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调研管理制度

2024-08-04

检查调研管理制度(8篇)

1.检查调研管理制度 篇一

第六次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调研检查总报告

2011-05-06

全国厂务公开协调小组2010年开展了第六次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调研检查。通过调研检查,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总体情况,发现和总结了许多创新经验和做法,查找和分析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各地和企事业单位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现将调研检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开展调研检查工作的基本情况

全国厂务公开协调小组办公室于2010年4月下发了《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调研检查的通知》,明确此次调研检查的主要内容是各地和企事业单位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建设和工作开展的情况,重点是总结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深化企业改革、改善民生、促进保障、维护社会稳定、推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以及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创新发展的情况,旨在督促和推动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深入发展。

这次调研检查采取自检、互检及协调领导小组成员抽检相结合的方式,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4-6月,各省(区、市)厂务公开协调领导机构,组织本地区企事业单位进行自检。第二阶段是6-8月,各省(区、市)厂务公开协调领导机构,按照互检工作的安排和要求,进行省际之间的分组互检,并形成书面报告。第三阶段是8-12月,全国厂务公开协调小组成员单位领导同志带队到有关省(市)进行抽检。王玉普、郝明金、陈向群、黄丹华、陈荣书、谢 经荣等同志分别带队去湖北、山西、陕西、北京、江苏和辽宁等省(市)进行了深入的调研检查。被检查省(市)高度重视,积极做好调研安排,认真全面地总结汇报了工作。

二、当前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总体情况

总的来看,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各级厂务公开协调领导机构和各企事业单位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指示精神,按照“两办”通知要求,始终坚持把推进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来抓,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突出重点、攻克难点,不断丰富内容、拓展工作领域,加强制度规范和法制建设,厂务公开、职代会建制率稳步提高,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深入发展,工作成效明显。特别是两年来,各级厂务公开协调领导机构紧紧围绕中央关于“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要求,积极指导企事业单位广泛开展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发挥了凝聚人心、树立信心、群策群力、攻坚克难方面的独特优势,在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重困难,保持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各级党委高度重视,组织领导进一步加强。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认识不断增强,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不断完善,有关部门之间形成了职责明确、共同推进、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浙江省委、省政府通过建设“法治浙江”和党建目标责任制考核,对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实行目标管理。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把推进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 作为自治区重点实施的十项民生工程之一。青海省国资委建立了党组定期研究并听取厂务公开工作汇报制度。江西省工商联加大了对新经济组织的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力度,监督企业经营管理者在制定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依法向全体职工公开,并提交职代会讨论审议。从2010年春季开始,贵州省委党校在地方党政干部主体培训班课程中开设工会知识专题讲座,把深入实行厂务公开制度、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作为培训的重要内容。辽宁省各地(市)按照“机构不撤、规格不降、班子不散、力度不减”的要求,加强厂务公开民主管理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的建设。浙江、陕西等省厂务公开工作专项经费比往年大幅增加,保障了工作的顺利开展。福建省南平市建立了挂点联系制度,12个厂务公开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挂点联系一个县(市、区)和一个企业,加大了工作的指导力度。

(二)公有制企业厂务公开民主管理不断巩固规范深化,在改革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各级厂务公开协调领导机构普遍加强了对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关闭破产过程中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指导,推动国有企业坚持将改制重组方案提交职代会审议,职工的裁减和安置方案提交职代会审议通过,落实职工群众在企业改革中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河南省制定下发了《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民主程序的意见》。江西省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国有企业改制和关闭破产中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意见》和《关于开好职代会,确保国企改革顺利推进的紧急通知》,规定在召开职代会前做到“三个一定要”,即:职工代表比例一定要合理,职工代表构成一定要符合比例,一定要实行票决制。截至2009年 底,江西省在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中,没有发生一起较大规模的群访事件。江苏省盐城市委市政府要求企业切实做到改制政策、改制方式、企业清产核资情况向职工公开。

国有企业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进一步得到巩固、规范和提升。职代会预审制度,职工代表竞选、述职和接受职工评议监督制度,职代会做出重要决议的无记名票决制度,职工代表巡视检查制度等一系列制度的建立和有效实施,保证了职代会各项职权的贯彻落实。上海市推进领导干部收入公开,依托职代会制度平台让职工群众广泛参与,努力使领导干部收入与职工群众收入相挂钩。郑州铁路局在基层单位推行了职工代表竞选制度,职代会民主评议路局机关、年度新提拔干部制度;将局职代会主要议程进行电视直播,全面推动职代会制度的规范。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等企业绘制了职代会工作流程图、职工代表提案处理流程图、厂务公开工作流程图,坚持实行职代会会前预审、会中指导、会后评议制度。

公司制企业的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在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中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上海、甘肃、辽宁省大连市等地区下发了指导公司制企业推行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的意见,规范各项操作。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政集团一公司在涉及企业重大经营决策和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上采取复议制,即职代会审议在前,股东大会、董事会审议在后,既保证了职工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程序问题,又维护了股东大会的权威和广大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四川德阳东汽汽轮机厂以“四个融入”为目标,将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融入到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的体制之中,融入到依靠职工办企业的国有企业领导体制之 中,融入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决策机制、监督机制和劳动关系的协调机制之中,融入到企业日常管理的各项制度之中,使企业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厂务公开民主管理作为加强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举措,越来越成为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普遍将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纳入《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中。重庆市委把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纳入了全市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市政府将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作为改善政务管理的重要措施,各级纪检监察部门积极开展“廉政文化进企业”活动。广东将推进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写入《2010年依法治省工作要点》,作为开展“阳光法治、法治惠民”主题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许多地方和企业通过加强民主评议领导干部工作,形成了领导干部自律与职工他律,组织监督与群众监督相结合的机制。上海市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国有企事业单位职工(代表)大会民主评议领导人员的指导意见》,对无记名民主测评中不信任率达到60%的领导人员,由职代会向干部主管部门提出撤免建议。哈尔滨铁路局在坚持职代会评议领导干部制度的基础上,对职工代表测评结果当场公布,架起了干群互信的“沟通桥”。陕西省岐山县先后有21名企事业单位党政领导因职工民主评议不合格被免去职务或调离了工作岗位。中铁宝桥股份有限公司根据职工评议结果,晋升提拔优秀中层干部40名,调整免去中层干部48名。

(三)非公有制企业建制力度不断加大,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深入发展。

各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把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与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劳动关 系协调机制建设,大力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发展。

一是加大了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厂务公开、职代会制度的工作力度。陕西省咸阳市非公有制企业局、市工商联、市私企协会、市总工会联合成立了非公有制企业厂务公开领导小组,加大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厂务公开、职代会制度工作的力度。四川省下发了《关于开展“民主管理进世界500强在川企业专项行动”的通知》,推动外资企业建立厂务公开、职代会制度、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等民主管理制度。贵州省1600多个非公煤矿全部实行了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江苏省镇江市总工会、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下发《关于规范用人单位劳动规章制度、促进基层民主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企业制定劳动规章必须经过职代会讨论、实行厂务公开等民主程序。新疆乌鲁木齐市充分利用各区县工商分局每月一次的所属非公有制企业法人例会,宣传在非公有制企业推行职代会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的重要性,推动建立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

二是通过发展区域(行业)职代会制度,推动中小型非公有制企业实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广西壮族自治区总工会下发了《关于加强区域性行业性基层工会联合会建设的意见》,推动自治区非公有制企业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发展。湖南省制定下发了《关于湖南省区域(行业)职工代表大会暂行规范》,强化了区域(行业)职代会制度建设。

三是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的规范化建设。山西省总工会针对非公有制企业实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中制度不完善、程序不规范的问题,制定了《非公企业民主管理工作手册》,提高了职代会制度规范化建设水平。甘肃奇正藏药集团对有关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在征求职工意见的基础上召开职工大会,并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表决,保证了民主程序规范运行。

四是注重把厂务公开民主管理作为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融入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中,使企业精神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形,不断提升企业形象和竞争力。浙江传化集团的经营管理者始终把职工作为企业最宝贵的资源和财富,提出经营管理者与员工都是企业的主人,是利益共同体、事业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把企业管理和职工民主管理结合起来,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保障职工的民主权利,并把厂务公开工作融入到公司经营管理中,促进了企业劳动关系和谐。保力马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把厂务公开民主管理与日资企业的管理理念和制度相整合,通过规范和完善职代会制度、建立劳使协商会议制度、设立沟通信箱与定期接待制度、设立公司揭示板制度等拓宽民主渠道。

(四)事业单位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推动了事业单位改革顺利进行。

医疗、教育、文化等事业单位的厂务公开、职代会制度进一步完善,在事业单位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北京市教委通过建立“校务公开重大问题责任追究建议书”、“校务公开重大问题通报书”和各级纪委监督检查责任制度等“两书一查”制度,不断强化高校校务公开工作。浙江省杭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根据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公益性文化单位进行内部机制改革的要求,坚持将转企改制的形式、人员分流、经济补偿、绩效管理细则等改革方案,提交职代会审议通过后再按程序向市政府报批,既保障了职工的权 益,又为方案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吉林省前郭县卫生局注重规范职代会运作,提出职代会的人数、内容、程序“三合法”,要求所有基层单位对职代会会议全程录像,并指定专人对会议全程进行记录,确保会议审议内容的真实有效。

(五)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进一步创新发展,法制化建设进程加快。

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进一步创新发展。河北、山东、山西、宁夏、陕西等省(区)普遍开展了“创建星级职代会”或“星级职代会达标”工作,并坚持把创建星级职代会竞赛活动作为品牌工作来抓,以此促进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深化和发展。黑龙江省农垦工会建立了职工代表述职测评奖励制度。中铁大桥局集团所属11个子公司在建立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的基础上,完善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为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参与企业管理、决策和监督提供平台。东风汽车有限公司通过建立总裁与工会主席定期会晤制度;总裁向员工代表定期通报制度;劳动管理情况通报协商会制度;劳动保护、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职业健康通报协商会制度等“四项制度”,搭建起工会与管理层、总裁与员工、工会与行政部门的劳资双方沟通交流的“三个平台”。

厂务公开的形式和手段不断发展创新。黑龙江、广东、宁夏等省(区)在企事业单位中开展创建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点活动,以先进典型示范点,带动其他单位提升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质量水平。河北、河南等省积极开发和运用现代媒体手段,通过网络平台、手机短信、内部网络等现代化信息手段,拓展厂务公开的形式,增加了工作透明度。广西南宁市出台了《加强职工社会化维权工作实施意见》,把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纳入全市职工社会化维权工作体系。湖北省荆州市总工会在全市企事业单位建立“职工议事”制度,搭建了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新平台、拓宽了职工诉求和协调矛盾的新渠道。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建立了职工代表议事厅,作为职工代表履行职责的场所。江苏射阳港电厂、南通中远船厂、江苏交通工程总公司、内蒙古森工集团公司、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广州欧派厨柜企业有限公司等单位采用“职工点菜”、“二次公开”、“职工民主恳谈会”等形式,增强了厂务公开的针对性。

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法制化建设取得新成绩。2010年,《浙江省企业民主管理条例》、《吉林省企业事业单位民主管理条例》、《西藏自治区职工代表大会条例》、《宁夏回族自治区企业民主管理条例》和《上海市职工代表大会条例》先后出台,目前全国已有26个省(区、市)出台了31个有关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地方性法规。已经出台地方性法规的地区积极推动法规的贯彻实施。为了抓好《天津市企业职工民主管理条例》的贯彻落实,天津市总工会牵头制定了《关于深入贯彻实施〈天津市企业职工民主管理条例〉依法加快推进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青海省开展《青海省企业民主管理条例》知识竞赛活动和“送《条例》下基层”活动,企业的参与率达80%,职工参与率达75%。

三、当前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调研检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当前厂务公开民主管理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对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认识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有的企业经营管理者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的经营者对实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的重要性缺乏正确认识,不愿公开、不想公开,甚至存在抵触情绪。有的企业把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看成是工会和纪委的事,没有放到党委和行政的工作议事日程,特别是行政作为厂务公开主体的职责不明确、不到位。有的地方领导担心推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影响投资环境,怕惹麻烦,态度不积极,工作不主动甚至不愿推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有的领导同志和工会干部在厂务公开民主管理遇到问题时,存在畏难情绪。有部分地区和企事业单位认为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在制度上、体制上、机制上已经走上了规范化的轨道,对这项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认识不足,因此在思想上产生了松懈情绪。有的职工民主意识、维权意识淡薄,有的担心争取民主政治权利影响劳动经济权益,对实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持观望态度。

二是厂务公开、职代会建制率偏低,工作发展不平衡问题还较为突出。目前,全国已建工会的公有制企业厂务公开、职代会建制率分别为63.76%和65.60%,非公有制企业(含区域、行业职代会覆盖企业)厂务公开、职代会建制率分别为62.22%和64.35%,与五年建制目标还有较大差距。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发展总的来说,公有制企业比非公有制企业开展得好,非公有制企业规模以上企业比小型企业开展得好,经济发达地区比经济欠发达地区开展得好。东部地区的区域(行业)职代会制度起步早、发展较快,西部地区的区域(行业)职代会制度还处于起步阶段。

三是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存在工作流于形式的问题。有的企事业单位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不够健全,运作不够规范,执行不够严格,公开不够及时,公开内容存在“避实就虚”的现象。部分企事业单位的职代会没有或很少有劳务派遣工代表,劳务派遣工的劳动经济权利和民主权利得不到有 效保障;干部组织考核体制和民主评议工作脱节,职代会民主评议企业领导人员难以发挥应有作用,等等。

四是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制度化、法制化建设需要加强。当前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法律法规建设滞后,虽然地方立法工作稳步进行,但仍缺乏全国统一的厂务公开民主管理专项法律法规。

五是对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理论研究和理性思考不够。对于新形势下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的特点、规律和发展趋势把握不够,缺乏理论创新;对已有的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基础理论研究成果缺乏必要的梳理;对区域(行业)职代会、集团企业职代会的运行模式研究不足,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四、对下一步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建议

为做好今后一个时期的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把厂务公开民主管理作为推动科学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加以落实,不断深化提高对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认识。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使地方党政领导和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者真正树立起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的理念。切实解决个别地方和企事业单位存在的满足现状、深入不下去的思想认识问题,切实增强做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主动性和责任感。

二是进一步强化分类指导的工作力度,提高厂务公开、职代会制度的建制率和覆盖面。要坚持通过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推动国有企业改制的公正透明,充分发挥职代会制度在推 动企事业单位改革中的重要作用,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促进企事业单位改革的平稳推进。要从非公有制企业的实际出发,通过建立区域(行业)职代会制度,不断扩大非公有制企业实行厂务公开、职代会的覆盖面,充分发挥其协调劳动关系的积极作用。要推动公司制企业实行厂务公开、职代会等民主管理制度,把厂务公开民主管理融入到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中,与法人治理结构相协调,提高企业科学决策、科学管理的水平,使之成为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企业管理中一项基础性工作。

三是继续抓好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长效机制。要以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活动、规范达标活动等为载体,不断深化和完善职代会、厂务公开、职工董事职工监事等制度。进一步拓宽民主管理渠道,发挥综合效应,着力解决部分单位职工群众在参与职代会实践中的“被参与”现象。加强职代会提案制度和职工代表竞选、培训、考核、巡视检查等工作制度建设。进一步建立和健全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的评估考核机制,大力开展厂务公开“评估改进行动”,积极探索职工参与的新途径、新方式,不断拓宽职工参与的渠道。

四是积极推动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的立法工作。继续开展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的立法调研,认真总结企事业单位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经验,加强与相关部门配合、协作,推动《企业民主管理条例》等立法进程以及地方立法工作,为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

五是整合各方资源和手段,协力推进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各级厂务公开协调领导机构要充分利用各方面资源优势,整合各方面力量,共同推动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向纵深发 展。要把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与党委和组织部门提出的党务公开以及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与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结合起来,与推动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加快大型国有企业改革结合起来。组织部门、工会还要与工商联组织一起通过党工共建和组织引导,推动非公有制企业实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各级工会组织要把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与推动企业依法普遍建立工会组织、依法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结合起来,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六是加强理论研究和宣传工作,切实解决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热点难点问题。认真研究劳动用工形式的多元化对职工行使民主权利的影响问题、职代会在企业建立合理的薪酬分配机制中的作用问题、公司制企业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与法人治理结构相协调的问题,以及厂务公开民主管理自身改革创新问题,等等。要组织专家学者和工会工作者从理论层面进行专题研究和探讨,对基层成功的经验和做法,要积极地宣传、总结和推广,不断营造舆论氛围,为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创造更好的社会环境。

全国厂务公开协调小组办公室 2011年1月21日

2.检查调研管理制度 篇二

关键词:提服工作,情况,调研

一、天保口岸基本情况

天保口岸位于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南端老山脚下天保镇, 与越南河江省河江市清水河口岸相邻。是中国云南通往越南首都取道最直、里程最短的重要陆路通道之一。1993年2月25日, 经国务院批准, 天保口岸升格为国家一类口岸, 正式成立了天保边防检查站。

二、天保边防检查站提服工作落实现状

1、提高通关速度, 严抓服务定式

我所在的天保边防检查站因业务水平精湛、服务态度良好、工作成绩优异, 被部局表彰为2010年提服模范边检站。在成绩面前, 该站执勤业务科全体成员并没有沾沾自喜、止步不前, 而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多措并举,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1) 以强化基本素质为根本, 夯实业务基础, 提高通关速度

该站大力开展岗位练兵, 不断创新培训机制, 夯实业务基础。今年来, 该站始终坚持把提高官兵基本素质作为推进“提服”工作的根本, 紧紧抓住“掌握基本知识, 强化基本技能, 培养基本力量, 提高基本素质”四个环节, 走出一条培训正规化道路。一是规范培训内容。该站结合实际, 组织人员自编了《实用越语培训教材》、《监护勤务培训教材》、《梅沙系统登记规范》, 做到学有所依, 规范教学内容。二是规范教学方式, 创造性的提出了“小课堂, 小黑板, 小教员”三小教学法和“每日一学, 每周一研, 每月一训, 每季一考”的四个一工作制度。三是以科技手段促业务水平提高。近年来, 该站不断加大投入, 改善培训设施, 科技兴警。今年又建设了多媒体教室, 构建梅沙系统模拟平台, 依靠此系统大力开展业务知识, 法律知识及现场执勤训练。

(2) 规范服务定式, 提升定式养成

作为执法类部门, 该站积极转变观念, 解放思想, 树立服务为本的指导思想, 以服务人民为立足点, 强化日常服务定式, 提升定式养成。一是狠抓细节培养。从细节入手, 突出“言行定式、理念定式、勤务定式、服务定式”养成, 努力培养官兵良好的职业素质和服务意识。二是狠抓标准示范。组织人员研究制定了相关规范标准, 明确了边防检查服务目标和岗位标准, 规范了执勤动作, 细化了业务问题处理程序。三是狠抓日常监督。依托视频监控设施, 每天对执勤情况进行录像倒查, 及时通报, 及时处理, 有效纠正和避免了检查员在台内的不规范行为。四是广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建立完善奖惩机制, 每月开展星级检查员评定活动, 激励检查员不断提升自身基本素质。

2、多措并举, 便民措施暖民心

一是提供延时通关服务。经过我方多次努力, 与越南边防部门达成一致, 闭关时间内为不可抗力原因造成无法按时出入境的旅客、货物提供通关服务。二是提供通关便利。先后开通“应急通道”为出入境旅客做好事, 为12名危重伤病员及时地抢救赢得宝贵时间, 为企业减少经济损失近500万, 得到了地方各界好评。三是针对部分口岸商户出入境频繁, 证件很开用完的情况, 该站与越方达成协议, 7天内只加盖一对验讫章, 简化出入境手续, 赢得出入境人员的好评。四是针对口岸联检场地狭小, 通道设置不合理的客观情况, 该站采取增开临时通道和人工引导等方法, 主动为老弱病残旅客提供优先通关便利。五是开通网上报检, 依托政府网站, 为出入境旅客提供网上报检服务。

三、存在问题与不足

通过询问相关科领导意见与自我观察、调查, 总结出如下几点不足:

1、部分人员未能很好转变观念

由管控者向服务者的转变, 部分同志难以适应身份上的转变, 导致他们服务意识不强。

2、职业认同感欠缺

天保边防检查站地处边境一线, 交通不便、气候恶劣、条件十分艰苦, 不仅如此与许多同行相比, 该站检查员待遇较差, 这从客观上降低了该站检查员对自身职业的认同。

3、思想认识不足

部分检查人员认为天保边防检查站是小单位, 发展机遇有限, 难有大作为, 对待工作有消极被动情绪。

4、查验设施匮乏

由于保障资金不到位, 口岸除去录入出入境人员信息的电脑外, 唯一的查验设备就是一台多年前配发的、早已破旧不堪的紫光验证灯。

5、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虽然该站开展的岗位技能练兵和各项业务培训取得良好效果, 但由于该站业务单一、执法案件少的客观现状, 使学用脱节, 未能达到理想效果。

提服这项工作要贯彻落实好, 不能光靠口号, 不能光靠学习, 一些细节上的问题, 也能影响我们的服务质量。我们要从全局着眼, 狠抓细节。

四、解决办法

1、提高认识、更新观念、解放思想

思想是行动的老子, 只有提高认识才能走得更远。而认识提不高根本原因在于我们的有些观念是陈旧的。比如说, 部分官兵认为管控才是第一位的, 我们为国把关, 需要的是威严, 借此来威慑犯罪份子, 而不是成为一些服务的提供者。这是一种传统的旧观念。当中央领导把社会管理直接概括为群众服务, 提倡构建和谐社会, 倡导以人为本时, 我们只有摆正位置, 转变观念, 以人为本, 才能从根本上做好提高边检服务水平的工作, 才能顺应潮流, 不为人民所抛弃。更新观念、提高认识不仅体现在应对身份转变带来的不适上。在职业认同感上, 我们也需要摆正心态, 摒弃破观念, 发挥主观能动性, 认识到为国守边是一项神圣而光荣的使命, 树立扎根边疆、献身边防、甘于奉献的精神, 这样自能克服一切不利客观条件, 热爱本职工作。但仅仅更新观念是不行的, 还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 有时观念转变了, 思想没有解放, 仍然不能得到提升。有时我们的官兵观念上也想服务, 但思维方式、认识问题的角度没有解放, 还是不能很好地服务群众。所以天保口岸的官兵要解放思想, 做到虽身在小天保, 心系大边防。虽然天保边防检查站是个小站, 但我们的行动不能被落后的思想禁锢, 要砸碎思想的牢笼, 做行动的主人, 身在小站也能有大作为, 在平凡的岗位上也能创造奇迹。

2、加大资金投入, 投入有所倾斜

针对查验设施匮乏的特点, 相关部门应加大资金投入, 根据实际情况对个别地区的投入资金有所倾斜。

3、模拟实际问题, 加强日常培训

3.孕前检查调研报告 篇三

高淳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局

2013年6月10日

为降低出生缺陷发生风险,进一步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经国务院批准,2010年4月,国家人口计生委、财政部在18个省的100个县共同组织实施国家免费孕前优生项目试点工作。2010年4月,高淳县被列为 “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 省级试点县,2011年2月被确定为国家级试点县。目前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序时推进,并探索出了一套适合当地特色的运行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进一步了解孕前检查对降低出生缺陷的影响,评估两年来项目开展情况,2013年5月份,区人口计生局抽调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历时一个月,对项目实施的过程、随访工作及妊娠结局情况进行全面调研,结果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强化保障,落实责任

1、高度重视。县政府将实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成立了以分管县长任组长,人口计生、卫生、民政、财政等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与分工,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真正形成“政府主导、部门配合、技术支撑、群众参与”的工作格局。县委县政府克服全县经费紧缺的困难,全力保障“免费孕 1

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开展所需费用,先后共投入200万元。

2、建立机制。一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相关部门联席会议,交换信息,研究解决“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二是构建三级网络推进机制。县、镇、村建立了相应的孕检服务阵地,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形成层层有人抓、级级有人管的良好工作机制。三是建立督查机制。通过电话访谈、上门服务等办法,随时了解群众实际接受“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情况,并适时进行通报,确保该项工作顺利开展。

3、强化考核。县政府将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纳入与各镇、部门签订的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提出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覆盖率达到90%以上。我们在具体实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过程中,要求做到“三个一”即一月一汇总,二月一通报,三月一点评。对完成任务较好的镇实行以奖代补的形式,每年从局计生事业经费中拿出10万元给予奖励。对完不成任务的镇,实行“一票否决”。

(二)精心组织,规范流程

1、深入宣传。一是充分发挥广播、报刊、宣传橱窗、“世代服务”阵地作用,广泛深入宣传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惠民政策、优生优育知识、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重要意义。二是利用“5.29”、“9.25”等节日在广场开展集中宣传咨询活动。三是在高淳电视台《天天说新闻》栏目里播放专题节目,向广大群众详细介绍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服务内容、操作流程、优生知识等。通过多途径、2

多方位、多形式的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了育龄群众优生优育的知识知晓率,增强了广大群众自觉参与孕前检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完善设施。县指导站是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主阵地,为了全面达到项目试点工作的要求,在省市的精心指导和帮助下,投入50万元,重新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功能区进行了合理的布局,配置了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营养分析仪、酶标仪等先进设备,实现了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流程的优化和技术装备的提档升级,确保了检查的质量,打造出一个环境温馨、设施完备、功能齐全、服务优质的优生健康促进场所。

3、优化服务。为最大限度方便群众,满足特别人群的需求,我们在服务方式上不断探索和改进,实行了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一站式”服务,即每周一、周五上午,由镇组织群众直接到县指导站,一次性完成所有规定服务项目,得到群众一致认同。同时,我们要求服务人员在服务过程中做到“五个一点”,即态度好一点、嘴巴甜一点、脑袋活一点、质量高一点、理由少一点。让群众满意而来,满意而归。

(三)加强管理,注重实效

1、强化培训。我县先后选派技术管理人员参加国家、省计生委举办的各类专题培训班,并坚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由分管局长带队赴丹阳、溧阳等项目点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定期组织对镇、村计生专干进行业务培训,将孕前检查各个步骤细化、量化,明确到人,定岗定责,严防工作脱节。

2、评估指导。县成立了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风险评估工作小组,定期对获得健康检查夫妇的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识别和评估夫妇存在的可能导致出生缺陷等不良妊娠结局的遗传、环境、心理和行为等方面的风险因素,根据不同对象进行分类指导。一般人群由镇技术人员和村计生专干定期上门访视,随时掌握她们的早孕、妊娠结局情况,并做好信息记录和反馈工作。高风险人群由风险评估小组人员集体讨论,分析原因,提出建议,制订个性化咨询指导方案,出具“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结果及医学建议告知书”,及时向当事人反馈结果,准确进行优生指导。

3、加强质控。为了加强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县成立了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临床检验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并在省、市项目组专家的精心指导下,建立了服务质量管理、实验室质量管理和信息资料管理等各项制度,进一步落实工作责任。实验室从前期准备、标本接受及处理、检测流程、检验报告登记发放、废弃物处理、仪器校准等严格执行《江苏省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临床检验质量管理规范》标准,严格规范检验方法,建立科学有效的室间质控体系。定期组织人员对检查质量、检验数据和有关指标进行分析评估,确保化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二、工作成效

自2011年1月截止今年4月底,全县参检人数累积达到 9880人(其中:男性4763人,女性5117人),并为每对夫妇建立了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家庭档案。经检查评估,筛查出具有高风险人 4

群2685人(其中:男性936人,女性1749人),占参检总人数的27%。共查出血液常规异常836例,肝功能异常719例,肾功能异常141人,甲状腺功能异常411例,巨细胞病毒感染49例,沙眼衣原体病毒感染220例,弓形体病毒感染15例,妇科检查异常285例等,其中以女性年龄大于25-40岁的居多。通过检查对筛查出的风险人群进行面对面咨询指导或转诊,为夫妇双方在以后的怀孕过程中作好充分的准备起到了较好的作用。全区四月份出生人口795人,出生缺陷数为3人,出生缺陷率为3.65‰。较2011年下降了1.35个千分点。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切实加强领导,为项目开展提供组织保障

孕前优生工作的推动离不开领导重视和组织保障,离不开部门的协调配合,离不开有效的工作机制。应当与各部门建立信息资源平台,尤其是加强民政婚姻登记、卫生部门的产前检查和住院分娩、以及公安部门的户口申报等信息交流反馈,利用信息引导和规范孕前优生服务,建立项目运作的长效机制,确保每个符合条件的计划怀孕夫妇都能主动参与孕前优生检查,有计划地妊娠和孕育。

(二)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目标人群的参与意识

充分发挥计生部门在组织、宣传、发动等方面的优势。一是向育龄群众倡导正确的婚育观,做到有计划、有准备和科学的生育,避免意外怀孕。二是向计划怀孕夫妇宣传优生优育知识,增强出生缺陷预防意识,积极引导群众转变态度、改变行为,自觉接受孕前 5

优生健康检查。重点加强与服务对象面对面的孕前保健和优生知识的宣传咨询,着力增强计划怀孕夫妇参加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意识,使被动变为主动。

(三)加大资金投入,确保财政经费投入保障到位

一是设立项目专项经费,建立结算制度,在配套经费的基础上,多渠道筹措经费,增加检查项目经费,提高人均服务标准。二是确保技术装备投入到位。加大技术装备投入,配齐先进的检测设备,为项目深入推进提供有力保障。

(四)加强机构和队伍能力建设,促进服务质量的提高 一是加强实验室建设。强化指导站优生检测和优生指导的职能,规范实验室建设,同时进一步规范检测技术,加强质量控制。二是加强对队伍的技术培训。继续加强对团队成员、镇技术人员和村计生专干的技能培训,确保技术人员达到会操作、会判断、会解读、会指导、会质量控制等“五会”要求,为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提供人才保障。

4.监督检查科提供调研材料 篇四

监督检查科在对全市粮食流通监管方面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1、认真组织开展了全市粮食库存检查、夏粮收购专项检查、“转圈粮”专项整治、国家粮食仓库清查等专项检查工作。全市共出动检查人员380余人次,检查粮食经营业户270余户,有力维护了全市粮食流通市场秩序。

从3月份开始历时2个多月的全市粮食库存检查,共检查商品粮和政策性粮食各类库存总量近65万吨。从检查结果看,全部达到了账账、账实相符,企业库存数量真实、质量完好、储存安全。

夏粮收购专项检查中,全市监管人员加大对政策执行情况督查力度,加强对企业入市收购资格和收购行为的监督检查,先后出动200多人次,对142个收购主体进行了48次检查,督导辖区内所有收购库点严格执行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切实做到“五要五不要”,有力地维护了正常的粮食市场秩序。

在“转圈粮”专项整治工作中,全市粮食行政部门按照在地检查的原则,重点检查2013年以来中央、地方储备粮油轮换和政策性粮油收储业务中是否存在“转圈粮”的问题。经查,全市自2013年以来中央、地方储备粮油轮换和政策性粮油收储业务中据齐全,手续规范,交易合同、《出入库检验报告》、提货单等保管完好。检查没有发现虚购假销、买陈充新、低收高转、未轮报轮等问题。

根据省粮食局《关于做好2014年全省地方事权粮食库存问题整改工作的通知》(鲁粮字[2014]82号)文件要求,我市在认真总结前期粮食库存检查工作的基础上,对普查和省级复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全面整改,督导相关单位及时开展整改工作,要求各县市区粮食局根据今年粮食库存检查的特点、要求,严格落实日常检查制度,对库存管理的规范性工作进一步检查,务必符合国家局、省局的规定。

2、全面开展粮食质量卫生安全抽查检测。

为全面履行粮油质量卫生监管职责,保障全市粮油质量卫生安全,年初即制定了《2014年粮油质量卫生抽检工作计划》,将全市储备粮、军供粮、放心粮油工程及市粮油综合批发市场用粮纳入日常监管范围。

为全面规范粮油质量卫生抽检工作,4月份,邀请省粮油质检中心专家对全市粮油质检、质量卫生监管人员进行了为期两天的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全市工作人员业务能力。

截止9月底,全市共抽检了小麦粉、大米、食用油等主要粮食样品数量135个,比去年同期增加了一倍多,有力地保障了全市政策性用粮、放心粮油工程用粮的安全可靠。同时,根据国家局和省局要求,组织开展了2014收获粮食质量监测样品采集、上报和检测,全市采集小麦样品50个,共10个品种,132份;玉米样品35个,共13个品种,88份。

5.检查调研管理制度 篇五

市教学常规检查工作领导小组来东郊小学检查调研 2014年1月3日上午,市教学常规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在善乡中心小学校长黄山的陪同下来到东郊小学进行教学常规检查调研。领导小组首先听取了陈金润校长的汇报,然后仔细查询了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相关材料,以及教师学科计划、教师的备课笔记、听课笔记、试卷质量分析等,特别抽查了三年级和六年级两个数学学科。充分肯定了我校落实好教学常规所做的工作,同时也指出了检查中所发现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对学校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建设性和指导性建议,对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校将以此次检查调研为契机,整改所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落实好教学常规,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东郊小学陈风报道

6.党建思政检查调研报告(最终版) 篇六

2006年5月25日至30日,党委工作部组织人员对皖中、顺达两个党总支部和运行部等八个党支部政治理论学习、荣辱观教育活动等开展情况,职工的总体思想状况,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有哪些等进行了检查调研。现简要总结如下:

一、发现问题和现象:

1、政治理论学习方面:多数党(总)支部对新启用政治学习记录簿认识不同,所记录的学习内容较杂,格式不一,主题不够明确,不能做到有效记录,点评基本没有。学习内容不能做到及时记录,普遍存在后补现象。

2、基层各党(总)支部对党的宣传工作、职工政治学习重视不够,在生产工作紧张时,宣传工作、政治学习工作时间通常被挤占,基本上没有后补。

3、部分职工虽有危机感,但认为改革未落到自己头上,不能从自身出发弥补不足,更好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多数职工抱有车到山前必有路的错误思想。

二、思考和建议

1、思想政治工作要紧密结合当前形势,为企业中心工作和下一步打算服务。利用一切宣传阵地,宣传企业面临的严峻挑战,教育职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树立与市场经济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相适应的效益意识、竞争意识、节俭意识、服务意识和忧患意识,振奋精神,树立信心,充分认识企业改革所面临的困难和矛盾,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为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党工部拟利用报栏开展形势任务系列宣传活动,变企业的压力为每个职工的压力,激发职工参与改革的积极性。

2、思政工作要抓好方法和手段创新。不仅要继承和延续思想政治工作传统的方法和手段,还应在创新上下功夫。在具体的工作中,要做到三个转变,即由“声势型”向“实效型”转变,由“执行型”向“自主型”转变,由“灌输型”向“吸引型”转变;在手段上,要多利用局域网覆盖全厂的优势,重视厂信息网的应用,拓宽思想教育途径,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3、建议实行双向选择、竞争上岗的用工制度。增强职工的危机感和责任意识,使职工从竞争激励机制的大环境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更加积极投入到新岗位工作中。

4、对企业做过贡献的老同志,尤其是生产技术方面的人员,要充分体现企业对他们的关怀,让年轻人以他们为榜样,愿意学技术。

5、对年轻人的培养可以采取挂职的方式。

6、要教育中层干部和管理人员率先转变观念,要在党员干部中强调奉献精神。要树立基层班组长的威信。

7、企业中规矩很重要,制订了制度就必须不折不扣执行,包括细节。

党委工作部

7.微山县统计基层检查调研报告 篇七

根据市统计局关于开展统计基层基础建设调研要求,我局组织人员深入全县乡镇和街道开发区开展调研,掌握了乡镇、街道的统计工作情况,查找在统计基层基础建设方面存在问题和差距,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对策和措施,以此达到改善基层统计条件、提升统计服务能力、促进统计事业科学发展的目的。

一、全县统计基层基础建设概况

机构设臵方面:全县有16个乡镇(街道、开发区)成立了专门的统计站。队伍建设方面:县局、乡镇及街道共有统计专兼职人员70人,其中县局共有26人,全部是专职统计人员,平均年龄35岁,有统计中级职称的7人。本科学历23人,研究生学历3人;乡镇统计站共有专职统计人员44人,平均年龄34岁,本科学历22人,大专学历19人,中专学历3人;“四上”企业统计人员均由会计兼任,大部分是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基础条件方面:县区统计人员人均有专用电脑一台;16个乡镇都有统计专用电脑;行政村统计基础条件相对薄弱;部门、机关、企事业单位绝大部分没有专门的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

二、微山县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的做法 的需要,把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实行规范化管理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采取有力措施,狠抓统计基础建设任务的落实,基层基础建设取得了新进展。

(一)积极改善统计基层基础条件。县局积极筹集资金对全县基层基础建设给予补助,重点加强统计站硬件建设,县局先后为每个统计站配备了计算机、照相机、移动硬盘等设备;为各乡镇建设了统计网络,基层基础条件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对乡镇统计站建设提出“八有”(有机构、有人员、有场所、有设施、有标示、有公章、有制度、有电脑)建设标准,乡镇统计站的硬件设施建设得到了加强,目前全县16个统计站基本达到了“八有”标准。

(二)认真抓好统计服务工作。通过统计网站、新闻媒体等形式,客观真实地向社会公布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水平;通过加强信息沟通与交流,及时有效地向领导提供本县、市内及周边各县市区相关统计资料,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努力提升统计资料质量。2012年来,共编发各类统计分析、统计监测报告、简明统计信息、统计参考等312篇;《微山统计年鉴》和《微山统计信息月报》逐年改版。

(三)不断推进统计法制工作。结合“五五”普法,利用新《统计法》颁布实施的契机,深入开展了统计法规学习

检查,增强了统计执法力度和效果。

(四)扎实推进机关建设。积极开展文明健康的文体活动,使工作氛围更加融洽和谐;认真开展机关作风整顿和执行力提升年活动,使机关作风建设和机关效能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三、在统计基层基础建设方面存在的差距和不足 虽然全县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与统计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相比,还存在许多不足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层统计力量比较薄弱。乡镇统计站人员及“四上)企业统计人员素质不高,基层统计力量薄弱,成了影响和制约统计发展的主要问题。

(二)基层统计经费明显不足。近年来,由于经济社会对统计工作的需求日益提高,致使统计工作任务日渐加重,部分设备有待更新,统计人员需要培训,基础建设仍需加强。而实现统计工作持续发展的必需经费明显不足,特别是基层统计经费不足的问题尤为突出,影响了统计工作的协调、持续、科学发展。

三)基层统计信息化设备使用维护情况不好。由于县区统计局网络管理专业人才匮乏,还无法处理网络运行中出现的难题,个别县区统计局网络运行不稳定,有时连时断的现象。部分乡镇统计站对网上直报、网上信息交流等不够重视,统计网络使用的频率和质量较低,甚至个别乡镇统计站与统计网络的连接中断,没有及时排除障碍,设备不能正常使用。

(四)源头数据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基层统计部门存在工作任务繁重、统计力量薄弱、被调查对象配合程度不高等问题,基层统计部门的工作进度和数据质量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不能全面准确的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基层源头数据质量不高,也影响了全县的统计数据质量。

(五)服务质量不高,服务意识不强。县局部分统计人员因循守旧,创新意识不强,主动服务、优质服务的意识差,尤其在信息分析和调查研究上不够深入,对统计数据的深入思考和调查研究不够,不能充分发挥统计工作的职能,对宏观经济和当前经济形势下的对策建议研究不够,认识不深,对领导决策的参考价值不大。

(六)基层统计发展不平衡。调研中,我们发现,个别统计站无论在硬件建设、制度管理、工作方法,还是在人员素质、敬业精神、思想观念上,都落后于先进统计站;部分乡镇对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不高、人员更换频繁、设备维护使

响着全县基层基础建设的全面协调发展。

四、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一)提供优质服务,赢得领导支持。基层统计部门要紧紧围绕中心工作,狠抓调查研究、统计分析和统计产品的开发,积极为各级领导指导工作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建议,为各级领导进行宏观决策提供统计依据;要做好月度、季度经济形势分析,利用每月、每季、半年、年度统计报表,着力开发月度、季度和年度统计资料,为领导决策服务;要掌握工作动态,准确查找工作差距,积极创新工作思路,主动请示汇报工作,争取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要为社会各界提供大量丰富的统计咨询服务,赢得社会各界的理解、关心和支持。

(二)严格建设标准,实行规范管理。为了使统计基础建设工作有的放矢,取得实效,县乡统计部门要在这次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现状调研的基础上,针对县局及部分乡镇客观上存在着统计人员素质不高、统计经费落实困难、部分设备需要更新、制度落实不够到位、统计行为不够规范的问题,认真研讨分析,继续严格建设标准、健全工作制度、完善管理办法、加强人员培训、增加经费投入、更新硬件设备、规范工作程序,从而大力夯实统计基层基础。

(三)推广成功经验,实现统计站均衡发展。要从制度建设、人员配备、经费支持、硬件设备、规范运行等方面入手,及时总结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先进县区和先进乡镇的成功经验,大力推广好的做法,进行广泛的交流讨论和调查研究;要组织统计站通过听、看、学等方式,查找各自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整改;要开展学、比、赶、超活动,促进各统计站在基层基础建设上均衡发展,推动全县统计工作上水平。

8.检查调研管理制度 篇八

一、具体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加大教育宣传引导力度。为增强领导干部机构编制意识,将机构编制政策法规知识作为党员干部的必修课程,列入每周学习计划。同时,结合机构编制违规违纪“吃空饷”典型案例,采取“以案说法”、“身边说法”的方式,增强讲座的实效性。编印《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法规学习汇编》,供大家学习使用。

二是建立健全举报督查工作机制。

制定完善了《X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督促检查、效能问责制度》,根据有关规定,结合工作实际,建立了相应的监督检查制度。对各项重点工作跟踪督促检查,进行效能问责。为强化社会舆论监督,督促各部门严守机构编制纪律,制定出台《“X”举报电话受理工作制度》,公开“X”举报电话,确定专人负责管理,并组织工作人员积极参加督查工作业务培训班,不断提高业务能力。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一是部门间协调配合的“大督查”机制亟需完善。机构编制管理工作担负着配置党的执政资源、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任,其特殊性决定了管理监督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从客观上讲需要相关部门的整体联动、协调配合,真正实现信息共享,措施并举,不断提高监督检查质量,共同推动监督检查工作健康发展。

在加强与外部的协作配合机制建设时,也要增强编办内部业务科室之间的协作配合、完善内部工作程序。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由于受制于各相关单位工作的整体安排,光靠单打独斗进行查处,显得势单力薄。怎样更好地使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增强整体联动性,成为机构编制监督检查的最大难题。

二是对机构编制管理政策规定不够了解。

目前,很多单位对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缺乏足够认识。虽然机构编制部门对通知、条例和暂行规定等进行了广泛宣传,特别是通过网站等媒体加大宣传力度,但有的单位对超编不以为然,对编制的消化工作并不十分理解,没有完全认识到机构编制管理权威性、严肃性,有的认为机构编制控制是编制部门的事,与自身部门关系不大,甚至还有些单位认为机构编制管控和经常的监督检查妨碍了本部门的工作。

三、几点建议。

一是加强机构编制责任审计工作。要借鉴审计监督中的工作理念、机制、方法、程序,由机构编制部门牵头,会同组织、人社、纪检等部门对机关事业单位执行机构编制的情况进行审计,重点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对贯彻落实机构编制政策的情况、单位主要职责执行情况、在职人员增减变化情况、领导职数核定及配备情况等进行审计。要充分肯定在机构编制管理中好的做法,重点指出机构编制管理存在的不足或违规情况,共同研究整改措施,提出整改建议。

二是建立健全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和制约机制。

机构编制部门要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建立健全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协调机制,强化机构编制管理和组织管理、财政管理等的综合约束机制,各负其责,形成合力,共同维护机构编制纪律的严肃性。要强化“X”机构编制监督举报电话的作用和群众来信来访的受理工作。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监督作用和影响,提高监督检查质量,共同推动监督检查工作健康发展。

上一篇:计算机维修经验下一篇:温馨的灯光初中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