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宣传资料

2024-06-16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宣传资料(共13篇)

1.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宣传资料 篇一

您有自己的家庭医生吗?

家庭医生是对服务对象实行全面、及时、有效的针对性医疗保健服务和照顾的新型医生,对服务对象提供连续性的健康管理服务。2017年2月27日,省医改领导小组印发《青海省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方案》,确定从今年起,在试点的基础上面向全体城乡居民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签约群众通过自己的家庭医生可获得多种形式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

我县家庭医生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执业(助理)医师和具备能力的乡村医生为主,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组建医师、护士、公共卫生医师、乡村医生等组成的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门诊基本医疗服务包、个性化需求服务包方式提供签约服务。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涵盖国家和地方增补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及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项目,费用由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经费和65岁以上老年人体检项目补助资金承担,签约居民不缴费。

门诊基本医疗服务包包括常见病和多发病的中(藏)西医门诊诊治,费用由城乡居民医保门诊统筹基金按人均40元总额预付,个人承担50%的医疗费用。个性化需求服务包包括合理用药、就医路径指导、转诊预约服务等,费用原则上由签约居民个人承担,有条件的地区由同级财政给予适当补助。目前确定的收费标准为30元,试点地区居民个人承担20元,同级财政财补助10元。

城乡居民可根据实际需求自行选择免费或付费服务项目,与家庭医生签订服务协议后,家庭医生将为签约居民优先提供预约门诊或出诊服务,帮助预约上级医院的专家门诊。对于慢性病患者,延长常用药品一次性处方用量。综合医院、藏医院将组成指导团队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技术支撑,并给予一定比例的医院专家号、预约检查、预留床位等资源,方便签约居民优先就诊、住院和医学检验检查。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十问

一、为什么要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当前,我国医药卫生事业面临人口老龄化、城镇化和慢性病高发等诸多挑战,以医院和疾病为中心的医疗卫生服务模式难以满足群众对长期、连续健康照顾的需求。同时,居民看病就医集中到大医院,也不利于改善就医环境、均衡医疗资源、合理控制医疗费用等。国际经验和国内实践证明,在基层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新形势下保障和维护群众健康的重要途径。家庭医生以人为中心,面向家庭和社区,以维护和促进整体健康为方向,为群众提供长期签约式服务,有利于转变医疗卫生服务模式,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让群众拥有健康守门人,增强群众对改革的获得感,为实现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奠定基础。

二、什么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以基层医生为核心,以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为支撑,通过签约的方式,与签约家庭建立起一种长期、稳定的服务关系,以便对签约家庭的健康进行全过程的维护,为签约家庭和个人提供安全、方便、有效、连续、经济的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三、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目的是什么?

通过签约服务,畅通家庭医生与居民联络渠道,建立稳定、信任、良好的服务关系,让居民享受到更为便捷、贴心、连续、综合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落实居民的个体健康管理,促进和引导群众合理使用医疗资源,通过政策引导和个性化服务,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就医格局。

四、家庭医生的服务内容有哪些?

主要包括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个性化需求服务,以打包形式提供。其中,基本医疗服务包括常见病和多发病的中(藏)西医门诊诊治;公共卫生服务包括国家和地方增补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及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项目;个性化需求服务包括合理用药、就医路径指导、转诊预约服务等。同时,可结合居民健康需求和自身服务能力,由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向群众探索提供重点疾病患者综合管理、康复指导、家庭护理、中(藏)医药“治未病”服务、远程健康监测等健康管理服务项目。

五、如何获得家庭医生的服务?

城乡居民通过与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签订服务协议即可获得约定的服务。其中,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采取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分片包干的形式签约;门诊基本医疗服务和个性化需求服务包采取居民自愿原则,与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签约。城乡居民以家庭为单位签约,同期只能选择1个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签约协议原则上一年一签。对辖区内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及慢性病患者、计划生育特别扶助对象、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等重点人群实行优先覆盖、优先签约、优先服务。以后逐步 4 扩大签约人群。

六、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如何收费?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费用由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经费和65岁以上老年人体检项目补助资金承担,城乡居民接受服务时无需缴费;门诊基本医疗服务包费用按照现行医疗服务收费价格目录确定,并按现行医保规定予以报销,城乡居民接受服务时须缴纳政策规定的个人负担部分费用;个性化需求服务包费用原则上由签约居民个人承担,有条件的地区由同级财政给予适当补助。

七、签约后群众能享受到哪些好处?

通过签订服务协议,使家庭医生成为签约家庭的健康守门人,不仅单纯开展常见病诊治,还会主动帮助签约家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疾病的发生。签定服务协议后,签约居民可优先享有预约门诊或出诊服务;对超出基本诊疗服务范围的需求,家庭医生可帮助其预约上级医院的专家门诊、大型设备检查等;需转往上级医院住院的患者,上级医院可优先安排住院;对于慢性病签约患者,可提供不超过8周的常用药一次性处方用量,对购药不便或行动不便的糖尿病、高血压患者提供药品配送上门服务。

八、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能否做好家庭医生工作? 家庭医生围绕签约对象连续性健康管理开展工作,主要开展预防保健、常见病诊治、疑难病症鉴别诊断和转诊等。通过全面加强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持续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等举措,目前我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已较好地具备了保障辖区居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能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开展后,上级医院将建立由相关科室技术骨干组成的技术指导团队,与家庭医生签订相对稳定的指导服务协议,提供技术支撑,并通过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慢性病联合门诊、联合病房等形式,签约居民可享受到上级医院的指导和服务。

九、如何对家庭医生进行管理?

将建立由卫生计生、财政、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发展改革等部门共同参与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绩效考核机制,以签约对象数量与构成、服务质量、健康管理效果、居民满意度、医药费用控制、签约居民基层就诊比例等为核心,定期开展评价考核。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本单位家庭医生服务团队进行内部绩效考核,进一步突出家庭医生所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责任主体作用,确保工作规范开展。

十、我省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到2017年底,全县城乡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30%以上,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60%以上。2018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50%以上,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85%以上。到2020年,力争将签约服务扩大到全人群,形成长期稳定的契约服务关系,基本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全覆盖。

2.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宣传资料 篇二

1 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根据家庭医生推进进度,分别在上海市长宁区抽取虹桥和周家桥2个社区,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式,在两个社区分别抽取1个居委会,每个居委会按照家庭住址连续调查360户社区居民。

1.2 调查方法

使用自行设计的“家庭医生服务利用及效果评价”调查表,采用入户调查的方式收集资料,所有的调查员均由复旦大学统一培训。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Epi Data 3.1双录入,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调查结果

2.1一般情况

共调查社区居民736人,其中签约居民412人,占56.0%,非签约居民324人,占44.0%。调查对象基本情况见表1。

2.2 社区卫生服务利用

有477名(68.3%)调查居民过去半年中曾经因身体不适就诊(不包括单纯配药),分析发现,不同签约状态居民社区卫生服务利用差别显著,签约居民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比例(77.9%)是为非签约居民(31.5%)的2.47倍,非签约居民选择二三级医院的比例(65.5%)远远高于签约居民(χ2=99.08,P<0.01)(图1)。

不同社区调查对象既往半年就诊医院分布差别显著(P<0.05),无论是签约居民还是非签约居民,虹桥社区调查对象对社区卫生服务利用均高于周家桥社区,其中虹桥社区签约居民、非签约居民既往半年中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比例分别为81.2% 和41.7%,均高于周家桥街道的居民,而在二级医院就诊的则低于周家桥,其他医疗机构的比例接近(图2)。

进一步分析过去半年有就诊经历的调查对象对社区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发现,家庭居住区域、是否签约家庭医生、家庭人均年收入影响社区居民的就诊行为。相对于周家桥的调查居民,虹桥社区居民更倾向于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OR :2.84,95%CI :1.37~5.87),签约居民选择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可能性是非签约居民的2.99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家庭收入越低,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可能性越大(表2)。

注 :c OR 表示粗OR,a OR 表示调整后OR

2.3 社区首诊意愿

调查结果显示,是否签约家庭医生对社区居民首诊就诊意向影响显著(χ2=120.46,P<0.01),有77.4%的签约居民生病时会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首诊,约为非签约居民(36.5%)的2.12倍(图3)。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已经签约家庭医生的居民首诊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可能性远高于非签约居民(OR :1.80,95%CI :1.11~2.92)(表3)。41~60岁,61~80两个年龄组的居民到社区首诊的意愿明显高于40岁及以下年轻人,而80岁以上老人和40岁以下人群没有差别。文化程度越低,到社区首诊的可能性越高。

2.4 签约效果

签约居民为所签约家庭医生打分的总体均分为(93.44±7.42)分,中位分值95(90~100)分,低于80分的不足9%。几乎所有的调查对象认为签约后,居民在社区看病、转诊、开药和咨询较签约前更方便,此外,非签约居民愿意签约社区家庭医生的比例高达97.7%(图4)。

注 :c OR表示粗OR,a OR表示调整后OR

3 分析讨论

家庭医生制在我国尚处于探索阶段,长宁区在试点推行过程中,显露出了其自身的模式特点 :由社区全科医生团队支撑起家庭医生制,通过社区卫生服务资源可及人群,延伸其服务范围与对象,重视居民实际健康需求,开展全方位的健康管理,将传统医患关系转换为新型的伙伴关系[5]。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效果体现在患者对接受服务的满意度和社区卫生服务利用增加两部分,本次调查结果提示,签约对象社区利用率高,就诊满意度高是长宁家庭医生制建设的显著成效。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新一轮医改以来,我国“看病难”的现状仍令人堪忧,大型医院“三长一短”现象(挂号、候诊、拿药等候时间长,而医生问诊、检查时间短)仍然突出,医患关系紧张的当下,患者“看病难”,身心疲惫,医生压力大,为医疗质量与安全埋下了隐患[6]。2009年新医改强调引导一般诊疗下沉到基层,逐步实现社区首诊、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发展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二三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分工协作[7]。此种协作方式可大力缓解二三级医院的压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适应人群健康转型和人口老龄化的必然趋势,是以解决基本卫生服务为需求为目的的医疗服务机构[8],但是长期以来,居民就诊习惯是到医院就诊,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利用远远不足[9]。本次调查发现,通过签约制服务的建设,在长宁区签约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利用医院要显著高于非签约对象,长宁区签约居民既往有就诊经历的对象中77.9% 选择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医,77.4% 生病首诊愿意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是非签约对象的2倍以上。结果提示长宁区探索的“引导就医、构建伙伴关系”的服务理念已经初见成效。

调查结果显示,签约居民在社区看病、转诊、开药、咨询四方面满意度分别高达97.7%,97.7%,98% 和98.2%,调查对象对于家庭医生的总体评分在90分以上,不同调查社区的评分均在较高水平,提示长宁区推进的家庭医生服务内容、服务规范和服务方式,已初步建立起了与居民充分信任的关系,为进一步引导社区卫生服务利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社区卫生服务由于其集聚综合性、连续性、便捷性,已越来越被重视与提倡,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在双向转诊机制的建立具有重大意义[10]。调查发现,收入低、文化程度低的居民愿意到社区就诊,可能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革后取消门诊挂号费、优化就诊流程,而且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后药品价格降低有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置考虑了居民的就诊距离,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中老年人到社区就诊。结果提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中应该进一步凸显服务优势,关注重点人群的引导和服务项目的拓展,可以更加有效地引导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资源的合理利用。本次调研中发现不同社区居民就诊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利用差别显著,可能和调查对象的选择有关,虹桥社区调查居民年龄相对偏大,所以选择距离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人数较多。

综上所述,长宁区依托社区卫生改革,以居民需求意愿为核心,建立了多渠道的双向转诊平台及新型有序的就医链条[11]。通过签约家庭医生,居民享受到便捷、实惠、有效、满意的医疗卫生服务,从而将自愿与其家庭医生固定下这种签约关系。签约家庭医生大大增加了社区卫生服务资源的利用度,培养起“社区首诊、双向转诊、逐级就诊”的良好就医习惯[11],此种分级诊疗模式极大地促进了卫生资源的优效配置,对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长宁家庭医生服务制为“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探索了可借鉴的模式。

参考文献

[1]黄存瑞,叶文彬,李国鸿.英国社区卫生服务制度及启示[J].国外医学:卫生经济分册,2004,21(4):150-154.

[2]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1,10(9):609-612.

[3]肖峰,吴小岭,赵德余.家庭医生制: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模式新探索[J].中国市场,2012(29):84-90.

[4]吴军.全科服务团队模式下的家庭医生制服务探讨[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9A):2851-2853.

[5]江萍,赵琦,赵晓鸣,等.探索中践行长宁特色的家庭医生制服务模式[J].上海医药,2012,33(6):15-19.

[6]焦雅辉,胡瑞荣.看病难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浅析[J].中国医疗保险,2012(3):35-37.

[7]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J].中国劳动保障,2009(5):48-53.

[8]卫生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教育部,等.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若干意见[J].中国护理管理,2004,4(5):10-12.

[9]罗秀娟,董建成,张志美,等.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利用及居民满意度的分析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25):2790-2793,2797.

[10]梁万年,王亚东,杨兴华,等.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现状调查[J].中国全科医学,2005,8(9):705-708.

3.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宣传资料 篇三

【关键词】 糖尿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血糖控制

【中图分类号】R197.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6-0161-02

糖尿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近年来全球糖尿病的发病率呈快速增长的趋势,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主要危害人民身心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目前,我国是糖尿病病人人数最多的国家[1],其中Ⅱ型糖尿病人占90%以上,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给患者健康造成严重伤害,主要因其具有病死率高、并发症多等特点。但就目前的医学水平而言,要全面有效控制糖尿病,除了药物治疗,健康教育也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的措施之一[2],本研究选取的社区地处城乡结合处,尤其需要通过适合农村患者的健康教育及其培训,使患者自身提高对疾病的认知水平,主动积极配合治疗,以提高生活质量。笔者通过研究对患者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探讨护理随访、健康指导等教育的应用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连续两年在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治疗的糖尿病患者308例,入院时检查均符合 1999 年 WHO 有关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及分型[3]。其中男88例,女220例;年龄最小33岁,最大80岁,平均年龄(61.5±5.4)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228例,初中52例,高中20例,大专及以上8例。糖尿病史0~18年,其并发症主要有:肾病4例,眼病25例、糖尿病足19例、心脑血管8例,高血压123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中男45例 , 女109 例;年龄 34~79 岁,平均年龄 (61.8±4.6) 岁;病程 1~16 年,平均病程(16.37±3.22)年;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113例;观察组患者中男43例, 女111 例 ;年龄 33~80岁 , 平均年龄 (60.8±5.7) 岁 ;病程0~18 年,平均病程(17.47±4.01)年。患者意识清楚 , 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 ,能够有效的沟通。两组患者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经心电图、尿常规、血压等检查,肝肾功能均正常,均无严重运动禁忌症。医疗费用支付方式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主, 278例, 占90.26%。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经社区登记后可予以免费领取常规药物)和糖尿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并进行信息跟踪与收集。

1.2.2 观察组 除采取对照组治疗措施外,实施社区健康干预,主要包括: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分片开展家庭医生服务签约,设立糖尿病人档案,由专人按所划分片区内患者连续性开展饮食与运动干预等内容的健康教育与护理随访指导,免费定期体检和提供治疗用药。

1.2.3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方法

1.2.3.1 专业人员培训:对社区人员(医生及护士)进行有关糖尿病系统的专业知识培训,使之具备专门知识和辅导能力,能让患者接受更专业更全面的健康教育。

1.2.3.2 服务的形式: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委派专业人员,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教育形式。主要有知识普及、个体指导、病友交流、电话随访等多形式、针对性强的教育方式,并定期进行效果追踪,针对患者地处农村,文化程度相对不高,有针对性制定科普防治宣传资料,开展心理辅导,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饮食与运动计划,由社区护士检查督促其按计划实施,针对农村家庭的经济状况,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免费用药和定期体检。

1.2.4 签约服务内容

1.2.4.1 服务评价指标:让患者及其家人知晓糖尿病的定义、病因、主要症状、并发症及诱发因素及防治注意事项,使患者能主动配合治疗。在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一年后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本组 308例患者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普及率和依从性调查 , 其中普及率调查内容包括:发病症状、病因分析、防治措施以及饮食习惯等问题 , 总分为 100 分 , <59 分为不合格、60~79 分及以上为良好 , >80 分为优秀 , 普及率为分数为良好及以上人数占总人数比率;依从性包括:是否严格遵循糖尿病饮食原则、是否按时服用药物及是否定期复诊等 , 上述 3 个条件中 , 全部满足视为积极配合、满足两个视为普通配合 , 一个及以下为消极配合 , 依从性为普通配合及以上人数占总人数的比率。

1.2.4.2 饮食指导:饮食控制是治疗糖尿病的基础,因此需平衡膳食,在保证营养需要的前提下,维持清淡、低脂饮食,少食多餐,不宜过饱,多食瘦肉、蛋、乳品、绿叶蔬菜、豆类、粟谷类及水果,控制热能,保持标准体重。同时,戒烟戒酒,禁食糖类,保证每日热量保持在0.125~0.145KJ/kg。每日盐的摄入量<6g。

1.2.4.3 用药指导:正确用药是治疗糖尿病的保障,对于药物治疗的患者,需掌握每种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剂量、用法、用药时间,特别是胰岛素的作用、注射时间、方法、部位的选择及储存方法,低血糖表现及急救措施等。并需要定期监测血糖,根据血糖情况由医生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同时告诫患者不可私自停药、换药。

1.2.4.4 心理指导:心理辅导与药物治疗是相辅相成的,缘于需要终身用药,特别是本研究选取的社区地处农村经济状况不是很好,患者易出现悲观、恐惧、失望甚至放弃的心理。因此,社区专业人员需加强与患者沟通交流,使患者保持心态平衡,帮助患者树立信心,配合以社区提供免费体检和发药治疗,让患者及家属了解到糖尿病可防可控,并消除其因费用引起的后顾之忧。

1.2.4.5 运动指导:加强运动,控制体重,可根据年龄、性别、体力状况、病情轻重及有无并发症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及运动量。同时,要注意合理作息,可在餐后1h开始,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每次运动时间为20~30min,避免过度疲劳。鼓励患者不可间断,要持之以恒。

1.2.4.6 自我监测指导:主要监测指标包括糖化血红蛋白、血糖和尿糖。社区专业人员需利用患者问诊或登门回访的机会,让患者掌握血糖仪的正确使用方法,血糖控制不佳时,每日可监测4~7次,血糖控制较稳定时,每周监测2~3次,如发现问题及时就诊。同时建议患者做好血脂、血压、体重等指标的监测与记录工作,便于专业人员的询问与分析。

1.2.4.7 预防并发症的指导:让患者及家属了解糖尿病并发症的相关知识,患者可在社区医院定期(1次/年)进行全身体检,主要是眼底、血压、血脂、肝肾功能等,积极控制高血压和治疗高血脂;鞋袜平时要合脚、卫生、透气,防止脚损伤;不使用热水

、电热毯及热水袋等烫脚,以免烫伤;指导老年患者讲究卫生,预防感染,避免肺部、泌尿系统感染。

1.3 观察指标 定期(1次/年)分析两组患者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压、眼底等的检查结果,以及比较在观察期内两组患者因糖尿病再次住院及暴发其它并发症。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计量数据用(x[TX-*3]±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糖尿病病情知晓率、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患者糖尿病病情知晓率为98%(150/154),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75.97%(117/15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的依从性为 84.41%(130/154),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62.99%(97/15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2.2 两组血糖控制情况比较 两组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FBG、 2hPBG 、HbAlc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两组患者在跟踪和随访的2年内,对照组因糖尿病再次住院1次有34例,住院2次及以上有9例,发生并发症18例(11.7%),而观察组患者2年内因糖尿病再次住院1次仅有5例,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近年来糖尿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慢性疾病之一,研究表明,目前50%以上的人群对糖尿病不了解,即使是患者仍有60%的人对该病的防治认识不足,对血糖控制较差[4],从而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可见开展健康教育十分必要[5]。尤其笔者所在社区地处农村,患者普遍文化程度不高,经济负担重, 心理压力大,造成出现发现晚,治疗疗程不完整、不规范, 并发症出现早等特点,基于上述情况,当地卫生主管部门及所在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时提出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建立个人档案,实施连续性社区健康教育,免费提供治疗用药和定期体检,对控制血糖,提高病人生存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样,通过医患及时沟通联系,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患者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满意度。

目前国内外研究者一致认为全面、连续地健康教育是糖尿病防治工作的保证与核心[6-8],本研究显示,通过连续性开展健康教育,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再次住院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因此,开展糖尿病人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健康教育以及定期随访、帮扶,可帮助患者掌握糖尿病相关知识,同时也能帮助糖尿病患者建立自我管理及控制能力,增强战胜糖尿病的信心。在本研究中发现,有患者担心实行社区首诊影响自由就医,存在对社区不信任担心延误治疗等签约顾虑。同样,可考虑采用新的教育方式如利用互联网、开展多媒体教育等与传统的文字教育效果相比,新形式、多内容效果要优于单一内容和形式,因此,提倡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个性化服务。通过推行“贴心服务我上门,慢病用药可优惠”的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使患者充分体会到“健康状况早了解,健康信息早知道”的社区卫生服务的优势与特点,从而切实有效提高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信任程度,正确引导居民到社区就诊,促进分级就诊,有序就医良好格局形成。

参考文献

[1]刘国良. 糖尿病人运动治疗与实施[J]. 中国糖尿病杂志, 1999, 7(2) : 98-100.

[2]黄丽. 糖尿病饮食与运动的健康教育[J]. 中外医疗, 2009 (31):115.

[3]钱荣立.关于糖尿病新诊断标准与分型的意义[J].临床内科杂志,2000,17(3):133.

[4]蔡晓雯, 吴晓璇, 邹先梅, 等. 社区糖尿病健康教育结合随访对控制血糖和并发症的效果观察[J].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 2( 2) :200-201.

[5]朱春芳,张秀红,冯伟,等.健康教育在社区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J]. 社区医学杂志, 2013, 11(7) :57-58.

[6]陈灏珠. 实用内科学[M]. 11 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960

[7]朱晓玲. 社区糖尿病健康教育方法探讨[J] .全科护理, 2013, 11( 6) : 1711- 1712.

[8]李旭亚,杨萍,周丹,等. 糖尿病护理门诊在糖尿病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1, 3( 3) : 421- 422.

4.3+X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宣传口号 篇四

家庭医生进万家,签约服务你我他

家庭医生进千户,健康生活暖万家

责任医生进农村、健康服务到家庭

1、走进农村,深入家庭,服务百姓,健康人生。

2、公共卫生以人为本,关爱健康以情感人。

3、公共卫生服务时时处处,保障健康惠及家家户户。

4、用心服务,有爱相助,公共卫生铸就健康路。

5、感受3+X服务,享受健康无忧。

6、让家庭拥有医生,让医生走入家庭。

7、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倡导健康文明生活。

8、居民健康大管家,真诚服务为大家。

9、让人人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阳光。

10、社区和百姓两相连,卫生与健康一线牵。

11、卫生为健康护航,服务携社区腾飞。

12、关爱无处不在,健康实实在在。

13、掌握健康知识,增强健康意识。

14、健康生命有约,真情服务无限。

5.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宣传资料 篇五

20xx年5月15日—21日为全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宣传周,XX卫生院以此次宣传周和5月19日世界家庭医生日宣传为契机,制作条幅、展板、发放家庭医生知识问答宣传单、播放宣传片,各家庭医生团队深入小区和居民家中开展主题宣传活动,通过一周的宣传,让广大辖区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有了深入的了解。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效果。

20xx年5月19日是第8个“世界家庭医生日”。18日,XX卫生院开展了主题为“家庭医生:我承诺,我服务”的5。18世界家庭医生日宣传活动,为居民检查身体,测量血压、并开展居民现场签约。在签约服务的居民中,调查了居民希望得到的医疗卫生服务。包括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慢性病管理、孕产妇保健管理、残疾人康复、婴幼儿保健及其它服务( 出诊、送药上门、家庭签约等)。为家庭医生式服务奠定了信息基础。

农贸市场活动现场,家庭医生团队成员分别为辖区居民提供了家庭医生签约宣传、签约、现场咨询、测血压、听诊心肺、糖尿病、高血压筛查等服务,还特别针对重点人群进行了个性化健康服务,讲解家庭医生服务项目。其他各家庭医生团队也开展了不同形式的主题宣传活动。受到了百姓的欢迎和认可。

XX卫生院以“世界家庭医生日”宣传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提高广大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认识,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作为转变医学服务模式、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健康发展,力争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扩大到更多的群体,形成与居民长期稳定的契约服务关系。通过一周的宣传,共发放宣传单1500份,制作条幅7条,展架2个,播放宣传片42小时,现场进行家庭医生签约12户,签约人数30人。

为保障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的深入人心,XX卫生院统一印制了以宣传家庭医生服务理念和服务内容、服务形式为主题的宣传单,并分发给本辖区各村委会、村卫生室,同时,印制家庭医生联系卡、家庭医生式服务协议书等,卫生院、卫生室粘贴有宣传海报。有效营造了家喻户晓的宣传氛围,为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的顺利推进奠定了舆论基础。

★ 家庭医生签约的工作总结

★ 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总结

★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绩效考核方案

★ 镇北堡镇枸杞栽培培训教学计划

★ 与天真签约议论文

★ 镇食品药品安全宣传活动总结

★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扶贫工作情况总结

★ 城乡居民结算员个人总结

★ 镇三八节活动方案

6.家庭医生服务签约方案 篇六

家庭医生模式对一般疾病患者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踏出家门就有社区医院,甚至拨个电话给自己所属的家庭医生就能得到相应的基础诊治,可以说是省时省力。为在全乡进一步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探索“双签约、双守门”模式,结合我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以做实家庭医生与居民签约服务为重点,逐步完善以家庭医生为基础的分级诊疗模式,建立以保障群众身体健康为核心、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基础、全科服务团队为依托、基层医疗机构为平台、二级医疗卫生机构纵向协作为支撑的三级联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全乡居民提供安全、有效、连续、便捷、价廉的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二、工作目标

截止到2017年年底,全乡农村家庭医生签服务率要达到60%以上

三、工作任务

(一)明确签约服务对象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面向全乡常住6个月以上户籍或非户籍居民,服务人群可分为三类:

1.重点人群,主要指65岁以上老年人、0-6岁儿童、孕产妇、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病患者等。

2.特殊人群,主要指孤寡老人、残疾人、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优抚对象等。

3.普通人群,除上述人群之外的一般人群。

(二)统筹建立签约医生团队

签约医生团队由我院注册的全科医师、乡村医生或其他具备签约服务能力的执业医师组成,探索个体诊所开展签约服务。签约服务以老年人、慢性病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孕产妇、儿童、残疾人等为重点人群,逐步扩展到普通人群。

(三)合理划分签约服务责任区域

各村卫生室要根据辖区服务半径和服务人口,合理划分签约医生团队责任区域,实行网格化管理、病种群服务模式,负责提供约定的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服务。

(四)统一签约服务模式

在居民自觉自愿的基础上,我院将采用充分告知、主动签约、上门签约、集中式签约等方式与居民签约。

1、统一签约时间。

居民签约以签订签约协议书为标志,在每年第四季度签订次年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办妥相关手续。

2、统一签约方式。

服务团队以签约医生为代表,与居民签订服务协议。签约居民以家庭为签约单位,以户主或一位可代表户主的家庭成员的书面签约为依据,代表全家签约。签约服务人数与签约家庭医生配比原则上不超过1000:1。签约有效期为1年。

3、统一服务约定。

签约有效期内,居民可根据实际情况,向签约我院提出解约或变更签约家庭医生或医疗机构申请。签约有效期满后,如居民不提出变更或解约要求,视为自动续约。签约双方确定应承担的责任、权利、义务及其他有关事项等。

(五)完善签约服务内容

包括基本医疗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

1、基本医疗服务

(1)加强对签约服务对象常见病、多发病及慢性病的诊治。实行门诊预约服务制度,方便签约居民就医。

(2)及时处置签约服务对象发生的健康救助事宜。

(3)帮助签约服务对象选择适宜的就医路径。根据病情需要,为签约服务对象提供转诊服务,帮助预约上级医院专家诊疗和专科检查。

(4)提供一对一的健康问题咨询。

2、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服务团队要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要求,免费为签约居民提供相应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按照责任分工由医疗机构公共卫生人员承担相应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签约医生有义务提醒和督促本团队人员及时为签约家庭提供相关服务。根据居民对健康服务的实际需求提供不同的健康管理服务,实行分类管理。如对于慢性病患者,以提高慢性病管理率和控制率为目标,实行规范化管理;对于孕产妇、婴幼儿等特殊人群,以预防疾病促进健康为目标进行健康管理及咨询指导;对于健康人群,以促进健康为目标,加强健康教育。

(1)健康管理服务。按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要求,家庭医生及其团队为签约对象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建立规范的电子健康档案,并实行动态管理,及时更新补充相关信息;利用居民健康档案,为服务对象提供诊疗记录、体检记录和一对一咨询、预约服务。

(2)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采取健康知识讲座、健康咨询、发放健康教育资料、建立签约对象短信群发系统或QQ群、微信群等网络服务平台等方式,开展多种形式的防病知识宣传和卫生科学指导,不断提高签约对象的健康素养。

(3)健康监测和健康评估服务。

家庭医生及其团队为签约的年老体弱、行动不便和重点慢性病人开展随访、健康监测管理、健康指导服务;对二级医疗机构下转的签约服务对象做好巡诊及后续健康管理工作;对重点慢性病患者做好病情的随访监测工作;对签约对象的健康状况进行体检和评估,针对其重要生命阶段和职业特点,实施健康监测并制定针对性的管理方案,按照病种类型建立QQ医患沟通群、微信医患沟通群等网络服务平台,定期进行跟踪评价。

(4)基层医疗和双向转诊服务。

积极引导签约服务对象选择我院就医。签约对象可通过预约方式优先获得家庭医生门诊或出诊服务。因病情需转诊的签约患者,可通过乡级医院签约医生优先转诊至乡级医疗机构,并可优先预约专家门诊、大型仪器设备检查、住院等。对经家庭医生评估符合条件或由二级医疗机构下转需要康复的签约患者优先提供家庭病床服务。

(5)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

包括家庭病床服务和居家医疗、护理等服务。家庭医生可根据签约服务对象的需要和申请,在符合家庭诊疗服务相关规定和确保医疗安全的前提下,提供非约定的健康管理服务,开展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提供上门居家医疗、护理、康复指导及心理干预等服务;为年老体弱、行动不便和重点慢性病病人开展巡诊、家庭病床诊疗、护理服务,并按规定收取费用。

(6)便民服务。

对空巢老人以及行动不便、确有特殊需要的签约居民,签约医生根据协议,提供上门访视等服务。如遇有疑难、急重症或受条件限制的病例,由签约医生根据实际情况,提供转往上级医院等其他适宜机构的路径或建议。

(六)完善签约对象的优惠待遇

居民在签约后可享有签约就诊各项优惠倾斜政策。鼓励居民优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签约家庭医生处就诊,发挥家庭医生合理诊疗、疾病评估、优先转诊、健康管理的优势,引导签约对象主动利用家庭医生诊疗服务。

1、门诊实行预约服务。

建立签约对象预约就诊的机制,签约对象在定点医疗机构享受优先就诊的便捷。

2、优先预约转诊及检查。

建立我院与上级医院畅通的转诊渠道,我院签约医生应采取预约诊疗等措施优先满足家庭医生所需的专科门诊、专家门诊、影像检验检查、住院病床等资源,签约对象通过家庭医生转诊可以在上级医疗机构优先就诊或入院。康复期下转回我院进行康复治疗。

三、签约服务规范

1、家庭医生为服务团队的第一责任人,团队其他人员配合家庭医生完成签约服务内容。

2、服务团队要向签约居民公示服务的具体时间段(如每天8:00-18:00)和相关信息(包括家庭医生等服务团队成员的电话、职称、服务内容、服务专长等)。

3、服务团队必须向签约居民发放签约服务协议书,标明本服务团队成员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医生的电话号码,以便签约居民进行健康咨询等。

4、服务团队要为签约居民提供符合国家规范的健康管理服务。

5、服务团队同时接到多个签约居民家庭预约服务时,须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等具体情况,由家庭医生合理安排,保证签约居民就医需求,避免引发纠纷。

6、服务团队优先为签约居民开展诊疗和慢性病等随访工作。

7、签约居民通过电话等预约时间来我院完成签约服务内容,如需上门服务患者,需提前和全科医生团队预约。

8、对有暴力倾向的重性精神病患者,上门服务不得少于两人同行,必要时可在村委和派出所协助下上门服务。

9、签约居民对签约服务团队提供的签约服务不满意时,有权向我院提出终止服务协议;签约居民提出服务协议内容以外的要求或有侵犯全科医生团队成员人身安全等行为的,我院有权终止服务协议,并保留诉讼权。

10、签约居民和服务团队发生纠纷时,由我院负责解释,对解释不满意的,双方可申请第三方予以调解,仍不能解决问题的,可向司法部门提出司法诉讼。

四、保障措施

(一)健全纵向协作机制。

各二级医疗机构均应设立公共卫生科,负责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协同对接,要在预约转诊、技术共享、业务培训和指导帮扶等方面全面支持签约服务工作。专家门诊、仪器设备检查及住院床位等优质资源,应优先向我院的家庭医生开放,落实优先预约、优先就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等便利措施,确保转诊通道顺畅。发挥区域内影像、心电、检验、病理等诊断中心作用,为家庭医生服务提供技术支撑,保障签约服务对象就近得到优质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

(二)建立考评激励机制。

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薪酬激励机制,建立家庭医生服务综合评价体系。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考核激励机制,重点考评签约对象数量、门诊工作量、服务质量、首诊转诊控制率、签约对象需求反应、重要健康指标改善、居民满意度等情况,考核结果与村医经费挂钩。

(四)加强信息化支撑。

加快建设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基础,家庭医生为核心的基层卫生服务信息化工作平台,逐步实现服务对象就医、健康管理等主要健康信息的自动收集与更新,发挥信息化技术在家庭医生健康管理、服务管理中的重要支撑作用,让居民与家庭医生实现签约、咨询及诊疗等便捷服务,实现患者全程转诊和疾病治疗流程有效管理。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责任到人。

建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转变基层卫生服务模式,落实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任务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基层卫生服务效率,提高卫生投入产出效益的有效路径。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研究制定政策措施,把家庭医生制度作为基层卫生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纳入重点工作考核内容,要将工作任务落实到人,及时制定实施计划,明确时间表,立足实际,逐步完善工作内容,确保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加强培训,提高能力。我院要对服务团队进行多层面、多角度、全方位的业务技术、服务理念等内容的业务培训。着力加强医患沟通技巧和全科医学服务理念的培训,进一步转变服务理念和服务模式,规范诊疗行为,赢得辖区居民的信任。

(三)营造宣传氛围。

各单位要广泛开展宣传发动,利用各种媒体和方式大力宣传家庭医生服务,宣传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相关政策、签约方式、服务内容等,引导居民积极参与,推进家庭医生服务的开展,切实提高城乡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四)发挥优势,注重内涵。

我院要以“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为依托,充分发挥签约家庭医生的优势,进一步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健全基础数据,加强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等重点人群的规范管理,提高项目管理质量。

(五)定期督查,创新考核。

7.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宣传资料 篇七

1 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在沈阳市和平区长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接受全科医生管理的患有高血压或糖尿病的患者。

1.2研究方法:

从150名慢病患者中,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进行家庭医生签约工作,干预时间为6个月,家庭医生与患者进行面对面的签约工作,通过契约形式关系固定医患关系,明确责任和义务,通过一对一健康教育、三级医院专家指导会诊、首诊服务、团队一体化健康管理等为服务内容。观察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就医依从性,评价签约服务效果。

1.3 干预措施:

为管理对象进行固定医生管理。试验组执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照组进行普通的健康管理。

1.4 制定签约服务内容:

制定管理患者首诊方案,制定一对一个性化健康教育内容,进行门诊、住院、三级医院转诊家庭医生一体化管理。

1.5 统计学分析:

利用Epidata3.2软件录入数据,使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特征:

选取150名研究对象,其中试验组82人,对照组58人,失访7人(试验组2人,对照组5人)。结果调查试验组80人,男33 (占41.2%),女57 (占71.2%),平均年龄(75±9)岁。对照组53人,男19人(35.8%),女34人(64.1%),平均年龄(75±8)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01,P=0.831)。

2.2 就医依从性的对比:

试验组和对照组对家庭医生签约及普通健康管理后进行相关三项指标的对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而且通常为终身性疾病,导致病痛、伤残和昂贵的医疗费用,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带来不堪重负的社会和经济负担[3]。家庭医生是以社会为载体、家庭为单位、个人为管理目标、通过契约式的服务强化患者对疾病的重视程度,家庭医生以医疗、防治相结合的方式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是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的一种创造性、规范化的卫生服务模式[4]。沈阳市和平区长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充分利用这相工作的优势,借此契机让家庭医生与居民建立信任和契约关系。让患者自主关注健康,家庭医生提供服务,让患者在签约服务中加深对家庭医生的依从性,共同努力提高患者的就医依从性,对改善慢性病患者健康及就医问题是一种很好的工作方法。

本次研究中的对象是慢性病患者,试验组患者按照家庭医生提供的保健方案进行医疗行为,对其医生制定的干预方案依从性比较好,对照组相对较差,不遵守家庭医生的指导方案,个体文化差异或者对健康认识程度不够,还需要更长时间的介入和教育。对制定更好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容,让患者提高疾病的认知程度有更好的依从性是今后研究工作的重点。

参考文献

[1]孔灵芝.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现状、发展趋势及防治策略[J].中国全科医学,2001,49(12):927-929.

[2]姜桓,白雅敏.发达国家以社区为基础的慢性病综合干预经验[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2,10(5):235-237.

[3]王洪国,陈红敬,钱军程,饶克勤.我国慢性病流行趋势及应对策略[J].中国健康教育,2011,27(5):113-116.

8.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容 篇八

一、诊前咨询

签约医生为签约居民提供诊前咨询服务,指导签约对象选择适宜的就医途径、合理用药。

二、基本公卫服务

1、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2、健康教育

3、预防接种

4、儿童健康管理

5、孕产妇健康管理

6、老年人健康管理

7、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

8、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

9、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

10、中医药健康管理

11、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

12、卫生计生监督协管

13、免费发放避孕药具

14、健康素养促进行动

15、婚前保健

16、国家、省、市规定的其他公共卫生服务

三、基本医疗服务

1、常见病多发病的中西医诊治

2、合理用药和就医路径指导,开具慢病长处方

3、基层门诊预约和上级转诊预约

4、医联体内或合作上级医院远程会诊

5、双向转诊绿色通道

9.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总结 篇九

为充分发挥家庭医生作为居民健康“守门人”的作用,根据营口市卫生局《关于开展“世界家庭医生日”宣传活动的通知》的通知(营卫传[2017]61号)文件精神,以及区卫生与计划生育局公共卫生科的指示,我中心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实际,全面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现将我们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开展情况

(一)高度重视,积极部署

根据区卫计局公共卫生科的工作部署,结合我辖区的实际情况,成立了以xx主任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xx副主任,等医生,等护士以及相关工作人员组成,同时成立4个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实现了签约服务团队对辖区居委会全面覆盖,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宣传活动方案。

(二)广泛宣传,深入动员

为保证服务工作顺利有序进行,我中心通过以下途经进行宣传:

1.利用我中心的DVD播放机播放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影像资料,利用健康教育宣传栏就诊的老年人及辖区居民进行宣传。

2.2017年5月19日当天下午,我中心组织相关工作人员通过制作条幅、免费义诊等咨询活动,深入社区居民,大力宣传家庭医生签约制度,并在活动现场与广大居民进行签约,与辖区居民建立健康和谐稳固的医疗卫生合作关系。

3.2017年5月27日上午9:00,我中心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在医院一楼门诊大厅,进行宣传活动,提高居民对实行家庭医生式服务管理的知晓率,进一步扩大卫生服务团队的影响力。

(三)明确原则,分级管理

对于辖区的居民,按照健康状况和健康需求情况划分为两类:第一类为健康普通人群,第二类为重点关注的人群,包括老年人、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孕产妇、儿童、结核病患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残疾人群以及贫困等特殊人群。根据居民所处的类别,明确服务内容及标准,提供针对性的签约服务并保证服务的质量和可持续性。

1.健康普通人群,以促进健康为目标。

1、提供健康评估及规划。根据健康档案信息,每年对居民健康状况进行一次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下一居民健康规划和目标。

2、提供健康“点对点”管理服务。及时对签约居民发放健康材料;及时告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等活动信息;及时告知季节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信息。

3、每半年召开签约居民代表座谈会一次,寻找健康危险因素并制定干预计划。

4、提供24小时电话健康咨询服务。

2.重点需关注的人群

孕产妇、婴幼儿、亚健康人群等,以预防疾病促进健康为目标。

1、对签约的孕妇提供孕期指导服务。

2、对签约的产妇和新生儿进行4次上门访视并体检。

3、实施稳定血压、控制体重等健康工程,定期开展健康教育及健康干预。

对于慢性病人群,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以提高慢性病控制率为目标。

1、建立、完善家庭及个人健康档案,并在服务中及时更新。

2、提供转诊预约服务。

3、对签约居民给予1次/季度的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用药指导和疾病康复咨询。

4、运用健康讲座进行健康干预。

5、提供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和中医心理健康服务。

6、有针对性地开展中医养生、保健指导服务。

重性精神病、残疾人、优扶对象等特殊人群,以减轻痛苦、便捷医疗为目标。在慢性病人群服务基础上开展以下服务内容:

1、健康档案实行个案管理。

2、对确有需求的进行定期上门访视,提供免费物理检查,开展健康管理服务。

3、提供专家预约咨询服务。

4、开展康复训练指导,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使其早日回归社会。

二、取得的初步成效

1.提高了基本公共卫生的知晓率。在签约的同时并再一次告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容和基本公共卫生内容及基本药物内容,使居民提高了认识,了解了新形式。

2.医患关系更加和谐,树立了卫生形象。通过再一次的宣传和集中与入户相结合的签约方式,加深了医患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增强了签约居民的归属感,和群众拉近了,医患关系更加和谐。

3.增强了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的积极性和责任意识。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这种服务模式和服务理念,使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了解到签约不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责任,他们的积极性和责任意识不断提高。

4.促进了基层卫生服务网络建设。通过签约服务,家庭医生责任感增强,服务理念增强,服务意识增强,团队意识增强,居民对他们也更加信任了。

5.得到居民的认可。通过集中与入户相结合的签约方式,使他们了解到了国家的惠民政策,获得了居民的一致好评。

三、存在的问题

1.宣传力度还不够,个别居民会出现拒绝服务的现象。2.部分社区居民认为我们服务团队业务水平有限,导致社区居民对家庭医生服务能力有所顾虑。

10.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宣传资料 篇十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2010 年5 月~2013 年11 月间深圳市宝安区福永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管辖的老年高血压患者200 例。

1.2 方法

1.2.1 入组标准1符合2010 年原卫生部疾控司 《中国高血压联盟》指导原则, 在不同时间测3 次血压, 取其平均值, 平均收缩压超过140 mm Hg或舒张压超过90 mm Hg (1 mm Hg=0.133 k Pa) 初次发病者;2签署知情同意书;3年龄60 岁以上;

1.2.2 排除标准1 有严重的心肝肾等脏器疾病者;2既往有痴呆、精神病史者;3外地无法随访者;4严重的认知障碍等不能完成和不能配合者。

1.3 分组

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100 例, 其中, 第一组为签约家庭医生组, 第二组为非签约家庭医生组。 根据Forster等的研究结果, 并设定 α=0.05, β=0.10 (双侧检验) , 通过计算得每组需69 例, 失访率预计30%, 最终入组每组预计100 例, 共200 例。

1.4 方法

对签约家庭医生组和非签约家庭医生组进行治疗及综合干预管理的社区实验研究。 整个研究流程分为基线调查、健康教育培训、回访及评估分析4 个部分。

建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机制, 社区医院的医生对社区内入选该组的100 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全方位的护理管理。 主要包括:定时检测患者血压, 定时提醒患者服药, 定期对患者及患者家属进行高血压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培训, 定期的回访, 随时解答研究患者的问题, 定期对患者进行回访。

对入选的所有高血压患者均使用统一的血压测量仪进行血压测量。 制定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满意程度调查表, 对所有患者进行生活质量满意程度调查, 调查表满分为100 分。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以P <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基本资料比较

对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管辖的200 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比较, 结果显示, 签约家庭医生组和非签约家庭医生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 提示两组患者血压值及生活质量满意程度比较结果具有可比性。 见表1。

2.2 两组血压值比较

对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管辖的200 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值进行测量, 结果显示, 签约家庭医生组和非签约家庭医生组治疗前患者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签约家庭医生组和非签约家庭医生组治疗后患者血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见表2。

注:1 mm Hg=0.133 k Pa

2.3 两组血压抑制率和生活质量满意程度比较

对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管辖的200 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抑制率和生活质量满意程度进行调查和统计, 结果显示, 签约家庭医生组的血压抑制效果及生活质量满意度均优于非签约家庭医生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见表3。

3 讨论

虽然社区高血压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医疗资源不平衡以及老年患者就医困难的问题, 但医护人员与高血压患者依旧是多对多服务模式, 很多患者在长期的治疗中更换了多名医生, 对患者的管理程度也在不断变化, 对患者疾病的治疗产生了一定影响[1]。 因此, 有必要建立完善一套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医疗服务模式, 家庭医生制度由此诞生[2]。

家庭医生是指大学本科学历以上毕业生, 在综合性医院工作5 年以上, 获得主治医师以上职称, 经过全科培训, 通过单位综合考核, 由卫生机构批准, 居住在被批准的社区, 服务一定范围的居民, 兼顾医疗、预防、康复指导以及健康教育的医生[3,4]。 家庭医生与社区居民建立合同关系, 实行首诊负责制度, 实行24 h健康咨询、预约门诊、出诊、急诊和转诊等服务, 通过相应的鼓励扶植政策, 激发医生的积极性, 以便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在家门口进行治疗、预防和保健, 从而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5]。

现在随着全国各地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逐步完善, 在我国实施以社区为单位的高血压病预防和保健服务, 将迅速得到普及[6,7]。 全国各地对社区高血压管理的新模式、 方法和技术进行不断的探索和改进, 以进一步提高高血压病的知晓率、 治疗率和血压控制率, 降低患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 社区开展高血压患者家庭医生制度, 不仅对社区内高血压患者及社区居民身体有利, 而且也有利于集体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从而降低高血压危险因素, 防控老年高血压[8]。 有研究人员对某社区的高血压患者进行契约式管理, 结果显示, 契约式管理后可以降低患者的血压水平, 并可以提高血压的控制率[10,11]。

控制高血压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进行社区内的管理和控制, 在社区内实施以健康教育为基础, 对不良行为进行干预的社区综合治疗手段, 从而提高社区内居民高血压疾病相关的知识水平, 在区域内促使居民有效的控制和预防高血压, 并采取相应的健康促进行为, 同时加强社区高血压筛查, 尽早地发现, 并及时进行预防, 对不同的患者采取个体化的行为干预措施, 从而有效的控制社区内患者的血压水平。 对社区内高血压患者的管理效果与干预措施密不可分[12,13], 只有将各种防治高血压的有效方法融入到社区管理和社区卫生服务中来, 才能更好的发挥防治的作用。 因此, 在社区内开展高血压防治的关键是控制高血压增多的趋势[14,15,16]。 应该不断加强社区内居民的健康教育, 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提高遵医行为, 主要是控制高血压疾病的发展。 有效的控制高血压的发生率, 提高治疗率, 预防和控制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降低死亡率, 减轻社会和家庭的负担, 这些工作已成为社区卫生工作者的首要任务[17,18]。

摘要:目的 提高社区医院老年高血压管理的效果, 探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社区实施老年高血压患者综合管理模式中的应用。方法 立足社区医院老年高血压管理体系, 重点考察家庭医生制度对于该管理体系的影响。按照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选择深圳市宝安区福永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管辖的老年高血压患者200例。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100例, 其中, 第一组为签约家庭医生组, 第二组为非签约家庭医生组。社区医院的医生对社区内入选签约家庭医生研究组的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全方位的综合干预护理管理。对所有患者定时进行血压测量和生活质量满意程度调查, 并进行两组比较。结果 签约家庭医生组和非签约家庭医生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提示两组患者血压值及生活质量满意程度的比较结果具有可比性。两组比较结果显示, 签约家庭医生组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降低较非签约家庭医生组明显 (P<0.05) 。签约家庭医生组的血压控制效果及生活质量满意度方面均较优于非签约家庭医生组 (P<0.05) 。结论 家庭医生制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治疗和预防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11.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责任书 篇十一

团队工作目标责任书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指导意见的通知》、《金安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方案(试行)》,强化我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工作责任,以健康管理、综合服务为导向,努力提高我镇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质量,让居民享有方便、快捷、有效、安全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卫生院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签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工作责任书》,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负责与团队成员签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工作责任书》。

一、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目标责任

(一)、包片负责人责任:

1、制定团队工作目标及工作计划,组织实施,并监督检查,及时总结。

2、协调团队内部分工合作。

3、组织实施每季度的村卫生室督导工作,监督基本医疗、健康脱贫、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

(二)、包村负责人责任:

1、在片长的领导下,负责包片村各项工作任务的管理工作。

2、负责组织实施基本医疗、健康脱贫、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

3、负责实施每季度的各项工作督导,发现问题及时指出问题,制定整改方案、督促整改到位。

(三)、业务管理人员责任:

1、负责金安区居民健康档案服务管理平台的管理工作。

2、录入、维护平台各项数据

3、收集、统计、分析平台各项数据,发现问题及时向包村负责人汇报并提出整改措施。

4、协助包村负责人完成村卫生的督导工作。

(四)、团队成员责任:

1、协助团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2、完成包片负责人、包村负责人交办的其他任务。

3、协助完成每季度的督导工作。

二、考核依据和奖惩办法

考核依据《金安区木厂镇中心卫生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考核办法》,并结合平时掌握的情况进行综合考评,并纳入季度绩效考核,没有完成目标任务的、考评结果差的,给予通报、扣除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绩效且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具体考核工作由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领导小组牵头负责。本责任书一式两份,签字双方各执一份。木厂镇中心卫生院签字: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签字:

12.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总结 篇十二

作为一名医务人员,我自然也就是自己大家庭和亲朋好友的家庭医生了,通过1个多月的学习,以及相关的讨论交流,对于如何做好家庭医生或做好医疗决策及平时防护也有了很多新的认知和思考。 以我个人为例,没接触网络医疗资源之前,我对待家人或亲朋超出自己专业范围的医疗决策的方式是:

(1)根据常识,将病人介绍给自己熟识的专科医生,获得初步诊断信息;

(2)若是至亲,就花时间研读一下有关该疾病诊断的专业背景信息,若非至亲或挚友,则该步骤省略;

(3)若本院该疾病专科的主任熟识,那么推荐病人或陪同病人找主任,若不熟,则推荐病人到自己熟识的该疾病专科的某位医生朋友,然后听取专科医生的建议,一般是采纳执行。对于至亲,则是多处求证,不拘泥于自己的医院(但是很费时间),对于非至亲和挚友,该步骤省略;

(4)协助同事和亲朋就医疗问题沟通搭起桥梁作用(因为同事一般都很忙)

(5)在出院后,叮嘱注意和医生保持联络,定期随访。

从上面的处理环节,可以看出一下几个特点:

(1)找医生是以熟悉或不熟悉为前提条件

(2)是否细致的了解专业背景信息和多处求证是根据亲朋关系的亲疏和自己的时间来决定

(3)专业背景信息主要是通过自己花时间通过互联网来学习和消化。

从实际效果来看,每1例家庭成员的看病过程都相当艰辛,但是预期结果均还比较良好,可以说是自己在主导医疗大方向和很多小细节的决策。但是从非家庭成员看,结果有好有坏,最失败的是几位长辈栽在高血压的并发症上,教训惨重,还有好几起可以预见的手术失败的教训,想起来有时也后悔为什么没有坚持自己的主张,而是碍于很多原因(毕竟非至亲,很多时候也不好太独断,毕竟要考虑其家人的态度和病人的态度。

我逐渐理顺了思路,也回顾了既往的教训和成功经验。现总结如下:

(1)首先是就近求医,明确疾病诊断;若诊断不明,也许弄清楚大致诊断方向,然后结合医生推荐专家意见、和利用全国或省内或市内专业排名,确定可能具有明确诊断能力的就近医疗机构,然后利用网络确定专家、咨询专家或电话联系专家(根据疾病急缓程度而定);可以说选择合适的医疗机构和专家是看病的最关键的环节;

(2)在疾病诊断明确后,首先关注3方面的问题:

1)疾病治疗及预后常识,以判断医疗技术本身对于预后的影响是大还是小 (常见病还是罕见病,常规技术还是高难度技术),以决定是在本地治疗还是外地治疗或请专家来本院治疗;

2)医疗费用、医疗效果和医疗风险的评估,是否合算(尤其是对于新技术和新疗法要多留神),

3)落实好住院治疗之后的出院注意事项,包括对其他家属的健康教育和亡羊补牢;这是做好医患沟通桥梁的基础;

(3)家庭医生的职责应该具有前瞻性,不是等真正出现大问题了,才出手救急。而是要对自己的家人和亲朋在平时主动关心,强调健康体检的必要性和建立档案管理,从这些成员的现存隐患或前瞻性隐患(职业隐患、家族疾病背景隐患)等角度加强平时的健康教育和指导,开展个体化的定期体检(不拘泥于单位的体检项目)。

(4)对于就近的医疗资源(同行),平日里就要留心观察,尤其是利用业务交流的考察或病案室的具体客观信息,寻找各个专业的同事在某些常见疾病上处理最棒的人选,而不仅仅是根据关系的亲疏来做选择。

(5)需要熟悉医疗政策,尤其是现在医疗付费规则非常复杂,平日不做积累,关键时容易忽略重要细节,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6)对于日常生活和行为方式或习惯,也需要悉心来考究,生活态度不能太马虎;养生也是门学问;

所以,做好家庭医生,也非一件容易的事情,这需要平日里多主动学习和沟通交流,特别是学会利用网络医疗信息资源,只有注意好了平日的积累,注意防患于未然,在平时做好遇到危机时的应急方案或流程,才能够处之泰然,少留遗憾。做一名好医生,首先是做好一名自己的和家人亲朋的好的家庭医生!这样才能将经济状况的改善和医院医疗技术设备的进步带来的好处纳入自己和家人亲朋的幸福生活指数里面去。没有健康做保障,没有亲朋的陪伴,其他的身外之物都是浮云。

13.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总结 篇十三

一、 高度重视,积极部署

及时组织团队成员学习工作方案精神,紧密围绕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的基本原则、服务内容、服务对象、工作持续性等内容进行了充分研讨,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为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的稳步推进奠定了组织基础。

二、广泛宣传,深入动员

为保障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的深入人心,我中心统一印制了以宣传家庭医生服务理念和服务内容、服务形式为主题的“致社区居民一封信”,并分发给本辖区各居委会,同时,印制家庭医生联系卡、家庭医生式服务协议书等,制作了宣传横幅、宣传栏。有效营造了家喻户晓的宣传氛围,为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的顺利推进奠定了舆论基础。

三、调查需求,个性服务

在签约服务的居民中,调查了居民希望得到的医疗卫生服务。包括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慢性病管理、孕产妇保健管理、残疾人康复、婴幼儿保健及其它服务( 出诊、送药上门、家庭护理等)。服务人群底数的清晰和需求人员数量的掌握,为家庭医生式服务的扎实推进奠定了信息基础。

四、明确对象,按需管理

进一步明确辖区人口分布,保证所有居民均能得到社区卫生服务体系覆盖。我团队组成由“全科医生、社区护士、防保人员”为核心的“片儿医”团队,提供家庭医生式服务。明确所管辖的社区分布,并在社区设立“片儿医”公示牌,公示团队服务人员、服务范围、服务时间、服务内容、联系方式等信息。对愿意接受家庭医生式服务的居民,按照健康状况和健康需求情况划分为四类:第一类为健康普通人群,第二类为需关注的人群,第三类为慢性病人群,第四类为高危或合并严重并发症病人、残疾人、特殊病人。根据居民所处的类别,明确服务内容及标准,提供针对性的签约服务并保证服务的质量和可持续性。

五、优先签约,有效服务

优先与辖区内的慢性病人、空巢老人、残疾人、妇幼保健对象等愿意接受家庭医生式服务的重点人群签订家庭医生式服务协议书,并根据协议书内容提供建立健康档案、电话咨询、入户访视、健康教育等针对性服务。目前,已签约的社区居民家庭50户,签约人数59人。

六、取得的初步成效

家庭医生式服务模式实现了现有医务人员对社区居民健康管理的全覆盖,从坐等患者上门变为深入社区为居民提供服务,社区健康管理能力得到切实加强。提高了社区居民对医疗健康服务和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等服务得到落实,居民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困难群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推进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事业的发展。

相关精彩文章推荐:

1.20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总结

2.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总结

3.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总结范本

4.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主题工作总结

5.卫生室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总结

6.卫生所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总结

7.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总结

8.卫生局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总结

上一篇:费孝通与中国文化自觉下一篇:形容老师的句子比喻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