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共9篇)
1.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篇一
初一地理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1:地球的形状-椭圆形,第一次完成环球航行的是-麦哲伦
2:地球的公转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和一天,现象是四季交替和昼夜交替 3指示东西方向,到南北纬90°是个点。度数一样的纬线是等长的。经线都是在南北两极相交的弧形,最大度数到180°,表示地球的东西方向都指示南北方向 所有经线等长 4:0-30°是低纬度,30-60°是中纬度,60-90°是高纬度
5: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和160°E
6: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和图例注记
7:比例尺表示方式:文字式,数字式,线段式。地图上方向的表示方式:一般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还有指向标 和经纬线。
8:等高线部分见复习导学案
9:
2.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篇二
一、网络构建教学是提高复习效率的良方
从现代建构主义理论角度看, 学生的学习过程正是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的过程。学生通过主动建构信息的意义, 建构自己的理解, 最终实现知识的内化。在复习中使用网络构建法教学, 具有实际意义。
从相关学情看, 复习是在逐章逐节的学习之后进行的。这时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化学各个知识点, 能够有针对性地分析、应用。复习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提升他们的解题能力。这时采用网络构建法教学, 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网络构建法指将具有共同属性或联系密切的内容组成知识块, 共同记忆, 综合运用。教学中会较多地使用分类法、比较法、归纳法等。学生通过复习逐渐形成了科学的学习方法, 同时培养了自己化学归纳思想, 通过找到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生疏化成熟悉, 复杂化成简单, 使问题得以解决。在复习之前, 学生的知识是每一专题每一单元逐渐获得的, 零散孤立地存在于记忆中, 复习的主要任务就是将零散的知识进行归纳比较, 使学生能够触类旁通, 迁移应用。那么如何在复习课中构建知识网络呢?
二、复习时学生的网络构建攻略
复习时, 我们一方面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提升学习能力, 完成教学的三维目标。显然, 后一要求是以前一要求为前提的。因此我们在复习中首先需要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具体方法为理顺知识点, 连点成线, 结线成网地形成学生的知识网络。
1. 理顺知识点。
化学中有很多的基本概念。这些概念很多很相似, 相互为用, 容易混淆, 也有很多概念虽不容易与其他概念混淆, 但是由于经常没有理解概念的外延, 导致理解错误。这时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准确、熟练地掌握每个知识点, 深刻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理顺知识点是网络构建教学法的基础, 只有解决了点, 才有形成网络的可能。如何帮助学生掌握诸多的概念呢?在复习时学生已经对概念不再陌生了, 但是真的理解了吗?未必。这时要强调的是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例如在复习电解质时, 学生对于电解质可以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导电的事实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此时要理清的是: (1) 电解质一定能导电吗?能导电的一定是电解质吗? (2) 有化合物溶于水后所得溶液能导电, 该化合物一定是电解质吗? (3)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能导电吗?电解质的导电条件与其微观结构是否有关?当学生回答了这些问题后, 对于电解质的理解基本就不会出现偏差了。
2. 连点成线。
仅仅掌握了单个的知识点是远远不够的, 学生们会觉得“吃不饱”。因此我们不但要掌握知识“点”, 还要将相关的其他知识联系起来, 形成“线”。化学知识的模块性比较强, 不同知识块之间相互联系。将他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对学生知识网络的构建十分有利。
3. 结线成网。
学生形成一条条的知识线后, 就已经具备了足够的知识量, 这正是结线成网的好时机。此时在复习时打破教材的编写次序, 将知识片段联系起来, 就既能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化学主体知识, 又能培养他们的分析、归纳能力, 最终实现知识网络的构建。
例如在原子结构复习时学生已经知道: (1)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时总是最先排在离核近, 能量低的层里, 排满之后再依次向外。 (2) 原子未达到稳定结构的, 会通过得失电子使自己达到稳定结构。得失电子一般都发生在最外层。在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一节的复习中, 学生已经掌握了如下知识: (1) 反应过程是吸热还是放热, 取决于反应物总能量与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高低。 (2) 能量越低的物质越稳定。 (3) 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的化学键的断裂和新的化学键的形成过程。 (4) 化学键断裂的过程是吸热的, 化学键形成的过程是放热的。反应的ΔH数值上等于旧的化学键断裂时吸收的热量与新化学键形成时放出的热量的差值。这时可以让学生将两处知识点对比思考:
经过分析, 学生就会对原子通过得失电子转化成离子和物质所具有的能量与物质转化时的热效应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二、我对网络建构教学法的几点深思
网络建构教学法同时拓展了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但是在实施该教学法时也有几点需要注意的地方。
首先, 构建网络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切忌将知识网络灌输给学生。在会考复习课上, 一样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关注学生的参与度, 把大部分的时间留给学生。对于学生而言, 学习化学基本知识并不难, 难的是能够自己形成知识网络构架。如果一堂课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由学生自己完成, 效果将会大不相同。
其次, 注意因材施教。对于思维活跃, 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来讲, 他可能自己本身已经有意无意地构建了自己的知识网络, 只需教师几句引导, 就会让他的认识大大提升。但对于成绩不够理想的同学来说, 理解、运用基础知识尚有些吃力, 网络构建更加为难。这时教师要注意对他们的知识网络时时修补, 帮助他们巩固。
最后, 网络建构教学法重点在于学生的知识网络, 然而学生的能力培养才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标。在建立知识网络时, 教师可以采用适当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思考能力、表述能力、总结能力等, 最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网络构建教学法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有着极大的帮助, 应用在复习教学中, 不但能够提高复习效率, 也能够对接下来的化学学习产生良好影响。在潜移默化中, 学生可以学会建立自己的知识网络, 也就能够从“授人以鱼”转化为“授人以渔”, 实现教育的最终目的。
摘要:复习的主要任务就是将零散的知识进行归纳比较, 使学生能够触类旁通, 迁移应用。在复习中我们首先需要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点, 理顺知识点, 连点成线, 结线成网, 最终形成学生的知识网络。通过网络构建法进行复习, 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
3.构建知识网络提高复习效率 篇三
靠死记硬背记单词的成效必然不会令人满意。只有在理解其用法的基础上,词汇记忆才会变得持久。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词汇的记忆:
1. 词汇“星级化”。可以按照课本中的词汇表进行默写:遮住英语,看着汉语写英语,一边写一边轻声朗读。默写完后,马上在写错的单词前面用红笔标上★,然后重点记忆这些写错的单词。经过多轮默写检查后,有些单词就会成为“三星级”“四星级”词汇,这类词需要每天滚动记忆,直至能熟练默写出来。这样,同学们通过多次筛查,对自己熟练掌握的词和记忆困难的多星级词汇就有了明确的认识。随着没有记住的单词就越来越少这个过程,同学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就会增强。
2. 词汇“清单化”。对于词汇的复习,同学们要坚持做好单元小结和归纳。把一词多性、一词多义等较难记忆的词汇串在一起,必要时附上例句说明其用法,这样的复习就变得系统、直观,记忆也自然更牢固了。例如:
command [v.command sb. to do sth. 命令某人做某事command that ... (should) do ...n.at sb.’s command 听某人支配under one’s command 在某人的指挥下be in command of/ take command of 掌握;控制have a good command of 掌握;精通(语言等)]
deliver[deliver sth. (to sb.) 递送某物(给某人)deliver a baby 接生孩子deliver a speech 发表演说]
3. 词汇“打包化”。对于同义或近义的词汇可以通过联想、查字典等方式,及时进行归纳整理,并将其“打包”。例如:表示“因为;由于”的词有thanks to,due to,owing to,because of,as a result of,on account of等;表示“专心、专注于……”的词有be lost in,be buried in,be devoted to,be absorbed in,concentrate on等;阅读理解题目中常考到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词汇有positive,supportive,negative,neutral等。
4. 词汇“拓展化”。根据构词法,我们通过前缀和后缀的变化就可以把一个词拓展成多个单词,例如cover/uncover/discover/discovery和nation/national/nationality/nationalism/nationwide/international。但有些词加前缀或后缀之后,词义完全改变,这时候绝不能望文生义,例如:price→priceless(无价的;极贵重的),valuable→invaluable(无价的,其价值无法衡量的),different→indifferent(冷淡的;漠不关心的)。这类词汇应该单独收集,重点关注。这种“滚雪球”式的记忆方式能有效地快速扩大词汇量。
每复习一个单元,就应该及时整理归纳重点词汇的用法,在以后的学习中,要经常回顾整理的笔记。
1. 语法句型化。同学们可以按照基本用法和固定句型的方式对语法知识进行分类、归纳整理,使已学知识网络化,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摸索出规律。例如:it作形式主语、形式宾语这一高频考点,我们可以直接将it is adj. for sb. to do sth.,find/feel/make it adj. for sb. to do ...,it occurred to sb that ...,it is no use doing sth.作为固定句型来掌握。学习现在完成时态这一语法点时,我们可以把句型it is the third time that ...;this is the best film that ...;never ... before.及... ever since ...加入整理范围。
2. 归类整理法。英语语法内容看似繁难,其实当中有很多是同类的或相似的,在复习中要把它们分类整理,使知识条理化。例如在学习语态时,可以把几个特殊的用主动形式表示被动意义的词汇归纳一下:come up,be worth doing,be hard to do,be to blame等。在学习宾语补足语时,我们不妨把with的复合结构作为一类整理,如:with sth. to do,with sth done,with sb./sth. doing,with a book in his hand,with the light on,with the door open等。
3. 观察比较法。还有一些同学们容易混淆的语法知识,可以通过对比的方法来整理。例如:
It was at 9 o’clock he got up on Sunday. (选A,强调句型)
It was 9 o’clock he got up on Sunday.(选C,状语从句)
I’ll never forget the days we studied together. (选C,空格处在定语从句中作状语)
I’ll never forget the days we spent together. (选E,空格处在定语从句中作宾语)
A. that B. 不填 C. when
D. which E. that/which/不填
4. 模仿造句法。有些语法知识不容易很快掌握,或者说容易被很快遗忘,这时不妨通过一句多译的方式大量造句。例如:If you hadn’t helped me in time,I wouldn’t have made such great progress. /But for your timely help,I wouldn’t have made such great progress. /Without your help,I ... /Had you not helped me in time,I ...。
高考在重视英语基础知识的同时,突出对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形成了以篇章阅读为主体的试题布局。基础知识是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然而形成系统的、完整的知识网络这一过程是需要时间的。同学们在复习基础知识的同时,每天还应坚持一定量的语篇训练。在篇章阅读中频繁看到不同词汇在不同的语境中的灵活运用,各种不同的语法现象交替出现,同学们的基础知识才能得以巩固,对语言的理解能力才能得到提升。具体做法如下:
1. 培养自己的阅读兴趣。尽可能地广泛阅读英文。通过阅读大量英语文章,同学们能够渐渐学会准确把握英语的篇章结构,精彩的语言表达,基本语法、句型及词汇的用法。随着阅读量的增大,知识面的拓宽,词汇量自然会越来越大,所掌握的句型自然会丰富多彩,这样就积累了丰富的语言表达素材。
2. 经常朗读收集的美文。对教材中好的课文以及语法填空、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中遇到的好文章进行“回收”利用。经常回头研读好文章,能让自己在较熟悉的语言环境中更好地去领悟解题技巧,同时还能克服对这一题型的惧怕心理,最终提高做题的效率。
3. 坚持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训练。完形填空主要考查同学们对词汇的掌握情况以及对语篇的理解能力,阅读理解则侧重对语篇大意和结构的考查。在语篇阅读中经常会遇到“熟词新义”“名词动化”等词汇活用的现象,同学们应该做好摘录,经常温故。
4.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篇四
词组. how often 多久一次
surf the Internet 上网冲浪
high school 高中
be interested in 对…感兴趣
come home from school 放学回家
go skateboarding 滑滑板
watch TV 看电视
go shopping 购物
go to the movies = go to a movie 看电影
once a week a month 一周 一月一次
twice a week a month 一周一月两次
three times a week a month 一周一月三次
activity survey 活动调查
the result of……的结果
as for = about 至于,关于
junk food 垃圾食品
healthy food 健康食品
want sb to do sth 想要某人做某事
would like to do sth 想要做某事
be good for 对……有好处
eating habit 饮食习惯
pretty good 相当好,十分好
try to do sth 尝试做某事,努力做某事
of course = sure 当然,没问题
look after = babysit = take care of 照看,照料,照顾 healthy lifestyle 健康的生活方式
help sb do sth to do sth 帮助某人做某事
have good grades 成绩好
kind of = a little(bit)一点,些许
hardly ever 几乎不
most of 大多数
句型
How often do you ……?
I …… + 频率副词. How often does heshe ……?
HeShe(单三)…… + 频率副词. What do you usually do onweekends?
I usually often……
What does heshe usually do onweekends?
HeShe(单三)usually often……duo
词组
have a cold = catch a cold 患感冒
start with 以…开始
sore throat 嗓子疼
sore back 背疼
sore neck 脖子疼
lie down and rest 躺下休息
drink some hot tea with honey 喝一些有蜂蜜的热茶
see a dentist 看牙医
drink lots of water 多喝水
go to a doctor 看医生
I think so = I guess so 我认为是这样的 I don’t think so 我认为不是这样的 stressed out 压力大的,疲劳的 go to bed 睡觉
get up 起床
listen to music 听音乐
healthy lifestyle 健康的生活方式
Chinese doctor 中医
a balance of…和…的平衡
be healthy = stay healthy = keephealthy 保持健康
for example = like 比如,例如
too much + 不可数名词 太多了
too many + 可数名词 太多了
much too + 形容词 太……
Chinese medicine 中药
be popular in 在…受欢迎
western country 西方国家
balanced diet 均衡的饮食
be tired = get tired 感觉累的 enjoy sth 喜欢某事或某物
enjoy doing sth 喜欢做某事
at the moment = now 立刻,现在,眼下
句型
It’s(adj)to do sth 做…很…
It’s(adj)for sb to do sth 做…对某人来说很…
I’m feeling well.我感觉很好. I’m not feeling well.我感觉不好. What’s the matter(with you)? =What’s wrong(with you)? I have a +疾病.HeShe has a +疾病. You should……
You shouldn’t……
词组
go camping 去露营
take sb some time to do sth 某人花费时间做某事
sports camp 运动野营
go to the beach 去沙滩
go with sb 和某人一起去
go hiking 徒步旅行
go away 离开,出远门
have a good time = have fun = enjoy yourself 玩的开心
send sb sth = send sth to sb 给某人邮寄某物
show sb sth = show sth to sb 给某人看展示某物
get back to 回来
go bike riding = ride a bike骑自行车
go sightseeing 观光,旅行
take walks = take a walk 散步
go fishing 钓鱼
rent videos 租录影带
the south of…的南部
take a vacation = on vacation去度假
think about = think of 思考,考虑,想,认为
decide on 决定
something different 一些不同的(注意形容词后置)
Great Lakes 五大湖区(注意大写)
plan to do sth 计划打算做某事
forget to do sth 忘记去做某事
forget doing sth 忘记做过某事
a lot 十分,很,非常
I can’t wait 我迫不及待了。
finish doing sth 完成做某事
need to do sth 需要做某事
ask sb to do sth 让某人做某事
ask sb about sth 询问某人关于某事
leave for 动身去……
a good place to do sth 一个做…的好地方
句型
What are you doing for vacation?
I’m doing sth……
What is heshe doing for vacation?
HeShe is doing sth……
When are you going?
How long are you staying?
I’m staying for + 具体的几天.语法点
现在进行时态表将来,也就是将来时态(也可以用情态动词will来表示将来时态,之后用动词原形)。注意其结构be + Ving.注意其动词原形变动词ing时的几条规则(尤其是双写加ing)。注意其标志性词语:tomorrow, next等。
Unit 4
词组
get to 到达
how far 多远
take the ……(交通工具)乘坐…交通工具(用于句中)
by……(交通工具)乘坐…交通工具(用于句末)
quick breakfast 很快的吃早餐
bustrainsubway station 汽车火车地铁站
bus stop 公交车站
around the world = all over the world全世界
most students 大多数学生
on the school bus 乘坐校车
other parts of……的其他地方
depend on 依赖于,决定于
must be 一定的,必须的 a lot 十分,很,非常
not all 并不是所有的 be different from 和…不一样
means of transportation 交通工具
a small number of一小部分
a large number of 一大部分
句型
How do you get to ….?
I take the ……to…….I get to …by……
How does heshe get to….?
HeShe takes the ……to……
HeShe gets to …by……
How long does it take?
It takes +具体时间
How far is it from…to…?
It’s +具体距离
Unit 5
词组
come to the party 来我的聚会
help my parents 帮助我的父母
study for a test 为了考试而学习
go to the doctor 去看医生
have a piano lesson 上钢琴课
visit my aunt 拜访我的姑姑
the day after tomorrow 后天
the day before yesterday 前天
thanks for(thank you for)sth 为了某物而感谢
thanks for(thank you for)doing sth 为了做某事而感谢
be busy 忙碌的 have to do sth = must 不得不做某事
tennis training 网球训练
the school team 校队
write soon 赶快回信
be quiet = keep quiet 保持安静
finish doing sth 完成某事
football match 足球比赛
culture club 文化俱乐部
the whole day = all day 一整天
come over 顺便来访
be free 有空的,空闲的 next time 下次
句型
Can you ……?
Sure, I’d lovelike to.Sorry, I can’t.I have to do sth.I’m going to do sth.I’d lovelike to.But I have to do sth.I’m going to do sth. What’s today?
It’s + 具体的星期和日期
It’s Monday the 14th.语法点
现在进行时态表将来,也就是将来时态(也可以用情态动词will来表示将来时态,之后用动词原形)。注意其结构be + Ving.注意其动词原形变动词ing时的几条规则(尤其是双写加ing)。注意其标志性词语:tomorrow, next等。
Unit 6
词组
more than 多于,超出
as you can see 正如你所看到的那样
in some ways 在某些方面
look the same 看起来一样
look different 看起来不同
in common 共同点,共同之处
as…(+形容词原形)as… 和…一样
the same as 和…一样
be popular in 在…很受欢迎,很流行
be good at sth 擅长…
be good at doing sth 擅长做某事
make sb laugh 使某人笑
laugh at 嘲笑
good listener 很好的倾听者
keep a secret 保守秘密
look alike 长的像
have friends = make friends 交朋友
like(介词,像…一样的)me 像我一样
most of… 大多数…
necessary to do sth 做…很有必要
beat me in 在…打败我 I don’t care.我不在意,我不在乎
primary school 小学
middle school 中学
high school 高中
have good grades 有好成绩
be good with 对…好
who do you think…? 你认为某人…
can’t stop doing sth 不能停止做某事
….ago…以前
stop to do sth停下来去做另外一件事
stop doing sth 停止做某事
twin sister(s)brother(s)双胞胎姐妹兄弟
all the time 一直,总是
句型
I’m ……than……
What is your opinion?
I don’t think ……
语法点
涉及到否定表达时,中文中的否定在前,英文中的否定在后。如:I don’t
think……在中文里翻译为我认为…不…
在英语中,注意用以下词或词组来修饰形容词的比较级,表示形容词比较级的程度:a little(bit), a bit, much, a lot, far;
形容词的比较级用来比较两个事物的不同之处,通常是在形容词原形的基础
上,加上er构成比较级。但也要注意其他变化规则:1.加r;2.改y为i加er;3.之前加more; 4.双写辅音字母加er;
5.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篇五
全
2018年七年级上册生物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大全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二、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三、生物的分类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 探究的过程、对照实验的设计(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5、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6、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7、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8、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9、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10、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11、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1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13、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注意DDT的例子(富集)课本26页。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
一、显微镜的结构 镜座:稳定镜身;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镜臂:握镜的部位;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
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二、显微镜的使用
1、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2、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
3、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三、观察植物细胞:实验过程
1、切片、涂片、装片的区别P42
2、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液泡:细胞液 细胞壁:支持、保护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保护 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细胞质里有液泡,液泡内的液泡内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3、观察口腔上皮细胞实验(即:动物细胞的结构)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细胞质:液态,可以流动
4、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5、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液泡,动物细胞没有。
四、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
五、细胞中的物质
有机物(一般含碳,可烧):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这些都是大分子
无机物(一般不含碳):水、无机物、氧等,这些都是小分子
六、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有用物质进入,废物排出。
七、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是细胞内的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产生氧。
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
二者联系: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二者区别: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八、动植物细胞都有线粒体。
九、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
1、多莉羊的例子p55,2、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的载体——DNA
3、DNA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
4、基因是DNA上的一个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断
5、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
不同的生物个体,染色体的形态、数量完全不同;同种生物个体,染色体在形态、数量保持一定;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染色体数量要保持恒定,否则会有严重的遗传病。
6、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十、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
十一、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1、生物的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生长
2、细胞的分裂(1)染色体进行复制(2)细胞核分成等同的两个细胞核(3)细胞质分成两份
(4)植物细胞:在原细胞中间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 动物细胞:细胞膜逐渐内陷,便形成两个新细胞
十二、新生命的开端---受精卵
1、经细胞分化形成的各种各样的细胞各自聚集在一起才能行使其功能,这些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聚集起来所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2、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动物和人的基本组织可以分为四种: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四种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构成,并且以其中的一种组织为主,形成器官。
3、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成在一起构成系统。
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4、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和人体
5、植物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6、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营养器官:根、茎、叶;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7、植物的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
十三、单细胞生物
1、单细胞生物:草履虫、酵母菌、、衣藻、眼虫、变形虫
2、草履虫的结构见课本70页图
3、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利也有害
十四、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
1、病毒的种类
以寄主不同分: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
2、病毒结构: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1、蕨类植物出现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而且还具有输导组织、机械组织,所以植株比较高大。
2、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
3、蕨类植物的经济意义在于: ①有些可食用;②有些可供药;③有些可供观赏;④有些可作为优良的绿肥和饲料;⑤古代的蕨类植物的遗体经过漫长的年代,变成了煤。
4、苔藓植物的根是假根,不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而苔藓植物的茎和叶中没有输导组织,不能运输水分。所以苔藓植物不能脱离开水的环境。
5、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结构简单,是单细胞或多细胞个体,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细胞里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大都生活在水中。
6、藻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可以作为鱼的饵料,放出的氧气除供鱼类呼吸外,而且是大气中氧气的重要来源。
7、苔藓植物密集生长,植株之间的缝隙能够涵蓄水分,所以,成片的苔藓植物对林地、山野的水土保持具有一定的作用。
8、苔藓植物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十分敏感,在污染严重的城市和工厂附近很难生存。人们利用这个特点,把苔藓植物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9、藻类的经济意义:
①海带、紫菜、海白菜等可食用
②从藻类植物中提取的碘、褐藻胶、琼脂等可供工业、医药上使用
10、种子的结构
蚕豆种子: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2片)玉米种子:果皮和种皮、胚、子叶(1片)、胚乳
11、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
12、记住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
1、种子的萌发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自身条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已度过休眠期。
2、测定种子的发芽率(会计算)和抽样检测
3、种子萌发的过程
吸收水分——营养物质转运——胚根发育成根——胚芽胚轴发育成茎、叶,首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食用豆芽的白胖部分是由胚轴发育来的
4、幼根的生长
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
根的生长一方面靠分生区增加细胞的数量,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5、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
6、植株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氮、磷、钾
7、花由花芽发育而来
8、花的结构(课本102)
9、传粉和受精(课本103)
10、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子房——果实受精卵——胚
胚珠——种子子房壁----果皮(与生活中果皮区别)。
11、人工受粉
当传粉不足的时候可以人工辅助受粉。
12、被子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衰老和死亡。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1、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1)水分在植物体内的作用
水分是细胞的组成成;水分可以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水分是植物体内物质吸收和运输的溶剂;水分参与植物的代谢活动
(2)水影响植物的分布
(3)植物在不同时期需水量不同
2、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
3、运输途径
导管:向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
筛管:向下输送叶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
4、叶片的结构
表皮(分上下表皮)、叶肉、叶脉、5、气孔的结构: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气孔关闭。
白天气孔张开,晚上气孔闭合。
6、蒸腾作用的意义:
可降低植物的温度,使植物不至于被灼伤 是根吸收水分和促使水分在体内运输的主要动力 可促使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在体内运输
可增加大气湿度,降低环境温度,提高降水量。促进生物圈水循环。
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1、天竺葵的实验
暗处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夜,目的: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
对照实验:将一片叶子的一半的上下面用黑纸片遮盖,目的:做对照实验,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产生淀粉。
脱色:几个小时后把叶片放进水中隔水加热,目的:脱色,溶解叶片中叶绿素便于观察。染色:用碘液染色
结论:淀粉遇碘变蓝,可见光部分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2、光合作用概念: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叫光合作用。
3、光合作用实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4、光合作用意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能量来源。
5、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
用来构建之物体;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6、呼吸作用的概念: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
7、呼吸作用意义: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是植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如:细胞分裂、吸收无机盐、运输有机物等)不可缺少的动力,一部分转变成热散发出去。第五章绿色植物是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氧气,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2、呼吸作用与生产生活的关系:中耕松土、及时排涝都是为了使空气流通,以利于植物根部进行呼吸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要分解有机物,因此在储存植物的种子或其他器官时,要设法降低呼吸作用,降低温度、减少含水量、降低氧气浓度、增大二氧化碳浓度等都可抑制呼吸作用。
3、光合作用与生产生活关系:要保证农作物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条件,尤其是光。合理密植。使作物的叶片充分地接受光照。
4、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见课本131)
5、光合作用(130页)和呼吸作用(125页)公式 第六章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1、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
草原、荒漠、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
2、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植被覆盖率低,森林资源和草原资源破坏严重
3、我国森林覆盖率16.55%,4、我国每年3月12日为植树节
6.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篇六
11、《荒芜了的花园》通过(几个人想重修花园但都不动手的故事),告诉我们(空谈不如实干,行动胜于雄辩;夸夸其谈,只说不做,最终结果将是一事无成。)
12、《瘸禅》通过(苏格拉底帮助禅蜕壳,好心办了坏事)的故事,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自身发展的规律,如果揠苗助长,反而会适得其反。)(经历过痛苦与挫折,人生才会变得更加美丽和完整。)
13、《四个人和一只箱子》通过(四个人为了一个诺言,一起在危险的环境中克服困难,最终走出险境)的故事,让我们懂得了(信守诺言、团结协作和必胜的信念才是克服困难的无价之宝。)
14、《白杨》通过(父子两代人的交谈),(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热情讴歌了(一代又一代献身给边疆的建设者们。)
15、《米芾学书》写(一位秀才苦心指导米芾学写字的事),说明(学写字不只是要动笔,还要动心,不但要观其形,而且要悟其神,心领神会,才能写好字的道理)。
第四单元主题(爱、沟通),(一个心里有别人,总能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的人,得到的将是内心的充实,高尚的人格,爱心的照耀。)
16、《灯祭》中那明亮的玻璃灯是(一份亲情)。两代人的灯,两代人的情,通过(作者对童年的等的怀念以及对父亲的追思),表现了(对父亲的怀念之情)。
17、《捐赠天堂》表达了(对灾区孩子的牵挂和问候),两张四不像的剪纸,是人间真情的最好见证。让我们懂得了(甘愿给社会付出真情和爱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因为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18、《天涯情思》抒发了游子的思乡情怀,让我们联想到(王维)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19、《小抄写员》让我们感受到(叙利奥对父母的关心体贴,对父母深深的爱,以及主动为父亲分忧解难的美德)。
7.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篇七
关键词:体育生;生物复习;知识网络;图解
笔者所在学校以“德能兼修,体艺见长”的办学特色,每年选修体育专业的学生达百人。体育生的文化基础相对薄弱,进入高三,大运动量、高强度的训练使体育生产生疲劳,尤其在12月至次年2月底体育术科高考前的训练强度增强,训练与文化科学习之间的矛盾更为突出,3月初术科高考回校后,生物知识网络重新构建,成为下一阶段有效复习的重要保障。笔者通过对几届体育生术科高考后生物知识网络重新构建方法的摸索,从点线面引导学生归纳,把知识网络更加系统而直观地展示出来,为下阶段培养体育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一、知识点的唤起
体育术科高考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停课,体育生的生物知识点变得模糊不清,知识体系更加零散,在构建知识网络前,需要对原有的生物知识点进行唤起和巩固。笔者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教学。
1.坚持每天30分钟、课前5分钟朗读生物课本。基本概念及原理在整个生物复习中起着奠基、支撑的作用,基础知识是否扎实,将直接影响后面的综合复习,每天30分钟朗读知识点有利于加强基础知识记忆,课前5分钟朗读可以为本节课知识点图解归纳打下基础。从近几年高考试题看,基础题仍占主要地位,做好了基础题就拿到了基本分,对于体育考生显得尤为重要。
2.图解归纳知识点的能力训练。知识网络好比一辆完整的汽车,学生要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体系,教师要把他拆解成发动机等各部分,还要让学生明了发动机由什么零件组成的。例如,细胞代谢中涉及“光合作用”知识点,是高考常考点,笔者要求学生先熟练光合作用过程的文字表述,指导学生把抽象的文字知识点提炼出来,构建出光合作用基础图形,并不断地添加和拓展知识点,逐步组建成完整图解,完成从文字到简图到详图的图解归纳的过程。
如图1,学生对课本光合作用图解进行了整合拓展,增加了叶绿体双层膜、类囊体、物质和能量转化等几个知识,加深了光反应与暗反应场所的理解,为后面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中涉及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在线粒体与叶绿体间转移等问题的理解奠定基础。
二、由点到线,增强知识点间的联系
生物课本知识点并非孤立的,知识点间就像人体的各个器官,彼此协调,相互联系。在常规复习中,对多个知识点的整合,要常进行列表区别。列表法能较好地区分相关知识点间的联系和区别,是十分必要的复习手段。例如,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联系和区别,列表法可以把两种代谢中各反应的场所、过程、反应物和反应产物等进行列表比较,但学生对两个代谢的联系与区别仍建立在枯燥抽象的文字层面,未能形成直观的印象。
如何把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进行整合,使两个知识点连成线,形成综合的整合图形?笔者引导学生在光合作用图解的基础上,对必修一课本P93-95页中关于呼吸作用的文字进行理解,重新构建呼吸作用图解,提示学生注意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两者间产物与生成物的联系。学生经过初步分析与探索,对两幅图解有了一定的直观辨识,逐步形成和完善了两个知识点的关系图解,使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知识点更加清晰,两个代谢之间的联系更加完整,更适合体育生的认知和理解水平。
图2 学生整合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关系图解
三、由线及面,用图解构建知识网络,以小篇幅构建大而直观的知识载体
体育生文化科薄弱,学习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在复习中要重新梳理课本知识,用图文结合法、树形法、流程法、列表法、概念图发、辐射发散法等方法进行复习梳理,短时间内学生可能理解某个或几个知识点。但是,在复习一段时间后,体育生会感觉复习过的知识更加凌乱,更不要说对知识的综合利用了。一幅平面直观、内容丰富、构建过程充满趣味的生物知识图解,将使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充满吸引力和感染力。
■
图3 学生整合的知识网络图解(动植物细胞混合)
教师引导学生把课本中知识点尽量多地在一个细胞结构图中整合和呈现,给每一位学生分发一张A3白纸,每复习一个知识点,在白纸对应位置画出该知识点的图解,两周左右,学生便完成了动植物细胞的知识网络图解。如图3图解中,较完整而直观地呈现了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各种细胞器结构和功能、细胞器间的联系等知识内容,如果再加上部分文字注解,一幅图解基本上就可以将必修一的大部分知识点囊括其中。绘制后的知识结构网络图解知识层次清晰且平面直观,图解知识网络承载的知识量大,可有效保持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便于学生温故而知新,更符合体育生实际需要。
四、知识网络图解中的注意事项
学生在进行图3的知识网络图解绘制过程,对构成细胞的每一个结构及功能的知识点进行回顾,将课文中枯燥的文字转变成图解的过程,为知识点的复习增加了趣味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综合能力得到提升。操作过程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第一,为力求一图概全,图解将动植物细胞的特征都安插在一幅图中,需要特别提醒学生区分哪些结构或细胞器是动植物特有或共有的,哪些结构或细胞器共有但是功能不相同的。第二,绘图过程提醒学生注意各细胞器的比例,对结构或细胞器的组成和功能不能用图解表示的,应当在空白地方文字标注。例如,细胞膜在图解中能表示出其成分、结构和功能,而细胞膜的制备、成分和比例、结构和功能特征等知识,则需要在相应地方文字标注,以进一步丰富知识网络。
参考文献:
[1]赵善程.运用图解构建生物学知识体系[J].生物学教学,2011(2).
[2]赵应凰.高三生物复习“构建知识网络”不可小觑[J].学园,2013(2).
8.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题型总结 篇八
第一章 网络概述
一、计算机网络最重要的功能:连通性、共享性(填)
二、因特网的两大组成部分:边缘部分、核心部分(填)
1、主机A和主机B通信,实质上是主机A的某个进程同主机B的某个进程通信。
2、网络边缘的端系统之间的通信方式可以划分为两大类:客户—服务器方式(C/S)、对等方式(P2P)
3、在网络核心部分起特殊作用的是路由器,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的关键构件,其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选)
三、三种交换方式 :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填)
1、电路交换:整个报文的比特流连续地从源点直达终点。电话交换机是电路交换,“建立连接—通话—释放连接”,电路交换的线路的传输效率往往很低。
2、报文交换:整个报文先传送到相邻结点,全部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结点。
3、分组交换:单个分组(整个报文的一部分)传送到相邻结点,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结点。存储转发技术,主机是为用户进行信息处理的,路由器是用来转发分组的,即进行分组交换。(选)
四、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按地域(中英文名称):广域网(WAN)、城域网(MAN)、局域网(LAN)、个人区域网(PAN)(填)
五、(简答)时延:时延的 4 个组成部分、计算。
六、协议(定义、三要素及其含义):定义: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称为协议。三要素及其含义:(1)语法: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
(2)语义: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
(3)同步: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填选)
七、5 层体系结构各层及功能:(填)
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为用户应用进程提供服务
运 输层(transport layer)为主机中进程间通信提供服务
网 络层(network layer)为主机间通信提供服务
数 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相邻结点间的无错传输
物 理层(physical layer)透明地传输原始的比特流
第二章 物理层
一、关于信道(通信方式三种):单向通信、半双工通信、全双工通信(填)
1、单向通信又称单工通信,无线电广播,有线电广播,电视广播
2、双向交替通信又称半双工通信,对讲机
3、双向同时通信又称全双工通信(选)
二、常用的导向性传输媒体包括: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填)
三、常用的非导向传输媒体:短波;微波:地面接力、卫星(填)
四、信道复用:FDM、TDM、STDM、WDM(名称、复用方法、特点):(填选选)
FDM:频分复用,复用方法:整个带宽划分为多个频段,不同用户使用不同频段。特点:所有用户在通信过程中占用不同的频带宽度。
TDM:时分复用,复用方法:将时间划分为一段段等长的时分复用帧(TDM帧)。TDM帧划分为N个时隙。每一个用户在一个TDM帧中占用一个固定时隙。特点:所有用户在不同的时间占用整个频带宽度。STDM:统计时分复用,工作方法:(1)各用户将数据随时发往集中器(统计时分复用器)。(2)集中器依次扫描,输入缓存。(3)将缓存的数据放入STDM帧中,对于没有数据的用户就跳过去。(4)一帧满时,发送出去。特点:STDM帧中的时隙不固定的分配给每个用户。
WDM:波分复用,工作方法:(1)8路传输速率为2.5Gb/s的光载波—调制—1550nm~1557nm。(2)经过复用器后在一根光纤中传播。(3)经过一段距离衰减—光纤放大器。(4)分用器—转换为8路波长1310nm的光载波。
五、(简答)CDMA 工作原理及计算
第三章 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使用的信道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点对点信道、广播信道(填)使用点对点信道的数据链路层:
一、数据链路层协议的三个基本问题:封装成帧、透明传输、差错检测(填空)
1、封装成帧:就是在一段数据的前后分别添加首部和尾部,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帧。帧长等于数据部分加上首部和尾部。MTU:最大传送单元——数据部分的传送上限。控制字符进行帧界定:SOH(帧开始符)、EOT(帧结束符)
2、透明传输:不管所传数据是什么样的比特组合,都应当可以放在帧中传输过去。用字节填充法解决透明传输的问题(在控制字符前面添加转义字符ESC)。
3、差错检测:误码率 BER(Bit Error Rate):传输错误的比特占所传输比特总数的比率。(选)
二、(简答)差错检验 :CRC 的计算
三、PPP 协议:零比特填充法 :方法:发现11111,立即填入一个0(计算)
采用零比特填充法可以传送任意组合的比特流,即可以实现数据链路层的透明传输。使用广播信道的数据链路层:
四、局域网按拓扑结构的分类:星形、环形、总线形(填)
五、CSMA/CD 协议(英文名称的含义):载波监听多点接入/碰撞检测(填)
六、(简答)最短帧长的计算(课后题 3-20)
七、以太网的MTU:1500 字节
八、以太网标准 10BaseT 的含义 :10:10Mb/s
BASE:基带信号
T:双绞线
(站点到集线器<=100米)(填)
九、扩展的以太网:
1.集线器、网桥、交换机工作的层次 :在物理层扩展以太网——光纤、(转发器)、集线器;在数据链路层扩展以太网——网桥(交换机)(填)
2.(简答)使用交换机和集线器的以太网每个用户的平均带宽
十、网桥(交换机)转发分组时使用的地址:硬件地址,可以隔离碰撞域的个数:有几个口可以隔离几个域(填选)
十一、(简答)透明网桥自学习算法(课后作业 3-32 自学习和转发帧,要求掌握详细处理过程)
十二、虚拟局域网概念,用什么设备实现:由一些局域网网段构成的与物理位置无关的逻辑组,这些网段具有某些共同的需求。只是一种服务,不是一种新型的局域网。使用交换机实现。(选填)
第四章 网络层
一、网络层提供的两种服务及其特点:虚电路服务(面向连接的)、数据报服务(面向无 连接的)(填空)
1、虚电路服务:采用面向连接的通信方式:建立虚电路—传送数据—释放虚电路。所有分组均沿同一路径传输。保证服务质量,可靠。虚电路和电路交换的区别虚电路是逻辑上的连接,采用存储转发技术,通信双方只是断续地各条链路。(选)
2、数据报服务:采用无连接的通信方式。为每个分组独立选择路由。“尽最大努力交付”,不保证质量。(选)
二、网络互联的设备:路由器(填)
三、IP 地址(分类、表示方法、每类地址网络号和主机号的位数、每类地址的使用范围)
分类:A、B、C、D、E(选)表示方法:点分十进制记法
类最大网络数
第一个可用的网络最后一个可用的网络每个网络中最大的主别
号
号
机数
A B C 126(27-2)16383(214-1)1 128.1
191.255
16777214 65534
2097151 192.0.1 223.255.255 254
(221-1)
注:A类网络号除去的是全0和127 B类网络号除去的是128.0 C类网络号除去的是192.0.0
四、私有 IP 和地址转换协议。(选)1.私 IP 的范围
A:10.0.0.0 — 10.255.255.255 B:172.16.0.0 — 172.31.255.255 C:192.168.0.0 — 192.168.255.255 2.私 IP 的特点:目的地址为私有 IP 的数据报不被路由器转发
五、地址解析协议
1.ARP 名称、功能 :地址解析协议,功能:将一个已知的IP地址映射到硬件地址(填选)2.ARP 工作过程 :第一次通信时,同一局域网内(大题)
1)主机设高速缓存存放本局域网上IP地址到硬件地址的映射表。
2)主机A欲向本局域网上的主机B发送IP数据报时,先查看高速缓存。3)如有主机B的IP地址,可查出其对应的硬件地址。4)如果没有,运行ARP找出主机B的IP地址。
六、IP数据报的格式(首部长度(单位为4字节)、偏移量(单位为8字节)、校验范围(首部))、数据报分片计算(填填填计)
IP数据报分为首部和数据两个部分,首部的前一部分是固定的,共20字节,是所有IP数据报必须具有的(源地址、目的地址、总长度等重要字段都在固定首部中)。一些长度可变的可选字段放在固定首部的后面。片偏移(12 bit)指出:较长的分组在分片后某片在原分组中的相对位置。片偏移以 8 个字节为偏移单位。校验范围:只校验首部
七、(简答)子网划分、子网掩码(方法及应用):(IP 地址)AND(子网掩码)=网络地址 1.给出需求会进行子网的划分,会写出子网网络地址和子网掩码;地址范围
2.理解子网掩码的作用,会根据子网掩码计算网络地址
(以 CIDR 编址方案考上述知识点)
八、(简答)使用子网掩码的分组转发过程(路由选择计算)
九、无分类编址 CIDR 的编址方案(选择)
1、构造超网的概念、路由聚合的概念、最长匹配。
构成超网:前缀长度不超过 23 bit 的 CIDR 地址块都包含了多个 C 类网络。这些 C 类网络合起来就构成了超网。
路由聚合:由于一个CIDR地址块可以表示很多地址,因而在路由表中可以利用CIDR地址块来查找目的网络。
最长匹配:从匹配结果中选择具有最长网络前缀的路由
2、给定地址块中任意一个地址,求地址掩码、地址块起始地址、最大地址、地址块中地址个数。(计算)
3、(简答)给定地址块,给定各局域网内的主机数,构造超网。要求写出解题过程,结果包括地址块和网络前缀。(构造超网时,要求从主机数最多的开始构造。)
十、ICMP 所处层次:网络层、两种应用:ping、Traceroute(tracert)(填空)
十一、因特网路由选择协议分类及每类中的典型算法:内部网关协议 RIP、OSPF;外部网关协议 BGP(填空)
十二、(简答)RIP 路由选择距离向量算法:使用距离向量、支持的最大跳数(15)、路由表的计算(填填计)
十三、内部网关协议 OSPF:使用链路状态(填空)
十四、路由器的作用及工作层次:网络层,转发数据时使用的地址:目的主机的 IP 地址(填空)
第五章 运输层
一、IP 协议和运输层协议的作用范围:IP 协议:点到点(主机到主机);运输层协议:端到端(进程到进程)(填空)
二、端口的作用 :进程间通信(填空)
三、TCP UDP:层次、特点(填选)
都是运输层
TCP:面向连接的,可靠交付,面向字节流
UDP:面向无连接的,不保证可靠交付,面向报文
四、UDP 首部长度和各字段作用、伪首部的内容及作用(选择)
首部长度:8
首部各字段作用:源端口:源端口号
目的端口:目的端口号
长度:UDP数据报总长度
检验和:检测UDP数据报在传输中是否有错
伪首部的作用和内容:IP和UDP凑出来的,仅仅是为了计算校验和(计算)
五、TCP 首部:序号、确认号、SYN、ACK 的作用(计算)
序号作用:一个TCP 连接中传送的数据流中的每一个字节都编上一个序号。序号字段的值则指的是本报文段所发送的数据的第一个字节的序号。
确认号作用:是期望收到对方的下一个报文段的数据的第一个字节的序号。
SYN作用:在连接建立时用来同步序号。ACK作用:只有当ACK = 1 时确认号字段才有效。当ACK = 0 时,确认号无效。
TCP首部包括:源端口、目的端口、序号、确认号、数据偏移、保留、紧急URG、确认ACK、推送PUSH、复位RST、同步SYN、终止FIN、窗口、检验和、紧急指针、选项
六、滑动窗口协议:发送窗、接收窗口大小的含义(选择)
发送窗口大小代表在还没有收到对方确认消息的情况下,发送端最多可以发送多少数据。接收窗口中是期望接收的数据的序号。
七、拥塞控制:
1、拥塞控制产生的原因:对资源需求之和大于可用资源(填空)
2、拥塞控制与流量控制的区别(给描述能够识别即可)(选择)
1.拥塞控制:防止过多的数据注入网络,从而避免网络中的路由器或链路过载。全局性的过程
2.流量控制:指点对点的通信量的控制。协调双方速率。存在从收方到发方的直接反馈。
3、(简答)慢启动和拥塞避免,快重传和快恢复(能根据具体控制策略求出每一个轮次拥塞窗口的大小,注意:传输轮次从 1 开始。)
八、TCP 建立连接的过程(三次握手协议,每条消息的序号、ack 号,SYN 比特、ACK 比特的取值)(填空)
第一次握手:服务器B创建传输控制块TCB,准备接受客户进程的连接请求,客户进程A随之建立传输控制块TCB,向B发送请求报文段:SYN=1,seq=x,客户进程进入同步已发送状态
第二次握手:B收到请求报文段后,如同意连接则向A发送确认:SYN=1,ACK=1,ack=x+1,seq=y TCP服务器进入同步收到状态
第三次握手:A收到B的确认后,再向B确认一次:ACK=1,ack=y+1,seq=x+1,A进入已建立连接状态
九、TCP 释放连接的过程(掌握交互过程即可,不需要掌握协议字段值的具体值)(填空)
第六章 应用层
一、DNS 含义:域名系统
功能:用来把便于人们使用的机器名字转换成为IP地址(填选)
二、域名的两种解析过程:递归、迭代(填空)
三、FTP(使用两个TCP连接及其作用:减少或消除在不同操作系统下处理文件的不兼容性,熟知端口号 21)(填选)
四、电子邮件系统
1.SMTP 名称:简单邮件传送协议(填空)作用:用户代理向源邮件服务器发送邮件,源邮件服务器向目的邮件服务器发送邮件;(选择)
2.POP、IMAP 名称:邮局协议、因特网报文存取协议(填空)作用:用户从目的服务器上读取邮件;(选择)
第十章 下一代因特网(填空)
一、IPV6 的地址空间(128 位)
二、IPV4 到 IPV6 过渡的两种方法:双栈协议、隧道技术 简答题部分:
1、(简答)时延:时延的 4 个组成部分、计算。
2、(简答)CDMA 工作原理及计算
3、(简答)差错检验 :CRC 的计算
4、(简答)最短帧长的计算(课后题 3-20)
5、(简答)使用交换机和集线器的以太网每个用户的平均带宽
6、(简答)透明网桥自学习算法(课后作业 3-32 自学习和转发帧,要求掌握详细处理过程)
7、(简答)数据报分片计算
8、(简答)使用子网掩码的分组转发过程(路由选择计算)
9、(简答)子网划分、子网掩码(方法及应用)p138+课件上划分子网题目
10、(简答)给定地址块,给定各局域网内的主机数,构造超网。要求写出解题过程,结果包括地址块和网络前缀。(构造超网时,要求从主机数最多的开始构造。)
11、(简答)RIP 路由选择距离向量算法:使用距离向量、路由表的计算
9.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篇九
第一章
全球地表形态
1、大陆地形的主要特征:地形高低起伏悬殊;地形类型多种多样;地形结构因州而异。
2、全球大洋(洋底)地形的主要特征:深度大、高差大;洋底地形可分为大陆架、大陆坡和大洋底三部分;洋脊贯通四大洋。起伏原因:板块运动
全球气候带和气候型及其分布规律(填空、选择)
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及其成因、影响
1、厄尔尼诺:一种东太平洋赤道地区海水异常变化的极端情况,是全球气候和海洋环境异常的一种信号。主要特征是,从南美洲的秘鲁和厄瓜多尔沿岸至赤道太平洋出现大范围的持续的海水温度升高,时间可达1~2年。它的出现无确定的周期,一般为2~7年。
(成因:南美西岸(秘鲁寒流)反常增温,使其与太平洋西部赤道海域之间的温差减小,导致大气环流减弱。
影响:大气环流减弱,使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减弱,导致中国的夏季风减弱,雨带推移减弱,于是造成南涝北旱的灾害。)
2、拉尼娜现象:在厄尔尼诺之后出现,也是来自海洋的作用,西太平洋海水温度上升,降雨量增多。(反厄尔尼诺)
3、对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的研究
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是海洋——大气相互作用的突出表现。存在于全球热带东西方向的气压反相震荡,即所谓的南方涛动(Southern Oscillation),与厄尔尼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因而合称ENSO。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南方涛动指数(SOI)达到最低值,也就是说印度尼西亚和西太平洋地区气压升高,东太平洋气压降低,赤道对流区向东移动。由此带来了全球热带的气候异常和对中高纬度大气环流和气候的显著影响。人们把这种强烈的海气相互作用现象,称为一次ENSO事件。
第二章
自然带(概念、分布)
1、自然带:自然带也称“自然地带”或“地理地带”,是指在地球表层中呈南北更替,东西延伸的复杂的自然综合体。每一带有一定的热量和水分组合以及有代表性的植被和土壤类型,并有一个占优势的特有的景观型。
2、陆地自然带的分布主要有以下的基本规律:
(1)纬度地带性。各自然带大致沿纬线方向延伸成一定宽度的带状排列,并按经线方向有规律的南北更替的变化。纬度地带性的产生,主要是太阳辐射受地球形状的影响,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结果。不同纬度的地带,不仅热量条件不同,而且水分条件也有差异,因此形成了不同的植被和自然景观。
(2)经度地带性。自然带从大陆滨海地区向内陆逐渐更替,大体上与经线相平行伸展成条带状。它的产生主要受水分条件的影响,同时也必需具备一定的热量条件。
(3)垂直地带性。在高山地区,从山麓到山顶水热条件随高度的增加而变化,这种垂直的气候变化影响到生物、土壤也相应发生垂直变化,因此形成山地的垂直自然带。对某个具体的山地来讲,它总是处在一定的纬度带内,因此纬度地带性也必然给它打下烙印。此外,山体的高度、走向、坡向以及海陆位置等也对垂直地带性变化有重要影响。
(4)非地带性。在地球表面,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不具备地带性规律,称之为非地带性因素。在它的影响下自然带的地带性分布规律遭到破坏,变得很不完整或不很鲜明,使自然环境更加复杂多样。如在北纬50°~70°的大陆上是东西延伸的针叶林,而南纬50°~70°之间由于大部分是海洋,因而没有亚寒带针叶林的分布。南美安第斯山南段的西侧是多雨的温带森林,而同纬度的山脉东面却是干燥的巴塔哥尼亚沙漠。
从以上可以看出,地球上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受各方面规律的支配,其中热量条件是最基本的。在纬度地带性的基础上,又叠加上经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和非地带性诸方面的作用,使得自然带的分布既有一定的规律,又错综复杂。
3、主要自然带的分布?(选择)
第三章
全球海洋分布与洋流系统
1、全球海洋分布:四大海洋系统: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太平洋:全球面积最大且最深的大洋
大西洋:全球第二大洋,呈“S”形南北延伸,是四大洋中南北跨度最大的一个。两头宽中间窄,最窄处位于赤道附近。
印度洋:形状扁平,东西长,南北短,是一个热带大洋,大洋主体部分位于赤道附近,洋面平均温度为20-26℃之间。
北冰洋:四大洋中面积最小,温度最低的寒带大洋,终年千里冰封。
海洋的分布特征:海洋在地球上不是均匀分布的,北半球海洋面积占60.7%,南半球海洋面积占80.9%。地球上的海陆分布还表现为南北半球对称分布的格局。南半球以南极大陆为核心,海洋呈环状分布;北半球以北冰洋为核心,大陆呈环状分布。
2、全球洋流分类(梯度流、风海流、补偿流)、哪些海、海湾、或洋的洋流的类型、形成原因、机理
答:洋流又称为海流,是指具有相对稳定流向和流速的海水运动。根据成因不同,洋流可分为:
梯度流——由于海水密度分布不均而产生。梯度流是由于海水密度差异而引起的海流。这是由于海水密度分布不均,使海区形成了压力梯度,在压力梯度力作用下,海水产生了流动。故梯度流也称密度流。风海流——风对海面摩擦作用而产生。
是海水在风的摩擦力(切应力)作用下形成的水平运动。也称漂流或吹流。风力作用于海面时,可产生对海面的正压力和摩擦力,故风作用于海面时,可同时产生波浪运动和使海水向前运动的洋流。
补偿流——由于海水的流失和相邻海区的海水补充空缺而形成的海流。是由于某一种原因使海水从一个海区流出,而使另一部分海水流入进行补充,海水的这种流动叫补偿流。补偿流可以是水平流动,也可以是垂直流动(上升流和下降流)。
大陆架与海岸带
1、大陆架制度的确立
1982年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通过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公约》中规定:沿海国的大陆架包括其领海以外依其陆地领土的全部自然延伸,扩展到大陆边缘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其组成部分包括大陆架、大陆坡和大陆基。
2、海岸带管理 海岸带管理范围超过地理上的潮间带区域,想陆地延伸至海岸线以上100km和向海洋扩展到领海范围,包括沿岸岛屿。目前正承受巨大资源环境压力,存在生态系统退化现象 原因:①不断开发,改变了植被类型与生境;②水体污染;③近海渔业过度捕捞;④全球气候变暖。
第四章
当代人地相互作用的全球性表现——人口、资源、环境问题
1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全球性包括三个层面的含义:一是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为世界各国所普遍关注;二是这些问题已产生跨国界的影响;三是有些问题已发展成为全球性问题,如全球变暖、臭氧空洞的扩大、海平面上升、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和海洋污染等。
2、全球资源问题的实质:全球有限的化石能源和矿产资源储量与人类社会经济无限需求之间的矛盾,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世界上许多工业资源的储量已急剧减少,甚至走向衰竭。
第五章
人类文化活动的地域格局(民族特点、宗教分布、多民族/单一民族国家、世界国家划分)
1、民族特点
(1)民族作为地域文化的产物(包括语言、宗教、经济活动方式等),是在相对封闭的地域条件下形成的,也是一个长期发展的结果。亚洲、非洲、欧洲三大洲是世界民族演化、发展和民族人口扩散的核心地。
(2)世界民族的迁徙、同化和融合:
民族迁徙:包括民族地域的扩大和民族人口向其他民族地域的迁移。(多与战争有关)民族同化:一般认为是部分民族的民族特性消失,分为自然同化和强迫同化。民族融合:指多个民族同居于一定的地域,通过互相交往、互相联系、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的东西日益增多,各个民族原有的特征越来越少,形成了一个新的有别于任何一个民族地域的综合民族特征地域。
民族同化、融合不仅是人口迁移的产物,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其进程将越来越快。但同时,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也将减少。
2、宗教分布
世界三大宗教指以欧洲为核心的基督教、以西亚、北非为中心的伊斯兰教和以亚洲为中心的佛教。
(1)基督教从公元初年就开始了分化,这是宗教传播和人口地域差异相结合的必然。现在的分布格局是:以南欧为主体的天主教、以东欧为主的东正教、以及分布在西欧、北欧和北美、大洋洲的新教。
(2)伊斯兰教教徒分布集中的地区有西亚、北非和东南亚。
(3)佛教起源于古印度。小乘佛教进入中国、蒙古、朝鲜半岛和日本,大乘佛教则流传到东南亚地区(中南半岛)。
3、单一民族的国家、多民族的国家、跨民族分布的国家。
答:1)单一民族的国家:指某一个民族占据了这个国家人口的绝大多数,而其他民族的人口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国家。这样的国家有亚洲的日本、朝鲜和韩国、蒙古,欧洲的德国、法国、波兰、芬兰、冰岛等。
2)多民族的国家:包括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越南、菲律宾、泰国等亚洲国家,欧洲的俄罗斯、英国、西班牙和巴尔干半岛上的各个国家,美国和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也都是多民族的国家。对于多民族的国家来说,解决民族之间的平等与共同发展成为国家政治的重要课题。
3)跨民族分布的国家:最典型的是阿拉伯民族。阿拉伯民族在北非和西亚分化出近20个国家,构成了“阿拉伯世界”。世界政治地图的演变,即国家疆域的改变,使一些原来拥有完整民族地域的民族被分属于几个国家,如欧洲的德意志人、马其顿人、阿尔巴尼亚人,亚洲的泰米尔人、哈萨克人,非洲的班图人、祖鲁人、刚果人等。这些跨国家分布的民族在各自国家如果与主体民族或其他民族发生矛盾,往往会导致这些国家的政治动荡,即提出建立独立国家的要求和与政府的对立。
4、世界国家划分
(1)按经济发展阶段划分: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2)按经济或政治体制划分:市场经济国家、经济转型国家和计划经济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
(3)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关,但带有政治倾向的划分:第一世界国家、第二世界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
陆地中纬度地带工业生产格局
1、(1)从原料地来看,这里矿产资源丰富,世界的铁铜铝铅锌矿大部分分布在该地(2)农业发达,亚热带温带农业发达,且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在这里也较发达。(3)从燃料与动力来源地来看,世界主要含煤带,石油生产中心分布于此;由于地壳运动,海陆高度差巨大,使得水资源,潮汐能、风能丰富。故从总体上看,该地带的燃料、动力资源已成为工业布局的优势条件。
(4)从消费地来看,世界人口和主要发达国家和城市的大多数位于该带。
(5)从人力资本集中地来看,这里既有科技实力相当雄厚的发达国家,也有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世界工业的发展格局在这里体现得最为充分。
(6)从交通与区位条件来看,该区扼据三大洋,临海地带发展现代工业与城市,其临海地带的交通与区位条件优越,沿海地带成为世界生产力布局的重心地带。陆地中纬度地带具备了工业生产活动集中的基础,即是国外学者所说的“自然的经济力量”。
2、陆地中纬度地带工业生产活动空间格局的演变:
自从工业革命在英国兴起以来,世界工业生产活动的中心始终在陆地中纬度地带,它大体经历了以英国一极为主导的工业革命时期,再到西欧和北美的共同发展时期,西欧、北美与日本的三足鼎立以至后来的多极化发展时期。
世界经济的中心地系统
16世纪前:意大利;
16-17世纪:西班牙、葡萄牙、荷兰;
18世纪后:英国、法国、德国、美国、日本、亚洲四小龙。具体:①欧洲经济中心地:英国;②北美经济中心地:美国;③亚洲经济中心地:日本和“四小龙”(韩国、中国台湾省、中国香港、新加坡)国际三大金融中心:纽约、伦敦和东京。
第六章 亚洲
亚洲的工业化进程
1、亚洲工业化的时空过程
(1)殖民地时期初级产品出口(农产品、矿产品、原油等)(2)进口替代工业化(基本消费品的国内生产)(3)出口导向型工业化(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4)新一轮混合型战略(第二次进口替代工业化——重化学工业 + 第二次出口导向型工业化——高附加值、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
2、亚洲工业化的地域格局——亚洲太平洋地区城市走廊与功能性城市体系的形成 1. 亚洲太平洋地区城市走廊的形成 2. 资本输出城市(后工业城市)3. 大量吸收海外直接投资的产业城市
4. 以国际贸易为主要经济内容的地区中心城市
日本(经济发展的因素——为何发展快、国土结构特点——为何形成沿海经济地带)
1、经济发展的因素
2、日本国土结构特点
(1)大城市圈与地方圈对立:
三大都市圈:首都圈、名古屋圈、关西圈;
地方圈:北海道、东北地区、北陆地区、山阴地区、四国地区、南九州地区和冲绳县; 中间地带:北关东地区、山阳地区、北九州地区;
① 三大城市圈与地方圈的差距很大;
② 中间地带的存在及经济实例向第一国土轴高度倾斜; ③ 在三大城市圈中向首都圈的集中尤为显著。(2)以东京为顶点的城市体系。
3、日本的经济在沿海高度集中的原因?
(1)地形上来说,日本中间高四周低,而且海岸线狭长并且曲折,有利于船舶的停泊,而日本国土狭小,平原面积少,不适合发展农业。
(2)日本由于本国矿产资源贫乏,所以其发展工业的原料、燃料绝大部分需从海外输入。(3)沿海地区人口密集,经济发达,交通方便,为布局新厂提供了各种方便的条件,并且适应技术经济条件的要求。
(4)由于本国消费能力有限,所以日本的经济以出口导向型为主,因而其产业多分布于沿海地区,有利于产品出口。从世界范围来看,日本这种经济布局是有一定的规律性的,世界上许多工业地带多集中于沿海地区,尤其是以出口导向型为主的经济地带。意大利新兴工业区,中国沪宁杭等,均是依靠其便利的海运,输入工业原料及输出工业产品的。(5)政策上说,日本政府也支持和鼓励外向型经济。
(6)民族文化背景上来说,日本人也热衷于外出冒险探索。
韩国(经济、国土结构)
1、经济发展:一贫如洗的经济基础→政府主导下的出口导向型工业化→重化学工业化——从进口替代到出口→稳定增长结构的确立。
经济特征与经济危机:投入拉动下的经济增长;政府主导、财阀唱主角的经济结构;辅助产业的对外依赖
2、韩国国土结构特点:首都一极化的国土构造;高密度的城市国家;首都圈一极集中。
3、主要竞争优势产业的发展与分布:
①钢铁工业:1970年成立的浦项钢铁联合企业,标志着韩国的现代化钢铁工业正式起步。钢铁工业分布于进口原、燃料的沿海港口附近,东南沿海濒临迎日湾的浦项和光阳湾的光阳。②造船工业:世界最大造船国。多分布在东南沿海。
③汽车制造业:与发达国家相比技术仍有差距。分布在蔚山、釜山、光州、仁川、始兴等 ④电子电器工业:电子工业是韩国从金融危机中走出的主力产业。分布在以首尔为中心的首都圈、内陆的龟屋电子工业团地以及釜山。
印度
1、经济发展条件
① 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 a、地形。低缓平坦。
b、土壤。以冲积土和热带黑土为主。
c、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降水充沛,但不稳定,季节分配不均。d、水温。气候制约下,河流水量丰富,但流量的季节变化大。e、矿产资源。
② 人口劳动力条件 a、人口增长过快
b、人口密度高,且分布不均衡
c、全国有几百个民族和部族,国语是印度语,与英语同为官方语言 d、劳动力资源丰富,成本较低。但是素质分化明显 ③ 政治经济条件 ④ 科技条件 ⑤ 社会文化条件
2、工农业发展及其问题:
(一)工业 1)机械工业,发展最快的部门 2)纺织工业,棉纺织主要分布在以德干高原为主体的棉花产区。3)化学工业 4)能源工业,煤炭是印度主要能源,石油储量和产量一直很小,电力工业以火电为主,集中分布于东部产煤区,水电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各邦。5)钢铁工业
(二)农业
印度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耕地面积居亚洲各国之首。且水、热、土条件匹配较好,条件优越。目前,印度农业生产的总规模仅次于中、美两国,居世界第三位。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农业的增长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1)发展模式,土地革命,“绿色革命”“白色革命”“蓝色革命”和支持农业合作社的发展等一系列措施
2)部门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其中又以粮食作物为主,稻谷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其次是小麦。在畜牧业中,养牛业最为重要。
3)农业地域类型:由于各地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的不同,印度的农业亦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具体可分为四大农业区;一是东北部稻谷、黄麻、茶叶区。二是西北部小麦、杂豆、油菜区。三是半岛杂粮、棉花、花生区。四是西南稻谷、热带作物区。
(三)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1)能源短缺。2)基础设施建设落后。3)资金和技术对国外的依赖性较强。
能源短缺和基础设施的落后,使印度工农业的经济效益低下,目前,国家直属企业中,效益低下、亏损的企业占百分之50。由于国外资金和技术来源的不稳定,使得印度的工农业发展具有一定的脆弱性。
东南亚
东南亚经济发展模式:外向型的市场经济与国家干预相结合的经济发展模式——东亚模式。主要内容包括:
1)大力发展制造业。为了尽快扭转殖民地时期遗留下来的单一性农矿经济,各国把发展制造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首要目标。
2)扩大农矿品的生产和出口。东南亚各国均面临着建设资金和外汇短缺以及失业等问题,为了加速资金积累,增加外汇收入,扩大就业,各国根据其矿产、农业方面的优势,扩大原来居主要地位的出口产品。3)实施“绿色革命”,加强粮食生产。
加强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在东南亚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
第七章 欧洲
欧洲大陆轮廓及地形特征
1、大陆轮廓:水平轮廓破碎、大陆东宽西窄、多半岛、岛屿和内海、边缘海。半岛和岛屿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
2、地形特征:以平原为主、冰川地貌突出。平均海拔为300m(最低的一洲)。大致可以波罗的海东岸至黑海西岸的连线为界线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以平原为主,地形较为单一;西部山地平原交错,地形比较复杂。
欧洲的人文(民族、语言、宗教)
1、民族:人口在100万以上的有50多个,超过1亿的是俄罗斯,超过1千万的有12个:德意志、意大利、法兰西、英格兰、波兰、乌克兰西班牙、罗马尼亚、匈牙利、荷兰、葡萄牙、希腊。
2、语言:欧洲的语言种类众多,主要属于印欧语系、乌拉尔语系、阿尔泰语系以及闪-含语系和独立语系,其中印欧语系是最大的语系。使用者达6.6亿人,占全洲人口90%以上。
3、宗教(教派及其分布):基督教是欧洲的主要宗教。约有教徒3.6亿人。占世界基督教徒的三分之一。此外,还有伊斯兰教徒近千万人,佛教徒20多万,以及为数不多的犹太教和印度教。分布:天主教(西欧:法国、比利时、卢森堡、爱尔兰;南欧: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马耳他;中欧:奥地利、捷克、匈牙利、波兰),新教(英国、丹麦、挪威、瑞典、芬兰、冰岛)、东正教(东南欧: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希腊、南斯拉夫)。英国
1、英国能源资源优势:欧盟中能源资源最丰富的国家。煤炭资源十分丰富(煤田煤层厚,埋藏较浅,容易开采;煤种齐全,煤质优良,发热量高;煤田分布广泛,距海近,便于运输)。石油和天然气,北海。核电,发展较快能源工业,曾世界首位,后被美国和日本赶超。
2、伦敦世界金融中心的原因:
(1)历史条件:伦敦在国际贸易、金融方面有长期的经营历史,因此对外国银行具有特殊的吸引力;
(2)基础设施:伦敦拥有大量的金融机构、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和完备的通讯网络;(3)政策:因果政府的金融管制,特别对外国银行的管制,比较适宜;(4)英国的国内银行对外国银行也抱着欢迎的态度;
(5)金融企业自身在分布上要求高度聚集以便迅速对市场变化做出反应。伦敦作为最古老的金融中心,外国银行在伦敦设立机构为掌握国际金融市场动态的必然要求;
(6)伦敦、纽约、东京之间大致相隔8个市区,三大金融交易中心在一天里可以实现工作时间的接替,这样就保障了全球的金融交易可以在任何时间里进行。
法国
1、法国的农业突出地位:
法国是欧洲首屈一指的农业大国,是世界特别是欧洲的重要农产品供应国,也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农业出口国。主要农产品有小麦、大麦、玉米、甜菜、马铃薯、水果、葡萄酒、牛肉、猪肉、牛奶、鸡肉、鸡蛋等。
农业有利条件:平原丘陵为主的地形、温和湿润的气候、肥沃的土壤、水量丰富航运便利。以及二战后采取的措施,积极推行农业机械化、良种化和化肥化,因地制宜地实行农业地区专业化。
2、农业生产特点:①劳动生产率高,一直高于其他经济部门;②农业结构合理,农牧并举方针,促进农业兴旺;③专业化水平高,实现机械化后,进行地区、农业和工艺专业化生产。
德国
1、强大的制造业:
德国主要部门:汽车制造业、机械制造业、化学工业、电子电气工业。机械制造业产品出口额及国际市场份额均居全球首位。汽车制造业为德国工业中销售额最大部门。
2、鲁尔区:是德国最重要的工业区,也是世界著名工业区之一。主体部分位于莱茵河及其支流鲁尔河与利珀河之间,通常以鲁尔煤管区开发协会管辖范围为界,人口稠密。鲁尔区是以采煤、钢铁、化学、机械制造等重工业为核心,形成部门结构复杂,内部联系密切,高度集中的地区工业综合体。
鲁尔区形成原因:煤炭资源丰富;便利的水陆运输和充足的水源;其他:离铁矿区近,靠近法国东北部洛林铁矿区,广阔的市场。
第八章 非洲
1、地理位置和大陆轮廓 位置:亚欧大陆西南面,东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隔地中海和直布罗陀海峡与欧洲相望,东北以红海和苏伊士运河与亚洲分界。
范围:南起厄加勒斯角,北抵本.塞卡角(吉兰角),南北全长为8 100km;东自哈丰角,西至佛得角,东西全长7 500km。
面积:约3021×104km2(包括附近岛屿)。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0.2%,次于亚洲,为世界第二大洲。
2、气候和地形影响下的河网分布:对称的水系、水文网结构;外流河面积广大;雨水较多的高原河流的辐散中心,内陆盆地是河流的辐聚中心;非洲河流主要分属于尼罗河、刚果(扎伊尔)河、尼日尔河、赞比西河四大水系。在东非裂谷带的底部有许多狭长深邃的湖泊,坦噶尼喀湖是非洲最深而狭长的湖泊。另一类湖泊是凹陷湖,东非高原西部有著名的维多利亚湖,它是盆地凹陷而成,为非洲最大的湖泊。
3、贫困的大洲
1.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发展速度缓慢
2.工业基础薄弱,经济结构畸形
3.生产力布局不平衡
⑴ 洲内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
⑵ 各国内部生产力分布不平衡。贫困的原因
1.殖民主义掠夺是造成非洲国家贫困的最重要的历史因素。
2.生产资料占有和收入分配的不合理是形成贫困的结构性因素。
3.政治和社会的不安定是造成非洲贫困的又一大因素。
4.非洲的人口增长过快给国民经济带来沉重压力。
5.现存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加剧了非洲的贫困。
6.艾滋病病毒的肆虐使非洲大陆愈加贫困。
第九章 美洲
1、美国
1、美国经济发展的条件优势
(一)占据地缘政治、经济区位优势
美国濒临两大洋,远离旧大陆,其南北两面均以弱国为邻。在现代交通条件下,辽阔的海洋避免了旧大陆战乱的干扰,为它提供了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和平环境。虽然没有欧盟那样的一体化的区域大市场,但利用“北美自由贸易区”和邻近的拉丁美洲,利用一个面积更大的“亚太市场”,美国还是可以借助它的地缘优势取得足够的国际市场空间。
(二)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1)地形。美国地形的多样化以及平原山地的广大,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2)气候。美国大部分属温带和亚热带,无霜期在100天以上的地区面积占90%。大部分地区雨量充沛。(3)水文。美国有庞大而完整的水系,密西西比河纵贯大平原中部,众多的河流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西部高原潜在水能尤为巨大。(4)矿产。美国拥有多种丰富的矿产资源。
(三)特殊的历史发展条件(1)“外部节约”是国家经济得以快速发展的条件。(2)大量的和廉价的黑人奴隶为美国开发其种植园经济提供了劳动力保障,为它在农业上取得资本积累和开拓市场提供了条件。(3)原住居民的数量稀少和滞后的社会经济制度使美国在其辽阔的土地上没有遇到落后的土地制度的阻碍,使它很容易就开始了资本主义的农业开发。(4)由于土地的广阔和劳动力的相对稀缺,机械化的和大农场农业成为必然。(5)两次世界大战又为美国提供了“外部节约”——军事订货刺激了其国内的生产和技术更新,使美国在工业技术上取得了明显的优势。
(四)雄厚的经济性资源
(1)高等教育与人才资源优势;(2)雄厚的政府财政能力;(3)庞大的金融产业;(4)科技信息遥遥领先。
2、主要产业及其地域分布(1)高技术产业 ①航天航空业。(洛杉矶、西雅图、德克萨斯州、堪萨斯州)②电子工业。(西海岸硅谷、东海岸马萨诸塞州)③生物技术产业。
④环保工业
(2)汽车工业(中西部区,以布法罗、辛辛那提和珍妮斯维尔为顶点的三角形地区内,尤以底特律最为集中)
(3)钢铁工业(中西部以芝加哥、底特律、克利夫兰、布法罗等为中心的大湖带南部,及大西洋沿岸消费区)(4)农业(5)对外贸易(6)对外投资
3、城市经济地域体系
历史发展过程的分析可以深刻揭示出美国的区域开发与城市的建立是同步进行的,而且也是自东向西依次推进,最后遍及北美大陆本土,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开发特征,并最终建立起以城市为中心的经济地域体系。
(一)20世纪中叶东北部和中西部城市经济的“鼎盛期”
进入20世纪以后,随着美国铁路建设高峰期的到来,国内市场联系渠道通达,一方面企业的专业化程度更强;另一方面20年代的美国城市形成了大的地区性分工。从新英格兰的梅里马克河到密西西比河之间的这些专业化城市构成了美国制造业带;这一地区的地理面积不到美国的10%,但在20年代其制造业就业人数和产量占全国的70%以上。
在这个工业布局心脏地带的所有城市中,纽约是无可争议的首府。此外,从1920年美国成为一个城市化国家以来,大都市区在美国得到长足发展并居于主导地位。最先成型的如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巨大城市带,以纽约为中心,北起波士顿,南至华盛顿特区,沿大西洋沿岸跨越10个州;中西部即大湖区巨大城市带,它以芝加哥为中心,东起匹兹堡、布法罗、克利夫兰、底特律、西达圣路易斯,中有密尔沃基、哥伦布,南绕五大湖呈半月形。它们分别构成了美国“经济地理的纵轴”和“横轴”。
(二)二战以来“阳光带”城市异军突起
同20年代大都市区的兴起同步产生的是美国区域经济结构的巨大变化。从二战到冷战期间,巨额的国防和军事开支被分配到西部和南部,再经60年代高科技革命的刺激,西部和南部的“阳光带”城市异军突起,而传统工业中心——中西部和东北部却处于衰退的困扰之中,被冠以“冰雪带”之称。西部和南部却在人口、工业和投资等方面呈现空前繁荣景象。这种巨大变化在美国被泛称为“阳光带”的崛起。
巴西
1、巴西经济改革和问题
成就: 总体经济平稳增长、通货膨胀率迅速下降、外资大量涌入,外资结构得到改善,外汇储备迅速增加。
问题:财政赤字仍然严重、利率高起,内外债增加、出口不景气,外贸逆差较大。首都巴西利亚是新建城市、最大城市圣保罗、最大港口里约热内卢 巴西最大的城市:圣保罗。
2、巴西南北经济差异:
(1)北部地区:绝大部分为原始状态的热带森林,因此,除玛瑙斯自由经济区以外,其余地区经济仍未摆脱高度依赖自然禀赋的状态。从60年代起,巴西致力于亚马孙地区的开发。采取据点开发方式,在15个优先开发地区重点发展采矿业、农牧业及农用工业。但也引起了深刻的环境问题。(2)南部地区:
①东北部:开发历史最早,曾经是巴西政治、经济中心,也是巴西传统文化的故乡。可分为北部沿海甘蔗地带、南部沿海可可地带以及内陆干燥畜牧区。工业以非耐用消费品和中间产品的生产为主,在沿海地区建立了一批石油化工、冶金等工业中心。
②东南部:全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区域,圣保罗、里约热内卢、贝洛奥里藏特三个城市构的三角地区集聚了巴西工业的精华。农业发展水平较高,以集约化的混合农业为其特色。③中西部:1960年迁都巴西利亚后低位显著提高。首都巴西利亚成为巴西国土开发由沿海向内陆推进的基地。现代文化从海岸文化向内陆文化转移。
④南部:19世纪起靠欧洲移民建成的农业区,包括南部三洲,其农作物各有特色。
第十章 大洋洲 地理概况
1、自然地理特征:
(1)陆地面积最小而岛屿类型最全、分布最零散的一个洲(2)干热的大陆、温湿的岛屿(3)独立的动物地理区
2、大洋洲的原住居民
3万年前,东南亚的渔民来到这里捕鱼、采集海参等水产品,有的就在这里定居,逐渐繁衍成当地的原住居民。他们分布于澳大利亚与太平洋岛屿,人们称为棕色人种或马来—波利尼西亚人种。现人口占大洋洲的20% 新西兰的原住居民:毛利人
太平洋岛屿的原住居民:美拉尼西亚人、密克罗尼西亚人、波利尼西亚人。
澳大利亚
1、地形结构
(一)地形基本特征
1)地势低平
2)地形结构成纵向排列
3)风成地貌分布较广
(二)构造地形区
三大地形:东部:大分水岭;西部:低矮高原;中部:平原(大自流盆地)
东部:大分水岭,全国最大河流墨累河发源在其西侧,注入印度洋;中部:平原,有大自流盆地和地势最低处北艾尔湖;西部:低矮高原,占全国面积一半
2、半环状的自然带结构 气候:呈半环状分布。
(1)气候炎热干燥,沙漠、半沙漠分布很广。(2)气候(降水量)、植物带呈半环状分布。澳大利亚大陆年降水量的地区分布,由北、东、南三面沿海向内陆减少,呈独特半环状分布。由外围向内陆可分以下四带: 第一带,年降水量为1 000 mm以上,分布在金伯利高原和阿纳姆地北部、约克角半岛、东部山地东坡和大陆西南端。
第二带,年降水量为500~1 000 mm,分布在金伯利高原和阿纳姆地南部、卡奔塔利亚湾沿岸、昆士兰州和新南威尔士州内地平原的东部、维多利亚州南部及大陆西南角。
第三带,年降水量为250~500 mm,它包括昆士兰州内部的大部分、墨累河平原、大陆南岸、大陆西南部内陆。
【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推荐阅读:
最新高考化学计算解题方法与技巧总复习知识点考点总结归纳10-02
内蒙古大学材料科学导论期末复习计算08-02
计算机网络期末设计09-28
计算机科学导论复习10-15
计算机网络总复习208-02
计算机考试复习题09-24
计算机应用基础复习题06-22
计算机培训复习练习题08-10
计算机网络知识点概括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