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博会讲话体会

2024-08-11

进博会讲话体会(共9篇)

1.进博会讲话体会 篇一

办好进博会心得 体会月 4 日,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在上海开幕。这将是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中国举办的一场重大国际经贸活动。

一句“如约而至”,背后是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成果的有力支撑。面对疫情带来的生产停滞、需求不振、交流阻隔,多数大型国际展会取消或延期,跨国企业经营活动受到严重影响。虽有影响,但本届进博会依然吸引众多世界 500 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参展,平均展览面积比第二届增加 14%。采取了有力举措、克服了重重困难,这场特殊的“东方之约”,为阴霾笼罩下的世界经济点亮“希望之光”。

这份战略定力,得益于长期磨练形成的稳健进取。“中国经济发展前景一定会更加光明,也必然更加光明。”这一点,不少人都深有感触。40 多年来,我国沉着应对国内外各种挑战,保持了改革的力度、开放的节奏、政策的稳健,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加快中欧投资协定等高标准自贸协定谈判进程,持续推进“一带一路”走深走实……透过进博会的窗口可以看到,中国经济的“蓝海”波澜壮阔,曾经的“世界工厂”成为了“全球市场”,彰显出中国经济破浪前行的底气和自信。在这个规模巨大、潜力无限的市场,我们有明确的开放战略、开放目标、开放路径、开放布局,将为世人展现共同发展的美好前景。

进博会是国际贸易发展史上一大创举,也是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一条条高铁向前延伸,一个个项目纷纷落地,以互利共赢的举措共谋发展,从中国创办到世界共享,进博会为世界发展搭建“中国舞台”。如今,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即将揭开面纱,把好进博会“入口关”也将成为重中之重。

办好进博会,全球瞩目。作为城市的重要窗口,高铁、车站的配套设施、服务水平以及周边环境影响着旅客对一座城市的印象。严把车站防疫关口,畅通进出上海通道,提升客运服务水平,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下进博会铁路运输保障,不仅进一步展示了中国铁路实力,也是在为“中国制造、中国标准”做广告。

办好进博会,中国说到做到。今年进博会展览面积比上届增加 14%,近50 家世界 500 强和行业龙头企业今年首次参展,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和挑战,上海地区上海站、上海虹桥站等重点车站增设人体测温集中管控系统,新增多个进站测温通道,并在“雷锋服务站”、京沪高铁复兴号列车上增设多语种翻译设备,提高服务外国宾客水平,向全世界展示出一个向世界张开双臂的魅力上海。

办好进博会,展现负责任大国担当。进口博览会不是中国的独唱,而是世界各国的大合唱。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通过进口博览会的举办、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必将为世界各国带来更多发展红利。从供给侧看,通过举办进口博

览会,集中展示国外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汇聚全球资源的上海,怀揣更多机遇,承载更大梦想,中国高铁也需以更加饱满的姿态迎接进博会。

进博会的脚步已越来越近,相信通过此次盛会,中国将在不断扩大开放中实现高质量发展,与世界共同携手,同享发展红利。作为见证中华民族复兴与世界发展大势交相激荡的一个窗口,进博会一定会越办越好。

2.第三届进博会如期举办感悟体会 篇二

2020 年,对于生活在这颗蓝色星球上的每个人,都意义特别。

当有些人默念“重启”,有些人感怀无奈时,在面向太平洋的960 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却有 14 亿人已趟过激流险滩,开足马力,加速向前。并以推进合作共赢、合作共担、合作共治的共同开放而为国际社会注入确定性,注入正能量。

这个深秋,粲如春的景色和人气,在中国,在上海,就是一个传奇。

月 4 日,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如期开幕。不仅没有缩小规模,相反,展览面积更大、展区设置更优、展商质量更高。而其背后的意义,也早已超越了履行“越办越好”的承诺,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的大背景下,这届进博会的如期高质量举行,所要展现的,正是有着 14 亿人口的中国在抗疫中所取得的重大战略成果,展现一个大国应有的责任和担当,也向世人传递出比黄金还宝贵的信心,更生动诠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制度优势、治理优势、发展优势。

这届进博会,正是在 14 亿中国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重要时刻所举办的盛会;是中国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关键

时刻所举办的盛会;更是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为新时代擘画宏伟蓝图、谋定战略布局关键节点所举办的盛会。

也因此,不难理解,遍布全球的世界 500 强和行业龙头企业踊跃参展,携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来此进行“全球首发、中国首展”。正如很多展商负责人所言,此行目的,不仅为了抓住商机、搭上中国这列快速行进的经济高铁,也为了布局未来、分享中国发展的溢出效应,更是为了亲眼目睹这个以更加雄伟身姿屹立于世界东方的社会主义大国,这 14 亿人的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一种精气神。

这届进博会,无疑是一个观察中国、读懂中国的最佳窗口和舞台。有关中国发展的密码,都能在这里找到答案。

0.7%!新近公布的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数据,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的一个“由负转正”。纵是外行,也深谙其中的含金量,那就是“人民至上”。年初疫情防控最吃劲的时候,中国宁可舍去一些 GDP,也要全力以赴把所有资源用于守护人民生命健康。而复工复产后,针对市场主体的“急难愁盼”,及时推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减”和“降”举措,让人们有了“增”和“长”的信心与希望。以最短时间控制住疫情蔓延,也为后续发展争取到了最大可能。最早复工复产复业复学的中国,稳住了自己的发展步伐,更向世界输出了信心,成为全球经济尽早复苏的关键力量。

进一步聚焦上海。刚刚结束的第三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上,全球“最强大脑”们以实际行动为这座有着开放胸襟、创新视野的城市而激荡脑力。而立浦东再出发,以“排头兵中的排头兵,先行者中的先行者”姿态,进一步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10 月份,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以 420 万标准箱刷新月度纪录,与此同时,上海航运指数体系增添新指标,“上海航运指数”在国际市场有了竞争力和话语权……所有这些,与进博会一样,正是上海在我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打造国内大循环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的“先手棋”,并以此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全局。

感受中国经济的强劲活力和巨大潜力,感受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宏伟愿景。这次进博会更要向世人展示 14 亿中国人民“团结一致,继往开来,只争朝夕,奋勇攀登”的精气神。伟大的抗疫精神、伟大的抗战精神、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融在中华民族血脉中的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和深厚的家国情怀,不仅支撑着我们劈波斩浪,闯过一道道难关险隘,更将继续指引我们乘风破浪开创新的伟业……推动全球经济合作贸易往来,坚持互利共赢,坚定不移全面扩大开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这届进博会,很不一般。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各国带来严重冲击,也给世界经济带来重创。第三届进博会如期举办,体现了中国同世界分享市场机遇、推动世界经济复苏的真诚愿望。也进

一步向世界昭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我们坚定不移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

3.第三届进博会感悟心得体会2 篇三

11月4日晚,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在上海举行,国家主席以视频方式发表主旨演讲。主席强调各国要携手致力于推进合作共赢、合作共担、合作共治的共同开放,宣示中国将秉持开放、合作、团结、共赢的信念,坚定不移全面扩大开放,让中国市场成为世界的市场、共享的市场、大家的市场,推动世界经济复苏,为国际社会注入更多正能量。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X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演进,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

从历史上看,不管遇到什么风险、什么灾难、什么逆流,人类社会总是要前进的,而且一定能够继续前进。“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世界上的有识之士都认识到,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这次疫情告诫我们,各国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重大危机面前没有谁能够独善其身,团结合作是应对挑战的必然选择。面对各种全球性问题,只有积极推动开放合作,在开放中创造机遇,在合作中破解难题,才能实现共同发展。

开放合作是增强国际经贸活力的重要动力,是推动世界经济稳定复苏的现实要求,是促进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时代要求。面对逆风和回头浪,为了共同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各国应该坚持要开放不要封闭、要合作不要对抗、要共赢不要独占,拿出更大勇气,共同应对风险挑战,共同加强合作沟通,共同扩大对外开放,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面对国内外发展环境发生的深刻复杂变化,中国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坚持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维护和引领经济全球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我国“十四五”时期发展作出全面规划,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作出的重大决策,必将为中国经济发展开辟空间,为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增添动力。正如主席所强调的:“这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更加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不仅是中国自身发展需要,而且将更好造福各国人民。”中国在确保防疫安全前提下如期举办进博会这一全球贸易盛会,体现了中国同世界分享市场机遇、推动世界经济复苏的真诚愿望。

4.进博会讲话体会 篇四

在当今世界经历新一轮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各国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日益密切,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的时代背景下,在世界经济全球化遭遇波折,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体制受到冲击,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的纷繁复杂局势中,总书记强调要把握规律、认清大势,坚定开放合作信心,共同应对风险挑战。

坚持开放融通,拓展互利合作空间。纵观国际经贸发展史,深刻验证了“相通则共进,相闭则各退”的规律。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历史发展经验和我国取得的巨大发展成就,已经证明了对外开放的正确性和重要性。而国际合作更需要各国坚持开放的政策取向,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反对单边主义,打通国际经贸血脉,推动构建公正、合理、透明的国际经贸规则体系,促进全球经济进一步开放、交流、融合。

坚持创新引领,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创新驱动,是世界经济发展新潮流,创新引领也是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创新变革,更是突破世界经济发展瓶颈的路径。各国理应共同推动科技创新、培育新的增长点,共享创新成果;应该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机遇,共同打造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以求为世界经济发展困境提供良好的解决方案。

坚持包容普惠,推动共同发展。在全球化的浪潮下,各国联系日益紧密,各国发展前程统一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各民族国家和地区理应包容与共,共同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要开放不要封闭,要合作不要对抗,要共赢不要独占;应该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少全球发展不平衡,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让各国人民共享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增长成果。

总书记还表态中国将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将始终是全球共同开放的重要推动者、世界经济增长的稳定动力源、各国拓展商机的活力大市场、全球治理改革的积极贡献者。为进一步扩大开放,中国将持续在多方面加大推进力度。

5.2020年进博会感想 篇五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于5日上午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习近平在题为《开放合作命运与共》主旨演讲中纵论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宣示中国持续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决心。中国将张开双臂,为各国提供更多市场机遇、投资机遇、增长机遇,实现共同发展。大家共同努力,不断为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

有人形容进博会是“中国搭台,世界合唱”。的确,参加进博会不仅是企业层面进入中国市场、扩大对华出口的一次契机,也是国家间促进多边经贸关系发展,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一个机遇。

回顾历史,开放合作是增强国际经贸活力的重要动力。立足当今,开放合作是推动世界经济稳定复苏的现实要求。放眼未来,开放合作是促进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时代要求。大道至简,实干为要。面对世界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为了共同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各国都应该拿出更大勇气,积极推动开放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篇二)

志坚者不以岁寒为冬,情真者不以山海为远

11月4日,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如期开幕。习主席在发表的主旨演讲中指出,中国将秉持开放、合作、团结、共赢的信念,坚定不移全面扩大开放,让中国市场成为世界的市场、共享的市场、大家的市场,推动世界经济复苏,为国际社会注入更多正能量。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和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的巨大下行压力,中国始终坚定不移地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与世界风雨同舟。中国不仅在国内取得了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大战略成果,而且为全世界抗击疫情提供了大量援助和捐助,尤其是一批批志愿团队冒着生命危险奔赴疫情重灾国。在危难时刻体现了中国担当,为世界发展注入中国暖流。

世界发展离不开共享,共享更需自身强。在扩大对外开放的同时,我们要做好自己的事,坚定不移的践行、推进国内国际新发展格局,造福中国人民,造福世界人民。

(篇三)

11月10日,第三届进博会在上海圆满落下帷幕,这是一次不寻常的年份,不一般的盛会,在全球疫情持续蔓延,很多大型国际展会都按下暂停键的大背景下,进博会却如期举办,开门喜迎五洲客,充分折射出疫情防控的“中国成果”,也为全球疫情防控上了一堂深刻的“思政课”。

进博会与中国,为什么我们要办进博会?因为中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我们要扩大开放增加优质商品进口,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上海作为东道主,再次以其卓越的城市内核,强大的内生动力,精细化的治理水平,举办了一场安全、精彩、富有成效的全球盛会,体现出了“人民城市”建设的生动实践。

进博会与上海,为什么总是那么“恰恰好”?一座城市有一座城市的品格,开放、创新、包容是上海最鲜明的城市品格。进博会以“新时代,共享未来”为主题,云集全球商品、科技、服务和人才,站在了世界美好生活的最前沿。进博会的宗旨与上海相得益彰,映射的恰是这座城市的活力,而上海借着进博会的东风,站到了洞察全球、提升自身能级的核心位置,展现了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也为构建更加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增添了无限动力。

进博会与我们,需要我们做什么?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基层党建提出“继续探索、走在前头”的要求,人民城市人民建,作为一名上海的共产党员,我们生活在这座全球一流的超大城市中,在追求美好生活的同时,必然需要为这座城市的治理贡献出自己的一份智慧和力量。进博会是国家赋予上海的一张靓丽名片,更是与我们每个上海人息息相关的“家门口”的集会,我们需要做的是装扮好家园、盛装出席,更需要做的是努力工作、持续奋斗,将这座我们生活的城市建设的更好,从而赋予上海更多的底气去书写更大的奇迹。

“跳出上海看上海”“立足全国看上海”,当进博会遇见上海,这座备受瞩目的城市必将赢得无限的未来。

(篇四)

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于5日至10日在上海举行。外媒近日纷纷发表文章,回顾首届进博会成果,期待第三届进博会举行。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称,中国通过举办首届进博会宣示扩大市场开放的决心。再度举办进博会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新加坡《海峡时报》报道指出,外界观察家们认为,中国国家领导人连续两年出席进博会传递出清晰的信号:要体现中国对开放市场的承诺,并增强外界对中国经济的信心。古巴拉美社报道称,进博会的举办是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有助于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推动经济全球化。法国是本届进博会15个主宾国之一,法国总统马克龙应邀与会,并展开其任内对中国的第二次国事访问。法新社、法国广播公司等详细报道了马克龙访华行程亮点。法媒分析称,马克龙此行重点将在经济、文化、环保等方面推进与中方合作,法方期待在进博会上签署多项合同,法中两国领导人也将强化双方的关系。外媒注意到,欧盟国家对进博会普遍反响积极。英国路透社等援引欧盟在本届进博会前夕发布的公告称,来自首届进博会的参会欧盟公司反馈显示,许多公司增加了销售额或遇到新的潜在买家,“欧盟欢迎像进博会这样的贸易博览会为欧盟成员国和欧盟企业带来的每一个新的商机”。欧盟还认为,进博会是进一步改善提升中国商业环境的绝佳机会。“迅速、有效和实质性改善中国营商环境,这在不确定的世界中显得尤为重要。”《联合早报》则注意到,不少美国企业对进博会态度积极,显示出美企对中国市场兴趣浓厚。今年参展的美企有192家,美企参展面积居各参展国家和地区之首。“为期6天的进博会现场将挤满智能机器人和无人机等先进设备。”菲律宾《马尼拉时报》等外媒指出,作为国家和企业展示创新成果的新兴平台,进博会将见证更多高新技术产品在中国首度亮相。印度、希腊、南非等多国媒体都报道了本国将在进博会上展示特色商品,分享地域文化的消息,表示期待扩大本国产品、特别是高附加值产品对中国的出口。非洲媒体《投资非洲》(venturesafrica)评论称,进博会为各国提供了展示商品的国际平台,也是各国讨论外贸、世界经济、全球治理等重大问题的平台。“中国政府正力图向世界开放其巨大的市场,从而促进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

(篇五)

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已经圆满闭幕。此次进博会实现了“越办越好”的要求,同时又将进博会“新时代,共享未来”的主题充分发挥,在办优质展的同时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保证前期疫情防控的良好优势,为全世界办出了一届优质、开放、安全的进博会。

优质。本届进博会是一届高质量、内容精彩的优质展会。首先,此次展会的总展览面积比以往多出了3万平方米,接近于36万平米。其次,大批的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新研发、纷纷出现在本届进博会上。并且此次进博会有线上、线下各类活动,除了商业投资活动还有丰富多样的人文交流活动,中外文化得到充分交流。

开放。本届进博会更是展现了我国坚定不移继续全面扩大开放的决心。开放、合作、团结、共赢的信念深入人心,本届进博会共有40万名专业观众报名,3000多名中外记者来到现场报道。不同种类展区各有亮点、各具特色,吸人眼球。累计意向成交量更是高达726.2美元。

安全。本届进博会是办展和疫情防控同步开展,是在特殊时期的安全展览。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世界各国造成冲击。在此特殊形势下,第三届进博会能够圆满闭幕得益于积极有效的防疫方案、专业的消毒队伍、有力的后勤保障。第三届进博会即展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同时也展现了我国疫情防控的重大成就。

(篇六)

11月4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再次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推动高水平开放的坚定决心和战略定力,再次向世界表明了中国致力于与各国互利共赢的不忘初心和不懈追求,让与会代表和参展商受鼓舞、有信心、添动力。

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世界经济开放则兴,封闭则衰。在经历了闭关锁国这段黑暗史后,我们深知把握各国走向开放、走向全球合作共赢的重要性。

6.第三届进博会的心得感悟 篇六

未来的几天里,八方来客、四海宾朋将再一次齐聚上海,把最好的产品和服务向世人一一展示。规模更大、质量更优、创新更多、层次更高——全球疫情下,进博会的如期举行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为全球商界注入极大信心。

对进博会这一全球顶尖的开放平台和贸易创举,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精心筹备,连续三届积极参与、主动作为,吸引外来投资、拓展合作领域、助力产业转型、推动消费升级,向全世界展示着中部大省坚定的开放决心和磅礴的开放力量。每一年的进博会,我省都组成了庞大代表团赴沪参会,今年亦不例外,全省注册报名企业、机构4931个,注册报名人员14682人。

谈收获,今年还要去进博

连续参加两届进博会,河南收获了什么?最初觉得就是单纯的采买之旅,结果让我们认清了与全球顶尖企业的制造和服务水平之间的差距。参加进博会可以说是开眼界之旅,但同时也让企业看到了全球最先进的业界动态、最先进的管理和服务经验——参展主体、多家企业纷纷表示。

通过进博会,进一步扩大了河南的进口规模。两届进博会期间,河南交易团都举办了经贸洽谈活动,并向中外客商发布了河南交易团采购需求,通过省情推介、采购需求发布、成交合同签约和现场对接洽谈等活动,进一步深化合作、扩大开放,推动实现进出口均衡发展——河南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企业参会行为已转化为实在成果:首届进博会上,河南省交易团举行的全球跨境电商对接活动中,河南保税物流中心与豌豆公主、澳洲CW大药房成功签约,去年,项目已相继在郑州中大门建成开业,河南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以“只比原产地高一点点”的价格买到澳大利亚的药品和日本的美妆及母婴用品。

2019年第二届进博会,河南交易团与来自4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客商达成了106个贸易合作合同,合同金额379.9亿元。河南交易团“采买”商品包括矿产品、食品、原油、光伏产品、塑料及其制品、医疗器械、食品加工机械、纺织品等——对河南推动产业转型、消费升级和外贸均衡发展,更好融入全球市场、进一步提高开放水平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只要参加,就有收获,去年、今年,企业争相注册前往。河南省商务厅提供的材料显示:今年赴沪参会企业涵盖外贸、外资、服贸、商贸、物流等多个行业。近5000家企业、机构,足见河南企业“走出去”的愿望之迫切、交流合作的需求之强烈。

作为经济大省,河南实有市场主体总量已超过761万户,企业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前两届进博会上,智能机器人、新能源汽车、一些航空领域的先进产品和技术悉数亮相,为河南的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以及其他行业的技术升级和产品升级提供了学习、交流的机会。

11月6日上午,河南交易团将再一次在上海举办采购需求发布暨现场签约会,我们期待豫企能“结缘”更多全球名企,进一步提升河南消费的档次,提升“河南制造”的质量。

谈意义,助推中原更出彩

10月29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通报第三届进博会河南交易团筹备情况。

发布会上,有记者提问,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举办本届进博会对促进我省对外贸易以及经济高质量发展有什么重大意义?

主发布人、河南省商务厅副厅长高翔回答了三点。一是通过进博会,可以进一步推动河南省产业转型升级。借助进博会采购平台作用,通过引进原材料、先进技术、装备和关键零部件,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换代,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进口优质最终产品,倒逼我省企业降低成本、改进工艺、创新技术,从而提升产业竞争优势。

二是通过进博会,可以进一步促进河南省消费升级。河南将抓住进博会机遇,引进一批国外优质特色产品和服务,满足全省消费者对高端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助力消费升级,推动河南省由消费大省向消费强省转变。

三是通过进博会,可以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进博会期间,河南省将开展各种形式的招商引资活动,通过精准邀商、以商邀商,大力宣传和推介本地营商环境,力争把更多的国外资金和技术吸引到河南、落地到河南,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

作为贸易大省,河南去年进出口总额超过5700亿元,但是河南也是一个贸易顺差大省,有巨大的平衡空间。进博会展示了先进的高端设备、高端装备、高端技术、高端服务,为河南企业提供了良好的采购机会,也为企业转型升级、调整产品、优化产业结构提供了重大的发展机会。

河南省商务厅提供的资料显示:两届进博会,河南交易团不仅斥巨资买了商品,同时也签下不少技术和服务合同。购买先进技术,对于加快河南产业发展有着巨大的提升作用;购买先进服务将对河南在新时代建设贸易强省、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起到促进作用。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持续蔓延,严重影响了各国之间的经贸往来和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召开进博会,就是为了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稳定产业链供应链,促进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深度融合互动,更好地服务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进博会是中国主动开放市场的重大政策宣誓和行动,是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大决策。参加进博会,是河南坚持开放发展、创新发展的生动实践,开放的河南脚步铿锵:推动更高水平开放的脚步不会停滞,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换代的脚步不会停滞,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的脚步不会停滞。

★ 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有感心得

★ 进博会观后感

★ 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个人心得体会

★ 在车博会开幕式的致辞材料

★ 观看秋季开学第一课个人心得感悟

★ 观看惊涛骇浪感悟与心得

★ 观看《小巷管家》心得感悟精选

★ 走路上学观看心得感悟

★ 观看九一八节目心得感悟202

7.进博会讲话体会 篇七

——WORD 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2020 上海进博会开幕式心得一

为更好满足全球 150 多个国家和地区 3000 多家企业旺盛的参展需求,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企业展面积从首届的 27 万平方米增至 33 万平方米。增加的 6 万平方米,来自“四叶草”其中一片“叶子”的加层改造,这也让原本就是全球顶级展览场馆之一的国家会展中心(上海)进一步提升了“展能”。

“展能”是进博会带给全球展览业的一个新概念。它不仅指场馆、展览及参展企业的规模和数量,还包括相关展品、技术和服务的质量水平以及到会客商的专业程度,进而与一个展会的成交与辐射影响息息相关。“展能”是对一个展览乃至一个展览城市效果及影响力的综合评价指标。首届进博会 30 万平方米的国家展和企业展,6 天会期里达成 578.3 亿美元的意向成交,无疑为“展能”进行了最好的诠释。

来自商务部的信息显示,第二届进博会参展质量更高,世界 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参展数量超过首届,“隐形冠军”企业等优质中小企业竞相亮相,更多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全球首发、中国首展”,专(业)精(品)尖(端)特(色)产品精华荟萃,“展能”有望进一步提升。

各种迹象表明,“中国搭台、世界唱戏”的进博会正在全面突破展览的固有含义和边界,不仅在全球范围内进一步密切了展览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而且大大提升了展览行业的社会影响力,正在引起

全球展览界的关注。

国际展览业协会名誉主席、全国会展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陈先进近日在上海向新华社记者表示,进博会是一种全新的、不一般的展览会,虽然无法以普通标准衡量,也无法照搬,但其蕴含的创新理念和模式以及形成的“展能”新概念,值得全球展览界高度重视。

在陈先进看来,进博会首先不是单纯的政府导向型展会,也不是单纯的市场需求型展会,而是“双核”驱动,即市场有需求、政府有导向。进博会的国家展以政府为主推动,企业展则是按市场需求推动。比如,第二届进博会与首届相比,专业划分和市场贴近性更强,其中,消费、食品、健康等板块都与民生关系密切,有益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也非常贴近市场热点,得到企业积极响应,虽经两次扩容,仍“一展难求”。

“这就带来一个启示,政府主导型的展会同样需要从市场的需求去考虑。国内一些政府主导型展览的组织者可以深入学习进博会办展模式,为未来更好办展探索新路。”陈先进说。

其次,展会与举办城市之间是什么关系?展会如何为城市带来溢出效应?

据陈先进观察,为了办好进博会,除了展馆硬件本身,上海在餐饮住宿、交通、旅游、安全、志愿者服务等城市保障方面,做得非常扎实,在短期内进一步提升了上海服务行业水平和城市文明程度。而且,与国际一些展览城市的有限带动效应不同,“进博会的带动是全面的”,对于政府行业管理服务水平提升乃至营商环境改善都有帮助,对于促进地方性乃至全国性会展法规制度的建立以及会展行业指标的完善,也有积极促进作用。

以绿色展览为例,长期以来一直是展览行业的“痛点”,进博会率先垂范,在推动展商使用可以循环使用的环保材料方面已起了一个好头。

陈先进认为,作为展览行业的新成员,进博会已得到国际社会广泛支持和响应,对全球企业和普通民众的吸引力越来越大,正在成为惠及全球经济增长和百姓福祉的公共产品。“进博会是产生在中国大地上的展览创新,对进博会的认识尚需不断深化和提高”。

2020 上海进博会开幕式心得二

“永不落幕的进博会”的溢出效应正通过常年展示交易平台持续释放(目前上海对接进博会的交易服务平台达到 49 家),有力推动进博会本身朝着常态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国企发挥着重要的基石作用。

笔者曾前往和“四叶草”一路之隔的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一探究竟。这里已与各国政府机构、海外商协会合作对接,引入来自 45个国家和地区的 120 家客商,商品涵盖食品、酒饮、日用品、小家电等品类 220__种,不但可以看到首届进博会同款商品,许多客商还把这里当作全球新品同步首发的平台。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作为普通消费者,我们对进口商品的价格其实颇为敏感。在中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大背景下,怎样尽可能减少中间环节、降低中间成本,给企业价格让利增加空间,让消费者实

打实地受益,就得看政府和企业如何“协同创新”和“马上去办”的水平。

习近平在首届进博会开幕式讲话中首先就提到:将进一步降低关税,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削减进口环节制度性成本。在半年多后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大阪峰会上,习近平再次表示,将进一步自主降低关税水平,努力消除非关税贸易壁垒,大幅削减进口环节制度性成本。“自主”“努力”“大幅”这三个新增的词语确实也显示出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奋斗精神。

进博会相关制度创新的典型例子是,经过近一年的探索,上海正在开展保税展示交易常态化模式。与完税交易相比,保税交易的优势体现在:一方面,变预先支付关税为售后完税,这样便可以降低资金的占用率,更有利于盘活有限的流动资金;另一方面,万一销售不对路,还可以退回保税仓,运到其他地方销售,变“死货”为“活货”。

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保税展示展销场所和虹桥进口商品保税展示交易中心是上海已有的两个保税展示交易平台,其中的商品能实现“全球同质同价”,真正实现海外消费不出国门。

今年 9 月 25 日,虹桥商务区保税物流中心落成。进博会前,将为展品提供保税仓储、物流服务,方便海外展商就近第一时间进馆布展。进博会后,这些展品可以回到保税物流中心通过保税延展。

消费者在保税商品延展平台选购进口商品后,通过海关信息系统完成进口环节税、国内增值税和货款的缴付,在一定期限内商家将这些零散的购买集中后,形成统一的报关单,向海关办理报关完税手续。

由于进口商品入境后直接由商品经营者发货到保税延展平台,压缩了物流等环节的运营成本,也减少了资金的占用,能将这部分的“成本”让利给消费者,实现更有优势的价格。

此外,进博会溢出效应也在持续造福长三角。去年首届进博会期间,在南京建立一站式进口交易服务平台的投资协议就已签订。今年9 月 15 日,江苏国际商品博览会在南京开幕,展出的部分产品也采用了保税展示交易模式,是该模式在上海之外地区的首次尝试,大大吸引了外商入境投资。

2020 上海进博会开幕式心得三

长江龙头,东海之滨,盛会将启。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不仅要年年办下去,而且要办出水平、办出成效、越办越好。”一年前,主席在首届进博会开幕式上郑重承诺。

一年后,“进博时刻”如约而至,中国向世界敞开怀抱,世界目光聚焦中国。

“买全球,惠全球。”未来 6 天,八方宾朋将以开放合作的行动共襄盛举,以互利共赢的举措共谋发展,以携手同行的姿态共创未来,挥写交融发展的崭新篇章,让进博之光绽放出夺目光彩。

勇立潮头,奋楫前行

上海国家会展中心内,第二次参加进博会的瑞典医疗器械企业医科达布展完毕。

十几公里外,位于上海中心地带的上海伽玛医院里,首届进博会后引进的医科达精准自适应伽玛刀处于满负荷工作状态,已为 20__

多名患者提供治疗服务。

跨过黄浦江,医科达区域总部去年底在陆家嘴金融城成立,新产品在中国的上市时间进一步缩短。

仅仅一年,从首秀亮相到落地生根,这家跨国企业在中国实现了成功飞跃。“我们在中国建立了欧洲之外的放疗设备生产基地,在中国的研发力量也将占全球相关研发力量的一半。”医科达中国区副总裁刘建斌说。

进博会,这个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展会,正以不一般的活力、动力和张力,显现强大溢出效应。

一年间,以进博会为平台,中国坚定不移持续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月 24 日,跨国车企特斯拉宣布,地处上海临港的超级工厂进度提前,已开始试生产。

从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揭牌到新设 6 个自贸试验区,从出台外商投资法到新版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发布,从继续降低进口关税到放宽外资银行和保险公司准入条件……一年来,首届进博会宣布的一系列扩大开放务实举措接连落地,有效实施,不断深化。

俄罗斯《_》网站评论说:“中国大门进一步向全世界敞开的承诺并非虚言,进博会就是的证明。”

一年间,以进博会为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首届进博会上,金牛座龙门铣这一先进装备受到中国企业家关注,很快就被一家民营企业订购。第二届进博会上,这家德国企业再次参展。

去年实现的 578.3 亿美元意向成交额中,智能及高端装备展区成交额,达 164.6 亿美元。

“进博会通过在全球范围内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有利于中国企业从更多渠道引进优质技术设备和服务,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步伐。”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董超说。

一年间,以进博会为引导,高品质消费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

首届进博会闭幕 3 个月后,宁夏平罗县的超市里就出现了“进博同款”新西兰纽仕兰 4.0 牛奶。

“以往新西兰企业多专注于中国一二线城市,通过参加进博会,今后将拓展更多城市和乡镇,发掘消费新需求。”纽仕兰新云董事长盛文灏说。

近14 亿人口的大市场,4 亿人左右的中等收入群体,消费潜力大、韧性强、活力足,蕴藏着极具吸引力的巨大空间。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认为,通过搭建国际化高品质消费平台,进博会成为满足旺盛消费需求的重要窗口,百姓享受到开放发展成果,增强了获得感和幸福感。

乘势而上,再登高峰

比雷埃夫斯港,希腊港口。共建“一带一路”进程中,中国企业参与港口运营,使其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集装箱码头之一。9 月 6 日,来自意大利的第二届进博会参展货物在此装船出海。

上海洋山港,中国集装箱深水港。10 月 8 日凌晨,这批参展货物随中远海运银河号轮到达中国,其中包括用于在展会现场制作面包的 200 公斤面团,亚平宁半岛“黄金面包”将借此打入中国市场。

从意大利到希腊再到中国,从会前到会中再到会后,进博会如一条纽带,将全球市场紧紧联结起来。

继续举办进博会,维护这个开放合作的国际性平台,擦亮这个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国际公共产品,不仅是中国自己的事,也关乎参展国家利益。

承载着各方热切期待,在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下,这场重要的国际盛会必将办得隆重热烈、精彩纷呈。

这是中国定力的体现——坚持办好进博会,中国坚定唱响高水平对外开放好声音,为全球经贸合作带来正能量。

美国伊利诺伊理工大学经济学教授哈伊里·图尔克说:“在贸易保护主义情绪上涨的今天,中国采取更开放的经济措施促进跨境贸易,表明中国是全球化和开放市场的捍卫者,是负责任的国家。”

这是中国魄力的宣示——坚持办好进博会,向世界敞开大门,为全球发展作出新贡献,中国说到做到。

澳大利亚羊奶制品生产商贝尔悦柔澳大利亚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珂丝蒂表示,相信第二届进博会将提出中国扩大开放一系列新的举措,这无疑是重大利好,更有利于其加快深耕中国市场。

这是中国魅力的彰显——坚持办好进博会,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

给世界以更强的信心,给各国以更好的机遇,给企业以更大的商机。

今年,美国参展企业数量达 192 家,参展面积位居各参展国首位。

“中国市场对包括美国企业在内的海内外企业有巨大的吸引力。”商务部部长助理、进博会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任鸿斌说。

第二届进博会规模更大,展览总面积比去年增加 6 万平方米;质量更高,世界 500 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参展数量超过首届,“全球首发、中国首展”将更多;活动更丰富,各类配套活动超过 300 场,设立进博会发布平台。

“中国市场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日本资生堂中国区总裁藤原宪太郎说,虽然错过了首届,但去年进博会开始的第二天,我们就报名签约了第二届。

众智谋事,众力举事。

意中基金会首席运营官马可·贝廷认为,中国将进博会机制化并越办越大、越办越好,必然在国际贸易发展进程中发挥更加积极作用。

扬帆远航,奔向未来

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日前发布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将 20__年世界经济增速预期下调,这是 20__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最低水平。

6.2%!中国经济“三季报”展现出稳健态势,主要宏观指标仍然保持在合理区间,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在全球经济冷暖不一的情况下,中国举办第二届进博会,对世界发展将产生什么影响?对未来将带来哪些启示?

法国前总理拉法兰说:“继续举办进博会,对未来发展释放出积极信号。”

面向未来,各方要共同维护自由贸易和多边贸易体制。

一个多月前,一辆 20__新款依维柯汽车抵达上海,成为第二届进博会的首票过关展品。通过 ATA 单证册方式报关,这辆车的过关手续仅用了短短几分钟。

这是中国持续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的体现。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达 22.91 万亿元,相当于每分钟有 5900 万元商品出入国门。

“中国以实际行动坚定捍卫自由贸易,国际社会也应共同努力消除贸易紧张局势。”巴西中国工商总会负责人加佐拉表示。

面向未来,各方要共建创新包容的开放型世界经济。

日本松下在进博会上洞见了巨大的中国市场,下定决心第一次把经营决策权从日本搬到海外。

松下电器中国东北亚公司总裁本间哲朗说:“当地的事业在当地做,从开发、生产到销售全部在中国决策。”

中国搭台,世界合唱。因进入中国而打通全球,“进博效应”正有力促进世界各国经贸交流合作。

德国西门子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赫尔曼认为,以进博会为示范,全球化时代需要更务实的沟通,更开放的心态,更广阔的共赢格局。

面向未来,各方要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懈奋进。

当孟加拉国贫困妇女手工编织的黄麻工艺品出现在高端商场的橱窗里,当赞比亚农民采集的野生蜂蜜进入一家家大型超市,当卢旺达风味独特的辣椒酱即将摆上中国餐桌,进博会共享经济全球化红利的意义更加凸显。

“进博会提供的宽广舞台,帮助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有效参与国际产业分工,有利于减少全球发展不平衡,使更多国家受益。”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王磊说。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

浦江潮涌进博暖流。从中国创办到世界共享,从一展汇世界到一展惠全球,借助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将与各国风雨同舟,携手前行,共同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2020 上海进博会开幕式心得四

这是一场举世瞩目的盛会,这是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共享未来的新起点。11 月 5 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隆重开幕,习近平主席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习近平主席聚焦进博会“新时代,共享未来”的主题,阐明推动开放合作的中国方案,宣布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的重大举措,展现了中国与世界互利共赢、携手前行的胸怀与担当。

在进博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提出激发进口潜力、持续放宽市场准入、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推动多边和双边合作深入发展等 5 个方面的务实举措,表明新时代中国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坚定决心。向世界敞开大门,才能顺应国内消费升级趋势,提供更加丰富、更为多元的消费选择,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才能持续释放市场潜力,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不断推动高质

量发展。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国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日益密切,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同时,世界经济深刻调整,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风险挑战加剧。时代潮流不可阻挡,经济全球化的历史大势必将浩荡前行。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开放合作是增强国际经贸活力的重要动力,是促进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时代要求。推动开放合作,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就应坚持开放融通,拓展互利合作空间;坚持创新引领,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坚持包容普惠,推动各国共同发展。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在经济全球化遭遇波折,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的复杂形势下,中国举办进博会,顺应开放合作的时代潮流,为全球贸易发展搭建公共平台,为发展开放型经济提供国际公共产品,是捍卫多边贸易体制的有力举措,是助力经济全球化走出困境的中国方案,对激发全球贸易新活力、推动构建开放共赢新格局具有重要作用。

2020 上海进博会开幕式心得五

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5 日在上海开幕,有 172 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以及 3600 多家企业参加这场全球经贸盛会。开幕式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题为《共建创新包容的开放型世界经济》的主旨演讲,从历史大势的高度,提出了推动各国开放合作的三点主张,宣布了中国加大推进扩大开放力度的五项措施。这些主张和措施,为中国一直倡导的共同维护自由贸易和多边贸易体制、共建开放型世界

经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了更加强劲的动力。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迄今为止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展会,是国际贸易发展一大创举。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中国着眼于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中国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支持经济全球化的实际行动。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的总结,到“当今世界,‘和平合作’、‘开放融通’、‘变革创新’的潮流滚滚向前”的判断,习近平主席对世界和中国的发展走向始终有着清醒深刻的认识。在这次演讲中,习近平阐述了“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开放合作是增强国际经贸活力的重要动力”观点,这有利于人们透过纷繁复杂的局势看清并把握发展方向。他呼吁各国要拿出更大勇气,做到“三个坚持”,也就是“坚持开放融通、拓展互利合作空间;坚持创新引领、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坚持包容普惠、推动各国共同发展”,则为人们把握发展方向、应对世界经济深刻变局,提出了有很强现实针对性的建议主张,释放出中国愿与各国实现共同发展的真诚意愿。

中国通过举办首届进口博览会,实现更高水平的开放,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韧性与潜力。习近平主席在演讲中,也坦承中国经济发展目前遇到了一些突出矛盾与问题,但他认为,中国经济在健康稳定的基本面、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生产要素条件和长期稳中向好的总体势头这三个方面“没有变”,表达了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的乐观,指出“中国经济增长仍然居世界前列”.“凡人谋利,智者谋势”,中国

这句古语道出了一个人、一个社会乃至一个国家只有顺势而为、方有所成的朴素道理。在当前世界经济深刻调整、不稳定不确定性上升的背景下,把握发展规律、认清历史大势尤为重要。人们注意到,“开放、创新、包容”是习近平演讲中出现频率很高的三个关键词。这是对中国改革开放 40 年经验的高度总结,也是未来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特别是“开放”,被习近平主席定位为“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如今,进入新时代的中国,需要用更高程度的开放来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追求幸福生活是各国人民共同愿望。人类社会要持续进步,各国就应该坚持要开放不要封闭,要合作不要对抗,要共赢不要独占。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弱肉强食、赢者通吃是一条越走越窄的死胡同,包容普惠、互利共赢才是越走越宽的人间正道。比如,为激发中国进口潜力,习近平宣布,中国将进一步降低关税,提升便利化水平,削减进口环节制度性成本,加快跨境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这顺应了中国消费市场升级趋势,有利于各国生产商和出口商扩大中国市场;在持续放宽市场准入方面,中国将放宽外资在教育、医疗等领域的股比限制,未来15 年预计进口商品和服务将分别超过 30 万亿美元和 10 万亿美元。这些措施无疑会给外国投资者和供应商带来更多投资机遇和发展空间,同时也将更好地满足中国消费者对优质服务和商品的需求。值得关注的是,习近平在演讲中誓言,将坚决依法惩处侵犯外商合法权益特别是侵犯知识产权行为,提高知识产权审查质量和审查效率,引入

惩罚性赔偿制度,显著提高违法成本等,这将进一步改善中国的营商环境。

“新时代,共享未来”,这是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主题,也是中国在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体制受到严重冲击下、真诚拥抱世界的行动。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改革开放 40 年,中国不断扩大开放,不仅发展了自己,也造福了世界。未来,中国在推动更高水平开放、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三方面的脚步不会停滞;中国将始终是“全球共同开放的重要推动者、世界经济增长的稳定动力源、各国拓展商的活力大市场、全球治理改革的积极贡献者”。

8.进博会讲话体会 篇八

总书记在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释放了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强烈信号,宣布了我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彰显了我国坚定走好自己的路、着力办好自己的事的坚定意志。

“中国将永远在这儿”。东方雄起的中国“发展极”,对世界经济的辐射作用越来越强。作为全球重要制造基地,为世界提供了大量物美价廉的商品;进口大量中高档消费品、高技术含量的投资品、中间投入品和资源性产品,为产品出口国提供了巨大市场;大量吸收外资,为各国投资者提供获利机会;加入世界产业分工体系,将低成本要素融入国际产业链条,为抑制全球通货膨胀、促进经济复苏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主席此次以“四个始终”强调,中国将始终是全球共同开放的重要推动者,始终是世界经济增长的稳定动力源,始终是各国拓展商机的活力大市场,始终是全球治理改革的积极贡献者。这是中国的承诺,更是中国的底气和信心。

9.收看进博会开幕式观后感个人感悟 篇九

进博会的“溢出效应”

首届进博会吸引了全球3617家企业参展,展览面积达27万平方米,现场成交金额达578.3亿元。而今年,来自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家企业签约参展,50万专业采购商和观众注册报名,参加的国别、地区、国际组织和参展商均超过首届。展览面积经过两次扩大,增至30多万平方米。

此外,第二届进博会的展区较首届也有了调整,原先的“消费电子及家电展区”今年变更为“科技生活展区”。

首届进博会之后,中国每月的进口金额都基本保持在11000亿人民币以上。20__年春节之后持续扩大,截至9月份,已累计进口商品104342亿元,同比增加89亿元。

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没有发生太大改变。

韩国、日本、中国台湾是最大的进口来源地。值得注意的是,20__年来自澳大利亚的进口额同比上涨明显,从5184.9亿元到6277.7亿元,上涨了21.1%。

中国在进口些什么

据首届进博会展会报告,去年医疗器械类产品现场意向成交金额高达40.9亿美元,是主要产品中最高的。

从全国而言,医疗器械类也是增长较快的进口商品,据海关总署数据,20__年,中国共进口了价值482.6亿元的医疗器械类产品。

不过,中国进口货物中金额最大的还是集成电路。根据联合国贸易数据,中国在20__年共进口价值2070亿美元的集成电路商品,占当年总进口额的13%。而根据海关总署统计,20__年中国集成电路产品进口额为20584.1亿元人民币(约3120.6亿美元)。20__年尽管同比有所下降,但1-8月的进口额仍达到1921.24亿美元。

中国进口的集成电路产品主要来自亚洲。

全球增长最快的进口市场

中国进口商品主要的供货地区为东部。20__年前9个月,以东部地区为收货地的进口额占全国的84.5%。进口额排名前10的省市中排名第一的是广东省。

上海排名第三位,浦东新区的进口额(8937.6亿元)超过了整个山东省(6778.8亿元)。而在上世纪90年代初,整个中国的进口额仅有3399亿元,不及现在浦东的一半。

中国的进出口贸易真正腾飞是在进入21世纪以后。从20__年到20__年,中国的进出口总额累计增长413.6%,其中进口增长408.1%。除了在20__年、20__年,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进口有所下降外,其他几年都有明显的增长。据联合国贸易数据,中国在20__年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二大进口国。

上一篇:实践教学的特点下一篇:剧本转让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