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的知识

2024-09-04

企业管理的知识(共11篇)

1.企业管理的知识 篇一

4 知识管理的模式和战略选择――丽珠医药

4.1以“隐性知识”为突破口,找出“隐形”桎梏

首先,揪出企业“散、乱、差”的信息化通病;其次,认清企业在业务上遇到的发展“瓶颈”;最后,找到营销成本存在的差距。

4.2借助“显影”力量,利用组织推动,采取具体措施,共享难题

首先,发现显性力量。丽珠的知识管理切入点放在医学市场部和研究所的新产品研发上,这是创新体系的工作中心,也是丽珠的工作重点之一。比如发放调查问卷、举办业务介绍会以及研讨会。

其次,利用组织推动。一是专门成立了知识管理推动委员会和专门的知识管理推动项目小组,有效地实现了企业的知识管理。二是信息总部的成立,实现了对一些关键环节的集权管理。接着,采取具体措施,比如建立激励机制以及鼓励员工“忘记”过去。

4.3丽珠医药遵循了知识管理的三大原则――积累、共享、创新

首先,积累是知识管理的基础,通过知识管理将企业内部的信息积累,保存起来,为未来的企业进行决策和判断提供了事实基础。

其次,共享是知识管理的价值体现,将积累的知识在企业内进行共享。

最后,创新是知识管理的本质要求。知识管理不属单纯的.信息化,更重要的是管理创新,知识创新是企业为了获得竞争优势,实现撑起利益最大化,而通过学习、获得、整合、共享、应用等过程把知识资源与其他资源有机结合,充分利用知识资源,提高知识资源向创新成果转化。

5 企业知识管理的关键因素

5.1建立虚实结合的知识管理组织体系,用专业成员带动非专业人员

建立知识管理部门,有助于分享资源,互助互动,提高学习的效率,改善企业的运营状况。同时,可以借助企业知识管理部门中的专业人员,来帮助业务水平不是很强的员工,提高企业全体员工的知识素养,从而促进企业效益的提高。

5.2建立一套全公司统一领导策略,同时保持个业务单元的独立性

在国外,知识管理自成体系,尤其在欧美发达国家有悠久的历史,成功的案例举不胜举。因此,国内大型制造业企业应该放眼全球,积极吸取国际大型企业管理的成功经验,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出适合自身发展的知识管理战略。同时知识管理又有特殊性,所以各业务单元需要根据自身业务需求,充分利用企业的公共平台,独立地开展企业知识管理工作。

2.企业管理的知识 篇二

关键词:知识经济,企业知识管理,管理创新

随着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发展速度的加快,当前人类社会正在逐步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出现预示着社会生产领域的一场革命,无论从理论上还是现实上都将对人类社会、生活、经济各个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贯穿于社会生活、生产各个领域的管理也将面临新的挑战,企业管理也相应地发生着革命性的变革,一种全新的管理思想与管理方式正在出现,这就是企业知识管理。在知识经济背景下,实施全面、有效的知识管理已成为我国企业保持可持续竞争力的必然选择,而知识管理的创新是企业寻求发展的必要条件。所以,在知识经济环境下,企业知识管理的实施和创新势在必行。

1 知识经济的概念和特征

根据国际经济与合作组织发表的《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报告所给的定义: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它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存储、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与以往的经济形态相比,知识经济的最大不同在于,它的繁荣不是直接取决于资源、资本、硬件技术的数量、规模和增量,而是直接依赖于知识或有效信息的积累和利用。

传统的促进经济发展和增长的因素是资本、资源、劳动力的合乎科学规律的运用。而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增长是以知识为基础,尤其是不间断的新知识的创造以及新知识、新技术在经济、生产中的传播、转化,直接推动经济、生产发展。因此,知识经济的目标就是不断研究和开拓新的科学技术,并迅速应用于生产和生活。

知识经济主要有以下特征:

(1)社会知识化

知识经济是在知识化的社会中发展的经济,知识经济的到来必然要求全社会受教育的程度提高。另外,知识经济时代要求全社会对知识要重新认识,认识新的知识体系,知识的度量等。同时,知识经济能在经济发展、人民生活中发挥更为实际,更为重要的作用。

(2)生产者劳动智力化

生产工人知识化,知识创业者生产化,今后的趋势是变成拥有高新技术知识和环保意识的新型农业生产者,这样就可以得出一个公式:

蓝领(工人)+白领(知识创业者)+黄领(农民)=绿领(知识经济的生产者或生态劳动者)

(3)资产投入无形化

知识经济是以无形资产投入为主的经济,知识、智力等无形的资产的投入起决定性作用,在企业中,创新型人才将成为企业的核心,企业的水平取决于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的质量。

(4)组织管理知识化

知识经济下,组织的管理重点发生了变化,工业经济时代的管理重点是生产,知识经济时代管理的重点是研究、开发、销售及职工培训。工业经济时代管理的重点是增加产量,生产环节成为管理的中心,其核心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知识经济时代产品“量”的增加,或者说产品的生产已变得非常容易,重点是知识的生产与开发,以及掌握知识的人的培训,企业承担着越来越多的教育责任。所以企业管理必须知识化,企业知识管理的实施是当务之急。

2 知识经济下企业知识管理的重要性

美国德尔福集团创始人之一的卡尔·弗拉保罗认为:“知识管理就是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中国学者给知识管理下了更详尽的定义:“知识管理是通过影响企业员工的工作态度和行为,建立起开放和信任的企业内部环境,从而使得员工自愿合作,并共享和开发知识资源去完成更艰难的任务,达到更高的目标和产生更大的效益。”

有效的知识管理要求企业的领导层把集体知识共享和创新视为赢得竞争优势的支柱,在知识经济时代,能否把握时代脉膊,大力发展知识经济,有效实施知识管理,是企业成败的关键。

2.1 知识管理是实现知识经济的关键环节

知识管理通过知识共享,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企业的应变和创新能力,再把这种集体共有的知识作为资源有目的地投入使用,与该组织原有活动结合起来,产生更大的效益。从知识属性来看,知识管理是在社会化的背景下,个人、组织和技术三方面因素的交集部分。知识管理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够开展经济性质的活动,而且知识管理的整个过程及其结果都可以成为开展知识经济活动的内容。所以,知识管理是实现知识经济的关键环节。

2.2 知识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生产力

随着社会经济模式的变化,组织的形式、规模、发展战略、竞争策略、市场环境、社会思想都正在或即将发生变化,通过对以往观念思想的反思,人们有了更深刻直观的认识,承认知识是生产力。知识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增值中起决定作用已成必然的社会现实。于是,在对以往经济管理中关键要素的重新定位后,知识管理被置于21世纪组织管理的重要位置。

2.3 知识是企业的一种战略性资源

知识支撑着企业的整体经营战略。在经营战略的指导下,知识的管理承担着企业不同战略发展阶段提供合乎质量和数量的劳动力,从而体现出知识管理的重要性。从而从以工作为中心的管理模式,转变到以知识为中心的管理模式。

2.4 知识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知识管理能最大限度地积蓄智力资源,为发展知识经济提供有力的支撑。智力资源的多寡,开发和利用程度的高低,决定着企业未来的竞争优势;知识管理形成持续创新机制,为企业的兴旺发达提供不竭动力;知识管理建立一个能为公开交流提供良好基础设施的网络,适应了企业变革的浪潮。因此,企业实施知识管理是基于以下五个方面的需要:信息和知识增长速度加快的需要;技术进步及知识产业飞速发展的需要;企业激烈的动态竞争需要;企业人员流动率增长的需要;企业建立战略联盟的需要。企业实施知识管理有助于:(1)提高组织创新能力;(2)提高组织应变能力;(3)提高组织工作效率;(4)提高组织员工素质;(5)实现组织知识资产价值。所以在知识经济时代,能否把握时代脉膊,大力发展知识经济,有效实施知识管理,是企业成败的关键。

3 企业知识管理的目标

知识管理的目标是实现知识共享。知识的垄断使知识不能自动实现共享,要实现知识的共享必须借助于知识管理。而知识共享要求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共享,以及企业内部知识和外部知识的共享。知识共享实现公司内部和外部的知识整合,原来由个体分散控制的知识现在转化为由公司整体分享,使知识有效跨越鸿沟,指导公司生产力的变革,发挥知识的巨大力量,知识共享在知识经济中的位置就是:知识开发->实施共享->生产力。而知识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促进组织或企业的知识创新,而以提高决策水平和质量为目的。

4 企业知识管理的策略

企业知识管理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凸显甚至已经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之一,所以,我们必须切实重视知识管理,努力寻求企业知识管理的策略,实现企业知识创新的目标。

4.1 树立知识无形资产的价值观并促进其转化为生产力

企业树立知识资产的价值观,是加速企业创新的基础。目前很多企业对知识资产的认识程度很低,过度重视“硬件”资产,严重忽视知识资产,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如果不树立正确的知识资产的观念,就无法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只能出卖劳动力,获取一些就业和工资收入而已,有些企业领导不具备将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所以,企业内部要重视知识管理,认识无形资产的实际价值。

4.2 完善内部知识网络,营造有利于知识共享的环境

一个灵活机动的创新型要保持整个企业的竞争优势,就必须促使知识在内部传播。个体知识的隐性特征和私有性阻碍着知识的转化和传播,企业必须有目的地对企业内部的隐性知识进行显性化处理,使更多人掌握少数人具备的隐性知识,所以作为一个企业,为促使企业内部个体隐性知识在内部的传播,应采取一系列长期战略,克服将隐性资产有形化存在的困难。方法之一是建立一个大家对内部知识共享的环境,例如,让各部门共同参与组织的人物设计;工作人员在不同部门轮流工作,执行不同的任务,这将有利于一个部门人员的经验与知识传播到其他部门,提高企业知识共享的效果。同时可以对拥有隐性知识的人才给予承认,让拥有隐性知识的人感觉到将自己的知识传播给企业其他的人是自己的责任。

4.3 促进企业知识创新文化的发展

创新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应在组织的所有层面上建立获取、创造、积累、保护、探索知识的机制。在这方面,企业可以建立一种企业知识评估机制,对知识对企业业绩的贡献进行科学评估,对知识管理的效益缺乏准确度量,会大大制约对其重要性的认识。现行的财务制度未将公司最重要的资源——知识资源纳入核算体系,难以对企业知识管理活动的效果作出有效评价。因此要认真研究面向知识经济和知识管理无形资产评估体系,建立关于知识管理的评估方法。同时,应该鼓励工作人员的能动性,使每个员工都能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与他人分享自己所拥有的知识。建立良好的交流条件,使员工之间具有充分交流的机会,加深相互理解的程度。还可以经常让员工分析企业内部的多样性与复杂性,特别是使员工理解本企业与其他企业之间的差别,认同企业的管理,这是建立企业隐性知识体系的有效途径。

4.4 运用实施知识管理的组织系统信息技术

知识管理渗透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知识管理具有责任分散的特点。为此,要建立一套有效的组织体系以支持企业的知识管理活动。在这一体系中,一是要有专门负责知识管理活动的领导人,承担制定管理计划和协调企业各种知识活动的任务;二是适时成立专业小组以完成与知识管理活动有关的任务,如项目攻关小组、学习小组等。同时,要实施知识管理,最基本的是建立一个能为员工进行公开交流其知识、信息、思想的基础设施条件和高效适用的网络环境。迅猛发展的因特网和企业内部网技术是知识管理活动的催化剂,它一方面使知识管理成为必要,另一方面降低了实施知识管理的投资成本,为知识的识别、获取和利用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因此,企业应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开发用于知识管理的网络管理技术和数据库系统,使企业的各类信息按一定的标准系统化以供内外部信息利用者访问,实现知识共享。

4.5 培养企业知识管理专家队伍

为了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尽快研究知识管理的系统理论与方法,培养知识管理的专家队伍,是企业的当务之急,创新型企业应该建立知识管理机构,设立知识管理职位,尤其是要任用CKO(Chief Knowledge Officer),即首席知识官,负责知识资产的管理。知识管理人员的职责包括考察研究企业发展所需要的知识的能力;分析处理,搜集整合信息的能力;规划实施企业知识库的能力;传播与共享知识的能力;管理控制知识运用的能力;选用培训创新型人才的能力。知识管理人员是企业内知识创新的催化剂,设立知识主管机构和知识主管人员,加快对知识管理的研究与实践是现代化企业的重要任务,是企业寻求发展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孟晓明.论企业知识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J].经营管理,2006,(3):60.

[2]吴季松等.知识经济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57-62.

[3]齐建国等.知识经济与管理[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125-150.

[4]曾强.基于知识经济的企业管理创新[J].中北大学学报,2007,(5):37.

[5]程胜林.试论知识经济下的管理创新[J].江西社会科学,2001,(10):42-43.

[6]张玉利.新经济时代的创业与管理变革[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2:87.

3.知识管理,企业知识财富的保险箱 篇三

知识管理的范畴很广,从知识本身属性区分,可分为显性知识管理和隐性知识管理。显性知识指的是:用书面文字、图标和数学公式表示的知识。隐性知识指的是:尚未被言语或者其他形式表述的知识,譬如我们在做某事的行动中拥有的知识。要留住员工的显性知识并不复杂,因为其已经文档化了。然而员工的大部分知识是高度隐性化的,要将这些具有同样知识价值的隐性知识留住却很难,因为这些知识深藏在员工脑子里,比如一些经验和技巧,以及对事的直觉或者判断力等,它们非常的抽象,不像显性知识那样可以直接进行积累。所以,要成功沉淀隐性知识,必须先将其文档化、显性化,将其转化为可见的并且便于共享的显性知识,这才是留住员工知识财富的关键。

分类梳理隐性知识

隐性知识显性化的第一步是隐性知识的分类梳理,梳理出在业务工作中有哪些隐性知识可以被积累。而且分类梳理同时必须根据企业的实际业务类型来进行。比如如果是项目型的企业,其隐性知识一般可分为两大类:项目相关和职能相关。项目相关的隐性知识的梳理方法是以项目的工作任务为基础切入,按照任务的阶段、类别、隐性知识点类型,系统地清点出工作中所有需要的知识。而对于职能相关的隐性知识则是以职能分解作为主要维度进行梳理。隐性知识的梳理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工作,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在梳理过程中要尽可能多的梳理知识点,但不能求全责备,而且为了更好地推动隐性知识的梳理,往往需要企业高层的亲自参与。

建立隐性知识共享工具

隐性知识显性化的第二步是建立隐性知识共享工具。前一步解决了有哪些隐性知识点的问题,但是这些知识点不会因为梳理就显性化了,它们还留存在员工的脑子里,还是未文档化的。而要将这些知识点显性化,必须通过行之有效的工具来实现。隐性知识的共享工具有很多,这里只简单介绍以下最常用的三种工具以及每种工具的使用方法:

第一种工具是“行动后总结(AAR)”。AAR是一个快速报告的方法或工具(如表1所示)。它能为团队提供反思一个项目、活动、事件或任务的机会,通过检讨计划与实际的差距,分析原因,帮助团队获取在过去的成功和失败中得到的经验教训,以便改进未来的表现。

知道了什么是AAR后,那怎么使用它呢?首先,AAR触发机制有两种:时间触发和事件触发。时间触发是指当项目或者活动经过了一定的时间周期后,开展AAR。比如当某一个项目的第一个阶段结束后,或者项目进行了一个季度之后,对项目前阶段或者上季度的工作和成果进行AAR。事件触发是指当项目、活动中的一些重大问题解决之后,或者项目、活动结束之后,开展AAR。比如某一培训活动的结束之后,对整个活动的工作和成果进行AAR。

其次,AAR活动的开展必须有专门的负责人员,要将责任落实到具体的岗位。比如对项目工作的AAR的责任人一般是项目的质量管理专员或者项目经理。而形式则以会议讨论的方式为最佳,全程参与过程的人都要参加讨论,并将讨论的结果整理并记录在AAR表格中。

最后,在开展AAR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充分准备,提前准备好AAR的讨论提纲,明确思考的角度有助于提高AAR的效果。二是坦诚交流,要毫无顾虑地交流经验与教训。三是无关绩效,AAR是对经验教训的总结,而不是对项目质量的考核,AAR的结果、过程如果与项目的绩效考核发生关系,则不利于问题或者错误的总结。

第二种隐性知识共享工具是“协同写作”。“协同写作”是由多人针对某一个具体的论题作为一个写作对象,进行写作的一种非集中式的、非同一时点的知识共享方式。通过“协同写作”既可以帮助员工对某一议题进行集思广益,从而将员工脑子里与议题相关的隐性知识挖掘出来,同时又可以从这些零碎的观点中整理并总结出较为系统化的知识点。“协同写作”的表现形式类似于百度的“知道”或者是BBS。

“协同写作”的触发条件一般是某一个需要多人经验共同总结、整理的隐性知识点。比如项目计划的制定经验,工具使用技巧或者是系统改进意见等。“协同写作”的开展同样需要专门的负责人员,一般来说是企业的知识主管可作为组织者,但并非具体议题的作者。企业开展“协同写作”的过程大致如下:先由知识主管按一定的时间周期,比如说每个季度组织各部门提出写作清单,由知识主管统一整理并发布在内网上,然后通过一定的激励与考核机制,促使公司全员参与写作。最后当一个季度结束后,由知识主管组织专员对议题的各个观点进行整理,将比较完善的无需再进一步“协同写作”的议题关闭并将结果反馈给各部门。

第三种隐性知识共享工具是“警示报告”。警示报告是一种通过建立快速响应的机制和渠道,将经验教训、重要问题的解决方法快速在整个组织内部进行扩散的一种知识管理工具。组织中的不同团队在工作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一些实效性强,对其他团队有重要参考价值的问题与疑惑,通过警示报告可以迅速将解决方案传递到可能需要的团队那里去,能够避免组织内部不同的团队间重复解决同样的问题,避免组织犯同样的错误。“警示报告”与AAR不同,AAR是知识沉淀的过程,关注的是一个项目或者活动,而“警示报告”则是一个推动式的过程,关注的则是一个具体的问题点(如表2所示)。

“警示报告”是一种主动的提醒,由具体事件触发。比如“当由于系统故障造成文档内容丢失时,如何进行恢复”等。只要确认问题有必要发送,就可写“警示报告表”并发送给可能需要“警示”的对象。在开展“警示报告”的过程中,也应通过相应的激励机制来推动员工积极参与其中,鼓励尽可能多地对问题进行“警示”。其中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警示报告”要及时发送,但要保证问题得到了初步解决,而不是只将问题丢出来。

搭建管理体系,推动隐性知识的显性化

隐性知识显性化的第三步是搭建管理体系,从而推动隐性知识的显性化。既然有了显性化的对象,也有了显性化的工具,那么剩下要做的就是去推动显性化工作了。隐性知识的管理体系的建立与显性知识十分类似,即包括组织架构,管理制度这两方面工作。

隐性知识管理的组织架构设置关键在于设立专职的知识主管岗位并将知识管理职责落实到全体员工。知识主管的主要职责包括:推广和宣传知识管理理念、组织协调各个部门的知识管理工作,总结当年知识管理成效,提出下一年知识管理计划、与各部门协商讨论,提出各部门知识管理任务,组织知识管理工作的具体开展,监督知识管理相关制度的落实、对知识管理体系提出改进建议等。

知识主管是知识管理所有工作的组织者,但未必是工作的执行者,所以他也是推行隐性知识显性化的主要责任人。另外,为了提高知识管理工作的推动力,要将知识管理工作添加到各岗位的职责范围中,各部门的领导必须肩负起领导和推动各部门的知识管理工作的责任,而部门的所有员工也同样要积极响应上级的要求,做到全员参与。

隐性知识管理的管理制度的建立目的是为了将知识的梳理工作与工具的使用制度化,包括两个方面:知识运行制度、知识管理考核与激励制度。一方面,知识运行制度的设计应与企业的业务流程紧密结合,从而明确隐性知识管理工作应在业务流程中的哪些环节进行,每个环节的知识管理工作的参与者是谁、应使用哪些工具、挖掘和沉淀出哪些隐性知识点等。另一方面,建立知识管理的考核与激励制度能极大地促进员工开展知识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尤其对隐性知识的隐性化帮助更大。

4.企业管理的知识 篇四

知识资本(intellectualcapital)有时也被称作智力资本,它是企业知识管理的重要概念。在知识管理的提法正式出现之前,知识资本管理(智力资本管理)就已经在西方理论界广为运用,其代表是瑞典斯堪的亚保险公司所推出的方法,该方法是将知识资本(智力资本)定义为一个企业(公司)的账面价值与市场价值之差,是不能在企业账面上反映的无形资产[14]。知识资本一经提出,它的概念就经历了一个逐步明晰的过程,按照国际现行的主流观点:知识资本主要包括人力资本和结构资本两部分,或者说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和客户资本3部分[15]。因此,可以认为,企业知识资本是将企业中包括知识本身在内的整个知识资源作为商业买卖的对象,并将其资本化,从而成为企业中最有价值的资产。企业知识资本是能够直接为企业创造财富的以任何形式存在的一切“活”知识,企业员工的技能和知识、顾客忠诚,企业的组织文化、制度和运作中所包含的集体知识,都体现着知识资本。企业知识资本概念强调的是企业中一种潜在的、应用知识创造价值的能力,是一种聚合知识载体的能力,而不是知识,无论是知识本身,还是整个知识资源。知识资本实际上是知识本身和知识资源的商业化、价值化与资产化,强调知识的价值增值与财富创造。这里可以用图2来表示知识本身、知识资源与知识资本3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图中阴影部分即为知识资本。

附图

5.管理知识:无因管理的认定 篇五

一、无因管理的概念

无因管理,是指没有法定或者约定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而主动管理他人事务或为他人提供服务的法律事实。

需要掌握的是在无因管理中,管理他人事务的人称管理人,被他人管理事务的人称本人,因为无因管理是产生债的原因,所以管理人是债权人,本人是债务人。那在概念中我们也可清楚的知道无因管理的三个构成要件。

二、无因管理的三大构成要件

1.没有法定或者约定义务

该构成要素是要求管理人与本人之间没有管理事务的协议,或法律规定管理人有管理他人事务的义务,也就是管理人存在着自愿去做好事。

2.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

这个要件是无因管理的主观目的,要件中“避免他人利益”的表述,除了直观上认为仅为了他人的利益免受损失以外,该损失还可以包括自己也包括他人,即也允许管理人在有为本人谋利益的意思同时,而去实施管理的行为。

3.管理他人事务

所谓的管理他人事务,就是管理的事务必须是他人的事务。如果将自己的事务误认为他人的事务而管理,即使目的是为他人避免损失,也不能构成无因管理。

三、无因管理的法律后果

无因管理一经成立,管理人与本人之间即产生债的关系。即管理人有权要求本人偿付因管理而支付的必要费用和利息,以及因管理而遭受的的损失。

6.知识管理环境的企业档案管理 篇六

企业的知识管理指的是通过对企业内部和外部各个信息和资源进行有效地识别、归类和管理,包括对企业和市场信息地收集、加工及应用,并且企业知识管理鼓励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以期让知识带动企业经济增长,提高企业的竞争水平和科技发展能力。

企业知识管理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企业知识是企业重要的战略资源之一,是企业立足市场,投身竞争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只有加强了对企业知识地开发和利用,才能有效避免知识流失的现象,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②企业知识实现的主要途径是知识共享,企业实行知识共享可以极大地促进企业知识资源的丰富和拓展,更好地面对大数据时代市场潮流的冲击;③企业运用知识的目的一定是要为客户提供服务的。

7.知识管理的典型工具——知识地图 篇七

一、知识地图的分类

1根据知识地图的面向对象不同, 将知识地图分面向程序、面向概念、面向能力以及面向社会关系的知识地图。

面向程序的知识地图

这种知识地图将关于某个流程的知识或知识源图形化表示。这里的业务流程涵盖了一个企业或一个组织机构的任何业务操作流程。面向程序的知识地图的主要作用是规划知识管理方案并推动知识管理的实践。

面向概念的知识地图

其实是“分类学”的一种, 是划分组织等级和进行内容分类的一种方法。在知识管理中, 分类学被用于网站站点或知识库中的内容管理。

面向能力的知识地图

这种知识地图将一个组织结构的各种技能, 职位甚至个人的职业生涯视为一种资源并进行记录, 从而勾画出了一张该机构的智力分布图。它的功能类似于黄页电话薄, 可以使员工很方便地找到他们所需要的专项知识 (各种技能、技术和职责描述) 。

面向社会关系的知识地图。

这类知识地图也称之为社会关系图。社会关系图揭示了不同的社会实体之间, 不同的组织机构之间和统一组织内的不同成员之间关系得表现形式和处理原则。社会关系分析图的一个作用就是对一个社会背景内的共享信息进行分析。

2根据知识地图的功能和应用, 对知识地图进行分类。主要有:

企业知识地图。

企业知识资产的指南, 协助使用者快速且正确地找到所欲寻找的知识。

学习知识地图。

以概念图与基模设计的知识库的表示。能够将学生所学的概念和将要学习的概念之间关系表达出来, 学生以既有的概念为基础, 建构新的概念, 产生新的知识结构。

资源知识地图。

显性和隐性知识的索引。

二、知识地图的功能

1知识地图的搜索导航功能

与企业现在面临的信息过量一样, 企业也会面临知识过量的问题。知识地图是对概念和知识关联的切实表述或分类, 它起到了一种搜索导航的功能, 可以使用户快速找到他们所需要的知识点, 然后重新返回到相关的知识源。知识源可能指人, 文献资料, 非出版的原始资料, 甚至可以是推动某一事务进展的原动力 (特定的环境, 职位, 地位等) 。在这一过程中你可能会成为别人的知识源, 而你自己的知识源又会与其它知识相联。另外知识地图还支持用户的模糊查询, 它可以将相毗邻的知识单元联系起来并进行详细的描述。用户使用隐喻的方法可以找到他们需要的却无法详细描述的知识。

2知识地图的培育评估功能

知识地图还具有对智力资产的培育和评估功能。公司进行知识管理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评估知识, 开发知识, 进行以项目为基础的学习, 管理知识工人。而知识地图描述知识的过程, 也是评估原有知识的过程。并且它对知识的开发、共享和应用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面向程序的知识地图描述了运作揖个项目需要什么样的技能、他们之间的关系怎样以及通过什么过程才能获得某种技能, 这显然是进行以项目为基础的学习的工具。知识地图还能用于整个组织或某个组织单元内各领域和部门所拥有的专家, 并提供各种专家的详细信息及与其交流的环境。由于为组织创造价值的专家就是智力资本, 所以这种知识地图不仅描述了专家的情况, 也表示了智力资本的情况, 也可以清楚地看到它对管理知识工人的重要意义。

三、知识地图构建原则

1直观信息量尽可能少, 减少维护成本。考虑知识地图的动态性和扩充性, 尽量减少对结构的控制, 将其设计成灵活的分布式输入输出结构, 以反映知识的不断增长和更新。

2以需求为导向。知识地图包含的信息数量以及链接的建立, 应考虑最终用户的使用, 不一定求全, 但要实用、方便, 这是对知识地图工具的基本要求。

3确定基础结构。应尽可能预先明确知识地图的设计特性、构成成分、节点关系的定义、链接资料的存贮方法等。如概念基模与概念阶层。

4有长远的维护发展策略。

5协调组织文化。知识地图的风格要与组织文化相匹配。

四、企业知识地图

企业知识地图作为知识地图的一种, 是企业知识管理流程措施中的核心内容。企业知识地图就是企业知识资源的总分布图, 具体包括两部分的内容:一是企业知识资源的总目录以及各知识点间的关联;二是人员专家网络。

企业知识地图的构建过程:

1成立一个由主要负责人、技术人员和关键用户组成的工作小组。

2识别关键用户群, 如企业员工、业务伙伴、客户等, 明确用户的需求。

3明确知识地图的目标、适用范围、基础结构、构成要素、节点关系的定义、链接数据的存储方式等。

4评价和选择开发工具。

5确定知识地图的管理者, 维护程序等。

6在知识分类的基础上, 弄清知识在企业中的存贮情况, 确认知识关联, 绘制互补的知识地图。

7扩充知识地图的内容, 并在反复测评中改进和完善。

创建知识地图所需要的信息通常在企业中以分散的、未成文的形式存在, 如每个员工头脑中都有关于自己的专长以及习惯获取特定知识的途径, 可通过调查问卷或访谈的方法获得这些知识, 再通过相关知识源最终获取所需要的信息。

五、总结

知识地图理论及应用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 急需解决的问题如下:

1知识发现, 建立索引。利用Web挖掘技术发现知识关联网络, 分析这种关联网络的大小 (范围) 、密度、强度和种类, 构建知识地图。

2动态知识地图的自动构建技术。在信息计算的基础上, 实现知识模板的演化和自动生成。

8.企业管理的知识 篇八

社会发展至今,从单一劳动到多工种劳动,从手工劳动到脑力劳动,从粗放式管理到精细化管理,从信息管理到知识管理,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也是竞争的结果。从旧经济过度到新经济,其实质是从生产有形的商品经济变成生产和应用知识的经济,而新经济下需要有新的思维方式,新的管理方法。

知识管理的研究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开始,研究人员以及美、日一些管理水平比较高的企业已经认识到提升对知识的管理可以更好地运用于产品开发和企业各过程,可以创造更大价值,提升竞争力。那么随之而来的就是知识产权的保护,国际社会及发达国家已经制定一系列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法规、协议,当然,这些法规和协议目前主要是为发达国家服务的。他们同时也引入知识管理,真正做到技术的全面保护,知识的全方位应用。本文试图从知识管理角度简要探讨如何更好开展知识产权工作,构建整个知识管理体系和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为企业寻找一条战略规划和实际运用时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全面的了解,有重点分阶段实施,从而达到较好效果的体系,对知识管理和产权管理的具体内容不作过多研究。

知识管理的“伞形理论”

知识管理的“伞形理论”指的是以知识管理为目标,为实现知识管理而必须考虑的企业知识管理理念,知识产权的管理,管理方法、工具及其它因素对知识管理效果的影响。其关键是企业的制度、知识产权的管理、管理方法及工具与知识管理最终效果直接相关,同时也彼此影响,其核心是知识的价值利用及保护。其结构图如图1。

知识管理是指企业通过收集、整理企业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知识、经验、工具等知识文档,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管理技术进行分类、分享、应用和创新,形成永不间断的累积个人与组织的知识成为组织智慧的循环,实现价值型知识的运维管理,在企业组织中成为管理与应用的智慧资本,有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提升组织整体知识水平。

知识产权管理“伞形理论”正是基于以上定义而创立的理论,便于理解和使用。主要包括企业的知识管理理念,知识产权的管理及知识管理的方法和所使用的工具三大部分。概述如下:

1、知识管理理念包括企业知识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制度。企业知识管理制度主要确定企业的知识资产和制定员工应用知识的激励制度,从而体现管理者对知识的重视并鼓励员工积极利用及学习知识,从而提升企业竞争水平和员工自身知识的积累;企业文化制度是指企业共享文化、团队文化和学习文化,避免独占,加强协作和学习。企业知识管理制度的制定一般和企业的业务主体关联较大,以知识输出作为成果的企业一般知识管理为重点,而非知识输出为成果的企业更倾向于单纯的业务管理,提高效率和服务质量。

2、知识产权管理是知识管理非常关键的部分,21世纪已从所谓传统经济、能源经济向知识经济迈进,其核心就是“知识”,加强企业自身技术秘密、专利及其它知识产权的管理是知识型企业应该重点要考虑的。知识产权的管理包括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利用,并建立与之匹配的流程、管理的软硬件系统等体系架构,下面将详细介绍。

3、知识管理的方法及工具主要包括知识管理的具体管理制度,制定面向全企业的知识管理相关制度是企业在知识积累、共享、保护从而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基础。没有好的制度,知识管理就会残缺,就不能形成合力,往往是各部门各自为阵,自建体系,以保密为借口对资源利用的人设置障碍,久而久之,企业就缺乏活力,资源浪费,协作精神丧失,这才是一个企业特别是知识型企业走向衰落的起源。

知识管理的工具就是为满足知识管理所应具备的与现代计算机技术相关联的硬件和软件,以逐步构建知识管理系统,搭建相互融通,方便管理与利用信息系统或称之为知识库。图2构建了一般研发型企业知识管理系统架构,诚然,信息系统的建设也和企业知识管理理念密切相关,与知识管理制度紧密联系。好的理念和制度就会建立好的知识管理系统,要有创新的思维,协作的精神,站在企业全局的高度去构建,才能真正发挥系统的作用;否则就会产生一个企业各信息系统,数据库很多,各部门各专业都在建,系统构建模式各异,但是各系统没有联系,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查阅困难,利用更不谈,因为没有什么太大价值,最后有的就弃用,大部分变成僵尸系统。作为企业管理者和系统规划者应该意识到系统的建设不是为现在而是为未来,为了让后面的人和工作能够更好的根据信息的积累利用,少走弯路,提高决策率,这是企业在利用信息系统管理各类知识的时候,在战略规划时就应该通盘考虑的。在建立知识管理系统时应重点考虑以下几点:

(1)权限管理及角色分配

知识管理员有系统管理权限,可以根据需要灵活配置企业用户权限及定义角色,并对角色进行权限设置,权限设置应全面,支持查阅、复制、修改、上传、下载、删除、审核、驳回等子类,保证文档安全。

(2)知识信息的录入与审核

支持用户知识信息的单条录入及批量导入功能,具有知识录入的审核流程,审核通过后录入人不得编辑和移动录入信息,保留知识管理员修改的权限。具有知识信息录入的编辑功能,具有文本、字体、图片编辑的常用功能,自定义生成索引目录,简单易用,操作人性化。

(3)知识分类管理

根据各业务的梳理,能够在后台进行业务分类设置,个人上传的信息可以在用户端自行设置分类,但优先在已经设定的分类里面选择。不同的用户和角色可以根据分类分别设置权限。

(4)知识关联性

系统内的知识点存在相似或内容关联的,系统应支持系统关联功能,自动根据分类、关键词识别、汇总和统计,方便查阅,提升信息利用效果。

系统在建设初期根据需要,各专业、业务可能会先行构建自己的业务系统,因此,作为知识管理部门应提前和信息部门沟通,及早规划,从整个知识管理系统角度匹配合适的信息构建策略,各系统信息传递,数据接口要充分考虑。图3简单展示了知识管理核心系统信息接口图。

(5)强大的检索功能

支持分类检索、快速检索、高级检索,支持模糊查询、相似度分析、相关度排序和点击率排序。

可支持知识库的个人检索设置,根据需要具有自动检索结果信息推送功能。

(6)知识统计报表功能

支持整个知识系统和业务系统的知识统计报表功能,能够柔性设置统计类目,自定义报表格式,生成和导出报表,根据业务属性的不同支持统计分析功能,自定义分析项目,根据需要或内置模板生成分析报告。

(7)其它功能

搭建知识交流互动平台,分享经验,交流心得,提问解惑;支持知识公告管理、模板管理、柔性流程自定义设置、信息推送、个人积分管理、知识排行管理等。

基于知识管理体系下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构建

以知识产权体系建设支撑自主创新,基于知识管理体系下,健全创新驱动的企业全过程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大力提高知识产权创造、管理、保护、运用能力,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知识创新型企业的迫切需要。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设主要包括制度建设和系统建设两个方面。

1、知识产权的制度建设

知识产权的制度建设是做好知识产权管理的必要保证,是实现知识产权管理目标的前提,主要包括知识产权管理组织机构的建立和管理制度的制定。

2、组织机构的建立

组织机构的建立应考虑知识产权的全过程管理,主要从知识产权的产生、管理、保护、利用四个方面考虑。作为以知识型企业来说,技术秘密、关键图纸、企业标准、各数据库数据等企业核心技术应重点保护,而专利作为公开文件一方面挖掘自身核心技术申请专利加以保护,同时应重点从利用角度出发,加强全球专利数据的检索,专利情报的收集与分析,为自己研发生产提供专业支撑。

(1)设置原则

·全盘规划,分步实施。结合企业发展规划,在知识管理的目标下重点规划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战略、知识产权的管理体系,使三者互相支撑、互相促进。

·全员参与。知识产权涉及企业各业务领域和各业务环节,应充分发挥全体员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2)组织机构设置

本文不考虑企业规模大小,业务多少,构建知识管理组织体系,但只从知识产权基本业务角度重点描述职责,具体如何采用视企业自身情况增加删减。

(3)知识产权管理单元描述

·业务、法律事务管理。建立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管理标准制定,知识产权培训,知识产权法律诉讼,专利跟踪,保护监控,知识产权贸易管理工作。

·产权挖掘、申报管理。各类知识产权挖掘,含企业保密的核心技术,在国家规定范围内的知识产权申报工作,技能培训。

·专利分析利用。建立专利分析利用平台,包括专利检索查阅、专利分析平台,一方面产品研发利用专利分析提升研发效率,降低研发成本;另一方面规避侵权别人专利,提出规避建议。做好专利分析利用工作是知识型企业必须要面对的,随着产品国际化,知识竞争的白热化,逐步建立以专利分析专业人才引导的专利数据处理工作将愈发重要。

·知识产权系统建设、管理:构建与知识管理相匹配的知识产权系统,将特定的产权和知识区别出来,既突出重点,又不离开知识管理的统一范畴。

3、管理制度的制定

管理制度是保障,知识产权的制度建设视涉及企业知识产权类别而定,制定制度时要考虑以下几点:

(1)国家法规政策,业务流程。有法律权属的知识产权制度都要考虑国家相关规章制度,涉及申请、奖励、保护、转让等。

(2)企业技术秘密相关制度的建立。此类知识产权属企业核心技密,不能泄密,制度的建立主要从挖掘提炼、评定、内部保护等方面考虑。

(3)制定激励机制。知识产权来源与研发,来源与企业的员工智慧,制定有效的激励机制对企业更好挖掘知识产权,保护核心技术有极大帮助,同时也是员工随着企业的发展个人价值提升的表现。

4、知识产权管理系统构建

知识产权系统建设除了要具有知识管理系统的统一要求外,要能够实现企业内部涉及的知识产权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从提案、企业审批、国家申报、价值评估、产权密级评定、产权交易等系列活动的管理,能够实现不同阶段的保密要求的管理;要充分考虑知识产权信息的维护内容,共享,评估等的方便性,企业技术秘密的特殊保密需求,角色授权,查阅授权的具体事项。

结束语

9.关于企业知识管理推行的思考 篇九

知识管理平台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能够解答员工业务上的困惑,能够方便、快捷地找到帮助自己业务开展的信息。作为知识管理的负责人,其职责是如何运营这个平台,包括如何收集问题、如何解答问题、如何传播知识、如何使用知识、如何激励他人贡献知识。当这样一个循环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打通了,知识管理就会变得有价值。

收集问题。不同的应用对象应该使用不同的问题收集方式,收集问题的方式有哪些,现场访谈记录、问卷调查,还有吗?现场访谈时设置哪些提问,问卷调查中需要如何设置问题。需要几个人收集问题?

解答问题。收集到的问题应该给予解答,成为沉淀的知识。初始阶段将收集的问题找到公司内部的专业人事给予解答,以某种媒介反馈给问题提出人员。后期问题的提出可以在固定媒介上自行提出,其他人给予解答。

知识传播。传播媒介有很多种,选择知识接受对象能够理解的传播媒介是较为重要的。OA平台对于职能系统人员是一个合适的传播媒介,但对于不会使用电子设备甚至不识字的生产系统人员就不合适了,需要找到其他适用的途径。

10.的知识产权管理 篇十

1、全年按照课程要求落实知识产权教育课时,从制度上保证知识产权教学工作的开展。

2、利用校本课、活动课。同时,利用黑板报、橱窗、手抄报等多种形式刊登有关知识产权教育的文章或资料。

3、利用知识产权知识竞赛、互动游戏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将知识产权理论与学生具体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

4、教材分析:初级版了解专利、商标、著作权的概念等基础知识,初步进入知识产权的领域,中级版结合生活实际,解读生活中的专利和商标,高级版中专利、文献、著作权走进社会,具体介绍了如何维权,如何利用的问题。

5、学时安排

6、具体要求:

(1)教师要反复学习培训,尽快摸索出一条既适应新形势要求又切合我校教学条件和教学对象实际的知识产权教育教学的新路子。

(2)教师要加强合作,共同开展好教学科研工作。

(3)教师课前要深入钻研知识产权教育读本,深入分析学生情况,确定好教学环节的重点难点,科学安排教学过程。

(4)教师要努力掌握教育新技术,充分利用我校有限的多媒体资源。

11.企业管理的知识 篇十一

[关键词]机构知识库;知识管理;知识服务;资源共享

[中图分类号]G252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821(2010)05-0041-02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Based on Knowledge ManagementXia Ping

(Library,Qiqihar University,Qiqihar 161006,China)

[Abstract]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a new concept following information resources share,it is to promote storage and exchange of academic resources under network and information environment.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concept and characteristic of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Analyzing the necessity to construction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and the knowledge management to lead into construction of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and hope to lift the level of knowledge service of university library.

[Keywords]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knowledge management;knowledge service;resources share

1 高校机构知识库的含义及特点

机构知识库(Institutional Repository,简称IR)又称机构库、机构仓储、机构典藏库,它是伴随着信息资源共享而出现的一个新概念[1],学术界对机构知识库的定义至今没有统一的界定。加拿大研究图书馆协会(CARL)对IR定义为:是指大学知识分子智力产出的数字集合,它集中、保存并可存取由学术机构产生的知识[2]。同时IR也是全球知识系统的一部分,它按照标准化的方法建立索引以供检索,为学术出版新模式奠定基础。吴建中教授对IR的定义为:是指收集并保存单个或数个大学共同体知识资源的知识库,在学术交流体系改革的诸要素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即扩大对研究资源的存取能力,重申学术机构对学术的控制力,增强竞争力,减少杂志的垄断性,提高经济自救力和与各类机构及图书馆之间的关联性等[3]。综合以上各种定义我们这样理解机构知识库是储存、组织、保存和提供存取服务的学术型、数字化信息系统,其中的内容由学术机构定义、收集,提供开放式的服务,其目的是提高学术机构的透明度和学术成果的使用率。

机构知识库是在网络化、信息化环境下,为方便学术资源存储和获取、促进学术交流而提出的,是获取、长久保存以及管理来自一个或多个学术团体的知识产品并将其提供给用户访问的一种数字化信息及其服务集合。它集中了一个或多个学术机构创造的智力成果,并向机构内外用户开放。

2 构建高校机构知识库的必要性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及数字化信息处理技术的普及应用,越来越多的高等学校教师和科研人员产生了大量的数字化学术知识成果,这些成果是高校科研和教学的重要学术资源[4],其交流渠道是否通畅,对提高学校教学和科研水平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这些学术信息数量的日益增加,传统的通过期刊、会议等学术交流方式已经远远的不能满足当前对教学科研的需求,那么作为高等学校知识信息存储与利用中心的图书馆有责任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来为教学和科研提供高质量的信息增值服务,这样才会促进本校教学水平以及科研成果水平的提高,提高学术资源交流速度,拓展数字信息资源的共享空间。目前,对于高等学校来说,进行开放获取,实现资源共享最切合实际的方式就是构建本机构自身特色的机构知识库,即根据本校的学科设置及师生的需求,将本校教师和科研人员在进行科学研究过程中所产生的大量的、分散的、无序的数字化学术信息集中起来,进行组织、标识,实现学术资源的永久保存和广泛传播,实现资源的高度开放与共享,允许机构内外的成员通过互联网免费地提交、获取和使用数字资源,推动和促进了学术传播交流[5]。

一个学校的机构知识库不仅可以反映出这个学校教学和科研水平,促进其教学科研水平的提升[6],更为重要的是,它展示了一个学校在科学研究、技术应用、教育教学、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成就,展示了一个学校的综合实力,因此机构知识库在提高高校知名度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 基于知识管理的高校机构知识库的构建

31 知识管理的内涵

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众说纷纭,目前学术界还没有统一界定,通常可以理解为:知识管理就是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新的途径,知识管理是利用集体的智慧提高企业的应变和创新能力。其包括知识获取、知识转化、知识共享、知识价值度量4个方面的内容。知识获取指的是确定系统需要管理哪些知识。知识转化指的是如何将个人的知识转化为组织共有的知识,它通常是知识管理中最核心的问题,包括如何将虚拟组织个人的知识集成起来形成知识管理系统,如何将专家的知识表达出来存放置知识库中等等。知识共享的目标是采用合适的手段,在适当的时间将适当的知识及时的传递至适当的人员,使得知识的同化和共享更加方便。知识价值度量是分析度量知识管理对企业的作用,以便于分析企业的投资回报率。

知识管理的作用就是把知识积累起来,管理起来和应用起来。

2010年5月第30卷第5期基于知识管理的高校机构知识库的构建May,2010Vol30 No532 知识管理在图书馆中的应用

知识管理理念最早应用于企业,图书馆知识管理是知识管理理论和方法在图书馆工作中的具体应用。它强调以人为中心、以知识为基础、以知识创新为目标,最终使对知识的管理和对人的管理达到和谐统一。它以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以及网络技术为平台,最大限度地实现知识的传播、交流、生产与利用,以实现知识共享、知识创新和知识增值,进而提高图书馆的各项职能和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33 基于知识管理理念的高校机构知识库构建

知识管理是以知识为核心的管理体系。它通过知识创造、知识流通、知识增值与知识创新的过程和机制,实现知识资源的共享、创新与增值[7]。其重点则是对隐性知识进行挖掘、交流、共享与创新,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隐性知识的显性化。从这个角度来说,高校图书馆的知识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通过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对所拥有的知识资源进行综合管理,除了最大程度地开发、提供用户所需的显性知识以外,更加注重对隐性知识的发掘、梳理、整合及管理,促进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转化。那么作为学术资源相对集中的高等学校,拥有学术专家以及科研团队生产的大量成果,这些优势资源都是促成高校建立自己机构知识库的重要基础和依据。

高校图书馆参与高校机构知识库构建,是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实践的集中体现。将图书馆本身具备的资源优势与学校教学科研团体拥有的人才优势进行有机结合,形成机构知识库开发团队,从而构建具有学术思想推进效应的机构知识库。随着参考咨询员制度在各高校的建立,利用参考咨询馆员与各学科专家的沟通,从而挖掘他们拥有的非正式知识、加速知识交流的作用,提高知识共享。具体操作环节包括:

331 知识元数据的获取

学校的每一个学科在建设的各个阶段中,均产生了大量的高水平的学术成果,图书馆应及时跟踪和捕获相关学科的成果使之变为馆藏。首先对公开发表的专业文献(显性知识)进行收集、整理、加工和储存。然后针对学校教师的隐性知识,即未公开发表预印本、指导性的论文、长久的教学材料以及本校师生的硕博学位论文、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技术报告、实验数据、仿真模型等进行收集、加工和整理并传送到机构知识库中,使其成为机构知识库可共享的元数据。

332 知识元数据的管理

在机构知识库系统中,用户可以通过登录来提交数字成果,先由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背景的参考咨询馆员,对开放存取元数据进行初步的筛选和鉴别,再通过本校各个学科的专家进行知识评审,经审核后管理员通过Web方式进行管理和发布,以维护知识库内容的权威性与客观性。

333 知识元数据的组织

利用信息技术和数据库技术,按照一定知识体系对所收集的资源进行序化、整合、加工,将其组织到组织的数据库中,并通过导航资源和知网节激活存储的资源,深化知识库的检索功能,使用户能方便地检索有关数据与知识。

334 知识的共享

将本校特藏纸本资源进行数字化,围绕重点学科或支柱产业组成相应的个性化的专题数据库,并保存到机构知识库中,免费提供本校师生在线阅览,实现特藏资源共享。

作为高校图书馆资源重要组成部分的机构知识库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把知识管理理念引入到机构知识库的建设中还是一个全新的探索,我们既要认清机构知识库的发展趋势,同时更要了解机构知识库现阶段面临的困难与存在的优势,采取有效地措施有针对性地弥补机构知识库建设中的不足,从技术上和管理模式上去进一步完善机构知识库。

参考文献

[1]焦丽.我国机构知识库研究的现状、实践与热点[J].图书与档案,2009,(11):341-342.

[2]姜梅,江亮.面向机构知识库的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J].情报探索,2009,(9):7-8.

[3]李爱国,习陆美.学术图书馆机构知识库的创建[J].图书情报工作,2006,(6):120-121,140.

[4]穆颖丽.高校机构知识库建设探析[J].图书馆, 2009,(2):82-84.

[5]杨勇,张建中.机构知识库的构建与高校图书馆的工作创新[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9,(1):74-76.

[6]王瑞文,刘东鹏.构建学校信息机构的知识交流环境分析[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8,(4):555-556.

上一篇:三年级下册作文指导下一篇:《土地的誓言》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