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培训计划、总结

2024-08-07

师德培训计划、总结(精选7篇)

1.师德培训计划、总结 篇一

暑期师德培训总结

为期一周的师德培训在教科所xx老师的“瓶颈”问题点拨中圆满结束。这是我走上工作岗位后第一次可称得上是“浓墨重彩”的暑期师德培训,虽然很辛苦,但是受益良多。

细细回味,有那么些理念和话语让我如沐春风。教师要有阳光心态,要把自己尽可能多的优点带给学生,让自己和学生都感到温暖。对自我师德的自评要选对参照物,敬业精神要往上比,生活物质上的攀比则要往下比,知足常乐。教育是一门艺术,对学生要远近相宜,要刚柔并济,要幽默风趣。师德是有力量的,推动了灵魂的前行。

当张老师在大屏幕上呈现讲座主题的那一刻,我感到了“共情”的魅力,道出了我寻思已久的问题------我的专业发展瓶颈在哪儿?我也曾洋洋洒洒的想过这个问题,可张老师把表象进行了概括,这让我产生了归属感,觉得自己不再是孤单的,在前进的路上还有很多战友。她给出的对策又是那样的具体、可操作,又让我凭添了几分突破瓶颈的动力与信心。经过这些天师德的洗礼,我对“师德”有了新的审视,更加坚定的想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

师德主要从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显示,历代的教育家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遵守的道德规范和准则,与之相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教师的道德素质并指规范、准则本身,而是教师把规范、准则内化,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准则。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情趣、品行、乃至举止、音容笑貌、板书笔迹等。,可以说教师道德素质比教师文化素质更为。师德才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

一.铸炼师德自律始

既要言教,又要身教,身教重于言教。这无疑对教师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为人师表”。就要强调教师的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强,以身作则,言行。要学生做的,要;禁止学生做的,坚决不做,在行动上为学生表率。地说——

教师的作用在于“教育”学生,教会学生做人的,学生高尚的人格。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思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人生进取精神,“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博大胸怀,“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高尚气节,“富贵淫,贫贱移,威武屈”的大丈夫品格,信、义、诚、达、礼等优秀的人格,这做人的。正如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孙奇逄所说,教人读书,要使受教育者“为端人,为正士,在家则家重,在国则国重,所谓添丧元气进士,不如添守本分平民”。,关键还在于教师本身具备品质。学生对老师的信奉程度是同其受益程度成正比例的。西汉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扬雄指出:“务学不如务求师。师者,人之模范也。”

教师处处要以为重,克服个人主义,自觉遵守宪法和社会公德守则,遵守校纪校规,以模范为学生表率才教育学生遵规守纪。,教师要学习党和现行的方针政策和市场经济的法律条文,强化法制观念,在学法的,要懂法、守法、护法,以身作则;在学生中宣传政策和法律条文时,就会受到双重的教育效应。教师要教育学生懂得当代社交的常识,讲究精神文明和社会公德,注意礼貌,平等待人,要能表率。

教师要追求真才实学的榜样。教师于先学于学生,而且要学习,终身受教育。的发展,高科技突飞猛进,让人感觉到一停止学习,就会落伍。当今的时代,人们具备了学习的能力,具备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才能生存的社会位置。教师不但要自身勤奋学习的能力,还学习能力无私地传授给的学生。

“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形象的生命更”。丰子恺把人格比作一只鼎,而支撑这只鼎的三只是:思想--真,品德--美,情感--善,“三足鼎立”,真、善、美,才能为人师表。苏霍姆林斯基说,“精神、道德高尚的教师,才能尊重、陶冶学生的个性,而无任何个性的教师,他培养的学生也无任何个性”。子曰:“其身正,不令而从。”

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更。林崇德教授,“疼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苯淌Χ匝

二.爱心的培育就师德的提升

教师对学生的爱,“师爱”。在程度上,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但热爱学生并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更。林崇德教授,“疼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的且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严慈相济的爱。爱是神圣的。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过程中,教育了其的功能。,师爱师魂。”

古代师生关系中尊师爱生的佳话不胜枚举,许多事迹感人至深。孔门师生之间感情深厚,关系密切融洽。孔子对学生充满了爱心。学生生病,孔子亲往探视,例如,“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入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师生之间亲密如同父子之情。颜渊不幸病死,孔子极其悲痛,“哭之恸”。对学生高高在上的心理,而是采用平等友善的。《吕氏春秋》指出,要的师生关系“师徒同体”、“师徒同心”。教师而言,要能“视徒如己,反己以教,则得教之情也。所加于人,必可行于己。若此则师徒同体”;对学生而言,则要尊师敬业。为要师徒同心呢?“人之情,爱同于己者,誉同于己者,助同于己者”;师徒异心,就会怨恨厌恶——“人之情,恶异于己者”,“亲其所怨,誉其所恶”。倘若师徒同心同德,学业便由此而彰明,道术由此而大行,最佳教学。,老师,却没能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的爱。例如,有一位中学老师,他从初一开始接了班,班中有一位学生,上课从来不举手,即使老师点名,她也不发言,到了初二个学期了,她如此,有一天,老师让她发言,就想出一绝招。老师叫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而这位学生站起来,可是头是低下的。老师说:“请你抬起头来,往前看,看见了?”这位学生轻轻地回答说:“我看见?”“你再仔细看,看见了?”学生摇摇头,老师就指着黑板问:“这是?”“哦,这是黑板,”“对,你的前途就像黑板一样黑!”老师回答说。老师从他的点来说,他是学生的学习,可是,一句话,伤害了那位学生,而且,伤害了全班学生的自尊心。

传统的“仁义”,谦爱”思想是可以着师生关系的优化的。倡导“仁义”的孔子以“仁”为人生追求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奉行“老吾老人之老;—幼吾幼人之幼”之道;墨家要求“兼爱”——爱天下的人。知识分子的教师,当然应该时时事事以君子的标准准则,追求由感情的永久性关系;而并非由物质利益粘合的临时性关系。《吕氏春秋》,“疾学在于尊师。师尊则言信矣,道论矣。”“为师之务;在于胜理,在于行义。理胜义立则位尊矣。”

三.矢志不渝地锤炼稳定的心理素质

教师的心理素质是在教学活动中的心理特点。

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放意识。教师要从书斋、教室、学校走,结束那种自我封闭、自我、自我欣赏、自我陶醉的状态;岗位,国情和当地。信息传递,把视野多角度地扩展到外部世界;用辩证唯物论的观点观察、分析、认识问题,把握国内外教育改革的。要从头脑想着应试题,心里盼着高升学率的禁锢中挣脱。与旧的、保守的,甚至是阻力的教育观念、人才观念、素质观念、教学方法等划清界限。寻找自我素质结构定位,并创建素质教育的新模式。在参加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实践的,看到素质教育呈现的未来前景。有的教师,能够预测未来教师的形象,未来教师的素质结构和教师的类型,从而站在前瞻性的,构筑21世纪教师素质结构,以此不懈追求的奋斗。

坦诚地学生的挑战。在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中,教师担任教授角色而学生扮演受教育角色,但教师与学生是可以互相、增益的。教师作用于学生,而学生又可以能动地反作用于教师。这双方教学相长的规律。规律的《学记》说:“学然后知,教然后知困。知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而《学记》的思想主要是以孔子与其弟子的教学活动经验为依据的。这在《论语》中颇多记载:学生批评了孔子,孔子非常欣慰,这是的幸事。例如;他当着弟子巫马期欣然承认的过错:“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学生子路、冉求、‘樊迟经常与孔子争执,但非常尊敬孔子;而孔子也颇为器重,将之都培养成出类拔萃的英才.在教学中学生的意见;使教师,这荀子的观点。他指出,为师者应“好善无厌,受谏而能诫”决谀者亲,谏争者疏,修正为笑,至忠为贼他“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诌谀我者,吾贼也。”教师要虚心一切人包括学生的的批评性或肯定性意见;拒绝诌谀奉承的言行教师在教学中应虚心向后辈与学生学习,而后来者居上;学生也超过老师,这“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韩愈说过“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师生之间着“道”的双向交流。清代教育家张履祥甚至学生不听从教师的教导,那么教师不应完全怪罪学生,而应从教学来寻找原因,他说:”子弟教不从,必是教之不尽其道。为父兄师长者;但应反求诸己;未可全责子弟也”由此联想到保罗?弗雷尔在《不平常的教育思想》中的一段令国际教育界人士颇为欣赏的论述:“在解放教育的实践中,教育工作者受教育者的教育者‘死去’,以便受教育者的受教育者重新‘诞生’。,他还向受教育者建议:他应教育者的受教育者而‘死去’,以便教育者的教育者而‘重生’。”

要能包容学生的过失。子曰:“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教师先于学生学习了的社会、政治、经济的理论和的科技知识,而后教师的;教师教育的,地是年纪轻,阅历少,知识欠缺的人。

学生“学会做人”,使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公民意识的人,品行的人,有爱国主义思想和国格的人,真善美的人。

学生“学会做事”,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在劳动中价值,在与人合作中学会生存和发展的本领。

学生“学会学习”,导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习方法,学习能力,会把握教材的难点,抓住问题的关键,找出新旧知识的,知识和技能的迁移。

可以说这是教师工作的。——

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不一劳永逸。对教师而言,最大的挑战就在于与学生的矛盾——转化后进生。先进和后进是在特定的环境中相才显示的,即使全校最优秀的学生组成的班级也同样有后进生。这就迫切需要老师拥有最大的宽容与毅力。并帮助后进生的归因训练;关注并帮助后进生知识结构;保护并后进生的自尊心。越得的学生越会引人注意的举动,做不出正面的的举动就离经叛道的事。“爱莫大于心死。”绝用激烈的言行使得学生泯灭了上进的愿望。魏书生说过:“要珍惜学生心灵中闪光的东西,以的光芒,照亮的黑暗。”

孔子在于学生人生理想的过程中,是赞同曾皙的——“吾与点耳”,他自始至终都在关注的三个弟子,只是用的委婉地得出结论,呼唤学生的思考、鉴别。“诲人不倦,可以为师矣!”

让谨记雨果的一段话。“世界上最宽广的是大海,比大海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

任何民族群体由的个体所组成。每个个体的道德风貌反应出整个民族的发展。每个个体的许多道德习惯、道德品质从小,每人从儿童开始所的道德观念、习惯、世界观等教师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社会风气、家庭环境对儿童的道德品质有,但无法代替教师教育的优秀。,教师的教育长期性、系统性、科学性,是德育内容、德育方法,甚至德育手段等长期而系统地对学生产生。人生最初的二十几年是决定和人的一生的发展,是道德观念、习惯的关键期,而教师是的关键因素。教师的主要职能是培养未来的人才。人才毕业后分布在全国各条战线上,对整个的文明建设的作用。,把教师道德到社会向前发展的来认识,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2.师德培训计划、总结 篇二

经历了多次、多种改革之后, 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像是“遍体鳞伤”的斗士, 那些曾经的辉煌已经不再。当年进修学校为本地“普九”和中小学教师学历达标所做的贡献, 似乎也正作为历史, 渐渐地淡出人们的记忆, 而留下的是进修学校们孤独奋争的身影。拿我从教的耀州区教师进修学校而言, 至今建校35年, 举办了多期民办教师进修班, 师资班、骨干教师培训班, 夯实了为我区 (西部贫困县) 师资力量的基础, 提升了我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水平。进入新世纪以来, 在转型过程中, 该校同全国各地众多县级进修学校一样, 深陷“作用被淡化、业务被分化、功能被弱化、地位被边缘化”的困境。面临最大的困难是, 无经费支持, 办学条件差, 特别是西部地区, 办学经费完全自筹, 学校发展举步维艰, 一方面, 教育部要求在职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培训, 一方面区有着优越地域条件, 紧接地气的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培训功能弱化, 在如此两难的境遇下, 笔者以为, 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应取长补短、开拓创新, 在师德培训机遇多样话的当下, 尝试以下做法。

一、紧跟教育发展形式, 关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争取国培、省培项目落实到区县级教师进修学校, 给当地教师创造高级别、高层次的师德培训机遇;因地制宜, 协调合作, 与周边各类学校达成资源共享协议, 取得多媒体教室等优势硬件资源和优秀师资力量的兼用。大力争取当地省市区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 形成省、市、区三级教师培训基地体系, 多方争取师德培训经费, 因为“高效的培训首先是高投入的培训”, 加大宣传教师终身学习理念, 增强基层教师的师德培训需求;争取当地教育政策文件支持, 把师德培训的内容、步骤、环节纳入政策文件管理, 给师德培训的开展创造一定的力度和氛围。我区教体局多次颁发师德培训文件, 确定我校为培训开展主体, 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 初步形成了三年一轮的师德轮训机制, 培训规模不断扩大, 培训效果明显。

二、近年来, 各类师德培训教材愈来愈丰富, 区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务必在有限的经费下, 选出培训理念科学, 理论水平高, 实践性强的教材, 惟其如此, 才能把“好吃有营养“的内容带给参训学员, 使他们培有所得, 培有所获。比如《和谐之美———师德修养案例评析》 (陕西师大出版社李秀伟主编) 、《师德修养与教师专业化成长》 (科学出版社周德义、王嘉德、王德荣著) ;另一方面网络时代, 生动鲜活的师德案例层出不穷, 既有令人敬仰地舍己救人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正能量风采, 也不乏出现“范跑跑”之类使人扼腕叹息、甚至如鲠在喉的不良师德典型。师德培训中务必选用最具代表性的案例, 才能发人深思, 启迪卓见。师德培训内容也必须远离古板说教, 体现人文关怀, 关注基层教师培训需求。比如选出教师的人文素养、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教师的职业道德解读、如何消除职业倦怠等师德培训内容, 贴近教师工作生活实际, 广大教师乐于学习, 教学效果明显。同时, 教学内容中要体现地方特色, 佐之与当地鲜活的案例, 启用身边的典型, 实在、可信、接地气、代表性强, 能产生了较高的师德培训实效。比如培训中选用我们耀州区的国家劳模—先进教师王卫民为人师表、爱岗敬业的30年的事迹, 让他走上讲台, 现身说法, 奉献成功地案例, 与参训教师分享, 师德培训的效率显著提升。

三、传统的师德培训形式是专家讲座式, 采取集中面授的形式, 板起面孔说教多, 是知识的灌输, 不能激发参训教师的学习积极性, 要做有“感染力的师德培训”, [5]首先在于创新培训形式, 比如我校采用的送教下乡, 服务零距离, 走出校门, 步入基层学校, 以座谈、讨论, 答疑的手段, 辅之于鲜活的案例教学模式, 合作交流、问题探究、自主学习等多样化形式, 培训效果良好, 得到基层教师认可。再者, 充分利用网络技术, 建立培训QQ群, 拉近教师与参训学员的距离, 节省时间和空间, 缓解参训学员的工学矛盾, 我们在师德培训中利用这一互联世界的技术优势, 起到了事半而功倍的作用。高效的师德培训也需要高效的管理, 完善成人学习的考勤制度, 落实管理者的责任, 创设学习氛围, 也是提高师德培训必不可少的策略之一。

结语。作为教师进修学校的一员, 近年来, 笔者长期从事一线教学工作, 特别是师德培训, 参与师德培训需求的分析到培训课堂的管理、师德培训课堂教学的实施到培训效果的评价, 有了一定的感受, 有了一些收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提升培质量, 提高培训效率为师资培训机构的办学宗旨。就区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师德培训的策略笔者总结为:结合地域特点, 办学条件, 因地制宜, 争取支持;精心筛选培训内容, 突出地方特色;依托成人学习特点, 教学形式多样化;科学管理, 彰显显人文关怀。

摘要:区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大多成立于上世纪80年代, 成立之初, 旨在加快教师队伍建设, 迅速缓解基层教师不足的困局, 为当地教育的长足发展贡献了相当的力量。近年来, 随经济的飞速发展, 教育发展的环境受到社会思潮的影响, 教师职业继续神圣化的同时, 社会以更加严厉的目光审视每一位教师, 师德问题成为当下社会的热点。近期, 习总书记对教师队伍提出了“好老师”的四条要求: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 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 更好的诠释了师德的内涵。作为区县教师进修学校, 开展师德培训, 不断拓展教师的师德理念, 积极指导教师的工作实践, 让学生受益, 已成为区县级教师教学培训工作的重点内容。以此, 区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师德培训的亟需策略方向的探索。

关键词:师德培训,策略,培训内容,形式管理

参考文献

[1] (N) 习近平在北京师范大学考察时号召全国广大教师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 (《人民日报》2014年9月10日01版)

[2] (N) 中国教育报:《县级教师进修学校之痛》 (2013年10月10日第5版)

[3] (J) 《陕西打造省、市、县三级教师培训基地体系》《陕西教育》2014年第6期

[4] (J) 李瑾瑜西北师大教师培训学院学报2012、10月

3.师德培训要实现三个转向 篇三

一是培训价值观的转向。在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尚未清晰确立、一定程度上还是“政治婢女”与“经济侍从”的现实境遇下,人们所欲的师德往往会呈现出一种政治主义服务价值观。教师被隐喻为“工程师”“春蚕”“蜡烛”等等物件供奉于高高的祭坛,却常常被忘却了他们也是存在合理欲求,需要常眼看待和人本关怀的凡人个体与凡人群体。因此,当前的师德培训首先要从服务于教育与政治的价值取向转向促进教师综合发展的关怀伦理取向,让教师走下祭坛、回归凡间,定位与着眼于教师作为一个“人”的自身发展与幸福。另一方面,正是基于政治主义的服务价值观,当前对师德的要求也往往从规范伦理的角度出发,认为讲师德、搞师德教育就是对教师划出种种道德条框、开出种种道德药方、提出种种硬性要求,却忽视了教师自身内心的道义与德性,忘记了德性可以被激活、从而照耀光辉的德行。诚然,在师德堕落、道德滑坡种种典型事件层出不穷的情况下,对教师群体系统提出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无疑是必要的、及时的,但事实证明,这种降格以求并无益于问题的根本解决。再好的规范也只会促使牲口循规蹈矩,却注定难以唤起人内心的激越与崇高。倘若我们还认同雅斯贝尔斯的那句话“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为何在师德教育领域就不能努力寻求视角的改变,从外在冰冷的规范、律令、条框转向内在的唤醒、摇动与激活呢?“吾欲仁,斯仁至矣!”

二是培训内容体系的转向。的确,以往的师德培训,要么空谈应该如何的道德性理,要么大表如何自我牺牲的戚戚悲情,要么历数劳心苦志的艰苦岁月,要么描述飞蛾扑火的雷锋人生。这种服务于教育与政治的、意识形态倾向明显的师德培训,显得偏窄、狭隘而畸形。这样的教育内容,给教师群体带来的感受是“处处见人却无人”。教师参加培训,身体在场却心灵缺席,内心产生倦态、存在抵触就是非常自然的结果了。实现师德培训内容的转向,就要努力推动清规戒律、奉献牺牲、鞭笞挞伐型的“小师德”培训,走向综合关注教师生存境遇、专业发展、教育幸福的“大师德”培训。这种“大师德”培训的内容,立足于教师自身,以关怀教师、促进教师发展为本,层次丰富、结构系统,它引导着教师在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同侪、教师与社会、教师与世界乃至教师与自身交往的不同场景中,增进知识、扩展智慧、提升能力、陶冶情感与彰显德性,从而综合提升他们作为一个“凡人”在活色生香、色彩斑斓的教育世界中的生活韵味。

三是培训活动形式的转向。性格要靠性格来塑造,道德要以道德来完成。同理,以善才能致善,美好的教师人格不会通过一个病态的社会来实现,完善的教师道德也要靠完善的社会道德来完成。因此,美好的社会道德环境的营造,是促进师德培训有效性、提升师德境界的重要先决条件。而从具体的培训活动形式来看,当前必须实现从“规范”到“道义”与“德性”的转向。师德境界提升的根本路径,不是外在律令的规范、外部道德的灌输,而是内在德性的唤醒、内心世界的激活。正如北京奥运会口号“点燃激情,传递梦想”所说的那样,如果一次教育活动能够激活教师沉睡、倦怠的内心,唤醒教师心灵最深处存有的那份火热、责任、担当、使命,照亮教师的职业梦想与教育人生,它必定不失为一次成功的培训。这样的培训,显然不能靠空头理论家的格物修道,而是要引导教师在活生生的教育生活场境中,努力去体悟、苏醒、感染、践行。

责任编辑 颜雪梅

4.师德师风培训总结 篇四

篇一

一、加强领导,统一认识

教师是教育的根本,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也是精神的熏陶者、人格的影响者,同时也是道德的示范者和体现者。师德师风不仅关系到教师自身的修养,而且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对此,我校领导思想明确,认识到位,非常重视师德师风教育活动的工作。成立了学校师德师风教育活动领导小组。校长亲自挂帅,由党支部副书记陈艳老师主管、教务处及教科室具体组织实施,明确工作职责,落实工作任务。8月26日,新学期伊始,校长便召开了全校教师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动员大会,对学校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进行全面动员和布置。会上校长提出了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务求实效的学习要求,就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基本要求等作了阐述,为师德师风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奠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严格管理,认真组织

为了更好地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培训活动,使教师进一步提高师德修养,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成学校良好师德师风建设。因此,在师德师风教育培训活动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学高为师,学高为范”为准则,以“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为核心,以开展“三爱”(爱祖国、爱教育、爱学生)、“三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三让”(让社会满意、让家长放心、让学生成人)师德教育活动为载体,坚持重点突出、务求实效、不走过场。因此,在全体教师认真集中学习的基础上,学校建立了严格的管理措施,对学习时间、会场纪律、会议笔记、学习心得作了严格的规定。

1、执行请假制度。校本培训的一周内采取了集中点名的方式进行考勤,如有特殊情况不能参加学习的教师必须出示相关的证明。

2、强调学习制度。要求每位教师认真听讲,摘好笔记,撰写学习心得,学习培训结束后,所有材料统一上交学校存档,保证培训过程的有效性。

3、建立考核制度。按出勤情况、培训笔记、学习体会等方面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教师绩效考核、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三、形式多样,务求实效

此次培训,形式多样。采取理论学习与交流研讨相结合,榜样示范与问题整改相结合,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相结合等形式。在学习过程中,重在突出了教师的参与性与互动性,务求取得实效。

1、只有知法,才能懂法,才能依法施教。印发了《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要求教师重温各级各类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并在制订学校学习阶段计划的基础上,要求每个教师依据个人实际情况制订学习计划,认真学习《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等有关师德建设书籍和文件,采用集中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时间不少于四十五个学时。集中学习以交流、学习体会、讨论问题为主。

2、利用互联网资源,在校本培训期间,组织教师观看《2014最美乡村教师评选的颁奖晚会》,并通过交流观后感,传递正能量,鼓励教师追求真善美。同时,还通过开展师德师风教育课,课后认真组织讨论、交流心得。

3、认真反思,撰写学习心得。在一系列教育活动后,我们要求每个教师通过认真反思,反复对照,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深入剖析自己的思想根源,认真撰写个人师德师风教育心得体会,促进教师认识,并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努力践行,真正成为一名师德高尚,成为让社会满意、让家长放心、让学生成人的好教师。

本次师德师风教育培训,突出了“严格要求,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学习主题,教师对自己的职业有了新的定位,对自己的职责有了新的认识,对自己的工作目标有了新的要求,对自己教育方法有了新的探索。大家深切地感受到,师德教育是学校教育永恒的主题。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为人师表是“师德”的核心。教师必须以自己的高尚道德品质去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做一个身教重于言教为人师表的楷模。

总之,通过培训,提高了全体教师的思想认识,端正学习态度。进一步规范教育教学行为,端正行风建设。提高了师德修养与教育教学水平,树立高大师德形象。提高了教师依法治教、以德治教的认识,使教师能以饱满的姿态积极投身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之中。师德师风教育活动达到了预期目标,收到了良好效果

篇二

一、统一部署,精心组织

1.成立师德领导小组。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师德师风领导小组,并召开培训工作会议,制定计划,研究方案,把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到制度落实、组织落实、内容落实,从而确保此次培训顺利开展,各项活动落到实处。

2.制订培训计划。培训前。师德领导小组成员学习了有关文件精神,并紧密结合本校教师实际需要,确定“践行为人师表

争做人民满意好教师”主题以及培训的内容和方式,使整个培训过程做到可操作性强,以确保培训质量。

二、内容丰富,途径多样

围绕“践行为人师表

争做人民满意好教师”这一主题,多途径开展师德专题培训。

1、集中培训。组织教师参加杨启亮教授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最高层次是做幸福的教师”的讲座,播放金正昆教授关于教师礼仪的视频,重温《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讨论交流。结合师德师风教育,各工会小组开展了“怎样才是好老师的”主题讨论。增强教师职业的使命感和神圣感,提高了自觉抵制各种有悖师德现象的能力。

3、个人学习反思。重点学习涉及教育的法律法规,以及《**市教育局关于禁止中小学教师有偿家教的暂行规定》文件。并对照《教师法》和《中小学职业道德规范》,引导教师自我反思,自我纠正,自我提高,并签订师德承诺书。

4、开展期初家访活动。通过走访,了解学生假期学习和思想情况,与家长共商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措施、方法和手段,同时征求家长对学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三、严格管理。注重实效

1、严格考勤,强调会风。在本次培训过程中,严格考勤,采取了签到制,无特殊原因,教师在师德培训期间不得请假。3天的培训,老师们都能准时参加。本次培训在会风、学风等方面都保持了良好的师德师风状态。

2、注重评价,落实行动。在培训的实施过程中,我校采取了过程评价与终端评价相结合。学习结束要进行考核,考核评价将作为本学年教师思想政治与业务考核的重要内容。

总之通过此次专题培训,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有效提高了教师加强自身思想道德建设的自觉性,促使老师们对照平时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找差距、提意见,统一思想,规范教学,将师德培训成效落实在努力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的实际行动上。

篇三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使命不仅仅是教授学生知识和文化,老师自己就必须有自己的道德准则。师德,永远是衡量一名教师的最基本的准则。一名教师可以教学能力不怎么样,但是师德却是不能够缺少的,教师最不能缺的就是师德。师德是衡量教师价值的第一准则,师德培训是极为重要的,每一所学校都应该就师德培训做出自己的最好的培训。

根据新的形势与要求,对广大教师不断加强师德教育已是一项深入持久的重要任务,近几年来,我们刘家庄小学在坚持完善教师师德培训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收到了明显的效果。为了继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师德教育的成果,我校组织全体26

名教师进行了师德专题培训。与往年相比,此次师德培训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求真务实。现将这次暑期师德专题培训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过程落实,成效显著

1、形式多样,过程落实。

这次师德培训,我校坚持重点突出、务求实效、不走过场。培训采取了大会学习(包括集中学习文件,观看录像片等)和小组座谈讨论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学习。为人师表、爱生如子的优良师德;爱岗敬业、追求卓越的园丁品质;淡泊名利、勇于献身的高尚情操;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实现最伟大的人生价值。对学业有困难、行为有偏差学生的转化工作,老师们讨论认为:作为教师要做到有爱心、有耐心、有细心、有恒心。对有偿家教、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等的看法是要极力遏止,要率先垂范,落实在自己的行动上等等。老师们推心置腹坦诚交流个人的实践经验,畅谈体会,从思想深处认识到师德师风的重要意义,切实提高了教师加强思想、道德、作风建设的自觉性,明确努力方向,开展自我教育、自我改进、自我提高。

2、为期十天的培训,老师们都能准时参加学习。在培训期间,老师们都能坚持学习,认真听取,使本次培训在会风、学风等方面都保持了良好的师德师风状态。

3、注重评价,落实行动。

在培训的实施过程中,我校采取了过程评价与终端评价相结合。并把这次培训例如教师的继续教育和考核中。确实,在这10天中,老师们认真学习,认真总结经验,查找自身不足,不断改进工作措施,创新工作方法,使这次师德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统一部署,精心组织。

1、成立师德领导小组。

为了提高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切实加强对师德建设工作的领导,我校成立了“师德领导小组”。并多次召开培训工作会议,制定计划,研究方案,从而切实把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同时将职业道德建设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统一规划、统一部署,做到制度落实、组织落实、内容落实,从而确保此次培训顺利开展,各项活动落到实处。

2、制订培训计划。

为制定出一份切实可行的计划,小组成员学习了有关“师德”培训的具体文件精神,经过反复研究与修改,并紧密结合本校教师实际需要,精心策划,认真组织,突出培训的实效性,制定了本校小学教师暑期师德专题培训工作的计划。在计划中,对培训目标、培训方式及考核评价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在组织管理中明确各级职责,在培训过程中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位,使整个培训过程做到可操作性强,以确保培训质量。

5.师德网络培训总结 篇五

在扬州的实习期间,因为要带班主任工作,所以我兼任一个班的副手班主任,主要就是帮班主任看看自习,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等。我们班有一个男孩子,坐在最后一排,成绩不太理想,每次自习课看他不是睡觉就是东张西望的百无聊赖,可能因为跟我不太熟悉,每次我提醒他,他也会象征性的拿出作业本做下,但基本题目也不容易做出来。开始我只觉得这个孩子可能只是成绩不好,纪律也倒还不错,自习课话并不多,不影响别的孩子学习,也就足够了。谁知道,在我实习即将结束的那个星期,他突然离家出走了!没有来上学,家里也找不到他,跟同学打听了才知道,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因为家庭的特殊原因,他经常会愤而出走,学校和家长每次都是尽全力找回他,好言好语的教育,他还是忍不住,隔一段时间就要出去一次。因为他是我们班的学生,虽然我只是实习生,但仍然感到责任重大,一个孩子,那么小的孩子在外面,遇到坏人怎么办?受到伤害怎么办?担心忧虑恐惧涌上心头。于是,我开始向同学们打听他经常去的地方,对于扬州那个学校的周围附近,我也很不熟悉,也试着去找了,但是一点结果也没有。我突然想到,我是有他的qq号的,于是,我就开始给他留言轰炸。基本没隔一个小时,我就给他发一条留言,询问他在哪儿?安不安全?劝说他回来。可是,发了那么多条留言,一点回音也没有……我几乎有点绝望了……第三天,孩子被家长带着回来了,当然免不了家长的一顿批评,学校也给予了比较温和的教育。孩子出办公室时,我询问他有没有遇到什么问题?家长有没有打他之类?顺便也问了句:我给你留那么多言,你怎么一条都不回啊~~~~其实,我也只是随口问问,但是孩子的回答让我心里一惊。他说:我知道,十四条留言,我看到了……本来我不想回来的,想想你就要走了,回来看看你。老师,你很好,知道紧张我……

那一刻我很震撼,说实话,我并不指望他会对这些留言在心,觉得他只会很嫌烦的不去看,我没想到他那么认真的看了,还仔细的记下了内容,数目。我突然意识到,承载在我身上沉甸甸的责任。作为一个老师,尤其是中小学老师,孩子们对于老师的关注度还是很高的,很容易受到老师的影响,希望得到老师的重视和鼓励。而做为一个老师,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时刻都得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因为真的不知道自己哪句不小心的话可能就伤害了一个学生的一生,也有可能,自己多一点的关心,就可能从堕落的边缘拉回一个迷失的孩子。作为教师,我们的责任不仅仅在于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教育我们的孩子,关爱我们的孩子,疼爱他们,在乎他们,真心为它们着想。孩子们的心事那么脆弱又那么敏感,一点点伤害,可能都会让他们难以承受,而一点点关爱,也可能照亮他们的一生。

6.师德培训总结 篇六

刘兴海

师德培训结束,虽然很辛苦,但是受益良多。细细回味,有那么些理念和话语让我如沐春风。教师要有阳光心态,要把自己尽可能多的优点带给学生,让自己和学生都感到温暖。对自我师德的自评要选对参照物,敬业精神要往上比,生活物质上的攀比则要往下比,知足常乐。教育是一门艺术,对学生要远近相宜,要刚柔并济,要幽默风趣。师德是有力量的,推动了灵魂的前行。

一.铸炼师德自律始

既要言教,又要身教,身教重于言教。这无疑对教师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为人师表”。就要强调教师的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强,以身作则,言行。要学生做的,要;禁止学生做的,坚决不做,在行动上为学生表率。

教师的作用在于“教育”学生,教会学生做人的,学生高尚的人格。

教师处处要以为重,克服个人主义,自觉遵守宪法和社会公德守则,遵守校纪校规,以模范为学生表率才教育学生遵规守纪。教师要追求真才实学的榜样。教师于先学于学生,而且要学习,终身受教育。的发展,高科技突飞猛进,让人感觉到一停止学习,就会落伍。当今的时代,人们具备了学习的能力,具备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才能生存的社会位置。教师不但要自身勤奋学习的能力,还学习能力无私地传授给的学生。

二.爱心的培育就师德的提升

教师对学生的爱,“师爱”。在程度上,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但热爱学生并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更。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无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严慈相济的爱。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过程中,教育了其的功能。,师爱师魂。”

有的老师却没有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的爱。例如,有一位中学老师,他从初一开始接了班,班中有一位学生,上课从来不举手,即使老师点名,她也不发言,到了初二个学期了,她如此,有一天,老师让她发言,就想出一绝招。老师叫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而这位学生站起来,可是头是低下的。老师说:“请你抬起头来,往前看,看见了?”这位学生轻轻地回答说:“我看见?”“你再仔细看,看见了?”学生摇摇头,老师就指着黑板问:“这是?”“哦,这是黑板,”“对,你的前途就像黑板一样黑!”老师回答说。老师从他的点来说,他是学生的学习,可是,一句话,伤害了那位学生,而且,伤害了全班学生的自尊心。

三.矢志不渝地锤炼稳定的心理素质

教师的心理素质是在教学活动中的心理特点。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放意识。教师要从书斋、教室、学校走,结束那种自我封闭、自我、自我欣赏、自我陶醉的状态;岗位,国情和当地。信息传递,把视野多角度地扩展到外部世界;用辩证唯物论的观点观察、分

析、认识问题,把握国内外教育改革的。要从头脑想着应试题,心里盼着高升学率的禁锢中挣脱。与旧的、保守的,甚至是阻力的教育观念、人才观念、素质观念、教学方法等划清界限。寻找自我素质结构定位,并创建素质教育的新模式。在参加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实践的,看到素质教育呈现的未来前景。有的教师,能够预测未来教师的形象,未来教师的素质结构和教师的类型,从而站在前瞻性的,构筑21世纪教师素质结构,以此不懈追求的奋斗。要能包容学生的过失。子曰:“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教师先于学生学习了的社会、政治、经济的理论和的科技知识,而后教师的;教师教育的,地是年纪轻,阅历少,知识欠缺的人。

学生“学会做人”,使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公民意识的人,品行的人,有爱国主义思想和国格的人,真善美的人。学生“学会做事”,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在劳动中价值,在与人合作中学会生存和发展的本领。

学生“学会学习”,导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习方法,学习能力,会把握教材的难点,抓住问题的关键,找出新旧知识的,知识和技能的迁移。

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不一劳永逸。对教师而言,最大的挑战就在于与学生的矛盾——转化后进生。先进和后进是在特定的环境中相才显示的,即使全校最优秀的学生组成的班级也同样有后进生。这就迫切需要老师拥有最大的宽容与毅力。并帮助后进生的归因训练;关注并帮助后进生知识结构;保护并

后进生的自尊心。越得的学生越会引人注意的举动,做不出正面的的举动就离经叛道的事。“爱莫大于心死。”绝用激烈的言行使得学生泯灭了上进的愿望。

7.符号互动理论下的师德培训探析 篇七

摘 要:以个体与群体为研究对象的符号互动理论为师德培训提供了较好的理论解释框架。在师德培训过程中,学员个体运用各种表意符号,通过与教师群体进行情境性互动,学员“自我”达到“泛化的他人”的态度之要求,师德也就慢慢形成;在不同情境中通过与更多、更广泛的“泛化的他人”之间开展符号互动,师德也就得到了完善与发展。

关键词:符号互动理论;师德教育;师德培训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4)11-0004-04

当前的中小学师德培训,归根结底来说,是希望通过种种培训活动体验、行为干预、心灵触动等手段,以实现参训教师知、情、意、行等方面的综合改变与提升,从而实现教师个体与“自我”及他人(包括教师与自我、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教师与社会)之间互动关系的改善。笔者体会,美国社会心理学研究领域的社会互动理论可以为当前的师德培训活动提供一定的理论分析与思考框架,本文试对此问题做些简要分析。

一、符号互动理论简述

符号互动(symbolic interactionism)理论又称“象征互动理论”,它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米德(Mead,George Herbert)最早创立。整体而言,这种理论强调从心理学角度来研究社会生活,研究社会中的个体和群体;同时它又认为,应该从互动着的个体的日常环境中去研究人类群体生活。有研究者概括指出,符号互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事物本身不存在意义,意义是人在与社会互动过程中赋予的;(2)人在社会互动过程中,根据自身对事物意义的理解来应对事物;(3)人对事物意义的理解不是绝对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互动的过程而改变的。[1]

在符号互动理论中,符号是最基本、最核心的概念。所谓“符号”,是指所有能代表人的某种意义的事物。举例来说,语言、文字、动作、物品、场景,甚至他人的观点态度等等,它们都是构成人的生活环境的事物,因此都可以视为一种符号。一种事物之所以能成为一种符号,是因为人们赋予了它某种意义,而这种意义是大家(相关的人们)所公认的。比如,世界各地的人们,基本都会公认“吼叫”(伴有语言的动作)使人害怕,而“和蔼”(一种态度)则令人亲切。在人类所有的符号系统中,语言可谓是最丰富、最灵活的一种符号。个体往往通过口头语言、身体语言(包括表情与体态)等各种语言方式来传达各种意义,从而实现与他人之间的复杂交往。此外,物品、社会情境等也都可以成为重要符号,比如,校徽是一所学校的标志,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红色的场境则往往跟红火热烈、激昂向上、吉祥如意等紧密相连。

个体的行为与活动是作为社会学研究理论的符号互动论关注的要点之一。米德的符号互动论将作为个体的“自我”概念分解为“客我”和“主我”两个方面。其中,“客我”是指个体自己采取的一组有组织的他人的态度,即个体从他人的态度和视角出发观察和评价自己的“自我”,“主我”是有机体对他人的态度做出的反应。“客我”能使社会个体之间通过符号互动的过程相互协调与合作,并使社会在个体多样化的基础上保持稳定。社会的行为与活动是符号互动理论关注的另一个要点。符号互动理论强调,要了解个人行为,就必须先了解群体行为。米德的“社会”概念则与“泛化的他人”概念紧密相关。在符号互动论者看来,“泛化的他人”是使个体获得自我统一体的有组织的共同体或者社会群体,即人类个体在其成长过程中所必须依赖的有组织的社会群体。[2] 这种社会是一种动态的实体,是经由持续的沟通、互动过程形成的。在这个共同体或社会群体中,表意性符号担任着信息沟通的任务。通过运用符号,参与者为他人和自己的行动赋予意义。

二、表意符号与师德培训

表意符号是互动与交流的工具,而语言是表意符号中最重要的符号。因此,在师德培训中,语言特别是有声语言就成了最重要的互动手段。师德培训中,师德研究专家或教师中的师德模范开展的系列“专题演讲”“主题宣讲”或“我的道德故事”等等,都能起到很好的符号互动作用。

无声行为、姿态、肢体动作、个人态度等等,也是符号。举例来说,尊重是一种态度,是表意的符号。有不少的师德培训者与教育管理者都说:尊重教师是最好的师德培训。在笔者参加的“国培计划(2013)师德培训者研修项目”中,培训者创造性地将参训教师安排到中小学一线给中小学教师进行“师德宣讲”,让参训教师受到了专家般的尊重,除了接受培训的一线中小学教师受到师德培训的感染外,参训教师本身也得到了一种很好的能力锻炼并在师德方面得到了提升。[3]

顺此,我们可以推理得出,师德培训者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参训教师来说,都是表意的符号。符号互动理论为我们找到了“表意的态度”这种符号被运用到师德培训中,并能起到良好效果的理论依据。

情境也是一种很好的表意符号。在符号互动理论中,情境是指人们在行动之前所面对的情况或场景,包括作为行动主体的人、角色关系、人的行为、时间、地点和具体场合等。实际上,任何具有意义的符号只有在一定的情境之中,才能确切地表示出其意义,因此人们也总是将上述种种因素进行组合以表达自己的意义。事实上,人们只有将符号视为一个整体的系统,或者在一定背景下去理解符号,才能真正领会其中的涵义。通过对符号进行主观解释并赋予意义,人际间的相互交流沟通才得以实现。在师德培训中,我们特别要注意运用好情境。当前的师德培训,经常让学员走进有德育特色的中小学,或参观、或听课、或交流。让中小学本身的情境作用得以发挥的“田野学习”,成了师德培训中深受学员欢迎的方式。“国培计划(2013)师德培训者研修班”让100位学员到特殊教育学校,跟聋人孩子一起听课、一起活动,跟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一起交流。通过活动与交流,很多学员知道了聋人孩子学习的不易,了解到特殊教育学校老师的工作艰辛与爱岗敬业。所有这些,都让参与“田野学习”的参训教师心灵受到极大震撼,甚至会在交流过程中哽咽落泪。这种直抵学员内心的师德培训,使学员在心灵震撼中得到师德提升。笔者参与协助设计的华南师大“广州市花都区小学德育副校长高级研修班”“走进中山”活动,班上全体41位学员分两天分别走进中山市西厂小学与云衢小学,现场观摩了云衢小学学生的篮球操表演、花式篮球表演及双扇舞的大型千人展演活动。孩子们熟练而整齐划一的优美动作,师生们进退场时良好的精神面貌与在整体过程中所体现出的高尚道德水准,震撼着每一个研修班学员们的心灵。孩子们优美的表演,就是最好的德育情境,打动了学员们的心。而西厂小学的特色大课间现场展示活动中,铁环叮当、长绳舞动、风筝哗啦啦、花样橡皮筋翻飞、拳打沙包、彩棒彩球交相飞舞……宽阔的操场成了学生欢乐的海洋,他们在快乐中成长。学生们还在快乐中学会了爱,他们更爱同学,更爱班级,更爱学校。在这里,师生的快乐活动场景成为了一种表意符号,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互相感染,通过无形的个体与个体的符号互动对话,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研修班学员与该校学生、该校教师与研修班学员的情感,互相产生着正面的积极影响。在这里,情境作为一种符号在其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因而情境对研修班的学员们来说,通过赋予良好情境可以达到催人奋进的积极意义,通过情境感染与对情境的内悟,促其师德水平得到提升。

nlc202309041959

现代媒体技术的发展,让文字、图片、音乐、电影、网络等等也都成为了表意的符号。由此提示我们,师德培训就要大力通过读书看文、参观看图片展览、听音乐、看电影、网络交流、同伴互助等等形式来完成。“国培计划(2013)师德培训者研修班”进行经典教育电影赏析,不愧为现代媒体技术与师德培训形式的巧妙运用[4]。

符号互动理论所指的符号,其形式是多样的,因此,在师德培训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创造性地创设与运用多种多样的符号,通过各种符号互动,师德培训的形式也会越来越丰富。

三、“自我”的充实与师德的实现

作为教书育人的教师,他们是学生的行为楷模,对其师德要求自然是高标准的。教师们要教给下一代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基本道德规范,这就要求教师自身先要具有优良道德,即“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自己先有一桶水”。由此来看,教师的高尚师德在某种程度上似乎是被逼出来的。但高尚师德到底是怎样形成的?米德的符号互动理论可以较好地解释这一问题。米德认为,“自我”是社会的产物,是“主我”与“客我”互动的结果,其重要特征是它能够把自己作为对象,反观自身,自己与自己交流。这种反思功能是人类所独有的。“主我”是“有机体对他人态度的反应”,是“他在自己的行动中针对某种社会情境做出的反应”;“客我”是“有机体自己采取的一组有组织的他人的态度”,“他人的态度构成了有组织的客我,然后有机体作为一个主我对之反应”。人类的每个行动都开始于“主我”的冲动,然后很快地受控于“客我”。

对教师来说,当学生不听话时,“主我”想体罚学生,但“客我”告诫“主我”体罚学生是不行的。这里“主我”与“客我”完成了内部对话,“主我”受控于“客我”,最终教师没有体罚学生,“客我”就成了一种师德规范,教师的“自我”通过“主我”与“客我”以内部语言作为符号互动的方式得以实现,教师的师德得以形成。再如,当教师发现学生在课堂上起哄时,“主我”就想发火批评这些学生,但“客我”意识到批评不一定起到良好效果。这时,“主我”与“客我”之间就出现了分歧,它们就会以“是批评学生还是不批评学生?是不是我备课不充分?是我讲课的方式方法出了问题?还是学生背后有什么原因?”等等问题开展内部对话。教师通过多次“主我”与“客我”的内部对话,“自我”越来越完善,师德系统也就慢慢形成了。又如,碰到学员在师德培训的课堂上昏昏欲睡时,培训者之“主我”内在的冲动想怒骂这些萎靡不振的学员,但培训者之“客我”很清楚用骂的方式在这个时候或许不能真正起作用,这时候,“主我”更多地是服从于“客我”,“主我”与“客我”之间在个体内部形成了一次对话。

当我们进行自我评价、自我辩论、自我赞美、自我责备时,我们实质上是在与一个“内部的人”对话。米德认为,“主我”与“客我”的经常性对话与相互作用,形成了“自我”。对于教师而言,“自我”对话的德育就是道德意识、道德实践以及道德学习活动的反思,是教师对个体过去道德生活经历的追问与对他人道德生活要求的探究,教师内心的矛盾与道德困惑促使他尽可能地调整自己的道德态度,使矛盾逐步缓解,“自我”不断地得到充实与发展。这样,高尚的师德就慢慢地形成了。

四、“泛化的他人”与师德的发展

人是一个社会动物,个体的人离不开他人而生活,其道德意识必然受其所生活群体的影响。“泛化的他人”就是个体自我形成过程中所必须依赖的有组织的共同体或社会群体,个体在做出某种动作或行为时,往往都会注重“泛化的他人”的态度,这个“泛化的他人”的态度就是这个共同体或某一部分社会群体的态度。随着“泛化的他人”的外延越来越广泛,对教师而言,社会群体越来越大,社会群体的态度也慢慢地成为了教师个体“自我”的态度,从而师德规范越来越完善,师德水平的发展也就越来越好。

学校作为教师的工作场域,也是教师个体与“泛化的他人”不断通过各种表意符号进行互动的场所。一方面,教师的“主我”与“客我”总是在进行着各种对话互动;另一方面,“客我”常常代表着“泛化的他人”的态度在影响着“主我”。这提醒我们,师德培训不仅仅要注重个体的“主我”与“客我”通过对话发展“自我”,也要注重与“泛化的他人”的对话,通过与各种共同体和越来越多的社会群体的对话,通过表意的各种符号进行交流而选择、评价、完善自身的动作和行为,更要注重广泛的社会交往,让更多的“泛化的他人”与多种多样的社会群体的德育规范成为教师个体自我对话的对象。只有这样,师德的发展才会越来越完善。这里也提醒我们,在师德培训中,既要注重“个体内悟与自省”,也要重视师德培训的“同伴互助”,更要重视广大范围的“社会参与”。

“国培计划(2013)师德培训者研修班”在培训过程中所运用的“破冰之旅”“经典电影赏析”等等形式的体验学习,让学员在体验中进行内部对话式的学习,在体验中进行内悟式的反思。在此过程中,通过符号互动,学员完成了自己与自己的对话;“世界咖啡”“小组研修分享与读书会”“锵锵三人行”等等形式的合作学习与研讨,学员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提升,个体通过与“广泛的他人”的互动,使自己的态度更符合共同体的态度,通过建立或修正自己以前没有的或不良的态度,从而形成良好的师德;“特殊学校考察——田野学习”“走进白云——师德巡讲”等等广泛参与社会实践的活动方式,让学员广泛地参与到更广泛的“泛化的他人”的社会群体中,学员的“自我”得到更好的完善,师德得到更有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车文博.当代西方心理学新词典[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94.

[2]黄东花.符号互动论视野下的教师专业合作探析[J].教学与管理,2011(1).

[3][4]戴双翔,王红.如何做有感染力的师德培训[N].中国教育报,2014-7-9(6).

责任编辑 戴双翔

上一篇:关于假期出游的调查报告下一篇:提升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途径探析