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的课件教学实录

2024-09-19

语文的课件教学实录(精选8篇)

1.语文的课件教学实录 篇一

《爬天都峰》教学实录 教案 教学设计 试题 课件 实录 案例 反思.txt逆风的方向,更适合飞翔。我不怕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你发怒一分钟,便失去60分钟的幸福。忙碌是一种幸福,让我们没时间体会痛苦;奔波是一种快乐,让我们真实地感受生活;疲惫是一种享受,让我们无暇空虚。生活就像“呼吸”“呼”是为出一口气,“吸”是为争一口气。《爬天都峰》教学实录 教案 教学设计 试题 课件 实录 案例 反思小鱼语文┊ 费尔教育┊ 初中资源网┊ 费尔教育论坛┊ 教育好网 2011年9月7日 星期三

首页 | 语文 | 数学 | 英语 | 课件 | 下载 | 作文频道 | 英汉词典 | 淘宝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语文 > 人教版 > 三上 《爬天都峰》教学实录 第一课时

师:同学们,二年级时我们曾学过一篇课文《黄山奇石》,黄山不仅有奇异的巨石,还有险峻的山峰呢,而黄山最险峻的山峰就是天都峰,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第三课,一起来读课题,《爬天都峰》,老师要先请同学来自学课文,自学课文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词语的读音,标上自然段的序号,还要把课文读正确,同学们自读课文,师:好,现在我们来读词语,请大家看大屏幕,这些词语是由要认的词语组成的,笔陡,铁链,发颤,攀着,鲫,笑呵呵

师:这些词语在读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请谁来提醒大家一下,生1:颤字是翘舌音,很容易读错,很大家跟我读一读,颤,发颤.生2:鲫鱼的鲫是第四声,请大家跟我一起读鲫,鲫鱼 师:攀着的着,要读轻声请大家再读一遍

师:课文当中还有一些多音字,请大家看屏幕,这几上特别难读,谁能带大家来读一读呢? 请这位同学来读一读,她读对了,我们跟他一起读,他读错了,我们帮他指正 领读:照相,似乎,假日,白发苍苍

师:读得很好,老师把大家刚才读过的词语连在一起,请大家地认真的读一读

自读词语:笔陡,铁链,发颤,攀着,鲫鱼,照相,假日,似乎,笑呵呵,白发苍苍 师:词语读得很认真,课文也发读正确,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呢? 师:接下来我们就轮流读课文吧,其他同学认真听他们读得是否正确,生轮流读课文,师:谁能来评价一下,他们读得怎么样?

师:接下去想请大家再读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师:谁来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生1:课文主要写了爸爸带我去黄山爬天都峰,师:我爬上天都峰了吗?我又是怎么爬上去的呢?谁能把这件事情说得更清楚些?请你们先练着说一说吧

师:谁能来说给大家听,生2:课文主要写的是在假日里,我和爸爸一起去爬天都峰,我和一位陌生的老爷爷一起互相鼓励,最后一起爬上了峰顶的事情,师:说得真清楚,非常好,那么我到底是怎么爬上天都峰的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课文吧这节课我们还要写生字呢请大家看屏幕这些词语当中带有很多我们今天要写的生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生齐读词语:

爬山,天都峰,山顶,似乎,咱们,奋力,辫子,勇气,居然,仰起头,白发苍苍山顶的顶要读后鼻音,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

师:非常好,请大家再把课文翻到第11页,我们一起来看看田字格中的生字,你能说说这些生字在写的时候应注意些什么? 生1:勇气的勇和白发苍苍的苍都是上下结构的字,苍写的时候上扁下宽,而勇气的勇两部分都是差不多的, 师:对比着观察,说得非常好.生2:辫子的辫和花瓣的瓣很像,只要把中间的瓜改成纟就可以了.写的时候要注意三部分要紧凑一些.师:能用学过的字来记新字,这是很好的识字方法, 生3:仰起脸的仰,右半部分和我们以前学的柳树的柳右半部分很相似,只是和了一撇,我们写时候可不要画蛇添足.师:说得可真好,老师还想提醒大家一个了,爬山的爬字不太容易写好,请大家看老师来写一写, 师:先写一个爪子的爪,一捺要长一些,再写一个小小的巴.师:你们看清楚了吗,接下来就让我们来写字吧.请大家打开田字格本,每个生字各写一遍.写完以后再把大屏幕上的词语也抄写一遍.开始吧.师:这节课大家都学习的很投入,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吧.第二课时

师: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三课《爬天都峰》我们先来听写一个句子,我们要听写的句子就在课文里面,翻到第九页,请大家看第一段,这一段只有一句话,我们待会儿来听写,请大家认真看一下,要特别注意标点符号,生自看第一段

师:请大家打开本子,我们一起来听写老师把这句话读两遍,第一遍读的时候请大家不要写,认真听一听,记一记,第二遍读的时候,再把它写下来 师读句子“假日里,爸爸带我去黄山,爬天都峰” 生默写

师;这段话很清楚地写了什么时间,谁跟谁到哪儿去干什么,请大家对照着大屏幕上的句子,自己批改一下,批改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标点符号 生自己批改

师:全对的同学请举手,好,让我们一起所自己听写的句子读一读 生齐读这个句子

师:还有很多同学没有去过黄山,想看看天都峰是什么样子吗?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多媒体出示天都峰景致

师:谁能来说说,你看到的天都峰是什么样儿的? 生1:天都峰顶特别高,在云雾上面哩

师:这个词语用得好,天都峰的确很高,师板书:高

生2:我觉得天都峰特别险,山路很陡又很窄,要爬上去不容易

师:天都峰不仅很高,而且还很陡呢,师板书:陡,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就描写了又高又陡的天都峰,请大家自己读一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找出描写天都峰又高又陡的句子或词语,生自读第二自然段,师:那些词语或句子能看出天都峰又高又陡呢? 生1:我找到了这一句,“啊,峰顶这么高„„” 云彩是在天上的,天都峰顶在云彩上面,那可真是太高了

生2:我也找到了一句“再看看笔„„发颤”这一段话中的笔陡和挂用得真好,笔陡就是笔直笔直的,而挂下来简直就是垂直的了,师:说得可真清楚呀,生3:刚才他们读的两个句子,都用上了感叹号,这也能说明天都峰真是又高又陡,师:天都峰又高又陡,令人发颤,怪不得小作者要问自己“我爬得上去吗?”让我闪一起来读好第二自然段,再次来感受天都峰的高和陡吧 生齐读第二自然段,师:这么高而陡的天都峰,我是怎么爬到天都峰顶的呢?

生1:小作者在山脚下遇见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两人相互鼓励,一起爬上了天都峰 师:白发苍苍的老爷爷也要来爬天都峰,真了不起,他们是怎么爬上天都峰的,请大家再读读六七两个自然段,边读边找一找,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要爬天都峰不容易 生自读六七自然段,师:谁来跟大家交流一下你找到的词语,生1:奋力这个词语可以看出作者用尽了力气

生2:这两个一会儿也能看出小作者在爬山的时候用了很多方法,生3:这一个省略号也能说明小作者用了好多其他的方法爬,而且爬了好长时间呢 生4:爬呀爬也有说明爬了很长时间,生5:从终于这个词体现出小作者和老爷爷爬天都峰不容易,他们用了很大的力气才爬上峰顶的

师:你能找到带有终于这个词语的句子读给大家听一听吗? 生5读带有终于这个词语的句子

师:要爬上天都峰顶,真不是件容易事,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六七两个自然段 自齐读六七自然段,师:我和老爷爷奋力向上爬,爬呀爬,终于爬上了天都峰顶,爬到峰顶以后,我和老爷爷心情特点高兴,他们又说了些什么呢?请两位同学来读一读 生1生2读小作者与老爷爷的对话

生1:我有一个疑问,课后也有这个问题:小作者为什么要跟老爷爷相互道谢呢?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我们也来看看这个问题,请大家把课本翻到11页,我们来看看课后的第二道练习题,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问题

师:是啊,小作者和老爷爷爬上天都峰顶后为什么要相互道谢呢?请你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小组里的同学听一听,同讨论

师:谁能说说你们的想法

生1:我们小组认为如果小作者和老爷爷不互相鼓励,他们是爬不到天都,峰顶的,所以他们要互相感谢 师:说得有道理

生2:是的,文中的爸爸也说道,我们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善于向对方学习,才能达到目的地,所以我们要互相道谢

师:大家说得都很好,请大家一起再把小作者说的话和老爷爷说的话来读一读吧,请男同学读读老爷爷说的话,女同学读读小作者说的话 男女生角色读

师:刚才大家读得很好,现在,老师想请大家把课文连起来自己再去读一读,边读边想,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呢? 自生读课文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体会呢?

生1:我觉得遇到困难时,我们大家应该互相鼓励,生2:我体会到只要有信心,就一定能克服困难

师:是啊,只要有坚定的信心,同们之间能相互鼓励,再大的困难我们也能克服今天的课文,大这学得很不错,上次,老师给大家布置了一项综合性学习的任务,让大家记录自己的课余生活,已经有一位同学用表格的形式记录了自己的课余生活,请大家快速地读一读这位同学所做的记录,这位同学是用表格的方式记录了自己的课余生活,那么用又是用什么方式来记录自己的课余生活呢?

生1:我已经用照相机把课余生活拍了下来

生2:我家养了几条金鱼,我已经写好观察日记了师:你们真能干,还没有做好课余生活记录的同学在课后可要抓紧呀,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同学们再见

《爬天都峰》教学实录来自费尔教育。点这里回到顶部

上一篇: 着力读书训练着眼思维发展——《爬天都峰》教学实录与评析 下一篇:《爬天都峰》教学反思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您的支持是我们的动力!相关课件爬天都峰课件PPT版 爬天都峰课件 爬天都峰ppt课件7 爬天都峰ppt课件6 爬天都峰ppt课件5 爬天都峰ppt课件4 爬天都峰ppt课件3 爬天都峰ppt课件2 爬天都峰ppt课件1 爬天都峰人教版免费课件 Flash 三 3爬天都峰 课文朗读mp3 人教五册

着力读书训练着眼思维发展——《爬天都峰《爬天都峰》难点突破实录《爬天都峰》教学案例《爬天都峰》教案《爬天都峰》教学设计《爬天都峰》教学设计《爬天都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爬天都峰》教学设计爬天都峰《爬天都峰》教学设计三年级语文上册爬天都峰教学设计《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第3课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

3、《爬天都峰》教学设计《爬天都峰》教学设计三年级语文《爬天都峰》教学设计与反思《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爬天都峰爬天都峰爬天都峰

教案| 关于本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站长邮箱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联系我们 | 版权所有:费尔教育 2007-2008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online services.all rights reserved.苏ICP备11048955号-1 站长统计-当前在线[314]

2.语文的课件教学实录 篇二

一、课堂之源———链接师生的思想

语文课堂的开始, 笔者认为应该是师生之间思想的链接。 在大多数的语文课堂上, 老师一进课室便是打开书籍, 进入课堂的教学内容, 长期如此, 这种教学行为会让学生的思想变得麻木, 甚至有点机械化。 很多学生就是在这种呆滞、麻木、机械的课堂中渐渐失去对语文的兴趣。 因此, 笔者认为, 课堂伊始, 师生进行思想的链接是非常重要的。 正所谓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课堂伊始进行思想链接, 是师生思想磨合的开始, 对教师在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显得尤为重要。 这也是王君老师的《老王》给我的深刻启示之一。

在王君老师的《老王》中, 课堂一开始, 首先, 王老师建立了课堂规则, 告诉孩子们, 在她的课堂中不会有被遗忘的学生。 这种方式在我看来是她在课堂上与学生建立思想链接的第一步。 其次, 她叫学生回答问题, 并非像传统课堂那种为了保证教学的有效推进而进行号数、队伍的轮流, 而是随机的。通过几个学生的回答, 与学生建立了第二步的思想链接, 即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被叫到是随机的, 随时都有可能被叫起来回答问题。 为了回答好问题, 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中要不断进行思考。 这种思想的链接保证了整个课堂不冷场, 也不会仅剩老师一个人的声音。 最后, 王老师在课堂上无时无刻地不在链接学生思想。 对每一个学生的回答, 她会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评价, 再反问其他学生对这种回答的认同、看法, 实现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思维的不断碰撞。 以课堂开始前的热身为例, 让学生就“骷髅、愧怍、荒僻……”几个词语造句。 个别学生一开始有些腼腆, 王君老师立即落实了她课堂的规则, 随机让学生回答问题, 并且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 运用激将法、鼓励法、表扬法等让学生积极参与, 使得整个课堂由一开始学生的局促不安到渐渐热烈起来。

总之, 通过对王君老师的《老王》教学录像的观察, 结合传统语文课堂的缺陷, 我认为一个语文老师要让课堂成为全体总动员的课堂, 首要的便是链接师生思想。 要明白理解了学生之需、让学生理解语文课堂之需, 建立在这两个基本点上, 课堂才能动员全体学生。

二、课堂之根———倾听心灵的声音

传统的语文课堂, 多是语文老师自导自演, 加之受语文应试影响, 一些学生在语文课堂中, 总被应试答案的思想牢牢捆绑住, 在问题的回答上总是追求一个完美答案。 渐渐地, 他们在语文学习中失去了倾听自己心灵的声音。 这种现象导致语文素养与人文气息的培养迟迟无法落实, 甚至成为一个不可能的任务。 对此, 基于对语文素养和人文气息培养的理解, 我觉得一个语文课堂, 应该创设情境, 让学生倾听自己的心灵, 说出自己的心声。 在这种观点上, 王君老师的《老王》与我的观点不谋而合, 让我更加坚信这种教学方法的正确性。

王老师在未进入《老王》的教学时, 就用辩证事实的方法告诉学生要说出自己心灵的声音。 她将全中国的孩子在课堂开始时便借助教参书的现象抛给学生, 循循善诱, 告诉学生这是一种不好甚至毒害学生的现象, 让学生收起教参书, 试着独立思考, 并对其中发出与众不同声音的学生予以表扬。 这其实是王老师引导学生发出自己心灵声音的开始, 也是王老师对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第一步。 在接下来的《老王》学习中, 王老师不断创设不同的情境, 比方说她自己是老王, 学生是杨绛, 或者学生是老王, 而她是杨绛, 甚至联系社会病态, 以“小悦悦事件”、鲁迅对看客的评价等, 将普遍存在的看客现象抛给学生, 让学生思考站在看客角度的他们又是如何看待老王、看待杨绛的不安、看待社会的冷漠的。 教学过程中, 一方面是一步步地引导学生倾听自己心灵的声音, 自己读课文, 自己表达自己的感悟, 自己深挖对文本的理解。 另一方面, 将开拓的探讨与文本内容联系, 就像在探讨杨绛该不该心安的时候, 要求学生从文本找, 而不是单纯联系实际泛泛而谈。 此外, 她的教学还普及了杨绛的遭遇, 让学生在了解杨绛的一生后, 再次探讨这个问题。 并且, 在课堂情境教学中, 王老师都在用行动告诉我们, 老师的任务是负责提问题给学生思考, 而非告诉学生答案。 这使得整个教学过程中, 学生在课堂中不断思考, 教学目标在无形中得到了真正落实。

综上所述, 王君老师的《老王》教学使我意识到一个符合新课标的课堂, 应该是师生之间共同探讨的课堂、师生之间思维碰撞的课堂、师生之间学生为主体的课堂。 这引导着我在今后的语文实践教学中, 课堂要始于链接学生的思想, 重于让学生倾听自己的心灵声音, 说出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 使课堂成为师生的全体总动员。

摘要:语文课堂在很多学生看来一直索然无味。很多时候都是老师在讲台上唱独角戏, 对学生的语文素养、人文教学的目标, 迟迟未实现。本文通过观看王君老师的《老王》教学实录进行分析, 深刻意识到一个好的课堂、充满人文气息的课堂, 应该是师生全体总动员的课堂。

关键词:语文课堂,语文素养,人文教学,全体总动员

参考文献

[1]李学.也论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及其实现[J].中国教育学刊, 2012 (12) .

3.语文教学中课件教学刍议 篇三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语文与生活同在,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大。新课标要求教师打破传统理念,拓展教学空间,把努力挖掘学生的情感因素,积极创设情境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当做是语文学科的重要任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多媒体课件可使学生置身于一种五彩斑斓、声像同步、动静结合的教学环境中,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运用多媒体技术导入新课,通过情景画面,以情激趣,能够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机。情境导入的方法很多,如情景引入、悬念引入、设问引入、图画引入、音乐引入和表演引入等。

如在教学《荷花》第二自然段时,用荷花的全景、近景及动听的韵律,把学生“带入”公园的荷花池边,使他们“置身”于花团锦簇的荷叶之间,然后再引导学生观看画面,在音乐的旋律中朗诵赞美荷花的话。这样,学生步入了作品的意境当中,思维一下子活跃了起来,似乎与作者一起在荷花池边散步赏花,有效地诱发了学生的思维。

叶圣陶说:“我们鉴赏文艺,最大目的无非是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要达到这个目的,不能够拘泥于文字。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够通过文字,达到这个目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既可以帮助学生欣赏作品带来的美感,陶冶性情,又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纠正“满堂灌”带来的弊端,从而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二、陶冶情感,培养人文精神

众所周知,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学,要为学生打下亮丽的精神底子,应着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积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多媒体技术无疑为创设情境,陶冶学生的情感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和最佳的视听效果。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感情变化,不失时机地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激发和陶冶学生的情感,使之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如《十里长街送总理》,在导入新课时,或准备朗读课文时,播放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录像,再配以哀乐,酝酿情感,可使学生感受到真实的情境。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进入状态,对总理无限崇敬和爱戴之情也会油然而生。此时此刻,学生带着这种感情朗读课文,自然而然地就能入情入境了。在有感情地朗读中,学生在潜移默化间受到了感染,情感的陶冶也就落到了实处。

此外,美育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多媒体课件以特定的音响、画面全方位地刺激着学生的感观,能有效地诱发学生的想象力,开拓他们思维。但是,我们也不能盲目地运用多媒体,不能淡化了语文人文性的特点,更不能弱化学生的想象能力。否则,语文教学就会得不偿失。

三、传统的讲读功能要充分发挥

在一些课堂上,尤其是公开课上,课件使用泛滥,甚至是达到了无课件不成课的地步。有人还断言,不使用课件,在这个时代就没有出路。结果,弄得花里胡哨的课有之,搞得不像语文课的,甚至全无“语文味”的有之,把课件仅仅当作“现代化黑板”的课也有之。这样的课堂,声、光、色俱全,教师上得卖力,学生听得晕乎,课一结束,学生脑子里却没留下任何东西。教师整节课没写下一个字,朗读声也少之又少,甚至只是放映名家的朗诵录音,教师自己一言不发等。这些都是不正常的现象,都偏离了语文教学的本意。

语文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它以提高学生听、说、读、写和思维的能力,提高语文素养为目的。语文课就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而不能让语文课沦为电影课。因此,让学生进行语言实践才是最重要的。教师遒劲或秀丽的板书,声情并茂的朗读,都可以使学生受到心灵的震撼,在头脑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也能充分展示出教师的魅力。教师苦练钢笔字、粉笔字甚至毛笔字,都应成为我们语文教师常态的追求。语文课应散发着浓浓的“语文味”,教师应引导学生去触摸语言、感受形象、体验情感,语文课上应该书声琅琅、议论纷纷、情真意浓。传统的讲读并没有过时,我们还要将其充分挖掘、发扬光大。

总之,语文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应根据语文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为出发点,结合学生实际,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适时、适度地让其回归它的辅助教学本位,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样才是我们的正确选择。

(责编 刘宇帆)

4.回声课件、教案、反思、课堂实录 篇四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7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欢快、奇怪、亲切的语气。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探求知识的兴趣。

二、重点难点:

重点:能准确掌握生字词和一个特殊句式。

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各种不同语气。

三、教法学法

《回声》作为一篇讲读课文,在教学中应注重语言文字的训练。教学时应主要采用以读为主,以词句训练为重点。在教学中应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本节课的学习方法力求遵循“让学生读懂课文”的原则,紧扣教材重点。,先让学生自读课文,初步掌握课文中生字词的读音,用生字闯关的游戏方式,巩固对生字词的认识,再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句的意思,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使语言文字训练与认识事物统一起来,然后引导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联系不同字词句的语言特点,读出不同的语气。这样,把朗读的训练和字、词、句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学生在反复的读中理解了课文内容。

四、教学过程:

本课须用两课时,第一课时完成初读课文,识记生字,品读课文感悟回声的教学任务。

(一)激趣导入: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感兴趣。”小学生的兴趣则源于好奇,为了使学生马上被吸引住,我是这样导课的: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个有趣的小动画大家竖起耳朵仔细听,这是什么声音?播放一段小兔子在山谷中大声叫唤的片断。幽静的山谷,反复的回声,学生很快就会被吸引住。这时老师继续说有一只小青蛙也听到了回声,他是在哪里听到的呢?回声又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就来学习31课《回声》齐读课题。

(二)多种形式,乐中认字。

识字教学仍是二年级教学的一个重点,教学中,我注意激发学生主动发现汉字特点,主动探究规律,引导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识字方法,让学生说说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字。并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和联系生活实际,逐步学会自主识字,有效提高了识字能力。如:。学习“倒”字。老师问这个字叫什么字啊?它我还有哪种读音,我们可以给它找找朋友吗?(老师引导:做把书本放倒和倒拿的动作让学生来相容,顺势巩固理解!)学习“游”字时,让学生想想有什么方法可以记住这个字,并出示图片帮学生加深记忆。

(三)精读课文,感悟回声。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一部分学习材料十分适合朗读,因此我采用以读代讲法。让学生多层次多形式地朗读。如自由读,指名读,分角色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感悟。读出小青蛙的兴奋与好奇。在读时我积极引导学生自评他评,进行鼓励、表扬,形成朗读提高的推动力。这样教师很好地发挥了引领的作用。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学生尽情地朗读,和文本亲近,揣摩小青蛙的心情,激发了学生对小青蛙心理的解读。

五、说板书设计

5.语文的课件教学实录 篇五

2015-12-17 09:16 479次

共1课时

第11课 民族团结 初中历史

人教2001课标版

1教材分析

民族关系问题历来是古今中外各国政治中的重要问题,是关系国家安定团结的关键问题之一。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建立自治区、自治州和自治县。这一政策成功地解决了我国的民族问题,成为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各民族在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共同发展。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在学习中掌握民族团结的概念;各民族分布特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内容和意义;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少数民族地区的迅速发展;西部大开发给少数民族地区带来的新气象。

(2)在学习中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汲取历史知识,训练学生识图的能力,并激励学生即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在探究学习中,训练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体会合作、交流所带来的学习乐趣。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展示民族服装,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2)通过学习“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培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良好习惯,获得正确分析问题的能力

1(3)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一些少数民族文化习俗,使学生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激发民族的自豪感,形成对祖国民族大家庭的认同感,自觉承担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责任。

(2)党和政府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大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根本保证。我们要维护国家统一、巩固各族人民大团结。民族团结对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3)通过孔繁森先进事迹的描述,使学生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3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初步掌握了新中国成立至今,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历程,对此形成了较为完整、清晰的认识,知道我国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作了很多尝试,其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误的选择,最终走上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这些学习中,学生逐渐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初步的归纳、综合能力。同时,经过这些学习,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操和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奉献的精神。4重点难点

重点: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难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5教学方法

1、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教师创造学习情境,指导学习方法,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性、探究性,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其学习历史的兴趣与能力。

2、主要通过“读书指导法”、“合作探究法”、“兴趣激励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

6教学过程 6.1 教学预设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身着传统民族服装进入教室。

问:同学们觉得老师的衣服漂亮吗?有没有人知道这是哪个民族的服饰呀? 问:老师的服饰是布依族的服装,那我们班上有没有布依族的同学呀?还有没有其他少数民族的同学吗?不同民族同学们在一个班集体里面幸福吗?

讲述:这么多不同民族的同学在一个班级大家都感到很幸福,很开心。那么咱们中国的各个民族又是如何幸福的在华夏大地生活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第11课,《民族团结》

活动2【讲授】师生合作,学习新课

【教师活动】

(板书标题)第11课 民族团结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1、我国的民族构成和分布特点 问:我国有多少个民族?

答:56个,其中汉族占主体,少数民族55个,全国人口中,汉族占92%,少数民族占8%。

问:同学们知不知道花溪主要居住了哪些少数民族呢?

讲述: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咱们贵州省居住着除乌孜别克族和塔吉克族外的54个民族。

问:请同学们根据教材第一段的介绍,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讲述: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杂居,也就是汉族居住的地区有少数民族,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有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学生活动】

预期回答:56个民族。

预期回答:苗族、布依族、侗族、回族、土家族、彝族等 学生阅读教材。

预期回答:大杂居,小聚居。【设计意图】

结合贵州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发现身边的历史知识,贴近学生生活。学会从材料中获取信息 【教师活动】

过渡:这种特点是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相互交往形成的。新中国成立后,实行各民族一律平等,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板书)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问:①请阅读P57第一段小字部分,说一说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

答: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设立自治区,由当地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的内部事务。②结合P57材料,想一想民族区域自治被写入宪法中说明了什么? 答: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民族区域自治被写入宪法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讲述:到2002年底,我国共设立了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和许多自治州、自治县。比一比:看谁能又快有准的在地图上找到我国的五个省级自治区。并把在地图上做好标识。【学生活动】

学生阅读教材P57材料和小字部分 学生通过地图,找到五个省级行政区 【设计意图】

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分析材料的方法和能力。

培养学生识图能力

讨论:从历史、交往、政治三方面讨论党和政府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答:①中国在历史上长期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中国的国情和历史传统。②各民族长期的经济文化联系,形成了各民族只适宜于合作互助,而不适宜分离的民族关系。③近代以来,各族人民在共御外敌、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革命斗争中,建立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形成了相互离不开的政治认同。

问: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有哪些?

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既符合历史的发展,又符合现实情况,合乎民意,有很大的优越性。既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也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

(副板书)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发展 【教师活动】

过渡:祖国统一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发展的前提。我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国家的繁荣和稳定,而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特点结合起来,有利于民族自治地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情况。(板书)

二、各民族共同发展

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组给予几张图片,由学生推选代表上台进行介绍。问: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57的大字部分,找一找新中国成立之后是怎样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政策的?(提示:教材中给出了哪些地区的发展状况?)(板书)

1、实行民主改革

讲述:我们贵州同样也是少数民族地区,下面我们就请第一组的同学以花溪为例向大家介绍贵州的民主改革。

过渡:谢谢,除此之外,同学们在结合书P57,找出还有哪些方式同样促进了民族地区的发展呢?

2、发展农牧业经济

讲述:同样我们请第二组同学来介绍一下花溪又是如何发展农牧业经济的呢? 过渡:为了支持民族地区的发展,国家还加强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建设。请第三组同学为大家展示。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过渡: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的科教文化相对落后,所以国家还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文化教育事业。请第四组的同学为我们展示花溪的文化教育发展情况。

4、发展文化教育事业

问:请同学们结合地图册来说说,目前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面临着什么发展机遇?

问:西部大开发在哪些省市自治区进行?西部大开发有哪些重点的项目? 西部大开发涉及的省、市、自治区:重庆、四川、云南、贵州、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内蒙古、广西等。

包括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水利枢纽、青藏铁路、交通干线等重大项目

讲述: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科技文化的落后,国家采取上述措施发展民族地区外,还派遣了大批干部到西部支援少数民族地区。其中援藏干部孔繁森就是典型的例子。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来阅读教材P58小字部分,了解有关孔繁森的事迹。过渡:孔繁森把青春和生命献给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那么,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的,我们可以为自己的家乡和本民族做些什么呢? 【学生活动】

学生找到西藏地区民主改革。

第一组:学生展示图片(贵州民主改革),并进行讲解。学生找到内蒙古和西双版纳农牧业经济发展。

第二组同学展示图片(花溪农牧业发展)

第三组同学展示图片(花溪的基础建设情况),并进行讲解。第四组同学展示图片(花溪的文化教育),并进行讲解。预期回答:国家1999年提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

学生结合地图,自学西部大开发相关知识 学生阅读教材P58小字部分。学生讨论,积极发言。【设计意图】

通过让学生展示图片并讲解,培养他们展现自我的能力,并让学生通过有关家乡的图片材料,感受到各民族共同发展的历史知识,增强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和对民族的认同感。

培养学生利用地图获取知识的能力。

联系地理课的知识,了解西部大开发战略部署。通过孔繁森事迹,使学生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让历史回到学生的生活

活动3【练习】归纳小结,练习巩固

讲述:宪法规定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公民的义务,我们不但要自觉履行这一义务,还要敢于同破坏国家统一,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做斗争。目前世界上有很多战争和地区冲突都是由于民族和宗教矛盾引发的,如俄罗斯的车臣问题、中东地区的战火纷飞等等。因此,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国家安定和统一。练习巩固:教材“练一练”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跟着音乐唱一首民族团结的歌《爱我中华》,结束今天的学习。

播放音乐《爱我中华》师生共同歌唱。

活动4【作业】课后作业

活动与探究

第11课 民族团结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第11课 民族团结

1教学预设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身着传统民族服装进入教室。

问:同学们觉得老师的衣服漂亮吗?有没有人知道这是哪个民族的服饰呀? 问:老师的服饰是布依族的服装,那我们班上有没有布依族的同学呀?还有没有其他少数民族的同学吗?不同民族同学们在一个班集体里面幸福吗?

讲述:这么多不同民族的同学在一个班级大家都感到很幸福,很开心。那么咱们中国的各个民族又是如何幸福的在华夏大地生活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第11课,《民族团结》

活动2【讲授】师生合作,学习新课

【教师活动】

(板书标题)第11课 民族团结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1、我国的民族构成和分布特点 问:我国有多少个民族?

答:56个,其中汉族占主体,少数民族55个,全国人口中,汉族占92%,少数民族占8%。

问:同学们知不知道花溪主要居住了哪些少数民族呢?

讲述: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咱们贵州省居住着除乌孜别克族和塔吉克族外的54个民族。

问:请同学们根据教材第一段的介绍,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讲述: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杂居,也就是汉族居住的地区有少数民族,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有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学生活动】

预期回答:56个民族。

预期回答:苗族、布依族、侗族、回族、土家族、彝族等 学生阅读教材。

预期回答:大杂居,小聚居。【设计意图】

结合贵州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发现身边的历史知识,贴近学生生活。学会从材料中获取信息 【教师活动】

过渡:这种特点是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相互交往形成的。新中国成立后,实行各民族一律平等,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板书)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问:①请阅读P57第一段小字部分,说一说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

答: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设立自治区,由当地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的内部事务。②结合P57材料,想一想民族区域自治被写入宪法中说明了什么?

答: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民族区域自治被写入宪法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讲述:到2002年底,我国共设立了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和许多自治州、自治县。比一比:看谁能又快有准的在地图上找到我国的五个省级自治区。并把在地图上做好标识。【学生活动】

学生阅读教材P57材料和小字部分 学生通过地图,找到五个省级行政区 【设计意图】

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分析材料的方法和能力。

培养学生识图能力

讨论:从历史、交往、政治三方面讨论党和政府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答:①中国在历史上长期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中国的国情和历史传统。②各民族长期的经济文化联系,形成了各民族只适宜于合作互助,而不适宜分离的民族关系。③近代以来,各族人民在共御外敌、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革命斗争中,建立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形成了相互离不开的政治认同。

问: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有哪些?

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既符合历史的发展,又符合现实情况,合乎民意,有很大的优越性。既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也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

(副板书)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发展 【教师活动】

过渡:祖国统一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发展的前提。我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国家的繁荣和稳定,而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特点结合起来,有利于民族自治地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情况。(板书)

二、各民族共同发展

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组给予几张图片,由学生推选代表上台进行介绍。问: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57的大字部分,找一找新中国成立之后是怎样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政策的?(提示:教材中给出了哪些地区的发展状况?)(板书)

1、实行民主改革

讲述:我们贵州同样也是少数民族地区,下面我们就请第一组的同学以花溪为例向大家介绍贵州的民主改革。

过渡:谢谢,除此之外,同学们在结合书P57,找出还有哪些方式同样促进了民族地区的发展呢?

2、发展农牧业经济

讲述:同样我们请第二组同学来介绍一下花溪又是如何发展农牧业经济的呢? 过渡:为了支持民族地区的发展,国家还加强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建设。请第三组同学为大家展示。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过渡: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的科教文化相对落后,所以国家还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文化教育事业。请第四组的同学为我们展示花溪的文化教育发展情况。

4、发展文化教育事业

问:请同学们结合地图册来说说,目前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面临着什么发展机遇?

问:西部大开发在哪些省市自治区进行?西部大开发有哪些重点的项目? 西部大开发涉及的省、市、自治区:重庆、四川、云南、贵州、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内蒙古、广西等。

包括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水利枢纽、青藏铁路、交通干线等重大项目

讲述: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科技文化的落后,国家采取上述措施发展民族地区外,还派遣了大批干部到西部支援少数民族地区。其中援藏干部孔繁森就是典型的例子。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来阅读教材P58小字部分,了解有关孔繁森的事迹。过渡:孔繁森把青春和生命献给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那么,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的,我们可以为自己的家乡和本民族做些什么呢? 【学生活动】

学生找到西藏地区民主改革。

第一组:学生展示图片(贵州民主改革),并进行讲解。学生找到内蒙古和西双版纳农牧业经济发展。第二组同学展示图片(花溪农牧业发展)

第三组同学展示图片(花溪的基础建设情况),并进行讲解。第四组同学展示图片(花溪的文化教育),并进行讲解。预期回答:国家1999年提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

学生结合地图,自学西部大开发相关知识 学生阅读教材P58小字部分。学生讨论,积极发言。【设计意图】

通过让学生展示图片并讲解,培养他们展现自我的能力,并让学生通过有关家乡的图片材料,感受到各民族共同发展的历史知识,增强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和对民族的认同感。

培养学生利用地图获取知识的能力。

联系地理课的知识,了解西部大开发战略部署。通过孔繁森事迹,使学生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让历史回到学生的生活

活动3【练习】归纳小结,练习巩固

讲述:宪法规定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公民的义务,我们不但要自觉履行这一义务,还要敢于同破坏国家统一,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做斗争。目前世界上有很多战争和地区冲突都是由于民族和宗教矛盾引发的,如俄罗斯的车臣问题、中东地区的战火纷飞等等。因此,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国家安定和统一。

练习巩固:教材“练一练”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跟着音乐唱一首民族团结的歌《爱我中华》,结束今天的学习。

播放音乐《爱我中华》师生共同歌唱。

活动4【作业】课后作业

活动与探究 韦万清评论

 优点:

1.这是一节很好的传统课,结构完整,重点突出。2.这节课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学生展示环节比较理想。

 缺点:

6.二下语文名师教学实录 篇六

1、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对文章重点词语的理解,让学生了解夏天,并感受到夏天的迷人。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观察,想象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对文章重点词语的理解,让学生了解夏天,并感受到夏天的迷人。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用“……可以……听……”;“……可以……看……”的句式练习说话。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多彩的夏天》,板书:夏天。现在,让我们再次走进夏天,跟着夏姑娘去深入旅行,好吗?

二、精读感悟

1、请同学们轻轻打开书,轻声地读课文,想想课文中所描写的夏天是什么样子的?

生读课文并交流所得

生甲:课文中描写的夏天是炎热的。

生乙:课文中描写的夏天是多彩的。

生丙:课文中描写的夏天是悠闲的和有趣的。

生丁:课文中描写的夏天还是迷人的。

师随机板书:炎热的

多彩的 迷人的

有趣的

悠闲的

师:谁能用一句话来说说夏天是什么样的。

生甲:夏天是有趣的、是炎热的、是多彩的、是悠闲的,还是迷人的。

生乙:夏天是炎热的、多彩的、有趣的、悠闲的,还是迷人的。

2、那么你们最喜欢课文中所描写的什么样的夏天呢?自己读一读,并想想为什么喜欢。

生自己读课文。

师:把你刚才读的内容谈给组里小伙伴们听听,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生:小组合作学习,先读自己喜欢的内容,再说说为什么喜欢。

(同学们自读后在小组里合作学习,把自己所喜欢的和组内同学进行交流,并且互相启发。)

3、哪位同学来说说你喜欢什么样的夏天?

(一)炎热的

1、生甲:我最喜欢炎热的夏天,读,冬天穿着厚衣服,活动非常不方便,夏天活动就非常灵活,感觉很轻松。

生乙:夏天放着假,火辣辣的太阳照着,穿着短衣服出旅游,很好。

2、师:刚才同学提到炎热的夏天,出示课件 “火辣辣的太阳高高地挂在空中,把热尽情地洒向大地。”读一读。你从哪里能够感受到夏天的炎热?

生:我从“火辣辣、尽情地”这两个词语看出夏天的炎热。

3、师:如果把这些词语去掉,读一读。加上这些词,再来读一读,你有什么新的感受?

学生读文

生甲:去掉这两个词,我就感受不到夏天的热了,就有点象春天的感觉。

生乙:加上这两个词我感到夏天非常热,像个大蒸笼一样。

生丙:还可以让我们感到太阳发疯似的把它的热洒向大地,使人喘不过气来。

生丁:我还感到天太热了,就好象下火了一样。

4、师:真是写出了太阳毫无保留地把热洒向大地。同学们再来读读这句话,注意读好这几个词语。(生读句子)

生:我喜欢夏天的雨,读“如果下起雨来,就在小雨中奔跑,洗一个痛快的凉水澡。”

天本来很热,如果在很热很热的天气里,能下一场雨,那感觉多痛快,多舒服呀!

生:我喜欢雨后这首小诗,我也想象那里的小朋友一样,光着脚丫在雨中跑,使劲的踩水。

生:如果能在雨中摔上一跤,就会感觉更痛快了。

5、师:是呀,人们常说:夏天的天气,就像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刚才还烈日当空,一转眼就下起清凉的雨来,为我们驱散了难耐的酷热。

(二)悠闲的

1、师:你还喜欢什么样的夏天?

生1:我喜欢悠闲的夏天,因为在夏天里,我们可以干自己想干的事,玩很多冬天不能玩的游戏,吃很多冬天吃不了的东西。

生2:我喜欢悠闲的夏天,我喜欢钓鱼,还喜欢捉虾,我都喜欢。

生3:我都想出去玩一会儿了。

师评价:从你们的表情就看出你喜欢来了。请同学们再来读这一段,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觉得特别悠闲。

生:我觉得特别自在。

生:我觉得特别快乐。

生:我心情特别放松。

2、师: 可以悠闲地去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心情一定会很快乐。自己来读一读,可以加上你的动作、你的表情。

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

(三)多彩的

1、师:你还喜欢什么样的夏天?

生:我还喜欢多彩的夏天,读,花,碧绿的草地是很漂亮的风景,而且墙上绿色的植物,色彩很丰富。

2、师: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夏天的多彩?默读课文,动笔画一画相关的词语。

学生默读,画词。

生:我从“碧绿的、绿色、黑子红瓤”这些词语感受到了夏天的多彩。

生:我还从“街上飘动着漂亮的衣裙” 感受到了夏天的多彩。夏天到了,人们都换上了短衣短裤,女孩子都穿上了漂亮的裙子,五颜六色的好看极了!从天空往下看,街上就好像有一朵朵会走动的花儿。

生:我还从“盛开的鲜花” 感受到了夏天的多彩。夏天到了,好多花都开了,有各种各样的颜色。

师:还可以说什么样的鲜花?

生:五颜六色的鲜花。

生:色彩缤纷的鲜花。

生:色彩斑斓的鲜花。

生:粉红粉红的鲜花。

生:雪白雪白的鲜花。

生:金黄金黄的鲜花。

……

师:夏天是许多水果上市的季节,还可以品尝到什么样的水果?

生:黄皮白瓤的香蕉。

生:黄皮白籽的伊丽莎白瓜。

生:红皮黄籽的樱桃。

生:又大又红的富士苹果。

生:绿皮白瓤的香瓜。

生:白瓤褐籽的荔枝。

……

3、师放课件。语言渲染:夏天到了,五颜六色的鲜花都争先恐后地绽开了自己迷人的笑脸,把大地打扮得花枝招展。雨过天晴,一道彩虹高高地挂在天空,花瓣上滚动着晶莹的水珠。我们来到青翠的草地上,眺望远山,呼吸着小草散发的阵阵清香,看着墙上爬满了绿色的植物。如果有朋友来做客,就从冰箱里拿出各种美味的水果招待他们,这种感觉真好!

4、师:多么缤纷的色彩,多么美丽的景色!就请你用自己的琅琅书声将这幅多彩的画卷再现出来吧!

生练习朗读、指读、评价。

7.语文的课件教学实录 篇七

师: (提起鸟笼) 你们看这只小鸟, 它的名字叫相思雀。

生:老师, 它会叫吗?为什么不发出一点声音呢?

师:相思雀在听到同伴的召唤时, 才会鸣叫, 它们的叫声此起彼伏, 特别动听。现在, 请你们认真观察这只小鸟, 想一想它此刻在想什么, 或者想说什么, 写成一段话。 (生写作, 师巡视、指导, 十分钟后)

师:谁先来读一读?

生:天啊, 发生了什么事, 怎么来了这么多会说话的大树, 太恐怖了!小鸟害怕地想。这时, 有一只大手伸到它的头顶上, 小鸟颤抖着翅膀, 想要冲出牢笼。

师:写得真有趣!小鸟不知道人类是什么, 还以为是会说话的大树呢, 充分地表现了小鸟恐惧的心理。

生:这是一只可爱的小鸟, 老师说, 这只棕色的小鸟叫“相思雀”。它在笼子里蹦来蹦去, 它一定是在想:为什么要把我关起来, 我要出去, 去找我的爸爸妈妈和兄弟姐妹们。人类啊, 快放我出去!唉, 可爱又可怜的小鸟。

师:你写得很好, 结尾与第一句话还递进了。猜到小鸟的想法后, 就从可爱的小鸟变成了可怜的小鸟。你的组织安排能力真强。

生:出口在哪里, 那通向自由的出口在哪里?小鸟在笼子里飞着, 撞得头都晕了。只要生命的火焰还在燃烧, 我就不会放弃。黄金做的牢笼也不如葱郁大树上树枝搭的房子, 大自然才是我的家。小鸟积蓄力量, 又一次向笼子撞去。

师:这个片段写得太好了。我们大家看到小鸟在笼子里跳, 都知道它想要出去, 可这名同学却没有直接写小鸟想要出去, 而是用一句“出口在哪里”代替了这句话, 并且逐步加深语气, 又强调出口是通向自由的出口。虽然并没提一句小鸟想要出去的话, 但这一段里的每句话都能表现出小鸟渴望自由。

师:同学们, 你们瞧, 我们不是小鸟, 却能听到小鸟的心里话, 这是不是很神奇呢?

生:不神奇, 只要仔细观察, 从小鸟的样子上就能感受到一切。

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山雀》, 作者也听懂了小鸟的话, 这是一篇很有趣的小故事,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细读:倾听文字的声音

师:课文读完了, 你们知道这篇课文有什么含义吗?

生:没什么含义呀, 不就是写小鸟的对话吗?

师:同学们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 一定要认真思考, 这篇课文可有深刻的含义呀。在总结含义之前, 你们先回答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能听懂小鸟之间的对话呢?

生:和我们一样, 作者认真观察后, 根据实际情况猜测的。

师:你说一说, 作者是怎么观察的?

生:用望远镜看的。我是从课文的第三自然段知道的, 他观察了很久。

师:你很细心。你们谁能说说, 从哪里可以看出作者观察得久呢?

生:文章中有好几个地方写到作者等了很长时间, 所以能看出他观察得久。

师:对。还可以从哪些话看出来?

生:原来大树上没有洞, 但小鸟为了找虫子, 把大树啄出了洞, 可见是花了一些时间的。

师:你回答得对。啄出一个把整个身子都能藏进去的洞, 至少也要半个来小时, 作者一直都在举着望远镜耐心观察。

生:从小鸟飞走这一现象也能看得出作者观察得久。小鸟都飞走了, 他还在看。

师:说得对。只有这么长时间地观察, 这么认真地感受, 才能知道小鸟在说什么。可是, 为什么作者能有耐心观察这么久呢?

生:因为他喜欢小鸟, 热爱大自然。

师:用一个字来说, 就是爱。因为爱, 所以作者眼里的山雀已经不是鸟, 而是一种人了。请你们仔细阅读两只山雀的对话, 想一想山雀是哪种人?

(生阅读课文, 思考, 师板书:小孩、少年、青年、老人)

师:你们认为山雀是哪一种人?

生:少年。

师:小孩和少年这两种人不好区分。小孩的特点是天真幼稚, 少年已经懂事了, 主要特点是淘气。你们看, 小山雀只顾着吃食物, 尾巴露在外面都不知道, 等到作者走过去捂住洞口的时候, 它竟然装死, 以为用自己的幼稚骗局可以骗过高智商的人类。所以, 你们再认真读一读小鸟的对话, 更准确地说, 小鸟是哪类人?

生: (恍然大悟) 小孩!小孩都是这么天真幼稚。

师:我也觉得山雀像小孩, 而且还是小小孩。只有小孩才会有这么童稚的行为, 当危险还没解除时, 它竟然伸着小脑袋看周围的一切。

师:那你们说,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哪种人呢?

生: (毫不犹豫) 少年!

师:为什么这么确定呢?

生:好奇心很强, 有点儿淘气, 竟然“悄悄地从后面绕过去, 偷偷走到露出小尾巴的那个地方, 用手掌堵住了窟窿。”

师:哈哈, 说得真好, 这确实是少年的特点。

生:老师, 我认为作者可能是一位老人, 有童心的老人, 是个老顽童。因为, 少年可能没有那么大耐心来观察山雀。

师:嗯, 你想的有道理。你是把两个词组合了, 这位作者虽然是老人的年龄, 却有一颗少年的心。那我们就来看一看作者的庐山真面目。 (师为生展示作者照片)

师:俄国作家普里什文在创作这篇文章时, 确实已经是一位老人了。山雀被作者当成是小小孩, 而作者自己是个老顽童。现在你们能说说这篇文章的含义了吗?

生:怀念童年。

师:你再认真想一想, 这篇文章并没有怀念童年的意思。怀念童年的文章应该写到年少时难忘的事情, 对童年的留恋, 但这篇文章里并没有出现呀!

生:我认为是热爱大自然。

师:这个回答没错, 但不是很准确。为什么他们之间的相处那么融洽呢?

生:他热爱大自然, 他回归了大自然。

师:作者把自己融入大自然, 他听得懂山雀的语言, 山雀对他也没有敌意, 老人把山雀当成小小孩, 所以这是人与自然——

生: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师:是的, 这就是这篇文章要阐述的含义。人与动物应该共同享受大自然, 而不是看到动物就肆意捕杀, 就把它们抓来当做自己的宠物。你们瞧, 这只小鸟还在笼子里东冲西撞, 它在问:“那蔚蓝的天空, 那碧绿的树林, 那晶莹的露珠, 都在哪里呀?”我们现在就让它回到大自然母亲的怀抱, 让它像一个快乐的孩子一样自由地生活。 (打开笼门, 放飞小鸟)

拓展:倾听水滴的声音

师:一篇好的文章, 虽然写的事情很简单, 但含义却非常深刻。大家可以多阅读一些普里什文的作品, 他总是把大森林里的小花小草、小虫小鸟当做文章的主角, 描写生动, 语言优美, 不直接说出要表达的含义, 给读者留下思考的空间。我为大家推荐一本普里什文的散文集《林中水滴》, 这部书里的文章都很短小。 (师为学生读两篇短小的散文并讲解, 略)

师:你们看, 再小的事物都是写文章的题材, 而且越是小的事物越有可能成为好素材。下面, 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普里什文这位作家, 我来读一篇他写的自我介绍:“我站立, 我生长——我是植物;我站立, 我生长, 我行走——我是动物;我站立, 我生长, 我行走, 我思考——我是人。”这段话开始的几个句子就很有深意, 会行走是动物, 会思考才是人类。“我站立, 我感觉:在我的脚下是大地, 整个大地。脚踏大地, 我挺起身体:在我的头顶是天空, 我的整个天空。这时, 响起了贝多芬的交响乐, 它的主题就是:整个天空都是我的天空。”“整个天空都是我的天空”这是什么意思?

生:他说整个世界都是他的。

师:难道他要占领全世界吗?

生:我觉得是他热爱大自然的天空。

师:不仅仅是天空, 而是全部, 他热爱整个世界, 他把整个世界都当做自己的宝贝, 谁都不可以伤害她。怀着一颗充满爱的心生活在这个世界, 你所看到的一切都会是美好, 你的爱也会传递给周围的每一个人, 每一只鸟, 每一棵树。那时候, 你将学会与大自然中的万物对话。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 从阅读普里什文的《林中水滴》开始, 学会倾听……

备课笔记

爱的呼唤

幼儿园里, 一个孩子哇哇大哭地跑出教室, 园长问她怎么回事, 她哽咽着说:“老……老师打……打我。”园长马上把那个动粗的老师请到自己的办公室:“你为什么打孩子?”老师一脸无辜:“我没打孩子呀!”园长扭头问孩子:“老师打你了吗?”孩子胆怯地点头。“老师怎么打的你?”“用……用眼睛打的我。”原来, 刚才这孩子上课不注意听讲, 老师狠狠地瞪了她几眼, 把这个内向的孩子吓哭了。

这是蒙台梭利在揭开儿童成长奥秘的时候讲述的一个案例, 它让我更深地认识到了目光的力量。人们常说, 金钱是杀人不见血的刀, 其实, 恶狠狠的目光对孩子稚嫩心灵的伤害, 跟杀人不见血的刀比起来, 不知要狠毒多少倍。

某学校请我去给学生讲一堂作文课, 一位校领导先在办公室接见了我。她满脸笑容, 慈眉善目, 谈笑风生, 和蔼可亲, 就像邻居家热心肠的老大姐。讲座的时间到了, 我们一起走向阶梯教室, 刚一迈进门口, 她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 “嗡嗡嗡”的教室里立刻响起热烈的掌声, 然后万籁俱寂。她走上讲台, 双眼迸射着寒光, 冷冷地扫视全场, 顿时, 阶梯教室仿佛变成了奥斯维辛集中营, 在座的学生都变成了死路一条的犹太人。我们这位“变脸大师”就成了德国鬼子, 只不过手里没握电棍, 腰里没别手枪。她北风呼啸一般地介绍完主讲人, 鄙人顶着寒风登上了讲台。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 用我脸上的微笑、嘴里的幽默, 逼走了袭人的寒气, 迎来了温暖的春风, 孩子们进入了情境, 不时地传来轻松愉快的笑声。可是, 每当笑浪翻滚的时候, 这位校领导就会及时地挺身而出, 用她寒光四射的眼睛怒视学生, 学生慌忙低头缩脖, 把“罪孽深重”的欢笑杀掉。

听优秀的老师讲课, 跟学识渊博的人交流, 那种令人陶醉的感觉, 叫做“如沐春风”——就像受到春风的吹拂一般, 春风和煦, 花红柳绿。可是, 在日常的课堂上, 孩子们能感受到多少“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的春风春雨呢?即使在春天, 他们更多地感受到的也是“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的凄惨。

雷锋叔叔说:“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 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教室里的孩子是我们的希望, 是祖国的花朵, 让她们在温暖的春天里成长不好吗?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里有个“池塘之底”学校校长哈珊, 他教育学生的法宝就是两个字:惩罚!结果, 本来就淘气的孩子们越来越无可救药, 被惩罚得最狠的那个学生, 竟然点起了“冬天里的一把火”, 把学校变成了火海。新来的代课老师马修, 心怀仁爱, 总能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让他们在歌声中看到生活的希望, 感到春天的温暖。他们的歌词里有这样一段:“黑暗中遇上迷途的羔羊, 伸出你的援手, 带领他们开创新天地, 令他们从彷徨的深渊里, 看到希望的涌现, 生命的炽热。”若干年后, 这些像垃圾一样被家长抛弃在“池塘之底”的孩子中, 竟然冒出一个著名的音乐家!你瞧, 只要有春风的吹拂, 即使是在寒冷的黑夜, 也能听到动听的天籁之音。

最好的老师, 是那些在孩子的心目中能够替代父母角色的老师。父母心里揣着的是责任, 关心的是孩子的未来, 他们有时因为心急, 也会给孩子一点颜色看看, 但是马上就会有一个吻飞上孩子的脸颊, 赶跑突袭的寒风。课间, 每当孩子们围着我说说笑笑, 甚至有孩子调皮地趴在我的肩头的时候, 我都会感到无比幸福, 这是花儿对春天的依恋。幸福中, 我会想起新加坡政府在给校长的任命状上写的话:你要时时刻刻意识到, 无数孩子的未来掌握在你的手中。

8.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应用 篇八

一.语文多媒体课件制作

近些年来,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多媒体技术正越来越多地被语文教师引入课堂教学,教师也不断地努力探索,希望能将现代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更好地融合在一起,以适应现代化教学的步伐。但是,怎样理解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呢?怎样的多媒体课才算是一堂成功的课呢?许多教师以为在语文课上放几幅图片,看几段录象,听几段朗诵,就是充分利用了多媒体的功能,就起到了多媒体的教学作用,这种看法是片面的。那么,多媒体的优势如何运用才是正确地为教学服务呢?又该怎样运用才能真正起到辅助进行的作用呢?

(一)多媒体课件应有利于学生感悟、思考、激发讨论

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应明确,你所采用的每一种手法到底是为解决课堂教学中哪一项教学目标服务的?借助这种手法你想让学生从中获得什么或理解什么?这是不是最佳的方法,是否体现多媒体的优势?在设计课件时应注意课件中所采用的每一项手段最好能起到帮助学生感悟、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讨论、教给学生方法的作用,而不是用事先设计好的板书来代替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回答,这种干脆给学生一个固定的答案或一种现成的思维模式的课件是不可取的。

(二)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应与语文教学真正要达到目的一致

语文教学重在语言训练、思维训练、能力训练。多媒体课件不能代替这些训练手法,更不能代替学生的创新思维。课件在设计时,应注意,我采用的图象、音乐或声响等,是在帮助学生思考,还是在限制学生思考;语文课堂上应教给学生的分析问题的方法、能力,多媒体课件能否实现,并且是否能达到传统教学达不到的效果。

(三)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应拓宽学生思路,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多媒体课件的设计能调动学生思考,起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多媒体课件要留有足够的空间让学生思考回答,应起到拓宽学生思路,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作用。这一课件的设计能否让学生的活动占主要部分,能否让学生有精彩的回答,也是衡量课件是否成功的标志。教师的讲解、启发、点拨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反映来进行,不应事先设计好,甚至归纳成现成的文字展示给学生。

当然,我们在制作课件时还应注意,好的课件应该不仅能让自己使用,还应该能被更多的教师接受,因此,在制作课件时,以下几方面是不容忽视的:

1、要注重课件的实用性

课件可以提供图片、音乐、朗诵、课文内容、作者介绍、拓展阅读等大量相关内容,供教师随时调用。但尽量不要加入过多的带有教师主观认识的课文分析、教学步骤、板书等,因为学生的学习程度,课堂反映情况是无法预测的,每个教师的上法也是不一样的,课件也不能过死,也不要通过课件硬加给其他授课者或听课者自己主观的意见。

2、要体现课件的灵活性

课件的每一步骤的设计都要灵活,要能做到进退自如,不死板,每一个教师都可照自己的思路与需要随时调用其中的任何一部分。同一课件应可上出不同的味道,不受设计者本人教学思路的限制。设计者和任何教师都可灵活使用,这才体现了课件的实用性。

3、要体现课件的交互性

课件应设计为教学课件,而非学习课件,课件应体现交互性。课件的设计不能代替教师的上课,教师应根据课堂上学生反映作恰当的点拨分析。设计时要将学生放在首要位置,应能让学生在课件的启发下,更积极地调动起学习的兴趣,更好地参与思考与回答,而不能让课件代替学生的活动,甚至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

总之,课件要为良好的课堂教学服务,真正起到其他手段无法替代的作用。

二.语文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运用

我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通过自己做课件,使用课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下面将自己的一点体会写出来,与广大同仁交流。

(一)语文多媒体课件在诗词教学中的运用

古诗是我国文学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但古诗的抽象概括、精练含蓄却给学生理解上带来困难。运用信息技术在课堂中培养提高诗词赏析,是我们重点探讨的课题。

1、借助音乐创设情境

古代的诗词大都是可以入乐歌唱的,于是,我们让学生欣赏今人谱曲,邓丽君演唱的柳永的《雨霖铃》、李煜的《虞美人》,李清照的《一剪梅》,学生学得有趣,还很快记住了词。学生爱上了唱诗,他们都说这些歌不仅旋律优美,意境更是打动人心。在教授《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播放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片头曲,那悠远而略带苍凉的歌声,很容易把学生带人雄浑豪放地意境中。

2、借助图片锦上添花

《碧螺春》一课中,选用了大量朴质清新的画面,如翠绿欲滴的茶园、生机盎然的采茶图、充满生活气息的民间风俗画卷,还有古朴雅致的亭台楼阁等等,丰富了学生的认识,将学生带入了特定的审美意境,从而能够产生情感共鸣。

再如,在理解“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这一诗句蕴含的情愫时,学生的思路比较局限。教师出示了一幅明媚春光图,鼓励学生从图片发散开去,畅所欲言,多角度、多方位地说出自己的联想。图片的适时运用激发了学生的想象,他们有的想到了白居易写的脍炙人口的《忆江南》,有的想到了江南姑娘们如水的心灵,有的想到了在这清新爽人的碧螺春茶汤里凝聚着采茶人、焙茶手的辛勤劳作,而这些感受无疑是对这一句诗的最好诠释。

3、借助视频感知体悟

教材中的古诗有不少悲壮之作,或悲愤满怀,或慷慨激昂,可因历史久远,写作背景复杂,学生就不易体会作者含而不露的感情,因而把握不准整首诗的感情基调。我们从《子午书简》下载许多诗词诵读视频,通过播放名家经典诵读,使学生爱上诗词朗读,享受到朗读的美丽。通过《百家讲坛》提供相关的名家赏析,缩短了学生与诗人的时空距离,让他们准确地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排除学习古诗时由于年代相隔久远而无法产生共鸣感的大障碍。

形象生动的画面、逼真的情境朗读、悦耳动听的音乐背景,把学生带入一个有着丰富美学信息的学习情境中去,让学生在这里耳濡目染,主动探索美,发现美,感受美。

(二)语文多媒体课件在小说戏剧教学中的运用

小说、戏剧课文,若单靠教师一人在台上讲解,尽管使尽混身解数,也难以完全将情感表达出来。因而学生总是觉得课文干巴,提不起精神。但如果运用多媒体,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奇异美妙的现代科幻,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绚丽多姿的美丽画面,优美感人的主题音乐……无不牵动着学生的情感,令人终身难忘,甚至于对其一生产生重大影响。

1、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掌握主要情节

有些小说戏剧故事情节比较复杂,学生难以理解。如果使用了多媒体手段,就能使课文内容由繁变简,学生容易掌握。例如戏剧是一种在舞台上表演且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形式,它主要是通过剧中人物台词来体现和推动情节发展。但是由于人物对话比较多,读完后情节并不能很清晰地呈现在读者的大脑中。而根据语文课本中的小说戏剧而改编的电影电视则可以帮助我们迅速地熟悉剧情、把握人物的心理及命运走向。

2、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挖掘人物形象

课本中的许多优秀人物形象需要通过他们的一言一行,剖析他们的内心世界,挖掘他们身上所具有的高尚品质与可贵精神。使文中人物的品德感动人、信念鼓舞人、心灵震撼人,从而了解了人物形象。例如教学《林黛玉进贾府》,我们可以先看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第一集关于林黛玉进贾府的内容,对贾府的雍容华贵、林黛玉进贾府时的心理有个感性的认识。

3、利用多媒体开拓学生的文学文化视野

利用现代化教学的影视功能,收集与语文相关的各种影视资料,在阅读欣赏课中进行播放,开拓学生的文学文化视野,提高他们的语文修养。特别是与语文课文相关的那些影片,以及教育部规定学生要看的影片,我们都尽量为学生找来,并让他们去看,使他们形象直观地了解课文、理解课文,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加深了他们对课文的感悟,起到了很好的提高学习效果的作用。

经过实践,我感到,把多媒体辅助教学引进语文课堂教学比传统的教学方式有诸多优势。如果说语文课堂教学是一朵绽放的花蕾,那么多媒体教学就是一片锦上添花的绿叶,二者相得益彰,互为一体,才能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因课制宜、因需所取、因势利导,勇于进取,不断探索,扬利去弊,努力使新语文课堂这朵鲜花开得更加绚丽多姿,让语文多媒体教学折射出多彩的光芒。

上一篇:对抗疫情的励志句子下一篇:适合学生的英语演讲稿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