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学生爱学习——激发学习动机的7种策略》心得体会

2024-06-27

《怎样让学生爱学习——激发学习动机的7种策略》心得体会(通用6篇)

1.《怎样让学生爱学习——激发学习动机的7种策略》心得体会 篇一

认真回顾《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这门课,课程中哪一个观点或一句话让您印象最深?给您什么启发或反思?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其特点是在从事学习活动或探求知识的过程中伴随着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这是一种指向学习活动本身的内部动机。学生只有在学习中不断体会到所学课程的重大价值,只有明确认识到当前所学与将来所用的紧密联系,才能激发出对所学学科的学习需要,进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该有意识地通过学习目的教育,使学生树立以掌握为目标的动机,以此启发学生的求知需要,培养学生争取成功、克服失败的意向。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上,我认为以下几点是很重要的:

1、以生动活泼的方法使学生了解某一学科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引起他们进一步探讨的认知需要。例如:在讲《走一步,再走一步》时,我提出:说说你生活中常遇到哪些困难?有哪些你认为解决不了的困难?你是怎么想的、做的?从中你吸取了哪些经验?这样根据教学内容并联系实际提出问题,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同时又能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创设参与机会,使学生参加各种学习活动。中学阶段学生的参与意识急剧发展。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得到了满足,就会唤起他们更强的表现欲,就更会注意完善自己的形象,需要没有或没能充分得到满足时,心理上会产生一种“失落感”。但他们不认输,只要有机会,他们就会奋起直追,以显示自己的能力。这样,学生在参与活动时,体会到一种受到尊重的满足感。从而又促进了他对学习意义的认识,从而增强了学习动机。

我们的教学活动需要适应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尊重他们的需要,随时创设能使学生表现自己的情境,使他们受尊重的需要不断得到满足。为了多给学生提供参与机会,我认为语文课可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要求开设讨论课,使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角”,使学生的表现欲驱使内部动机产生积极效应,就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强化和巩固。

3、各种课外活动小组、兴趣小组在培养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机上常常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总之,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是具体、复杂的。教学有规可寻,但教无定法。我有待于在今后教学中进一步总结、提高。

2.《怎样让学生爱学习——激发学习动机的7种策略》心得体会 篇二

学生学习动机作为人类的行为动机之一,是学习过程的核心,是激励并维持学生朝向某一目的的学习行为的动力倾向。良好的学习动机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教学的有效性。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如何在一定教学情境下,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变为活动状态,形成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拟通过对学习动机的种类及影响学生学习动机形成的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探求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有效途径,让学生乐学,愿学,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学习动机的种类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原因,是激励、指引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学习动机指的是学习活动的推动力,又称“学习的动力”。从事学习活动,除要有学习的需要外,还要有满足这种需要的学习目标。由于学习目标指引着学习的方向,可把它称为学习的诱因。学习目标同学生的需要一起,成为学习动机的重要构成因素。学习活动中动机的作用是复杂的,对于广大教师来说,了解和掌握学生学习动机的类型和特点,有利于进行有效的教学。

(一)高尚的、正确的动机和低级的、错误的动机。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可以分为高尚的与低级的动机或者是正确的与错误的动机。高尚的、正确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利他主义,学生把当前的学习同国家和社会的利益联系在一起。例如,学生勤奋、努力学习各门功课,是因为他们通过老师和家长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意识到自己在不久的将来是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肩负着祖国繁荣昌盛的重任,所以现在要打好基础,掌握科学知识。低级的、错误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利己的、自我中心的,学习动机只来源于自己眼前的利益。例如,有的学生努力学习只是为了个人的名誉与出路或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等。

(二)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可以分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是与学习活动直接相连的,来源于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的兴趣。例如,学生的求知欲、成功的愿望、对某门学科的浓厚兴趣,以及教师生动形象的讲解、教学内容的新颖等都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动机。远景的间接性动机是与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的前途相连的。例如,学生为不辜负父母的期望,为争取自己在班集体中的地位和荣誉等都属于间接性的动机。

(三)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内部动机又称内部动机作用,是指由个体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例如,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兴趣、改善和提高自己能力的愿望等内部动机因素,会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外部动机又称外部动机作用,是指个体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例如,某些学生为了得到教师或父母的奖励或避免受到教师或父母的惩罚而努力学习,他们从事学习活动的动机不在学习任务本身,而是在学习活动之外。

(四)一般学习动机和具体学习动机。根据学习动机起作用的范围不同,可将学习动机分为一般动机和具体动机或性格动机和情境动机。一般动机是在许多学习活动中都表现出来的、较稳定、持久地努力掌握知识经验的动机。该类动机贯穿于学校生活的始终,甚至在以后的工作中或毕生都具有这类动机。具体动机是在某一具体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动机。由这种动机支配的学生,常常只对某一门或某几门学科或内容感兴趣,而对其他学习内容则不予注意。这类学习动机多半是在学习过程中因学业成败或师生关系的影响而逐渐养成的。

二、影响学生学习动机形成的因素

研究掌握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成因,有利于更好地对症下药、因材施教。笔者从十四年的自身教学实践分析,认为影响学生学习动机形成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的性格特征和个别差异。学生本人的兴趣爱好、好奇心、意志品质都影响着学习动机的形成。比如交往性动机对某一学生来讲可能是主要的、第一位的,但有的学生可能以竞争中得首位,得到别人尊重的威信性动机为其第一位的动机。这在一定程度上既反映年龄特征,也反映了个别差异,此外,成功与失败对不同学生的作用不同也反映了个别差异。

(二)学生的焦虑程度。焦虑指学生在担心不能成功地完成任务时产生的不舒适、紧张、担忧的感觉。焦虑水平不仅影响着学习的动机,更会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大量的调查表明,焦虑程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任务的完成有不良影响。中等程度的焦虑对学习是有益的。

(三)成熟与年龄特点。在各种动机表现中可见,幼年的孩子对于社会的影响、家长的过高要求常常是不予理睬的。按照马斯洛的理论:小孩子对生理安全过分关注,而大孩子对社会影响,如教师、家长的期望等比较在意。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性的动机作用才增长,如注意到自己在班中的地位,渐渐地学会与其他同学比较等。

(四)学生的志向水平和价值观。学习动机与理想是紧密联系的,因此,学生整个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所直接反映的理想情况或志向水平影响着学习动机和目标结构的形成。

三、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途径

既然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培养如此重要,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那种潜在的学习愿望变成实际的主动学习的行为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加强学习目的教育,诱发学习动机。

学习目的教育意义重大。正确而又明确的学习目的是形成和提高学生学习动机的必要条件。学生只有明确地认识到了自己当前的学习与将来参加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联系,体会到当前的学习是未来参与社会主义建设不可缺少的准备时,才能确立起远大的高尚的学习动机产生强烈而又持久的学习热情。因此,教师要经常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方面的教育。

学习目的教育要注意方式方法。教师要注意根据各个学科的特点、所讲的知识的特点、所进行的教学形式的特点以及学生年龄特点等,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和远景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明确总的学习目的,还要使学生明确每一学习活动、每一学习课题的具体学习目的。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仅凭教师说理是不够的,还要注意利用其他各种方式如课外活动、参观访问、实验实习,介绍科学家和劳动模范的光辉业绩以及组织学生与科学家和劳动模范见面等,丰富学生的切身体验和生活感受,使学生学习动机在现实和活动中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强化。

(二)发挥学生主导作用,注重因材施教。

教师要关心学生的所思所想。教学活动是教师指导学生努力完成学习任务的活动过程。早在几千年前,孔子就提出“因材施教”的教育主张,这一主张在教育改革大潮中依旧适用。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的所思所想所好,才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一些家长不顾孩子的喜好,而纯粹为了迎合社会的潮流,让自己的子女成天学这学那,殊不知这样做的结果是扼杀了孩子的天性,也把他们某一方面的潜能消失殆尽。无疑,我们要营造师生共同学习、探索和研究问题的环境氛围,建立对话式、交互式、融合式的教学模式。

同时,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要创设一个安全、相互信任和相互支持的学习氛围,对每个学生要表现出真诚的关注和接纳,切忌出言不逊,或不顾学生水平差异,拔苗助长。记得前几年看过一篇报道,某校一个教五年级的老师知识很渊博,也很努力为学生讲课,他指导的学生也多次获奖。但是年终评议上,学生却联名上书,要求换掉该老师,原因出乎意料,全班大部分学生认为这个老师要求太高了,对他提出的要求稍有偏差,他就厉声呵斥。有一个家长抱怨说,她的女儿文娱方面非常优秀,但学习成绩中上。女儿自尊心很强,怕学不好,每晚在家都要复习到深夜,看到女儿已经那么尽力了,她们也很满足了。可女儿在校却多次被该老师指责:“跳舞有什么用?你考试能得第一吗?”,后来她发展到不敢去上学的地步。这样的老师根本不顾学生的感受,学生哪里还有学习的激情呢?所以说,教师对不同水平学生的指导、评价要恰当,合理,多用鼓励性语言,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这也有助于创设良好的心理氛围,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愿望,也即学习动机。

(三)有效创设问题情境,实现启发教学。

创设问题情境要有针对性。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愿望是在一定情境中发生的,但并非所有的情境都能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愿望起推动作用,只有那些带有探索因素的问题性情境,才能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才能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愿望起到强烈的激发作用。所谓问题性的情境,是指既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就是把那些不知与知、浅知与深知之类的需要学生解决的矛盾问题带到一定的情境如课堂作业、课外活动等之中。一般来说,这些问题具有一定的难度,对学生来说既是他们力所能及的而又一跳够得着,过难、过易的问题均会使人失去兴趣。

创设问题情境要“备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方法和手段,成功的教学情境应不断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学习的内部动机。这种方法要求教师要熟悉教材,掌握新旧知识的联系,还要充分了解学生。做到繁简得当、难易适度,既紧扣教学任务,又适合学生的情趣口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如上实验课《摩擦》时,先让学生用尺子、橡皮、玻璃棒等物分别在衣服、头发、毛皮上摩擦,然后再用发热的一端去吸碎纸屑等物,就可以看到有的能把碎纸屑吸起,有的不能。对这种结果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问题情境就产生了。

(四)利用反馈信息原理,做到奖惩得当。

反馈信息要清晰,具体。反馈就是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这就要求教师给学生提供的反馈要清晰,具体。曾听到过一个低年级的新教师上课,课上他激情满怀,不管学生怎样回答,他总是说:“你做得很好。”一堂课下来,这句话使用频率颇高,而他关于为什么“好”的理由却一句也没有,很多学生都是一头雾水,似懂非懂。这样千篇一律,纯粹为了评价而评价的毫无意义的反馈结果使学生很被动,不知下一步该做什么,只能被老师牵着鼻子走。所以,这堂表面上热闹非凡的课给所有听课者的感觉就是在“做秀”,没有真正的实用价值。

同时,反馈信息要及时、经常。特别是学生的作业,如果不及时批改,等学生开始遗忘的时候再讲评,就只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这样的反馈也不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努力的愿望。在小学阶段,教师如能够提供正确的反馈信息,再加上适当的评价,效果相当地好。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正确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表扬、鼓励比批评、指责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五)充分利用新兴媒体,激发学习兴趣。

多媒体的发展体现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需要,优化教学环境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优化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3.《怎样让学生爱学习——激发学习动机的7种策略》心得体会 篇三

反思: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式和手段多种多样,一切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的设备方法措施的使用都是可取的。我在教学中采用过如下的方法,供各位一观:

一、通过幽默的类比,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更多的感同身受,引起共鸣,激发学习兴趣。

二、抓住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强的心理特征,大胆放手尝试,让学生自主尝试,积极探究,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为学生搭建探索的空间,为学生营造自主学习的机会,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

4.《怎样让学生爱学习——激发学习动机的7种策略》心得体会 篇四

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的非智力因素。高中是学生学习的关键阶段,需要学生具备浓厚的学习动机。本文从教育心理学对学习动机的研究出发,谈论学习动机的相关因素,以及提高高中生学习动机的策略。

传统的教育心理学把学习动机界定为引起并维持学生的学习活动,并促使学习活动趋向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的心理历程。下面就先讲一讲现代心理学对学习动机的描述。

一、心理学对学习动机的描述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学习的学习受个人兴趣、价值观、需要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还是受学习动机的支配。学习动机是一种内在的自我调节机制,是学生寻求学习意义并从中获得益处的倾向。

教学心理学中关系学习动机的研究理论很多,例如行为主义的强化论、人本主义的需要层次理论、认知动机理论、成就动机理论等。而对于学习动机的划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本文比较认同的是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的观念。学习动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与附属内驱力。其中,认知内驱力来自学习活动本身,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来自于获取相应地位的需要,附属内驱力则是希望获得他人关系和友谊的需要。

二、学习动机相关的因素

从教学心理学角度来看,学习动机主要与以下因素相关:

第一,学习动机和学习成绩之间具有相关性。通常,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学习动机水平就比较好;学习动机水平高的学生,学习成绩也相对好一些。这一点对于性格心理发育还不算成熟的.高中生来说,就是学习成绩高,从学习中获得的成就越多,就越爱学。

第二,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关联。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学习策略运动得当,学生更容易获得学业上的成功,进而提高学习动机水平。

第三,对于高中生来说,学习环境对学习动机的影响主要从教师和家长两方面来考虑。教师的高自主支持能使学生们感受到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们带来高的学习胜任感,获得较高水平的学习动机。同样,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子女的期待和榜样力量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水平也有很大影响。

第四,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也关系到学习水平的高低。所以,很多教学者在教学中都会强化学生“我能行”的信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水平,促使学生更加努力的学习。

三、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

(一)提升学生幸福感体验的能力,给学生提供心理支持

幸福感可以给学生带来积极的心灵状态。对于高中生来说,幸福感体验是可以培养和提升的。体验幸福感需要学生拥有从琐碎的学习生活中,发现、体会和创造幸福的能力。在这种“幸福感”的心理支持下,学生感受到来自学习的快乐,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水平。例如,《信息技术(浙教版)》中《图像处理》一课中,让学生把自己家庭的全家福或与好友的照片作为处理的目标,并作为礼物送给父母和好友,分享幸福的亲情和友情,让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学科的实用性和学好信息技术的必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动机水平。

(二)给予不同年级学生适时的方法指导

出生于九十年代的高中生带有显著的时代特色,可以说是成熟与幼稚、冷静与浮躁、多情与冷漠、自我变现与自我封闭的矛盾统一体。而且,他们从小接触电脑和网络,对信息技术有一定的认识,所以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我们要给予最适合的方法指导。高一学生刚入学不久,还需要适应高中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节奏,信息技术课上,授课教师应多传授一些与计算机历史和未来发展相关的知识,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水平。高二是相对平稳的一年,学生已经完全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离高考还有一定的时间,在这段时间,不论是班主任还是任课教师都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信息技术对未来生活、工作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深层动机。高三学生面临巨大的高考压力,对信息技术课的重视程度不高,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处理好高考各类科目之间的关系,明确学好信息技术是全面发展的需求,从而保持学习的兴趣和学习动机水平。

(三)构建积极和谐的班风,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风、班风是影响高中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之一。积极、和谐、团结、宽松的班集体会让班上的每个学生都能在班级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到集体归属感。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积极和谐的班风不仅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外,还可以给与班级的每一位成员以情感支持和智力支持。对遇到困难的同学来说,他(她)会有向集体求助的心理指向,而其他同学的帮助,不仅能帮助他(她)克服困难,还能降低他(她)的焦虑、不安或恐惧心理所激发的负面因素,有利于学习动机的激发和保持。而为有困难的同学提供帮助对高中生而言,会获得较深的自我满足感,有利于他们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

(四)有效的情感交流,提供情感维度的动力支持

对于高中生来说,各门课程的学习主要是在任课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完成的,班主任作为任课老师之一,也承担着学生的思想政治指导和管理工作。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要进行积极、有效的交流,除了在学习方法上给予学生适时的指导,还要给他们情感交流与倾诉压力的机会,提供情感维度的动力支持,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和依赖有利于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五)个性化指导,对为不同的学生制定有针对性的指导

个性化指导是指对不同的教育对象,在对其进行综合调查、研究、分析、测试、考核和诊断后,根据被教育对象的潜质特征、自我价值倾向等,采取有针对性的指导,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水平。

结语:

5.《怎样让学生爱学习——激发学习动机的7种策略》心得体会 篇五

内容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主要是:加强学习目的教育,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理解知识的意义和价值,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创设问题情境,适当组织竞赛,激发学生探求兴趣和竞争意识;运用反馈原理,强化学习愿望;引导学生正确归因,促使学生努力学习等。

关键词:语文教学;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培养策略

正 文: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它与学习活动可以相互激发、相互加强。学习动机一旦形成,它就会自始至终贯穿于某一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因此,学习动机可以加强并促进学习活动,学习活动又可激发、增强甚至巩固学习动机。

那么,在教学中,怎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呢?

一、加强对学生学习目的教育,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正确而明确的学习目的是形成和提高学生学习动机的必要条件,学生只有明确地认识到自己当前的学习与将来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联系,体会到当前的学习是未来参与社会主义建设不可缺少的准备时,才能确立起远大的高尚的学习动机产生强烈而持久的学习热情。

学习目的教育是学校一项经常性工作,也是语文学科的任务之一。启发学生认识到自己是炎黄子孙,肩负着民族振兴的重任,把自己现实的学习目标同远大理想联系起来,逐步形成远景学习动机。通过语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祖国语言文学的丰富优美,其伟大的历史贡献和在世界文化宝库中的重要地位,增强学生的自豪感,激发学好祖国语言文字的强烈愿望。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语言优美,思想性、艺术性很强,学习过程中可随机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可随时激发和培养语文学习动机。

二、理解知识的意义和价值,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教师在讲课之前,使学生清楚地了解学习的具体目标、任务和要求,以及教学内容在实际工作、生活、学习中的具体意义和在整个知识体系中所占的地位,这是激发语文学习动机的有效措施,学生只有了解学习的具体意义时,才能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积极地学习。

求知欲是对知识的热烈探求,是学生的好奇心和内在学习兴趣的集中反映。强烈的求知欲是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的重要表现。一般来说,每一个学生都有求知欲。求知欲的基础是对知识的热爱,是对知识的意义与价值的深刻理解。因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阐述知识的意义与价值,这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动机的有效途径之一。

三、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求兴趣

问题情境就是把那些不知与知、浅知与深知之类的需要学生解决的矛盾问题带到一定的情境,如课堂作业、课外活动等之中。这些问题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怎样去创设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探求兴趣呢?

要想创设问题情境,首先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语文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其次,创设问题应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切不可拘泥于一式。教学中既可以采取教师设问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学生作业方式;既可以面对全班,也可以面对个别学生或小组;既可创设于课堂上,也可以创设于实验室或课外活动中。其中,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即“激疑”是最常见的方式;采用在课前布置作业,特别是活动性的作业如实地观察、参观访问、调查统计、采集和分析标本、自做小实验、查阅文献资料、课前预习等,在作业的设计中使之具备一定的难度,以造成问题情境,以及在课后布置探究性的思考题和作业作为问题情境,也是常用的方式。

四、适当地组织竞赛,激发良好竞争意识

竞赛能满足小学生好胜、自尊,用自己的语文知识和能力表现自我获得成就的强烈愿望,也是激发学生外在动机形成的有效手段。怎样有效地发挥竞赛在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中的作用?

第一,加强思想教育,端正学生对竞赛的认识。

第二,竞赛的类型和方式要多样,次数要适量。竞赛类型可根据学生不同年级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竞赛;方式可以是书面的、口头的或活动性的等;次数要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不能过多。

第三,竞赛应体现鼓励进步和团结互助,要把“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学风纳入到竞赛中。开展“自我竞赛”。这样,有利于使先进更先进、后进变先进、团结友爱向前进;有利于防止自卑心理、骄傲情绪和个人主义等不良倾向。

第四,要正确选择竞赛对手,把能力相同或能力稍高者作为目标,努力使自己不败给对手。

五、运用反馈原理,不断强化学习愿望

学习反馈是指学习者及时得到学习结果的信息。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可以加强其进一步学习的动机,可以对学生自己的学习活动产生激励和矫正作用。

那么,怎样运用反馈信息,激发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呢?

第一,坚持正面教育和表扬奖励为主的原则。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适当而又实事求是的鼓励和表扬,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高尔基曾讲:“一个孩子,你说他好,他就好了。”[5]特别是后进生,更要多发现他们学习的点滴进步,予以鼓励和赞赏,使其对学习充满信心。因此,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经常给予学生反馈和奖励。

在运用奖励时,教师应注意把奖励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努力上,而不应放在学生的已有能力上。只要学生努力了,并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就应予以鼓励。如果只奖励成绩好的学生,则不仅会使差生失去信心,而且对成绩好的学生也产生消极作用。

第二,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所作的反馈必须客观公正和及时。研究表明,来自学习结果的种种反馈信息,对学习效果有明显影响。这是因为,一方面学习者可以根据反馈信息调整学习活动,改进学习策略和学习方式;另一方面学习者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或避免再犯错误而增强了学习动机,从而保持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三,要照顾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比如,对于低年级的学生,由于他们自我评价的能力不强,这时教师的反馈信息就应当以教师的评定或评价为主,重在表扬鼓励,一颗红星、一面小红旗的奖励比加分更有效。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除了教师所作的反馈信息外,还要经常通过集体舆论、集体评价作为反馈的方式,并且除了表扬鼓励外,还可适当辅以批评。

六、引导学生正确归因,促使学生努力学习

人们在做完一项工作之后,往往喜欢寻找自己之所以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小学生对成败找原因是“多姿多态”的,由他们的年龄和心理发展特点决定,找的原因多有偏颇。成功了认为“天资”好,学习好,失败了则是题太难;成功了认为题容易是“押”着了;失败了,则认为题难而且没“押”准,或者“天生笨”。这种种不正确“原因”,都可能降低他们学习语文活动的品位,影响良好动机的形成发展。

总之,教师要教育和引导学生对学习的成败作正确而适当的归因,以培养激发他们的良好学习动机。教学过程中对于理想的归因加以肯定、强化,对于不正确的归因及时引导、纠正、重新归因。结果表明,通过归因训练使学生在动机水平和坚持性上显著提高,学习效率也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6.《怎样让学生爱学习——激发学习动机的7种策略》心得体会 篇六

【摘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工作,这是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学生情况、教学条件等采取恰当的方法途径。在之前的教学实践中,同事们在进行教学教研活动时,曾多次提到学生的物理学习动机低下,学习兴致不高,物理成为让很多学生头疼的学科。为此,作者希望能够去了解学习动机理论,采纳同事们所探究的策略,结合学生处于中学阶段的特征,整理出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激发学生物理学习动机的策略。为此,作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经历结合学习动机理论,通过与同事和学生交流,把动机理论、调查结果和实践经历相结合提出相应的激发学习动机的策略从而完成本论文。

【关键词】物理;兴趣;教学

一、分层教学,体验成功

学习过程中的成败体验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具有影响作用。调查显示很多学生表示物理学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总是失败的物理学习体验很容易使自己丧失信心,难以维持对物理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学习物理的动机也会减弱。相反,物理学习中的成功体验会使学生心情愉快增强信心,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渴望获取进一步的成功。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水平和个人能力不同,怎样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够享有物理学习中的成功体验,是教师应该关注的问题。

分层教学,循序渐进的引导,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体验成功。教师在课堂的设计上需要多下功夫,争取做到多个层次的切入知识点,化解难点,逐步引导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在不同的层面体验成功,享受学习物理的乐趣教师在讲授新课时可以通过由易到难的引导,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提问学习成绩较弱的学生回答较易的问题,提问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回答较难的问题,一旦回答正确都给予表扬。这样学业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被调动积极性,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在作业布置上可以以选做题和必做题的形式分配任务,必做题强化学生本节课所学内容,选做题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熟练掌握。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来选择自己的作业任务,使学业成绩差的学生和学业成绩好的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题,也有提升自己的空间。

二、积极的心理暗示和学习期待

通过多种方式表达对学生的期望和鼓励,特别是对处于弱势的学生。教师一个微小的举动可能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在教学中可以从多发方面表达对学生的鼓励和期望。当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帮助,当学生缺乏信心时给予鼓励,当学生有了进步时恰当表扬。对处于弱势的学生教师应该给予更多的关照。这些学生可能因为基础差等原因成绩一直不理想,刃幕岜冉洗嗳酰很容易对物理学习失去信心。每个学生都是希望,作为教师不单单要注意培优也要注意补差。补差要补的不单是弱势学生不熟练的知识点,还要补学生因为长期处于弱势的心理,教师要去理解他们帮助他们,一旦发现他们任何微小的优点或进步都要加以肯定和表扬,让学生逐步产生积极的心理暗示,感觉到教师对他的关注,从而产生物理学习期待。

三、探索合作型课堂目标结构组织教学

在教学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学习,互助实验等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去。比如在试卷讲评课上,教师可以先给出试题的参考答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参考答案分析自己的错题,简单容易的错题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分析反省找出错因,较难的问题小组内讨论一起思考。剩下少数小组讨论也解决不了的问题或者多数学生出现的共性问题再交给教师讲评。这样一来,学生自己讨论解决的问题会使学生印象深刻避免以后重复出错,教师讲评的共性难题也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提高了讲评课效率。

合作学习使学生自由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去,但是也要避免小组学习脱离教师的掌控或者是有些惰性的学生趁机偷懒。因此教师应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引导着小组的活动。首先要对学生进行恰当地分组,使一个组内的学生实力均衡,能够实现互相帮助各有所长。其次把任务细化分解,使组内的每个成员都有事做都,都能参与进来。最后教师要注意观察和监督小组学习的动向,避免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有学生偏离教学活动。在合作学习中一方面鼓励同学之间的互助学习,另一方面发挥教师积极的主导作用,探索合作型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四、利用学习结果反馈和评价强化学习动机

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所作反馈要及时,给予的评价应客观,同时需注意评价的方式和技巧。研究表明,及时的反馈能让学生及时注意到自己学习中出现的问题积极地去改正解决,如果搁置一段时间后,对问题的认识会比较模糊,纠正错误的热情也不高。因此,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学习结果的反馈,发现问题及时指出,适当的安排作业和测试,尽早批改和发下去。在给予学生反馈的评价时要注意客观性和积极性。针对每一个学生的评价要有针对性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具体问题。同时在给予评价时,要注意尽量采用积极的评价方式。

评价是为了指导学生的学习,如果评价方式不合适或者言语欠妥,反而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在评价中多给予学生表扬和鼓励,使学生增强信心获取成就感,针对学生的某一种好的表现给出表扬并鼓励继续发扬。对于学生不足之处教师也要客观指出,但是要注意方式方法,既要肯定优点也要指正不足并提出相应的要求或者措施,鼓励学生争取在以后学习中做到更好。及时、客观、积极的评价给予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参考文献:

上一篇:幼儿园中班音乐优秀教案《小狗抬轿》含反思下一篇:2011年庆七一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