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种动物小说读后感

2024-10-24

狼种动物小说读后感(精选14篇)

1.狼种动物小说读后感 篇一

我读了许多沈石溪写的动物小说,最让我感动的就是这篇小说《狼种》了。

这篇小说的主人公大灰,是一条在警犬学校毕业的高材生,可是因为长得像狼而被马戏团团长带走了。我每次读到这儿,常会很气愤,只是长得像狼,就不能入伍,这也太不公平了!难道一只不会救人的哈士奇就比一只精英狼狗强?那可不见得。大灰在马戏团过得很不好,先是经常在演出中被咬,后来给一位小女孩鲜花还被打,最后连小巧玲珑的哈巴狗都敢来对它无礼。大灰忍无可忍,咬了哈巴狗,可驯兽员川妮还骂它、打它,最后封住它的嘴,磨光它的爪子。敢问世界上有尊严的人,哪一个赞同这样做?

大灰不但不记恨驯兽员川妮,还忠义勇敢地赶走了两只云豹,可是大灰却全身鲜血淋漓,成了一只血狗,川妮被大灰感动了,我也被感动了,这样的好狗哪里找得到?那些哈巴狗走过来,想让川妮爱它们,可川妮知道,这些狗看起来忠诚,一有危险,它们就会逃走。川妮一把推开它们,要是我就骂它们,骂完再打它们,它们和大灰相比,只剩下三个字:弱爆了!

忠诚的大灰,我希望i快点好起来!川妮再也不会光打你,你也不会再被哈巴狗咬了!还会有很多人赞美你!喜欢你!你也不用戴口罩了,因为你是一条有尊严的警犬。如果可以,我也会去看你的!虽然你只是一条小狗,虽然你只保护了一个人,但你已经远远胜过了那些为了个人利益而伤天害理的汉奸,我们所有读者都为你骄傲!

2.楚梦的动物小说 篇二

认识楚梦很久了,应该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最初是通信,后来打电话、发邮件,真正见面,那是二〇一三年,记得我应邀到湖南常德参加“中国微型小说创作基地”的挂牌仪式。他知道后,力邀我去他供职的单位看看,常德活动结束的第二天,他派车来接我到永顺采风,湘西的风土人情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最近,楚梦告诉我他想出版一本动物题材的微型小说集,要我写点文字。这么多年的文友,我自然一口应允。并饶有兴味地翻看起了他发来的电子版作品。

动物小说是小说题材中的一种。我的了解:动物小说就是写动物的小说,或者动物是小说的主要描写对象,或者是动物的视角。可以纯粹写动物,可以写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或者交叉着写,可以写动物来观照、寓意人类,也可以动物与人类比较着写。可以用第一人称写,也可以用第三人称写,可以拟人化手法,也可以寓言化笔法写。一般来说,不宜为写动物而写动物,而是为了给读者某些有益的启示,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动物,了解自然,了解人类,了解社会。

动物小说发轫于一八九八年,有位加拿大的作家西顿发表《我所知道的野生动物》,被认为开拓了动物小说的题材,誉为“动物小说之父”。在我的阅读视野里,美国杰克·伦敦也是位了不起的动物小说作家,他的《野性的呼唤》《白牙》《狼子》《雪虎》《海狼》等都是动物小说中有影响的作品,而我至今难忘的是他的一篇《热爱生命》,也许这篇在杰克·伦敦的动物小说中,不典型,但我喜欢。我在我的读书笔记中专门提到,写到。

小说写美国西部的一个淘金者在返回的途中扭伤了脚,同伴怕拖累自己,就抛弃了他,他忍着伤痛独自在荒原上寻找着回家的路。又饿又冷又孤独的他越来越虚弱,这时候,他的身后出现了一只生病的狼。狼也很饿,很虚弱,不敢贸然扑向他,准备等他倒下去再饱餐一顿。也就是说,谁能坚持下去,谁就可能是胜利者,先倒下谁就完蛋。人与狼都在拼着最后的意志。最终,生的愿望支撑着他,他拼尽最后的力气咬死了狼,喝了狼的血,原本即将远去的生命才算缓了过来,从而获救。——我领悟到:意志,坚持到底,就是胜利!——多年来一直鼓舞、鼓励着我。

在中国的作家中,近年比较走红的动物小说有姜戎的《狼图腾》,与杨志军的《藏獒》等,《狼图腾》还拍成了电影,让狼真正成了银幕的主角。

在我的邻县常熟市有位叫金曾豪的儿童文学作家,他也创作了多部动物题材的小说《苍狼》《狼的故事》《黑豹奇遇》等,获过全国儿童文学奖。而动物小说作家中最出名的当数沈石溪,他创作、发表、出版了大量的动物小说,有《狼王梦》《第七条猎狗》《最后一头战象》等等,被誉为“中国动物小说大王”。他的《斑羚飞渡》还收到了课文里,影响很大。我曾经细读过,确实写得精彩。

在中国的微型小说作家中,写过动物题材的不少,但基本上都是偶然为之,属客串性质,或者零零碎碎写过几篇,不成系列,不成气候。写得最多的应该是广东惠州的申平,他出版过《申平动物小小说名篇赏析》、小小说集《野獸列车》等,多篇作品数百次被收入《中国小小说三百篇》等选本中。申平原本是内蒙古赤峰市的,可能在大草原接触过较多的马牛羊,乃至狼等动物,他熟悉动物、了解动物,从不自觉到自觉,动物小说越写越多,成了微型小说圈内写动物小说的第一人。

我没有像申平那样专门去写动物小说,但陆陆续续也写了多篇动物小说,我梳理了一下,有《鱼斗》《猴哀》《义犬》《蝙蝠》等一二十篇。

我写动物小说,一是出于变换题材、拓展题材的需要,二是借动物来间接地反映社会,让读者通过我虚构的动物世界来反省现实社会。我要求我的动物小说,不仅仅写动物,至少作品的寓意不仅仅局限在动物。

动物小说是小说中的一个分支,不可能成为主流,但如果能在动物小说的领地挖深井,写得一花独秀,那也是值得鼓励的。但对大多数作家来说,尝试写几篇动物小说,换换题材,换换笔法,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两年前,我读到了楚梦的几篇动物题材的微型小说,感觉不错,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我以为他也与我一样,属于换换题材,换换笔法而已,没有想到他一接触动物题材就喜欢上了,创作一发而不可收,接连写了几十篇,越写越来劲,乃至萌生出专门出本动物题材的微型小说集的想法,我很欣慰,更是支持。

我注意到,楚梦的动物小说,写到了家禽,如鸡、猫、狗、猪、马等,写到了野兽,如狼、鬣狗、猴、猩猩、犀牛、熊、虎、豹、狮子、象,也写到了鸟类,如乌鸦、猫头鹰、鸠、鹊、天鹅、燕雀、黄雀、金翅雀、金丝雀织布鸟、十姐妹鸟、黄胸织布鸟、虎皮鹦鹉、蓝鹇,还写到了“四害”,如老鼠、蟑螂,以及小动物青蛙。

《鸟民》是篇寓意深刻的好小说,首先,题目就有深意,不是“鸟类”,不是“鸟们”,也不是“群鸟”,而是“鸟民”,可见,杜局长是把自己养的鸟,当子民看、当臣民看的,换句话说,杜局长养鸟某种意义上说是变相地行使权力,再一次过过权力瘾。

写杜局长养鸟,更确切地说是杜局长夫妇养鸟。为了让卸任的杜局长不无所事事,不精神恍惚,不患抑郁症,以养鸟来充实、丰富退休后的生活,这原本是好事,也是很正常的事,但很快发现不正常,杜局长养的鸟,不像早先的部下那样听话,那样驯服,如何让鸟民听话、顺从,为主人制造快乐呢?第一次是把鸟笼扩大,给鸟大一点的空间,可惜,好景不长,快乐不久的鸟民又无声抗议了;第二次是给笼中的鸟民找异性,遗憾的是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第三次让步是把家里的空间几乎都让给了鸟民,就算如此,鸟民也没有感恩戴德,还以死来相要挟,愤怒的杜局长把鸟网砍了,不期飞出鸟网,重获自由的鸟儿一片欢呼。气得杜局长大骂这些鸟民是刁鸟。不必我说更多的评论之语了,我想有头脑的读者一定比我领悟更多更深。

nlc202309081518

《犀牛王的觉悟》是篇值得咀嚼的作品,大概的情节是这样的,多年前,狮子迁居到了犀牛的领地,红口白牙发誓说它不杀生,不伤害任何生命,犀牛王相信了狮子的承诺,可是,狮子说一套,做一套。犀牛王无意间目睹了狮子的残酷捕杀。可胆小的犀牛王在狮子的威胁下,选择了沉默,心想,只要你狮子不危及我犀牛家族即可,它还让领地内的其他野兽也眼开眼闭,说是防止祸从口出。结果,反而助长了狮子的忘乎所以,助长了它的残暴,最后犀牛王的家族也成了狮子的口中食物,直到此时,犀牛王才豁然省悟,可惜悔之晚矣。如果早早联合了野牛家族、野猪家族、鹿家族、狼家族、鬣狗家族,一起来揭露狮子的真面目,反抗狮子的杀戮,也不至于落到今天这孤家寡人,任人宰割的地步。毕竟犀牛王是仅次于大象的庞然大物。可惜啊可惜。——这个故事引发读者诸多联想,字里行间有内涵,故事背后有寓意。

《猪殇》也是篇讽刺意味极强的作品。因为主人平时让花猪好吃好喝,感恩戴德的花猪激动得夜不能寐,反复修改《献给主人的感恩书》,准备念给主人听,准备随时为主人冲锋陷阵,贡献力量,谁知主人对这些不屑一顾,主人需要的不是这些,在过年时,主人把花猪骗进了屠宰场,花猪至死都不清楚是怎么回事,这就是猪的可悲,猪的命运,要不怎么会有“猪脑子”的说辞呢。但这是仅仅写猪吗?

《狗权记》是一篇相当深刻的微型小说。世世代代受压迫和奴役的狗,终于迎来了自由与解脱的一天。可是,它们最终却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回到主人家里,回到奴役状态。什么原因呢,因为没有了在主人家时候的衣食无忧,甚至还因为不挨主人打骂之后的生理与心里的不适应。

《喜鹊的教训》则是一篇启发读者反思的作品。长年累月只报喜不报忧并因为报喜而名利双收的喜鹊,突然有一天却因为报喜而铸成大错,成为通辑犯东躲西藏,还受尽老鼠的奚落,弄得颜面扫地。最后猛兽们虽然赦免了喜鹊的罪过,但它却只能按要求报喜了。个中滋味喜鹊不好受,读者也不一定好受。

还有那些“病症”类小说,虽说描述的是禽兽,但揭示的是人性的恶以及致命弱点。如因为大王去世而担心天塌下来的青蛙(《忧天症》),白天正常晚上却变态伤人的社区主任和狗(《阴犬症》),利用特殊功能让众禽兽产生幻觉,忘记饥饿、寒冷,内心里生长出拒绝和排斥怀疑、痛苦、不满、反抗的激素的狐狸(《自慰症》)等等。将人性的丑恶和阴险揭露得淋漓尽致。

可以评而论之的作品不是一篇两篇,如果一一评述,太占篇幅,读者可能没有这个耐心,还是综述一下吧。作品我全部看了,发现最大的特点是荒诞性,这样性质的作品所占比例不小。当然,动物小说本身不大可能是现实主义的,读的细一点,会发现,楚梦笔下,借喻、暗喻、转喻、代喻的手法比比皆是。如《与狼争仆》,题目就与众不同,读过武侠小说的读者都熟知,江湖中各门各派无不要争武林盟主的头把交椅,为此常常打得腥风血雨,哪有争当仆人的。而楚梦却反其道而行之,写九龙山的众野兽向最高统治者中山狼请求,要求互换位置,让一向标榜自己当仆人的中山狼当主人,它们宁愿不当主人当仆人。为什么呢?因为中山狼刚来九龙山时,信誓旦旦说是为众野兽做仆人的,可后来呢,中山狼完全食言了。苦不堪言的众野兽不愿再受骗,集体请愿,哭着喊着要当仆人——辛辣啊,讽刺得入木三分。《蛙声一片》写得俏皮、幽默,真正应了“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那句老话。虎大王为了营造蛙声一片的效果,违反自然规律,在大冬天青蛙冬眠期,也要求青蛙鸣叫,结果出现了发动群众在搪边田头烧火,提高温度,使得青蛙不再冬眠,于是,夜夜蛙声连天的逆天现象终于呈现在虎大王面前。读到此,不知你有何感想?还应该指出的是,楚梦的语言充满了幽默与冷幽默,比如:“这时,恰好一外星人路过此地,此情此景让他感动不已。外星人回去后向上级汇报说,地球上的文明程度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发达很多,连禽兽都一个个争着要当仆役!”(《与狼争仆》),“至于生活,我都不好意思说出来,天天喝西北风,连西北风都喝不饱,一个个饿得骨瘦如柴,哭着喊着要来咱们阴阳山喝西北风……”(《自慰症》等等,这类文字在他的这些动物小说里比比皆是。

其中有几篇,严格地讲,还不能算动物小说,只是动物成了小说的角色,或者说成了小说的道具。譬如《如果没有公鸡打鸣》《关于公马的处女膜问题》等,毕家父子对公鸡打鸣的研究以及关于公鸡打鸣作用的争论,既荒唐可笑又发人深省,让人产生一系列联想;老江与老杨关于名叫龙头的马之争论,即处女膜到底破了没有的问题,看似很学术,很严肃,很一本正经,最后被一个小男孩说穿了,那名叫龙头的马其实是匹公马,既然是公马,争辩处女膜破不破的问题岂不荒唐可笑,滑天下之大稽。作者要的就是这阅读效果,荒诞中有诸多沉重的东西,让读者反思的因素。

总体来说,楚梦是个有思想的作家,这在当下的环境下很是难得,他勤于思考,勇于思考,善于思考。他的每篇作品都融入了自己的想法,不是为写动物而写动物,不是为標新立异而胡编乱造,而是让动物世界与现实社会互为观照,加大作品的外延,加深作品的力度,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联想、共鸣,再思索。另有多篇想象力之丰富、奇特,让人吃惊,如《毁灭》,有点像科幻小说的味道了。楚梦告诉我说,他的这些动物小说,既是为了满足表达的需要,也有对微型小说特别是动物微型小说写作进行探索的愿望。我对他这种勤于思考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十分赞赏,并欣喜地看到他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责任编辑:易清华

3.《狼种》读后感 篇三

看着看着,我的眼里已溢出来泪水。这本书讲了大灰是一只狼,由于人们不喜欢他做警犬,就把它送进了马戏团,但它在马戏团也不受欢迎,还差点酿成了大祸。

有一天,两只雄云豹要攻击马戏团的动物,在危急时刻,大灰和雄云豹拼搏,大会屡次遭到雄云豹的攻击,不过大灰拼命抵抗,最后雄云豹被打跑了,大灰用鲜血换取了大家的平安。

一只动物,没有人类高级,但它会保护自己的家庭,想一想,我们在遇到危险时能够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保护家人吗?恐怕你会退缩,但你再想想,牺牲三个人你就没有家人为你做事了,好冷清哦!

著名的“电车难题”你听过吗?他的原则就是牺牲一个人造福许多人,但不能让人故意死亡,如果就你一个人,你的福利就少了,就不合算了。因而生存困难,总有一天也会死的。

4.《狼种》读后感 篇四

今天,我读了《狼种》这片文章,它吸引着我,让我爱不释手。

它主要讲了一只似狼非狼,似狗非狗的“大灰”,被当狗进行警犬特训,后来被当狼进入了马戏团,它不被宠爱,被天天关在笼子里可它依然忠于主人,听主人的命令,经管主人不喜欢它,对它的态度也很恶劣,最后它拼死救了主人,主人很后悔以前对它不好,从此对它也向对其他动物一样好。

这片文章用了大量优美的词句,表现了狼的浓郁的思想感情。它生动有趣。它让我更了解狼内心的世界,让我明白了狗的忠诚,为了主人不惜死和不是所有的狼都吃人,都那么坏,我们应该平等的对每一种动物,不要因为它是狼而害怕,对它不好,我们要善代小动物。

5.狼种读后感 篇五

在一所警犬训练所有一只叫大灰的狗长得特别像狼,同伴都被卖出去了,而大灰却没人买,最后被送给了马戏团。马戏团的动物和饲养员都不喜欢大灰,直到有一次他们才明白大灰是勇敢地。

大灰排练的节目《智斗大灰狼》要去国外表演,可到了半路车坏了。司机去找修车的。饲养员把小动物都放出来透透气,却给大灰带上嘴套,用铁链拴在树上,害怕大灰伤害其他小动物。突然大灰发出奇怪的声音,饲养员就生气地骂大灰。突然从草丛中窜出两只云豹,大灰拼命挣扎,不顾受伤,挣脱铁链,勇敢的和云豹战斗,把云豹咬死了,可自己也死了,当饲养员后悔地抱起大灰时,已经晚了。

我们不能以貌取人,长得丑的我们更应该去发现他的优点。

6.对黑鹤动物小说的解读 篇六

他曾经这样描绘过他对森林和草地的感觉:

在森林和草地中我们可以获得一种物理意义上的安静。这次从山上回来,我这样向朋友们解释那种安静:在山上我只要一转头, 左耳上的两枚耳环相碰会发出轰然巨响。

这种安静,于他而言,是一种境界,一种美学。我们在他的作品中无数次地看到了他对安静的诗化性体会与描述。

远离而带来的偏离,成就了黑鹤。

我下面谈论的话题,是在阅读黑鹤作品后的若干感受,没有主次安排,没有逻辑勾连。我更愿意将它们看成是关于黑鹤作品的词典。

浪漫主义

在黑鹤看来,他的文字是建立在认真而细致的观察之上的。那些冷峻的书写,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倾向。但我们的阅读印象却是:这些文本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意味。

我们今天不谈浪漫主义,因为它曾经有过不好的名声。在一个怪诞的时代,它成了空洞、妄想、痴人说梦的代名词。但我们不该忘记: 一部完整的文学史,是由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共同完成的。抽去浪漫主义,文学的殿堂将会倒塌。我们今天还在不时提及、不时阅读的作品,很多经典也还是浪漫主义的,它们一直在陪伴着人类。

今天,世俗化写作成为风尚与主流。浪漫主义甚至不再是一个话题。无论成人文学还是儿童文学,都已远离浪漫主义。张承志成了中国当代文坛最后一个浪漫主义者。现在,我们与黑鹤相遇,使我们有机会再次重温浪漫主义的种种特质——

崇尚自然。

黑鹤说:“我喜欢独自出行,选择北方的草地和森林,对于我来说,那是一种穷奢极欲的生活。”他几乎全部的文字,都是关于自然、关于人与自然的。在这个失去风景的时代,看到他笔下的风景,也算是一种幸福。雪原、草地、荒漠、崇山峻岭、原始森林,他向我们呈现了这些令人神往的风景。不只是纯粹的风景,它们在黑鹤的笔下,是被赋予神性的。它们被选,是造物主意味深长的启蒙之物。它们是书,大书,奥义书。它们向我们传达了造物主的意志, 并透过这本大书,教给我们关于存在、关于生命等重大意义。我们在黑鹤的文字里,不仅看到了他对自然的崇尚,还看到了他对自然的敬畏。万物有灵,他用他的文字告诉我们这些对自然已经失去敏感, 更失去敬畏之心的现代都市人。

在阅读黑鹤的作品时,我无意中联想到了契诃夫的《草原》。自然对黑鹤而言,不仅是修炼的场所,也是博大精深的教义。

对原始状态的认同。

经典的浪漫主义最瞧不上的风景就是人工的风景。他们喜欢、欣赏的是没有被人梳理过、改造过的,还处于原始状态之中的自然。草原、荒漠,甚至是废墟,才是他们美学情趣的落脚之处。

黑鹤呢?黑鹤的作品呢?他和他的文字,同样对由人而不是由神(造物主)成就的景物持有完全不同的看法。他反对人类对自然自以为是的修理和改造,反对对自然动手动脚。这一态度扩大到他对城市、对现代文明的看法。狗和人都是城市的囚徒,向往无边的野地,这一观点既表现在他的言论中,也表现在他的作品里。对荒野的赞美,对野性的珍视,在他是一贯的。黑鹤对于因为金钱,而对藏獒进行无节制的繁殖的行为嗤之以鼻,把那些有人类动过手脚而繁衍出的所谓藏獒,看作一钱不值的怪物。

眺望远方。

我记不清黑鹤在他的作品中多少次写到地平线。对远方的眺望, 既是一个造型,更是一种欲望的泄露。他和他的人物喜欢远方。没有终点,达到终点之后,很快将终点变成起点。对迁徙生活的向往, 既表现在自己身上,更表现在他的人物身上。他常常会写到一只狼, 一只从那边——蒙古国游荡而来的狼。时时,处处,总有一个远方, 一个无边的远方,地平线是不断后退的,因此,走的更远,眺望依旧是一个不变的姿态。

还有激情、忧伤、诗性、孤独,所有这一切,都是经典浪漫主义的特征。我们分不清楚,是荒漠、野地、冰原、草地造就了他的浪漫主义情怀,还是他的浪漫主义情怀导致了他对荒漠、野地、冰原、草地的一往情深。

自然法则

黑鹤有他稳定而坚实的自然观。它们究竟是来自他的人生经验还是来自知识,抑或是来自经验与知识的结合,我们在求得黑鹤本人的说法之前,难以判断。

有一点可以肯定:他不是一个动物保护主义者。因为,在动物保护主义者那里,自然观是极其简单的,甚至是机械的。他们的意念是在一个一目了然、看似神圣而不可辩驳但却十分浅显的层面上展开的,黑鹤的自然观比较复杂、比较纠结,当然也比较成熟。他从不泛泛地谈自然与人类的利害关系,从不浅薄地表示对动物的怜悯和同情,更无拯救濒临绝境的动物的冲动。他所思考的是自然法则。

法则是造物主设定的——既然是造物主设定的,便是不可更改的。

淘汰是法则之一。当我们看到他的作品写一个人将那只最瘦弱的小狗毫不留情地抛弃时,我们按通常的人道主义建立起来的心理底线被撕开了,我们感到无法接受。但在黑鹤这里——至少在黑鹤的人物那里,这是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黑鹤用了很多笔墨描写险恶环境中的生存竞争、生命竞争。对于那些强悍有力的生命,他无论是在理智上还是在情感上,都是倾斜的,因为在他看来,这些生命才有存在的理由——更准确地说,不是他个人认为这些生命才有存在的理由,而是他看到了那个自然法则:浩大丛林,优胜劣汰,唯有这样的法则,才能保全这个世界,使它生生不息。这里有着一个严峻的问题:是在一个浅层次上悲天悯人而最终导致物种灭亡呢, 还是在一个深层次上悲天悯人而最终使物种得以生存?这里有两种人道主义,前者是世俗的人道主义,后者是理性的人道主义。黑鹤选择了后者,因此,我们许多次在他的作品中读到了这种让人难过、难忍的淘汰。

这与我们在通常的文学中所产生的感受很不一样。通常的文学作品,永远是站在弱者一边的,而黑鹤的作品永远是站在强者一边的——即便是弱者,那也一定现在是个弱者,而将来还是一个强者,或者说,它看似弱小,但内心必须强大无比。黑鹤没有把人类社会的伦理简单运用到动物世界。社会与自然是有重大区别的。但我们可能得学会接受,也许道理在他一边。 在他看来,人不可能超然于这个世界之外,作为动物的一种,他也是参与自然法则制约下的这场竞争的。我不灭杀你们这些狼,这些狼就会灭杀我的羊群,我的狗,甚至我们,而当羊群不在,我们的生存便陷入了危机,因此,必须灭杀,狠狠地。

黑鹤许多文字写到了厮杀、宰杀场面。许多文字浸泡在汩汩的血泊之中。

没有办法,这是法则。

但在这一法则制约下,同时让我们产生了巨大的感动。当一只母狼或者一只母狗,它们已经被撕咬成碎片或被带刺的木棍捅成烂泥,我们却在它们的身体之下,看到了它们的安然无恙的后代。

黑鹤在面对那些残酷的法则时,还是经常控制不住地流露出他的悲悯。这是他笔下的那日苏——一个英俊而强悍的草原少年。他不能忍受一种声音:小羊羔被母狼追赶时的哀声鸣叫。“如果世界上有什么他不能忍受的,应该就是这种无助的小羊羔的悲鸣了。每当他听到这种声音,他都感觉到自己心中的力量被一点点地抽走,感觉自己越来越无力。”

黑鹤说:“由于生活习惯,我需要大量的肉食和奶制品。而要有充足的肉食和奶制品,就必须有草原,有羊群和牛群。而羊群与牛群的存在必须受到藏獒、蒙古牧羊犬的保护以及人的保护。饲养猛犬、灭杀豺狼就很必然。”

无论是黑鹤还是书中人物,他们对肉食和奶制品的需要变成了这些食品带给生命的快意,这点毫不掩饰。但纠结始终是有的。这便是悲剧——最深刻的悲剧,来自对立的,但双方的欲望都是合理的矛盾冲突中。

自然法则的贯彻,必然是一个悲剧性的过程。对此,黑鹤心领神会。因此,他的动物小说要比一般的动物小说来得厚重与深刻。

良种意识

这一意识隐藏在黑鹤作品的字里行间。对马,对骆驼,尤其是对犬,黑鹤还是十分在意它们的品种。与慈悲的佛教理念——佛教徒眼里,物种不分贫贱高贵,都是生命——“也是一条命”——不同, 在黑鹤这里物种并不平等,同一种物种的个体也是不平等的。他有明确的选择,明确的好恶。他在很多地方提到了物种的血统——血统对于他而言,是一个十分重要甚至十分严肃的问题。他甚至像一个动物学家那样,考证一条狗的血统,一旦发现血统纯正而高贵的动物,立即陷入情不自禁的喜欢和欣赏。他对他身边能有血统不凡的狗朝夕相伴而感到人生的快乐与幸福。最终它们成了他 的写作素材与资源。

他在几处地方描写过藏獒的形象:

头又大又方,额面很宽,吻短鼻宽,脖颈看起来肌腱绽起,粗壮有力,从刚才它叼住狼之后那几乎像在舞动一块破布的动作就可看出来,四腿强壮,粗大的尾巴毛蓬蓬的,像菊花一样翻卷在背上,一身黑色披毛又长又密,在夕阳中闪闪发亮,黑得发蓝。

在他看来,这显然是一头纯种藏獒,若不是这样,他不会去费这个笔墨。因为是纯种,这一切在黑鹤眼里 全都改变了。

黑鹤在几处地方挖苦和嘲讽过那些血统不纯的所谓藏獒。那些因与肥大犬种交配而肥胖得不成样子的藏獒,是乱交的结果,百无一用,只是废物而已。

知识

长知识。这是我以前读任何小说时都没有的体会。关于动物,关于植物,关于宗教,关于风俗人情的知识。这些知识,有一些直接出现在正文的叙述中,有一些作为附录呈现,还有一些以做注的形式呈现。这是我阅读记忆中,在作品中做注最多的作品。这些知识很专业,又很容易懂,每到一个注,我一定会暂时终止阅读,看看注,很像是听旁白。因为动物小说本就是要有知识介入的,因此,看这些注,就觉得非常自然、合适。你仿佛觉得,这世界上有些类型的小说,就是应当做注的。看故事,看风景,看人性,看天性,看动物界的悲欢离合,看人与动物的悲欢离合,又不时地收获一些平常不关注的知识,觉得这是一种别有情趣的阅读。

作者对知识的在意,可能源于他对动物小说的执着界定。黑鹤在心中有很明确的关于动物小说这一问题的看法。它强调真实性与科学性,不赞成脱离动物实际情形的所谓虚构,所谓艺术想象。他强调观察——类似动物学家劳伦兹的观察——动物小说必须建立在观察之上。要有关于动物的知识——不可违背知识。劳伦兹曾竭力抨击过那些对动物“任意加以塑性”的具有“自由创作”特权的文学家。他说,这些人将人们对动物的认识搞得一团糟。从黑鹤的言论和他的文本来看,他似乎在一定程度上与劳伦兹持有相同的看法。

我记住了黑鹤的话:一头狗咬死熊,那是不可能的,无论是藏獒还是中亚牧羊犬,除非那是一头小熊。

他反对将动物小说当童话、当传奇、当神话来写。他希望读者阅读的动物小说,可以帮助他们梳理自然科学的思想。

这样一分析,黑鹤倾向于知识,似乎也就很容易理解了。

文学性

简而言之,动物小说,写的不是动物,是小说,写动物是在小说的意义上写的。动物只是题材,就像幻想小说中的魔幻,海洋文学中的海洋,科幻文学中的科幻。归根结底,它们是文学,而不是别的什么东西。

黑鹤是一个作家,而不是一个动物学家,他对自己身份的认定是很清楚的。因此,我们看到的是他的作品所显示出来的自始至终的文学性。

比如语言,他的语言富有诗性,有力度,叙述风格强劲、干净利落,绝不拖泥带水。

比如画面感。读黑鹤的小说,你会欣赏到一幅一幅富有质地且又十分精致的画面。英俊少年那日苏投奔父亲,骑着马出现在地平线,缓缓而来的画面历历在目。这是一只游隼,“它长着一副梭形的身体”,“它那光洁的羽毛像海鱼漂亮的鳞片,闪闪发亮,只有在荒野之中自由飞翔的鸟儿才有这样一尘不染的漂亮羽毛。这俊俏的猛禽浑身上下闪耀着冷峻的紧凑与无畏的漠然……”文字有时在画面方面强于图画。相比于图画,我们宁愿阅读这一段具有画面感的文字。

黑鹤的感觉是让人羡慕的,对光影,对色调,对声音,对世界万物,他的感觉十分敏锐,并总能找到最恰当的、出人意料的形象, 向我们呈现他的感觉。

在动物园,在电视里,我无数次地听到老虎、狮子、豹子或形体巨大的猛犬的嚎叫,那种声音,我一直无法找到最精确的形容。 黑鹤告诉了我。他说,那只愤怒的雪豹,“傲慢地发出冰块破裂一般的嚎叫”。

我将这一形容看成是对一种声音的最后形容。

黑鹤的作品已经达到了一个高峰期,一般来说,高峰期通常意味着某种瓶颈期的到来,但是,我们不用担心,黑鹤是一个有成长能力的人,他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功。

7.《西顿动物小说》读后感 篇七

我想讲的这集名字叫作《谁是英雄》。

这集主要讲的就是18世纪一个旅行队再穿过一条大峡谷的时候,遇到了一群正在进食的狒狒,几个猎人带着几条猎狗开始追踪这群狒狒,突然,这群狒狒的首领好像察觉到了,它吼叫了一声,接着,这群狒狒就迅速的爬上了悬崖,只有一只小狒狒没有爬上了,它已经被猎狗包围了,突然,首领从悬崖上面冲了下来,一把抱住小狒狒冲出了猎狗的包围圈,虽然他受了许多伤,但是他还是救了小狒狒的命。

8.《西顿动物小说》读后感 篇八

寒假,我看了一本书,叫做《西顿动物小说全集之小战马》,这本书是欧汤西顿的作品。动物小说之父西顿笔下的动物各具形态,向人们展示着不同动物的情感和精界。

你看了题目是不是认为小战马是一匹马?那就大错特错了!小战马其实是一只小兔子。因为小兔子刚出生没几天,就被大黑蛇在耳朵上咬了一口,从此它就成了”破耳兔“。小战马”是一只非常勇敢、跑得飞快的兔子,自从它逃离危险境地后,就再也不会被抓到了;巷子里的野猫最向往的就是自由自在的生活,无论到了哪里,它都忘不了朝思暮想的故乡;母猴吉妮在动物园里做表演的时候,却不幸死于一个坏蛋的刀下……

这些故事是要告诉我们:要珍爱小动物、植物和别的生活在地球的生物。有句话叫做:“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那就让我们都献出这份爱,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美好吧!

9.我见到了“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 篇九

眼前的沈老师慈爱而又幽默,眼里透出一种宽厚善良的光芒,让人一下子就会很有画面感地联想到他对于小动物们的怜爱和照顾。回答现场的小记者提问时,话筒没声,他会主动走近小记者,然后很快给大家复述小记者采访他的问题,再耐心解答,让人一下子就感觉他是那么善解人意。对于每个小记者提出的问题,他都要做出肯定和表扬。签名拍照时,见到个子小的,他会用手搂住,然后微笑着让家长拍照;看见个子高的,他会主动站起来说,是不是该上中学了,祝你进步。在我眼里,他不像是大作家,更像是邻居家的伯伯。

交流中,我得知他有着十分独特的经历,有着十分有趣的生活。在美丽神奇的西双版纳,他生活了十八年,那里是他所钟爱、迷恋的“动物王国”。他不仅养过猎狗、马、羊这些常见动物,还养过大象、蟒蛇。他与动物朝夕相处,感情笃厚,读懂了动物的心声,感悟到了动物与人类的共通之处,又用饱蘸感情的笔写出了很多动物小说,在中国文学舞台上有了他独特的位置。正如他说的那样:你的作品要想走得更远,走得遥远,一定要有自己独特的别人不可替代的东西。正是和动物为伴的经历和充满激情的生活,才使他写出了这么多震撼人心的故事,丰富曲折的生活当然是他创作的源泉。

沈老师喜欢写悲剧,他的作品百分之八十是悲剧,他说他喜欢把最美好的东西撕碎了给人看,那样才更震撼,更发人深省,更有文学价值,更有现实意义。但他本人十分热爱生活。

自从成为燕赵晚报小记者以来,我跟着晚报老师去图书大厦参加了杨红樱、郑渊洁、沈石溪三位大作家的小读者见面会。他们虽风格各异,但无一例外都告诉小记者一个事实: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杨红樱和沈石溪都做过小学老师,都有着与儿童共同相处的经历。郑渊洁作为“童话大王”,童心自然更不必多说。每一位作家背后都有一连串的故事,独特而又平凡。他们用心体验生活,用笔描绘出一个个动人心弦的故事,先打动自己再打动读者。

10.动物小说《红豺》读后感 篇十

一只叫火烧云的母豺收养了一只狼崽,并给他取名叫甜点心。火烧云为了甜点心,与猛兽搏斗,九死一生;它放弃了精心挑选的伴侣。复仇的火焰化成了柔情万端的舔犊情深。最后,它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甜点心的安宁。火烧云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甜点心。

母爱好似一首田园诗,幽远纯净,和雅清淡;母爱好似一幅山水画,洗去铅华雕饰,留下清新自然;母爱好似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轻吟浅唱;母爱好似一阵和煦的风,吹去朔雪纷飞,带来春光无限。母爱就是我们一生相伴的盈盈笑语,母爱就是漂泊天涯的缕缕思念,母爱就是儿女生病中的关切焦灼,母爱就是儿女成长的殷殷期盼。

11.狼种的读后感 篇十一

在警犬学校有一条狗,名叫大灰,在学校表现的十分出色,是各门学科都能拿满分的好学生。可等它和同年级的狗一起毕业时,却没有人来购买它。因为它有30%的血统都是儿狼种。于是,阳光马戏团就购买了它。

大灰长得十分像狼,女驯养员都不喜欢它,比起大灰,她更喜欢那些活泼可爱又机灵的哈巴狗。为了以防万一,女驯养员给大灰戴上了牙套,锋利的指甲也被剪掉了。在一次去市区表演和时候,车子坏了,男司机去附近购买零件,只丢下女驯养员、一群哈巴狗、羊、熊和大灰。突然,草丛里跳出了一对云豹,它们正在觅食。一看到羊,两眼就放光,可是哈巴狗根本不是它们的对手,而大灰是经过特殊训练的,对付它们,小菜一碟!但是由于女驯养员给大灰戴上了牙套,被云豹咬得遍体鳞伤,少了半只耳朵,最后云豹不经意间咬断了大灰的牙套,让大灰自由了,大灰大开杀戒,把云豹赶走了。

12.沈石溪动物小说中的生态意识探析 篇十二

关键词:沈石溪 动物小说 生态意识 价值意义

在生态意识逐渐得到重视的20世纪,生态文学开始出现一种百家争鸣之态,而沈石溪创作正是生态小说大军中以动物为叙事的翘楚。作为中国作协会员,云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的沈石溪,从1980年第一篇动物小说《象群迁移的时候》到近年的天鹅系列,在近30年的写作中,成就斐然,被誉为“动物小说大王”,很多作品被收入中小学教材。其在展现多姿多彩的云南红土地上的动物生命状态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生态观。

一、对动物与自然系统和谐状态的观照

生态意识是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所具备的健康合理的意识,包括生态整体观,尊重自然,敬畏生命。沈石溪在写动物与自然时融入了和谐的因素,不论是动物与自然环境的融合,还是动物与动物之间的生存关系,都取一种赞赏的态度,表现出诗意的存在。“从西北方向吹来一股凉爽的风,吹落几片榕树叶,飘飘悠悠,舞到一只雌狮的头顶。雌狮颤动耳廓,将头上的落叶抖落下来,它抬头望望迅速下沉的像只大金橘似的太阳,打了个哈欠,慢慢站了起来”(《红飘带狮王》)[1]。这里凉爽的风,飘落的叶,下坠的夕阳和狮子一起构成了一幅和谐安静的自然画卷,充满了“灵”与生命之美,充满了生命的力度。

在动物世界遵从着“丛林法则”——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羊吃草,狼又吃羊,而狼又被更大的天敌当作食物,食物链环环相扣,在作者看来动物“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弱肉强食的生存圈,完全可以在丛林法则这个色彩斑斓的舞台上塑造动物的本体形象”[2]。“在弱肉强食的丛林里,和平的真谛,就是我吃不掉你,你也奈何不了我,双方的力量处于一种均衡的状态。”[3]这种势均力敌的状态就是美的,是维持自然系统和谐的重要因素。对野性力量的讴歌就是对一种原始野性崇拜的回归,与人类借助科学技术征服自然、屠杀动物的野性是不一样的,动物的野性具有与自然共融的生态整体性特点,而人类对生命的践踏却是打破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因而,在其笔下无论是不同物种之间的和谐互助,还是动物之间的厮杀、争斗,不管是茂密与神秘的热带雨林,还是恶劣与严寒的高原无不存在于一个大的整体的生态系统之中。正是这种对主客体之间共同建构的生态美的描写,才使其小说在生态整体性、系统性上形成一种张力之美,呈现出生物与自然融为一体所构成的最美画面。

二、动物与人生存关系的观照

其创作中相比动物与自然系统的关系,动物与人的关系就显得更为复杂。人在这种生存关系里充当着善良的角色同时也扮演着罪恶的角色。因其小说主要是面向儿童的,在人与动物相处的关系上,和谐的生命状态的作品居多,这与沈石溪的生活经历有关。1969年他作为上海知青来到西双版纳,18年的边疆生活,使他不仅感受到了西双版纳热带丛林密布的神秘,以及高黎贡山区植被茂密生物多种多样,同时傣族骨子里“万物有灵”的和谐生态观也熏染了他,影响着他趋向一种和谐与诗意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倾向。如《最后一头战象》里描绘了一幅人爱大象,大象爱人,相亲相爱的人象和谐相处画面。大象整天在寨子里闲逛,东家要吃的,西家要喝的,大象也会毫不吝啬的同孩子一起共享香蕉。《保姆蟒》里的蟒蛇、《退役军犬黄狐》里的军犬都对人有着深深的依恋之情,与人和谐相处。作者在歌赞这种人与动物和谐的同时,也对经济转型中人类残忍地屠杀动物、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变得更加艰难而表现出深深的忧虑。《暮色》里小花脖儿在饥饿的状况下被猎人设下圈套害死时,白花花的脑髓流了一地,这充分暴露出人性的丑恶和人类中心主义的罪恶,表现出作者对人类反生态的不满与批判。

值得注意的是在沈石溪的创作中,不论是和谐还是屠杀,都指向一个主题,即对野生动物生命状态的充分展现与肯定,动物都成为自然界最值得歌颂的存在。那一只失去身体右侧腿无法自立的狼,凭借其智慧有了生存的价值与意义(《残狼灰满》);衰老的黄狐也有其执着的信念与理想(《退役军犬黄狐》)等,都传递出一种对动物生命认可的、平等对待的崇敬之情。作者把人和动物放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来书写,由动物来看人,作者甚至以低于动物的视线去描写动物,去赞美动物的生命,表达尊敬之情,实则也是对自然界派生出来的自然力的认可,是对生态系统法则的认可,体现着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抗拒,以及对还原自然本真色彩的自然中心主义的追求。

三、沈石溪生态意识书写的价值魅力

(一)对儿童的生态启蒙

沈石溪的动物小说主要是儿童读本,在给儿童展示魅力无限的大自然和多姿多彩的动物世界的同时,也对儿童的生态观的形成有一定作用。“儿童文学本身就是一种审美游戏,而儿童文学精神,其广义上也就等同于游戏精神”[4]。沈石溪的动物小说是以独特的动物视觉来对儿童进行生态启蒙的,通过人与自然的对话方式,给读者展示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展示了大自然的多姿与大自然的灵性。他以高尚态度看待动物,对动物进行讴歌与赞美。这对儿童正确的生态伦理观的树立和价值行为取向有很大的影响。尤其在现代都市化的时代中,这些动物小说在拉近孩子与自然和动物的亲近之感、守护儿童心灵纯洁上也起着很大的作用。

(二)对自然生命的重新审视

沈石溪的动物小说充分展现了自然的生命活力,他以自然的原生力度来进行书写,追求的是对动物本体形象的最真实的还原。在《红飘带狮王》《狼王梦》《暮色》等作品中,写的是没有人类涉足的、纯大自然中的动物之间互相的搏杀、合作、争斗,让这些动物超越人类的道德规范,奉行大自然的强权政治,以最真实的动物本体展现自然的法则,尊敬自然的模式。这种立足于生态整体观上来对生命进行重新的审视,这对生态观念逐渐加强的21世纪有着很大的启迪。

(三)对精神生态建构之牵引

沈石溪的动物小说对生态文学的发展、对精神生态的构建也有着独特作用。沈石溪作品常借对动物形象、动物世界的描写来反省人类社会和人类自身。红奶羊茜露儿对神羊峰执着追求,它相信在神羊峰上一定有一头健硕的神羊,最后不顾艰难的向着神羊峰攀登(《红奶羊》)。这不正是我们人类所渴求的执着追求的精神的体现吗?作者反思在花鹰面前自己只配做一只狗(《灾之犬》)。这何尝不是对人类自身道德滑坡的一种深刻的反思?沈石溪的动物小说对“精神生态”的建构也起着一定牵引作用。

总之,沈石溪的小说以独特的动物世界对生态环境做出了描绘,并且在动物小说中充分表达了生命平等的思想主旨,就其价值意义来讲,对儿童生态意识的形成和动物小说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沈石溪用自己的动物小说以其潜在的强大的力量引导着人类实现“诗意的栖居”。

(指导教师:邓家鲜教授)

注释:

[1]沈石溪:《红飘带狮王》,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11年版,第5页。

[2]王宁,沈石溪:《“另类”作家》,云南日报,2000年07月03日。

[3]沈石溪:《残狼灰满》,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12年版,第197页。

[4]李学斌:《儿童文学与游戏精神》,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11年版,第74页。

13.《狼种》读后感小学作文 篇十三

今天我读了《狼种》这篇文章我的感悟很深。大灰是一只警犬,但是他长得像狼所以没人要。就给了马戏团,大灰在那里受尽了欺负,但是它是一条警犬。警犬的天只是服从命令,有一次它和别的动物演出在路上不幸遇见云豹。它的主人被云豹咬烂了一条胳臂,大灰把锁着自己的铁链拽断了。大灰冲了上去把云豹赶走了,但是大灰也受了很重的伤。它的主人把他紧紧地抱在怀里抚慰它。

在这紧要关头一只动物多可以不顾危险地保护主人,这是多莫大的勇气。

14.《西顿动物小说》读后感 篇十四

我读完了西顿的《红脖子松鸡》后,让我知道了动物和我们人类一样,有快乐、有悲伤、有感情、有思想,它们不仅有聪明智慧的头脑,还有父母对孩子无私的爱。每当发现自己的孩子遇到危险时,它们总会奋不顾身的去营救,甚至不惜以自己为诱饵把敌人引开。

松鸡妈妈领着她刚出生不久的孩子,在阳光下、草地上快乐的寻找着食物,突然出现了一只狐狸,眼看小松鸡就要被狐狸叼走了,这时松鸡妈妈假装摔倒在地上,看着像奄奄一息的样子,狐狸转身向松鸡妈妈跑去,它一边跑一边想:“放着又肥又大的松鸡妈妈不吃,去吃小松鸡才是傻瓜呢!狐狸眼看就要抓住松鸡妈妈了,这时,松鸡妈妈假装挣扎着飞到了一边,狐狸扑了个空,可是它并不甘心,再次向松鸡妈妈扑去,松鸡妈妈又飞到了另一边,就这样反复几次,松鸡妈妈确信自己的孩子已藏到了安全的地方,她突然一跃而起,飞到了松树上,狐狸只好望树兴叹……

这本书的每个故事都让我感动,我一下子被深深的吸引住了。很快就读完了这本书,今天妈妈给我买了西顿的动物小说全集,我太高兴了。

上一篇:工程造价咨询个人工作总结下一篇:名师该怎样造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