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继续教育总结

2024-07-08

中小学继续教育总结(共11篇)

1.中小学继续教育总结 篇一

小学教育工作总结-小学教育工作总结 小学国学经典教育工作总结

小学国学经典教育工作总结

我校开展国学经典教育已经第三年了,一路走来,我和学生们一起欣赏经典诗文的无穷魅力,共同感受诵读带给我们的无穷乐趣。本册教材节选自孔子的《论语》,五个单元主题分别是:孝敬、仁爱、修身、君子和交友;两个活动园地。在经典诗文的润泽中我们感受着成长的快乐;同时在教学方法上面也收获颇多。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该排在第一位,所以在经典诵读课教学方法力求趣味化,千方百计调动学生投入激情,以

兴趣作为原动力。如:故事法:把经典诵读的内容改编成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用故事吸引学生探究经典、记诵经典,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小学教育工作总结巧用法:让经典走进生活,在平时生活中、在作文中时不时把经典名句用出来,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更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是“经典”,感觉到诵读经典的重要性。

其次,进入三年级,随着国学经典学习的深入,古文的内容难度也逐渐增加,想要学生一下子就能把握住内容,难免过于急于求成,我想还是采取“不求甚解”化吧。因为我深信书要慢慢读、细细品,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了解书中的道理。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力求甚解,但古代经典的学习意在提高文化底蕴,是远离功利的一种精神修养。因此它不需要学生字字会解释,句句能分析。教学目标单一,让学生开心地学,有趣地读,多多地记;学习的特点是化整为零、删繁就简,由浅入

深、由易到难;学习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去“触摸”语言。

最后我想说的是:诵读形式应该多样化。重视朗读,强调背诵,形式灵活多样:可以读出节奏、音律,可以集体读、分组读,也可以个人读。多样的诵读延续了学生的诵读热情,使得他们深深地喜爱上了诵读诗词。还记得,开学初,有的同学便迫不及待地问:老师,这学期我们背哪些诗啊?什么时候学啊?”看着孩子们的张张笑脸,我感到异常欣慰。

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有效提高了他们的语文素养。语言不断得到积累。我觉得背书,就如练字、练拳、练舞,熟能生巧,巧必由烂熟而出。到目前为止,三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够背诵的经典诗词已不少。小学教育工作总结经典诵读增强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大量诵读丰富了语言积累,增强了语感,获得了审美体验。同时,说写能力也不断得到了提高。多样的诵

读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积累,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

自从国学经典教材走进校园的课堂以来,我与孩子们一起行走在这开满鲜花的诵读之路上,体验着诵读的快乐,欣赏着经典的魅力。只要行动就会有收获,学生在经典诵读的过程中,思维开阔了,兴趣广泛了,听、说、读、写各方面都有了明显提高。时间飞逝,期间不乏有许多困惑,有几许收获。时间在变,但我们的信念不变,我们的行动不变,期待收获更多!

2.中小学继续教育总结 篇二

一、调查分析的理论依据

根据参照新闻出版署1999年公布的《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5发布的《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研究成果的文本除了正文(包括课题的由来、研究的目的及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的选择和运用、研究架构、研究过程、研究资料收集、研究资料分析、研究的结果等)以外,还应包括一些附件,如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相应附录及致谢等。鉴于此,本文提出中小学教育科研成果文本表达的基本格式为11部分的内容,我们把研究方案与研究报告的基本格式进行列项比较如下:

二、调查结果分析

顺着这个思路,我们对68项课题报告进行逐项统计,并进行深入分析。

(一)关于报告标题

我们采用“××的实践研究”“××的研究”“其他”三种形式进行统计。以“××的实践研究”形式为题的有23项,以“××的研究”形式为题的有25项,以“其他”形式为题的有20项。标题超过20个字的有7项,有副标题的有3项,有标点符号的2项。

论文标题是准确反映文章的特定内容,也是专家审稿和读者最先映入眼帘,作为第一印象来判断和决定是否刊用或阅读的关键;另外,在收集资料、查阅文摘、索引或题录时最先接触的也是标题。研究报告的标题一般包括篇名 (大标题) 和文内标题 (小标题) 两种。篇名的结构形式又大体分为唯一标题型篇名和正题与副题组合而成的篇名。但无论何种标题,应当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标题必须反映研究的主要内容。要求确切、简洁、精炼、鲜明和新颖,能引起读者的兴趣和注意。其次,标题应规范。一般要反映研究的范围、对象、内容及方法等。第三,是标题可以与课题的名称相一致,也可以作适当的调整。第四,标题的字数一般不超过2O个字,过长的标题应用副标题给予缩短。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一般都是应用性的实践研究,但从68项科研成果的文本表达看,约三分之二的课题并没有对标题引起足够的重视,不能分清“实践研究”“研究”的意义,还有近三分之一的标题表达不清。其实,课题报告就是课题方案的实施结果。如果你的课题研究是经过科学选题的,在立项的时候就已经对标题进行反复的推敲,那么,在撰写结题报告时,只要将“方案”二字改成“报告”二字即可。

(二)关于署名、摘要和关键词

我们采用“负责人与执笔人”是否一致、有无完整的“摘要和关键词”进行统计。“负责人与执笔人”一致的有52项,不一致的有16项。有“摘要和关键词”且完整的2项;有“摘要和关键词”,但不完整的5项;无“摘要和关键词”的有61项。

大家都知道,署名有三个目的:一是表明文责自负;二是记录作者的劳动成果;三是便于与作者联系及文献检索。现在的中小学教育科研,不少由领导挂名的课题,但实际上领导很少关注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尽管这些“专项”课题适合教师个人做研究,但仍有不少教师喜欢请领导挂帅,一方面是为了得到学校的全力支持,另一方面是为了“公关”的需要,便于在立项、评奖时给予一定的倾斜。从76%的一致性可以看出,中小学教育科研需要以“专项”或“个人”课题为载体,才能使教学与科研真正融为一体。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实施“校本教研文化战略”和“名师名校长”专项课题是推进教育科研田野式管理的有益尝试。至于“摘要和关键词”,它的主要目的也有三个:一是提醒读者须着意理解的几个关键性的核心词语;二是便于帮助文献资料的检索;三是告诉读者须领会的核心思想或观点。虽然还没有引起普遍的重视,但只要稍加提醒和指导,大多数教师可以很快掌握。

(三)关于正文

我们采用“问题的提出”“目标与假设”“研究过程与方法”“结果与分析”“研究结论”“问题与讨论”6个指标进行统计,能完整表达的几乎为0,文本结构是五花八门,篇幅长短不一,但有一个普遍的现象,多数研究成果都是“研究方案”的简单充实。

科学研究始于问题,教育科研也不例外。我们常常会引用爱因斯坦的名言:“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但在“问题的提出”中,又有多少人把“背景意义”转变成“问题的提出”呢?从这个意义上讲,没有“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综述”的课题研究是一种盲目、重复、低效的研究。而“研究过程与方法”是文本表达的主体,也是中小学教师做得最多、体会最深的内容。但不同的研究标题有着不同的文本表达,这也是我们要强调“实践研究”与“研究”区别的要诣所在。就中小学教师来说,我更钟情用“实践研究”这个标题,这样的研究报告,它的基本格式为:问题提出、研究目的、实施过程、研究成果(教学设计、教学论文或案例)、研究成果主要内容的分析、基本结论、问题与讨论。这两部分内容写好了,整个研究报告就初具规模。

在笔者看来,实施过程就是按《研究方案》所设计的“研究内容”一一作出阐述,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研究实施的具体活动;二是研究实施的效果怎么样;三是实施过程的学习与思考。只要抓住这一核心,附件等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四)关于参考文献

引用他人成果需要详细注释,这是一条基本的学术规范。中小学教师在文中加注是有困难的,但列出参考文献的要求并不高,可以在文中或文末写出作者姓名、文章标题、报刊或出版社名称、年月及页码。

三、对策和建议

离开了课堂的教育研究,算不上真正的教育研究。一般而言,中小学教师的研究不是为了创新、发展教育科学理论,也不是为了建构什么新的教育模式,而是着眼于解决当前教育教学工作中具体的细节问题。

(一)科学选题

如何在众多的教学问题中发现有研究价值的问题,一要进行文献检索。用“文献法”获取同类课题的信息。以前是否进行过同类或相关课题的研究,如果有这方面的研究,那么已取得哪些成果?可以借鉴和继承的又是哪些方面?碰到什么问题?深入了解同类课题研究的前沿地带,寻找巨人,摸到肩膀,设法登上。二要进行可行性分析。在人力方面,要考虑“你是否对这个课题持续地感兴趣”“你的知识是否能足够支撑你的研究课题”“你是否有合作伙伴”等;在财力方面,你要考虑“培训经费”“调研经费”“实验经费”等;在物力方面,要考虑“资料经费”“教学装备”等。三要确定名称。课题名称直接关系到能否立项,关系到课题能否做下去,关系到课题能否有一个好成果。

(二)建好档案

收集的主要档案资料包括:课题申报书,即课题方案;课题立项通知;开题报告;课题日志,包括研讨课、教研活动、课题培训、专家咨询等;中期点评报告;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包括论文、案例、随笔等发表或获奖证书;重要变更申请及获准批复;鉴定结题申请书;与本课题研究有关的附件;研究总结报告。

(三)认真编排

课题报告写好后,许多一线教师都喜欢“找人”,希望自己的“成果”能够得到关注。这种心理虽无可厚非,但实际上没有必要,练好内功最重要。让别人(读者、编辑、专家和领导等)发现你的创意和智慧,才能闪光。作者必须自己做好以下几点。

1. 文稿应该采用电脑打字稿和A4纸型(另有规定除外),页边空白采用电脑确认设置,或者至少阅读起来要舒适。正文采用5号宋体字(正文采用4号字和其他的字体,如楷体、仿宋等都不太适宜)。

2. 文章的标题应该采用与正文不同的字体,字号一般应该在2号以上,并依据标题字数加以调节,如果有主副标题,应体现两者的字体字号差异。作者署名建议采用4号或小4号楷体,标题和署名一般在页面居中放置。

3. 每一段开始需要采用段落标序,最好不要采用电脑中的自动套用格式(因为这样很不利于自己或者别人修改)。文章各级标题的序号建议采用“一、”“(一)”“1.”“(1)”“ (1) ”五级,中间可以跳过,但是不应倒置。如果是篇幅较长的课题报告,可以增加章节的分级层次。一般一级标题居中,其他几级标题左顶格,或者左空两格。各级标题的字体字号都应该有所区别,并且保持全文一致。

4. 要注意标点符号的准确性,不能随便臆造。

5. 文章中的图和表应该分开标注,不要简单地混称为“图表”。每一个图和表都应配有标题,同时分别标出连续序号。制作图和表应该采用单倍行距,同时其宽度不应超出正文。

写作研究报告虽没有固定的章法可循,但合理有序的步骤有助于我们理清思路。从资料的梳理到框架的搭建、从文字的表达到图表的制作、从格式的编排到附件的准备,等等,也许看起来很烦琐,其实我们并不难做到。许多作者觉得自己水平不够,希望编辑或专家帮自己修改文章,但实际上,自己可以为自己做很多事情。

参考文献

[1]陈赟.中小学教育科研成果评价的探索[J].北京教育 (普教) , 2007 (12) .

[2]毛作祥.中小学课题研究成果文本表达问题的探讨[J].教学与管理, 2007 (1) .

3.中小学继续教育总结 篇三

一、民族政策教育

内蒙古的民族团结教育地方党委和政府非常重视,把这项工作作为一项全局性的工作来抓,经常在一些重要的历史节点开展民族政策大检查活动,从总体工作的方向上让民族团结的理念深入指导各项工作.使得民族团结理念深入人心。

从1952年底到1953年上半年,内蒙古自治区将周边蒙古族聚居区相继划入,在民族团结的基础上,本着承认历史照顾现实的原则,开展了民族政策大检查,严肃批判了大汉族主义的错误意识和倾向,对狭隘的地方民族主义错误思想也进行了批评和帮助,维护和加强了民族团结。

1956年12月,内蒙古自治区成功地完成了三大改造,为了纠正改造中一些左的错误政策,正确解决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中的民族问题,按照中央的指示,内蒙古自治区对民族政策的执行情况进行了检查,着重检查和批评了不尊重少数民族的平等地位和自治权利的现象,反对了大汉族主义。

在文革时期民族团结局面受到严重破坏,在九一三事件后,为了稳定边疆局面,改善民族关系,1972年毛泽东同志说:“政策问题多年不抓了,特别是民族政策,现在地方民族主义少些,不突出了,但大汉族主义比较大,需要再教育。”1973年进行了民族教育政策大检查。

在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为了全面纠正在民族工作方面的左倾错误,自治区党委1977年1978年先后发出民族政策再教育的通知.

1980年春节前后在恢复1969年7月以前内蒙古的行政区划以后,自治区党委集中进行民族政策宣传教育。1991年3月面对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复杂局面,为了落实江泽民总书记1990年9月讲话精神,自治区开展了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

二、教师奖励政策

民族团结教育最主要的实行者是民族学校的教师,对于他们工作积极性的调动是实施民族团结教育的关键。内蒙古在对从事民族教育的教师奖励中充分体现了推动民族团结教育这一特点,对于蒙汉兼通的教师进行专项奖励,对民族学校教师在子女就业、发展党员、家庭生活等方面予以照顾。

1978年9月14日王铎同志在全区教育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上指出民族教师要努力做到蒙汉兼通,熟悉和热爱民族教育,在教师级职评定、工资调整、授予荣誉称号、表彰和奖励等工作中,要从民族教师的特点和实际出发,做出适当安排。用蒙汉两种语言文字教学,是民族教师工作的一个重要特点,要求较高,难度较大,但很有优越性。为了鼓励所有在民族学校工作的各族教师都能掌握两种语文,要创造条件,逐步实行两种语文教学津贴。在评定教师职称、荣誉称号、晋级、提拔等方面,要从民族教师的实际和特点出发,适当放宽,不搞一律化,一刀切。

三、地方民族教育课程

内蒙古地区在90年代全国统一编定民族团结教育课程之前 已经编定了自己的民族团结教育教材。1981年7月自治区教育厅将<<党的民族政策和自治区建设课>>列入初中的教学计划.放在初三下学期讲完法律常识后进行,每周2课时,大体讲八周左右.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初步学习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培养热爱各族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掌握和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以促进各民族的团结和发展繁荣,为加速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贡献力量.1986年自治区教育厅规定,在三四年级安排民族团结教育,每学期在课内安排2节,在课外安排1节。

四、特色奖励制度

内蒙古地区对于民族团结教育除了在物质上、制度上进行保障以外,采取了形式多样的鼓励方式,促进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开展。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全区的民族团结进步表彰活动

1983年发出<<关于筹备全区民族团结表彰大会的通知>>,各级单位召开民族团结表彰大会.9月自治区召开首次表彰大会.这是自治区成立以来,第一次召开全区性的民族教育表彰会。通过表彰和交流经验,进一步促进全区民族团结和我区的教育改革。从1984年起,每年9月定为全区民族团结表彰活动月。

2.奖励使用蒙古语文活动

毛泽东同志说: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一定要搞好.这个问题的 关键是坚决克服轻视和忽视民族语文的倾向.因为用本民族语言教学,即是民族情感问题,也是涉及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问题。授课用语问题处理不好,直接影响教学质量,也影响政策。1951年1月11日,《内蒙古日报》发表了题为《纠正轻视蒙文教育 努力发展民族语文》的社论。

1962年4月19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委员会关于颁布<<内蒙古自治区学习与使用蒙古语文奖励办法>>中规定集体奖励条件: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重视蒙古语文的学习和使用,在工作中切实执行蒙汉两种语文并行的决定,并在培养民族干部等方面作出显著成绩者.个人奖励条件努力学习蒙古语文,短期内由较低的水平提高到能用蒙文处理一般公文的程度,并在工作中由于积极使用蒙语或蒙文便利了群众,提高了工作效率,完成任务者.汉族和其它民族干部,由于积极学习蒙语蒙文,基本具备条件者,应优先奖励.

在《内教民字(81)7号》中指出在自治区 蒙古语授课的中学生中,要广泛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在此基础上,评选区内蒙文版的中学生读物。1963年出台了《蒙族中小学蒙汉语文升级考试办法》。1964年起在蒙古族中学和高等学校招生考试中加试蒙古语文。

3.学科竞赛和歌舞比赛活动

自治区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选拔和发现优秀人才,国际性、全国性、地区性的学科竞赛活动和授奖评选活动逐年增多,而蒙语授课学生由于受语言等因素的限制,很少有机会参加这类活动。为此,自治区教育厅、自治区民委和自治区语委三个单位牵头,并联合各盟市有关部门决定在全区蒙语授课中学生建立明安图杯理科奖和尹湛纳希杯文科奖。1987年5月4日内蒙古教育厅、民委、语委发出关于在全区蒙语授课中学生中建立明安土杯理科奖和尹湛纳希杯文科奖的通知,在蒙古族学生中选拔培养了大批有特长的人才。

4.中小学教师个人继续教育总结 篇四

中小学教师个人继续教育总结

本人在20xx年继续教育学习期间,坚持认真听讲,及时完成作业,积极参加考试。通过培训,使我在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教育教学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实现了从“教学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变。

一、思想认识的提高:

在继续教育学习中,我始终把师德建设摆在首要位置,变被动为主动。通过继续教育学习,使我更加坚定了教书育人的信心和决心。

二、具体收获:

1、学习了《教师管理智慧》、《教师个体品质的养成》、《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践》、《教师课堂教学常见技能问题》。本人积极参与培训、自主学习、专项活动、自我反省、对照检查、撰写心得等形式,认真开展师德教育活动,从而使自己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素养,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从而更加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关爱学生。

2、学习了《教师课堂教学常见技能问题》,本人以关注全体学生发展为主题,紧密结合实际,对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总结与反思。通过继续教育学习,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树立终身学习思想和与素质教育相符合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并将有效教学理念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实现了个人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

3、面对三年攻坚,教师应做好教学上的准备、认真研读课程标准;、熟悉了解教材内容;、抛掉旧大纲对知识点的要求;、学会整合不同版本教材;、了解课改学生;、了解教学内容;、熟悉新教学方式;、做好心理、知识、能力的准备。

4、了解到加强合作学习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是发挥学生集体智慧,让学生共同参与、交流信息、互相学习、相互促进、主动求知共同提高的一种学习方式。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小组群体的活动功能,给显示较多的讨论分析机会,使学生在知识方面相互补充,在学习方法上相互借鉴,善于合作。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每节课都体现出一位教师各自的教学策略,也就是各自的教学风格,一节成功的课能体现出多种教学策略。我想每一位教师,包括我

自己,通过教育科研,通过实践,在教学艺术上多会产生一次次的飞跃,真正成为科研型的教师。

中小学教师个人继续教育总结

祖国要振兴,教育是基础。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而今时代的不断进步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文化知识,逐渐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迎接时代的挑战。通过继续教育培训,我的个人素质又有了新的提高。现把个人继续教育学习的成果总结如下:

一、认真学习,努力实践,合作交流,充实了专业知识,培养了专业技能。本学年我学习了《新课程教学设计》、《课程与教学论》《评价关与评价策略》、《多元评价促进低年级学生生成与发展的研究探索》、《如何当好班主任》等专业指导书籍,我不断通过孩子的眼睛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要通过同事间的“互听互评”活动,观察研究教学来反思,要通过撰写教学反思及经验总结等文章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并通过孩子家长对孩子的发展要求反思自己的教学。

二、积极投身于课程改革实验中,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在个人角色定位上:、从单纯的教育者转变为教育的有心人。在教学过程中,置身于教学情境中,用研究者的眼光分析教学理论和实践问题,反思自己的行为,积累经验,探索教育的新理念;是从书本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创造型教师,用自己的创造性言行潜移默化的感染学生,为他们提供宽松、愉快的创造氛围。在师生关系中的角色定位上:我从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知识学习的引导者,是学生学习的支持者,克服困难的援助者;并从知识和课堂上的权威转变为

平等交流的伙伴,教学中建立师生、生生间相互交流的氛围。在与课程关系中的角色定位上:从传统课程实施的执行者转变为新课程改革的建设者和开拓者,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转变为终身学习的形成,帮助孩子形成探究意识,使孩子能主动寻找和创造新的方法解决问题。

通过自学《如何当好班主任》一书,我学到了魏书生老师先进的班级管理方法,并把这些先进的方法和理念运用到自己的班级管理工作中,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使我班的班风和孩子的学习、思想状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5.中小学继续教育总结 篇五

对于农村的中小学教师来说,理论方面的知识比较欠缺,这次远程培训在很大程度上给我们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使我们的教育理论知识和业务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参加了这次远程培训学习之后,我的教育观念有了极大的转变,对今后教学中惯彻、实施课程改革精神及个人教育教学能力的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虽然目前全方位的新课程改革,很多时候让我无所适从,有很多时候,我也感到茫然,感到束手无策。而这次培训学习就为我打开了一扇窗,拨云见日,使我在一次次的听课、学习感悟中豁然开朗。无论是教授们的专题讲座,,还是课例授课,都让人耳目一新。授课教师幽默风趣的语言,平易近人的教学风范,都令我赞叹不已。他们“以学定教,关注学生促进发展”或是“让反思成为一种习惯”的教学观念都给了我深深的震撼,他们在课堂上那种浑然天成,对比鲜明的教学风格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们在课堂上和蔼可亲的教态,信手拈来的精妙发问,动之以情的引导,形象生动的讲解,令人如沐春风。我想:他们如此娴熟的教学方法,是与他们刻苦钻研和教学实践密不可分的。他们之所以能达到现在教学随心所欲的境界,是因为他们付出了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真所谓“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啊!

在专家、教授的讲座中,提到教师教学中需要转变观念的问题,以前感觉这些理念都是空洞的,又觉得是那样的触手可及。记得有个专家这么说“你要做个好老师,首先要真诚的去爱学生,在你的教室里面不应该有盲点,你的爱的目光应该扫过每个角落,他们都是你的孩子,要努力让他们都爱上你,爱上你的课,即“亲其师,则信其道”。这其实还不够,他们听你的,成绩好了,自信了,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是教育的目的所在,也是教师的职业神圣之处。”因材施教就是要了解每一个孩子,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成为科学家和发明。,而那些科学家、发明家小的时候也不一定是天才。我们的教育也不是要把每一个孩子都培养成科学家、发明家,而是社会需要的各种各样的人才。

狄雁教授说得好:上好一节课的关键是教师,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发展。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首先,要求教师有“对象”意识。教学不是唱独角戏,离开“学”,就无所谓“教”,因此,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其次,要求教师有“全人”的概念。学生发展是全面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或某一学科的发展。教师千万不能过高地估计自己所教学科的价值,而且也不能仅把学科价值定位在本学科上,而应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因此他们认为教师、学生及科学课堂教学都必须进行角色转换,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真正成为科学学习的主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在老师的潜移默化中培养语感,把学母语的那种感悟能力自觉地运用到学习其他语言当中。老师要尽可能搜集各方面的东西,提供信息源,制造信息沟,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要因地制宜,利用好身边的教学资源,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但像我们农村学校,教学设备不齐全,教学环境不如城市,学生素质也不如城市的学生,我们教师的任务就更坚重了,所以我们更应该立足于自己的教学阵地,为学生创造好的语言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素质,同时也提高自己。

6.中小学继续教育培训活动总结 篇六

中小学继续教育网络学习活动,为我们教师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机会,我积极学习,认真聆听专家讲座,在学习中,主动反思、主动联系本职工作,并进行课堂教学实践,用心去领悟教育理论观点,这次学习使我在教学理论的提升和教育观念的更新上得到了大量的补充,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同时也解决了一些我以往教学中的困惑。下面对我本次学习活动进行总结:

这次学习使我提高了思想认识,提升了教学理念,让握掌握知道了以教研组为单位的校本研修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平台,教师要作“长明灯”,就必须能持续不断的更新专业知识和理念,要不断进行校本研修,认真专研教学,保障课堂教学质量。专家们精辟独到的分析又使我们知道了教学中应该注意什么,大胆抛弃什么;我十分珍惜这一难得的机会,一有时间便进入到这一网络平台中来,在这里自由浏览、评论他人文章,视野变广了,我了解到教学中最前沿的知识,充分理解了新课改理念。

专家讲座,让我有一种与名师面对面对话的感觉,其中,参与性教学法尤其重要,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得到鼓励,这样才能积极的学习。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课堂提问艺术也至关重要。教学中不仅教师要善于提问,还要善于启发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学习使我了解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特点及任务;明确网络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掌握在网络环境下开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名优秀的教师要有丰厚的学识。优秀教师应在繁重的教学工作之余,读书学习,方能使自己知识渊博、观察敏锐、充满自信,永葆教育智慧之活水永不干涸。“经验+反思=成长”。的确,教师专业成长的新陈代谢就要不断地反思,而反思需要不断地与他人交流,当今网络教研顺应了当代教师的这一需求,它给我们提供了对话平台,大家一起共享教育资讯,在专业引领下平等民主交流,促成了教师团队合作。

7.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发展对策研究 篇七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历史与现状分析及发展问题研究”课题是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办立项的教师教育专项研究重点课题。2008年10月中旬, 湖南省沅江市教师进修学校组织人员调研, 选定题材、初步完成了课题申报的基础性工作;2009年3月, 通过省继续教育指导中心评审, 正式立项研究。

一、课题简介

⒈问题的提出

湖南正在实施教育强省战略, 建设一支师德高尚, 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是教育强省 (市) 的根本保证。教师参加继续教育, 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但如何有效地的推进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 确有许多值得研究和探索的必要。为此, 我们提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历史与现状调查分析及发展问题研究”这一研究课题。

⒉课题界定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对已获得一定合格学历和专业技术职称的在职教师进行的教育活动, 是学历教育的延伸和发展, 是使受教育者不断更新知识和提高创新能力, 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而进行的培训, 也是现代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产物。本课题着重研究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发展策略, 即继续教育模式、方法、途径、课程资源建设、制度建设、评价激励机制、经费保障、县域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整体发展等问题。

⒊研究目标

⑴探索科学的中小学继续教育的发展策略, 创新中小学教育继续教育模式、途径与方法。

⑵让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成为实践课程改革不可缺少的环节。

⑶促进中小学教师教育理论水平、教学技能的提高, 特别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

⑷推进新时期中小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程, 使中小学教师把参加继续教育成为从事教育工作的终身学习的一种自觉愿望和行动。

⒋研究内容

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过去和现状的研究 (包括法规制度、组织管理、培训方式、内容与方法、培训课程、教师的认识水平及学习总量、经费管理等) 。

⑵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对教师课堂教学的影响与作用 (包括继续教育理论、教法、教学手段、教师业务能力、学识水平、教学效果) 。

⑶如何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 (包括培训条件的改善、培训经费的计划落实、区域资源共享的问题) 。

⑷专家辅导与远程教育、校本培训与课堂教学视导、优课观摩与研修等多种继续教育有效方式的研究与实践。

⑸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资源储备、师资选聘与师资库建立, 培训对象的确定, 培训内容、形式的设计, 培训效果的评价与跟踪调查反馈的办法等。

⒌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本课题主要研究方法是行动研究法, 文献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

研究思路:从本课题研究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历史与现状调查分析入手,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 找出过去工作的不足与问题, 总结成功经验, 在此基础上, 总课题组及子课题组人员有机协同, 着重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课程设置、教学目标和继续教育的有效措施、途径与方法探究以及继续教育的创新发展策略等方面予以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 形成具有一定价值的、有益于今后继续教育发展策略和方法。

6.子课题研究

⑴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历史与现状分析研究。

⑵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习资源及课程设置问题研究。

⑶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学模式与管理研究。

⑷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对教师课堂教学的影响与作用。

二、我们所做的主要工作

本课题在研究对象上, 我们确定了以中小学教师为研究对象, 重点对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继续教育的研究;研究内容上, 我们确定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历史、现状对策研究”;研究方法上, 我们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采用“点上实验, 面上推广”的方法。2009年5月18日, 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谢先国、黄佑生等专家组一行莅临本校, 主持此课题开题论证会。省专家组一致认为该课题具有前瞻性、发展性和实践指导性, 课题观点鲜明、目标明确、内容具体, 思路清晰, 具有研究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为全省乃至全国的教师培训机构的教师教育工作, 提供可行的理论依据和发展策略, 省继续教育中心把该课题确立为全省十个重大课题之一, 开题振奋人心, 极大的鼓舞了全体研究组人员的积极性, 揭开了课题研究的序幕。

一年多来, 本校课题组开展了以下有效的研究工作:

⑴深入中小学校, 扎实开展调研。对全市124所中小学进行一次全面走访调研, 得到调查问卷866份, 个案72份, 形成合理的、科学的统计数据, 完成了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较强的《沅江市中小学教师教育历史与现状》的调查报告。该调查报告为当地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并在益阳地区推广。

⑵我们了解了历史, 认清了现状, 并进行了深刻分析, 进一步明确了研究目标和研究思路, 诸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践过程中的上下协同、齐抓共管、区域联动、全员整体发展的策略以及从实践来到实践去的研究思路。

⑶在学习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 探索出中小学继续教育发展的新模式: (1) 教本教研与区域性互助协同教学模式; (2) 远程教育与集中培训的协同培训模式; (3) 个性反思与主题核心的协同培训模式; (4) 专家引领与自主研修的合作协同发展模式。

三、课题研究主要阶段性成果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历史与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这一课题是一次集师资培训、教学研究、教育管理于一体的综合性研究, 经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 取得如下成果:

⑴理论研究初步成型:初步构建形成“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整体协同发展中小学继续教育”的策略, 包括有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历史、现状及对策, 县域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创新发展策略, 以及校本研训和教师自主发展的多要素协同发展的理论等等。

⑵课题研究初见成效:完成了具有继续教育指导意义的《沅江中小学教师历史与现状的调查报告》, 探究出县域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整体发展的协同发展策略, 撰写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相关问题研究论文有8篇在国家级和省级刊物发表。

⑶积累了开展教师继续教育的成功经验。第一, 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 强化中小学校长的管理职责, 齐抓共管, 是继续教育有效规范发展的保障;第二, 构建科学的教师继续教育运行机制和教学模式是继续教育向纵深发展的前提;第三, 发挥教师培训机构的指导作用, 突出校本培训, 激励教师自主创新发展是继续教育的关键。

四、课题后阶段的研究思路

课题成员围绕课题的研究目标, 立足实际, 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现状调查入手, 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历史与现状分析思考,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协同发展策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模式创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资源和师资资源的整合、配置、建设与利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政策、制度及机制建设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和实践探索, 形成了具有一定指导价值的研究成果, 但研究内容、研究结果还需要进一步结合实际进行充实和完善, 开展进一步研究。为此, 后阶段我们将扎实开展以下研究工作:⑴进一步探究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协同发展策略, 不断完善其理论体系。

⑵运用研究成果, 指导培训实践, 在教学实践中推进课题研究, 完善研究成果, 用半年时间试点, 然后全市全面铺开。

⑶继续创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模式, 并协同实践多种模式, 多途径、多方法、灵活多样地开展教师继续教育。

⑷积极整合和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丰富课程内容和教学风格, 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践性、自主选择性。建立区域性的教师培训师资资源库, 调动教师的学习积极性, 推进教师全员培训。

⑸重点探究以问题入手、以小课题研究模式为重点的校本培训和县域教师培训, 全方位、多层次、经常性引导教师开展继续教育, 扎实有效协同合作, 整体发展。

8.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之我见 篇八

一、 继续教育教材问题

人们都知道,教材在教育中的地位一作用至关重要。它可以规范教育的内容,引领教育的方向,在某种程度上决定教育的效果,因而,好的教材就是好的继续教育的基础和前提。以笔者拙见,编写的继续教育教材既应适合当前的形势,又要着眼于长远。所谓当前形势,就是指要结合教师的实际;所谓长远,就是指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一句话就是要“适销对路”。广大中小学教师的实际又是什么呢?经过各种途径的学习和进修,中小学教师的学历合格率已在不断提高,多数或绝大多数教师已经学到或已经具备所任学科的专业知识。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发现了不少问题,产生了不少疑难,由于受条件的限制,特别是在农村中小学校,这些累计起来的问题疑难大多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另外,一般人的教育观念比较落后,教育手段相对滞后,致使不少教师不能适应技能进步和教材改革带来的挑战。这就迫切希望继续教育的教材给自己提供改变上述困惑与被动的知识、方法和途径。如果编写的教材摸不透教师的实际需求,或是简单罗列剪辑目前正规大学在校学生的教材的某些内容,势必让接受继续教育的教师感到大失所望,参加学习的积极性严重受挫。为此,语文、数学、外语等主要学科,能否组织资深的专家学者统一编写教材,以便解决目前各地自编教材质量水平与学员实际的矛盾。

二、 授课教师的问题

据笔者所知,在我校授课的几乎都是聘请当地所在的教育行政部门或师范学院的教师,这样做,虽有方便、快捷易于组织协调的优点,但因受地域和水平的限制,再加上对基层中小学教师实际情况了解不够,致使个别被聘请的教师的授课实际与学员的希望之间存在较大的距离。为此,某些课程是否可以考虑跨地区、跨部门聘请教师授课。比如:“中学课堂教学”课,可否聘请某些确有真才实学的特级教师或高级教师授课,若能这样,既可避免因“近亲繁殖”带来的诸多缺陷,又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教育资源的优势,充分满足学员的求知欲望。

三、 教学方法问题

谁都知道,教学方法只有切合学科特点和学员实际,才能发挥教材应有的作用。否则,就会事倍功半,甚至少慢差費。如:“现代信息技术”课,农村的教师由于受条件的限制,平素对计算机接触极少,从内心说都是想通过继续教育学到一点实用的技能。如果教师嫌麻烦,图省事,只是空对空的口授,学员就会觉得收获很微。再如:“教育法律法规”课,结合实例讲解,学员就会感到学得牢,用得上。若照着条款一味诠释,学员的听讲情绪就会大打折扣。

四、 学员管理问题

俗话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各种管理制度的制定,要合理周严,更为重要的是在执行过程中落到实处。不能因为参加继续教育的教师都是成人,特别是农村教师,更不能放松对学员的管理要求。不能否认,某些学员接受教育的思想不正,有的抱着混培训学时证的态度参加听课,有的还请人代抄笔记,甚至还有人找关系,做人情不参加听课等等。如果管理松懈,成文的规章制度则成了聋子耳朵,一方面害了广大学员,另一方面会在更大的范围之内败坏继续教育的名声,造成不良的影响。

综上所述,仅为笔者一孔之见,希望能引起有关部门及教育组织者的高度重视,以便使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开展得更加卓有成效。

9.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学习总结 篇九

作为教育战线上的一名新学员,参加此次学习培训,通过聆听领导专家和基层一线教育教学名师讲授,很受教育和启发,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强化以大中专院校继续教育为平台的培训知识体系建设势在必行。

当前世界新事物新观念层出不穷、日新月异,知识更新尤为迅速。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大国、人口大国、资源大国,但还不能成为经济强国、人才大国、富庶之国;究其原因,主要是人才缺乏、科技落后,根源是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学方式等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要建设学习型社会和学习型组织,构建社会及个人知识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目前各级各部门对成人继续教育日益重视,各种类型、内容培训比比皆是,培训学校五花八门,但是培训学习的效果不理想,不能满足培训学习者的需求,很好地解决培训者需要解决的问题。培训机构的规范化,培训知识的系统化、科学化,培训考核的具体化都亟待完善。只有将各类培训有组织有计划地归口于国家大中专继续教育院校专门实施,才能较有效避免和减少人、财、物等社会公共资源的浪费,整合教学资源,特别是优质资源,提高继续教育的社会经济效益。

二、强化调查研究是提高继续教育水平的基本前提。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情况千差万别,培训内容丰富多彩,但是培训必须有针对性,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增强针对性和实用性。要求培训者首先要贴近被培训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掌握和了解培训需求,找准问题难题及重点,分析成因,探讨寻找突破的方法。力戒坐而论道“空对空”、守株待兔、找米下锅等被动式和不切实际情况发生。与此同时,培训机构要加强对承办项目的科学、全面、准确的评估,注重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创新培训方式,提升培训水平。

三、强化主讲教师遴选工作是搞好培训的重要环节。

大学不是有高楼而是要有大师。名师出高徒。成功办好培训——组建优秀师资团队要先行。学校要建立激励机制,大力培养学科齐全、各具优势的创新型人才队伍,多形式、多渠道引进省外、校外多学科研修、讲授领导人才。要顺应时代发展需要,建立能进能出、可上可下的优质适用师资库,实行开放、科学管理,并制定完善专家名师评选、认定、管理、待遇等制度,充分发挥优秀师资示范、引领的作用。

四、强化后勤服务是搞好培训的基本保障。

10.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总结 篇十

按照《内蒙古自治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的文件精神,在总结前两期继续教育培训经验的基础上,于20暑期启动第三周期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在中心领导的的大力支持下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顺利完成了本次培训任务,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培训出勤情况

体育继教班的培训时间是年1月15日―2011年1月17日,班级总员94人,分别来自全旗40所中小学,实际出勤84人,出全勤的是81人。其中不明原因未参加学习的有9人、有1人因腿摔折请假三天、1人因岳父病故请假两天半、1人人因结婚请假两天,还有一人因有上级领导到学校视察工作请假一天。同时学校领导严把出勤关,请假的学员必须出示主管领导签字的假条才生效,而且下期还必须补满所缺的课时,才能在继续教育培训手册上填满本年度的培训课时。这样既保证了正常的上课秩序,也使学员们能安心学习。为我们培训任务的顺利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培训内容

本次培训为了做到“理论学习与实践研究”相结合的原则,我们设计了“自制教具讲座及实践、游戏创编及展示、曲棍球教学、有效利用场地器材、优质课展示和怎样听课、评课”这六个专题。张小波老师的自制教具及游戏创编和张宏涛老师的场地器材的开发与利用,对老们触动很深。他解决了农村学校教学资源缺乏,教学条件差,体育器材不完善、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等问题。他们创编的游戏丰富多彩,既能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又能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还能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孟林柱老师的曲棍球教学,使学员们既了解了莫旗的传统体育项目曲棍球的发展历史,又学会了曲棍球的教学方法及比赛规则,填补了体育教师看不懂曲棍球比赛这项空白。迟文川老师的《篮球基本动作学习》,看似一节简单的基本动作学习,但是他把中华武术和音乐溶于其中,使学生既能感受到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又在气势宏大的音乐中受到文化的熏陶,体现了多学科整合的.教学思想,使学员们耳目一新。教研员孙平辉老师结合迟老师的展示课,让学员们在交流讨论中提高课堂教学能力,学会了如何看待一节好课,怎样听课和评课。

三、培训形式及特点

本期培训是采用“专家引领,课例观摩、交流研讨”的研训一体的培训形式,为了调动学员已有的知识经验,我们高度重视他们在培训活动中的参与,针对每一个专题均有供学员思考、讨论的时间和空间。培训中不仅有理论提升和讲座,而且有互动交流和实践,既有课堂观摩和学习,又有互动评课和专家引领。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很受学员欢迎。

四、培训收获

通过调查问卷反映出,大家对主讲教师的工作很满意,感觉收获很大,不仅学到了理论知识,提高了教学技能,还与同仁一起探讨了许多有益与体育教学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使他们不再抱怨学校领导不重视体育课,教具缺乏,尤其是听了两位张老师的课后,很受启发,回去后一定要学以致用,使体育课上的有声有色。同时希望教培中心能多办一些这样的培训,使学员不仅能增长见识,还能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总之在今后的培训中我们会总结经验,找出不足,积极探索教师培训的新模式,使继续教育培训工作越办越好!

吴丽梅

11.中小学继续教育总结 篇十一

一、目前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信息渠道不畅,教学内容和实际需求脱节培训单位与培训管理部门以及中小学校三者之间信息渠道不畅 , 造成培训者与被培训者“供需不见面”。培训教师不知道参训教师需要什么知识 ,因而只有按自己的主观认识安排培训内容。

2、集中培训,方式单一,难以反映不同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理想的培训要关注每一个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同一所学校,教师的兴趣,学校确定的发展方向,教师年龄、教龄、学历、职称结构不同,素养基础、人生经验不同,最终的发展目标不同,培养内容和方式自然不尽相同。

3、缺乏培训质量评估机制。目前 , 教师继续教育一般是由教育行政有关部门按照常规培训安排 , 向当地师资培训机构如教育学院、师范院校、 进修学校等单位提出培训计划 , 由培训机构制定课程培训计划。

二、建立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培养模式的思考

根据农村基础教育的现实条件和共同特点,总结我国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的经验和不足,借鉴国外在这方面的有益做法和相关理论,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职后培养 , 应有针对性地安排教育内容,开拓继续教育的多种途径 , 建构多元化的培训模式。基于这种认识,提议建立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分段式、分层次、多元化的动态培养模式。

三、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的主要具体模式

1、教育机构的培训

这是我国多年来一直实施的一个主要模式。从中央到地方,各地基本上已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培训网络,包括县(区)进修学校、教育学院和师范学院。它们承担着学历培训、新教师培训 职务培训和骨干教师培训等任务。培训机构的培训一般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或培训形式如:

(1)课程培训形式。课程是教师培训的基础。可根据教师的各种需要和教学目标的要求,建立各类层次的课程,用于英语教师继续教育。(2)案例教学形式。这是近几年来从国外教育实践中引进来的继续教育教学形式。要求应用案例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范例,让教师充分开展学习、分析和讨论,从中得到提高。

2、远程(网络)教育

随着信息网络的发展,利用信息网络培训教师已成为一个新的发展手段。通过网站向教师提供各类备课包,正在成为远程教育的一种新形式。目前,我国一些经济发展快的地区已着手建立中小学校校通网络工程。在条件成熟时,农村也可以利用这种现代化教育信息交流平台,实现对每一个农村英语教师进行点对点的培训和指导。

3、导师带教模式

几年来,一些中小学也借鉴高等院校的导师制 ,采用导师带教的教师培养模式。为了更好地培养高质量的教师 , 各地由师德优秀、教有专长、在本地区有很高知名度的教师组成导师团 , 负责对该地区的各类教师 ( 尤其是骨干教师 ) 进行培训。

4、校本培训模式

校本培训是指教师任职的学校自主确定培训计划,设计培训形式、培训内容的继续教育的新的培养模式。这种学校本位的培训模式越来越成为当前国际性的发展趋势。也可以说它是学校自发性的在职进修 , 是教师、学校的共同之作。

5、专题研究模式

结合教育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加以提炼 ,形成专题,然后以专题研究为中心成立课题组开展研究,激发教师学习理论 , 掌握科研方法。其优点是专题来自于教学实践,又可指导实践。

6、研训一体化模式

这是将课题研究与师资培训结合起来的新模式。它将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所遇到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科研课题立项,组织教师共同研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经过资料收集、分析研究,形成科研成果,然后再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师资培训的课程,将科研论文改写为培训教材,向更多的教师推广科研成果,让更多的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加以应用。这种培训模式有别于一般以理论学习为主的教师职务培训,更多地结合实践,结合教师工作实际,是一种实效性很强的培训模式。

7、教育考察

参加国内外的教育考察也是继续教育的一种途径或模式。各地都出现不少先进学校和学科带头人,组织教师参加教育考察 ,吸取教学改革的先进经验 , 并将其精神带回本校,也是一种教学进修。

从培训到培训教师的转变体现出对教师继续教育或者说教师职业发展的观念上的跨越。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培养模式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对于具体培养模式的选择,首先应考虑其实际效果如何,要因地、因人、因内容等而异,一切从效果出发,讲究实效性;其次,教师继续教育具有成人、在职、 业余等特点,在确定具体培养模式时,应充分尊重参加继续教育的教师的个人意愿;同时,学校可以根据本校的情况,针对不同教师的教育需求,在征求教师意见的基础上,确立本校长期的继续教育计划,包括培养模式,以谋求理想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 程素珍.中小学外语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及途径[J].教学与管理,2004(12).

上一篇:宪政制度下一篇: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发展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