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缺失状况的调查及其原因(通用4篇)
1.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缺失状况的调查及其原因 篇一
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状况问卷调查
1、你生长在A、农村B、城市
2、你是
A、文科生B、理科生C、特长生
3、我国最高立法机构是、A、国务院B、全国人大 C、最高人民法院
4、我国效力最高的法律是
A 宪法B 刑法C 民法
5、对于法院、检察院、公安局等执法机关,你的态度是:
A、充分信任 B、比较信任 C、不信任
6、你经常看法律方面的杂志吗?
A、经常B、不是
7、你的权益受害时,你会选择法律手段解决么?
A、会B、不会
8、当你参加相关勤工俭学时,你有意向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吗?
A、有B、没有
9、你是否认为法律是万能 ?
A、是B、不是
10、你认为法律在现实生活中的用处?
A、非常有用B、一般C、基本没用D、法律不如权力有用
11、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是我国的公民么 ?
A 是B 不是C 不知道
12、你生活中的法律知识是从什么地方来的?
A、电视上B、报纸上C、学校的课本上 D、家庭的影响 E、其他
13、当你的权益受到侵害时,你首先想到的是?
A、拿起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 B、用武力解决 C、通过关系解决.D、感觉很委屈但认为也是没办法的事
14、对于学校不允许到达法定年龄的同学结婚的做法,你的观点是?
A:赞同B、不赞同
15、你认为中国的现有法律满意吗?
A、满意B、不满意 C、基本满意 16.您认为对法律的执行哪些监督是最有效的:
A、报刊、电视、广播等新闻舆论监督 B 党委、政府、人大、政协领导机关的监督
C 群众监督 D 执法机关自我监督
17.你觉得法律能维护你的切身利益吗?
A、能 B、不能
18你觉得自己会不会犯法?
A、会 B、不会
19、你经常参加关于法律方面的活动吗?
A、经常B、有时
20、甲、乙两人是亲密无间的朋友,甲向乙借600元生活费,答应3个月后还,您认为甲应当写借条吗? A、需要 B、不需要 C、无所谓
2.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缺失状况的调查及其原因 篇二
一、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现状表现
1. 浪费资源严重
大学生对金钱、粮食等资源的浪费是普遍存在的,浪费的基础都来源于父母的辛勤劳动,对父母的付出不知感恩回报。有的大学生在学校、风景区等地方破坏公共财物、损害自然植物等行为也是缺乏感恩的表现。
2. 过度消费攀比
大学生互相攀比的行为普遍存在,例如,某些学生经常购买一些不在自己经济能力承受范围之内的物品,追求名牌只为了与同学相比能更胜一筹等; 很少考虑父母挣钱的艰辛,只会当“伸手族”,不懂得体谅父母,一味地苛求。
3. 虐待报复倾向
一些大学生由于缺失感恩意识而导致心灵扭曲,产生了报复他人与虐待动物的行为。例如: 清华大学学生向黑熊泼硫酸、复旦大学研究生在饮水机中投毒均是缺失感恩意识的表现。他们对生活给予自己的一切不知感恩,没有一个积极健康的心态,只有嫉妒与报复,用极端方式来发泄心中的不满与愤恨,结果在毁灭别人的同时也毁灭了自己。
4. 自我中心主义
缺失感恩意识的大学生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做事完全从自我出发,从不考虑他人的感受,只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这样不利于人与人之间正常交往的展开,只会拉大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不利于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
5. 草率自杀轻生
据统计,从2008年起,大学生自杀已经成为了其意外死亡的最大原因。此行为的发生无非是为情所困、学业受挫等,他们在自杀时不会考虑亲人的感受。研究表明,一个人自杀至少会影响到周围六个人,尤其是生养自己的父母。他们不懂得感恩回报父母,反而选择用自杀方式来结束自己的生命,感恩意识缺失到极端。
二、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原因分析
1. 溺爱之殇
家庭教育的不足是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主要原因之一。现如今我国独生子女家庭普遍存在,父母对孩子溺爱成殇。家庭教育的关键在于让孩子懂得感恩,懂得回报与付出,而不是一味满足孩子的任何要求。父母又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其心理健康教育。
2. 教育之殇
高校感恩教育不够是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另一重要原因。高校教育只注重对大学生的知识灌输,对其感恩心理健康教育只是理论上的,甚至连理论上的都是“空架子”,更不要说注重实践性了,从而致使一些大学生缺乏感恩意识。回顾在高校发生的一系列感恩意识缺失的案例,很多事发高校在这方面有许多的功课未做或者未做好。
3. 自身之殇
大学生自身心理素质欠缺是部分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内在原因。面对挫折,部分大学生会做出各种过激行为:虐待动物、报复他人,甚至自残、自杀。如果大学生在做出不当行为时心存一点感恩之情,能多想一想自己的行为会造成怎样的后果,这种过激行为便不易发生。责任感、感恩意识等都是后天培养而形成的,因此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练就非常重要。
4. 环境之殇
不良的社会氛围对大学生缺失感恩意识也有一定的影响。激烈的社会竞争,导致学生认为“人心险恶,弱肉强食”是社会的普遍现象。例如: 路上老人摔倒时扶与不扶? 这会让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变得淡薄,不愿去帮助他人,这极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三、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解决对策
1. 家教
家庭是感恩教育的摇篮,是最基础的感恩教育的基地,其感恩教育特点是身教重于言教。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时刻影响着孩子的成长,父母在家庭中要起着榜样示范的作用。“与其依从规则,不如依从 榜样”,可以说“没有什么事情能像榜样这么能够温和地而又深刻地打进人们的心里”。父母对长辈的孝敬与尊重,对他人报有感激之情,能够很好地引导孩子培养感恩意识,润物细无声。亲子关系更容易了解和掌握孩子存在的问题,这样有利于加强针对性感恩教育,事半功倍。
2. 学教
学校教育是继家庭教育之后又一重要的教育类型,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和道理的讲解。高校应积极设置与感恩相关的课程,通过言传、训练、矫正、巩固四个环节,培养大学生的感恩意识。配合矫正还应开设心理辅导班,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大学生进行定期的心理疏导,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高校感恩教育的基本方法: 一是借助理性———以理服人。其要点是先务于知、有的放矢、言语自然、长善救失。二是活用情绪———以情感人。子贡曰: “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三是砥砺意志———以志激人。四是行为世范———以人教人。
3. 自教
大学生只有懂得感恩,才会珍惜老师与父母的劳动成果,才不会去埋怨他人与社会。大学生培养感恩意识的主要方法: 一是明伦察物、学思结合。伊壁鸠鲁说过: “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什么是宇宙的性质,而是生活在对那些关于宇宙的寓言所说的事物的恐惧之中,对于这个人来说,排除对所谓最主要的事物的畏惧,就是不可能。”二是反躬内求、省察克治。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孟子曰: “万物皆备于我,反身而诚,乐莫大焉。”三是身体力行、躬行践履。荀子曰:“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刘少奇指出: “革命者要改造和提高自己,必须参加革命的实践,绝不能脱离革命的实践。”感恩意识的培养是大学生提高思想素质的关键环节。
4. 境教
社会实践是一种身临其境所受到的境况教育,即“境教”。大学生通过接触社会,积极吸纳各种正面思想,更易体验到感恩的重要性,从而接受感恩教育,提升感恩意识,进而转化为感恩行动。感恩实践活动的开展在内容上可以吸取国内外的精华,要注重丰富性,例如: 让传统节日时代化,外国洋节中国化。方式上要易于理解,注重多样性,例如: 在家庭、学校、社会多开展一些多形式的、适宜的慈善爱心活动,让大学生以不同的身份参与其中,充分感受受恩于人与施恩于人的不同情感体验,从而创设一个良好的社会感恩氛围。
3.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缺失状况的调查及其原因 篇三
摘要:当代大学生忧患意识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忧患意识,具体内涵包括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正确的、积极的危机感、忧虑感、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当代大学生忧患意识的主流是积极健康的,但是也存在众多问题,主要表现为积极忧患意识的缺乏和消极忧患意识的出现两个方面。而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则要从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来分析。
关键词:大学生;忧患意识;问题;原因
中图分类号:G417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13—0189—02
一、当代大学生积极忧患意识缺乏的表现
1.紧迫感不强,学习态度趋于怠慢。在学习方面,部分大学生缺乏紧迫感,学习态度趋于怠慢。这一点在大学生的学习热情、逃课情况、考试作弊等现象中有明显表现。(1)从学习兴趣和热情上来说,部分大学生不能潜心伏案、刻苦钻研。不少大学生片面追求物质享受,而不愿在精神粮食上投资。(2)逃课现象泛滥是学习态度趋于怠慢的典型表现。在有的大学生眼里只有两种课,一种是“必逃课”,一种是“选逃课”。(3)考试作弊作为一个难以根治的顽症,已成为较为普遍的现象。
2.责任感流失,生活方式发生倾斜。(1)潇洒消费,毫不吝啬,甚至走入消费误区。大学校园里的生日热、旅游热、追星热等正是大学生消费观念的真实写照。(2)沉迷网络,不可自拔。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休闲方式是网络聊天和网络游戏。更有甚者,有不少学生在网上查看或下载色情资料。(3)大学生把恋爱当成家常便饭,甚至有些学生认为不谈恋爱则是不正常。
3.使命感空场,价值取向出现偏差。(1)当代大学生出现了道德意识淡薄的趋向。如部分大学生对社会公德规范的遵从缺乏自觉性,大学校园的“课桌文化”便是一大公害。(2)从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仰上来看,当代大学生比以往更注重实际、实用和实效,在价值多元化的影响下,大学生正确信仰缺失和信仰庸俗化的倾向也已凸现出来。(3)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追求的功利化、世俗化倾向十分突出,功利主义、拜金主义占有很大的市场。
二、当代大学生消极忧患意识的表现
1.忧虑感转变为自卑感,面对挫折出现逃避或极端行为。(1)大学生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最常见的消极心理反应是不自信,对待忧患采取逃避方式。如有的同学沉浸在网络虚拟世界里以逃避现实。(2)过度的自卑感容易引发自尊心受挫,可能酿出极端行为。有数据显示,2004年北京地区高校共有19名学生自杀身亡,自杀率为十万分之一点九[1]。另一种极端行为是通过犯罪的方式来报复他人。有少数大学生在极端自卑、绝望的情况下,会把这种积压很久的怨恨发泄到他人身上。
2.紧迫感演变为焦虑感,酿成生理、心理疾病。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心理素质不稳定,自我调节的能力相对较弱,不能把紧迫感调控在适度的范围内,以至于一发不可收拾,泛滥成灾,演变成焦虑感。强烈的焦虑感可以酿成一些明显的生理、心理疾病如焦虑症和恐惧症等。根据一项对全国22个省市的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有心理障碍的占16%~25.4%,其中有焦虑不安、恐惧、神经衰弱和抑郁情绪等严重心理问题的当代大学生占学生总数的16%以上,而且,未来几年还会有上升的趋势[2]。2006年卫生部门在汇报工作时披露,大学生的精神卫生问题十分严重,抑郁症现患率已达到了23.66%,据此估算,北京地区患有抑郁症的大学生不少于10万人[1]。
3.责任感、使命感退化为虚无感,导致意义世界消失。(1)部分大学生在危急、挫折面前,由于不能正确处理,责任感迅速转化为虚无感,觉得人生没有意义。(2)大学生中严重缺乏远大理想和高尚志趣的虽然比例很低,但绝对数量不少。据调查数据显示,北京大学学生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私的”占有10.10%;对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种精神,有8.2%的学生认为“已经过时,没有意义”;有3%的学生不同意“环境保护是高尚的道德情操”这一观点[3]。不管出于何种原因,在这些大学生心目中,不仅高尚的使命已经不复存在,而且认为其存在的必要性也没有了。
三、当代大学生忧患意识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当代大学生缺乏积极忧患意识的原因
1.家庭条件优裕,家庭身份独特,家庭教育过于宠溺。(1)优裕的家庭条件使大学生接触不到危机的存在。由于家庭经济比较宽裕,父母在儿女身上的开销也会相对慷慨,在他们看来,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谈不上是奢侈、挥霍。(2)独特的家庭身份让大学生感受不到忧患的存在。现代家庭中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中几代人的细心呵护下成长。从幼儿园到大学,甚至就业,相当多的大学生的个人发展道路早已全盘列入父母的周密计划之中,根本无须自己操心。(3)部分家庭过于宠溺的教育理念使大学生失去了接受忧患考验的机会。
2.高校门槛低准入,制度管理松懈,忧患意识教育遭遇忽视。(1)部分高校门槛的放低让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就放松了警惕、减少了忧虑。轻而易举跨进大学校门的大学生进了大学之后,自然也不会提前去考虑自己可能会面对的各种困难和忧患。(2)部分大学松懈的管理制度不利于大学生形成积极忧患意识。有些大学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缺乏科学性、严谨性,让大学生有“机”可乘。在过分宽松的大学管理制度中成长起来大学生,很难培养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积极忧患意识。(3)更为重要的是,许多大学忽视忧患意识教育。
3.社会环境相对优越,社会价值标准紊乱,社会舆论导向不健全。(1)从客观方面看,当代大学生成长的社会环境相对和平、稳定、繁荣,容易导致他们缺乏积极忧患意识。(2)社会价值标准紊乱是当代大学生积极忧患意识缺失的一个文化上的重要原因。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育和发展,整个社会价值观念也出现了大逆转。市场经济蕴含着对物质价值的肯定,蕴含着对个性自由的认同。但是物质价值标准在社会上已经片面放大,导致了严重的拜金主义、功利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想。社会宣传的主流文化和主流价值观念是积极健康的,但是相对于社会现实状况来说,它很难产生深入而广泛的社会效应。受社会的影响,有的大学生在价值取向上出现了“实用主义”倾向。(3)在社会舆论宣传方面有利于当代中国大学生形成积极忧患意识的因素太少。
(二) 当代大学生形成消极忧患意识的原因
1.家庭气氛紧张,对子女期望过高,教养不正确。(1)父母离异或家庭气氛紧张会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导致消极忧患意识的出现。单亲家庭的大学生往往性格孤僻,容易产生自卑情绪。生活在气氛紧张家庭中的大学生,常常是郁郁寡欢、压抑苦闷,有的对家庭失去希望甚至产生敌意,有的还会把敌视情绪扩大化,从而变得自私自利、冷酷无情,甚至出现反社会人格。(2)对子女期望过高也是造成忧患意识消极面的一个重要的家庭因素。大多数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非常迫切,这些父母希望子女在大学继续保持佼佼者的地位。在高手如林的大学校园内,大学生身上的压力与日俱增,当他们的承受能力达到极点的时候,很可能会全面崩溃,从而导致不堪设想的后果。(3)父母不正确的教养也会促成大学生消极忧患意识的形成。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子女的影响甚至比学校和社会对他们的影响更大,所谓“有其父就有其子,有其母就有其女”,“母非母,子非子”说的就是这样的道理。
2.大学应试教育继续,忽视道德素质、心理素质教育。(1)应试教育是当代中国教育界的一大弊端。虽然许多大学在进行各种改革,但绝大多数的学校还是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第一标准。长期的学习压力使得许多学生对大学生活极度厌倦,甚至产生退学的念头;也有一些大学生因为学习的压力而导致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2)当前流行大学的考证热、公考(公务员考试)热是应试教育最典型的表现。为了毕业后能找个工作,许多学生几乎把全部精力用来考证,从大学英语四、六级证、普通话等级证、司法资格证、计算机等级证、教师资格证乃至汽车驾驶证等,统统纳入考试计划。由于选拔考试的难度和竞争性,他们在不停赶考的过程中,或兴奋冲动,或焦虑不安,或悲观消沉,不时遭受严重的心理伤害。(3)一些大学忽视对大学生进行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在接受大学教育的过程中,大学生参与市场运作所需的智力能力等“硬件建设”得到了开发和加强。而思想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软件建设”却遭到轻视。
3.社会转型时期消极面的存在,经济压力沉重,就业考验严峻。(1)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消极因素是大学生产生消极忧患意识的重要原因。当代中国社会进入全方位、多层次的转型时期,新旧观念的冲突、中外文化的反差、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心理与生理的失衡等,都给大学生带来了思想的困惑。社会存在的消极面可能使大学生对社会失去信心,有的自我封闭逃避现实,有的愤世嫉俗,还有的因看不惯社会上的丑陋现象走上反社会的道路,或者在社会中经历一些挫折后,意志消沉,对自己的理想产生动摇,责任感、使命感也荡然无存了。(2)沉重的经济压力是部分大学生产生消极忧患意识的又一个原因。高等教育是非义务教育,学费相对高昂。一部分学生特别是来自农村贫困地区和下岗职工家庭的大学生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大部分大学生在沉重的经济压力面前会焦虑不安,时常觉得无望无助、悲观失望。(3)严峻的就业压力也是导致大学生产生消极忧患意识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社会因素。最近几年来,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不容乐观,形势越来越严峻,金融危机的出现让大学生的就业状况雪上加霜。一场招聘会下来,许多大学生已是心力交瘁,他们吃不香、睡不好,经常处于紧张、担忧的状态之中,以至于造成“就业恐慌”。在沉重的就业压力下有的大学生会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绪,有的甚至会导致抑郁症等心理疾病,甚至还有个别大学生有可能会因为承受不起就业带来的压力和打击而走轻生的绝路,或者导致反社会的行为。
参考文献:
[1]北京大学生精神问题严重,抑郁症不少于10万[N].北京青年报.2006-09-06.
[2]陶国富,王祥兴.大学生社会心理[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354.
[3]曾盛聪,林滨,等.伦理的嬗变:十年伦理变迁的轨迹[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35-55.
4.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缺失状况的调查及其原因 篇四
2012级教师教育学院 体育教育专业 1220801103 郑静
[摘 要] 道德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目前部分大学生不讲社会公德现象,本文分析了大学生社会公德缺失的原因,思考这类现象,和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大学生; 社会公德; 原因 ;思考;看法
一、大学生公德的现状
一个时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体现着一个时代的人格取向,决定着一个新生代的道德水平。在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经济一体化、文化交融化的全球开放环境下,社会变得越来越复杂,我国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必将受到强烈的震撼和全方位的挑战。因此,加强大学生公德教育,坚持以中华美德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道德教育,培养和铸造大学生的良好社会公德,是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中之重。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二、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及原因
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新生的社会公德建设的主体,从整体上看,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素质已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具有了较强的公德观念,然而还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现状令人堪忧。校园里一些不文明不道德的现象随处可见,在生活中随地吐痰、乱扔垃圾,或者是只关注个人卫生,不关注公共卫生,在食堂、公共汽车、影院等公共场所大声喧哗、起哄;在学习中,任意剽窃他人劳动成果,上课迟到早退,考试作弊,在图书上乱写乱画,在互联网中任意欺诈,传播淫秽色情内容;在社会中,随意践踏草坪,乱闯红灯等缺乏社会公德现象屡见不鲜,面对这些问题,我们不禁思索是什么原因致使当代某些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变得如此淡薄呢?
1、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影响
中国伦理文化是一种注重个人德性修养和发展的私德伦理体系,主流学派儒学从“人性本善”作为伦理思考的出发点,认为个人德性的根据只在自身,孟子著名的“心性说”对此作了充分的阐述,“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德性乃“我固有之”,非“外铄”也。而孔子“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理想的核心也是“独善其身”。受这种思想影响的封建臣民,心无公共生活,缺乏社会公德也就不足为奇了。
2、封建社会的小农经济及宗法制度造成了社会公德的缺失 回顾我国历史,我国经历了长期的封建统治,“臣民社会”根深蒂固,封建社会的小农经济是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在城市经济出现之前,农业经济基础上产生的道德关系局限于家庭、家族、朋友的范围。虽然也有个人与国家的道德关系,但在中国世代相袭的宗法传统下,国家就像放大了的家庭,个人和国家的关系就如同家庭成员与家长的关系,于是,调节这些关系就带有家庭私人性的特点,道德强调的是个人德性,人们在观念上是忽略社会公德的。3.当代社会公德教育存在缺陷
(1)学校教育是最有计划有步骤的,教育的层次性和深刻性是其它教育无法取代的,从小学、初中到高中、大学,道德课程都有,按常理来说每个人都有深厚的道德知识底蕴,每个人的道德修养都应当很高,其实不然,首当其冲的是由于我国长期存在的应试教育体制,从重视小学、初中、高中的升学率到重视大学的就业率,学校重知识轻德育,重理论轻实践,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应试教育体制的指挥棒下,“育人为本,德育优先”,只不过是一个美丽的神话。其次在学校教育方法上:形式单一,照本宣科,简单的理论灌输,致使一部分学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只是空洞,虚幻的理论,流于形式,没有学习的兴趣,觉得更没有学习的必要,其思想更是不会达到“真信,真用”的水平。(2)家庭教育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句话表明家庭教育对孩子潜移默化的重要性,但是现在存在许多家庭,比较重视子女的知识和智力教育,认为子女学习成绩好最重要,节假日忙于应付各种辅导班,所有一切时间都是在为考试成绩而战,就连一些子女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父母也是全部包办,而对于思想品德和精神品格方面的教育很少,何况,有些父母的为人处事的做法,本身就是不符合社会公德的。这又能如何将遵守社会公德的观念灌输给自己的儿女呢? 4.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优胜劣汰,市场竞争激发了人们的进取精神,增强了时间和效益观念,但是另一方面,也滋生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在这些人心目中,金钱是就是一切,为了金钱,什么道德法律都可以抛置脑后,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人们再也无法互相信任,而只能互相猜忌和设防,我们的社会正处在转型期,大学生也是正处在价值观还未完全成熟的敏感时期,思想比较活跃,容易受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如果不加引导,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很可能形成对他人对社会漠不关心的冷漠心理,形成道德品格的缺陷。
最后,我国的道德法律化程度较低
目前,我国《民法通则》中虽然也有“民事活动应当遵守社会公德”的法律条文,但缺乏实施细则,司法操作有难度,现有的遵守社会公德只能依靠个人的自觉意识和自觉行为时,道德规劝作用就显得力不从心。
三、对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的思考
作为有较高素养的大学生,我们应当自觉培养公德意识,养成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行为习惯。
我们大学生应从小事做起,从小节做起,带头践行社会公德规范。社会公德所规范的行为包括社会公共生活中最微小的行为细节,这些细节极容易被人们忽略,而它一旦被社会群体中的大多数人所忽视,往往就可能形成不良的社会风气。因此,社会公德意识要在点点滴滴的日常小事中培养。其实,践行社会公德并不难,提升敬人礼让的境界同样不难,比如,在公共场合主动排队是讲社会公德;乘坐公交车主动为老幼病残孕乘客让座是讲社会公德;最后离开教室时随手关灯是讲社会公德 ;在马路上看到垃圾捡起来扔进垃圾箱是讲社会公德,等等。社会公德的境界,就是在这些不起眼的一举手一投足间慢慢升华的。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更应该遵守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培养社会公德意识。社会公德意识的培养离不开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应该在实践中不断增强社会公德意识,践行社会公德规范。努力做社会公德规范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四、我的看法
1、在当代的大学生中,特别是职业学校,他们为了拿到自己的毕业证在考试时候作弊现象严重,还有各种等级考试之中的作弊也严重,面对着中问题,学校加大对考试作弊的问题加重惩罚,加大对手机作弊的控制。
【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缺失状况的调查及其原因】推荐阅读:
浅议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意识06-18
当代大学生诚信状况的问卷调查08-29
当代大学生的责任110-24
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与责任09-16
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11-01
浅析当代大学毕业生的择业心理及其调适办法10-24
当代大学生幸福感的调查问卷10-20
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调查与分析09-05
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认识的调查问卷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