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学期工作总结

2024-11-10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学期工作总结(精选8篇)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学期工作总结 篇一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学期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把研究的重点放在了情感态度和数学思考及价值观等方面与课堂有效性的关系上,现在把研究过程中的收获总结如下:

在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中,《新课程标准》设置了“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的教学目标,这正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在数学课程中的具体体现。新世纪的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统一在数学教学的整体目标中,而不再像过去那样只是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那么如何才能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应贯穿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培养过程中去呢?

一、建立和谐真诚的师生关系,解除学生心理障碍

心理快乐能使人处于积极向上的状态,对一切充满希望,充满信心,充满创造力。课堂上,学生要尊重老师,老师要爱护学生,积极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平等、合作、民主的课堂氛围。

数学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首要面对的问题是帮助有心理困扰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大多数表现为后进生。作为教师要正确对待这部分学生,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建立起自信。教师要和他们交朋友,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试问在一个和蔼可亲的老师面前,在宽松、自在的气氛中学习,学生怎会不对他任教的学科感兴趣呢。要学生亲近老师,老师必须首先热爱自己的学生。实践证明教师真诚对待学生,对学生的喜爱之情能引起学生

积极的情绪体现,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且能转化为学习动机,使学生解除心理障碍,由怕学到爱学。

二、激发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愿望

我们要充分挖掘学生身边熟悉的学习素材,能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积极愉快地参与学习活动!这样,我们就拥有了良好的开始,激起了学生积极学习的情绪。就如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的: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在设计《旋转与平移》一课时,我就力求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在本课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我精心录制了转盘、观光车,缆车,电梯等视频来揭示课题;然后呈现游乐园的照片,让孩子们在其中去寻找旋转和平移现象;接着让孩子观察水龙头,风车,陀螺等实物;并欣赏录像《生活中的旋转》,将孩子们带进“旋转和平移”的世界;最后还让学生玩玩具,去发现并制造出旋转与平移现象,让抽象的数学和孩子们丰富的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习数学,探索真实世界中的数学,这比单纯的数学学习更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三、鼓励学生敢于发言、讨论、交流,展现自我数学学习过程是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判断推理等探索性和挑战性的活动。我在课堂教学中注意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多创造一些让学生展示自我个性,展现自己思维过程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意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面向全体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地提出问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言和交流的机会。

在教学中,应当让学生占有足够的自学时间,享有广阔的联想空间。例如在教学“长方形面积计算”时,在实践运用阶段老师提出有长6米、宽4米的房间需要铺地毯,现在商店有宽1米、2米、4米三种型号让学生自由选择,说说自己的看法。有的说“买1米拿起来方便”有的说“买4米的铺起来美观大方没有接口”还有的说“选择2米,这样又方便又省钱,床底下可以不用铺”。看!学生的回答多精彩啊!不仅自己有了选择购买的方法还大胆提出观点帮助老师省钱。课堂中让学生质疑问难,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使学生在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养成了质疑敢问的习惯,学生的创新意识的苞芽得到了保护,将逐步形成会问、善问的思维品质。

四、鼓励学生善于与他人合作

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自尊心、自我意识强,不善于与人合作。在教学中我注意创设情景,让学生在与同学的合作学习中体会到快乐。要变传统的学生“认真听讲”为“小组合作”、“同桌合作”、“师生合作”等多种群体学习方式与独立思考的个体学习方式有机结合,优势互补,促进学生自主求知。

例如,在教学“分类”第二节,按不同标准来分类时,我让学生以4人一组的形式学习,每个人把自己文具盒里的铅笔都拿出来,集中在一起,摆放在桌子上,组内先观察,再讨论,最后动手把自己认为一样的分在一起。分完后,我又请每一组派一个代表给大家汇报:你们组是怎样分的?按什么标准分的?想了几种分法?经过讨论交流,学生们想出了十几种不同的方法。例如:

1、按铅笔的颜色分;

2、按铅

笔的长短分;

3、按铅笔中有没有橡皮头分;

4、按铅笔有没有削过分;

5、按笔杆上有棱和没棱分;

6、按笔杆上的花纹来分;

7、按有铅笔尖和没有铅笔尖分……学生分铅笔的方法之多,真是出乎我的意料。当我把学生的方法介绍给其他教师时,他们无不为学生的创造才能而惊叹、称赞。

五、有效的评价方式,点燃学生学习的激情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促进学生学好数学的必要保证。只有让小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学习才不会成为他们的负担,才能使小学生能够愉快地、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有效的评价方式,是提高小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法宝。教师要把握孩子的心理,了解学生的需要,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更有效。小小的一句评价,也许就可以点燃学生学习的激情!这让我想起了一个寓言:一根大铁棒去撬一把锁,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无功而返;而一把小钥匙,轻轻钻进锁孔,身子一扭,锁就开了。大铁棒很不服气,而小钥匙说,关键是我了解锁的心。学生积极学习数学的情感态度是在数学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培养的。让学生在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过程中体会学习数学的快乐情感,形成稳定的、积极的情感态度,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心理情感基础。

2.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学期工作总结 篇二

一、认真学习教材

小学数学的内容本身比较简单, 但出现在课本中, 无论是知识系统的安排还是内容呈现的方式, 都会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以往的教学经验, 做出周密的考虑和精心的加工。因此, 教师掌握课本所涉及的数学知识并不困难, 但要明白教材的编写意图, 游刃有余地驾驭教学内容, 还必须在教材解读上面下一番功夫。解读教材就是熟读教材, 研读教材, 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 把握教材的内涵。首先教师要吃透新课程的理念和精神实质。理念决定行为, 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教学观念, 违背认知规律, 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已逐渐被淘汰出局。新课程理念明确了新的师生观: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新课程改革坚持“以生为本”的思想, 就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 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 主动用新课改理念指导行动。其次是要认真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新课标要求教师用教材, 而不是教教材, 要求教师要对教材进行重新创和二次造加工, 使教材“焕然一新”, 学生喜闻乐见。

二、充分了解学生

了解学生是实行有效教学的前提条件, 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和需求, 才能有的放矢, 才能胸有成竹。了解学生需要过程, 需要教师走进学生中间, 和学生交朋友。这就要求教师要摆脱“师道尊严”的束缚, 放下架子, 以平等的心态和学生进行交流。

1. 营造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坚持以人为本, 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 提倡个性化学习和多元评价。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的即时评价是无处不在的, 一个亲切的微笑、一个会意的点头, 都会给学生以鼓励。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鼓励性的评价, 更能激发他们的热情。如“你的想法很特别, 同学们来讨论一下。”“你的问题很有价值, 老师很重视。”亲其师, 信其道,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有效性的基础。

2. 备课从了解学生入手。

新课程改革倡导“以人为本”的理念, 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学习不是学生被动接受信息的过程, 而是在他们原有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的过程。教师在教学前, 就要对学生进行充分的了解, 针对其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新的教学, 这样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课堂上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

新课程改革既关注学习结果, 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引领学生的学习情绪, 激发他们的学习情感, 使学生的精神处于亢奋状态, 使学生的思维活动跟教师的讲解同步。

三、优化教学活动

1. 创设有效教学情境。

数学家华罗庚说过:“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 成因之一就是脱离实际。”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优化以“生活”为背景的教学内容, 把生活素材、生活经验、生活情景作为重要资源, 引进和提供给学生去理解、去体验。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主动的过程, 对学生学习的内因的最好激发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即主要来自学习活动本身内在动机, 就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教学情境的创设要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如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时, 我创设了这样的生活情境:你想买一本标价是11元的书, 怎样才能简便地把钱付清又不用营业员找钱?然后请学生说说看。这样联系学生生活实例进行教学就会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进而喜欢数学。

2. 要注重合作的有效性。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 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有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合作学习的价值就在于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 我们要努力为学生创造条件, 努力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空间, 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有效的小组合作必须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学生有主动参与的热情;二是小组成员共同参与、共同发展、参与面广;三是合作效果的延展性明显。学生能从合作中学会学习、养成习惯、提升思维以有利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比如在学习笔算加法时, 教师通过对几个学生的板演进行评价之后, 在有了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 小组内讨论“笔算加法应注意什么”, 这时小组每个成员都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讨交流, 互相补充, 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出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 这是学生自觉获得的知识, 因此会记忆深刻。

3. 要重视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在教学中, 教师除了诱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之外, 更重要的是把科学的思维方法纳入到学生的认识结构中去, 使学生产生更广泛的迁移, 多方位、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能力。如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时, 我们可以让学生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去摆圆形, 动手操作, 发现规律。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学期工作总结 篇三

一、具体论述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的能力真正有所提高。有效的课堂教学对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有重要的影响。

1.充分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情感因素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学生具有积极向上的情感,学生的学习就有动力。反之,如果学生情感上就不喜欢、甚至厌烦学习,那么就算外界再对他进行帮助,也是收效甚微。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营造一个让学生放松的学习环境,师生之间关系和谐,同学之间友爱互助,在课堂上学生可以自由发言,勇于说出自己心中的想法。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学生的情感因素一定能被激发出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肯定高涨,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深入钻研教材,确保知识的有效性。 对于学生而言,教学知识的有效性是指新观点、新材料的学习,他们在学习以前是不知不懂的,学后就能理解并充分运用的内容。可以说,学生的知识增长、智慧发展、思想提高以及教学的心理效应都取决于有效知识量。所以,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深入研究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确保学生学到有效的知识。

3.探究有效的学习过程。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在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有所收获。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居于重要地位,但小学生还很稚嫩,还处于成长发展的过程中,他们年龄小、经验少、知识和能力比较薄弱,所以,他们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都不高,非常需要教师的帮助与指导。这个时候,教师的作用就突显出来了,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无法解决时、学生之间出现意见分歧时、需要总结概括知识要点时,教师都要进行及时的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提高思维能力。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面向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有差异的学生。因此,有效的教学过程必须要面对全体学生,特别是具有差异性特点的学生。面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思考,发挥自己的个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接近自己的“最近发展区”,“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我能学好”的自信心,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4.联系生活实际,创造有效的生活情境。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学生熟悉的情境、熟知的生活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注意力集中,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造与学生的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产生学习的需要,从而积极主动地进行数学学习。教师在创造生活情境时要注意:一方面,生活情境的选取要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如果情境的设计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就算是特别好的设计,也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必须要选取学生生活中确实存在的情境,比如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学生熟悉的素材等,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进行情境创造,让学生产生亲近感,从而积极主动地投身到课堂教学中来。另一方面,教师创造的情境要比较简单、明确,不要繁复、啰嗦,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也就是说,教师创造的情境最好只有简单的铺陈,然后就切中主题,进行数学练习,千万不要一味追求情境的真实,做一些繁琐的设计,导致学生的心思都不在学习上,反而会降低教学效率。比如教师在教学运算方法时,可以创设一个类似“在商店卖东西”的情境,但是一些教师为求真实,费尽心力将教室布置成商店,挪动课桌,再摆上货物,等等。这样的教学看似热闹,但是费时费力,还可能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反而对学生的学习不利。

5.注重教学反思,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反思很重要,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要总结、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完成了教学任务?哪里出现了意外情况?学生学习状况如何?有哪些反馈意见?教师是否掌控了课堂教学,哪里不尽如人意?教师要在反思中找出有规律的东西,在不断“反思”中进步、完善。以教学反思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效果也一定会更好。

二、如何上好小学数学课

1.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造情境,调动课堂气氛。 教师要创造的情境一定要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在一起,所以教师要尽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生活经验入手创设情境,引出将要学习的内容,教材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用这样的方式教学,学生乐于接受,也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的能力。

2.通过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小学生年龄小,还不是很成熟,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弱,感性认识比较丰富。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和创造各种图形或物体,让学生用手摸、自己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实践,同时教给学生一定的操作方法,让学生在观察、测量、拼摆、画图、实验等操作实践中分散思维,大胆思考,从而掌握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让学生动手实践,通过学生亲身参与的实践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3.构建轻松和谐的师生双边活动,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轻松和谐的师生双边活动和课堂气氛有利于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也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这样的关系、气氛中,师生们展示的是真实的自我。教师针对相关实际情况提出问题,学生或者小声讨论,或者高声辩论,争相举手,大胆发言,仔细地说明自己的观点,教师针对学生们独具个性的发言,或肯定、赞扬,或让学生再多多考虑。总之,教师信任鼓励的目光和话语激励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这样的课堂教学自然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4.多肯定、多鼓励,上好小学数学课。小学生的思想还不太成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所以教师面对学生的时候,要多肯定、多鼓励,尤其是学困生,更要实行赏识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多采用激励性的评价、补以适当的表扬来消除学生的紧张畏惧心理,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让学生敢想、敢问、敢讲、敢做,从而上好数学课。

4.小学数学上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篇四

这学期我担任了一年级的数学课,共有学生56人。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家长的文化水平、道德素质等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是经过一学期多的努力,较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使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所学的基本知识如:学会并比较熟练的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会分类、会认物体、简单统计、认识钟表等。但是也有个别学生由于基础差,作业完不成,学习习惯差造成了成绩较差的现象。

二、取得的成绩

1、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认真备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

2、加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3、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4、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三、改进措施

1、狠抓学风。我所教的这个班,上课的时候比较认真,大部分学生都能专心听讲,课后也能认真完成作业。但有个别的学生,学习上存在的问题不敢问老师,作业找别人的来抄,这样就严重影响了成绩的提高。对此,我狠抓学风,在班级里提倡一种认真、求实的学风,严厉批评抄袭作业的行为。后进生基础太差,如张雨鑫、童佳敏这两位学生,考试成绩都很差,我找来差生,了解原因,有些是不感兴趣,有些是没有努力去学,我提出批评以后再加以鼓励,并为他们定下学习目标,时时督促他们,帮助他们,鼓励他们不要害怕失败,要给自己信心,并且要在平时多读多练,多问几个为什么。同时,一有进步,即使很小,我也及时地表扬他们。养成勤学苦练的习惯,形成良好的学风。

5.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学期工作总结 篇五

一学期很快又过去了,这两个班是我从一年级带上来,教学工作却遇到很多不同的问题。现对本学年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决心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为取得更好的教学成绩努力工作。

一、在教学工作中

1、能认真备课。学生进入三年级后学生的的空间概念加强了,动手实践的内容增多了,教师如何将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挪入课堂,这是当今教师能力的体现。和二年级相比每一节课的课后练习量有所增加。数学活动课后也有一定量的练习,同时学生还要面对课外活动学习的压力。所以备课时不但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充分了解学生现状的基础上,不能存在任何死角。特别是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在备课时先想到他们。如何设计课堂教学使他们能够听得懂、听得高兴。就可以保证全班学生都能获取新知。例如三(4)班这个学期转来的新生万贵贞,刚来时不太吱声,但是很乖,平时作业完成的也很好,感觉她应该能跟得上,但第一次测验却不及格,我很意外,这是怎么回事呢?我就找她谈话,并从家长那了解到:她作业太依赖家长,反应比较慢,又不动脑筋去思考,感觉数学很难就有畏惧的心里,以至于成绩不理想。通过了解课上我经常关注她,鼓励她用把书本上的知识用实际生活中的现象来描述,用平时的语言把自己想说的说出来就行了,渐渐的,她课上变得积极多了,胆子大了,其他表现也越来越好。因此备课时我以后进生的理解为起点,设计贴合他们的活动,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学生易错题,并做了针对的训练。

2、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多练,精讲要针对每一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所采用的方式不一定是教师讲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生自主学习”等方式进行。精练指的是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选用的习题必须是符合学生的特点的。学生容易接受的、有趣的。用少题精题使全班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达到举一反

三、甚至达到举一反十的作用。这些精选题也可以在课后练习、也可以进行提高练习。此时的练习使学生的家庭作业量有所减少。即达到了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目的。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达到对知识能准确的掌握和灵活的运用。

二、教研教改方面。

能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经常向同科目教师请教教学方法、教学设计。如何抓差生如何抓不爱完成作业的学生。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三、课后作业方面

布置作业做到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

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四、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同时加大了对后进生的辅导的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生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生思想的辅导,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解决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

我所任教班级的实际情况,四班是两极分化严重,因此如何保优,并转化后进生是关键。三班是成绩比较均衡优生少得可怜,中等生却俯视皆是。因此努力把更多的中等生转化成优生也是努力的方向,应该说任何学生都会同时存在优点和缺点两方面,对优生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对差生则易于发现其缺点,而看不到优点,这种不正常的现象有碍学生进步。我注意帮助他们找到优、缺点,以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其次是以平常的心态对待:差生也是孩子,厌恶、责骂只能适得其反,他们应享有同其它学生同样的平等和民主,也应享受到优秀学生在老师那儿得到的爱,我作为一个教育者,在对待中差生时应该具有自我调控的能力。

厚爱差生,我真正做到以情动人:首先做到“真诚”二字,即我在学生面前不敢有丝毫虚伪与欺哄,做到言出必行;其次做到“接受”,即能感受差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心理表现和看法,如对学习的畏惧、犹豫、满足、冷漠,错误的想法和指责等,信任中差生,鼓励他们自由讨论。最后做到“理解”二字,即通过学生的眼睛看事物。

五、今后的努力方向

1、不歧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纵容优秀的学生,一视同仁。首先我做到真诚,做到言出必行;其次做到宽容,即能从差生的角度去分析他们的行为对不对。

2、根据优差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学习方案,比如优秀生可以给他们一定难度的题目让他们进行练习,学困生则根据他们的程度给与相应的题目进行练习和讲解,已达到循序渐进的目的。

3、经常与家长联系,相互了解学生在家与在校的一些情况,共同促进学生的作业情况,培养学习兴趣,树立对学习的信心。

4、对于优秀生学习的主要目标放在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而学困生的主要目标是放在课本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上。

5、对于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要及时地检查,并做出评价。差生经常会出现作业没做好的情况,教师应该分清楚是什么原因,大多数是懒惰造成的,有的是其他原因。比如①学生自己不会做。②不敢向同学或老师请教。③不认真,马虎等等。教师一定要找到学生不做作业的真正原因,才能“对症下药”的帮助学生,学生才会感受到老师的关爱,才会努力去学习。

6、不定期地进行所学知识的小测验,对所学知识进行抽测,及时反馈矫正,耐心辅导。

6.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学期工作总结 篇六

文博学校:李志威

转眼间,匆匆忙忙一学期就要结束了。这学期我担任三年级的数学课程,本学期增加了20名转学生,这些学生大部分基础都比较差,而且由于班级人数增加了,还有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等原因,本学期的教学工作难度相对有点大。为了更好地改进教学,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有效开展有效课堂教学

积极贯彻教育局和学校的教育方针,努力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提倡少讲多练,当面批改学生的课堂作业并进行适当的评价反馈,第一时间掌握好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不懂难懂的问题反复讲解,反复练习。

二、努力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

我认为,做为一名老师,首先要让你的学生能够接受你是他的老师。这样他在面对你,面对你的教学时,才不会因为反感你而反感你的教学内容。小学生很单纯,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所以,我尽量在平时的教学中给他们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喜欢我,喜欢我的教学,喜欢学数学。

三、让孩子们充分感受成功

我相信,每一个人都想做一个成功的者,每个人都会为成功而感到高兴,并会为此下更大的决心,希望取得更大的成功。学生也一样,无论是优等生,还是所谓的后进生,每一个人都有闪光的地方,老师

需要的是用一双公平的眼睛去发现他们的优点,并给予适时的鼓励,这比你苦口婆心的讲上一天都有效。为什么呢?因为你让他感受到了成功。数学课上,我会提很多问题,一般我都不请学习好的回答,我会根据问题的难度,找学习相对差一些的开始回答,答对了给予表扬,时间长了,次数多了,他们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就高了。他们能回答问题,说明他们在听课,在思考,这是每一个老师都希望看到的结果。

四、积极培养小助手

一个得力的小助手,不但锻炼了他的能力,还可以帮你减轻很多工作。比如,这学期学到有万以内的加减法和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计算在这一阶段是最重要的,计算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在班里选了4个小组长和4个小助手,要求小组长每天给自己的组员出10道计算题,由小助手协助批改。每天10道题,时间长了,他们的计算能力得到了很到的提高。

虽然,一学期下来,我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很多的不足。比如,跟家长沟通不够,导致学生家庭法作业不完成,课后辅导跟不上等。今后我将继续更新观念,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争取做到更好。

7.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 篇七

一、有效性的含义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 采取恰当有效的教学方式, 引导学生把课堂知识转化为真正理解的知识内容的一个过程。而对数学教学来讲, 要能引导学生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实践能力, 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提升兴趣, 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当前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于教学有效性观念较差。很多时候, 课堂上解决不了的问题, 教师会利用课余时间来解决。长此以往, 学生会觉得课堂上学不会、做不完的, 课后老师会补, 产生了惰性。

2.教学手段单一。在应试教育大环境的影响下, 灌输式或者填鸭式教学不绝于耳。尤其是学期考试之前, 让学生大量做题目, 重视当前的成绩, 而不顾学生以后的培养和发展。

3.教师必须参加的活动太多, 打乱了教学计划。为了教学任务, 教师可能会利用学生活动的时间进行“补课”, 对于小学生来说很不情愿, 可能会使他们产生反感和厌学的情绪。而且这样的教学效率很低, 教师只管教, 却不管学生的学。

4.教师教学的形式大于内容。包括提问都是事先设计好的, 不能随机应变, 让数学从思考变成欣赏, 从“做”变成了“听”, 却忽略了数学本身就需要想象和逻辑, 需要动脑动手。

三、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立足课堂, 转变理念, 向40 分钟要质量。

(1) 培养学生形成属于自己的有效学习方法。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应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作出合理的引导, 选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学习, 让学生学会学习。

(2)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而且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如可开展“以生帮生”的活动, 营造学习的氛围, 突出教师的主导及学生的主体地位, 减少差生与教师间的“对立矛盾”, 减少直至消灭孩子们厌学和对老师的抵触情绪。

2.立足课堂, 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可以采用动画、图片、声音等形式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为课堂增色很多, 容易引起小朋友的注意, 激发学习的兴趣, 但不能喧宾夺主;多媒体的使用要有合适的内容。例如:有一个边长为6 宽为3 的长方体, 6 个面都涂有红色, 问如果切割成长为2 宽为1 的小长方体以后, 这些小长方体中有1 面有颜色、2面有颜色、3 面有颜色的个数分别是多少?这种需要学生很强的空间想象能力的题目, 可以采用多媒体让学生直观观察, 进而掌握解题的思维方式, 促进空间思维能力的形成, 巧妙地解决教学中的难点。

3.立足课堂, 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

(1)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变“听数学”为“做数学”。俗话说:眼看百遍, 不如手做一遍。做的过程锻炼了学生动手、动脑、动眼的能力, 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的体验, 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 我主要是指导学生动手操作。为了能让学生知道为什么“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这个道理, 我让学生动手操作, 发现:用小棒摆出三角形后, 只能余1 根或2 根, 不可能余3 根。通过学生亲自发现和独立探索, 加上教师的适当指导, 确保了学习的有效性。这样形成基本的数学概念, 也直接培养了学生积极尝试、探索的数学学习精神。

(2) 教师语言应简洁, 教学内容要简约, 联系实际生活, 以便学以致用。首先, 教师的引导、提问、讲解及评价的语言要力求精练、简洁、准确。其次, 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 合理地处理教材, 去粗取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挖掘有价值的实习作业, 让学生在现实中寻求解决方案。如教学“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一节时, 基于学生的经验可以让学生独立用计算器计算, 完成生活中有关的简单的计算题目。可模拟超市买东西的场景, 让学生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 学习知识, 积累生活经验;也让学生体会了数学源于生活, 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工具。

新形势下的小学数学课堂, 要以积极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为目的, 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合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 改善课堂教学方法, 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使数学学习变成生活的一部分, 让数学课堂“教之有效”。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大胆创新教学模式, 积极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合理有效地利用多媒体, 探究教材, 合理设计教学, 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真实、有效。

8.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 篇八

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方面获得协调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通俗地说,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的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为此,面对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我们需要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仍存在着下列问题:运用教材比较肤浅,缺乏有深度的教学内容;未能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地思维,使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培养不到位;合作学习在很大程度上仍流于形式;忽视了数学学科的本质,过多追求数学课的趣味性、新颖性,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片面强调激励性评价,忽视适度批评,表扬与批评不得当。

为此,我们要试图通过能促进学生有效学习行为的教师教学行为,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使课堂焕发出教学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实现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我们教师要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投入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成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是在教学效果中体现出来的,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引起师生身心素质变化并使之符合预定目的的特性。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应达到如下效果:

1. 教师要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使数学教学达到某一阶段中的最佳教学效果。

2. 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能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3.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应得到锻炼,能力得到提高。

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1. 教师提问的有效性。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启发式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有效教学的核心,也是教师们经常运用的教学手段。但是,在课堂教学中也经常出现低效的、重复的提问,以问代讲的形成满堂问现象还经常见到,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所以我们要尽量了解学生的思考过程,减少问题的量,努力提高问题的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 师生合作的有效性。有效的小组合作,必须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学生有主动参与的热情;二是小组中成员共同参与、共同发展,参与面宽;三是合作效果的延展性明显。学生能从合作中学会学习、养成习惯、提升思维等,这才有利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 激励评价的有效性。教学中,教师应不断给每一位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对学生探究过程中的点滴成绩,给予及时的表扬鼓励,要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实施有针对性的分层评价。如“你的思维真活跃,能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你能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问题,真不错”;“你观察得真仔细,还能对观察到的现象结合生活实际认真进行分析”。这样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探究成功的喜悦,增添面对挫折、失败的勇气,从而激发更强烈更主动的学习欲望。当然,偶尔的批评错误,及时纠正也是应该的。

4. 数学教学与生活结合的有效性。书本知识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学生在把从书本上学得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时,肯定会产生一些疑问,从而把数学学习从书本拓展到了生活中。例如,我们在讲长方形、正方形面积、体积公式时,应该联系生活中的一些物体进行讲学。教室里的一些课桌、粉笔盒等就是很好的物体,联系身边的物体给学生讲课就会使他们更容易接受,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5. 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在教学中,除了诱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之外,更重要的是把科学的思维方法纳入到学生的认识结构中去,使学生产生更广泛的迁移,多方位、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时,可以先引导学生用数量不等的1平方厘米的方块学具摆大小各异的长方形,然后说出各自所摆长方形的面积,同学们很快发现一个长方形的面积取决于它含有多少个1平方厘米方块的个数,也就是含有多少个这样的面积单位。即通常我们所讲的“授之以鱼不如渔”。

6. 课堂氛围的有效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活动必定伴随着情感的活动,在课堂上,愉快的情感体验可使学生感知敏锐,记忆增强,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因此,教师行为要为营造具有人文气息的情感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上一篇:事件调查谈话情况汇总下一篇:初中日记一天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