过程,发展成为中小型观光工厂。隐性的知识用可见的方式展示,参访观光的过程不仅仅是为了促进消费,更重要的是店家与人群的对话,在交流中了解顾客的需求,从而达到提升服务、适应消费需求的目的,并找出传统产业适合生存的姿态。
3 工艺进入生活,联结在地资源
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也是文化发展的本质特征,更是推动地方发展与工艺传承的动力。传统工艺不必再刻意着眼于作品的艺术性,而应将重点置于突显地域文化特色。借由工艺师别具巧思的设计改造,增加美感与文化价值,赋予传统工艺崭新的生命。从工艺的传承方面来看,应摆脱上层社会文化的束缚,将艺术欣赏性、实用性与生活美学结合,通过创新的形式去适应现代社会,进入大众生活。具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第一,艺术作品生活化,寻找新用途;第二,作品形式转变,适应新用途;第三,经济地生产,满足消费新需求。通过抽取市场价值的因素,借由技法与材质的转移,在艺术表现上通俗化、大众化,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提高大众的审美能力,达到工艺传承和文化传播的目的。
竹山因竹得名,以竹闻名,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使得当地的竹子坚固柔韧,质地温润。在古代,竹是文人雅士热衷的创作题材,也是传统工艺中运用广泛的天然材料。为了复苏传统竹工艺,竹山创立了竹生活文化协会,栽培当地人竹编技艺与开发竹制商品的专长,延续并创新竹艺文化。传统竹艺多将艺术欣赏性与生活实用性分开,创作周期长,材料选择单一。2008年,竹山竹工艺家与国外设计师合作参加国际展览,将竹材通过科技加工,结合其他材料设计出兼具美感与实用价值的家具用品,成为台湾用竹材创作文创家具商品的首例。现阶段,通过艺术家的创新设计,工艺与工业设计的有机结合,竹材已经不再局限于容器与艺术品的运用,现代生活中常用的灯具、音响、沙发、风扇、花瓶都可以與竹艺结合。竹艺文创产品不仅造型美观,富有传统韵味,又能串联现代人们的日常生活,提升了创意技巧与实用效益,带动了文创产业的发展,对竹艺的传承也具有重要意义。
4 吸引青年人才,蓄积创意能量
创意在社会创业或社会企业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而地方特色文化创意产业更离不开创新人才的支持。由于产业外移,经济没落,自1996年起,竹山镇人口呈现不断减少的趋势;1999年九二一地震过后,竹山镇总人口仅剩6万多人;2005年,城市化更加剧了当地青年人才的流失,人口总数低于6万。为了吸引更多的创新力量,2010年,竹山文创带头人何培钧先生创办了“小镇文创”公司,成立了一系列青年创业者所需要的据点,如手工生产协会(竹生活文化协会)、教学中心(竹巢学堂)以及青年创业中心(千山绽)等,并以专长换宿的方式,让游客或学生来到竹山用自己的营销、设计、工艺等专长得到免费的住宿。换宿一年内,共吸引五百多人进入社区交流并参与在地发展,不同领域人才的聚集形成不同专业的互动与对话,透过跨领域合作来建构竹山的新生命。这一方式凝聚了社会的创新能量,吸引了青年人才,为年轻人提供了创意发挥实践的平台,同时为地方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年轻力量。
5 结语
地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应加强艺术创作及文化保存,与时代接轨,融入科技手段,引进创新人才共同协作。在传统文化基础上的再设计创新是当下地方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努力的方向,应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设计灵感,赋予地方传统文化新的生命与活力。对文化的创新与不断思考激发了创意文化产业的新能量,同时也为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要用创意推动地方文化产业发展,使大众在参与文化创意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更高的文化附加值,产生正面的社会效益,从而促进经济效益与精神文明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林炎旦.文化创意产业理论与实务[M].台北:师大书苑,2011:7.
[2]梁思成.梁思成文集(三):中国建筑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
[3]李创新,马耀峰,郑长海,等.文化创意产业视角的传统文化资源开发模式设计——对陕北民间文化开发与保护的实证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9(10):894-896.
[4]蒋继华,陈法金.地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路径分析——以盐城地方文化创意为例[J].淮海工学院学报,2011,10(20):1-3.
[5]管宁.文化创意:接续传统与现代——城镇视野下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J].艺术百家,2014(1):69-77.
【美国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推荐阅读:
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10-04
美国社区汉语教学模式及教材模式探讨06-16
美国工程师培养模式研究06-22
美国旅游网络经营模式06-24
美国就餐文化和礼仪06-20
美国文化与社会论文07-29
美国文化节活动策划09-27
谈谈我对美国快餐文化的认识08-22
美国企业文化特点与企业经营理念11-11
美国黄金市场发展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